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活动及总结

2024-08-09

数学竞赛活动及总结(精选6篇)

1.数学竞赛活动及总结 篇一

2013年秋趣味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店垭中心学校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能力,给学生搭建展现其数学能力的平台,10月24日下午活动课我校组织各年级举行初中趣味数学竞赛活动。本次数学竞赛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全体数学教师的积极配合,从监考到阅卷都非常认真、严谨,达到了本次活动的初衷。可以说,这次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各年级组共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7名。

一、取得成绩:

1、各年级精心出题、严密组织、公正阅卷等,均能高度重视,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活动效果较好。

2、各年级学生的解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我们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常抓不懈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希望今后继续加强。

二、存在问题:

从学生参赛过程中也可看到在培优工作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1、学生的基本技能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课外内容方面学生掌握情况欠佳。

2、部分学生做题习惯较差。呈现在卷面表现处:书写不规范、潦草,卷子上乱涂抹现象严重等。

3、做题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误情况,或计算失误,或做题不完整等。

4、做题还暴露出学生的逻辑推理、独立应试等方面较弱,马虎的现象还很普遍,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三、拟定建议:

针对本次竞赛活动的问题,特拟定了以下的具体建议,并在全教研组贯彻实施——

1、平时教学工作中重视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如:良好的书写习惯、计算习惯、检查习惯等。

2、培优工作中,通过扎实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优等生多加强开放性和发展性的课外内容知识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为接下来高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数学知识竞赛已经结束,喜悦和思考留给了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胜不骄、败不馁,希望今天的成绩是你们明天奋斗的基石,愿我校数学能力的提高与腾飞永远有你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最后,对本次竞赛取得的成绩我们表示祝贺,希望所有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再接再厉!附:趣味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6名):

刘浩东七(2)、徐东来七(2)、李朝琳八(1)、蒲海洋八(2)、庞友怡九(2)、范婷婷九(3)二等奖(11名):安妮七(2)、李宁七(2)、邢宏治七(2)、周书柳八(2)、刘传禹八(1)、孔德兆八(1)、郭怡楠九(1)、张明巧九(1)、郭郑洋九(1)、刘登梅九(1)、崔洪洋九(1)

三等奖(17名):朱志杰七(2)、王楠七(2)、刘鸿艳七(2)、张永辉七(2)、李磊八(2)、徐其鑫八(2)、余巨龙八(1)、王树章八(1)、艾安鑫八(1)、向静九(1)、付华琴九(1)、刘开鹏九(1)、程国瑞九(1)、王学滦九(2)、范小磊九(3)、余丽丽九(3)、黄佳炜九(3)

2013年10月31

2.数学竞赛活动及总结 篇二

1 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为创新教育创造了环境

数学建模本身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认真探讨的实践全过程,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才能的条件和氛围。数学建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宗旨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集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以实际案例分析为特点,案例是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等领域中提出的原始实际问题,其解决方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重在过程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建模方案、确定参数、建立模型,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求解数学模型、检验数学模型的解[2]。建模过程中没有固定的套路,没有条条框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自由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式的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发现和改进设计方案的不足,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认知水平,发现认知上的差距,自觉提高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学生不仅仅是在学数学,而且是在“做”数学、“用”数学,是在“做”、“用”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教学过程充满人性化,人人在学数学,人人在做数学。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全部来自生产实践,是由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竞赛的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评分的标准是:假设的合理性、模型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论述的清晰性。参赛选手以3人为一队,比赛时,选手除了不可以与本队队员以外的任何人讨论外,可以借助任何手段自由地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可以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在建立基本模型时,选手可以对问题的条件进行适当的增删;在完成基本模型以后,还要对模型提出改进意见,甚至对问题进行延伸。在三天时间内,参赛队员要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3]。这种竞赛让学生面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加以分析、解决,他们必须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

