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精选8篇)
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 篇一
中考网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内能》
一: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②常用温度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
A、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及侧壁;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
A、结构特点:体温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个缩口,当温度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就会从此处断开,上面的水银柱仍在原来高度,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可以读数。
B、量程:35℃——42℃ C、分度值:0.1℃
D、温度计玻璃管的截面有一弧形,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便于观察水银柱的高度。
二、内能的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
是温度。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四、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J/(kg·℃)。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cm(t-t0),Q放=cm(t0-t)(说明:t0为物体的初吻,t为物体的末温)
3、热平衡方程:
Q吸=Q放(说明:不计热损失时)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3中考网
二:重点、难点突破 一:温度
例
1、把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没有甩几下就去测量一个体温为36.5℃的人的体温,当天的气温为30℃,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5℃ C、36.5℃ D、30℃
解析:体温计的结构跟其他温度计不同,液泡跟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小的缩口,当水银柱升上去后,如果不往下甩,缩口上面的水银柱就不能回到玻璃泡内,因而还是显示的原来的温度值,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应为38℃.答案:A 小练习:
1、北方冬天某日的最低温度为-20℃,正确的读法是()A、摄氏负20 度。B、零下20摄氏度
C、零下摄氏20度 D、负摄氏20 度
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是 2℃,在沸腾的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8℃,把它插入一杯温水中显示的温度是20℃,那么这杯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A、18℃ B、22℃ C、20℃ D、18.75℃ 答案:
1、B
2、D 2、内能
例
2、下面是小明同学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选项A正确;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两种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这两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故选项B正确;热量是反映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因而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选项C是错误的;燃料的热值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没有关系。因而选项D是正确的。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答案:C 小练习:
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没有变化。B、一座冰山具有的内能比一杯开水具有的内能小。C、用两手掌互相对搓,手的内能增加。
D、冬天,人用热水袋取暖,一段时间后,热水袋的内能增加了。答案:
1、A
2、C
3、比热容:
例
3、把质量与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同一杯热水中,则两金属块(不考虑水温的变化)()
A、吸收的热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B、吸收的热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不相等。C、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D、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升高的温度不相等。
解析:铜块和铁块的初吻相同,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最后它们的末温跟水温相同,即两金属块的末温也相同,所以它们升高的温度相等;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可知:在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等的情况下,由于物体的比热容不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也不相等。
答案:C 小练习:
1、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 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C 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D三个都不变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2、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3:4 B、4:3 C、1:3 D、3:1
3、关于比热容,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答案:
1、D
2、A
3、D 三: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12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2);(3)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它的刻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3、水的比热容是4.2×10 J /(kg・℃),其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___℃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
4、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温度升高。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_ 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温度升高。棉被在太阳底下晒得暖烘烘的,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使温度升高。
5、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为3:2,比热之比为1:3,当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乙两金属块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3图12
中考网
6、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有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 ℃和 ℃。
7、将装水的茶壶放在炉子上加热,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这一现象却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燃料的 能转化为 能,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使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壶盖的 能。
8、把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打气筒的出气口堵死,当用力向下压缩活塞时,打气筒内的气体的体积减小,内能就会______,温度会________;当松开手后,气体会推动活塞上升,对外_______,气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
9、有一根铁丝,它的温度升高,可能是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这说明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做功和热传递是________的。
10、某种油的质量是200g,放出1470J的热量后,温度下降了4℃,这种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二:选择题:
1、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2、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也就越大;
B、内能多的物体,其温度一定高; C、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D、烧红了的铁钉的内能一定比一桶沸水的内能要大;
3、下列情况下,采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棉被在太阳底下晒得暖烘烘的,内能增大;
B、暖水瓶内的水蒸气把瓶塞推出,水蒸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把金属勺放入热粥中,勺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一杯牛奶,放了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越多。
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传递中温度升高少的物体比热容大;
B、两个物体,如吸收相等的热量能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的比热容相同。C、热传递中质量小的物体比热容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无关;
6、把质量和温度都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进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比较这一过程中它们吸收的热量()
A.铜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铁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铜球和铁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7、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
A、水的温度比其他液体低 B、水比其他液体便宜
C、用水冷却壁风冷却更简单些。D、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
8、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容小的。B、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9、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内能为零。
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10、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初温也相同,把甲投入一杯冷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了10℃,取出甲物体(设热量和水的质量均无损耗)后,接着把乙物体投入该杯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1℃,由此可知()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A、甲物体的比热容大 B、乙物体的比热容大 C、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判断 三:实验题:
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______,这是因为压缩空气,使空气的内能_____,温度,达到棉花的 缘故。
2、如图4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瓶子里装有一些水,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说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了。根据此现象,某同学认为:所有物体在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都会减小。他的观点正确吗?请你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列举一实例。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中考网
四、计算题
1、太阳能是一种廉价的无污染能源,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从有关资料获悉,在地球表面,晴天时垂直于阳光的表面接收到的热辐射为1.2×10J/(m2·s)。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可将接收到的热辐射的40%用来升高水温,如果该热水器接受阳光垂直照射的有效面积始终是2.1m2,晴天晒了1h,其水箱中50kg水的温度能升高多少℃。(水的比热为4.2×103J/(kg·℃))
2、木炭的热值为3.4×10J/Kg,完全燃烧多少千克木炭能放出1.7×10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50Kg、温度为10℃的某种液体吸收,温度升高到90℃。那么,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77中考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温计上有缩口,其他温度计没有缩口 量程不同 分度值不同
2、液体热胀冷缩 冰水混合物 沸水 3、1 4.2×10
4、做功 热传递 做功 热传递 5、2:1 6、38 38.6
7、化学 内 内 机械
8、增大 升高 做功 减小 降低
9、做功 热传递 等效 10、1.84×10 J /(kg・℃)
二、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C
10、B 三:实验题:
1、硝化棉燃烧起来 做功 增大 升高 燃点
2、增大 压缩气体做功 是的,因为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率可知,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计算题:
