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素质教育

2024-06-29

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精选9篇)

1.大学心理素质教育 篇一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既艰苦又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和帮助。作为高等院校来讲,具体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创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如果充满高尚校风、丰富多彩文体活动,有着良好教学秩序、宽敞教室、卫生清洁食堂、温馨舒适宿舍等,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且也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积极运用校园内外的各种媒体如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等,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这方面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文化传播媒体,广泛宣传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介绍各种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唤起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引导其主动开展自主性的心理素质教育。

3.2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推广专、兼职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应定期定点地给大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备案;针对学生共同关心、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举办系列讲座,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卫生协会等社团活动,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和宣传阵地开展心理教育宣传等,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异常倾向,努力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能倾吐心声、发泄情绪的场所,从而有利于矫正大学生中可能有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障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措施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建立预警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以便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发生的不良后果。

3.3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网络

可以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素质沟通组织网络,即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指导下,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为联系纽带,建立班级心理健康联络网络,使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以及早发现,及时有针对性解决,促进大学生学习及培养健康的身心。同时,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库,形成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配置。这样做既可以使学校对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及时、全面地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沟通网络内对档案库的资料进行查阅而自我检查和评价。

3.4实现心理素质教育和各学科教育的融合

首先应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思想性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相关的教育;其次,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特别要注意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而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认识指导着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完善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当然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也会有助于思想品德实践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

3.5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发挥人格表率作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充分注意教师及学校员工的人格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学生的情绪、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状况与教师的表现紧密相关,教师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暗示、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恪守师德,为人师表,切忌以消极的心态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同时学校也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辅导员等学校员工的心理修养,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及辅导员等学校员工开设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2.大学心理素质教育 篇二

一、大学教学现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在教育事业辉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或称弊端。由于作者近年来曾在多所专修学院、高职学院、公办成教(函授)学院、独立三本、民办及部队院校任教,再加上一些新闻报道,这方面的见闻可能多一些。比如高考作弊,录取时移花接木;少数学生入学后厌学,承受不了学习压力而走上极端;一些教师授课时敷衍了事,考试时为了追求高通过率泄露考题或答案,或者随意加分,更改考试成绩;一些教学管理人员随意降分,以提高及格比例。也有人与一些院校串通,干起兜售假(毕业)文凭的勾当。

走进这些学校,学生上课睡觉、说话嬉闹,随处可见。课后不做作业;自习时间,上网聊天。若正常考试,大部分人难以及格。而这些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无视学生的实际状况,强行要求学生考试不及格率不能超过10%—20%。否则,授课教师不得阅卷,美其名曰“考教分离”。即便如此,补考时只要学生交了补考费就能及格;毕业时只要交了学费,就能拿到毕业证。原本“考教分离”是为了规范考试,统一考察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水平,防止授课教师弄虚作假。而在这些学校,“考教分离”成了教学管理人员弄虚作假的托词。

甚至,个别民办院校没有校舍,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与专业课相适应的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时,能请到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实习实训时,临时找一个校外机构而代之,或者不分专业送到工厂顶岗劳动,或者由学生自找门路自行实习。有的还把学生交给中介公司,成批送往工厂劳动,自己一方面获取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另一方面再从学生的工资中扣取管理费。

分析原因,一是国家每年扩招,使大量高考中的低端学生涌入大学,为学校组织教学和教师施教造成困难;二是一些学校的校长、私立院校的老板,试图保持较高的及格率和毕业率,以彰显自己的办学水平,以利于来年招生;三是一些授课教师为了彰显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及格率,以利于来年再聘;四是组织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授课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不爱学,或者学后难以理解和记忆;五是一些私立院校的老板为了节约开支,不愿投资购置教学设备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六是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对应聘人员学历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七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或者不作为,对一些非法行径听之任之。这些融合到一起,导致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

二、提升大学生教学质量措施

2011 年7 月我国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这无疑要求各高校的校长、院长及广大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下面,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设想。

要搞好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一个觉悟高、作风正、忠诚教育事业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素质高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

常言道,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教育方针、政策和路线是国家制定的,但是是否执行,就由学校的领导说了算。好的领导,可以聘请好的教师,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保障整个教学环节正常运行。否则,见利忘义,把学生当劳力出卖,自己赚钱,甚至“倒卖”文凭,“倒卖”学校,非法集资,从中牟利。

好的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管理,会积极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否则,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职业道德抛之九霄云外。至于规章制度,是学校法律。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所有的事务有章可循。这样,就会对一些非常规的操作起到制约作用。至于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它决定办学的层次和模式,决定整个教学环节的运行过程。因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的层次和基础,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负起责任,加强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尤其要依法治理那些内外勾结倒卖文凭、以实习为幌子把学生作为劳力出卖以及非法集资或者倒卖学校的行径。作为教师,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准则,本着对党对国家对学生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有关教育的法令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抵制一切有损于教育教学的人和事,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三、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众所周知,高职和三本院校是在一本和二本招生录取之后才能录取,留下的无疑是高考中的低端生。其中很多人在中学时期不爱学习,调皮捣蛋。这些人参加高考,有的是为家长所迫,有的是为混一张文凭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有的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也有的是因为年龄小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等等。共同点,高考分数低,基础差。

