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速(11篇)
1.构建和谐高速 篇一
医院不能没有病人,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医院在发展也同样源于有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的发展更是这样。但是逐年递增的医疗纠纷使医患关系不和谐尤为突出。目前多数医疗纠纷是通过医患双方内部协调解决, 迫使医院不得不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医疗纠纷处理, 给医院造成较大的压力, 也限制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1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1.1 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1.1.1 医患双方的主体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目前, 虽然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平等地位和知情同意权已被许多立法所确认。但是, 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 依然缺乏对现行法律和现时医患关系特点的清晰认识, 仍以“家长”自居, 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 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与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 这就为医患关系的恶化埋下了隐患。
1.1.2 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
经济学认为, 在完全市场竟争中, 完备的信息剥夺了任何交易者的优势;资源的自由流动消除了任何可能的差异, 从而使市场机制有了自然淘汰过量服务的功能。医疗服务市场虽然有很多竞争者, 但由于具有垄断性和信息不可对称性, 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往往具不可替代性, 供应者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替需求者作出消费决策。这说明就医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 医疗服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卖方垄断市场, 而垄断性又会导致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差,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1.3 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最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绝大部分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个人基本不会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因此医患冲突很少。
1.1.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 对医疗纠纷的处理, 医法两家难成共识。知情同意权的决定主体序位, 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 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 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 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和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时常遭遇困惑或尴尬, 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到果断处理, 没能将事件进行有效、妥善的处理。一旦事情闹大, 有些医院不得不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办法, 无形中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1.2 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
1.2.1 医院管理层缺乏职业化。
医院管理层职业化管理相对薄弱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院管理学不同于临床医学, 要求管理者不断充实和更新管理理念, 及时将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 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医院管理层应坚持以法治院、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 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医院当作大事来抓。
1.2.2 当前存在的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使医院的诚信度降低, 少数医护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吃回扣、拿红包等, 也损害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少数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恩赐心理或权威心理, 人文关怀意识不强, 同时个别患者存在不良的求医行为, 对医务人员缺乏人格尊重意识, 怀疑心理作祟, 辱骂甚至追打医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
1.3.1 患者的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 对医疗进程缺乏专业性了解与认知, 并且在病态下对事物的承受能力相对不足, 很容易将医疗进程中出现的不满意转化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质疑而引发医疗争议。
1.3.2 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
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带有一定片面性, 对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 再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 患者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 便会使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争议事件增加。
2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对策
2.1 靠技术进步提高服务
只有用真挚情感和艺术的沟通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才能使医院生存和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可以说, 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是医院和谐的必经之路[2]。我院在医患和谐的实践上, 着力医院技术品牌, 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 充分发挥强势学科的带动作用, 靠技术的进步来提高服务的含金量。多年来, 我院十分注重理念文化的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 提炼了“爱院、求实、创新、奉献”的哈院人精神, 编发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行风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员工手册》, 规范了全院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为了全面系统地提升全院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 我院还聘请培训公司, 轮流对全院职工进行素质培训, 打造团队精神, 营造先进的医院文化理念。先进的文化理念造就了全院的文明现象, 服务的文明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2 提升收费和中西药房窗口服务水平。
医院对挂号、划价、收费窗口实行合并服务, 按楼层设置, 避免病人排队过度集中;在高峰时间段, 增设收费窗口, 杜绝病人排长队现象;改进出院结帐工作流程, 升级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 缩短了出院结帐时间;调整中西药取药布局, 延长中午取药时间, 增加便民药房药品品种, 切实方便了患者取药。
2.3 建立服务文化, 提供优质服务。
我院抓住患者“医前、医中、医后”的三个环节, 创建人性化服务流程。力求每个环节做到更细、更精、更实、更优。购买了大型体检车, 走进厂矿学院, 走进农村社区, 上门为群众体检;成立了门诊病人服务中心和急诊“绿色通道”, 并按“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救治危、急、重病人;门诊365天天天开诊, 全程安排专家节假日坐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义诊和《健康常谈》爱心活动;还开展了导诊、分诊、陪送检查、陪送入院、预约挂号、邮寄检查报告等体贴患者的各种服务。这些能够满足患者表面和潜在需求的优质服务管理, 已成为我院文化创新的落脚点。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创新, 我院还先后开展了“满意工程”、“党建工程”、“关爱在医院”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创建活动, 认真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措施, 努力营造尊重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氛围, 站在患者的角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医疗、护理工作, 学会用坦诚和关爱体贴患者, 理解患者的苦楚, 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知情同意权, 注重健康教育, 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耗、便捷的服务。种种人性化的服务, 使病人感受到快捷、方便、亲切、优质、尊贵, 医患关系渐趋和谐, 一些潜在的矛盾也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消除。
2.4 以人为本, 为职工营造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尊重且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是一线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对职业、工作、生活是否满意, 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冷漠、满腹怨言的医生, 能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 作为医院, 一定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 树正风, 立正气, 营造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又要推行人性化管理, 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我院坚持每年第二季度开展主题鲜明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 并把每年7月份作为纪律教育月, 年年有重点, 年年有创新。同时, 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 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进行了精神陶冶。
2.5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务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依法行医, 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论办法和持续改进措施, 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努力提高医疗服务,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用爱心营造出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之,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具体体现, 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向前发展。构建和谐医院应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卫生观, 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医院经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郭继卫.构建和谐医院的意义、内涵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 :65-68.
