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2025-01-08

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7篇)

1.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一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方法

(2)学会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解决方法]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实验用品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

分裂期细胞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2、中期:⑴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⑵染色体形态稳定,用心

爱心

专心

数目清晰,便于观察(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

3、后期:⑴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⑵染色体移至细胞的两极⑶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一分为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4、末期:⑴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⑵纺缍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⑶出现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两失两现一重建)

四、总结 重点小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细胞周期的概念,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五、作业布置

P114练习一1、2、3,二1

用心爱心

专心 3

2.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一首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蕴含了生物学知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经历了大火,这个生态系统仍然复苏了。那么为了证明生态系统确实具有这样的稳定性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它。其中很著名的一个是美国的科学家们做的实验。

课件展示“生物圈II号”实验资料

【提问】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为什么中途撤出了?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提示:1.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II号”的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2.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3.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重减产。„„)

【讲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见课本109页

【讲述】:我们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问]: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略)

[实例阐述]:请同学们看课本

①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教师归纳]:以上列举的实例,都说明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板书]:

2、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即种内斗争。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即环境容纳量。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展示PPT课件:草原生态系统兔与草的数量存在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出“负反馈”的概念

[讲述]:大家刚才列举的实例中,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板书】

3、基础:负反馈调节

(设问):刚才讲了负反馈调节它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那么在生态系统中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大呢?

实例分析:①黄土高原由于植被被长期滥采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②草原放牧过量造成植被啃食过量草场退化严重

【讲述】: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过度的污染,超出了自身调节能力范围,鱼类的数量就会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这就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过渡:那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例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比较 学生思考回答: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无机环境有关

教师总结: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单一,一种生物的死亡就会影响下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而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一种生物的死亡可以有同一营养级的其它生物代替,这样就不会影响下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因而稳定性就强。同时环境越好这种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板书】

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成正相关

【过渡】:在生态系统中,只要干扰和破坏不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板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内含指的是什么。实例分析:①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

②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

[提问]: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比较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不同

学生回答: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一定限度。

【板书】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相关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板书】

(二)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实例分析: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后

[提问]: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比较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不同

学生回答: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板书】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一般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负相关

(三)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利用曲线图说明)

(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提问]:如果将两个生态系统放在一起比较,显然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那么,恢复力稳定性又是谁高谁低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①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如果遭到破坏,比较容易恢复。③但是,还要考虑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当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热带雨林由于所处的环 4

境高温多雨,气候适宜,故能够较快地恢复;但极地苔原由于寒冷,天气恶劣而须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说明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后者高。

[小结]:看来,比较恢复力稳定性时,除了考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外,营养结构简单,遭到破坏后比较容易恢复,还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课堂巩固]:

1、比较热带雨林和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

2、比较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 [过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是,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因而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和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提问:谁能够举出两个方面的例子?

学生:合理放牧,合理砍伐,合理捕鱼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兴修水利,建防护林等。

小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人们的生存面临了许多的危机,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最有意义的事。【作业】练习一二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3、基础:负反馈调节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相关

(二)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一般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负相关

(三)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指导法,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人体的衰老特征:白发,皱纹,老年斑,耳聋,眼花,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等。2.老年人体内还会有幼嫩的细胞,如精原细胞仍能增殖产生精子,造血干细胞一生都能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年轻人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衰老成角质层细胞,最后细胞凋亡、脱落。

3.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人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板书〗

一、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P122共有五点)

〖讲述〗形态变化

细胞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细胞膜:黏度增加,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高尔基体:碎裂。

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

脂质: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衰老细胞中出现色素聚集,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积。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溶性颗粒物。

不同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脂褐素颗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皮肤细胞的脂褐素颗粒大,就出现了老年斑。

〖板书〗

三、细胞衰老的原因(略)

〖课外活动〗“社会老年化的相关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板书〗

四、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的凋亡。

细胞死亡有正常凋亡和异常死亡(坏死)两类。正常的细胞死亡是在细胞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主动过程,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凋亡)

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调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调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调亡骸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的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处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因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木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技能训练〗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2.有关系。

3.学生可作出各种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约为10 d,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

