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2024-07-10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14篇)

1.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一

2016中职音乐教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所接到的任课班级基本都为16级刚进校的新生,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在传教音乐的同时,多适当给他们欣赏一些简单易懂的高雅音乐,以此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及音乐审美观。

一、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要求:

1、课本选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里边的音乐篇,本教材大致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为必上模块,拓展模块为选上模块。

在上16级刚来学校的新生时,首先从基础模块中的第一单元音乐聆听与感悟和第二单元的美妙歌声。这两个单元是作为中职学生第一学期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音乐知识。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修养,得先教会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如何感悟音乐,了解音乐的声乐和器乐的两大表现形式,知道音乐的情绪表现有哪些,这为第一单元授课的基本目标,时间为四周。

其次,在给学生适当了解中国民歌时,有时可以加一些本地的本土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识,从而达到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上到外国民歌时,介绍几首大家熟悉的外国民歌,然后了解到外国比较典型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的民族音乐视野。再次到学习音乐中的艺术歌曲和合唱艺术,这两块内容是特别是艺术歌曲,音乐课中最不好上也是最难上的知识点,这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和课件,多以一些视频和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最后把学生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通俗流行音乐放在学期最后几周来完成,在讲通俗音乐时、多以对比、演唱实践教学法为主,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什么流行音乐适合听?什么流行音乐不适合听?什么音乐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什么音乐是消极腐败的音乐?什么是善乐,什么是恶乐等等,以此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增强素质修养。

2、本学期除了上16级的音乐外,还上15级一个班的音乐课,也就是15计算机(3)班,加上也带这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要比其他班多得多,本学期给他们上的是公共艺术音乐基础模块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以认识乐器、乐器演奏及器乐曲欣赏为主,由于器乐曲比较复杂,难懂,所以大多授课目标以认识乐器为主,多让同学们认识些民族乐器,特别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在上专业课上,本学期3、4月份主要上的是15学前琴法课,5月份16级新来校后接任的是16学前的声乐课。声乐作为专业课来讲,对学生的要求要高得多,不像一般般上音乐课那么简单,要学生认识到如何学会唱歌,怎么唱,如何去唱,必须要学生按老师的科学练方法去做,才能达到效果。对于声乐课本学期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学会科学用气,把声音大胆的放出来,进行完整地演唱歌曲,已算达到目标了,经过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大多数同学都达到要求。

二、教学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三、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声乐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根据不同情况选练声曲唱。提高学生的运气能力。在歌唱中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2016.7.16

2.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二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就是把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的展开特点上, 以感受音乐中的形式或情绪基础为目的, 也就是欣赏者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的结构布局、和声效果、曲式、调性调式以及音色等等诸如此类的带有一定技术性的问题上。这就要求听赏者必须具备一定得音乐专业知识, 在这里的欣赏不仅仅只是欣赏, 它的要求相对比较深入, 在聆听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思考和总结, 而了解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的真实目的或写作背景就显得必不可少。当然, 这种听赏如果仅是一次两次的听赏, 可能还不能洞见所有的问题, 必须通过反复聆听来获得对音乐整体的了解, 而这种了解是相对比较深刻, 带有理解性的进入式了解。

二、体验式欣赏

体验式欣赏方式则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 调动自身联觉的各种感知完成整个欣赏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体验情感和情绪是最重要的, 通过想象的活动来理解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当然, 这种体验式的欣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比如当我们欣赏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时,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这首乐曲的内在含义或写作背景, 同时对作曲家的生平也不了解, 但只要我们听到终乐章《哈利路亚》时一样会被感动, 会觉得肃然起敬。显然, 我们被一种激昂、肃穆的感情所打动。有些音乐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加以体验, 并与乐曲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戏曲欣赏

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的戏剧文化, 它既古老又年轻, 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城乡及世界许多国家的舞台上。它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戏曲欣赏也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 现代京剧《红灯记》在音乐、舞蹈、表演、舞美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做出了巨大的探索与改革, 虽然它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京剧的板腔、曲牌, 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 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间曲调、融入了话剧、舞蹈、西方音乐等某些语汇因素, 在保留传统京剧艺术民族化风格与韵味的基础上, 有力地突破了京剧音乐固有的程式化套路, 采用个性化的音乐创作, 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说, 现代京剧《红灯记》这种创新和实践是当时中国京剧的一次重大改革。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强调“革命性”的同时, 在艺术性和文学性上有其闪光夺目的一面, 如果因为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创编过程中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干预, 就因此而截然否定它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就显得太有失偏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 虽然要看到它政治的一面,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众多前辈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和巨大贡献!欣赏这类文革时期诞生的现代京剧,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流行音乐欣赏

受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们往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才能更好地吸收流行音乐中的养分, 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让学生在追求审美愉悦的同时, 不断掌握音乐知识, 提高欣赏能力。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 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

流行音乐如果独占了课堂, 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 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更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比如:林俊杰的《江南》, 就是一首充满流行魅力又不乏江南雅致的歌曲。这首歌在西洋R&B的节奏中特别加入了中国的洞萧与古筝, 加入了中国的古典元素, 藉此通过中国古代“侠士”的精神, 来传达爱情里所谓的忠贞;《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等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 引入课堂将必然得到学生的喜爱, 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简单总结, 论述还不完善, 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不过怎样规范音乐欣赏领域的教学, 怎样指导音乐教师遵循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进行教学, 怎样针对高中生特点, 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 怎样使音乐鉴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途径, 仍是我们当前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听觉欣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技能如唱歌、演奏和识谱等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欣赏教学进行论述, 希望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高中音乐,纯音乐,戏曲

参考文献

[1]汪焱军.音乐作品欣赏浅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2]黄戈.浅谈音乐欣赏[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8) .

