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2024-09-23

传媒文化的娱乐化(精选15篇)

1.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一

娱乐化体验的民俗文化传承研究的论文

摘要:中原民俗文化有着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文化缺乏活力,濒临消失。分析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状况,整理优势资源,在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以娱乐化体验为构建的核心模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为构建的出发点,大力推广民俗产品,寓教于乐,开拓中原民俗文化传承的崭新模式,而这一模式,也必将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进行的更远、更宽、更广。

关键词:娱乐;体验;中原民俗文化;传承

中原地区拥有着朴素的民风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地区自古就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了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导致传统的民俗文化由于缺乏活力,濒临消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原民俗文化传承与中原文化的前途和命运有关,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形势有关,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进行发展与创新,是目前中原民俗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原民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能否增强,涉及到中原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效能能否提升。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在独特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传递、演变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模式。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还具有集体性、传承性、传播性等特征,对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虽然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先天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但是目前,在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建设中,人们过于关注的是其“外部”的价值,即中原民俗文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反而忽视了中原民俗文化的“固有价值”,即中原民俗文化在使用中的实际价值和精神力。由于保护不善、盲目商业化等因素,使得中原民俗文化濒临消亡的种类愈来愈多,事实上,遏制这一现状继续发展的唯一方法,需要创新的思路和策略,树立一个“内在价值”的新概念,以实现中原民俗文化的自然传承与永续发展。

二、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优势

了解中原民俗文化的价值与优势,关系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中原文化的前途命运。因此,有必要对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的优劣进行界定,理清中原民俗文化的价值分类,从而理清中原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1.优秀的中原民俗文化。展现中原人民品质和智慧的民间文学,如花木兰传说、盘古神话、大禹神话等;至今仍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民间美术工艺,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沐京灯笼张、卢氏县民间剪纸、汴绣工艺等;独具中原特色的传统戏剧和曲艺,如豫剧、越调、灵宝皮影戏、河南坠子、洛阳河洛大鼓等;精益求精的民间传统技艺,如禹州钧瓷烧制技艺、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等;技艺精湛的传统医术,如洛阳正骨、中医针灸等;享誉海内外的功夫文化,如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拳、漯河心意六合拳等。2.庸俗的中原民俗文化。集中体现在各类封建残余思想,如信奉“三纲五常”、认同男尊女卑观等;各种迷信活动,如迷信鬼神、相信天命观、信仰宿命论、巫术等。理清了中原民俗文化的价值分类,也就明晰了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毋庸置疑,我们要大力传承、发展中原民俗文化中的优势元素,积极改造中原民俗文化中的不足项目,依法取缔庸俗中原民俗文化,将中原民俗文化的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出来,充分发挥中原民俗文化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中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娱乐化体验的必要性

体验式娱乐主要是满足人的“体验需求”,它的核心是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酷等等体验,例如目前国内出现的“飞行体验中心”、“职业体验馆”、“4D电影”等即为这一类型的产物。因此,将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娱乐化体验相融合,在市场中加入娱乐元素,对中原民间文化发展具有创新的意义。首先,娱乐化体验是近年来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一种崭新的传播与营销理论,体验式营销为娱乐化传播提供可以参考的营销框架,娱乐化传播则归纳了所有的娱乐元素与消费者的娱乐心理,将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最前沿的市场体验模式相结合,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有探索和研究的价值需求。其次,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逛个超市、看个电视就能满足的状态,中原民俗文化要想在发展的潮流中不被时代淹没,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用现代化的传播观念、传播方式进行传承,而娱乐化体验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将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以高科技的手段加以包装,使得人们在享受体验式娱乐项目的同时,愉悦的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传承的这一过程。最后,民俗文化有其特殊的性质、文化、历史等因素限制,使得娱乐化体验模式在民俗文化中的应用具备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特征。以满足大众娱乐心理及娱乐需求为前提,发掘民俗文化的娱乐功能,是迎合大众娱乐的`天性。用娱乐体验的方式为民俗文化注入活力,能够吸引大众的关注和主动参与,为尘封在记忆里的民俗文化注入符合时代发展的跃动的活力,具有极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四、构建中原民俗文化的娱乐化体验模式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增长与提高,单纯的物质追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转而追求精神产品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人的消费重点已经从“实体满足”转向“精神愉悦”,从有形转向无形,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享乐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在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以娱乐化体验为构建的核心模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为构建的出发点,不仅能够推广民俗产品,而且能够寓教于乐,极大地拉近消费者与民俗文化的距离,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主动地接受文化产品,而这一模式,也必将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进行的更远、更宽、更广。中原民俗文化是民间的一种文化形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发展趋势:一种是作为文化遗产,讲究自然、真实,强调文化生态平衡;另一种是将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强调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强调以新的文化形式和现代传播媒介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后者本身就是将民俗文化以文化形态的形式构筑的体验形式。如果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娱乐和休闲需求进行创新,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体验模式,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娱乐式体验,对于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必将开启一扇崭新的窗口。以娱乐式体验为基础的推广方式,可应用在民俗文化产品的方方面面。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民间美术工艺,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沐京灯笼张、卢氏县民间剪纸、汴绣工艺等,可通过如今流行的手工作坊等推广方式吸引消费者,使其参与其中,亲手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产品,手手相教,口口相传,而不再局限于家族传承,这种模式将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展现中原人民品质和智慧的民间文学,如花木兰传说、盘古神话、大禹神话等,可通过4D电影的方式进行展示,将会更有说服力和接受度;传统戏剧和曲艺,如豫剧、越调、河南坠子、洛阳河洛大鼓等,可与现代音乐结合进行推广,春节晚会上所展现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这一节目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将传统曲艺与年轻人熟悉和喜欢的现代音乐大胆融合,在内容上挖掘,使得这一表演模式更具传承性与民族性,也更容易被年青一代所接受。

五、结语

中原民俗文化不仅是河南、中国,更是全世界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其传承、发展和推广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娱乐式体验是现代社会流行、人们大力追求的休闲方式,这种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推崇。将前者的传承发展建立在后者的技术基础之上,是古今融合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为传承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构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另辟路径,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体验式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

[2]埃尔李伯曼,帕特丽夏埃斯盖特.谢新洲译.娱乐营销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

[3]刘景亮.河南民俗的价值及保护[J].河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4.

[4]王学俊.河南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J].河南:美与时代,2013.2.

[5]吕淑珍.以文化创意产业助推中原民俗文化发展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4.

2.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二

一、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现状

我国影视传媒娱乐化过度的现象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综艺节目的过度娱乐化, 有的节目为提高收视率使用嘉宾装疯卖傻、恶意搞笑等方式引发大家的关注。第二个是电影和电视剧的过度娱乐化。首先随着电影的繁荣发展, 电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竞争, 很多电影不管是剧情结构、表现形式还是台词风格都出现过度的娱乐化①。而电视剧主要是在穿越剧、抗战剧和翻拍名著几个方面, 其中很多剧情、台词和演员的行为都使得观众苦笑不得。第三个就是新闻的过度娱乐化。由于多媒体时代的发展, 各个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吸引受众的关注, 不得不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为了博取受众的眼球, 新闻内容越来越多的关注明星、社会暴力和丑闻事件等, 使得报道内容越来越娱乐化, 而有些严肃的新闻也采用轻松、娱乐的方式播报。第四个是地方文化节目的过度娱乐化, 比如像二人转等代表地方特色的节目, 越来越多的被裹上了艳俗的色彩, 过度的娱乐化使得地方文化节目太依赖于娱乐包装, 缺乏创新能力。

二、影视传媒过度娱乐化的影响

我国影视传媒的过度娱乐化对塑造整个社会文化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首先影视节目中, 经常利用一些经典的事物或者积极的人和严肃的话题当做笑料, 使得受众潜移默化的受到娱乐化的引导, 出现“宁愿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价值观, 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次将经典的名著或者历史事件随意的改编, 误导青少年正确性的认知, 另外对雷锋的评价等颠倒了黑白, 没有道德底线②。这些不仅容易诱导受众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念, 影响社会的稳定, 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审丑”, 传媒的公信力也大大削弱。

三、对传媒娱乐过度化的调整措施

(一) 加强节目播出的管理, 营造健康的影视传媒环境

虽然国家广电总局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对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进行治理, 但是传媒行业自身的自律和群众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制定相关规定后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而传媒行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制作影视节目, 保证播出节目的水平和质量③。因此不管是国家、传媒行业都要加强对节目播出的管理, 确保节目的质量和传播内容的积极健康。

