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2025-01-17

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14篇)

1.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一

校长在中学周年校庆庆典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风劲帆满图新志,高歌奋进正当时。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学建校***周年,共叙师生情谊,共绘美好蓝图。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天我们又迎来**中学建校***周年纪念日,吹响了高质量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号角。

***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同样显得不易。***年,是一段让人充满敬意的时间。因为,百年树人,是教育的艰辛,更是长远的看见;是生命的成全,更是文明的呼唤;是个体的幸福,更是家国与民族的梦想。去年的校庆,我与大家交流了三个关键词:传承、育人和希望,期望通过传承百年老校基因,努力实现百年**名校之“名”。今天,围绕校庆主题“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桃李芬芳”,与大家交流另外三个关键词:守正、出新和卓越,以此与在座的全体师生,以及所有的**人共勉。

一、守正就是要守住**发展的根基

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意指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靠这种正气万物生生不息,生长流传。有正气,家庭方能幸福,社会才能清明,民族才能振兴;有正气,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学创建于****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初名崇正学堂。百年老校发轫于“崇正”,“正”即为正直、正派、公正、正气、正义。“守正”,就是要守住根基、守住传统、守住正道,始终捍卫我们**最初的精神。

百廿**,星光耀眼。我们有为求自由平等而革命、为救国救民而牺牲,立定志向、勇往直前,用生命书写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担当的革命烈士麻植;有不畏生活、求学之艰,在困厄中发出“吾愿海内同胞,抱爱国之热忱,怀济世之英才,振声望于他方”之呐喊的优秀党员季步高;有出身地主却藐视权贵、拒绝高官厚禄、一心只为寻求光明的“播火者”周定。他们用炽热的温度、赤诚的情怀、以死殉道的毅然决然给我们留下伟岸的背影,留下弥足珍贵的红色血脉,留下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更留下**赓续不绝的无私、无我和无畏。

无论是北斗三号副总设计师高益军,以及待会将与大家见面的中科大教授周双勇,还是分散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默默付出发光发热的五万多名**学子,培养“有情怀、有素养、有意趣”的育人目标的提出,以及围绕崇正德育开展系列活动,持续建设崇正校园的举措,都彰显着我们守住学校精神脉络的决心。守正,就是守护光辉灿烂的赤子情怀,守护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守护一个个堂堂正正读书人的底气、骨气和志气。如此,**人定正直而不迂腐,忠诚而不迂阔,谦卑而不懦弱,做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品质公民。

二、出新就是要创出**发展的未来

从****年的“崇正学堂”到****年的“**省**中学”,**八易其名,七迁其地,伴山水清音弦歌不辍,继圣贤芳踵薪火相传。这其中,有战火中办学的坚韧、有硝烟中对知识的渴求,更多的是**人追随时代、超越时代的勇敢。从府学到书院是变革,从书院到学堂是变革,从学堂到学校更是变革。而改革开放以来,从****年省首批办好的**所重点中学到****年省一级重点中学、到****年省特色示范校再到****年省现代化学校,**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教育发展,在时间的消逝中自我革新,在历史的淘漉中保持清醒,在每一次的大浪淘沙中奋勇前行。

“时间是最大的变革家”,在相同的历史进程中,不出新只有出局,唯有出新才有出路。****年*月*日,在建党***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科技强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军。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一批国之重器纷纷亮相见证着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由大转强、由跟跑迈向引领的历史性变革。但尽管如此,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华为、中兴等企业的遭遇时刻提醒我们,关键技术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受制于人,就会被扼住咽喉。**中学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重的基础上,正努力探索科技高中的成长之路。庆祝活动后,我们将举行科技节开幕式,旨在开阔**学子的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涵养学术品德、培养学术能力。现代化学校不应只有现代化设备的高端,更应该有现代化人才的高尖,科技素养理应成为现代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去年开始,我们启动莲城书院建设,日前已显其雏,规模初现。在坐的同学当中,就有莲城书院首届学子。如何高起点办好莲城书院,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崭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智慧面对。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谋划国际教育新突破,也在积极探索集团办学新途径。我们相信只要深刻理解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时代变革的本质,通过创业创新,百廿**一定能走出属于这一时代的新出路。

三、卓越就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登山看景云天远,望海思潮浪水长。近一百二十年征程中,**中学有过初创时的筚路蓝缕,有过栉风沐雨的艰难跋涉,有过智竭力尽的辛酸困苦,有过征服高峰的骄傲喜悦。自迁校**麓,我们奋勇前行,初步实现了全市引领,正向全省一流迈进。去年*月,我们提出了**精神:“登山望海”。登山望海即登高望远,这是超越自我、放眼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是对教育与生命之高度、深度和宽度的不懈追求,也是当下我们**人渴望突破的精神动力。

早在****年,**中学的创办者**先生就提出“学求精通,识求高超”的办学理念,如今,在传承“崇正、尚智、图强”的校训中,我们坚持以品为要,循道而行。为了更好地培养“三有”**人,践行“成就学生梦想”的价值观,我们将首次发布**中学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其中,教师誓词明确提出:“为学生梦想守初心,为**卓越担使命,为祖国富强添荣光。”卓越,是生之所向,师之所念,校之所求。**教师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望,在成人成己中享受为师的荣耀。“登山望海,只争朝夕,知行合一,勤学报国”这是**学生的铿锵誓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心系中华,勤学报国。报国,是民族复兴的呼唤、国家发展的需求,是**学子最热切的情怀。这些,无不体现着**人追求卓越、去看见世界也被世界看见的强烈诉求。

追求卓越,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秉赋,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命遇见。你可以选择文学,你可以探索科学,你可以追求艺术,你可以致力公益,你可以投身改革,每一条路,都通向远方;每一条路,都是美丽的风景,每一个选择,都值得最尊重、被祝福。最重要的是:精神明亮,辽阔高远;心怀热爱,奔赴山海。

老师们、同学们,***载光阴,时间沉淀下共同的记忆。回望学校的来时之路、变迁之路、奋斗之路,每一步都写满了**人扎根**大地办好教育的不懈求索,都见证了学校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休戚与共。而现在,国家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征途,我们踏上现代化名校的征途,生逢其时,何其幸运!使命在肩,何其光荣!让我们守正出新,追求卓越,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一流并肩行,一起奔向百廿**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师们,同学们,下个月的今天,我们的高三同学将迎来首考,明年的此时,我们的高三同学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校友,在此,让我们共同祝福高三同学首考成功,期待你们在明年此时回**参加百廿校庆,**中学欢迎天下校友明年回家。谢谢。

2.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二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 牢牢把握住学生这个根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要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条件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师生结合的社会、科研、生产等实践体系, 引导大学生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三是要努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还要增强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夯实学生理论功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胡锦涛在讲话中要求大学生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 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把创新教育定位于深化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 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一要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对于大学生首先要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 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 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二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 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学生的抽象思维。三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教育工作者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 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 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1.大学生个性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

个性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的。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尊重国家法律和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上的发展, 而并非随心所欲。作为教育者,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建议、规范作用。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要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注意其个性特点, 满足其求知欲,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独特性和成长点, 为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大学生个性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教育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应追求个性和谐的发展。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是青年学子成长的价值准绳, 也是对整个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工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处理好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的统一关系, 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把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具化到规章制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具化到规章制度之中, 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辅相成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个性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和目标的个性发展, 而不是脱离全面发展的单一发展。因此, 引导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方面, 应以时代精神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 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使学生的天赋素质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融入到个性发展中, 不断丰富个性的内涵, 完善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个性向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发展。要掌握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趋势,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性发展态度, 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个性修养, 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培养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结合“三点希望”,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青年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方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高校学生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东伟.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 努力做好学生工作[J].河南教育, 2001, (7) .

