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2024-06-08

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16篇)

1.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一

中班体育优质课教案《挑战极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平衡能力,能自由玩报纸,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并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体育优质课《挑战极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自由玩报纸,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并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报纸若干、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导入。

二、幼儿自由玩报纸。

幼儿每人一张报纸自己尝试探索不同的玩法。

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总结。

休息游戏。

三、重点练习报纸的平衡玩法。

教师总结。

四、游戏:挑战极限

游戏反复进行,由慢到快,圈数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逐渐增加!

结束活动:放松下自己的手和脚!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中之一:喜欢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其内容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很乐于去参与,兴趣都很高昂,也很配合我,因为所有的活动都是本着幼儿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幼儿有兴趣,我们就有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的意图,如果只由老师讲述那就显得有些单板。

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报纸”这一个常见的物品作为活动器材,分层次引导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再引导幼儿体验同伴有创意的玩法。拓展幼儿思维,幼儿非常喜欢,始终以热情、饱满、愉快的情绪参加这一体育活动,在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既体验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又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本次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大大地促进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活动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孩子们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气氛轻松活跃,玩得尽兴尽情,童真童趣尽显其中,真正体现了老师的快乐教学与幼儿的快乐学习。

本文扩展阅读:挑战指主动尝试战胜对方,挑战极限。

2.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特点,中小学,《十城市》,优质课

从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看, 体育教学的过程一直都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学校体育每经过一次改革, 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会有一些进步和新的特点出现。我国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 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不断地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体育教学过程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 这些课都是经过各地区选拔出来的, 代表着当地先进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这些案例进行观察分析, 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 总结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特点。这不仅是对之前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一种总结, 同时也对推广改革新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注:a:准备部分;b:基本部分;c:结束部分。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该研究以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为案例, 运用观察法, 详细观察和记录了每节课的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统计分析。案例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精心挑选和录制的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 上课的老师来自广州、成都、厦门、长春、昆明、郑州、哈尔滨、太原、重庆、合肥、沈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 上课的对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涉及。

上课对象的学段分布如表1所示。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内容的分布和类别

从案例中看, 教学内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田径、球类、体操舞蹈、格斗、民族传统等体育项目。传统和新兴的一些运动项目, 如小木马、踩高跷、搏击操、花球啦啦操等进入体育课堂, 给体育教学增色很多。其中小木马、踩高跷教学的器材还是自制的器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制的器材, 既保留着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 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传统的体育项目, 而且能体验到特有的快乐。不同的教学项目在不同年级的分布见表2。

2.2 体育课上音乐引入的比重

音乐的使用使体育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容易调动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同时, 音乐还能对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产生调节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有助于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这25节体育教学优质课的案例中, 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配上了音乐。有的主要在准备部分运用音乐, 有的则在准备和放松部分恰当地使用音乐, 有的甚至根据自己的教学整个过程巧妙地运用音乐。使用音乐的总时长不等,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课使用音乐总时长达到了20 min以上, 见表3。案例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音乐使用的时机统计见表4。

2.3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分组依据有创新

从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上看, 形式多样化是最大的特点。体育课上不再是从开始到结束简单的几列横队站立, 相反, 学生队伍的调动和组织更加合理和多样化, 从便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更加突出组织形式的实用性。如学习技术、比赛、游戏、放松等活动时, 组织形式都有相应的变化, 多样而实用, 使体育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分组依据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如《武术散打》这节课中, 针对散打动作的用力部位与顺序问题, 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教师适时地按不同的观点分组, 各小组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练习, 最后再进行展示, 让学生自己发现最恰当即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再比如《健美操》这节课中, 学生在进行一定时间的练习之后, 身体呈现不同的心率反应。教师根据心率指标进行分组, 然后再根据每一组学生的身体条件安排相应的健美操练习动作套路。这种分组方式一直贯穿整个练习, 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也在这样不同的分组过程中得以调整。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变换的数量和对学生的组织队形上。在25个体育教学案例中, 课堂上教学组织形式变换数量的分布见表5。从时间效率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两个角度考虑,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换次数不应过多, 也不应过少。组织形式变换过多, 学生练习密度受影响;变换过少,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从案例中看,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换应在4~6次比较合适。

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学生队形上来看, 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扇形、“X”形、“S”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双椭圆形、散点形等等。除此之外, 学生队伍跑动的路线和方向也不再仅仅是一致的, 也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相向跑动练习的。通过观察发现, 类似这样在练习队形及练习线路上的改变, 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涨, 练习积极性也很高, 效果也很好。

2.4 教师语言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从案例来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呈现温和、鼓励性语言增多, 命令性语言减少的特点。如“好”“非常好”“非常棒”“真棒”“不错” “非常好, 老师很喜欢” “漂亮” “好球” “ (球) 打的好!”“很好”等等。而且从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明显地增多。

2.5 教学方法使用更有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在小学阶段情景教学法的使用较多, 教师设置的情景有旅游场景、农作物丰收的劳动场景、发动机工作场景等等, 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依次完成每一个练习内容。在中学阶段, 探究法的使用较多。在运用探究法的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一节课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 以回答问题结束,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运动技能, 也学会了思考问题, 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1) 在教学内容上, 新兴的和传统的运动项目都进入了体育课堂,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