1、解:Q吸 = 1.2×10J/(m·s)×2.1m × 3600s = 9.072×10J Δt = Q吸 / cm = 9.072×10J / 4.2×10J/(kg·℃)×50kg = 43.2℃ 2、解:m = Q放 / q = 1.7×10J / 3.4×10J/Kg = 0.5 Kg C = Q吸 / m(t-t0)= 1.7×10J / 50Kg×(90℃ – 10℃)= 4.25×10J/(kg·℃)
633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
2.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 篇二
一、小专题的特性
1. 专一性。
“专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否则就无所谓“专”。如今中考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不在于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而在于对所考查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当然,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小专题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但重心不能变。如物质的分类、离子的鉴定等。
2. 针对性。
开设小专题,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见效,提高复习效率。在选择专题时,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考命题的热点来作为问题背景选择专题,否则,专题就有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功效。如节能减排问题。
二、小专题的来源
1. 从中考的热点找专题。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几乎年年都考。教师应对近几年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
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必然会增强学生应试的针对性,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
2.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找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尽人意。因此,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加以训练。
3.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
在总复习的测试中,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答对率低,某类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并且对相应的专题进行归纳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三、小专题开设的注意点
1. 小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
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2. 小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
“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 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新鲜感。
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的效果。忌讲法单调。
四、小专题考查的热点
1. 环境与化学。
水污染、空气污染产生的来源和防治方法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它体现了化学知识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察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2. 能源与化学。
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
3. 生命与化学。
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繁琐技巧的解法,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
4. 材料与化学。
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 综合与化学。
(1)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pH试纸测定。
例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
(1) 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 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Cu (NO3) 2分在一组,然后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根据物质之间的关系鉴别出另外两组。
例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含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析:这类实验题既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学科之间综合。
例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A.上浮B.不变
C.下沉D.沉至杯底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3.浅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篇三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是对分散、孤立的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进而形成全面、系统及规律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专题复习效率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抓住主干知识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将主干知识方面的专题归纳为: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
二、把握专题主线
如,中国近代史中“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的主线就是: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近代工业社会)迈进。把握好了专题主线,不但便于提炼专题学习要点,写好专题复习提纲,还能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提高审题作答技巧。
三、挖掘隐性知识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经济工业化,我们要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的历程。而教材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的叙述只是一带而过,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吃力。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对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与线索归纳,将其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国共内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纷纷破产。概括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勾勒出大的轮廓,让学生借此来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经历,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早期民族资本家创业之困难、守业之艰辛。在讲状元实业家张謇所办大生纱厂的命运时,我也进行了线索勾勒与简单总结:从大生纱厂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能获得独立的发展。因此,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必要前提。经过这样的归纳、总结后,复杂而凌乱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线索明朗了,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高效。
四、相关知识比较
比较学习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时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比较、归纳,就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中方西近代化进程顺序正好相反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所以中国近代化进程顺序与西方正好相反。只有通过相关知识的联系与比较,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五、关注热点问题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在专题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概括地说,就是要以热点问题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们可以将时事热点中的“中国梦”切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直到今天,中国近代化过程还在继续,其最终目标是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
六、适量针对练习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四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通过这些事件去感受中国近代化化进程中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生活城市化。关于辛亥革命笔者精心挑选了四则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日是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材料四:
通过这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经济工业化、生活城市化。
4.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 篇四
一、选择题
1.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 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相对于自动扶梯时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是运动的,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2.如图是船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托盘 C.餐桌 D.墙壁 【答案】B
【解析】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参照物和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A、地面和机器人的位置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托盘和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B符合题意; C、餐桌和机器人的位置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餐桌和机器人的位置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3.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 D.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A.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m/s,A不符合题意;
B.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4.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于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 B.内能会增大 C.质量会不变 D.压强会减小 【答案】D 【解析】 :把瓶子放入热水中,瓶内气体受热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橡皮膜会凸起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快,内能增大,同时压强会增大,A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物体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
5.下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 C.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D.GPS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统信息处理中心 【答案】D
【解析】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以行驶的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相对于单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房屋是运动的;GPS是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信息处理中心的。故答案为:D。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6.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答案】D
【解析】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A不符合题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B不符合题意;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
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利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大小.7.图为某品牌共享电单车,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C不符合题意;,而小亮的成绩
A.没有网络传递信息,是无法实现手机扫二维码开锁的 B.车座成马鞍型,增大了人与车座的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C.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 D.后轮上的电动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A
