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2024-09-25

学生习惯培养计划(精选15篇)

1.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一

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让孩子掌握远景,抓住原则,从眼前能够做到一分一毫一步一步实行,也就是常说的兼顾理想和现实。不能只讲理想,盲目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们不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求实际,整日只讲空话;也不能只看眼前,鼠目寸光,缺乏远大目标,对自己要求太低,制定的目标中缺乏挑战,从而虚度现实,不去成就大事。我们需要让孩子确切的认识到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之后积极的鼓励孩子订定出适当的期望水准与目标。

在孩子的尝试和努力之后,往往很难达成他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如果孩子开始产生逃避、放弃的倾向,我们便不能继续强迫孩子努力,便要适可而止,转变方向。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往往对体育明星崇拜直至,就计划去练体育、打篮球,将来做一个职业篮球健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样想来,很多青少年往往很容易放松文化科的学习,专攻体育。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可行性大吗?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孩子分析现实情况——那些篮球明星并非一日之功,除了从小的天赋外,他们几岁就需要开始严格而艰苦的训练。对很多青少年而言,爱好并不等于擅长。让他们早日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者愿望,从而更好地脚踏实地,战胜眼前的困难。长程短程,互相配合

计划有远程与近程之分,而往往近程计划是远程计划的子计划,是完成远大计划的有力保证,两者要相互配合,不能分坼。如果孩子确实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了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作为家长,我们就需要就鼓励他去实现这个远程计划,但是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首先要逐步帮助孩子认识到:如果要完成这个目标,孩子到底需要在哪些地方改变?我们可以先制定很多小计划,比如像先让孩子做完一本题目题型,然后再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这就是近程、中程、远程目标的相互配合。

再比如,如果要孩子完成远程计划,孩子也需要很多的其他方面的努力,我们不妨让孩子先了解认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再分门别类的列出自己的每日计划,养成对应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规划,一切按规律办事,一切遵从计划安排。儿子在健健康康地成长。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青少年有时候性格毛草,往往想一次性就完成自己的远大目标,这是不行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辅助孩子列出他自己的小目标和对应的计划。这样,孩子的计划也就变得既十分明确又不难实现了。我们也可以强迫孩子思考,他现在最为重要,需要最迫切而且自身又不能满足的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明白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事从而制定相应的目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步步逼近思考法”指导孩子学会分解目标,分解计划。把大计划分解成若干个小计划,然后一个个去完成、去突破,就轻松容易多了。不断评估、调整计划

学习和做事的进程中,往往会因实际需要或其它牵制而必须调整计划。这时,绝不可一成不变、抱残守缺;一定要衡量轻重,做合理的处置;甚或重新设计,另订进度,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策略。我们往往很容易的制定一个针对问题的计划,却很少考虑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效,孩子到底能不能真的实施。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我们往往设计的做法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达成目标。这时候,我们则需要分析原因、评估计划,并且积极地调整计划,并且针对孩子日常的动态进行修订,制定出一个贴合实际并可以让孩子得到适当放松的计划。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积极地实行计划,以便将来养成制作计划采取行动的习惯。

家长要做好示范,成为孩子的榜样

作为家长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因为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计划定下来要坚持,首先家长要坚持,孩子才能坚持。家长在平时做事时更要事事订计划,按照计划行事。很多家长往往在要求孩子时非常严格,自己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问题比想象的要多得多。这也说明计划、谋略一件事是多么的艰难。有人说七分计划三分做,不是没有道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事事定计划,事事依计划而行,耳濡目染也可以让孩子效仿家长,养成定计划的习惯。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在“计划”的能力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孩子在把握时间方面也要定在计划中。限定时间是完成计划的关键。我们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根据当天的计划把计划需要的时间写在上面,做完一项就在后面打一个钩。按时完成计划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不能按时完成计划或质量不好,就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孩子学会了排定处理事务顺序的方法,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了自我约束,自觉提高做事效率,自然就会逐渐养成按时完成计划的习惯。

 

2.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二

圣人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更确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无论作为教育家的孔圣人,还是教了一辈子书的叶圣陶,都一致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下,自觉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作为我们数学老师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学会预习

所谓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课堂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新学知识点的陌生感,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更为关键的是,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中学生总会发现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思考、练习、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因此,会学习的学生一定是预习功课做得最好的学生,成功的老师一定会教育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学会读题

提到读,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阅读,读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记忆类方面的知识点,读与数学好像是毫不相干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很老套的,恰恰相反,读题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数学解题的第一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激活学生自主研读课本和题目的强烈欲望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查找解题的关键所在,主动地去学习、吸收相关知识。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把难点、疑点、关键词等圈点勾画,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师生共同解疑,解疑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课本内容。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究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我们要领会新教材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拿起课本阅读、精读、研读,而且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自主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逐渐由“读会”向“会读”发展。

