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2024-10-03

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共16篇)

1.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一

艺术教育改革发展举措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素质教育,我市多渠道开发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艺术教育在“以美育人”,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抓认识,为艺术教育提供正确的思想基础。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市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我市每年都召开1-2次的素质教育现场会和特色学校现场会,对艺术教育工作作重点部署、落实和推动。各校都能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的独特而重要作用以及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按照要求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目标,统一认识、抓重点环节,统一要求、推进落实实施。

(二)抓队伍,为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首先,加大对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管理的力度,积极配备好中小学艺术专职教师,基本配齐高中、初中、小学中心校专职艺术教师;

做好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和村小、教学点艺术专职或兼职教师的转岗培训工作,打造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

其次,重视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不仅重视理论研究,更是在应用研究上下工夫。在艺术教育科研中能紧紧抓住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推门听课、教学研讨会、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基本功大赛等艺术类教研活动已形成常规,为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三)抓课堂,为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1、抓好学校艺术工作,规范艺术课程管理,统一配齐艺术教师用书,开足开好艺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打造满意课堂为宗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控制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除此之外,我市还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为六所艺术教育薄弱的村小配备了在线课堂的专用设备,并组织相关教师外出培训,为边远学校的艺术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2、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四)抓活动,为艺术教育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近年来,我市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

功效日益凸显,学生艺术素质普遍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市素质教育现场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已经举办二十届、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已举办十二届,体艺2+1活动也已全面展开;全市各中小学校每学年都能开展校级的文艺周或艺术节活动;各校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各级各类活动的开展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文化生活。

(五)抓文化,为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各校能以全面推进艺术特色教育为目标,精心设计,根据学校的特点定好主线,寻找支撑点,各校紧紧围绕 “特色 发展”这个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分步、分层、分阶段,因地制宜、稳步进行,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切实做好艺术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校艺术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参与学校艺术教育建设,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抓考核,为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长效机制。

建立了艺术教育的管理与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学校艺术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加大了对学校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器材配备,保证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各校要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到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每学年工作计划,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双目标”管理责任

体系,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逐步形成一套能保障学校艺术教育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

二、存在问题

1、应试教育影响着艺术实践的开展,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经费与师资。

2、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追求技艺传授而忽略艺术的审美作用。

3、学校艺术教育与家庭、社会衔接不够,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学校艺术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应继续得到提高。

2、艺术教师的师资力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3、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日益多样化。

4、艺术教育的经费将得到进一步增加。

2.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二

要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中, 重视发展和保护实体经济, 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 强化稽察监管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

会议指出,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 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按照主题主线的要求, 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年来, 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物价、粮食、能源、经济运行、物资储备等部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在有关部门和地方、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了新的成绩。

会议强调,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 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但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 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 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 外部挑战与国内困难相互叠加, 增大了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工作的难度。

会议要求, 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 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 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大力优化消费环境, 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中央投资要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续建项目尤其是收尾工程, 确保按时竣工投产, 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中, 重视发展和保护实体经济, 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标准, 强化稽察监管。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 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 充实粮油库存, 合理安排收储投放, 保障市场供应。抓紧制定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 支持蔬菜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 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深入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 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大江大湖治理, 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实施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 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发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全面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继续实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投资专项, 推进传统行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制定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布实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研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支持政策,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研究制定新十年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 出台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积极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 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投入, 增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五是下更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要强化政策引导, 抓紧出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 适当提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 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认真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推进节能减排绩效管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 继续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积极参与国际谈判。

六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 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 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推进水资源等收费改革, 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制定实施“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 巩固扩大覆盖面, 提高补助标准。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 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加快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 继续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法制工作。

七是努力促进对外经济稳步发展。要实施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稳定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 进一步扩大进口,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布局, 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

八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推进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创业服务设施和公共培训基地建设。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努力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营运、分配和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各类教育发展, 完善教育收费政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 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会议要求, 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要统一思想认识, 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统一到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来;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开展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 并制定和完善预案, 加强政策预评估, 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要狠抓工作落实, 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自身职能, 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分工, 细化工作措施, 加强统筹协调, 搞好相互配合, 切实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作风建设, 继续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三个意识”, 深化观念、职能和作风“三个转变”,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快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进一步发挥系统整体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关负责同志, 发展改革委主任, 物价局局长, 以及经济运行调节、节能工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 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企业集团、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3.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三

一是加强学校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夯实学校服务社会的群众基础。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精神,提高对开展“四群”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中职学校为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变化,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努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中职和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以德为本,坚持职教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在教职工中强化现代管理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提高服务学生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是在学校全体党员中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以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扩大到学校全体师生,建立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保障体制,力争把学校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在全体教职工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继续坚持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生存”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师德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师德和教风建设,在学校大力提倡教师教真育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和车间学到真本领,学到真技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求得生存。做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通过教真育爱教育,使教师爱教育、爱职教、爱专业、爱学生。使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专业、爱学习,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是在学校内部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学校要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关心学生生活。要加快目前在建的校内2 500平方米公租房建设进度,让无房教师尽快解决住房问题,使教师更加安心职业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把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每一项惠民政策,如国家中职学生生活补助、国家奖学金发放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学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传递给学生。下一步,学校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云南省职教项目的支持,加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改革课程设置,并通过建设企业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和行业需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岗位能力对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和训练的平台,让学生毕业与就业无障碍对接,提高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认同,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高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

五是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学校将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和法制教育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让车间规范走进课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得到行业和企业的教育和熏陶,产生对企业和行业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并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使之更适应企业需求。通过与企业的对话和交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更多的技能大师走进学校、走上讲台,让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加强校企互动,形成社会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良好格局,全面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新的贡献。

4.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四

(2012—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推动我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改革发展,增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端发展,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强市,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结构完整、运行机制开放有序、专业集群优势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2.具体目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适度扩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比例。到2015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6.5万人,4年内为社会输送10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校舍面积、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逐年提高,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市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标准,其中3—5所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标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更趋合理。到2015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就业优势的品牌专业。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选拔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教育贯通衔接,打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从初级技能人才到高端技能人才的完整培养链条。