(2)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在课的准备部分和放松部分有音乐的伴奏, 而且在课的基本部分也有了音乐的配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不仅在学生队形上更加多样, 而且在教学分组的依据上也有创新, 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高效、实用。

(4)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温和且充满启发性, 鼓励性语言及手势使用频繁。

(5)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小学阶段情景式教学法、中学阶段探究式教学法增多。

3.2 建议

(1) 体育教师加强新兴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 积极为这些体育项目的教学做准备, 同时, 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改造和研制上课所需的体育器材。

(2)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音乐, 从而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在这样的过程中, 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

(3)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本着高效、美观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 进行多样化地组织。一节课中, 学生队形的变换4~6次为宜。

(4)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鼓励性语言的使用时机, 同时尽量具有针对性、具体性。

(5)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 加强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尽量做到思路清晰, 一条思路贯穿课堂始末。同时, 以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系列丛书编委会.第二十五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论文及现场课解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宫佳明, 杜娟.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及其应用[J].教育探索, 2012 (9) :57-58.

[3]章翔.分类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体育教学, 2014 (11) :43.

3.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反思 篇三

1、观念落后,内容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重技能、体能训练,认为体育课就是“运动”课,只要采取花样翻新的运动形式就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换汤不换药,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只重教学过程,不讲实效。

在体育课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目标、计划,盲目的去体验快乐、参与活动。没有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锻炼,课堂教学就有形无实,教学过程成了单纯的游戏活动,失去了实效。这样健康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有形式,却无组织。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走过场讲形式,并冠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名号,“放羊式”的让学生自由活动。对课堂教学不分析、不组织、不练习、不检查。驻足观看,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体育课上成了“体闲”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4、重运动锻炼,轻心理健康学习。

课改中,许多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技能目标的完成,放松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认为体育就是走、跑、跳的动态教育。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知识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不利于身心发展,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影响着新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深化,阻碍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形式下,要更好地、更完善地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中的“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我们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笔者作了以下探讨。

一、用实践研析新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新课程中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性课程。要将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充分溶入学生的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真正做到对新课程有深刻,透彻的认识、理解。并将真正和谐地揉合到教学之中,作为指导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二、让形式与技能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要重视培养、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提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和终生锻炼的前提”。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快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等教学手段。那么既要激发学习兴趣,又要达到掌握技能的双效目的,就得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技术和体能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完成,在游戏教学中渗入技能和体能的锻炼。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

三、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体能训练促体质发展

体能和身体健康密不可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及运动锻炼,可发展学生的各种体能,是新课标中身体健康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时要注重学生体质机能的发展,做到合理科学的安排,以学生不同时期的身心变化为依据,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灵活掌握。关注每个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受益。采用不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实施教学训练。时间、强度、目标都要科学合理化。以参与活动为形式、以锻炼身体为手段、以增强体质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机能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提高,达到增强健康的目标。

四、将课堂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活动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双向活动。学生通过和老师的知识交流、情感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等。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身心得到同步发展。体育锻炼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特别的作用,是被公认的一种心理治療方法。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知识学习活动、教学手段相互整合,设置一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体验。如:竞争、分享、合作、成功、失败……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受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真正达到通过体育培养人格的目的。

五、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形成本校体育特色

新课标中还一再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及校外的体育活动。要求体育教学不能只局限在操场上、课堂内,否则就难以实现学习目标。我们的体育教育要在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器材设施的基础上,要积极挖掘校内外体育资源,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教学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这样,即可以更新体育课程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大力开发课内外体育资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利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特色,促成学校的体育的整体特色。

新课标,新课改,为学校体育教学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体育教学正在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方向转化。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钻研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变化体育课堂组织形式,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元,吴龙泉.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球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创造力;

2.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感和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园器材 篮球,活动玩法:

2个幼儿一组,面对面或背对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把一只球夹在中间,合作把球运到指定的地方,看那最快为胜。

活动规则:

1、在运球的过程中,手不许碰到球;

2、途中如球掉下,则捡起球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5.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大胆的探索平衡板的多种玩法,发展平衡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色平衡板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船儿摇——初步感知平衡板。

1.师: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板,我们每人找一块板坐下来吧。

2.幼儿入座,初步感知平衡板摇晃的特点。

师:孩子们,这和我们平时坐的板凳有什么不一样呀?

3.教师介绍平衡板。

师:这块会摇会晃的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平衡板。摇啊摇、晃啊晃,把两只小脚放到平衡板上来试一试,行吗?这下我们像坐在什么上面呀?(小船)好,那就让我们的小船开起来吧!

4.幼儿初步进行平衡练习。

二、小桥儿造——探索平衡板组合后的多种玩法。

1.搭小桥。

(1)师:孩子们,这块平衡板好玩吗?刚才,我们把平衡板做成了一条小船,稳稳的过了河;如果没有船,我们怎么过河?想想这些平衡板可以变成桥吗?怎么变?

(2)幼儿分组探索搭桥方法,初步尝试过小桥。

(3)幼儿交流搭桥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一共搭了几座小桥?这四座小桥什么地方不一样?