2.构建和谐高速 篇二
关键词:高速公路;和谐;基层工会;建设措施
工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通过建设高速公路基层工会,有利于构建和谐高速公路企业,具有倡导者、实践者与推动者的作用,这就要求必须做好基层工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和谐高速公路建设。
一、基层工会在和谐高速公路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确保利益的实现
通过和谐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促进和谐交通建设目标的实现,可最大限度的确保现代社会对于交通的需求量,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出行过程中对于现有交通环境与状态的需求,实现交通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交通带来的便利性。
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是实现交通和谐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与职工的联系十分密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其担负着活跃气氛、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和创新等职责,是职工群体值得依赖的组织。由此可知,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可大幅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职工的大局意识,并且还可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职工工作的效率,确保高速公路建设方的利益。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自然,减少资源浪费
在构建和谐高速公路期间,往往会受到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对和谐高速公路建设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确保自然环境原状不被破坏。建设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纽带,在建设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的协调和帮助下,能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提升职工对于资源和环境的认知,提高其对于和谐自然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构建和谐自然,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三)有助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企业
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主要为对职工的科学管理,注重人性化标准建设,其主要目标为公平的资源共享、公正的资格待遇、公开的民主管理,以及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在职工范围内推行和谐建设,将职工间的和谐关系作为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实现职工之间的互帮互助。
此外,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覆盖面相对广泛,通常涉及高速公路工作的诸多方面,这使得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成为影响与受众最广的一种职工管理组织,其实际号召力与影响力无可替代、不可忽视,在和谐高速公路工会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有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进而实现和谐企业建设的目的。
二、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基层工会建设措施
(一)提高工会组织自身能力,构建和谐服务意识
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建设具有良好的传统,必须不断强化工会组织自身能力,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更好的了解并妥善解决当前企业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具体发展方向与趋势。在高速公路事业和谐发展过程中,基层工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在构建和谐高速系统工程中,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其必须正确把握自身定位,并做好以下工作:(1)切实履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2)切实履行增强建设、推动发展的智能。(3)切实履行民主管理与源头参与的职能。(4)切实履行以教育为重点,积极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职能,从而最大限度的组织广大职工,为高速公路事业的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基层工会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与纽带作用,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遵循并积极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一来组织群众的能力,维护职工政治民主、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间的积极因素,及时反映职工意愿与建议,确保和谐高速公路建设的和谐发展。(2)重点突出和谐与发展目标,拓宽和谐发展视野,选择准确的和谐发展对策,探索工会组织和谐发展的载体,提升和谐发展效能,健全和谐发展的激励机制,提高构建和谐高速企业能力建设。
(二)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和管理的职能
(1)不断增强企业民主管理,积极鼓励员工参政议政,为企业的良好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2)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引导员工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强化其责任感、使命感与危机感。(3)充分激发职工的创造能力与潜力,使其在高速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注重作风建设,着力提升职工素质
高速公路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注入鲜活的能力与蓬勃的朝气,这使得和谐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发展的主流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是实现高速公路和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建设和谐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工作中,应注重作风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素质,为建设和谐高速公路工会工作打造品牌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和谐高速公路时,基层工会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应当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高速建设实践中,不断加强基层工会自身能力建设,坚持维权旗帜,不断健全有关维权机制,重点做好规范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高速公路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蕾.高速公路基层工会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有效作用[J].祖国,2014(12):89-91.
3.构建和谐高速 篇三
当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落下帷幕时,我们耳边还时刻响着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共同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奥运赛场到残奥赛场,全世界的运动员,无论残健,共同铸就精彩绝伦的奥林匹克“北京篇章” 同属一个世界,共圆美好梦想――这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共同追求,这是和谐在体育竞技场上的体现。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13亿中国人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全世界对北京重诺践诺的充分肯定。
为了共同的梦想,无论是健全运动员还是残疾运动员,都在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竞技场上,顽强 团结友爱、共求进步的精神在赛场上闪耀――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在赛场上闪耀――竞技场外,闪烁着精神之光、人性之光 志愿者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是和谐的展现,这是和谐乐曲的奏响。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实现和谐,是13亿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校园和谐,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同学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好的学风能促使每一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般指引着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的学风,可以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尽管我校校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学生行为规范的矫正任重道远,还有学生间冲突,少数同学上网成瘾,作业抄袭等。但是,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让我们把握生命前进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本周五,我校举行第54届田径运动会,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创造和谐校园,把本届校运会办成一届和谐的运动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顽强拼搏,勇创佳绩。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我们深信,和谐校园的乐章必将在我们校园奏响。
老师们,同学们,和谐温馨的校园,不是一个梦想,因为,明天就在我们手中;
和谐温馨的校园,不是一个梦想,因为,我们拥有一批勇于实践的引路人-老师;
和谐温馨的校园,不是一个梦想,因为,在老师的身后,还有你们2000多人,富有朝气的学子!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创造和谐校园而加油!
