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2024-07-02

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9篇)

1.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一

许多韩国企业的成功有些有赖于他们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尖端技术的本土化;充分配合政府政策,获得政府支援;为克服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等。而不可否认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才第一”理念

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人才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现在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已采用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此外,韩国的优势企业还普遍重视员工的海外研修工作,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会长生前就信奉“疑则不用,用则不疑”的信条,主张对三星的员工实行“国内最高待遇”。为此,三星公司采用了公开招聘录用制度,新员工一旦被公司录用就要接受三星公司彻底的培训,目的是使之成为“三星之星”,以实现公司成为超一流企业的目标。三星公司在“企业即人”的创业精神指引下,彻底贯彻了“能力主义”、“适才适用”、“赏罚分明”等原则。为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除了总公司建立有三星集团综合研修院外,各分公司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研修院,并通过海外研修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lg集团则通过建立“社长评价委员会”、“人事咨询委员会”、“人才开发委员会”等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育。

强调人和团结的共同体式企业文化

韩国的成功企业非常重视组织成员的人和团结,积极致力于创立能够反映员工创造性建议和意见的企业文化,提倡每个员工的责任承担,爱社心和主人精神,从而形成了共同体式的企业文化。东洋制果公司的“好丽友家族会议”,东洋证券公司的“青年理事会制度”等都是由企业的最高经营者直接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制度,而东洋水泥公司的“一起向前运动”则是由工会自发组织发起的经营革新运动。

此外,韩国大多数成功企业在“公司的成长与健康的劳资关系是同步的”这样一种信念指导下,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的进行,韩国众多的优秀企业都制定了诸如“修订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对员工采取家庭成员式待遇”、“通过提供经营情报诱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终生员工”等一系列制度,特别是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常常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向自己的员工公开,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坚实的人际关系实现劳资和解。正因为有劳资间的相互信任,才克服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经营危机。

鲜京集团把在劳资协商中能够提及的事项(工资、福利等)和不能提及的事项(经营决策权、人事权等)严格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公司还将经营状况向员工公开,培育了让工会自己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土壤,其结果遏制了因劳资纠纷而导致的经营损失。锦湖电器公司则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的经营计划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将公司所有的经营情况向员工全部公开,以排除劳资不信任的阴影,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工会方面也自己分析公司每周的生产情况,积极向自己的会员说明企业的现状。“劳资不疑”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内部,正是这种劳资和解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发展。

范文网【】

构筑经营责任体制

韩国通过任用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专门经营者),从而创立了经营责任体制,并培育了责任经营的风气,其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建立了事业本部制,根据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要求采用具备专门经营能力的经营者这一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专门行业的大企业则通过按产品组建事业部、将经营者分为管理主管和经营主管、按事业部实施独立资产等方式确立了经营责任体制。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鲜京集团迎入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公司将经营权委托给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经营决策负责,这一措施使公司的市场分析和经营预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二

本文将从分析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入手,对其显著特点进行阐述,最后立足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从中挖掘具有参考价值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1 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分析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竞争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尤其表现在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争夺、维持、以及团队学习的速度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也由原来单纯的低成本或者差异化资源过渡到核心人才以及团队学习能力上。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保留原来儒家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1.1 重视人才,更注重人力资本投资

从韩国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素质的重视。从1962—1980年,韩国文教育部预算占政府预算的比重,每年平均为16.85%。1980年教育支出占财政预算开支的18%,1990年又进一步增加为21.5%。据世界银行统计,1990年韩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26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9位[3]。2005年其数额增加到279 660亿元之多(约合人民币2 15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政府预算的20.9%,教育预算在政府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4]。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重视人才的观念越发凸显出来。比如三星的“人才经营”新战略是: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敢用奇才、怪才。因此目前已拥有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准天才”级人才和一大批企业首脑、技术专家和专业经营者,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三星的大厦[5]。韩国企业认为员工只有培训才能实现工作水平和技能的提升,也就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的研修院或者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尤其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由于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快,一旦落后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行业知识、技术及信息的新变化,在必要的时候投入巨资通过培训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1.2 强调企业团队精神,但不忽视员工个性

韩国的企业非常注重组织中的成员及其团结,提倡每个员工的责任担当、爱企业之心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形成了共同体式的企业文化,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企业的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东洋制果公司的“好丽友家族会议”,东洋证券公司的“青年理事会制度”等都是由企业的最高经营者直接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制度,而东洋水泥公司的“一起向前运动”则是由工会自发组织发起的经营革新运动[6]。此外,韩国大多数企业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使员工把企业当做家庭来经营,从而使其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进行。

进入21世纪,随着员工在企业内部个性化发展的倡导以及人本管理理念的推广,知识型人才的地位得到提升,为了防止优秀人才外流回避人力资本投资的高风险,企业不得不根据员工个人的性格特点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其今后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说企业已经把核心员工看做企业关键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种视角的转变再一次有力说明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关键人才的获取及保留,即企业内部知识、技能存量的多寡。

1.3 传统家庭管理方式向职业经理人过渡

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影响已成为韩国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基石,因此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的家庭色彩。而韩国尊崇等级观念,对权力高度集中的倾向促使韩国企业在排斥职业经理的同时过分的让亲属参与企业经营,而对他们的专横却袖手旁观,从而容易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失败。例如OL电子公司的企业主不仅本身对制造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还任人唯亲,把一个对技术和市场一窍不通的亲戚任命为社长。由于社长对出口业务全然不知,在海外出差、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业务员的活动一直抱以怀疑和制约,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方式在适应新经济条件时已经显得被动落后。

