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2024-11-02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共14篇)

1.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各地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

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1)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幼儿提取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你们吃过哪些好吃的东西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并能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

(3)激发幼儿倾听、讲述的兴趣。

有一首儿歌里说了很多我们江西的小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都有哪些美味的小吃。

二、通过儿歌了解家乡的典型的小吃,并说出儿歌中的小吃的名称。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请你仔细听一听儿歌中说了什么?(请幼儿自由讲述听到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对幼儿说到的儿歌中的小吃名称进行重复、总结、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出示相应小吃的图片。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儿歌,看看儿歌中的美味小吃。

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认一认图中的小吃,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请幼儿跟着老师边看图边朗诵儿歌。

三、引导幼儿拓展讲述内容

(1)请幼儿说说有没有吃过儿歌中的小吃,味道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家乡的哪些小吃?味道怎样?

四、尝试用幼儿说出的小吃名称对儿歌进行仿编。

2.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二

1.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以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说:“言为心声。”没有丰满的心灵,就没有丰满的语言;没有高尚的心灵,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包括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包括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2.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实施良好语言教学行为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有一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老师问:“人有几只眼睛?”他说:“有三只眼睛。”老师非常生气,于是说:“人的眼睛有四只。”他马上点头跟着说:“是四只。”这样的语言只能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混乱,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喻义或语言的深层含义,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明显。只有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把握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场合、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有效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3. 营造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发音、用词和掌握语法规则等无不如此。因此,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语言,便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人的言语范例的作用更大。成人应发音正确、标准;词汇丰富、用词确切;口语清楚,文理通顺;讲话要适合幼儿水平,在内容、语调、速度等方面均应做到。不能错误地以幼儿语言为标准,迁就幼儿。同时还应努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使幼儿的有事想说,有思想感情表达。要让幼儿广泛地接触自然,参加多种活动,因为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会使幼儿产生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愿望,而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提高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需要良好的语境,这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这些物质环境和教具玩具可以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地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打下基础。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幼儿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尽量不予否定,(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另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使之随时随地地去学习、体验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加深幼儿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

4. 教学中要重视提问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大班幼儿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的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对追问的方式感觉刺激而入迷并乐于参与。因此,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每个教师都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

4.1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引导性

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古人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贵在巧字。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假思索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孩子们只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例如讲《百鸟朝凤》的故事时,提问:“故事中有谁?凤凰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成了百鸟朝凤?森林中的白鸟是怎样感谢凤凰的?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感谢它?”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能加深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4.2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

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出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怎么办?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呢?”孩子的答案就不会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他们就会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这不正是想象力引发的功效吗?

5. 其他

5.1 报菜谱

幼儿可以根据幼儿园当天的食谱在三餐的时候进行播报,从而既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又有意识地促进家长对幼儿园伙食情况的了解。

5.2 娃娃报新闻

可采用读报、说报、剪报的形式让幼儿同家长把要播报的新闻整理出来拿到幼儿园进行播报。

5.3 天气预报员

3.农村双语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双语幼儿园;语言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活动开展前的思考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开展保教活动时,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产生许多困惑。例如:开展以游戏形式为主的教学活动,或是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绘本教学时,老师们总是认为我们的幼儿汉语基础差,实现不了这样的语言活动形式,落实不了绘本教学在双语幼儿园的价值取向。特别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就逐句教幼儿学说汉语,这种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指导少数民族幼儿学汉语,是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的。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幼儿也会产生厌学汉语的心理。如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活动立足幼儿实际,选择少数民族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语言学习内容,开展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那么少数民族幼儿汉语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活动过程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

《新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双语”幼儿园要在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幼儿汉语交流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部分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的乐趣。

(二)分析本园实际

我园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幼儿生长环境是父母游牧的大山、戈壁。幼儿没有一点汉语基础。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幼儿来园后,胆怯、羞涩、不愿说话等表现较为突出。家长大都没有接受过汉语学习,家庭教育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地处农村,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国家对新疆农村双语幼儿园大力的投资,幼儿园办学条件也不落后。

(三)学习需求分析

1.幼儿能学习汉语,能听懂老师用汉语指导活动。2.贴近幼儿生活的、熟悉的材料作为语言活动的内容,幼儿容易接受。3.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语言听、说能力的培养,效果会更好。4.前书写和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典型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棒棒棒》

活动目标:1.倾听老师说汉语。2.围绕手学说汉语。3.体验游戏的乐趣,积极参与游戏《听口令》《找朋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知识准备:我们第一个主题活动就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少数民族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和每一个孩子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通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虽然,幼儿不会用普通话表达日常活动用语,但是,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幼儿似乎听明白了。

2.活动中的准备:投影仪,歌曲《找朋友》。

活动过程:

环节一:我用手在投影仪上做各种小动物。我设计话题:小朋友,看老师的手变成“小狗”“小兔子”“大灰狼”在这里,我引导幼儿观察手,观察手的影子,倾听老师的发音,初步让幼儿感知普通话表述手。并自然引出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让幼儿在投影仪上体验手的影子。看着小手的影子,引导幼儿说“我的小手棒棒棒”。幼儿边做边用普通话学说“我的小手棒棒棒”,帮助幼儿树立学说普通话的信心。

环节三:我用手摸摸幼儿的小脸蛋,和幼儿拉拉手,用普通话说:“你好,你好”。引导幼儿边握手边说“你好!你好!”。幼儿相互握手说“你好!你好!”激发幼儿说普通话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师幼开展积极的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互动。为幼儿学说普通话创设环境。

环节四:我分了三个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创设游戏《听口令》:游戏规则,老师说话,幼儿仔细听,并能按照老师说的意思做动作。游戏开始,老师说“举起手”,幼儿做举手的动作。老师说“放下手”幼儿把手放下。反复听老师说话做动作。引导幼儿尝试倾听普通话,

第二部分,老师组织幼儿互相边做动作边说“举起手,放下手”。

第三部分,播放歌曲《找朋友》,幼儿听着歌曲拍着小手找朋友找到喜欢的小朋友握握手说“你好!你好!”通过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说,激发幼儿学说普通话的愿望。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通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突破重点,克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室外活动时带领幼儿做《找朋友》《听口令》等游戏。

四、总结

回顾我的探索过程,反思我的教学,我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观摩示范课,吸取他人经验,调查研究幼儿的情况,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客观性,家访了解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家庭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确保少数民族幼儿语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园语言领域的方法:1.活动内容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2.活动形式以游戏为主,创设幼儿参与、交流的环境。“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语言活动大都以游戏形式开展。3.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在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我们的任务是“在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幼儿汉语交流的能力”。

4.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并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不同的简短诗歌,培养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

3.学习词语:“梦”、“五颜六色”、“金黄”、“碧绿”、“火红”,会应用适当的词语修饰语句。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每个人都有过各种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二)物质准备梦姐姐图片、小黄鸡、小青蛙、红颏鸟做梦时的彩图片、花篮、各种颜色的花、实物投影机、字卡、钢琴曲磁带。

三、活动方法激发法、直观表达法、观察发现法。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梦姐姐的图片,知道梦姐姐的形象和作用。

1.提示性问话:你们做过梦吗?什么时候会做梦?想知道是谁让你们做梦的吗?

2.看实物投影,观察梦姐姐的形象(出示字卡:五颜六色)。

(二)欣赏散文

1.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到了夜晚,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地飞出来,知道她去做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

3.回忆式启发提问:梦姐姐都让谁做梦了?她是怎样让它们做梦的?

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梦(出示字卡:金黄色)?利用实物投影观看小黄鸡做梦彩图。

用同样方法提问小青蛙和红颏(ke,下巴的意思)鸟。

4.看图片再次欣赏散文,鼓励幼儿跟着朗诵。

(三)幼儿创编散文

1.引导:梦姐姐最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请你们也来做个美丽的梦。(可适当提示花的颜色和梦的内容的关系)

2.放优美的乐曲,请出“梦姐姐”为幼儿放一朵花,并请幼儿闭上眼睛想像,(有各种颜色的花)

3.音乐停止后鼓励幼儿创编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像与他人不同的内容。

4.看图片再次欣赏散文,鼓励幼儿跟着朗诵。

(三)幼儿创编散文

1.引导:梦姐姐最喜欢爱幻想的孩子,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请你们也来做个美丽的梦。(可适当提示花的颜色和梦的内容的关系)

2.放优美的乐曲,请出“梦姐姐”为幼儿放一朵花,并请幼儿闭上眼睛想像,(有各种颜色的花)

3.音乐停止后鼓励幼儿创编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像与他人不同的内容。

五、各领域渗透

科学:人为什么会做梦?