三、学会交流

交流是每个人的天性,人时时处处都处在交流之中,中学生正处在交流欲望的鼎盛时期,乐于交流,善于交流,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使学生敢于“动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窗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能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无区别”的活动空间。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抓住课堂交流每一次突现的闪光点,使学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主动参与,勇于表现。在气氛融洽、环境宽松的课堂里,不断调动学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其次,经常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理”,鼓励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说数学,引导学生应用准确规范的术语。促使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有条有理地说出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定义或公式。通过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四、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听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学生专心听讲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方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加以耐心细致的培养。在听课的同时,让学生明确记忆的目的,了解记忆的要求,随时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知识要点,逐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

五、学会质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首先,师生要有质疑意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学中的情景与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创设的情景要为学生的质疑服务。其次,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对于同一问题,若改变结论,条件如何,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分析与评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

六、学会总结

善于总结,是人类所特有的智能。中学生认真系统地总结所学习的知识,是巩固学习和改进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地总结已学过的知识,使之更系统,更加巩固。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只有对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梳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复习有关知识是系统总结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对待复习,认识复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认真复习,才能加强已有知识的联系性,像滚雪球一样把分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把那些接近遗忘边缘的知识“回收”回来,从而达到更深刻地理解、更牢固地记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两条要领:一是要认真全面,二是要抓住关键。中学生头脑灵活,思想敏锐,敢想敢干,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包括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发现知识掌握上存在的问题,来纠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改进,避免知识掌握上容易出现的差错。还要使学生认真总结哪一部分知识学得好,采用的是什么学习方法,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在总结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篇三

【关键词】小学德育 思考 培养 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小学德育工作重点的观点是正确的。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一)从细枝末节工作抓起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同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所以,学校和家长,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专心听课,认真作业,礼貌待人等,并从细枝末节抓起。如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习字课就要有严格的要求:坐要端正,笔要拿稳,眼睛与本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能中途而废,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又如要培养寄宿生的内务整洁习惯,教师就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折被子、折衣服,如何放置毛巾、口盅、鞋子等物品。

(二)认真抵制不良之风

受应试教育影响,上级评价学校领导,以升学率高低;学校评价教师业务,以任教学科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学生,以期末考试排名。因此,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便在学校蔚然成风。这种不良之风,学校要认真抵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最佳方法,也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根本和关键。

(三)长辈要做孩子的表率

俗话说,一个光辉的榜样胜于十“打”教科书。教师家长都是长辈,都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做到的事,长辈一定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事,长辈一定不能做。如教育孩子文明守纪,长辈就不要赌博、讲粗话。教师上课就不要迟到,家长与孩子到超市购物,就不要带头甚至怂恿孩子插队。

二、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养措施

(一)教师要耐心教育引导

为达成共识,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觉悟,避开德育误区,认识养成教育重要性:小节有害,及早告诫;习惯重要,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用不尽;孩子还小,行为没有定型,只要老师耐心教育引导,学生的好习惯就一定会形成。

(二)制定“四级”定位措施

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目标不宜太高太远。如太高太远,望尘莫及,丧失信心;如太低太近,触手可及,没有动力,目标就没有意义。所谓国“四级”定位,一是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制定《临桂县临桂镇中心小学规章制度》作为校级的养成教育目标;三是由年级组制定年级教育目标,作为年级的德育重点;四是由各班级制定班级学生行为细则,作为班级的德育管理目标。

(三)认真落实“六好”养成

小学生年纪小,涉世不深,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只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弟子规》中所倡导的好习惯。如“出必告,反必面”。(外出时必须告知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父母责,须顺承”(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应虚心接受)并针对校情,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养成教育。一是安全教育。每天按路队放学,强调路队安全,提倡互相帮助、照应,牢记放学路上注意事项,正确处理路上所出现的突发事件,养成注重安全的良好习惯;二是纪律教育。开展“做文明学生(少先队员)”主题班会或主题队会,培养学生遵章守纪习惯;三是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良好习惯;四是集体荣誉感教育。强化“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意识,培养学生为维护集体荣誉而自律的习惯;五是责任感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做好值日、热爱劳动习惯;六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听课和作业好习惯。

三、开展活动,构建养成好习惯平台

(一)走出校门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幼儿园慰问,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幼儿园小朋友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好习惯。

(二)开展“养成好习惯”活动

要求学生量体裁衣,找准自己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如“爱迟到”或“爱乱丢垃圾”,然后提出“养成‘不迟到’”或“‘不乱垃圾’”好习惯。自己鞭策自己。

(三)坚持“苦练”和“趣练”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即使养成了,也常有反弹现象。教师要有耐心,有思想准备,不能一发现旧病复发,就对学生吹胡子、瞪眼睛。因此要进行严格训练,不但要“苦练”,还要“趣练”。