为了扭转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部分韩国企业大力从外部引进有能力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解决企业管理方式过于家庭化的问题,这种转变有力的证明了企业对人才、知识的尊重和依赖。目前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建立了事业部制,根据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要求,采取任用具备专门经营能力的经营者制度,实行责任分担和严格考核,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1.4 雇佣方式由长期稳定向灵活多样转变

在1997年修改劳动法之前,解雇员工的做法在韩国是被禁止的。韩国企业的传统雇佣方式表现为“辞职易、解雇难”。而在韩国辞职和跳槽的情况过去一直较少,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多数韩国人认为经常变换工作是缺乏适应力的表现[7]。这种准长期雇佣思想与韩国长期受儒家传统思想和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然而这种长期的忠诚员工不是忠于企业,而是忠于企业董事长或企业主,也就是说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留在企业时间的长短不是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而是由员工与董事长或者企业主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持续时间决定的。所以当员工与董事长或企业主因为某些利益或者制度出现矛盾时,员工流失便不可避免。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增长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开始改变这个国家及其企业管理模式。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生存发展,韩国政府和企业实行了一系列以增强竞争力为目的的新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例如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韩国企业开始采用按需招聘的策略;自1997年修改的劳动法取消了解雇员工的禁令后,韩国企业裁员的现象也开始增多。这些雇佣方式的变化说明韩国人传统的家庭导向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如家庭办公化、人力资源外包、网络招聘等等。这些新形式是企业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结果。

1.5 由员工资历中心向业绩(能力)中心转移

韩国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月工资中的65%是基本工资,另外的35%则是各种补贴,每两个月会有一次奖金收入,其数额一般相当于正常一个月的工资,因此一个企业员工通常一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十七个月工资的薪酬[8]。而员工薪酬的数额主要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和资历。员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其薪酬水平就越高。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欧美管理文化的影响,韩国企业开始把个人激励机制引入员工薪酬制度。例如三星集团将员工基本工资分为两部分,即“最基本工资”和“业绩工资”,前者基于员工的资历和职位,而后者取决于员工业绩的优劣。就管理人员而言,其业绩工资在基本工资中占比68%,高级员工和初级员工则分别是64%和42%[8]。也就是说员工的职位越高,其工资组成中激励因素的比重就越大。

此外,很多韩国企业都实行了与员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和奖金浮动制,使个人报酬作为激励因子与个人业绩相联系,把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提高了员工激励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转向知识管理,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将企业知识技术积聚于一身。而知识型员工拥有知识资本,在组织中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禀赋[9]。如何开发并利用这种潜在的资本达到知识共享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和水平的目的,也是众多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曾经作为日本殖民地、美国输出制度、文明试验田[10]的韩国在儒家思想、日本文化以及欧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瞩目的焦点。因此研究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今天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加大培训力度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问世把人类带入了学习型时代。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常常被人提及,虽然过去人们一直都在学习,但是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提高至今天这样的高度。而知识型员工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重视,因此企业内部知识的积累、传播、隐性知识显性化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成为企业的新课题。

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间必然展开激烈的核心人才争夺。对这些高素质人才而言,企业的吸引力则起关键性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对知识型员工而言,物质利益属于保健因素,真正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则是企业的精神或内在激励,例如成长晋升机会、工作挑战性、未来职业发展等等。因此企业重点要做的是转变观念,由注重使用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11],把培训工作纳入到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之中,使内部培训体系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不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存量,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2.2 以人为本,强调团队合作

人本管理理念的产生及推广带来了管理理念的革命,它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12]。在目前企业竞争加剧、人才重要性凸显的特殊时期,人本管理能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的笼络人心,留住核心人才。

对企业而言,更注重的是基于人本管理的团队合作,人本管理使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化,解决了团队中的个人问题。企业作为由几十到几万个人组成的团体,更关心的是团队成员能不能从大局出发,通力协调合作,力求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可以说以人为本与团队合作是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两者在企业内部通过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使得人与企业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而成为文化共同体。

2.3 以情留心,以利留人

“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员工与员工之间,即员工与领导、同事、下级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即员工个人与集体之间。前者是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强调员工间的合作默契和义务责任共担;后者则通过在企业内部倡导人文关怀、员工参与、情感激励等方式进行情感投资,以感情为纽带把员工的心永久留在企业。总体而言,这两种“情”可以使员工获得精神上的家庭归属感和心理上的依赖感,必要时员工为企业利益甘愿放弃自己利益的一种心理感应。情感投资也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一种有力的工具。

“利”即利益,是在员工对企业贡献基础上的一种合理回报,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前者如晋升机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个人荣誉等;后者包括除工资以外的其它恩惠,如员工内部持股、股权激励、甚至一些过节费、慰问金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福利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具有不同的影响,如过节费、慰问金只能解决目前或者未来很短一段时间的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使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休戚相关、员工内部持股则把员工现在的努力与未来的个人收益相联系,解决了企业未来发展关键人才的问题。因此,感情与利益兼施,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并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保持和培养核心人才。

2.4 任人唯贤,经营管理专业化

新世纪下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也对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的用人观念提出了挑战。家族式企业在用人观念上很容易倒向任人唯亲,而不管人才的质量优劣。而且由于是亲戚或朋友关系,导致任职者岗位认知模糊,权责不明确,一旦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处理问题往往投鼠忌器,结果导致赏罚不明、管理不公等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为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埋下隐患。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用人要求,为了保持企业长久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用人理念必须转移到专业人才的重心上——任人唯贤。通过对外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同时严格绩效考核制度,不仅避免了管理中权责不分、拉帮结派的低效率现象,又使得全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以后的管理中可以大刀阔斧,而不需要顾及他人关系或颜面。

