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2024-08-13

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共11篇)(共11篇)

1.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沧州学校 “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10个教学班,学生340 人,教职工34 人。校园占地平方米,建有一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二个短草篮球场、一个短草排球场,一个室内塑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

二、项目确定

综合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三方面的情况。我校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的“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项目从长期看,以小学部“足球运动”、中学部“篮球运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的项目。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足球运动”及“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比赛规则及方法。2.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的各项技能与方法,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比赛中的技战术方法。

3.通过足球、篮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磨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性的发展。

4.通过每学期学校组织的足球、篮球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

5.通过训练,使学生足球、篮球运动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参加校外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展示学校学生的足球、篮球运动水平,检验学校足球、篮球运动的效果。

五、领导小组机构及其职责

(一)“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成及各成员职责

组长:代文芳

职责:总体部署协调“一校一品”工作 副组长:朱宏璋

职责:具体负责“一校一品”工作实施与督促 组员:张书朝 朱国忠 刘毅

职责:负责学生的品牌特色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及省、市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3.加强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能教育,使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以“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发动学生积极、有序、有效地参加“篮球”等体育活动。

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有关“篮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既分工,有合作”的态度,做好学校足球及篮球特色的创建工作。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 阶段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足球运动”及“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比赛规则及方法。2.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的各项技能与方法,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比赛中的技战术方法。

3.通过足球、篮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磨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性的发展。具体工作:

1.2015年3月成立“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制定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方案。

2.2015年4月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3.2015年5-7月继续组织开展“足球”“篮球”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利用课间休息、课外活动、体育课等时间进行足球、篮球练习;每学期抽一定时间开展“足球、篮球对抗赛”活动。

(二)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阶段目标:

1.通过每学期学校组织的足球、篮球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

2.在校园中打造出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工作:

1.每学期定期举行足球、篮球比赛,通过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训练。

2.编排特色“足球游戏““篮球游戏”。3.打造校园 足球、篮球活动文化氛围。

(三)第三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1.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的总结工作。

2.向上级提出“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验收工作申请。

七、实施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器材、场地经常检修保证安全,教师检查组每天进行检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对锻炼进行正确的指导,防止运动损伤,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准备。

(二)全员参与原则

全体师生要遵守执行体育特色工作方案要求,积极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明确职责。

(三)因材施教原则

在创建体育篮球特色同时,对学生要区别对待,调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四)合理使用器材的原则

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使用的器材,不破坏公共财物。

(五)合理分配时间的原则

全体师生要科学合理系统安排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时间,不迟到,不早退。

八、组织保障措施

(一)时间保障

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活动由班主任或跟班教师组织,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活动,并向学生宣传篮球活动的意义。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由体育教师组织篮球兴趣小组及学校篮球队训练学习。

(二)组织保障

1、课间操大课间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根据情况安排与篮球有关的活动,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组织,体育教师巡视指导。

2、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讲授篮球技术。

3、课间由当堂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织,提示学生进行活动。

4、每天由学生检查小组检查,做好记录,教师检查组随机抽查。

(三)场地器材保障

1、体育教师在操场划分区域,负责分配场地。

2、学生所用器材由体育教师负责协调配备和学生自备相结合。

(四)物力资金保障

由学校体育特色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配备。

(五)制度保障 【对教师的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督查篮球活动情况,保证活动质量。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按时组织活动,保障活动有效果。

3、体育教师要经常从技术上要求和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4、篮球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篮球活动时间,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和“放羊式”组织活动。

6、班主任要始终负责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对学生的要求】

1、除雨天(地面潮湿)和放假时间外,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安排开展活动,未经同意不能随意参加其他的活动项目。

3、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4、体育委员活动前后,必须向本班班主任汇报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归还体育器材。

5、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款等处分。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九、评价与奖励

(一)成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检查小组,每天督促学生进行篮球练习。

(二)每个学期末评选篮球先进班级和个人若干,由学校统一嘉奖。

华北油田沧州学校

2015.3

2.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新学期《湖北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正式实施, 湖北省有望出现更多以体育活动为特色的普通中学。“湖北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 (以下简称特色学校) 原则上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学校, 以及经常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在全国全省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中有影响的普通中学中确定。

体育特色学校不以各项比赛为主要目标, 而是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为此, 方案为特色学校设置了多项“门槛”, 如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开齐开足体育课时;保证全体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对参加训练和竞赛的学生在学籍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保障, 学生的体育竞赛成绩可纳入升学条件。

结合升学实际, 高中阶段在特色学校单项体育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 符合当年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政策规定, 可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测试的报名和高考加分;特色学校还可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招收体育特长生。