4.唱响和谐乐章 构建和谐校园 篇四
——创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抚顺市大自然小学
抚顺市大自然小学现有师生1300余名,26个教学班,多功能厅、微机教室、乒乓球馆、阅览室等各项功能馆室11个,全封闭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塑胶篮球场2个,现有计算机210余台。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也是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为此我们始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确定了“和谐校园,平安为首”的工作目标,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回顾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的历程,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创建和落实工作,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委派德育主任专门负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副校长、德育处人员、体育组成员及保安人员联合组成的安全保卫组,负责校园内外的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保卫组成员召开汇报、部署工作会议,及时解决问题,确定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在事件发生 前。构建由各部门及各教研组分工负责的工作网络,实行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制,各部门明确职责、信息畅通、提高效率,呈现出整体优化态势。
学校“和谐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以实现“五无”工作目标为中心,即:无校园刑事案件,无群体性踩推挤伤事件,无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较大交通安全事故,无造成师生严重伤害和影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坚持“明确责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创建和谐校园细则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确保校园的文明、卫生和安全有序,扎扎实实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
二、强化意识,形成合力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辽宁省学校安全条例》的颁布,为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路线,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扎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也是落实“创学生、家长满意的学校,办社会、政府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体现。
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过程中,领导小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充分利用专题会议、班子例会、班主任例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行专项动员、专题教育、专门部署,并带领广大师生领会文件精神、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 实的思想基础。
三、完善制度,分工合作
学校在进一步完善了《定期安全巡查制度》、《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制度》、《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安全工作奖惩制度》等多项制度基础上,明确并长期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各处室、部门、班级和教职工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各处室、班级及教职工进行安全管理专项考核。
制度还要依靠执行来保证,为此我们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学校与各处室、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岗位负责人针对不同的安全指标,签订创建和谐校园目标责任书,实行“和谐校园”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和谐校园创建系列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实施责任追究制后,各处室、班级能够经常自觉地在各自范围内主动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及时发现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
和谐问题,预防为主,学校明确全体教职工都是和谐校园监督员,都有定岗、定位的“安全工作职责”。每天由值班领导巡视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好值班记录,对校园环境、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实行各项指标考核在教职工大会和班主任、年级组长例会上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学生安全情况定期通报,对不足地方,限时改正。
四、把握重点,落实措施
学校把全校师生的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经 费,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校舍、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勘察、鉴定,在财务室、计算机房、实验室、重点仓库等地方安装防盗报警设施,对不合格或过期的设备设施及时更换,重点设备设施都在明显处张贴操作规程,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食堂工作是“人心工程”,我们依据《食品卫生法》规范管理采购、存放、加工、出售、留样、消毒等环节,不让一点点的问题出现在某一环节上。所有食堂工作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定期体检,首先保证工作人员不是问题源头。我们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保证消防器材的齐全。
为调动各班级的创建积极性,学校开展了“做安全小卫士”、“创和谐班集体”等主题活动,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不断深化落实“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1、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和谐。我校利用主题班队会、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强化学生安全知识,利用班主任例会,培训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培训学生向学生宣传防火、防电、防盗、交通等方面预防和自救常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和谐教育,提升学生和谐意识普及率。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结合新的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和谐意识。把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利用安全教育读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医务室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使防病防疾知识深入人心。加强实验课、室外课的管理,保证 实验操作的规范及室外课的师生安全。
为突出师德建设,学校提出“两个强调”:一是强调领导干部队伍要加强学习,特别是校园安全政策法规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提出“十八字”要求:善学习、重实践、严律己、多奉献、高素质、高效率。二是强调学校教职工要具有“三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三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思想境界。对全体教师提出“四字”要求:高、宽、专、新,即思想境界要高、知识面要宽、业务要有专长、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一位教职工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身,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不管对学生有没有造成伤害,都要对相关老师予以严肃批评和处理。
2、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师生远离不安全隐患。
学校在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经费,意在通过环境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氛围,用环境教育熏陶师生,使师生牢固树立“安安全全到校,平平安安回家”的思想。
以“班风”建设为基础,通过争创“和谐班集体”活动,促进常规工作持续扎实开展。把班集体的各项活动都纳入创建和谐班集体的评先推优工作中,形成和谐班集体到和谐校园的有机结合。
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消防宣传日”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派出所、消防局等 场所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真实感受“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把和谐教育贯穿到生活实践之中。
课间活动时间,倡导开展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如踢毽、跳绳等积极健康有益活动,不准任何同学玩不健康的游戏、活动等。课间不准学生外出校门,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校内所有的体育场地、器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3、学习法律法规,提高师生法制观念。
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防止师生犯罪与教育教学事故发生。我们充分挖掘校园内外教育资源,聘请长春派出所柳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举办法制报告,开展安全教育、普法教育。法制教育主要以“懂法、守法”为主题,从创建“和谐校园”的目的和意义、青少年法制观念、品德养成教育等三个方面,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深入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师生心理素质。
开放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到“四有两及时”:有专人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心理现状,积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心理教育新思路,探索新途径。
5、学校、社会、家庭共建和谐教育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我们积极发挥优势,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校配合的重要意义,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情况,了解学生校外表现,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合“关于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集中整治、摸底排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节庆日安全工作要求,校长亲自带人督查,落实防范措施,查找隐患,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们还为经常为学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邀请法制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普及法律、交通等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并提倡坚决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五、利用资源,通力合作
我校和谐工作一直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特别是长春派出所、市交警大队的支持是我校做好和谐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与长春派出所签订治安联防警校共建协议书,每学期召开联防工作会议,对我校的内保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实地察看我校的设备设施,为我校创建工作出谋划策,排扰解难。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对我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为我校的和谐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我们始终把创建和谐校园工作当作大事抓紧抓实抓好,从不大 意,从不麻痹,从不懈怠,一年来,我校一千多名师生无一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六、立足长效,警钟长鸣