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拓宽师资队伍引进渠道,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015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到2015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全部获取相关或相近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其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5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规模达到20万人次左右,4年累计培训100万人次。

服务产业能力显著增强。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行动计划

(一)职教基地建设计划。

1.改扩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2015年,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扩建成5000人规模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建成3000人规模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圳艺术学校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艺术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以珠宝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特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建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校企合作、市区共建、企业独资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集师生教学实践、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优秀实习培训基地,到2015年,建成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辐射功能较强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3—5个行业性、专业性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构建市、区两级职业教育公共训练服务平台体系。

3.创建现代职业教育园区。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聚集发展、集约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从小型、分散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根据我市产业布局规划,建设1个与产业功能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专业同构、升级同步的现代职业教育园区。

(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

4.扩大师资来源渠道。制定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师准入制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可以从非师范类院校引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教师培训和领军人物培养,到2015年,对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轮训一次,培养5名市一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校长、20名市一级教学名师和30名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把教师到企业实践纳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制度。

6.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合理核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编制,国家级重点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标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兼职制度,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

(三)教学改革推进计划。

7.加强专业建设。市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设专业实行评估准入制。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一批职业技能人才紧缺专业。到2015年,在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建成10个现代化标志专业、20个骨干专业。

8.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教材编写专家资源库。创新课程开发模式,选择一批与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为试点,编辑出版一批体现课改理念、具有深圳特色的教材。建设一批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专业主干课程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职业院校相互开放教育培训资源,互享实训设施,共同开发教材,互聘教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学分互认”制度。

(四)招生制度创新计划。

9.改革招生方式。制订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性招生计划,开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专场,实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前招生、联合招生、自主招生或免试注册入学。招生范围逐步由面向市内招生放宽到面向市外、省外招生,招生对象由初中应届毕业生扩大到普通高中毕业生、在职员工和其他社会人员。

10.扩大中职直升高职的招生规模。继续实行5年制“3+2”中职与高职相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展对口专业招生的规模。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1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促进学校和企业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广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

12.实施“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体专业教学内容经专家审核认定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参加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者,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持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13.推动集团化办学。到2015年,建成2—3个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推动优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薄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兼并、重组和联合办学。

(六)国际化教育合作计划。

14.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支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境外高职院校开展专业链接式合作办学,推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境外职业学院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学历班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合作办学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建立海外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15.加强深港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深港两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互访,推动开展深港师资交流、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开发等合作项目。鼓励香港专业机构与我市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筹建深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

16.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进国内企业急需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教材体系,探索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举办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七)民办教育扶持计划。

17.统筹规划民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将民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纳入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整体规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组织利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独立投资办学、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承担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等多种形式开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8.扶持民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享受与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同等的税收减免政策。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缴纳的燃气、水、电等公用事业费用,执行公办学校缴纳标准。鼓励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业务培训。

(八)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

19.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市级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网络平台。到2015年,开发80门左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课程。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公开课活动。每年举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

20.创建数字化校园。到2015年,全市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部建成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电视台和校园通讯系统,达到数字化校园标准。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职能,统筹规划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各区政府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和平台,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人才需求预测、培养标准制定、职业技能鉴定和论证、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产业引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运行机制。

(二)强化经费保障。

实施以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预算管理制度,国家级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可参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标准设定生均基准定额,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建立完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财政拨款机制,改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政经费拨款方式。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监督、问责和公告制度。建立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日制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补贴机制,对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相关全市性大型项目、活动给予适当经费资助。完善经费多元投入机制,支持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捐资办学。鼓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产教结合,为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合法收入应主要用于学校自身发展。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免学费制度。在执行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对符合我市人口管理“1+5”文件规定的就读条件并在我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紧缺专业就读的学生率先实行免学费就读政策。条件成熟后,免学费政策逐步推广到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有专业。

(三)完善评价督导机制。

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建立以促进就业和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列入中小学办学效益奖励评审对象。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四)营造良好环境。

5.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五

一、2009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一)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各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1、免收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在校学生的杂费,顺利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资金拨付及使用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强了学校经费管理;积极推进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区教育局主管业务科室实行“三个加强”:加强对学校各教学业务部门的管理,充分发挥理论和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管理。创新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服务到基层。

1、进一步加强了教学指导。教研员每月都到联系点了解教学情况,并组织多次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教研成果展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以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为基础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初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三、四、五年级进行了摸底测评;对会考,学期、学年检测进行了质量分析;注重了毕业年级后期管理,我区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公认度进一步提高。

3、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强化了教研教改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保持了活跃状态,三所中学接受了国家初中英语规划课题研究任务。

4、启动了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作。已在全区逐步推行“2+2”项目的实施,目前进展顺利。继续抓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目前,区教育局正在制定《重庆市双桥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教委。

(四)高中阶段教育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区中考、高考均创佳绩,职教中心积极开展工作,教育事业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继续保障教育投入。

1.教育投入继续实现均衡化。教育收费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我区把实现教育投入均衡化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全区学校只按类别不按级别安排经费,教育投入的均衡安排有利于切实缩小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也有利于巩固治理教育收费的成果。2009年,我区教育收费为零投诉。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西南大学举行了全区中小学副校级以上领导、幼儿园长干部培训班,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是着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采取了村小教师全部提供免费午餐、评职倾斜、补助交通费等措施,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稳定,要求向城市学校调动的压力明显减轻。

范文网

4、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加强。一是今年为各校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投影等设备共计50余万元。二是拟投入85万元构建全区教育城域网总体方向已定,正在和运营商谈判,力争今年内启动招标。三是组织全区教师参加市、区级远程教育培训237人次。四是双桥中学市级课题《中学生实验技能和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已经结题。

二、2009年的工作打算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紧抓好抓落实,要进校园进课堂,让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系统入脑入心。