然而这类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也必须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这除了正面说教之外,还应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水平和心理状况,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分配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除了正面的“思想品德”课之外,可增设音乐、文艺、美术、古典文学、诗词鉴赏或者诗歌创作类课程。由于总学时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上,有些纳入教学计划,有些可作为课外选修课,有些可采用讲座方式,或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使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贯穿于学生三年或四年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园气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多种素质修养的技能型人才。

音乐不仅仅是娱乐,它可以使学生抒发情感,驱散忧郁,解除烦恼,鼓起勇气;美术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领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给学生一种美的追求和向往。古典文学,尤其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和诗词,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哲理。它传承几千年,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和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组织学生学习,可向学生传授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学习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高等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机械电子类的课程相比,该类课程相对容易学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也就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恐惧和厌倦的思想,弥补这类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上的不足。

3.浅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意义;策略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的心理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心理素质教育要做到真正的科学有效,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关键,只有深入、全面、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制订科学的教育目标,确定有效的教育方式,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使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发挥作用,真正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

一、心理素质教育在当代教育观中的地位及作用

1.心理素质教育为当代教育观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素质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学生最基础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素质的核心。个体的健康及理想、信念、兴趣、能力等身心特征不仅是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根本。因此,心理素质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的一个重要环节。

2.心理素质教育为当代教育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及健康的体魄方面,心理素质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心理素质教育指明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这就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确保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2.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经验阅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从家庭进入社会,各种角色的变化使大学生在扩大了自己社交范围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整体价值观及对事物认知的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以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整体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

三、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1.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

作为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增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事业,心理素质教育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机构。目前,心理咨询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已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针对大二、大三这一发展阶段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除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活动,如敏感性训练、情感适应训练等,以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责任心和自信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根据大学生在发展阶段容易产生的人际交往、学习问题、情感问题、贫困等问题,进行系列专题讲座、案例讲解和具体引导,使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及时调适自己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就业观。高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既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又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要深入了解学生,实时服务学生,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

1.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强化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教师,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正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根本。比如:要想让多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用好多媒体,使课堂生动有趣。为了让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如多媒体使用培训,对大屏幕的控制、电脑的切换使用、课件的正常演示等做了详细讲解,使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由于长期受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还在旧的教育观念中徘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能再徘徊,必须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尽快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3.开展更多校园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措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促使大学生保持一种充实、愉悦的心境,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了解现状,增长知识,锻炼意志,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意识和情感更符合实际,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寝室评比、争创先进班集体及团支部、“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社会实践内容,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和心理氛围。

总之,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个体等多方面,但是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理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切实有效地普及和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巧香.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傅金芝.现代心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4.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并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的指示。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据国内外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现实社会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学知识匮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70%以上。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极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大学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忽有忽无,极为薄弱,我们紧紧抓住了以大学生心理学全校性选修课的开设为切入点,开始了进一步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纵深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访谈记录,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即形成了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心理学选修课教育为主要途径、以心理协会和心理咨询中心等组织的培训和实践为辅助、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培养体系。

2. 具体方法

2.1 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知识建构和智慧技能形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2.1.1大学生心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学虽然只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其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其在规范大学生心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大学生正确走出挫折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同样不容忽视。

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有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但其内容却在界定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学内容界定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概括和具体两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A.概括的主要问题

概括来说,现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存在 “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对大学生心理学概念、原理进行哲学式的阐述多,对大学生心理学概念、原理的操作性的阐述少;对一般意义的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具体出现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少;要求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进行机械性的阐述多,要求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训练少。

B.具体的四个问题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理论无法真正引导实践。当前大学生心理学只是把所关心的转变为科学的语言形式, 然后再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使教材真正适用于教育教学活动,而不是使大学生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实用性学科。

第二,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当前大学生心理学很大程度与普通心理学相似,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也时常会有概念或认知上的混淆。

第三,侧重于讨论个别的心理现象,而不强调整体的心理特性。

第四,内容缺乏创新点。一方面,现行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有一些紧密结合大学教育实践而进行的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心理学观念,没有被吸收进教材。

2.1.2解决方法及建议:

A、界定遵循的原则:

(1)根据大学教育目标决定大学生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框架。

(2)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大学生心理学内容的界定还要遵循一些现实意义上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性、前沿性、实效性的“三性”原则。

B、界定的实际操作:

一方面,要坚决删除现行教材中对大学生心理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吸收那些与大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关于不良学习的研究、关于心理问题导致异端行为的研究等。

其次,要强化解决实际存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大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再次,大学生心理学应提供可能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心理学的背景知识。从而使大学生不仅仅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一个表象的认识,还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通过对深层次知识的把握,有助于大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再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和同样的错误。