艺术:绘画《我的梦》。

健康: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环境布置《梦姐姐的花篮》,在相应颜色的花旁边贴上相关的彩图,便于幼儿复习朗诵。让幼儿画出不同内容的梦,贴在相应花的后面,自由创编。

七、生活中渗透可以在午睡后讲一讲做了什么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聚会 篇五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能从动物的表情、动作来进行完整地讲述。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词语:聚会、孤单、衔。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快乐的音乐,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字卡三张。

活动流程:

观察图一,理解“聚会”,从动作来讲述——从动物的表情来讲述,理解“孤单”——幼儿帮助小鸡想办法,与同伴合作讲述——随音乐感受聚会的热闹——为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完整地讲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的第一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师:今天请小朋友自己来讲一个故事,先给你们看一下故事的第一页,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打开实物投影仪)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们的动作,然后大胆想象、讲述,并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例如:三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

提问:

(1)有几只小鸭子?它们在干什么?

(2)有几只小青蛙?它们在干什么?

(3)一只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3、学习词语:聚会。

教师完整地归纳画面内容,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归纳,并让幼儿说说“你认为什么是聚会”?

4、全体幼儿学习小鸟飞到树上,做高兴状,叫道:“呀!多像一个快乐的聚会!”引导幼儿的语气要体现“快乐”两个字。

二、欣赏第二页,引导幼儿从动物的表情来猜测其心理活动。

1、师:它们正玩得高兴,看,谁来了?呀,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幼:伤心、难过。

师:那这只小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注意语句的完整性。

3、师:小朋友,你们看,说来说去,小鸡只有一个人,没有好朋友跟它一起玩,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说这样的小鸡呢?(理解“孤单”)

4、请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第二页内容,教师作指导。

三、发散性思维:“快帮小鸡想个办法,让它去参加热闹的水上聚会。”

1、请幼儿两两结伴讲述,鼓励幼儿可以用动作来表示,教师巡回倾听。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要求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完整。

四、观察故事的第三页,引导幼儿从动物的动作展开讲述。

1、师:看,故事里是谁帮助了小鸡?它采用的是什么办法?

2、小鸭没有手,怎么拿柳筐呢?(幼儿讨论)

3、理解汉字“衔”,帮助幼儿用动作来感知。

4、组织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

师:现在小鸡可以参加水上聚会了,心里感到怎么样?(高兴)那我们讲述时也应该用高兴的语气。

五、观察故事的第四页,感知聚会的热闹、兴奋。

1、师:我们也来参加水上聚会吧!

2、播放快乐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表演什么动物,然后学动物唱歌、跳舞或做各种姿势的游泳状。

六、引导幼儿归纳故事中心内容,为故事取名字。

七、结束环节。

1、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书,一页一页的讲述故事,可以用跟别人不一样的词语。

6.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六

1、知道春雨滴落到不同的物体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够把自己听到的声音,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3、喜欢倾听各种声音。

活动准备:

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声音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声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播放春雨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提醒幼儿仔细听,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模仿听到的声音。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模仿听到的是声音。(如果幼儿不能进行模仿,教师可在此播放声音)

3、教师朗诵诗歌,教授诗歌。

教师告诉幼儿教学播放的声音是春雨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然后完整朗诵诗歌,让幼儿仔细倾听诗歌内容。

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春雨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沙沙沙,沙沙沙,是雨娃娃和谁在说悄悄话?

滴答,滴答,是雨娃娃和谁在玩儿跳房子的游戏?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诗歌。

教师:雨娃娃还会和谁一起玩儿?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把你们想到的说出来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倾听自然界中的其他声音,并尝试创编诗歌。也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带幼儿到户外感受细雨,倾听雨声。

7.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七

不论在任何阶段、任何学科的教学中, 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吸取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同时也是拓展幼儿想象能力, 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组织《大狮子和小老鼠》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提出问题:“大狮子和小老鼠都是什么样的动物?它们在形态上和能力上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比较大, 狮子和小老鼠在形态和能力上的不同, 感知到它们在形态上一个大、一个小, 在能力上一个强、一个弱。然后教师在幼儿的角色体验基础上继续发展情节, 并进一步提问:“大狮子和小老鼠能不能成为朋友, 这么弱小的小老鼠能帮助大狮子吗?”此时幼儿就可以在上一个情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 充分发散思维, 自由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可以先保留故事结尾, 并提出问题:“小老鼠最后会不会去帮助大狮子, 为什么要帮, 为什么不帮, 请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前两个问题情境的导入为之后大狮子遇难做好了铺垫, 理顺了幼儿的思维脉络, 而后一个讨论情境可以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故事, 发展语言能力, 同时扩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表演情境, 促进幼儿感情发展

幼儿正处于思维模式形成阶段, 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 而且表现积极, 更善于模仿。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思维和认知特征, 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有趣味性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语言能力, 同时也能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 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例如, 教师可以将大狮子抓小老鼠的画面创设成表演情境, 幼儿扮演小老鼠, 教师扮演大狮子, 幼儿在表演情境中, 亲身体验到小老鼠被抓时的紧张和害怕心理, 被抓到后就会想尽办法让大狮子放了自己, 此时幼儿就可以开动思维, 各显神通。在故事的表演中, 幼儿不仅有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的表现, 而身临其境的体验也让幼儿投入了情感, 幼儿在表演中可以大胆想象、自由发挥, 同时也是对情感的自由流露。表演情境非常符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心理特征, 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形象、生动, 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

三、创设音乐情境, 促进幼儿的情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中以及通过对各个教育领域的渗透来发展幼儿语言, 这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有趣的艺术活动, 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等特点, 可以对幼儿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 减轻情绪波动, 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在幼儿语言教学中, 教师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情绪,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 在《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活动教学中, 为了能让幼儿真切体验到大狮子吃掉小老鼠时小老鼠内心的紧张和害怕, 教师在向幼儿展示故事情节画面的时候, 可以播放一段体现紧张感的音乐, 幼儿听到如临其境的音乐后便能切身体会到小老鼠的紧张、害怕心理, 还会积极为小老鼠出谋划策。在后面小老鼠和大狮子成为好朋友的情节中, 教师同样可以播放一段轻松、快乐的音乐, 让幼儿通过音乐体会到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愉快心情, 令人愉快的音乐可以调动和渲染幼儿的情绪, 让幼儿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并和好朋友抱在一天又蹦又跳。情绪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反应, 凭借情绪变化可以实现自我防御和保护, 而幼儿年龄较小, 心智不成熟, 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行为失常, 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的语言发展教学要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学习规律以及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需求, 并制订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选择高效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故事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语言活动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创设多样化、情趣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自由发挥, 敢想、敢说。教学情趣化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 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同时对幼儿的想象思维以及情感、情绪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关键期, 幼儿园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给予高度重视。情趣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 其以幼儿的兴趣特点和情感发展规律为中心, 通过创设情趣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学习趣味性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创新能力, 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可以说“情趣”二字就是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点, 只要教师能够好好把握和应用“情趣”两个字, 定能够让幼儿语言学习教学绽放异彩。

关键词:幼儿语言活动,情趣化,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寇春艳.幼儿语言教育心得[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9) .

