银行的发展趋势

2024-06-15

银行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1.银行的发展趋势 篇一

银行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已经成为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可替代的渠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服务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自助渠道的建设,而大量自助设备投放市场后,自助业务的运营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挑战。银行自助业务未来的运营效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笔者认为,分析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自助业务的良性长远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自助业务的现状

(一)自助业务运营效率低“分散、多头管理”是制约自助业务发展的根本问题。自助业务涉及会计、科技、安保、业务等多个部门,易于造成分散、多头管理,而部门职责边界定位模糊不清时,则会出现政出多门或都不愿管理的情况。

(二)自助业务运营管理水平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成熟运营模式差距较大,自助业务运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助设备分散运营管理,未能形成集中、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专门的ATM 管理岗位,但ATM管理岗位只负责所在的地域城市的自助设备运营管理。自助业务运营中的环节比较多,把业务运营划分给几个部门,造成运营不畅,管理难度加大。

(三)自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1.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存在着既有主观不尽职,也有业务管理多个环节存在的管理缺失的问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多采用机械密码锁,密码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修改,或者在发生人员变更、泄密时需要修改密码,修改操作要求高,一旦失误就可能需要厂商人员到场或通过不正常手段打开。在人员交接频繁或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修改密码是一件费时费力且较难完成的事,就有可能会使制度的规定流于形式。

3.当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不同的设备按照规定不能设置成相同的密码,客观上造成密码的妥善使用和保管比较难以做到位。

4.在集中管理更换钞箱模式下钞箱的管理和使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易于出现差错。

(四)目前我国自助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自助业务综合盈利水平低

大部分自助设备只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水电费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自助业务盈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利润挖掘空间。

(五)自助设备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安防压力大,其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自助设备现场一般安装3个摄像头,采用两路视频监控(主要监控人正面、出钞口、配钞区,其中出钞口和配钞区摄像头采取自动切换),监控覆盖区域不够全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防工作的需要。

2.在自助设备案件事后取证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时,现有的视频监控因安装时的技术限制,客户交易流水和客户视频监控录像通过时间进行关联,要查询某一客户的交易视频监控录像,时间点是唯一的线索。但客观情况是实际应用中自助设备主机和视频监控主机有时间差,这就给视频监控录像调阅查询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在金融安保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助设备案件的事后取证、侦破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其功效来看,只能起到事后取证举证,犯罪溯源的作用,而不具备事前防范预警、实时制止的功能。

4.视频监控联网后,监控中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当自助设备数量较多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想通过监视视频监控屏实时发现作案比较耗费人工和精力,难度很大。

(六)自助设备品牌种类多,服务外包不成规模

地市级甚至省级地域内,尤其是自助业务发展时间较长的银行,自助设备品牌类型较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外包的是自助设备硬件、软件维护,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服务商共同服务,按照品牌进行服务(如 NCR、Diebold、Wincor-Nixdorf、日立、广电运通等),如此分割市场虽然引入了竞争机制,但造成每个服务商的服务规模都较小,其结果就是服务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限内客户工程师经常不能赶到现场处理故障;另一方面,机型种类越多,对银行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高,造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难度加大,达到理想的开机率和缺钞率水平要付出更大的运营成本。

二、自助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助业务在银行全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有效手段和措施的采取会促使自助业 务的运营效益不断提高。自助业务将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自助业务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通过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业务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对自助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是地市集中,然后省级集中,再逐渐向全国集中迈进。在省级和地市级建立独立运营的ATM管理中心,推进专业化管理。采用专业化的ATM运营团队,不但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服务管理流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和考核机制,从机制上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通过规范化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 渠道 在众多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银行柜台传统业务的最佳替代渠道。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自助设备在功能上最接近银行柜台,存款、取款、转账、缴费、账户查询等客户最常使用的银行业务,自助设备均可办理;另一方面,客户对自助渠道的接受程度高,在所有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自助设备的认知率最高。自助设备已经成为继银行柜台之后,客户了解最多的银行渠道,自助渠道逐渐会成为国内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渠道。

(四)增值业务、附加业务的拓展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赢利中心市场竞争需要银行不断开发设计出贴近客户生活的新产品,使自助服务更加丰富和具有个性化,在自助设备上不断推出多种增值业务和附加业务。把电子商务功能植入自助设备,实现电子 商务增值服务,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订购,如各类票务订购、酒店、鲜花、蛋糕、彩票、打折券等;以及零售柜员的辅助业务,如销售理财产品、债券、保险、手机充值、出售邮票、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银行代理的其它金融产品;承接广告业务、进行股票交易,或者可以试听下载音乐。自助设备多功能化提高了自助设备的赢利能力。

(五)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风险

1.实现自助设备交易流水的电子化、无纸化,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促进自助设备开机率的提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安装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的电子动态密码锁。动态密码是指使用时由计算机按照特定的加密算法生成、单次有效、使用后马上失效的密码。这种密码的有效期、时间间隔长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存在密码泄漏的安全隐患,当银行员工换岗时不需要修改密码就可杜绝密码泄漏。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研发的自助设备保险柜电子动态密码锁,能对保险柜的操作自动记录存档,留有历史记录可备查,可追溯历史作业过程,与传统的自助设备保险柜机械密码锁相比,动态密码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密码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节约工作时间。有时效的一次性密码,对密码的使用和保管要求降低,比较容易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3.加强对钞箱的有效管理,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电子标签)管理钞箱。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采用 RFID技术来管理自助设备钞箱可随时查询到钞箱的位置、记录钞箱装载的钞票量、实现钞箱的追踪管理,还可以校对自助设备的编号,避免加错钞箱,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加钞现场的操作时间、降低业务风险。

4.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助业务现钞配送非武装押运。拥有高性能运钞车是实现非武装押运运作模式的先决条件。在新一代运钞车的研发方面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设计运钞车后外摆门、后传递口、司机逃生装置、矩阵钱柜、GPS 控制锁、遥控熄火等模块化,实现现金流动与外界完全隔绝,确保运钞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安全区,从而能在非武装押运而大幅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自助业务在现钞配送环节的风险。

(六)对现有自助设备视频监控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案件证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改变传统的被动视频监控思路,充分发挥各类传感器的功效,建立以传感预警为基础,视频监录为后盾的全方位防控体系,弥补单纯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实现自助设备智能视频监控,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自助业务活动。

1.补充两路环境摄像头(每个环境摄像头覆盖90度,两路覆盖 180度),达到安装五个摄像头,实现四路视频监控。增加的摄像头主要是针对自助设备周边环境的监控,实现全景覆盖,防止监控死角,为事后的案件取证提供更加全面的证据。

2.实现除了叠加时间、日期外,在取款人的人正面图像上叠加了银行卡卡号后能直接证明是该人取款,同时将人正面图像和出钞口图像合成为一幅图像作为证据更直接、可靠、有效,而不需要做有纠纷的推理,为事后的纠纷中法庭取证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证据支撑,通过叠加银行卡卡号为日后录像检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银行内部进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提供了查询的便利。

3.增加人体活动监测器。采用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活动监测器在主动报警的同时能及时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当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输入互联网的时候,周边相关的监控设备所记录的犯罪嫌疑人信息也在第一时间汇总到警方,警方可以通过某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具有物联网人体活动监测器)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地将藏匿在该小区内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4.增加监测插卡口状态的物联网模块,可以通过监控联网中心实时监测各个自助设备的插卡口状态,对于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主动上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