基础题

1.(1)×;(2)√;(3)×。2.C。拓展题

4.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四

生物的每一组织水平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并与其功能相联系,生物群落也是如此。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主要作用,因此,群落外貌及其结构特征包涵了重要的生态学内容。前一节介绍的种类组成也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这一节着重介绍群落的空间结构(或物理结构)及其生态内涵。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一)生活型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植物生活型的研究工作较多,最著名的是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系统,他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做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因为这一标准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主要是气候)的适应特点,又简单明确,所以该系统被广为应用。根据这一标准,C·Raunkiaer把陆生植物划分为5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 cm以上,又依高度分为4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m),中高位芽植物(8~30 m),小高位芽植物(2—8m)与矮高位芽植物(25 cm一2m)。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 cm之下,多半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隐芽植物(cryptophytes):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上述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可做为某地区生物气候的标志。

Raunkiaer从全球植物中任意选择1 000种种子植物,分别计算其上述5类生活型的百分比,其结果为高位芽植物(Ph.):46%;地上芽植物(Ch.):9%;地面芽植物(H.):26%;隐芽植物(Cr.):6%;一年生植物(Th.):13%。上述比例被称为生恬型谱。C.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4种植物气候(phytoclimate):①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②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③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④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用心

爱心

专心 1 C.Raunkiaer将地图上同一生活型谐的地点联合成线,称为等生活型线。他又把高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加以比较,发现随高度增加,地上芽植物的比重增加。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群落类型中生活型组成各有其特点。在天然存在的状况下,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一般凡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生长季节中温热多湿的特征;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的,环境比较冷、湿;一年生植物最丰富的,气候干旱。例如,表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植物次之,就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但有一个较长的严寒季节。至于寒温带暗针叶林,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又次之,反映了当地有一个较短的夏季,但冬季漫长,严寒而潮湿。

(二)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1.叶片大小及性质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的大小、形状和性质直接影响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等是决定群落外貌的重要特征。叶片的大小与水分平衡密切相关。有人据此建立了叶子大小与水分条件关系的模型,以预测最佳叶子大小。大叶比小叶更能阻碍空气的对流和热的散失,所以在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大叶比小叶的叶温高、蒸腾量大。相反,在荫蔽的条件下,大叶的叶温降低也较快,叶温影响光合速率,所以叶子大小与光合收益的效果有密切联系。蒸腾量大小要以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水分的多少为代价。最佳叶子大小就是根据经济学上收益—成本分析方法,以平衡蒸腾失水的植物根吸水量作为成本,以光合收益高低作为收益,从这两个参量随叶子增大而变化的相互关系中,求得收益与成本相差最大时的叶子大小。蒸腾耗水随叶子增大而上升,而光合收益随叶子增大而上升的曲线有一高峰值,超过此限,光合收益反而减低(这是受气体交换所限制的)。

通过这种收益—成本分析,预测在各种光照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最佳叶子大小。荒漠和热带旱生林的植物叶子都较少,这与模型预测在较高辐射和较低水分的最佳叶子相符合。图中被虚线分隔的斜带可代表雨林的林冠(右上)到地被(左下)的光照和水分条件,根据热带雨林调查结果,叶子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增大,然后再变小的倾向,与模型预测也相符。古植物学家还根据叶子大小对地质时期的气候进行预测,所采用的叶长与降水和温度关系的数据,由此可见,根据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降水和辐射,对植物生长型、陆地植物群落类型的预测是有根据的。2.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与群落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一般定义为: LAI=总叶面积(单面计算)/ 单位土地面积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层片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D.H.Cykaqeb(i957)指出:“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层片与德国学者提出的生态种组有相似之处,但层片强调的是群落结构组分,而生态种组则强调其生态性质的指示作用。一般讲,层片具有下述特征:

①属干同二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②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③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它与层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区别。例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在北方可能属一个层片,但热带森林中可能属于若干不同层片。一般层片比层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例如,常绿夏绿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都含有两种生活型。再如草原群落中,羊草、大针茅和防风属于同一层 次,但羊草是根茎禾草层片,大针茅是丛生禾草层片,而防风则是轴根杂类草层片。