[3]王婷.如何欣赏音乐作品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时代人物, 2008, (04) .

3.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中学 音乐课堂 学习氛围 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学科,它的教学理念重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以及深化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所以,现代学校应当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对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音乐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艺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热情

音乐教师要想采用调动音乐课堂学习氛围的方法来提高音乐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当从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入手。学生是音乐艺术课堂学习的主体,英语艺术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生的帮助和融入,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来激发和吸引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热情和兴趣。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体验式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与音乐艺术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它设计原理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上足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在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面略显不足,音乐教师往往在讲台上尽心尽力的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但是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却不是非常的浓厚,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以苏教版中学三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的《水调歌头·中秋》的音乐课程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音乐歌曲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歌词所描绘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二、建立和谐的音乐课堂师生关系

音乐艺术课堂的教学组成主要由音乐教师和学生这二者组成,因此,音乐教师要想营造优秀、浓郁的音乐艺术课堂学习氛围,提高音乐艺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和谐的音乐艺术课堂师生关系,加强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时的紧张心情和压力得以放松与抚平,帮助集中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气氛,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使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营造对于音乐艺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帮助效果发挥到最大化。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唱歌发音技巧的教学入手来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和谐的音乐课堂师生关系。以苏教版高中二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教学为例。音乐教学与其他的数学、音乐等知识学科的教学不同,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和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的演唱发音技巧时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从而营造愉悦、轻松的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氛围,及时了解学生的音乐歌唱技巧的掌握情况,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提高。

三、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是音乐艺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音乐艺术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高效、科学、合理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想营造优秀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音乐艺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丰富自身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新型高效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为音乐艺术课堂教学营造优秀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和音乐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媒体技术能够化静态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为动态、高效的动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促进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活跃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交流的气氛,营造优秀的音乐课堂学习环境,加强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拉近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效果。以苏教版高中一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青春舞曲》这一经典歌曲的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将枯燥的书面音符与视频结合在一起,丰富自身的互动交流手段,将静态的书面音符转化为动态的视频播放,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热情、建立和谐的音乐课堂师生关系、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调动音乐课堂学习氛围,提高音乐艺术教学质量的效果。

4.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四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必不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两部分的内容,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5.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五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作为小学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中的音乐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音乐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精炼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象生动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音乐而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

三、韵律优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如:过渡性的语言,可采用适中的音量、自如的语气、平稳的声调;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放慢节奏,加强语气,给学生理解、吸收的空间;对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可加快节奏,调整语言的力度,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谈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慢艺术 篇六

摘要: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音乐学习变的更轻松。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等待的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拥有耐心,要放慢我们快节奏的脚步,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慢艺术。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 慢艺术

偶然读到某期的《读者》里面有首小诗:“亲爱的老师,请不要紧张,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要规矩的唱。一切的do re mi 可以慢慢学。不要叫我增光添彩,请让我从容的等待!„„

看到这样的小诗,我就想到了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音乐学习变的更轻松。其实音乐新课程摒弃了以往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摆在首位,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要做到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等待的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拥有耐心,要放慢我们快节奏的脚步,静心守候!

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看到的一些音乐公开课:为什么在音乐课堂上面少有扎实的的识谱教学和双基训练呢?为什么当学生回答不尽人意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是引导学生,而是忙着打断或者越俎代庖呢?为什么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翻唱与琴声变得贵乎稀少呢?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的音乐伴奏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和是否我们社会各行各业忙碌有关呢?我们的音乐课堂是否也要追寻这样的快节奏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育中要崇尚“慢中成长”!慢是一种艺术,慢是一种境界!正如教育家张文质老师所认为的:“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这里的慢指的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具体的个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我们对代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它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慢过程。

以下几方面是我放慢脚步追寻学生成长的过程:

一、重视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已达成了共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我就开始识谱教学。学生由于年龄和文化知识的浅薄可能会对学习歌谱的兴趣不大,同时也会觉得唱谱很难,首先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惧感。作为教师我觉得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应该愿意面对这样的教学。

1.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我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来确定识谱曲目。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我选择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 1 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通过孩子们不断的努力,坚持练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超越所谓的“好奇”的初级兴趣阶段。

2.在中级阶段的教学中,我会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基础训练时候和学生一起做“找音符”游戏。即将所学歌曲的一句或者几句难点单独抽出,并在出示歌谱的时候故意漏掉几个简单的音符,让学生听着我的范唱歌谱找到漏掉的音符。记得一次,我在上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这首印尼民歌时,我出示了“do、re、mi、fa、sol、la”这六个音,同时在ppt中出现这首歌曲的歌谱,但是有细心的学生就发现了这段歌谱中少掉了一些音符,我就鼓励学生找一找,并唱一唱。学生兴致高昂,齐心协力地找寻这六个音并放入各自的位置。在找到音符的时候,她们脸上露出的自豪与快乐是我真心想要的收获。一节课在这样的有目的的引导之下,我的教学也变得很轻松,学生们学的也很带劲。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游戏,既锻炼了听力,又加深了对音符的了解,在之后的学唱歌谱中,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唱谱学习,其效果可见一斑。