2.5 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力是在员工能力基础上选人、用人、育人的一种改进。专家总结研究表明只有具备三个重要的特征才能成为管理学意义上的胜任力:①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②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③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胜任力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绩效行为、知识—技能—态度、思考方式—思维定式和自我意识—内驱力—社会动机,而且越往下内隐性越高,考核测评的难度也就越大[13]。可以看出,胜任力是基于员工能力和业绩表现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不仅关注员工的表现,更重视造成这种表现的内在因素,通过有意识的影响冰山下面的部分进而改进员工的绩效,提升其工作能力。

可以说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部分只是停留在了胜任力的最表层——绩效行为,而对绩效行为深层次的解释和关注却涉及不多,而层次越深,员工的个性特点稳定性越高,也就越能解释员工的绩效行为。因此企业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把胜任力应用于规划、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管理成本,规避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3 小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欧美管理理念、日本文化与韩国本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韩国本土化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我们而言,学习并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进而在中国本土化可以使中国企业少走弯路,提高生产效率,更快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摘要: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国家,韩国企业在其经济飞速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韩国企业的成功必然与其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不开。本文在分析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显著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3.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三

关键词:珠三角;韩企;韩语;毕业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23-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于超群(1988-),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高专韩国语教育及改革、韩国文化教育、韩国文化教育在韩语学习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广东 广州/510510)

中韩交往源远流长,现在韩国成为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从1992年至今,中韩双方加大了在投资领域的合作,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与这种局面相伴随的就是韩企对于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韩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各高校要想真正实现人才供需之间的无缝衔接,必须要了解企业现实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珠三角地区韩国企业发展现状

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地域分布看,山东、辽宁、上海、北京、广东是韩资企业较为集中的前五大地区。珠三角地区是一个国际化的商务区域,中国消费品的贸易量大约有40%是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流通、周转运输。韩国企业纷纷看好这一区域市场,加大了此区域的投资,大力拓展业务。粤港澳地区也大力鼓励韩国企业到珠三角地区开展业务。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关税厅(海关)消息,韩国和中国香港海关于2014年2月13日签署了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互认协议。根据协议,韩国和中国香港海关将为各自优质企业提供通关便利,企业可以减少通关时间、降低通关成本。据关税厅报道,去年1.3万家韩国企业向中国香港出口227亿美元产品,其中AEO所占的比重达到55%。因此,韩国和中国香港签署AEO互认协定,有望进一步提高韩国的出口竞争力,也将吸引更多的韩企到珠三角地区发展。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众多韩国企业纷纷在珠三角安家落户,除原有的LG、三星等韩企外, 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RAON PRIVATE TOWN 韩国房地产公司、韩国VOV彩妆中国营销中心、韩国可可国际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在珠三角地区设立了分公司。

二、韩国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分析

随着韩企不断地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进驻,各企业对于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对珠三角地区众多韩国企业的调研,韩企相关负责人普遍反映,在韩企中,对于单一的技术操作的人员没有语言的要求,但是对于管理层、综合文员、翻译、销售、采购等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职位,语言是第一要求,在懂韩语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则更受企业的欢迎。现在珠三角地区开设韩语专业的院校在不断增加,韩语专业毕业生每年递增,但韩企普遍反映,每年的毕业生中能满足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并不多,很多岗位都要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的学生就要转岗或者辞退,这对双方都是损失。众多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大部分还不能实现和企业的直接对接,真正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就要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根据对珠三角地区主要韩国企业的调研,归纳出韩企对于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身心健康

韩企招聘的所有员工都要求进行相应的体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基础。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越来越为企业所看重,特别是在韩企,韩国的企业管理方式相比欧美企业更加严格、细致。无形中给员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只有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工作中才能承受得住压力,遇到挫折才能勇往直前,工作才能做得更长久、更出色。

2.外在素质

外在素质主要通过一个人的衣着、举止、风度、仪态、谈吐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员工的外在素质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良好的外在素质有利于工作的更好开展,甚至决定工作的成败。韩国企业向来以优良的服务著称,良好的外在素质也是优质服务的一部分,所以韩企招聘时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外在素质好的人才。

3.社交能力

每一个韩国企业都需要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这就要求韩语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了解中韩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以利于彼此尊重和理解。在各种社会公开场合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为自己的企业赢得尊重、赢得合作伙伴。

4.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不仅仅只是学校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历史、传统文化、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韩国文化贯穿于韩国企业的工作中,了解韩国文化是融入企业的必要因素。另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掌握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知识是良好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5.抗压能力

韩国企业上下级分明,对于员工的管理严格,要求员工要有一定的压力承受能力,遇到困难不轻易退缩。

6.学习能力

企业比较看重刚入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改进的能力。只有那些善于观察、学习、总结,拥有自我提高、改进的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带领企业进步。

7.工作技能

员工工作过程会涉及到语言技能和现代化软件的运用技能、其它行业专业技能。由于珠江三角地区很多企业的中高层、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客户等大部分人都说粤语,又靠近港澳台地区,所以在语言技能方面,除汉语、韩语、英语的运用外,还包括粤语的运用。韩语要求听、说、读、写、译 ;粤语要求能够听、说;计算机技能要求能熟练运用中文、韩文、英文的办公软件。另外,韩语毕业生如果能具备其它专业如IT、通信、贸易等行业的知识则更受企业欢迎。

8.学历

韩国企业根据历年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以后的工作表现进行对比,74%的企业都认为本科和硕士生的学历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动手能力强、不轻易跳槽的高职生则越来越受到欢迎。