2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

数学建模课程与其他数学基础课有很大不同,传统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都非常成熟和稳定,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授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受知识。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而又充满活力的课程,它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点,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将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加以解决,其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教学和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宽松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灵活多变的研究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上给出实际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相互讨论,相互切磋,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气氛。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没有压抑感,个性及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以真正的自我出现,能由衷地表达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看法,进而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及模型求解、模型检验和分析。数学竞赛活动中更是需要参赛学生具有这种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思路更加宽广。

2.2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人区别于其它低级动物的重要方面,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建模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建模的问题都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现实问题的多彩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学生在这样一种求知过程中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2.3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在建立与解决模型时,不但要求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要求学生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以最低的代价、最好的方法求得问题的解决。竞赛活动更是一次真枪实干的创新实践,既需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应变能力、独立查找文献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息息相关,与生活紧紧相连,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的过程,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4]。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收集素材,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银行的存款、借贷与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问题,人口的增长问题,水污染问题,交通流问题,保险收益问题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2.4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一次参赛,终生受益”已经成为参赛学生的共同心声。数学建模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它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程,它着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理论和技巧的训练,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数学建模所得结果只有最优解,没有标准答案。对一个实际问题而言,它可以有多个正确模型,而同一个抽象模型又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其中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讨的实践过程,同时也给了那些只重视形式化逻辑思维训练、只会套用公式的学生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2]。数学建模来源于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建模和竞赛活动中,学生首先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寻找许许多多的原始材料和数据,提出模型的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及模型检验等多项活动。而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要使模型尽可能完美地表达实际问题,又要使求解方便,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现代数学的理论、方法和具备大胆去设想、去创新从来没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更需要有一个全局观点,在各种问题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是一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多角度分析、多方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5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许多提出实际问题并不需要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人往往不是很懂数学的人,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数学化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对用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推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能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建模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有善于从实际问题的原型中抓住其数学本质的能力。在建模过程中,有大量的资料和数据需要分析、计算,人工进行是很难实现的,这样,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整个数学建模中,计算机的应用十分重要,从模型计算、绘图到报告的打印都离不开计算机。在形成数学模型后,求解过程中更是需要相应的数学软件包(如:lingo,lindo,Mathematica,Matlab)来进行计算和画图,数模竞赛中的论文要用Word文档完成。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去熟悉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2.6 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最终提交的是论文.论文内容包括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含模型的改进)等几方面.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数学建模作业,并要求学生按照建模竞赛规则写出相应论文,特别是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不单要求参赛者完成参赛(即提交了论文),更要求参赛者写出好的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在这样一种活动中,通过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特别是通过阅读历年数学建模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其论文布局、组织、表述以及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统一[5]。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3 结束语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就是一个在奋斗中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一个锻炼综合能力,培养优秀品质的过程。在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真理的工具,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吻合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摘要: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为创新教育创造了环境;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洞察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竞赛,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来福,曾文艺,等.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文玉婵.论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0):176-177.

[3]张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79-80.

[4]赵芳玲.数学建模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5):47-48.

3.主题班会竞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篇三

一、主题班会竞赛的特点

参赛的每一节班会课都是设计出来的,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主题班会的设计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这种“样板”有利于提升当下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品质和效率。

1.主题鲜明

本次参赛的14节主题班会课,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诸如“Hold住幸福”“战胜挫折”“放飞理想”“树立自信”“感恩父母”“学会容忍”“传递温暖”“向幸福出发”“我的健康我做主”等。

2.贴近实际

从主题确定到活动设计与开展,绝大多数参赛课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原点,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直面社会问题。

3.推进有序

班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层次性要强,并能逐步推进,从而保证活动的实效性。例如,“Hold住幸福”的班会流程是:认识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珍惜幸福;“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班会流程是: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等。

4.触及心灵

在本次大赛中,几乎每节主题班会课都有亮点。例如,在“Hold住幸福”的班会课上,学生在做“谁是最重要的人”这一游戏时,3名学生泪流满面,情撒全场;在“放飞理想”的班会上,学生用相声的形式谈理想,新颖别致。

