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2024-11-14

教学反思――《我们的画》(共16篇)

1.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一

《我们的画》是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本课口语交际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内容不限,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

上课时,我先从教材配图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按顺序说:如先从整体到部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真热闹啊。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及时纠正,说得好的给予鼓励。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同学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画,也可以评价别人的画,说说好在哪里。同学们特别兴奋,很快拿出自己的画,争先恐后动机介绍自己的画。

然后,我创设小记者采访、办画展等情境,并且每一个环节做好示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演,在表演中说,在交际中学会本领。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口语交际,而且语言表达还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后慢慢地培养。

七、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追问一句:你还想在这些花瓶中插花吗?在完成第二课时,老师就要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的东西,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谁量词用得准确。“游戏”对口令是本课设计较成功之处:先老师跟学生对口令,后由学生模仿自编题目对口令。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 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二

一、创意想象练习

师:我们一起做三个游戏, 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做游戏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农场里孵蛋, 工作人员把鸡蛋鸭蛋和鹅蛋混在一起孵化, 过了许多天, 鸡、鸭、鹅都孵化出来了, 但是它们孵化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请问谁最先孵化, 谁最后孵化?

生:鸡最先孵化, 鸭第二批孵化出来, 鹅最后孵化出来。

师:正确。可是,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为什么不说鸭和鹅先孵化呢?

生:我根据三种蛋的大小来判断, 鸡蛋比较小, 鸭蛋大一些, 鹅蛋最大。小的蛋需要的孵化天数就少, 蛋的体形越大, 需要的孵化时间就越长, 所以我判断鸡蛋孵化天数最少。

师:你看, 这是你判断的过程, 这个过程叫逻辑推理:“体形越大, 需要的孵化时间就越长”这就是规律。当我们思考和做事的时候, 这些规律、这些逻, 就像一条路, 一座桥, 一条船一样, 能给我们提供便利, 让我们快速算出数学题、理解书本上的知识、顺利地完成每天要做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鸡鸭鹅蛋的孵化天数, 但是你运用掌握的知识、逻辑和规律进行推理, 就能解决问题。但是, 这些逻辑、规律, 不是每时每刻都能给我们帮忙。在我们进行想象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想象的时候, 它们却束缚着我们。这时候只有挣脱束缚, 才能自由地想象。

好, 现在我们来做第一个创意想象的游戏——发挥你的想象, 挣脱思维定势, 看谁想得更精彩。 (出示课件)

生: (朗读课件内容) 天津市北仓小学的同学们去旅游。几名同学在森林里发现了一枚蛋,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它捡回来, 准备孵化。同学们纷纷猜测这只蛋是什么蛋, 孵出的会是什么动物的小宝宝。有的说是孔雀, 有的是驼鸟。孩子们在焦急中等呀等。一个月过去了, 没动静;两个月过去了, 依然没动静。大家有些灰心了。三个月过后, 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可是, 他们谁也没想到, 孵出的既不是孔雀, 也不是鸵鸟, 而是……同学们看了喜出望外、欢呼雀跃。

师:一枚蛋, 能孵出什么, 看谁想得最精彩?

生:是小鸡。

生:是鳄鱼。

师:对, 但不精彩, 因为从蛋里孵出鸡、孵出鳄鱼是常识, 跳出常识才是想象。

生:是恐龙。

师:这才是想象。不过这个想象别人也想过, 不是最新的。

生:孵出来的是外星人。

生:孵出来的是一条鱼。

生:孵出一个葫芦。

生:孵出来的是一个人。

师:好, 在想象的世界里, 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你们还在受着一种限制, 不是动物就是植物, 似乎在你们的思想里, 只有活着的东西才能被孵出来。

生:孵出来的是太阳。

生:孵出来的是一块漂亮的石头。

生:孵出来一个汉堡包。

师:怎么想到汉堡包了。

生:我好长时间没吃汉堡包了。 (众大笑。)

生:孵出来一个魔盒。

生:孵出来的是宝藏。

生:孵出来的是一对大眼睛。

师:怎么回事?

生:动画片里的人眼珠都特别大, 给我印象特别深。

生:那是一个点子蛋, 孵出来的是电脑等电子产品。

生:孵出来的是古埃及的金字塔。

生:孵出来的是异度空间, 也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师:从蛋里面孵出来的是一个新的世界, 了不起的想象。

师:刚才同学们的想象, 神奇的程度不一样, 都很好。在想象的世界里, 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受逻辑和常识的限制, 而要触摸自己的内心, 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请注意, 一枚蛋里怎么会孵出葫芦、宝藏、魔盒、金字塔和异度空间的?你还可以进行情节的想象, 这就成为一个故事, 写下来就成为一篇习作。

二、创意想象说话练习

师:现在我们来做第二个创意想象的游戏。西班牙有一位世界著名画家, 叫毕加索。见过他的画吗?《格尔尼卡》《和平鸽》, 等等。见过他画画吗?我们看一个纪录片, 名字叫《毕加索的秘密》。看他画画, 一边看一边想象。 (教师出示电子课件:毕加索在纸上描绘了一位少女的头像。)

师: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她的面容, 在你的眼中她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一个忧郁的女人的脸。

生:一个女人, 心里正在想事情。

生:一个女人正在生气。

师:请继续看, 边看边想象。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毕加索又画出一只鸽子嘴里衔着树枝, 组成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 随着这线条的流动, 你想到了什么?一幅画面、一个场景、一个故事, 都可以。把你的想象展现给大家。

生:一个美丽的女人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但是战争摧毁了她的家园, 夺去了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并没有毁灭, 她化作了一只和平鸽, 嘴里衔着橄榄枝为大家祈求和平, 希望这世界再不会有战争, 永远安宁。

生:一只美丽的鸽子出生后, 发现这个世界上总在发生战争, 她很不理解, 神情忧郁。这一天她衔着橄榄枝, 飞到天上, 去问上帝, 向他倾诉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想得好, 但还在受着已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看到鸽子和橄榄枝就想到和平。能不能凭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想象。