3.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简单的识谱能力,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我把重点集中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再由老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la”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学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识谱能力

4.除“音符填空游戏”帮助识谱教学外,对于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我采取了在识谱前引导他们用单音“la”来哼唱旋律,因为只有一个单音很简单,所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有些学生一唱到歌谱部分就没有声音的时候,我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为让他们放松学习状态,建议他们先轻声用“la”来演唱旋律,当他们熟悉旋律后,再来学唱歌谱,并会不定时的表扬和奖励一些小物品,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比较高了,参与性也大大的加强。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要善于发现,用心交流,并且要放慢脚步,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有时候,慢的收获是巨大的!只有慢下来,才能放轻松,只有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的为体验音乐奠定基础。

二、重视音乐课的全面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自从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的全国音乐听课活动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句更深了。我们每一位参加听课的老师手上都发了一本厚厚的教案。每一位上课老师的教案全部都印刷其中。每一篇教案都有五六页纸,详细的教学过程、每一个注意点、教师的上课用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反映以及应对策略和全面的教学内容都在其中。在这样强大的备课阵容下,一节课上的非常精彩也非常实在。这样的课孩子们上得很高兴,我也听得很认真,受益匪浅。

可是我对比这样全面备课的课堂教学,我也看到过这样的课堂:一节音乐课,教师不离 2 她的三尺讲台,只是机械式的讲解,没有范唱,更未闻弹琴,更让人不解的是,她和学生居然没有互动,她的眼神只是偶尔与学生交汇一下,没有擦出任何火花。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她的备课不全面,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旦备课不全面或不够仔细,就不会和学生有过多的互动或者交流,只是机械性的讲解。这样的一节课是苍白的,也是无所收货的一节课。

现下有不少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好教案,好一点就是做个ppt。然后把音乐,图片什么的一股脑的全用起来,上课时候点击一下,连范唱都不需要教师唱,直接用多媒体,用鼠标点击搞定一些。但细想一下,我们不要忘记我们音乐课的备课有他的特殊性。我们除了要向其他文化课老师一样把教案备详细,更重要的是把心静下来,用更多的范唱与范奏来引领课堂的教学。有一位同去杭州听课的资深音乐教师告诉我:“上课前,你必须先问问你自己,今天要教授的这首歌曲,你是否已经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演唱,演奏十几遍以上了,你是否已经自己有所感悟了?如果你确定的话,那么,你就可以上台授课了。反之,请你静下来,慢慢的备课,不要毫无准备去上一节不负责任的音乐课!”她的一番话其实就是告诉我音乐教师的备课不光是纸上的教案备课,还有我们的范唱以及我们的伴奏也许要花时间备课,如果一节课你作为一名教师唱的零零散散、没有情感,弹的结结巴巴、没有意境,连你自己都不忍听下去,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要在这里上四十分钟呢?我们会感慨为什么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我们的课本音乐呢?是因为我们的懈怠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课本音乐中的魅力,没有感动自己的音乐课,如何来感动我们的学生。所以这样的一节音乐课是不负责的一节课。根本就不可能与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

由此可见,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只有全方位的备课,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走上三尺讲台授课,才能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体验教学中的快乐!

三、重视音乐课中的自然互动

首先,一节音乐课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安静的,课堂中的说话,小动作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爆发,有可能导致教师板着脸训人或者是课堂的压抑气氛,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阻止,又会影响其他学生,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如何能够把握这其中的度呢 ?我认为:课堂互动很重要。

这学期我们学校的语数英科目都采取了山东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我折取了其中的小组加分制,比如:音乐课上我实施了加分,减分制度,给与那些认真听讲并回答正确的学生们加分,同时用减分制来限制那些影响上课纪律的学生,两个月统计分数,给与前十名得分高的学生物质奖励。大大提高学生上课中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其实我也有很多做的不够完善的一面,没有慢下来等待学生。比如:在上音乐课公开课的时候,为突出课堂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给学生套好模式,所以在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回答不够理想时候,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话掏出来给他,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说完,我会直接帮他说下去。其实试想一下,公开课又怎样,不能因为这样就剥夺了“一粒种子的自然生长规律”,我们的学生就是一粒种子,这颗种子需要我用足够的 3 耐性来浇灌他的成长,我们需要引领,需要从容的等待„„

四、重视音乐课中的全体参与

记得这学期我接手的三年级有两位很特殊的孩子,一位是带助听器的小男孩,一位是智商受损的小男孩。在课上,我经过一番鼓励,戴助听器的小男孩也高高举起了手要求唱歌,当他唱的时候,同学们立刻笑作一团。我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及时阻止了他们的行为,并耐性鼓励他唱完,请他坐下后,我对全班学生说:“首先,我很敬佩这位同学,敢于积极要求唱歌,我为他的这份勇气与信心而高兴,敢于直视自己,虽然他咬字不清,但是他的音很准说不定以后你能成为一名作曲家哦!听了我一番话,学生们都安静下来,我看到他眼中涌出的激动的泪花,因为他觉的我懂他!我没有忽视他,而是在一旁等待着他。在以后的音乐课中,他时常会举手起来哼唱旋律,每次音准都很好,同学们对他也很尊重与理解。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人人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性。我们就会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

另一个班上有位智商受损的小男孩,经常上课的时候趴在地上研究。有次音乐课,我带领学生学唱《国歌》当唱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句时,他爬起来大声的唱起来,神情是无比的庄重,声音无比的响亮。我们所有人都楞住了,因为他的班主任说只要他不打扰我的教学,我就不需要干涉他的行为,所以我一直以来的音乐课,我都是采取漠视他的存在,根本就不会在在教学中过多的关注过他。这看到这一瞬间,我内心涌出了愧疚的感觉,涌出了一股无名的伤感:他是我的学生,他是这节课的成员,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有什么权利剥夺他的课堂学习呢?

