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2024-08-01

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精选6篇)

1.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篇一

中国,这是一个曾经闯过五千年沧桑岁月的民族。中国有一个梦,那便是富强,我,也有一个梦,那就是为中国的富强做贡献。

是啊!五千多年的岁月,不少人也是怀揣着这个梦想,如岳飞、霍去病、孙武、张巡等等。岳飞精忠报国,他出生于宋徽宗年间河南境内黄河边的相州附近。之后在周侗等人的教诲之下精通文学、武艺和兵法。他多次击败由完颜金兀术首领的军队,尤其是在牛头山、爱华山几次战役中,他为中华民族当时保卫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岳飞,他有一个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只可惜秦桧为头的.一些奸臣陷害他,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枉死于**亭。年仅三十九岁!我们可曾忆起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到这里,我想问问秦桧这个民族败类,你是不是中国人?!

我又想起一句话!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苏武,博学多才,他一直被困在匈奴,还是一直心系祖国,真是难得啊!这种忠贞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胜枚举,历史中前仆后继的人,都是中国的魂。我想了许久,终于想出来了,中国梦,我的梦是统一的,心心相印的。我们所有的梦——为祖国奉献一生!

2.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篇二

一、正能量概述

其实, “正能量”一词并非近几年才出现, 早在1988年英国伟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时间简史》中就用过:“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由此可知,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朗达·拜恩在其2006年出版的《秘密》一书中也提到:“宇宙中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这股‘能量’能让人拥有想要的一切。”这里将“正能量”赋予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涵义。“正能量”真正为大多数人所认知源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Rip It Up (正能量) 》一书, 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 通过激发内在潜能, 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 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而《咬文嚼字》总编辑、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 “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而“正能量”即是正面能量或正向能量的简称。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正能量”所倡导的理念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影响自身的信念、情绪、意志力等, 从而激发自身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面能量, 以至于将这种正面能量外延并影响更多的受众者, 最终蔓延于整个社会,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被动接受高校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却在多元文化下迷失自我, 具体表现为:

1. 淡化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 缺乏社会责任感

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正处在这一关键时期, 理应追求远大的理想, 树立坚定崇高的信念。但是,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渐渐地淡化甚至丢失了理想信念,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从而导致对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漠不关心,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2. 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 轻视个人道德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 拥有强烈的多样价值选择诉求。在如今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 大学生接触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信息更为容易, 这使得其不自觉地被西方个人价值至上的价值观所影响, 更多地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而忽略了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3. 注重奢侈享乐, 忽视中华传统美德

受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购买奢侈品已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乐于互相攀比, 忽略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只注重于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和快乐;忽视我国中华传统美德, 把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当成口号。这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危害了社会风气, 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正能量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文化来引领社会思潮, 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和实践能力, 适应新的生活。因此, 高校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使之占据主流文化的主阵地。而激发大学生正能量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有利于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目前, 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有关传递“正能量”的讲座或相关课程, 也在进一步研究“正能量”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正能量教育, 使其充分理解正能量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使大学生们身体力行地感受到正能量带来的效应, 进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 为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有利于化解大学生自我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突

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多元价值及多元文化成为主要趋势。面对这种复杂形势, 当代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理解难免存在偏差。高校通过正能量对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渗透, 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其思想意识, 使之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并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动力。

3. 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八大以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虽然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他们是否积极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聚合正能量的氛围、格局、精神、规则等, 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最终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向我们传播着“正能量”的信息, 使正能量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与个人现实生活中, 充分发挥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大学生正能量教育的对策

既然正能量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即正能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优化正能量教育环境

当前, 国际思潮的互动交流更趋活跃, 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锋日趋复杂。在国家和社会都凝聚正能量的同时,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则是激发大学生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1) 创建文明校园。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大学生生存的小型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即净化育人环境, 改进工作作风, 提供优质服务, 树立良好校风, 绿化、净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正能量氛围; (2) 创建文明课堂。课堂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 创建文明的课堂环境, 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大意义; (3) 创建文明考场。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式, 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 就需要大学生诚信考试。为创造文明考场应从自我做起, 并监督身边人, 使大家共同为之努力; (4) 创建文明寝室。寝室是大学生的生活天地, 文明寝室的创建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作风环境影响颇深; (5) 创建文明餐厅。食堂是学校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 文明排队, 树立“节约粮食光荣, 浪费粮食可耻”的理念, 积极践行“光盘行动”等。