生:有一个女人心里非常阴暗, 做了许多坏事, 后来她受到很多好人的影响, 很后悔, 觉得自己不应该做那些错事。她死之后, 就变成一只鸽子, 每天为人们祈祷, 为人们服务。

生:有一只仙鸽, 长得非常美丽。有一次, 她不小心被坏人捉住了, 一个好心的妇女救了她。她非常感激这位妇女, 就叼着一只花, 献给这位妇女。 (掌声)

师:这故事真美。你们的想象丰富了毕加索的画, 丰富了今天的课堂, 丰富了你们的内心。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就是很好的习作。

三、观察画面, 创意习作

师:原来,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模拟形象、构思故事的情节。现在, 我们来做第三个创意想象的游戏, 一次难度更大的想象。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毕加索在创作另一幅画, 画面中出现了一棵树的形象。) 你认为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株太阳花, 三朵花在开放。

生:这是一双手托起了三个太阳。

生:应该是一棵树。

生:我觉得是显微镜下的一些细菌。

生:我觉得像三只眼睛, 四周的线条是眼睫毛。

师:想得好。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毕加索继续创作, 画面中那棵树的形象变成了一条鱼。) 这是什么?

生:是一条鱼。

生:这可能是一个鱼人。

生:是有很多种动物基因的一种不明生物。

生:是外星鱼。

生:是一条鱼, 刚刚吃下了许多水草。

师:毕加索继续画。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画面中那条鱼变成了一只公鸡。) 鱼哪去了?这是什么?

生:一只公鸡。

生:要生鱼的母鸡。

生:吃了许多东西的孔雀。

师:那么,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你接着看, 接着想。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毕加索继续创作, 画面中那条鱼的形象变成了一只猫和三个人。) 毕加索的作品完成了, 现在是什么?

生:这是一只猫。

生:这像一个穿黑斗篷的杀手。

生:头上长翅膀的精灵。

生:吃人的恶魔。传说中的四不像。

生:魔鬼撒旦的宠物猫。

生:我觉得像个苹果精。

生:我觉得像个大萝卜。

师:注意观察旁边有什么?

生:左边有两个人, 右边有一个人。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挥想象, 根据毕加索绘制这幅画时出现的四个形象, 编一个优美的故事。可以是浪漫的神话故事、神奇的科幻故事、美妙的童话故事, 等等。自拟题目。故事过程要写具体, 根据情节变化分段表述。现在能试着说说吗?

生:从前, 这个世界上都是树。其中靠近海边的一棵树逐渐变化成了一条鱼, 可以在海里生活。海里的鱼大量繁殖, 多得没有办法生存了。其中的一条鱼试图到陆地生存, 逐渐演化成了一只鸡。鸡在陆地上大量繁殖, 有的逐渐拥有了智慧, 演化出了人类, 演化出了人类的朋友——猫和狗。

师:你说的是生物进化史。哪些地方应该具体写?给他提建议。

生:我觉得应该把其中的一个演化过程写具体, 如写一写那棵树是怎样逐渐演化成鱼的。

师:对, 那么这个演化的过程怎样写具体呢?

生:我觉得要分步叙述, 比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怎样进化的, 这就把演化的过程写具体了。

师:好, 那么想象中的形象怎么写具体?比如这棵树怎么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描写这棵树的样子和特征。

师:这样就能把写具体落实了。注意详略得当。给同学们一点时间, 把你想象出的故事写下来。如果你觉得第三个想象有点难, 你可以写第二个, 也可以写第一个。开始吧。

四、学生习作

(学生用20分钟的时间写想象作文)

第二课时

一、展示习作内容

师:请每位同学宣读你习作的题目。

(每个学生宣读自己的作文题目, 包括《蛋究竟会孵出什么》《一个奇怪的世界》《宇宙里的地球母子》《进化过程》《上帝之怒》《一位王后的故事》《一个可怜的生物》《无法控制的欲念》《战争病毒》《美丽的忏悔》《人类的死亡》《四大神兽——拯救》《人影》《“仙”花的转世》《魔狗的来历》《一个蛋的故事》《神蛋的力量》等。)

二、习作交流, 相机讲评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评价同学们神奇的想象, 一边欣赏一边来修改。欣赏和评价的重点是: (1) 想象是否神奇。 (2) 故事内容是否具体。 (3) 是否分段表述。这些故事中, 你们最想听哪一个?

生:我想听《宇宙里的地球母子》。

生: (读) 美丽的春姑娘来了, 几位同学到森林公园里去游玩。他们在一棵树下捡到一枚五彩斑斓的蛋。同学们很好奇, 决定把这个蛋带回去孵化, 看看能孵出来什么样的小宝宝。

同学们把蛋带回学校, 放在实验室的孵蛋箱里开始孵蛋了。第一天, 孵蛋箱里的那个彩色蛋就闪烁起了耀眼的光, 那光是那样的明亮, 是那样的美丽。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 那枚蛋只是发光, 没有别的变化。同学们一点也不灰心, 继续孵化这枚蛋。

三个月过去了。有一天, 同学们看到那枚蛋裂开了一个细小的缝儿, 虽然那缝儿细得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 但是同学们还是十分高兴。到了第二天, 那个细小的缝儿变成了一个李子那样大小的洞, 洞里发出了蓝色的光。突然, 蛋裂开了, 从里面孵出了一个蓝色的星球, 它越变越大, 飘在空中。

同学们喊着:“啊,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

这时, 这个地球说话了, 声音是那样的悲惨:“同学们, 我就是地球的孩子。我的母亲被人类破坏, 森林被破坏, 身上到处被污染, 变得不再美丽, 像荒漠一样。将来, 人类很可能找不到适合居住的地方。我的妈妈生下了我, 就是为了来解救人类。如果人类再不吸取教训, 就真的没有容身之处了。”

同学们听了地球孩子的话, 都说:“我们要行动起来, 拯救地球, 不要让她再遭受污染了。”

师:请同学们来评价。

生:我觉得她的想象很奇特。尤其是对那枚蛋的描写非常神奇。

生:她对蛋的孵化过程一步一步地写得很具体。

师:请问这位同学,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生:我觉得, 现在的地球受污染很严重。孵化出的小地球, 让人们认识到地球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拯救我们的地球。

师:还想听哪一篇文章?