四、发挥榜样作用,加强环境熏陶

(一)教师要加强身教

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诲,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要融合学生当中,与学生同劳动,同上操,同做游戏,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带头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接电话等。如发现地上有脏物,教师要最先弯腰去捡,大扫除时,教师不要发号施令,要亲自挥帚流汗……这种看似无声而胜有声的示范行动,就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保障。

(二)用学生榜样激励学生

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树立学生榜样,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你能行,我也能行”的思想冲动,容易使学生产生你追我赶的新局面。为此,学校常根据常规、季节和校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如田径赛、球类赛、文艺表演赛、书画赛、演讲赛、诗歌朗诵赛、手抄报评比赛等;还评选“三好学生”“进步学生”“文明之星”“礼仪之星”等个人荣誉。

(三)用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4.培养小学生写字习惯的研究计划 篇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不但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阶段写什么样的字,才是规范的字?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写好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1~2年级)阶段的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根据这一要求,低年级学生写规范字,就必须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一)、研究的背景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校写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据我们问卷调查,并对材料进行分析,认为本校学生写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同学头太靠近笔尖,久了会影响视力;有的同学身体弯曲,俯向桌面,久了会影响健康。有的同学将本子放斜,才可能写出端正的字。

2、写字作业批改简单化

在写字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写字练习、掌握写字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作业的练习,才能在练中悟其理、得其法,从而提高写字技能。对教师来说,作业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作业的批改,才能了解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症结所在,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但从目前教师对学生写字批改地情况来看,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现象:只看学生写得对不对,不看学生写得好不好,凡写得正确的便打上一个大红勾,而忽略了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神韵等是不是符合要求。虽在批改等第上有所区别,但这种方式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3、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不够规范。一方面,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写字课程“形同虚设”常被挪作它用。由于过分看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忽视学生的书写,导致学生书写不认真,养成了只顾抄写,不看字形的习惯,染上图快不图好的毛病。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板书时不太注意摆布,字迹忽大忽小,笔迹龙飞凤舞,甚至写错别字,而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小学生来说,耳濡目染,负面影响极大。

4、家长对子女的家庭辅导不甚关注。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好课堂作业,对自己写字的要求不高,在课余时间自学练帖者几乎无人。同时,学生的升学、评优等都与写字挂不上钩,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甚至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字写得不好无伤大雅”的认识偏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写字具有实用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着舒服。写一手好字,将来就业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写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实用性,所以写好字是事关民族素质的大计,是每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正如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曾说:“写字的意义已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情、认知上去。

二、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规范写字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识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2、通过规范写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认真、严谨的作风。

3、通过规范写字教学,使学生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4、通过规范写字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过程:

1、制订写字教学的目标。

2、保障写字教学的课时。

3、落实写字教学的师资。

4、规范写字教学的过程。

(1)规范教师的写字指导(包括书写姿势,笔法指导等)。(2)规范学生的写字练习。

5、丰富写字相关的活动。(1)佳作展览。(2)作业展评。(3)写字比赛。

写字兴趣、能力的培养,还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循序渐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维,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借鉴和学习先进的写字教学理论和写字教学经验,不断充实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一般特点以及本课题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该方法。(3)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进行总结。

5.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五

课题研究年度计划

(2011.9——2012.6)

为了使我校的市级课题《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研究工作, 进一步深入、有效地进行,保证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制定2011——2012年度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一)研究目标:

1、让参加研究的课题组教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素养,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让每位实验教师在学习理论,进行实践的同时,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案例等,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使研究成果日趋丰硕。

3、让每位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摸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4、逐渐改变我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脑、预习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内容:

1、良好的课堂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2)课前准备的习惯。(音乐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3)出声早读的习惯。(按时到校早读,出声读书,读记结合。)

(4)认真上课的习惯。(专心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5)勤学好问的习惯。(刻苦用功,不懂就问。当天的疑难当天就解决。)

2、良好的作业习惯:

(1)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到校先交作业,按时交;独立完成;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注意教师的评价,及时订正错误)

(2)书写正确的习惯。

(执笔姿势正确,字迹清楚,字体工整,作业整洁,格式正确)

(3)认真审题的习惯。(作业、考试先审题再作答)

(4)学习反思的习惯。

(每次出现错误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思,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5)讲究效率的习惯。

(按时学习;学习有计划,不贪玩,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3、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

(1)课后复习的习惯。

(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记住要点,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掌握)

(2)晚上读书的习惯。

(不管有没有作业,每天晚上都要认真读书半小时以上。可超前学习或复习旧知识或阅读课外有益读物)

(3)整理书包的习惯。

(每天睡觉前要把明天要交的作业及要带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书包)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本学年我们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和书写正确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有意义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数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分类确立明确的习惯制度(共性的习惯以及分学科习