【解析】 A.手机扫二维码开锁时,通过电磁波及网络传递信息,当服务器接收到付费后,才会开解,所以没有网络传递信息,是无法实现手机扫二维码开锁的,A符合题意; B.车座成马鞍型,增大了人与车座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B不符合题意;
C.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D.后轮上的电动机,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受力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共享单车传递信息利用了电磁波,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增加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电磁感应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8.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根据杯中的水(水具有惯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
9.某校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同学们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暗暗立志要更加努力学习。在国旗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国旗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力的作用 C.旗杆上端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 D.地面相对于国旗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国旗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旗杆上端的滑轮是一个定滑轮,C不符合题意; D.地面相对于国旗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而言,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10.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B.太阳能、水能、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移动电话是利用超声波来通信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核能是不可再生,A符合题意; B.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B不符合题意;
C、能量虽守恒,但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要节约能源。C不符合题意; D.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通信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总量在减少,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11.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C.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D.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只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如果两点间是真空,可以传播电磁波但不能传递声波,A不符合题意; B、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符合题意;
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把手机调成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12.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商用客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造客机时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可以减轻其重量 B.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客机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说明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D.客机机翼表面制作成“上凸下平”形状是为了减小空气对飞机的阻 【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
可知,制造客机时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其重量,A不符合题意;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B不符合题意; 所以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也能在空气中传播,故客机利用电磁波航,说明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D.客机机翼表面制作成“上凸下平”形状是利用了流速大压强小的规律从而产生升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公式m=ρV分析;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3.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诗句,下列说法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潭清疑水浅”实际上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
B.“看山恰似走来迎”中描述的“山”在“走”,是以山为参照物 C.“花气袭人知骤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中磁针指向南方的一端是磁针的N极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以诗人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B不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符合题意;
D、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始终指向南北方向,其中,指南的一端磁针的南(S)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二、填空题
14.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因为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_而产生噪声;同时由于分子在________,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________(毫米/微米)的颗粒物。
【答案】振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微米
【解析】【解答】(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会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故答案为:振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微米.【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PM2.5的单位是微米.15.五月五是端午!到处能闻到米粽的飘香,其实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所致。
【答案】无规则(或热)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到处能闻到米粽的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是因为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无规则(或热)【分析】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16.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是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红外线”)
【答案】斥力;电磁波
【解析】【解答】解: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Wi﹣Fi是通过电磁波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连接的,因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它是利用电磁波来收发数据的。故答案为:斥力;电磁波.【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17.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剧烈。
【答案】温度;分子运动
【解析】【解答】整个屋子弥漫着有毒气体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故答案为:温度;分子运动.【分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18.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不同:机械运动是________,分子热运动是________。
【答案】物体;分子
【解析】【解答】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研究对象是分子。故答案为:物体;分子.【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19.近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引起全世界关注,用卫星转播峰会实况是利用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记者的说话声是由声带________产生的。
【答案】电磁波;振动
【解析】【解答】电磁波既能够传递能量,又能够传递信息,卫星转播峰会实况,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电磁波;振动.【分析】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0.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既可以发射也可以接收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晚自习时,教室中正常发光的某一盏灯突然熄灭了,原因可能是该灯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答案】电磁波;断路
【解析】【解答】解: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教室中正常发光的某一盏灯突然熄灭了,其他灯不受影响,由于是并联电路,故灯泡的故障是断路。故答案为:电磁波;断路.【分析】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若断路,则电路中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断路处电压为电源电压;若短路,则被短路的不工作,两端无电压,其它电路完好,电路中有电流.21.2018年5月13日,载有舰载机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我们看到航母甲板上,黄色的线,是因为线________黄光。航母在海面上航行时,所受浮力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重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时,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________的。
【答案】反射;等于;运动
【解析】【解答】黄色的线只反射黄光;航母在海面上航行时,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时,舰载机相对于航母的位置不断地改变,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分析】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漂浮的条件是浮力等于重力;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22.如图,空中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的原因,导致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所以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答案】静止;小
【解析】【解答】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和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称它是静止的。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下方平直。这样的结果决定了当飞机启动后,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空气压强小,空气压力方向向下;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强大,空气压力方向向上。两个压力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当合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飞机就可以腾空而起。
故答案为:静止;小.【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23.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屋的成功发射,解决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教据传输的问题.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原因是________.若“鹊桥”号中继星定位在拉格朗日L2点上,它既在月球背面又相对地球和月球静止,那么它相对太阳是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答案】月球在探测器与地球中间挡住了直线传播的电磁波;运动
【解析】【解答】因为电磁波与光的直线传播相似,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原因是月球在探测器与地球中间挡住了直线传播的电磁波.若“鹊桥”号中继星定位在拉格朗日L2点上,它既在月球背面又相对地球和月球静止,但因为地月系统在围绕太阳旋转,相对位置在变化,所以它相对太阳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月球在探测器与地球中间挡住了直线传播的电磁波;运动.【分析】电磁波沿直线传播;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首先要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时,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它是相对静止的.三、综合题
24.科普阅读题:阅读下列短文.