5.增加振动监测器、即时短信报警器等模块,进行主动报警。6.视频监控联网后,和3G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通过监控中心授权给相关人员,利用3G手机重点监测某一自助设备的运行情况。

(七)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成为银行自助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银行应设法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提取现金的需要。增加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将自助服务向商场、证券机构、超市、社区、学校、厂矿等地域渗透,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以此吸引和稳定客户。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能弥补银行网点数量和布局的不足,其建设周期和成本较低,相对于增加银行网点较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和附行式自助设备相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目标客户。

(八)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

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厂商的多个品牌构成,给维护、维修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和问题。需要通过集中采购限制品牌的过于繁杂,淘汰更新旧设备,通过采取把尽量少的某几个机型集中到某一地域等手段,逐渐实现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不断提高自助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

(九)自助业务的外包不断走向深入

国内金融机构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分配管理资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ATM 托管服务,是金融外包的新趋势。从长远发展和业务需求出发,银行需要对涉及到自助业务运营的清分、清机、技术服务监管进行整体托管外包,交给具备资质条件和综合实力的第三方 ATM 运营管理公司,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银行在外包服务的同时也把一定的风险转移给了服务外包商,这使银行能更好地应对迅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

2.银行的发展趋势 篇二

美国银行是美国移动银行的先锋, 其移动解决方案负责人马克·沃肖斯基 (Marc Warshawsky) 认为移动支付正在飞速发展, 但总体上移动支付还没有达到引爆点, 并且还存在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待解决的问题

沃肖斯基说:“随着移动支付的出现和演进, 安全性的可靠和反洗钱成为所有解决方案和商用技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

沃肖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银行在布局移动支付上要有明确的价值主张。他说:“传统业务已基本完善,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行业挑战是必须为客户和商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帮助他们得到真正的投资经验。”

沃肖斯基表示, 美国银行已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移动支付发展。他说:“目前我们正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移动支付模式进行新的尝试, 包括NFC (近场通信) 和QR (快速响应) 代码等。接下来, 移动支付模式将继续为商户和客户展现更多的惊喜。”

在如何监管规范移动交易安全上, 沃肖斯基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 如何保障移动支付做到反洗钱及严格遵守银行保密法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移动银行

沃肖斯基指出, 随着移动支付的应用逐渐普及, 银行业专注在移动银行上的热情将只增不减。据统计, 美国银行目前拥有超过1 400万的移动银行活跃客户, 他预计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据沃肖斯基所言,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取金融服务, 因为对他们而言, 所需的金融需求内容不变, 但是用手机获取服务要比直接去网点更方便快捷。他总结说:“移动银行的移动功能仍有拓展空间。”

在接受媒体采访中, 沃肖斯基讲述了3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移动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 (包括移动支票存款) 、部署移动支付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对消费者进行关于减轻移动安全风险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银行是美国最大的移动金融服务提供商, 沃肖斯基目前负责的是移动服务战略和点到点的客户体验。在负责移动服务这一领域之前, 沃肖斯基负责的是美国银行的电子商务销售, 在他的带领下, 美国银行的电子商务销售一直保持在行业前列。在此更早之前, 沃肖斯基曾在南方贝尔电信 (Bell South Telecommunications) 担任产品管理和工程的高层管理人员。

发展趋势

在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领域, 随着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 银行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到该领域需要有明确的战略方针。

据Carlisle&Gallagher的银行卡支付业务负责人彼得·欧林尼克 (Peter Olynick) 表示, 的确有一些银行满足于充当后端移动支付交易的低成本供应商。在他们看来, 无论前后端, 移动支付最终都要推动交易进入它们其后台。然而, 大多数银行不仅仅满足于此, 特别是美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移动金融服务提供商, 他们希望能更深入地参与到移动支付这一领域, 并能够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拥有一定程度的所有权。

欧林尼克表示, 他的客户中有许多银行都对移动支付有着浓厚兴趣, 并有4个方面的考虑因素。

首先是安全性, 虽然对消费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作用, 但银行仍必须尽一切所能, 以尽量减少黑客入侵客户的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在欧林尼克看来, 银行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识别出账号登录是否异常, 而且如果出现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受欺诈但银行系统检测不出的情况, 则银行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响应能力也是银行考虑移动支付的一个因素。欧林尼克说:“消费者已经享受到实时服务 (即任何随时随地服务) , 这是响应能力提升的表现, 但同时也应注重防范风险的效率。”

欧林尼克进一步指出, 任何移动支付服务必须在一个有着全方位渠道的环境里实现。他认为, 虽然大多数银行目前还不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全方位渠道的环境, 但只要有人带头实践就能改变这个现象。在他看来, 全方位渠道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一种勇于改变现状的胆识, 然后才是身体力行。

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商户。欧林尼克说, 在移动支付环境中, 企业采购卡、旅游卡或消费卡相比消费者自己持卡消费, 有时候能享受更多服务。

欧林尼克表示, 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的是银行的联名卡能否成为用户消费时的首选, 而随着移动支付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当下, 银行又希望自己的移动银行成为多数用户的活跃移动银行账户。

移动战略定位

美国在2007年引进移动银行, 拓展了在线银行的特性, 客户得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访问他们的银行账户。很多银行将移动银行视为差异化竞争及吸引客户的一个新渠道, 且后者很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客户留存率。尽管移动银行带来了一些新的投资及运营成本, 分析师们仍然预计它将成为最低成本的银行业务渠道之一。

移动渠道为美国银行业带来了双重作用, 为客户提供了银行服务, 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广告和促销方式。不过在使用这个渠道过程中, 美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客户服务和推广之间取得平衡, 因为创造更佳的客户体验才是最终目的。

如今, 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新模式的开发, 以及移动银行市场的迅猛发展, 美国银行甚至整个金融服务业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3.澳门银行业发展趋势 篇三

一、近幾年澳門銀行業

的發展特點

(一)銀行業經營日趨穩健,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

回歸以來,澳門銀行體系不斷發展壯大,資產值約占澳整體金融市場95%。從1999年至2011年底,銀行數量由23家增至28 家(包括儲?局),如今銀行從業人數約5200人。2011年底,本地註冊銀行資本充足比率維持於14.12%,銀行資金運用水平不斷提高,貸存比率達到八成以上,資產素質保持良好,不良率則持續走低,由回歸前的20%下降至目前的0.38%,銀行業資產規模由1390億元(澳門元,下同)增至2011年12月底的6566億元。年度盈利由1999年的0.88億元增至2011年的46億元。隨著《巴塞爾協議III》在全球範圍內的實行,澳門將逐步引進杠桿率監管指標和流動性指標,控制銀行表內外業務風險,提高銀行變現能力,綜合強化了抵抗風險的能力。

(二)澳門銀行業存、貸款增長速度超越了香港

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規模龐大,制度和產品開發體系十分成熟,澳門金融結構單一,銀行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相比較起來,在規模上,澳門銀行業與香港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隨著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銀行業務快速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存、貸款等業務的增長速度基本已經超過香港。以2010年為例,澳門的存款、貸款及按揭貸款的年度增長率分別為10.8%、31.6%和42.6%,高於香港的7.5%、28.6%和15.5%(筆者根據公開數據自行測算)。不可否認,澳門銀行的存、貸款規模小,提高增長率相對較易,但近幾年本地經濟向好,社會需求增加才是銀行業快速發展和增長率超越香港的主要原因。