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顺口溜形式呈现,让学生熟记于心,有据可依,及时对照。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学习的气氛,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朋友竞争意识,如在班级里设立“红花我最多”“成长树”等园地。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及时强化,使其最终形成习惯。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活动、主题班会、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良好学习习惯的用处。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评价、激励学生优化的学习行为。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营造家庭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及时巩固学校学到的习惯,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良好读书习惯培养实施计划 篇六

三年三班

陈桂菊 2011.9.23

指导思想:

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强调阅读,就是强调少年儿童作为人的独立与完善。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紧密配合我们的学校的“书香班级”读书活动,我们班特制定如下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能以读书为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自主读书习惯。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5、通过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努力为创建书香校园服务。

实施过程:

一、向学生阐明本学期所确定的书目

1、《三毛流浪记》

2、《科学家故事100》

3、《成语故事365》

4、班级自选书目《十万个为什么》

5、语文新阅读

6、中华经典诗文

二、具体实施方法

1、班级学生每人手中必须有其中的一本书。

2、定期轮换看。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

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经常观察、提醒自己的学生,帮助他(她)们正确阅读。理想的阅读姿势是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椅子应该有一个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应该足以让大腿与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点。

4、要构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我们每个班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另外,我不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要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孩子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5、掌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者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我这里要向学生介绍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

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

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

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6、引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小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不动笔墨不动书。”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将建议每位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他的、有价值的书读。在做笔记时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正如美国巴尔博士说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

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自觉行动。到了那个境界,学生会定时无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待习惯养成后,教师就不须为之操心了。

总之,通过开展本学期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计划

二年三班

陈桂菊邹全捷杨斌

7.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七

一、兴趣入手, 激发课前预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可以从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入手, 并且竭力让这种兴趣和热情保持下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抽出小部分时间, 开展预习竞赛活动, 给那些优秀的学生予奖励。这样, 班里的学生热情高涨, 预习时积极研读教材, 认真思考问题, 不放过任何细节, 并努力试着努力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文本, 还增加了思考的过程,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 学生在预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散步》一课时, 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了解文章的结构, 也试着去赏析文本中的较难的句子。学生们拎出了本文的重点:“我和妻子都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小心,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引发大家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讨论, 也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帮助, 加深了的记忆。

二、教师指导, 明确课前预习的方向

作为教师, 我们都知道, 语文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序幕。预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探索者的身份走进文本, 感同身受,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 语文教师应重视预习这一环节。若平常的预习流于形式, 学生也会任务式地完成, 长此以往, 不仅不能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 也无法达到培养预习习惯的效果。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预习栏目, 如:“字词注音”、“初读课文”、“美言摘抄”、“练习初探”、“疑难提问”等, 这样学生预习时才会有方向, 清楚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无论是课文、名著还是专题, 都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要求。如,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鸟”专题, 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提供与鸟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等。因为课前有了目标, 有了预习的方法, 学生就能更认真地预习。有了课前有效的预习, 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时就会劲头足, 参与度大, 探究问题深,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同伴互助, 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效

在语文预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独自预习, 思考问题, 也可以相互合作, 共同探究。因此,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通常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提问、讨论, 交流预习所得。倘若有疑问小组内也无法解决, 就由组长转交给教师, 这样不仅方便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而且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 巧妙设计。

例如, 在预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 有一组学生无法理解文中大篇幅地写白杨树的缺点, 于是课前提出这一疑问。反复思考, 我觉得这一点确实需要释疑, 就改变了教学计划, 课堂上将这一问题单独拿出来讨论, 学生积极思考, 终于理解了作者的意图, 并初步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四、加强反馈, 生成课前预习的高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不仅考察了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同时还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重视学生语文预习的反馈和评价,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及一些学生在预习中的疑问, 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

例如, 在课前在预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范进中举》一文时, 有位学生就提出:“在范进中举后, 胡屠夫和众邻居的态度都有极大的转变, 是为了巴结, 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要比范进低一些。那张乡绅是为什么呢?”课堂上, 提及这个问题并让学生们讨论时, 这位学生表现得极为活跃, 并因此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了, 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8.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八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些不好的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语)。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行为基础,也是取得成功与幸福的关键。

一、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区间)。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且,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越稳定。因此,平时我利用课间、班会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或帮其纠正,或强调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卫生打扫,要求学生对教室、清洁区等地方的打扫要做到地面干净、台凳摆放整齐、早上值日必须在早读课前完成等等,通过多次强化练习,值日工作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又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集队集会时不拖拉椅子等等。

二、多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榜样教育常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效仿、努力地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优良品行。此外,榜样的树立要做到直观、形象。

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时,我都会认真做好肃立、宣誓、唱国歌等程序;平时,在教室或在走廊,当看见有纸屑,我总是会主动拣起来,学生座位不齐就会帮他拉整齐,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要树立同学榜样,如学习标兵、德育先进等等。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亚文化圈子里,同龄人之间易相互感染、鼓励,同学榜样的树立,可以为班级其他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直观、近距离的学习素材,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多管齐下,促进整体发展