(二) 加强主流媒体的力量, 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

利用主流媒体的力量, 把握住社会文化的大方向。可以建立公共的电视台, 增加公益宣传、红色栏目等, 还要建立播放机制, 不断提高各类节目的质量。另外, 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响应党中央“和谐文化”的建设构想, 不断更新传媒娱乐的新理念, 逐渐让低俗和媚俗的节目内容没有市场, 让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占领市场, 进而提高受众的审美和品位。

(三) 提高影视传媒制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影视传媒制作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影视节目的水平, 因此提高影视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提高节目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证制作人员的素质, 需要完善相关的考核制度, 不能只从专业技能方面进行考察, 要充分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尤其是传媒行业, 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影视制作队伍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保证节目持续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正是缺乏创新能力才使得很多影视存在严重的同质化, 进而过度依赖娱乐化来吸引受众的关注。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影视传媒娱乐过度化现象比较严重, 不管是新闻、影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到处都充斥着过度娱乐化的现状,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能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播出节目的管理, 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确保影视传媒的健康发展。

注释

11陈序.娱乐模式:从明星表演到百姓游戏——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J].新闻记者, 2005, (2) :71-73.

22 姚争.当娱乐成了电视的全部目的之后——从《非常6+1》娱乐主题的设计谈起[J].中国电视, 2005, (7) :52-54.

3.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批判 篇三

“泛娱乐化”的概念解读

泛娱乐化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以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头包装、戏谑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

娱乐的本质在于它是人在生存中放松精神、愉悦身心的基本需要。而在泛娱乐化时代,大众传媒却把制造娱乐当成获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它们利用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制造过多的娱乐,制造低级品位的娱乐,挤压了人们利用媒体实现自我满足娱乐需求的空间。在消费主义原则的支配下,娱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最早提出“泛娱乐化”概念的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国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我国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成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大众文化的兴起,多元的价值取向使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其次是受众对于美的追求。受众的审美一般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如今,低俗化的娱乐似乎更能吸引眼球,可以说受众的口味决定了传媒的报道内容和方式。总体来说,泛娱乐化倾向是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的观念与部分受众的需要所致,虽然这种需要可能并不是积极的,但有需要就有市场,形成这样一种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娱乐节目的极度膨胀和媚俗化、低俗化。创新娱乐节目的开山鼻祖当属湖南卫视,其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早期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节目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肯定。自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一炮打响,《我型我秀》、《绝对唱响》、《红楼梦中人》等节目纷纷跟进,选秀节目红火了好几个年头,但同样也造成了同质节目泛滥成灾、节目品质下降的问题。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就曾经因为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等问题而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

如今,当选秀的大潮逐渐退去,交友相亲类的节目又在2010年猛然蹿红,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收视率节节攀升,浙江卫视、山东卫视和安徽卫视等也都不甘落后地跟风而上。其中,《非诚勿扰》最受大家关注,力压湖南卫视一度成为收视率冠军。然而《非诚勿扰》的争议、话题也是最多的,不少人对它持批判态度,称其根本“不诚”,不仅嘉宾身份造假,某些节目内容也很虚假。该节目中还充斥着拜金女、富二代等噱头,某些女嘉宾的言论更是大胆出位甚至低俗化,比如“我闻到了钱的气味”、“他给不了我住豪宅的梦想”、“听你说话,我就觉得你欠抽”、“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等等。试问这样的节目除了带给大众一时的笑料外还能留下些什么?它会给大众带来怎样扭曲的价值观?

新闻报道的过度娱乐化与肤浅化。新闻报道的职责是向广大受众传递新鲜、重要的信息。一些大众媒体为了使新闻更具观赏性而给新闻穿上了娱乐的外衣,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娱乐或戏剧效果而抹杀了新闻报道的本来面目,不能只看到经济效益而放弃了社会效益。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倾向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能

众所周知,大众传媒具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提供服务等社会职能,而如今严重的泛娱乐化倾向弱化了大众传媒的这些积极职能。娱乐元素的极度膨胀和泛滥不仅夺人眼球,还可能挤压那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数量和范围。而一些信息因为过度的娱乐化包装也妨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并且严重影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如果信息传递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职能都受到阻碍,那么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服务等职能同样会受到阻碍。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通知中表明,“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真实身份,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节目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是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的着手整饬,力求这些婚恋交友节目的进行和发展符合社会价值观并且能够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4.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篇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传媒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获得了飞跃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闻娱乐化的泛滥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媒体社会责任感弱化、人文关怀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生。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新闻娱乐化;特征;成因;利弊;措施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二、新闻娱乐化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内涵

(1)、定义

(2)、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

(二)、特征

(三)、具体表现形式

(1)、新闻内容上

(2)、新闻表达技巧上

(3)、产品节目的包装上

(4)、题材选择上

三、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其利弊

(一)、成因

(1)、政治上:社会转型期

(2)、经济上: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3)、媒体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媒体间竞争

(4)、受众上: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5)、外部环境: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

(二)、利弊

(1)、利

(2)、存在问题

四、改进措施:

(1)、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新闻工作者应树立并遵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媒体自身要牢牢把握新闻娱乐化的限度

(4)、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性)

(5)、引导受众需求,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5.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五

徐宇青1

摘要:随着新旧媒体的交替,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人们获取的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自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传媒开始出现娱乐化浪潮,至今,我国报纸、电视的新闻娱乐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娱乐化已经成为各类新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新闻娱乐化对社会文化和新闻报道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媒介市场;新媒体;受众

一、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分析

1.新闻娱乐化的特征

新闻娱乐化指的是电视新闻在发展中逐渐将信息与娱乐融合的一种倾向, 主要体现为在新闻语言、取材范围、制作手法、形态结构等方面逐渐呈现出的与传统新闻有别的、更活跃的面貌。1所谓新闻娱乐化,我们可以理解为,用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去吸引人们的眼球,强调和突出新闻事件的某一轰动性,以适应大众审美。

2.新闻娱乐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传媒开始出现娱乐化浪潮,至今,我国报纸、电视的新闻娱乐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娱乐化已经成为各类新闻中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强大的市场压力和各类媒介的激烈竞争,促使新闻媒体逐步向商业化转变,实施商业化运作,在运营、编辑等方面也出现了商业化倾向,为了满足受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似乎已不再局限于软性新闻。事实上,当今的新闻——包括很多硬新闻——大多都以新闻事件为背景,加以情节化、戏剧化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某种程度上说,在传媒界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是新闻传媒业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新闻原本的特性一步步让渡于商业利益。2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产物,新闻媒体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做出 1 张莉.当新闻遇上了娱乐, 路在何方?———新闻娱乐化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 ;2007年11期.周子恒.两岸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比较研究[J];《东南传播》;2014年06期.顺应社会潮流的调整,以迎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当下中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1.新闻传播市场化

新闻传媒业需要顺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日益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新闻媒体不再是单一的国家和政府的发言人,而是需要更加注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新闻产品着重于销量和阅读量,同时注重适销对路。在报纸中刊登广告,也成为报刊盈利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一切意味着要吸引更多的读者。由此,报纸的商业化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报纸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大部分会在新闻中加入更多人情化的、娱乐化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眼球,抢占市场。2.媒介政策环境的松动

在过去,我国的新闻行业都受到了严格的政策监管,新闻报道内容受到政府的监督和限制,娱乐化的内容是不允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的传媒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新闻媒介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催生了大量新兴媒体的产生,这些媒介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20世纪90年代,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周末报、都市报和晚报,其中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占据了主要内容。3.适应受众需求

随着新旧媒体的交替,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人们获取的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读者阅读消费的失衡会不断需求产品的“娱乐”性,这是由受众个体的心理决定的。新闻的严肃、刻板已经比不上娱乐新闻的轻松和消遣性,后者对读者受众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报纸的新闻娱乐化是根据受众的喜好来选择的,不断把新闻报导力度软化,根据读者受众的心理来销售娱乐产品。3新闻娱乐化意味着我国传播媒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进一步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媒介变革,媒介经营性质及观念的改革必然导致新闻娱乐化。