三、韩语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对策

1.培养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大学生

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丰富体育课堂,除传统的球类、游泳、田径的项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武术、瑜伽、舞蹈、跆拳道等项目,消除某些同学对于体育锻炼的恐惧,真正做到兴趣主导,身心共同发展。另外,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课堂,通过拓展训练等形式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自身内在与外在的美

在专业课之外设置形体与礼仪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形体训练室。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和形成体态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且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形体、礼仪、气质、形象的改善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沟通、社交能力

鼓励学生在追求个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团队合作与保持个性的统一,也就是学会与别人的沟通、合作。校园里,同学、老师之间多交流,通过各种学生活动创造交际的平台,培养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朋友圈,学会与人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学校为学生创造学术交流、实习等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职业、性格的人,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社交能力。

4.设置韩国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内涵

韩语专业课之外开设韩国文化的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语言只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只有对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语言,才能真正融入到韩国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

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的教育与其说是教会学生知识,不如说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了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做到终生受益。教学中可以采取反串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讲—提问—回答。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

6.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注重实操,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看中长远发展,不图眼前利益,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感。高职高专院校要鼓励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企业中做深做细。

7.创建校企合作模式

教学实践环节中,可以通过与韩国企业的合作,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实训机会,不仅可以锻炼语言应用,也可以了解韩国企业的文化和职场文化,让学生学习期间就与韩企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而为韩语学习和成为优秀的韩语职业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朴玉顺.韩企对韩语语言应用能力需求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09(43):115-116.

[2]李雄,邓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J].职教论坛,2010(13):78-81.

[3]沈铭钟.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7):21-22.

[4]黄小强.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5):7-8.

[5]吴云霞 李牧.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J].工会论坛,2010(l):131-132.

[6]I LLAMAS.Edueation and Labor Markets in Developing Nations[A].1995.90-91.

[7]专业与现在工作关联[EB/OL].http://lab.jibun.atmarkit.Co.jp/entries/739.

4.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篇四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

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日本企业不允许在细节上出现问题,并习惯于从细节上考察员工。日本员工为了在细节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决看似可以忽略的小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产品的质量在这些精细之处击垮对手。

四、家族主义特色显著

5.企业文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篇五

一个企业正如一个人,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其成功的道理,必定有其成功的素养,企业亦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飞跃发展,企业文化正如一个人的灵魂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所重视。

一个人要立于社会,要有所成就,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要流芳百世,泽及子孙就更离不开自己的不断修炼身心;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没有灵魂是不行的,没有不断地自我修炼是很难长期立足于市场的。

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必须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指导企业文化运转的核心内核是企业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能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要成长的,至于成长的方向则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和学校教育等使得具有同样能力的两个相同的个体,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必须在不同阶段辅之于相应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成材”。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

一。老板文化;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个人的风格,魅力,理念及素质体现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指导价值。应该指出在企业的初期,强有力的老板文化对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将会打下一个好基础。

二。企业内强势个人的文化;

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极强的影响力,而内部某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实际经营的骨干个人,由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能力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个人的强势影响力主导了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内强势组织的文化;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部门的分工导致某个部门变得及其重要和强势,如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这些部门的运作逐步影响这个企业的运作,进而事实上代表了企业的当前文化;另外,某些企业由于本体文化较为弱势,通常引进一批人才时,如某个业务部门高层跳槽到该企业,同时将旧日部将一并空降该企业,这些人将会形成新的强势组织文化,一步步取代原来的企业文化。

四。企业内多个个体角力的平衡结果;

很多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个人之间呈现出你不能影响我,我不能左右你的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这种平衡的状态催生了平衡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内多个时期多种文化力量综合角力的结果;

很多企业通常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时期,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相应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几易其主,企业文化的本体,内部员工经常大更新。这种文化惯性致使多个时期文化相互角力,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和保持、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为文化决定着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服务)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

文化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和过程。因此,文化只能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淀和发展,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愿去决定其存在的形式和发展的方向。文化不能脱离客观的现实存在而独立存在,文化也不会因为人为革命而得到顺利发展。相反,任何文化革命的企图,均会导致文化的破坏而停滞、退步。

企业文化因企业所服务的市场、所经营的产品和组织建设与运作形态综合而致,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反作用于企业,而促成企业独特能力的稳定和发展。

文化对企业的作用是明显的,而文化的自然积淀和自然发展的特性又极大的障碍着文化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赋予文化的主观能动,促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无疑是有效治理企业的重要课题和内容。

文化虽然不能革命性建设和发展,文化虽然只能循序渐进演变,但局部的调整与改变还是可以的。通过积极的倡导,促成文化进步,从而促成企业效能提高,无疑是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文化难以改变的特性,由于文化虽然客观存在却又高度抽象复杂。从而形成企业治理者和企业治理研究者们对企业文化建设与运用多停留于泛论和理念性、口号性方面,而没有象企业其他系统(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科学技术系统等)那样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

我们知道,不能具体的、方法化的抽象存在,是难以发挥能动作用的(卡尔.马克思说:科学,只有能够通过数字化表达时,才有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优化文化结构,有效运用文化机制,促进企业能力发挥和提高系统方法研究方向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

文化由基本元素文化质与多个文化质集合而成的文化丛,以及由多个文化丛组合的文化系组成。

作用和融合于企业的文化多种多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情感以及价值观等等。这里我们主要就普遍作用于企业的文化系及其构成要素和关系特征进行探索。

根据上述不同企业文化的核心机制,我们一般地可以权力(政治性)文化表达官僚型文化、人情(关系)文化表达氏族文化、自主(创新)文化表达企业家文化、利益(经济性)文化表达市场文化。