强烈的和谐意识、严密的和谐制度、优美的和谐环境使学校全方位的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
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适合校情的长效机制,以逐步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
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荣获辽宁省德育示范校、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先进学校等殊荣。
5.构建和谐高速 篇五
——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构建和谐职工队伍
为了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国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今年初公司职代会上刘总经理提出在2006年构建和谐鞍钢的工作目标。构建和谐鞍钢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构建稳定和谐的职工队伍是构建和谐鞍钢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稳定和谐的职工队伍,构建和谐鞍钢就是一句空话。实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做大量扎实、细致、卓有、有效的工作。其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自觉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我们鞍钢近年来发展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要用“三严”管理理念,强化对职工工作标准问题的考核工作,是快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速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好这个手段,就必须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否则,不但我们的考核目的达不到,还可能在职工队伍中引发矛盾,严重的还要酿成后果。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和谐直至影响公司构建和谐鞍钢目标的实现。
下面就如何做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谈几点个人粗浅看法。
首先,广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内涵。这里面讲的科学是要求我们各级管理者为了做好规范的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出一整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事事规范,管理有序。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每一项内容每一条数据都必须是正确的。都要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二是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要体现时代的特征,要与时俱进。当前鞍钢发展总体特征是进入世界500强,要求我们的规章制度体系,每一条款都要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标,看同一个事情人家是怎么要求、怎么管理、怎么考核的,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三是要从企业现状实际出发,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我们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每一条、每一款都管用,只要大家努力都能做的到,不搞花架子。
这里面讲的严格是要求我们广大管理者,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对检查处理考核的问题,都要用规章制度衡量,不打折扣,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要突出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规章制度要求的标准没有达到就要考核。第二、规章制度规定考核多少就考核多少,做到有理有据,杜绝人为主观意思性。
这里面讲的公正,就是要求我们每个管理者在管理考核工作中,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偏袒任何一方面。要做到不论谁发生任何违章违纪问题都要考核,同一问题要用相同的考核标准去考核,体现出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必须要一丝不苟、毫无折扣的去贯彻执行,这就是严格。对每个人、每件事都严格的执行了规章制度,自然就体现了公正。科学、严格、公正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因果,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是条件、是基础,严格执行考核是前提,公正是结果。只要我们在管理当中做到科学严格就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公正的考核结果就能得到广大职工公认信服,最大限度减少职工队伍中产生矛盾的焦点,这样就能为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实现构建和谐鞍钢的目标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广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当前在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中存在问题。随着鞍钢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的加强,广大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考核职能当中都能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使管理不断创新,特别是通过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推动了鞍钢生产经营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向前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我们的管理考核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我厂一个车间05年的统计,这个车间的职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到车间反映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共40余人次,其中对考核有不同看法认为考核不公正的有29人次,占反映问题职工总数的72%左右,考核不公正已成为引发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矛盾的焦点问题,如不认真解决势必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谐,影响公司构建和谐鞍钢目标的实现。
根据调查分析,当前在个别管理者进行考核当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大体上有五种表现类型,一是凭一时气愤的加重升级考核;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从轻降级考核;三是照顾情面
维护关系的平衡考核;四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突击考核;五是不能一视同仁的偏袒考核。
这五种不公正的考核现象对于职工队伍和谐的危害性极大,极其容易在职工队伍中引发矛盾的激化,下面剖析一下这五种问题的危害,请看以下几个事例:
1、个别管理者凭一时气愤加重升级考核事例:我厂一名中层管理者在一次周日查岗当中发现一名员工提前下岗洗澡出厂了,经核实这名员工未跟任何领导请假,便私自提前下岗洗澡,按车间绩效考核方案劳资管理5.11条规定应考核责任者当月绩效分10分,而这名管理者认为大白天即不请假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说走就走太不象话了,再不狠抓劳动纪律不行了,以前就是扣的轻,随之决定扣责任者当月岗薪50%,考核结果公布以后,这名员工想不通,认为我犯了哪条应按哪条规定考核,领导嘴巴头会气说考核多少就考核多少,是有意找茬,抓我倒霉,和我过不去,矛盾不断激化,在部分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未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从轻降级考核事例:在一个车间有一名员工,因违章操作发生一次一级操作事故,在处理考核这个问题当中,车间采取了低调的方法,没有按事故去考核,只按一般性的违章去考核,考核结果公布之后部分员工反映强烈,认为车间考核太轻,考核不公,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好员工意见,最后导致员工把问题反映到上级部门,才使问题得到了公正解决。责任者受到了应有考核,员工意见得以平息。
3、照顾情面维护关系的平衡考核事例:一次设备事故中,由于当班岗位人员对设备操作看护不到位,没有及时检查出设备当时存在的隐患,最终导致设备的损坏,耽误了车间的生产顺行,按考核方案应当考核这名当班职工,但设备管理者考虑到和这名职工的多年关系,担心就光对其考核两人之间的友谊会因为这次考核而破裂,就连带其他其他三个班的本岗位职工一起给予了考核,这三名职工找到这名管理者理论,管理者就找理由说:设备不是一天坏的,问题不是一天出的,设备以前就应该有问题,你们为什么不上报呢?之后无论三名职工说什么,这名管理者还是要坚持考核,本是当班职工失误造成的设备事故,但却牵连到了三名在家休息的职工,可想这三名职工的心里是何等滋味。
4、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突击考核事例:一名中层管理者在快到月末时,还没有完成车间规定的每月必须完成的考核任务,便在月末几天经常到现场检查,以达到自己任务的目的,所以任何一件小事在他眼中都是不可放过的大事,给职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被考核的职工不服气,便经常找到上层领导反映问题,还把事情在全车间闹的沸沸扬扬,使全体职工和管理者之间顿时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车间基础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在几位管理者的共同调节下,事情才得以解决。
5、不能一视同仁的偏袒考核的事例:同一个岗位同一件事,却受到了两种不一样的考核,一位中层管理者在一次走动检查时,在一个岗位上检查出了一名员工在操作时有违章行为,立即制止并考核了其3分,上述五个考核事例反映出的问题,充分证明不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势必导致员工队伍中不稳定和谐问题的发生。考核不公正不和谐,不考核更不和谐,只要考核公正了就自然稳定和谐。广大员工说:我们不怕考核,有问题就应该受到考核,我们怕的是个别管理者的不公正考核。只要我们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才能确保广大员工自觉接受我们的考核,就能给员工队伍带来稳定和谐。
在我们个别管理者身上为什么会发生不公正考核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个人主观上存在“三个高于”的错误认识:一是个人权利高于规章制度。一切都要个人说了算,头脑中缺少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章考核的意识;二是个人好恶高于责任原则,处理问题随“心情”看“对象”,用个人的好恶代替工作标准。三是个人利益大于员工整体利益,为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这是个别管理者不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主要思想根源。
第三,广大管理者要积极探索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有效途径。在鞍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进军世界500强,构建和谐鞍钢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的做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是各级管理者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不可推卸的应有的职责,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着力做好。
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此项工作是关系稳定和谐员工队伍建设,关系构建和谐鞍钢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要努力增强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自觉性,要树立按章办事,依法管理的观念。各级管理者要带头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特别是对有关绩效考核方面的相关规定要了如指掌,熟练运用于工作当中,这是做好考核工作的基础。