生:想听《一位王后的故事》。

生: (读) 从前,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七世法老有一位漂亮的王后, 名字叫克娄巴特拉。

克娄巴特拉很爱美, 但是心灵却很丑恶。她不允许有别的埃及妇女比她漂亮, 就利用权势, 派兵去百姓家里挨家挨户地搜查。只要发现比她漂亮的妇女, 就把她们带到皇宫, 关入大牢, 很多妇女还被秘密杀害。当时, 很多人都想办法把自己漂亮的妻子和女儿, 送到专干偷渡的蛇头那里, 让她们偷渡到国外。

后来, 狠毒的克娄巴特拉知道了这件事, 就在边境安排了军队, 严禁任何人偷渡。如果抓住了偷渡的妇女和孩子, 就投到红海里喂鱼。

就这样, 埃及民不聊生。

有一天, 法老听说了这件事, 勃然大怒, 立即下令把克娄巴特拉打入监牢, 直到死去。

两年过去了, 克娄巴特拉尝尽了牢狱之苦, 她想起被自己害死的那些妇女, 终于悔悟。到了第三年, 她得了暴病, 死在大牢里。可是, 她因为良心不安, 灵魂并没有散去。她的灵魂飞到了太阳神阿蒙那里, 请求阿蒙的宽恕。阿蒙见她有所悔悟, 决定宽恕她一些罪过, 但还是把她变成了一只有着人脸的鸽子。

变成鸽子后, 克娄巴特拉一点也不怨恨阿蒙和把她关进大牢的法老, 因为她觉得, 就是变成鸽子, 也无法洗清自己的罪过。每天她都会从山崖上采来艳丽的鲜花, 再把花放到那些被自己害死的妇女的墓地上。最后, 每一位妇女的墓地上都放上了鲜花, 克娄巴特拉却一头撞在山崖上自杀了。

师:这个故事是个悲剧, 但写得很美, 情节很曲折, 我很喜欢。

生:再读一篇《四大神兽———拯救》。

生: (读) 在彩虹的后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在那里, 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因为有四大神兽日夜保护着人们的安全。四大神兽的名字叫“亚克西蒙”, 他们是由树精、鱼、公鸡和猫组成的, 他们永远合在一起的。如果分开的话, 那他们的功力将全部消失。从古到今, 他们一直在一起, 没有出现过任何危险, 直到有一天, 天上传出了一个声音:

“亚克西蒙, 向我跪地求饶吧。要不然, 我将把你们分开!”恶魔苏坦丝向四大神兽发出威胁, 挑起战斗。最后, 四大神兽没有打败苏坦丝, 终于被分开了。他们各奔东西, 再也没了功力。从此, 人们便成为了苏坦丝的奴隶, 这个世界不再美丽。

有一天, 人们从仙女菲斯娜那里知道了一个秘密, 就是只要付出四大神兽的生命, 就可以摧毁苏坦丝的魔力。人们当然不能答应。这一天, 四大神兽都听说了这个秘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终于集合到了一起。他们一起商量着该怎么办。经过思想斗争, 他们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来拯救这个世界的人们。就这样, 在一条小溪的旁边, 他们又合体了, 所有的功力又都出现在他们身上。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开始了, 四大神兽一点不畏惧苏坦丝, 拼尽全力战斗着。树精受伤了, 公鸡来帮忙;公鸡受伤了, 猫来帮忙;猫受伤了, 鱼来帮忙;鱼受伤了, 人类来帮忙。就这样, 人们和四大神兽靠着团结的力量终于战胜了苏坦丝。但是, 四大神兽也付出了代价……他们慢慢闭上了眼睛。

“亚克西蒙!亚克西蒙!”看着四大神兽闭上的眼镜和嘴角浮起的微笑, 人们哭了, 泪水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仙女被感动了, 她给四大神兽另一种身体。

师:你的作文是一个英雄拯救人类的故事, 很精彩!

生:我觉得, 他的想象很奇特, 尤其是四大神兽合体和分开的情节特别有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一定战胜邪恶, 但要付出代价, 更重要的是要团结。

生:那个战斗的过程写得又具体, 又精彩。

生:最后的部分说“仙女给四大神兽另一种身体”, 我建议改为:“仙女让四大神兽变成了绿树, 鱼儿, 花猫和公鸡, 让它们继续生活在人间, 和人们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结尾就更有韵味。

师:精彩!我们想问问作者, 你为什么这样想象?

生:我觉得, 人们面临着许多灾难, 必须团结起来一起跟灾难作斗争, 才能取得胜利。

师:你看, 虽然是想象作文, 但你为什么这样想, 却是真实的。想象是你真实内心、真实思想、真实生活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 想象作文甚至比我们有些纪实作文还要真实。

三、畅谈习作感受

师:对今天的课, 有哪些是你事先没有想象到的?

生:我没想到今天写作文这么轻松、愉快。

生:我没有想到今天的想象可以没有任何限制, 我可以无边无际地想象, 无拘无束地想象, 想象出什么情景都行, 这让我感到很轻松。

生:今天课的内容很有趣, 我上得非常认真, 一点儿没有走神。

生:我觉得今天我写的作文每一句话都是我想写的内容, 我没有像以前写作文那样去凑字数。我写了整整一页纸还没有写完。

师:你真的用心去自由想象了, 就会觉得有内容可写。

生:您还告诉我们怎么把作文写具体, 这对我写作文很有用。

3.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篇三

中班幼儿的绘画刚从涂鸦阶段过渡过来,如果不“听话”也很难理解幼儿绘画的内容,成人很难正确看待孩子的作品。时间一长孩子也已经淡忘绘画内容,无法言说。所以,看到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常常用成人的眼睛来评判,认为孩子画得不像,乱七八糟,从而导致孩子不再愿意画画。针对上面这种状况,结合本学期幼儿美术作品,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去看看孩子到底在画些什么。

一、孩子眼睛里的世界

这是王茜小朋友画的《眼睛里的世界》,从她的画面整体来看,色彩丰富、构图完整,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够大胆地想象自己脑海里的事物。但是,宝贝对空间感的认识还不够。从王茜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她每天都很开心,每天都有蓝天白云的陪伴,有一个温暖的家,她自己一个人玩耍还是很开心的。可我有些纳闷,为什么没有画爸爸妈妈和小伙伴呢?