“墨子号”与“天宫二号”
人类一直向往插上翅膀,飞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我国的太空探索技术一走在世界前列.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先在火箭强大推力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到达预定轨道后与火箭成功分离,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仅隔1个月后的中秋夜22时04分,运载火箭又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与“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开展维修性技术实验,及舱内其他实验项目;搭载14个科学实验,开展空间技术应用.它也担负着量子通讯实验的使命,量子通讯的信息传输速度尽管不会超过光速,但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回答下列问题:
(1)升空的“墨子号”与火箭分离前,“墨子号”的动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天宫二号”与货运飞船交会对接时,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_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写出除小孔成像外,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个实例________.
【答案】(1)增大;增大(2)运动;运动
(3)影子的形成(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解:(1)升空的“墨子号”与火箭分离前,它们一起加速上升,“墨子号”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不断增大,则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机械能增大;(2)“天宫二号”与货运飞船交会对接时,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对接完成;此过程中,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则货运飞船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货运飞船的位置不断变化,则货运飞船是运动的;(3)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故答案为:(1)增大;增大;(2)运动;运动;(3)影子的形成(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分析两者的变化,根据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分析机械能的变化;(2)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它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位置变化了,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目标月球背面
一直以来,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从来没能直接观测到月球的背面。2018年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目标直击月球背面,它将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登录的探测器。今年5月,我国已成功发射“鹊桥”中继卫星,建立了月球背面与地面之间通信联系的“中转站”,为确保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做好了准备。
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并且月球背向地球的半球离地球远,受到地球的引力小。如果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相等,那么月球上同一部分与地球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其所受地球引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即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由于“潮汐锁定”,使得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鹊桥”卫星是靠________传递信息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是________。
则FA________FB(2)如图所示,若A和B是月球上两块同样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FA和FB,(选填“>”、“<”或“=”)。
(3)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可以构建月球绕地球运行过程的动态模型,构建这个模型应抓住的关键是________。
【答案】(1)电磁波;牛顿(2)>(3)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解析】【解答】(1)我国“鹊桥”中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是牛顿;(2)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并且月球背向地球的半球离地球远,受到地球的引力小。由此推断可知,FA >FB;(3)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可以构建月球绕地球运行过程的动态模型,构建这个模型
(1).电磁波(2).牛顿(3).>(4).应抓住的关键是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故答案为: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分析】仔细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解答即可.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26.如题1图所示,2018年5月23日中央新闻报道,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工程样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时速可达160公里以上,列车由于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具有噪音低损耗小、易维护等优点,被誉为“零高度飞行器”.这种兼具高速与中低速磁浮交通优点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将为我国城市间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绿色轨道交通工具.
(1)磁浮列车是在车厢底部和轨道上分别安装了磁体,并使它们的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列车能够在轨道上方几厘米的高度上飞驰,避免了来自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2)如题图2所示,列车站台设计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原因是:进站时列车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冲上站台;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说,当列车出站时从高度较高的地方下行,它的________,不用消耗过多的电能或化学能等能量.
(3)如题图3所示,当列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站台和黄色线以外的位置候车才安全的原因是________.(4)小张乘坐列车时看见两旁的房屋迅速向东退去,则列车相对于地面正在向________行驶.
