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2024-09-24

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共15篇)

1.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罗旭容

执教语文,既是我的荣幸,又是我的压力。二十几年来,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其中有苦闷彷徨,也有欣喜快乐。下面我谈谈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复训练的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新课导入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体味学习的快乐,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利用媒体资源,创设美丽课堂。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所以充分的利用媒体资源,会为你创设一个美丽的课堂。

五、重视朗读,品评感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六、注重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起积极的作用。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2.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篇二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按照意思理解就是:有了好习惯, 自然而然成功。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科, 越应坚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学科学习特点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工具性质, 更需如此。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听课、说话、读书、写作的习惯

教师上语文课时特别注意观察学生, 有人分神了, 就走到他的旁边吸引他的注意力, 或者点名他回答问题, 经常提醒学生做笔记并按期检查。

从初一开始, 教师课前3分钟安排两个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说的内容不限, 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一段小介绍, 或是一个小笑话。轮到的学生既紧张又期待, 听的人也兴趣盎然, 教师会做适当的肯定性赞评。上课时鼓励学生必须回答问题, 有时也会让另一个学生评价别人的答话,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每节早晚读教师都坚持下班巡视,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灌输“读书就是要读出声音”的思想。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介绍活动。

在写作训练方面, 除了每学期六次大作文的训练外, 还要批改学生每周交上的两篇日记。每学期举行两次个人最佳日记展。写日记使学生经常得到练笔, 对写作的帮助是不容置疑的。

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节课教师都安排有检查预习情况的时间, 如果效果不佳, 还会马上要求学生重新预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思考题。每节课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也会促使学生课后拿起课本重新阅读。长期坚持这样, 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教和学的效果都会显著提高。

3 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每上一节课之前, 教师都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 特别是设计好课堂提问, 多方面地设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果学生回答不好, 教师并不急于否定, 而是换一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尽量做到一问连一问、一问套一问, 从而形成连贯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思维也会一直处于高度运转之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 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是学生考好试的保证, 每次测试的讲评重点不讲答案, 而是解题思路。

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从细节入手

为了尽量消灭学生的错别字, 应强调:凡是在作业和作文中发现的错别字, 都要重复写一行。对于书写好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公开进行的各种展览也能促进学生写好祖国的文字。再比如生字的识记, 每一个都是学生自己查字典, 自己到黑板上拼注, 评判工作也是由学生来完成。诸如此类的小事,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老师是表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 教师都尽量参加。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读书介绍活动中有教师的阅读体会, 日记展上学生也能看到教师的心扉。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教师是他们的排头兵。

6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工作琐细, 效果显著

3.谈初中语文教育经验 篇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语言艺术

如今的课堂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一味惩罚不可取,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以上所列举的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些教师忽略教学语言的艺术所致。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呢?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要性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四、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统一性

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4.初中分层教学经验总结 篇四

2012——2013学

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每一课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都积极征求同组的其它教师的意见,向他们学习如何处理教材的重点。在学习方法上,多听其他政治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边记,学习其它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克服自己的不足,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5.初中学习经验总结 篇五

在小学,我女儿从来都是放养的,成绩也不差,在刚进去的时候,有一阵子非常不适应,所以我认为预初年级对孩子过度很重要,于是我帮女儿请了英语与数学老师,英语是因为一下子成绩下滑的厉害,而数学,我女儿本来就不喜欢,语文我个人觉得没有补课的必要性,所以我帮女儿办了张上海图书馆的卡,周六补课,周日就去图书馆里看书,就这样总算在女儿的努力下,成绩恢复正常。

在后来,我就不敢这样放养了,因为学校竞争厉害,所以我们一般都提前上下学期的东西,比如,初一暑假就开始上初二的物理,初二暑假开始上初三的化学,总算,孩子没有觉得跟不上。

6.《初中语文新课改经验总结》 篇六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END

7.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篇七

其实, 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体育科研方法,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仍可发挥其独特、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其研究方法的功能并未过时。

一、经验总结法及其现实意义

体育科研中的经验总结法, 是指人们对在体育实践中获得的有价值的感觉经验 (感性认识) , 经过一定形式的逻辑加工, 总结提炼为有一定科学内涵或创新含量, 达到某种理性认识的研究途径 (或过程) 。科学意义上的经验总结, 大都总结的是成功的先进的经验;当然也有对“失败经验”的总结, 进而获得更成功的宝贵经验。

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经验总结法的意义在于:

1.方法的草根性和经验的实践性, 可使实践一线的体育教师人人可用

目前, 全国除不足千人的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外, 主要的研究队伍是大中小学 (包括体育院校在内) 的40余万体育教师, 他们在完成日常体育工作之余, 还不同程度地参与各类体育科研活动。由于研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可能以规范的研究方法去专门研究高水平的竞技训练与比赛, 也不具备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去探索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另外, 广大体育教师中每年能申请到政府部门的正规科研项目的也是极少数。因此, 大多数体育教师还只能立足于大中小学体育的若干实际问题、从他们身边最熟悉的经验入手, 开展简便易行的大众化研究。体育教师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小学, 也不管年长还是年轻, 都在学校体育的第一线摸爬滚打, 都在实践中对工作、对成败有着不同的体会与认识。所以, 对于广大体育教师, 经验总结法的科研适应性强、人人可用、方便可行。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参与的起步性科研而言, 该方法成本不高, 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且人人具备方法所依赖的实践基础。

2.经验总结的成果可直接、及时地运用于学校体育实践之中, 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本校、本地先进经验总结而成的研究成果, 由于其生动具体和现实的说服力, 往往比单纯或空洞的理论指导更容易让广大体育教师接受, 更能引起实践一线教师心灵上的共鸣和应用中的认同, 使经验成果成为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特别是经验成果的普适性强, 来源于教师的相同实践, 拿来就可运用,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实现科研的真正目的;并使经验变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财富。

3.经验总结是初期从事科研的体育教师的研究起点

学校体育活动的实践性特征, 决定了广大体育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理解, 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 首先是从实践的经验开始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是体育教师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蕴含了教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教育智慧和先进认识。大多数一线教师在从事科研的初期, 在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时相对难度较大;而从经验总结入手, 从自己在体育实践中最熟悉的感性认识入手, 则是简便易行、普遍有效的研究起点。

4.经验成果是体育科学发展的基础, 当前及今后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经验总结来丰富其内容

通过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成果, 不仅仅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气息, 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体育实践活动的某种本质特征, 总结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 从各种体育现象之间找到了某种必然联系, 概括了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与智慧, 因而它必然成为体育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内容, 并上升为具有理性认识特征的科学认识。可以说, 经验总结也是构建体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出发点。

世界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 我国体育科学的真正发展也主要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进步。相对于教育科学、生命科学等相邻科学而言, 体育科学的发展水平和成熟性还不高。在我国, 在体育教师依然是体育科研的主力军这样的现实面前, 包括学校体育理论在内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发展, 还需要依靠经验总结来研究各种体育现象, 得到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当然, 这并不排斥体育教师也可采用其他多种研究方法, 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

二、经验总结法的类型

不同学者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 对经验总结法有不同的分类。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 按经验总结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与深度分类

1. 事件性经验总结

这类经验总结大多以体育实践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活动、事实为基础, 概括性地描述其中的基本认识、成功的体会与收获, 总结出先进有益的方法与模式。如本刊 (2008年第六期) 在“教学实践”、“课余训练”、“一线话题”等栏目中的大量小论文, 大多是此类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 例如, 其中的“小学篮球教学四步骤”、“发展跳高能力练习十二法”等等。这类研究成果虽然属于经验总结的初级层次, 但由于其生动具体、描述性与应用性强, 因此容易为他人学习、仿效和应用, 又能为积累经验、开展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同时, 也是初期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的起步成果。

2. 科学性经验总结

这是经验总结法的较高层次。它以大量具体的事件性总结为基础, 并在更大的时空范围把若干体育现象与事例进行归类处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 以从中揭示实践经验的本质, 从大量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成果已跃升为一般意义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层次。在本刊 (2008年第六期) 的“教学研究”、“理论探索”、“教师教研”栏目中的大部分文章, 基本是这类总结研究的成果。其特征是所涉及的具体事例与经验更为丰富, 实践过程更为完整, 其总结加工的方法更具多样化和逻辑性。

(二) 按经验总结时的主要方法特征分类

1. 对比性总结

这主要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某些同类体育现象中的不同活动的程序、方法、手段与模式进行比较总结 (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同模式与方法) ;或者是对不同体育现象中的某些共同规律和不同特点进行对比总结 (如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竞赛中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共同作用, 对培养学生情感、个性与品德的不同作用与特点) 。对比性总结需要较多的经验事实与观察资料。

2. 归因性总结

这类总结更倾向于对某一体育事件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过程回顾, 力图感受性的揭示其发生明显变化、产生某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与背景, 进而发掘和总结这些原因的先进性或文化价值。归因总结带有事后证实的色彩, 但它仅属于“经验式”的粗略实证研究, 它不可能像实验法、观察法那样有事先的严格设计和过程的精确测试与统计。因此, 这类研究成果可以为正式的实验和观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假设。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教育原理、方法和体育规律的揭示, 正是源于人们对长期实践经验的归因总结。