[2]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N].2011-04-25.

[3]丁俊娜.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刍议[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2) .

[4]朱敏.论个性培养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5) .

[5]王燕.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出国与就业, 2011, (5) .

3.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三

马思聪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我称他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里程碑。一提到马思聪,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流淌出《思乡曲》《塞外舞曲》等作品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当这些美妙动人的旋律响起时,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拉着小提琴的马思聪形象。在我这个音乐爱好者的心目中,他就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名词”。他毕生致力于中西音乐艺术的融合和创造,应用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同时,马思聪还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之一,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他促进了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培养出一批蜚声世界乐坛的优秀人才。

我虽然未与马思聪先生见过面,只知道他是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后来是音乐让我对这位大师有更多了解。2001年,我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主持召开过一次音乐家的座谈会,在会上我问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的交响曲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我说: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乐。2002年12月23日至24日,为纪念马思聪诞辰9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马思聪研究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第三届马思聪学术研讨会”及纪念音乐会。我出席了那次纪念音乐会。在聆听马思聪不朽的音乐时,我深深为那些作品优美的旋律所感染,也为马思聪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和卓越的音乐才华所折服。马思聪无愧是一位永远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2003年,我离开工作岗位后,以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身份撰写了《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之后,开始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在此过程中,马思聪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的人生历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2006年4月,我在《南方日报》上发表了《马思聪——中国小提琴音乐的里程碑》一文。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马思聪,了解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了解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眷恋。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对马思聪先生的爱国情怀深为感动。2006年,《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于庆新告诉我,说他受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委托,以马如龙的名义,向有关方面提出马思聪先生骨灰回国安葬事宜。温家宝总理对这件事很重视,批示请文化部具体办理。前不久,马思聪先生的骨灰已从美国运回祖国,安葬在广州白云山麓,终于实现了马思聪先生的遗愿。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在马思聪诞辰95周年之际,中央音乐学院和广州市文化局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行《马思聪全集》的首发式和作品音乐会。通过编辑和出版《马思聪全集》,纪念已故的马思聪先生,同时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呈现出一套马思聪的完整的艺术遗产。我衷心祝愿这次活动圆满成功,并深信马思聪的艺术精神和音乐成就,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为祖国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李岚清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4.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篇四

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腾的国庆佳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XX市青木关中学六十华诞。八方学子喜聚青中,四海宾客欢集一堂。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XX市青木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关心、支持、帮助青木关中学发展进步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各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的短暂一瞬,但对于一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它却是一段挥洒汗水艰难创业的不朽历程。其间,有初创时的艰辛,曲折道路上的困惑、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困难时期的探索。母校是在抗战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中催生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迁都重庆。一时之间,文化人士齐聚,学府林立。弹丸之地的青木关,便有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大附中、社教附中等一大批高、中等学府。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归宿原籍,但仍有一批无法随往。1946年10月,教育部在原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基础上,兼容其他多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成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母校就这样在深重灾难的祖**亲怀里孕育、诞生了。追随着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脚步,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从青木关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南京,为母校的生存与发展,历尽艰辛。那深邃的目光,那执著的身影,若历历在目。而当年的青中学子为了实现知识报国的理想,斗室寒窗内,夜深人定,挑灯苦读,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师生的共同努力,母校终于得以为继。从那以后,青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如今的青中已不再是几间破瓦房,而是一座具有崭新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知识殿堂,犹如一颗镶嵌在巍巍缙云山麓的明珠!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所学校,正是成熟和兴旺的标志。六十年来,青中的师生们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办学宗旨,牢记“博学、尚志、慎思、笃行”的校训,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的浸润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低进高出、普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善思乐学,探索进取”的学风。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直辖以来,我校立足于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连续举办了九届教改科研节。其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育、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已成功结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差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重庆直辖以来,我校高考、中考一直名列沙区前茅。连续八年蝉联沙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初、高中综合办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中考联招上线134人。高考上线503人,其中本科上线243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还先后被评为“XX区重点中学”、“XX区示范学校”、“XX市联招学校”、“XX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获得了“XX市文明单位”、“XX区体育传统示范学校”、“XX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六十年来,无数的青中人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超强的胆识和智慧,绘制了一幅幅学校规模发展的壮丽画卷。96年、97年第一幢现代化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亭廊轩榭、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回归园建成。1998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原巴县师范学校成功合并,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占地90多亩,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800人。2000年,巍峨的知行楼、标准的运动场、学生a级食堂建成。2001年又有两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竣工。2002买下青木关镇政府办公旧址,学校占地达到近100亩,教学班级达到42个,常年在校学生达到2700人之多。六十年来,从青中这所知识殿堂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尽展风流。母校因而声名远播。青 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腾的国庆佳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XX市青木关中学六十华诞。八方学子喜聚青中,四海宾客欢集一堂。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XX市青木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关心、支持、帮助青木关中学发展进步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各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的短暂一瞬,但对于一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它却是一段挥洒汗水艰难创业的不朽历程。其间,有初创时的艰辛,曲折道路上的困惑、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困难时期的探索。母校是在抗战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中催生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迁都重庆。一时之间,文化人士齐聚,学府林立。弹丸之地的青木关,便有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大附中、社教附中等一大批高、中等学府。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归宿原籍,但仍有一批无法随往。1946年10月,教育部在原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基础上,兼容其他多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成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母校就这样在深重灾难的祖**亲怀里孕育、诞生了。追随着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脚步,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从青木关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南京,为母校的生存与发展,历尽艰辛。那深邃的目光,那执著的身影,若历历在目。而当年的青中学子为了实现知识报国的理想,斗室寒窗内,夜深人定,挑灯苦读,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师生的共同努力,母校终于得以为继。从那以后,青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如今的青中已不再是几间破瓦房,而是一座具有崭新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知识殿堂,犹如一颗镶嵌在巍巍缙云山麓的明珠!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所学校,正是成熟和兴旺的标志。六十年来,青中的师生们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办学宗旨,牢记“博学、尚志、慎思、笃行”的校训,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的浸润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低进高出、普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善思乐学,探索进取”的学风。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直辖以来,我校立足于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连续举办了九届教改科研节。其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育、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已成功结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差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重庆直辖以来,我校高考、中考一直名列沙区前茅。连续八年蝉联沙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初、高中综合办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中考联招上线134人。高考上线503人,其中本科上线243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还先后被评为“XX区重点中学”、“XX区示范学校”、“XX市联招学校”、“XX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获得了“XX市文明单位”、“XX区体育传统示范学校”、“XX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六十年来,无数的青中人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超强的胆识和智慧,绘制了一幅幅学校规模发展的壮丽画卷。96年、97年第一幢现代化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亭廊轩榭、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回归园建成。1998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原巴县师范学校成功合并,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占地90多亩,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800人。2000年,巍峨的知行楼、标准的运动场、学生a级食堂建成。2001年又有两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竣工。2002买下青木关镇政府办公旧址,学校占地达到近100亩,教学班级达到42个,常年在校学生达到2700人之多。六十年来,从青中这所知识殿堂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尽展风流。母校因而声名远播。青

