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2024-08-30

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精选17篇)

1.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一

近十 年 食 物 中 毒 情 况 分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食用菌方向)班级:1204班 姓名:李金刚

学号:20120707512

(—)近十年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汇总表见下:

年份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报告起数 2004 82 135 136 44 397 2005 51 67 84 54 256 2006 55 196 221 144 596 2007 64 150 194 98 506 2008 57 96 174 104 431 2009 34 77 114 46 271 2010 32 59 97 32 220 2011 13 57 73 46 189 2012 17 51 66 40 174 2013 25 39 61 27 152 由上表可以绘出图表见下:

图 1

图2

根据折线图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从2004年到2013年近十年间的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总体呈下将趋势,从图2中可以发现每年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二第三季度。由上可以初步得出我国近十年对食物中毒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食物中毒的发生可能与气温气候等的变化有关,温度的升高使微生物活动旺盛,使食物更容易发生异变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二)近十年食物中毒人数汇总表见下:

年份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中毒人数 2004 1786 4762 5800 2238 14586 2005 1244 2129 3751 1897 9021 2006 1271 5542 6573 4677 18063 2007 2054 3508 5681 13280 13280 2008 1216 3348 5035 3496 13095 2009 1100 3020 4742 2145 11007 2010 792 1947 3331 1313 7383 2011 566 2640 3224 1876 8324 2012 438 2586 2436 1225 6685 2013 758 1494 2033 1274 5559

由上表可以绘出图表见下:

图3

图 4

由图3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近十年来食物中毒的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客观的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的食物中毒防范措施在逐渐健全。由图4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一年当中食物中毒发生最多的多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这两个季度的温度一般较高,湿度的条件较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使食物腐败等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三)近十年食物中毒死亡人数表见下:

年份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死亡人数 2004 61 101 102 18 282 2005 41 59 96 39 235 2006 27 58 73 38 196 2007 25 70 109 54 258 2008 27 29 62 36 154 2009 33 50 80 18 181 2010 27 59 80 18 184 2011 16 29 61 31 137 2012 12 31 50 53 146 2013 19 25 45 20 109 由上表可以绘出图表见下:

图5

图6 由图5可以看出近十年来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与食物中毒人数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逐渐下降,我国的卫生水平在提高,对食物中毒的防范措施在提高。由图6可以看出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在第二第三季度较多,不过相差不是很大。

(四)近十年食物中毒原因分析统计表见下:

选项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报告起数 136 51 265 174 172 118 81 78 56 中毒人数 8481 3882 11053 7816 7595 7882 4585 5133

3749 微生物性 死亡人数 34 10 18 5 5 20 16 14 报告起数 138 84 103 89 79 55 40 30 21 中毒人数 2428 1721 1671 1502 1274 1103 682 730

395 化学性 死亡人数 165 106 78 74 57 66 48 57 报告起数 75 65 151 189 125 81 77 53

有毒动植中毒人数 1367 1426 3158 2789 2823 1269 1151 1543 990 物 死亡人数 69 76 85 167 80 93 112 51 99 报告起数 48 56 77 54 55 17 22 28 25 中毒人数 2310 1992 2181 1173 1403 753 965 918

1551 不明原因 死亡人数 14 43 15 12 12 2 8 15 12 由上表可以绘出图表见下:

图7

由上表和图7可以发现由微生物性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人数较多,但它引起的死亡人数不多。化学性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不多,但致死率较高。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较多,但中毒人数不多,致死率也不高。所以应更加重视化学性中毒的宣传和预防。总体上各个人数都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了我国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

2013 49 3359 1 19 262 26 61 718 79 23 1220 3

(五)食物中毒场所统计表见下: 2004 报告起数 133 中毒人数 6561 集体食堂 死亡人数 15 报告起数 188 中毒人数 4299 选项 年份

2005

3498 6 123 1907 2006 237 8265 5 181 3263 2007 2008 142 162 5082 5302 1 4 219 147 2657 3110 2009 50 2978 7 145 4139 2010 2011 2012 37 44 42 2117 2733 3096 0 4 3 106 86 96 1260 2576 1615 2013 37 2388 3 81 1563 家庭 死亡人数 15

201 162 228 132 154 145 99 128 报告起数 21 43 86 61 64 51 27 28 12 中毒人数 2014

2982 3837 2984 3042 2821 1621 1516 324 饮食服务单位 死亡人数 0

0 3 4 2 5 3 3 8 报告起数 55 28 92 84 58 25 50 31 24 中毒人数 1712 634 2698 2557 1641 1069 2385 1499 1650 其他 死亡人数 35 26 25 16 15 36 31 7 由上表可以绘出图表见下:

图8

由上表和图8可以发现发生食物中毒中毒起数最多的在集体食堂和家庭,但两者比较家庭发生起数多但中毒人数没有集体食堂多,应该是因为集体食堂人们比较集中家庭人数比较分散。家庭因食物中毒而死亡的人数最多,远多于其他。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发生食物中毒不能及时发现,治疗。饮食单位和集体食堂死亡人数较少,说明相对较完全,易早发现,早治疗。

22 1207 1 12 401 10

2.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二

关键词:变易理论,课堂观察分析,课堂教学

如何处理学习内容是导致学生不同学习成就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1]因此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课者应有意识地关注上课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然而,较多观课者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环节等,却较少对教师学习内容的处理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变易理论是聚焦于如何处理学习内容的学习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瑞典马飞龙教授提出。本文将以小学科学《食物链》教学为例,以变易理论为依托,以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为评论焦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课堂描述及分析

(一)引入活动

教师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请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生物有怎样的联系,并顺势引出了活动一。这个引入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心理准备。

(二)活动一:串个纸环串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写有生物名称的五个纸环,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五个纸环依次串起来。该活动带出的变易图式见表1。

变易图式一保持五种生物不变,突出生物之间的顺序这个关键特征,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吃与被吃的关系。活动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进而理解食物链的概念。采用串个纸环串的活动能较形象地展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接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对食物链的概念进行教学。

(三)活动二:草原上的食物链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食物表、记录表和写有生物名称的纸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纸环串成多条食物链,挂在铁架台上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该活动带出的变易图式见表2。