3. 个案性总结

这种总结法类似于上文所述的事件性总结。它与归因总结不同的是, 它主要总结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种发展规律与本质特征, 弄清事件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不同联系, 力图揭示出事物发展中的特殊性或典型意义。如对某一位优秀运动员成长历程的总结, 对某一个体育传统学校20年体育发展成就的全面总结。

三、经验总结法的运用步骤与要求

1.基于经验选好总结经验的相关课题, 确保经验的先进性与代表性

选择研究问题时, 主要不是从问题本身的理论性或重要性出发, 而是从该问题在长期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事实出发。因此, 首先要全面考察已有经验的品质即经验的系统性、代表性、可靠性与先进性, 是否在该问题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 是否具有较可靠的事实与数据, 是否具有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普遍价值。

2.加强科学理论学习, 深入发掘经验的本质

经验总结的目的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掘事物的本质, 绝不是流水账式的堆砌现象、罗列事实。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学习并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高屋建瓴地对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和阐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分析, 使原生态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有逻辑联系、有事实支撑的理性认识;进而再抽象概括, 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新观点、原理与方法。

3.积累经验重在平时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 要善于和勤于收集各种有益的经验, 注意观察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的新现象、新矛盾, 及时记录所观察的各种现象与结果, 细心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背景, 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改进和完善, 使初步、零散的经验更加系统和丰富。如果有条件, 可以定期对初步经验、体会进行阶段性整理小结, 防止遗忘或错记。同时, 通过这样的小结也为之后的正式经验总结做好前期准备。

4.总结经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 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综合采用多种具体方法

首先, 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的思想方法, 解决研究者对事物的整体观与研究思路, 包括对事物的系统与结构、局部与整体、主流与枝节、现象与本质、特殊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等关系的正确认识。其次, 在具体收集和分析各类经验材料时, 会用到逻辑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各种具体方法。特别要强调的是, 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 就是要避免传统经验总结的某种弊端, 力图用更多的案例和数据说话, 以提高经验总结成果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5.经验总结法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可产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研究者在研究初期, 用经验总结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再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反思与设计, 用行动研究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完善和检验;这不但为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深刻和丰富的经验, 而且又为后续的行动研究提供新的问题起点。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最终能有效地增强研究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与方法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春风, 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8.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经验总结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经验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然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首要的前提条件则是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师课堂经验的总结进行了分析。

一、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且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改变数学课堂中的单调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入新数学知识,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例题的讲解:“下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c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教师对此题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真正的滑梯模型,让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解题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由此题总结勾股定理的公式,最后得出滑道AC的长为5cm。

二、结合教材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

1.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结合课堂经验,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熟悉度,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数学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中对实际的旗杆进行测量,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存在的立体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教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运用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教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不仅如此,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搞好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具备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下,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本课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平均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待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要点之后,教师再引进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掌握平均数的具体应用。例如,教师设定如下教学情境:“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试计算平均年龄最大的小组以及平均身高最高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将之前掌握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对小组中平均身高与平均年龄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便于数学教师总结数学课堂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受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学教师也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文章中的分析与讨论,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教学经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秋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7-28.

[2]刘娟.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的经验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

[3]易正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15.

9.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九

我是沙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从

05年至今,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从事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项艰苦而又光荣的工作。在教学上,我积极学习年轻教师的新方法、新理念,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改,时时反思与总结,使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以后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做以下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在数学课上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时时处处关注身边的数学模型,尽力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中考命题接轨。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是课前最重要的准备环节,为了精准、高效的展开教学。

1、细致研读、精准把握教材精髓。每备一节课,我都认真的读课本3遍,做好课堂批注;然后看教辅资料,理解每句话的内涵;认真填完练习册,合理进行课堂选题,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认真落实。备方法、备理念、备学生,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改正自己的缺点,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

2、关注数学动态,抽象数学模型。数学是古人为解决问题抽象出来的学科,现在的数学题型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我时时处处关注身边的数学,如商场打折销售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进价、标价、售价,和原价、现价之间的关系;还有共享单车车架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含糖率,让学生自己准备糖水,感受浓度的变化;各种循环比赛,比赛场数公式的推导等。我都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让学生爱上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高效、持久的展开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从以下几点展开:

1、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是培养思维的一门学科,好的思维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因此课堂教学中,我积极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而师生产生共鸣。如(1)课堂上和学生开玩笑改变纯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2)多鼓励、多引导,开展多元化评价。(3)多表扬、少鞭策,建立自信。(4)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数学课堂。(5)耐心、细致的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教育。