3.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旧校改造是学校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是学校管理层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士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其目标是建设特色校园环境。从学校精神文化、历史面貌、自然环境、校本特色教育等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VI视觉系统、室内外环境设计,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旧校改造既应遵循以因地制宜、文化内涵为导向的科学性原则,更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学校的多种资源来建设特色校园环境。

旧校改造 特色校园环境 精神文化 VI视觉系统 室内外环境

一、现状分析

1.旧校改造是学校建设的常态化工作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学校硬件设施日渐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改建、扩建、改造旧校在经济、时间、质量上比新建校园更具优势,成为教育管理部门格局调整的首选。年限不等的旧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通常面临以下问题:周边环境杂乱,学校外观特征不突出,混同于众多民用建筑,毫不起眼;学校基础设施差,厨卫环境恶劣,使用功能不完善;建筑外观陈旧,内部空间单一,空间缺乏灵活性和可变性;缺乏细致的景观规划,绿化不够或者零乱,缺乏人文景观或者景观内容陈旧、形式落后;校园色彩杂乱,标志及导视系统不规范、不美观。

如何改造旧校,如何通过旧校改造推进特色校园环境建设,是各地各级学校管理层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旧校改造不同于任何企事业单位的建筑环境改造,涉及到的具体专业有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应考虑经济性、美观性、时间性、教育性,必须委托专业设计团队来整体策划和设计,并由专业施工单位来实施设计方案,所以旧校改造也是规划设计人士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012年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万亿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可以预见的未来,教育投入会稳定增加,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旧校改造正在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内容,无异于一次“破茧成蝶”的再生工程。

2.旧校改造工作的目标是特色校园环境建设

“特色”于学校,意味着 “优质”的规定性,既代表学校自身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方向,也表现出与其他学校的差异,是内在本质的优化和外在环境优化的统一。学校特色由组织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途径构成[1]。而特色校园环境正是以物质手段,将环境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元素之一——外在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从而旗帜鲜明、直观而感性地呈现学校特色。特色校园环境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旧校改造当以特色校园环境建设为目标和工作重点。

科学研判旧校环境资源是特色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一刀切”的做法尤不可取。对旧校的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分析,从功能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安全、教育寓意的多元要求出发,找准薄弱环节和关键所在,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处理:对历史悠久的校园建筑、特色物品保留原貌或者“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其人文历史教育价值;对失去实用或审美价值的校园建筑和景观拆除后新建,求取符合时代审美的学校特色环境;对仍有实用功能但视觉形式落后的实体做外观整体或局部改造。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学校环境的建设上尤其能体现。

二、特色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路

1.从学校的精神文化出发,以物质手段塑造、展示精神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的总体思路

作为学习性组织,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根本特质。精神文化包括学校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定位等内容,决定了特色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1]。学校精神文化通过“内化”与“外化”两个途径产生作用:内化既是形成规范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外化以寓意性设计的方式转化为文字、壁画、雕塑、色彩等多种具体可现可感的形式,展现在学校的物质建设中,成为校园环境建设之“魂”。

2.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面貌、自然环境、民族特色、师生情况、校友特色、校本特色教育等各个不同的元素,也是在旧校改造过程中建设特色校园环境的重要思路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办学的,学校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发展的结果,旧校改造无疑是特定时间节点上对学校发展的一次全面审视和改进,也为未来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优良的硬质环境。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过程中任一元素都可能成为学校特色,自然也能成为特色校园环境建设的主导元素:由“可能”变为真正的特色,需要挖掘—总结—凝练—表现,科学研判和科学策划。

不论何种思路,建设特色校园环境均需要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属性,以教育策划的高度和整体性,实现统一的形式元素表达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时空中获得延续性的表达和突出的展示。

三、特色校园环境的具体内容

1.导入VI系统:标志、标准色、吉祥物、辅助图案和各个应用系统,让校园环境有了统一的视觉形象

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提升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同时也会在吸引生源、师资人才的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

2.室外环境的改造:确定特色环境的主导元素,科学规划各个功能区并确定每个区的文化主题,运用景观小品、雕塑、壁画等艺术手段,传达学校文化理念

存在多年的学校,其使用功能方面的不合理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旧校改造应首先调整和完善使用功能。师生的行为能否舒适顺利开展决定了对应的场所功能是否合理,不合理之处即需要局部调整。其次,合理组织校园景观的空间动线,在动线上因地制宜设置各处景观点,本着“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创造智慧交流的场所,为使用者提供可游可玩可停可观的丰富行为体验。再次,推敲每处景观的寓意性、童趣性、安全性,为每处景观冠名,用新颖的立意来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最后,在造型、色彩、材料等造型手段上采用统一的表达形式,打造园林一般优美宜人的“第二自然”——特色校园。