想到这,我作出了调整,我和学生商量一下,我们一起来合作这首歌曲,我们等等他一起参与。同学们都同意了。我把他邀请到教室的前方,我看着他说:“我们一起来合作这首歌曲,你就唱刚才结束的一句,好吗?”他点点头。这样,除他以外的学生演唱前面部分,最后一句时,我稍作提醒,他唱的非常棒,一节课就在慢慢的等待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后每节课他都会发掘他喜欢的一句话,我们就一起合作!他的班主任笑着和我说:“他学会参与了!”我想:如果我不放慢脚步,等待他的参与,我就不会看到他的成长,他也会错过与同学的合作!

我想我的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才能拥有更大的魅力!这是一种期待,种子生长的过程中的期待!收获是需要我的静心等待,就让我的音乐课在“慢中成长”吧!

参考文献:

7.论艺术通感与音乐创意教学 篇七

艺术通感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被誉为“神话故事的万花筒和一些东方色彩的图案”的著名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中, 当单簧管在竖琴的撑持下, 撒出它那发光闪烁的音响时, 俄国管弦乐理论家罗加尔·列维茨基评论道:“这是东方绣品的雅致的花纹”。是的, 当人们欣赏音乐作品时, 不但能听到, 而且同时也能看到、触到、闻到、想到……教师如果善用艺术通感, 用艺术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创设一个良好的导课情境, 学生的积极性便会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 让学生亲手触摸敲打一下瑶族长鼓;在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时, 放上一段视觉冲击较强的电影地道战片段;在学习国粹京剧时, 要求学生用颜料色彩涂画京剧脸谱……当艺术通感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身体动起来、脑子转起来, 这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 引发联想, 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指出, 青少年的想象力最为丰富, 以后就慢慢地向理性与逻辑方向转变。因此, 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 抓住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 就可以促进艺术通感的产生和运用, 使学生的联想更丰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伴随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可以用柴科夫斯基的小夜曲《如歌的行板》做背景, 优美的弦乐四重奏与诗文的意境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在荷香月影与音符中沉浮、流淌……。

3.触动灵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激发创造力的好助手, 它虽不能直接描绘事物的形象, 叙述具体的情节, 但它能随着旋律的起伏, 节奏的驰张, 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任何艺术所不能做到的表情体现, 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 激发艺术创造力。当非洲鼓乐奏响时, 从来没学过非洲舞蹈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创造手舞足蹈时, 你不竟会为学生的精彩律动而惊讶。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灵感之门。

艺术通感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优化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对通感的精辟见解为:“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 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必须通过“聆听”才能感受得到。通过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及力度的强弱等, 来感受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仅靠这一手段来欣赏音乐未免有些单调, 综合运用艺术通感对优化音乐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音乐与视觉

音乐“可视性”的获得, 主要靠人们通过对声音的联想与想象, 构建出欣赏者体验过的场景画面, 从而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一段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的电视录像, 一段由众多充满诗情话意的背景组成的《春江花月夜》的影片等等, 都因为其诗意的直观与浪漫的感性, 而比单纯的“听”更能激发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一幅厚重而凝穆的油画——《伏尔加纤夫》, 能让学生在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时更好地把握歌曲中愤慨、抗争情绪;听到一些柔和的音响, 就似乎能看到乳黄、嫩绿、浅蓝、粉红之类的柔和色彩, 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听到一些低沉、浑浊的音响时, 就似乎能看到深黑、灰绿、暗篮之类的暗淡色彩, 产生一种阴冷的感觉。当音乐与色彩、画面、甚至于激光等视觉艺术结合起来时, 音乐就变得更直观、易懂了, 学生也更易于接受了。

2. 音乐与触觉

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 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 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状貌, 这些属性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 冷热、软硬、轻重、拍手、跺脚等身体律动作用于触觉。学习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打击乐器与拉弦乐器时, 让学生摸一摸、吹一吹、敲一敲、便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乐器之间的不同特性;歌唱技巧训练时运用触觉和听觉的互通, 把抽象、枯燥的发声技巧有形地表现, 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中学习发声:双手撑腰, 学小狗叹气, 感觉腰部一鼓一松;手拿一张纸条, 轻轻吹起纸条又平又匀;像闻花香那样深深吸一口气……这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了“气息下沉, 头部张力, 吐气均匀, 气息保持”等抽象的发声技巧, 使学生掌握起来便容易多了;学习《青春舞曲》时, 不妨让学生跳跳新疆舞、拍拍新疆特有的舞蹈节奏;摸一摸柔滑的丝绸便能感觉弦乐的细腻;戴一戴斗笠便能体会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跺一跺润润的春泥, 欣赏课《春晓》的主题便呼之欲出……触觉让音乐从虚无变得实在、从意识变为物质, 从而让学生真实切肤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音乐与嗅觉、味觉