2、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自信的人是阳光的、快乐的、积极上进的,因此在学习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1)鼓励学“困生”努力学习,不鞭策、不歧视。(2)不以“分数论”一锤定英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3)不公示、不排名、不打消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摒弃,“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 》时,我把问题交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就会合作、互相帮助。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变的大为活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少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讲练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而且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发现问题。讲练不仅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效率。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讲了一节课学生什么也没学会,考试时这些题都讲过学生却不会做。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向45分钟时间要高效课堂,我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大部分会的不讲。因为学生大部分会,所以教师讲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哪些学生不会,向会的学生请教,这样就可以使时间有效利用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不同的题。

2、学生大部分不会的不讲。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结构不同,所以针对难题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讲也起不到多大的效果。只讲难题不仅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苦,还容易打消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对于难题,有学习欲望的学生可以围成小组向会的学生请教,或者抽时间向老师请教,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

3、给中等生精选题、讲方法。中等生是学习的主力军,是教师的主要教授对象,而学生勤动脑,勤动笔是学好数学的法宝,因此,课前必须精心选题。选题不仅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还要注意适量,确保学生能短时间完成。然后给学生精讲,从不同方面加以阐述,讲方法、讲策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不同的题给归纳不同的方法,学生解答起来轻车熟路,不至于一筹莫展。

五、复习要目的,有计划。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要想让学生梳理好知识点,形成一套完备的知识网络,我经常和学生画思维导图,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让学困生做一些基础的知识(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而其他同学,可以跟老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达到扶差、拔优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增加课时,更要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10.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

双牌镇龙从中学 杨艳平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学英语太难了!英语为什么比母语难学?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缺乏实践的环境,实际生活几乎与英语绝缘。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内学到应该学的知识,教师讲课时就应讲究技巧。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就能较恰当地体现这一优点。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问题。由于是自由发问,学生难免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可能显得“离奇”或“引入某个死胡同”里。这时,作为教师,应耐心解释寻找生机。采用“冷却法”,让学生课后查字典资料,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往往会有一种更强烈的求知欲,一旦茅塞顿开,那种因解决了问题而带来的轻松喜悦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激发新的兴趣,使他们在克服重重的困难中不断迈向成功。

二、单词教学的技巧

单词教学是一种简单、枯燥、乏味的教学。以往许多教师多采用给单词注上音标,让学生自己拼读,教师再带读,这种方法教起来简单。不足之处是易记易忘,甚至边学边忘。所以我在教学生单词时尽可能从单词中挑“骨头”找特征。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加减法(利用相关或相近的词去头存尾或补头添尾等)、联想法等。对某些特别长而找不出明显特征的单词就采用解剖法,所谓的解剖法即是将复杂冗长的单词进行分割,比如,television解剖成te-le-vision,telephone解剖成te-le-phone,cabbage解剖成cabb-age等。学生在课后背单词的方法也有讲究。我发现一般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多采用“读→写→读→写”的方法,这种同时开动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也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造就新一代的有素质的人才。

三、课文教学讲究技巧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应清楚自己不是开路先锋。不必披荆斩棘,时时处处辅平路给自己的学生。相反,必要时应设置一些“障碍”,布下“陷阱”,使学生在解除障碍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一贯提倡教学中要讲究技巧。我在讲授lesson 2.(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book2)时,就不是采用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的方法,更不是照本宣科。我从学生周围物色某些富有代表性的东西,对他(她)说:“This pencil-box(pen,eraser...)is very beautiful(good,nice...).May I borrow it,please?”当时大多数学生都有所表示。大多数学生答:“Yes,please.”有的说“OK!”“All right!”或“Certainly, here you are.”等。我说“Thank you!”紧接着笔者来到某男同学面前,盯着他腕上的手表说:“Oh, your watch is very new and nice, may i have it, please?”,我对have这外词加重读音并重读多次。这位男同学毫不犹豫地将手表递过来说:“OK!Here you are.”笔者说:“Thank you,I like it very much.”随即我将原来借到手的东西一一归还学生,唯独那块手表没有归还。我回到黑板前,边板书边说:“May I borrow...,please?”与“May I have...,please?”是两种不太相同的句子。他们虽然都可以表示“借”,前者用borrow表示借后要归还物主,而后者用have则表示借后可以不用还。所以,我对全班同学说,老师很感谢那位同学送给老师这么漂亮的手表。我随即又举例说,如若向母亲要,可以说“May I have two yuan, mom?”等。课文教学也同样可以创出自己的特色。通过以上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取该掌握的语法知识,特别是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符合中学教学大纲有关的“听说领先,读写后跟的原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排除了“填鸭式”带来的沉闷呆板的不良后果。四教学中应采取一些道具

教学中应采取一些道具,如幻灯机、挂图、小知识卡等,因为直观教学能将某些抽象的东西用简洁明了的图像或实物展示出来,犹如幽默画一样,发挥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可在黑板上画草图来表示,笔者就特别倾向于这种表达方法。因为它做起来简单,收效好。