2、从源头抓起,机制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杜绝各类不规范考核问题发生的有效方法。过去我们为了督促厂机关各部室加强对各车间工作的检查力度,机关党总支采取了考核小票制度,有利的促进了全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提高全厂的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个别管理者身上出现了平衡考核,突击考核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最近机关党总支又推出了总厂各部室对车间当天考核问题,当天在网上公布的办法,凡网上公布的问题就不能更改,网上没有的问题,月未就不能对车间进行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坚持科
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的落实。
3、考核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推进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工作当中,我们总结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做法,考核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是基本方式之一。每个车间都设立一本违章违纪考核公开帐,放在会议室,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分数、考核依据、考核人、被考核人都写的一清二楚,接受员工监督,如有不同意见可随时反馈,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确保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群众认可。
4、考核发生失误要纳入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
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管理,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管理者的考核,这同生产服务岗位员工每天认真清扫现场、维护设备一样没有做好理应受到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级管理者在履行自己管理考核职能工作中,更加自觉地按规章制度办事,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严格公正性。
6.姚望:构建和谐亚洲 篇六
亚洲的区域合作, 可以借鉴那些已经成功的区域合作经验, 比如欧盟的先进经验。当然, 亚洲也有自己的一些经验, 比如东盟, 东盟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 而且形成了亚洲区域合作的比较好的典范。特别可喜的是, 在亚洲的合作中, 各国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博螯亚洲论坛就是在大家的共识基础上出现的以亚洲经济一体化为宗旨的机构。
非常可喜的是, 亚洲在这些年创造了一些新鲜的经验。比如中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的突破性进展, 这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突破了很多难题, 进入到了海阔天空的新境地。同时, 大家十分关注的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良好发展。这本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课题, 但由于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 以及良好的实施, 使得香港、澳门的回归变成了一个人类皆大欢喜的好事。
7.构建和谐高速 篇七
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导向,创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教育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其次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最后是学校、家庭、社区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和谐发展要面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永续发展。
人人发展 教育不仅是关注优秀的学生,更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全体学生的成长档案,完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依据个体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层次。优秀生强化道德教育,中间生强化自信教育,后进生强化情感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划分精细、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的管理体系。在学习上将学生分块包挂到科任教师,在德育上将学生分组包挂到德育辅导员,在思想上将学生分类包挂到心理辅导员,在生活上将学生分层包挂到中层干部。将每一位学生的各个层面的问题全部分类纳入教育体系,做到不逃避、不遗漏、不遗弃。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全面发展不是各学科、各领域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要求,更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皆健”的境界。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全面发展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
主动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自我教育时曾说过:“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教育的真谛是自我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
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把学生放到教育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主动发展”就是说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发展学生个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持续发展 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追求人终身的最大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康德曾说:“儿童应该受教育,然而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将来人类可能得到一种改善的境况。”追求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除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摒弃应试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唯学习成绩论,扎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摒弃唯智育论,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摒弃单一课堂教育论,将课堂教育与校园活动相结合;摒弃短视教育,培养终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摒弃校园隔绝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学校、教师、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队伍始终与学校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因此,教师的和谐是关键,和谐校风的形成主要靠和谐教师。
教师与教师的和谐 在教师中大力推行赏识文化,主张互相欣赏、互相敬重、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消除教师间的心理隔阂,提倡团队协作、集体创作,在合作互助中增进友谊、增进了解、增强感情,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例如: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和学校大型活动,搭建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沟通平台;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共同成长;工会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增进友谊,融洽关系。
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中学教师由于学校和社会施加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过大,往往都心力交瘁,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冷漠、偏激、自卑、焦虑、情绪失控等。为了促进教师和谐,学校应帮助教师更新角色意识,找准职业感觉,正确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职业。要针对教师群体的特点,在管理中注入情感、人文因素,既堅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又重视精神激励。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一个老师,珍视教师的自尊,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搭建平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工作,充分估价教师的长处,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个性,切忌偏听偏信全盘否定,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要信任、关爱、鼓励,使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心理上的自信、自尊。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思想上要加强引导,学习上要加强辅导,心理上要加强疏导,生活上要加强指导。
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在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建立和谐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关系融洽、学习生活快乐,是促进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具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在课堂教育中推行小组讨论制、小组竞赛制;在课余活动中推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制;在各种活动中,贯穿文明团结教育……建立和谐团结的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舞台,但它必然融入于教育者每天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校与学校的和谐 竞争与合作是学校发展的两类基本运行机制,重视学校合作的价值,构建基于合作的校际和谐发展模式,秉承“平等自愿、求同存异、精诚合作、利益共享”的核心理念,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以及对伙伴关系的共同治理和问责制度,实现所有合作伙伴的价值和利益。构建和谐的校际关系,应遵循下列行动准则:了解合作伙伴的需求,建立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实现所有合作伙伴的价值和利益。
学校与家长的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协商制订家长委员会总则、性质、宗旨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家;开展家校合作,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与社区的和谐 学校资源是特殊的公共资源,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健全相关开放制度,规范管理,有序运作,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参与率、认可率、知晓率与满意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络、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的必然举措。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社区进学校、学校进社区。从整个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布来看,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最为丰富和集中的。社区进学校赋予原来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以教育意义,即教育资源社会化。社区蕴藏着丰富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学校进社区,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援。综上所述,只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只有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校内的和谐发展和校际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创建和谐校园,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所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构建和谐高速 篇八