可见,主题班会竞赛为我们今后设计班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二、主题班会如何“更上一层楼”

1.深化认知,震撼心灵

班会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但都识之甚浅,例如“幸福”“宽容”“感恩”等。所以,在班会上,应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例如, “Hold住幸福”这节主题班会就设计了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帮助)、 珍惜幸福(游戏)等四个活动,从而让学生远离麻木,理解幸福,热爱生活;“向幸福出发”这节班会设计了三个活动:我把幸福弄丢了(反思与述说)、谁“偷”走了我的幸福(情景剧)、敲开幸福的大门(探究——找秘诀),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换种心态就会获得幸福,懂得了“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可见,从主题确定到情境创设,班会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

2.重视学生个体幸福生成和集体文化建设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可见,幸福与道德具有一致性。道德是幸福获得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享有的欢乐和幸福。”在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中,既要有那种沧桑在肩的厚实与沉重,又要有那种清风拂面的惬意与畅快。班会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更是一种价值的提升。

班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软文化”,包括班级规约、价值观念以及言谈举止等,如合理的班纪班规、向上的精神状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谐的班级氛围、浓郁的学习风气、求真的探索品质、爱美的人格魅力,等等。例如,“放飞理想”这节班会通过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明确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理想的实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这样,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也有利于创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使道德教育与文化传承很好地统一起来。

3.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班会同其他德育活动的功能一样,主要是引领学生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而实现道德自觉以及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分别为思想的真、品德的善、情感的美。可见,一个人要具备完善的人格,三者缺一不可。例如,有一节班会的主题是“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涉及的案例主要是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事件、广东小悦悦事件等。在整节主题班会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助、伤心、恐惧和冷漠之中,根本就无法达到班会课的目标——传递温暖。所以,班会内容包括主题确定以及素材选取,应尽可能突出思想性、正面性和愉悦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同时,班会还应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品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品性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品性教育应基于现实,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重视健康教育(身体和心理)——增强学生的活力,重视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在本次主题班会竞赛中,有一节涉及中学生为举办生日聚会而进行大额消费的问题,同学们只谈“消费”,而老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品性的养成,关键看学生怎么做。“生日”本是母难日,青少年过生日应该以感恩和孝敬父母为主题。当前,中学生大摆生日宴会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

4.重视主体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

班会应当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增强体验,深入反思。这样的道德课堂才可能有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长期以来,在班会课上,尤其是德育故事或案例的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思辨的现象,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的头脑。显然,这样的德育课堂是低效的。品德立于生活,源于反思。所以,在班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经历过的生活,反思教师提供的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从而获得感悟和认知。例如,在本次大赛中,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这一主题班会设计得比较好,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二是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 “一碗面,两句话”和“两行泪,一颗心”;三是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四是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作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往往置身“事”外,成为了他人道德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5.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应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一节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班会就有些不够贴近学生;有的班会课让学生体验的故事情境,全是古代人的经历,显然既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贴近时代;有一节主题为“战胜挫折”的初中班会课,学生的活动--表演小品“招聘”,就明显没有贴近学生,也没有贴近生活。从活动的形式来看,常见的班会活动形式有情景剧、小品、故事会、讨论交流、访谈、朗诵、讲座、竞赛,等等,主要由学生主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要有好的形式。无论什么样内容的班会都不能硬套形式,牵强附会。班会要利用这种特定的德育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所以,班会采用何种形式,既是内容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的体现。在一节“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相声活动“谈理想”,根据内容,角色应是两位男生,但在表演时却是一男一女,显然,内容与形式就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选择恰当的主题,采用合适的形式,使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性、社会现象的公正心、异质事物的宽容度,个体生命与基本人权的伦理观等,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刘建德,湖南省常德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

