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2024-06-21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1.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篇一

1 草业发展现状

万源市有天然草地面积251.77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1%。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40.05万亩,是耕地的476.19%。从其地理、气候、土地条件来看,草地畜牧发展将是万源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万源市的草业发展工作起步晚,从1986年开始才有一些零星的优质牧草引入进行试验性种植,面积小,不成规模。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生态治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绿色生态食品的生产,促进了全市草业发展。从2000年秋季开始,连续几年在堰塘、罗文、长坝、曾家等乡镇实施退耕还草6000亩,使天然草地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农区种草养畜等项目的实施,全市人工草地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全市44个乡镇、268个村、8035个社、20754户农户中开展人工种草面积达15万亩。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总结出适应于万源市草业发展的技术和经验。1.1适宜种植的草种经过多年的牧草引种试验,筛选出了适宜于万源土壤、气候特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当家草种。其中禾本科牧草有:黑麦草、高丹草、饲用玉米、川东鸭茅等。豆科牧草有: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等,还有菊苣、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菊科类优质牧草。

1.2 总结出了适宜于万源的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牧草种植栽培试验,初步总结出万源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和海拔高度的不同牧草种和品种选择及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使各种牧草的优良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了牧草生产的优质、高产。

1.3 总结出了适宜的牧草种植模式

根据万源市农业耕作模式、畜牧业发展状况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经过认真的总结,探索出适宜于万源的四种牧草种植模式。

1.3.1 草-草轮作模式。

对畜牧业发展状况好,养畜水平高的规模养殖场采用草-草轮作模式,养猪主要推广多花黑麦草-墨西哥饲用玉米。饲养牛、羊等反刍动物则推广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或高丹草模式,即9月秋播多花黑麦草,5月上、中旬播种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占地时间240天,可刈割5~6次。饲用玉米占地时间120天,在玉米籽腊熟期一次性刈割进行青贮。

1.3.2 稻-草-稻轮作模式。

适于有水源保证的地区。充分利用万源市15万亩秧母田、冬闲田开厢排湿后种植牧草。收割水稻后种植牧草,收割牧草后又育秧或种植水稻的模式。牧草占地时间150~200天。牧草品种主要选择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苦荬菜等。主要用于饲养猪、牛、羊、兔等。

1.3.3 麦(油菜)-草套作模式。

利用小麦(油菜)预留行,套作牧草。也可利用小麦(油菜)地四周种植"围边草",粮(经)、草共生同管。牧草占地时间160~200天。牧草品种选择多花黑麦草、紫云英、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等。主要用于饲养猪、牛、羊、兔等。

1.3.4 果(林、桑)-草间作模式:

利用果(林、桑)园隙地种植牧草。牧草品种选择多花黑麦草、高丹草、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主要用于饲养猪、牛、羊、兔等。

1.4 总结出适宜于万源市具体条件下的牧草利用与贮藏技术

1.4.1牧草适时刈割

适时刈割是根据牧草生产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家畜饲喂效果及牧草质量的情况下,尽力提高牧草产量的一项科学利用措施。刈割时期是否得当、留茬高度是否合适,都会对牧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把产量和质量两者结合起来,禾本科主要在抽穗期刈割,豆科主要在孕蕾期刈割。一般要求牧草在第一次刈割时(高度30厘米)进行全部刈割,以利于分蘖,每次刈割后在第三天施用少量农家肥或尿素并浇水以促进牧草再生。刈割留茬高度也因牧草品种、养畜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牧草留茬5厘米,墨西哥饲用玉米等高大牧草留茬8~10厘米。

1.4.2 干草调制

干草是牧草贮藏保存最简便的方法,根据万源市的具体情况,采用田间自然干燥法进行调制最为经济适用。在夏、秋季节,选择阳光好的天气,在早上刈割牧草,刈割后就地摊晒,到下午太阳落山后叶片基本干枯,水份降至30%左右,将其收集堆成1米多高的草堆任其自然风干,堆放10小时后,再摊开晒至含水10%~15%的干草,加盖防雨设施保存。

1.4.3 青贮。

青贮是最能有效保持牧草营养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常用的牧草保存措施之一。近年来,万源市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了地面堆贮、青贮池、青贮窖、袋装青贮等方法进行青贮,都取得了明显的贮藏保存效果。目前,全市每年青贮利用牧草、秸杆达20万吨。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万源市的草业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草业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

万源草地资源丰富,草地开发潜力大,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对草业的发展认识还不够高,偏重籽实农业的生产。对牧草等农业生产的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人工种草,种草养畜的力度和规模还比较小。

2.2 天然草地的利用和改良力度不大

万源市长期以来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和改良投入少,利用面积小。到目前为此,仅通过实施退耕还草改良了6000亩,仅占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的0.25%。

2.3 种草养畜的规模效应还未显现

尽管全市有15万亩的种草规模,但大多呈零星分布,种草与养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草畜还不配套。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3 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立草为业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在按照“立足优势抓特色,调整结构促发展”的思路,坚持稳定发展生猪,加快发展草食牲畜,大做“黑、白、黄”三篇文章的同时,树立“藏粮于草”、“立草为业”的观念,把草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来抓。要从实现农业(畜牧)现代化,保持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草业发展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要把草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改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提高有限土地的复种指数以及生产效益。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草业发展项目,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天然草地的开发、利用以及改良力度。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3 努力推进产业化建设

要以产业化经营来推动全市草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草业产销体系及行业协作组织,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放宽投资环境,扶持一批草业加工(养殖)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草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

3.4 依靠科技,提高效益

进一步开展优质牧草引进栽培试验研究,筛选优质高产的牧草品种,同时开展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粮食、牧草轮作模式研究,为草业发展提供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

3.5 加强技术推广引进工作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推荐阅读:

上一篇:党课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下一篇:秋的韵律小学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