(二)继续把《双桥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xx年——2020)的实施放在重要位置,把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切实融入到《双桥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里去,让教育事业发展在制度安排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

(三)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努力让每一名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学,每一名高中阶段学生都能毕业,百分之七八十的联招线上考生能考上本科,百分之七八十联招线下的普高生能考上高职”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普及十二年教育工作。要积极争取市教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制定《双桥区普及十二年教育规划》和《双桥区普及十二年教育实施办法》,开好头,起好步。

(四)扩大办学规模,应对“入学难”。一是做好双中迁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二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三是着力推进市级重点中职学校创建工作。

(五)继续探索完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更加深入地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要按照“小学示范初中优质高中普及”的工作要求,努力打造双路小学和实验小学,建设渝西名校,并不断带动和提升其他小学的办学水平,使我区小学教育在渝西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着力办好以双路中学为代表的初中教育,不断增强我区初中教育对周边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高中阶段,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指导双桥中学走“内涵发展”的办学路子,破解既要升学又要普及的办学难题,争取在全市走出一条“特色高中”的新路。

(六)继续做好教育发展的保障工作。一是要继续多渠道筹集经费,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二是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妥善做好学校岗位设置工作,要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三是继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研究出台对因校点调整跨区域就读的农村小学生进行乘车补助。四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作

6.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六

为贯彻落实2012年《XX区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在各村居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服务,促进本地区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1)资料内容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其中不少于6种含中医药内容)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2)发放地点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候诊区宣传资料架、诊室、咨询台等处。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

(1)音像资料内容每年播放公民健康素养、慢性病、传染病等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其中不少于3种含中医药内容)。

(2)播放地点在门诊候诊区、观察室、住院部病房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三、健康教育宣传栏

(1)宣传栏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每期至少1/4篇幅含中医药内容)

(2)宣传栏设置地点中心院2个,分别放置在住院部大堂和康复科走廊;社区卫生服务站各设置一个健康教育宣传栏。1

(3)宣传栏尺寸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

(4)宣传栏更换时间2、4、6、8、10、12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

四、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1)开展活动时间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辖区重点健康问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其中至少2次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

(2)开展活动地点六社区大院、公园、巿场、大球场等。

(3)工作人员宣教科工作人员1名、专科医生3名、护理人员3名。

(4)开展活动设备和资料血压计2台、体重磅2台、宣传展板1-2块、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相关诊疗器械等。

五、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1)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内容和次数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家属、孕产妇、0-6岁儿童家长等,中心院平均每月至少举办1次以上健康知识讲座,(其中每年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平均每两个月举办1次以上健康知识讲座(其中每年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2)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地点各村居、厂企、学校。

2(3)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工作人员专科医生1名、宣教科工作人员1 名、村居工作人员数名。

(4)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设备投影仪1台、投影幕1个、相机1台、音箱2台、手提电脑1台。

六、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利用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向特定人群提供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七、利用医院网站、医院手机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八、健康教育干预政策

(1)政策干预宣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无烟医院工作。

(2)信息干预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音像、公众咨询、讲座、宣传栏等措施为人们提供有益于行为改变或维持的知识、信息,以促使群众形成促使其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态度、意识和价值观。掌握健康技能等,最终促使人们行为改变。

(3)服务干预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群众就近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免费咨询服务。

7.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高职,语文学科,课程,现状,对策

2013年1月,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颁布实施, 规划纲要规定的主要任务有七: (一) 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三) 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四)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五)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六) 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七) 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规划纲要》将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上升到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 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观高度加以认识, 作为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 笔者既倍感振奋, 又深觉任务艰巨。大部分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从课程设置上“下架”, 《实用写作》也被大部分学校调整为人文素质课或选修课, 再加上由于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给学生的培养、就业带来很大压力, 高职院校学制三年, 还要保留出一年的实习实训时间, 这样, 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 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 能压缩就压缩, 其中语文学科几乎可以说是处境窘迫。其中《大学语文》、《实用写作》两门课程均开设一学期, 学时多者在32~28学时, 少者在18~16学时, 大多数学校五年制的《语文》也由原来的两学年四学期共300~280学时削减为150~140学时。

由此可见, 学校乏重视、学生不待见、教师很茫然是高职院校语文学科境况的真实写照, 其功能已日渐衰竭。在此困境之中, 高职语文学科如何在少课时的条件下承担《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2-2020年) 》赋予自身的任务, 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笔者拟从课外延伸及训练补学时之不足、开设公选课程补充语文学科的功能、开设“国学”课程承担语文学科的任务三个角度论述高职语文学科如何在少课时的条件下承担《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2-2020年) 》赋予自身的任务。

一、课外延伸及训练弥补学时之不足

面对高职语文学科的生存危机, 语文教育工作者仅仅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正确的态度是如何立足现实, 挖掘学科及教师、学生的潜力, 研讨在少课时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优势, 扩张内在潜力。笔者认为, 拓展语文第二课堂, 结合多种课外相关活动、加强课外写作训练, 是诊治语文学科功能衰竭症的重要方法。

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拓展语文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场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由于形式的灵活多样, 可以极大地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增长学生的见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 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较之本科院校, 学生素质差, 基础薄弱, 能动性不强, 特别是语言应用能力欠缺, 人文素养亟待提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应付讲授任务, 而应把课后作业当做培养学生能力, 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文一练, 一体一写;练后必看, 写后必阅, 大力加强督促指导, 方可有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其次, 语文教研部门应放下身段, 积极与学管系统包括学生会在内的各种学生组织沟通, 联合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尽量争取把有限的小课堂变为无限的大课堂, 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以解决语文学科课程信息量大、课时有限、不能很好实现教育目标之缺陷。具体途径方法如下:

1. 与相关部门联合, 定期举办演讲赛、辩论赛、话剧小品大赛、朗颂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知识竞答等等活动。

