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2024-11-08

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共14篇)

1.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一

广西河池宜州举办桑杆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

2007-12-13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为了大力发展桑杆食用菌生产,延长桑蚕产业链,循环发展,变废为宝,在堆积如山的桑杆上找“黄金”,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1月宜州市2007年科技兴菌行动——桑杆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在该市德胜镇举办,来自德胜镇19个村(社区)的种桑养蚕大户、科技示范户和该市龙头等乡镇的热心食用菌栽培的农民朋友共有110多人参加学习。该市农业局邀请了广西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广西区农技推广总站经作科科长吴登、广西科学院生物所研究所副研究员何达崇为培训班授课。

据悉,去年初,宜州市已成立了广西首家桑杆食用菌公司—宜州福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引进广西科学院研发的桑杆加工食用菌新技术,利用桑杆作原料,生产榆黄蘑、香茹、云耳、木耳等食用菌。去年福和公司培育15万筒榆黄蘑,生产出5000多公斤榆黄蘑干制品,产品热销广西区内外,今年初,又开始试育了300万筒香菇,预计年底产香菇干制品300万公斤。福和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更多种类桑杆食用菌。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的新菌种“榆黄蘑”,金灿灿的颜色,华贵典雅,营养丰富,烹、煮、煲方便,色、香、味具佳,已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一道美味,在2006年6月“北京·广西文化周”上成为深受嘉宾喜爱的赠品,在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绿色产品博览会上,又获得了“畅销产品奖”。一堆堆桑蚕“废弃物”变成上一个个“金元宝”,在延长桑蚕产业链上写下了浓浓一笔。

2.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二

1.1 食用菌菌种培育与使用技术

培育食用菌菌种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水平和设备, 先制备母种培养基, 装入试管、灭菌、接种、培养, 然后制备原种培养基, 进行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工作, 最后再制备栽培种培养基, 进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食用菌选育的方式主要有自然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育种等, 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率, 我国目前加快了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步伐。

1.2 食用菌培养料配制技术

食用菌培养料是食用菌得以生长的营养物质, 其主料一般分为木质类、草本类、粪草类、纤维类4种, 其辅料一般分为有机氮源辅料、磷钾肥、无机盐类这3类, 新型的食用菌培养料有果实类、中药类、草料类、木材类、粪便类、生产废料类等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培养料配制技术要根据食用菌的品种类型, 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 同时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控制配置比例,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保障配制的培养料满足食用菌的营养需求。

1.3 食用菌栽培设施使用技术

食用菌栽培设备分为工厂化、普通设施栽培这两种形式, 基本设施是菇房或大棚, 栽培设备包括拌料机、装袋机、高压、常压灭菌设施、接种箱等。食用菌的栽培设施使用技术是保障食用菌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其直接决定了食用菌的培养效率与培养质量,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设施使用过程中, 要正确运用相关技术, 促使食用菌栽培设施在培养食用菌的工作环节中实现高效培养、质量保证的基本目标。

1.4 食用菌消毒灭菌技术

食用菌的培养、生产, 必须树立无菌生产观念, 保证所培养的食用菌没有受到杂菌污染。食用菌消毒灭菌技术, 分为物理消毒灭菌与化学消毒灭菌2种形式, 其中物理消毒灭菌主要采用热力灭菌、紫外线灭菌2种方式, 化学灭菌主要采用气雾熏蒸法、液体消毒灭菌法2种方式。

1.5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的病害较多, 主要有木霉、青霉、曲霉、链孢霉、毛霉等, 其主要防治措施是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采取无菌操作, 使用优质菌种, 控制协调好培养期间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 搞好环境卫生, 严防高温、高湿、换气堵塞等情况的发生。食用菌的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 保证食用菌的栽培环境洁净、通风换气良好, 高温季节要安装防虫网;培养料处理要彻底, 栽培之前要对菇房内外喷施杀虫剂;有条件的可以在菇房安装杀虫灯, 一旦发生虫害, 可以在局部使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除治。

1.6 食用菌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四因素的协调管理技术

不同食用菌对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四要素的要求不一样, 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相关技术。根据食用菌不同品种的生物特性, 灵活掌握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关系, 高温季节, 可以采取加厚覆盖物, 架设遮阳网, 室内地面浇水来降温, 并且在夜间通风换气;低温季节可以采取夜间加厚覆盖物, 白天适当掀盖草帘利用阳光增温, 利用中午温度偏高时通风换气;干燥季节多喷水, 雨天少喷或不喷水;光照可以通过增减室内灯管来调节。

2 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完善策略

(1) 加强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的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食用菌培养技术专业研究团队, 对我国各地食用菌培养工作进行监督与辅导。 (2) 大力培养食用菌培养技术专业性人才, 丰富农村地区食用菌培养技术人才基础, 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食用菌培养工作带来专业知识。 (3) 完善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指标, 结合我国各地食用菌培养工作中的实际技术与生产经验, 进一步提升食用菌培养技术的实用性。 (4) 加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建议与培养经验。 (5) 打造我国专业的食用菌培养基地, 对我国食用菌类型、特性、培养方式进行科学的研究, 建立食用菌培养科学模式。

3 总结

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是保障食用菌产量提升、品质提高的重要技术, 在我国食用菌市场日益需求扩张的今天, 其技术重要性愈加明显, 因此对我国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 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团队、指标完善、培养模式建立等措施, 促使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不断提高。

摘要:我国食用菌培养历史悠久, 随着近年来食用菌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食用菌规模培养已成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发家致富的重要生产项目。因此, 为保证我国食用菌培养在生产范围、产品质量、菌类产量等方面达到理想水平, 本文就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 分别从食用菌具体培养技术类型、培养技术完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平, 杨传喜, 张俊飚.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农户技术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6)

3.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三

梁仁俊:可以的,食用菌栽培是有季节性的,如:平菇有高、中、低温型,鸡腿菇属于中温型,草菇属于高温型。所以,栽培食用菌可按照其适应季节的不同,合理地安排,就可以周年生产。

读者:学员们在培训时可否亲自实践操作?

梁仁俊:在培训期间学员当然要亲自操作的。因为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7天,所以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让学员亲自实践操作的教室,以方便教学。学员在这里从母种、原种、生产种到栽培、出菇、管理,都必须亲自操作。

读者:学员培训后回家生产,如有问题可否打电话或写信咨询老师?

梁仁俊:当然可以,电话咨询可在晚上7∶00~9∶00之间拨打,即可咨询有关问题。如是写信咨询,请在信件里附0.8元的回程邮票。

读者:面授培训需要多少时间?一期学不会可否免费再学?

梁仁俊:培训全部课程学习时间7天。一期学不会可再交食宿费,每天20元,即可再参加面授。

读者:函授能否学会?

梁仁俊:函授也能学会,有食用菌栽培基础的读者学习起来更快。如果你没有种过菇,直接参加函授学习,可以经常与我们保持联系,这样函授学习就没有问题了。参加面授比函授培训更快,而且在每年的9~10月之间我公司又是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学员培训起来就更简单、更直观。

读者:你们发明的专利技术栽培食用菌整个生长周期需多久?