【答案】(1)排斥
(2)惯性;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3)列车开动时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人如果站得太靠近列车,会被“吸入”引发危险(4)西
【解析】【解答】(1)磁浮列车在车厢底部和轨道上部安装了同名磁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从而使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2)列车进站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冲上站台,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贮存起来;当列车出站时从较高的站台下滑,又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便于启动,节省了燃料,起到节能的作用;(3)列车进站时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若乘客站得太靠近列出,会被“吸入”引发危险;(4)小张以列车为参照看见两旁的房屋迅速向东退去,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列车应该是向西行驶的。
5.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 篇五
1、了解常见语病的种类、明确病因
2、能根据不同语病修改病句
3、能正确解答有关语病的考题(选择题、订错题等)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妈妈的叮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叮嘱”不能“浮现”,可改“叮嘱”为“形象”或改“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为“回响在我耳边”。)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倾听„„报告”可以,但“倾听„„面容”就不能搭配)
再如: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才能搭配)③主宾搭配不当。如: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中学生”不是“阶段”,可改之为“中学”)
④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定语“很大”与中心词“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再如: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聪明能干”不能修饰“手”)
⑤关联词搭配不当。如:只有反复朗读,就能把课文背熟。(“只有”和“才”连用,“只要”和“就”连用,改一处即可。)2.语序不当
①表先后次序的词语排列不当。如:大会通过并讨论了他所作的工作报告。(应该是先“讨论”后“通过”,可改为“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他所作的工作报告。”)再如: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先“广泛征求”后才是“虚心接受”)②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如: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棉花的生产”为“生产的棉花”)
③多层修饰语排列顺序不当。如: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该说“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再如: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了一位优秀的国家队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女篮球教练。(多层定语应这样排列:领属性数量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名词,即“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又如:许多老师昨天都热情地同他在休息室里交谈。(多层状语应这样排列:时间处所范围情态对象,原句应改为: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④词序不符合语言习惯。如: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再如:教室的讲台上厚厚的放着一叠书本。(不是“厚厚的放着一叠书本”,应改为“放着厚厚的一叠书本”)
⑤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再如: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不但她”改为“她不但”)
⑥产生歧义。如: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到底是“许多张老师”还是“许多事迹”交待不清,可改“许多张老师的事迹”为“张老师的许多事迹”)练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B.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C.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D.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A项中的“好坏”和“保证安全”属“二对一”,B项的“几个学校的老师”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战略”应放到“决策”前。正确答案为D。)
2、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A,去掉“是否”)
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修改:去掉“之一”。)
B.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在上海汽车展上,国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修改:删掉“不断”。)
D.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
二、辨析下列句子,正确的画“∨”,有语病的请指出病因并改正
1、翻滚的乌云和瓢泼似的大雨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主谓搭配不当,改为:翻滚的乌云遮住了天空,瓢泼似的大雨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又不能使我渐渐满足了。
(词序不当,改为: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
4、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识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主动被动颠倒,改为:我们这些粗识文字的人对科学著作是看不懂的。)
9、我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和那熟悉的乡音。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我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听到了那熟悉的乡音。)
16、我们只有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我们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17、只要认真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只要认真听课,就能取得好成绩。/ 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
10、我们一定要提高这种产品的产量。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我们一定要提高这种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定要增加这种产品的产量。)
18、中国历史上曾经四次有过西部开发。
(语序不当,改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西部开发。)20、不管山路十分曲折,他也努力向上攀登。(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尽管山路十分曲折,他也努力向上攀登。/ 不管山路多么曲折,他也努力向上攀登。)
23、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词序不当,改为: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29、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专家的报告。
(主谓搭配不当,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老专家并认真倾听着他的报告。)30、天气很晴朗,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漂浮在高空。
(修饰词语使用不当,改为:天气很晴朗,一朵朵白云漂浮在高空。)
31、他的死对于我是很悲痛的。
(主动被动颠倒,改为: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3、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年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当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广大青年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当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35、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全面理解、认真学习《中学生手则》。
(词序不当,改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全面理解、严格遵守《中学生手则》。)40、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语序不当,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38、我不但相信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相信他了。
(词序不当,改为:不但我相信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相信他了。)
42、为了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为了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43、这样一来也达到了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作用。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这样一来也起到了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作用。/ 这样一来也达到了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目的。)
47、班主任老师征求并采纳了同学们开展课外活动的建议。(对)
52、《孔繁森》这部电影成功的塑造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事迹。(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孔繁森》这部电影成功的塑造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形象。)
53、张民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修饰词使用不当,改为:张民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54、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62、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弘扬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63、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有歧义。可改为: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64、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有歧义)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如: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再如: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②缺谓语。如:妈妈生病后,他就主动照顾弟弟的任务。(缺谓语,在“照顾”前加“承担”)③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④关联词语残缺。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在“体形”前加上“而且”)再如: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4.成分多余