我找机会和王茜及她的奶奶聊天。得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上班,难得周末看看王茜。爷爷奶奶平时在家特别的疼爱这个小孙女,基本上什么事情都给包办啦,连吃饭都是奶奶追在后面一点点的喂。于是我就问奶奶:“是不是很少带她出门玩?”奶奶讷讷地回答说:“是呀,就怕带她出去玩会摔跤,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所以基本上让她一个人在家玩一玩。”奶奶反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从孩子画的画里看出来的。于是,我就把从这幅画里观察到的和奶奶分享。奶奶听了之后,惊呆了。奶奶感叹说:“原来孩子的生活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时的创作,我要多带王茜出去玩玩啊。”所以王茜在生活中是不缺爱的,她缺少爸妈的陪伴和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希望奶奶能做得更好,弥补孩子心中的一点点遗憾,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孩子给雪人找个伙伴

孩子的想象力在不断的发展,在简单的导入活动后,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象画面的内容。这是一节美工活动《雪人》,结合冬天的季节特点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小雪人。我事先进行了谈话活动,孩子们对雪人都有浓厚的兴趣,并且都有了基本认识。所以活动一开始我就直接提供了大小各异的圆和彩色纸供幼儿操作。集体讲解了雪人的做法,发现都能做好。接着就是引导孩子们想象,让幼儿自由创作。我不想过多的示范,限制了孩子的创作,让所有的画都千遍一律。

魏俊杰的《雪人》做好了,兴致勃勃地跑来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做的雪人好看吗?”“你给老师说说你的画好吗?”“我做了雪人,你看,他还有自己的小伙伴陪他一起玩,要不然他一个人是不是太孤单了呢?这是他的家,妈妈在家里做饭给他吃。”孩子们的画面是丰富多彩的,在美术活动中多给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事物,老师应该多用心聆听孩子所表达的想法。美术不仅仅是画画,更应该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孩子“乱七八糟”的创作

这是在一节《马路上的汽车》为主题的活动中,尹立诚小朋友的作品。要是以这次主题活动来讲,他画的简直是乱七八糟,只能在画面的一角找到他创作的小汽车。要是以孩子绘画的创作能力来论,他的画面丰富多彩。本着以尊重幼儿的态度,我没有打断他,而是让他自由轻松的创作。他在班里是一个性格突出的小朋友,玩游戏时总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受约束。在家爸爸经常带着他打游戏,所以他对游戏活动也特别感兴趣。在他和我讲解这幅画时,他的思想全在另一个世界里。他说:“我不喜欢画汽车,我想画圣诞老人,他爬上了楼梯进了房间,他的礼物都装在这个大箱子里,等小朋友们都睡熟了,他就开始发礼物啦。”孩子沉浸在圣诞节的氛围里。我不愿意去打扰他,就让他“放肆”一回吧!

作为幼儿园老师不仅要教授幼儿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更应该做一名有心的老师,从幼儿绘画中读懂幼儿的内心。对于幼儿看似多余的涂鸦多问一个为什么,理解幼儿那一点一画中的大世界。对于孩子的绘画不再是挑剔批判,而是积极地鼓励,这样孩子们对美术活动兴趣才会愈加的浓厚。

4.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思路】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看彩图,了解图画内容。

2、和图上的小画家比赛,设立小画家、小话家奖状,争做小画家、小话家。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的画进行评价,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示范。

2、指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其他学生向台上的学生提问、对他(她)的画进行评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激情促说,多向互动

1、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并选派代表上台来介绍。

2、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教师和一边看画一边听介绍的学生一起充分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学生跨组交流。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2、制作课文彩色插图。

3、制作小卡片、小奖状。

4、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观察图画,了解图画内容(粘贴好课文彩图)

你们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图画后回答。

2、激趣引入(粘贴我们的画)

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学生自我表示。

(出示小画家、小话家强调、粘贴)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图上的小画家比赛向学生提出争当小画家和小话家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展示的氛围、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一种竞赛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画(出示画了什么、强调、粘贴)

你们猜,我画了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介绍自己的画。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画吗?(出示为什么画、强调、粘贴)

学生自由说想法。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出示你喜欢吗、强调、粘贴)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学生个人上台介绍

***,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吗?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你可以问问小画家们觉得你的画怎么样啊?

学生:你们觉得我的画怎么样啊?

其他学生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还有哪位小画家能像这样讲讲自己的画?

(有了第一个学生的示范,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再请学生示范,效果会比第一次更好,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激情促说,多向互动

1、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

四人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上台来介绍。

2、小组代表上台展出自己的画

3、小代表介绍自己的画

(教师可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一边看画一边听介绍的学生充分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跨组交流

你们一定还想看看其他组的画吧?那就快带上你的画去和其他小画家交流吧。

学生自由走动,相互介绍自己的画、评别人的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使整个交流自由而不随意。)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

你们既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也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下课后,我们一起办一个画展,把所有小画家的画都贴出来,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篇五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6.《刮出来的画》教学反思 篇六

《刮出来的画》是一年级的一堂绘画表现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掌握了刮画的形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觉得本课的导入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以“一支神奇的笔”拉开了新课的导入。将学生的吸引力一下子牢牢抓住,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设问“是不是真的是因为笔在起作用呢?”,“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急于解开这个谜底,积极投入学习中去,也就使得我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本课由于面对一年级孩子,所以把原本的1课时分作2课时完成,重点教授孩子怎样均匀涂色。我交代学生可以涂单色也可以多色,但孩子的天性总是喜欢漂亮的颜色,因此所有的学生无一例外的涂上多姿的底色。在示范涂色过程当中我重点强调涂色要重些,涂完整,不要留太多小白点,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做到,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让画面涂色均匀完整。