(三)服務體系日益成熟,產品日趨豐富

經歷過金融危機,居民的理財意識逐步提升,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以抵抗通貨膨脹對資產貶值的風險。澳門的主流銀行以內地大型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為主,在集團的支持下,銀行的服務體系日益成熟,銀行產品逐漸趨向脫媒化。除了傳統的存款和貸款外,銀行還提供了信用證、保險、銀行卡、投資管理、仲介人服務和私人銀行等,及時滿足居民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各種需要。

1、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服務體系

與鄰近地區相比,澳門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相對有限,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居民財富的日益增長必然引起財富觀念和理財意識的轉變。澳門銀行業借鑒鄰近地區的成熟經驗,從產品為導向的經營模式逐步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服務體系。近幾年銀行積極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根據客戶的年齡、職業、收入和理財目標等情況,為客戶“量身訂做”理財方案,增加客戶資產值,實現雙贏。目前,澳門部分銀行已成立了專為高端客戶服務的私人銀行,並對客戶群體進行了明確的劃分,使內外部資源配置發揮更有效的功能。

現階段,貨幣超發導致了通脹攀升,但大部分居民奉行穩健的投資理財策略。因此,各銀行適時推出了各類具有抗通脹特點的收益類產品,如債券、定投基金、貴金屬等,受到澳門各階層居民的青睞。客戶易變和多樣的理財需求對銀行產品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產品和業務創新成為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的核心原則。創新不僅體現在專業化、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上,還包括獨特的管理制度和理念。銀行業近幾年致力於完善業務組織架構,拓寬業務創新層面,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創新的能力。

2、產品服務多元化助澳發展

堅持產品多元化是銀行做大做強的重要保證,針對澳門多種貨幣流通的現狀,近年來,各銀行紛紛著手開發具有澳門特色的雙幣或三幣銀行卡和閃付卡,有力的切合了澳門多元貨幣流通的客觀形勢,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另外,針對澳門高度市場化的利率環境,銀行不定期推出多幣種高息攬存計劃,部分銀行代客辦理內地賬戶業務和開通內地賬戶匯款服務,讓客戶“足不出關”的享受內地高息回報。澳門特區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推出信用擔保計劃,銀行亦相應的開發並推出中小企業無抵押融資服務,解決客戶資金周轉困難。除此以外,隨著貴金屬價格的節節攀升,銀行切實把握機遇,發展一站式貴金屬買賣業務,客戶可購買或賣出實物金,即時兌現,賺取差價。為推動人民幣業務,銀行推出了RQFII基金產品、結構式掛鉤股票、人民幣債券等穩定收益類產品。在服務渠道上,從傳統的櫃檯辦理,發展成為現在的流動銀行、網銀、ATM等等。服務手段多樣化提升了客戶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完善了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金融服務質量,增強銀行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是澳門經濟發展的有效催化劑。

3、加強機構合作,為企業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通過與同業、集團內各分行、子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其它行業企業的合作,銀行可以更有效率的為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解決企業在融資、進出口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極大的提高了本地銀行的服務能力,提升了銀行服務效率,增加了銀行收入。銀行通過參股或控股其它金融公司,如保險公司,推動經營業務的多元化。保險公司聯合銀行在本地推出多種保險產品,利用銀行客戶資源等有利因素發展其業務,取得了優異成績,也豐富了銀行產品種類,增加了中間業務收益。逐步建立起了個性化、品牌化、多元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結構,為客戶提供了更全面的金融服務,帶動了澳門金融業迅猛發展。

4、逐步走向金融服務網絡化

各銀行加強電子渠道建設,將櫃面產品遷移到電子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同時客戶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銀行對電子銀行安全產品重視與創新。經過多年,客戶對於電子渠道的依賴性越來越高,ATM、POS、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推動了銀行產品業務發展。目前,澳門主流銀行已經建立起網點、網絡、流動銀行的“立體化”渠道,居民逐漸接受了通過電子化手段辦理查詢、敘做定存、兌換、證券買賣等服務,擴大了服務範圍,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隨著金融網絡化的擴大,相信未來的銀行渠道競爭會一定程度體現在電子化方面。

(四)穩健的金融監管

澳門是高度市場化經濟體,資本流動不受限制,無外匯管制,最為世界知名的自由港,金融監管穩健。澳門金融管理局堅持嚴謹的監管準則,參照國際監管標準,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和實施,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進行監管。對金融機構資產安全和內控的監管參考了《巴塞爾協議III》要求,以保持澳門金融活動自由開放和銀行業的穩健發展。在200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離岸金融中心評估中,澳門獲得了“符合國際標準與最佳實踐基本一致”的高度評價。同時,穆迪公司將澳門本外幣政府債信評級調升至AAA,評級前景穩定。

(五)穩步推動網點渠道建設

銀行業務的同質化較高,主要競爭體現在價格和渠道等方面。隨著澳門經濟重心的變化,熱點區域逐漸增多,各大銀行從調整網點佈局入手,逐步調整和優化網點、自動櫃員機的分佈,加大網點、自助設備、電話銀行、網上銀行、銷售終端等管道的整合營銷力度,使之互為補充,共同發展。在保持原有覆蓋區域優勢的前提下,重點加大對原有網點覆蓋空白區、新興人口聚居區的市場爭奪力度。

此外,各銀行加快理財中心建設,加強網點內涵的改造,明確了網點的內部功能分區。未來居民收入的增加可期,居民理財意識及金融需求的增加,會為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帶來機遇。近年來,澳門各銀行都加大了對財富管理體系的建設力度。紛紛在網點中建立起了理財中心,理財中心的一大特色便是其較高的營銷能力,貴賓理財中心針對性較強,促進了銀行的存款及各種理財產品銷售額快速增長,提升了網點盈利水平。

nlc202309021205

(六)澳門中小銀行市場定位清晰

澳門的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大,建立起了以核心商業區為中心,分支機構遍佈全澳的經營系統和網路,經營服務效率高,取得規模效應。澳門的中小銀行大多數都是國際大型銀行集團在澳門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它們的集團力量並不小,只是出於戰略考慮或進入澳門時間較晚,在業務規模和資源投入上相對較少。與澳門大銀行全方位發展的戰略不同,澳門大部分中小銀行都有著清晰的業務方向,或專攻中高端理財,或專攻公司、離岸業務。雖然在業務規模上與主流銀行存在一定差距,中小銀行通過“術業有專攻”式的發展模式,積極加強集團內部的合作,一方面彌補自己業務規模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有效降低自身業務成本及風險。

(七)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

隨著CEPA的深化,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更趨緊密,本地受惠行業不斷擴大,而珠三角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的逐步實施、港珠澳大橋的開工建設、廣珠輕軌的建成通車、橫琴新區開發的正式啟動,給澳門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將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業務,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民幣作爲澳門銀行業未來業務發展的主要增長點,近年來日益受到各大銀行的重視,特別在人民幣升值、與內地人員流動頻繁、經貿聯系日趨緊密的背景下,市場上的人民幣產品也逐漸豐富起來,陸續推出了人民幣賬戶銀行卡、存款證、杠桿式人民幣買賣、人民幣計價人壽保險、RQFII基金、人民幣債券買賣等。人民幣存款急劇增長,至2011年底,澳門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了417.5億元,與2005年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時相比,大幅增長超過120倍,人民幣存款已經占澳門銀行總存款的13%。中資銀行依託在內地的人民幣優勢,積極推進聯動業務,協助公司客戶辦理各項業務,牢牢佔據著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八)加大對品牌的重視和建設力度