2.过小桥。

(1)各组交流过小桥的方法。

(2)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过小桥。

师:刚才小朋友们介绍了许多过桥的方法,那等一会儿,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都去试一试,争取每一座桥都去走一走。

(3)小结幼儿过桥情况。

三、小船儿回——激发再次探索的兴趣。

1.师:这一块平衡板的玩法真多啊!瞧,老师还能跳上平衡板,你们来试试看,行吗?来,让我们乘上小船回家吧!

2.幼儿在音乐声中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用到的道具就是平衡板。教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板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板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动作技术是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身体的强化练习才能得以掌握。每个幼儿都喜欢体育游戏,因此教学过程中金老师把游戏的手段方法当做一条主线,通过精确的讲解、示范,来引导幼儿练习、引导幼儿探究、引导幼儿竞赛,同时在,以便幼儿能正确的学,愉快的学。

另外,金老师的语言指导也很有亮点,每个环节、每个动作的要领都交代得清晰、具体,在幼儿练习时也能兼顾到全体与个别,巡回指导中纠正幼儿常犯一些错误的动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也都控制得当。整体来看,目标达成度高,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平衡板的组合练习中,由于平衡板较硬,幼儿走的时候它会变换方向,所以幼儿走的时候老是踩不到平衡板上,走起来就不连贯,达不到老师设计的初衷。这是老师在细节方面考虑不周。

中班体育优质课教案《好玩的平衡板》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9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小刺猬背果子》含反思》:中班教案《小刺猬背果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学习直体侧滚动的动作,要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能感受音乐活泼、紧张的旋律,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刺猬背果子》含反思教案吧。

6.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1、练习走、跑、攀爬、投掷等动作技能。

2、大胆尝试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到达钓鱼岛,体验游戏的乐趣。

3、以积极、勇敢、团结协作的状态参与活动,不怕困难。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日本人的照片、儿童迷彩装、报纸球若干、绒布娃娃若干、简易担架

教学过程:

一、模仿jiefangjun,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肢体热身运动《我是小兵》。

二、介绍游戏,探索到达钓鱼岛的方法。

1、日本人想抢夺我们中国的钓鱼岛,小朋友要不要把钓鱼岛抢回来呢?介绍游戏内容,钓鱼岛很远,我们怎么去?

2、幼儿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

3、练习开“军舰”、“战斗机”等方式到达钓鱼岛。

4、尝试用自己选择的方式重点练习。

三、进行游戏,体验抢占钓鱼岛的乐趣。

1、熟悉游戏场地,确立游戏规则。

(1)引出游戏内容,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情绪。

引导语:“小15班注意,小15班注意,我们已经到达钓鱼岛,前方发现有敌人袭击。”

(2)引导幼儿确立游戏方法、规则将幼儿分成两小队,带领幼儿了解钓鱼岛的方位,与幼儿商定合适的行动路线和方法。

2、开始游戏,攻打敌人。

幼儿取出“手雷”,用商定的方法登上钓鱼岛后,想前方的“敌人”投掷“手雷”,然后迅速躲好。反复2-3次。

3、引导幼儿间协作,营救伤员。

引导语:“敌人已经被打退,前线有许多同伴受伤,请马上营救,送至医院。”两名幼儿协作抬担架,取一毛绒玩具放在担架上,再送至医院。

4、游戏结束,欢庆胜利。

引导语:“敌人已经被打退,全体伤员获救,我们的保卫战胜利了!”欢庆胜利。

5、播放国歌,在钓鱼岛上插上国旗。

6、放松活动幼儿间相互做揉腿、捶背等放松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7.对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 篇七

第一, 一些创新有悖于客观事实。历史是客观现实的, 容不得我们来半点虚假, 但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舍本逐末。在优质课评比中, 一味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将很多历史知识彻头彻尾地“翻本”, 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对书本的质疑精神, 即使说错了也大加称赞。鉴于此, 笔者认为努力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钻研教材, 充实学科底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已是当务之急。

第二, 哗众取宠, 做秀成分过多。由于优质课证书对晋级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 部分教师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取悦评课者, 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 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 加之自己的学科底蕴限制, 出现了“穿新鞋, 走老路”盲目追随和大搞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 一些历史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怎么教, 追求合作效果, 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活跃。历史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 教无定法, 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范式, 否则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而在历史优质课的课堂上似乎有共性: (1) 多媒体应用频繁, 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痛痒的过渡, 教师都会挖空心思地展示给学生, 刻意追求课堂气氛。 (2)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彩排”后粉墨登场。从布置提问、学生回答到师生互动环环相扣, 有板有眼, 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但哪有半点自我真实的影子?

第三, 评价程序机械化。忽视学科特点, 生搬硬套地强调师生表面互动, 由此出发进行课堂评价, 已经是当今历史优质课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 赛课教师有一定责任, 但评委要负主要责任, 正是多数评委素质低, 标准幼稚, 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好的历史课, 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只注重课堂的包装, 导致优质课做秀的风气愈演愈烈。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改正不足, 完善优质课评比。笔者认为, 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1. 广大一线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 静下心来钻研新课程理念, 为参加优质比赛做好准备, 要上好一节历史优质课, 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 用思想引领课堂。在历史优质课评比中, 很多历史教师都形成了这样一个误区:优质课就要来一点花样。因此, 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 十八般武艺皆上阵, 结果使课堂变成了大杂烩。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没有做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笔者认为, 师生互动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思想引领课堂, 教师要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一堂优质课应该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 应当是充满思辨、学生学有所获的课。