2. 建议各高职院校将校园广播站、电教室、语音室适当向学生开放,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之下, 学生主办特色广播、电视节目, 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又可活跃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语文学科第二课堂训练, 既要求高职学院的管理层高度重视语文学科面临的困境及课程建设, 同时也对高职学院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语文教研室、代课教师势必付出更多, 方能期望自己的学科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保有一席之地。

二、开设公选课程补充语文学科的功能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实施素质教育, 基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之目的, 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公共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知识层次,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文理渗透,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今公共选修课尤其是人文类公选课已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如何管理好公共选修课程?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意义深远。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人文类公选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关键能力”, 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时, 应注重将人文素养能力与人文应用能力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全面、有效的、有科学关联的课程体系, 全方位体现出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据调查, 高职院校学生对人文类公选课的感兴趣程度远远大于其他课程。笔者曾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你认为我院人文类公选课的课程哪些课程更有意义?你对哪些公选课更感兴趣?”的调查询问,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选择为《影视艺术鉴赏》、《诗词鉴赏》、《戏剧鉴赏》等课程, 而这些课程与语文学科极其接近, 如能实现其与语文学科的功能接轨, 则可在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应用和实用写作的能力。具体途径方法如下:

1. 合理开设人文公选课, 如影视艺术鉴赏、诗词鉴赏、戏剧鉴赏等。

2. 实现语文学科与公选课程功能的衔接。 (1) 在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同时加强其实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如看一部影视作品须提交一篇影视评论。 (2) 定期组织学生展开对地方传统戏曲作品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开设“国学”课程承担语文学科的任务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 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 便是国学的任务。在我国古代, 国学经典历来备受推崇, 历朝历代均将四书五经作为科考的重要内容, 这些经典蕴含了大量的哲理及高远的精神内涵, 对国学经典的推广和学习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也是落实《规划纲要》中“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 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健康形成和完善至关重要。国学经典教学是素质教学的具体体现, 语文学科与国学经典密不可分, 如果能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可使高职学生特别是人文素质偏低的理工科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 增强其个人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正值国学复兴初起之时, 在高等院校开设国学课程为形势所趋。建议高职院校开设《国学经典》必修课, 以《周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弟子规》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古文观止》等等中的经典篇目为主体选编教材。经过学习, 陶冶学生的情操, 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 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文言文的鉴赏及应用能力必会得以显著提升。

章太炎先生有云:“夫国学者, 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意即中国之所以能成立, 其精神支柱就是国学。简而言之一句话:文化是立国兴邦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它的精神文化, 这个国家是永远不能立足于天下的。故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 一定有它立国兴邦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当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它的凝聚力。因此又有人把国学叫做国魂, 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这种文化认同、这种凝聚力、这种自尊心, 那将是可怕的。

四、结论

大学语文学科被边缘化, 课程学时严重削减, 功能日渐衰竭。学生混学分、老师混工分的现象普遍存在, 无法完成《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对高职语文学科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笔者主要从语文课程如何搞好课外延伸训练弥补学时之不足、如何通过开设公选课程以补充语文学科的功能及“国学”课程应承担语文学科的任务三个方面论证了高职语文学科如何在少课时的条件下承担《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2—2020年) 》赋予自身的任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以期为深陷困境的高职语文学科发展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功能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沈鸿.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写作, 2007, (4) :22.

[2]王晶.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 :93-94.

8.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八

教育公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如此看中教育公平的实现,而在一些学者看来,所谓的公平只不过是等利(害)的交换。事实上,教育的公平是一种社会的公平,关乎公平的根本问题,即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问题。因此,公平地分配社会的基本权利,是社会成员履行其义务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权就恰恰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基本权利。人们追求教育公平或进行教育公平的诉求,其潜在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或获得教育赋予人的发展权力、机会、条件所带来的社会地位、物质利益分配的公平。能否公平地分配教育权,实现教育的公平价值取向;能否让社会成员通过受教育权的行使,不断实现道德的和技术的进步,就决定着社会成员能否自觉地或更有效地履行他们的社会义务,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实现。

(一) 教育公平,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

作为教育现代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公平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受教育权利被视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对此作过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95年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教育公平就应使更多的人获得自由的平等的发展机会。

(二)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应该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它是教育公平在现代社会政策与教育政策上的一个具体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入学、接受教育的过程以及取得学业成功三方面机会均等。

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成因

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的因素,也反映出一定程度上教育观念的滞后。在我国,由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和市场机制的介入,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别;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等。

政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短缺,而且配置又极其不合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就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上个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实现,1996年还一度跌到2.4%,2005年才占到3.4%,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5.1%)。教育投资包括国家投资及社会和私人投资两部分,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社会和私人投资占到总投资的44%,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国家平均水平只有12%。这一较少投入在配置上又存在不合理。以2004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即便同在农村,城镇中小学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农村地区实行的税费改革使义务教育投入面临着更大的短缺。虽然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两免一补”等政策,但总的来说农村基础教育的财力投入还是不足。而且,目前盛行的“择校热”、“名校办民校”、“高考招生腐败”等现象正在成为扩大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

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分析

在任何社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在以人为本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呼唤教育公平具有更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保障教育公平,政府责无旁贷。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

(一)建立健全新的教育投资体制,在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诚如一位著名政治学家所言,“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财政分配体现的是政府对不同事务重要性的优先次序。”从历史看,发达国家建立公共教育制度、普及义务教育,都是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亚洲邻国的现实是:人均GDP仅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越南等国,都已实行了全部免费的义务教育。现在国家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并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已经实施了,就是一件好事。

(二)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教育的贫穷落后是不能翻身的贫穷落后。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打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二元格局,对中小学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根本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扶强抑弱的做法,转而向弱势学校倾斜。

(三)加快高考制度改革。正如人们意识到的,被视为“公平”的统一高考制度有欠公正的主要方面是录取制度。应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招生名额的地区分布,也应当改变向所在城市倾斜的不公,彻底革除那些已经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保证招生环节的公正性。