銀行業更加注重了對於自身品牌度的建設,加大力度在報章雜誌、電視台及網絡渠道等媒介積極宣傳銀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業務推廣活動方面,通過大型隆重的儀式宣傳新產品和公佈簽訂合作協議,邀請著名的學者召開論壇和會議,這對於提升品牌和知名度有著積極的作用。現在銀行已經成爲了本地媒介主要的宣傳行業之一。澳門主流銀行定期與大型商業機構和高等院校聯合舉行研討會或推廣活動,打造銀行的專業服務形象,部分銀行則堅持突出自身的時尚特點,通過跨時代氣息的廣告去推廣新型產品吸引市民,還有銀行專門針對年輕族群推出DIY銀行卡、偶像演唱會門票折扣、旅遊保險優惠等等,以清新時尚的品牌吸引目標客戶眼球。

二、未來澳門銀行業發展趨勢

(一)未來本地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仍將成爲銀行業發展的主要發動機。銀行的大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經濟環境,近年澳門經濟高速發展,帶動社會財富增長,為銀行經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雖然08年以來,環球經濟經歷了從危機到復蘇,經濟政策從防過熱、防通脹到防通縮、保增長,再到抑制通脹,澳門銀行業正處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這給銀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澳門的支持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澳門經濟將進入持續穩定發展期,經過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澳門銀行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會日趨穩定,這會為銀行業帶來穩定的業務增長,保證銀行業的持續發展。

(二)為高端客戶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的同時,對於大衆客戶的服務更趨完善。高端客戶對於銀行服務主要是要求產品的多元化和服務的私密性,而大衆客戶對於銀行服務往往追求的是便利程度。目前,澳門部分銀行已經針對不同客戶群體做了分層,起到了更好為中、高端客戶提供周到、差別化服務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大衆客戶的重視程度有所減弱。近年普通居民財富也逐步增加,爲了更好為大衆客戶服務,各大銀行紛紛加強了網點的建設,特別是加強了對於新興居民區網點的數量。

(三)加強銀行間和內部的聯動合作將會成爲澳門銀行業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未來,銀行業將更加依賴集團內部的聯動合作,通過規模化的產品開發,降低營運成本,方便了銀行快速引入新產品、新科技,搶奪市場競爭的制高點。並購、加強集團內各機構的合作都將成爲快速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主要手段,這樣有利於做大做強總體業務規模,鞏固客戶資源。在合作過程中,加強溝通、互通信息,及時解決業務開展中的問題,充分體現1+1大於2的效應。

(四)促進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在中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海外人民幣業務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機遇。中資銀行具備較強的人民幣業務發展潛力,人民幣業務一旦全面鋪開,他們可以通過內外聯動的形式引進內地各種人民幣產品。現階段,澳門人民幣業務主要面臨資金出路較窄、運用途徑非常有限等問題。未來,通過積極拓寬人民幣資金運用的途徑,希望能引入香港、內地的產品,積極發揮澳門資金自由進出的優勢,為人民幣國際化和澳門金融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五)推動銀行卡業務發展。優化和改善用卡環境,提高銀行卡使用效率成爲推動銀行卡發展的主要方向。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持卡人對銀行卡功能的認知度。利用多種形式宣傳銀行卡業務知識,對銀行卡具有的現金存取、轉賬結算、消費信用功能,可以採用網點櫃檯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廣大民眾宣傳普及銀行卡知識,給持卡人帶來的安全、便利、快捷的交易服務等特點進行詳細講解,鼓勵民眾積極用卡。二是大力營造良好的用卡氛圍,培養持卡人用卡觀念,增強居民用卡意識,喚醒更多“睡眠卡”,使持卡人真正享受到使用銀行卡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三是完善服務手段,改善刷卡環境。根據實際情況在城區增設ATM 機,盡可能投放更多的POS終端設備,方便居民和旅客用卡。除了積極拓展本地商戶銀行卡優惠的情況下,澳門銀行紛紛開發具有跨域消費、取現等功能的銀行卡。未來逐步取代現鈔應當成爲澳門銀行卡拓展消費功能的主要方向。

(六)拓寬資金管道,推動跨域金融等業務發展。澳門銀行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集團的支持,通過積極爭取支持,在引入產品、人民幣業務、資金調撥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業務優勢。澳門存款市場競爭激烈,運用集團的優勢拓寬資金管道,在制定存款價格時才能確保競爭力。粵澳合作的全面深化將為銀行業帶來難得的機遇,銀行業通過為本地和內地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配套服務,如融資貸款、信用擔保等,改善其金融財政狀況,將有效擴大銀行的固定收益來源。

(七)不斷提高銀行產品的科技含量,滿足新生代客戶的需求。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銀行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還需要不斷提高。未來,以科技開發能力和現有銀行系統為基礎,積極借鑒鄰近地區銀行的新科技和新產品,完善自身電子產品的界面、功能及應用技術,提升服務的科技含量,使其更符合市場的需要,更好地滿足新生代客戶的需求。

(八)完善理財業務風險管理制度。雷曼事件凸現了個人理財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監管機構和銀行需要加強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持續性監管,在澳門主要體現在個人理財業務產品准入和銷售環節的監管上。此外,要做好理財市場細分與定位,提升服務品質,制訂科學合理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戰略規劃。建立暢通的資訊傳遞渠道,使有關客戶、產品和市場等方面的資訊能快速從源頭向中後台部門傳遞,令產品和營銷更加貼近市場;加強產品創新分工協作機制,產品設計部門應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瞭解客戶及前線部門需求。

(九)增加培訓及交流機會。隨著海內外客戶融合、業務交流日益增多,銀行從業人員需要增加到鄰近地區的培訓以及會議交流機會,從而提升澳門分行人員的業務拓展、政策學習以及管理能力。

隨著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存、貸款業務產品、客戶及行業機構;加快產品創新,不斷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改進銀行運行管理機制,持續提高銀行經營效率;優化銀行資源配置,促進銀行業務良性發展;加強隊伍建設,夯實業務發展的人才基礎;通過系統化、規範化的制度建設,保證銀行合規經營。銀行的運行體制、經營機制、管理體系要及時調整以適應市場需要,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抓住機遇、積蓄力量,重視銀行經營的“質”與“量”。做大銀行業務規模的同時,周密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在適應澳門與內地經貿日益緊密要求的同時,保持對於國際銀行業發展的跟蹤,找準自身定位,未來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4.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四

长沙市体院北路348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张婧

发布时间:2014-07-17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范围内的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低迷的状况下,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方向。这里我们所说的低碳经济其实指的就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形式,以坚持控制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程度,减少排放量为主,是生态环保理念下所衍生出的一种经济模式,较之前的经济发展有着最为本质的观念区别。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这这一观念的制约下,如何寻求全新的发展道路已经是摆在面前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对银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理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我国银行业必然要在经营理念、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银行业,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2C0922)立项人:张婧。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及概念简述

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是来自于英国。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时候,英国推行了《能源白皮书》这一文件,里面就曾涉及到低碳经济的概念,因此这是历史上首个明确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地区。就我国而言,相关部门对于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要追诉到二零零九年,针对其定义正式设定为:全新的经济系统,相较于传统经济模式更注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资源消耗的控制,且能够确保经济建设不受其影响与制约。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低碳经济这一模式的实施其实就是借助先进技术的改造与运用,去避免能源消耗来实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该经济模式,相较于之前传统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较低的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程度以及较低的废气排放量,另外还有较高的能源运用效率,较高的经济创收利益,在坚持这几点问题的前提下,将完成我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切实的提升能源运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前行。站在根本性质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发展重心的根本转变,是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响应。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行业运行理念的转变