2. 创新正能量教育方式

教师是高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 加强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培养和个人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高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参加教学研讨、外出访问学习、交流经验等教学活动, 促进教师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起来, 让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汇集成“正能量”, 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们, 使大学生们把正能量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同化。

在教育内容上, 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 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实时教育的传递, 帮助其分析并理解当前形势。高校“正能量”教育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认清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社会主流价值趋向的变化, 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达到对现阶段所倡导的“正能量”的深化认识。

在教育方法上, 高校教师应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正能量教育。通过真实事例的呈现, 如各行各业的著名人物事迹等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 进而促进大学生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实现知行合一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正能量教育、激发其正能量, 最根本的意义就是服务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在于大学生的自觉践行上。除通过传统灌输法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的教育疏导外, 还应结合其生活实际,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入正能量教育体系当中来, 这是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正能量的知行合一,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伟人故居、历史遗址等,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坚持民族精神;组织红色革命基地调研活动, 重走长征路,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弘扬时代精神;深入企业、社区、农村, 感受丰富的社会生活, 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实情, 积极传递正能量;开展专业实习、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等活动丰富社会阅历, 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较高的优秀分子, 理应与时俱进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因此, 树立起个人的良好形象, 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积极传递正能量, 是新时期赋予大学生党员的一项新任务。

大学生党员应积极学习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并向同学们宣传其理念和价值, 在政治思想上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大学生还应不断学习知识, 提高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上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大学生更应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 正确处理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同学们的表率。

五、结语

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 激发大学生正能量, 加强大学生正能量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是建设我国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摘要:如今, 随着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多元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了“三个倡导”, 为如何践行主流价值观明确了方向。高校理应结合“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指导其有效践行。本文以激发学生正能量为途径, 研究正能量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正能量,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践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2-24.

[2]史蒂芬·威廉·霍金.时间简史[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4.

[3]朗达·拜恩.秘密[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11.

[4]宋海芽.“正能量”一词的翻译和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 :110-112.

[5]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8.

[6]穆婷婷.论高校进行“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性[J].商 (???) , 2014 (1) :96-97.

3.弘扬中华美德弘扬正能量 篇三

从2013年开始,北戏根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参加演出的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集中表达了爱国奉献、助人为乐、敬业守法、爱护环境、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等优良中华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观看演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14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北戏从《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精选了12个古代、近代和当代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专场、评剧专场和综艺专场三台剧目。京剧专场包括京剧《荀灌娘》《苏武牧羊》《赤桑镇》《草原小姐妹》;评剧专场包括《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长霞》;综艺专场包括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希望》《北京欢迎你》和舞剧《八女投江》。

2015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精选了《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5个美德故事和一个当代美德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花木兰》、评剧《刘胡兰》、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话剧《汉子》、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舞剧《昭君出塞》。

2016年将继续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5个新剧目,以京剧、评剧、昆曲、话剧、音乐剧的5种不同的剧种形式呈现给大家。

迄今为止,《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总共演出了百余场,观众人数超过3万,已经成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舞台剧。

用艺术的形式弘扬美德

2012年,首都文明办出版了《中华美德故事》丛书,旨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中华美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013年6月,当时首都文明办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同志,到北戏进行工作调研时指出,北戏要用少儿戏剧场这样一个平台,打造一个面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内容上有所选择,在演出中弘扬正能量、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北戏的艺术教育资源,结合中华美德的主题,通过舞台艺术,将中华美德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来少儿戏剧场观看演出的小观众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创排,得到了首都文明办特别是滕盛萍主任的坚强领导和全方位支持,学院各系部师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创排,反复修改,历时9个月。 2014年3月20日,滕盛萍主任和陈冬局长亲临现场审查,对节目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进一步加工修改要求,指示北戏以少儿戏剧场为主阵地,辐射社会演出阵地,进学校、进社区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统艺术。滕盛萍主任观看演出后指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建设好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载体塑造“精神之魂”。本场《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和推广就是很好的载体,将美德和国粹京剧等艺术形式结合更是一个创新举措。她还强调了演出“走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华美德故事汇》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处长常建军悉心指导《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他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区小学校、社区的巡演,也有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专业剧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列后,还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计超过3万多中小学生现场观看了演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央、市属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已经成为推动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常建军处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与土壤,《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创新探索。北戏具有综合艺术门类教育资源以及少儿戏剧场平台,鼓励和激发老师在教学之余,发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品牌剧”创作、排练、演出以及巡演,不断提升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艺术欣赏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nlc202309082306