①前后重复。如:为了不出差错,考试时他非常分外小心地解答着每一道题。(“非常”和“分外”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再如: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具体”与“详情”重复,可改“详情”为“情形”)②否定多余(否定词错用)。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事故是要防止发生,不是防止不发生,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③误用多重否定。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不能”“否认”“不是”三重否定构成否定,原句意为“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应改为:“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再如: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否认”“不正确”与“难道„„吗?”这一反问句式构成三重否定,使原句意思成了“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这显然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练习检测
一、选择题
1、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劳动是一天”不妥B“塑造事迹”不搭配D“妨止不违法”不对,去“不”)
A、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B、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C、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能不能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只有„„就”不搭配,C“处心积虑”贬义D改为:无时无刻不在)
A.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B.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驻鄂某部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C.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B、《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写的。C、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D、聪明和才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A“可能”与“一定”矛盾B去“写的”C“一支”不能修饰“歌声”)
二、按要求答题
1、在你认为有语病的地方画上横线,在括号里写出修改意见。
在爱心义演的晚会上,文化界知名人士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首动人的歌声。(把“歌声”换成“歌曲”把“声”改为“曲”去掉“声”。)
2、改正下面这个病句,请直接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或者:汶川大地震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3、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删掉“能否”)
②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删掉“最多”或“不超过”。)
三、辨析下列句子,正确的画“∨”,有语病的请指出病因并改正
6、苦战四十天,夺取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和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攻坚战。
(无宾语,改为:苦战四十天,夺取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和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7、这本书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这本书即使大致翻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8、他的家乡是湘潭市人。(主宾搭配不当,改为:他的家乡是湘潭市。/ 他是湘潭市人。)
11、当国外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无主语,改为:国外友人来到长沙,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当国外友人来到长沙时,他们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12、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无主语,改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有了新的认识。/ 激烈的思想斗争,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13、通过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
(无主语,改为: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
14、我们担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无宾语,改为:我们担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的重任)。)
22、崭新的新教学楼沐浴在绚丽的阳光中。
(重复,改为:崭新的教学楼沐浴在绚丽的阳光中。/ 新教学楼沐浴在绚丽的阳光中。)
37、他到了初三后,认为自己原来基础好,放松点也不要紧的错误思想。(无谓语,改为:他到了初三后,产生了认为自己原来基础好,放松点也不要紧的错误思想。)50、当我和爸爸走上立交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都非常激动。
(无主语,改为:我和爸爸走上立交桥,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都非常激动。)
56、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缺宾语,改为: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5.前后不一致
①前后矛盾。如:有近30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大会。(“近”指不足300,将近300,“多”指超出300,有300多,二者矛盾,可去“近”或“多”)再如:连绵不断的小雨似瓢泼一般倾泻而下。(“小雨”不会“瓢泼一般倾泻而下”)
②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而结果只说了一种,前后不统一,可删去“能否”或在“提高学习成绩”前加“能否”。)
再如:刻苦学习是一个人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6.其他
①用词不当。如:老师唆使同学们多做好事。(“唆使”为贬义词,应改为“鼓励”)再 如: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一般用于人说话不间断,不能用于车流,可改为“川流不息”)
②逻辑错误。如:出席大会的有诗人、演员和文艺工作者。(“诗人、演员”都属于“文艺工作 者”,概念有包涵关系,不能并列,可改“和”为“等”)再如:在普法宣传活动中,我们中学生和共青团员要起好带头作用。(“中学生”和“共青团员”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③主动被动颠倒。如:这个山区的风景对我很熟悉。(“风景”不能发出动作,应改为“我对这个山区的风景很熟悉。”)
④关联词关联的内容位置不当。如: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所以应是“我班”在前“全校”在后)⑤句式杂糅。如:我们应多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应多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应”或者将两层意思分开,改为“我们应多向政府提意见,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再如: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和“他的报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教育”混在了一起)练习检测
一、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应该”或“必须”(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对象”(或“的人”)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走进”改为“翻开”,或将“一页”改为“天地”(意合即可)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将“无数的”移到“生灵”前
二、辨析下列句子,正确的画“∨”,有语病的请指出病因并改正
3、商品包装的好环,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前后不一致,改为:商品包装得好,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商品包装的好坏,会影响顾客的购买欲。)
5、这种表的价格降低了三倍。
(降低不能用倍数,改为:这种表的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二。)
15、依法收取的税金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主宾搭配不当,改为:依法收取税金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依法收取的税金是一种合法的收入。)
19、谁也不能否认,郑培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
21、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前后不一致,改为: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能不能走向世界的关键。/ 敢于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24、他买了萝卜、苹果、豆角等蔬菜。
(逻辑错误,改为:他买了萝卜、豆角等蔬菜和苹果。)
25、文字的通顺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后不一致,改为:文字通顺与否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文字通顺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重要标准。)
26、春天的西湖是美丽的季节。
(主宾搭配不当,改为:春天的西湖是美丽的。/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27、门口有一个专卖苹果、香蕉和水果的小摊。
(逻辑错误,改为:门口有一个专卖苹果、香蕉等水果的小摊。)
28、雷锋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不使人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多重否定使用不当,改为:雷锋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不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雷锋那崇高的品质怎能使人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2、我将在这所重点中学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
(前后矛盾,改为:我将在这所重点中学度过有意义的三年。/ 我在这所重点中学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
34、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前后矛盾,改为: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放慢了速度。/ 过了一会儿,汽车渐渐放慢了速度。)
36、是否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是能不能扩大商品销售的关键。(对)
39、谁也不会否认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十分正确的。(多重否定使用不当,改为:谁也不会否认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谁也不会承认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十分正确的。)
41、我们不得不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前途着想。(对)
44、难道能否认你旷课是正确的吗?(多重否定使用不当,改为:难道能否认你旷课是不正确的吗?/ 难道你旷课是正确的吗?)