3.室内环境的改造:包括教学楼中庭、教室和功能室、走廊、卫生间、宿舍、食堂等各处室内环境的改造

明亮整洁、温馨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室内环境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根据每个功能区的形状,设计不同的主题,既统一传达出学校的文化精神,又同时塑造一处处具体实在的“隐形课程”场地。空间由天棚、地面、墙面三种界面围合而成,每一处细节都具有使用功能并能巧妙地蕴含文化意义。方法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发挥师生的主动性,把每一个改造措施实施好、维护好,在每一面墙上都看见智慧的闪亮。

四、总结与思考

1.基于教育策划的角度,特色校园环境是丰富的文化环境、广泛的交际环境、生动的科学环境、优美的艺术环境的综合体,是一所学校物质建设的最高标准

旧校改造尤须注意因地制宜、文化内涵为导向的科学性原则。每个学校的地理条件、物质基础都是不同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充分发挥“本色”,改造出特色。每所旧校都有其生命历史,要珍视并保留那些典型的人文符号和自然符号;而学校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环境、办公环境,是育人之地,因此每处环境都应经过管理者精心设计,“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以形成文化磁场。旧校改造还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童趣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寓意性原则、生态性原则。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大程度整合利用资源是旧校改造的总体思想

基于投入的原因,旧校改造在操作中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体改造,通常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市县级重点学校;第二种是分笔资金,多次投入,多次改造。前者能带来整体面貌的突变,是塑造特色校园环境的最佳时机;后者既可能是旧校多年来的环境建设常态,也可能是整体改造后的不断完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障了相对长时间段内特色校园环境目标的确定,同时设定“时间”与“成果”两个考量标准。经过最大程度整合利用资源,统一规划、整体策划得出的目标一旦确定便不应随时变更;建设和执行的过程则是特色逐渐形成必经的“时间”历程——经过时间锤炼的特色凝聚了思考、探索、交流、创造的生命痕迹而愈加散发岁月的芬芳;最终的“成果”是校园环境特色突出,让师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学校赢得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的品牌深入人心。在具体实施中,特色校园环境建设涉及建筑、景观、营销、广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个繁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再造工程,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素质的专业策划设计团队为学校提供服务——突出而快速产生艺术效果,同时,还需要学校自身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参与性,双向互动通力协作才能打好旧校改造、特色再造的文化主动仗。

综上所述,旧校改造是学校节约资源、优化资源的最有效建设途径,为学校美化环境、梳理文化、树立品牌提供了绝好的契机。改造中必须发挥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以硬件文化体现软件文化,以软件文化指导硬件文化建设。通过旧校改造让生活于其中的师生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育人的数量和质量。另外,特色校园环境以物质手段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品味、打造学校品牌、推进地区教育水平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铭琳.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南.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和学校特色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2(5).

4.“一校一品”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将“校园集体舞”确立为我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

二、健全组织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组 员:全体班主任

三、基本内容及对象

实施“校园集体舞”,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多种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四、实施原则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理念,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校体育锻炼的需要,系统的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与方法体系。

(二)以广播体操集体舞为基础。

(三)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高、中、低段确立适宜的内容。

五、实施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了解“校园集体舞”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集体舞”活动。

(二)科学设置基本动作、倡导个性发展。

“校园集体舞”的活动力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认真组织落实、彰显学校特色。

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制课外活动安排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四)注重实验研究、确保活动实效。

科研先导,结合实验研究,多出理论成果。

六、实施要求

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采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措施。各班班主任为活动的具体带班组织者,体育教师为活动的指导者,领导小组成员为活动的检查者。在每次活动时,要确保既有组织者的全程带班,又有指导者的适时指

导,还有检查者的必要督促,以真正提升活动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活动安全预案

1、活动中,组织教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教育,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2、为保证学生进场、退场的安全、有序,加强楼道的安全管理,要在活动前后监督好学生的上下楼梯。

八、具体实施计划

2012年2月-2012年6月:分步训练,基本动作方法达标。2012年9月-2013年6月:高、中、低段一起训练,整体效果达标。

5.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一、“一校一品”特色定位

(一)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 , 减少了孩子为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自理能力所必须进行的学习、实践及体验的机会,孩子无法感受到由实践而获得的进步,无法体验满足与乐趣,当然也无法从失败和挫折中换来经验教训,其结果使学生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