发挥北戏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从2013年开始《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开始,北戏每年都为此创排大量的原创剧目。这对北戏各系部都是一种挑战和实践的机会。作为北戏的院长及《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总策划刘侗院长,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刘院长说:“谈到《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首先要感谢首都文明办一直以来,对我们学院建设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本着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结合我们学校少儿戏剧场的特点,选择了我们做实践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创排、演出、巡演一直遵从的原则就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丛书中挑选剧目进行编创。让孩子演出给孩子看。将纸面上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小观众,震撼孩子们心灵的同时,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戏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发挥了学校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之前,我们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创作经验。这几年,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排戏和剧团剧院排戏是不同的。剧团剧院排一出戏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学校则不相同。因为学生在学校只有几年时间,每年教师要面对新的学生重新排演。一拨孩子长大了,毕业了,下一拨到来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是2012年10月份排出来的,之后又经过了2次大的修改。从2012年到今年4年时间,已经是第4拨孩子排演过这一剧目了。对学校来说,排戏除了服务社会、丰富艺术创作的剧目,最重要的是用剧目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锻炼了教师也改变了学生。从剧本的创作、舞台排练、舞台安排、舞美灯光的配合,让孩子们在舞台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大的锻炼。这一系列剧的编排、演出,都是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的课外时间进行的,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刘院长认为,创排剧目要坚持规范和身心健康两原则。他说:“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目的创排过程中,一直要求必须坚持两个收获——一是在艺术手段上,创排的剧目必须是规范的,要对正规教学有帮助,要非常规范地运用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基本功练扎实,不仅仅是学会,更需要有所提高。这是教学的收获,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为剧目出自《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非常健康的排戏过程中成长,通过排戏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获了身心的健康。”

弘扬正能量,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结合美育进行创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经过艺术创作后应该得到更好的诠释,要让小观众能够真正受益,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对此,刘院长说:“对美德故事的创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出发,要赋予这些故事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演绎,从而提升整体剧目的高度。从内心世界来诠释它们,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要将深刻的主题、鲜明的思想进行好的包装,升华它的意义,让大家爱看。这也是我们创排这一系列节目应该主张的教学和创作的思想——创新很重要。一味地传承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未必能传承下去。在传承中结合时代、观众的需要,不断创新,这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

正是因为北戏创排的《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将经典的美德故事赋予了创新的艺术手法,让所有剧目更贴近当今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才使这一系列剧目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团结合作 集体意识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和演出,对于北戏来说是一件需要学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项目。它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后勤等所有人员,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项目。我们采访了这一项目的制作人、北戏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

记者:为什么说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对于北戏原创剧目有推动作用?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给我们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不仅在艺术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对他们进行艺术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校在2013年各系部创排完成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剧目之后,后续进行了很多原创剧目的创作。

北戏的每一个系部都参加了《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型剧目的创排,虽然每个剧目只有20分钟,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的创作、打磨、编排、演出,为更大型剧目的创排打下了基础。北戏这几年创排的京剧《南海子》、舞剧《夕照》、话剧《少年、少年》,都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剧目的创作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中华美德故事汇》具有实验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来打磨。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促进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创剧目的创作完成,它累积了经验。这些大型原创剧目都是北戏教师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小剧目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剧目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的。例如舞剧《夕照》就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中创排《八女投江》的基础上推进的。《夕照》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等等全部都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完成,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与肯定。《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将所有的专业系部结合起来,几乎调动了学校的全部资源,它的创排、演出成功激发和锻炼了教师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记者: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和演出工作中难点是什么?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创排最大的难点是北戏师生创作能力的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们在剧目创作上缺乏经验;二是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不是演员,我们在自己的学生中择优选择演员,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演音乐剧、舞剧和话剧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现导演和编剧的创意很难。加上表演需要综合各方面素质,这对学生来讲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剧目进行创作时,一方面综合调动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剧目创作。同时,也邀请专业的创作人员进行协助,以保证演出创排的高品质。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难点的存在,教育、锻炼和激发了本校老师的创作潜能,也极大地培养了本校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彰显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经过《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使很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nlc202309082306