变易图式二保持八种生物不变,变的是各小组找到的食物链,突出了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征。活动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出食物链的共同特点。从学生的学习成效来看,大多数小组都找到了3条食物链。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该小组展示了4条食物链,分别是:(1)草→兔→狐狸,(2)草→鼠→蛇→鹰,(3)草→兔→蛇→鹰,(4)草→蝗虫→鸟→鹰。教师又通过提问请学生回答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食物链以植物为基础,越往后都是肉食动物”“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都吃得比较多”等。由于受提问的形式和时间所限,无法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活动三:把找到的食物链记录下来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里放了一个大信封,信封里装着图和记号笔,请每个小组将找到的食物链用箭头记录在这张图中。该活动带出的变易图式见表3。

变易图式三保持八种生物不变,变的是不同小组用箭头模拟的食物链及食物链条数,目的是让学生审辨到食物链不是单一关系,而是交错在一起的。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三之前,出示了一条食物链纸环(草→兔→蛇→鹰),并剪掉蛇的纸环,请学生思考:如果蛇消失了,会怎么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食物链不是单一关系。那么,食物链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活动三,用箭头模拟食物链。从各个小组最后的展示图来看,每个小组都能画出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部分学生能理解在自然界里食物链的关系。

(五)总结

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草原上和森林里各自的食物链,请学生判断哪种生态平衡更稳定。由此带出的变易图式见表4。

变易图式四保持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不变,变的是生物的种类,让学生审辨到生物种类越多,生态就越平衡这一关键特征。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在判断哪种生态平衡更稳定时,学生都能判断正确,但是在教师追问为什么时,学生无法准确回答,表明对食物链的关系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基于变易理论的思考与建议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把“为什么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学得比另外一些学生要好”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学得好的人审辨到了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的关键特征”。[2]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应该指导学生去辨识现象或事物的关键特征。同时,变易理论也倡导教师为学生创造变易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同时关注到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保持变而其他方面保持不变,进而审辨出现象或事物的关键特征。运用变易理论来优化和改进课堂,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实际体验到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环节等。利用变易理论来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与启发。

(一)课前了解学生,找出学习难点

变易理论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变易。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先入为主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会造成其学习新内容的障碍。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先前理解出发,尽可能地弄清楚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难点,并以此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交谈、设计前测试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食物链的不同理解差异,弄清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误区及学习障碍,然后找到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所学内容更聚焦,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越是细致,就越容易准确定位学习的起点,并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3]

(二)精简活动,聚焦课堂学习

变易理论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教师要努力找到学习内容上的关键特征。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体验到的内容缺乏足够的关注,更没有指导学生辨识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学习内容包括预期的内容、实践的内容和体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实现预期的学习内容、实践的学习内容和体验的学习内容这三者之间的一致,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学习教师的预期内容。

基于此,重新审视本节课安排的三个活动,活动一和活动二都是串纸环来表示食物链,活动三是画食物链,活动形式都是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安排看似呈现人人都参与的热闹景象,但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活动也是被教师牵着走,使得学生未必能真正关注到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而领悟知识。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教师仍然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不明确学生的课前学习障碍,也没有指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更没有创造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所以建议教师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精简活动,删去不必要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聚焦。

(三)开放展示空间,深入指导活动

变易理论倡导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的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学生成果展示中,教师都只请了一组学生展示,参与展示的学生太少,无法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教师可以开放展示空间,让学生同时看到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带出变易理论所提倡的学习功能之一———对照,这样学生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此外,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具体明确的指导,而不只是说“再想一想”“再思考一下”这样的话语,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多问一些“为什么”,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学生也许能更好地体验到知识。

(四)依据变易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变易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它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促进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真正关注,而不只盯着“精彩纷呈”的教学环节。实践也表明基于变易理论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同教师对同一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享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带来教学设计的变易[4],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设计的质量并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但却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才是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而这需要教师抛弃过去“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接受新理论新思想,并尝试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植佩敏,马飞龙,郭建鹏,等.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变易理论与中国式教学[J].人民教育,2009(8).

[2]黄志军.“变易理论”与课堂教学优化——香港和大陆两节二年级故事(童话)课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

[3]黄志军.“变易理论”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11).

3.食物嵌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篇三

[关键词] 食的嵌塞;病因;临面接触点;调磨;结扎充填

[中图分类号] R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73-02

在近20年的口腔临床工作中发现食物崁塞是临床常见的患者就诊原因之一,它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各样[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对所有口腔科门诊因食物崁塞而就诊患者进形临床分析并相应治疗,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老年患者水平性食物崁塞45例,垂直性食物崁塞255例,男200例,女100例,临面已形成2类洞者150例。

1.2 方法

1.2.1 先判断食物嵌塞原因 老年人或牙周病患者由于牙间乳头和牙固支持组织高度降低,使牙间外展隙增大,在进食时唇、颊舌的运动可将食物压入牙间隙造成的水平型食物嵌塞,对此应教会患者自行清洁,如教其用牙缝刷或牙签清除嵌塞的食物。

1.2.2 垂直性食物崁塞 严重错拥挤正畸治疗,第3磨牙对牙伸长,应及早拔除,用调方法扩大外展隙,恢复正常外溢道。邻面接触关系正常的食物嵌塞患者,分析其咬面形态及咬关系,采用序列调方法进行治疗,消除对合杵臼式牙尖、建立面发育沟、调磨间隙远中牙齿近中斜面。

1.2.3 嵌塞部位咬对调方法效果不佳及临面形成洞者 给予结扎充填法,具体方法如下,对充填临面龋或上述治疗后疗效欠佳者用结扎充填法解决食物嵌塞,用直径0.8 mm左右的钢丝结扎分离牙间隙,或牙分离圈,分离嵌塞牙间隙,隔日复诊;拆除结扎用牙分离圈者,4~5 d复诊,方法与正畸等牙分离相同。此地嵌塞间隙己略增大。选择嵌塞间隙两侧较大的一个牙或已经形成龋洞的牙在其嵌塞面制备邻洞。