三、新闻娱乐化的优点

新闻娱乐化的根本要求是以受众为本,这改变了我国长期以传者为本的传播模式,打破了新闻报道严肃、僵化的固化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新闻媒体的稀缺性,我国的新闻报道都是以传播者的意愿为主要内容,大量充斥着会议新闻,领导讲话 3 赵怡华.新闻娱乐化现象探究(快速出版)[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15期.和工作总结等,媒体俨然成为了政治宣传工具,失去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使媒体从高高在上的传播者的角度走了下来,更加贴近群众和民生。通俗易懂的新闻能够更加贴近大众,符合广大人群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另一方面,当代人处于长期的社会高压环境下,适量的娱乐化新闻可以成为人们的消遣对象,使人们放松身心,起到了服务受众的功能。

有学者对新闻走上娱乐化之路给予了肯定,认为“软新闻的增加即硬新闻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这种贴近性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的热情,这无疑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而且,好的新闻从来就是靠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阅听故事的过程中讨论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新闻告知及一定程度上的启蒙使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新闻的娱乐化是对以往媒体娱乐功能开发不足的一种阶段性补偿,传媒的商业化运作还促使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可以说是一种受众木位的回归。也有学者从艺术与受众心理角度做了思考,认为“把艺术形式与新闻内容相结合,让真、善、美共生,在真中获得美,逐美中了解真,两者优势互补,势必可以相得益彰”。4

四、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新闻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通过此类新闻,满足他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求,而媒体也通过受众增加了阅读量和影响力,得到了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满足大众娱乐的目的,媒介可能会削弱了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等教育意义,使新闻过度偏向于娱乐甚至是低俗化。此类新闻大大降低了大众的品味和修养,造成人们在阅读大量没有价值的新闻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从深远角度来看,长期阅读这类新闻易造成人群的价值观偏差,甚至会限制人们的思考能力。

一些媒体不断推出娱乐性的文章或节口,致力于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不但不能发挥休闲的作用,还会弱化媒体的社会功能、喉舌功能,影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以娱乐化为指导,使得一些记者、编辑常在新闻报道和标题制作上挖空心思地寻找“娱乐性”,热衷于搜集道听途说的材料,放大事实,强扭角度,把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丢弃一边,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5

五、针对新闻娱乐化传播的建议 4 张莉.当新闻遇上了娱乐, 路在何方?———新闻娱乐化研究综述[J];《声屏世界》 ;2007年11期.杨晓峰.论新闻娱乐化的必然和适度[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1.坚持新闻的本质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具有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等特征,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新闻娱乐化与受众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然而这不是新闻的本质,是不利于发挥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特点的,甚至会与新闻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因此,新闻绝对不能低俗化,不能为了满足受众的口味,放弃新闻的底线去迎合市场需求。新闻报道仍然应该坚持本质,反映群众的心声,做好重大事件的报道,做好社会监督。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普利策曾提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燎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新闻报道者一味追求对娱乐化新闻的报道的话,难免会造成人们对严肃的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降低,从而失去了新闻媒体该有的社会责任的意义。因此,在新闻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新闻从业者更应该对新闻把好关,坚持自身的职业底线,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新闻报道尽量客观,具有真实性,拒绝低俗内容。平衡好新闻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新闻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才能避免新闻过度娱乐化。3.端正媒体的社会定位

作为新闻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媒体是新闻来源的中心,会对社会文化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决定媒体肩负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当下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媒体更应该保持理性,回归真实,在端正社会责任的同时,注重新闻和娱乐的权衡。

为此,媒体的新闻报道应立足于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心,保持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以“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敏锐触角,明察秋毫,高瞻远瞩,以具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启迪性与前瞻性的新闻和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人物或事件的典型,给公众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从而进发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发向上的最大潜能。而新闻娱乐化的媒体让全社会沉溺于一种无名的娱乐之风中,我醉、你醉,人人皆醉,忘记一切忧愁与悲苦,使个人和群体只关注眼前的得失际遇,不仅是对现实的误导,更逞论对社会环境的监测了。6 6 陈慕瑜.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参考文献:

6.分众传媒发展应趋向“部落化” 篇六

分众传媒发展应趋向“部落化”

。市场增长重复着一个个从量到质的变化,向来如此。

筹划已久的江南春终于如愿以偿,美国纽约7月13日的上午,江南春正式将自己的股票代码“FMCN”挂在了纳市交易牌上。好风凭借力,擅长“速度经济”的江南春在获得资本助力后,立马便宣布了自己的扩张海图。

作为中国首家登陆纳指的广告传媒股,江南春将扩张的基调定在了广告网络媒介的铺展上,他想构建一个不同于传统报媒、广播媒、电视媒、杂志媒、户外媒和DM媒的新媒介帝国。

在江南春所想像的未来媒介帝国里,他将起家的楼宇电视联播网进行了延展,意图将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大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高尔夫球场、医院、高档酒店等实体接触点。更大胆更令人心悬的是,江南春还准备伺机进入互联网和手机广告等虚拟媒介接触点。

江南春想做什么?分众传媒将往何出去?

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正在春风得意中冒险走钢丝。

追求逐量式增长

一个并不新颖却迎合媒介发展趋向的想法让江南春迅速发家。商业本身并不复杂,靠着先布网后卖网的简单逻辑,分众传媒凭借速度和先占优势很快完成了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上市也许代表着资本市场的认可,但并不等于商业模式的成功,分众传媒一直玩的是与时间赛跑的游戏,上市会让它更加不敢懈怠,它只能快马加鞭的继续跑下去。

分众传媒跑马圈地的场地依然空旷,尽管有几家如聚众传媒等后来者纷纷加入战团,但整个市场的潜量仍然不可小觑。市场远未饱和,他们还可以这样马不停蹄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大手笔布局。在未来不短的日子里,江南春们惬意的圈地生活仍然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市场饱和、走入成熟为止,

商业世界里已被反复证实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在市场未成熟之前,速度、规模和资本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但市场成熟后,一切都将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管理、整合和效率。市场增长重复着一个个从量到质的变化,向来如此。而今,江南春意气风发的扩张宣言,无疑是在重复着一条注定折戟的宿命式不归之路。

在彩电业界,长虹是一个已被证实遭受重挫的悲剧“英雄”。它曾经凭借速度、规模和资本在彩电业界呼风唤雨,领衔中国彩电群雄与洋巨头寸土必争,然而时过境迁,短短几年时间,长虹便渐渐消沉了。

不是英雄迟暮,而是规律使然。长虹的增长模式是市场不成熟期的典型代表。由于它忽视了市场走向成熟后的管理、整合和效率增长方式的转换,它很快便被规律顺理成章的抛弃了。在成熟市场上,它的规模会演化为“大企业病”,规模越大,沉没得就越快。

由江南春领导的分众传媒,果真欲走长虹的老路吗?没错!江南春有着明显的追求逐量式增长迹象。

清晰的聚合逻辑

江南春之所以要由楼宇电视联播网转战大卖场,是因为他抱持着一个简单的增长逻辑,楼宇市场由于竞争过于充分,已经很成熟了,未来增长的空间不会太大,而大卖场之类的新型接触点将会是分众传媒新的盈利增长点。这种推演的逻辑听起来多么熟悉,“保健品已经很成熟了,卖电脑吧”“空调市场饱和了,我们将进军汽车业”……。无数“英雄”早已为这“非此即彼的增长逻辑”所伤,但江南春仍要义无返顾的踏上去。

更多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听到类似盛大网络陈天桥“互动娱乐帝国”式的产业整合构想,因为它的增长逻辑不是“哪里赚钱就往哪钻”的随机发散式的,而是有着清晰的聚合逻辑。我们能够依循他的逻辑推测他完成布局后产业整合的方向,并进一步确认他进行管理和效率调整的意图。

简而言之,陈天桥现在的逐量式增长服从的是将来质的整合。他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市场成熟后的整合步骤,而不是象江南春这样得过且过的走到那一天才开始,因为江南春的命运极有可能重蹈长虹覆辙,长虹是“船大难调头”,想要转换增长模式却是为时已晚。

不过,与长虹唯一不同的是,江南春还有机会。他所领导的分众传媒还只是刚刚开始,他分散式增长的棋子还未一一落下。只要江南春调整好分众传媒的未来发展趋向,为分众传媒设计一个聚合式易整合的可行战略,分众传媒持续独领风骚也未必不可能。

7.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七

一、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是一种较为笼统的概念, 严格来说, 其代表了国家范围内普通大众的价值取向, 并涵盖了当前社会的所有领域。大众文化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的必然结果, 然而大众文化并不仅限于当代, 关于这点, 我们可从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得出结论。人类社会结构变革是一直存在着的, 而大众文化自从社会概念形成的那一刻起即以模糊的形态存在, 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