首先引导、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再而促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巩固。

其次加强与家庭等方面的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力量保持一致性作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老师抱怨5<2,即老师辛辛苦苦教育5天不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2天的影响,其实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的缘故。假如我们通过走下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家长沟通交流,就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9.小学一年级习惯培养工作计划 篇九

新学期开始,各种工作忙而有序地展开,而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尤其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以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工作实效。

总体目标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以整体德育工作地展开为依托,努力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住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实际,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

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德正是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在学生中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做好带头示范工作,把各种制度落到师德评价尚,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二)常规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要做好常规工作从小事入手。

1.强化值周工作,完善工作细则。从细微处入手,强化管理,创建宜于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手一项事物,自愿报名,试用一周。一周后,生效实施。

2.利用班会、课前强化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自觉性比较差,需要班主任、任课老师协助培养良好习惯。

3.有意识地训练。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的教育工作要有序的进行,不可贪一时之快,急于求成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其负面影响。可以每天就一个或几个行为展开有意识训练,隔天再强化。出进校门排队的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走的习惯;楼道内两人以上纵队走的习惯;楼道内不追逐的习惯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习惯养成。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对道理的觉悟能力差,这就需要把各种习惯具体化,然后转化为各种易于开展,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像拿出一天来作为学校无声日、我是学校小主人、靠右行,懂规则、安全时刻在我心等活动。

5.重视学校校园文化的间接教育作用。充分利用板报、宣传画、广播等媒介,给学生以熏陶与教育。

10.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十

三年级语文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给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原有的水平与学习习惯现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书写习惯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并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方法,能使用钢笔熟练地完成作业,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情,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

(1)各种形式的表扬鼓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巡视,指导,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充分抓住时机随时随地对书写工整美观和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作业评价从内容和书写两方面进行。在书写优秀的学生写字档案上贴上喜报,让学生对写字有自信,有写好字的愿望。

(2)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写字。在课堂中,可采用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有时是老师指导学生写字,而有时则是鼓励学生们当老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

(3)形式多样的竞赛。竞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做作业时,进行同桌之间的比赛,看谁书写进步大。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看哪一组得到的红印章最多。另外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后,教师重视对书写优秀学生和进步显著的学生的表扬激励,评比校级、班级的“书法之星”。

(4)家校沟通,共同指导作业书写。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督指导作业,让家长参与作业书写的评价与指导。家长在作业右下方签字,并争取对书写态度做出有效的评价。

2.利用每周的“习字一刻钟”时间进行指导。

习字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方法,让学生知道偏旁的书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偏旁的书写,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指导。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在平时尽量抽空练字。在课堂板书,作业批改上我都非常注意书写的姿势和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争取给学生展示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汉字。

二、预习习惯

(一)培养目标: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面对新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 一读:读课文三遍,标段。二写:画出生字加拼音,组词。三查:利用工具书或网络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及相关的诗词名言等)四思: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培养措施:

1.设计助学单,学生人手一份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助学单提前做,上课时依据助学单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进行交流订正。学习字词、感悟内容、提出疑问、搜集资料等内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2.加大评价激励措施。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班级进行总结表扬,评出“认真预习星”。(课本前)并利用飞信和家长沟通,力求家校双方共同关注预习习惯的培养。

三、表达习惯

(一)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年级口语交际阶段目标有“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因此我们确定如下培养目标:能够积极用普通话流利进行口语交流,逐步做到说话清楚、完整、有条理。乐于参与讨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培养措施:

1.课前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课前进行口语交际,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2.课上让学生谈体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之重要的,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把握契机,抓住教材的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出学后的体会或心得。

3.面向全体,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

在进行说话训练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还要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每个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应该允许他们失误,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真心地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盏绿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让他们多动口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4.注重学生的朗读与背诵。

(1)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和“运用”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以准确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2)运用背诵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训练不可缺少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能较好地积累词汇,并在进行“内化吸收”的同时,使他们才思通畅而不枯竭。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全情投入地反复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样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识记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言语表达水平的同时,逐步加强自身的言谈修养,达到随机应变,培养才思敏捷的良好素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坚信,只要学生能多用情熟读名篇佳句,自然可以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四、读书习惯

(一)培养目标: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阅读,乐于交流,勤于积累,灵活运用。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培养措施: 1.利用故事引领阅读

本学期,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童话故事,教师以课文学习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教师利用课文的学习,适时拓展,吸引学生课后主动走进更多的童话故事中。一月份我们将进行读书考级。

2.充分利用图书角阅览室引导阅读

每月的阅览时间带领学生走进阅览室,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建立班级图书角,调动学生课间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评选“阅读小标兵”。