(四)建立教育阳光机制。教育阳光机制的建立,重点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利用法律的手段对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管,对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打击与防范;逐步取消同市场经济不相一致的各种教育指标,使教育腐败没有可乘之机。同时,要加强对学校教育各环节的有效监管,严防以钱买分;以钱买文凭现象的出现,杜绝权利、金钱等因素对教育的干预,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价值取向。

9.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九

2012年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教育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提高全市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水平,为宝鸡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大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各级领导要带头学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党委中心学习组要坚持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掌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则,提高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能力,提高依法实施教育管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调解纠纷、推进改革的能力。12、扎实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按照省市版块式普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法制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强化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各中小学校要继续发挥课堂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法律常识课、专题讲座和利用政治课、思品课,社会课等途径和渠道,把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案例分析会、知识竞赛、学法征文、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手抄报”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6〃26”禁毒宣传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法律进校园”活动。

3、着力提高教职工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教师上岗培训、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好“法制宣传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搞好教育法律普及,做好与社会公共利益,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普法知识培训、竞赛、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律素质。

二、深化“依法治市示范市”创建活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康开展

5、全力做好“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工作。市教育局成立创建陕西省“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5月上旬安排部署,5月下旬到8月底组织实施,9月份总结迎检。各县区和局直单位要按照市上的统一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6、努力转变行政职能。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贯彻落实《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政务信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加快推进办事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7、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减少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处置和疏导相结合,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执法方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合法合理的处罚原则,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8、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开通政务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搭建经常稳定的沟通平台,及时听取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三、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加快依法治教工作步伐。

9、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

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10、开展“法律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在教育机关、学校举办“法律大讲堂”,聘请“法制陕西大讲堂”讲师团成员及司法工作者深入机关、学校,为教育干部、师生做法制教育报告,促进教育系统干部和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11、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省教育厅部署,精心安排,扎实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各县区要制定方案,遴选苗子校,指导创建工作,同时认真组织对已命名满五年的“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自查,市上将组建专家评估组逐校复核验收,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学校,报省教育厅取消其“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12、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取得实效

13、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承担起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的责任,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方法与载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本县区、本单位此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14、加强法制教育队伍建设。做好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聘任工作。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制辅导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

15、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板报、手抄报等多种途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宣传园地建设,建立固定的宣传设施,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创新形式,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要通过影像、图片等形象生动的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10.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

闽发改重点„2011‟1103号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12年

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福州市重点办,省直有关部门:

为做好2012年度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福建省重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原则

2012年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坚持规划引导、促进各项目标任务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重点扶持、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主要原则,更好地发挥重点建设在项目带动中的率先作用、在产业支撑中的骨干作用、在海西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持续和提升作用,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

二、项目申报范围

1、重大农林水利建设项目;

2、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重大产业建设项目;

4、重大高技术产业化建设项目;

5、重大服务业建设项目;

6、重大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7、其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三、项目申报标准

1、农林水利方面,重点安排大中型品牌农业、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五江两溪”防洪、重大水利枢纽(大中型水库)、万亩以上围垦工程(含湾外围垦)以及气象、地质灾害、海洋渔业(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

2、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安排国家及省“十二五”规划、专项规划内的建设项目。具体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机场、特大桥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5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主要港湾航道工程;核电,风电,装机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电网项目由省电力公司统一填报);省级煤炭开发项目;LNG接收站,天然气主干管网项目;日处理5万吨及以上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重要市政设施项目(含中心城市重要的防洪排涝建设项目、新增长区域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3、工业科技方面,重点安排有利于“抓龙头、铸链条”,强化“三维”对接,加快推进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项目,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光电、软件、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规模一般要求总投资在2亿元及以上、若申报在建重点年度计划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总投资一般应在5000万元及以上。

4、服务业方面,重点安排现代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外包基地项目,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商务服务配套项目,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商贸中心;国家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旅游景区及地方文化特色旅游项目,重要旅游“三维”对接项目;创意产业,信息服务项目。区域性重要现代物流和商贸项目,总投资一般应在2亿元及以上,其中在建重点年度计划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创意产业项目,总投资一般应在5000万元及以上,其中在建重点年度计划投资在1000万元及以上。

5、社会事业方面,优先安排国家重点、部属、省属、设区市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以及重大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建设项目。

欠发达地区项目以及重大节能低碳、循环经济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可适当放宽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计划标准。

四、在建和预备项目的划分

省重点项目划分为在建重点和预备重点,划分原则如下:

1、在建项目。(1)新列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或已经完成项目可研审批、核准或备案、且在2012年上半年能开工建设的项目。(2)续列项目:2011年在建重点项目中本年度已建成或基本建成,以及因市场变化暂缓投资或因管理不善年度投资完成差的项目不再列为重点项目,其余可继续申报保留为2012年省在建重点项目。

2、预备项目。(1)新列项目:筹建单位已明确,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可研已审批、核准或备案)、2012年底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部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也可列为预备重点项目。(2)续列项目:2011年省预备重点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可继续申报列为2012年省预备重点项目,但已连续两年列为省预备重点项目而前期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不再续列。

此外,根据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闽发改重点[2010]557号)要求,申报新列2012年省重点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通过福建省三级项目储备库系统推报进入省重点项目储备库。

五、申报材料内容

本次申报采取网络申报与书面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书面申报材料要求如下:

1、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福州市重点办、省直有关部门的书面申请报告和项目总体情况说明。

2、申报2012年省重点项目的项目简介(格式见附件1)及通讯录(格式见附件2)。

3、申报2012年省重点项目的项目概况表(格式及填写说明见附件3,表格可从互联网“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公示公告”栏→“申报福建省2012年重点项目有关文件”中下载)。

4、项目有权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复印件。

5、为体现自愿原则,民营和外资项目请另附项目业主书面申请报告。

上述2、3项须附报电子文本,文字用WORD格式,表格统一用本通知规定的格式和指定下载的电子表格填报,以便汇总。

六、有关要求

1、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20日。

2、申请报告及表格、项目简介等申报材料的内容要准确、一致。项目名称要规范填写,原是2011年省重点项目的,继续沿用省政府闽政„2011‟1号文所规范的项目名称;新申报的,统一按正式批复的项目名称填报。同时,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请尽可能填写完整,以免有关部门在办理重点工程用地、用林、用海等手续时产生歧义。3、2012年投资计划和进度目标要认真分析测算,年度计划投资应合理编制,避免与实际执行产生过大偏差;年度进度目标要与投资安排及项目总体目标相衔接。