从部分环境保护政策出发,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行业领域建设成立了很多相应的规定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指导银行业在平时的运作过程中自主的考虑进环境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的银行业而言,也在发展中慢慢的意识到了当前的发展形势需求,因此就必须要在运行理念上发生转变,从而更好的顺应现代社会需求,尽可能及时的实现低碳理念的渗透。现在,在我国范围内很大一部分的银行都号召低碳环保,同时将这一观念逐渐的渗透到自身的运行工作中。这一问题在实际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最为凸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银行正逐渐的融入相应的国际准则,同时将其落实设置成自己业务开展的指导性目标。比如说兴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和碳信息披露项目,同时还在二零零八年发展成我国范围内首位赤道银行,这是历史性的举措。随后,工商银行也慢慢的参加到国际准则碳披露项目中,招商银行等也展开了相关的活动项目。

即使说我国银行业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及完善,不过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其发展速度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参与进来的银行业很好,尤其是我国部分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在这以问题上表现过于被动,假如说无法在运营观念上完成改进与提升,就会导致银行在低碳产品的研发推行问题上受到极大制约障碍。因此,从大的范围上总结而言,当前我国银行业运营观念的转变依然处于最初期。

2.我国有些银行组织成立可持续发展部门

组织成立可持续发展部门对于银行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性意义,在银行内部,必须要组织相应的机构及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负责,才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低碳业务,在原本基础上实现产品与服务项目的创新与改进。现在,在我国有一部分的银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于其重要意义也有了明确的了解,并逐渐的投入研究。比如说兴业银行在二零零八年的时候就组织建成了可持续金融中心,用于

环境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推行。而以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一些银行虽然没有规划设置针对性的部门,用于可持续性产品及服务的研发,不过却在银行中开展了责任划分工作,组织形成专门的负责小组,专门负责低碳金融方面的工作业务。

相较于国际上一些较为先进的银行,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欠缺,和国外发达国家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的银行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此的投入力度也相对不足。从这里我们也能够明显看出,大部分的银行对于低碳经济开展依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其和传统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以区别对待。

3.推行实施低碳信贷业务,专注于信贷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现在,从我国银行业碳金融实际开展的情况来看,最为关键的核心就是对于低碳信贷这一领域。结合银行所面向社会公布的责任报告文件,能够明显看出不管是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或者是规模较小的银行都在不断的投入到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并且在低碳信贷的发放问题上逐渐的加大了力度。

当前我国银行业在低碳信贷产品的创新问题上还停留在最初阶段,很多东西都不尽完善。比如说兴业银行在推行很多融资模式的前提下,依次结合客户及项目不同类别加以创新与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不仅如此,自二零零六年以来,兴业、浦发及北京银行这几个银行一个接一个的和国际金融公司达成了合作意识,选择全新的信用借贷取代实现对低碳项目的支撑。

及时是当前我国银行子啊低碳信贷问题上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并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不过依然需要认识到这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从有些银行所公布的数据信息中查询到问题,这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银行业在低碳信贷运行问题上海存在明显欠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实际意义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

4.尝试涉足于碳资源交易活动,推行相关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银行业慢慢的对于低碳经济有了正确明晰的认识,对于其中存在的发展潜力开始投入更多的重视,并慢慢的尝试着涉足于碳资源交易活动。当前,从全世界范围内来说,碳交易市场正朝向规模化发展,现在资金已经超过了一千四百亿美元,作为银行业能够选择的参与途径有很多,现在,在银行业参加到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途径最关键的是清洁发展体系。据相关数据报告,一直到2011年3月,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构注册的项目超过一千二百个,差不多占据了全世界全部总数量的四成左右,这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及良好的时机为。另外,很多银行同时还结合项目开展的具体特征,推动了相应的服务项目。比如说,在我国清洁发展机制与国际间做好连接作用,促进交易的完成。农业银行在这一问题上也有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在二零一零年的时候全新增加的顾问项目为五个,当前所运行的机制能够完成差不多降低五百万吨的排放量。

不仅是创造和清洁发展体系存在紧密关联的服务项目,另外还有部分商业银行同时也研发推行了和碳排放权交易彼此关联的理财产品,投放市场供消费者选择。比如说深圳发展银行在二零零七年就曾经在市场中投放了和CO2排放相关的理财产品;交通银行业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研发出一款全新的理财产品,这

些理财产品在投放市场后广受欢迎,为银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归纳出下面的观点,当前我国银行业正逐渐的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将这一观念慢慢的渗透到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这一力度是明显不够的,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业发展趋势

1.拓宽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

目前,银监会已旗帜鲜明地提出支持低碳金融服务创新,并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履行金融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创新信贷服务机制,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减少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信贷投放,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因此,低碳银行应积极借鉴法国开发署(AFD)能效融资方案、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方案、清洁发展机制(CDM)财务顾问方案、绿色股权融资方案和专业支持方案开展CDM项目金融服务。CDM是国际上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是市场化解决气候变化的理想机制。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可以联合国际专业机构,为国内减排项目提供CDM项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实施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2.加大中小节能环保企业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理念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中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在判断中小节能环保企业的经营模式、项目技术的成熟度和经营可行性方面相对地欠缺。建议在贷款的审批上,要考虑按照该企业碳减排量进行授信,同时,将项目所实现的碳减排额作为还款来源,从而实现对企业承担“环保责任”的软约束。浦发银行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自2006年以来,浦发银行在每年的信贷投向指引中,都明确提出对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给予重点授信的支持,对污染环境、能耗超标的企业,不与其建立授信关系。截止到2009年,浦发银行已经陆续地提供了1000多亿元,支持了一大批风电、水电、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电厂脱硫脱销、工业和建筑节能领域的一些项目,促进了中小节能环保业的发展。

3.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

相对于传统产业,低碳产业中涉及了大量的新兴技术,商业模式也非常新颖和独特,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金融的过程当中,收益和风险有时候并不完全匹配,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监管部门能够对商业银行从事低碳金融给予扶持政策,比如说对于银行开展低碳金融给予税收的减免,在风险资产占有方面,给予一些倾斜政策。同时,针对低碳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低碳企业发行公司债和票据出台一些专项鼓励政策和绿色通道,支持低碳企业的融资工作。

4.加强低碳银行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低碳金融的顺风车,强推企业品牌建设,低碳银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在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低碳银行”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加强“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在系统配置方面,要不断丰富低碳金融文化的内涵,努力融合金融行业文化、国民传统文化与国际惯例文化,同时在银行内部实行精细化监管。在产品研发方面,以金融传信为机遇,发展低碳金融产品,拓展金融视野,推动金融经营战略转型。低碳银行作为一项全新的模式,客观要求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作者简介:张婧,讲师,专业教师,硕士,金融学。

参考文献:

5.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篇五

1、投资银行业法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证券法虽已出台,但是还比较笼统,还未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法还没有出台。中国的证券公司还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投资银行。目前在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行为。同时,我国目前的一些管理条例还很不完善。例如,《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一些规定与投资银行本身的业务相矛盾。它规定:任何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而根据国际惯例,投资银行在从事并购时,可以为并购公司提供资金融通。不完善、不健全的法规体系将会助长投资银行的不规范操作。因此,要使投资者规范其行为,首先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稳定的法律框架,让他们有法可依。