1. 我国大众文化的形成

我国的大众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当前, 有学者认为我国大众文化主要针对改革开放初期, 即上世纪90年代, 由下海潮所构成的文化先驱, 并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然而笔者认为, 我国大众文化事实上可追溯到奴隶社会。如春秋战国时期, 由诸侯并立至七雄争霸, 各诸侯为了发展本国实力, 面向社会各领域广揽人才, 并由此而兴起了学术潮, 儒家、道家文化各展所长;至唐宋阶段, 大众文化更是随着生产力的增强而发展至各个领域, 如唐诗、唐曲、宋词等皆可称为一种大众文化。

2. 影响我国大众文化的主要方式

文化之所以形成, 主要是由社会某一领域或是某一“标杆”的引领, 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发展, 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潮流, 形成大众心中共识的以及认可的大众文化。具体来说, 影响我国大众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官方倡导。所谓官方倡导, 主要是由官方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面向大众所提倡的一种行为, 如春秋时期的“仁政”、唐宋时期的酒文化、诗词文化、清代“忠义”、近代军事、现代复古、当代学雷锋以及当前的反腐倡廉, 等等。

(2) “标杆”影响。标杆影响是指在社会上由某一现象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从而形成自发、自觉的大众文化。如生活方面计算机在我国家庭中的普及, 教育方面泰兴市洋思中学“先学而后教”模式所兴起的教育改革, 等等。而这些都可称之为是一种大众文化。近年来网络用语在我国兴起, 新词汇层出不穷, 汉语言文字创新在当前也成为一种时尚, 使我国民众对汉语词汇产生了新的审视角度,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两种大众文化形成方式分析, 我们可发现其中的共通性, 即无论是由官方倡导还是社会自然形成, 大众文化都离不开文化传播, 并由此可见传播语言风格的形成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二、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式分析

1.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成

笔者数年来一直致力于播音主持语言风格研究, 对于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有较深的触悟。

案例分析:

(原内容) 主持人:2012年春节期间本台《天下父母》栏目播出了“对联背后的故事”, 感人至深。随后本栏目开展了“天下父母进校园”活动, 举行了“知父母苦、感父母恩、报父母情”主题班会, 将栏目主题推向校园。

(娱乐化语言风格) 主持人:2012年本台《天下父母》栏目播出的“对联背后的故事”, 讲述了山东嘉祥普通农民王于科夫妇靠辛勤的劳动, 把三个孩子相继送入大学的感人故事。长期超负荷的劳作给他们带来了多种疾病, 三个孩子却一直都不知情。在节目录制现场, 当孩子们得知父母的心酸历程之后泪如雨下……随后, 《天下父母》栏目又开展了“天下父母进校园”活动, 一期期节目, 完成了一次次深刻的关注亲情教育, 没有说教痕迹, 只留春风化雨。

新闻播报本具有一定的严肃性, 然而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成正是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上述案例所示, 原新闻内容平凡无奇, 没看过节目的人们对栏目内容没有了解, 因此只能掌握大概情形, 对这则新闻也就不可能留下深刻印象。而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应用虽延长了播报时间, 却更能使受众印象深刻。因此,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受众心理上的、为求节目本身的发展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形式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式或侧重一点, 或众者兼顾, 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即是强化播报内容对受众的印象, 加强播报的实用价值。具体而言, 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软语言应用。当前, 随着娱乐性节目在我国的大幅增加, 严肃性节目的比例下降, 众多如新闻以及行政类节目改变了原有的播报方式, 而演变为“硬内容、软着陆”。所谓“硬内容”, 是指播音稿的严肃性, 而“软着陆”则是指播音主持采用情感化语音播报, 使严肃的播音内容转变为更易使受众接受的以及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案例分析:

(原内容) 主持人:在本届奥运会游泳项目中, 我国16岁的小将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突破世界纪录, 并在200米混合泳决赛中再次突破奥运纪录, 创造了中国游泳项目单届个人获得两项奥运冠军的历史, 下面是详细报道。

(软语言应用) 主持人:在本届奥运会女子400米、200米混合泳决赛中, 我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一破世界纪录、再破奥运纪录, 创造了中国游泳项目个人单届两获奥运冠军的历史。她是谁呢?她的成绩是多少?以下是详细报道。

(2) 发掘娱乐性因素。发掘传播信息的娱乐性因素是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中无论是传播信息涉及哪些内容, 事实证明发掘娱乐性因素都更易于受众接受信息本身。如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将原本严肃的新闻形式转化为娱乐性新闻, 向受众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传播内容。

(3) 强调吸引力。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是全领域的竞争。因此,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式由传统的严肃性播报而转化为具有娱乐色彩, 其根本目的是为加强传播内容的吸引力, 使节目本身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节目的存在价值。

三、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传播娱乐化对大众文化的重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大众文化的执行者, 即普通民众, 所间接达到的。作为新闻事实与受众之间的载体, 播音主持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注射”作用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历来都没有放弃对大众文化的“注射”作用。上世纪30年代, 是发达国家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 也是大众传媒普及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发达国家文化的渗透, 我国的传媒事业开始起步发展, 并由报刊、电影、广播等形式逐渐向现代传媒形式转换。近年来, 随着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兴起, “注射”的效果愈加明显。如地方台推出的娱乐节目, 其中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代表, 而央视节目更是不言而喻。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 娱乐化语言风格向大众文化所注射的不仅仅只有知识, 而所谓“注射”, 也是针对强加性而言。作为大众文化的执行者, 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包围中, 其必然潜移默化地会受到当代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影响, 而大众文化从而也不断地被注入娱乐化因素。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说的那样, 大众也习惯了从严肃的政治历史事件中发掘娱乐价值, 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强调风趣幽默与知识并重, 强调个人性格魅力的拓展。

2. 大众文化对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曾经站在传播者的角度去评价传播的社会效用, 检验传播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当前, “使用与满足”则更多的是站在受众角度分析传媒的存在价值。基于这样一个前提, 结合当前我国的现状, 我们可从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在我国社会的渗透中能够看出受众对“娱乐化”的使用与满足。从受众的角度分析, 受众接触传媒基本上都是基于某一动机, 解决自身的某一需求, 而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塑造, 使受众在获得所知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的精神享受, 而这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是受众迫切需要的。因此,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影响大众文化的性质。

3.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培养

案例分析:央视一套《朝闻天下》节目近年来呈现“娱乐化”趋势, 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到节目的整体结构, 乃至主持人的着装、表情动作等等, 无不与“娱乐化”有着莫大的关联。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当前观看《朝闻天下》的人群越来越多, 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新的一天的开始了解国内外局势, 丰富早间内容。

“培养”理论证实, 当代社会, 大众传播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受众认识以及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受众的接受所形成的大众文化, 与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关联。首先人们是基于某种需求而观看某一节目, 而随着娱乐性语言风格的塑造, 人们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接受, 并最终形成与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息息相关的大众文化。

四、结论

大众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以及需要某一特定因素的导向。大众作为构成社会的主体, 其文化取向与国家的整体状况以及发展趋向都有着重要关联。通过上述研究证实, 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是引领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 准确地说, 其不仅是带动大众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还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 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传播事业所面对着的是极为严峻的形势以及来自多方面的巨大挑战。然而, 这并不代表新时代的人们不关注传媒, 恰恰相反, 是由于传媒过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以有声语言作为传播工具的专业播音员主持人而言, 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造就其播音主持艺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而娱乐化语言风格的塑造无疑也关系着一档节目的发展趋向。传播娱乐化语言要能够把握一定的“度”, 风格的塑造要结合我国相关政策, 不能一味地娱乐化, 也不能一味地严肃传播, 要做到雅俗共赏, 使节目在向受众传达有益信息的同时丰富受众的生活。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 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摘要: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 对于播音主持而言, 传播语言风格更是表现了主持人素质, 以及向受众展示节目的质量。播音主持艺术的塑造关键在于语言运用风格, 其对大众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严格来说, 播音主持语言是除却网络之外的第二大传播语言。本文以此为前提, 着重论述了传播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以期为我国播音与主持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风格,大众文化,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宏.语言风格对新闻语体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8 (2) :116-120.[1]袁宏.语言风格对新闻语体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8 (2) :116-120.