8.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教育;语言教育;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20-05

在我国,“戏剧”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联系主要在故事表演和表演游戏两种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在故事表演中,人们关注学前儿童的语言“复述”能力;在表演游戏中,人们关注学前儿童的语言“对话”能力。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仅仅将戏剧作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手段,尚未深入挖掘和分析戏剧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价值。

在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戏剧教学(Drama in Education)、剧场教育(Theatre in Education)、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等多种戏剧教育流派。这些流派从不同角度和层次阐述了戏剧与语言教育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戏剧教学流派,将戏剧视为一种教学的手段(Dorothy Heathcote & Gavin Bolton 1995),〔1〕强调戏剧教育的过程性而非结果性。这一流派从多种维度分析和探究了戏剧对于语言教育的意义,包括戏剧对于语言教育重要性的研究(Edmiston,Enciso & King,1987;Ratrick Verriowr,1985)、〔2〕戏剧教育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Richard Courtney,1968)、〔3〕戏剧与口头语言教育研究(John W.Stewig,1973;Geraldine B.Sik,1977;Brown Victoria,1990; Button Stuart,2006)、〔4〕戏剧与第二语言教与学的研究(Maley Alan & Alan Duff,1982;Byram Michiael,1998)〔5〕以及戏剧与文字、文学教育的研究(Jane Ilene Davidson,1996;Jane Wagner,1994)〔6〕等。这些研究全方位地展示了戏剧对于语言教育的价值以及戏剧在语言教育中的具体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理论界尚缺乏有关戏剧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价值的专门研究,也没有系统地从儿童语言学习的整合观的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自2001年以来,笔者开始进行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专门研究,试图挖掘戏剧教育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并探寻其形成的本质原因。笔者以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三个和尚”为例,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是由艺术作品(动画片《三个和尚》)导入的主题活动。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由故事《三个和尚》(由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发展而来)改编而成。动画片《三个和尚》因其幽默的漫画、诙谐的音乐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备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戏剧主题活动一般包括主题开启、生活体验、戏剧工作以及模拟剧场四个环节。就“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来看,在主题开启环节,教师要引导儿童整理他们对于动画片《三个和尚》的各种已有经验,使他们已有的经验向戏剧经验转化和拓展。具体活动有“我们一起看动画片”、“故事《三个和尚》真有趣”等。生活体验环节包括角色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活动,儿童可以在生活情境中获得多种知识经验,并尝试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具体活动有“到栖霞寺认识和尚”、“我眼中的三个和尚”、“和尚的衣食住行”、“挑水和抬水”等。戏剧工作是整个戏剧主题活动的核心,包括儿童“演员”的表演工作以及从中逐步分化出来的舞台美术、音乐音响、剧本、导演等工作。具体活动有“我是小和尚”、“我演的和尚像不像”、“创编《三个和尚》剧本”、“我们的‘大五班剧场’”等。在模拟剧场环节,儿童通过演出充分体验到演员、导演、道具师、音响师等各种戏剧艺术家在剧场里的创作与合作。具体活动有“‘大五班剧场’开演了”、“创造性表演:寺庙着火以后”等。

“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在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大班展开。该班执教教师2名①,儿童38名。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笔者与执教教师一起作为研究者,共同深入到教室活动现场,进行合作性研究。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她们亲身投入到行动—反思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寻找并设计解决方案,反思行动结果。研究者在现场记录该班儿童的所有语言行为,并根据以下研究内容加以归纳:(1)关于主题语义的理解类型。将儿童戏剧表演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整体归类,并呈现有代表性的描述性资料。(2)关于新词和句法结构。呈现全班儿童戏剧表演中出现频率达到2/3及以上的新词和句法结构。(3)关于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在全班2/3及以上儿童中出现的相关语言行为。

二、结果与讨论

(一)关于语言内容: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义理解

1.对于主题的语义理解

“三个和尚”这一主题的含义渗透于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之中。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没有利用谚语字面的含义与儿童探讨该主题的含义,而是通过师幼共同建构的欣赏、体验、戏剧工作以及模拟剧场演出等一系列戏剧教育活动,让儿童以戏剧符号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感悟、体验、发现这一谚语的深刻内涵,进而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呈现对主题语义理解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见表1)。从表1来看,对于“一个和尚挑水喝”,大班儿童表现出“高兴型”、“辛苦型”和“认真型”三种语义理解,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再现了这一语句的内涵,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和尚挑水喝”时的愉悦、辛劳和坚持不懈。对于“两个和尚抬水喝”,大班儿童作出了“安静型”、“游戏型”和“理智型”三种语义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两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各种情形。“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主题活动的核心,大班儿童以“生气型”、“逃避型”和“烦恼型”的语义理解,出神入化地演绎了这一语句所蕴涵的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有的不想让自己吃亏,却为“没水喝”生气;有的对“没水喝”的局面漠不关心;有的看到谁都不愿吃亏而为之烦恼。“戏剧通过动作来创造意义,并通过做与体验想法来提供理解方式。”〔7〕本研究正是充分发挥了戏剧在意义理解与意义创造方面的双重功效,鼓励学前儿童用戏剧符号理解意义和表达意义,从而实现对语义的深刻理解。

2.对于词义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语言的词义很难达到概念水平,儿童的词义理解过程是将词的语音形式与事物引发的表象建立某种等值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8〕学前儿童必须依赖词语出现时所发生的活动或现象等综合情境才能真正理解词义。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中,研究者发现戏剧教育有助于儿童在新词的语音与其所代表的表象之间建立一种体验性的联系。比如大班儿童最初以为“和尚”就是剃着光头、穿着袍子的人,在参观栖霞寺时还错把正在表演武术的光头小演员当作“小和尚”,但是通过感受和扮演各种各样的和尚等一系列活动,儿童知道和尚不仅剃着光头,穿着长袍,而且头顶上要有戒疤,只能吃素食,还必须住在寺庙里拜佛、打坐、念经。由此儿童对“和尚”这一名词与该词相关的活动和情境建立了联系。表2说明,大班儿童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新词涉及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等,这些新词与儿童的看、听、闻、做等直观体验相应地联系在一起,进而融入儿童的语言体系中。同时,研究者发现,每组新词分别类属于“佛教”、“打水”、“身体感觉”等范畴,形成了各自的语义场(见表2)。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9〕比如围绕“打水”这一范畴,大班儿童学会了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打水工具有关的“扁担—滑轮”,与盛水器具有关的“水缸—水桶—水瓢”,与打水方式有关的“挑水—抬水—舀水”。正是由于戏剧情境的相互联系性与丰富性,学前儿童才能围绕某一个新词扩展出其他多个相关词语,不仅丰富了词汇量,而且在各个词语间建立联系,充实了词语的意义。

(二)关于语言形式: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句法结构的掌握

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中,教师随时记录儿童在戏剧表演中的台词,尤其是被重复使用的句法结构,并且结合记录资料,有意识地提醒儿童多次使用这些句法结构。由于角色特点及其相关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角色的语句在内容与结构上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学前儿童在扮演这些角色时,会主动完全模仿或选择性模仿同伴在扮演相同角色时的语言。以“小和尚”这一角色为例,儿童呈现出许多经常被重复使用的句法结构(见表3)。例如,对于句子“我一个人在庙里……”,许多儿童重复了主语部分“我一个人在庙里”,替换了不同词性的谓语部分“害怕”、“多冷清”、“闷死了”等。研究者发现,正是这些固定的句法结构帮助学前儿童学会创作不同意义的句子。另外,大班儿童的句法结构在多次戏剧表演中逐步得到完善,比如“就”字出现在复合句“你来了,我就有朋友了”中,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如出现在动词谓语与补语之间的“得”字,使“把”字句“你这样把我压得很痛的”更加规范和明确。

(三)关于语言运用: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

在戏剧情境中,角色之间的对白为学前儿童创造了虚拟的语言交流场景,他们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与“说”。这尤其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在模拟剧场活动中,为了使小和尚、瘦和尚和胖和尚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儿童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三种语言运用能力,即外部环境感知能力、语言操作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见表4)。有关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学前儿童的“回答”语言行为中易出现答非所问、有问无答、回答滞后等现象。〔10〕这与学前儿童对话题的理解和扩展能力存在局限有关。但是本研究发现,戏剧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包含人物和事件的话题,即提供了语言交流的线索(人物、地点、事件),儿童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清楚地表达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话语,更容易地理解对手或其他角色(第三方角色、第四方角色等)的话语,从而比较流畅地开展后续的角色对话,使得角色交流能围绕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效的语言交流空间。

本次行动研究证明,幼儿园戏剧教育可以在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戏剧教育成为语言教育重要媒介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以角色身份进行语言表达的虚拟场合和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同时,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还有助于学前儿童对于活动主题语义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可以依据戏剧主题活动的四个环节,设计实施大量戏剧主题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DOROTHY HEATHCOTE,GAVIN BOLTON. Drama for learning: Dorothy Heathcote’s mantle of the expert approach to education〔M〕.Portmouth,NH:Heinemann,1995.

〔2〕CECILY O’NEILL.Dialaogue and drama:The transformation of events,idea and teachers〔J〕.Language Arts,1989,66(5):528.

