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实用

2024-07-19

高考复习实用(精选8篇)

1.高考复习实用 篇一

★2013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 设计:徐民东

一、知识储备

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3.传记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

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六、解题原则

总原则: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七、传记常见题型

(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题型

(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题型

(二):鉴赏分析形象

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二是联系社会背景。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 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

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题型

(三):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具体方法有: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2.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衬托作用。③渲染,烘托气氛。④点明主旨。3.位于文章末尾

①总结上文。②呼应上文。③卒章显志。三是从分析表达的感情入手 题型

(四):体会评价选材剪裁

方法:这方面主要从传主的优越品质出发。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题型

(五):领会把握结构安排

段 落

作用或效果 开头段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答题思路】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

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题型

(六):分析运用表现手法

(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呼应、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1.人称:

① 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③ 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3.表达方式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倒叙:

①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②强调作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放到开头强调了传主的什么。(与传主精神、品质等的关系)

③表达作者对传主怎样的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关系)④深化了主旨。(与主旨的关系)

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

内容上:①(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话,或是传主自己的话、书信等)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使文章内容更充实。②深化了文章主题。

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话等就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传主的什么。

⑤(如果插叙的语段拿传主和其他人对化)通过比,衬托出了传主的什么。结构上:⑥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使结构更紧凑集中。⑦对什么做了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采分点与插叙、倒叙同)题型

(七):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对比、引用 题型

(八):认识探究问题

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1)有明确的观点,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论证要分点列出依据。

(3)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展开,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

(4)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5)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2.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第一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第二步:联系文本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并且联系生活。

第三步: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3.探究题的考查方向:

(1)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方法:将传主的品质放入社会生活中实事求是的表达。(2)对文本的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特色: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方法:联系文章谈为何营造此种特色?它的好处、效果或不足以及你的建设性意见。(3)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方法:从传主印象入手,找出传主的人生观,指出这种人生观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有何积极意义?

2.高考复习实用 篇二

填空题多以完整的表述性语句为题干, 留下适当的空白让考生填补, 其题干既有限定作用, 又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学生确切把握答案要点、准确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简答题多指答案比较简短的书写类主观表达试题, 这类试题只要求考生写出结论性的答案, 不要求阐释得出结论的理由或思考的过程, 通常检测考生能否把握内容要点、关注要点间的逻辑顺序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论述题多要求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阐述, 答案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简答题。内容充实与否, 结构编排合理与否, 语言运用清晰流畅与否, 是这类试题考查的重点及评分因素。

探究题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类试题通过多角度命题, 旨在考查考生某一特定的内容背景、问题情境或者特殊条件下的语言运用、情感体验、分析推理、价值判断、鉴赏评价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

近年来, 高考“实用类文本”试题大致表现为四种演变趋势:在试题分布上, 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在题干语表述方式上, 更突出其导向性、提示性与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的融合;在题型的考查功能上, 阅读能力层级测试更明确;在命题导向上, 不仅关注理解分析“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更重视解决“怎么办”“怎么做更好”等问题。

同时, 高考“实用类文本”的测试内容也有很大变化。

首先, 侧重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这类试题考查对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的理解。常涉及到如下类型的语句: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涉及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结构特殊的语句等。其次, 侧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试题。如: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文章思路结构等。

总之, 近几年“实用类文本”考试命题由开始的量少位低、形式单一的局面逐渐演变为量大权重、形式多样的局面。那么, 面对“实用类文本”考查内容和出题形式的变化, 我们怎样进行“实用类文本”的有效性解读呢?

综合学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得不了分, 而在于得不了高分!他们总会或多或少的遗漏信息点, 从而失去宝贵的分数。总体来说, 近几年高考的实用类文本本身的阅读难度是不大的, 学生仅就文本基本意义的理解是不会大面积丢分的。究其丢分的成因, 最主要的不是出现在文本的理解层面, 而是出现在组织作答层面。这里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问题不知道怎样思考, 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作答, 简单的说, 就是不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这类情况虽然占的比例不大, 但也时有发生。另一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信息点的遗漏上, 这是阅读过程中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所占比例很大, 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分的。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对某个或某些信息的模糊盲点, 既能筛选出信息点, 也能概括出信息内容, 但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却不能确定要不要答出这一信息, 或者完全忽视、无视这些信息的存在;反而费了很大的气力答一些与题干无关的信息, 费时费力, 结果大面积失分, 留下很多遗憾。鉴于此, 在进行实用类文本解读训练中, 学生明白哪些该答, 哪些不需要答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一个长久的思维训练过程。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训练让学生一看到题干, 就能定向思考需要答什么、怎样答等。我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得出实用类文本的有效解读,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读题”!且从两方面进行训练。一是“转化与分解题干中的问题, 分点作答”;一是“警惕题干中的提示信息, 明确作答方向与范围”。