声音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人们只有借助其他感官来评价音乐。引导学生歌唱也是一样。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时, 声音要求清脆、甜美;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时, 要求像品美酒那样舒畅、自然;演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 要求像磕核桃那样铿锵有力, 粒粒有声。利用艺术通感, 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自主地调整歌唱状态和音色。在某音乐教研会上, 一位老师在所开的公开课《永远的茉莉花》上, 为配合课堂情境, 为学生及听课人员每人准备了一杯芬芳可口的茉莉花茶, 闻着茉莉花的清香, 品着花茶的甘醇, 感受着民歌清丽婉约, 在嗅觉与味觉的享受中, 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国乐飘香”的真正含义。

音乐课运用艺术通感进行教学, 不但可以促进发展学生的智力,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了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本领,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艺术通感原理, 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是音乐新课程理念的有效体现, 善用艺术通感为音乐教学再添异彩!

摘要:艺术通感在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 好比“桥梁”一样, 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转化, 也使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它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 甚至融会贯通起着桥梁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 综合各种艺术形式, 妙用艺术通感, 不仅使学生乐学善学, 而且也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通感,创意,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5) .

[2]唐元棣、蔡徳予.简明美学教程[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1. (2) .

8.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特色学校 音乐 教学艺术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2014年被评为武威市市级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学校自2007年创办完全高中以来,把体艺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投入的一定的资金;在教师激励机制、特长生培养措施、特色教育发展方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与步骤。通过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艺术特长生辅导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的促进了艺术教育特色的发展。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不是音乐教师突如其来的热情,而是音乐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能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学生在愉快与和谐中接受知识。为此,笔者把在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积累的一些好的方法与经验在此谈谈,与同行共勉。

一、让音乐课堂教学“动”起来

在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要运用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手段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情感。如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励、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情感故事,渲染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动情”。音乐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巧妙的设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情趣、引发学生思考。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来引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动“思”。在音乐课堂学练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运用拍手、拍腿等体态动作来聆听、领悟、享受音乐,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动“心”。高效的音乐课堂,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情感、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发挥音乐课堂艺术之魅力。

二、使音乐课堂教学“美”起来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美”的境地,就必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情趣的育人目标。音乐教师端正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着装等“教态美”能给予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极大的鼓舞。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氛围的民主、师生活动的和谐,无不体现着“教学美”。音乐课是以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达到有机统一的“实践美”。美是音乐教学艺术之真谛,是艺术生命之源泉,音乐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三、让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合作教学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地活跃课堂氛围。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享受音乐学习乐趣,体验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合作教学的前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课本上的外,还可以选取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合作教学的辅助内容是合作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采用多种互动方式的教学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只有在活跃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们在相互沟通与合作中领略欣赏、品味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让音乐课堂教学“新”起来

9.戏曲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与亦独具风彩。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10.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十

老师们,下午好!欢迎参加我们2010年春季学期的网上教学研讨。

这门课程已经滚动开设了四个学期了,欢迎大家来到这个平台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您的心得。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上有许卓娅老师的一篇文章《怎样提高歌唱教学的游戏性》。在这篇文章里,许老师让大家观察、思考儿童是如何在自然状态下学习歌唱的,并举了很多实例来说明如何在歌曲教学的开始处、中间处和结束处插入游戏,以及在某些类型的歌曲教学中,如何让游戏贯穿始终。我们的学生大都可能是在职的幼儿园教师,这些范例可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这是文章的链接

有一些老师跟我说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视频材料到网上,可能这有些困难,因为涉及版权的问题,请大家谅解。南师大有一些优质的教学录像出版,大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购买。在网上搜索有很多学前教育的网站,上面能够找到很多文字的案例,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供给学生。比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网站,里面有个幼教课程的栏目,里面有音乐教育这部分的内容,刘琬:曹老师,下午好,我是重庆电大的课程责任老师刘琬。

曹玉霞:我们这本教材的主讲王秀萍老师的文章《幼儿器乐曲动作意象的原则与方式》大家也可以看看。

刘琬:曹老师,请问2010年春期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 较前期有没有变化?

我们重庆电大的学前教育专业算刚刚起步,以后还要向曹老师多学习。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来看,及格率比较低,建议考核方式改为开卷或半开卷? 曹玉霞:http:/// 山东学前教育网

http:/// 中国幼儿教师网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曹玉霞:刘老师,您好!