〔3〕RICHARD COURTNEY.Play,drama & thought:Th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to dramatic education〔M〕.2nd ed.London,Cassell,1968.

〔4〕BUTTON STUART.Drama and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Forum for Promoting 3-19 Comprehensive Education,2006,48(1):79.

〔5〕BYRAM MICHIAEL.Language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Approaches through drama and ethnography〔M〕.Cambridge,U.K.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JANE ILENE DAVIDSON.Emergent literacy and dramatic play in early education 〔M〕. Albany: Delmar Publishers,1996.

〔7〕CAROL T JONES.Teaching language arts skills through drama:The short dialogue〔J〕.Drama and Language:Learning in Action, English Language Arts Bulletin, 1985,26(2):17-19.

〔8〕魏锦虹.低龄儿童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及其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7.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2.

9.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九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

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

教学准备:

同样的人物头像2幅,眼、耳、口、鼻的图片各1幅

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谈话,引出五官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头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头部和小伙伴的头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张脸,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只眼睛)

二、游戏“找五官”

1.按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眨眨你们的小眼睛,指指你们的小鼻子,张张你们的小嘴巴,摸摸你们的小耳朵。

2.贴五官

老师在小黑板上用粉笔画一张脸,请小朋友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图片贴在脸部合适的位置

三、说说五官的作用

1.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2.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闻气味)

3.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东西)

4.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四、看图说话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人物头像2幅,请小朋友观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贴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张图片的脸染成黑色,再把图片贴在小黑板上,两张图片对比,让小朋友说说哪张图像好看?为什么?

师总结:同样的一张脸,如果弄脏了就不好看,所以请小朋友们要爱护自己的五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弄脏别人的五官。

五、保护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怎样保护它们呢?

不要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儿念儿歌

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会看;

这是我的鼻子,鼻子会呼吸;

这是我的嘴巴,嘴巴会说话;

10.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十

在环境创设中,我刻意将草莓园的红色系与我眼中的绿地的绿色系大块面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其他小角落布置成各种色彩。如:喝豆浆区域橘黄、草绿;蔬菜探险棋的紫色垫子绿色棋盘;桌子上彩色的装饰;橱柜上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以及孩子们作品的展示。让孩子们在一个既和谐,又美丽的环境中游戏。

在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到色彩给孩子们的视觉冲击。例如:从一片漆黑→闪出白色字幕《春天的色彩》→绿色系→红色系→白色系→孩子们的画。让孩子们无时不在感受视觉美的冲击。

班德瑞的《春》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静静地欣赏会让人觉得舒适、平静。它的美不易察觉,于是我把它当作我班活动的背景音乐(包括为散文配乐)。

散文诗《春天的色彩》为孩子带来语言美。散文诗本身就通过优美的语言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幅幅色彩的画面。而教师有表情的配乐朗诵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听觉美。

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

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的色彩。

孩子们用美美的声音朗诵出自己创编的散文。

孩子们用精彩的表演表达自己创编的散文。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我将这点融入散文诗中,为孩子们创编散文提升了难度。因为他们要了解春天万物变化的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创编,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重点理解。如:为什么小草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红色是甜甜的吗?白色会跳吗?为什么?为幼儿创编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编出:

太阳告诉小熊,春天是暖暖的红色;

毛毛虫告诉小熊,春天是扭来扭去的绿色;

油菜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清香的黄色;

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滚来滚去的蓝色;

紫藤花告诉小熊,春天是一串串的紫色。

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作出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蓝色系组的幼儿一开始三人共同创编了一个: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美丽的蓝色。我先肯定孩子们的散文,再对组中能力最强的琪琪说:浪花是怎样的?琪琪回答说:浪花是滚来滚去的。我马上接着说:那浪花还可以告诉小熊春天是怎样的蓝色呢?聪明的琪琪马上编道:浪花告诉小熊,春天是滚来滚去的蓝色。我的肯定,鼓起了单能的火花,他想了一会说:老师,还可以使深深浅浅的蓝色。因为在海底是深蓝色,在海滩是浅浅的蓝色。

11.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十一

一、 围绕目标,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

教师设计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有明确指向性和针对性。所以设计提问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切忌提一些与目标无关的问题,使每个问题都成为达成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语言活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中,活动目标是了解“胡子”变通的多种用途,寻求多种帮助别人的方法。为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胡萝卜先生有着什么样的胡子?”“一路上,胡萝卜先生看到了谁?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胡萝卜先生是怎么帮助别人的?”“你喜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吗?为什么?如果你有一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你会用它干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使故事变得有趣;又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入故事的本身。教师抛出带有迁移性的问题更是让孩子直接与生活经验挂钩,直面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文学本身产生碰撞,擦出火花。

二、 找准核心,问题设计要突出重点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重点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学习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使幼儿认知过程发生质的飞跃。为此,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去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发展最具价值的核心,有针对性地设计能够突破重难点的重点问题。如:中班诗歌《家》这个教学活动,重点是帮助幼儿找出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仿编诗句。当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幼儿的回答如下,师:“要把草地当成家,会是谁的家?”幼甲:“草地是小鸟的家。”师:“为什么说草地是小鸟的家?”幼甲:“小鸟本来是在天上飞的,下雨时,它就飞落到草地上,藏到草丛里去了。”师:“是什么样的草地呢?”幼乙:“绿绿的草地是七星瓢虫的家,还有毛毛虫的家也在草地上。”……从幼儿仿编的诗句看,幼儿普遍不能正确地将小动物与“什么地方是它的家”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问题在于教师对诗歌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重点没有把握准。如果教师能找准核心,精心设计重点问题:“为什么说××是××的家”,就能促使幼儿将思考的重点落在“为什么”上,帮助幼儿理解这一对应关系并唤醒幼儿原有经验,那么幼儿的仿编诗歌活动就会变得高效。

三、 抓住关键,问题设计要有选择性

每次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发问的地方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因此,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提问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针对最关键性的知识点有选择地设计问题,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

如在阅读活动《小猫的生日》中,虽然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但一个又一个隐藏玄机的身影却能够自始至终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动脑筋的欲望,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积极思考的快乐。教师可抓住这一关键有选择地设计问题:“为什么觉得是小猴,说说你的理由?”“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小兔?”“你是怎么看出刚才来的朋友是小刺猬?”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幼儿运用想象、推理,从局部到整体进行了猜测,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

四、 清晰明了,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1.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有递进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梳理思路,迁移并提升经验。教师的提问须根据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粗及细循序渐进地展开,以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分析想象。如:故事《青蛙和绿色的伞》中,为引导幼儿理解青蛙的行为举动和小动物的体会感受,教师在小动物们撑着相同的荷叶伞在桥上相遇时依次提出:“(1)大家彼此看着,为什么都感到奇怪?”“(2)你知道这荷叶伞是从哪儿来的?怎么知道的?”“(3)小青蛙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伞?这个秘密小动物会知道吗?如果知道了它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层层展开,步步引领,将讨论引向深入。

2. 因材施教,因人施问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问”的教学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适合平时比较胆小、不爱表现、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兴趣,提高学习兴趣;而需要探讨、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就适合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回答;需要归纳总结的问题则可以请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如在大班绘本阅读《彩虹的尽头》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就设计了提问:“獾和狐狸找宝贝的路上,先后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他们俩怎样赶路?为什么跑那么急,那么快?”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猜猜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为什么松鼠把松果看做宝贝呢?”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五、 扩展思维,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言语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活动中,可以这样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风,你怎么知道风在那里的?”仿编诗歌时可以这样提问:“除了树、草地、小河,还有哪些地方也是风儿的家?风儿来了,这些地方会怎么样?可以怎么说?”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看似简单,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却很大,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开展思维想象,作出不同的回答,以发展其扩展思维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飘”、“摇”、“转”等动词进行表述,大胆创编诗句。

六、 跳一跳能摘到,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幼儿有所认识,而又不甚完善的,能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对幼儿有新的挑战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障碍来引发幼儿思考而让其“跳一跳能摘到”,从而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若孩子回答出错,教师也不要着急,而是要善于发现、及时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建立新的认识。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实践,研究提问的策略,增强提问艺术性,做一个善于向孩子“抛球”和善于“接孩子的球”的老师,用灵动的教学机智奏出精彩的乐章,展现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使语言教学课堂精彩纷呈。

(浙江省绍兴市东浦镇中心幼儿园 312000)