其次,学校养成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病。把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品性的培养罗列在一个层次上,让学生无所适从;教育中一味地回避、抵制或阻止各种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于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截然不同、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在“真空世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与现实世界挂不起钩来,于是学生出现了双重人格。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学校的养成教育缺乏超前意识,缺乏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缺乏体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单一呆板,教育途径划一封闭,注重即时效应,忽视长远效果;缺乏有效的系统的训练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存在着知行脱节等现象。

(二)特色定位

传统武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武术重视武德的培养,许多武林志士、英雄人物都有着良好的武德规范,他们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的侠义、爱国故事被人民千古传颂,成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写照。因此,学生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儒家的仁学思想也是传统武术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这些与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吻合。因此,传统武术走进学校,以点带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从特色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在学生有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的目标。

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质,打造办学品牌,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发展态势,我校决定将传统武术——太极拳确定为特色品牌项目。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为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以大课间活动为平台,把中华武术融入大课间活动,以“中华第五大发明——太极”为载体,让武术成为我校师生的必修课,以达到“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的特色办学目标,不断提升办学品位,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为

特色办学理念,以练好太极拳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抓手,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武术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与学期目标

第一阶段:创建特色项目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目标:进一步规范武术教学行为,根据学校实际选准创建的特色项目——太极拳,制定规划,初步构建特色项目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以大课间和其他课外体育活动为特色建设活动载体,建立师生精英团队,集中全力,狠抓特色训练,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武术大课间特色活动模式,即形成特色项目。

学期目标:

第一学期(2015.9—2016.1)A.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师生及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聘请相关专家对我校创建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B.全面制定发展规划,初步构建优势项目的内容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机制。C.从中高年级学生中精选40名,低年级20名,组建学校精英团队,由教练组织进行特别训练。D.全体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全部完成武术训练任务,并达到动作规范。

第二学期:(2016.3—2016.7)A.规范武术教学行为,围绕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B.开发校本武术,初步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武术活动模式。C.开展校级特色课题研究,积极推动特色项目建设。D.加快精英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E.进一步提高中高年级武术训练水平,要求学生不仅动作规范,而且富有神

韵。

第二阶段:形成学校特色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目标:在完善太极项目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等的基础上,成立多个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并使大课间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教师、学生全部参与学校体育运动,掌握技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逐步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学期目标:

第一学期(2016.9—2017.1)A.进一步完善太极项目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式。B.研究课题武术特色项目立项,联系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课题研究活动,及时解决特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C.学校精英团队已达到相当高的训练水平,能引领全校师生有效开展特色活动。D.中高年级学完2套以上太极拳项目,并达到动作规范;低年级学完一套太极,动作符合标准。

第二学期:(2017.3—2017.7)A.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以特色训练为龙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B.特色项目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效,研究成果在学校开始推广。C.突出重点,加快学校特色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武术训练质量,使教师、学生全部参与学校特色体育运动,掌握技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奋发向上,由此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D.中高年级学完2套太极项目,低年级学完一套太极项目,不仅能做到动作规范,而且还富有神韵。E.归纳、总结武术蕴含的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特色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从而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2017年9月—2018年7月)

目标:通过三年的打造,以点带面,从特色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武育德,以武益智,以武强志,以武养性,以武展美,使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生有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将其拓展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特色学校的目标。

学期目标:第一学期:(2017.9—2018.1)A.学校充分体现特色 B.申报市级特色课题研发展的显性标志,特色建设的层次不断提升。究,不断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重视特色科研成果的孵化作用,推进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C.师生全员参与到特色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展示活动中。师生潜能得到开发,在各级比赛中获奖。D.中高年级掌握武术训练技巧,具有较高质量;低年级学完全套技术,并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

第二学期:(2018.3—2018.7)A.学校充分体现特色发展的隐性标志,特色教育已经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B.特色教育的模式已经形成,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得到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肯定。C.全校学生全面掌握太极动作要领,达到整齐划一,充满神韵,水平较高,得到专家的认可。D.特色已是学校的象征,特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就是学校。学校特色建设得到相当的社会认可度。在特色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健全机制,加强领导。

为了有效地指导、督查和管理我校特色建设的创建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体卫艺处、德育处、教导处

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三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卫艺处,闫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把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并建立校长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管理责任体系。