演出中,学校安排由我们部门组织、协调《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演出,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间的磨合和集体团队意识的锻炼。除了以各系部为主体进行主创和排练之外,还有幕后工作的团队。比如说排演场的老师、图书信息中心的老师、音响灯光老师、摄影宣传老师、后勤服务老师,包括安保老师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队的师生们,他们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每一个剧目都离不开他们。所有舞美系灯光和化妆等专业的学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锻炼。比如在我们巡演工作中,刚开始会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几场之后,这些学生都知道该做哪些工作,师哥师姐会自发地指点、帮助师弟师妹。学生们通过演出得到了专业、职业上的锻炼。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因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剧目中演员和服务人员是最多的,以第二辑的演出为例,演职人员接近400人。每个剧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子,演员一多,化妆的、舞美的、服务的人员也跟着就多了。演出的时候化妆在后台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时间的安排也相应要长。化妆班只有将近20个孩子,要化200多人的妆,还要负责抢换服装。在工作的组织上难度很大,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还有在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少儿戏剧场每周末都有演出。这台节目只有在上一台节目结束之后才能进景装台,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进行排演。一台节目,5到6个剧目都需要走台合光,而且不同艺术门类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有很明确的分工。比如舞剧我们安排的时间就会多一些,因为舞剧的光会比较难,它的合光要求比较高,其他剧目安排的时间就必然要少一点。但为了保证艺术水准,最少要保证多少时间进剧场,这就需要磨合、调整和协调。因为不同剧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须要全员调动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每一个剧目在舞台上呈现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将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你认为排演《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意义是什么?

廖维:这个项目是有延续性的,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4年了。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艺术教育之外,有了创作的空间。孩子们跟着创作排练,了解了创作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创排的过程中,都知道了打磨一个精品的不易。也了解了团队之间、部门之间需要不断磨合,体会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实践的理念。在演出和创作实践中,让学生更早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和创作人。参加过创编、演出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差别是很大的。

对学校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巡演扩大了北戏的社会影响力,对北京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来说,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华美德故事,而不是通过书本说教式的方式,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观众来说,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鲜明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4.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篇四

中华魂,这刚毅的名字,弥漫在每一个季节,中华魂,这刚毅的名字,荡漾在华夏儿女的心里。

中华魂是中国的核心,他书写了中国人在五千年中为了追求和平美好而做的努力;中华魂是中国的象征,他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标志。

想当年,同学们,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让英雄的鲜血白流吗?我们能让闪着寒光的.刺刀再次刺向中国人吗?不,决不!血,泪,仇,我们记住了,永远永远的记住了。让我们化作冬雨,将祖国的耻辱洗净,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浴血奋斗无数次,终于建立了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怎么能放任自流呢?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5.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篇五

——读后感

在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中,本人认真细读了《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聚中华正能量》一书,读完此书,有三大收获,明白了什么是中国核心价值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追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用行动彰显我们的价值追求。

一、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在未阅读本书之前,并不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知道它是整个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社会正能量,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而一个名族,一个社会,甚而一个国家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读完此书后,才知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们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心、友善”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读完此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

二、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有底气、敢担当、懂美德的名族。在此书中,作者就中华传统美德及中华当代美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众人皆知的“仁、义、礼、智、信”详细为读者重温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要素。作者引经据典,从习总书记的“四个讲清楚讲起”讲起,结合“屈原抱大石投汨罗江”、“让墙巷”等故事,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名族的集体精神的巨大正能量。我想也是因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结合自身情况,我觉得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将这种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得以体现。

三、用行动彰显价值追求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积极倡导中国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今天,特别是习总书记大力“打老虎”的情形之下,一大批一大批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纷纷落马,甚而一大批一大批军事官员也被调查。许多机关政府没能做好代表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形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未能用行动彰显价值追求会造成的多么严重的后果。

6.中华正能量 我践行 篇六

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社会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一个学校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稳定、发展、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变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让我们的学校充满着正能量。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人生定位在哪里,心里装的坐标图;人生路线在哪里,顺着路标一直走;人生态度是什么,理想信念当导演。明天的我将会怎样,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我们更加坚信:一个人,只要始终树立远大的理想,怀着坚定的信念,勇于承担个人、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你的明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你一定会如愿以偿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充分展现你的美丽人生!

上一篇:总体系统集成方案下一篇:岗位责任书法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