一.转化与分解题干中的问题, 分点作答

在进行问题转化与分解训练之前, 根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目提问方式, 可大致将其归为三类题型:一是语体分析型。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语言和结构两大方面, 在作答时常常要联系文本的文体特点思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分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作用 (或理由) 是什么”/“……哪些方面”;一是原因追溯型。此类试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为什么……”/“……如何理解……”;再一种是方法探究型。这种题型的提问方式有“如何才能……”/“应当 (或应该) ……”等等。总结起来, 这三种题型提问的角度依次大致可归纳为“是什么” (语体分析型) 、“为什么” (原因追濒型) 和“怎样做” (方法探究型) 等。

了解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提问方式和答题方向以后, 就可以逐渐强化题型意识, 建立起对每种题型作答的思维定向。大致方法如下:

首先展示文本阅读的提问方式, 明确题型归类。

如山东卷: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其次根据题型特点, 针对题型探讨思考方向和作答方式———“思考方向”即问题的转化与分解, “作答方式”即答案的组织 (包括“答案的分点”和“句式的选择”两个方面) 。此类问题的作答能力要求以筛选和归纳信息为主, 相对难度不大。但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转化和分解问题要全面;答案的分点是以思考的分层为依据的, 不能随意;答案的表述在语势上要保持与题干的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的特征, 尤其是结构和语言的特点。如传记的阅读就需要考虑作者对传主的态度, 固然还要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联系;访谈的阅读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访者与被访者的观点和态度等, 科普文的阅读就需要把握其在语言措辞上的科学性 (准确严密) 与普及性 (通俗形象) 的要求等。

如广东卷: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 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 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这类问题,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是阅读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类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学生在此类题型的作答中, 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作答信息的不全面、不完整, 遗漏得分点。另外, 在组织答案时书写量往往是超负荷的, 从而也影响了整体阅读的质量和答题的速度。在具体回答这类问题时,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以“为什么”分解题干时, 其原因需要在文本中寻找, 不能主观臆想;答案的组织在分点上也必须以思考的方向为依据;此类问题的涉及面比较大, 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整体内容。

如广东卷:按照第 (7) 段中的黄侃的说法, 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 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 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类问题, 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难度相对更大, 无论是在问题的呈现, 还是在涉及的答题信息区间上, 此类提问方式的问题都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与前一类“为什么?”提问方式的问题丢分的原因不同, 以“怎么做”为提问方式的问题, 学生丢分的原因不在于其作答信息不全面, 而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涉及点, 找不准问题需要答哪些信息点, 因而答非所问, 南辕北辙。因此, 以“怎样做”为提问方式的问题其作答难度相对于其他两类问题就显得大得多。那么, 加强对学生转化问题与分解问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具体训练过程中,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转化与分解的思维需要贯穿作答的始终, 尤其要注意文本语句与题干信息之间的转化;此类问题在信息区间的筛选中, 也需要对语言信息的分解。

二.警惕题干中的提示信息, 明确作答方向与范围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答题中, “读题”除了前面所说的转化与分解的能力需要加强训练外, 还需要对题干中一些隐含的提示信息保持必要的敏感度和警惕性。综合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干设置中常见的隐含提示信息, 根据其对作答问题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类:一类是隐含作答内容和方向的提示信息, 一类是隐含答案组织分点的提示信息。

如广东卷: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 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对实用类文本题干的解读在作答过程中尤为重要, 把握题干中的隐含信息能让学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作答方向, 确定答案信息区间, 也能让学生在答案的组织上变得思路清晰, 避免一些信息的遗漏。但这一简便有效的“读题”要求在学生的实际答题过程中, 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具体训练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题干中心问题前面的导语性句子;注意题干中心问题前表示范围的限制性语言, 如“联系全文”、“文章第多少段中”等等之类的提示语;在关注题干语言提示信息的同时, 也要关注问题的赋分分值提示等。