责任编辑/张红灵

4.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四

本次活动分两个环节,由初赛、复赛两个阶段组成。初赛采用统一时间,个人作答的形式,时间40分钟;复赛采用分组、现场答题的形式。参加竞赛的学生共48人,初赛结束后,王越等12名选手进入到了复赛,复赛由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三个环节组成,均有相应的规则和要求,答题现场紧张而激烈,必答题中一个学生在前面作答,其它学生也在自己的座位上奋笔疾书,算出来了,嘘!捂住了,不能让他们看见!共答题中四人小组紧急商讨,可不能错哦!抢答题开始了,比赛更为激烈,除快速作答,确保答案正确外还得分工合作,我来举手报告,你赶快在题板上写出结果。得分了,喜悦的神情让人为之动容,答错了或倒扣分了,满脸的无奈,到底是孩子,喜怒都在脸上写着。

我们的校长是命题官,作为数学专业毕业的他,出的考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但是都难不倒我们的孩子们。有些题目,我们在校验时得用二元方程解决,到了学生那儿,他们用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维很快就做出来了,当让其说说他们的想法时,连我们也恍然大悟,这就是儿童与成人的差别。

5.六年级数学解题竞赛活动总结 篇五

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我们于11月上旬举行了六年级数学解题竞赛活动,现将竞赛活动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在比赛前,我们制定了详实具体的竞赛活动方案,方案对竞赛的时间、地点、比赛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参赛时各班学生能严格遵守参赛纪律,认真答卷,书写工整,赛场秩序井然。赛后,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分工批卷。

从参赛的试卷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解题思路清晰,但也从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成绩在六七十分左右)。这说明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2、个别学生的学风不够严谨。从卷面上反映出,有个别学生答卷时不能认真审题,有马虎现象,如得数算错,或没有认真看题的要求等等。

希望通过这次解题能力竞赛,学生能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能及时、认真地改正试卷上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改正马虎不认真的毛病,能够以严谨的学风来对待平时的学习。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查缺补漏,讲清算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另外,还要抓好专项训练,加大练习的力度,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安排。争取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6.数学竞赛活动及总结 篇六

为提高我校数学课程的教育质量,增强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我校于2011年11月3日下午组织召开了一~三年级数学速算竞赛,四~六年级数学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数学学科组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下,以及全体数学教师和各班班主任的努力配合下,以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这项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经验总结:

通过本次数学速算、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做好以后的活动提供了工作经验。

1.精心计划,及时行动。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做好活动的计划工作,并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事实方案。计划工作一旦完成,必须及时付之行动,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实施。

2.抓住学生组织者,做好宣传。我们可以将活动的意义和信息及时地传达到每个班级。另外,学生组织者是由人来宣传的途径,它具有学校公告栏,班主任宣传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想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就必须把学生组织者列为活动的重要任务来对待。3.悉心指导,增强沟通。想把活动做好,我们必须做好与学生组织者的交流沟通工作。通过更多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除此知道办好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同样道理,也可以跟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交换活动的心得和经验。

4.注重细节,力求整体。从活动的计划的制定,从活动的宣讲,从活动内容的制作,从活动颁奖的安排,一切都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应该重视每个细节,力争做到周全,不出现大的纰漏。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对于分配的工作不是认真负责,而是敷衍应付,阅卷工作不能认真对待,致使个别试卷有错批、漏批、误批的不良现象,导致试卷卷面不干净、整齐。

2.从整体来看,本次竞赛中两个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听算、口算是常抓不懈的。前进的重任落在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肩上,希望继续加强听算、口算训练,力求为笔算打好基础。

3.从本次竞赛的卷面也暴露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卷面书写等方面较弱,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通过竞赛还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因粗心看错数字及运算符号出错、因乘法口诀用错等问题还是明显存在;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还需要在夯实。而且,还要重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将一道题正确、完整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保证竞赛的成绩 本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已经结束,喜悦和思考留给了每一位数学教师,胜不骄、败不馁,希望今天的成绩是你明天奋斗的基石,愿我校计算能力的的提高与腾飞永远有你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上一篇:水库认识实习报告下一篇:教材开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