中人与时俱进,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业绩,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六十年艰苦创业、沧桑巨变,六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两个字:感谢!感谢青中的各位老领导——你们以超前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勾画了一幅又一幅学校发展的宏图;你们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品质,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你们以自己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感谢青中的老师——你们为了实现办学条件合格化、规范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弥补了办学条件的缺欠;你们用诚挚的爱心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用辛勤的汗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更用强有力的脊梁撑起了青中的蓝天!感谢青中的学生——你们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仅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你们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通向六十年丰碑的坚实足迹;你们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各自平凡岗位上为我们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昨天,你们以青中为荣,今天和明天,青中将永远因你们而骄傲和自豪!还要感谢各级领导、各界同仁、朋友——青中能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迎来辉煌灿烂的今天,离不开你们的关怀、帮助、督促和支持!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六十年过去了,历史将翻开青中发展崭新的一页。青中将何去何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一如继往地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继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走精品发展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向XX市重点中学迈进!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又是一年花红柳绿,又是一年草长莺飞,在20xx年这烂漫的夏天里,我们迎来了工人子弟小学六十年华诞。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某某某。今天,作为一名学生代表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学生向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向曾在工小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我们共同的学校,工人子弟小学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我们工小,60周年生日快乐!中国文化里“60”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字。“六十甲子,春华秋实”,60岁在人的一生中,是漫长的,而60年对一所学校而言,正是朝气蓬勃的青壮年时期。60年的足迹,写下了历史,形成了传统,积淀了韵味;同样,60年的风雨,孕育了十足的韧劲和蓬勃向上的能量。60轮回,预示着我们的工小必将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祝愿,工小欣欣向荣,更上一层楼!为了这次发言,我仔细翻阅了六十周年校庆的纪念画册,听老师们讲述了学校的历史。在工小学习的三年时间里,我对学校的感情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近,从亲近到依依不舍,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教学上,老师们尽心尽力,讲台上、课桌前留下了您们辛勤的足迹;生活上,老师们热情耐心,像父母、像朋友,帮我们度过一次次困难与挫折。老师,您在潜心研究教学的同时,还经常带我们走出校园,观光游览,语言实践,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老师!是您,让我们在学校这片乐土上,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塑造人格。60年,无论怎么变,学校“知行合一,读书明理”的精神没有变。我为自己能在这样一所学校生活和学习感到庆幸和骄傲!这些都会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我想对工小说,亲爱的工小,感谢您!岁月如梭,3年年前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踏入工小,便被这优雅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这里成了我第二个家。工小这片沃土啊,你见证着我们从淘气的孩童蜕变为才艺出众、品德高尚的少年。生动灵活的工小教育,让学习充满欢声笑语。我想对老师说,尊敬的老师,感谢您!多少个难忘的课堂,您挥汗如雨,却神采飞扬,您高超的教育技艺激发了我们探寻知识的强烈兴趣;多少个春华秋实,您为我们解惑、传道、授业,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您的手像妈妈,如此慈爱,您的眼神向爸爸,如此坚定!无论以后我们走到哪里,您都是我们心目中最尊敬的长辈!爱工小,祝福工小,是每位同学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工小学子在母校迎来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祝工小60岁生日快乐,愿工小日后发展蒸蒸日上,桃李满天下!同时,我们也郑重承诺,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学习,勤于实践,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报答工小的浓浓恩情!最后,我想大声喊出我的心声:工小,我爱您!老师,谢谢您!同学,请向前!谢谢大家!在校庆六十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喜迎母校60华诞庆典,在这个充满欢乐的时刻,请允许我汗颜、斗胆代表政教系的校友,向 可爱的母校献上我们最衷心的祝福,向曾经用心哺育我们成长的老师献上我们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六十载斗转星移,六十载风雨兼程。母校几度辗转、几度搬迁、几度风雨、几度辉煌;我们忘不了红卫山下那十里校园的博大与空旷,忘不了兴隆台那读书声伴着蛙鸣的合唱,忘不了北岭侧畔那拥挤、简朴但依然温馨的校园;我们更忘不了政教系的老师虽然“生活在平房斗室,治学伴都市炊烟”却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学术的严谨。正是政教系的老师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那份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升华了我们的理想,培养了我们的情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铸就了我们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们汲取了知识的甘霖,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每每想起,我们都感恩于怀,历久弥新。如果说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一点成绩,那完全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恩师的教诲。政教系的校友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都将永远难忘母校和恩师给予我们的一切。沈师大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们没齿难忘。我们虽然离开学校近三十年,但我们时刻关注、关心母校的发展,今天,母校已今非昔比,大展宏图。随着学校的发展,政教系已孵化出多个学院,名分已不在。但今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找到了归属,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得到了温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样享受着回家的快乐。看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鹏颖、晓波、美艳等的率领下,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时,我们分外的高兴!我们愿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尽绵薄之力。在坐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在享受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优越环境、享受着学校学院带来的荣耀和快乐的同时,珍惜美好的时光,志存高远,奋发向上,为将来在振兴中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报效祖国、贡献力量而发奋读书。最后,再次祝母校兴旺发达;祝恩师身体健康、万寿无疆;祝马克思主义学院再铸辉煌,明天更加灿烂;祝各位校友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为母校争光。谢谢大家!

5.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小康建设进程的重要时期,我们迎来了××学校建校25周年校庆,这是××教育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喜事,必将对全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市学校25岁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学校教育工作的省学校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专程前来参加庆典的省学校×××书记、×××校长以及远道而来兄弟学校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奋战在学校教育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工和学员们、校友们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杏林春意浓。创办于1979年的××学校走过了25年艰苦奋斗、繁荣发展的办学历程,学校由小到大,取得了可喜成绩。改革开放之初,我市高等层次教育是个空白,广大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学校教育作为贫困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一种多快