12.幼儿园的语言活动设计 篇十二

一、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开展的价值

(一) 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让幼儿不仅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例如, 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 不听话, 喂她吃东西, 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 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 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 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 结构划一。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 叫呱呱, 捉害虫, 保庄稼, 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 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 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 简短、单纯, 易诵易记。

(三) 童谣语言活泼, 富于音韵, 琅琅上口。

二、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应用

(一) 问答歌, 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能启迪儿童的心智, 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 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例如, 朱晋杰的《什么好》。

(二) 连锁调, 即连珠体童谣。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 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如金波的《野牵牛》。

(三) 拗口令, 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 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如《一面小花鼓》。

(四) 颠倒歌, 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 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 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 内容机智, 联想丰富。如《真稀奇》。

(五) 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 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小珍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 受到儿童的欢迎。

(六) 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 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 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 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 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形象有趣的描述, 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比如《雨》。

(七) 故事歌, 是指以儿歌的形式唱歌一个故事的文学样式。一般来说, 它的篇幅较长。故事歌一般有一两个主人公, 清洁较完整有趣, 主题思想鲜明, 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故事歌以它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韵律动听的音乐性, 采用你人、夸张等手法, 深受幼儿欢迎。如《一园的青菜成了精》。

三、根据童谣《一园青菜成了精》设计的绘本教学

大班绘本教学:《一园青菜成了精》

根据童谣的内容, 周翔眼光独具选择《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首趣味十足的童谣做为图画书文本, 根据他所创作的绘本进行了删减, 是为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活动目标:

1、结合画面, 通过观察、理解、想像与表达, 体会童谣蕴含的嬉戏意味。

2、理解童谣内容, 感受童谣丰富的想像及诙谐、幽默的语言特点。

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观察导入, 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地方?菜园子里都种了些什么?

这个菜园子是谁的?没有人照顾这些蔬菜, 菜园子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课件辅助, 欣赏童谣。

(1) 初次欣赏。师:你觉得刚才这段话好听吗?和我们平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童谣里讲了什么事?

(2) 再次欣赏:说一说对阵的感受。师:胡萝卜军在哪边?莲藕军在哪边?两军分别有哪些蔬菜兵?如果让你选择, 你想加入什么军?做什么士兵?你想怎么对付敌人?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发表看法。

(3) 玩一玩:体验激战。

①小葱和茄子PK:你看到了什么?怎么作战的?谁赢了?玩一玩。②韭菜和黄瓜PK:这次是谁对战, 它们怎么争斗的?谁赢了?③葫芦上阵:威力怎样?结果如何?学一学。

3、配乐说唱, 重温童谣

(1) 给童谣取名字。师:你们喜欢这个童瑶故事吗?要是让小朋友给这个童谣取个名字, 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2) 唱一唱童谣。师:这个像故事一样好听的童谣名字就叫《一园青菜成了精》 (出示封面图片) , 我还可以把它完整地唱出来呢。 (师幼一起看图朗诵童谣)

(3) 说一说感觉。师:听了这首童谣, 你感觉怎样? (好笑, 好玩, 幽默) 对, 这是一首十分幽默风趣的童谣。你最喜欢童谣里的哪一部分?

完整欣赏童谣

师:要是王大爷回到菜园会发生什么事?

现在的菜园子和以前的菜园子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结:蔬菜到了秋天也成熟, 并且蔬菜本来就不会动, 原来之前萝卜军和莲藕军打仗的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故事。

延伸活动

师:城西也有一个青菜园, 这次李大爷也出门去了, 这一园的青菜会发生什么事?下次我们把这些故事都画下来吧!

活动反思: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生动而充满想象力的童谣, 语言幽默诙谐, 情节生动有趣, 极富嬉戏意味。

因为这首童谣十分经典, 绘本也相当出色, 但是涵盖的内容太多, 如何进行取舍, 怎样确定核心目标, 经过一番思考后, 确定对阵与激战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 引导幼儿从绘本画面及童谣语言两个层面来感受、体验这首北方童谣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实践证明, 将对阵与激战环节作为完成活动目标的突破口, 符合大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 孩子们能被童谣的嬉戏意味和幽默的风格深深感染, 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活动中仍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发现在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累积不够, 在《一园青菜成了精》童谣中, 很多词汇比如娘娘/上阵/做大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熟悉, 导致幼儿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文本的意思, 但就是因为这样设计传统童谣的教学更显示出更重要的意义, 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

1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心得 篇十三

首先从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说起,我认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如何为幼儿提供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的基础。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有助于语言的习得于提问,幼儿语言事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幼儿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在幼儿园里,教师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1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篇十四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幼儿社会化的桥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有关领域的目标内容及要求,有着科学而明确的规定,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纲要》中有关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纲要》中规定了语言教育有五方面的内容: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三、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纲要》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有七个方面:

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鼓励先与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的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二、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者是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学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六、培养浅阅读和浅书写技能。

七、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纲要》中还提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这一共有四个部分:

一、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以上是《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所做的纲领性的指导。

那么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哪些语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呢?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涵盖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体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两类。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这五种基本的形式。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交往,还有随机渗透的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语言交往,我们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就先从谈话活动说起吧!幼儿园的谈话活动被很多老师认为,是最难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要么放不开,难以达成教育目标,要么收不拢,把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变成了无目的的闲聊。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明了谈话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主旨要领,那么有明确教育目标的幼儿园谈话活动,有哪些特征呢?咱们来看一下。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概括起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是有具体幼儿感兴趣的中心话题的。它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幼儿对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二,有一定的新鲜感。第三,对幼儿近日生活的共同关心点有关。

第二个特点是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开阔的。二是他们的语言经验各自有别,因此语言形式丰富而多种类。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会相对的大一些,它给幼儿提供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第三,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的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更重在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通过互相的影响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从而来发展自己的语言。

四、幼儿园谈话活动,具有较丰富的话题素材,幼儿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花草树木、飞鸟游鱼,还是家人同伴,玩具图书,只要他们感兴趣,几乎都可以成为谈话活动的资料,那么怎样组织谈话活动呢?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谈话活动的话题应该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我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植物等等,我周围的人像父母、同伴、老师,我参加的活动,春游、参观、访问、玩游戏等等,这样的话题因为是幼儿所熟悉的,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次话题要有趣味,能够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去探索,所以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让孩子有话愿意说。

第二点就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谈话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师应该真诚平等的同孩子交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幼儿在这种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无拘无束,自然就有话敢说了,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学习的语言机会。

三是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第一,要淡化幼儿的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或者扯题、跑题等现象,对于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的发展和提高。第二个就是要关注个别差异。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的给予帮助和关注。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第三,要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就是抓住合适的时机给予指导,还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他们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孩子真正的有话会说。

谈话活动的组织有几个具体的环节,包括:第一,首先要创设谈话的情境,引出话题。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启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目的在于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和兴趣。创设谈话的情境有几种方式:一是借助实物或者是道具,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比如你最近发现孩子没,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如果直接带一只小动物来,比如一只小狗,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就会打开了,因为他的兴趣点特别的高。二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于幼儿能够顺利的进入谈话的情境。三是用游戏或者是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的情境。第四种是综合的形式,就是以上三种模式的混合运用。这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最多。

第二,是要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在幼儿的话题开始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对个人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的见解。组织和设计这一步骤时,注意也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可以不示范、不提示、不纠错,遵循这样三个原则。让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第二,要注意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者是多向的交流,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的对象。注意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必须参与并观察幼儿的谈话情况,这样做就是为下一阶段指导做好准备。谈话活动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使幼儿会谈。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地拓展话题范围,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我们可以还是以小狗为例,小朋友都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那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把孩子们分散的话题,集中到统一的话题上来。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要逐层拓展,发展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这是一个总结提高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式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在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总结谈话内容的过程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教师在设计这一步骤时,要特别注意思考自己说什么和怎么说,万不可信口开河,或者是无话可说,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谈话活动的教育质量。下面我们就一个谈话活动“我的爸爸”来谈一谈这样一个活动设计。