[摘 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心理和谐的构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找出大学生心理失和的因素并加以分析解决,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心理和谐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并趋于稳定,但是心理成熟仍落后于生理成熟。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心理和谐即心理健康, 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体现。大学生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内容, 也是过程, 更是追求的目的和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一种价值判断, 更是一种心理感受。从心理和谐的角度看大学和谐可体现为:和谐校园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谐校园的内涵是人心和善、相处和睦、上下和顺、内外和平;和谐校园的基础是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存;和谐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校园和美。
二、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
微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互动理论总结说“:社会既不存在于个人之外,仿佛其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自存的实体,也不是一种名义的存在,仿佛除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外不再有任何超越独立个人的客观现实。社会就在人们的具一定的形式的交往中互动产生着、维持着、延续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由社会、学校和学生有机互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三者互动不协调时,就会导致心理失和,产生一系列问题,以下我们将列举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社会因素
经济飞速发展条件下的就业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危机,社会竞争的加剧,加之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二)学校因素
1.多元文化碰撞下学生主导价值观缺失。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民族心理、社会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和民风习俗。大学无疑应当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然而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将沦为“失根的兰花”。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正在快速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文化根基和应有的的文化主导性,而新的文化模式与主导思想尚未得以建立,这势必造成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无法正确评价自身与他人。中华文化注重人格的修养、伦理秩序、利他精神与热爱和谐的传统人文精神随处可见受到无情地遗弃和冷落。“丧失独立文化坐标而内心苍白的技术精英,热衷于出国镀金,只看到西方文明的种种皮毛,回来一一抄袭、接轨,并以为自豪,这是造成社会庸俗、劣质、僵化、腐败、没生机、无内涵、无后劲、缺创造的根源。”
2.多元文化碰撞中的观念冲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交流活跃、多元观念碰撞与文化冲突交融的转型时代,文化生活中的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都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有吸纳有排斥,在校园内产生较大的冲突和碰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文化,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很短,但却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高校的网络文化兴起于本世纪初,是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飞快发展的表现与结果。青少年是最早接触网络并创造网络文化的社会群体之一。短短几年,浏览互联网己成为诸多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的各种意志、思想、观念通过网络的形式得以传播时,本来作为一种中性技术手段的网络技术就成为了一种网络文化,其中夹杂着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性,汇集着不计其数的复杂内容。
网络作为传媒工具,一方面为大学师生收集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网络给大学师生带来思想上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环境下,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性,致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趋向紊乱,道德判断力下降;网络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淡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等等。
(三)学生的自我呈现
大学生自身因素方面, 存在着诸如意志薄弱、孤僻内向、依赖性强等不良的心理因素,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较多挫折而形成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脱离现实的完美主义, 使部分大学生对理想自我设计过于完美, 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美国心理学家兼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阐述,个体对自我表现都有预想的期待,我们可以含蓄地将个体“看成表演者,一个易受骚扰的印象制造这,潜心于太人性的表演工作;他被看成角色……表演既是图谋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以及其他诸种优良特性。”同样,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表现也是有所期待的,他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当现实表现状态与结果和期望不相符时,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三、解决心理失和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拓宽就业市场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压力过大, 个人生存与发展前景不乐观。就业问题解决好了, 心理压力就会减小, 这就要求全社会应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总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建设一个充满发展机遇且这种机遇为全民所公平共享的社会。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舆论导向,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评估和定位, 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期待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减轻大学生面临就业和择业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缓冲大学生跻身社会就业的心理压力, 扩大就业范围, 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活动,做好辅助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对大学生心理的主导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导,融合多元文化,与时俱进。同时,正视信仰危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目前大学先进文化占领网络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特别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的建设上有待加强。加强现有的网站在传播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管理资源等。
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引导。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变复杂,他们的心理随这一系列现实状况改变,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高校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引导。以心理咨询中心(室)为平台, 以心理教育课堂、心理教育教材、心理教育专业网站、心理教育拓展活动等为载体,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加强大学生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主导。积极开展大学生德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人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就能科学的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冷静、妥善地对待客观事物,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高校要遵循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历练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
1.自我认知是人格整合的核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欣赏和悦纳自我、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科学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2.大学生将面临人生的许多难题,甚至是挫折。历练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面对困难,首先,应保持平常的心态,积极应对。其次,正确分析困难,冷静对待。
3.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消除杂念,净化心理,而且能使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心理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度。
参考文献:
9.构建和谐监狱 篇九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一些兄弟单位相比,我狱来料加工起步晚、总量小、基础薄弱、人均水平低的状况远没有改变,“赶超发展”仍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一方面我们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对我狱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说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特别是2009年是困难之年、机遇之年、关键之年,能否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赶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强的党性观念、更加优良的作风,凝聚全体警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克难攻坚,以狠抓落实的决心和强有力的行动,确保监狱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促进我狱的监管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围绕大局,创业创新,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贯穿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关键是要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与当前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确保安全、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结合起来。
