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精选12篇)
1.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一
高职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路径初探
从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加强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作 者:欧阳华勇 Ouyang Huayong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学生 价值观教育 路径
2.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二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年龄、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虽然如此,我们从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新特点。
1. 违法犯罪呈现广泛性。
(1)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类型表现出形式复杂、种类繁多的新特点。除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只能是特殊主体犯罪外,大学生犯罪几乎涉及其他各人类罪,不仅仅以财产型和伤害型犯罪为主,还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权利罪,等等。罪名主要有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诈骗、赌博,等等。(2)人员层次复杂化。大学生犯罪的广泛性,还表现在人员层次上:性别上有男也有女;年龄上有大也有小;学历上有高也有低;经济条件上有好也有差;思想人品上有由优变劣的:地区上有农村也有城市;政治面貌上有普通人员也有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平时表现上既有一般较差的人,也有学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既有历史上有劣迹的,也有初犯的,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
2. 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
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在违法犯罪上明显区别于一般青年的特点就是智能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案能力,有的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解、盗用他人密码以窃取钱财;有的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有的学生为提高反侦察能力,逃避法律制裁,有针对性地学习法律知识,违法过程显得更隐蔽。
3. 犯罪动机具有突发性。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多为18—22岁,正处于青春活力旺盛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思想偏激、容易冲动、易走极端等特征。他们犯罪的过程大多比较突然而简单,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强烈刺激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恶果却希望或放任它发生,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不计后果,恣意妄为,来不及更多的思考,也没有考虑的余地,便着手实施犯罪了,结果是酿成大祸,一失足成千古恨。
4. 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剧导致犯罪。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却是相当的不稳定、不成熟。近几年,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大。这些大学生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或者遭受学习、生活、感情上的挫折时,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就可能演变成大学生犯罪心理。
5. 女大学生犯罪呈现严重性。
近年来,女生的犯罪现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男性因为自身的优势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女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困难,长期找不到工作,她们就会萌生被社会抛弃、歧视的心理。在女大学生犯罪中,性犯罪与财产型犯罪所占比重较大。
6. 与考试有关的违法犯罪日趋常见。
从小的方面来说,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都是违纪、违法的行为。从大的方面来说,为了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大学生甚至由原先自己买假文凭、假证件转向制作假文凭、假证件贩卖;有的由偶尔代别人考试转变成有组织地代他人考试,等等。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社会的犯罪现象还是个人的犯罪行为,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大学生犯罪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大学生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社会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影响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变化,使得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轨和倾斜,他们趋乐避苦、追求享受、低级趣味,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实现。从经济发展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同时,拜金主义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就诱发部分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失当是导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育方式上,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采取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娇生惯养,极易导致子女形成一种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不健全的人格品质;而当子女考入大学后,许多家长又将全部的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孩子的大学生活无力指导,或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样,孩子一旦受到委曲、挫折,就会造成心理失衡,采取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进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3.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和其他一些不良因素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学校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4.大学生自身原因。(1)法制观念淡薄。大学生违法犯罪并不完全是由于对法律的无知,大多是知法犯法,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高超,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2)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少数人学生在精神追求上,一味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则又会不择手段,往往冒险走向违法犯罪之路。(3)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心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他们把穿名牌、高消费看成是一种时髦。对物质享受和满足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部分大学生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4)贫富差距导致心理失衡,目前,因家庭困难造成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经济的窘迫使他们自卑心理特别敏感,一旦遇事伤及自尊导致心理失衡,就很容易走上邪路。
3.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三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新常态的发展状态下,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高校英语教育者要深入分析本校英语教学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供广大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3
1.前言
国家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教育部门重新调整了英语能力测评体系,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高校应该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不断总结新常态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措施。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新常态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
2.1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增多
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不断增多,“分类指导”、“多元化培养”等教学思想越来越成熟,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使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断优化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语言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必修课逐渐转变成以教学内涵为主的选修课,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开始向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转变[1]。此外,互联网的共享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3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丰富
新常态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学英语教育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在教学方法种融入新颖的教学元素,比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在新常态下,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要顺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4大学英语教育者迎来新的挑战
新常态的发展背景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其中,教学能力应该包括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英语能力、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的意识和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凭借英语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3.新常态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3.1准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初高中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别,相对于初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对课程时间进行删减,也可以灵活选择上课地点和授课方式[2]。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准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英语学习内容以及形式,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性。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成绩考核方式,如答辩、英语辩论赛等,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2更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分层次、自主性、信息化、个性化、为指导,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逐渐实现以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实时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把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在第一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推动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知识,自主发现、解决英语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3]。最后,高校英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允许优先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相关英语课程,暂时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则继续学习,直到通过考试才可以免修相关英语课程。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对英语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首先,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让英语教师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当前最为提倡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高校要积极引入高素质的英语教学人才,增加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的比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4.结束语
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常态下,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要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英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常态下各方面的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大学英语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冬冬.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及应对对策[J].亚太教育,2015,6(25):101.
[2]張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8(05):36-37.