1.3 操作基本步骤

1.3.1 操作步骤 有洞者清除窝及洞壁其他物质,根据具体情况备适当的固位型,如倒凹固位,侧壁固位,龈壁固位,鸠尾固位等。用洞漆或树脂粘结剂做窝洞封闭,中等深度以上的窝洞应垫底。上好成型片及楔子,确保成型片紧贴窝洞龈壁无间隙,用银汞合金输送器少量分次送入准备就绪的窝洞内,注意侧壁点线角压紧,多余汞要随时剔除确保合金的密合和强度。注意恢复和重建相邻接点,勿形成悬突于龈下。充填完成后取下成型片及楔子即行外形雕刻,雕刻时应从边缘脊向合面部分雕刻,以防止临面修复体松脱影响恢复牙的功能外形,如恢复边缘脊,临面接触关系,楔状间隙及牙颈部的正常突度。注意恢复和重建相邻接点,勿破坏接触区,勿形成悬突于龈下。调整咬合次日抛光。要求美观者选择树脂充填法。方法与银汞充填基本相似,术后1周、2周与6个月复查银汞或树脂。

1.3.2 术后观察疗效  ①1周后患者复诊患者自述进食后咀嚼过程中无食物崁塞,临床检查临面接触良好为患者临床满意;②患者进食咀嚼过程中嚼较软及精细食物时无崁塞嚼丰富的纤维性蔬菜及肉类时崁塞临床检查牙线轻力可通过者为患者临床基本满意;③患者进食咀嚼过程中食物崁塞临床检查牙无接触点牙线自由通过者为患者不满意。

2 结果

255名垂直性食物崁塞者中,对序列调磨法效果不佳的10例和已形成洞者150例,行结扎充填法后食物崁塞临床满意者为150例,有效率达95%以上。对10名效果欠佳者给予嵌体和全冠修复。

3 讨论

经结扎分离后的牙因为牙周纤维的牵拉作用有回复原位的趋势,在分离后邻合洞充填,被挤压移位的牙复位的力量,使嵌塞间隙近远邻牙紧紧相接,从而消除食物嵌塞。邻面的相互磨损,使得点接角完成面接触外,同时也造成牙量的减少[2]。不少患者的牙量与骨量本来就不协调,用修整牙冠形成或人造冠检查邻接点后不能接触食物嵌塞。甚至做成联冠之后,在其近中或远中又出现新的嵌塞间隙。而本法是牙分离后尚未复位前进行充填,相当于增大了牙量,故使嵌塞间隙得以消除,笔者还对金属全冠修复事嵌塞者,试戴后(不要粘固)结扎分离,隔日取模加焊,取得满意效果。关键是适用证选择恰当,以一般牙周治疗为基础准确进行结扎分离,充填时注意邻接点的恢复。

食物嵌塞是临床常见的患者就诊的因素之一,如遇到食物崁塞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它易使牙周组织产生炎症,又能加重原有病变。食物嵌塞时,牙间受挤压引起疼痛。牙间乳头的龈谷上皮为薄的无角化上皮,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龈谷上皮的结构可成为引起牙周炎的薄弱区[3]。但由于解剖形态的关系,龈谷区易使细菌和菌斑积聚而发生牙龈炎。

食物崁塞会加重细菌和菌斑的聚集而引起牙龈炎。食物崁塞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接触点异常:相邻两牙失去正常接触关系,造成接触区接触不良或无接触,致使食物嵌入。可见于下属情况:①牙齿错位或扭转,使接触区的位置和牙间隙的大小发生改变。常见的有第3磨牙的不正常萌出和拔牙后对颌牙伸长,造成临间隙食物崁塞。②牙体临面缺损,破坏了接触区和边缘脊,如龋齿。③边缘脊和接触区的牙体缺损,临面修复不良。由于拔牙后未及时修复缺失牙,出现临牙倾倒。④牙齿松动,咀嚼时易致接触点分离,出现食物崁塞。(2)咬面磨损:面的凸面经咬合磨损而变成小平面,陡峻的牙尖溢出沟失去等状态,增加食物楔入的力量,发生崁塞。常见的情况有:①面的咬合脊边缘脊发育沟过度磨损,失去凸面外形,形成许多小斜面和楔形尖,产生楔入力量,发生崁塞。②上颌面磨损不均,致未被磨损的牙尖悬挂于对牙齿的远中面,当咀嚼时,上颌牙在食物的媒介下被合力推向侧,发生瞬间接触点分离,食物得以崁塞。③下颌面磨损不均,致使下颌牙余留牙突出于对合牙的远中侧,当咀嚼时,咬合力使下颌牙接触点分离,出现食物崁塞。(3)水平性食物崁塞:老年人或牙周病患者由于牙间银乳头和牙周支持组织高度降低,使牙间外展隙增大,在进食时,唇颊舌的运动可将食物压入牙间隙造成水平性食物崁塞[4]。

[参考文献]

[1] 王丽,赵丽萍.89例垂直型食物崁塞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3(1):56.

[2] 方碧松,徐爱凤,徐娟.树脂球法恢复二类洞邻面接触关系的临床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36(5):453-455.

[3] 彭敏,朱智敏,杨小民.283例食物崁塞患者情况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5,21(4):462-464.

[4] 徐英,闫广英.崁体与全冠治疗牙间食物崁塞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華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5,3(4):75-76.

4.《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篇四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篇五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徐洁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并能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自己动手串连食物链,进一步认识食物网。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取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兴趣

1、激趣导入,老师讲故事,三名学生带着动物头饰扮演相应动物。T: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动物王国,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螳螂把捕蝉抓住,但是黄雀却一口把螳螂和蝉一起吃到了肚里……

T: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个成语吗?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S: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T:课件出示故事图片,点击成语。

2、谈话:

T:在这个故事中,谁是谁的食物呢? S:蝉是螳螂的食物,螳螂又是黄雀的食物。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对于动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分析的很准确,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S:同意。

T:蝉、螳螂、黄雀的食物关系如果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他们连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

S:箭头;

T: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

S:箭头表示的是前一个动物被后一个动物吃掉的意思; T:箭头朝向谁?(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S:箭头指向吃的那个动物(也就是捕食者)。

T:(教师评价)同学们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分析的很到位,科学知识真丰富。

(板书):树——蝉——螳螂——黄雀

3、概念引入:

T: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吃与被吃”食物关系,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他们给他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T:课件点击课题