好省的形式应运而生。建校初期,一无场地,二无资金,三无师资,学校一班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严谨治学,真正使学校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九十年代中期,学校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大好机遇,创新办学模式,拓宽办学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学校一班人,深入分析研究学校教育面临的形势,找准着力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600多万元,修建综合教学楼,完善网络系统,卓有成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25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形成了以分校为中心、县区办学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办学层次由建校初单一的大专教育发展到金融本科、专科、中专、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办学规模由最初的2个专业180多人发展到30多个专业5000多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2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为一大批学生和在职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接受高、中等教育创造了学习机会,先后培养了10000多名专业人才。这些学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成为当地“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用人才,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全面发展。市一次党代会提出把××建成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实现这个目标,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组织远程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大学,学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我市高等教育相对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学校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接受中、高等教育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机会,对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步伐,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每一个学校人都值得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这里,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一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要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大局出发,始终坚持把学校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真正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的开放性大学。二要创新机制,规范办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学校管理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时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骨干专业,形成品牌,增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三要充分发挥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努力为“三农”服务。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加强学校教育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开放式办学的优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应用,增强教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能力,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服好务。四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仅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都要共同关心学校发展,从各自实际出发,帮助学校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同志们、同学们,学校25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学校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充满了希望。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改革创

新,努力使学校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东部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学校繁荣兴旺、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6.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六

和 飞

(2010年1月21日)

同志们:

今年,我校将迎来建校40周年华诞,这是肇庆学院建设和发展史上的盛事,也是学校升本后的又一难得发展机遇。我校拟定于12月中、下旬举办校庆庆典活动,为了积极有序地组织开展校庆各项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门召开40周年校庆动员大会,对整个校庆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校庆筹备工作中来。我们将通过举办40周年校庆活动,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激发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实现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举办40周年校庆的重大意义

1.举办40周年校庆,是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的重要契机。肇庆学院的历史,可以从两个分支来回顾:一个分支是1970年,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下放到新兴县高村,改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到现址校区办学,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另一分支,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西江大学与肇庆教育学院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从1970年建校到现在,学校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几经迁移和易名,从小到大,从弱到渐强,从专科到本科,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不少 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形成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凝聚了“团结创业,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和而不同”的肇庆学院人精神,这些经验和精神,已经成为肇庆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院文化,我们要以校庆为契机,认真回顾办学历程,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凝炼学校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2.举办40周年校庆,是展示办学成就、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载体。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规模从办学初期的200多人发展到今天15000人,由10年前单一的专科教育、职业中等教育,发展成拥有本科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门类的学历教育,全校现设有经济学、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面向广东、广西、湖南等16省市招生,同时还获得了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学校正准备启动“申硕工程”。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实现了根本性变化,80年代初期我校只有唯一的1名教授、100多名教师,发展到目前,我校有专任教师726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7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 288人,61.2%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32篇、出版教材专著77部,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53项。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也不断完善,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实验室、省扶持学科基础数学学科。学校在办学进程中,不断彰显师范特色、地方特色和 2 国际特色。……等等这些,我们要通过校庆,将我校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办学成就和办学水平充分展示给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我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扩大对外影响,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激发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3.举办40周年校庆,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途经。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40年的办学实践,为我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升本10年来,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本科教学也日趋完善,目前,肇庆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和重要时期,学校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和种种困难。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我们更需要抓住我国、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校庆,意味着感激,意味着怀念,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责任和发展。通过举办校庆,全体师生和八万多校友将受到一次很好的校史教育和爱校教育,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以学校40年的辉煌、40年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精神来激发师生员工和校友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举办校庆,我们“以服务求支持,以成就求认同,以贡献求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争取上级领导更多更大的重视和投入,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更多更大的关心和支持,优化外部办学环境,拓展办学空间。举办校庆可以显示学校的大气、和气、喜气,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有利因素,使校庆成为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舞台。

二、我校40周年校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思路(我校40周年校庆活动简介)

学校对举办40周年校庆高度重视,2009年12月17日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门研究,把校庆工作列入今年重点工作,前不久,学校制定了《肇庆学院4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校庆的主题、时间、主要活动与工作安排、组织机构与职责、工作要求等事项。下面,我结合《方案》和校庆活动的整体思路作一个介绍。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决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1.成立肇庆学院4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设名誉主任、名誉副主任、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筹委会人员组成的原则是:

名誉主任,由原肇庆师专、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曾任校级正职党政领导,肇庆学院已退休校级正职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兼职教授傅廷栋,正厅级以上校友,为学校捐资办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及港、澳、台慈善家和知名人士担任;

名誉副主任,由原肇庆师专、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曾任副校级党政领导(含已调离我校曾任副校级领导),为学校捐资办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海外及港、澳、台慈善家和知名人士,曾任或现任副厅级以上校友担任。

主任,由肇庆市现任市委书记、主管教育副市长,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校长组成。

副主任,由学校现任副校级党政领导担任。

委员,由各县(市区)、党政部门任职副处级以上校友,部分县、市、区担任教育局局长职务及重点中学校长职务的校友,获省级以上的劳动模范的校友,知名企业家校友,扎根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代表,原肇庆师专、西江大学、肇庆教育学院曾任系党政一把手的领导,老 4 教师代表(如:肇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教授李启清等),副秘书长人员,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秘书长,由分管校庆工作的学校领导兼任。

副秘书长,由党委办、院长办、组织部、宣传部、校友办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2.成立肇庆学院4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落实校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人员组成情况如下:

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郑彬涛、和飞,常务副组长:叶峥嵘,副组长:胡宝坚、曾桓松、周苏平、王忠,成员由学校各单位党政一把手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校庆办公室、宣传文化组、校史编写组、学术科技组、校友联络组、校园建设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校庆接待组、志愿服务组等10个工作机构。

校庆办公室,由党委办、院长办主任邢建勇同志担任主任,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校庆各项工作以及各专门工作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各二级单位校庆工作,负责校庆日常工作。

宣传文化组,由党委宣传部王敏部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庆宣传文化活动。

校史编写组,由发展规划处处长朱为鸿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负责校史的编写工作。

学术科技组,由科技处副处长李军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校庆期间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展示等各类学术活动。

校友联络组,由就业处处长何木喜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友组织及校友的联络工作。

校园建设组,由基建处处长沈钦萍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拟定校园建设工程方案,推进学校重点建设项目。

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处处长陈向荣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安全保卫组,由武装部部长、保卫处处长杨帆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庆期间各项活动的安全保卫和交通指挥工作。

校庆接待组,由党委办、院长办副主任毛致光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庆活动期间的接待工作。

志愿服务组,由校团委书记李颂国同志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校庆期间各项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礼仪工作。

此外,要求各二级学院和相关二级单位也务必成立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单位校庆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和任务是:①成立本单位校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②根据学校校庆筹备工作方案,拟定并执行本单位的校庆工作方案,策划和组织二级单位的校庆系列活动;③负责校史素材资料和校友信息的收集工作,整理汇总历届毕业生及校友基本信息情况,确定校友的组织负责人及校友基本联系方式,编印本单位校友通讯录;④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组织和发动校友开展校庆捐资办学活动;⑤做好本单位校友回校的接待工作,做好校友聚会、校友座谈会的组织和协调工作;⑥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校庆各项工作,向学校校庆办公室提供知名校友信息,配合学校做好知名校友及嘉宾的接待工作。

(二)主要活动

我校40周年校庆的主题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校庆的原则是“隆重、热烈、务实、节约”,围绕校庆的主题和原则,校庆的主要活动概括起来为“三三五”,即:全力办好三 6 个大会:庆典大会,文艺晚会,学术交流会;落实三大内容:校史、校友、校貌;抓好“五个一”:一个专版(南方、西江各一个),一本画册,一本校史,一个展览,一本校友通讯录。围绕这“三三五”开展的主要工作还有,校友联络、校庆捐赠、校庆宣传等工作。