这个案例是这样的,目标是有三个:一是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二、鼓励幼儿养成安静的,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三、使幼儿增进对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这三个目标。你看这个主题的设计,话题的设计,就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就能够容易引起幼儿积极而有序的交谈,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个谈话活动目标比较全面。其中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谈话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方面的要求,也有帮助幼儿学习口语交谈规则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也符合谈话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具体要求。他的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第二,就是每人带一张自己爸爸的照片、活动过程,第一是通过提问,引出谈话的话题。教师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话,对谈爸爸的兴趣,老师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由于幼儿对自己的爸爸比较熟悉,所以谈话情境的创设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除此之外也准备了爸爸的图片、谜语等,也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的。话题开始之后,就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的交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或者是和身边的小朋友结伴,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做介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的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这一步就要求幼儿借助照片围绕主题在小组或者集体面前自由交谈,对爸爸的认识,这里的照片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避免了幼儿谈话是否跑题,因为拿着照片嘛。其二,是诱发幼儿对爸爸的记忆,幼儿看着爸爸的照片,就容易想起爸爸跟他一起做过的事情,或者是爸爸的一些性格习惯等等方面,这样的幼儿就会有话可说。然后幼儿自由交谈完了,就开始引导幼儿进入集体谈话的环节了,教师就请个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要求幼儿围绕以上的两个问题,大胆的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谈话给予赞许和鼓励,对认真专心听同伴讲话的幼儿也给予鼓励,这样暗示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一步就是幼儿互相学习谈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经验,因为每一个人,在集体面前谈话后,教师都要进行一个简短的讲评。第四个环节就是通过提问来拓展谈话范围,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如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个就是幼儿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用平行谈话的方法,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这也是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老师可以这样来说自己的讲述。我的爸爸是老师,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写文章,他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常和爸爸一起整理图书,还帮爸爸做其他的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这是老师给孩子们的一个范例。然后是教师的小结,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自己的宝宝,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成为好孩子。我们要关心爸爸,要爱爸爸,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喜欢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儿?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了谈话的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的谈话经验。再一个比较严肃的谈话之后,就可以用一个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来结束活动,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快乐的唱唱跳跳中,来感受爸爸的爱。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讲述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是让幼儿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较规范的语言,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的作用在哪里呢?第一是培养讲述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培养讲述能力是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的构思,讲述的内容、顺序、重点,考虑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话,如我喜欢的活动区,那孩子在谈话之前,首先就要考虑,自己喜欢哪些活动区,先讲什么,再讲什么,重点讲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和词汇来描述,所以讲述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讲述的一般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幼儿能够连贯完整清楚地讲述某一事物,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二个作用就是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什么是独白语言呢?就是独立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的一个语言,我们统称为独白语言。第三个作用就是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任何的讲述,讲述前都要有一个观察认识,或者是思考的过程,就能够让幼儿认识到、学习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顺序。第四个作用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讲述活动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幼儿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分析才能认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连贯的表述出来,再观察讲述中,有时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也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一般的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了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那我们来看看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讲述活动一般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看图讲述就是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讲述的语言活动,有单幅图、多幅图、排图、拼图、绘图、粘图等等这些讲述形式。情境讲述,就是根据儿童经验来设计情境。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木偶表演,在引导幼儿观看表演的同时,要求儿童凭借对观看表演的理解进行的讲述活动。生活经验讲述,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完整连贯、有条件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或者是见过的,有深刻印象,或者是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这种讲述活动是这样。还有一种是实物讲述,就是使用具体的实物作为凭借物。如生活用品,玩具、教具等等,指导幼儿感知理解实物,并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幼儿的讲述活动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就是凭借物,因此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里说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如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而听录音讲述,比如夏天的声音,就是先让幼儿听,录有夏天小动物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再通过想象进行的讲述,这是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教师怎样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呢?这要把握三点,要注意的。一个是要依据讲述的类型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你像叙事性的讲述,就要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描述性的讲述、观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物体或者是人物的形态、动作状态、特征等等方面。要把握的第二点,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一个是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第二个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中凭借物是很多种多样的,也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也有活动的、连续的等等。教师在指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一定要抓住讲述对象的特点去组织观察活动过程。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依据具体的活动要求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因为每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指导重点就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如有时是围绕中心重点讲,有时是要学习,按照顺序讲,讲述活动步骤之二,是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的讲述,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表述。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是幼儿集体讲述。还有就是幼儿分小组讲述。再一个就是幼儿个别的交流讲述。

教师在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讲述前交待清楚老师的要求,提醒幼儿要围绕感知对象进行讲述,避免跑题。二是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发现幼儿讲述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的指导。

步骤之三是要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经过这种自由的交流,这种开放性的讲述后,教师应该将活动导入到收的程序了,就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这个方式也可以归纳为三种,一个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在幼儿自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讲述思路,比如幼儿在讲一个拼图故事,用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再现,那这个就可以孩子们讲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图重新的做一个摆拼,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再把这个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讲一遍,就给孩子一个不同的示范,但要注意教师提供的仅仅是讲述思路的一种,绝不是儿童重复复述的样板,如果教师误解了示范的作用,让孩子死板地按照老师的模式来讲述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把握的第二点就是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以从分析某一幼儿的讲述入手,和孩子们一起来归纳新的讲述思路,如讲述各式各样的杯子,孩子们讲完了之后,讲师说刚才小朋友讲的真好,他讲的时候是先讲的什么呀?先讲的杯子的颜色对吗?对!又讲了什么?是讲形状的,那这个杯子有几个部分组成呢?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什么用途?还在问什么样的杯子,通过这样引导孩子边问答边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清讲述的思路,引进一个新的讲述经验,虽然老师没有明说,可是老师这样的逐步引导,孩子们就会明白了,讲的时候要先讲什么,可以先讲颜色和形状,然后讲它的组成,然后讲它的用处等等,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新的讲述经验了。讲述活动的步骤之四,就是要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这是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有几种模式,一是由A及B,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讲述经验后,教师立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讲A的思路去讲B。如刚才说的,学习了他用这种模式讲的杯子,可以再拿过一个玩具来,让孩子用同样的这种模式方式来讲,先观察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的制作材料等等,就是来讲述相同的另一个东西,这就是由A及B的讲述。

第二,还有一个模式就是由A及A,这个意思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之后,让孩子来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述同一件事、同一情境,但要注意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新的讲述经验,尽可能的避免绝对的模仿和复述别人的话,就看了情境表演之后,老师可以做一个示范的讲述,讲完了以后,小朋友们,你也来讲一讲吧!让他就是把刚才这个过程重新自己来调整,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进行一次讲述。

第三种模式就是由A及A1,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就是在讲述原内容的基础上提供拓展或者是演示一些原有内容,提供这样的讲述机会,帮助幼儿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A就是原来的模式,这个1就是在原来模式后面,稍微的拓展了一点内容,比如讲述图片,讲述完了之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孩子们在稍稍地进行一点拓展,再重复前面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新的讲述的提升,这样我们也是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看,这是一个大班的讲述活动案例,粉红色的雨靴,它的活动目标是这样的,一是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图中小白兔是如何帮助,小蚂蚁和鸟妈妈的情节与主题。第二,要求幼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引导幼儿在讲述时,感受到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一个教学挂图,粉红色的雨靴,还有一个就是准备一双实物的雨靴,活动过程一开始当然是要感知讲述对象了,先出示一双雨靴,就问小朋友,小朋友们说一说,雨靴有什么用处?大家看一看,这雨靴像什么,他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在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雨靴送给小蚂蚁,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如果把雨靴送给小鸟呢?它又可以做什么?一开始就把讲述对象,要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先去感知,通过这样的谈话引题之后,开始出示挂图。这个教师可以自己可以做一个设想,就说下雨天大白兔穿着什么出去了?它又遇见谁啦?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小蚂蚁为什么哭啦?小白兔又是怎样去帮助它的?那它走着走着又遇见了谁?鸟妈妈为什么哭?小白兔又是怎样帮助它们的呢?小白兔帮助了这么多小动物,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提问都是老师设想出来,帮助幼儿来观察图片。然后就要引导幼儿,运用经验进行讲述了。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谁能够看着这几幅图画,按照图画的内容,试着讲一下。孩子有的会急于想讲,这样老师也要给他一个自由讲话的机会。好!先请小朋友,在下面自己讲一讲,让他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请个别的小朋友来讲,当某一个小朋友主动的在集体面前来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小朋友在讲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插话的方式,帮助他来纠正,帮助他调整他的讲述内容。第三个环节就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了。孩子们在自由的交谈之后,在讲述之后,教师可以来把示范性的经验讲给他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的?可以说,我们小朋友在讲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一讲,老师就按照顺序讲了,小白兔穿着什么出门啦?它在听谁哭,等等,这样一步一步来讲下去。老师讲的,刚才老师讲的和小朋友讲的哪个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作一个比较。老师的经验让他认识到。