45、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的详细方案暂时还不能公开。
(重复,改为: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方案暂时还不能公开。/ 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方案暂时还不能公开。)
46、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逻辑错误,改为: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48、我区的棉花是全国产量最高的一个省区。
(主宾搭配不当,改为:我区的棉花是全国产量最高的。/ 我区是全国棉花产量最高的一个省区。)
49、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前后不一致,改为: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功的关键。/ 能否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
51、科技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电子计算机不是先进的计算工具。
(多重否定使用不当,改为:科技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电子计算机是先进的计算工具。)
55、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对)
57、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主宾搭配不当,改为: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川流不息。)
58、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能的。)
59、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不使人不赞不绝口呢?
(多重否定使用不当,改为: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使人不赞不绝口呢?/ 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不使人赞不绝口呢?)
6.中考英语专题复习教案 篇六
一、听力
听力建立在词汇和短语的基础上完成的,要在熟悉1680,以及305个短语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练习。若想在听力上取得较高得分数要多做多都,对于听力材料需要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次课给学生做一套听力题并针对错误题目进行重复听和讲解。
二、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属于考查各项基础知识的传统题型,此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
为学生复习中考易考名词冠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情态动词等的用法和区分,熟悉词性转换以及易混单词,一词多译或近义词。如对于经典中考单选题进行知识点提炼和讲解。
在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学生运用综合性的知识答题,“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学会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三、句子翻译
它要求考生有较精准的语言素养,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在归纳总结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并用简单句的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进行举例。
四、完型填空
教学生运用四种方法解题: 1.论证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句子结构和意义上进行分析,并判断所选词语是否正确。
2.推理法根据考生对整篇短文的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情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3.上下文搜索法完形填空给出的是都是整篇的文章,文章本身就是前后一致的。我们可能从上下文中找到提示或发现答案。
4.排除法在无法确定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排除法,逐一验证四个选项,以将错误答案一一排除后得出正确答案。
五、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交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总结一些常见情景下经常运用的句型、词组,比如,问路、看病、邀请等常规用语。让学生背熟。
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1.为学生讲解常见英语阅读理解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问题的基本构成。
2.重视整体理解能力。遇生词不要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七、句意填词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把握及对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及各种句式的运用。
结合具体题目给学生分析整理考点。
八、改写句子
需要辨识和改正常见语病,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用词不当等。
教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句型和同一句子英语的不同结构表达技巧。
九、作文
1.教学赛学会分析题目,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2.教学生使用地道的语言写作:尽量使用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
3.不要跑题:理解脉络,抓住重点。
4.仔细检查: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7.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 篇七
关键词:看书,解疑,练习,讲评,命题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如果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设置科学合理, 循序渐进, 对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复习课上成简单的知识总结和回忆的过程, 或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再现, 那么复习的效率不会太高, 效果也不会太好。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一套中考物理 “五步复习”法, 即看书、解疑、练习、讲评、命题五个步骤, 下面作简要分析。
1.看书。毕竟复习课所要复习的是很久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 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有一个重新拾起的过程。学生自己看书后, 自己将知识点进行梳理, 可以自行完成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知识网络图的填空, 层次高的学生可以自己绘制知识网络结构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并让学生在重新看书的过程中再一次把课本上不懂的东西找出并记录下来, 这一点是看书环节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复习《质量和密度》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关于质量、天平使用以及密度的知识网络图;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 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诸如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进而上升到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的计算等问题。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总结和思考, 能力必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解疑。就是学生通过看书以及再次思考后, 提出问题, 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 也可以向同桌提出问题, 可以前后左右讨论,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但是最后一定是教师把它收回来,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的前提下, 把它们适当梳理并对一些典型易混淆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此时的问题不宜过深。比如, 在复习了欧姆定律公式I=U/R之后, 学生提出了欧姆定律使用范围的疑惑, 教师可点拨此定律中的电流和电压必须是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的值;而又比如焦耳定律Q=I2Rt只能用在纯电阻电路中, 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的计算, 比较复杂, 可以留到后期提高训练中再深入剖析, 此处不宜过早涉及以免学生在理解水平尚未到达的情况下, 增加思想负担和畏难情绪。