此外,必须打破以心理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的理论为主线编写教材的“贯例”,消除教材中的“条块分割”现象,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大学生心理学的内容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有关心理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完善认知结构。从微观方面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习心理、挫折心理、人际关系心理、恋爱心理和性心理以及职业选择心理和网络心理”到宏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心理”等一系列大学生心理问题入手,力求从大学生的人格、气质、性格、情绪调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心理咨询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C、对大学生心理学内容界定:

大学生心理学应该包括十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

第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四部分:大学生的情绪及调节。

第五部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第六部分:大学生人格、气质与性格。

第七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

第八部分: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性心理。

第九部分:大学生职业选择心理及调适。

第十部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卫生。

第十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心理。

第十二部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十三部分:心理测验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十四部分:心理咨询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

2.2 采用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类应用课程,在传授大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根据学生现实需要以模块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实践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小组活动、在线讨论、影片赏析、团体训练等多种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变客体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自我成长。

(1)答辩式研讨。

大学生答辩式研讨是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自选课题,自设问卷,面向学生调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心理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调研课题内容可包括生活状况、综合素质、恋爱问题、网络依赖、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每一项调研都关乎学生实际,贴近生活,为广大学生了解身边群体提供了一个窗口。另外,可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组同学为全校辅导员、班主任宣讲调研结果,请学校领导亲临现场,实现学生给自己的老师上课。

(2)小组讨论与读书心得。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学讨论,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的资源,实现“三个一”具体要求,即每位同学每学期阅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撰写一篇心理学读书心得,参与一次心理学课外学术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小组讨论与读书心得等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自助紧密结合,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3)影片赏析。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增强教学效果的直观性,《认识两性》、《生命过程》、《爱德华大夫》等心理类影片展映倍受同学们欢迎。这样,同学们不仅感性地了解了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而且更深刻、形象地认识了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神奇魅力。

(4)在线答疑、社区讨论、邮件互动。借助于大学生心理论坛平台,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网上心理知识的学习、课件下载,一般心理测试以及适时心理咨询。这些可作为心理教育平台的延伸。此外,主讲教师还适时组织在线答疑、社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实现心理教育的自助和互助,并以邮件方式随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存有的困惑。网络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心理教育空间,成为《大学生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5)专题讲座。《大学生心理学》主讲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涯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不仅为广大同学介绍了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丰富了课程学习内容,而且教给了学生识别、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技能技巧,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化解了问题。另外,还可以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报告,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释惑。

(6)团体训练与拓展活动。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长性问题,课程主讲教师适时开展专业的咨询与辅导。对于具有共性的问题积极开展团体训练,让学生在团体中获得同伴支持和理解,从而走出自我。此外,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心理素质,通过人际关系训练、情绪识别与管理训练等活动,学生可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策略及思维方式,并予以积极调整完善。

(7)成长工作坊。为了让更多同学受益,作为大学生心理课堂的重要延展,利用展版、宣传栏开设“心理成长工作坊”专栏,专栏文章选取日常咨询和课堂讨论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为主题,展开分析和辅导,以拓宽心理教育的受益面。如推出“心理辅导老师给新生的话”、“陷入困境的你孤立无援吗”、“朋友间能给予的,不仅仅是友谊”、“停止吧,一个人的战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与微笑相伴成长”、“为了心灵的一片晴空”等专栏。

2.3 心理学协会培训提高

由于大学生心理学课时有限,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会加入心理学协会,协会聘请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指导老师。在协会中,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名家论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大型签名现场咨询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大型手语歌曲晚会、心理电影展播与赏析等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建立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全方位的加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协会中,大家经常沟通,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协会的培训,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逐步完善,视野逐步开阔,心理调适能力逐步增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2.4 心理咨询中心实践

心理咨询中心是由心理学专业老师担任、面向全校学生展开心理咨询活动的机构,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和想提升心理素质的学生。老师们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和服务对象,对于心理学基础比较好、愿意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的学生,老师们可吸收一部分参与进来,利用心理学实验室做一些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做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咨询中,学生可做老师的助手,包括预约、记录、整理档案等工作。

3 结语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从在校高年级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五

2018尔雅五月开课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学派的创始人。(1.0分)1.0 分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客体永恒性”是哪位心理学家的实验。()(1.0分)1.0 分

A、韦德海姆 B、皮亚杰 C、赫尔 D、斯金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求层次。()(1.0分)1.0 分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爱与被爱需求 D、物质需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自我认同感有()种状态。(1.0分)1.0 分

A、2 B、3 C、4 D、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下列哪一条不符合9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1.0分)1.0 分

A、喜欢边玩边学习,不喜欢系统的、沉闷的教学 B、坚持自己的观点,坦诚地表达自己 C、欣赏他人,坚持自己 D、新知识接受性差,不深思熟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中不包含()。(1.0分)1.0 分

A、大前提 B、中前提 C、小前提 D、结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人只能在与人的关系中发现“永恒的自己。”这句话出自于()。(1.0分)1.0 分