下面,我对40周年校庆的主要活动和任务作简要说明: 1.庆典大会。庆典大会定于12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时在主校区青年广场举行,届时,将邀请各级领导、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等莅临学校,共襄盛典,包括在校师生人数规模在10000人左右。庆典大会是展示办学成果、凝聚校友力量、振奋师生精神、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校庆宗旨的集中实现,是整个校庆诸项活动的重中之重,是40周年校庆的高潮。

2.文艺晚会。定于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8:00举行,晚会以歌舞形式,充分体现我校特色,展示师生风采,活跃校庆气氛,节目以我校近年来省级以上奖获的节目为主,穿插校友、嘉宾演出节目,拟邀请在省电视台(电台)工作的我校校友担任晚会主持。整台晚会要“喜庆热烈、精彩纷呈”。

3.学术活动。校庆期间,将举办高品位、多层次、丰富多彩的各项学术活动,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开展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拟举行以“柑桔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以体现我校“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

4.宣传画册。通过校庆宣传画册真实反映我校40年的办学历程,展示办学成就及人文景观风貌。画册内容结构可分为学校概况、领导关怀、奋斗历程、办学特色、辉煌成就、名师风采、和谐校园、展望未来、校友寄语等几大部分,画册形式是图文并茂。画册特点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史料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不仅能用于校庆纪念,7 还能馈赠交流。

5.系列成果展。这项活动主要有发展成就展,展示我校40年的风雨历程,重点展示升本后的办学成就;学生成果展,主要展示我校学生省级以上获奖项目、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等;校友风采展,主要展示校友成果、校友创业及其产品;此外,还有校园规划展、教师风采展、名人名家展、领导关怀等一系列展览。系列成果展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分区展示,以形成整体效应。这是展示学校成果和成就的一种最直观的形式。

6.校友联谊。通过举行校友联谊活动,具体掌握、全面了解校友信息;充分了解各地校友的情况,征集对学校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意见。逐步建立一个严密、完善的校友联络信息系统。

7.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举行外语大楼、中巴软件园、学生公寓、西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剪彩仪式。

(三)工作安排

1.筹备阶段(时间从1月至11月)

1月份,成立肇庆学院校庆活动筹备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筹备工作的总体方案、召开校庆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校庆各项筹备工作、各二级单位成立校庆工作领导小组及制定工作方案。

2-3月,广泛宣传校庆各项准备活动、制定校庆具体工作进度表,建立4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发布校庆公告、校庆信息、开始编写校庆筹备工作简报,着手做好校友联络工作。

4-9月,征集校庆标徽和宣传口号,收集校友资料信息、建立校友资料库,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校庆纪念品的设计和 8 制作,确定并举行系列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10-11月,完成学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巴软件园、学生公寓、西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外语大楼、道路扩建、水电网工程建设等),校园的美化、绿化、亮化等工作,系列成果展的布展工作,成立肇庆学院校友总会。完成学校宣传画册的设计和制作,校史馆更新改版工作,做好有关领导、专家、企业家、知名人士等参加庆典的邀请工作。

12月上旬,检查校庆各项筹备工作的落实情况,查漏补缺。2.庆典阶段(12月)

做好领导嘉宾和校友的接待工作(12月17-18日);举行肇庆学院建校40周年庆典大会(12月18日);举行庆祝肇庆学院建校40周年文艺晚会(12月18日);举办校友联谊活动、校友座谈会(12月13-17日);学术活动、系列成果展(11-12月)。

3.总结阶段(12月-2011年1月)

做好捐款、捐物的整理、登记、入帐;做好有关资料、图片、音像、物品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好有关单位及人员的答谢工作;做好校庆活动总结。

三、对做好我校40周年校庆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天动员会以后,我校4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在这里我代表学校提几点要求:

1.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校40周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要把建校40周年校庆活动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建校40周年校庆办成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活动。提高对校庆的认识,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把校庆筹备工作与学校发展统一起来。

2.要广泛发动,积极参与。要大力宣传、积极发动,为校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顾全大局、全力支持,为校庆活动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要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各工作组要抓紧行动,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好工作进程计划,要细化工作内容,提出完成时限,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各二级单位要根据学校校庆总体安排,成立本单位的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各工作机构、二级单位要建立校庆工作责任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校庆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校庆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要正确处理好校庆筹备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到周密组织,精心安排,积极筹划,狠抓落实。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校庆达到预期效果。

同志们,今年是我校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借40周年校庆的东风,把40周年校庆作为一个重要的契机,把校庆工作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学校发展步伐,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

7.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七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 纪念山东电子学会成立50周年, 回顾学会成立50年来的光辉历程, 展望学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动员广大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同心协力, 继往开来, 为开创山东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新局面、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而努力奋斗。在此, 我谨代表山东电子学会, 向长期关心支持学会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向为学会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老领导、老专家表示崇高敬意, 向学会全体会员和全省广大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

回顾过去的50年, 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前进脚步, 伴随着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伴随着信息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山东电子学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发展, 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100多名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名, 设立了9个专业委员会, 多次被中国电子学会、山东省科协评为“先进省级学会”, 成为引领山东电子信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50年来, 学会始终致力于振兴行业发展, 为推动山东信息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倾注了全部力量。学会成立伊始, 联络一批有识之士, 以“繁荣学术、振兴产业”为宗旨, 举起了一面闪烁着“团结、创新、求实、奉献”精神, 推动电子信息科技进步、促进电子信息事业发展的光辉旗帜, 为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学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 凝聚专家智慧, 服务决策咨询, 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电子信息科技研究和产业发展中,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推动了山东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50年来, 学会始终致力于扩大学术交流, 为繁荣山东电子科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为提升电子信息科技创新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创办《山东电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等学术期刊, 组织完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物联网核心技术发展等一大批重点课题研究, 协助制定山东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系列指导意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积极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信息技术博览会、集成电路发展论坛、海峡两岸物联网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已成为省内电子信息行业具有广泛影响的盛会。

50年来, 学会始终致力于加大科普力度, 为传播电子科技知识、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会以青少年学生、电子信息从业人员为重点, 以提高从业者科学素质和社会公众认知水平为中心,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深入开展电子信息教育, 广泛普及电子信息知识, 积极推广电子信息技术, 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 学会全面贯彻《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面向社会大众, 深入社区学校, 通过出版科普读物、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动画光盘、参与信息化下乡、创建科普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 充分利用世界信息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机, 组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为全社会了解信息化、认识信息化、关心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50年来, 学会始终致力于提升服务功能, 为培育电子信息人才、激发科技创造活力提供了良好平台。学会创立之初, 就大力倡导电子信息专门人才的培养, 积极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切实加强信息学科建设, 有力推进了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学会把激发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作为重要目标, 不断规范和加强学会管理, 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 使学会成为和谐融洽的“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之家”。