4、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福州市重点办申报辖区内所有备选项目(含省直有关部门管辖的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在向我委申报所直接管理或控股的备选项目的同时,应抄送项目所在地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福州市重点办)。

5、我委不直接接收各县(市、区)政府、发展改革局或项目业主申报的材料。

附件:

1、申报2012年省重点项目的项目简介格式

2、申报2012年省重点项目通讯录格式

3、申报2012年省重点项目概况表格式及填写说明

4、省、市发展改革委(重点办)联系电话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项目 申报 通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厦门市重点办。

11.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改革 发展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在不断扩大规模,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基础不够稳健。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中国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创造一条新的职教之路。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陈至立同志指出: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劳动就业的需要,要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相结合,要加强职业教育四个方面的服务功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这段话指出了现在的职业教育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把培养目标放在应用型人才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做出了新的调整,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需要很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这些应用型人才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使命,从原来的重视理论教育向培养专业技能过度。加强学生的实训,突出专业技术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

2.加强校企合作,促進与市场的融合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校企关系。在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的机制,开凿一条“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之路,使学校和企业结合一体,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校企联姻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了解市场需求,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学生来讲,一方面可以从实践中得到启发.尽快树立起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方向,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有效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之路做好铺垫。对企业来说,则可以扩宽人才来源的渠道,预选优质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学校可按企业的要求做订单式培养,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内容的选定,把企业的思想与文化在教学环境传达给学生。这是企业培养、选择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式。企校联合办学,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模式、联合国劳工部的MES模式、美国的综合高中模式、中国的多元整合模式等,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所突破。学生在今后工作环节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快的胜任工作,缩短适应期。这是我们职业教育一直努力追求的的目标.也是现代人才市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3.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

职业教育促进了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将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主力军,但高素质与高学历不能画等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高度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优势,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现象,教育就是通过正确引导,增加学生的各方面的优势,克服学生的不足之处。一个学生的培养不单是技能式培养模式,更多的是学生素质和学生思想上的培养。我们要制定出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高素质人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道德行为的好习惯。把为人民服务为道德基础、增强集体主义意识、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贯彻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我国国情,创业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职业学校中的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解决将来的生存与发展的自主创业意识。

4.加强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是职业学校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跟踪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做好信息服务。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各省地可建立本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就业信息网,建立人才供求沟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宣传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把毕业生信息与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有效的结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做好组织服务。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得力的人员从事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努力做好开拓、疏通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做好跟踪服务。学校将毕业生分配到就业岗位之后,做好跟踪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做好毕业生就业档案,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为维护其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为岗位工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弥补性培训等。

5.改革职业教育的计划体制

计划体制是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有效的控制和调节的方式,要使职业教育正常地运转,我们就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计划体制。我们要根据市场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正确地制定一个计划,包括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数量、规格、层次和专业结构等等内容,确保职业教育有序的协调发展。依据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重点和速度,搞好师资、房屋、设备、经费等办学条件和学生来源的综合平衡,把培养人才的总任务分解到各个职业学校,求得职业学校在发展的规模、质最、效益和地理分布上趋于合理,依据人才需求的轻重缓急,把职业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出他们的优势。职业教育结构应当逐步改革,形成一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05,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11.

12.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 迅速行动, 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

会后, 各市县要迅速行动起来, 及时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把留成书记等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实施意见》作为传达的重要内容, 传达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全省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组织党委 (党组) 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通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

(二) 加紧调研, 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各地要超前谋划, 从实际出发, 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围绕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城乡均衡等重大问题, 组织力量开展调研, 摸清现状, 理清发展思路,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这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实施意见, 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三) 加强宣传, 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 大力宣传科教兴琼、人才强省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宣传会议精神, 宣传《实施意见》的基本内容、重点、亮点和制度创新。

二、突出重点, 明确责任, 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

(一)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步伐。

省政府即将出台《海南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各市县要抓好落实, 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二) 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各市县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 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民族和农村地区倾斜。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 开展教育对口扶贫工作, 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 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大幅增加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学校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大胆创新。

(四)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 千方百计办好县级职教中心。

(五) 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积极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重点实施八大教育工程建设,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把突出抓好《实施意见》提出的八大教育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为教育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 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各地要积极主动地建设统筹有力、权责清晰、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 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学习、研究组织形式。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培养模式, 培养高技能素质人才。

(三) 逐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制定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和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四) 逐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我省高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同港澳台地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五)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分类招生、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六) 强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启动改革试点, 强力推进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职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资格考试及定期注册改革和探索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等6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 力争年内取得突破。

13.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为广泛宣传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激励广大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切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订我校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我们要充分认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领导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个主题,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三、学习宣传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重点

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学习宣传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学习宣传“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学习宣传“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学习宣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学习宣传《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学习宣传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优秀典型,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具体活动

以多项活动为载体,确保学习宣传收到实效。

1、开展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活动。一是抓好行政领导的学习。学校要集中安排时间专题学习,认真研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材料汇编,充分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研究讨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每位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支部要运用组织生活、职工政治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三要抓好广大师生的学习。

充分运用宣传橱窗、标语、广播站、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广大师生进行学习,积极倡导师生自发学习。

2、开展座谈研讨、专题讲座活动。学校领导要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专题讲座,在《教育规划纲要》关于义务教育的相关意见中提出了我国将大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等教学的改革等内容,对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广大师生对《教育规划纲要》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对实施纲要的学习热情,为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凝聚共识,聚集力量,形成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3、开展“我为教育改革发展献一计”活动。学校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师生员工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我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结合社会需求、教育规律、学校特点,破解当前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全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科学谋划未来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规划。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更高起点实现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4、开展全体教师《教育规划纲要》测试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全员学习《纲要》的热情,学校将在充分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内部统一测试,学校全体教职工将参加测试。测试范围涵概《教育规划纲要》及相关材料的主要内容。