[2]何方.节目主持人应提高语言质量[J].新闻前哨, 2003, (9) L52.[2]何方.节目主持人应提高语言质量[J].新闻前哨, 2003, (9) L52.

[3]徐勇.语言理论转向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J].求索, 2009, (9) :194-196.[3]徐勇.语言理论转向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J].求索, 2009, (9) :194-196.

8.盘点2013传媒娱乐产业 篇八

我们选取了电视、电影、视频新媒体、国际四个分野来梳理这个即将过去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电视在调控中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在多元媒介环境中继续扛起主流媒介内容创新的大旗。但是,电视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改变,电视的压力空前巨大。电视人仿佛陷入一场正在直播的“饥饿游戏”,危机随时袭來,但方向只有一个——继续前进。

这一年,电影用产业的高速增长和类型片的崛起,在商业和艺术两个维度引发社会大范围关注和探讨。商业手法周全的“轻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大片”之后新的产业突破,2013年中国大银幕上充满青春色彩。有突破,但是产业躁动和电影文本价值的稀释也到了重新思考应对之时。

这一年,视频新媒体完成了新一轮格局洗牌。爱奇艺和PPS合并重组,是移动互联时代视频新媒体的又一轮进化,行业竞争趋于合理、商业模式逐渐多元,视频行业的盈利拐点有望提前到来,视频新媒体的草莽色彩逐渐淡去。

这一年,好莱坞的变局也不少。高成本大片落马成为年度现象,巨亏项目直接或间接导致多起电影公司高层的人事变动。电视业内,传统播出模式遭遇以Netflix为代表的新势力的挑战,《纸牌屋》成为好莱坞内容制作和播发模式转型的标志性案例。而好莱坞全球性的影响力,自然也包括产业模式演变的示范作用。

9.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九

发布时间: 2005-10-09 17:44作者: 老泪信息来源: 紫金香网络社区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1、《后现代主义文化》 史蒂文.康纳 商务印书馆



2、《大众文化研究》 陆扬编 上海三联书店

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 三联书店



4、《文化生产:媒介与都市艺术》 克兰 译林出版社



5、《通俗文化理论导论》 斯特里纳萃 商务印书馆



6、《社会的麦当劳化》 里茨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

7、《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理论》 斯道雷 南京大学出版社



8、《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迈克 译林出版社



9、《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巴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0、《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1、《认识媒介文化》 史蒂文森 商务印书馆



1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哈贝马斯 学林出版社



13、《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4、《时尚的哲学》 西美尔 文化艺术出版社



15、《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姆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6、《爱欲与文明》 马尔库塞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7、《自恋主义文化》 拉斯奇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8、《孤独的人群》 里斯曼 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麦克卢汉精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潘知常 林纬 上海人民出版社

10.文化娱乐活动方案 篇十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给辛勤工作的员工提供一个愉悦身心、沟通感情的好机会,公司决定在10月份组织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一、活动内容(1)钻呼啦圈

项目介绍:员工分成两组,分别排成两队,每队员工手牵手,呼啦圈依次从第一个人穿过直到最后一个人,穿过时员工不能松开手,只能动身体使呼啦圈穿过。用时最短队伍的为胜。

比赛规则:整个过程中安排裁判员跟踪监督,一旦发现员工松手,则判犯规,取消比赛成绩。(2)结队而行 场地:30米长的跑道

参赛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分成小组参赛,每组5人。比赛方法:比赛开始前先把每一组人员的左腿和右腿分别绑在一起,多组并排一起站在起跑线上,裁判喊“开始”时,各队齐出,整个过程中绳子不能散开,否则取消比赛成绩,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决定名次。比赛按前三名到达终点的小组顺序分一、二、三名。(3)纸衣往返接力 道具:一张A4纸 规则:4人为一小组,将白纸贴在前胸,在奔跑过程中保持不掉,如果掉下重新捡起继续奔跑,跑到对面交给另一名同伴,以最快到达终点组获胜。(4)《搬运气球》 道具:装满水的气球

规则:共上10人(自愿参加,人数不够采取抽签),自行分组,每两人一组,共分五个组,背靠背,将气球夹在两人之间,移动到目标地点(约10米)再折回到起点,评出名次。

(5)投篮比赛 道具:篮球、球场

规则:3人为一组,每人投10个球,三人进球总和为小组成绩,分6组,进球多少的小组分前三名。(6)拔河比赛 道具:大绳一根

规则:6人为一组,两边各一组,分四组,大绳中间红线两边各三米范围画条线,拉过线的一方为获胜方,取前两名。

二、活动要求

11.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十一

基本上截止到今年8月底,中国的电影票房就能达到去年一年的票房成绩,在这之后还有四个月,可以想象今年的中国票房会达到一种什么程度,再看今年各大卫视异常火爆的真人秀节目等等,足以可见现在观众对于娱乐体验的极致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有品牌,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了品牌娱乐营销强大的支撑。所以当电影票房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当某小鲜肉身上的代言超过15个,当某卫视明星真人秀的冠名费突破五个亿时,娱乐营销行业的发展也悄然进入一个井喷的时代。

迈赫传媒总经理郑薇对《广告主》杂志记者说:“虽然正处在爆发式的成长中,但是现在的娱乐营销行业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可是人们却无法忽视娱乐营销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颠覆。传统行业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对感官体验上的迫切需求,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市场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内容载体和营销形式的多样化,都印证了这是一个具有巨大空间的潜在市场。”郑薇接着说道,“借助传统的营销工具塑造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娱乐营销行业正在逐步趋于完善,专业化的娱乐营销公司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市场领域从自发走向成熟和规范,这往往也是一个产业形成标志。一步步走来,娱乐营销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渐渐长成蹒跚学步的小童,娱乐营销以它势不可挡的劲头不遗‘娱力的成长着。”

娱乐营销的认知误区:专业的事要专业的人做

在短短几年之内,中国娱乐营销的春天已经到来。殊不知,娱乐营销也存在着一些内忧外患的局面。郑薇说:“很多人认为娱乐营销就是一种将品牌和资源简单粗暴的拼凑在一起的营销方式,其实不然。娱乐营销本身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营销运动,它的高效率在于将无穷的想象力和缜密的科学性整合在一起的威力。娱乐营销的门类很多,包括‘电影营销‘电视营销‘音乐营销‘演艺营销‘新媒体娱乐营销‘娱乐化体育营销‘图书娱乐营销‘娱乐场所营销等等,它并不仅仅限于某一范畴的活动。再者,在娱乐营销迅速崛起的当下,很多人的娱乐营销意识并没有跟上市场发展脚步。不少娱乐产品制作方仍然以自产自销的作坊模式,缓行于日新月异的市场大潮中。且不说这种模式的低效和应得收益不相称,单就这种模式本身给整个产业链造成的‘毁坏就值得深思。”郑薇认为,目前对于娱乐营销的认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首先,如果影视剧的广告植入和赞助只是因为制作人和某企业的领导熟识,而企业予以的赞助是出于领导层的个人原因而不是营销需求,这种玩票式的‘娱乐营销必然会将娱乐产品可以‘为赞助商创造价值的优势破坏到体无完肤。”

“此外,就单个影视剧制作公司来说,其有限的娱乐资源在面对众多企业纷繁复杂的营销需求时则显得过于单薄,为某一部影视剧配备专业的贊助募集人员进行营销也不太现实。如果铺天盖地的娱乐产品制作方派员单枪匹马闯入企业品牌部,强行‘拉赞助,不仅让娱乐产品本身贬值,而且必然会对其本应做好的基本工作——创造更好的娱乐内容——带来负面影响。令人可喜的一点是,已经有很多的制作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选择了由像迈赫传媒这样的娱乐营销公司来代理经营自己的‘媒体价值。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如果专业的娱乐营销公司不能迅速崛起,娱乐产品制作方继续粗放经营,仍然只能让那巨大的利润蓝海,‘看上去很美而已。”

“IP”改编对娱乐营销意义非常

谈及最近正火的“IP”改编内容,郑薇表露出积极的态度,她认为:“不管是网络小说还是游戏也好,一个IP的诞生说明这个IP已经积攒了超高的人气,那对于片方和投资方来说,整个拍摄就更具票房和收视率的保障,这几年从《致青春》《步步惊心》开始,再到现在的《盗墓笔记》《花千骨》,他们的异常火爆都说明了这一点。但这种现象不会一直持续,之前的火爆可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原创编剧的匮乏,然而这个月的几部现象级的影片包括《大圣归来》《煎饼侠》等等就充分证明了新的一代年轻编剧正在崛起,不管是IP还是原创剧本,只要是好的内容好的故事都会被市场所认可。”