50年风雨兼程, 50年励精图治, 50年辛勤耕耘, 50年春华秋实。山东电子学会的发展成就,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 得益于中国电子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省经信委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广大会员和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此时此刻, 我们要深切缅怀为山东电子学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聂鑫、王治东等已故老一辈领导, 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代代传承。

当今世界,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创新创造日新月异, 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 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当前, 信息技术创新内涵更加丰富, 技术、网络、应用、服务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 驱动着世界产业布局的大变革大调整。

党的十八大科学分析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 十八大作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的明确部署。这不仅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为广大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山东电子学会作为全省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的学术性社团组织, 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进一步团结协作,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促进山东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将着力加强学术建设, 努力提升创新水平。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这个中心, 团结带领广大电子信息科技工作者, 深入开展专业技术研究, 着力搞好重大科技攻关, 引领带动产业技术创新, 不断提高学术权威性, 为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

二是将着力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行业开放互动。始终站在信息技术领域前沿, 发挥学会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积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进一步提高学会期刊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将着力加强服务能力, 做好基础支撑工作。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 切实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积极传播电子信息科技知识, 不断拓宽参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学会规范发展。把握时代发展变化, 顺应信息化工作需求, 科学制定学会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 进一步明确学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策略。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的原则, 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开展各项工作, 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制度, 逐步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机制、严格规范的监督执行机制和高效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

50年的光辉业绩已经永载史册, 未来新征程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山东电子学会将始终不渝坚持以“繁荣学术、振兴产业”为已任, 为实现山东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新跨越、夺取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胜利, 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8.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八

自强不息铸就辉煌奋发开拓 再谱华章——在学校揭牌暨85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兰桂灼灼满园香,桃李济济聚一堂”。在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我们隆重举行##高等师范学校揭牌仪式和建校八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忆往昔,学府初开,百业待兴;看今朝,跨越发展,气象万千”。过去的岁月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发展史!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四千多名师生员工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各位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八秩流金咏泽千秋,三尺教坛师范四方”。##高等师范学校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乡村师范学校。1920年,新兴的国民政府本着“师范教育乃国民教育之基础”的认识,在县城孔庙之一角,设立了“##县甲种师范讲习所”。其后,随着政局动荡、救亡解放,我校几度迁徙,几易校名,虽饱经离乱分合之苦而弦歌不绝,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师范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大地上。1952年,学校更名为“##师范学校”,迁入现址;198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阜宁师范学校”;20xx年经省教育厅验收批准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分院”,成功融入高师教育体系,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跨越。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辛勤的努力,##高等师范学校已成为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小学教师的摇篮。#师人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汲取西方先进文化之元素,以丰厚之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批名师,培育了一代代学子。“射河悠悠,见证流金岁月;师苑泱泱,化育桃李栋梁!”仅建国后,我校就为##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现已大多成为活跃在教育战线和其他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有的已成为行业领域内卓有建树的专家、领导,高校讲坛上学富五车的教授、学者„„他们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是社会经济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骄傲!是#师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创造了#师的昨天,成就了#师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硝烟弥漫中的缕缕墨香、十年浩劫中的薪火相传;我们不会忘记80年代末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验区为省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所创立的典范;我们不会忘记1991年省教委以专题简报向全省介绍、推广我校以“三字一话”为代表的五类三十六项基本功培训的成功经验;我们不会忘记1992年1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精神”为题报道我校面向农村办学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我校以高分一次性通过省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的欣喜;我们不会忘记90年代末期我校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积代传承成就#师精神,与时俱进彰显咏泽风范”。昨日的先辈们筚路蓝缕、创业艰辛,今天的#师人团结务实、奋进求新。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谋求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市场化办学为立足点,以拓展招生就业渠道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目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本着“面向市场、拓宽思路、打造品牌、加快发展”的总体方针,以“一主多元”为基本走向,以“四部一校”为基础依托,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三大职能为重点,积极构建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模式,注重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务实发展、特色发展,做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举,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校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科教馆、图书馆、文化会堂等现代建筑3万多平方米,配置了天文台、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现代教育设备和8个专用功能教室。图书馆藏书达16万册。新建了书法碑林、世纪坛等人文景点,绿化面积增至25000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德育为首,全面育人。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强化育人意识,全面完善学生素质结构。我们认真贯彻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弘扬“铁军精神”,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针对近几年生源质量变化的现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员参与,因材施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学校校庆庆典上的讲话 篇九

你们好!

生机盎然的遂宁高级实验学校以其卓越的办学业绩迎来了她的五周年华诞。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代表市政府向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建校5周年校庆庆典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在遂宁高级实验学校迅猛发展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遂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站在“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高度,紧紧抓住XX市城区快速发展的大好良机,把重教兴学作为不断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接受优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竭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为遂宁高级实验学校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遂宁高级实验学校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满怀豪情,励精图治,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用智慧、汗水,铸就了遂宁高级实验学校今日可喜可贺的骄人业绩。

同志们,教育兴则国运兴、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百业兴。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区域之间的竞争正在由资源竞争向人才竞争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市委、市政府衷心希望遂宁高级实验学校人,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在“育人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激励下,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遂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锐意进取,再展宏图,为实现创建“川中名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0.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十

一年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部署。在8号文件发布一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大家来,畅谈种业发展形势,交流经验,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务院《意见》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种业是农业的先导产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去年国务院出台的8号文件是一个历史性文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是一个历史性会议,在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8号文件顺应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三化”同步的历史新阶段,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异常气候和病虫灾害频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任务艰巨。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求种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培育高产稳产、高抗广适、适合机械化的突破性大品种,迫切需要保障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迫切需要以现代技术武装种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只有种业强,才能农业强。

第二,8号文件顺应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部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种业作为农业科技应用最集中的产业,是农业科技的核心领域和战略高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科教兴农,良种先行。明确指出要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共享;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第三,8号文件顺应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意见》在总结国内外种业发展规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明确了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首次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首次明确了种业科研分工;强调公益性科研单位重点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要求与商业化育种分离,与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这体现了深化种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完全符合现代种业发展的方向。

第四,8号文件顺应了种业国际竞争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业正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必须积极主动应对国际竞争,打一场有准备的“硬仗”。要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现代种业集团,切实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建设现代种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不仅对发展我国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世界种业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初步形成

一年来,有关部委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细化、实化配套政策措施,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业界积极响应,23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落实意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第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和多数地方财政设立了种业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免征所得税等政策。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在自主创新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支持企业生物育种能力建设和产业化。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的信贷支持。农业部颁布了新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提高了企业准入门槛;编制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种业管理力度显著加强。

第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各地积极推动科企合作,促进商业化育种资源向企业转移,探索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辽宁、安徽等地出台了配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采取停薪留职、保留身份、技术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农业部通过创新项目管理、品种管理、品种权转让等机制,促进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第三,企业信心显著增强。在《意见》引导和政策扶持下,种子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加大,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基地建设明显加强。中国种子集团、大北农集团、隆平高科、德农种业、荃银种业等龙头企业每年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开展商业化育种和生物技术研发,着力优化企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前不久,我到北京一家种子企业调研,看到企业的干劲很足,对未来的发展站位高、想得远,在育种研发、生物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令人振奋,看到了中国种业的希望。