五、举办课外活动

站在岸上与投身大海是两种不同的感受。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且内容有限。要想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除了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练习外,最好组织一些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等,并且定期举行比赛、表演,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以鼓士气。这是由于学生自己亲自实践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置、组织等能力。

11.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现状;心理障碍;有效策略

就小学语文学习而言,主要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相对而言,思维难度较小,但是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的知识点增多,除了需要进行识记以外,还要去分析和理解,课堂容量增大,语文学习难度增加。为了让初中新生更快地适应语文学习,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新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由于开始接触更广的知识面、更高的知识层次,但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还没有提高,所以对角色的转换还不理解,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适应问题,即学生难以及时地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感觉语文学习难度增大,这是因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习惯已经难以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1.语文学习的不适应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较弱,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是重视对知识的识记,缺乏对思维知识的有效应用,但是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独立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语文学习,出现小学与初中脱节的现象。

2.出现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

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开始增多,且学校管理严格,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甚至畏惧学习,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语文学习而言,难度增大,出现惧怕语文学习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3.缺乏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原先的学习习惯已经无法满足初中语文学习的需求,进而阻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对于新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转变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语文教学而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更要从一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摸底工作,做好小学升入初中的衔接

在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不要急着开始初中课程,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语文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语文功底,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使其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衔接,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脱节的现象。此外,在刚升入初中以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放慢学习的进度,做好新旧知识的铺垫,从而为学生由小学向初中过渡创造良好的条件。

2.合理把握时机,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即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了解接纳语文文化,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亲近文学,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积累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要上好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讲解,使学生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和趣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进行单纯的知识呈现,要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此外,上好第一学期的语文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授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也是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成绩稳定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整体认识,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需要语文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重视对初中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摸底调查,明确学生的语文基础,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要加强对关键时期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燕燕.注重习惯养成自然: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6).

[2]陈瑰.中学语文教学新课改成效之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10(9).

12.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 篇十二

一、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模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容易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改变课堂形式, 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 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沟通, 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改变课堂形式?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改变普通课堂中学生一排一排坐着的听课方式, 变成围圈坐, 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死板。同时, 教师也可选择固定的几节语文课作为趣味课, 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 让学生实行自主探讨, 互助学习, 然后找出答案。

此外, 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改革问题向学生征求建议,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改进课堂, 教师选择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中实施, 取得良好效果的就可以长期使用了。

二、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

在语文课堂上, 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不能消化的, 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不至于因走神而遗漏应掌握的知识点。至于以哪种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一方面要看学生的质量, 另一方面, 也要看教师的喜好。笔者认为, 如果课堂上仅存在一种互动交流方式, 学生们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 教师可以考虑多种互动方式同时进行。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 教师既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 你们觉得, 如果未来你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应当如何做呢?让学生给出不同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这篇文章的精彩部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 ,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蒲松龄的其他故事, 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 或者以“如果当今社会有人遇到狼, 该不该打死”为辩题, 让学生进行辩论。总之, 互动的方式不能太过单一, 否则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兴趣。

三、重点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的, 就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 学生只有在有能力将自己脑中的知识有效地条理化之后, 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合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任务, 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后找出最正确的方法, 让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合理准确, 这样一来, 学生便能进行最具条理的表达, 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

幼时天资聪颖的仲永为什么在长大后会变得资质平平呢?

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仲永在长大后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参考《伤仲永》的案例, 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呢?

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辨是与非, 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此外, 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适量做一些推理题目,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

四、重视课后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效果

教师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 应该积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又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友谊。但是笔者仍然要强调一点, 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过于单调, 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应该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 否则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3.初中物理课题实验的经验总结 篇十三

昌吉州奇台四中-------李晓辉,叶淑娟

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专业化处在低、中级阶断,我校申请了《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能促进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我校共有12名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

我代表四中物理教研组把课题研究的一些经验方法,在这和各位同行交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每一节课几乎都有实验,物理上结论,理论几乎都是由实验得出,多年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和兴趣问题,请同学们如实填写以下内容:

(以下题目中,请在符合你的情况的选项上打勾)

1、你觉得物理方面的知识和现象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吗? A、很多B、较多C.较少D很少E、几乎没有

2、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需要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你首先想到的是:

A、查阅资料自己动手解决B、先请教别人然后自己解决 C、请别人帮忙D、将问题抛在一边

3、上物理课时,你经常在干什么? A、认真听老师讲,弄懂以后再整理笔记 B、先作笔记,对不懂的问题在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 C、作笔记,对不清楚的物体不再理睬 D、不作笔记

4、你觉得有必要对一些物理结论进行实验验证吗?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没有太大的必要D、没有必要