3.把阅读向家庭延伸

引导家长参与阅读,形成经典诵读家校的互动,真正使经典诵读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交流心得体会,形成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打造一批书香家庭。

4.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们每天要保证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的同时还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每天积累一点点,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快乐的积累,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后面,积累三五行即可,我们鼓励孩子们当天积累、当天背诵下来,老师要对每天的积累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5.经典诵读

与德育处的《四季的脚步》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展经典诵读。本学期分别以“秋之思”“冬之韵”为主题,精选适合三年级孩子诵读的诗词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力。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每月开展读书活动,如:读书推荐卡、“秋之思”手抄报展评、童话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示学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形成的行为。这种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将在计划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教学才会更上一层楼。

11.学生习惯培养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好习惯培养;教师工作习惯;效果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04-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一丝不苟的教育精神,需要教师来自心灵深处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是一位再过几天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每次听她的课我们都感受到她那认真的工作习惯,受益匪浅;她那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从每个教学细节中,我们都不难发现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如,在范读课文之前,王老师总会把目光投向学生,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坐姿端正,夸奖他们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得好,等等。这样的表扬无疑给所有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无需老师多说,所有的学生都会向榜样看齐。因此,凡是她带过的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执笔姿势、书写习惯,都无可挑剔。学生的好习惯就是在老师这样的时刻关注中形成的,是在老师的赞美和指导中形成的,是在老师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教师用心灵执教的过程中形成的!

有了王老师做榜样,我们也要养成好习惯,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奠基人。

一、明确大目标中的小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后,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实际效果和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其实,原因还是我们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我们必须养成明确目标的工作习惯。上个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开始,本以为学生都上六年级了,一定都有各自的预习方法。结果是大失所望:他们有的只是读了两三遍课文,有的只是查了不理解的词语。以至课堂上还得花时间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后来,教师把预习的要求逐条写在小黑板上:“课文读三遍,标准是不多字、不少字;圈出生字,标出字音,在生字表处组两个词;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工具书查找词义并写在书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结果第一次就见到了可喜成效,教师奖励每个预习出色的学生一颗“红星”,并减免一定的家庭作业。其他学生也都积极仿效,跃跃欲试。一个月之后,学生熟知了预习目标。预习的习惯一经养成,不用小黑板写明预习要求,他们也能规范地进行预习,从而给课堂腾出了读书、理解、感悟、练笔的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渐提高。

二、坚持不懈,反复抓、

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由于人们的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如果稍微放松,他们就可能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我们千万不能气馁,必须养成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习惯。去年学期初在班里启动了“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的时候,由学习委员为同学们排出次序,通知第二天上讲台展示的同学。过了些天,多数同学不用通知就自觉准备好了,教师不由喜在心头。可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说忘了准备,还得天天提醒他们;有的敷衍应付,三两句话就说完,达不到训练效果。不过让教师高兴的是,有更多的学生对“忘记”和“应付”的提醒他们“明天别忘”;教师与学生共同反复抓,终于使“课前三分钟”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有时教师刚打开书准备讲课,可没等开口,就有学生提醒“还没‘课前三分钟’呢”。这正如夸美纽斯说的那样:“一切美的东西本性都是在较弱的时候最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儿童习惯的关键培养期,从小事着手学生的行为训练,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三、夸出好孩子

教师要养成夸奖学生习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赞赏的巨大魅力。赞赏能点燃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要做到赞赏一次并不难,难就难在经常地赞赏;还要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也能不吝啬笔头的评语和当面的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形成好习惯。在这方面就屡试不爽,对那些作业一贯清楚、工整的学生,誉之为“作业之星”,在班级专栏张贴他们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偶尔有了一点进步,也为他粘贴一个“笑脸”,告诉他“今天真让老师高兴”;日记连续得两个100分奖红星一颗,并送给他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你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每当他们拿到有评语或有红星、有笑脸的作业本时,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刻,他们互相交流着,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让教师感到成功的是,一个曾经写字乱得没法看的学生的进步。开学两周了,教师天天说,天天讲,可他就是没长进。有一天,教师灵机一动,给他找了一个书写工整的学生做他的小老师,给他写了几个字让他仿写。没想到他立时改正自己写字的毛病,一笔一划地写起来了。“你模仿得还真像啊!明天还能写得更好吗?”说实话,教师心里真的没底。谁料想,第二天,第三天,他着实让教师大吃一惊,以前那歪歪扭扭的字都一个个写端正了。“这是你写的吗?”他用力地点着头。“你太棒了,竟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等着你写出咱们班最棒的字。”他的脸红了。后来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如同一年级小学生一样,在一笔一画地练字。就这样,教师不仅在班上表扬他刻苦练字的精神,把他的字张贴在墙上,还在家长会上展示了他的作业……他的字终于从“最差”成了“最好”,成了教师的骄傲。现在全班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书写令人赏心悦目了。