梁仁俊:平菇,母种制作(菌丝培养)7~10天,原种制作(主要采用粮食作培养基,菌丝培养)18~24天,栽培种制作(主要采用粮食做培养基,菌丝培养)20~24天,打包栽培(菌丝培养)25~30天,垒墙后5~7天即可出菇。适应栽培季节为春、秋、冬季栽培,春、秋季出菇40~50天结束,冬季50~60天结束。整个生长周期4~5个月,总生物转化率150%~200%。

草菇,母种制作(菌丝培养)7~10天,原种制作(菌丝培养)16~20天,栽培种制作(菌丝培养)18~22天,打包栽培(菌丝培养)7~10天后即可出菇,出菇至15~20天。整个生长周期60~70天,总转化率30%~40%。

鸡腿菇,母种制作(菌丝培养)7~10天,原种制作(主要采用粮食做培养基,菌丝培养)18~24天;栽培种制作(主要采用粮食做培养基,菌丝培养)20~24天,打包栽培(菌丝培养)25~30天后覆土,过10~15天即可出菇,一般春、秋季栽培40~50天出菇结束。整个生长周期4~5个月,总转化率100%~150%。

读者:函授时赠送一些什么物品?可否长年供种?

梁仁俊:我们赠送的物品是根据季节的不同赠送不同的菌种。比如,在春季我们一般赠送高温平菇母种5支,原种2瓶;鸡腿菇母种5支,原种2瓶和一些所需的生产种塑料袋、消毒药剂、接种针等。夏季赠送草菇母种5支,原种2瓶;高温平菇母种5支,原种2瓶;其他相同。秋季赠送广温平菇母种5支,原种2瓶;鸡腿菇母种5支,原种2瓶,其他相同。冬季赠送平菇母种5支,原种2瓶;金针菇母种5支,原种2瓶;其他相同。

读者:我地夏天气温在33~35℃,最好生产什么菇类?

梁仁俊:高温季节最好生产高温菇类,如草菇或高温平菇等。

读者:现在是以哪种培训方式培训?

梁仁俊:在各新闻媒体及杂志社的大力支持和公司职员不断努力下,我们在食用菌生产与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全国知名的生产与培训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我们于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菌业公司。建成一座专门从事培训的教学大楼,因而把原来的随到随学改为定期培训。

读者:你们培训学员,公司自己会不会组织生产呢?

梁仁俊:公司成立就是为了要扩大生产。有意大规模生产的读者,可在8~9月底,来本公司参观投料50万公斤鲜平菇的制种现场,在10~11月底参观生产平菇出菇现场。

读者:学员培训后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回去进行大规模生产呢?

梁仁俊:所谓大规模,有很多的说法,在大企业生产中以每天出鲜菇几吨到十几吨为大规模生产,在小企业中每天出鲜菇1~2吨算是大规模生产,在小菇农们眼里每天出菇50~65公斤为大规模生产。所以我建议大家回去每天保证出鲜菇50公斤就可以了,这样1年下来也可以生产近2万公斤,每天也有几十到上百元的收入,而且风险小。

读者:我地已有许多人栽培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如种菇后不好销怎么办?公司是否包销?

梁仁俊:无论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销售都是最重要的一环,销售市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栽培的效益。鲜菇的销售主要以当地的市场为主,你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新产品,开拓销售渠道。比如夏天可栽培草菇推向餐馆酒楼,草菇鲜嫩宜做汤,容易推广;冬、春季可在室外荫棚用稻草立体栽培平菇,并采收嫩菇(菌盖直径在1~3厘米,不可让它长得太大,平菇太大口味不好,而小平菇比香菇都好)。因此实施常规品种特卖的方式运作市场,可取得奇特的效果,价格往往是普通平菇的2~3倍。因其口感好,有野生菇特殊的鲜味而受到消费者欢迎。本公司不包销产品,因为本公司是以鲜品销售为主,故不能进行收购。

培训方式:面授(时间为7天,680元含食宿)和函授(380元,其中200元为材料费)。参加函授后的学员若欲再参加面授,须补足面授费及材料费400元。

培训时间:每月9日、19日、29日正式开班。

优惠办法:下岗工人、贫困户凭证都可优惠100元参加面授。

4.种植食用菌协议 篇四

甲方:xx乡人民政府

乙方:xx乡 村 组农户 乙方身份证号码:

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鼓励乙方种植食用菌,起到脱贫致富示范引领,为下一步巩固壮大食用菌产业,甲方将适当降低乙方购棚费用。为明确相关事宜,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大棚总造价 万元,其中上级补贴 万元,甲方补贴每栋大棚万元,乙方承担每棚 万元。

二、甲乙双方明确的事宜:

1、甲方对乙方无偿提供种植食用菌的相关技术指导,完善后续服务保障工作。甲方对乙方所生产使用的大棚使用范围、使用方式进行监督,如乙方不按照本协议规定的生产用途使用、破坏大棚用途等行为,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同时追究乙方责任,并将给予的补贴资金收回。

2、乙方按照甲方要求经营食用菌大棚,乙方做好生产管理工作,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由乙方自理。乙方生产措施不当、自然灾害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3、大棚使用范围为食用菌种植,如有其它更好的经济作物,乙方种植必须经过甲方同意。大棚使用方式为自主经营或者入股经营,未经甲方同意不得私自转卖他人。

4、乙方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必须作无公害处理,生产大棚内外必须保持整洁卫生、无垃圾、无杂草。

三、本协议未尽的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村委会留存一份。

甲方(公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签字、手印):

5.食用菌基地种植回收合同 篇五

甲方:江苏省新沂华丰国际农博园

乙方:山东省费县包宝泽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以下用甲乙简称)

一:乙方在甲方农博园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为更好的经济收入,乙方采用工厂化、规模化、集中化、种植管理模式,提供优质菌种,指导技术,并与甲方签订产品回收合同,确保甲方投资金额无风险,实行保护价收购。(基础种植面积20亩,可随时增加种植面积)。经双方协商达成投资分工如下: 1:甲方负责资金成本投资(1)投资构建简易大棚(固定投资)每亩660平方面积投资成本约(8千—1.2万元)金额均分5年使用期。每年大棚成本金额为:2400元为大棚租金。(2)菌种菌料资金由甲方出资购买。

2:乙方负责(1)食用菌项目种植基地种植管理、产品销售、新品种种植开发,及农业种植工人招聘及管理,(2)负责农博园的果树苗木的种植管理,及为农博园推荐发展农业种植新项目及新农产品的试种及管理。

3:甲方安排一名督察员,负责监管我们合作过程中的一切财物开支,甲方投资成本由甲方督察员兼职我们合作的财务管理及现金开支,所由购买料物款,由乙方提交料物账单或申请报告后,由甲方财务督员代理支付料款。4:甲方监督员可参与种植过程中的监督,鲜菇销售时记录销售数量及销售金额,根据开据的货单金额收取货款。

5:为了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合作过程中所有的买料账目单据及销售产品单据,开具单据应用一式三份的账单,甲乙双方、买卖客商,三方各执一份。6:工人工资两个方案:工人人数25人(1)包吃住每月2100元,(2):包住不包吃每月2400元,工人工资发放将从菌料进大棚后直到第一批(60天周期)鲜菇销售完,贵公司财务结算工资交予我方,今后每月按时结算工资给予我方,我再支付给工人;(3)技术员2名(包吃住3600元/月)技术员工资发放按季度支付,4个月为一季度,贵公司财务支付工资与我,如果在4个月期间里因技术员失误照成损失,将扣除所有工资,如一切正常我将按时到贵公司财务支取技术员工资14400元/四月X2人=28800元)。二:食用菌种植时间及产品更换日期 1:一年内可种植10---11个的月的周期,为了保证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及根据不同月份及气候,乙方自行调配种植种类,1—6月份重点种植品种:秀珍菇、小姬菇;7---8月份种植高温型品种:重点杏鲍菇、或草菇等;9—12月份种植:秀珍菇、真姬菇、双孢菇、平菇、鸡腿菇。