5、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A、实验器材B、实验现象C、实验过程D、以上全部

6、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你在做什么? A、自己动手做实验B、同学一起做实验 C、看其他同学做实验D、玩弄实验器

7、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你怎么做? A、请教实验指导老师B、自己搞清楚问题在哪里 C、忽略问题,继续往下做实验D、放弃实验

8、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发现老师讲错了知识点,你怎么办? A、提醒老师,指出错误之处B、与同学小声讨论 C、不管它,装做没有发现错误D下课后与老师交流

9、你觉得在物理学习中应该注重: A、结果B、过程C、结果与过程并重

10、你觉得物理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贡献如何? A、非常大B、比较大C、一般D、没有贡献

11、你觉得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A、认真听讲,及时预习和复习B、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C、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D、了解科技前沿,关心科技发展 E、以上全部

12、你对物理学方面的课外书籍

A、阅读过多本B、阅读过一两本C、偶然浏览过

13、你对物理是否感兴趣?

A、很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D、很讨厌

14、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其他

15、你的物理成绩怎样?

A、很好B、中等C、一般D、很差

问卷调查对象为初三年级前400名学生,对一些个案分析如下

16、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A、实验器材B、实验现象C、实验过程D、以上全部 有90%的学生答实验现象 有10%的学生答其它

17、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你在做什么?

A、自己动手做实验 B、与其他同学一起做实验 C、看其他同学做实验D、玩弄实验器 有30%的学生答看其它学生做实验 有50%的学生答自己动手做实验

18、你觉得有必要对一些物理结论进行实验验证吗?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没有太大的必要D、没有必要 有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有10%的学生答其它 对老师现状进行了调查

1、有些实验准备起来非常麻烦,老师不愿准备,课堂上只讲实验,不做实验,学生被动接受,似信非信。

2、有些学生实验,因为班级人员过多,管理起来难度大,老师不愿做。

3、有些老师认为做了实验,浪费了时间,不如做几道题,考个高分。

4、有些老师,只做课本中一些实验,没有创新实验,只自己做,不让学生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修小组做了一些尝试,能否改变现状。

一、上好一节优质课。

1、赏名师,学名师

看名师教案,特别是各种教学实录,这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要凭借,看实录,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师在上课时是怎么切入的,怎么处理课堂上发生各类事情,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安排专门时间看名师实录,讨论,分享名师风格。

2、名师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同行很多课就是优质课。

3、我们的每一节课是否都是优质课呢?不可能,但我们怎么能尽量做到杜绝失败课,减少一般课,多上优质课呢?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例如,有一位老师讲《透镜》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移动透镜找像;有的学生乱移光屏找像;有的学生找到了像,找不出规律;有的学生还在说笑打闹。这节课如果是评课的话,一半是失败课,但对我们来说没有收获吗?是有大收获,我们以后讲这节课,不会反思吗?学生的这些现象发生原不是在老师呢?老师应怎么反思呢?这是一名教师上的示范课,她用具体实物,生动例子师生互动给老师、同学留下了深刻影响。

4、一课多上,一节课老师上完,小组提出意见,再上,再提意见,到最完美。

5、同课异构

一节课多人准备,小组听课,评课,提高了优质课节数。

6、我们研修小组做了一个调查,经常做实验的老师比不做实验的老师在学生试卷的试验题上得分率比较高。

二、办好一期讲座。

年轻教师有新思想、有朝气,他们接受新知识比较强,让他们承担实验方面讲座。例如,苟翠霞老师讲的《大气压》实验讲座 易拉罐中装一点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会迅速撤离酒精灯,用胶片把口子封上,用冷水浇上,会发出响声,且罐子变扁了,实验易做,新颖,有创新。

灯泡亮暗是什么因素影响呢?导线长短对亮暗有很大影响。通过这些讲座,老师们在课堂演示实验上积极性非常高,经常互相讨论,每一节课用什么实验,教研气氛日益浓厚。

三、做好一节集体备课。

我们备课组每周一次,由一位老师备出教案,在集体研讨时,大家讨论,补充教学中很多问题,通过讨论得到很好解决,汇集了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我们提倡的是集体智慧,十个人风格。例如《声音发生》这节课,在集体研讨时,老师们补充了很多实验,如,在音叉间放玻璃片,敲出音叉声音会更清脆些问题:在音叉间放玻璃片,敲出音叉声音会更清脆,如在音叉之间放纸片,敲击音叉,声音会有哨音,老师们感叹说,这么多年,我怎么没做这些实验呢?教师个总是期待集体备课,改变了以往应付、被动的集体备课局面。老师从中得到了经验,这是我校集体备课的照片。