4.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四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 2 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 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 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 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 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 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 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 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电信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电信企业职务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根据对历年全国电信企业已经结案的职务犯罪案件看,犯罪主体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掌握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大权的企业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二是负责企业采购或工程项目的人员;三是企业中直接管钱管帐的人员。
2、作案时间长,涉案数额大。
3、“群蛀”现象十分突出。
4、犯罪手段复杂化。
(二)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
造成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除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法律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化堕落、损公肥私的腐朽思想侵蚀外,客观上有企业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1、企业人事任免和管理体制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检察机关近几年来立案查处的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其中部门经理,业务管理等中层干部占立案数的50%。企业在任用人员时,只看任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只重视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考核,忽视了思想方面的监督和把关,致使所任命出来的干部抓生产经营有方,治廉洁建设无力。企业在选择部门负责时缺乏全面考察,往往被一些人的表面假象所迷惑,出现重才轻德的倾向,甚至对个别思想品质不 好的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委以重任,给企业放进了“蛀虫”,有的在选择部门负责人时任人为亲,无论能力业绩如何,接连提拨重用,使其得意忘形,陷入贪污腐化的泥坑。例如辽宁大连市华录集团花几十万元将一个叫孔祥的人引进,认为他是财务方面的专家,结果这位专家连什么是特种转帐支票都不懂,把企业财务弄得一团糟。另一方面引进的人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电信企业把老技术人员全部打发回家,但新引进的高学历年轻人没有实践经验,使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查修,又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花钱请人修理。
2、企业管理疏漏,各种法规、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企业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
一是经营管理松驰,资产管理混乱。资产帐目不符,资金管理失控,对营业款的上缴,购货款的支出等缺少必要的和有效的规章制度,甚至无人问津,放任自流,从而导致贪污、挪用企业公款案件的发生。二是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实践中,根据我国现行会计体制企业财会人员的任用和聘用,完全由企业“一把手”决定,这种隶属关系势必带来财会人员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观上不想,不敢监督,客观上不能监督,实际上也监督不了的被动局面,进而保护和掩盖了企业内部犯罪。三是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一是有的企业法制教育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法制教育局限于一般方 法,不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致使一些人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走入歧途。有的干部看到别的企业的领导坐好车,天天灯红酒绿,认为自己贡献大,回报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已经湿了鞋干脆洗个澡的想法,出现了心理不平衡,进而发展到只顾小家,不顾国家,利用职权钻企业的空子,捞取个人好处。我们都只知中国第一贪成克杰,他从一个“不太拿钱当回事”的好干部蜕变成广西“腐败王”不能不令人痛惜。唐朝张悦在《钱本草》一文中写道“钱,味甘,大热有毒。”成克杰就中了钱毒而堕落的,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一切都悔之已晚。
3、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不得力,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一是企业负责人独揽大权,摆脱监督,企业中盛行家长制,个人 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的机制、群体监督不力。二是企业负责人调动、轮岗时,对他们所掌握的财物审计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审查,致使个别人员乘机大捞一把。
(三)预防电信企业职务犯罪的对策
电信企业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在社会和国际投资环境中也容易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破坏电信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因此,预防与控制电信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渊的意义。
1、坚持不懈地抓好经营者的管理与教育。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人”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是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首要问题。结合现代企业依法用人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干部任用公示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以及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杜绝了跑官、要官和提拔人情关的现象,用好的制度来选人用人。其次是通过完善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来管好人,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三是教育好人。通过坚持不断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以及开展党的性质教育、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组织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的学习,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考验,巩固了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的防线,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2、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等现象,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对适宜集中的权力合理集中,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才能作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其次,强化审计监督,建立负责人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依法对企业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状况和廉价自律情况进行审计。第三,通过定期召开“通气”会和在内部信息网上公示的方式,定期通报企业阶段性工作内容和进展情况,深化企务公开工作,增加权力的透明度,避免“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
在财务和资金监督管理方面,要强化财务和资金运作的管理,严格财务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乱担保、乱投资、乱立项、乱挪用、私设银行帐号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全体财会人员中开展“重视思想教育----使之不想腐败;加强制度建设----使之不能腐败;强化会计资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规----使之不敢腐败”的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全体财会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另外,要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通过预算系统建立成本费用预警制度以及关键费用监控制度,及时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落实整改,从制度管理入手,从流程控制入手。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现任制。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 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把解决自身职务犯罪等腐败的源头性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式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层层抓落实,并积极探索责任制的落实形式,推行一岗双责,落实双目标管理,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两个目标”融为一体,既有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又有责任目标和履行职责的程序规范,调动各级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的积极性,特别是行政、业务干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注意查找职责范围内存在的源头性问题,规范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性。其次是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将涉及源头预防的相关工作项目排除计划,象分解生产经营指标一样,形成“硬指标”,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范围,分解到人头,有责任人制定措施抓落实,并将其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再次,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为保证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重点工作的落实兑现,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求部门负责人必须定期报告落实责任制的情况,自觉接受组织监督;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在向职代会述职时,必须讲述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另外,还定期对各级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和预防腐败重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进《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拨作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积极开展。
总之,预防电信企业职务犯罪,要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体系的建设,强化内控流程,不断加强电信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杜绝企业职务犯罪案件,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保驾护航采取的对策。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5.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 篇五
摘要:我国近年加大在中职教育方面的投入,而社会对于中职类学生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但中职学生的质量却为同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好好研究一下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找到相应的对策,以保证中职毕业生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学到适合职业水平要求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解决就业的缺口。
关键词:中职 学生 学习特点 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但中职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却好转,这是有社会就业结构所决定,社会上需要大量基层工种,但由于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应的高中和中职类学生数量却在萎缩,一边是基层就业工作岗位的增加,另一边是就业人数的减少,这样就逐渐出现了中职学生就业情况改善的现象,虽然同时也有很多大学生也同时在选择职业,但他们大多数不愿意选择不符合自己专业的但需求量又庞大的职业,并且,由于大学教育对于实操教育的缺失,在同样的工种面前,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可能还比不上中职学生,大学生就业遇到了瓶颈,而中职学生就业迎来来了春天。