3.高考后留学五大实用处方 篇三

推荐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预科项目负责人介绍,那些参加了高考并被211院校所录取的人,若雅思成绩有5.5分,高中成绩平均在80分以上,通过亚非学院的面试,就有机会获得到牛津、剑桥读本科。 如果现在要申请9月入学机会还可以。

这个层次的人留学美国,能申请到全美前100名大学,如果托福550分以上,加上高中阶段成绩和SAT成绩,可以直接申请。高中成绩平均80分以上,托福600分以上,没有SAT成绩也能申请成功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伯克利大学分校、俄亥俄大学等。

但因美国高校申请时间已接近尾声,如要留学,只能申请明年秋季入学机会了。

处方二:高考成绩在重点线附近人群

推荐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这部分人留学英国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申请到全英前30名的大学,如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大学预科就读。二是申请布鲁奈尔大学、赫特福德大学等个别学校的文凭课程(相当于本科一年级)。

留学澳大利亚,可直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邦德大学、科廷理工大学、卧龙岗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

打算去加拿大留学,现在可申请明年1月份入学的高校。西蒙弗雷泽大学招生代表介绍,只要提供最少450分的高考成绩单和高中三年的成绩单,就有机会上该校的大一桥梁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加拿大高校,课程结束后,合格的直读大二。

若打算去美国留学,这部分人能申请到美国排名前200的高校。

处方三:高考成绩在一本、三本之间

推荐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

这类同学如选择澳大利亚留学,选择面也很广。澳大利亚的高校共有40多所,有小部分可直接接收高中毕业的海外留学生入读,如查尔斯铎德大学等,且对高中毕业成绩没有很高要求。

若要留学加拿大,就须具备托福550分以上、高中三年平均分80分以上的条件,但目前只能申请明年1月的入学机会了。

留学英国,若不赶时间,可在语言等各方面做充分的准备。若想9月开学就走,像埃克塞特、东安格里亚、纽卡斯尔等大学提供预科课程,虽然高中或高二的学生都可申请,但须通过学校的入学语言测试。

来自美国教育学会的消息表示,美国排名前300的院校是这部分人的理想选择,其中旧金山大学、俄亥俄、纽约州立等还设有有条件录取。

其中位于美国硅谷的圣荷西大学因特殊地理环境,其计算机、IT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

处方四:高考成绩在本科线下专科线上

推荐国家:澳大利亚、法国、美国

这类同学选择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TAFE是澳职业技术教育类课程的俗称,一般为两年,一年学费约为1万澳元,完成TAFE课程的学生可取得文凭,相当于中国的大专文凭。

法国的公立综合大学无需入学考试,只要有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凭学历就可进入。

处方五:高考成绩在专科线左右

推荐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这部分人可申请中等偏上的英国院校,比如东安格里亚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蓝本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

如果希望去加拿大读书的话,可通过预科学院的方式。例如安大略省省立莱姆顿学院多伦多分校、多伦多英比利学院和达英文理商学院,一般不要求提供托福成绩,大学预科需8-12个月时间,学完被大学录取时不需要入学考试,但要求托福或雅思成绩,录取准则以大学预科六门科目的总平均分数为主。

4.高考复习实用 篇四

非连续性文本的归纳概括与比较

异同2大类题型 课时跟踪练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解析:“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答案: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解析: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答案:AE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

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的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

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材料三 “大连光源”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

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全套装置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解析:C项,错在“前者”“后者”的颠倒。答案:C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构造,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

“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解析:B项,“其目的是为了……”错,且“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属主观臆断。C项,“介绍了……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答案:AE

6.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解析:题干问的是三则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其实就是比较三则报道在内容上的异同。分别分析三则报道:第一则报道分三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的先进,第二段主要说“大连光源”的构造和原理,第三段说“大连光源”的作用;第二则报道分两段,第一段介绍自由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第二段强调“大连光源”的重要意义;第三则报道分四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创纪录,后三段分析

“大连光源”成功的原因。由此总结概括三则报道的异同点即可。

答案: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

5.【实用】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五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满分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1

标准,你为何如此重要?