好,那小朋友可以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讲一遍,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讲的语句连贯,给他提出一个高的标准,语句连贯的讲述。

第四个环节,就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了。我们小朋友可以动脑筋想一想。那个小白兔还可以用雨靴去帮助谁呢?这个它是一个发散性的,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就把他现有的经验用到他想象的情境中去进行讲述,对于个别小朋友能够大胆讲的,一定要给予表扬,那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下课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讲一讲,想一想,他用雨靴,还能去帮助谁?是怎么帮助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最后最好有一个小结,你像我说老师可以这样总结,我们小朋友今天看了,小朋友帮助别人的事情以后,我们也要善于去帮助别人,因为被帮助的人会很快乐,而帮助别人是一件更加快乐的事情。希望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一个讲述活动,就可以一步一步的从头完整的结束下来。

在谈完了讲述和谈话活动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园语言游戏的教学。幼儿园的语言游戏教学,也是一种智力游戏。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发展语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由于此类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所以我们一般也称它为听说游戏。按照语言教学游戏,对儿童语言发展作用的主要方面,可以把语言游戏划分为五种。一个是语音游戏,你像有听音辨音游戏。练习发音的游戏,如小班,我们经常进行的一种游戏像“帮妈妈买东西”,练习J、Q、C的发音等等。第二个方面是词汇游戏。因为年龄段不同,对词汇的理解与丰富要有所侧重。你像三岁以前,要以名词、动词为主。小班就应该重视动词的丰富和运用。中大班在丰富各种词汇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第三个就是句子游戏了,句子游戏是训练幼儿能够正确的按照语法规则,用词来组成句子,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句式句型。第四个是描述性的游戏。以训练描述能力,发展连贯语言为目的,如“猜猜他是谁”,这样的游戏就是很明显的描述性游戏。第五个就是故事表演游戏。这个故事表演游戏,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使用文学语言,培养幼儿在他人面前自然大方说话的习惯,它不同于自发游戏,因为这个不是表演游戏,是教师创编的,有着明确的教育意图的活动,你像故事表演“三只蝴蝶”,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有教育指向性的一个表演游戏。幼儿园语言游戏,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有明确的语言教育任务;第二是要有一定的规则;第三有一定的结构。游戏结构就是达到教学目的了。这个语言游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第二个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游戏的作用,恰恰也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语言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一般包括着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规则四个部分,趣味性一般体现在游戏的玩法中,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首先要有明确的语言教育要求,及幼儿通过游戏所要实现的语言教学目标。游戏目的可以是单一的,你像练习听音的游戏,也可以是综合的,像练习听音、发音、表达这样的。其次一个,就是规则,玩法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幼儿在能够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游戏的目标。再次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因为只有做到有趣,幼儿才能爱玩儿,并在玩中受益。最后一个,教师要根据游戏内容的需要,准备好教具,使游戏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语言游戏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完整的教育活动来组织时,它就包括了这样四个环节,一个是设置游戏的场景,就是利用相关的实物创设,如图片,或者是利用动作创设,如模仿动物的动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等等,这三种方式来创设游戏场景。

第二个就是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一般都是介绍完了游戏玩法,讲清楚的游戏规则。然后教师做示范玩法。第三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游戏,这个引导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引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你像小班,小班的语言游戏,教师就可以直接的参与其中,担任其中的角色,可以先请能力强的幼儿一起玩儿,在这个过程中,就给其他幼儿做示范,逐步过渡到全体幼儿,都学会这个游戏,在中大班教师就可以先讲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就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做游戏。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检验幼儿是否明确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果发现孩子不会做,这样的话,你就要找原因了,是孩子没有听明白游戏的规则,还是没有明白游戏的玩法,发现了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就让全体幼儿,逐步明确了玩法和规则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们正式开始自主性的游戏了。

第四个环节就是自主游戏,当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这个环节教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观察游戏进程,并随时提供帮助。第二个要关注到个体,及时的指导。有的孩子他很聪明,很快他就学会理解了,游戏玩儿的很好,有的个别的幼儿,他理解的慢,学习的慢,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个别指导和帮助,在孩子玩过了游戏之后,第三个步骤还要组织孩子来评议、来总结,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好在哪里,大家怎样改正,这个过程提升游戏水平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孩子学习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它的主旨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学作品,感知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相关经验观点,或者是艺术表达方法。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听说过程,它是成人通过引导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参与,对于儿童的语言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文学作品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全方位的、多通道的促进作用。那么幼儿园文学作品包括哪些内容呢?就是幼儿园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适合本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各类文学作品都包含在内,大体上可分为故事、诗歌、古诗、绘本几种,故事你想童话故事、生活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等,诗歌包括了儿歌,或者我们称童谣,还有一些游戏歌,像谜语歌、数字歌、绕口令这些,还有民间童谣等等。还有古诗、现代诗,这些适合儿童的这些儿童诗。还有绘本,绘本就是图画书,或者说连环画,这些都属于绘本教学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文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学习活动它是一个系列的、网状的结构,很多文学活动的内容,是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是几十分钟之内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由浅入深的教育目的,把它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学习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幼儿。第二,就是理解体验,理解体验是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尤其是要帮助有切身感受的作品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第三层是迁移作品经验,进一步组织活动,帮助幼儿将作品内容,整合的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双向的迁移。第四层是创造性地运用经验和表达方法,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认识,此类活动一般表现为续编、仿编、表演等的形式,幼儿园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最多的是故事教学。那么我们就故事教学,进行故事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来讨论。故事活动的过程,应该遵循网络设计的思路,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与完整的掌握作品。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应该将故事活动中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及学习欣赏,理解体验上。第三层,这个经验迁移和创作性的运用语言,可安排在衍生环节或者是主题活动中,也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具体的环节可以是这样的。首先是导入,要创设一个情境,引出故事,可以选用一定的手段,设置一定的场景,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常见的导入手段也有很多,你像直观教具导入,图片或者是幻灯片等等的,还有就是像用猜谜的方式引入,或者是用表演的、提问的等等方式引入活动中。

第二个环节就是教师要生动有感情的来讲述故事。教师的情感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对故事的极大兴趣,这样辅助于一些直观的教具,像幻灯片、木偶表演等形式,用生动的、有感情的语言完整的进行讲述。语言还要注意要熟悉而准确。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一遍或者是两遍,为了让孩子提高他的理解能力,讲述语言,几遍的讲述,一定要是一致的,这样一个是便于幼儿的完整记忆,还有一个就是便于他的理解。但是为了提高他的兴趣,老师要注意,这几遍讲述的方式,要尽量的不同。你像第一遍可以是单纯的这种语言讲述,配上音乐,单纯的一种,让孩子理解语言、理解故事的一些情节,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当第二遍讲述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像幻灯片、图片,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幼儿来进一步的理解,这样逐步的提高幼儿的兴趣。第三,就是理解故事,第三个环节,这样通过挂图、故事、教具这样描述性的讲述之后,还有通过老师的提问,你看第一遍讲述,一般老师要提一些描述性的问题。你想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边都有谁?这样很简单。还有第二层就可以提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它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这些思考性的。还有一个比较能够发展孩子思维的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就是老师假设一个故事情景,假如不是这样的,那么会发生什么呢?这叫一个三层次的提问方式,一个是描述性的,第二个是思考性的,第三个是假设性的,这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等,帮他们理清思路是非常好用的。