因此,我国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在这个新的时机,怎样做好中职教育工作,有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今天我就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特点,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中专学生学习的特点:
1.基础太薄弱:
这个问题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读上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尤其是数学。数学这么学科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是什么科都经常要运用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
因此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中职学生的就业虽然出现了回暖,但是,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2.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差,从小到大多数都是从初中或者高小开始,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等之外的额外的一笔收入。也就是说,包括家长在内,有极少数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了中职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或者进入校门不知道自己怎么该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因此,要是你想学生来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想他真的学到一点知识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有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
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应该都是相当的聪明,即便是十几年都没有怎么读过书,脑子还是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不好了,根据一些观察发现,智商超常儿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学习很一般,而他们又需要专门的人来引导,这样就说明智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到30%,更多的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这个后天的努力,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有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在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学生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学习习惯角度上来说,拿学习英语来讲,这个我们学生也比较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朗读,一年以后,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但我们的学生一听到要这么久,立马就打了退堂鼓。
5.学习的自制力差。
虽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有些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的科目,非要老师不断督促和做思想工作,才能坚持。
6.学习无压力不努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压力,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而东莞大部分家庭都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生活压力,学费对于家庭而言也不是负担很重,学生上学也没有承担过重的压力,再加上现在社会崇尚以收入高低和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而这些又没有和学历挂上钩,学习对他们来讲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将来就业获得收入在这些学生看来和自己现在读书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更加就没有什么动力了,因此,不努力的中职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从整个学校来讲,学风并不会很强。虽然他们也是学生,但似乎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学习。
二、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出以下一些对策:
1.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调整课程,增强实用性
学生的基础差,文化知识薄弱,对于专业课程就应该降低难度,讲述最基本的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讲完一个基本理论知识,就应该出例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上多出几道简单的练习题,马上反复练习,达到通过讲练结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而且,加强实操课的操作,即便是纯理论课,也应该多提供一些直观的材料给学生,用最直接的教学来加深学生印象。教授的理论知识也应该以最基本的为基础,以学生能够掌握为基础,计算过于繁琐的,难于理解的,可能学生怎么也听不明白,但又必须知道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学会怎么运用,多出点实例让学生练习。
2.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成绩也是有好有坏,中职学校学生也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是基础原因,一个是学习动力,有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门学科,越学越好,而有些却停步不前,这样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后形成一个班级内部,至少分成三个段,在这种情况下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成绩不同的同学,应该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甚至还应该多出些备课内容,以满足成绩好的同学需要,同时也要通过一些简单的习题,不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当老师一个人顾不过来时,可以请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帮助老师辅导成绩差一点的同学。
3.注重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灌输学生一些职业方面的思想,中职学生年龄为15到18岁,很多人都是从初中直接就要面对职业教育,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个别年龄小的,可能还会是先就业后成年,因此,这个关键的三年里,学生会逐渐定型,形成一些固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几年,在教授过程的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的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小孩子一样地幼稚和无所事事。
4.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入点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中职学生知识面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简单,因此经常需要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例子,引入到专业课里去,并且,比较枯燥的课堂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讲课,在发现学生精力不济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停止一味地讲解,通过提问或者做题来促使学生打起精神,也或者可以在这个时候,暂时放下课堂教育,而对学生现时的状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精神好转,再重新回到课堂,引经据典的时候,尽量说得通俗一点,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因为中职学生需要学的内容非常基础,每堂课所授的知识点和重点也非常突出,在讲课的过程中更要突出,通过语音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然后在用抑扬顿挫地语气不紧不慢地阐述,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要重复三遍以上,课堂讲解一遍,课后总结一遍,下次课再要回顾一遍。这样,学生才能留下一些印象。
5.讲课时间不宜过长。
课堂45分钟,如果每分钟老师都在讲授内容,对于中职学生这些长期习惯上课开小差的孩子来讲,想他们45分钟都在听课的确比较困难,而且他们本身就没有什么学习目标,也没有什么兴趣,更别说什么压力和动力。即使一堂课重复一个知识点很多遍,最后学生还
是会感觉象听天书,这个时候,就应该适当的练习,纯理论的内容,可以通过出一些客观题来回顾,加深他们的印象,要是计算公式,就应该通过做题的来让学生掌握。
碰到公式非常复杂的情况,就应该把公式简单化。简单化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拆;做出结果需要用到很多步骤,对于中职学生,就应该把题目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简单的步骤就出一个例题,再出一个练习,让学生“依葫芦画瓢”。难记忆和难理解的,就多出几个练习。还有一种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些题对我们来讲可能一看就懂,但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讲,可能就难于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简化这些题目,达到中职学生理解的要求就可以,不必再深化去讲解。等到每个计算步骤学生都能够做到很有把握的时候,这样就可以把题目汇总为一道大题,再讲一道例题,再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习惯了自己动手,虽然一开始他们会很畏难,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习惯这种学习模式。
除了老师要讲解清楚外,一定要加强学生自己参与的是时间,参与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方法,但共同的就是不要让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6.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六
“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传统称谓是“差生”的缺点或“后进生”的不是,具体说法就是指学生在品行有越轨行为在心理上有障碍,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在学校直接影响班风、校风和学风,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学校、家庭、社会有必要对教育、转化和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重视。
一、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成因
研究结果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引起的,概括起来,主要影响因素是集中在学生、学校、社会、教师等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大量的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自控力、好奇心、学生学业不良、挫折、自卑、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家长要求不适应,自以为是,逆反心理等。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卑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偏激、自暴自弃,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情绪反应就会演变为学生的问题行为。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孩子的影响突出特点是不受时间、形式的限制,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问题孩子的思想和学生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对,如粗暴、唠叨或父亲严母亲贯,或母亲严父亲贯,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关系破裂,孩子得不到温暖和教育,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3、学校教师因素 学校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的影响。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问题学生冷眼相待,不尊重学生,教育中常采用命令式、强制、惩罚、动辄训斥的方法,在这种冷漠奚落的态度下生活久了,问题学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秀学生呵护有加,对问题学生置之不理,还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横加指责批评等粗暴、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抗拒式行为、惧怕退缩行为等。
4、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我国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读书无用及文化生活中各种消极的不健康的错误思潮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思考与对策