当我们拿着满分试卷回家后,家长的亲吻源源不断;但当拿到一张不及格试卷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巴掌。然而我满心欢喜拿着差两分就满分试卷回家时结果却跟不及格试卷结果一样。心里不禁生出一个疑问:标准,你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想说:不!

不可否认,我们都想要一个达到标准的试卷,对于家长们来说便更是如此。然而,一张达到标准的试卷就能说明我们真的全部理解了知识,全都掌握了知识吗?诚然,或许家长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确实是每一个父母都的心理,但是,达到了一个标准便是亲吻,低于这个标准便是巴掌的行为真的合理吗?难道一张98分的试卷不及一张61分的及格卷。只因98分没有得到满分这个标准便是巴掌,只因61分满足了及格这个标准便亲吻。那我们学生以后要怎么做呢?

若家长坚持这种做法,那学生会不会在发现自己不能达到满分而只能达到高分,却想得到家长们的表扬,选择放弃高分而只是达到及格呢?那以后的学生是不是只会安于现状,达到及格便可。因为高分还不如一个及格标准,所以学生们会不断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不会想取得高分,那有些知识便不再去理会。我想这并不是家长们的初衷。所以,标准也没有如此重要。

正如当代诗人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都对生活不感负疚。”希望家长们也明白,标准不能衡量一切,因而,有时我们也大可不必太注重标准,让我们对生活不感负疚,就像麦克阿瑟所言:“当生活都用标准来衡量时,那社会便不再有温情和喜悦。”对啊,标准确实可以衡量一些东西,但它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一切。钱钟书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的导师并不用标准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付出而是结合他平时的表现综合思考。便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学生也会不断努力向前奋进。因此,钱钟书一生最敬佩的人便是他的导师,因而钱钟书取得如此的成就也受其影响。试想一下,倘若这位导师也想漫画中的家长般,如此注重一个标准,结果又会如何?还会有如此成就的钱钟书吗?他还会成为钱钟书最敬佩的人吗?

危害如此,痛心也在此。

反观当下,多少人追名逐利,只为一纸文凭和所谓的标准,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也一无所获。为何不把标准看淡些,正如汪国真所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把标准看淡些,然后去追逐诗意和远方,不留负疚。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2

语文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它是祖国的灵魂。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脑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衰败。国家的综合实力中不能缺少语文,个人的自身素质里不能缺少语文。语文是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的信念。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听讲,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串联,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谛,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问我,你是哪里的人,我会骄傲的说:中国人!别人问我,你的祖国有什么让你骄傲的,我坚定地说:语文!

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骄傲,因为国家,因为语文,让我自豪。

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古色古香。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3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晴空。——题记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笑脸,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一、印度洋海啸:敬畏生命——坚强的笑脸

当狂风袭卷海岸,摧毁了房屋和农田,吹不走的是人们求生的必胜信念;当暴雨肆虐港湾,冲垮了堤坝和建筑,冲不散的是人们敬畏生命的坚强微笑。

忘不了当地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向洪水抗争时的团结,忘不了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前来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爱。尽管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不变的是人人脸上深蕴的那一缕微笑,如阳光般灿烂温暖,驱走灾区人们内心的严寒。

给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去迎对、去解决暂时的障碍,去迎取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二、闾丘露薇:举重若轻——勇敢的笑脸

她,凤凰卫视的一个战地记者,一个弱女子,却用肩膀扛起了众人瞩目的重担。在那些道貌岸然却临危退缩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认为不该承受的重压。硝烟弥漫,战火冲天,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料。她用镜头直面现场,用勇敢直面危险……

当她站在“全国十佳青年”的领奖台上,人们又看到了那熟识的笑脸,一个诠释着勇敢、执着的微笑,一个举重若轻的纤纤身影!