(2)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率, 而成功的历史教学, 总离不开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历史教师的魅力来自深厚的修养, 而深厚的修养只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多读书, 时刻站在学术的前沿, 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 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 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学生, 所讲授的知识务必做到客观真实。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而非一名擅长模仿、人云亦云的教书匠。

(3) 深入研究导入的艺术。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巧妙的导入, 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导入, 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之很快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因此, 巧妙的导入是一节历史优质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4) 加强语言的锤炼。历史教师的语言富于创意, 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历史来, 就能让遥远的历史成为有血有肉、可以触摸的真实影像, 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因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博学多才, 培养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5) 整体把握教材,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突出过程, 优化教材处理。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 突出概念、规律和方法, 注意课堂教学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重组加工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加强过程性内容的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2. 优质课比赛应完善评比规则, 淡化优质课的功利性。一堂真正的优质课应该反映任课教师的个性特点, 展现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体现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 教学模式必须能够经常地运用到平实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平实中看效果, 在平实中看创新。在优质课评比中, 各级教研部门都要从严从实, 对“做秀”的优质课统统“枪毙”, 建立一种“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新优质课竞赛观。

总之, 对于历史优质课, 应少一些功利之心, 多一点教学追求;多一点客观评价, 少一些时尚做秀, 让历史优质课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学生为本,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以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从而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 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一些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 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行为, 如何真正体现优质课价值, 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优质课,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成.面对课改热潮:我给一些作法泼冷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6) .

[2]印荣.优质课十要素探析[J].甘肃科技教育, 2007, (1) .

8.论体育优质课评选的关注点问题 篇八

体育优质课评选作为省、市、县体育主管部门经常开展的教研评比活动,体育教师多被动参与,仅仅为了证件而已,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工作成效问题。传统的体育优质课评选多把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只重最后学生学练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学练的过程及其表现。随着《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在和谐流转,导致体育优质课评选的关注点问题亟待探索与解决。

1.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

无论是评价教师还是学生,“以学论教”是现代体育优质课评选的指导思想。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听评课教师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学生的心理感受等问题上,以学生在课堂教与学中呈现的各种状态作为评定体育优质课整体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1.1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问题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能否拉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看教师的“过程引导”以及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否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状态、学生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可见,学生的情绪状态是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听评课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1.2关注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活动问题

体育优质课评选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从不把自己的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导火索”;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创设条件并提供机会、时间、空间,而且要在课堂上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注重关注互动小组的讨论、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主动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阐释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和小组共同的目标。

1.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问题

学生的交往状态问题将不同程度地决定着学生学与教的过程与结果,更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说,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更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性问题。在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听评课的教师要着力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练氛围,着力察看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否合理有效地进行分工协作,能否倾听本组成员乃至其他组成员的意见与建议,能否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遇到困难或困惑问题能否与其他成员彼此及时交流、合作、协同解决,小组合作互动的帮扶措施在哪里,教师评价的着落点是否在小组整体的进步与提高上等。总之,学生的交往状态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理应成为体育优质课评选关注的“重中之重”问题。

2.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问题

体育优质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倡课堂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与合作,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师应遵循“兴趣导入→学习乐园→激发情趣→创新思维活动→高潮迭起→愉悦身心→……”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尽量满足与进一步创设学生学习的环境,服务好每一名学生。为此,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听评课的教师要关注授课教师能否按照新课标和教学内容安排体系进行创新性教学,很好地完成知识、技能、情感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達成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参选课,都不应被评为“体育优质课”。

3.关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

在体育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听评课教师要多关注授课教师是否善于运用现有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因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学会课程资源的再配置,主动发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创新所用的教辅材料、体育器材、课堂设置以及教与学方法等,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段等综合特征。以往仅凭一份简单的教案和授课教师的经验讲授一节优质课,而如今不把教案设计科学合理、美观易懂以及课堂安排与调度、学生学与练、学生思考与讨论、学生合作与探究等诸环节、细节都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然是行不通的。当然,片面追求过头是很可怕的,人情事故更是很可怕的,整个参评课曾反复试讲,最后参评还出现“花架子”、“走形式”,犹如一个人只有骨头而缺乏血肉,令人警醒而深思。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有的课上出“内容泛化”,有的课上出“索然无味”,有的课上出“平淡无奇”,有的课上出“笑话百出”……不是教材受冷落就是教学内容特有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不是课堂设计不周全就是授课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欠缺,不是一味追求学生合作活动而忽视授课教师本身活动等等。显然,关注“合理利用与有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至关重要,已成为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环节之一。

4.关注学习策略的选择问题

体育优质课评选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问题,主要是看授课教师能否选择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使每一名学生对其所学练内容或活动项目想学、爱学、会学、善学。自新课堂教学以来,学习策略的选择层出不穷,依据“优质课评选标准”的相关规定,听评课教师在优质课评选中需要重点关注授课教师如何组织与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手段是否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4.1自主性学习策略问题