学校教师在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是个教育者,不但要教好书,更主要的是育好人。每个教师都应怀着一颗使学生终身受益,甚至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思想的想法去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就不会对正在成长中接受教育的学生所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而视为一种不正常,因此,教师不要夸大问题行为的严重性,不宜老帐新帐成总算,不宜持消极态度,更不能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的未来作出草率的结论和悲观的预言,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要热爱、尊重、信任、宽容、体谅和帮助,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希望。
2、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坚持正确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
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自卑又自尊相交织”的心理,为此,每当做了错事或成绩长期跟不上时,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问题学生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再辅以下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3、对问题学生应坚持宽、严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简单了事,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的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再说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其各自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也不是一样的。因此,必须坚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类型、程度的问题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符合生情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4、坚持教育一致性原则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许多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转化及矫正工作失效,往往是因为教育者之间对问题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而造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且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矫正就不能仅仅只考虑学校因素,还应同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要有恒心,有耐心,坚持不懈的帮助问题学生矫正问题行为,还需要教师协调有关人员按统一目标行动,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各自为战,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的不利倾向。
5、在集体中进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人具有自然属性,但更具有社会属性。任何人均无法离开他人而孤立地存在,且任何人的言行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们。问题学生存在于集体之中,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影响着班集体,而班集体师生的言行举止也无不对问题学生产生作用。为此,把问题学生放在集体中进行行为矫正,在集体中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问题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观念、增强他们在集体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问题学生的内驱动力。要充分利用和体现集体的正确舆论,对问题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利用集体成员认可,赞许、鼓励激发他们上进,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以增强信心不断前进。
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生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价,心理辅导是疏导那些目睹在心中的郁闷,使问题行为从其心底能畅通解决。心理辅导是由内而外地做工作,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调整及问题行为的矫正,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7.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七
专业群这一称谓, 首次明确提出是在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该文件明确了“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但是对于专业群的定义, 范畴和界限, 该文件却没有明确界定。因此, 对于专业群的理解, 各个高职院校多是基于实际项目的执行和运作来进行理解[1]。目前, 对专业群较普遍的作业是“教学管理单位”的重组, 即将专业相近、能共享实训资源的专业进行模块式的组合。本文认为, 专业群建设不能仅仅是模块式的机械组合, 其意义更在于打破传统职业教育过于狭窄的专业限制, 打造符合新常态社会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 对于专业群建设, 不是仅仅是几个专业共享实训资源, 更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结构、师资队伍交叉就行改革, 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更广泛的社会意义。需要研究专业群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 特别是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在以往的研究中, 主要集中在单一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 并对如何引导进行研究[2]。对于专业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3]。本文尝试就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引导方面做一定的研究, 以便更加有力促进学生、专业和学校的发展。
2 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特点研究
2.1 社会转型对就业价值取向的挑战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过渡状态, 包括价值观念的改变。就机电专业群为例, 国家提出制造2025的概念, 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制造质量的提升, 必然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的及时补充, 必将能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从而打破传统的脏累差的印象, 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2.2 职业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变迁
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受到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成长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受到国家政策影响, 学生就业方式从统包统配, 双向选择, 到现阶段的自主择业与创业阶段。以本院机电专业群为例, 该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该专业群三年制大专2012年 (受访人数179人) —2013年毕业生 (受访人数193人) 半年后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有4人, 2013年的有9人。该数据反映出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 体现出了对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可。
2.3 职业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类型
学生价值取向是主体的自我意愿, 是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 思想包容性越来越大。随着国际开放程度的提高, 社会价值也日趋多元化。主要价值取向类型包括社会价值取向型, 以国家的需求为出发;自我发展取向型, 完全按照自己个人的意愿;经济利益取向型, 其就业价值只关注经济价值, 不考虑自我价值;得过且过型, 自己没有自主的价值, 随大流。这些不同的价值取向, 反映了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类型。
2.4 专业群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特点研究
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 既有着以上分析的普遍特点, 同时又有着其专业差异。在对专业群就业情况统计的时候, 发现经管在同一专业群内, 不同的专业之间的就业情况又不太相同。同样以机电专业群为例, 2012年选择自主创业的有4人, 数控技术3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1人。而2013年自主创业9人中, 数控技术专业5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2人。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要比另2个专业要多。
3 专业群学生就业价值引导研究
引导专业群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为社会经济服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制定符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各专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清楚本专业与专业群的关系, 以及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 需要制定符合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职业教育,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注重学科与知识结构联系, 而忽略了岗位之间的联系。因此,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 需要综合考虑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共性岗位以及不同的迁移岗位。从而能让不同专业学生了解各自专业与专业群之间的关系, 更有利于学生的复合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开阔的择业取向。
3.2 建立好专业群与对接的产业之间的联系
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特别是地方产业经济服务。因此, 专业群建设要符合当地的产业或产业群。通过建立专业群与产业之间的对接, 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具体的岗位锻炼, 使学生既能学会企业主要岗位的基本操作, 又能具备现场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单一专业建设所不具备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3.3 以专业群为基础推进高职就业与创业教育
针对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特点, 在进行就业教育时, 鼓励和帮助学生摆脱不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就业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既要有独立的择业观念, 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现今社会下, 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本专业群内进行创新创业, 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舆论导向。本院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创梦广场”活动, 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4 结语
专业群建设能够促进专业的融合和交叉, 培养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关注专业群学生的就业价值变化特点, 在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促进专业以及专业群的持续发展。
摘要:专业群建设不应只是专业之间的模块式机械叠加, 而应是专业之间有效的整合。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的信息时代, 专业群能够发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文章以专业群学生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切入点, 分析专业群学生的共性与多元差异的价值取向。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对接和创新创业教育3方面, 引导本专业群内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专业群,价值取向,就业,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36-38.
[2]马玉莹.新时期眼视光专业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特点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 (7) :32-33.