第四个是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个环节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了,掌握了故事的情节,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它表现的主题之后,就可以把它放在理解或者是衍生活动环节来进行安排。如故事的表演、复述,或者是创编、续编,就是刚才说到的第三层这种假设提问的方式,都可以把它纳入到这个环节,可以衍生到这个环节来,让孩子围绕主题相关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了。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一般我们称为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语言想象力、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这样一个活动,近年来绘本教学,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正在幼儿园,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提到这个绘本,它是一种什么特征呢?事实上绘本,以前也经常见,但是我们习惯于就像连环画、图画本这种说法。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文学作品,现在随着印刷质量的提高,绘本的质量是越来越美观,越来越漂亮了,纸张的质量也特别的好,色彩特别的艳丽,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为这类图书,视觉传达的效果,还有版面,又特别的精美,还有就是很受孩子们喜爱,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小人书、连环画、图画书,都是属于这个绘本之类的,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精美而已,而如今的绘本,就以它更加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的画面,让孩子们真是爱不释手。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现在都是走入幼儿园的课堂,那么在组织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和方式呢?这个也是根据我的经验作一些简略的介绍。一个是要以导促读,以情及趣,绘本阅读教学,因为是在幼儿园展开的,这就必须要抓住幼儿识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来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像预告精彩的画面一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打开绘本,一看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过程变为悦读过程,两个阅(悦)是不同的,后面一个悦,就是一个愉悦的悦,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第二个就是要注重方式,要留有空间,事实上说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绘本简明的文字和细腻浪漫的图画,明亮鲜艳的色彩,对于儿童本身就是一种震撼,就是一种吸引,这种吸引是连通精致的画面,和它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所表达的意韵,一起通过幼儿的眼睛,幼儿的思考来创造出它,就是引发出幼儿内心的美。因此教师的阅读,是不能代替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感悟的。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幼儿,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给幼儿读物观察画面,猜测内容的机会。另外不同的绘本指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依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悬复式结构的绘本,我们就充分利用这种悬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通过让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的想象中完成衔接。如果绘本的画面清新柔和,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主人公又很拟人化,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像这一种就很适合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这样的绘本在导读中教师要利用它画面的变化,让幼儿自己去观察、猜测、讨论,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精致的绘本。第三个要注意融入生活,感悟内涵。有些绘本图文并茂,生活气息很浓厚,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语言也极其的优美,在读完这样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行为,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故事表达的内涵。像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带着微笑上学,当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每天下午老师总是要提醒小朋友,记得明天带着什么来幼儿园?孩子们就会说,要带着微笑来。所以,这种情感的教育,融入到绘本教学中,是效果很可观的。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一块带给了他们,为他们见到其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的花园,我们就可以共同的享受这个阅读的快乐。语言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做教师的,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思想,集体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要的。因此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语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我们来看一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活动。老师要利用日常的交谈,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有更多的交流,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语言教育,应该是一条捷径。在班上,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经常的观察幼儿,全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如哪些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哪些幼儿语言发展一般,哪些幼儿的语言发展较差。还有个别需要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老师了解了个别幼儿的特征之后,一般就能有侧重的促进其语言的进步了。

第二是要把握随机性谈话的契机,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幼儿与教师的语言交流,大多是向教师报告周围的情况,或者是自己发现了秘密,或者暂时自己的作品等等,如果教师不慎重的对待幼儿的报告,或者是话题,那么交流也会很快结束了。而如果教师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充分的引导和把握,在这种问答式的交流中,就会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个别语言,发展滞后的幼儿来讲,教师有技巧的引导是更为重要的。

第三,是创造多项的互动的情景,营造语言交谈的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机会。幼儿之间的谈天说地,是孩子们十分乐意参加的语言交流活动,活动区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因此为孩子们创设较为丰富的活动区角,为幼儿创造多种自由交流的机会,是对幼儿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方面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语言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倾听习惯是语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还是在与人的交流中,都需要认真的倾听,教师要做好示范,一是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二是不要随意打断幼儿之间的交谈,给幼儿尝试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机会,还可以经常有意识的问孩子,你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话了吗?你说给大家听一听,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的培养起来。

第五个方面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增加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文学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是更合适的,让幼儿欣赏作品的生动情感,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乐的情节和人物来打动感染幼儿。你像进餐前,集体活动后的休息时间,午睡前,或者醒来后,都是欣赏故事的好时机。有的幼儿园开展的午间故事会,就是利用午睡前的时段,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力。

第六个方面就是利用日常的专题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练习语言的机会。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性的语言活动,选择一些从幼儿的认识和经验出发,能激发他们表达欲望的内容,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这个特点、这样的专题活动,一般时间是固定的。例如,晨间谈话时段,组织早间新闻活动,让幼儿说新闻、报时事,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再如餐前的报菜名活动,这种活动既增长知识,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又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再如像天气预报、周末趣闻、记者采访、续编故事等等,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开展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这类活动都会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这些活动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个时间的调整,也可以每天一次,或者是每周几次,或者是只需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那这样的专题幼儿感兴趣,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变化,所以他们的发现,及时的利用机会去交流,对他们的语言发展非常的有帮助。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家人配合的进行语言教育。《纲要》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当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的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多是以非正式的、随机的、个别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对儿童语言的教育优势是独到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要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就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那么怎样来获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呢?首先要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的意义,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让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期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帮助家长把握好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一致的好方法。

第二是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一面要让家长知道,家人配合共同教育的必要性。还要让家长知道,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大多是在模仿中习得的。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家庭与幼儿园必须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语言学习需要在活动中,不停的交流和反复的强化,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所以只有家长理解了这些,他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你比如我们坚持孩子在幼儿园讲普通话,那么家长了解了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也有意识的在家庭中和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还有一个就是不但要让家长理解,其实家长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参与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衍生场所,所以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语言学习的指导教师,怎么办呢?像经常给孩子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背诵儿歌这样的任务,或者是讲述,让家长帮助孩子把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录,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回放,所以使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得以巩固和发展。

我们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有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些小问题,怎样来化解呢?有一个是系统的导入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像这一种,关键是要抓住幼儿喜好新奇,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把孩子代入故事或者是诗歌的意境中去。教学导入的方式,前面已经讲过了,你像语言导入,有植入主题式,你想植入主题式举例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或者说老师给大家读一首好听的儿歌,还有一种植入主题式,就是还有一个是借物引题,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他要干什么呢?出示一个,然后直接把孩子们代入语言教学的场景中。还有一种导入模式,就是游戏导入。如猜谜语,还有图画导入的模式,可以选一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画面。小朋友看,小兔子哭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把孩子通过这样一个疑问,代入了故事情景。当然了任何的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性,并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灵活的加以改变。第二,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应答失当,挫伤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那么怎么办呢?也就是当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仔细的听,敏锐地抓住幼儿想表达的意思,根据他的情况,帮助他总结提升,即便答错了,也要找住值得肯定的方面,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或者是鼓励,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第三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故事教学,经常是虎头蛇尾。幼儿满足了猎奇心之后,对深入理解故事就失去了兴趣,我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活动设计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幼儿喜欢新奇,对新鲜的事充满探求欲望,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心情放松,那关键是教师如何在环节设计上下工夫,做到层层深入,张弛有度,带着问题听故事,对问题的讨论,就将成为新的兴趣点。幼儿就不会出现老师故事一讲完,孩子马上变懒散这样的现象了。对于孩子不理解的环节,就可以变换重现的方式,如欣赏课件图画等等,变换呈现方式,是帮助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同一内容,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学习倦怠。在这种环环相扣、新意不断的学习氛围中,孩子对学习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将会容易得多,也会深入的多。

我们再来谈一下语言教育活动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幼儿的座位和师生的距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幼儿练习语言的根本方法,因此座位的摆放,首先就要便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再一个就是教具和学具的运用。教学具的运用,要使内容而定,并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别就语言教学来说,通过倾听理解语言,是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有些内容或者教学的某一环节,可以不必用教具。如第一遍欣赏故事儿歌,如果用教具的话,教具、学具还要做到这么以下几点:一个是教具要鲜明,色彩、图例、图案,还有大小比例都要合适,能够清楚地再现教学内容,就像故事教学中的课件欣赏,或者是图画欣赏。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还有学具要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如纸鸥表演故事,就是一种这样的形式。

还有需要老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语气和手势,教师提问的语气一定要是亲切的、鼓励的、灵活的,请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要用邀请的手势,而绝不是质问式的,命令式的语气,或者是指向式的手势。

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幼儿回答问题时,他应该站在哪里?是回答老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做到无论在什么状况下,孩子的发言,要请幼儿站在大家面前,鼓励孩子勇敢地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人。并要求其他的幼儿仔细的倾听同伴的发言,因为学会倾听和学会表达同样重要,要鼓励幼儿自我判断,或者是衡量同伴的回答,学会批评思维。比如要经常的问,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有什么想法?让幼儿通过自我判断,感觉来评判自己的回答,是否完整,是否合适,是否正确,通过幼儿的互相作答,互相讨论来达到互动或者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上一篇:电视节目般的生活作文600字下一篇:成都人事代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