2、证券经营机构自有资本少,融资能力差。

我国投资银行资金规模普遍偏小,无法承担投资银行本应在金融市场上承担的相应责任,也难以承受投资银行业务所具有的风险,规模问题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而国内投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对其按国际通行的运作方式进行运作处理。市场方面有很大的融资需求,而投资银行方面却没有能力满足这一需要,这一特殊矛盾的焦点就在于我国投资银行资本实力太弱,这已经成为我国投资银行然导致业发展的硬伤。而长期无法满足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外资银行蜂拥而至,不仅抢走高端市场,也会进一步占领所有投行业务市场。因此,资金规模小是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最大弱势

除大商业银行主办的少数几家证券公司以外,大多数证券机构资金均在1亿元以下,平均只有3000万元,而国外的一些投资银行,比如摩根斯坦利,它的资产总额高达3175亿美元,美林公司的资产总额也达到2998亿美元,分别是我国130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的7.6倍和7.1倍。这样小的规模自然难以承受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不利于自身的发展。造成自有资本少的原因有多方面,分业经营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目前实行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政策,这虽然能分散风险,稳定金融市场,但不能有效的聚集资本,无法扩大各金融行业的规模。另外,我国投资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够长,投资银行业自身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本积累,也是造成自有资本少的重要因素。自有资本少、融资能力差直接阻碍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狭窄。中国现行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主要承担三种角色,一级市场的承销商、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交易商。其中,一级市场的承销商是证券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综合类证券公司收入中,全部收入80%以上来自于经纪自营承销收入,经纪业务更占到了50%。而对新型投资业务,如基金发起、项目融资、兼并和收购并没有广泛开展。对金融创新而带来的新型金融业务,如期权、掉期、资产证券化等也涉足很少,只有少数国内的大投资银行略有涉及,但因实力不济,经验不足等原因,这些业务仍未能达到成熟。4.缺乏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既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人,具有很高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同样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发展时间仅有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十分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基本上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而且我国的投资银行本身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认为投资银行不需要专业人才,只需要有关系,有客户即可,急功近利思想浓厚。

5、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尽健全。

由于目前一些投行业务部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尽健全,往往丧失了引进大量高级人才的机会。特别是由于一些券商的领导意识淡薄,既忽视了投行人才素质的培育,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使投行业务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大多数投资银行存在业务范围单一,业务品种雷同,缺乏特色,缺乏创新的问题。

以前除了个别大型投资银行尝试性地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外,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几乎只有一级市场承销和二级市场代理服务、自营业务。对于投资银行的新兴业务如企业兼并和收购、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等很少涉及。

从收入上看,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收入方面。一般大型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50%左右,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佣金占30%左右;小型证券公司由于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证券公司对交易手续费的依存度比较高,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地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从当前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看,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呈现出专业化和多元化两个明显的趋势。美国证券业的收入构成体现出典型的均衡特征,收入来源超过10项,其中佣金和交易收入占比最高,但也只占20%多一点,而占比超过10%和接近10%的收入来源还有4项,显示出美国证券业收入的多元化特征。

7、研究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行业、对公司的分析都非常薄弱。当然,有的公司、个别专家做得还不错,但是在市场上、社会上的影响都很小,没有形成足够权威性的地位。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投资银行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的引导作用。对比看看国际投行,差不多是对现实经济最权威的研究机构,至少是可以和大学、政府的研究部门能够并驾齐驱的。比如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七国等,都是他们提出的概念。可是,我们的情况就差得比较远了,投行的研究水平比较低

8、生存的市场环境有碍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运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的,而是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之中,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还保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烙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其发展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原有的投资银行属于国有,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由金融机构委派,没有完整的法人治理制度。在历经产权转换和体制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公司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法人治理制度没有健全,委托一代理关系不清,造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混乱和界限不清,其中滋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切与我国投资经营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投资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然不利,尤其不利于吸收新的投资主体。

9、基础薄弱,发育不足,竞争力弱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时间短,资金基础相当薄弱。我国近百家证券公司中,注册资金大多数在一亿元以下,平均资金只有3000万元。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虽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业务分散,调配资金的能力有限。目前,各从业机构的资本规模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时常出现。而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有严格的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投资银行从业机构的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投资银行必将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各从业机构现有的规模和融资能力显然无法抵抗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

10、从业机构违规操作严重

我国现有的投资银行从业机构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在股票发行承销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过度的上市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进行上市伪装;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欺骗公众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购并中肆意侵蚀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不规范,内部风险控制不严,违规自营、挪用客户保证金、透支和内部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贵任感,为谋取一己私利,刻意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甚至违法违规、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着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投资银行是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投资银行已发展成为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与交易代理,进行企业并购和重组、基金管理与投资,提供投融资咨询及财务顾问服务等一揽子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

现在,投资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近20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投资银行业完全跳开了传统证券承销和证券经纪狭窄的业务框架,并已形成多样化、国际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合业经营的趋势。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投资银行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为了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国投资银行业必将向着规模化、全面化、专业化、国际化、混业型发展。

1.加速资本集中,向规模化转变

我国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专业的证券公司、兼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和一些财务公司等。这些公司数量多、规模小、资本不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差。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大型投资银行占主导地位,成为行业龙头与支柱,是投资银行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加速产业集中应该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混业经营大势所趋

无论从世界潮流还是从我国内在发展要求看,混业经营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国务院于1993年12月25日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业进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管理思路。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但分业经营的实践证明了分业也有若干弊端:(1)分业经营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2)分业经营严重障碍我国金融业发展(3)中国加入WTO。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将会以合资或独资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是“全能型”企业,其业务领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面。这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塑造能够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金融集团抗衡的全能型金融市场主体是必须的。目前,我国逐步推出一系列以市场深化和放松管制为基调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已突破了有关严格分业经营的限制。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代离我们已不再遥远。当然,混业经营也有诸多方面风险。但是,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加强监管、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提高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创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

3.在保持各自传统强项的同时,业务范围向多元化转变

目前国内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证券承销领域,生存空间小,竞争无序。现代投资银行早已不是单一承销商的角色,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投资银行还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研究开发、风险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多种业务齐头并进,尤其是在并购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营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资产重组、资金优化配置成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无不要求投资银行扩大业务领域、满足市场需求。

4.加快国际化进程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使得产业国际化成为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投资银行业同样也面临国际化问题。对我们而言,国际化不仅是扩大市场、增加盈利之举,而且是加强国际交流、获取国际信息,在国际竞争环境中锻炼打造自身、增强党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国家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并随着条件的成熟,允许外国符合标准的企业到中国发行上市。外国企业到中国上市,同样也为国内投资银行提供了市场机遇。大量的业务等待着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去开拓、竞争。

但要实现上述投资银行发展目标,决非轻而易举之事。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必须作好以下几件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2)提高业内机构和人员自律性。(3)加速人才培养。(4)加速科技发展。

(5)继续改善政府行为,改变条块分割的局面。5.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的趋势。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化也成为必然,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样化的同时也各有所长。例如,美林在基础设施融资和证券管理方面享有盛誉、高盛以研究能力及承销而闻名、所罗门兄弟以商业票据发行和公司购并见长、第一波士顿则在组织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于领先。