8.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八
摘要:大学扩招使得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与过去的学校分配工作模式不同,当前的就业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就业,相应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通过对本校2015届应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问卷,结合相关资料,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引导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引导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
过快的高校扩招速度导致中国的大学教育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大学生优质就业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史上最难毕业季”的报道也在一次次的刺激着当代大学生的神经。在目前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下文就做具体阐述。
一、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引导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针对其发生的变化,研究其变化特点,可以为解决目前大学生优质就业问题提供依据,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同时,也可以协助高校有序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
笔者为了开展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针对本校2015届应届毕业生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剖析,以及相关资料的解读,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
1、大学生就业领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相关领域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7.3%的学生表示自己意向就业领域为本专业相关领域[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当初填报志愿时对自己要学的专业不了解,上大学后才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在就业时就很有可能转向其他领域;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或者因为自己追求“体面、高薪”的工作,不想从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工作做起;学校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2、大学生就业单位多样
在过去,人们对于国企青睐有加,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国企。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明确表示希望就业单位是国企的只占到了17.6%;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完整的入职培训体系、有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的外企,更受新一代大学生的青睐,选择外企的学生占到了28.9%;而12.1%的学生选择了福利待遇不错的私企;其他学生则表示,如果企业能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能给员工提供锻炼机會、发展平台,自己不在乎企业类型。
3、大学生就业地区偏向一线城市
有53.6%的学生表示想要去经济繁荣的一线城市,以及一些快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城市,希望可以在大城市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而且,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薪资水平较内地以及西部地区高,发展机会也更多。另外,相对来说,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但也更加公平。有23.7%的学生则表示想要回自己家乡的周边地区发展,因为更加熟悉周围环境,同时父母可以在自己的事业初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大学生求职渠道多样
经济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求职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2]。与传统的往返于各大招聘会、逛人才市场、看街头广告相比,网上求职、甚至电视求职在大学生中间悄然兴起。78.9%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在网上招聘网站(智联,58同城、前程无忧等)关注招聘信息,65.6%的学生知道有电视节目求职(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节目等)。社交软件也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人人网为例,由于人人网通常要求实名注册,因此,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更高。有招聘、实习等信息的人可以@学校里的公众人物,通过公众人物的传播,其他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应的信息、投递简历,甚至得到内部推荐的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过于注重薪资水平、福利待遇
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大学生追求更高薪的工作无可厚非,但是,过于注重薪资待遇,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缺乏对自己发展的准确定位,不注重前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将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的措施
(一)企业进校园,学生去企业
企业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企业应该积极接纳大学生,为其提供就业机会[3]。同时,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达到工作要求。
(二)学校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
1、学校在设立相关专业时,应充分考虑市场发展需求[4]。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2、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创业”逐渐成为很多想要在“商场”大展身手的大学生的首选,有约8.9%的学生表示有过开店、摆地摊等经历。大学应该与时俱进,推进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进一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工作。有些学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流于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一般是让辅导员进行教学,缺职业指导培训,辅导员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辅导员必须要提高教学意识,强化就业指导教学工作。
(三)学生自身要有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戒骄戒躁,摆正心态,注重企业对自己的锻炼和培养,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其变化特点,加以正确引导,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谋划策。最后,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劲松,刘萍.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J]. 科学中国人,2015,17:114-115.
[2]章晓,江玉岚.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基于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比较分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0:86-89.
[3]林振涛,杨秀红,董兆举等.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0):775-776,790.
9.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九
1.2学生的纪律意识相对弱化。独立学院艺术性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其纪律意识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立院校大学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对学校的各项约束制度表现的比较反感,甚至出现了反抗情绪;二是独立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从自我主观感受出发,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三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期间比较“散漫”,不听从教师以及班级制度的规定。
1.3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与他们要进行艺术专业学习有关,很多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方面比较重视艺术知识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普遍不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却比普通专业的学生要高。
2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而开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除了许多的问题:
2.1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不同于公办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也要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向区分,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独立学院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模式仍然是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而没有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勤请假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该制度就缺乏了对艺术专业特点的考虑。同时独立学院采取的学生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我特点是不符的,阻碍了艺术类专业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2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会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近期文艺圈所暴露出的各种道德败坏丑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独立院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日益低下。
2.3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采取的模式比较落后。首先学生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独立学院普遍采取强制化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管理者以行政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学院的各项规定执行;其次学院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教师普遍采取教育批评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学生违反学校的制度时,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制度上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罚,而不会给学生任何的申辩权;最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过于单调,没有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学校的管理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要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管理。
10.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十
一、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常见类型
(1)头部损伤。头倒立式、手倒立式、乌鸦式、孔雀起舞式、蝎子式等练习,容易造成头部撞伤和擦伤。(2)颈椎损伤。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动作对颈椎的压力特别大,容易造成颈椎关节错位、甚至颈椎间盘突出。(3)脊椎损伤。脊柱扭动式、门闩式、上轮式、下轮式、鸽王式、弓式、眼镜蛇式、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练习易使脊椎受伤。(4)腰部肌肉扭伤。鱼王式、套索扭转式、风吹树式、三角伸展式、圣哲玛里琪式、腰扭转式等练习易造成腰部肌肉扭伤.(5)腿部肌肉韧带拉伤.前屈式、背部前屈伸展坐式、三角伸展式、束角式、坐角式、扭转前屈伸展坐式、半莲花前屈伸展式、猴王哈努曼式等,这些练习常导致腿部肌肉韧带拉伤。(6)踝关节扭伤.英雄坐式、榻式、莲花坐式、骆驼式、蛙式、束角式、卧英雄式等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二、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1)疼痛感滞后是瑜伽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特征.
瑜伽虽然是一项有氧运动,但它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剧烈运动。瑜伽伤害造成的疼痛有滞后的特点,往往练习瑜伽之后,隔天才疼痛。因此,受伤之后的练习者也不知道是由于瑜伽而造成的.
(2)一旦练习瑜伽受伤之后检查起来十分的困难.
练习瑜伽如果做不好确实容易出现损伤,瑜伽运动损伤属于软组织受伤,这些伤害多发生于关节、肌肉、韧带以及软骨等,而x光片却很难确定,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受伤者乃至医生的重视.
(3)恢复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三、高校瑜伽教学运动损伤的原因探究
(1)缺乏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经过走访国内多所高校瑜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缺乏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是导致其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瑜伽学习的经验,对瑜伽的认知也很浅显,仅限于塑形减肥.学生在练习中盲目攀比,忽视自身的实际能力,急于求成,不遵循瑜伽的练习规律,一味的求新求难,多数学生不了解瑜伽运动损伤的知识及其危害程度,学生在练习中缺乏防护意识导致运动损伤,造成伤痛困扰。这种现象正是源于教师对瑜伽课堂中运动损伤防护意识的匮乏,未能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实现其作用。因此提高瑜伽教师对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瑜伽发展的必然选择。(2)人体本身因素。人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薄弱,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原理。(3)师生间缺乏沟通。在整个瑜伽教学的过程之中, 有不少学生由于联系错误而出现了身体的不适, 但是不好意思向老师诉说而没有将情况及时汇报给老师,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 学生的身体情况会越来越差,伤痛也会进一步加剧。由此可见,为了减少伤痛给学生所带来的困扰,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4)组织练习方面的原因.1)不按照练习原则进行严格操作.2)存在场地设备、器材和服装上的不合理性。3)练习者身体状态差和气候不佳的因素.