二、深入了解食物链

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T:课件展示课本12页图片

T: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蔷薇花丛中标出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学生在课本中用箭头标出,并按照这种关系在图中圆圈里填上动植物的名称,然后汇报)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S1:小草(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S2:落叶——蚯蚓——小鸟 T:课件出示食物链答案。

T:(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已经能熟练的运用食物链知识了.2、分析食物关系

T: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 起点、终点)T: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强调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S:一般是从植物开始的,终于肉食动物的。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

T:这几条食物链中,树和小草能自己制造食物,其他的生物则吃别人制造的食物。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板书:生产者 消费者)

T:你知道在这几条食物链中哪些生产者?哪些消费者吗? 预设:S:小草、蔷薇、树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的理解力非常快,这么快就能很好的运用刚学的知识了。

T:课件出示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的相关概念。

三、感知了解食物网

1、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T:(课件展示课本13页图片)刚才我们谈到的食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一片森林,一片汪洋,一个草原、一处田野。那里的生物将会更丰富,食物关系更复杂。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共同来认识一下这里的生物朋友。那么你能不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到食物链呢?让学生在生物间找食物链,看谁找得最多。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S:(讨论)3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水稻、老鼠、青蛙、蛇、蜻蜓、黄鼠狼、猫头鹰、蝗虫、蜘蛛、老鹰、麻雀、蚯蚓、瓢虫、蚜虫、小草)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汇报答案

T: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几条食物链,下面请一些同学代表这些生物,汇报一下你找的食物链。

S1:水稻——蝗虫——青蛙——蛇 S2:水草——鱼——白鹭 S3:水稻——田鼠——猫头鹰 S4:水稻——田鼠——蛇——老鹰 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

T:(教师评价)看来我们对食物链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都能当小老师了。

T: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这些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

S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S2: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象一张网。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形容的真贴切,语言表达的很准确。

3、总结

T: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植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T:课件出示食物网的概念

4、巩固练习

T:请同学们找找练习中水田里的食物网,并写一写。(学以致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S1:小草---蝗虫---青蛙---蛇---老鹰 S2:小草——兔子——狐狸 S3:小草——老鼠——蛇

S4: 小草---蝗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 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T:(教师评价)同学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真了不起!

四、拓展与思考,情感提升

T:课件出示两份资料:

1、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2、屎壳郎出国记

T:请学生思考问题:人和这些动植物有关系吗?在这个食物网中,假如某种生物灭绝了,这个网会怎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

S1: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是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S2: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T:(教师评价)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和老师想的不谋而合了,真厉害。T:由此看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地球上的许多动物濒危灭绝,我们要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请大家记住:爱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其实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

教学板书: 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小草(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生产者

消费者

6.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六

高禹小学胥建平

整堂课教学之后,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但纵观整堂课,还是有许值得探讨之处。

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画出相关食物链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草草的结束,让学生感觉一犹为尽,使得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没有充足的准备,汇报情况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没有理出头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时间分配不够好,前面讲的太多,以致后面学生讨论时间少,练习的不够,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反映画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不知箭头指向哪方,这可能是有些地方处理的太匆忙所致。把握时间问题。

本节课在知识拓展一环节中,还缺少深度,没有更好的强化知识,如果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网,使学生不拘于水田、草原的食物链,拓展学生思维,效果会更好。

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遇到课堂生成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上得更加精彩。

7.食物中毒个案调查中常见问题分析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三门县2001—2007年上报和行政处罚的11个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案卷中的所有个案调查表, 共295份。

1.2 方法

拟定有无形成完整的食谱后开展调查, 主要是病人发病时间至调查时间是否足够24小时, 有无调查登记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有无缺项, 调查人员签字是否规范等5项调查内容, 对2001年—2007年11个案卷中的295份个案调查表逐项分析。

2 结果

2.1 没形成完整的食谱后开展调查

一是案卷中没有中毒餐次食谱留档;二是有食谱, 中毒病人个案调查表中登记进食过某种食物但食谱中没有;三是同一种菜肴使用不同的名称。同时存在上述3个问题的案卷共有7卷156份。

2.2 病人发病时间至调查时间不足24小时

病人发病时至调查时间不是24小时的案卷共有159份。

2.3 未调查登记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仅登记进餐场所而未登记供餐单位, 或供餐家庭的共56份。

2.4 缺项

有调查项目但空缺未填写, 共274份。

2.5 调查人员签字不规范

调查人员单独签字, 同一时间在多张个案调查表中签字, 共73份。

3 讨论

经过统计分析, 我县2001—2007年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现分析如下:

3.1 未取得供餐单位的食谱就仓促调查

未取得菜谱就开展调查造成的结果, 一是导致在向被调查对象询问食谱时难以提高记忆的准确性。我所自2004年以来对此逐渐规范。调查进食菜肴时要誊清菜谱供被调查进食者选择, 尽可能不要未拿到菜谱就仓促调查。在无法取得供餐单位的菜谱时, 必须向供餐者、进食者调查形成完整的菜谱再行调查。未拿到菜谱就调查往往会导致调查资料的失真、偏倚而无法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揭示可疑菜肴。二是同一种菜肴使用不同的名称。餐饮业通常采用“制法加主料”的命名法, 但有时写法不统一, 有些仅仅以主料命名菜肴, 有些以艺术名命名菜肴, 随意性较大。现场调查时需要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统一的命名。笔者认为, 以“制法加主料”的命名法较为妥当。例如在一次未煮熟四季豆引起的食物调查中, 将剩余食物“炒四季豆”写成“四季豆”, 是剩余食物还是原料混淆不清, 由于生四季豆与熟四季豆产生截然不同的检验结果,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2 病人发病时间至调查时间不足24小时

病人发病时间至调查时间不足24小时的直接后果是把调查时病人的腹泻和呕吐次数当作每天 (24小时) 的次数。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 这一现象非常严重。在实际调查工作中, 要注意轻重缓急, 有条不紊。在对部份病人做预调查后可对病人作简单的登记而不必进行详尽的调查。对食物中毒病人的全面调查, 如果时间允许, 可不一定在发病期间, 尤其要注意在病人剧烈发病时不宜立即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 而应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对于腹泻和呕吐, 必须追踪调查首次腹泻、呕吐后24小时内的总次数, 切忌以调查时的次数作为每天 (24小时) 的腹泻和呕吐次数, 以免在确定“病例定义”及确定病例时造成被动。