第四,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农业部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退出了一批不适宜种植的品种,清理了一批不合格企业,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种业做大做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五,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国内各主流媒体对种业高度关注,主动宣传报道,各界对推进种业发展形成广泛共识,社会反响强烈,为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种子企业发展提供了大舞台。

总体看,推进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初步形成,种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但还要看到,发展现代种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要进一步深化对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认识,相关政策要配套到位;创新资源要继续向企业转移,切实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种子基地要加快建设,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种子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加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科学务实高效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一,继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有30多项,有些已经明确,但大多数还在研究制定中,许多地方的实施意见还有待细化实化,要抓紧推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争取尽快出台。要加大对科研单位基础研究、企业商业化育种、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体系的投入,推动制种保险、种子储备等政策落实。

第二,扎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8号文件讲得很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点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逐步转向企业。这个改革方向不能动摇,首先要统一认识,坚定推进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分离”,以此推动科研单位加强基础性研究、企业加强商业化研发“两加强”。通过项目引导、品种管理、成果评价和转化等方面创新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研发“两合作”,鼓励商业化科研资源和人才向企业流动,强化产学研结合。

第三,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是种业的主体,只有做强企业才能做强种业。政府搭平台,干事靠企业。要通过实施种业发展基金、生物育种、行业科技等项目,推进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尽快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行为,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加快企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和优秀企业家的培养。企业要有志气、有信心,要有争当世界种业前十强、甚至前五强的勇气和魄力。

第四,加快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特别是抓紧研究制定甘肃杂交玉米制种、四川杂交水稻制种、海南南繁育制种三大种子基地建设规划。会同发展改革委尽快启动相关项目基地建设,加快提升种子生产设施化水平,逐步实现种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

第五,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要加强品种管理,健全部省两级审定协调机制,统筹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加大品种退出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专项行动,加强部门协调,前移监管关口、下沉管理重心、实行打扶结合等工作机制,加大种子打假力度,确保生产用种质量。加强种子信息调度和市场监测,搞好供种余缺调剂,保证生产供种安全。

11.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十一

大家中午好!今天是我们康杰学校十周年校庆的大喜日子,首先我代表康杰初中全体师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康杰学校于2000年秋季开始招生时,初中部只招收了初一年级两个班不足100名学生,初中教师也只有7人。在学校严格、科学地管理下,这两个班得全体师生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于2003年参加中考时,125名考生达汾城中学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就有84人,贾玮同学获得了总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校第一次参加中考,各项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可以说首战告捷,一炮打响。以后的这几年,我校的中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在全县领先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桂冠都分别被我校的毛鹏和杨蕉如两位同学夺取。2003年至2010年,我校毕业生累计达汾城中学录取分数线以上1847人,其中达襄汾中学录取分数线以上1234人,达临一中、临三中录取分数线以上230人,这些上了高中的同学有很多现在都已上了大学,有的还上了名牌大学,原3班的王丰同学就考上了北京大学。

2003年至2010年,康杰初中连续八年荣获县“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称号。教学工作方面我们还获得过许多荣誉,其它方面我们也屡获殊荣,比如2004年获得全县队列

队形广播操比赛一等奖,2006年获得全县初中校歌比赛一等奖,2008年获得全县“卫生校园建设”唯一的“特等奖”。

建校十年来,康杰初中随着各方面管理的不断加强,特别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初中部由办学初的两个班不足1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44个班30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也由7人增加到142人。康杰初中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

康杰初中这十年来的发展实属不易,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都是学校董事会的英明决策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成绩面前,我们不应该有半点骄傲和丝毫的懈怠,而应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学校以后的发展要不断认真地思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着康杰学校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我们初中部有以下计划: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我们要通过对全体教师的不断培训,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年轻教师尽快成熟,让老教师再进步,通过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政教管理的力度,也就是要进一步抓紧、抓好学校的安全、纪律、卫生等工作,卫生和宿舍管理等特色要保持好,安全、纪律等方面还要再细致,再严格。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通过班主任老师做好每一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四是要进一步抓好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意识,让师生更加满意。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让师生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一些。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康杰初中搞得更好。相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康杰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12.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十二

在这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金秋九月,在第十九个教师节和传统的仲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县二中建校40周年,这是***县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县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振兴教育、传承文明,对于造福桑梓、建设家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县二中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各届校友和各位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从196*年成立***县第二中学以来,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来,在历届党政的支持下,县二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全面发展打基础、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努力优化教育手段,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水平,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疆内外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优秀学生,为我县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县二中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积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正步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新的世纪呼唤教育振兴、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才辈出;呼唤科技进步、事业发达;呼唤国家富强、民族昌盛。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集中力量,兴教办学,努力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回首过去,我们充满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倍感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有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县二中一定会才俊辈出,桃李满天下;***县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再创新优势,再谱新篇章;***县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

13.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春华秋实。在这鲜花盛开鸟语花香的五月,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龙山下,共同欢庆上虞市职业中专二十周年华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二十周年校庆活动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市职业中专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学校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上虞职教发展史。二十年来,市职业中专负重致远、励精图治、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二十年的办学之路,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努力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杰出人才,积淀了朴实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二十年的呕心沥血,二十年的不懈耕耘,学校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这所昔日从荒凉山沟地里建造起来的学校,今天已成长为一所国家级的重点职业学校,成为虞舜大地上文明传承、职教革新的一面旗帜!

市职业中专二十年校庆,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广大校友的悉心关怀、大力支持。声望卓著的知名人士挥毫泼墨,题词致贺,使我们备感荣幸;关心母校的毕业生们鼎力相助,同贺共庆,使我们倍受感动。今天我们又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各级领导、来宾和校友代表莅临指导,使我们倍受鼓舞。下面,请允许我把

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来宾和校友代表作一介绍: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拨冗参加上虞市职业中专二十年校庆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庆祝市职业中专建校二十周年大会正式开始,奏乐、鸣礼炮、燃放焰火、放飞气球

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请坐下。

下面请中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文同志致辞。(市首届“职教之星”表彰)下面请大会工作人员宣读贺信、贺电 下面请市职业中专校长冯学忠同志讲话 下面请上级领导致辞

下面请企业界代表、兄弟学校代表致辞 先请中鑫建设集团董事长王水鑫先生致辞 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同志致辞

请省建筑专业理事长学校、东阳市技术学校校长韦跃忠同志致辞 下面请市职业中专校友代表建筑89届毕业生阮初荣同志讲话 下面请市职业中专学生代表徐珊娜同学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庆祝市职业中专建校二十周年大会各项议程已经完成,大会热烈、隆重、催人奋进。我们要以领导的勉励为新的起点,以校友的心愿为新的追求,以社会的支持为新的动力,以二十周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汇聚各界力量,再谋未来发展,为建设特色化、个性化的职业学校再续新篇。

最后祝领导、来宾、校友、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下面我宣布,市职业中专建校二十周年庆典大会到此结束。(请全体主席台成员、来宾、校友到学校新大门广场留下合影)厚德、善学、笃行”之路。