(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
历史经验的精髓。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思想是否解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党性修养,取决于我们对党的先进理论是否吃深吃透,取决于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真正负责。当前,我狱正处于“爬坡过坎”和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对敢作敢为的党员干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为他们挑担
子。只要是党纪国法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做的事,只要有利于监狱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要允许探索和尝试。
(二)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破难攻坚、推进发展上。发展的过程,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只有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螺旋式上升。是否敢于直面矛盾,是否善于破难攻坚,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通过进行xxx等载体,致力于破难攻坚,解决了一大批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监狱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我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优良作风,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上交矛盾,为我狱赶超发展扫清障碍、夯实基础。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走进基层、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帮助基层化解矛盾、风险,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难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监狱环境。
(三)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亲民为民、保障民生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对党满怀忠诚,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的执行力建设,切实增强组织观念,服务我狱发展大局,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保证政令畅通。着力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
(四)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提升效能、优化服务上。当前服务软环境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越是宏观环境不利,越是要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近年来的作风建设,机关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一些部门和单位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佳、环境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狠下决心,加以治理整顿。要全面落实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服务措施,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五)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落实到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大执纪办案力度,营造干净干事的从政环境。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自身廉洁的同时,要
教育、管理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和民生上。
10.论和谐理念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篇十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方法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校园的建设应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和谐的概念及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和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如儒家倡导行“王道”,即以民为本,以德治国,以仁施政,这样才能实现政治和谐、社会稳定。和谐在文化上表现为一统多元性:一统性在于大中华需要一个能兼容并蓄的主导意识形态,多元性在于各种思想能在此基础上相互融合,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内在精神。这种“和而不同”是建立在有差异、有差别的基础上的。正是有了种种“不同”“差异”,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形形色色的文化在相互容纳与相互补充中结成生命共同体,不同文化之间形成健康互动,创造出一种新的和谐之质,达到新的更高的人情和人道。所以“和谐”的实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折衷主义与调和主义,其精蕴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
本世纪之初,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思想体系。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实质上就是几大和谐关系的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而且还取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实践。
二、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含义与意义。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特点。“和谐”二字的本质要求人们在教育中更加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要求更加重视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独立而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人文教育的关怀和潜移默化的灌注培养学生的人性关怀,等等。
内容决定形式,在和谐理念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和谐校园,其特点也应该是“和而不同”基础之上的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大致说来,高校的和谐校园包含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独立自由。它要求高校要有独立的办学精神,不能因受外界的干扰而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能随着社会的流行方向而左右摇摆,而要始终能够秉持自己的办学理念,这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其次,要彰显特色。它包含几层意思:高校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打造强势专业,突出特色优势,不是单纯追求大而全,通过高校之间的相互不同而达到“和”的目的,而不是在趋同化中使自己“泯然众人矣”;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个体的特色,以在一所高校内部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再次,要追求民主。高校要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贯彻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具有独立完善人格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不关心社会或者只关心社会而不读书的所谓人才。
三、建设和谐校园的手段和途径
1.树立“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
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和”是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规律,“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反映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合作的真诚,“不同”指个性张扬、健康竞争。21世纪大学的发展目标就是和谐生活,包括民主、高效、规范、有序的政治生活,自由、平等、创新、协作的学术生活,高尚、平和、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文明、高雅、多元、动感的文化生活,理解、尊重、忠诚、负责的情感生活以及安全、开放、互助、环保的社区生活。在和谐校园这个办学目标下,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充分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3.统筹兼顾,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高校真正的和谐。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提升,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注重战略定位,健全学校制度,完善办学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在建设目标上,坚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优先;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在发展方向上,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优先;在发展模式上,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质量优先;在发展规模上,坚持突出重点,协调优先。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做到既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又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才能实现规模和效益、数量和质量、内涵和外延、结构和功能的均衡发展,各项事业共同提高。
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青年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所以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沟通。要教给他们沟通、协调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他们做到“三好”:良好的性格,即性情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具有坦荡的胸怀和乐观的心境;良好的处世能力,即看问题客观冷静,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化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善于与他人交往,待人接物友善大度,助人为乐,心胸豁达,做人厚道,容人、容言、容事。
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团结。善于团结、善于合作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功。一名干部既要讲原则,也要有人缘。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没有人缘就没有亲和力。团结的前提是形成共识,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沟通,以诚相待,消除误解,不怕沟通中的麻烦。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同心同德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上来,统一到抓住机遇、乘势发展、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上来。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新和.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J].殷都学刊,2004,(3).