体育优质课评选的关键环节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发展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授课教师能否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范畴内进行;学生能否有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授课教师能否即时鼓励与鞭策;学生能自己做的或在同伴帮扶下做好的活动,授课教师能否随机满足并及时给予肯定;在评课中,不仅要关注授课教师是否解放学生手脚,还要关注是否解放学生的五官与感受;学生彼此之间的协作程度与效果如何;学生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否有效;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的着落点在哪里,能否有效敦促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参与和努力,收效如何;授课教师作为课堂教与学的“总导演”,能否婉转地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彼此间相互理解和宽容;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过程中能否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授课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能否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彼此间的个体差异;授课教师能否满足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以激发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这些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endprint

4.2探究性学习策略问题

《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要彻底改变课程实施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满堂灌、机械训练和一刀切等的现状,以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与做事,突出其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逐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体育优质课成败的关键看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此,体育优质课评选就要密切关注授课教师,一是看授课教师能否有效组织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并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带动所有成员分享共同的探究成果,以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二是看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探究内容、提出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结果的同时是否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三是看授课教师通过过程性管理策略能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4.3激励性学习策略问题

体育优质课评选所要关注的激励性学习策略,主要看授课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馈问题以及对授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的导向、激励、诊断、评价和反思等问题。其一是关注学习目标激励,授课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出个人、小组乃至班级目标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小组奋斗目标的制定是否考虑优等生与后进生相互合作,互教互学是否成功,使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产生“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以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进而形成统一的集体道德行为规范和团队意识;其二是关注民主激励,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让全员参与管理,实行“轮流执政”,以品尝管理者的“滋味”,自觉形成同伴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真诚合作的集体氛围;三是关注成就激勵,授课教师对做出成绩、贡献突出的学生以及相对进步与提高的学生是否给予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并相应地给予期待性的奖励,以促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内驱力;其四是关注情感激励,授课教师能否注意调整自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每一名学生,突出其闪光点。可见,优质课评选既综合考证了授课教师具体而诚恳的态度,又展现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包容心态及其及时用恰当的处理措施。

4.4开放性学习策略问题

体育优质课本身就是一节开放性课堂,关注点在于授课教师能否突破现行教材的限制来创设开放的教与学情境、提供开放的教与学内容、实施开放的教与学措施或手段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开放性思维。其一是关注教学情境的开放就是看授课教师能否引发整个教与学过程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开放,使之获得合作学习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二是关注师生关系的开放就是看教学活动共同设计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如何,能否改变师生之间我教你学的关系;其三是关注学习内容的开放就是看授课教师能否向学生提供教材上未作介绍的相关体育知识,能否有利于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当然,体育优质课评选贵在关注各个主要环节的开放与拓展程度如何及其所采取的有效学习策略有哪些。

9.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快速躲闪反应能力,增强幼儿的灵敏性。

2、乐于参与体育游戏,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点:

发展幼儿的快速躲闪反应能力,增强幼儿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

凳子、仿真鸡蛋、鸡窝、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玩老鼠偷蛋的游戏,所以老师是鼠妈妈,你们就是小老鼠?看鸡妈妈在睡觉呢,我们去偷蛋吧。

二、说玩法

1、偷蛋的时候我们要悄悄地走过去,看老师是怎么走的。

教师一边示范,幼儿一边学。

2、我们走过去了要怎么偷?(幼儿说,并示范)

三、第一次游戏

1、教师带几名幼儿示范游戏玩法。提示幼儿被母鸡打到了就要把蛋还回去。

2、男女分组比赛,看谁偷的蛋多。

四、第二次游戏

1、请赢的一组说说怎样才能偷到更多的蛋。来“出自:屈;老.师”引导幼儿知道偷蛋环节要快速反应,进行躲闪。

2、练习:幼儿伸出手来教师往下拍时迅速收回。

3、再次进行比赛。请一名幼儿跟“母鸡”共同守蛋,增加难度。

五、第三次游戏

1、讨论:怎样才能躲避母鸡的攻击?

2、利用讨论的方法再次进行“偷蛋”游戏比赛。

3、出示道具锤子,提高“偷蛋”难度。

六、结束游戏

请幼儿帮老师收拾场地。

教学反思:

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10.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十

听优质教学课时促进新教师教学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我们来说,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这几天的优质课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每个老师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在课下值得去学习和探究的,对自身在教学上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听课,我总结了一堂好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要学会掌握整个教室,包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体验。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灵活应对,与学生有效地教学对话。

二、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理解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好的教学设计是紧跟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清楚明白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如何分配一节课,是否真正解决了这节课的目标,是否落实到了学生这都是关乎一节课的成败的。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总体水平如何,原有知识体系、知识水平都是上课前值得注意和关注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思路,风格各异,但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要让学生在这40分钟的路途中有所收获又学得快乐,的确需要花一定的心思来备好这堂课。

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11.化学教学中常态优质课新谈 篇十一

关键词:师生关系;实验功效;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95-01

常态优质课是相对于一般的公开评比优质课而言的。它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获得关键在于平时的教学当中,所以尽心上好常态优质课,是决定学生的未来学习的关键。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上好常态优质课呢?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优化师生关系,发展和谐教育

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用“沟通、信任、情感”来拉近师生关系。如果学生不接受教师本人,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所起的效果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把满足和维护学生的自尊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思维的碰撞,把教学一步步引向深入。

二、关爱学困生

学习上有困难生成为“学困生”,其一般特点: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方法不当,有的接受能力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他们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加以鼓励。在他们实施教育时要讲究方法,要在真正摸清他们在哪方面不足的情况下,逐一用言语、行动去感悟他们。