郑薇认为“IP”改编对于娱乐营销行业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她说:“拿之前的《何以笙箫默》来讲,拍了电视剧又拍了电影,又制作了相关的衍生影视图书,据说现在又要翻拍成韩版的电视剧,那《何以》的IP价值就愈来愈大,它的影响力就愈来愈大,就像迪士尼一样,品牌与这个IP合作,它IP强大的商业价值就会附加在品牌之上,从而获得空前的关注度和传播度。当然,也不是所有的IP都有保障,像电视剧版的《失恋三十三天》,翻新的《编辑部故事》等等,很多时候是市场导致的,那这个时候我们迈赫传媒会以更专业的视角为品牌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度。”

品牌渠道紧密结合,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迈赫传媒作为一家多维度立体式整合营销的传媒公司,掌握了一系列优秀的影视剧资源,电视栏目资源,娱乐活动资源,娱乐媒体资源,从而能以整合营销的形式提供给客户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迈赫传媒在充分了解品牌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擅用创新的娱乐营销手段并且加强与媒体的联盟,将品牌和渠道紧密结合,实现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2015年2月19日大年初一上映的由王岳伦导演执导的《爸爸的假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国内知名儿童安全座椅品牌“路途乐”和迈赫传媒首次携手,围绕《爸爸的假期》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的娱乐整合营销。超出常规合作外,迈赫又助力路途乐与片方及娱乐宝达成战略合作:电影宣传搭载——电影海报等多渠道鸣谢路途乐的大力支持,借助电影的超强宣传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电影官方微博活动——通过新浪微博与粉丝的互动营销,直击路途乐的品牌受众群,品牌印象深入人心;娱乐宝系列营销推广——借助阿里旗下的手淘、娱乐宝、big等强势资源,有效放大提升路途乐的品牌推广效应;电影首映礼活动——首映礼多方媒体集结,星光璀璨,于路途乐为一次品牌集中曝光。品牌客户在这次整合娱乐营销中收获颇丰,天猫网站的月销售冠军当之无愧。

12.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十二

关键词:电视娱乐新闻,《娱乐现场》,问题,发展对策

一、中国电视娱乐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一些国家而言, 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有所发展。而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步则更是缓慢, 一直到上世纪末的《中国娱乐报道》才开启了中国电视娱乐新闻先河, 此后各地便开始纷纷响应, 设立起属于当地的娱乐资讯节目。从2003年开始, 娱乐节目便已经进入爆发期, 直至现在都一直“高烧不退”。虽然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时代的转型和人们对娱乐资讯的求知欲的需求, 也给我国创造出了更大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电视娱乐新闻节目过火过快的无节制增长现象也同样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娱乐信息内容范围狭小。虽然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了不小的发展, 但是相比较于西方国家的电视娱乐新闻的播报比重仍是偏小。尤其是大陆地区, 平均每期只有30分钟左右, 而且在这仅有的时间内还主要是对国内新闻的重复播报, 娱乐性差, 时效性低。

2、娱乐新闻节目的同质化。娱乐圈、娱乐明星每天都有情况发生, 但是许多都只是一些微小的事情, 根本不具备报道意义。于是这就出现了不同娱乐节目对同样事情的重复报道, 也就是娱乐的同质化。最后就是缺乏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手段。中国电视台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无外乎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一种是搞笑方式, 一种是新奇手段, 其他则只是应付了事。

3、部分节目低俗、炒作严重。偶像明星本就是丰富和娱乐人们日常生活的人, 因此, 电视娱乐新闻的聚焦点必然会存在于他们身上, 使得明星的私人领域越来越小。更有时娱乐新闻为了夺人眼球, 不惜恶意炒作, 严重影响明星的日常生活。

4、节目主持人素质不高。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电视娱乐节目的好坏。但是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 主持人的谈话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普遍不高, 所有的流程也完全格式化, 在面对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 反应和化解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有向“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而缺少必要的娱乐精神。

二、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对策

大部分娱乐新闻节目都不具备自己的特色, 很快地就被众多崛起的“新秀”推倒。要想得到长久地发展, 就必须对自己的节目进行改革和整理, 下面就以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为例, 分析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对策。

1、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传播特色

作为电视娱乐新闻节目, 如果能拥有一个著名品牌, 则相当于在大众传媒市场占据着一定的重要地位, 也是受众对这个节目的文化价值品质的一种认同形式。作为中国首个电视娱乐新闻节目, 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凭借它特有的节目制作、内容和播报形式, 成为了娱乐资讯播报界中的一匹黑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 《娱乐现场》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准确定位, 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市场地位。

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属于民营电视媒体。作为民营媒体, 其在电视行业中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它不具备国家资金对其发展上支持的同时又受到国家诸多政策规定的制约。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还要对广告赞助商进行广告的宣传。在如此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 《娱乐现场》根据市场的需求动向, 以自己特有的节目播报手段针对自己所特有的受众群体, 占据着电视节目特定的市场份额。

2、内容为王, 追求独家的焦点

要想突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的现象, 电视娱乐节目内容的质量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的创作者一直以来都是遵循“一样的娱乐圈, 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的播报宗旨, 在内容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为王”要做到:

紧跟娱乐焦点, 注重当红人物的走向及最新动态, 为观众带去第一时间的报道。《娱乐现场》的编排遵循新闻联播的播报形式, 既有主持人对现象的解说又有实质性的画面回放。在具体内容的播报中除了对主角进行关注, 还会利用新闻内其他具有吸引力的人或物来进行烘托。例如近期《娱乐现场》的《林丹跨界做杂志主编》、《陈羽凡与胡海泉时间观念不同》、《超人蝙蝠侠“不般配”》等等, 都是对社会当红人物、事件的报道。

出奇制胜, 制造“独家”新闻。所谓的“独家”就是指在整个电视娱乐新闻界中的某条新闻资讯只被自己拥有或者在大家共同拥有的新闻上只有自己的报道是最新的, 与别人不同。2005年《娱乐现场》避开对香港金像奖现场的报道, 采取对黄秋生矛头直指组委会进行报道, 这就是一个“独家”案例。这也是作为民营电视娱乐节目能够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还为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3、注重创新, 做出“好看”的节目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繁荣, 新闻播报的观念也由文化向娱乐转变。至此, 新闻娱乐之战就一直没有停歇。要想得到长久发展和永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从受众角度进行分析, 注重“创新”, 做出“好看”的娱乐节目。首先, 在播报的形式上就要注意多样化, 充分将观众的“视”与“听”结合。《娱乐现场》对这种综合运用就拥有较深的心得体会, 节目充分借鉴电影、MV、文艺片等创作手法, 灵活运用多种视听资料。其次, 就是简化对主持人的界面。《娱乐现场》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例, 主持人占据左画面的三分之二, 右上角用来做广告赞助商的广告宣传, 背景则是由红白相间的方框组成, 用来做节目标示和每一期节目主题的宣传。既有庄重严肃, 又有简洁淡雅, 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就是突出对播报现场的实景采访, 加强观众的主观意识, 再以记者的“主观”想法来进行评论的播报方法。

4、推广独到,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娱乐现场》一直处于中国电视娱乐新闻媒界的前沿, 不仅由于其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还在于光线传媒的独到推广方式。第一, 以个性化的品牌加强观众的印象。光线传媒以“e”作为形象的标识, 这是entertainment (娱乐) 的首字母, 突出节目的娱乐功效。除了制作“e”字像火一样燃烧的宣传片, 还将“e”巧妙运用在节目播报时的每一个细节中。还要严格筛选主持人, 塑造具有明星般号召力和影响了的主持人对节目进行制造和传播。第二, 光线传媒的整合营销方式的运用, 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娱乐现场》的节目更新十分迅速,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以流水线式的方式进行节目的制作。光线传媒还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E视网, 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为自己打下一片娱乐天地。

三、总结

在“千人一面”的娱乐传播媒体发展火热下存在的诸多问题, 《娱乐现场》的出现及发展无疑是对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热播现象进行的一次冷思考——要想在荧幕上获得长久的生存, 就必须要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传播特色, 追求独家播报的内容焦点, 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独到的推广,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这样的发展对策同样也会是其他新闻娱乐节目避免“昙花一现”的解决良药。

参考文献

[1]程蔚东.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品质提升的路径[J].视听纵横, 2010 (05) .