3.练习。解疑之后是练习。对于复习课的练习, 很多教师容易让学生陷入茫茫题海, 一口气发下很多张试卷让学生做, 其实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 学生也容易产生倦怠和应付情绪。要想学生的练习有效, 教师一定要在挑选练习上狠下工夫, 给学生做的练习必须是经过筛选、且适合学生做的题目, 不能够拿了一份试卷不加删减和选择就发给学生做, 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还会把学生的思路搞乱。关于练习的方法, 一个切实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大试卷变成小试卷。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事先将各个知识点的典型题目挑选一些出来, 按照由浅到深的梯度编排印好后分成一张张的小试卷。在课堂上采用先讲例题, 然后用小试卷测试, 并当堂抽改, 再讲评的方式进行。比如, 在复习电功率的四个公式P=W/t、P=UI、P=I2R、P=U2/R时, 可以将这四个公式的相关练习分别找出一两题印成巴掌大的随堂测试卷, 讲一个公式立刻练一题, 并随堂抽改, 然后当堂讲评, 这样更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正动手演算, 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要比教师全部讲完后, 再一大张一大张地发试卷进行训练效果要好很多。
4.讲评。在讲评之前,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试卷, 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个清楚的了解, 比如, 答题格式是否规范, 学生典型的错误有哪些, 试卷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是多少等等。试卷发下去后, 教师可以不着急讲评, 可以让学生针对试卷自行讨论几分钟, 让学生针对试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讨论, 可以和教师讨论, 也可以和同桌讨论, 也可以下座位去请教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学生讨论完后, 错误题型的讲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评, 当然教师应对什么问题由学生讲, 要心中有数。有的时候学生讲给学生听效果反而更好,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故意抛出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看似比较容易实际又有很多陷阱的题目, 让学生来讲。有些平时较认真的学生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就会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氛围, 或讨论、或交流、或“针锋相对”这样的氛围是很不错的。这样学生更容易专心, 效果也更好。
5.命题。学生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后, 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条件, 让学生参与命题。学生参与命题能有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 由于学生的层次各有不同,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命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稍有区别。当然, 在这个环节学生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
8.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 篇八
一、明确专题复习的实质
从专题形成的途径来看,有两种,一种是以中考考查内容与要求为依据,提炼概括而成。例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維护消费者的权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一种是由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归类聚焦而成。例如: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九十年风雨,九十载辉煌等。
无论专题形成的途径如何,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巩固,也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更体现对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强化。专题复习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杜绝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只认识时政等背景材料本身,不对其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二是侧重于对背景材料所反映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忽略或淡化对背景材料的解读。这两种现象是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典型表现。
大家知道,时政等背景材料是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理论复习的依托和载体,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是深化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认识的有力武器。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专题复习的实质与特点等角度,都要求我们实施专题复习必须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借时政等背景材料之力,夯实学科知识,强化学科能力,使理论的掌握建构在对时政等背景材料解读分析的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指导解读认识背景材料,使时政等背景材料具有学科价值。
二、把握专题复习的侧重点
专题由热点材料、理论观点两个基本要素构成。那么,专题复习就必须体现出对其基本要素的科学合理组合与落实。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之上的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因此,对专题复习,务必重视。第一,要重视以专题为核心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与把握;第二,要重视以时政热点等为载体,强化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三,要重视运用与该专题相关的知识,解读分析时政热点等国家、社会生活实际。
三、做实专题复习练习
专题复习是中考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有其不同于其他复习环节的特殊性,也有复习教学的共性,即以练习检测为手段,验证复习效果。为此,专题复习练习题的编选、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开启与训练是专题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编选要体现如下原则:
第一,相适性。练习题的选编必须与所复习的专题相关联,与中考对该专题的具体考查要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范围、程度要求等)、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通过练习巩固与该专题相关联的知识;强化对该专题考查的各项能力(解读、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与训练;通过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二,典型性。典型性主要体现在选材与设问的典型性上。练习题的选编必须落实该专题各项目标要求的代表性,选择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例多用等作用的试题。这类题目个性突出,同时又能够体现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具体体现在:1.情境材料与理论观点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知识隐含在情境材料之中,情境材料的表象与实质相辅相成;2.题目能够引发联想,拓展思维并使思维在同类问题中产生链接与跳转,并趋向明确的考查方向;3.材料的编选必须符合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与生活实际相悖或牵强附会,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和水平;4.情境材料呈现的漫画语言、图表语言、文字语言等均应精当,没有无效信息;5.设问与情境材料要有相关性,体现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解决情境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要求,表述准确、简明;6.题目考查意图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要有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侧重点。设问、答案要点及评分意见要与命题意图相符合。
四、处理好专题复习点与面的关系
专题复习的最大特点在于“专”,即话题集中、理论鲜明、材料典型,但其“专”并不排斥它与其他思品学科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时,我们既要做好“专”的文章,又要在“专”的基础上,以“专”为核心向其他思品学科知识的拓展,用“专”引发对其他相关时政热点的了解认识。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总之,走好专题复习的关键一步,既是对前段复习的深化,更是对后续模考的重要铺垫。相信老师们会用自己的智慧走实这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推荐阅读: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答题06-14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10-19
中考物理的复习策略07-13
中考物理复习计划报告08-12
中考物理复习三大建议08-21
中考物理复习指导:身边的物理现象11-29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复习12-08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0-02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