在此堂课发现有些学生涂色不均匀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有用尽涂,而是因为蜡笔的问题,蜡笔不够油性,质量不好,导致涂的干巴巴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孩子我让其借用别人的蜡笔去画,效果和之前完全不同,并建议以后买蜡笔尽可能买好一些的。

7.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七

一日上午, 物理组内举行公开课, 课题是《平抛运动》习题课, 由组内一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看得出这堂课老师作了充分准备,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设计, 例题的选取, 还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 老师都下了功夫。课堂上老师不紧不慢, 节奏掌握得很好, 问题问得到位, 学生积极讨论, 老师善于点拔, 课堂气氛很热烈, 教学效果好。评课时组内老师都肯定这是一堂“十分成功”的课。特别是对其中一道例题的选取及问题的设计十分赞赏。这道例题是这样的:有一位猎人外出打猎, 看到一棵树上有一只小松鼠, 猎人水平瞄准, 问小松鼠在下列哪种情形中会被打中?第一, 小松鼠作自由落体运动;第二, 小松鼠向前跳跃;第三, 小松鼠向后跳跃;第四, 小松鼠向上跳跃。课堂上学生异常热烈地争论在四种情形中哪一种小松鼠被打中, 哪一种会逃离?就这几个物理问题的设计来看, 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 老师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小松鼠是鲜活的生命。

我想起了清华大学曾经发生的“刘海洋事件”, 想到了现实中很多漠视生命, 残害生命的事来, 作为教育者, 作为教师, 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啊!在教学过程中别忘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啊!我们万万不能疏忽了最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会影响学生将来甚至一辈子。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热爱生命。让学生有颗善良的心。但愿小松鼠别再被打中, 更不要看到三次“惨死”在猎人的枪下。

有一次, 我外出听观摩课, 听了一堂物理课。老师演示实验非常成功, 实验数据非常理想, 学生回答没有不正确的,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老师最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了, 学生回答没有了, 老师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时铃声就响了。

我总觉得这堂课不真实, 因为实验太成功了, 学生回答太正确了, 时间又太恰到好处了。但愿这位老师没有弄虚作假。

其实, 现在的一些课如评优课、课堂实录评比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现象。这些课让学生反复演练, 学生什么时候回答, 什么时候做什么, 由谁回答, 谁来做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实验数据不理想, 老师不惜凑数掺假, 最后给听课者上出一堂完美的课。

我在想, 这种现象不能让其继续下去, 因为它危害不小。老师作假, 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潜渐移默化, 时间长了, 试想, 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一批什么样的学生来?这些学生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来, 作起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后果就大了。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会学生几个物理原理, 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 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 如何尊重科学和规律, 那么,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才是有用之才, 栋梁之才!

一天, 科研部主任安排我去听一堂督导课 (学校的课堂督导是不打招呼的) , 被督导听课的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和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一起踏进了教室的门。

青年教师有些紧张, 脸开始发红。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讲评讲义, 请同学们把《电磁感应》综合练习拿出来。于是, 这位青年教师便开始讲起来, 从选择题开始讲到实验题, 最后讲到计算题, 按照题号一题不漏地讲。我轻轻问坐在旁边的学生:“老师有没有把讲义收起来?”学生说:“没有。”难怪试卷上我看不到老师批阅的痕迹。因此, 哪题学生错得多, 哪题学生还有什么解法, 老师无法知道。青年教师只好一道一道往下讲, 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请学生来回答问题, 甚至还出现两处科学性错误。该教师总算把课上完了, 脸红了一节课, 可能有点慌张或许还有些愧疚。

下课后, 我就在办公室和这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我问:“学生的试卷有没有收上来批阅?”他说:“没来得及。”我又问:“没有批你心里没数, 课怎么能上下去, 这堂课你上得感觉如何?”他说:“上得不好, 我不知道你们要来督导, 如果知道我肯定会作好准备。”我说:“课不是上给学校领导看的, 而是给学生上课, 不管是否有人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每堂课上好, 要对学生负责, 学校把这个班学生交给你, 就是希望你担当起责任来, 对得起学生, 对得起事业,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这样的课, 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学生会怎样对你评价?我们要做一名好老师, 做一名有责任受欢迎的好教师。”最后, 我告诉他如何上好讲评课, 如何进行师生的互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一定要好好上课, 上好每节课。

我在想,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 肯定会误人子弟。一个没有好的工作态度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 我们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 更要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

8.《流动的画》的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札记: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初次接触这篇文章觉得诗歌写得很美,人文性很强,课文插图也很美丽,我想学生一定对这首歌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准备用自己极不熟练的简笔画,展示插图上的景物,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开始上课,我兴奋的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观察祖国大地,‘画’动起来会更加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边画,“看见了许多房子。”我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极其普通的房子。突然有个学生问我:“于老师,既然你说是美丽的画,那你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画出来呢?”我一想说:“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你心中最美丽的房子画出来吗?”他接过我手中的粉笔认真画起来,果然很出色。没有我的提示,可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接下来让学生边读边画,在整节课中,绘画和仿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异彩纷呈。

9.苏珊的画教学反思 篇九

今天讲了第十五课《苏珊的画》,这篇课文讲了苏珊参加比赛的画被弄上了色斑,在爸爸的鼓励下,她把这块色斑画成了一只卧在楼梯上的小狗,第二天的比赛中,她的画得了第一名,从此,苏珊明白了: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像的那么坏,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也是本课要让学生们懂得的道理。

因为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过程时不想逐段的讲解,想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学生感知理解整篇课文,在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觉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把事件的整个经过叙述出来,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答的都是叙述课文,用的话很复杂,这不是我想要的。当听到三四个学生都是这样答的时候,我就知道是自己提的问题出了毛病。我还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内容提示,孩子们学着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按着预想的环节进行回答了。看来,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设计不当,会把学生带跑,而且会不知所以然的和老师的设想南辕北辙。

在最后延伸的部分,孩子们说不出来,一时想不到自己身边的事,应适当的安排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有话可说。