2:6月份前重点种植(2批)秀珍菇品种;7月以后的种植品种更换,乙方会在更换种类前20天把种植方案提交给甲方审批(包括菌料价格、保护产量数量、保护回收价格、投资成本及毛收入金额)后同意后,乙方开展工作。3:如乙方提交更换种植品种方案计划书能证明除去投资成本后,能得到可观的利润时,A:甲方不得无故拖延资金成本投入,若因甲方拖延影响种植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不予承担。B:若乙方更换种植品种投资成本及毛收入与给甲方计划书:每亩鲜菇最低保护产量及产品销售毛收入、保守净利润不符合或低于计划书的数字时,缺少的收入资金由乙方赔付补全甲方所得利润。

三:1-6月份秀珍菇菌料价格及回收保护价格(每亩简易大棚面积660平方)1:1-6月计划种植秀珍菇,菌料成品重量3斤/袋,每袋菌料价格2元(不包运费),每亩大棚需要2万—2.5万袋菌料,甲方支付菌料总款的50%,合同签约后2天内,由甲方的财务人员与乙方法人一同到菌料基地由甲方支付菌料总款20%的订金,剩余货到付款方式,货到一车支付一车货款。剩余菌种款50%待回收产品时扣除。(6月份种植品种为秀珍菇,六月份之后种植品种菌料价格及回收保护价另行商定)。

A:食用菌菌料成本及人工费(第一批生长周期60天/一亩大棚660平方为例)1: 菌料栽培袋重量为5斤/袋,价格2.8元/袋,每亩大棚需用:20000袋菌料,共计56000元(不包运费)+2000元/亩运费(0.10元/袋)总计:58000元。

2:药品及杀虫灯600元,应急流动费1400元合计2000元。3:人工:120个工X80天=9600元。

一亩大棚(60天周期)总成本:58000元(菌料)+2000元(药品)+9600元(人工费)总计金额:69600元。

B:一亩简易大棚660平方(60天)为例鲜菇产量及毛收入

1:重量5斤/袋的菌料,保底产菇2斤/袋,回收保护价2元/斤。2:第一批60天周期一亩大棚20000袋菌料保底鲜菇产量4万斤。3:保底毛收入一亩大棚4万斤X2元/斤合计金额:80000万元。

:每亩秀珍菇8万元(毛收入)减69600万元(流动投资成本)减-1020元大棚固定成本/月(12175元大棚成本/12月)合计金额:9380元(净利润)。四:乙方保证每袋菌料鲜菇产量2斤以上(总产量90%2斤以上为正常保证产量),鲜菇最低保护价收购每斤2元,回收鲜菇实行现金收购,回收价格按市场行情随行就市。若鲜菇收获期乙方不按时收购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乙方全部承担,数量严重时,将按当时损失金额的一至三倍进行赔偿。为了共同发展、程序合作,我社首先用最真诚的行动来,把贵公司对我不放心的鼓励消除掉:

1:首先发展二十亩大棚种植:菌料款5.8万/亩X20亩=116万元+(药品)X20亩=4万+人工费11.94万元(一批周期60天时间,25名工人2100元/月X2月=10.5万元+技术员2名,7200元/月X2月=1.44万)+4000元/月大棚租金(4.8万元/年/20亩)。

2:总投资成本共计132.34万元。菌料资金为116万元,甲方支付50%资金为58万元+4.4万(药品及大棚租金)共计62.4万元,剩余人工费11.94万元(人工费)及50%菌料款58万元=合计69.94万元由我承担第一批(60天周期时间)待鲜菇销售时从菇款中扣除剩余50%菌料款(69.6万元),第一批全部销售完回收菇款毛收入如达到我向贵公司承诺保证的毛收入金额等于或高于160万元时,或净利润金额有27万元)甲方再支付乙方12.66万元的工人工资,今后工人工资甲方每月按时支付乙方,除去所有投入成本剩余净利润总款额度我们按3比7分成,所得利润分成每批周期结果后按时分成。不得无故拖欠。如鲜菇销售金额没有达到我向贵公司保证的毛收入160万元或低于投资成本(132.34万元)我将承担所有工人工资,并用人格担保及跟40年共产党党龄的父亲,无偿的再贵公司做事五年弥补贵公司的损失,直到还清为止。

五:乙方的收购客商在收购秀珍菇期间,收购时甲方负责场地、记录收菇的数量及重量并开示单据,乙方保证客商收菇时现金收菇,结算菇款以甲方安排的人员及乙方人员签字发的收菇重量单据为准,菇款结算客商根据甲方单据鲜菇重量及金额,由乙方监督支付给甲方,乙方在未经甲方人员陪同私自与收购商结算菇款甲方造成损失的,将由乙方承担。六 :甲方构建简易大棚材料如需让乙方进购时,要提前通知于我,建造大棚可与菌料同时进行,构建完成2个大棚后就可以进购菌料入棚,随建大棚,随进购菌料入棚,这样可不影响种植,菌种菌料由我方订购的合作菌种公司,我方才能够保证质量及产量,才能保证销售。

1: 为了消除贵公司担心资金的顾虑,所有的支付及收入金额都由贵公司财务掌管,购买料物时,我向财务打购物报告及资金用途申请。希望我的诚信真诚能够得到贵公司的认可,并能够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农业事业,互惠互利,把农博园打造发展成为省市龙头农业企业!2: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发展后,甲方所向农业部门或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农业扶持资金款属于甲方所有。

七:双方合作期间,乙方承诺负责技术及包产包回收(除自然天气灾害造成损失除外),乙方安排技术专员全过程指导种植,若因指导技术延误或技术员过失造成产量减产,造成的损失将由乙方负责赔偿;甲方在种植期间每经过乙方同意情况下不得私自把鲜菇买与别人,若乙方发现甲方私自买菇,无论多少一次罚款五千元作为违约赔偿,数量多过时,将按当时销售金额的一至三倍赔偿乙方。八:本合同未尽事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办理,或双方另行协商达成协议,作为合同的补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一份,具有法律效力,本合同三年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

6.食用菌种植项目帮扶申请书 篇六

尊敬的安龙县农业局领导:

申请人:庹天文,男,汉族,现年44岁,居民身份证号5223281974 XXXX XXXX,系安龙县兴隆X村X组人.本人今年计划在兴隆镇大坪村进行30亩的羊肚菌栽培,将系统的进行食用菌(主要是羊肚菌、鸡枞、)种子分离、母种和栽培种的制作以及栽培等技术的学习和试验。羊肚菌和鸡枞的经济效益可观,每亩能有10000元到20000元的纯收入。市场需求量大,每到产出的季节,有无数的收购商会主动上门收购。社会效益明显,30亩面积的食用菌基地,将能让15人直接就业,让5户的家庭脱贫。食用菌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后,会带动部分村民参与栽培信用菌,将会快速的扩大规模,能使当地的一部分村民迅速脱贫,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将为全社会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也为社会的脱贫工作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本人于1990年入伍,1993年退伍。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从事农业生产,自力更生,从没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现在由于计划做30亩的羊肚菌栽培项目,但是资金不足,这个项目的落实有了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在资金上的帮扶和支持,让食用菌栽培项目能尽早的投入生产。恳请领导实地审查,给予帮扶为谢!

特此申请 敬礼!