A、笛卡尔 B、苏格拉底 C、弗洛伊德 D、马丁·布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存在主义的四大生命命题:自由、孤独、()、存在的价值。(1.0分)1.0 分

A、激情 B、恐惧 C、焦虑 D、尊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思维、言语与行为紊乱,情绪怪异,众人高兴我独愁,该悲伤的时候却放声大笑。是()人格。(1.0分)1.0 分

A、依赖 B、精神分裂型 C、偏执型 D、分裂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是()的爱。(1.0分)0.0 分

A、成熟 B、不成熟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11皮亚杰认为依恋来自于()。(1.0分)1.0 分

A、温暖 B、关怀 C、关注 D、习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婴儿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是在:()。(1.0分)1.0 分

A、8个月以前 B、8个月左右 C、1岁左右 D、2岁左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我认为,我爸爸觉得我是个守信用的人。”这是:()(1.0分)1.0 分 A、镜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在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暗示性()(1.0分)1.0 分 A、暗示性 B、自信心 C、心理活动强度 D、环境适应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文艺复兴是对()文化的传承。(1.0分)1.0 分

A、拜占庭 B、奥斯曼 C、古希腊 D、日耳曼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在新生刚入学缓冲期发生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来改变。()(1.0分)0.0 分

A、培养爱好 B、加入社团 C、坚持作息 D、坚持运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7人类()%的疾病与心理的压力感有关(1.0分)1.0 分

A、不到10% B、20—30% C、65—90% D、1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8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是()。(1.0分)1.0 分

A、弗洛伊德 B、詹姆斯 C、冯特 D、梅斯梅尔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9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1.0分)1.0 分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医生工作最适合我。”属于:((1.0分)1.0 分

A、认同感扩散 B、认同感早闭 C、认同感延缓 D、认同感获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1压力感不可控制。()(1.0分)1.0 分

A、是 B、不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2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1.0分)1.0 分

A、杏仁核 B、海马 C、垂体 D、下丘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3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1.0分)0.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24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1.0分)1.0 分

A、性格成熟 B、人格成熟 C、体魄成熟 D、思想成熟 正 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5()第一个提出生命周期的理论。(1.0分)1.0 分

A、詹姆斯 B、威尔汉姆.冯特 C、梅斯梅尔 D、埃里克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6坦诚、尊重、关怀,保持心理距离是与()人相处的原则。(1.0分)1.0 分

A、强迫型 B、抑郁型 C、偏执型 D、分裂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7有时情绪爆发、甚至可能有自虐倾向的是()人格。(1.0分)1.0 分

A、强迫型 B、表演 C、偏执型 D、分裂型)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8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的局面。(1.0分)1.0 分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念锋教授提出心理健康十标准。(1.0分)1.0 分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0年 正 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年,国际心理大会为心理健康做出定义。(1.0分)1.0 分

A、1946 B、1966 C、1864 D、1945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1人的情绪是人与环境,人与人际关系,人与生活事件互动的结果。()(1.0分)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2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1.0分)1.0 分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科学世界有三大未解之谜:1,物质起源、生命起源、()。(1.0分)1.0 分

A、意识起源 B、生物起源 C、文化起源 D、宇宙起源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4心理学是在()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1.0分)1.0 分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5关于遗忘的规律是由()发现的。(1.0分)1.0 分

A、佛洛依德 B、巴甫洛夫 C、华生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6“变态”这个词来源于()。(1.0分)1.0 分

A、临床医学 B、物理学 C、生物学 D、心理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7()强的人,遵循现实原则,懂得如何适应现实环境。(1.0分)1.0 分

A、本我 B、自我 C、超我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8情爱与性爱的结合属于:()(1.0分)0.0 分

A、健康的性动机 B、健康的性意识 C、健康的性情感 D、正确的性观念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9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1.0分)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0社交距离应该保持在()。(1.0分)1.0 分

A、0-46厘米 B、46-122厘米 C、1.22-3.66米 D、3.66米以上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1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需要哪种情感?()(1.0分)1.0 分

A、关注 B、爱 C、尊重 D、溺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2詹姆斯·林奇在《我的哭声无人听见》一书中提出:“孤独是致命的毒药,()是生命的良药。”(1.0分)1.0 分

A、快乐 B、休息 C、交友 D、对话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个标准。(1.0分)1.0 分

A、5 B、6 C、7 D、1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4利他与利己的平衡通常需要做到()。(1.0分)1.0 分

A、自己获得的和自己给与的多少不重要 B、自己获得的要小于自己给与的 C、自己获得的与给与的要平等 D、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5超我强或以超我为主导人格的人,要看()。(1.0分)1.0 分

A、先天遗传 B、所处环境 C、父母的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6“错觉不是发生在感觉层面,而是人的知觉层面,由此推论出人的感知具有某种结构。”这是谁的理论。(1.0分)1.0 分

A、沃森 B、赫尔 C、韦德海姆 D、斯金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7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设计实施的。(1.0分)1.0 分