给生命一个勇敢的微笑,敢为人之不敢为,去化解心中的那团迷雾,为自己,为他人开拓一条平坦宽阔的新路。

三、刘翔:超越极限——自信的笑脸

刘翔,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青年,一个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炎黄子孙,他创造了奇迹,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当五星红旗伴着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随风飘扬在雅典的上空时,全世界的华夏儿女双眼噙着激动的泪水,因为就在刘翔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飞了┢鹄矗—

他高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他敢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去迎接挑战。他身披国旗,代表一个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给生命一个自信的笑脸,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极限。自信的微笑回报给一个民族以骄傲,升腾起一团熊熊的希望之火。

给生命一个纯真的笑脸,无论你是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纯纯地笑,笑看人生起伏,笑着花开花谢,笑看生命每一个┧布洹*

给生命一个笑脸,笑纳百川,用宽容和理解,用自信与豁达,用坚强与洒脱,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招手,向生命挑战!

6.实用文件写作复习范围(附答案) 篇六

概念性问题

决定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函 会议纪要读书笔记 经济新闻条据

名词解释

公务文书(广义)公文(狭义)事务文书(广义)事务文书(狭义)合同 民事诉讼文书 民事起诉状 民事答辩状 刑事诉讼文书 刑事诉讼状

刑事答辩状 产品说明书 述职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广义的公务文书:广义的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狭义的公文即法定公文,专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列出的13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广义的事务文书:广义的事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类文书。

狭义的事务文书:狭义的事务文书是指法定公文和专用文书之外的公务文书,是公务文书的一大类别。

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民事诉讼文书:Page185

民事起诉状:Page196

民事答辩状:Page202

刑事诉讼文书:Page206

刑事诉讼状:Page207

刑事答辩状:Page211

产品说明书:Page159

述职报告:Page96

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171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Page165

简要回答问题

1.报告与请示的区别。Page50

2.撰写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P63

3.表扬信正文部分书写的主要内容P135。

4.感谢信与表扬信的区别。P136

5.推荐信书写要注意的问题。P139~140

6.求职信撰写应注意的问题。P139

7.产品说明书的特点P160~161

8.合同写作应注意的问题。P194

9.撰写民事起诉状“事实与理由”应注意的问题。P198

10.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P237~238

11.写作请示应注意哪些问题?P53~54

12.简述公文的特点P10

写作

根据所给材料或文体要求写:会议纪要、总结、计划、信、通知、请示、报告、函

分析文章

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补充文章要素

根据正文补写标题、根据主体部分补写开头或结尾部分。

模拟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

填空题:(1分╳10空)

书信内文中“问候语”的书写格式,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D。

A.与正文分行B.空两格C.独立成段D.与称谓同一行

名词解释:(4分╳2题)

公文(狭义)狭义的公文即法定公文,专指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13类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简答题:(6分╳2题)

简述公文的主要特点。

公文是一种程式化程度最高的文种。其主要特点有:

1. 法定性;

2. 政策性;

3. 实用性;

4. 时效性;

5. 规范性。

(可以略做解释)

文章分析:选择一篇文章进行分析(25分)

要求:

(1)分析应当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一般写法,可以从标题、正文的总体结构、各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分析;

(2)既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又要注意结合原文。

(3)分析要有条理,要能自圆其说。

写作题:根据要求写文章(45分)

要求:内容具体,重点明确;格式正确,写法规范;语言准确、简明、得体,书写清楚。

7.数学高考复习策略 篇七

关键词:数学高考复习,艺术性,策略

高三最后一学期,就转入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总复习,怎样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搞好数学高考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是每位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我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总结、改革、尝试,摸索出一套高考复习方法,在此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中,由于解题的量很大,我们要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1.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前景的材料。若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则会更好。

2. 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教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我们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教学,师生间能力和智慧得到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一次性决定胜负的。因此,高考的基本训练必然是以解题训练为中心的,解题训练的重点是立足于中低档综合题,提高选择题、填空题的运算(或判断)速度和准确性,这是高考试卷中得分的主要来源。训练的层次应由深入浅,题型应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真正使学生做到“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弱点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1. 钻研课本找标准。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但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

其一,课本是全国统一的,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是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使用也是统一的。无论资料上、参考书中怎样叙述,如何使用符号,课本都是标准。

其二,许多高考题课本中有原型,即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申或变化而来。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我们应以课本为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引申、拓宽、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