[2]黄金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5).
11.和谐校园的构建 篇十一
一、和谐校园的伦理价值
教育是一种创造, 是一种艺术。教育融入了教育工作者的社会阅历、人生体验、情感创造, 是教育者思想的自我超越和升华,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春风化雨”、“如沐春风”的感受。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教育活动中, 由和谐效应带来愉悦性, 使学生成为世界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 达到“度与和谐”的美。
和谐校园应该为学生提供关心、尊重、友爱和互助的环境, 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获得理性成长。在这样的校园中, 学生的身心将得到和谐发展, 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使学生能够自由创造、自我超越。
和谐校园追求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尽管存在着认识上、文化上的差异, 但是只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就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境界。一个和谐的校园必定是充满人性化的校园创造出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在校园中获得自信和尊严,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这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
建设和谐校园, 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 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体现到学校发展、教育中,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和科学的教育思想, 紧紧抓住学校发展这个主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在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和谐校园也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 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建设和谐校园, 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如改变学习环境和校容校貌,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向,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认真化解矛盾和纠纷,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协调处理好校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 形成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核心的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制度保障。
三、和谐校园的构建
1. 教育公平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基础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社会公平就是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 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独特的价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在教育系统中的延伸和体现。树立教育公平理念, 就要把教育是否公平作为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中的延伸和体现。公平公正的本质在于平等地实现个体人的价值, 教育就是促进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教育的背后, 承载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期待和价值诉求———文明的期冀、教育的责任、学生的未来、公众的功利、社会的需要。教育公平被视为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营造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需要
首先, 在校园中, 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上, 教师的语言应体现在民主精神和人文关怀, 多使用建议、商量和劝诫、激励性的语言, 在学生中间公正行事, 更多地关心学习困难生和后进生。
其次,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基于人性的尊重。教师希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希望自己的教育得到肯定。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 受到尊重也是他们的渴求。而我国传统的师生和谐是建立在“师道尊严”基础之上的, 这种“和谐”往往是以忽视甚至牺牲学生的利益和追求换取的师生和谐。因此, 尊重更多地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体现在教师的情感和态度上。尊重学生应该从尊重学生的情感入手, 因为情感发展是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认真负责地关心、尊重、激发他们充沛而又美好的情感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生命。在此基础上, 教育才能谈到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增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还包括信任学生, 也就是对学生的成长抱有充分的信心。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对于具有平等权利的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教育公平。相信只要教育得法,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再次, 在学生的家庭与学校关系上, 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家长, 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事宜。同时, 也应引导家长学会尊重教育、尊重子女。另外, 在生生关系上, 学校应下大力气营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互谅互助的班级和谐氛围, 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友谊、真诚的交往方式。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之间正确交往, 也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社交方面的健康语言和行为。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 除了强调尊重教育外, 还应强调交往主体 (教师、学生、家长、领导等) 的沟通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强调对任何矛盾和冲突行为技术和心理上的把握。
3.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包括身与心、德与智、情与理、言与行、知与能等方面的协调与发展。个体心灵的和谐与富有理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心灵和谐发展的要旨在于宽容大度、坦诚无欺、友善待人、心态健康、不怕挫折等等;富有理性则要求人具备正确判断是非、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审视本质、控制冲动、依据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律行事的能力。和谐社会应是理性与激情有机交织的社会, 和谐的人同样是理性与激情有机交织的人。个人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4. 建立法治理性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被信仰的道德基石, 现代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社会和谐是法治的基本精神和价值选择, 强烈而自觉的法治意识是和谐制度得以施行的内在动力和精神要素,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法治尊严和良好的法治秩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守法意识、护法精神以及对于法治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在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 以民主法治精神创造和谐而不是冲突, 协调、平衡他们的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 是校园和谐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泛滥, 集中表现了学生群体中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和以此为基础的道德观念的扭曲和丧失。这种现象与法制教育的缺乏导致青少年学生内心缺少对于法制规则应有的敬畏和尊重不无关系因此仅靠道德诚信教育所形成的软性约束是不够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或学习主体, 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还没有完结, 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应通过尊重和保护其正当权利并使其自觉履行义务, 应使他们长期浸润在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中, 培养和形成他们未来人生中自觉的、理性遵纪守法以及对于法治的坚定信念。
总之, 和谐校园的建设在于努力将学校凝聚成一个教育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学校的一切措施都要以是否符合教育目的、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旨归。理想的和谐校园应是充满个人活力、创造能力、尊重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空间。
和谐凝聚力量, 和谐成就伟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要实现理想的和谐校园,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自觉按规律办事,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量力而行, 有重点、分步骤持续推进构建和谐校园的历史进程
摘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承担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责任。理想的和谐校园对健全学生人格,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营造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建立法治理性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和谐校园,教育公平,和谐发展,法治理性,构建
参考文献
[1]康新金.科学发展, 创新管理[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8 (7-8) :16-20.
[2]范国睿.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教育研究, 2005 (5) :21-25.
[3]秦惠民.用法治理性共建校园和谐[J].教育研究, 2005 (9) :75-81.
[4]郭戈.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 2007 (8) :3-9.
[5]褚宏启, 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 2008 (1) :10-16.
【构建和谐高速】推荐阅读:
构建和谐寝室06-16
构建和谐基层国税07-03
构建和谐企业材料07-20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08-19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11-25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随笔06-20
构建和谐演讲稿08-16
构建和谐心得体会10-13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计划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