5、开展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评选活动。学校要开展撰写心得体会活动,让全体教职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阐述《教育规划纲要》的特点、要点,及纲要解决问题的认识,介绍自己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解读《教育规划纲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部分的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优秀文章参加学校《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的评选。

三、实施步骤

学习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思考阶段(9月1日至5日)。召开学习动员大会,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对学习宣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具体部署。积极组织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第二阶段,专题研究阶段(9月6至10日)。为做好权威引导和文本的深入解读工作学校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并结合我校发展情况,拟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地对《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开展“我为教育改革发展献一计”活动,对推动我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第三阶段,讨论提高阶段(9月11日至14日)。结合具体工作撰写有实践意义的高质量心得体会。并通过校园网选登、讨论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发干劲,努力在全校形成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学习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认识做好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

2、重点实施,浓墨重彩。要把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工作相结合。

14.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四

自 查 总 结

大店八里小学 大店八里小学关于开展义保机制改革检查及迎接市教育局2012年下半年义保督查的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及《开展义保机制改革检查及迎接市教育局2012年下半年义保督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这项惠及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努力推动治理乱收费工作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的文件精神,积极扎实的开展了一系列具体工作,现就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1、为使我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组织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积极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等方面入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并要求广大教师在深入学习领悟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件精神,树立正面典型,促使学校逐步形成依法治校、规范收费、勤俭办学、师德高尚及社会各界都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从而开创我校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局面。

2、为加强学校开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长效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学校设立了举报电话、意见箱等,使学校工作做到了组织得力、责任明确,保证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大力宣传 提高惠民政策知晓率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学校以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容宣传。在校则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使这项民心工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治理

1、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收入

每学期一开学,县财政局就根据学校人数小学生525元/人的标准预拔了我校公用经费,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只能收作业本费(每生每学期10元),不能再收任何其他费用。

2、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15.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五

一、坚持改革不断发展学前教育钢琴教育

(一)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钢琴教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整个教学体系应首当其冲进行改革。首先应注重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其次,进行授课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文化知识为主,课堂师生的互动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进行实操练习,为以后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保证课堂的新鲜度。

(二)教学测评规则的改革

教学测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检测近期的学习成果。但是传统的测评方式,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际授课能力的测评。作为全方位发展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创造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更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在测评规则的改革中,实际教学模拟也应该占到更大的比例。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未来发展方向浅析

(一)科学定制优质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发展规划

在未来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更清晰地规划专业,应建立相应的教学数据库,不断累计相关调查得到的数据,以此来更具体地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可以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专业的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同学们评价当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未来他们将成为教育的主体,会直面很多教学问题。在获得的数据中通过筛选,组织分析问题,得出解决方案或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修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规划可以分类型定制成长期计划或短时计划,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发展。

(二)明确钢琴教学的发展方向

基于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计划。未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不仅是该专业的重点专业,也应通过发展完善,成为专业中的亮点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制定合适的计划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具备优秀的钢琴演奏能力,在未来择业时更具市场竞争力,工作中更有教学能力。另外,教学中应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形成现代化的钢琴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恰当调整教学内容

当前教学实际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校方应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增加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多进行研修,形成良好的教学认知,为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不断丰富学识。另外,钢琴教学课程安排和设备投入也存在一定问题,作为辅助学前教育课程,其课时安排少,影响学生实际学习的时间。而且教学设备也比较简单,不利于课程的有效开展。校方在重视主要科目的同时,也应增加钢琴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减少基础设施对教学效果的不利影响。

三、结语

纵观整个中国教学体系发展,不足和问题仍旧在教学中有所凸显。作为培养优秀幼教人才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专业,在其发展中也是阻碍不断。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未来的发展思路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发展目标,应该科学定制优质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发展规划;并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更新教学形式内容;深化教学测评,使其具有全面性、客观性,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变得更加规范系统,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热门的高校专业和就业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并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幼师工作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学前教育专业也面临着改革。本文将简述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改革方向以及分析未来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依靠科学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质量水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实现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华曼.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62-163.

[2]张媛.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01):71-72.

16.教育局发展改革义务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工作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实现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的继续教育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形势下,地方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健全工作体系,提供政策支撑

(一)健全制度体系

政府出台《继续教育促进条例》,引导各部门、各行业依法制定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继续教育统计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合理划分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比例,扩大继续教育自选必修课的范围。建立继续教育目标责任制度。加大以维护继续教育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力度,依法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建立继续教育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督导考核体系中。

(二)健全施教体系

开展以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管理实务、人文素养等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者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加快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专职教师知识更新,专职教师每年定期参加教育培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聘任政治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地方继续教育师资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组织编写或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地方继续教育教材,实现教材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创新管理机制,发展完善条件保障

(一)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将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机构统筹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政府专设一个联合教育、财政、人事及劳动等部门的管理委员会,并由政府分管领导领衔,负责推行,以增强继续教育实际运作的协调性。

(二)创新长效协调机制

在管理委员会统筹下,建立下级政府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使政府部门、教育行政机构、文化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协商与合作关系,保证继续教育政策的执行、活动的开展、事务的管理等得到全面的支持。

(三)创新投入保障机制

通过政策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同时积极运用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拓展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或捐助到继续教育领域中。

(四)创新学习激励机制

完善现有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系统,吸引国际知名培训机构进入当地,建立各种证书、资格的互认与衔接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对累积学分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员给予减免学习费用等优惠。

三、突破运行瓶颈,搭建科学平台

(一)突破资源分散瓶颈

1统合教育功能与目标

定期对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宣传公共设施服务于继续教育的理念,并提供实际操作上的指导。在财政上对公共文化机构给予专项经费的支持,引导其主动发挥教育功能。把参与继续教育纳入公共文化机构的考评指标体系,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2整合信息和资源