(5)瑜伽体位姿势的错误.1)后弯体位.后弯可以强壮后背部肌群,拉伸体前侧肌肉,同时也能放松胸肌#肋间肌# 筋膜,打开胸腔,强化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但后弯练习中容易出现腰椎疼痛#后背肌肉痉挛等.如果练习者不注意脊柱的纵向伸展,直接折叠腰椎,或者核心力量不够,则会将身体重量完全压迫到腰椎上.2)前屈体位。前屈可以拉伸脊柱以及下肢后群的肌肉#跟腱,对肝、肾、胰腺和胃肠等腹内器官有按摩作用,但有的练习者使用爆迫力和反弹力,过度前屈导致腘绳肌拉伤.3)扭转体位.瑜伽扭转体位能滋养脊柱周围神经,充分伸展和按摩连接椎骨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脊柱弹性,但扭转过程中,如果练习者躯干活动受限,身体会出现代偿性动作,造成颈椎、肩带部位的拉伤,脊柱的扭转应该先从腹部开始,腹肌用力,然后过度到胸部、颈部,核心力量可以有效的固定脊柱,保持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防止脊柱因为扭转强度过大而出现弯曲,导致脊柱受伤.4)倒立体位.
倒立体位练习可滋养脑垂体、松果体,加强脑部氧供#血供,改善人体内脏下垂及淤气、淤血的状况,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等.但练习过程中容易因为肩带、上肢肌肉无力以及肩关节伸展性不足,造成颈椎代偿用力或由于肩背部肌群力量弱,紧张,身体失去平衡导致颈椎受伤.
四、高校对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防护策略
(1)深化认识加强防护.从主观意愿出发,提高师生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认识,明确其危害性.任课教师在瑜伽教学中要采用预防措施,练习时加强保护,在每个动作练习时都要告知注意事项.在教学大纲中要加入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在瑜伽教室、黑板或宣传栏里介绍瑜伽损伤的危害性及防护知识,定期开展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讲座,设置瑜伽教学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宣传瑜伽运动练习的注意事项、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知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师生间统一认识,明确开展瑜伽运动损伤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要有信心与耐心。操之过急地练习瑜伽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且还会加大心理的负担,因此,循序渐进的练习会让你收获更多。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通常情况下, 由于瑜伽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练瑜伽者只要跟随教师循序渐进地练习就能够得到身心的.释放和明显的进步,是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伤害的。
(4)了解不适宜练习瑜伽的人群。 瑜伽并不像慢跑等传统锻炼手段那样适合所有学生。专家认为有 4 类人群不适宜练习瑜伽: 第 1类。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造成撕脱性骨折或压骨折。第 2 类,神经疾病患者,容易压迫到神经,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第 3 类,椎间盘突出患者。第 4 类,关节组织疾病患者。这类患者一旦在瑜伽练习中受伤则很可能极其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避免出现损伤。
(5)明确自身练习瑜伽的目标。不同的瑜伽层次,侧重的难点和重点存在不同。因此,对于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练习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减肥、治病,有些人是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在瑜伽中追求平静。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只是盲目赶潮流,这样就会增加损伤的几率.
(6)增加对易拉伤肌肉和韧带的训练.鉴于人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弱点,为有效预防身体损伤,应针对易拉伤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多加强练习,多进行一些拉伸的动作训练,增强柔韧性。
五、结论与建议
瑜伽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瑜伽虽然看似柔缓,但一些体式强度较大,如果掉以轻心,或者练习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关节、脊柱损伤等,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同时也制约了瑜伽的发展。为了预防瑜伽运动损伤,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的练习方式,加强身体素质练习,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保持专注;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并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最大限度的规避练习中的运动损伤,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华。论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4):468-469.
11.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成因新探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特点;成因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and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atchwords and its causes by investigating some campus in JiLin City. It t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ampus catchwords from three aspects correspondingly, hoping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ous,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 campus.
Key words: Campus Catchwords,Characteristics,Causes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和情感沟通的媒介,是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也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其存在形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新鲜事物的出现最终都将以语言为载体表现出来,从而为社会的发展留下动态的印记。校园流行语便是这样一种鲜活的语言形式,它在一段时间内盛行,在独特的群体和地点流行,从而动态的记录着群体的发展变化。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恰当的反映了校园文化,反映了当今新新人类的自我认知及社会认知。校园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的盛行无疑展现了新新人类的朝气和活力,而校园流行语文化则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使用状况。笔者对吉林市部分高校本专科大一和大二学生校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就校园流行语的使用类型,使用频率,使用场合及来源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样本93份,有效率为93%。在充分收集语料的基础上,笔者对收回有效问卷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归纳和演绎法对收集到的语料作定性分析,进而从崭新的视角来总结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为更好的研究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做铺垫。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现代大学校园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思维和用语方式,在各种流行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今大学生,90后占有相当的比例,90后作为新新人类的代表,其思维和价值观较之以往大相径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如下特点:
(一)新新词语层出不穷
大学生与普通大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接受力,较敏捷的思维和别出心裁的创造力。这些特质决定了其在语言使用上具有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大学生在语言使用上多创造出与传统词语意义偏离的词语或把旧词赋予新的释义,这体现了大学生的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的特点。如“贝多芬”(从背后看加分的女生),“天才”(天生的蠢材)。而此偶像(崇拜的对象)非彼“呕像”(呕吐的对象),此神童(聪明的孩子)亦非彼“神童”(神经病儿童)。所谓的“特困生”则指的是上课特爱睡觉的学生,“后起之秀”只的是起床比较晚的学生等等。此外,大学生在语言使用上不拘泥于现存的语言形式而喜欢创造性的类推,如,由“校花”到“校草”,由“钓花”(男生追女生)到“钓虾”(女生追男生),由“考霸”(考试的高手)到“面霸”(面试的高手),由“裸婚”(没有经济基础即结婚)到“裸考”(没有复习就去考试),由“蹭饭”到“蹭课”(旁听老师的讲课)等等。这些新新词语的层出不穷展现了新新人类的新新气息,体现了当今大学生张扬的个性和对学习生活的自嘲和自我结构。
大学生自创的流行语也占有一定比例。如他们口中的“竹本口木子”即为书呆子的代名词,而把逃课说成“跷课”,把考试不及格说成“挂了”,把长相一般说成“长得安全”等更成为一种时尚。另外,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决定了其喜爱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来套用经典诗词以表达自己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而这一特点在其他流行語上是无从体现的。如“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运筹网络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枯藤老树昏鸦,学校不让回家,突击、裸考不挂,简直在说梦话”;“横眉冷对亲父母,俯首甘为女子牛”;“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只在大学找”等等。“黑夜给我黑色的鼠标,我却用它游戏到明天。”从套用的内容来看,窜改的古诗词多表达大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消极态度及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 修辞手段巧妙运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语言天赋,在语言运用上多具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校园流行语的运用上多表现为各种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流行语发现大学生经常运用谐音和双关两种修辞手段来表现自己具有创造力和清新活力的特点。如用“鸭梨”来指代“压力”;用“亚历山大”来表达“压力山大”,用“蛋定”指代“淡定”;用“围脖”指代“微博”;用“早恋”一词代替“早炼”即早晨锻炼;用“黄昏恋”代替“黄昏炼”即晚上锻炼;用“大洗之日”即洗衣服的日子来谐音“大喜之日”;用“童鞋”来指代“同学”等等。这些流行语的运用在调侃中带有一分严肃,在严肃中带有一丝诙谐,在戏谑中带有一份从容,在高雅中带有一点低俗。