A、费钦纳 B、赫伦 C、冯特 D、斯金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1.0分)0.0 分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49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的局面。(1.0分)1.0 分

A、战争** B、衣食无忧 C、极度自由 D、物质匮乏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0“我没怎么想过未来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属于:()(1.0分)1.0 分

A、认同感扩散 B、认同感早闭 C、认同感延缓 D、认同感获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生理性别决定性取向。()(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心理健康维度图中的纯白是指健康人格,自信心高和适应力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的性别状态是风格迥异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大学生必须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顺行性遗忘症是指对造成失忆的事件后发生的事情的遗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如果产生压力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8大学阶段的学习考虑的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全面素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属于大学生要完成的适应。(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0接纳仅指接纳自我。()(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男女性别角色无法互为参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感觉剥夺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必要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大学生不需要学会适应角色定位而产生的心理偏差。()(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都属于短时记忆遗忘。()(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人类大脑主要由水构成。()(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7正确认识自我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步。()(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认识没有变化。()(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情绪的信号功能主要通过表情传递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是坎农-巴德学说的观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大学生需要有社会意识,应该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西方伦理学倡导在不影响别人前提下的自由意志。()(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我们的自我感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如果你的同学送人或抛弃自己珍视的东西,有遗书或自杀计划,涉及自杀方法,那么他可能有自杀倾向。()(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异常心理是指具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科勒提出的学习顿悟说属于学习的认知理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生物医学认为:心理障碍是病态人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先天大脑结构变异、脑神经递质机能不良、或者基因缺陷有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表情传达情绪。()(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内隐记忆也需要有意识的回忆。()(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所有物并未延伸自我。()(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你选择自由,代价是必须承受得起孤独。()(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逆行性遗忘症是指对造成失忆的事件发生之前的事情的遗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比较容易有逆反情绪,是因为在童年阶段他们的自恋需求被很大程度的压抑过。()(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青春期是性的印刻期。()(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压力也叫应激。()(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爱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不需要有底线、有原则、有自我。()(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寻找人格的成长点对于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 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遗忘在任何记忆过程之中都有可能发生。()(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性格是个体人格差异的核心。()(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运用人的投射心理,可以编制人格测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是由詹姆斯提出来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即使朋友不多,但足以交心,仍然可以获得社会支持。(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心理健康标准是唯一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对决定的事情投入情感,并乐在其中,这属于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内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记忆就是记忆力。()(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互爱并非唯一健康的性动机或性需求。()(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学习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感 篇六

转眼间,大学生心理素质这门课程已经接近了尾声,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九节课的时间,但是却给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帮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大学这一个崭新的环境;教会了我正确的看待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迎接人生的挑战;教会了我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与人相处和沟通等等,所以我认为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我们是可以受用终身的。

学习大学生心理素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记得在第一次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下了20个“我是谁?”的答案,当时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了10多个,后来在老师的提示下我茅塞顿开,发现答案简直是举不胜举。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位演员,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很多的“角色”,我们每天在不停地做着“角色”的转换,在每个角色中寻找自己的位臵,了解到自己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自立、自主、自律的意识和行为是大学生角色转变的主旋律,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的转变、职业意识的建立、学业地位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等方面。

学习大学生心理素质,让我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法则。首先,与别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经常站在对立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矛盾和误解就会消解。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边界。亲密不能无间,毕竟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私人领域。不要随意动用别人的物品或打探别人的秘密,距离不仅产生美,距离还是心灵需要的氧气,氧气没有了,人就会窒息。还让我学会了怎样正向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压抑感受不表达,会使你变成一个集体生活中的“隐形人”,久而久之,别人也会因此而忽略你的存在。要养成照顾他人的习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彼此退一步,海阔天高。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要要求别人什么事都与你保持步调一致,也没有必要让自己和别人一起进退。保持个人的独立,也最终他人的独立,大家会获得更多的自由。

学习了大学生心素质,让我们慢慢地开始清楚地认识并识别情绪模式,从而在某种引起情绪反应的因素再次出现时,我们就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反应及其后果,从而有效地进行取舍,帮助自己按照意愿行事,不受到情绪的操纵。情绪是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是心灵发出的信号,聆听每一种情绪的呼唤,可以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涌动,如果拒绝了它,就失去了一次与自我力量连接的机会。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模式的支配,但是我们同时又可以做情绪的主人。

恋爱是大学校园中最美妙的乐章,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这门课中让我了解到“距离”和关系的含义,两个人不经意的走路和相处的距离,就能够看出来两个人所处的关系层次。也让我知道什么样的关系应当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恋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变得成熟而自信,也可以使人变得任性或萎靡不振。恋爱是一种非常个人的经验,在这门课程中让我更加地了解到了爱情的真谛。