10.反思,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篇十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过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才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 目标反思,让课堂教学更具精准性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基本骨架,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在一堂英语课堂总智力发展的终极目标,重点和难点便是一堂课应该了解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也就是说这一堂课我们究竟要了解那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便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接下来才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技巧和方法来引导这些知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课堂中的目标和重难点,会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师预设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思是否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牛津小学所期望达成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就要关注是否能作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学生是否能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当然,具体到每一堂课,都会有具体的语言学习要求和学生情感、能力发展要求,不可能每一堂课都能完成课程目标的方方面面。

(2)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因为教师所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将教学任务转化为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教学的难重点确定时更应结合实际,细致分析。

笔者在执教4AUnit 7 It’s late.中,把新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At…I…at…确立为课堂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在3A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相关的时间,动词短语,本课只需利用图片给学生创造模拟的情境,学生自然会很快自我综合运用,把相关的两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掌握新句型的功能和结构应当是水到渠成的,然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综合语言操练。

2 内容反思,让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

英语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牛津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按不同的话题进行编排,题材结合实际,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条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体现这一特点,才能使教学更具生活性。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目标、教师是否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兴趣和认知规律。笔者在执教4A Unit 6 Whose gloves?时,根据教材要求,要进行服装类的单词和短语教学,一开始,我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带一些自己的服装来,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利用原有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然后过渡到新授句型Whose…is it/are they?It’s/They’re…’s.表面上看起来利用了实物,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谈论是谁的物品也是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后,笔者的反思是:如果既注重实物对学生的吸引,又关注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一定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引入“开派队”这个主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予的任务是,利用自己小组成员带来的服装,给其中一位学打扮,去参加晚会。在这个大环境的创造中,学生兴致高昂,纷纷提供自己的服装,帮同学装扮起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新知识,同时,还加入以往学过的评价性语言进行点评,情景生动自然,学生谈之有物,教学效果当然截然不同,目标达成轻而易举。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设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那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从而使他们的英语能力提升更快。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且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3)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而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师课前预设的,也包括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例如,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经意的插嘴等等。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运用这些有效的资源,对教学效果的促进有很大的帮助。而在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让其在不经意中流失,过后想象,为自己的疏忽而懊恼。

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内容的反思,能使教学更具生活性,在创设的接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课堂教学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学习英语必将事半功倍。

3 结构反思,让课堂教学更具发展性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完整的结构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树立大环节的意识,给予每一堂课完整的设计,并兼顾到设计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就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的阶梯,让他们顺利成长。反之,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学中,点状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笔者在执教4AUnit 7 It’s late时,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把教学环节设计为:(1)演唱歌曲,师生对话,引起学生学习的关注;(2)复习时间的表达,学生练习;(3)利用图片,谈论图片中的任务在干什么,在什么时候干的,此时引出句型What time do you…At…I…at…的教学;(4)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标的信息两两操练;(5)完成调查表What time does…do?粗粗看起来好象既用到了新授知识,有兼顾原有的旧知,但实际上,这一堂课的几个环节之间是相互割裂的,缺乏内在的联系,相互之间没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在学生的知识操练上也缺乏相应的梯度。

课后,笔者的反思是:(1)根据这一堂课的新授内容是谈论时间,因此,给这堂课确立一个谈论的主话题——“一日生活”,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everyday?”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学生就会有很多可以谈论的内容,如:get up,go to school,have lunch,go home,go to bed等,这时,有学生的资源生成了。(2)接着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师设计提问:What time do you…?学生此时会给予积极大回应反馈,教师只要指点学生使用At….作回答。(3)当学生掌握What time do you…?AT…/I…at….的结构后,由于有可说的话题,自然会使用这一结构讨论其它的事情和对应的时间。(4)学生用一段话介绍“我的一天”。(5)适当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倾听其他同学的基础上了解“What time does he/she…?At…”这样设计后,学生上课兴趣更浓了,教师感到上课更有序了,层次更分明了。

对教学结构进行反思,能促使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轻松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师生都能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发展。

4 方法反思,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性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但是要遵循的原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本身的素养来进行选择。

(1)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说某一方法一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反思,针对所教内容,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才能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2)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会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构建知识的意义。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反思,重建,直接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也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整个生命投入到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与生命同在。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有效地对所执教的课堂进行反思,并做好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才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1.冀教版《维维的画儿》教学反思 篇十一

冀教版《维维的画儿》教学反思

《维维的画儿》是冀教版一年级的一篇文章,全文以一个名叫维维的小朋友的画为主线,写了维维只用四个圆圈画了气球、苹果、小蝌蚪和小蝌蚪的弟弟小小蝌蚪,在爷爷的眼里,这只是四个圆圈,而孩子却用自己特有的`想象力看到了四种不同的东西。

我用了不同的要求,学习生字,读通顺,读明白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了维维的四幅画,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思考:你能把这个圆变成什么?你是怎样变的?(在圆的哪些地方填画什么)指名两个学生口述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更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孩子的想象力更是超出我的想象,他们能把我们脑中想当然的事物变成另一种样子。我想,这样的拓展练习应该是我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吧!

12.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十二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改进措施:

讲后反思,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平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习。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平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习。

13.秦修平的画 篇十三

在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中, 我是一贯推行“舍近求远”的, 就是要求所有学生, 在谋求自己的造型语言时, 要尽量从比较远处的、中外传统里寻找参照, 要尽可能远离当代, 尤其要注意抵御身边的那些“成功样式”以及圈内外的那些“流行样式”的诱惑, 因为我一贯认为,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各人的“取法”不仅应当追求高层次, 也应当追求“虚实相渗”, 高层次的东西当然是那些被公认的传统经典, 它们确立于久远的过去, 虽然许多传统经典原作还有机会见到, 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种种情况, 构成高层次经典的那些实际过程, 现在已经无法完全搞清楚了, 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可以让我们在汲取传统经典丰富营养的时候,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自己的艺术潜力, 所谓“虚实相渗”。