申请人:庹天文

7.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七

记者在六枝特区郎岱镇贵州省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看到,一朵朵白灵菌掩映在树林里,工作人员正采摘长势喜人的菌子。

“我们已经采摘好几次了,从栽下菌种到采摘才四十多天,目前已经由公司全部收购,而且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000多元了。”郎岱镇月亮河新春村黄支书笑容满面地对记者介绍他们合作社种植食用菌的收获。

看着村民忙着采摘食用菌,站在一旁的乡镇负责人一边提醒村民采摘方式,一边介绍林下经济的开展情况。该负责人说,起初种植食用菌在村民眼中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都在观望当中,这次在新春村发展种植食用菌虽然只栽种了10亩,但在短时间内就见到了效益。而新春村此次栽种的10亩土地,是以采取合作社的方式牵头,带动6名精准扶贫对象一起开展食用菌种植。

“发展食用菌种植,我们首先是要有人带头做,而且还要有一定能力的人来带头做,这样才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说起今后的发展,该乡镇负责人信心满满。

“成片的树林繁茂的枝叶能起到遮阳、挡风、涵养水分等作用,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公司技术员说,食用菌收获后余下的菌棒是林木生长需要的有机肥料,两者可以互补,林下种植形成了循环经济,“普通树木8到9年才可成材,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的生长速度会提高15%左右,可提前1到2年长成材。”技术员说。

记者从六枝特区林业局了解到,随着森林资源总量的快速增长,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开发林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食用菌、跑山鸡等多种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回乡创业的李玉、陈太鸿萌发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想法,得到六枝特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投资200万元,注册成立的贵州省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属贵州省六盘水市林场改革“林下经济”试验示范点之一。

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技术研究、良种繁育、种植推广、品牌农业为一体的市级重点农业市场化林下仿野生食用菌专业研发试验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5人,食用菌工程师1人,技术推广技师6人,主要从事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及新品种的研发、种植和推广。公司在试点期间与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林下经济绿色环保品牌。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公司结合当地的森林资源状况,主抓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及新品种的研发、种植和推广。租用六枝特区花德河林场林地5000余亩作为公司生产基地,现多种食用菌试种成功,经有关专家现场确认,当地的土质及气候非常适宜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可以大批量生产。试种的品种主要有北风菌、榆黄菇、灰树花、黑皮鸡枞菌、平菇香菇和竹荪,其出菇量是大棚的1.2-1.5倍,口感非常好,不易变色,保鲜期及保质期相比大棚里培育的要长得多。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60平方米的接待管理房屋一栋,300平方米厂房房一座,800平方米菌料生产场一个,80平方米无菌实验室一个,引进了食用菌相关组合机具一套,硬化场地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并将按照政府主导,公司+农户”、公司+电商、产品品牌推广和超市、直销等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我们将为社员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最后统一收购食用菌。”陈太鸿介绍,这样对农民来说,降低了种植风险,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该公司在确保稳步壮大、有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公司构建了“公司+农户”框架,采取供销一条龙的模式运作,即:一是在公司试验和大面积种植食用菌期间,吸纳周边农户到公司参与种植生产及销售,使其充分掌握仿野生食用菌的产、供、销流程,为公司带动农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公司为农户提供菌种、菌棒,并统一回收食用菌(为贫困户发放菌种、菌棒,待回收菌成品时扣除菌种、菌棒的生产成本);三是制定保护价,确保农户均月增收5000元以上。

为什么选择林下空地?陈太鸿掰着指头给记者讲了几个个好处:食用菌对温度、湿度的高低、稳定都有一定要求,而成片树林繁茂的枝叶能起到遮阳、挡风、涵养水分等作用,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树木生长需要二氧化碳,菌类生长需要氧气,两者可以互补,收获食用菌后余下的废料是林木生长需要的肥料,林下种植形成了循环经济;利用林下空地,节约了宝贵的耕地资源。

目前,有30余户贫困农户正在这家公司打工学技术,待贫困农户全面掌握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后,公司将根据其实际劳动力情况分发菌棒5000-10000棒给予种植并回收成品。

“运用科技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树立生态健康理念,走品牌农业路线,严把质量关,做到从田间到餐桌,让消费者吃到最安全、最生态、最绿色环保的产品。”是该公司今后面对日益丰富的林业资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致富,为林农开辟了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的好“钱途”。

8.食用菌制种实用技术 篇八

母种的分离选育

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 从野生成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无病虫害。采集1--2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 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20--25克,清水1000毫升。也可以加硫酸镁1--1.5克,维生素B1微量,磷酸二氢钾2--3克。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将琼脂加入汁内,边加热边搅拌,让琼脂充分溶化;再将葡萄糖等加入,稍煮几分钟后,同样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汁液趁热装入玻璃试管内。装至管长的1/5,管口用棉花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装量20毫升。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98--108千帕/厘米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左右。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3、母种分离方法 有孢子弹射、组织分离和基内分离3种方法。①孢子弹射法。将种菇表面消毒,吸干水分后,将菇体悬挂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内,让菇体内的袍子自然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也可以剪取一小决菇体,贴附在试管斜面培养基表面,让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即能获得母种;③组织分离法。将消毒过的种菇,在接种箱内用手从菇柄处对半解开,或用刀片切开,使菇体形成对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用接种刀切取一小块菇体,然后纵切成5毫米x10毫米的小薄片,用接种针挑取一块薄片,接入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每支试管接种一小决薄片,待其萌发菌丝,即可得到母种;(3)基内分离法。选择已长菇的木段,削去树皮及表层木质部,用70%的酒精消毒后,锯成1厘米厚的薄片,放入0.1%的升汞水中消毒1--2分钟,再用灭菌水洗去残液。然后再将小薄片劈成0.5--1厘米宽的小条,接入斜面培养基中央,待长出菌丝后即得母种。也可以在已长菇的菌袋中,经消毒处理后,用接种针钩取袋内色泽纯、长势旺的菌丝体,接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央,待萌发菌丝后,同样获得菌种。

4、适温培养 通过上述不同方式将菌种分离接种于试管后,要及时将试管移入已消毒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分离获得的孢子或菌丝在适温下发育。一般孢子弹射3--4天后孢子萌发成菌落,10天后菌丝长满管;组织分离接种后2--3天,菌丝即萌发,并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菇木分离接种后,7天菌丝即恢复生长。

5、选育提纯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菌丝,不一定都是优质的,还需要选育提纯。因此,在菌丝萌发后,要认真观察,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无间断的菌丝,在接种箱内连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试管培养基上。在23--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待菌丝长满管后,再进行观察,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

6、转管扩接 母代母种可以转管扩接成“子代”母种。采用同样的斜面培养基,每支可扩接30--50支子代母种。生产上供应的多为子代母种。它可以再次转管扩接。一般每支可扩接成20--25支子代母种,但转管次数不得超过5次。

7、出菇试验 分离选育的母种,还必须进行出菇试验。方法是:把母种接种于瓶或袋装的木屑培养基上,根据各种菇耳种性对温度的要求,进行适温培养,直至出菇才证实可用于生产。

原种繁殖培养

将母种接在瓶或袋的木屑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即成原种。其技术要求如下。

1、原种木屑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77.5%,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2%,硫酸镁0.3%。pH值(灭菌前)6.5--7,含水量调至60%。将上述原、辅料混合拌匀,装入750毫升的玻璃菌种瓶内,装料要求下松上紧。瓶口塞紧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住瓶颈与棉塞。然后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在147千帕/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2.5小时。也可进行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0--11小时,达标后趁热取出,让其冷却。

9.食用菌种植项目合作协议书集宁 篇九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通过考察食用菌培育设备及在该项目上多次友好协商,决定进行项目合作,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项目规划:根据当地市场状态,拟建设规模****

1、标准菌房10米X10米X3.5米20个。

主要设备组成:保温房体、立式换热板装置、菇架、恒温换气装置、水冷机组、电热器、控制系统、附件。

2、菌丝厂为20套菌房配制一个菌丝厂。

主要设备组成:装料皮带机、搅拌机、料斗、发酵罐、灭菌装置、自动装袋机、转运台架等。

二、合作方式:双方协商采用下列第()种合作模式:

1、仅限于标准菌房合作:在甲方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按标准菌房造价,双方各投50%。外购成品菌棒。无外购菌棒条件时,由甲乙双方出资菌棒厂。菌棒厂收益归甲乙双方;标准菌房的食用菌收益对等分配。