3.3 未调查登记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进餐场所并非等同于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进餐场所易被人理解为进餐地点。在实际食物中毒现场调查中, 在同一进餐场所中又有多个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个案调查表格中往往仅仅填写进餐场所而忽略了登记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 造成对供餐单位或供餐家庭调查资料的缺失。

3.4 缺项

几乎所有的调查表都存在缺项问题, 缺项等同于未调查。《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填写是否正确、完整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整理分析的成功与否, 一个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必须完整、内容不得缺项, 记录一定要正确, 要不折不扣地体现被调查人反映的情况, 不能夹杂调查人员的主观推测或想象。对于被调查人记不清的项目, 应在该处栏填上“记不清”三字, 以示已调查, 否则会缺项, 即等同于调查人员未调查。

3.5 调查人员签字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案件的调查取证, 必须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 并出示有关证件。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 由于人手不够等原因, 一些调查取证工作往往单独进行, 调查结束后随意签上自己的名字, 造成单独签名或同一卫生监督员“分身有术”, 同一时间在多张文书上签字, 甚至同一卫生监督员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在多张文书上签字的现象。

8.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八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餐饮业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及规律,为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时间、地区、季节、场所、致病因素项目对中毒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上报餐饮业食物中毒案件75起,发病2 050人,死亡6人。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人数18人,分别死亡2人、4人,占死亡人数的33.33%、66.67%。夏、秋季中毒构成较大,分别占36.00%、45.33%,明显高于春、冬季的9.35%。亚硝酸盐、四季豆、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起数分别为10、14、10起,占总数的45.33%。结论:吉林省餐饮业食物中毒有一定特点及规律,应强化重点季节、重点食品以及薄弱环节的宣传及监管。

【关键词】餐饮业;食物中毒;致病因素;监管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32-02

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危害社会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掌握近年来吉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状况,探讨其发病原因及规律,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吉林省2005~2008年餐饮业发生的75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用资料全部来自2005~2008年间吉林省各市(州)食物中毒报表。

1.2方法按时间、地区、季节、场所、致病因素等项目对中毒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2005~2008年吉林省共报告餐饮业(包括家庭、食堂、学校课间餐)加工、制作或出售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75起,累计中毒人数2 050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0.27% 。见表1。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四年来发生在市(州)、县(市)、乡(镇)以下的食物中毒起数分别为24、19、32,农村地区-乡(镇)以下食物中毒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构成比 42.67%,乡(镇)以下死亡率最高,为66.67%。见表2。

2.2.2时间分布夏、秋季中毒例数分别是27、34例,分别占36.00%、45.33%,中毒人数分别是638、1163人,分别占中毒总人数的31.12%、56.73%。夏、秋季中毒例数、中毒人数明显高于春、冬季,表明吉林省夏、秋季食物中毒事件较为突出。见表3。

2.2.3场所分布酒店发生食物中毒52起,占中毒起数的69.33%,明显高于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例数以学校食堂最多,为1 196例,占58.34%,表明学校师生就餐较集中,一但发生食物中毒影响较大。工地食堂、农村家庭中毒起数及中毒例数虽少,但病死率较高,分别为33.33%、66.67%。见表4。

2.3致病因素发生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植物毒素(四季豆)、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起数分别为10、14、10起,占起数的45.33%。有机磷、溴杀灵、毒鼠强引起的3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仅为18人,占0.88%,死亡6人,占死亡人数100.00%,表明化学性食物中毒危害严重。

3讨论

结果显示,2005~2008年发生的75起食物中毒夏、秋季中毒起数之和为61起,占中毒起数的81.33%,说明吉林省食物中毒多发季节在夏、秋季,此结果与吉林省地处东北,夏、秋季气温较高,微生物繁殖较快,加上餐饮业自身的食品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因亚硝酸盐、植物毒素(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分别占中毒例数13.33%、18.67%,这与北方饮食文化不无联系。由于菜肴中多使用猪肉、狗肉、牛羊肉等,肉类加工一般采用熏酱方式,亚硝酸盐做为着色剂,剂量使用不当,造成了亚硝酸盐使用超标,导致因亚硝酸盐使用过量而引起食物中毒[1],同时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使用也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四季豆是北方百姓经常食用的蔬菜,由于加工温度及时间不合理,可能会产生红细跑凝集素,食用后引发消化不良症状;工地食堂、农村家庭各有4、8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分别死亡2、4人,占死亡人数33.3%和66.7% ,其中工地食堂死亡的2人是因为误食了混有有机磷的蔬菜,农村家庭死亡的4人,1人误食了混有溴杀灵的蔬菜、3人误食了混有毒鼠强的植物油。可见工地食堂、农村家庭是食品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3],临时工地、农村地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性极为严重。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食品的监管力度,强化卫生设施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引入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加大食品卫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以控制食物中毒发生;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卫生检测技术水平,建立食物中毒预警机制,适时发布预警预告等是防范食物中毒发生,减少食物中毒损失和影响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长杰,张历,孙武长,等.吉林省1998~2003年餐饮业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55

[2]翁利胜,宋彩风.1997~2006湖北省学校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4):259

[3]闻剑,戴昌芳,黄青梅,等.广东省1998~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2):143

[4]杨盈周,郭蕴君,王小贺.陕西省2004年食物中毒发病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1):007

9.哪些食物最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篇九

大白菜的叶子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腐烂后其含量会明显增高。一旦大量进食,经肠道细菌作用,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等,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为防止中毒,应避免蔬菜在高温下长时间堆放。

2、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

大棚种植的植物对农药需要量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完全将农药吸收,所以,清洗不净会导致冬季吃蔬菜水果时农药中毒。

3、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

其中含有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冬天应把马铃薯贮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烧煮时可加入少许的醋,能够破坏毒素。

4、生豆浆。

其中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饮用后容易中毒。所以,豆浆一定要彻底煮熟后饮用。需要提醒的是,豆浆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泡沫,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煮熟了,应继续加热5―10分钟,至泡沫消失才可饮用。

5、霉变甘蔗。

其毒性非常强,进食2―8小时后会出现呕吐、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现后遗症率达5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10.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十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教学过程

一、动画故事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大自然,开启我们的发现之旅。仔细看,下面的视频中发生了什么?