正是教师坚持不懈地不吝夸奖,全班学生才逐渐养成了作业清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细心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是我校刚刚开始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在教学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好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问题已经讲过几次了,检测时仍有学生答非所问,让人头疼不已。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样的孩子,去探寻原因,发现症结:观察他是不是双眼漠视前方,是不是手在桌子底下乱动,别人回答问题时他能不能复述下来。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他良好的倾听习惯。做法是讲课时及时察看学生听课的表隋,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或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及时提醒,或投以提醒的目光,或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或抛给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或请他复述老师的话语、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等。每当要展开讨论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听清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和你的意见不同,哪些地方应该做补充,或者点名复述同学的发言。这样可以促使同学之间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并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久而久之,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养成了,同样的问题就再不用翻来覆去地讲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良好的发言习惯

对每一届学生都要求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也就是不用老师提问,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挑战意识。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习惯这种发言方式,还是等着老师提问、点名,尽管教师再次鼓励,课堂仍然冷清,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犹豫。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让他们能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了也给以表扬、鼓励他敢于“说”的精神,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经常为了一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是教师最愉悦的时刻,因为学生的表达欲望是最可贵的。学生只有想表达,才会更认真地读书、思考、感悟,才有竞争意识,‘‘我能行”的意识才会在心里扎根。也只有这时候,要求学生语言完整、表达流利、音量适度才能有效。当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谦让,把机会留一些给别人,而不能自己独占舞台,这对引领学生做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还着重训练了学生“准确审题”的习惯,收到了一定效果。

具体做法是:每次练习题都当做考试题来做。要习之学生仔细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比如:对于选择题,指导学生审清是用“、√”勾出正确项,还是用“”划掉错误项。对于没按要求做的同学先是口头批评,再犯就要再做同类的题,以示警戒;对于屡次犯错的同学,增加家庭作业,让其记住教训。对于阅读题,指导学生阅读完一遍选文后,就读问题,数清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选文,最后再动笔写出答案。对于还写不出答案的题,则先用铅笔标记出来,防止漏掉任何一个小题。在课堂阅读训练中,对于没有耐心、匆忙答题的学生,要求他要想清楚此题答案应有几个要点才是完整的,来促使学生反复默读、理解题目。比如阅读题《比尔·盖茨》一文中,回答“比尔,盖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一问,开始没有同学答全。经过教师启发,学生都静下心来,仔细读文,发现了他成功的六点因素,结果90%的学生回答确切无误。

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正是因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用认真的工作习惯来促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功在现在,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进行地从点滴抓起,有耐心,有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坚持这样的工作习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就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就他们辉煌的人生。

12.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十二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不仅影响他自己,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笔者认为,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要从细微处着手, 不讲空话, 不盲目提要求。具体说, 应注意培养学生下述良好的行为习惯。

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时不做小动作,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

独立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能预习, 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求教于人。

与人合作的习惯。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时, 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自主读书的习惯。有选择地广泛阅读, 边读边想、圈点勾画。会写读书笔记, 懂得爱护书籍。

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姿势端正, 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书写工整, 作业、卷面整洁。

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或他人。

搜集资料的习惯。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途径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必要整理。

动手实践的习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并仔细自查作业, 自觉及时地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举止文明的习惯。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能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时, 态度诚恳。不打架, 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当同学答错问题时, 不起哄, 不嘲笑。集合时做到“静、齐、快”。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欺负外地小朋友。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诚实守信的习惯。说了就能努力去做, 信守自己的诺言, 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 能向对方说明缘由, 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尊重他人的习惯。与人交谈, 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虚心听取批评, 接受意见。不打扰他人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未经允许, 不动他人的东西。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己的家庭信息不随便告诉他人。也不有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守时惜时的习惯。早睡、早起, 不迟到, 不早退。放学按时回家, 不在学校滞留, 不在路上溜达玩耍。珍惜时间, 做事有计划, 不盲目、不拖沓。

懂得感恩的习惯。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 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 主动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孝敬父母, 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

勤俭节约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 不乱花钱。珍惜粮食, 不挑食, 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 爱护自己和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财物。

遵守秩序和公德的习惯。校内、校外遵守秩序, 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集会时有序就座,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不乱涂乱画, 不乱踩绿地, 不攀折树木花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能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 整理被褥,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

13.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篇十三

智力上的问题,其他大部分学生则是因为课堂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有计划定时间的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并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养成作业时书写工整、不抄袭别人作业、勤思好问、独立守时完成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和整理错题集等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措施方法:

(一)预习习惯。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上新课之前,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预习作业,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并由家长检查签名。这样坚持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预习就有了习惯性。在上课时,老师可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预习中碰到的困难。这样做到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的预习,学生预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易养成。

(二)听讲习惯。倾听与表达是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够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但在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说与听是相互支撑的,学会倾听,善于表达,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认真听做起,逐渐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具体有三方面:

1、听老师的话,思想不开小差;

2、尊重同学,仔细听好同学的发言;

3、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保证学习效率。

(三)答题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其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的不完整,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勇敢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说对说错都没关系。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说,四人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敢说。

(四)思考习惯。在每节课中,老师都应该非常留意学生的疑问,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发问。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五)作业习惯。不管是作业还是试卷,教师都应该严格审查,对于问题要及时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改正。有时候问题提出来,由于孩子年纪小,玩性大,没有及时的去纠正,就把时间给耽误了,结果错误还是摆在那。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份耐心,在温柔中应更加严格,摒弃一切不良的作业习惯。

1、书写清洁,不潦草、不涂抹、工整、美观;

2、要求学生作业不拖拉,及时完成;

3、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4、及时收集错题,经常整理错题集。

14.三年级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计划 篇十四

二○一一年九月

一、活动目的:

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

二、活动主题: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三、活动时间: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二日。

四、具体活动内容安排:学文明

1.召开“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动员会。

2.集中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重点学习“五个好”和“十个不”。

做文明

1.对照“学文明”标准,组织讨论全班存在的主要“不文明行为”,弄清班级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

2.对照“学文明”标准及班级存在的共性不文明现象,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不合文明礼仪的现象及行为事实,拟定个人在文明礼仪及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月中奋斗方向及达到的具体目标。

3.每天围绕“我与文明礼仪及行为”为主题,记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总结得失,扬长避短。

4.反省一次自己是否在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评文明

1.个人总结在“文明礼仪及行为养成教育活动”中的长进及仍急需或缓需改进的地方,哪些纪律条文已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了,哪些规章制度还未很好地落实,待于日后改进,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定量评等。

15.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十五

一、情境引导, 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自己想读书、乐于读书, 才会主动寻求阅读机会, 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书中精华, 达到阅读目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巧妙设计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让学生想读书, 爱读书。

方法一:制造悬念,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 我结合课文内容合理地穿插进去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讲故事时往往是只讲故事梗概或讲到精彩部分就戛然而止, 然后把故事出处告诉学生, 鼓励学生自己去书中寻找故事结果。

方法二:炫耀知识, 诱发情感上的共鸣。每个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 而对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更是敬佩有加, 因此在课间或者中午休息时, 我就和他们在一起活动, 给他们讲天文知识、讲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讲名人成功的经历……通过每天的讲解交流, 学生可以领悟到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知识的源泉, 使其阅读愿望在潜移默化中油然而生。

方法三:开故事会,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现欲, 并想在表现中得到认可。针对学生喜欢讲故事的特点, 我每个月召开一次故事会, 要求讲故事的同学精心准备故事内容, 讲完故事后老师要对讲故事的同学进行讲评鼓励, 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营造氛围, 巩固阅读情趣

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 户多书籍子孙贤。”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名人引路, 巩固情趣。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书籍的名言、名人好阅读的故事。我把它们公布在黑板一角或记载在语文书的扉页上, 以名人阅读的切身体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2) 家校合力, 巩固情趣。每次召开家长会, 我都会向家长介绍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教会家长鼓励孩子阅读的方法;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可以共读一本书, 也可以分别读自己喜欢的书。

(3) 保证时间, 巩固情趣。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看到别人都在认真阅读, 原本不喜欢阅读的同学, 也会约束自己, 去读一些书。因此, 为了保证学生每天都能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时间静下心来沉浸书中, 仔细阅读、品味、享受。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看书,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早点来到学校看书, 现在来早的同学进教室就看书已基本形成了习惯。同时我还把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定为读书时间, 每到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 每个人都在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

(4) 阅读交流, 巩固情趣。学生读完书需要给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更要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赞赏, 因此我每天挤出十分钟时间进行小组阅读交流, 每周举办一次全班阅读交流, 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 讲出自己的读书收获。在交流的过程中, 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喝彩, 使其阅读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严格挑书, 满足阅读愿望

好的书籍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坏的书籍能够把人引入歧途, 甚至导致犯罪。当今社会各类书籍名目繁多, 而小学生认知能力又比较弱, 因此我们在引领他们去阅读时, 要帮助他们严格挑选书籍, 让一些真正的好书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满足学生阅读的愿望。

四、授人以渔, 提高阅读效率

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于终身受用无穷。”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 才能形成读书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根据小学生识字量少, 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只注重故事情节, 不注重语言运用等特点, 我建议学生:①读书时准备一本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②建立一本“采蜜集”, 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摘录书名、作者、朝代、出版社等, 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收获。③善于思考质疑, 想想文章的精华奥妙所在, 想想文章的主题、构段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 , 根据生活实际对文中的某句话或某一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便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 使学生通过读书受益一生。

上一篇:优秀作文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00字下一篇:公司活动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