学习大学生心理素质,让我学会了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用面对人生。快乐是需要经营的,也是能够经营的,关键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面对困难我们要主动迎上前去,而不是退避三舍。这样我们才会逐渐的成长起来,对生活一直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通过在课堂的测试中让我知道了我是一个多血质的人,语言、情绪和动作反应速度快而强烈,活泼好动,具有灵活,善于交际的特点。十分容易适应条件的变化,能够迅速地把握新事物,注意力易转移,性情急躁,兴趣多变幻,行为外向。我觉得的测试的结果十分符合我的性格类型,我也在这个测试中找到了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我所适合的职业类型。性格是制约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气质和岗位的契合是很是关键的,所以这门课程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7.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探讨 篇七

一、挫折的内涵与构成

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导致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1]。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因素引发的一些心理烦恼、焦虑、失望、痛苦等情绪反应。

挫折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存在着的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 如理想与现实的挫折、考试与就业应聘的失利、考研落榜等;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 这种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是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 产生情绪或行为反应, 如紧张、消沉、悲观忧郁、退缩、逃避、冷漠等。这三方面内容的关系是挫折情境 (真实或想象的) 引起挫折认知, 从而产生挫折反应。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能力, 汲取经验教训, 调整目标或策略, 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 挫折也可以扰乱人的心理情绪, 使人心态失衡, 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 如不安、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具体表现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之下, 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 不少学生在报考院校、选择专业、考级考证、应聘就业等环节中, 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造成挫折时, 便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陷入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孤独心理

孤独是与他人、与社会隔离的自身孤立心态, 是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中容易产生孤独感的人主要是学习困难生、经济贫困生以及生理残缺者、严重违纪者、人际交往困难者、情感处理困难者等。很多大学生进入陌生的大学环境后, 新的人际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心理上失落无助, 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精神的支柱以及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 甚至找不到可信任的朋友, 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2]。加上学生自身存在个性差异、城乡差别以及经济文化背景、生活行为习惯、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不同, 往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没有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去, 常常出现心里烦恼无人倾诉的情况, 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一旦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他们便会更加感到孤独无助, 从而产生心理挫折。

2.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时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一部分学生由于教学方式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 个别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沉溺于上网、玩游戏, 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考试失败, 甚至个别学生还因此休学或退学。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原来在高中都是佼佼者, 但进入大学后, 由于高等学校人才济济, 面对激烈的竞争, 他们之间出现了分化, 有的学生逐渐发觉自己原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优越感和自信心随之丧失, 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业受挫、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

3. 厌倦心理

厌倦是心理疲劳、心理消沉的一种情绪表现。厌倦常发生在对自己的一切失去兴趣、对前途缺乏信心、自我封闭的学生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 相互间很难做到敞开心扉。久而久之, 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空虚和厌倦。此外,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成熟期, 身心迅速发展, 他们表现得更加关注自我, 有非常强烈的交往愿望, 希望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又比较强, 这就导致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自信、理解和宽容的品质, 也缺乏合作的精神, 从而使他们的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孤独的境地, 特别是性格内向、缺少特长、不善于交际和言辞表达者, 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淡漠、沮丧等状况。

4. 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妄自菲薄, 缺乏自信, 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自我意识[3]。自卑的产生最主要还是因为缺乏自信心, 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外貌体态等都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 面对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变化, 跟不上教学进度, 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 在家庭中也往往缺少父母的认同, 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加上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 有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的, 生活上的娇生惯养, 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 缺乏战胜困难、克服磨难的毅力, 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也有的学生甚至未能脱离高考失利的阴影, 有一定的挫折感和自卑感。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 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家人期待的冲突, 职业期望与就业竞争力的反差等都可能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偏低, 对前途悲观失望。

三、开展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

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和人格的不健全因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因素, 也有大学教育方面的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性条件。一方面,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预防为主、迅速反应、重点突出、长期监控”的新模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挫折, 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 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方法, 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4]。另一方面, 要建立课堂教学与心理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着重强化抗挫折教育, 进行挫折应对的模拟训练,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做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 帮助和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个人发展和成长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以达到陶冶心情、启迪人生的目的, 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普遍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执著的追求。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的事物面前, 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尤其是不良环境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虚荣、攀比、孤独、封闭、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 高校要将德育和学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将德育内容和方式渗透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拓宽德育渠道, 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关怀的育人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共青团、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发挥学生教工团支部、党支部的组织作用, 带动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积极上进的局面;利用“两课”教学来加强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自觉地把社会理想、时代要求内化为个人成才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目标, 正确地看待世界、认识自我, 冷静地对待困难和挫折, 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 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关注自我的意识和应付挫折、调控情绪的能力, 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 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思想品德塑造的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协作意识, 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 要充分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和心理话题调查等活动, 使广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活动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 构建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其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5]。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具有人格塑造、理想信念与目标追求、精神激励、文明形象形成、建立自信、磨炼意志等功能, 它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升华精神, 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因此,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政治、学术、科技、文体、艺术、娱乐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集体主义观念, 减轻、消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挫折,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增强心理的适应能力, 促进自主发展的潜能,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 加强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勇于面对挫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大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的研究和探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10 (4) .

[2]梅萍, 陈饶燕.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养与自杀预防[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1) :31.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4:70.

[4]戴勇.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4) :36.