为此, 修平来读研究生以后, 难免受到我的“刁难”, 因为他刚进校的时候, 造型感觉很不错, 创作能力挺突出, 出手就能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模样, 但是, 他手里的模样明显带着某种借赁的“痕迹”, 不完全属于他自己, 那些“痕迹”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 却多是属于那些“近”处的、“流行”的东西, 我觉得对于他来说, 那是一种遗憾和累赘, 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来说, 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每次看他的画, 或是与他聊专业上的事情, 我总是会“逼迫”他尽力清洗掉画里的那些“痕迹”, 尽力去寻找自己的感觉, 尽力去确立自己的“模样”。这其实是一条艰辛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 修平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 并且一步步地走出了明显的效果。

搞水墨写意人物的, 都回避不了一个坚硬的难题, 那就是人物造型如何与笔墨技法完美结合, 成就为自然生动的艺术语言。在这个难题里, 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物造型是最关键的难点。修平在人物造型方面有比较敏锐的感觉, 手上的跟进也不成问题,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 他的个人语言意识明显增强了。

在修平的人物造型里, 总显露着些许“顽皮”的气息, 人物结构是基本准确的, 视觉效果是倾向变形的, 精神意趣是比较诙谐的, 整体构造上的贯联也是比较完整的。从造型技法的层面看, 这样的“顽皮”气息取向是造型感觉活跃、灵动的表现, 是值得珍惜的专业素养。他画的《游园系列》, 老少男女神态各异, 造型却是一般样式, 都表现得另类现代, 都表现得欢乐诙谐, 他们构成了一股浓厚、生动的“顽皮”趣味, 将幽默因素彰现于造型, 将时空情节定格在“亮相”的瞬间, 与相应的背景结合成比较完整的造型语言取向, 好似一幕幕无声的“喜剧”片断, 故事无所谓, 角色很出彩。

同行们都晓得, “顽皮”的造型气息, 多具有变形夸张的特点, 此时, 造型不够“准确”的“短处”是被宽容的, 相应的笔墨技法, 也因此可以放松伸展身形, 有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可以比较轻松的流动、跳跃, 进而将造型不准的“短处”转化提升为刻意的语言表现, 使“短处”变成了“长处”。在这样的造型格局之下, 修平的笔墨技法也是在努力跟进的。与同学或同辈画家相比, 我觉得他有一定的优势, 如:笔性比较稳健, 墨路能咬得住结构。因此, 我一方面及时鼓励他在画大幅创作时, 切实发挥善于精微制作的优势, 于扎实刻画的同时营造笔墨气氛;另一方面, 则依然“逼迫”他在自己的笔墨构造上追求脱胎换骨, 尽力去集结和伸展“写”的气象。修平的进步令我满意。他画《遛狗系列》, 笔墨方法“做”“写”结合, 于造型结构紧密之处, 实行“做”中蕴“写”的手法, “做”的地方不放弃笔墨化的肌理感, 居主而不占尽;“写”的地方不丢失书写式笔墨的韵律, 居次而不落空。于造型结构松缓之处, 则呈现“写”中有“做”的手法, “写”的时候追求把关扣节, 照顾结构关系;“做”的时候避免沟满壕平, 注意保持鲜活。

14.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

2、让幼儿在欣赏各种不同形式名字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设计一幅名字画。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创作。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事先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些民间花鸟名字画、艺术签名、范例:教师的名字设计的名字画作品。

2、经验准备:每个孩子回家询问自己名字的意义,并用“访问调查表”进行记录。

3、学具准备:人手一份黑色记号笔、8开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参观画展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展出的各种民间花鸟名字画、艺术签名,并总结名字画的特点:这些奇特的画都是用人的名字画成的。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画展呀?里面有许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样的画呢。想不想跟随老师去参观一下神奇的画展呢?(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画展作品。)在这些画里都藏着秘密呢,你能找到它吗?

2、哦,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名字中包含着长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访问调查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名字的意义。

1、你们有没有名字,你叫什么名字呢?(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2、我们的名字都很特别,昨天我们调查过了,大人为什么给我们起这个名字?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幼儿相互交流)

3、刚才,你们已经和好朋友交流过了你名字的意义,现在有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呢。(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回答)

4、原来呀,我们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福、愿望以及深深的爱呀!(教师点出名字的含义)

三、介绍名字画,及其创作要求。

出示范例作品,向幼儿介绍名字画的创作要求:根据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进行装饰设计。

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教师进行自我介绍)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一幅画,老师的画里有些什么?(出示教师的范例作品,幼儿自由讲述)

2、我叫“黄爱琴”,“黄”看起来像一块田,黄又是黄颜色的黄,使我想到了春天里有黄的迎春花,油菜花,等;长辈们给我取名“爱”,希望我美丽可爱,有爱心;琴是弹琴的琴,琴声会发出许多小音符。我是根据名字的形状和意义装扮自己的名字的,你们瞧,这就变成了一幅名字画!(教师结合范例讲解创作要求)

3、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变成有趣的画,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名字呢?找个朋友去说一说吧(幼儿讨论交流,并知道名字要写得大些才显得画面饱满生动。)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作画材料以及作画场地。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卡纸颜色,进行创作。(播放《百家姓》音乐)

3、教师指导:根据名字的字型和含义,大胆、夸张地进行装饰。

五、展示作品、幼儿交流。

我们的作品也参加画展啦,你最喜欢那幅画?(把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展板,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布局、装饰的外形、名字的含义互评作品。)

六、活动延伸,幼儿为家长、伙伴创作名字画。

今天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一幅画,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你的小伙伴噢。你能不能把他们的名字也变成一幅有趣的画呢。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尝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提出幼儿可以只装饰名字中的某一个字,但最后只有一个幼儿装饰了一个字,其他幼儿都能把全名装饰出来,说明幼儿很喜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发挥与展示。在最后展示评价过程中采用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在课堂中非常活跃,对美术课很感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绘画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教育目的。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内容相对有些多,幼儿最后的作品大多没有完成涂色部分,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开展效果会更好;