经典的文化只存在于理论之中,社会现实存在的文化总是交汇性的,为了有效运用和发挥文化机制的作用,我们就经典文化进行探析。

二、文化作用

市场(环境与对象)——产品(载体与途径)——组织(方法与能力)的配合、协调与支持根本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成败兴衰,而文化贯穿于这所有方面。

1文化的市场 作用

市场,不论是市场的主体(供求双方),还是市场的关联体(中介、调控治理者)都受着某些特定的文化影响乃至支配,假如企业的文化与之不相融,甚至冲突,必然会使企业处于困难乃至于危险的境地。

例如,企业服务定位于“领先使用者”细分市场,这个市场的需求特征是“时尚”,其文化内涵核心为“变化”、“新奇”、“差异”、“个性”等等。很难想象一个以“官僚文化为主体文化的企业能在这个市场中自如运作。在此情形下,企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重新界定市场,选择其他细分市场(如“从众者”、:“保守者”),使企业能力(由文化保持与支持)得以充分、有效发挥;或者是,其二,重组文化特质,修正文化结构,促进“开放”与“创新”的形成与发展。使之改变企业能力以符合市场的客观需要。

因此说,市场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只有企业文化与所处市场主体文化相适应,才能取得主动。假如能够水乳交融,则企业必然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2文化的产品作用

产品的发展,实质就是文化质衍生的过程,就是文化系列化的过程,文化质不变表现在产品上就是无产品发展,基本文化质的产品就是“核心产品”,就此意义而言,产品即是文化(器质性),文化就是产品。

人们一般地将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器质性文化(功能、效用、质量、价值、工艺等构成及其调整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性文化(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第三个层次是理念性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其关系为,第一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基础,第三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上层建筑,第二个层次是第一和第三两个层次的连接与具体体现。

无须进一步说明,即可知企业惟有在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时,企业能力才能最大化和最有效化,否则,互相冲突、互相制约、互相干扰、互相抵消,则企业能力势必极大削弱,发挥和效用亦势必大打折扣。

例如,企业经营的产品性质为“长寿型”产品,其要害要素是“质量——成本”,对应的细分市场是“从众者”和“保守者”,这两个方面所内含的文化特质是“稳定”、“有序”、“规范”、“无差错”等等,假如此时企业奉行主体文化是“市场文化”,实行“计件工资”,“佣金”等治理,必然使企业产品、市场富含诸多不确定因素,将极大限制和约束企业能力的有效作用。此时,企业同样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调整产品(或功能化,或概念化),二是修正文化。

3文化的组织作用

有效的企业组织,总是将市场特征(海洋状况)和产品特征(舟船性能)熟悉和运用自如。而运作无效(或失败的企业组织,却是要么对市场熟悉不清,要么对产品熟悉不清,要么不能把握其特点予以协调运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能越洋,亦可能翻于阴沟。舟与水均是客观存在,要害是御舟之法与御舟之人。

市场是开放的客观存在,它一般地不以某个具体的局部存在而不同,真正独家的产品也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类似的乃至相同的产品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结果却完全不同:有的大获成功,有的沦为平凡,更多的则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

客观条件的相似或相同却总是会产生不甚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客观结果,缘何?主观使然也!

导致不同或完全不同的客观结果

出现的主观里,方法(包括技能和知识等)多同质。在市场竞争中,成败更多寓于一些微小,但却可能是很要害的方面(如同足球禁区的机会能否转化为得分,或取决于抢点的灵动,或取决于千分之一的抢先,或……就这么一点点的不同,就会产生完全的不同),而导致在这些微小但可能很要害的环节出现时将有微小但可能很要害的正确反应产生,这就是“素质”决定的,“机会永远为预备着的人存在”。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着普遍的道理。

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控制,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工作氛围在相同的条件出现时,必然会产生虽然微小却很要害的不同反应,从而生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文化于组织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它既对组织能力的形成(资源配置)起着要害的作用,也对组织能力的发挥(资源运用)起着要害性的作用,同时对组织面对环境变化和刺激的反应起着要害的作用 在谈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时,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示范效应等等。但是,这些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最后都要落实到“组织”这样一个特定的单位中,也就是说,我们得从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角度来考察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部分人却仅仅注意了“组”,而没有注意到“织”的重要性。一个词汇的关键与结果说明,往往在后一个词上,这是汉语中的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打个比方说,“组”好比将一些线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织”却应该是将这些线编织到一起,纵横交错,成为一块布。从这一方面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组”与“织”的关系以及“组”与“织”各自的作用:一团线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块抹布,可是一块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我们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搞清楚一个词汇,而是想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看看我们现实的管理,大家都在喊着如何如何组织,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却是“组”而不“织”!企业发展了,招来了一批人,将大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就开始干活了。但是,这仅仅是“组”—将一团线揉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自发性和创新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想让大家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组”,而是“织”—成为一块布,让员工们纵横交错,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唇齿相依,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块布的紧密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那么,如何对组织进行“编织”呢?这个“编织过程”,需要依靠组织结构设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全员认同和遵循的企业文化。

“精神管理”理论创立者齐善鸿教授“两座房子”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比较多的启示—在企业这座“房子”里,人们拿着工资和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在寺院这样的“房子”里,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献出来。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中少了类似于宗教中能够让人们信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简单利益的交换—干活,给钱!这个能够让员工产生信仰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齐教授在前述基础上提出和强化了“组织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能够使整个组织成员认同的、成为全体成员信仰的思想和行动体系。