6.投资银行集中化的趋势。五、六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得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如收益债券的运销、欧洲美元辛迪加等,更加剧了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在这种状况下,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例如美林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1987年美国25家较大的投资银行中,其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别占市场证券发行的百分比为41.82%、64.98%、87.96%。

6.银行的发展趋势 篇六

专业论文

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策略

【摘要】随着商业化与信息化数字时代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方式逐步改善,机构设置愈加详细和完善。与此同时,内审也将向着技术化、数字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银行内部审计也应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变化着的银行体系。本文将从内审的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审人员;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1.“适时型”内部审计成为未来内审的发展方向

(1)效益优先型的内审理念。曾经的内审工作在效益上的重视度不高,相对于内审效益而言,内审工作的成本较大。今后,内审工作的展开将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通过内审自身控制系统的结构性优化模式,来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内审期间工作人员将秉承效益优于成本的理念,重视工作细节,提高工作质量。

(2)风险导向型的内审特点。控制性质的内审模式已不再适应数字信息时代影响下的企业发展,取而代之的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它是在控制模式的基础上将风险预测置于优先位置,企业决策与风险预测相结合,从而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内审工作的着眼点不仅在于内审本身而且在于未来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3)主动审计的发展方向。从内审的发展历程来看,内审在企业中长期以来扮演着检查与监督的角色,因此审计工作一般是在其他部门被动接受监督得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所以,内部审计将一改被动审计的方式寻求主动式的审计。审计部门将在各个部门的主动配合下,加强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根据各部门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审计。各部门自愿接受审计的方式利于内审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二重监督式的内部审计,优化内审管理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内审是对企业的监督,而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也是必要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监督机构势在必行,此监督机构可视为企业的“二重监督机构”,监督的重点在于对内审工作人员工作范围和深度的检查。这个机构通过对内审人员的到岗、工作内容、业务水平及对内审的重视程度的监管,期望从质上提升内审工作的效果。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及内审工作改进需要的人员将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内审工作效率偏低的组别人员进行集体意识和结构优化培养,积极寻找并发展内审先进管理人才,逐步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结构。在监督与被监督的责任和义务的双重压力下,内审部门实现合理化的全面发展模式。

3.外延式的内部审计,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1)主动关注外部环境。企业风险的来源之一在于外部条件发生的变化,内审要实现有效地预测与控制风险就必须主动关注外部环境,并能及时地通过外部条件和情况的变化判断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注重审计价值的实现。内审价值在于内部审计能通过自身的工作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应一改以前过于强调独立性的工作方式,即内审人员不应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经济活动之外,他们应通过各种咨询活动,了解经营活动内部的关联性,为内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内审价值的实现,内审才能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有效地规避风险。

(3)高立足点、多角度的内审。内审工作需要立足于企业或组织的战略高度,内审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站在企业高层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预见今后企业和内审的发展方向。内审的内容不应仅限于组织系统当前的经济事项,而是应该通过当前项目与相关活动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全面地考虑各相关人员局限和相关影响,真实、多角度进行内审工作。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内审人员质量与总量上的缺陷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增长,其内部的经营管理机构就愈加复杂,审计工作也随之繁琐,内审部门工作人员面临着工作量加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内审人员在总量上表现极为不足。不仅如此,工作难度的加大迫切地要求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缺乏高技能、经验足的审计工作者,这就影响到内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发现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

2.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上的不足

(1)内容过于形式,缺乏广度与深度

在商业银行的内审过程中,大多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分析与寻找解决方案,无法将问题与风险有效地排除在系统之外。内审独立于其他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权威性,对商业银行运作方式的了解有限,再加上被审计单位的不积极配合,审计机构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2)方法技术落后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目前商业银行正朝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内审的技术和方法并没有大幅度地提高和改善,与国外先进的审计与风险评估体系相差甚远。审计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没有真正发挥内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改进内审工作的策略

1.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注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1)总体素质队伍建设

首先,内审人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在掌握商业银行内部运作机制的同时,关注同行业经济发展动态、熟悉会计业务内容以及掌握风险控制的机理,在此基础实现综合分析和判断风险与机遇的能力,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银行规划出谋划策。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内审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与相应的考核,设置内审自身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的监督。最后,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地给内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使其能自由参加银行管理部门的会议和决策并有权提出建议,主动参与银行的经营不仅能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对银行的潜在风险进行源头性的控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提升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定位高度

内部审计是对商业银行内部运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因此商业银行内审人员应围绕银行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站在全局的角度开展工作,绝不可置银行总体经营业绩与目标于不顾。站在总体的高度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不会偏离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3)变被动接受内审到自愿主动内审

内审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这要求银行各部门人员主动接受审计,通过内部审计了解本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同时在内审的帮助下积极整改完善,健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将风险关口前移,有效防范风险。通过内审在持续改进银行经营管理成效方面作用的发挥,从而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取得信任和合作,实现内审目标。

2.引进高效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加强内审监督

积极引进高级计算机审计及风险防范系统,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审计控制,扩大内审监督的范围,提高预防风险的水平。内审人员要在计算机系统的协助下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细化审计内容,完善工作流程,并能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需要开拓新产品,发展新业务,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3.全方位分析内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内部审计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各个部门的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进行内部审计时工作人员应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分析内审工作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力争通过工作中较为细化的系统增强内审的可信度。对于内审的结果,内审人员不仅要进行分析而且要站在商业银行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的角度提出真正具有预防风险的建议与措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柏玲.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3.(5)

[2]郭海燕.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及对策.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04.(11)

[3]范中蕊.从内审发展趋势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与策略.财会研究,2004.(8)

7.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篇七

(一)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年, 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 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 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 国家银行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2)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56年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经历了“大跃进”和3年严重自然灾害, 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 导致信贷投放失控, 现金发行过多。 (3)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里, 银行的制度被废除, 业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银行的作用被削弱, 货币被批判, 商业性金融机构被撤销, 中国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 (4) 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历史的伟大转折, 银行系统开始恢复。1976年10月, 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银行业整顿规章制度和各项金融工作, 认真贯彻经国家批准的信贷计划, 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1977年12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银行工作会议, 决定恢复银行独立组织系统, 强调要发挥银行的作用。

2、银行业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

1978年12月, 银行业拉开了改革开放帷幕。 (1) 1978-1983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 打破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格局。从1979年起, 中国开始从机构体制上打破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格局。1979年1月, 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 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同年3月, 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 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 (2) 1984-1994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立, 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3) 1995-2003年:正式实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 开创商业银行新时代。1998年8月20日, 财政部宣布用30年长期特别国债向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2700亿元以补充资本金。为了收购、管理、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和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化解风险, 1999年以财政部全额拨款的形式成立了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 (4) 2003-2011年: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银行业监管职能正式从中央银行独立出来。2003年3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银监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监管与改革并重、监管与发展并举、监管与开放并行的原则, 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大力推进监管理念、制度和技术创新, 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 引领中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 中国银行业的分布结构

中国银行业现在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层次: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

在中国, 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 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 不像国外除了有银行以外还可以依靠发达的证券等资本市场的运作进行直接融资。这种融资格局使得融资的风险都集中到商业银行, 使得商业银行的负担过重, 并且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缺乏多元化, 竞争力低下。另外, 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起步晚, 能力很薄弱, 导致中国的银行体系十分脆弱。

二、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一) 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1、经营结构单一, 缺乏多元化, 导致竞争力不高