建立当地“继续教育资源网”,作为各类人员的信息咨询中心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的信息发布中心。

3畅通资源流通渠道

建立当地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和“一证通”制度,以大型图书馆为中心馆,中小型图书馆为其分馆,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的派出机构,使当地公共图书资源能够直接服务于民。

(二)突破积分制度瓶颈

1发放“继续教育学习卡”

扩充当地各类人员所持社保卡的功能,在其中增加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记录的选项。

2建立积分激励制度

联合教育、人事、劳动、财政、工商、文化、街道社区等部门,制定继续教育积分办法、奖励方式和优惠措施等。对获得一定积分的人员,可到规定书店、影院、剧场、展览馆或其它公共文化教育场所,享受优惠服务或折扣服务;达到较高积分的人员,可免去部分个人所得税,对加盟机构和企业,可按给予学习者的折扣额度进行退税。

3先行先试逐步推行

选择一至两个地区开展试验试点,先在持有社保卡的成年人中推行,再逐步在其它人群中推行,根据试验情况,及时修正和改进有关细节。

(三)突破信息渠道瓶颈

1提供网络资源服务

建立当地继续教育学习信息中心,汇总继续教育的课程、讲座、活动、场所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新闻报道、来自政府的监督意见等,并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2拓宽各种宣传渠道

定期在报纸上开辟继续教育学习信息专栏,或在电视、广播节目中滚动播出继续教育信息。定期印制继续教育资源手册、继续教育通讯等刊物,发放到社区与家庭。开通继续教育热线电话或设置继续教育语音查询系统。

3举行交流活动

定期举行继续教育成果展或继续教育座谈会、观摩会、报告会及竞赛表彰活动,使继续教育寓教于乐。

(四)突破需求多样瓶颈

1建好公共继续教育设施

建好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其他公共文化教育设施,充分发挥影院、剧场及业余文化社团的功能,满足各类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2建立教育回流制度

在各级各类学校增加成人学生的比例,增加短期证书课程的学生比例,增加部分时间进修的学生比例,为各类社会人员提供回归教育的机会。

3建立教育休假制度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员工工作期间为其提供进修机会,员工在教育休假期间,同等享受带薪、补助等待遇。

(五)突破农民工教育有效性瓶颈

1建立农民工教育准入制

对没有达到一定教育年限的农民工,由政府牵头,会同教育、劳动、企业、街道社区等部门共同制定边工作边学习(如半工半读、夜间学校、周日教室等)的计划。对累积一定分数的农民工,享有城市居民同样的优惠政策。

2开发农民工教育项目

开发适合农民工就业的职业培训项目,对技能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证书,作为农民工就业时的录用依据。

3实行农民工教育优惠

对主动实施农民工教育的企业减免部分企业税,对参加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活动的农民工,免

除其部分学费或由政府补贴,对参与社区及本企业举办的农民工夜校学习的农民工,实行全部免费。

四、实施行动计划,促进提速升档

(一)实施“创新培优”行动计划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

对当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科目全员培训,使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定期开展公需科目培训,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选修。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教育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企业继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在企业继续教育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3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培养

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培养急需人才。政府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和掌握的继续教育公共资源,面向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开放。

(二)实施“引智育才”行动计划

1引进继续教育优质资源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经过审批,可聘请外国专家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从而改变当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和层次,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2开展海外高端培训

联系国(境)外继续教育机构、团体、协会,及时了解国际继续教育发展动态;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海外接受高端培训,努力探索当地与国际间人才共享途径。

3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继续教育施教机构根据市场的需要与外国教育机构甚至外国企业合作办学,建立相互承认学历、学分的制度,逐步建立起有相当规模、独立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合作体制。

(三)实施“春风化雨”行动计划

1创办社区教育实体

将社区内的成人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办学等进行合并,成立不同类型的社区学校(院)或办学点,并与相关高等院校达成“对口指导、定点联系”关系。使社区教育成为“人人想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重要载体。

2丰富社区教育活动

以涉及家庭生活内容为主,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如电脑、书法、绘画。

3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文化、科研、体育等资源,构筑以社区学校、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市民学校、服务中心、科普机构、文体机构、电脑互联网络等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社区教育网络。

(四)实施“绿色耕耘”行动计划

1开展引导性培训

由各级政府统筹组织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组织,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对农民工开展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和用人单位组织,通过定点和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工开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

3加强农民工培训服务工作

从当地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技术推广部门聘请部分专业人员,组成当地农民工培训师资资源库,并组织人员编写当地农民工培训专用教材,定期对农民工职业供求、工资价位和施教机构进行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实施“信息高速”行动计划

1推进继续教育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依托和吸纳重点高等院校、大规模网络公司共同探索构建基于数字化学习港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提高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在当地建设一批乡镇、社区、企业和行业型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启动实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项目,进一步推进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推进面向农村和行业等开展继续教育

启动新一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面向农村和乡镇招收实用型网络教育学员,为农村地区培养本土化人才。推动高校与各行业系统合作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探索适合从业人员业余学习的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六)实施“畅通立交”行动计划

1打破教育资源的学校垄断性和封闭性

由政府和教育部门统筹,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互相开放,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受教育者对学习的要求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2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工作

在政府中增设继续教育局(处),将各级成人教育协会更名为继续教育协调委员会,统一组织开展全体公民知识普及、青壮年文化提高、外来农民工技能培训、社区工作者专项培训等继续教育活动。

3研制多元化认证支持系统

构建一种与“学历”认证相并行的“资格”认证制度,沟通、衔接并统一规范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正规教育后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认证互通关系。

参考文献:

[1]段春明,杨芹,西方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继续教育,2008,(5)

[2]许虎,美、日、法继续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8,(7)

[3]冯长根,在第七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上的讲话[J],继续教育,2007,(10)

[4]吴遵民,新版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下一篇:商务见面礼仪中的电梯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