我对“学困生”总是给予更多的问候、关心、体贴和帮助。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并不另眼相看他们,从而减小他们心理的压抑感、自卑感,真正从内心里有和老师亲近沟通的欲望。对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尽量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尽量解解答一切问题。并给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以指导,明确自己的差距。鼓励他们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大有进步的道理。对接受能力弱,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只有他们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才能钻进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初步培养他们接受化学的能力。对他们多提问、多启发、多辅导。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取得进步的成就感。使其学习的积极心,接受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让“学困生”生活在一个处处受人关爱的集体中,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重视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实验功效,培养学生多动手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会自主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的关键性课题。

化学实验教学从形式上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协同实验和社会实验四种,在化学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通过上述四种形式实验教学,对学生诸多方面能力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下面就通过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几点看法。

1、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

注意是人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在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够专心致志且特别感兴趣地获取知识,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演示实验,引起培养学生更大注意。

2、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得出关键实验现象的能力。

3、分析、改进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的优缺点,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知识,在对某些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会从事物的本质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让两、三个学生代替老师演示,然后让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集中点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实验操作能力,并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教育。

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提高,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既可以从一节课的内容去评价,也可以从阶段性的成果去评价,还可以从学生作业整洁规范与否评价等等。这样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提升的空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以上上好常态优质化学课的三个方面看,教师要创设育人氛围,优化师生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多样性与发展性评价学生。教育质量将全面提高,教育之花将遍处绽放。

参考文献:

[1] 彭继贵: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论坛(N)山西学英语报社,2006:22

12.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十二

1. 通过对教学“得”、“失”的回顾,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所谓“得”,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教师课内或课后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教学片段。教师要及时总结,对于“得”应该在保持的状态下去进一步发展,寻找更多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在一堂高一女生跨栏课中,课前我认识到女生对跨栏练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手段,教学之初以橡皮筋替代栏架,让女生先消除心理障碍,根据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我把橡皮筋换成了体操小垫子,此时学生已经能很从容地从这些障碍上跨过,最后我才把栏架放上跑道,让学生先试着跨过低栏,以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一些学生仍不敢跨栏的心理障碍,我以“李宁”品牌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练习兴趣空前高涨,使跨栏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得以圆满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小结和反思,对于这一堂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为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展开积累了素材。

所谓“失”,即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得法,或语言、动作技能讲解示范上欠妥,这往往影响学生的技能学习或情感接受程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教学片段。教师面对“失”时,更应及时进行反思,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弥补前课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教训。如在一堂高二男生篮球课中,一些学生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打“二对二”比赛,我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批评,结果导致这四名学生没能好好练习下去,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认为语言偏激,在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后,我及时找了这四名学生谈心,并为我的过激言语向他们道了歉。事后我进行了总结,如果采用接下来的教学手段,效果就不一样:第二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观察那四个学生的“对抗赛”3分钟,在对抗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的各个基本动作加以分析,使他们能认识到技术层面的不足,从而把他们的不足转化到课堂上进行教学,使他们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那四名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中练习相当认真,成为了班级中的体育骨干,这就是及时反思总结带来的教学成就,同时这也为我今后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我对学生的批评指正同样有了较新的认识。

2. 回顾教学效果,修正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度设置的合理性

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尽相同的青少年,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的学生,即使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了教材,课前备教学内容、备教学场地、备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与教学构思和设计不相适应的地方。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示范面的选择、学生队形的调整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还会影响到教师下一次课的任务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开展。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教学效果及时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就能使教学进度的设置更合理、科学。例如在一次武术课上,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学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80%的学生在学习后能掌握第一式到第三式的动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使这个教学效果无法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概念大多停留在电视或电影中的片段动作上,因此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我详细地讲解了动作基础,学生练习时间较为局促,影响了教学效果与目标的完成。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并把第二次太极拳课的教学进度进行了调整,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预定的目标,使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3. 寻找教学切入点,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

教学的切入点是指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应着重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找到一个切入点,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提供依据,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意识都可以作为切入点。例如:在一节排球课中,学生对于上手发球的动作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到影响学生的首先是心理上的原因,学生认为排球太硬,会伤及手指;其次是发球后球会弹得很远,来回捡球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影响了练习时间。针对上述原因,我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把学生丢弃的废纸团成球状,再在外面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纸缠绕,做成排球进行教学,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正是寻找到了学生练习障碍的症结,针对这个症结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 记录学生亮点,为教法创新积累素材

新课程下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多素材。如在一堂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上,当我讲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时,一名学生拿出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素材及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对策,这使我的教学过程显得相当主动,我充分利用了这名学生提供的大量事例及调节方法,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调动。课后我总结后认为,学生在这一方面有很高的兴趣,并且在课后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进行研究和了解,这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中可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究,一方面可以为教学开展提供素材,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5. 利用“课后反思”,为论文提供素材

多年的“课后反思”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的积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为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现在还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而“课后反思”则把每次课的精华与失误进行记载,教师的教学论文可以把这些作为题材,为教学过程更合理化寻找途径。

1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三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 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学会运用标志

1、认识常见标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适用这些标志。

1)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各种标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是你们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幼儿自由选择、讨论、讲述)

2)幼儿分别讲述,老师进一步帮助其理解并归类。

重点讲述:残疾人专用通道标志、公共厕所学会运用标志3)归类:

A、不准做什么事情的标志B、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C、表示一些危险信号的标志。

2、幼儿张贴标志(在合适的场所贴上相应的标志)老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启发性地引导幼儿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三、尝试制作标志

1、幼儿园需要标志吗?