学生考试及格率比较低,考核方式改革需要经过中央电大教务处考试中心的批准,我联系一下其他电大的老师,看看是不是都通过率很低。如果都很低的话,可以考虑改革考核方式或者修改考试题型。

2010年春期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较前期没有变化。

刘老师,平时我们多联系,有什么事情及时沟通。

刘琬:张莉老师把您的QQ号给我了,我已经加上了

曹玉霞:嗯,这样就方便了。

老师们,你们学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的考试通过率怎样?能告诉我吗? 欢迎大家随时跟我联系。我的邮箱:caoyx@zjtvu.edu.cn,或者在论坛给我留言。我会及时回复的。

11.试论初中音乐的教学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29-01

著名的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音乐课堂的教学必须要真实,要有情感的交融,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到艺术,还能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艺术

1、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作为音乐课堂中的主要组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科学合理具备逻辑性。同时,教师在运用语言艺术的时候还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思想活动来设计正确的教学语言。好的语言艺术能够有效的环节课堂中沉闷的氛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度,拥有魔力的语言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语言艺术对于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引导最为关键,教师一定要保障语言艺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2、备课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上课的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备课,为了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对备课工作予以重视,一定要充分、有条理,不能够随意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课,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在备课前,教师要先对授课的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思想以及心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资料,以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备课艺术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予以考虑。

3、多媒体教学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当前,多媒体艺术作为现代的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教学中来,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跃,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书面教学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书本上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和这首歌曲相关的知识,如:创作背景、创作的年代、歌曲表达的涵义等,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掌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音乐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不可能有音乐,实现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的贴近音乐,呈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不在感觉音乐是望尘莫及的,枯燥乏味的。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策略

1、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初中教学中设置音乐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收获基础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对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了,但是由于平常没怎么接触到人文艺术,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也比较的零散。同时,有一些初中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通常都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本没有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学手段也是采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而已,学生进行听,而教师就负责讲解,师生之间基本没有沟通和探讨,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差,教学的效率也就达不到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探讨,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魅力,去享受音乐、欣赏音乐,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2、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而言,无非就是教师和学生,一个是知识的教授者,一个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兴趣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更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融合。因此,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该是轻松愉悦不松散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要注意以下二点:

第一,教师一定要驾驭好教学课堂,备注功课,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学生提出一些让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备课非常充分,同时有着丰富的知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非常满意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仅会对教师更加的崇拜心里也会充满满足感,这样就会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会慢慢的喜欢上音乐。比如,教师在进行讲授全音和半音的时候,对于十二平均律的知识,学生如果问教师这是哪一个人最先发现的,教师把朱载这个人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同时告知学生们我国在发生相同律学的时间要比外国发现的早。这时候学生心里就会充满自豪感,也会对律学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好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更快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比如,教师在进行讲授《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将这首诗写出来,再在黑板旁挂上一幅《江月图》的水墨画,这时候在进行《春江花月夜》这一首歌曲的播放,通过眼神、表情等表达方式,把这一首歌所蕴含的音乐信息完整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自我艺术的想象,从中收获知识,提升艺术修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讲究教学的艺术,让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收获知识,让求知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梁 琴.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 钟生攀.初中音乐教学艺术浅探[J]考试周刊,2014.

12.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是学科本身特点的要求。

就音乐这门学科来说, 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 在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 也是在向学生展示音乐这门学科的艺术魅力。比如说, 音乐中的五线谱, 从表面看错落有致, 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给人以跳跃感, 因此, 被广泛的应用与多个领域, 作为艺术造型的创作原型。如果, 我们在音乐课堂上, 不从艺术的角度组织课堂, 传授有关知识, 就会失去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 让人感觉音乐枯燥、干扁。

2、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下, 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也是体现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 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我们如何将音乐和艺术结合, 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已经成为目前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音乐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的方法很多, 但是, 尤为重要的是要抓好学生艺术思维训练这一环节。只有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了, 他们才能够从艺术的角度认识音乐, 学习音乐, 演绎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非一日之功, 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途径,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科学引导。在音乐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思维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科学创设课堂环境。

好的课堂环境是诱导学生进行艺术思维的环境基础, 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后, 在课堂上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有关内容, 从探究教学的角度设置课堂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的思维进行深入思考。这个环境包括多个方面, 包括教师本身的着装、板书、教学器材等, 除此以外, 还有课堂氛围这样的软环境。在课堂软环境创设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我们引入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以后, 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为学生创造视觉、听觉等综合感官参与的环境, 刺激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引导进行艺术思维。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下, 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已经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能让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要让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 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 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 不再被动地等待老师告知思考的结果, 在思考的过程当中, 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美, 享受独立思考后得到答案的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 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一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后,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就会主动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当然, 音乐课堂上更多的问题是艺术的, 因此, 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音乐教学要与艺术文化渗透

在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方面, 仅仅提高他们的艺术思维是不够的, 还要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化基础。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音乐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不可忽视音乐本身的艺术特性。因此, 音乐教学离不开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是促进音乐教学的重要文化基础。我们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促进音乐教学中艺术文化的渗透:

1、找准教材内容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点。

我们说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 也不是不分轻重、主次的盲目引入, 要在充分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引入与教材内容体现相对集中的术文化元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要在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找准教材内容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点, 有计划、有侧重地引入艺术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 不断丰富艺术文化底蕴。

2、多策并举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艺术文化元素的方法是非常多的,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也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 我们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思考题, 这些问题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尽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对艺术文化的学习和思考。除此之外,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 组织一些体现不同艺术文化主题的文体活动。总之, 要多策并举, 加强音乐教育和艺术文化的融合。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 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音乐这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加强音乐与艺术的融合, 提高学生艺术思维能力, 不断丰沛学生艺术文化的基础, 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综合素质。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艺术思维训练,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思维能力。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促进艺术文化与音乐教学之间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音乐,艺术思维,训练,艺术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1]、李静,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及其发展问题, 音乐教学, 2009年06期;