[2]王及.后娱乐时代的电视突围[J].视听纵横, 2010 (05) .

13.文化传媒公司的宣传广告词 篇十三

2. 梵无边界,海纳百川。

3. 梵动心动,海客与共。

4. 梵海,创意都是你的!

5. 梵海启航,惊喜无限。

6. 梵音若水,海藏于心。

7. 江笔海墨,挥洒自如。

8. 龙腾梵海,盛世传媒。

9. 策划经典,创意无限。

10. 梵天后土,海纳百川。

11. 深海之水,涵养无限。

12. 无极创意,梵海知音。

13. 梵海同盟,相知相约。

14. 梵海文化,流水高山。

14.村文化娱乐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一、基本情况

新林村位于繁昌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距芜湖市15公里。全村辖30个村民组,人口2749人,总户数850户;总面积9。72平方公里,其中农田3200亩,林地1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享有“东方竹乡”的美誉,特色产品笋干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村主要抓特色经济,培育村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个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的新农村正逐步形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在上级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党总支部高度重视,在20XX年年初新建了村科技文化活动室,并组建了科技文化活动室领导小组,由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大学生村官具体负责管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自创建活动室以来,活动室领导小组成员,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索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扎实做好工作,为我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创建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二、加大活动室投入力度,强化阵地建设。我村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搞好各项公益事业,新建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宽敞明亮,配制了课桌椅60套,还配置了大量的活动设施,现拥有电脑一台、有29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录放机一台,另设报架一只,图书柜一个,订阅人民日报、安徽日报、芜湖日报、芜湖科技报、新农村、电视报等报刊、杂志近30多份,购置图书300余册,供全村村民阅读、学习。新建了村科技文化橱窗一个,还在室外建设文体设施多处,有标准篮球场一个。我村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在党总支的重视和支持下,把活动经费纳入村级财务预算,更使我村文化活动室开展井然有序。全村群众通过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活动,学到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许多实用的科学技能,在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科技致富中得到了应用,通过活动室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广大群众更加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管理。科技文化活动室是全体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为丰富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的精神,确保科技文化活动室为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我村自成立活动室以后,经活动室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讨论,通过代表座谈的形式制定了一整套活动室管理规范和制度,用规范化的管理来加强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村科技文化活动室通过规范化管理、制定化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体育,文化活动。一。培训农民提高素质,继20XX年“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活动,继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养蚕、果树、水产、养猪等等,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今年邀请为农服务讲师团到村宣讲9次受训300余人次,结合镇团妇联科协送医农技下乡,发放资料500余份咨询200余人。二。开展活动凝聚人心积极组织参加镇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村财政用于支出1。5万,如组织参加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参加人数共15人。全年组织文艺下乡活动四次,播放电影3场,全年电化教学数十课,另有科普讲座,农技培训,图片宣传近十场,科技文化活动室每月有组织开展活动二次以上,村党总支每季对全村党员组织电化教育一次,村妇代会每季对育龄妇女进行知识讲座。科技文化活动室还积极联系上级农技部门到村开展农技培训,极大的提高了我村农业科技的运用,便利我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村民生产进一步搞好搞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百姓生活更加充实。通过一年来的争创活动主要体会:

15.传媒文化的娱乐化 篇十五

一、传媒娱乐类型与特点分析

(一) 传媒娱乐的类型

传媒娱乐是娱乐活动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它是指以各种传媒 (传统纸质传媒和现代电子传媒) 为载体的娱乐活动。根据传媒娱乐的内容, 我们可以将传媒娱乐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信息型传媒娱乐活动。

即以传播娱乐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媒娱乐活动, 诸如娱乐“八卦”、娱乐新闻之类。这一类传媒娱乐活动针对大学生关注娱乐圈、关注明星的需要, 将娱乐圈 (影、视、歌) 的最新动态, 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 使大学生尤其是关注这方面信息的人在接触到类似信息时感受到快乐。

2. 欣赏型传媒娱乐活动。

即以依靠人类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来进行一定的审美活动为内容的传媒娱乐, 例如, 观赏网络电视、在线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及整合, 提取到一种精神感受性的享受。在这种传媒娱乐的交流方式中, 无论是信息传播者还是信息受传者, 都可以把自己投入到审美乐趣中去, 获得完善。

3. 参与型传媒娱乐活动。

这一类传媒娱乐活动必须要完全借助于传播设施, 无论对于传媒娱乐信息发出者, 还是对于传媒娱乐信息参与者, 更或是传媒娱乐信息接受者, 这一类活动是大学生普遍使用的传媒方式, 缺少了大学生的参与, 传媒娱乐将失去应有的娱乐氛围和意义。网络游戏是这类传媒娱乐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象棋、围棋一般应当由两人面对面地来进行,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一个人也同样能够下棋。同时, 电影、广播、电视、手机设备也成为了传媒娱乐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选择, 各种网聊和网游成为许多年轻人选择的一种娱乐方式。

4. 竞技型传媒娱乐活动。

这一类型的传媒娱乐主要以各种比赛、赛事为内容, 它依托的传媒载体主要是互联网和电视, 传播内容最显著的表现则是选秀活动和体育赛事,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五台的“城市之间”等等, 就属于此类传媒娱乐。而这类娱乐活动尤其为电视台所热衷。

(二) 传媒娱乐的特点

由于传媒娱乐是娱乐传媒的结合, 因此相较于一般的娱乐, 传媒娱乐显现出以下特点:

1. 覆盖面大。

传媒既然以传播信息为主要任务, 就一定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其覆盖面越广, 其作用越强。而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网络、手机等的普及, 以之为载体的娱乐也有了大范围传播的可能。例如, 卫星电视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2008年6月9日, “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它的投入使用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 许多偏远地区的收视困难得以解决。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惊人, 至2011年, 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21亿, 中国互联网用户达4.85亿, 普及率高达36.3%;全球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12亿, 移动用户数量估计达到了59亿。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广泛覆盖率, 传媒娱乐于是得以覆盖更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

2. 影响力强。

娱乐与传媒的结合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娱乐因传媒而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 传媒也因娱乐而增加了客户群, 这种强强联合造就的结果就是:传媒娱乐具有普通娱乐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据有关数据显示, 2009年的“快乐女声”在全国总决赛期间的收视率为全国同时段第一, 吸引了2.3亿观众;2011年其收视率仍为全国同时段第一。与此同时, 它还培养了大批的“粉丝”为之造势、拉票、投票、跟帖。网络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据观察, 网游、网聊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重要的娱乐方式。

3. 流行性广。

一般而言, 传媒娱乐对时尚的嗅觉比较敏锐, 其内容往往新颖、时尚、有趣, 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同时由于传媒娱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更易于流行和推广。造就“平民明星”的各种选秀活动风靡全球;网络游戏更是在同伴朋友“今天你玩了……吗?”的提问下而迅速流行。

4. 灵活度高。

由互联网和电视支撑的传媒娱乐活动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娱乐活动, 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使“非面对面”式的娱乐成为可能, 大学生无需像传统的娱乐方式那样, 亲自去竞技的现场观看比赛, 参与到游戏当中去。因此, 传媒娱乐的好处就是即使你无法亲身体验, 也能让你看到真实的画面, 享受刺激的快感。

传媒娱乐正是基于传媒的特点, 使“娱乐”方式、内容和信息在大学生中得到了频繁地传递与交换, 即使没有传统娱乐方式中人物双方面对面之间的互动, 传媒作为载体也能够完成信息传递的活动。传媒种类众多, 但与娱乐联系尤为紧密的应属电视与网络。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传媒娱乐通过对色彩、面孔、声音、光缆等等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将抽象的社会制度、生活体系, 日常模式变成了大学生能直观感觉到的画面。传媒娱乐增加了大学生社会互相交往的方式和机会, 以全新的传播手段将传统的娱乐方式带入到新的世界。现代传媒给娱乐注入了时代意义和新的内涵, 现代传媒给娱乐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变化, 它是娱乐的载体和工具, 而娱乐又是现代传媒的传播内容和信息。