8.大学心理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市属高校 大学生 心理问题 调试方法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新生带着微笑跨进了大学的校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有些大学生对新的环境感到手足无措,有些大学生不知道如何跟同学进行交往,有些大学生不知道自己上大学为了什么,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些大学生对学校不满意,对自己未来的出路产生了困惑等等。本文着重分析了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调试方法。

一、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最为常见。北京市属高校的大学生往往以本地生源居多,从未远离过家门,生活的独立性较差。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

2.自我认知问题

主要指大学阶段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理想的自我对现实的自我总爱挑剔,对过去的自我可能更会感到懊丧,其实这是一个人健康正常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情况下,北京市属高校的大学生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这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也容易造成自我认知某种程度上的失调。有时,有些学生对自己自视过高,使自我认知失调超越了极限,一旦自我认知与现实反差过大,就会使自己的心理遭受严重打击。

3.学业问题

在大学里,学习仍是主要任务。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北京市属高校这个问题更突出。北京市属高校属于地方性大学,绝大多数生源来自当地,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国家招生计划的分配从其他生源大省录取的高分学生,这样就造成了新生入学时的起点差距。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学习要求的高标准和对学科专业认识的差异性,造成很多大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考试焦虑等。

4.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大学里,大学生最初的人际交往关系主要以地域、爱好等建立的。然而,当深入进去后却发现许多与自己设想的有相悖之处,比如本想寻找同乡亲情,却发现老乡们为争当会长而不欢而散,本想与兴趣爱好的同学探讨研究一些问题,却发现自己交了会费后,这些组织没有实质性活动。于是,一些大学生在交往受挫后干脆就封闭自己,独来独往,变得性格内向,谨小慎微,孤僻冷酷,或与外界冲突、对抗等。在北京市属高校中,由于生源地域上的一致性,社会交往的范围相对较大,人际关系问题相对少些;但是在人数上居于绝对少数的外地生源大学生中,人际关系的问题相对多些。

5.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情绪与情感的纷扰不仅来自于大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还来自于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和不断加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生活在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市属高校的大学生更多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急躁与拖沓、欢喜与悲伤、热情与冷漠两极化明显,严重的情绪障碍甚至会导致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6.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据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有63.8%的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半数学生以上的职业理想是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的,但仍有约1/5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仍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没有职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不明确,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的盲从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依赖心理,以致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往往沦为失败者。

二、常见调试心理问题的方法

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更为重大,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关心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学会调节与管理情绪

(1)学会合理宣泄。大学生在受挫时,会产生很多负性情绪,这种情绪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宣泄法包括自我宣泄、写作宣泄、向人倾诉宣泄等。自我宣泄就是独自排遣自己的负性情绪,如用放声大哭、默默流泪、自言自语等方式发泄情绪。写作宣泄,是通过写信、写文章、记日记、绘画等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向人倾诉宣泄,则是把自己的烦恼、愤怒、痛苦等向老师、朋友或亲人一一倾诉或大哭一场,以缓解心理压力。一般说来,大学生受挫时由于负性情绪的干扰,个体容易变得思维狭窄、固执、偏激,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性,而通过适度发泄,情绪放松,可以恢复正常认知。

(2)学会转移注意力。大学生遇到烦恼苦闷之事,可采取暂时回避的方式转移情绪或注意力,尝试做一些快乐的事、特别需要专注精神的事、其他有意义的事,如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散步,进行体育运动等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想,多想想自己的长处、优点,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从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生活中自会有“否极泰来”“因祸得福”之事。

2.锻炼意志,积极行动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符合自己的目标。其次,大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坚持从小事做起。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属高校的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地缘优势、人际关系优势,主动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譬如做一些社团工作,做一些班级工作,做一些勤工助学工作,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的活动等,在工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多锻炼,在社会中受教育。

3.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4.及时寻求帮助

当大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手足无措时,一定要寻求帮助。大学生一定要克服羞于见人的错误意识,不要把心理问题看成是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和头疼脑热、感冒咳嗽没有什么区别,而应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和专业的咨询。

参考文献:

[1]袁萌.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吴九君.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2013(11).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九

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概念, 它涉及医学现象、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等。 不同学科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心理学家柯洛什尼克(W.B.Kolesnik)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情绪上的安宁或他的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 ” 我国学者唐柏林(20xx)在他的文章“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体系”中阐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心理和心理健康概述、积极适应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情绪情感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教育、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教育。 由上可以看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背景与意义

在高度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高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与管理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些明显的成效,得到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经验。 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仍需加强,很多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都不明确,缺少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正日趋复杂。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20xx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厅【20xx】2 号)中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xx 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硬指标”,从原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提高到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为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 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通过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可以得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压力过重;对环境和周围同学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恋爱心理困惑;就业心理困惑;心理抑郁;意志不坚定,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变迁

对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讲,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但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新入学学生的适应和高调整问题。 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困难;二是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也很大,这种变化需要他们独立生活应付一切生活琐事;三是地位变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进入大学以后,各方面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势必使大部分同学失去原来的拔尖地位,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