此外,反语和比喻也是大学生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段。大学生通过运用反语来表达他们的自嘲和戏谑。如“可爱”指的是可怜没人爱,而他们在表达“霉女”、“菌男”时也并不是在传递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俊男”之意,而在传递一种嘲讽之情。比喻的修辞手段也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如用“特困生”比喻上课爱睡觉的学生,用“枪手”比喻替代别人考试的人,用“校草”比喻俊俏的男生等等。这些修辞手段的运用表达了大学生们自我娱乐,自我解压的精神,更显现了大学生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大学生通过校园流行语的生动运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们青春飞扬的个性和引领时代的风范。
nlc202309021643
(三)多元文化水乳交融
知识经济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受到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亲密接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点在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上显现得尤为突出。大学校园是文化的前沿陣地,多元文化的融合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因此这种有意无意的融入和使用使一种新的独特的语言潜意识的流行与大学校园之中,并逐渐开花结果。大学生们会很自然的把大一新生说成“freshman”;把玩的高兴说成玩的“high”;把你真仗义说成“你真man”;把挺住说成“hold住”,而把流行说成“in”;把落伍说成“out”;把复制说成“copy”也成为一种时尚。像“I服了you”,“小case”,“IT人才”等词语对大学生来说更是耳熟能详。此外,像“欧吉桑”(中老年男子);“欧巴桑”(中老年妇女);“卡哇伊”(可爱,漂亮,温柔);“料理”;“哇塞”等来自日韩和港台方面的词汇也在大学校园流行。上述词语在校园的流行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大学校园流行语多元文化水乳交融这一特点。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成因
(一)大众传媒的耳濡目染
大众传媒像报刊、杂志、畅销书籍,尤其是影视、网络等社会媒体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正能量”一词最初则来源于畅销书籍,而最终在校园中作为积极词汇而广泛传开。影视媒体则是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它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在大学校园中一度盛行的“相当”,“太囧”,“哥学的不是习,是寂寞”,“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洋洋”等词语在大学校园一度盛行。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代媒体则后来者居上,它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已无孔不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约有76%的校园流行语来自网络。来自网络的校园流行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杯具”一词,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而最终流入校园成为校园流行语。随之,“叉具(差距)”,“洗具(喜剧)”应运而生,广泛流行。随着淘宝的流行,淘宝体也开始在大学生中传开,如“亲”这一词的广泛运用。“控族”一词也来源于网络,表达对某事物有特殊的偏爱和迷恋。如“微博控,电脑控,减肥控”等等。这些词语的运用投射了网络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又如“我顶”,“潜水”,“唏嘘”,“吐槽”,“菜鸟”,“百度一下”等网络词语也在大学校园中流行。值得注意的是,流行在大学校园的网络词语当中,不乏有显示着粗俗化倾向的词语,如“牛X或牛叉”,“你妹”,“你大爷”等等。不置可否,网络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势不可挡,大学生应该吸收对自己学习生活有益的积极网络词汇,避免消极词汇,从而使语言的使用在新鲜的同时避免粗俗化。
(二)社会时代的日新月异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受到种种冲击。校园流行语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时代冲刷下的印痕,是当今社会风尚的体现。
首先,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因此更渴望情感认同,因此大学生彼此之间经常使用流行语来表达归属感。这是社会生活模式转型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此外,当今的社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讲真的到了“压力山大”的程度,因此在此状况下运用流行语是大学生自我解压和自我娱乐的方式。再次,时代的进步使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因此,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大学生经常把复杂的字母和数字缩减,如“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高富帅”;“白富美”及“9494(就是就是)等网络词语的运用显现了方便快捷这一时代特征。最后,社会生活现象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形成也所造成一定影响。如“富二代”;“官二代”;“爸权社会”“坑爹”;“拼爹”;“腐败一下”(请客吃饭)等词语的流行深刻透视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三)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
流行文化能够广泛传播,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在于它满足了大众的需要,让人产生快感及精神愉悦。(吴圣刚,2007)流行文化的自身特点如反抗和自由选择的精神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流行文化如爱情小说,流行歌曲,影视肥皂剧,美剧,韩剧等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亚于网络。一首“伤不起”触动了大学生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从此“伤不起”成为大学校园热门词语。“跟着感觉走”,“常上网看看”,“情剩”(情场上剩下的)等等词语的运用正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选择一种语言就意味着选择一种文化价值,大学生所选择的流行语和与之相应的流行文化正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与众不同和追求时尚的新型价值观。
三.结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活的鲜活切片,透视了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业,就业,友情,爱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生意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应弘扬其丰盈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汉语词汇及丰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避免肤浅流行语对同学们的消极影响,从而使校园流行语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得到积极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冯常荣.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折射的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11)
[2]吴圣刚.当代流行文化的形成机制与作用[J].中州学刊,2007, (2):241-244
[3]王岩.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知及其生成的文化心理机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孙丽伟,女(198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119012013004
12.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 篇十二
1.1 初中学生新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离不开相应的时代和环境。《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当代年轻人头脑中形成了时代特有的烙印。如今的初中学生都是90年代出生的, 他们生活的时代具有三个特点:第一, 改革开放后, 尤其是90年代至今, 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加入WTO后更是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加速发展, “90后”在物质生活方面可谓无忧无虑;第二, 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如今的“90后”, 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衣食无忧, 细心呵护, 甚至是溺爱, 使得这个群体以追求个性为目标;第三,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全面融合, 使“90后”很小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潮, 尤其是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
1.2 目前初中学生呈现出的新特点
(1) 对新事物敏感, 思想前卫而肤浅。“90后”的初中学生家中基本上都有电脑,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无所不包的信息大量充斥着“90后”。他们接受新鲜事物非常迅速, 喜欢网络语言、玩QQ、写博客、用“火星文”等, 这是他们非常鲜明的特点。在网络、影视、刊物等媒体的助长下, 迅速灌输到“90后”学生的脑子里, 并很快地被消化吸收。但是毕竟他们的年龄还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性境界还无法达到。于是, 他们追求时尚, 爱慕虚荣, 甚至以丑为美。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哈韩”“哈日”衣着另类、追星等所谓的前卫不过是肤浅的想法。但是他们又觉得只要自己喜欢, 肤浅又如何?