二、传媒娱乐中“去道德化”倾向

(一) 忽视价值导向

首先, 传媒娱乐作为道德文化、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阵地, 需要讲究品位和格调, 如果传媒娱乐在以名人作秀、娱乐恶搞、八卦新闻, 电视选秀为主要内容的同时, 缺乏一定的限度和节制, 就会丧失严肃性。然而, 当前一些传媒娱乐以渲染犯罪细节、臆想无中生有、描写苦中作乐、调侃悲情故事、颠覆历史传说来迎合大学生的口味, 赤裸裸地将色情、恐怖、迷信、血腥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达到一种所谓“轰动效应”, 导致整个传媒娱乐严肃性的丧失。许多传媒娱乐并没有展现出真、善、美的统一, 反而体现出的是假、恶、丑。各式各样的选拔节目, 给整个社会营造的是一种“求名利”、“求时尚”的氛围, 深深地刺激到了主流价值观持有者的思想, 拜金女、艳照门、富二代、伪娘、绵羊音等等前卫价值观又是引出价值观讨论的一大要素。其次, 当代一些传媒娱乐正以一种琐碎的、暂时的、表面的、缺乏思想深度的娱乐内容横扫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传媒娱乐, 甚至沉溺于传媒娱乐而变得萎靡不振、不思进取,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青少年一代身上。青少年接受能力强, 对传媒又有着特别的喜好, 因此容易沉迷于传媒娱乐, 享受纯娱乐式的传媒活动, 而这极易磨平青少年的斗志。

(二) 误入“价值无涉”

美国文化研究学者麦克唐纳指出:“大众传媒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大家以一种参与者的态度来审视娱乐, 并不会去刻意在乎娱乐品质的好坏, 因此传媒娱乐导向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模糊”的泥潭, 试图使传媒娱乐处于“价值无涉”的境地, 这种纯娱乐的方式就是提供诱惑、趣味、挑逗性使人获得轻松, 纯粹地展示传媒娱乐所带来的快感。韦伯提出的价值无涉这一概念曾遭到了学术界很多批判的观点, 因为韦伯认为科学研究只采用逻辑判断, 而不使用任何的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 只要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即可, 无涉价值概念与中国历来传统思想“文以载道”、“文以贯道”相冲突, 古人所说的“道”是指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 换句话说就是指当今社会的人类良心和社会责任感。传媒娱乐自身就具有感性欲望和个人情感的原因, 一旦失去推行教化、寓教于民的道德价值的行为, 就会侵犯大学生“价值有涉”的权利。

(三) 缺乏人文精神

当今很大一部分传媒娱乐活动狭隘地强调娱乐的功能, 甚至走向“娱乐”的极端。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口味, 逐渐“虚荣化”、“庸俗化”, 降低传媒娱乐的质量和品味, 大部分传媒娱乐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俗”字, 俗到可以愚弄新闻、捕风捉影、胡乱编造、讥讽挖苦、情感冷漠等等, 而这恰恰是对人的尊严、权利的践踏。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而传媒娱乐有责任以及义务向大学生宣传, 关注人以及社会的完善。所以, 人文关怀要素在传媒娱乐中强调的是应该如何完成人的个性解放、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传媒娱乐缺乏人文精神的另一表现为践踏人的尊严。用直白的词语和直接的表达来说就是个人隐私被用来娱乐他人。未经当事人允许, 随意泄露当事人的日记和照相簿, 并且将其在网络中疯狂上传与转载的事件时有发生, 以不可遏制的势头来暴露他人隐私而取乐的行为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默认。缺乏人文精神的传媒娱乐正是以这种极端地获取娱乐资料、片面地传播娱乐信息为前提吸引大学生的喜爱, 试问传媒娱乐又何来的资格反过来要求广大大学生对传媒娱乐的尊严进行维护和尊重呢?

(四) 偏移价值取向

传媒娱乐以文字、图像、音乐表达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如果传媒娱乐受到过多感性欲望的支配, 而忽视道德的引领, 那么在它的影响之下, 久而久之, 一些大学生将会丧失理性思考和信仰追求。大学生只是“在乐着”, 行尸走肉般地“乐着”, 但至于为什么乐?是否值得乐?在“乐”中我有何收获?对于这些问题, 大学生是不会去思考的。于是, 人成为了仅仅受自己感性欲望、低级趣味支配的、缺乏信仰追求的人。娱乐事实, 娱乐民众, 娱乐大学生的灵魂和信仰。当主流媒体上某某哥、某某姐代替了榜样的位置, 当“给力、雄起”成为了大学生鼓励用词, 难怪一些大学生的灵魂会越发空虚、寂寞。诚信的缺失, 信息的泄露等等让传媒娱乐活动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指责和拷问中, 这类传媒娱乐活动给大学生带去的是怎样的价值概念和价值标准?当今社会中, 大学生互相之间缺少信任、责任感和公共精神, 传媒娱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 它是以自己的真实行为在“教导”大学生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地位和影响。

三、在传媒娱乐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传媒娱乐由于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 迎合了大学生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 刺激信息大量地出现, 震撼着大学生的感性经验。娱乐品质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这对于身处传媒娱乐包围之中的大学生生活在“虚拟化生活方式”之中, 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 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道德层面的积极影响和严峻挑战。传媒娱乐一方面使大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 开拓了眼界, 增强了民主、平等的意识;另一方面, 对大学生道德自律、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提出了挑战。如何主动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如何从传媒娱乐中寻找到所遮蔽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传媒娱乐, 如何守住娱乐的伦理底线, 如何坚守文化品格, 培养社会责任感, 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一) 创新道德教育指导理念和方式, 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育人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80后、90后、00后的需求, 以QQ、微博、微信、博客、3G手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平台已经逐渐进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 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高校应该在适应传媒娱乐方式基础上, 恰当地为大学生提供现实实践活动的可能性。高校在传媒娱乐中创设的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环境下, 创新道德教育理念, 树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整体育人。以现实———“一元”为主导, 传媒娱乐线上———“多元”包容为指导, 借助传媒娱乐的平台、发挥传媒娱乐的道德价值, 引导大学生健康地、符合道德地娱乐的目的。

(二) 创新传媒娱乐环境下道德教育内容, 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获得

启动在传媒娱乐环境下,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大讲堂, 使之成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大学生德性与德行的统一, 道德选择教育, 这对于提升学生整体道德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使道德内容能够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把握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关系, 找出最佳结合点, 把道德教育寓于娱乐活动之中, 寓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使活动有形、有情、有趣、有理、有声。

(三) 创新道德教育模式, 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渗透

目前, 大多数高校道德教育中注重的是道德认知教育, 对于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展开研究和实践。大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现状给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空间, 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大学道德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围绕对大学生在传媒娱乐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是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美好的、积极的情感,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大学生在传媒娱乐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社会的各种现象, 帮助大学生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 学校应根据媒体环境的变化,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大学生四位一体的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和四方线上互动的多方位教育模式, 从多个角度把握学生情感的对象与目标, 学校、社会、家长、大学生四位一体的模式与高校进行的道德情感教育实践操作相对应, 全方位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四) 创新道德教育的途径, 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的形成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的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是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 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形式的创新, 要充分运用传媒娱乐这一形的推手, 创新德育方法。高校在传媒娱乐活动中正确地找到娱乐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 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传媒娱乐的优势, 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一步步形成大学生责任意志的生成结构。

(五) 创新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 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体现

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传媒娱乐活动的互动, 使大学生社会情感在某一个传媒平台上有所体现。传媒娱乐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体现的是大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级联动的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判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从高校管理和教育层面来说, 实则是指激励机制。通过对大学生在传媒娱乐活动中道德教育的评价, 能够激励大学生学习身边先进, 弘扬社会正气, 惩治不良行为, 为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奠定了基础, 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教育, 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建立。

摘要:随着中国物质经济的发展, 文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全民进入大众娱乐时代已是无法回避的趋势, 传媒娱乐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传媒娱乐是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 对喜欢接受和追捧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经意间改变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政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文章从传媒娱乐的概念阐述入手, 通过伦理的角度分析当前传媒娱乐活动中所出现的“去道德化”现象及原因, 并提出在传媒娱乐背景之下如何因势利导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媒娱乐,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思考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发布的关于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见:《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用户21亿SNS账户24亿》, 中文业界资讯站, 2012.1.18.网址: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69876.htm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91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骏骧.媒体娱乐无止境[J].青年记者, 2008 (1) 下

[5][加拿大]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商务印书馆, 2000

[6]吕冬诗.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内在机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阚和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 德育.2012.

上一篇:启示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招收艺术特长生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