2. 重视基础知识训练。

(1)苦练基本功

要仔细研究题目,尽可能获得题目包含的各种信息,尽可能把题目的各种数学语言“翻译”为数学式子(或图形),从而挖掘出隐含的条件,尽可能将各种信息延伸,并能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与题目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机的沟通和组合,从其内在联系中去探求各种解题思路,从而选择最优的解题途径。对于每一块知识要总结出主要的思想方法,切实领会各种方法的应用情景。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产生的背景,善于寻找知识的交汇点,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在解题后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2)解透基础题

对课本的各类基础题要做到“一懂、二会、三熟、四化”,解题中要注意“概念优先”的原则,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熟练各类基础题的解法,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要能完整地、规范地解决各类常规问题。通过解基础题的实践,深入钻研和领会基础知识,苦练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和提高思维能力。

(3)过好速度关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时间的比赛,也就是速度的比赛,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百米赛跑中的争分夺秒。因此平时做题(作业、练习或检测)时必须有时间观念,有良好的速度意识,要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以养成思维敏捷、书写流利通顺的良好习惯。

3. 系统小结,尽量减少失误。

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中要做一些高考模拟试卷,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两小时候或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一定的效果。完卷之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看一看自己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上还有什么薄弱之处,认真加以补正。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进行纠正、分析、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教师或同学,并要把易错的题目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还要对容易出错的题目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可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长期坚持就能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但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还要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取得满意成绩。

参考文献

[1]石生民.中国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

[2]张奠宙.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7.

[3]邓引斌.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4]陈贵云.数学教学通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8.浅谈初三历史课的实用复习 篇八

一、用足用好教材

中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教材的重复与翻版,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材,毕竟它还兼顾着结业考查的功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中考试题首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和出发点。

因此,初三历史课的复习教学首先必须要用足用好教材。这里所说的用足教材首先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依据教材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予每一个知识点应有的重视和位置。

不同层次要求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的主要矛盾变化和世界近现代史中各主要国家之间(尤其是一战和二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内容,教师要拓宽深化,给学生留有展开想象的空间。而对辅助性的内容(有时我将其称为单个知识点)则可简单分析,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

二、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中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最重要的指导用书,从《考试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分值、题型和要求,了解知识点所应掌握的层次要求,从而将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有的放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明了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方式,这将会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三、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

1.第一阶段:知识覆盖式的新教学

时间安排在初三第二学期上期(时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地毯式的复习与练习,此轮复习主要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与能力要求。通过此轮复习,着重要加强对初一、初二遗忘知识的巩固。

2.第二阶段:专题知识结构教学

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中期(时间:一个月左右)。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单元结构的重构。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加强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的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做好混淆点的纠正等工作。

3.第三阶段:精选精练与解题思路的教学

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时间:三周左右),即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应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问答、材料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形成离开教材重组知识,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的能力。

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作为升学考试的中考试题固然对能力的要求相对提高,但依然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任何高层次分析与解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调动储备对试题进行分析解答。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开卷考试,历史中考命题也必然要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因此,在此阶段教学复习中,教师要着力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归纳整理出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以下是我针对目前中考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

(1)选择题:这种题型的测试功能主要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历史现象与事件的本质,得出正确选项。对于此类题型,解题方法一般为“一审二梳三排”:

①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注意反向提问)。

②知识点回顾,梳理知识结构(对应人物、言论、作品、思想、时代背景等)。

③结合题干,排除干扰选项。

A.基本知识直接作答。

B.复杂选项梳理知识排除干扰。

C.多项或者混淆选项常用比较法。

D.(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再次审清题意,分析题目。通过再次仔细阅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运用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2)材料题:这类题型的测试功能几乎包括了《考试说明》中各项能力要求,是全面展示考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

解答这种试题首先是审视所给材料及所提问题,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其次是分析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从中提炼出观点或最大限度地选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支持特定论点(一般是以教材观点为准)。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和考核知识点对照,二者符合的一般即为答案要点。在此类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性质、作用、结果、启示等,科学、准确、完整地做出答案,并做到既简明扼要又逻辑严谨。

当然,除此之外,问答题、比较题、图表题等也时有出现,但回答思路不外乎正确审题,弄清限制条件,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求答项目和解答对象。答题中对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综合并得出正确结论。

综上所述,是笔者近两年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比较实效的做法,有一些还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十分粗浅。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今后自己不懈努力以及历史同仁的帮助指正。

上一篇:高二生物贾学设计下一篇:社保发展观解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