2、那些地方需要标志呢?

3、幼儿尝试制作标志。

4、幼儿讲述:我设计了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四、延伸活动幼儿张贴自己制作的标志。

教学反思:

提升了幼儿运用标志的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幼儿遵守各种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感。这节活动从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都使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体、智、德、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4.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十四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跟同伴分享自己的梦。而梦是非常美妙、神秘的,有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有可能在梦中都一一实现,梦对于小朋们来说,总是充满了幻想与向往。所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梦》,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根据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幼儿初步感受梦的意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师:夜晚这么美,小女孩抱着小熊在床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小朋友们有没有做过梦?都梦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梦真有趣呀!那肯定想知道这个小女孩梦到了什么吧?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朗诵诗歌,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2.教师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诗歌里的小女孩都变成了谁?

三、分段学习诗歌。

我们一边听着诗歌,一边把梦中的花朵、太阳它们都请出来好吗?

1.师:在梦里,我变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谁?太阳为我披上了什么?

变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谁?(风)风教会了我什么?变成轻烟以后,我遇到了谁?(雨)雨做了什么?

2.师:在梦里,我开心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四、播放录音,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完整播放录音。

2.师:听完诗歌《梦》,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师: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梦的温柔)4.幼儿跟读。

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们,小女孩的梦美不美?你们喜欢吗?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梦也变成好听的句子,用温柔、甜美的声音说一说。

附诗歌:

梦在梦里,我是多么甜蜜。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小花,柔柔的太阳给我披上金色的衣裳。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云,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缕青烟,细细的雨给我挠痒痒。

在梦里,我咯咯地笑啊,笑个不停。

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我们的生活就像像梦一样温暖甜蜜……

活动反思:

《梦》这首诗歌为读者创设了一种幽美、温柔的意境。所以在选择语言课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它。我想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意境上都是一个非常好契机。再者因为这首诗歌想象奇妙,能让孩子从想象中获得一些幻想的美感,通过想象,让孩子的思维不断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这次的语言活动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诗歌,但是真正要好好的把握这种意境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今天对诗歌《梦》的开展,再加上老师们的评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觉悟和反思,以下是我的几点感触:

一、可将活动的重点内容定位到目标里。

在活动中的三个目标都能基本完成,可能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整首诗歌在学习过程中有点难度,但是幼儿能初步感受到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美。通过欣赏图片、倾听音乐,幼儿能在一种舒缓的气氛中表现出整首诗歌,并能够根据诗歌的句式再来进行创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从中看出,幼儿的想象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至此,三个目标都能很好的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着重是让幼儿学会说三个“梦见……”,所以可以尝试将这一重点内容加入到目标中,让目标更加具体一点。

二、活动的导入部分需更加切合实际一点。

在活动中,我用音乐将幼儿带入一种甜甜的梦乡,但是最后发现在进入这个状态时幼儿没有很好的配合,幼儿也做不到马上进入梦这样的情景中,所以在马上提问“你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时幼儿有点不知所措了。所以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可以将导入改为用回忆来引入孩子对梦的记忆,在音乐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曾经美丽的梦,相比较幼儿可能会比较有话可说,对于最后环节的创编可能也更有帮助。

三、诗歌的意境还表现的不够。

精读这首诗歌,不仅会为它优美的意境索感叹:小花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了舞蹈,轻烟有了被挠痒痒的感觉,这些拟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些美丽的比喻也是这首优美诗歌的重点部分,所以需要在朗诵诗歌的时候更要抑扬顿挫一点,将孩子也带入这种优美的意境,这样孩子的兴趣也更加高昂。

15.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教学前的反思

第一层: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 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 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我们向每位教师发放《走进新课程》、《学校体育探索》等理论书籍, 并向教师推荐订阅专业杂志——《中国学校体育》, 并鼓励教师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 写出读书笔记。在读、学、写的过程中, 实际是教师与编者、作者思想的碰撞, 产生智慧的火花。他们自然会反思自己的教学, 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

第二层: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 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 不断加强反思能力, 提高反思效率。一方面我们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育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我们具体实行两制:周一集体备课制和周五案例剖析制。另一方面是请来省市级专家, 就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等热点、难点问题, 从体育模块的设置到教学模式;到教法、学法;再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等, 逐一为教师作讲座、辅导、交流, 授业解惑。

二、教学中的反思

第一层:常态课。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 而在于改进教学, 提升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的价值;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 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室外体育课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同时由于各个教师的特长爱好、思维方式、气质类型及教学能力等, 存在着差异, 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可以用集体备课的教案, 但执教者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教学机智, 以便于课后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如在教授篮球行进间投篮时, 集体备课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是:先徒手练习步法, 然后原地持球练习, 再到行进间投篮练习。事实上这样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 有的教师便采用逆向思维, 先让学生练投篮动作, 然后再学习脚步动作;有的教师则采用“标志法”, 即在地面上划三条线, 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脚步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到起来, 课堂的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第二层:公开课。如果说常态课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的话, 那么一节公开课则往往是汇聚了集体的智慧, 一般的步骤是:首先是选题, 选择容易设计、容易调动学生兴奋点的课, 如篮球;其次就是全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构思;接着授课者按照教研组研究的主题, 充分展示预定的教学方案, 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教学观摩。授课者可以随机调控自己的教学, 机智地更改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听课者则侧重于观察预定理念与研究主题的凸现, 记录教学策略的实施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体育课中的一个口令、一个手势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这些是用笔无法记录下来的, 因此为了便于评课的需要, 我们通常会用摄像机记录授课的过程。