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和单一性,是组织成长的最根本动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集体“爬墙”的游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企业的拓展训练结束后做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爬墙时那么玩儿命?”大家讨论了一阵子,得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结论,就是做这项活动时团队成员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单一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鲜见这样玩儿命的场景?”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因为工作中很少有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单一”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就充分反证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全体成员信服的企业价值观何其重要!完全以价值观领导一个组织,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价值观的管理和建设来提升企业凝聚力

竞争力。近年来,美国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这一命题,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观。那么,这一价值观又是如何促进企业成长的呢?我们知道,企业的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交易成本,二是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外部成本更多地依靠企业的市场能力,而企业的内部成本则主要依靠管理效率的提高。优秀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说,有两台功率相同的

发动机,分别装在一艘摩托艇上和一艘大船上,摩托艇因为体重较轻自然跑得更快。如果将发动机视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那么,拥有同样资源的两家企业的成长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体积”和“体重”。这种“体积”和“体重”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价值观的选择与锤炼,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直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及其运转效率,企业制度的人性化与可操作性、持续创新性,企业流程的顺畅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企业内部沟通体系的健全与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内部团队意识将逐步紧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体积”和“体重”将自然“缩小”和“减轻”,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高,成长速度自然将快起来了。反之,企业将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目标和方向、相互排斥与攻击、没有合作精神,“体积”不断增大,“体重”持续增加,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成长

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内部—即组织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用科学的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就呼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来说,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规律的学科。对这门学科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科学发展的成败,思想政治工作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凝聚人心人力,和企业发展凝成一股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一位职工之中,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职工思想认识,把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凝成一体,共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共同搞好企业管理,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二是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实现企业和谐。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普遍地存在着各种矛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理顺职工思想,进行有组织地经常协调,实现企业和谐稳定。

三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责任性,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使职工了解自己的利益与责任,自觉地为利益而奋斗,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只有实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把企业的巨大潜力进一步发掘出来,企业才能获得科学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如何应对,怎样渡过难关,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还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是深入搞好形势任务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二是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三是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愈显重要。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与内容要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企业科学发展

新的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和方式上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加贴近经济、贴近实际,贴近职工,更好地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第一,要强化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每天都有各种思想活动,许多问题应当得到及时理解、支持和疏导,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才去集中解决。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有效就要深入到基层,要畅通一条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的渠道,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领导方式方法的改进,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二,要注重形势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首先强化职工的民主意识,其次要培养职工和谐发展的意识。引导职工以理性的头脑对待与自然、与社会、与企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避免损害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为。第四,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职工敬业爱岗的氛围,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体活动,对职工进行企业发展史、员工准则、企业精神的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企业奉献企业的品德。

6.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六

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会长曾坚在《当代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状况与借鉴》的报告中,广泛介绍了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并将其归纳为以下10大特点:

1.强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一致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弘扬本国民族文化,在跨国经营中充分尊重所在国的社会文化。如:德国的企业文化冷静、理智、严谨、认真;而美国的企业文化则有着讲究个性、追求多样化、敢于冒险的特性;日韩的企业文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带有中庸、和谐、强调团队精神的特色;瑞典的企业文化则彰显民主、开放、和谐、追求卓越、重视环保„„因此,在跨国经营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尊重所在国的社会文化。

2.重视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如:瑞典的大多数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形成小国家、大企业,小产品、大市场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构建“战略、管理、文化”三位一体的经营体系,实现了文化与管理的紧密融合。

3.重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发挥员工参与确立企业价值理念和制定企业愿景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

4.着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重视建设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把企业以人为本和员工以企业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一般来说,他们的主要作法:一是用共同的企业价值和愿景来吸引和凝聚员工;二是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使企业理念真正根植于员工之中,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三是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保障;四是实行多种员工奖励机制,对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五是重视工会作用,由管理者与工会共同协调解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六是注重非正式交流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

5.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强调责任意识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首先表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的社会责任突出强调5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公开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统一起来。

6.运用各种手段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把宣传企业、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的企业在这方面十分重视,他们在宣传产品的同时,经营企业文化: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如:资深堂的宣传部有130多人,每年广告费用占营业额的10%;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

7.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当前,新的一轮并购重组正在全球兴起,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导致企业文化的对撞与重组。据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100个不成功的企业合并事例中,85%是因为管理模式不同、管理风格迥异、企业管理层不能融合造成的。因此,找出一条并购重组中行之有效的文化融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8.努力做到文化传统与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通过对一些长寿企业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奠基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之中,同时又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是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并融入到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之中;二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三是通过建立资料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达到传承文化、宣传形象、塑造品牌的目的。

9.注重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积极应对新闻突发事件,不断提升和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境外企业在推进CI战略的同时,及时导入CS战略,使企业形象塑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0.把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发挥作用。丰田汽车公司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精细管理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从表面看,丰田竞争力的背后是管理效率,但管理效率的背后主要是企业文化,其核心有三点:一是以人为本,相信每一位员工的能力,调动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每一位员工都有价值感和成就感;二是不断改善、无止境改善的思想已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中,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三是现场管理,员工在遇到问题时,不是相互责难或逃避责任,而是充分暴露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曾坚认为,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对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如下启迪:

1.要将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认真予以落实;2.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3.在推进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融合问题;4.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员工素质为目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5.要加大中央企业形象宣传与品牌塑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国资委管理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的整体形

象,塑造企业品牌;6.要大力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发挥作用;7.要结合我国国情,注意做好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7.谈韩国电影对韩国文化的促进作用 篇七