2、欣赏艺术家画字放在第一个环节对于不识字的幼儿来说会有些抽象,不好理解。我的初衷是觉得中国汉字是从图形文字演变过来的,只要幼儿能

15.我的画教学反思总结 篇十五

我的画教学反思范文一

这是我第一次教二年级,到底应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对于我来说还有点模糊。但有一点我很明确,那就是低年级应该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二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读抓住重点词感悟分析课文。这样就做到了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本课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能激起学生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一开始,我问学生: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此时,如果让你画一幅秋天的图画送给爸爸妈妈,你最想画什么呢?孩子们马上被激发起了兴趣,滔滔不绝的说起来。那么,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文中小伙伴准备送给爸爸妈妈怎样的图画?老师话锋一转,把他们的思维拉回了课文中。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习惯培养,重在点滴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用直线划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在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圈注出相关词语;在感悟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重点词语。这样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很缓慢,但是我坚信:这些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素质,对学生扎实有效的学习大有裨益,不可忽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我在教室里巡视,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的高兴。同学们画完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细读感悟同时积累词语,我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老师说课文中一个词的前一部分,你们接下一部分好吗?游戏开始了。“金灿灿的──”“桂花──”“透红的──”“落叶──”……“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地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此时,充满感情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三、谈话结束,提升能力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要是让你也画一画秋天,你还想画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天空、菜园、田野、菊花、节日等多个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还不错。

这节课也让我摸索出很多二年级孩子的现状,提醒我,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只会粗略地评价“他读的声音很响亮”,“他读的很有感情”等,但不会更细致的评价,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我的画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成功的喜悦

1、激发兴趣,自主读文。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想画什么?接着,我就和学生一起绘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2、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二、不足的惋惜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里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也许现在还没有真正到秋天,学生以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我觉得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学生的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如他读的声音太小,读的没有感情等。今后应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评一评成功之处,不足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使纸面上的静态内容跃出教材,转化为符合儿童个性特点的动态表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的画教学反思范文三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在这美好的秋天里,你最想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一幅怎样的图画?孩子们马上被激发起了兴趣,滔滔不绝的说起来。那么,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文中小伙伴准备送给爸爸妈妈怎样的图画?老师话锋一转,把他们的思维拉回了课文中。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二、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16.教学反思――《我们的画》 篇十六

[课例描述]

课例一:《让我们同行》的活动导入一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将眼睛蒙上,然后端着水盆绕过设置的障碍物(两把椅子)。谁愿意试试?

学生踊跃举手,师请了一位体验。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他走得很小心。

他好像很害怕。

他差点绊倒了。

……

师:请刚刚走的同学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谁愿意来帮助他,用语言提示他绕开障碍?

学生纷纷举手。

师:请你再说说现在的感受与第一次走有什么不一样。

揭题:让我们同行

课例二:《让我们同行》的活动导入二

一半学生蒙上眼睛由另一半学生领着进入上课教室。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以特殊的方式来到了我们的会场,也以特殊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话题。

板书:让我们同行

师:联系刚才的活动,能谈谈你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吗?

生:让我们同行,就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

师: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我们——

板书:互帮互助

课例三:《让我们同行》中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师:请大家拿出带来的糖果,老师让大家在课上吃。不过吃是有要求的。一是必须用右手拿左手不准帮忙。二是手臂必须伸直,手肘不能弯曲。弯曲就将被取消品尝资格。

师:我给大家的机会只有一次,我说开始的时候大家才可以行动。我说停的时候就要把糖果放下。

学生做游戏。

师:停。

师:你吃到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吃到呀?

生:因为吃不到。

师:没吃到的同学还有吗?

生:因为太难了。

师:吃到的同学请举手。你是怎么吃到的?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互帮互助,我拿着一粒糖到他那边跟他交换,我帮他剥,他吃到了,同样的,我也吃到了。

师:没吃到的同学听明白这个方法了吗?那么让我们互帮互助同享甜蜜,再来一次吧。

师:吃着甜甜的糖果,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有些事情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要很多人才能完成事情。

生:我想到了一句话,就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生:我觉得团结的力量很大。

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课例思考]

以上的课例一和课例二都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作为课的导入,但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别。课例一中的体验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高,都愿参与,但真正参与体验活动的只是个别,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这个活动的旁观者,因此他们的感受不会深,甚至可说是没什么感受。课例二就不同了,一半学生蒙上眼睛由另一半学生领着进入上课教室,不仅人人参与了此次的体验活动,而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触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对课题《让我们同行》有深刻的感悟了。课例三中的体验活动也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因而活动的实效性较高。那么,为何都设计了体验活动,却得到不同的效果呢?我们该如何提高体验活动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活动目标,明白“为何而动”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思考和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及活动价值在哪里,力求把握教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合于本班儿童的活动方案,而且活动目标是发展性的,以便给学生一个生成性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联系学生生活,促使“有感而动”

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品德,这是道德教育的需要。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每一个生命个体更好地发展,品德课一定要归本于“真实”,要用身边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景来呼唤孩子的那份真情,让“情”叩开孩子的心扉,唤醒沉睡的意识,鼓舞良好的行为,使品德课真正见成效。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身边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引入课堂,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课例二之所以能打动学生,就因为它是生活“真实”的再现。

三、把握活动时机,做到“应需而动”

活动时机的安排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只有两种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活动效果才会理想,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活动时机。

1. 新课开始时活动

这种活动安排其目标应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预现,不仅起“马首”之效,而且有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之功。如课例二的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同伴的互相帮助是多么重要。

2. 新课中途活动

它是为深化或升华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能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课例三的体验活动不仅深化了同伴互相帮助的重要,更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情感的冲突,想吃又吃不到糖果时的着急、渴望等情感表露无遗,此时,同伴的援助真是雪中送炭呀,这种援助不仅让自己吃到了糖,也让同伴吃到了糖,更是喜上加喜。

3. 在新课结束时活动

它是为检验一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而设计的,应有小结反馈之效。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到同一水平,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则可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使知识、网络变成学生思维的产物。

四、立足儿童立场,实现“随心而动”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本真的品德课堂应立足于儿童立场。课例三中的体验活动,教师先不告诉方法,只宣布规则,通过尝试,让学生一步步感受体验别人帮助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该如何“同行”,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上一篇:最爱文档下一篇: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