2、仅限于菌棒厂合作:在甲方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按菌棒厂造价,双方各投50%。外购食用菌基料。菌棒厂收益对等分配。

3、总体合作: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全流程合作,总体工厂造价及流动资金对等投入,产出利益对等分配。

4、其他模式:(双方协商后另列文字说明)

三、政府补贴:

该项目属于政府补贴项目,合作工厂建好盈利后由甲方负责申报当地政府补贴,乙方协助技术文件共同申报。补贴所得或对等分配,或做为发展基金使用,双方另行协商。

四、产权模式:

1、设备产权归合资公司所有。共退共进原则,公司不盈利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合作时以各承担一半损失为原则。

2、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

五、市场运营:

1、无论采取哪种合作模式,双方确定统一面对市场,共同建立销售体系。市场收益公开透明,公平分配。

2、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确定产能,满足市场市场需求后,乙方不再与第三方合作同类产品。

六、本协议做为甲乙双方合作的基本内容,细节及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后完善。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双方代表人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

乙方: 代表人:

代表人: 日期:

10.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十

南华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破解野生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紧紧抓住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授予“野生菌王国”的机遇,培强做大野生菌产业,使野生菌产业真正成为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兴工产业、扩城产业、活商产业。

——农民增收新亮点。近年来,南华县坚持“封山育林”与“封山育菌”相结合,积极采取承包管护、封山育菌等措施,切实抓好野生菌资源的管护。同时,林改的全面推进和完善,使林权明晰到户,让群众在护林兴林、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从而也使得野生菌资源的管护有了制度保障。目前,南华县已有126个村委会、1485个村民小组、53136户农户完成了确权发证,确权到户率达98.9%。封山育菌林地接近100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0万亩,野生食用菌产量达到了9000吨,产值突破2.5亿元,比林改前产量增加了3000吨,产值增加了1亿元。据统计,南华野生食用菌主产区16.32万群众人均野生菌收入达1050元,野生菌不仅成为南华的重点产业,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此外,野生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和野生菌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县从事野生食用菌餐饮企业户数达60多户。17户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5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4162个。

——乡村旅游大卖点。将旅游和美食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吃生态”、“吃健康”、“吃文化”的南华品牌,把美食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体现在餐桌经济之中,以餐桌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把民族文化建设、休闲旅游业建设与生态美食有机结合,创造了以农家菜、野生食用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2008年“南华咪依噜风情谷”被国家授予AAA级旅游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菌园乡风文明示范带,200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51万人,旅游总收入达1.4亿元,目前,南华将着力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国乡村旅游特色县。

——引资扩城兴奋点。紧紧抓住楚雄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的机遇,立足于将南华县城建成未来楚雄大城市西市区的目标定位,在彰显城市特色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加后续项目支撑,形成东北片区、工业园区、野生菌王国规划区建设“三极带动”,老城区县电影院改造 “单点引爆”,县城320线改线及客运站、中医院等项目建设“多头推进”的格局,以野生菌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推进城市建设步伐,总投资8200万元的320国道改道建设项目一期完成投资800多万元,三期建设计划于2012年底竣工投入使用;投资3.2亿元的一期占地5538亩的野生菌王国建设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1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十一

1.1 食用菌液体培养法的起源与发展

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是在抗生素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的汉姆非特(Humfeld H)首先提出了液体培养法生产蘑菇菌丝体。1948~1954年他们选出了适合液体培养的蘑菇菌株。1953年美国人布洛克博士(S.S.Block)用废柑汁深层培养出了野生蘑菇。1958年沙克斯(Szuecs J)第1个在发酵罐内培养出羊肚菌菌丝球。日本的杉森恒武等于1977年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组成液体培养基,取得大量香菇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培植开始从农业生产跨入了工业生产的领域。

2 液体培养技术制备食用菌菌种的优势

2.1 生产周期短

制备液体菌种一般只要5~7d,周期短,速度快。而培养1瓶固体栽培菌种需要30d左右,仅发菌时间就比固体菌种减少了1/2以上。此外,用液体菌种作为母种或原种来扩大培养原种或栽培种时,也要比采用固体菌种快得多。一般液体种要比固体种提前成熟10~20d。因为液体菌种有流动性,各个菌丝球和菌丝片断可以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芽,发育点多,内外上下一起长,6~12h菌丝萌发,15~20d可长满栽培袋,大多数品种10多天就可出菇。

2.2 菌龄一致

由于固体菌种是靠接种块上的菌丝体蔓延长成的,这样不仅培养菌种的速度慢,而且处在菌种瓶(袋)上部和下部的菌丝体菌龄差异较大,一般要差20~30d,往往当下部菌丝体刚长到瓶(袋)底时,处在接种处的上部菌丝体就接近老化。而液体菌种则生长发育均匀一致,菌龄整齐,液体发酵5~7d时的菌丝体正值旺盛生长期,接种后萌发快,菌丝活力强,发育健壮。用其拌料栽培,其菌丝生长速度较一致,现蕾及出菇时间一致,便于管理、采收与加工。

2.3 接种简便

流质状态的液体菌种还便于接种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适合食用菌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并且液体菌种萌发速度超过了杂菌滋长速度,杂菌几乎没有滋生的机会,因此克服了杂菌污染的技术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

2.4 降低成本

采用三角瓶或发酵罐生产液体菌种,产量高,原料便宜,成本不到固体菌种的1/3。同时,由于其生产周期短,不使用菌种瓶,可省去装瓶、挑弃污染瓶、接种、挖瓶等繁杂工艺,节省了劳力、电耗和空间。

2.5效益显著

液体菌种的生产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易于提取和精制,使得质量与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效益显著。

3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3.1 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液体发酵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无论是蛋白质、氨基酸,还是维生素的含量,都类似于子实体。目前食用菌液态发酵正在大量研究开发中,由于用工业化液体发酵来生产食用菌蛋白质,要比饲养家禽或家畜来获取蛋白质的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因此,食用菌的深层发酵在食品工业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3.2 生物医药产业上的应用

食用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多糖、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酶、核酸、维生素、具抗生素作用的多种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具有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肾等人体器官的防病治病作用以及抗癌、消炎、抗衰老、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目前,许多液体发酵的食用菌菌丝体可用于制药,对于那些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或者其菌丝体与子实体含相类似有效成分的覃菌,可以利用发酵产物代替子实体。现在,我国市场上供应的食用真菌药物,如蜜环片、灵芝菌片、宁心宝胶囊等均已采用液体发酵菌丝体制造。

3.3 其他行业上的应用

液体发酵形成的菌丝体以及含有多种代谢产物的发酵液,是上等的饲料,一般作为蛋白质原料加入到饲料中,具有易吸收、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将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4 结论

12.安龙县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十二

关键词:安龙县,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安龙县属于科技部“黔西南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地处贵州西南部, 该县地跨东经104°59ˊ~105°41ˊ, 北纬24°55ˊ~25°33ˊ之间, 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 靠近广西和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常年温和,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为1256mm, 年平均气温为15.6℃, 年日照数1504.7小时, 无霜期288天。全县总人口4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 占总人口的89%, 属典型的农业县。其总面积有2237km2, 耕地面积20.4万hm2, 旱地1.05万hm2, 水田9933 hm2。近年来, 安龙县依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促进农业产业化。