(四)同资源种团

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被称为同资源种团,它们在群落中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如果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其他种就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可利用它们进行竞争和群落结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同资源种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比只从形态或营养级划分更为深入,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同资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五)生态位

C.Elton(1927)把生态位定义为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后来,许多人认为生态位可与资源利用谱等同(May,1976)。根据G.P.Gause(1934)等人的实验,生态位相同的种不能共存,因之有人提出每个生态位一个种的概念,上边谈到的同资源种团,实际上它们的资源利用谱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生态位与群落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位多样性越高。

用心

爱心

5.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五

92.(2010·长沙质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解析:本题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判断、分析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属基因突变,C、D属染色体变异。A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答案:A

93.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涉及多个基因的缺少,应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变异,而非发生个别碱基对变化的基因突变。答案:B 9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使用低温诱导的方法进行。答案:D 95.人口调查中,发现某种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低,则可初步判断该病属于()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Y染色体遗传

解析:该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不同,可确定为伴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伴Y染色体遗传只在男性中表现。答案:A 96.(2010·临沂模拟)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

专心

爱心

用心 全部恢复正常。当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答案:C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解析:该女子的造血干细胞基因改变了,但她的卵原细胞的基因未改变,其基因型仍为

→XX,XY,所生儿子全有病,女儿全正常。

Hh

h97.下列哪种人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A.孕妇孕期接受过放射照射

B.家族中有直系旁系亲属生过先天畸形的待婚青年 C.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D.孕妇婚前得过甲型肝炎病

解析:遗传咨询是医生对咨询对象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然后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包括是否得过传染病的情形。答案:D 98.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的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解析: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A 99.如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骤需用到的工具是()

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专心

爱心

用心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解析: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需基因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基因针线——DNA连接酶。此过程不涉及DNA复制,不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答案:C 100.(2009·抚顺模拟)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筛选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该过程用的遗传学原理有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a过程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年限。a过程材料处理只有幼苗,c过程可以作用于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答案:D

101.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A.自交(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解析:小麦一般无法用人工嫁接方法,白粒矮秆性状已出现,不需要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技术要求高,而小麦的杂筛选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在两三年内获得大量麦种。答案:A 102.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①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②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 ③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 ④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转基因之所以在不同种生物间可以进行,是因为遗传密码的通用性,不同基因表达的独立性,DNA自我复制的严格性。答案:A

专心

爱心

6.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六

【自我诊断】 ● 基础题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答案:B

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答案:B

3、.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其F2的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A.1/4 B.3/16 C.1/8 D.1/16 答案:C

4、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5、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即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ddRR,1/8 B.ddRR,1/16和 ddRr,1/8 C.ddRr,1/16 D.DDrr,1/16和 DdRR,1/8 答案:B 6.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射线的辐射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B

7、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育成的植株是()A、二倍体 B、单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8.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9.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 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用心

爱心

专心 1

C.选择基因型 答案:C

D.导致基因重组

10.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答案:C ● 拓展题

1、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常用的方法为。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所用的方法如、。(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其作用的原理。(5)由G到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和。答案:①.杂交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②.花药离体培养③.基因突变 X射线、紫外线、激光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必须各说出一项)

④.秋水仙素 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⑤.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

用心

爱心

专心

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答案:(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2)4年

(3)单倍体育种技术

3.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 其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2)分别种植这批紫色种皮种子,连续自交两代。若其中一些植株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种子就是所需要的新品种(纯合子)

用心

爱心

7.高中生物《3.1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篇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窥见(kuī)匀称(yùn)河堤(dī)堵塞(sâ)....

B.老妪(ōu)洨河(xiáo)拱桥(ɡǒnɡ)疏浚(jùn)....

C.翌日(lì)和谐(xiã)残损(sǔn)鸟瞰(kàn).....

D.惟妙惟肖(xiào)并行不悖(bâi)姹紫嫣红(yān)...

解析:A项,“匀”应读“yún”;B项,“妪”应读“yù”;C项,“翌”应读“yì”。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簇拥彩虹别致巢臼

B.造形栈桥陡坡驻足

C.婉如桥墩惬意悠久

D.徜徉古朴迥异椭圆

解析:A项,“巢臼”应为“窠臼”;B项,“造形”应为“造型”;C项,“婉如”应为“宛如”。

答案:D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驻足(停留)胜景(胜利).