三中的十年,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们从董事们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中寻求力量,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中激发热情,从各地名校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经验,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一种团队精神,带好德育与教学两支队伍,建好领导、班级、备课组三个集体,突出抓好目标、过程、结果、发展四个管理环节,着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媒体教学、网络化管理、和谐校园、立体式发展的五个特色,整合董事会、领导、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六方资源;实现了办学的理念、条件、规模、机制、层次、质量和速度等七个方面的初步突破,形成了近三百个教学班、五千余名师生员工的办学规模。05年以来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跃居县普通高中榜首,历年中考重点上线率或高分段上线率居全县 的关键又在于团队精神的打造。为此,我们每年组织诚恒博学求实创新的主题校本培训,引导师生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学生观、成绩观”;县委县政府每一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一级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三中的建设与发展,都给予学校正确的指导与极大的关爱,学校董事会给予学校无微不至的呵护;各兄弟学校、各兄弟单位、各界人士及广大家长,给予学校极大的厚爱与关心,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用心感受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情与爱,用实际行动去感恩董事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形成坚定的厚德基础,使“厚德”成为我们的治校之道。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文明示范校园”,县“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和“校园环境达标建设先进单位”。

三中的十年,是兼收并蓄、虚心向学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全县 读质量关、课堂关、用脑关、记忆关、表达关、练习关、条理关,养成终身生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每个成员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的十年,是谋定即行、只争朝夕的十年。

面对新建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时间短、起步晚、生源差、队伍散,没有可骄傲的辉煌历史,没有成熟而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现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新生学校所面临实际困难我们也都无法避免,要想改变状况、做出成绩,创出品牌、赢得信任,走上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必须学习谋定即行的“笃行”习惯, 对各自工作做到“六包”和“五个在一线”,人人均能顶起一片艰苦创业、勇于创新、锐意创优之天。

随着 二十载励精图治杏林春满二十载厚积薄发辉煌永续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建校二十周年校庆庆典隆重举行

黄河因九曲而强劲,阳光因穿云而多彩。二十载春秋,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二十载辛勤,桃李芬芳,硕果飘香。XX年10月26日上午,我院建校二十周年校庆庆典在图书馆前广场隆重举行。大会特邀请了曾支持和见证学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韩小爱处长、郑州市教育局候松彦副局长、高教处吴振兴处长、民管处李迎军处长、我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原河医大人解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李世校教授、原河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留兴教授、原河南医科大学工会副主席张自金同志、曾在我院担任过历届教学副院长的王祥庭副院长、岳金志教授、王保生副教授。

上午九点半,伴随着庄严而嘹亮的国歌声,庆典正式开始。我院院长助理刘芳副教授主持了会议。首先,刘芳副教授介绍了莅临我院参加

二十年校庆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并代表全体院领导对其致以真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会上,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韩小爱满怀祝福,热情洋溢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她首先肯定了我院在河南省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学子,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次,她要求广大教职员工,一定会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倾心教育、呕心沥血,继续前进,再创辉煌。

随后,我院院长刘仁对韩小爱处长的祝福致以真诚的感谢,并为

建校二十周年校庆致辞。回首往昔,二十年的时光里,老中青三代人用忠诚和智慧、勤劳和汗水、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篇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年后的今天,杏林春满,硕果飘香,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一届又一届黄河人的辛勤付出与艰苦奋斗。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会并肩同行,无怨无悔,迎接又一个更加灿烂的的20年。刘院长的讲话,事无巨细、真情意切,引来全场师生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陪伴着我院二十年发展,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王险锋同志作为教师代表为大家发言,他语重心长地讲到,同学们,青春时期,学生时代是人生最好的时光,也是最短暂的时光,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要发扬古人“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那么,你们就会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国家栋梁。王教授的谆谆教诲,动情感人,怀着对芸芸学子的殷切期望之情。

之后,我院 庆典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思源致远。我们深信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此次二十周年校庆为契机,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一定能把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现代化高等医护院校,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XX年10月26日 服务,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快速发展。今后,xx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xxxx及xxxx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企业服务,与xxxx一起,共同为xx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xxxx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更大成绩,预祝今晚的文艺演出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州师专、省泰州中学、江苏教育报刊社、《初中教学研究》杂志社、苏州市景范中学等也发来了贺信。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以及所有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宣布:泰州实验学校建校十周年庆典正式开始!(放飞报喜气球)

全体起立,奏国歌……请坐下。

下面请泰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印鑫先生致辞。…… 下面请江苏省泰州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文先生致贺词。下面请泰州实验学校教师代表黄晶老师发言。

下面请泰州实验学校毕业生代表、省泰州中学吴自华同学发言。下面请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黄龙生先生讲话。…… 下面请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宋吕银先生讲话。最后,请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吴健先生讲话。…… 泰州实验学校建校十周年庆典大会到此结束。请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嘉宾到领导席就座,共同观看文艺演出。副市长在通信分公司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关键时刻,省通信公司xx市分公司成立了,xx市通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已经走过近百年漫长而曲折发展道路的xx电信到此结束;标志着一个充满朝气、前景更加辉煌的xx通信扬帆远航;标志着我市通信行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我市通信行业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在我市通信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通信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参加xx市通信分公司的揭牌仪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值此机会,我受参加会议领导的委托,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军分区对市通信分公司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市分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再创新的辉煌!

信息遍万户,通信现曙光。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通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改革方面,1998年顺利实现了邮电分营、寻呼剥离、1999年又成功地实现了移动剥离,XX年完成了政企分开。今天,河南省通信公司新乡市分公司正式成立了,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完成了新老体制的更替。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xx通信的同志们表现了很强的政策观念和大局观念,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不仅保持了大局的稳定,而且实现了新乡通信的快速发展。目前xx通信是我市网络最完善、业务最全面、服务最普遍的通信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5亿,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00万户,互联网用户20万户,小灵通5万户,bp机无处不在,信息用户遍布城乡。新乡通信自始至终在信息产业领域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为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我市电话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真正实现了改革、发展的双丰收。对近年来新乡通信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受参加会议领导的委托,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军分区对新乡通信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谢意!

新通信新起点,新步伐新希望。xx通信公司成立后,发展、改革的任务会更重,希望公司的领导班子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前,研究新的发展思路,完善新的企业机制,开创新的发展局面。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要按照党的“xx大”会议精神,以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争取早发展、早见效益,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要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通信市场的开发、当好新乡通信信息产业的排头兵、领头羊,大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要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不断促进网络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我市公众通信的能力,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奠定网络基础。要抓住当前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商机,不断开发网上新业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通信需求。要继续搞好普遍服务工作,要把搞好党政专用通信、农村通信和应急通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为我市经济腾飞做出贡献;三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敢于突破计划经济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勇于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四要从管理和机制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改善通信服务的积极性,促使用户满意度有新的提高,树立xx通信的新形象。

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xx通信的发展。各级政府也将认真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为xx通信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希望xx通信的同志们以此为契机,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4.在校庆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十四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上一篇:老北京烤鸭小学作文下一篇:工程垫资施工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