四、发挥好多媒体优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作用日渐明显,我校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中起动比较早,教师比较熟练,以前老师都是上课前下载课件、视频、制作幻灯片,工作量很大。利用这次课改机会,我们物理组采取分年级,分章节,把物理课件、视频、幻灯片进行整理,发到校园网上,老师可以很方便,直接使用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避免以往单打独斗局面,成绩大幅提高。

五、开放实验室

孩子天生好奇,他们对书上讲的问题结论,总想自己能亲身证明,我们课题组采用开放实验室,让各年级、各班级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有实验员指导,孩子们初进实验室很好奇,动手能力比较差,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只会做书上一些简单实验。到后来,有一位学生对我们老师说,老师,我自己动手做了实验,我证明了结果。看到他开心笑容,我想,由被动的接受实验到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这是一件多么快乐事。孩子们总是盼着进实验室,这是他们做实验照片。

六、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老师在许多教学中,对学生、教材有很多感受,体会,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怎么定出来,让老师们共享呢?我们发现有这样一

1、有些老师们偷懒,不愿意写。

2、有些老师确实不会写。

3、有些老师从网上下载,或者互相拼凑。

这些现状如何解决呢?我们研修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1、看名家写的论文。

2、听有经验人讲论文怎么写。

例:有位老师给我们讲关于《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实验怎么把它写出来呢?是用简单语言把它写出来。例1用喷雾剂向室内喷射,用激光笔照射。例2用瓶中装满烟雾,用激光笔照射。

例3用瓶中装满水,滴一些墨水,用激光笔照射。

一目了然,就是把你的新发现,新解法,新实验,易错题写出来,让他们有收获,老师们启发很大,写了很多论文,本年发表了州级三篇得奖。

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感受到学校、教师、学生都发生着变化,教师专业水平,有了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有了提高,我们以后会深入课题研究,把校本研修走向深入。

对传统式教学和做实验教学拌进行了对比。

教师:水平相当,经验丰富

对象:平行班初三(4)班(5)班(6)班(7)班(8)班(9)班

内容:统一内容:伏安法测电阻 检测:抽测本节得分率

取得成果:

1、做实验比不做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做实验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展示自己。

14.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厌学情绪,教学语言,分层教学

一、升级数学原味

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在生活实际, 多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唤起其原来的数学经验, 上数学课就会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如同呼吸身边的氧气那么自然与熟悉, 展现数学完美的生活应用性及对自然本质返璞归真。

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 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 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 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教材整合教材, 重组教材,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 使其具有时代性、本土性。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发挥好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 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需打团体战

学生厌学, 如何处理? 其实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引领方法,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比如我校有个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学生上课不注意倾听, 其他学生发言, 就故意起哄, 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什么也不会”。 老师又问:“简单听一听, 总可以吧! ”这位同学有些不耐烦地大吼道:“我连小学一二年级的也不会, 你让我学习么? ”这位老师听后生气了:“一年级的知识不会回去上一年级? 来这里发什么火? ”这位学生回答:“我才不愿意上呢! 家长非让我来! ”这是事后这位老师的原文口述, 自己不想上, 从老师身上, 从学校找原因, 故意气老师, 只要一有借口就立刻回家。 据调查, 这位学生确实忘掉了一二年级的知识, 没有课本, 也没有作业。 怎样让这样的学生动起来, 是我研究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从心里感化他, 二是需要让他从最基础的学起, 节节有收获, 天天有进步, 课堂有事做。 反过来, 真难哪。 一个老师自己这样做, 一定要下一番苦工夫不可, 其他老师不但不配合, 反而会加以嘲笑, 反正不影响我, 管他呢。出那么多冤力真傻。 老师团体战真难打啊。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该是最好的语言艺术家, 教学时要婉转迂回, 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画龙点睛,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也是熏陶、培养学生品德气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运用语言的技巧。 结合教学内容活灵活现、节奏明快、绘声绘色地传递科学知识, 是教师精湛语言技术的具体再现。 这里就要求教师具有演说家的演讲才能和借鉴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随着知识内容、具体环境、情感的起伏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需要, 似行如流水, 如旱荷逢甘露, 更像知音在聚首。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知识的海洋, 如鱼得水, 学海畅游, 其乐融融。 教师的教学语言犹如甘泉叮咚, 把知识的 “甘露”滴入学生干涸的心田, 是教学语言达到的最佳理想意境。赵忠祥津津有味的“旁白”;田连元活灵活现的“段子”;黄宏幽默风趣的“小品”, 都是我们提高教学语言水准所值得学习、借鉴的。 为了发展完善和纯洁祖国的语言, 为了教育的兴旺和发展, 为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理想的早日实现, 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素质摆上议事日程。

四、从“有痕”走向“无痕”