[2]、黄培顺, 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功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09期;

13.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十三

摘要:音乐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轻松愉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艺术感”培养入手,来提升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关键词:音乐教育 艺术感培养 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音乐教育能够给人带来诸多的益处,特别是对孩子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于是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流行。高中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全民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关系着国民音乐教育的未来,决定着民族和社会的音乐面貌。因此,要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艺术感的培养应该作为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培养重点。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究高中音乐教育中艺术感的培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及相关探讨

(一)高中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艺术视野,提升音乐艺术审美修养的必修课程它同时是人精神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透过聆听各种体裁、形式、风格乐曲的经验性活动,藉由感情与理智两个层面,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形象。有人认为没有人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只要能够感受它,即懂得欣赏古典音乐,而当对音乐的各种知识逐渐增加时,则对该乐曲会渐渐产生不同的感受与共鸣。也有人认为音乐欣赏的定义即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同,这样的领悟力必须藉由学习而培养。而每个人欣赏音乐的角度不一样,有些人重视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亦有人纯粹从技巧的表现去欣赏音乐。因此,必须培养对音乐的主见,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以更积极的态度来聆赏音乐。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

1.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透过音乐教学累积其音乐经验,藉此提升音乐想象力及音乐的理解力。

2.给予美的感受、美的教学,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与情操。

3.透过音乐教学全面提升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并在过程中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民族文化及传统的音乐艺术。

二、艺术感的本质及内涵

(一)艺术感的本质

艺术感的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印象。人的感官将客观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对这些信息做出翻译和解释,大脑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细化,就形成了艺术感。艺术感是多种感觉的综合,它是人对艺术进行判断的基础,既具有独特性,又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会对艺术感的形成造成影响。

(二)艺术感的内涵

艺术感的内涵有两层含义:“结果”和“能力”。当艺术感作为“结果”时,其内涵主要是指人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觉和感知,通过心理活动和大脑意识的传递,最终得到艺术化的审美结果。当艺术感作为“能力”时,主要是指人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觉和感知的程度,因为人作为个体存在差异,人的艺术感也各不相同,会受到个人经验、所处环境与表现欲望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感的产生所经历的艺术活动及心理活动,都是情感迁移的过程。

三、高中音乐教育中学生“艺术感”的培养

(一)培养“艺术感”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把经验活动作为主要目标。学校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化、人本化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快乐服务的,并且音乐和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大多数人来讲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音乐知识基本上是感性的音乐经验,这些经验不同于理性经验,它们会伴随终身。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经验。

2.音乐过程要感性化。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的音乐体验,就需要把音乐过程变得感性化,让音乐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变成感性的。

3.重视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实践是最为互动音乐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够自由实现感性经验,让自己的音乐经验变得更加丰富。

4.关注内心音乐联觉。学校音乐教育要认清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把侧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经验和获得音乐体验上来,音乐联觉作为重要的音乐经验,是产生和增强内心音乐体验的重要源泉。

(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感的途径

1、教学方式艺术化

音乐艺术是具有情感审美性的。高中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与审美。注重艺术感培养的音乐教学并不排斥知识性的学习,它是在培养艺术感的过程中恰当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感受美、认知美、创造美、享受美,进而参与美、传播美、评价美。高中音乐教育方式的艺术化是指关注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让教育方式实现形象性与可感性。

2、教学过程感性化

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在高中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学要想触及音乐的本质,需从感性入手。感性化的认知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具有感性化音乐认知经验,比使其获得理论技能和知识更加重要。感性化的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其在音乐活动中积累经验,最终获得对音乐全方位的感知。因此,高中音乐教育要注重教学情景的铺垫,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其能用感性化的经验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与想象,形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欣赏音乐作品的经验。

1).通过感官培养,提升感受注意力。听觉注意力是人接受音乐所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所以需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艺术感培养过程的第一步。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或者音乐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力变得更集中。

2).利用联觉建立认知辨别力。它是在音乐学习过程实现音乐感觉到音乐知觉所必须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借助联觉机制进行教育。

3).借助表象提升想象力。想象是表象的高级阶段,是表象经过不断重组、联想和想象之后所达到的过程,所以可以借助多觉联动形成多觉表象,然后再借助重组、联想形成想象力。

4).借助体验来激发情感。在获得音乐的表现之后就会进入音乐体验阶段,学生可以借助音乐体验和音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情感的共鸣会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欲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学校音乐教育中“艺术感”培养的分析,了解到培养学生“艺术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艺术感”恰好是人们用来正确获得情感和感受生活的基础,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必需能力。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感”的培养正好顺应了我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够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艺术感”的人才。因此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参考文献:

14.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十四

摘 要: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感知能力,引导他们对美好的音乐有适当的追求与热爱。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语言艺术便对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艺术,把语言艺术与音乐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引领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进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音乐是我国中小学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通过中小学的音乐课,一方面可以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让学生对什么是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美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用美的眼睛认识人生、思考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虽然音乐课程如此重要,但广大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尽如人意,音乐课堂往往被学生当成了学习其他课程甚至是睡觉休息的地方,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真正在音乐课上学习和鉴赏音乐的人很少。这里面自然有学业压力大、学生有较为功利想法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教师能否吸引学生,让学生陷入音乐的美好中无法自拔,更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音乐是抽象的,很难通过板书展现出音乐的美,需要教师的语言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了。