[摘 要] 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电影业的良性发展对于加强文化产业在各种经济浪潮中的冲击力以及促进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影所要达到的是一种全民性的意识提升和社会进步,在这一点上,韩国电影的发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关键词] 文化传承;民族性;世界;韩国电影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韩国的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腾飞,率先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这给韩国电影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地经济基础。伴随着民主政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韩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的创作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随着80年代后期电影市场的开放,韩国的电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韩国电影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整体的民族认识和文化的共鸣,因此,韩国电影的发展和韩国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与韩国的国民及民族意识唇齿相连。本文就从韩国电影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及特色出发,去全面探析韩国电影对韩国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韩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弘扬

(一)反映民族和历史的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记录

有异于传统的纪录片,电影所表现的不仅有对历史、人物的展示,而且增加了活灵活现的情感表现,使之不仅仅存在于理性的认识,而是多了对不同事件及人物的探讨与思考。韩国人对文化的传承体现在电影上,并且通过电影的方式去促进这个民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韩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民族,如韩国的货币上印的不是政治领袖的肖像,而是能体现整个民族文化代表者的形象,这是一种基于整个民族自身的智慧,是自古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不仅如此,韩国电影中对传统民俗、农业手工业技艺特点也同样起到了记录和保护的作用。传统的东西不应该到了快要消亡的时候才加以保护,而应该从保护已有的做起,使之贯穿于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始终,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纽带。韩国电影很多都是直接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家常,因此,当人们在这些故事情节中去感悟剧情的时候,同样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生产劳动特色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认同。

(二)增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韩国电影所要展现的就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间空间的表现,所要引起的也是基于本民族的共同认知,因此,韩国电影的长足发展就需要韩国国内人民的支撑和拥护,这才能让支持和影响相互作用。事实证明,韩国的这种立足于国内的电影发展态度是正确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韩国电影《生死谍变》仅仅上映57天就一举打破了《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纪录,这如果放在其他国家怕是很难实现的。正是这种韩国民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让韩国电影在自身的发展中有一个良好地环境,在外部的竞争中更有资本,受其他商业大片的冲击也因此较小,所以才能够制作出属于本民族的电影,去展现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而民众对国内电影的支持也就是接受了这种文化的传承,即使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传统文化也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在韩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博物馆,去展现属于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而电影,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影响方式,像极了一个个流动的博物馆,人民在观影的同时,加深了对传统道德和文化技艺的认识,增强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样还有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感悟,即使是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之下,韩国民众仍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能保持极高的认同感。这是一种基于自身的促进,自我完善,也是一种避免走向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文化保护措施。

二、促进了韩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文化事业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的亚洲金融危机,在其他部门万马齐喑的经济环境下,韩国的文化产业反而呈现出一幕繁荣的景象,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不减反增,这也体现了韩国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存在和发展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依赖这个社会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韩国的政府始终对文化事业相当的重视,积极的保护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比如,政府通过对国内电影进行配额制度,保证国内电影的放映时间和场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保证本国电影在韩国国内不受好莱坞等大片的冲击,还可以使民众养成对国产片的支持,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电影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宣扬,也能保持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而这些,又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完善所必须做的工作。从这点可以说,作为韩国文化的一个层次,韩国电影在文化方面支撑了韩国民族的思想。

一个民族思想觉悟的提高从来不是单一的方式就能完成的工作,作为学习和提高的基础,学历制的教育固不可少,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贴近生活的认知影响也同样不可或缺。韩国电影始终重视对文化的传承,重视对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施加深刻的影响,这就从生活的侧面去影响了韩国人在处理生活和人身的态度,这种影响不是个体的,而是集体化的改造,不是小众的文化消遣,而是一种大范围的思想素质提高。因此,韩国电影对民众的思想素质提高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能在一个长期的环境中,让人民提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增强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觉悟。

(二)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完善

文化的创新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韩国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也许在他们的历史中存在过落后的年代,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更为优秀的文化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去吸取新的文化,比如在古代,韩国吸收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将孔子思想作为己用,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正统文化,这种借鉴吸收的策略促进了韩国文化的发展。

8.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篇八

1.基本项目

① 韩国语课程介绍 :

共69个小时的基础课程,是以生活会话为中心,从而使接受此课程的学生全部能够和韩国人进行简单的对话。韩国语文化研修计划是把课程和实习共同进行的。我们积极鼓励没有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参加。

② 文化体验介绍 :

▫ “拌饭体验”是参观韩国传统的饮食从材料的购买到料理制造的全过程,参加学生直接制作并品尝拌饭。

▫“韩国音乐体验”是欣赏韩国传统音乐在世界范围都很有影响力的판소리和사물놀이的表演。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选择直接学习판소리或사물놀이主要构成的乐器,如长鼓,锣等。

▫ “全州市韩国村观光”是探访非常具有韩国味道的韩屋村,体验韩国的传统屋舍,街道等。

▫ “产业访问”是对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现代汽车工厂和韩国最大的HITE啤酒工厂进行访问,直接体验汽车和啤酒生产的全过程。

▫“韩纸工艺体验”是访问全州市韩纸博物馆,参观韩纸的制作过程,还会提供利用韩纸制作各种工艺品。

▫ “陶器体验”是参加学生在陶艺家的指导下直接制作陶艺作品。

▫“全州市都市体验”是参加学生探访全州的市中心和大学路,感受韩国都市的氛围和体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制作紫菜包饭”是参观韩国传统的饮食从材料的购买到料理制造的全过程,参加的学生直接制作并品尝紫菜包饭。