(师播放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学生观看视频)

师问:大家能看出来是个什么故事吗?(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在这个成语故事里,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学生回答)

师:为了表述的方便和统一,我们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表示一下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谁再来说一说?

(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再来表述,师进行板书:树→蝉 → 螳螂 →黄雀)

二、谁被谁吃(认识食物链)

师: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它们一样,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这样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课件出示蔷薇花丛里的几种生物图片: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让学生认一认)

师:老师这儿有四张表示它们的卡片,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每个同学手持一张卡片,代表这种生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位同学如果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排列,怎样站才合理?

(找学生来排排队,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师板书:蔷薇花 →蚜虫 →瓢虫 →小鸟)

师: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像什么?(生:链条)

师:所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食物链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很容易的找到了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我们再增加一下难度。(课件出示课本12页花丛中的生物: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师提问:在这些生物之间谁被谁吃?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请你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一一作出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食物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汇报交流)

师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师:哪些是绿色植物呢?(生说:花、草、树木等)

师: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学上就把它们叫做——生产者。(板书)

动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呢?——消费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消费者。

(课件出示: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师: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指名回答)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师:在田野里有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师:在这张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呢?(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这张图片,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剪头了。画完以后,数一数自己画出的食物链有多少条。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了多少种食物。

(学生找食物链,画箭头,展示并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分角色表演(体验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师:老师这里有田野里13种生物的头饰,我们找13个同学来分角色表演几个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退场退出游戏,那么你饰演的这种生物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表演、交流体会)

师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五、课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庄稼地里的虫害和鼠害?

《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在暑假的研训活动中,我选择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进行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在开学以后的集体备课研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课堂调控及细节方面的设计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我对设计的教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视频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动画简洁、生动、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成语中的食物关系,又让四名学生分别代表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让大家根据谁被谁吃的关系来给他们排排队,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在学生初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后,提高难度,课件出示课本12页校园花丛中的8种生物,找出它们中的食物链,在这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动物图形加上了动画效果,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在田野里的食物网教学环节上,我先出示田野里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它们,然后再让学生在卡片上用箭头画出一条条食物链。展示交流环节,利用电子白板投影学生的卡片,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和完善,在交流中加深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生态平衡教育,为突破帮助学生体验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这一难点,我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设置了两个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来体验、发现,通过假设推理来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11.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十一

1 中毒经过

2011年6月25日19时, 博爱县县直幼儿园一教师请客, 县直幼儿园教师12人在某饭店聚餐, 6月26日凌晨2时以后12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水样便4~8次) 、多数患者有乏力、全身关节痛、少数患者有发热、头疼、头晕症状, 当天有7人在附近卫生所以上感进行治疗, 5人在家口服抗生素治疗, 效果均不好, 27日12人均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该医院根据临床症状和共同就餐史, 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经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3~5d后全部治愈, 无死亡病例。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食谱调查

聚餐食品种类有凉拌菜、炒菜等, 据就餐者反映猪肉灌肠不新鲜, 蒸全鸡加温不够, 且留有样品, 其他食品全部用完, 12人都食用过猪肉灌肠和蒸全鸡。

2.2 现场调查

该饭店食品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 所有从业人员有健康证, 该饭店厨房较小, 无功能分隔区, 厨房卫生差, 生、熟食品存放在同一冰箱内, 消毒记录不全。

2.3 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7h, 最长20h, 平均12h.12例患者均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腹泻物为水样便, 每日4~8次, 7例患者有乏力和全身关节痛, 占58.33%, 3例患者有发热, 占25%, 2例患者有头疼、头晕症状占16.67%。

2.4 标本采集

现场采集了猪肉灌肠、蒸全鸡以及6位患者的粪便标本, 立即送博爱县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检验, 对猪肉灌肠、蒸全鸡标本稀释液立即进行直接镜检, 可见大量G-杆菌。6月29日将猪肉灌肠、蒸全鸡标本送焦作市疾控中心进行检验。

2.5 现场初步诊断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潜伏期、共同进餐史初步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待查。

3 实验室检测

对采集的猪肉灌肠、蒸全鸡、患者粪便标本6份样品按照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准则》中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1]及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2]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检验。

3.1 检测结果

在猪肉灌肠、蒸全鸡和6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8株, 所有样品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

3.2 分离培养特性

菌株在SS平板上呈圆形、半透明、光滑、边缘整齐。在EMB琼脂平板上呈边缘不规则片状蔓延生长菌落, 不发酵乳糖半透明无色菌落。

3.3 鉴定

涂片染色, 该菌落为G-杆菌、氧化酶阴性。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乳糖阴性、有动力、赖氨酸脱羧酶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硫化氢阳性、柠檬酸盐阳性、尿素阳性、吲哚阴性、V-P阴性、苯丙氨酸脱氢酶阳性、甘露醇阴性、山梨醇阴性、蜜二糖阴性、侧金盏花醇阴性、棉子糖阴性。综合以上结果该菌株符合奇异变形杆菌的生化特性。

3.4 该鉴定结果与焦作市疾控中心VITEK32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猪肉灌肠、蒸全鸡结果相符。

4 讨论

奇异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临床上属于条件致病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多为熟肉制品, 多由肉制品受污染后加热不彻底引起。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6月下旬, 天气炎热、机体抵抗力下降、熟菜、凉菜加工器具混用、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食品加热不彻底、工作人员不及时洗手, 导致受污染的食品内细菌大量繁殖, 是引起该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应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 强化监督管理, 餐饮行业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配备足够的冷藏设施,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加工, 熟食要充分加热, 冷饮凉菜制作要注意食品原料、盛具和个人卫生, 同时要加强自查自纠, 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本次调查和本文撰写受到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永强老师的大力支持, 特表感谢)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准则》中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及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对留样食品2份、粪便标本6份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 从以上8份样品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 该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提示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2.食物链教案 篇十二

二、教学食物链

1、你为什么说猫比老鼠大呢?老鼠被猫吃,猫吃老鼠他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板书:吃与被吃课件出示:老鼠→ 猫

2、它们中间的箭头表示老鼠被猫吃,方向一定不能画错了。你还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老鼠进了猫的肚子里,成了美餐。

3、如果老师再加一种水稻,你能不能用箭头把这三种动物的食物关系连接起来?请同学们在电脑上画出来,注意箭头的方向别搞错。水稻→老鼠→ 猫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教师直接通过抓屏展示,让学生说。

4、教师总结:这种靠吃与被吃的关系像链条一样将生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叫食物链.