曾经有幸听到一位孙老师执教的一节课, 此次已是第二次聆听孙老师的名家风采, 依旧感触良多。 从孙老师机智幽默的语言、几何画板的娴熟运用及对学生充分的信任, 都再次令我深深折服, 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也是我期待达到的目标。

1.将教学目标当堂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有些时候仅靠教师自身的资源是无法做到的。 孙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身上的资源, 发动学生教学生, 别样的分组模式, “1号”、“2号”的定义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孙老师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中教、异步达标》, 就这样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节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中。

2.“分享思考, 关注领悟”是其课堂教学特色。 孙老师通过精心选择一个例题,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每当有学生提出新的解法, 都会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思考, 代替老师的滔滔不绝。 在新解法层出不穷的过程中, 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慢慢体会A、X型图, 并适时追问有没有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 将反思进行到底。 当学生总结出“转化”这一思想的时刻也是老师极欣慰的时刻。 当你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等待时, 学生完成了认知结构的建立, 没有老师的包办, 就这样一气呵成, 与学生顺风顺水地交流, 令我佩服之极。 借用孙老师的话:“走进课堂忘记预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有痕走向无痕。 ”断掉老师手中的线, 放开课堂, 了解学生, 相信学生, 相信自己。

五、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 (Stratified teaching) 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组, 每组学生的水平相近, 区别对待这些学生, 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智力测验得分及数学成绩, 分层以后, 每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根据学习成绩的改变而调整。 分层教学的意义是各类学生互不干扰, 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 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 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 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 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 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 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激励, 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 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 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 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15.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类型总结 篇十五

课堂总结可以由老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老师再加以补充、修正。但这时结束语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

如有一位老师在《春》的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结束语:

“同学们,回去背诵整篇课文,细细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春》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清新,像潺潺的小河水一样!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景的方法。”

这段结束语归纳总结了《春》这篇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这是本课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教师的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式

这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采用的结束语。教师在结束教学内容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有位教师这样收尾:

“学完《三峡》,三峡的美景尽收眼底。假如你是一位广告达人,结合课文内容,请为三峡景区设计一句广告词。”并出示例句:猿鸣——男儿有泪也轻弹!”“乘奔御风——疾风知劲草!请大家课后也写一二句广告词。”

这样的结束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兴趣和好胜心理,课后,他们认真构思,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写道:“游三峡,玩一种心跳的感觉!”;“急流直冲三万里,疑是上天神水来!”;“执自然之手,与山水偕老!”……这些学生拟写的广告词虽略显稚嫩,但毕竟是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所进行的个性化的创造,确实不易。

三、游戏活动式

这是一种形式特殊的结束语,即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娱乐来完成的结束语。这种形式的结束语对消除学生上完一节课后的身心疲劳,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有较好的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教《口技》的最后,建议学生课后用“甲生:我来问,你来答。某词的意思是什么?乙生:这个问题难不倒我……”的游戏形式来复习刚刚学过的文言知识点。这位教师还在课堂上与一学生合作举例:

师:“我来问,你来答。‘会宾客大宴’中‘会’是不是指‘开会’?”生:“这个问题难不倒我。‘会’是指‘适逢,正赶上’。”

师:“我来问,你来答。‘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中的‘但’是不是指‘但是’”生:“这个问题难不倒我。‘但’是指‘只,仅仅’。”

四、问题解决式

有的课在导入时,教师提出了本课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结束语中,就可以正面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这称之为问题解决式或强化总结式。

例如,一位老师在导入《丑小鸭》一课时,是这样的:“……你知道丑小鸭最终变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在结束本课教学时,这位老师是这样结束:“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经历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命的奇迹。”通过这样的强调,就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五、比较式

一位语文教师上《伤仲永》一课时采用了比较式的结束语:

“《伤仲永》这篇古文在当时,激励着人们为学的思想。一千多年之后,这篇古文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学的思想。”

这种的“比较式”的结束语,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篇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学生指示了提高鉴赏力的方式,展示了广阔的思维天地。

六、悬念式

一位老师上《智取生辰纲》时,是这样结束第一堂课的:

“这节课,我让同学们自己谈谈对小说《水浒》的阅读体会。同学们谈得十分精彩。课后请大家完成两个练习:①、请同学们归纳并交流这节课谈了《水浒》的哪些方面?②、下一节课我们将上的《智取生辰纲》就选自这部名著,很多精彩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发现。你能从中受到什么教益?你能谈得比这节课更精彩吗?”

这样“悬念式”的结束语,一般在上下节课之间提出,它预告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还让上下节课两节课过渡自然巧妙,效果较好。

七、震颤式

如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结束时,一位教师问学生:“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住直前。让我们牢记李大钊的一句名言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震颤式”结束语,用警句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内心震颤不已,起到振奋人心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束语是画着感叹号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上一篇:管理者素质下一篇:学生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