▫“溪谷体验”是在长水地区所在的溪谷,学生和指导教授导游们一起玩水。入住在又 石大学经营的度假村。

▫“传统舞蹈体验”是欣赏韩国的传统舞蹈和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韩国传统舞 蹈的动作。

2. 选择项目

“乐天世界及首尔观光”是体验在韩国的代表性游乐场乐天世界里的游乐设施,游览首尔的名胜,如首尔广场,昌庆宫,汉江,南山等共两天一夜的旅游行程。

▫ “新万金”是探访世界最长的大坝。

9.韩国文化的理解 篇九

关键字:韩国 选秀节目 综艺节目 电视剧 文化传播 影响 反思 摘要:这篇文章对韩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在中国快速传播做了简要的分析,让我们知道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好的原因以及其中所带来的影响,还有文化传播的必然性。

一、韩国选秀节目热袭中国电视市场

韩星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度可谓是比较高的,韩国众多明星的出炉,实际上也反映出了韩国选秀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多样化。

近年来韩国的综艺文化在中国发展迅速,例如《我是歌手》是中国内地首档专业歌手歌唱对决电视节目。此档节目引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由湖南卫视购入版权,自今年1月18日首播起便在中国内地掀起收视狂潮,打败多档综艺节目,收视率连续多日占据首位。在收视率超过1%就算成功的中国内地电视市场,《我是歌手》的最高收视率曾达到2.38%。播出的3个月间,仅在微博上人们对节目的讨论总量近亿条,在搜索排行榜上也始终占据首席。节目相关视频点击量超过2亿次,参加节目的歌手身价翻了10倍以上。

作为一档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因为“好看”、“好听”赚足观众的眼球。此次《我是歌手》引发的收视狂潮,一方面体现了大众文化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迎合了群众口味,必然受到大家欢迎;在《我是歌手》节目中一方面节目的内容是明星效应,由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手演唱受大家欢迎的歌曲,这本身就非常受到群众的欢迎;最重要的是现场人们的参与和互动,给广大人群强烈的参与感,这是节目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目前民主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增强,体现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我是歌手》节目,还包括之前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快乐女生》等都体现了群众对大众艺术的偏爱以及现场参与感的重视。《我是歌手》节目真实的全程播放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个节目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演唱,还包括演唱台前幕后的真实演播,体现节目的真实、公开、公平。真实公开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在我们目前社会上真实与公开有着最强的呼声,是我们对生活公平的渴望,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尤其在现在我们社会诚信需要大力建设的时候,这种公开、真实就如一朵最美丽的花、一束最珍贵的阳光,让人们看到诚信的影子,看到公平的体现。目前我们社会在不断建设真实、公开、诚信的社会文化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推进社会公开、公平、诚信的社会进程,这些节目的公开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映射,受到民众的欢迎体现人民意愿的同时,也提醒我们更多的责任,去不断加强民主建设。

二、韩国综艺节目强力来袭

韩国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比较多样化。比如《我们结婚了》是请当红男女艺人扮作假象夫妻,体验两个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家族诞生艺人》是为奶奶看家两天,并做相应的农活,让奶奶去度过平生难得的旅行;《running man》1 是让艺人在城市中不停地完成不同但有趣的任务。此外还有着许多种类的综艺节目。

目前来说,在中国市场最火的综艺节目就是韩国MBC电视台与湖南卫视签约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此档节目是爱护子女的父亲们试图聆听子女们的心事,同时给子女传达无限父爱的节目。自10月11日开播,湖南卫视最近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瞬间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节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共同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这样的节目形式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即使不是在黄金档播出依然吸引了众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其“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究其根本,节目火爆的原因就是切中了现在的社会热点:新生代父亲存“缺位”现象。这档节目非常的贴近现在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大的事业,过于重视给家庭带来物质保障而忽视了与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的交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自身的位置。这说明了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是对中国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父亲角色失位”的新的审视。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在一起时,互动不足,父子间在相处时仍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在孩子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父母要有耐心的等待他做好准备迈出走向独立的第一步。除了等待,还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想问题不在于是爸爸带孩子还是妈妈带孩子适合,而是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应该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需要爸爸宽阔的肩膀和适度严厉的批评,而妈妈在其中加以引导,这才是关键。相信这档综艺节目一定会带给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大的启发与深思。

三、韩剧来袭,韩流不寒。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韩流”汹涌而来。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是的韩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今的中国,韩剧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时间的一大内容,即使是知道其中的虚假剧情也不会降低观众的热情。韩剧会如此受到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人群对传播内容的认同,使受传者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认同感,找到自身生存的合理性,心理上感到慰籍。一部艺术作品要引起观众兴趣,必须与观众构成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纵观历史,中国与韩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有着很深的渊源,韩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韩国在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合理,传统文化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中韩两国文化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多共同点,它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早就形成了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与伦理观念,虽然两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但历史的文化积淀始终在深深影响、2 制约着中韩两国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特别是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拥有诸多共同的文化特质,如“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信念等。这样的共同和相似形成了中国观众接受韩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与精神基石。韩国电视剧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底蕴,场景画面也很具现代魅力,这种现代生活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意义,同时又给传统文化在现代意义上一定的扬弃。韩国电视剧洋溢着古典式的谅解、宽容精神及惟美精致的情调,展示、宣扬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如为人应孝敬父母,朋友之间以诚信为本,对家庭、友情、爱情、亲情要珍惜、负有责任心等等,这些精神诉求和生活价值趋向都非常容易让身处转型期的中国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当然韩国电视剧也明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对抗认同的魅力。在 韩剧中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一些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一些生活剧《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都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四、结语

上一篇:医院平安创建奖励办法下一篇:平顺县2010年迎春文艺晚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