1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广义的语言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来完成。音乐和语言都可以表达出人类的感情,其内在的联系就决定了完全可以用语言艺术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意境。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能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着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的音乐艺术往往拥有其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更为深层次的含义,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时出现难以真正理解的问题,这就更加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艺术引领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深厚内涵,让学生真正能够欣赏音乐。

2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特性

因为音乐本身的主观性和艺术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其语言艺术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语言也有不同之处。作为教师,授课语言必须具有讲授性和专业性,而作为音乐教师,为了表现音乐的艺术性并吸引学生,语言又要具有感染性、唯美性和趣味性。

2.1讲授性

讲授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能用学生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作为教师,语言的讲授性是授课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生硬的语言或文字很难描绘她,而往往通过富有艺术气息的语言去讲授,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出音乐所蕴含的美感。在授课时,要做到概念明确、脉络清晰,让学生听得懂。

2.2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首先要做到示范演唱音准、调准、吐字清晰,演奏音乐作品准确、连贯、有艺术性,其次要做到能用专业语言从理论角度概述性的描述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以及所反映的内容,用专业准确的语言来定义作品,杜绝因自己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到错误的知识。

2.3感染性

感染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相同的感受,以达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目的。教师要用极具感染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描述出来,与学生形成强烈共鸣,引领学生体会、学习、欣赏音乐。

2.4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语言有趣、活泼,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乐于欣赏音乐,进而爱上音乐。语言的趣味性有助于建立更为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更为融洽的课堂关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5唯美性

唯美性是指中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时,语言富有诗意、韵律美,以达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表达作品深层含义、体现音乐艺术魅力的效果。在具有唯美性的语言中,师生都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在美的享受中,师生共同学习、欣赏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音乐。

3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艺术

本文所讨论的广义上的语言不仅包括口语,也包括肢体语言。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在口语上讲求语言艺术,同样要在肢体语言上讲求语言艺术。讲求艺术的肢体语言不仅仅能让音乐教师拥有符合身份的形象,也能对一些无法用口语描述的音乐内涵进行更为形象的表达,进而从多个方面加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试从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肢体动作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进行讨论。

3.1面部表情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的音容笑貌都会被学生捕捉到,而面部表情往往是最容易捕捉到的。显然,欣喜、悲愤、忧伤、炽热„„各种心境带来的面部表情不尽相同,欣喜的面部与伤感的表情无法引导学生感受忧伤的情境,反之亦然。尤其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当中,适当的讲解与铺陈已经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时,音乐以外的口语显然会破坏音乐的情景,但往往音乐随着进行,作者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变化,更好的了解音乐、欣赏音乐,而又不干扰学生的欣赏,教师就要利用面部表情的变化告诉学生音乐所反映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使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向前迈进,进入音乐的情景中,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与感知能力。

3.2眼神交流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而单纯的传递信息不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而只通过口语交流难免让课堂变得杂乱无章,这就与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利用眼神的交流便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眼神能传递信息,是学界的广泛共识。教师在授课时,以诚挚柔和而又富有激情的眼神环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能把全班学生的思维带入到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也能传达出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不仅如此,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景也可以经眼神配合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有时,口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多余,一个眼神,就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

3.3肢体动作

正如交响乐队最吸引人的往往不是拉小提琴的首席,而是指挥一样,音乐课堂上最能给学生直观刺激的往往是教师的肢体动作。作为音乐教师,指挥合唱司空见惯,富有魅力的指挥能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热爱,如果教师的指挥拘谨、无力,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音乐的热爱,甚至对音乐造成抵触与反感。另一方面,在范唱歌曲或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的肢体动作也能表达作品蕴含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肢体动作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可以有效避免课堂过于严肃拘谨,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但值得注意的是,切记矫枉过正,肢体动作切记过于夸张,要在适当的情景下适度使用,与其他肢体语言进行配合,否则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显得滑稽可笑,失去了艺术性。总结

音乐作为中小学阶段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性学科,本身就具备了更多的抽象性、艺术性特点,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知识性,更要追求艺术性,甚至将知识性转化为艺术性,让整个音乐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做到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而教师的语言艺术便是这个过程中的桥梁。

教师对音乐知识的储备也要相当充分,而且要在横向和纵向都形成成体系的脉络,以做到将知识条理清晰地讲授给学生。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多多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求知欲。这都要求教师多多读书来丰富自己,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让教师有精力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音乐,热爱音乐。

由于学生年龄层次、认知水平、音乐素养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应当以不同的语言艺术来教学。有目的、有侧重地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也让他们能切身感受到来自教师关注与情怀,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对音乐根植于内心的热爱,这不仅能真正融洽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也能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由于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限制,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能兼容并蓄,学习其他科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勃发”,只有一个知识体系完善、有深度、有广度、见多识广的教师,才能很正展现出语言艺术,进而更好的教授学生。

总而言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师掌握了语言艺术,很容易给音乐作品以外的美的感受,让中小学生,在享受中学到知识,在语言艺术中感受音乐艺术,打造令学生心驰神往的音乐课堂。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着提升国民艺术素养的重任,应该高度重视自己的语言艺术,让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会欣赏音乐,并爱上音乐。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年级500字作文 我的美丽家乡下一篇:那一刻,我笑了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