1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

对于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 应根据比例要求搅拌干料, 用水将一些微量元素化开并与干料混合, 然后不断搅拌, 直至培养料达到均匀的干湿程度。此外, 对于培养料的含水量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因为含水量关系到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最好将含水量大约保持在55%, 要是偏低, 则可能造成产量降低, 偏高则会引起原料浪费的情况发生。所以, 要按照原料中的木屑粗细软硬以及空气湿度变化合理调整含水量。同时,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 在结束培养料配制后, 要及时对培养料进行装袋杀菌。通常在完成配制培养料的7小时以内, 应该进行装袋。可将培养料放入锅中加热至100℃, 接着通过冷气阀降至0℃, 再重新加热到100℃,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用猛火加热以及通过温火保温, 完成灭菌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漏气发生, 否则灭菌效果将大大降低。完成对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工作, 有利于食用菌产量的提高, 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

2 选择优质菌种和出菇棚场地

首先必须对安龙县本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环境, 对菌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对发生病虫害的菌种进行使用, 选择适宜安龙县的优良菌种。在接种时, 必须严格把关, 按照科学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以保证成功率。对于接种室的选择, 必须远离污染源, 同时选择干燥密封的环境。在对菌袋进行严格消毒并经过3个小时的冷却之后, 使其降至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接种工作。工作人员和工具都要经过消毒之后, 才能进行接种, 接种要保证迅速和准确。

对于出菇棚场地的选择上, 应该靠近清洁安全的水源, 同时保证空气正常流通。此外, 挑选时不能靠近生活区、垃圾场以及医院等场所。在确定出菇棚场地之后, 必须对其进行翻土、晒土和灌水工作, 而不是采取传统上的农药作业。在搭建出菇棚场地时, 要确保使棚体更加牢固, 使排水更加畅通无阻, 同时在周围要设置通风孔, 搭建一层较厚的薄膜和遮阳网, 保证出菇棚场地内的温度。

3 选择合理的培育环境

3.1 湿度要求

食用菌的培育环境必须注重空气湿度问题, 因为空气湿度关系到菌类子实体的生长情况。要是这一参数过低, 就可能导致水分蒸发过快, 使得食用菌产量大幅降低;要是参数偏高, 水分难以蒸发, 造成菌体内营养供给不畅, 子实体停止生长。要是这一指数长时间偏高, 子实体就可能腐烂变质, 甚至造成大规模的细菌传染, 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3.2 通风要求

和人类类似, 食用菌在生长的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氧气, 再将O2吸入之后释放出CO2。据调查显示, 适量的CO2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但是如果培育环境密闭不透气, 就可能造成CO2堆积, 造成菌丝生长过慢甚至停止生长, 出现菌丝死亡现象, 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必须使培育环境保持通风, 确保合理的CO2浓度。

3.3 光照要求

对于食用菌的出菇, 必须采用散射光刺激。一般而言, 子实体的颜色随着光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光照越强, 子实体颜色越深。在进行栽培时, 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 可以利用遮阳网等, 相应地对光照情况作出调节, 保证光照符合食用菌生长需求。

4 选择无污染的肥料

为了保证食用菌满足人们健康无污染的消费需求, 要采用无污染的肥料和施肥方式。比如, 将按标准混合好的酵母膏和蛋白胨溶液均匀地洒在食用菌上, 促进食用菌生长变快。对于人畜粪便的喷洒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 首先要对其进行加热, 之后兑入清水, 按照1:10的比例进行喷洒。此外, 就生长的中后期而言, 可以在食用菌表面喷洒300倍液的米醋, 采摘前3天内每天都洒1次, 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喷洒豆浆水, 将混合好的豆浆水喷洒到食用菌上, 接着用清水进行第2次的喷洒。

5 结语

食用菌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 是当今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栽培技术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以达到高产量高质量的要求。该产业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应该满足绿色健康无污染的要求, 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因此对这项技术应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成群.食用茵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2] 车勇.王红艳两种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 (5)

13.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十三

王本明1郑德文 2 刘志国1

(1.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潍坊 261061;2.山东省潍坊职业学院,潍坊 261031)摘要:食用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是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和和生产环境安全的关键,但在实践中推广缓慢,制约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是技术本身不够成熟、投入大、劳动者素质限制、转化差等,应针对食用农产品的特点重点突破,加强绿色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资料研制、相关配套技术、以及标准规范的研究,并通过整合力量攻关、改革指导方式、强化制度支撑、教育引导、政府扶持等措施加强研究推广的力度。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绿色技术 制约因素 研究 推广

Green Production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s and Developments

Benming Wang, Dewen Zheng

(Shandong Wei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eifang 261061,China;Shandong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261031 China)

Abstract: Green production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crucial for solving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safety of producing environment.However, it is

applied rather slowly in practice due to numerous constraining factors, which primarily are the

immaturity of technology, high cost, restrictive quality of labor, and difficulty of pattern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suggests more concentrated goals in policy mak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f green

agriculture, pest control, producing equipments, supporting technology, and relative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ing and spreading by integrating powers to focus, reforming supervision,consolidating supporting institutions, enhancing education and utilizing help from government.Key words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Green technology;Constraint;Development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下简称绿色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而言的,不同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绿色革命”技术,也不同于现在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它是一系列安全、无公害、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的统称。食用农产品是相对一般农产品而言,指以供人类食用为最终目的农业产品。绿色技术适应于各种农业生产,但对食用农产品生产意义尤其重大。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阶段性靠行业管理、靠体制机制,但最终最根本的要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对绿色技术的问题与发展加以探讨。食用农产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现行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由传统技术发展而来的,是世界“绿色革命”的产物,整体上是短缺经济条件下的数量目标型农业技术。

1.1以传统技术为主导,农业技术良莠不齐。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变革的同时,完成了我国农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革命”,农业化学品大量投入,与之配套的良种新技术广泛应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要求相适应,农业上推出了大量新成果、新资料、新技术,许多领域还涌现出了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规模化基地,有的还采取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产品甚至达到了绿色有机的标准。但从全局来看,主要的还是以数量效益为目标的改良技术,兼顾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没有广泛接受运用。即使在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化学品的使用几乎没有什么顾忌,技术单一简便,方式方法几十年一贯制。从两者的差别看,主要差在绿色新技术的使用上。特别近几年,随着农村的老龄化、农业的副业化趋势加重,这种差别越显明显。

1.2 有毒有害药物添加剂屡禁不止。动植物保护技术是农业技术的重点,而化学品的使用是关键。长期以

来,农业生产的用药是没有禁忌的,随着认识的深入我国逐步淘汰了多批次农药、兽药、助剂、生长调节剂,像有机氯类农药、除草醚、氯霉素等。近几年又在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生产中规定了更多禁用药物,然而,违禁药物在农业生产中却长期禁而不止,有的改头换面重新上市,有的复混到“新”药中借壳登场,还有的流入黑市地下交易使用。更有一些像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严重危害食品质量安全的“新品新药”,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名义坑农害农,也给许多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1.3食用农产品生产呈自由放任状态。在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尚没有食品非食品之别,与生产经营自主权相适应,生产者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什么人生产完全放开;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对生产资料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只是写在纸上,实践中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包括食用农产品生产在内的农业成了所有行业门槛最低、使用最差、生产最粗放的产业。因而出现了内销与外销、销售与自食两块地、两种方式、两个标准的“一家两制”现象。

1.4技术规程标准多,执行差。标准的多体现在制定者多、总量多、层次多、项目多,从标准类别看,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且彼此差别很大;从物种方面看每个物种都有不同方面的多个标准,基本做到了标准规范全覆盖。执行差体现在标准的质量差,虚拟化、理想化、八股化,有些标准概念模糊(像蔬菜、果品等)、界定笼统,实践中难以操作运用,除出口产品外,出现了有标不依、执不执行一个样的现象。

1.5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比较经济效益不高。从技术的角度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一定的差距,但不是很大,有些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世界先进技术、新型农资我国也已经引进。但在生产实践上我们的利用率很低,以质量环境安全为目标的绿色技术利用率更低,产品质量和销售转化受到了很大限制,经济效益很低。即使在规模化经营的“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尽管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产品质量、市场运营也都很好,但由于生产成本、产量和价格的制约,纯生产领域经济效益普遍一般。