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收入比较单一, 主要来自存贷款利息差, 中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因而相对应的利差收入也非常大。这也确保了商业银行能有一个很好的盈利空间,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去改进服务、创新产品和发展其他中间业务, 即对差异化经营也有一定的制约。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单位:%)

数据来源:各银行2006-2010年年报说明:由于农业银行2009年年报未出, 故数据缺失, 均值为其他三大银行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占比=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由表1数据可知:四大国有银行的营业收入中75%以上都是来自利息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 (即非利息收入) 所占比例很小, 虽然在2006-2010年中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但是仍然难以改变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收入这一事实。

2、资产管理不善, 不良贷款比率高, 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 所以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 资产质量不佳, 拨备覆盖率虽然有所提高, 但是距离国际标准还有差距, 这说明中国银行业的支柱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都有待加强。具体数据如表2、表3所示。

数据来源:各银行2006-2010年年报

(单位:%)

数据来源:各银行2006-2010年年报说明:农业银行2006年报中未明确标示拨备覆盖率数据, 故数据缺失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股份制改革之前一直偏高, 拨备覆盖率在股份制改革之前一直偏低。这两项指标是国际上衡量银行资产质量及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国有银行在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实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 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学历较低, 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不高。服务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 良好的人员素质还应配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商业银行在硬件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实现更大范围的纵向或横向联网, 大多数行自成体系, 且网络覆盖面也不广;ATM、POS等设备也不普及, 给顾客带来很多不便。

(二)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散, 世界经济尚未走出衰退, 国内经济正处于触底企稳的关键时期, 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 这些因素必然给中国银行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 国内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 同时也必须在信贷扩张与资产质量之间求得平衡。目前, 银行信贷长期化、财政化、贷款集中度高、项目资本金不实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只有银行业实现稳健运行, 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信贷支持。三是银行内控还不完善, 操作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 目前来看, 无论是大型银行, 还是中小银行,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 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内控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短板。

三、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

(一) 国家放松管制, 银行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式是过往国家行政支持以及严格的金融管制形成的, 而并非竞争的结果, 因此不能保证银行业效率进步。一定程度的放松管制, 引进适度市场竞争是促进银行业效率进步的必要步骤。

(二) 加强中间业务开发, 增进金融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的银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就必须不断的将其产品差异化, 使银行的产品能够对顾客更有吸引力。因此, 银行不仅要有创新意识, 而且要敢于打破现有模式, 必须使其产品更加便利、必须不断地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或价值,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 不能固守于原来的银行业务, 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扩大与证券、保险业的合作范围, 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等途径。除了金融创新, 中国银行同国外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进步服务质量。好的银行的服务能培养出大批忠实的顾客, 不仅给银行稳定的吸收进大量的存款, 还能创造更多的贷款的发放, 即使只有一个微小的利差也能创造。

(三) 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

中国正在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虽然目前离真正市场化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但这也是中国银行业为推进国际化所做出的努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在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 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外成熟的银行业市场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外资银行有着丰富的产品定价方面的经验, 从而有可能在中国市场上推出针对利率管制的金融产品创新。

(四) 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尝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金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同金融机构的界限逐渐模糊, 金融功能逐渐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银行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 从事新兴资本市场业务, 与此同时, 金融控股公司开始兴起, 产生了一个个超级大型跨国金融控股团体。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 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业务, 成为一种能向客户提供多方面金融服务的“金融超级市场”。中国加进WTO之后, 这些国际金融控股团体凭借综合化经营的上风, 加紧在华金融布局, 使业务单一、资本单薄的国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因此, 中国的银行也要进行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尝试, 现在中国的银行都在向混业经营方面推进, 虽然还不成熟, 但这样的尝试是很值得期待的, 混业经营不仅可以分散风险, 而且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达到更好的收益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离差异化经营还有多远[N].国际金融报, 2010-05-31.

[2]、银行业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8-09-20.

[3]、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DB/OL].范文网, 2010-06-18.

[4]、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的建构[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5 (4) .

[5]、中国银行业竞争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02-12.

8.银行的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 大数据;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研究回顾

1.大数据的概念。

目前,大数据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维基百科以“大数据”被定义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难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处理数据集”。美国研究公司的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新的处理模型有较强的决策权的需要,洞察能力和过程的大规模优化能力,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2.大数据的本质特征

James、Vlahos、Risenthal、Jonathan和Black等通过大数据发现,大数据的本质特征的研究,一是分析对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的不只是部分,但数据不全;两强调数据的复杂性,即探索应力之间的关系;非因果关系。

二、大数据带给银行业的历史机遇

1.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目前,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对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国的传统银行过去对大数据的应用是有限的,你可以从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经验借鉴。随着多元化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不局限于传统的网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和第三大媒体平台来完成交易。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交织在一起,大量的,这给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银行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更全面的把握客户资源、更高效的产品营销,更大程度上拓展了其业务空间。

2.科学的信息决策判断

传统银行业在判断信息的决策上,往往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判断或相对较小的市场调研范围。然而,在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价值中所包含的信息,不能仅仅依靠历史的经验和市场调查,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通过挖掘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深入了解银行业本身和整个市场的情况,谈随着数据业务的风险程度和银行资源的评价更为科学的银行绩效评价和合理有效配置,使银行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

3.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银行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风险识别和监控的要求。但在大数据的视角下,通过对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地挖掘出潜在的风险,并及时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和信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业的未来发展

1.打好数据基础、培养专业人才

大数据时代,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种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媒体、多种类型、数据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数据仓库管理的能力。银行要处理大数据,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硬件和软件成本、劳动力和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和效率和安全成本等因素,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因此,第一银行推进技术创新,开发适合高效的软件程序和硬件平台,建立大数据仓库,为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提供支持。其次,银行可以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你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熟悉大数据技术人才,也需要考虑数据业务人才的能力,需要数据科学家的综合素质。

2.开展精准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

中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日积月累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在客户的身份信息有非常丰富的数据信息,消费与收入、风险偏好、资产状况、交易习惯等。之前和之后的大数据技术营销策略差异的应用可以发现,相比之下,一方面,可以得到客户的贡献度、活动和行为的客户特征的偏好,使这些数据在许多银行客户的需求和潜在的商业机会,更好地了解客户,更好地识别客户的服务起点。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分类,通过差异化的营销设计,组织营销活动,推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银行的精准营销能力;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是由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咨询、投诉,及时的产品或服务中发现,客户意见收集的数据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偏好,做到以客户为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中心,提供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准确,提高客户满意度。

3.推进跨界合作、创新产品业务

近年来,各国为了促进金融发展和繁荣,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网络参与金融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企业通过各种代理、销售代理来涉足一般的商务活动。在大数据刺激互联网金融增长的大数据中,银行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寻求跨界合作。银行可以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合作,扩大大数据,分享对大客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得到用户行为更多的信息,更快速、准确地把握客户的行为特征。此外,微信的普及,微博客和其他社会媒体目前,银行应该根据虚拟社区服务及时的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客户。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在大数据时代的逐步成熟,商业银行需要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服务的发展,保证金融信息新业务模式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数据的发展。但无法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探索和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阙方平.大数据时代银行业十大转型趋向[J].银行家,2013( 11) : 25.

[2]陈晓雁.基于大数据的银行业管理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14( 1) : 134.

[3]李璠,贾鸿飞.大数据时代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电脑,2012( 12) : 25.

[4]韩耀强.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崭露头角[N].通讯产业报,2013.15.0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圣诞节喜庆歌曲下一篇:2022年5月入党转正思想汇报: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