2.人际关系失调

如果大学生善于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关系,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的感情交流,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得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种交往将有助于身心健康。 但是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与他人交往中以我为中心,在大学生里对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

3.情感受挫

大学校园爱情历来是被别人称颂和羡慕的, 因为它真诚、单纯、美好。但是由于一部分大学生在处理感情问题上还不成熟,往往在两人关系和未来发展问题上陷入困境, 而又难以自我调适。

轻者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茶饭不思;重者则会痛苦不堪,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资料表明,大学生中自杀的原因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失恋或情感受挫。

4.学习压力过大

为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力,为了在将来的择业中更胜人一筹,学生在完成课堂上所规定的各种学业要求之外,又在课余拼命地自学,考各种证件和等级证书,好为自己的素质和竞争力得以最大程度提高。 升学读研、出国、工作等等就业问题,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

5.自身缺陷

有少数大学生因为自身在容貌、体形、身材、智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在自身个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如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缺陷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深深的自卑,进而导致过度的自尊、敏感、多疑、敌视的性格,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6.家庭因素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种超负荷的希望往往使许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家庭困难,在大学里需要靠社会或学校提供资助,这样的身份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只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社会和学校的关爱。 同时他们在言行、穿着打扮方面也会格外小心谨慎,生怕遭到周围同学的非议。 长此以往有这种境遇的大学生就会感到苦闷、孤独、自卑、迷惘,内心充满压抑感。

7.学校及社会观念因素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心理问题方面的认知教育和宣传还不到位,心理救治体系尚不完善,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即使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也不敢或不愿意去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认为见不得人,往往通过压制和堵截来对待积于心中的心理烦恼和心理问题,这样只能使心理问题愈来愈加剧。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结来讲应是内外因综合所致,概括来讲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 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且人数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社会、家庭重视的同时,高等学校应从学校管理体制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两个主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与管理。

(一) 学校要站在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大学文化和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引进师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建立高校教学资源共同体,把心理健康教学优质课共享,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做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难以给予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2.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校应根据各自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采取不同水平、不同层次、校内师资和校外专家辅导报告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网络,开展“心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网上心理论坛和在线交流解答”、“心理视频放映”等多种活动形式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覆盖。 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真正使他们的心灵和性格同样强大起来。

3.做好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相关的机构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咨1导,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适应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等,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活动。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先成立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发挥同伴教育的功能,开展心灵驿站、健康快车等活动让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心理交流与辅导。 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学生还是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是感觉进入心理咨询场所都难为情。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断摸索出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完善和发展自我。

4.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一方面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入心理健康文化的元素,让“心理健康”就像“吃饭、上课、运动”一样在校园中成为一个习以为常的字眼,为师生接受而不受排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微信等学生已经“爱不释手”的平台加大宣传和常识性知识的普及教育,注入正能量,积极营造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人文环境,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同时采取多种途径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5.建立心理危机反应机制

学校应设立校、院、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突发事件反应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及时实施心理辅导,遇到突发事件能迅速反应并做好妥善处理。 学校、学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应把心理危机包含进去,同时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使学校和学生实现无缝衔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尽量避免问题发生或减小问题影响。

6.积极推进联动机制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多层面多方位因素影响,单靠学校教育引导还不够,需要全社会关注但又不能重视到引起恐慌。 高校作为主要教育管理阵营,需积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建立起学生家长、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导师、学生干部等互通有无、网状联络的联动机制,运用团体的力量,努力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 大学生要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要求加强自我教育与心理调节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担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大学生在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来审视自己、塑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1.正确认知自我

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容易产生自卑、胆小、拘谨、敏感、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对自己的评价偏高,容易产生以自高自大、孤芳自赏等心理问题。 所以大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认知的时候,要全面综合地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这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2.提高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 社会适应状态良好,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 这样便会情绪乐观稳定,学习、工作游刃有余。 在适应外界环境时,大学生应摆正心态,降低期望值。

3.积极转变观念

观念的保守、认知上的无知是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首要原因。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人人都可能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样有心理问题的人才会积极、大胆、坦然地去求助。

4.学会与人相处

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应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懂得与人交往的方法,欣赏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欣赏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

5.树立正确目标

大学生成功的欲望非常强,都想达到自己设定的或者家庭赋予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都是合理的。 如果能对自己的能力和设定的目标做出客观的评价,那么就少受挫折,并能充分发挥才能。 反之,则会受挫,进而影响对自己的认知,造成心理问题。 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或接近目标,这样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6.参加团体活动

很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往往是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自闭倾向。 而这些人最需要的就是打开心扉,看到外界。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能使人打开自己的心灵,增强人际交流,发挥自己的专长,缓解内心的压力。 出现心理问题,越是封闭自己、压抑自己,越是易进入了恶性循环。 正视心理问题,投身于各种活动,能使注意力很自然地转移到外部有趣的活动中,从而更好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下一篇:校园里的小池塘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