2制约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2.1 技术自身因素的制约。技术成果本身的局限性是影响普及的根本原因。食用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发展起步较晚,技术成熟度本身就比较差,效果受气候、地区的影响较大;有的还要一定的保存和使用的光热水气条件;有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耗时耗力农民嫌麻烦;像生物制剂还有货架期短、成分不稳定、广谱性差、药效慢等特点;灯光诱杀、释放天敌灭虫、传染病防疫等还有规模的要求。这些都不便于在我国农村一家一户中广泛使用。

2.2经济因素的制约。投入大、成本高是制约绿色技术广泛应用的又一重要因素。首先是经济成本高。像生物农药其价格是普通农药的几倍,低毒低残留药物受其药效和使用量的影响投入也要明显高于普通农药,绿色技术对设施和器械的特殊要求要一定的投资。其次是劳动力成本高。像物理技术、生物技术都需要较多的劳动投入,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匮乏、价格高涨的形势下是不便实施的。而从事食品农产品生产的经营者绝大多数是财富弱者,很难满足绿色技术长周期广泛运用的大量资金需要。

2.3生产者素质的制约。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也是制约某些技术使用的重要因素。绿色技术主要是高新农业科技,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趋严重,青壮有文化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少,老年人受年龄和文化科技素质的影响理解接受能力较弱,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难以适应多方面的要求。

2.4传统习惯的制约。农民对于某些绿色技术的抵触是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如动植物保护,传统观念认为:种庄稼养牲畜就不能长虫子生病,无事不管不顾,见了病虫就要用药。农民一般评价一个药品好与不好是看其能否迅速全面彻底地杀得死虫子治得了病,效果要立竿见影。而从绿色生产来看,药物使用越少越好,除非达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能用药的,而适度的虫口密度和轻度病害是不影响产品数量质量的。防治措施也未必越速效越好,在合理时限内即可,要看综合效果。

2.5 技术转化的制约。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应用存在着若干个瓶颈。我国农业,一方面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先进适用经济的绿色技术十分缺乏,另一方面许多成果长期搁置于研究部门和业务部门而不能得以推广和转化;一些新技术,如多数生物制剂产品从研究角度已经很成熟,在发达国家应用得已经十分普遍,而我们国家

许多仅限于部分高效产业、高端农产品生产,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成果与农资、技术与生产、农资与应用的沟通和转化的渠道和手段。

3影响绿色技术应用的原因

3.1 思想认识的误区。从政府方面看,一是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将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等同于一般农产品;二是对绿色技术的公益性基础性认识不够,在技术转化过程中走了一条示范推广的常规路径,过于注重“三品一标”生产而忽略了大众产品;三是对绿色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意义认识不够,重管理执法轻服务改进,只堵不疏,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从生产者方面看,无视食用农产品的特殊性和错误生产方式的危害性,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化学投入品使用上的广谱、速效性和习惯、便利、省事,在义利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端正和加强。

3.2技术路径不够科学。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众多,生产多样,技术复杂,在大农业中走一条“因地制宜、高端突破、示范带动”的技术提升路径是必要的。但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上这一路径不完全合适,特别在中国。食用农产品生产,应把安全目标放在首位,把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立足点,更加注重底线而不是精度高度,更加注重产品的不合格率而不是优良率。这就要求在技术路径上走一条“适度的大众路线”或者是“中端路线”,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适应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操作能力。国家应把这类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作为支持的重点,纳入公益事业、民生产业予以扶持。“三品一标”产品、出口农产品等高端产品坚持市场化发展的路子,国家按扶持企业的方式给予支持。而对于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生产应坚决予以取缔、淘汰。

3.3 研发动力不足。受政策性因素制约,公共研发机构尚未把绿色技术研发列入工作的重点,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这类技术的攻关,国家也没有整体的中长期规划开展这方面工作。技术和新型生产资料的引进转化也缺乏明确的方向。企业和社会性研发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农业技术由于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回报率低,以及目前技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的复杂性,企业对市场开发和投入回报缺乏足够的信心,常规性绿色技术的研发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4 利益引力不够。一是市场回报低。自由的食用农产品市场,宽松的质量管理,为不合格农产品提供了充足的流通空间,使得主流农产品市场优劣难分,良莠同价,良好农产品失去了寻租变现的机会,绿色技术使用者的高投入不能得到市场的正常回报。二是政府缺少政策。绿色技术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特点,国家理应负担超额支出,但目前国家既没有绿色生产资料的补贴,也缺少优质优价的实质性政策,生产者成了绿色生产的唯一承担者。这势必打击生产者绿色技术投入的积极性。

3.5推广措施乏力。传统势力(习惯)是新生事物羁绊。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样,只有克服了旧习惯才能应用新方法,但这是个痛苦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措施。但在实践上现在缺少了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双百斤”(化肥使用量)、“几统一”(品种、规格、时间等)的强力手段,也没有了从国家到生产大队的技术支撑体系。反观现在的农技推广体系,“板烂了(培训阵地没了)、线断了(联系断了)、人散了(队伍撤销了)”,科技服务镇村出现了“断层”,村级出现了“真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停在了“最后几公里”外。这为社会传播、功利性服务留下了空间,伪科学假技术流行便成了自然的事。

4研究推广的重点绿色技术

4.1病虫害防治技术

4.1.1病虫害预报预防技术。搞好病虫预报预防,是减少药物投放、提高病虫控制效果的最好手段。要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改进和完善病虫预防预报措施,提高预防预报效率和精度。加强预报预防成果的应用,通过多种渠道把病虫发生发展的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户。做到有针对性达标防治,没有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不得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要及时科学防治,以利提高防效 4.1.2绿色病虫控治技术。一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二是生物防治技术。要着重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使用成本问题,注重新型生物种群的研究与开发,逐步使生物防治成为食用农产品病虫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三是新型化学防治技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适合期限对症下药,根据

田间病虫的分布状况,准确选择施药方式、剂量和次数,禁止盲目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专业组织统一施治

4.1.3 抗病良种的选育应用。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要注重乡土种质资源的利用,做好引进良种的比较试验,使病虫抗性与环境适应性、其他抗逆性、良种品质特性相兼顾。

4.1.4 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最新前沿高端技术,在许多领域许多方面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增强生物抗逆性方面更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这在减轻生物病虫害、减少药物使用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由于食用农产品的特殊性,在生产中既要持慎重态度,又要积极研究,准确运用,使这一技术成果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4.2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制

4.2.1绿色肥料、饲料的研制。绿色肥料饲料要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又不给生物和环境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绿色肥料的研制不仅包括生物有机肥料,也包括科学组配的复混肥料、适应作物生长需要的缓释肥料、以及方便高效的高浓缩肥料等。绿色饲料研制要更加注重新型饲料开发利用,进一步发现和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效率。

4.2.2绿色药物。泛指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各类农兽药。其中尤其要注重新型生物及生物源类药物的研发,优化新型化学合成类药物的构成。要在加强控制类药物研发的同时,注重和加强预防类药物的研发,减少治疗类药物使用量,提高治病防虫的效率。

4.2.3绿色农用器械。包括物理防治设施、生物及化学防治器具、隔离与保护设备等,要着力在便捷高效、降低劳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上加大研发。要尤其注重开发适合家庭规模和小型专业服务队使用的中小型器具。

4.3绿色种养技术

4.3.1设施基础改良。良好的种养条件可以减轻病虫发作、减少药物使用。种植业主要是进行土壤改良和耕翻,改善水肥条件和灌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主要是按照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养殖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综合利用代谢排放物。