B.窥见(从缝隙里看)豁亮(亮).

C.鸟瞰(看)惟妙惟肖(相似).

D.匝道(周)巧妙绝伦(绝对).

解析:A项,胜景(美好);B项,窥见(暗中观察);D项,巧妙绝伦(极、最)。答案:C

4.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的一项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③①④

解析:做顺序调整判断题,一般不要忙着找“第一句”,而要先寻找逻辑上结合最紧密的句子。以本题为例:①句讲“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下面就应该举例子来说明,也就是④句,所以①④两句肯定紧挨着,于是就排除了A项;再下面就该交代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了,那就是②③两句了,②③两句是一组设问句,②问③答,②前③后,于是我们就确定了①④②③的顺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C

5.选出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俨然:很像真的。

B.推崇:十分推重。

C.翌日:晴朗的日子。

D.孩提:幼儿。

解析:C.翌日:第二天。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近海岛屿的山坡上做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6.选段中的粘菌和鲱鱼在生活中体现了怎样的行为特点?它们和人类的行为特点有什么不同?

7.“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8.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A.“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这样的事”指粘菌的细胞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

B.作者看到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从而对于人类的前进抱着悲观的态度。

C.从选文中,我们可以推断:作者不赞成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观点。

D.作者列举了粘菌的群体性生活以及大海中的鲱鱼和天空中的成群飞鸟,说明了集群在种群生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E.作者引用齐曼在《自然》杂志上的著文指出,人类应该像生物一样加强社会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参考答案:

6.粘菌和鲱鱼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而人类本应该比动物更互相依赖,联系

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但是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的危机。

7.“电路”比喻社会结构,人的社会联系,“通电”,指人们意识到个体之间融合的重要性从而互相联系、同步活动。作者认为人类的生存如同昆虫一样,被联系在一个系统的“电路”之中,这种“电路”不为许多人所意识。但人类作为更高级的生物,应该也有可能认识到这一独特的性质。

8.解析:A项,“这样的事”指“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B项,尽管作者看到人类“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但是他也看到“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说明其态度是乐观的。

答案:A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臭氧层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它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

地球的表面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挡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在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

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O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的1.72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在离地表15~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20~30千米的高度浓度最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臭氧层”。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表面也不过形成只有3毫米厚的一个层。臭氧虽很稀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UVC和UVB,而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它却一点也不吸收,全部让其到达地表。正是由于臭氧层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构成了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然而,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卫星监测察明,从1969~1986年,北纬30°~60°,大气中的臭氧减少了1.7%~3%,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冬季臭氧损失约6.2%。要知道,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就增强2%。要知道,保护臭氧层,这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9.下面对这篇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了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

B.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如何保护臭氧层的问题。

C.本文说明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臭氧层遭到破坏的情况,并强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

D.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强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

10.文中第一段看起来似乎与文章没多大关系,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11.简要概括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原因。

12.把臭氧层称为“盔甲”,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指什么?

13.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讲究分寸,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A.表示估计 B.表示程度 C.表示限制

(1)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2)冬季臭氧损失约6.2%。()

(3)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4.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最佳标题,它是()

A.臭氧层

B.地球的保护层

C.“盔甲”

D.地球的“盔甲”

(二)9.解析:A、B、D三项概括得都不全面。

答案:C

10.不可以。因为这一段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臭氧层的作用。

11.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气流进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

12.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

13.(1)C(2)A(3)B

14.D

二、语言运用

15.仿照例句,从生活中选取一个恰当的事物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例句:彩虹

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人生。

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析:所谓从正反两方面立意,简单的理解就是写出同一事物的优点和缺点、贡献和危害。

参考答案:圆规 正面:规规矩矩,从不越雷池半步。反面:永远规范别人,从来不规范自己。

哈哈镜 正面:扭曲自己,带给他人欢乐。反面:因为自己腰板不直,才很难透视他人的正直。

我创新 我超越

1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物种,你还知道哪些物种有明显的群居特性?深入观察,分析它们的生活习性,考虑一下它们的社会习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迪意义?

上一篇:第14周升旗仪式主持词下一篇:“无双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