三、生产者和消费者

1、过渡:每一条食物链都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电脑放生产者录像,问: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教师: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在食物链中还有谁呢?请看录像。(放片段:消费者)

3、问:谁又是消费者呢?(教师指着食物链)像猫、老鼠这样自己不会制造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的都叫做消费者。

4、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不同的生物,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将它们分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类。(电脑出示)。(青菜、树叶、小草、水稻、老鹰、蛇、蚕、兔子)在电脑上将这些动物放到制定的位置里。请学生说,抓下他的屏幕展示。

四、食物网

1、每一条食物链其实都是由生产者开始。

(1)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开始,每一条食物链要画完整,最后没有再被别的动物吃了才能结束。

(2)注意箭头的方向表示谁被谁吃。(指着范例)

(3)食物链找的越多越好,画笔最好选用比较细的线。

2、以2人为一小组,开始连线。教师巡视,有意识指导1-2组,

3、请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电脑中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当场连接。

4、这里这么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看起来像什么呀?

五、分解者

1、食物网的源头在生产者,重点是凶猛的消费者,那植物的养料从哪里来呢?其实地球上还有一类特殊的成员,你们了解它们吗?让我们从录像片段中了解它们。边看边想:它们在大自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成员?

2、(看录像)指名说名称、作用,(板书:分解者)

3、问: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分解者呢?(蚯蚓、蘑菇、霉菌……)

六、破坏食物链的危害过渡:正是这三大成员构成了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指着板书)

1、可是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出示一个故事。在……草原上,一直有狼威胁着温驯的鹿,于是农民们就开展了保护鹿的行动,他们大量地捕杀草原上的狼,结果怎样呢?学生说。

2、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有一段时间,人们特别喜欢吃青蛙,于是很多人为了赚钱,大量捕杀,你能说说这对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情况?)

3、从这两个事例,你发现了什么?(破坏食物链中一个环节,其他动物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最终大自然就会遭到破坏)

13.《食物链》教学反思 篇十三

这节课时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了,认真分析学生特征,多次修改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堂课教学之后,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较好。但纵观整堂课,还是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开始我以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食物链中箭头的画法,于是我先讲解了一遍何谓“食物链”,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了“瓢虫-----小鸟”,给予解释“小鸟吃瓢虫”应该这样画箭头“瓢虫-----→小鸟”。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本说几条食物链,并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板书,我发现有的学生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还是闹不懂该如何用箭头表示,更甚者有部分学生竟然将箭头给画反了!于是我急中生智,对他们说“瓢虫-----→小鸟”可以理解成“小鸟张开嘴巴用一条线将瓢虫拉过来给吃了”加上了手势,学生们笑了,并且很会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就“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这几条食物链让学生画箭头,此时学生们都理解了,而且几乎都是准确无误。由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贯穿教学是多么必要。

在学生巩固练习环节,我要求学生练习画出几条食物链,在汇报时,一名同学说,稻谷被小虫吃,小虫被鸡吃,鸡被人吃,人被狼吃,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这名同学马上又说:“老师,狼吃人”。所有的听课老师和学生一齐看我,我马上说:狼有时确实能吃人,但是人是狼的食物吗?“不是”,这名同学会意的挠挠头…我想科学课涉及的内容很广,需要努力才行。

14.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十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10年6月25日上午8时,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市中心医院举报电话称:该院于当日早晨收治4名呕吐、头晕、腹痛等相同症状的患者,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小组, 并组织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于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2 中毒经过

2010年6月24日晚20点许, 王亚丹等5人在通化市城名狗肉馆共同进餐, 其中4人于第二天3点和6点许相继发病, 1人无异常症状, 发病的4人均出现呕吐、头晕、腹痛等症状, 于6月25日在中心医院就诊, 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分别给予0.9%氯化钠、潘托拉唑、维生素C、维生素B6静点, 症状逐渐消失。

1.3 可疑食物调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潜伏期推测, 王某等6人在72h内所进食物均不相同, 但发现4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和毛成丽在2010年6月24日晚20点左右有共同进餐史, 进餐食物为冷面、狗肉炖干白菜、炒狗杂、凉拌干豆腐丝、辣白菜。4名疑似患者均食用冷面、狗杂、狗肉炖干白菜、拌干豆腐丝, 并分别于次日3时左右和6时左右发病, 而毛成丽只吃了冷面、凉拌干豆腐丝、辣白菜, 无异常反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可疑食物、可疑食品原料、工具用具进行了采样及微生物检验。

1.4 潜伏期及年龄分布

潜伏期最短7h, 最长10 h, 平均为9.3 h。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 最小4岁, 最大40岁, 平均年龄23.8岁, 3位女性, 1位男性。

1.5 现场卫生监督检查

现场调查该单位从业人员李志权等6名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从业, 未经过任何卫生知识培训;灶房冰箱内食物生熟不分, 狗肉与生菜混放;餐厅内冰箱食物生熟混放 (熟肉与生鱼) ;该单位狗肉进货无购物凭证, 未索取检验报告单及生产许可证。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验结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调查人员对拌干豆腐丝、辣白菜、狗杂、容器进行了无菌采样, 检验项目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型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腊样芽胞杆菌, 均未检出致病菌。

2.2 结论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 初步判断为食用狗肝过量而引起的维生素A所致的食物中毒, 但由于检验项目不够全面, 所检测的样品均未检出致病物, 流调中对狗肝的食用量又未做出详细的记录,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最后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食品卫生专家进行综合分析评定, 此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不能判定为食物中毒。

3 讨论

(1) 餐饮服务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督。2006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分由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 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明确规定了对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鉴于目前我市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工作未进行移交, 仍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监管, 食物中毒的流调工作已交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但最终食物中毒结果的判定仍由卫生监督部门做最后的结果判定。此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就是因为采样及流调人员素质、认识不足、检测项目不全面等问题, 造成两种不同的判定结果。

(2)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卫生监督所在受理举报后第一时间向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行了汇报, 同时指派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到达现场进行了检查、采样, 但由于现在卫生监督部门已不具备执行《食品安全法》的能力, 故无法对事故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