三、教学后的反思

第一层:撰写教后记、案例研究。撰写教后记和案例分析都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 它们是将散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珍珠”一一捡起, 并串联起来, 让其更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教后记是教师随堂记下每一节课的零星感悟, 如示范的位置、讲练的方法、评价语的选择等等, 或正确、或错误;或有效、或多余;或解决、或消极, 可以简要列点, 三言两语;也可以重点解剖,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就在教案上进行批注、纠错, 也可用本子或电脑记录下自己的疑问、感悟等。

案例存在于教学事实中, 隐藏于教育现象后, 它可提供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情境, 分析和探究。我们要求每人在周五的案例剖析中, 提供一至两个案例供集体研讨, 对案例的要求是“自己的”、“真实的”、“实践的”、“有用的”。在案例反思的基础上, 我们鼓励教师进行理论总结, 写出教研论文。同时, 我们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撰写三则教学故事, 对于有研究价值的故事, 进一步挖掘和推广。近两年来, 我组教师的《一次特别的评教活动》、《请不要吝惜您的掌声》等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予以发表。

第二层:评课。通过评课可以反思我们的教学, 可以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使枯燥的学科知识、看似深奥的理论置于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充实教师的学养。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科特点, 我们采用两结合的评课形式:即时评课与网络评课相结合:除传统的课后即时点评之外, 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 在BBS上对一节课进行讨论、评价和交流;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在进行听、评课时, 邀请高校和省市专家教授及市、县教研员参加, 我们先让老师们发表意见, 再听这些专家、教授及教研员的点评。引导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切入口点评课堂教学的优劣, 避免泛泛而谈, 克服不着边际的弊端。

16.体育优质课教学反思 篇十六

笔者有幸被某市教研室邀请做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的评委,这个市经济位于全省的中等偏上,初中教育位于全省中等水平,但文化底蕴深厚. 笔者在近10天的时间内,听了近30所初中学校的42位参评教师的参评课. 参评优质课的教师群体大都是各初中学校的教学骨干或者说主力军,年龄大都在30—45岁之间,有三年以上的教龄,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从一个侧面较好地反映了当前中等水平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 记下来,供同行们参考.

1 创设情景引人入胜,但过分“热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不时发生

此次参与评比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教科书的引入用的是篮球赛的图片,用篮球的输赢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所有选手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创设篮球场上的情景,有的用的是自己学校的篮球场上的比赛场景,有的利用NBA的场景,有姚明出现,也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或视频,或动画,或图片,丰富多彩,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但在列方程组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件中始终闪现视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用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入,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动画的鸡和兔子始终在不停地跳动,学生的注意力大多被吸引到动画上,对情景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 这种过分追求课堂的热闹与喧哗,是对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误解,或者说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不是注重数学的实质. 在利用NBA的场景时,应该运用NBA的规则来重新设计数学问题,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都没有做到,只是为情景而情景,设计的数学问题都是教科书上的问题,而且数据都不动,这对预习的同学的听课的兴趣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扼杀.

2 为复习而复习,缺乏对课堂教学整体的把握

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教师问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又问,它们的逆命题是什么,学生回答的也正确.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知识,教师根据教科书上的步骤,利用教具一个一个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又一个一个地证明……,复习旧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现新知,这位教师只是为完成一个教学环节而已,他的第一个环节显得多余,第一个环节与第二个环节之间也显得生硬,过度的不自然,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过度语,如果从证明逆命题来继续下去,就会显得自然,大概是怕评委们说他没有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教科书上明明是要求学生用折纸和教具来完成这项任务的. 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师.

3 设计精巧,思路清晰,但缺乏对教科书的深入理解

教学的价值在于追求有效. 有效指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课堂活动内容的价值,关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参与. 这次评比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可谓是颇具匠心,思路清新,追求实效. 如一位教师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堂上,从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出发进而找出方程,再到找出方程的解,设计的环环相扣,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髓和精神,在习题的设计上更是高人一筹,开放性问题、组合选等形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有一套,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把课堂引向高潮. 也有些教师发问的问题不明确,学生不好回答,对教科书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如有的教师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时,很明确地告诉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个解的错误答案. 有一位教师在用鸡兔同笼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时,不厌其烦地讲解用算术方法的解决思路等. 所以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对本部分内容在整个学段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运用多,但鲜有有意义的讨论

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课堂中小组讨论的设计成为“必须”的一幕. 尤其是在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中,在这42堂课中,有41节课中有小组讨论,有“合作”学习的设计,但鲜有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要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会,还有讨论的必要吗?因此在有许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也有学生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被淡漠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5 多媒体使用多,但媒体使用单一的现象普遍

上一篇:婚内财产均分协议书下一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