4.3.2实用常规技术。像种衣剂技术,嫁接技术,适期或错期播种技术,畜禽种苗接种防疫技术,消毒隔离技术等都是很好的绿色技术,有必要加以发扬光大。

4.3.3生态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的新成果,提高生态种养的水平和范围;认真探索生态种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延长和完善生态链条,提高产业链条能量循环与转化的效率和效益。

4.3.4轮换和立体种养技术。单作单养和连作连养不利于养分的均衡利用,容易使病虫害加重,药物使用量增加。通过轮作换养、立体种养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在较大范围内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蔓延。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饲料和水体利用效率。要大胆探索现代条件下的种养模式,将间作套种引入到设施农业,将生物技术开发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4.4相关配套技术。

4.4.1精准化检测技术。包括精量检测技术和快速测量技术,两项技术各有特点,优势互补,要同步发展。检测项目包括农产品检测、生产资料检测、环境监测等,这是推行绿色技术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尤其要加快开发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准确检测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方法,使精细检测与国际接轨。快速检测要突出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便于基层农技人员和市场管理人员掌握使用,为准确掌握农产品和环境农残动态,为科学喂养和管理以及准确执法及时提供帮助。

4.4.2遥感和自动化技术。农业主要是在大自然中作业的产业,推广和利用遥感和自动化技术意义重大。当前,要着重探索病虫害预报、动植物观测、环境监测、产品质量动态、生产过程监管等项目的遥感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科研和生产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4.4.3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入到各个领域,绿色技术也不例外。要大力研究信息技术在涉及绿色技术的农产品质量、病虫害动态、生产资料鉴别、市场动态、技术培训、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逐步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4.5标准规范修订。标准规范是技术的高级形式,要解决当前商业性标准多生产性标准少、产品类标准多技术类标准少、结果标准多过程标准少的问题。

4.5.1实行标准分类。把食用农产品生产相关标准专门制定,从严限定化学投入品、生产环境条件指标。将给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显著好处和产生不利影响的规程技术,如传染疾病、迁徙性害虫的防治,药物剂量浓度和弥漫性药械的使用等,列入强制性标准,由相关部门监督严格落实执行。

4.5.2完善标准内容,提高标准质量。对已有操作技术规程、农产品安全、环境条件标准进行补充完善的同时,着重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从业者(组织)标准、化学投入品标准、食用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成品半成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广泛学习借鉴,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4.5.3细化标准课目。由于一类生物生长期和食用部位的不同,对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在标准课目上,避免使用蔬菜类、水果类、畜禽类等这一类概念。即使一类生物,如蛋用鸡与肉食鸡,早熟苹果与晚熟苹果也应加以区分。

5加强绿色技术研究推广的措施

5.1整合力量开展重点技术攻关。要组织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的科研力量,开展绿色技术攻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技术,要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科研力量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寻求绿色农业技术研究的突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的研发、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修订完善以及强制性技术及相关生产资料目录制定等。国家在宏观层面加强指导规划,加强中心实验室建设,设立科研专项,对重点课题适度区域分工,对科研力量适度跨部门整合调度,以减少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效率。同时加强引进集成研究,试验引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方面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经验,尽快实现技术、产品、标准的全方面接轨。

5.2改革食用农产品绿色技术的推广方式途径。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真空和断层问题,建立以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地域性基本技术强制性标准推广体系。改革食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培训、示范引导、采用自由的推广方式和政府包揽、一竿到底的推广体制,把一线技术人员设在基层涉农经济组织上,把责任落到具体人员身上,政府农技推广侧重宏观指导培训,逐级实行指导、考核、评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5.3 强化措施,加大绿色农业技术标准的执行力度。一方面加强农业执法,完善执法内容。依法淘汰高毒高残化学品及其相关技术,强化食用农产品各环节的检测检查,强力纠正影响农产品和环境安全的行为和技术。另一方面提升技术标准,完善标准分类。就是根据食用农产品的特点从严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适当增加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和比例,完善推荐性标准的项目和内容,同时制定配套落实措施。再者适应食品农产品需要,修改完善涉农法律。既要修订完善现有涉农法规中不能满足食用农产品安全要求的规定措施,又要补充增加如强制性标准等内容的制度要求与推进措施。建议将食用农产品生产从一般农产品(如饲用、原料用等)中分离出来,单独立法控制。5.4 实行食用农产品组织化生产销售。首要的是以组织形式进入。解决农产品质量与生态安全问题,必须改革目前食品农产品生产的散乱状态和放任状态,实行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有条件进入。凡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的,除对生产者身体健康、拥有土地等基本要求外,还应要求其组织性。组织要依法成立,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组织内必须至少有一名国家承认的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组织内的各农户可以以组织的名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同时接受组织的管理。组织对内部所有农户的生产经营负责。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完全可以发展成这样的组织。

5.5教育引导。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要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多种形式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实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培育人们绿色消费观念,创造一个有利于绿色技术推广的外部环境。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队伍,走绿色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之路。通过职业培训教育等,让专业队员掌握各种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技术,同时具有监管和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法律规章的能力。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技示范,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一大批绿色技术带头户和农民专业组织,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运用绿色农业技术致富的甜头,用典型的事例、现实的成效打动广大农民,加速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

5.6 建立政府为主导的支持体系。推广绿色技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应是一项政府行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其更快发展。在加大对公共科研攻关支持的同时,要转变政府扶持农业的方式途径,把笼统生资补贴变为绿色生资补贴,并不断加大补贴比例,减少农民绿色技术支出,降低安全农产品生产成本。鼓励企业开展绿色生产资料的研发推广,加大对绿色专利技术、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为绿色生产资料的经营推广提供支持帮助。

作者简介:王本明(1962—),党委副书记,长期在县镇政府工作,现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E-mail:wfnkwbm@qq.com。

参考文献

【1】 洪渡等.农技推广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探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60-62

【2】 刘洪明,万述伟.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12(10):130-136

【3】 楼栋,林光杰,林宇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安全生产的控制机制与效果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

14.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 篇十四

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阶段工作汇报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按照省、市局(晋质监局发【2011】166号)《关于做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宣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行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领导有力,全力推动专项整治开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我局成立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张俊同志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杨晓闻、纪检组长贾兵同志担任,成员有韩斌、谷珺、范永孝、赵昕、张昆、郭海兵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打非”日常组织工作的协调。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为了抓好“打非”行动,对行动的时间安排具体,各阶段工作重点突出,任务措施进行安排,提出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组、分解到各人,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将整个措施落实到位。

二、宣传有力,营造良好专项整治氛围

一是2011年5月5日开会动员,层层召开了专项“打非”工作会议,全局共召开大小会议10余次;二是认真组织企业单位负责人培训,举办了天镇县关于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企业负责人动员大会暨培训大会。我县5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议上强调了此次专项整治的目的和要求,各企业负责人与质监局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保证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三是发布公告,向企业发布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并要求“公告”在企业公布栏张贴,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四是对所管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检查,通过检查帮助,使企业的各项制度更合理化、规范化。

三、整顿有力,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成效

按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工作目标,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为工作重点,以企业为重点环节,以小作坊为重点场所,切实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力度,严查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重点检查了5家企业购进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和合格检验报告;企业负责人是否了解使用添加剂对产品的安全性有何影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

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正确使用添加剂;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能否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存放;食品标签所标注的添加剂与实际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种类、使用量是否一致;目前,检查中尚未发现6家重点企业有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此次专项行动,进一步查清了天镇县食品添加剂购进、使用生产规范的执行情况,杜绝了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象的发生,全方位保障了专项行动工作取得实效。今后,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班干部写给老师的辞职信下一篇:森林公安林业案件管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