(3) 此次案件处理后的反思。《食品安全法》已实施了一年多的时间, 但各地、各部门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一直未将具体分工和责任明确, 现在各地餐饮基本属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此次中毒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管理部门的管理松懈引起的。在食物中毒发生后的处理也突现出多部门管理对食物中毒的处理存在着诸多不协调因素, 一是职能部门的不作为, 使患者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事件处理速度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应急处理协调环节不够通畅, 此次事件市卫生局食品安全协调小组通知了相关责任部门, 但因此次事件中毒人员少, 相关部门迟迟未到达现场, 而卫生监督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无权对食品流通环节进行处罚和现场封存, 为食物中毒的继续扩大提供了条件;三是卫生监督部门职能未明确, 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提及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此次中毒事件的处理就突显出卫生监督部门的尴尬处境。

摘要:2010年6月25日通化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根据群众反映处理一起4人中毒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经实验室检验及流行病学调查最终未确定为食物中毒。

15.祛湿食物有哪些_祛湿食物推荐 篇十五

功效:祛湿除困、清热解毒。

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

功效: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

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淮杞圆肉糯米酒炖鸡

功效:祛湿驱寒、健脾安神。

材料:淮山25克、杞子15克、圆肉10克(中药店有售)、糯米酒50毫升、光鸡1只(约7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稍浸泡;光鸡处理干净,去尾部,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

五加皮生蝎子煲鸡壳

功效:驱风祛湿、舒筋健骨。

材料:五加皮15克、牛大力30克(中药店有售),生蝎子45克,鸡壳1副,猪瘦内150克,生姜3片。

16.食物的诱惑,食物的诱惑周记 篇十六

当我走到校门口时,突然,感到肚子好饿啊!想到“那边好像有卖大饼的店。”我连忙跑了过去,那个阿姨问我:“要咸的还是甜的`?”我看了看,心里想:买甜的吧!咸的也很好吃,那买咸的吧!甜的也很好好吃。我犹豫不绝,干脆两个都买吧!我下定决心,对阿姨说:“两个都来一份。”

我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大饼。当我走到转变处时,一股香气传到我鼻子里,我用力的闻了闻,原来是豆腐干的味道,我实在是经不住这诱惑的味道,也情不自禁的买了一杯。

走着,走着,忽然感到好热,在一家超市前停了下来,买了一支棒冰。

17.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 篇十七

1 食物中毒发生经过

1.1 基本情况

某幼儿园位于运城市某校西侧, 现有入托儿童380名, 分12个班级, 其中贝贝班3个, 小班5个, 中班3个, 大班1个, 教职工40人。该幼儿园有一所食堂, 一日食餐均由食堂供应, 无专职医务人员。

1.2 临床表现及诊疗情况

9月3日8:00幼儿吃完早饭以后, 09:30中三班某幼儿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头晕等症状, 11:00陆续有7名幼儿出现类似症状, 截止16:00共有25名幼儿出现类似症状。25名幼儿体温均在37.5~39.5℃, 腹泻平均5次, 腹泻物性状均为黄色稀便或糊状便。给予头孢噻肟钠、VC、西米替丁、KCl一系列的对症支持性治疗,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平衡酸碱失调患者症状均减轻, 全部康复, 均入园正常学习。

2 流行病学调查

疾控中心接到食物中毒事故发生通知后, 立即委派流行病调查专家、检验专家、食品专家前往幼儿园食堂, 中心医院了解抢救情况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25名幼儿分别分散在7个班级, 其中一个班级最多5例, 最少1例, 时间分布最早09:30发病1例, 最晚14:00发病1例, 大部分集中在11:00~13:00共16例。所有发病幼儿9月1日—3日的早餐、午餐及加点餐全部在该园内食堂食用, 一日三餐分别为早餐, 午餐和下午加点餐。2010年9月3日的食谱分别为:早餐、牛奶、炒土豆丝、西葫芦炒青椒, 馒头;午餐:荷叶饼、米粉肉、凉拌洋葱黄瓜木耳、豇豆面汤;加点餐:苹果、馒头。

由于该幼儿园没有按照食品卫生有关要求进行留样, 致使中毒原因无法查明。调查人员及时对患者的呕吐、腹泻物及现场封存样品进行了采样一并送实验室检验, 实验室检验报告显示未见异常, 最后判定为25名儿童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3 实验室检测

9月3日, 市中心医院对该幼儿园3名幼儿进行了大便培养, 结果显示: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的过度生长。

9月4日、5日, 中心医院又分别对该幼儿园12名幼儿做了大便常规检查, 结果显示:除了2人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外, 其余10人大便中发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粪便检测结果;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

9月13日10:00, 盐湖区疾控中心对某幼儿园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所采样品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

沙门菌未检出;志贺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疑似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盐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9月3日幼儿吃剩的馒头进行了检验, 9月13日报告结果显示未见异常。

4 初步诊断

通过对某幼儿园25名发病儿童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结合医院的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 25名发病儿童食用过共同的食物, 9月3日未到校和未食用该食品的幼儿未发病。

(2) 潜伏期较短, 发病急剧, 病程较短, 最短1 h, 最长13 h, 大部分在7 h~8 h.

(3) 25名患儿均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

(4) 该幼儿园对食物采取措施后再无发病病例。

(5) 患儿之间无交叉感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准则》[1]判定为食物中毒, 因幼儿园食堂对食品未留样, 并无吃剩食品样品, 中心医院和疾控中心采集大便样均为用药后大便样, 疾控中心9月4日检测患儿所喝牛奶样品为奶牛养殖基地所产鲜奶, 与本起事件无因果关系, 从而判定为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5 处理措施

(1) 确定食物中毒后, 盐湖区疾控中心对幼儿园食堂进行卫生监督。

(2) 要求幼儿园食堂对食堂卫生进行彻底整改,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在现场指导人员对餐具及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6 小结

食品餐饮经营者不论规模大小均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加强对食品餐饮经营企业的管理, 要求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及规章制度,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 增强个人卫生意识, 严格对食品餐具及用具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搞好食品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准则[S].2007-02-09.

上一篇:有机米的创意宣传广告词下一篇:软装设计市场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