(2) 追求个性, 性格叛逆, 缺乏集体观念。“90后”的初中生拥有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 所处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 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大波动。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质疑, 思想奔放, 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同老师、同学分享。在课堂上, 他们活泼、开朗、渴望表现自己, 他们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他们观念新颖、思想超前、行为独特, 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甚至认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即使知道老师和家长是对的, 但心理上也不肯承认。
(3) 心理压力大, 人际交往存在欠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初中学生课业繁重、学习紧张、考试焦虑、情绪波动大, 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多学生在小学时, 学习成绩较好, 经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 不由地增添了几分优越感。相反, 大多数学生反映刚刚步入中学, 学习竞争日益激烈, “中考定乾坤”的形势逼近, 一考试心情就格外紧张, 担心考试失败后受到父母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数落。对于这些家里的独苗子, 一旦真的考试失败了, 他们就更不懂如何处理好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只知道把自己关在某一个角落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自闭的心理使这些本来就局限在家庭与学校的“90后”进一步忽略了人际关系。
2 分析初中学生新特点, 促进新课程改革
(1) 以兴趣串联教学内容,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90后”初中学生崇尚个性, 爱好独特, 渴望表现自我, 以兴趣引导课堂教学, 符合他们的个性。同时, “90后”初中学生学习负担重, 多有考试焦虑感, 心理压力大, 既自信又不够坚强, 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首先, 以漫画、图片、歌曲、典故、诗歌、成语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抽象, 原理较多, 教师引用这方面生动的素材进行讲解、分析,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 在学习“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这一知识点时, 我先展示几幅漫画, 第一张“你来我往才‘精彩’”, 从而引出“从众心理引发的流行”, 滑稽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吸引得精神起来, 我马上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瞬间, 点拨从众心理引发的流行会带来利与弊, 接下来一幅漫画引出“求异心理引发的流行”, 漫画中五颜六色的爆炸式发型引起学生们的哄笑,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能一味地追求那些新鲜而肤浅的东西。
其次, 开展小品、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学生兴趣。如讲到“交往应掌握的艺术”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自己的能力。有的小组是社会调查, 有的小组是“现场采访”, 有的小组是演讲, 有的小组是搜集图片展示等。通过课堂上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能力展现的平台, 打开学生兴趣的心灵, 学习效果就能大幅提升。再次, 幽默且特色鲜明的语言调动学生兴趣。“90后”初中学生接触较多的互联网、媒体等,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网络语言、广告语、影视台词等社会流行语言, 拉近师生的距离, 有效地打破课堂沉闷气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这种“你来我往”的课堂气氛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2) 立足课堂, 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显示, “90后”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 有忧患意识, 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 表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 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 一些社会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诱惑, 一些学生缺乏感恩与敬畏之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严重, “利他”观念淡薄。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父母和同志, 对集体和社会, 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 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 就谈不上人的道德, 也谈不上集体。”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 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 《自我负责》一节内容, 要求学生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懂得每个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做负责任的公民, 负责任的学生。
然而, “90后”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长期得到家庭过多的呵护而导致自理能力较差, 助长了他们的娇气、任性, 犯了错误喜欢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他们缺乏独立能力, 依赖性强, 责任意识淡薄。因此, 在课堂上, 随机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个个具体的事例, 如值日生做卫生, 在平时谈话中使用礼貌用语, 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 帮助父母做家务之类的事,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责任”这个概念, 让学生产生一种切身的感受:原来这就是责任, 责任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年龄小, 力量淡薄, 但是可以为社会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 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到养老院帮助老人等进一步了解社会, 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从而承担起自己的每一份责任。
(3) 以情感渗透课堂教学, 坚持以人为本。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前提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因此, 在课堂上融入情感,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知识点时, 学生们举了很多模范人物的例子, 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生动地描述他们的先进事迹, 我觉得火候还不到位, 未能完全表达出学生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多媒体适时播出《爱的奉献》这首歌:“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情感上, 营造一种激情氛围,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亲身体会到思想教育的魅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 是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 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心理需要,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以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工作, 不断创新。
摘要:目前, 初中学生都是90年代出生的。“90后”的初中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个特殊的群体也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在发展, 学生在变化, 教师也应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90后”初中学生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促进思想政治课堂的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时代背景,新特点,探索,新理念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2]陈顺森.初中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考试成绩调查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 (01) .
【大学生价值观新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及问题分析论文11-27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08-21
爱问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分析10-18
江南大学公共体育课选项的现状及分析论文07-08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学生论文07-13
心理论文: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分析09-15
大学生从众心理及行为分析07-26
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况分析论文07-06
研究分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