2.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特色教师主要存以下问题:一是特色教师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解决措施如下:(1)合理确定特色教师的数额。在全校教师中精心挑选符合条件的5名青年教师作为特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以特色教师为主,专兼职体育教师为补充的特色教师队伍。(2)组织开展特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开展以特色技能竞赛、特色理论知识竞赛、特色体育论文评比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创造条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各种展示才艺的条件和机会,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全面提升特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强化特色教师培训工作。从2015年开始,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特色教师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在我校开设特色讲座,加强特色教师继续教育,选派教练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特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3.科学制定特色行动计划。

为如期达到创建目标,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步骤:一是逐层分散训练。即先由特色教师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培训,班主任再对每班选出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二次培训,最后各班进行全员培训。二是集中统一训练。即在特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全校学生进行集中训

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面为主。训练对象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小学中高年级→小学低年级。在时间安排上,主要利用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4.营造浓厚校园特色体育文化。

张贴有关特色体育、全民健身有关标语,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参加武术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班主任要组织以学习中华武术的深远意义为主题的班队会,把武德培养、武术精神逐步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

5.家校结合,进一步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通过发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书面联系卡等形式,宣传开展特色体育运动和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将特色体育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学习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特色体育竞技活动。利用每天的体育健康作业巩固练习。

6.积极开展特色体育科研工作。

围绕武术特色体育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由校行政和体育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 长: 孟改英

副组长:常春杰 钟月英 刘嘉丽 杜聪慧

组员:孙海霞 闫勇、杨红叶、许艳梅、全体体育教师、全体班

主任

2.经费保障。

确立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每年优先保障教师训练费、购置服装费、教练和学生奖励以及外出比赛等费用。积极筹措资金修建标准训练场所。

3.政策保障。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一系列关于特色体育方面的制度,诸如:特色体育经费预算制、特色体育成绩奖励制等特色体育工作导向政策,保障学校特色体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4.评估考核保障。

每学期期末对特色体育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使学校的创建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第三小学

6.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校创建方案 篇六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先进文化,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淇滨六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建绿化、平安、文化、和谐的六中新校园,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淇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党和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为依据,以校本管理为基础,发展特色文化,实施”一校一策”战略,以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和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中学教师、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构建”四个校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文明、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创建更加优美、舒适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再上新的台阶。

二、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构建具有淇滨六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促使全县中学校建成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人际关系和谐,行为举止文明,管理科学的校园。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全县中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教师的乐园和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特色校园。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效,我校决定成立淇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年级长、各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组成。下设淇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领导淇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审定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重点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使用,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办公室主要职责:指导淇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及评估办法,审定学校文化绿化建设规划,实施过程检查与督导,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交流与研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估及验收命名、表彰等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主要指以校园为主阵地,以师生为主体,由师生参与的教育、娱乐、文艺、科学等精神活动和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按区域可分为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场地文化,按人员组成分为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铸造学校品牌的支柱,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和核心理念,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其他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

(1)校风、教风和学风。

大力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精神风貌。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校风表现出来,如通过创作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可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努力营造优良的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各学校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师要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更好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师列入学习者的行列,使教师认识到既有教的义务,又有自我学习发展的责任,把学校当作是自已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定期编发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形成认真、严谨、规范、科学的教风。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学好本领。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乐学善思的优良学风。

(2)校园文化活动。我校经常要开展各种健康有趣的文化活动,这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学术型,如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文学书社、英语俱乐部等组织的论文比赛、演讲会、报告会、交流会等:文体娱乐型,如开展学校艺术节、体育节、重大节日庆祝、文艺演唱会等活动;社会实践型,积极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学军、学农、学工、勤工俭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县服务工作及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学校要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种授奖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

(3)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救职工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形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者是校园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推动者、调节者、控制者和创造者。公正、公平、尊重、礼仪、团结、协调、互助、友爱是构建校园人际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营造认识统—、感情融洽、步调一致、相互尊重的学校人际关系氛围。

2、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校园的统一规划是创建良好自然环境的重要步骤和措施。必须遵循一定规律,融入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在总体构想上要有超前意识,力求目前称一流,长期不落后,使校园各单项建设保持气脉畅通,韵味连绵,功能相配。教学区、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是学校的主建设区域,这此区域的文化建设,也是校园的显性文化。

(1)校园建筑。我校的学校校园现状基本上是传统的”火柴盒”式的模式结构,达不到典雅别致的校园风格,但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特色。应在走廊、墙壁、楼梯、围墙、运动场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文明典雅的感觉,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和人的思想理念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所学校应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旗、校徽等。这些标识既可以展示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能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条件的学校应有不锈钢旗杆。

(3)校容校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要求就是学校的洁净,其次是各部室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应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还要考虑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做到”校园处处能说话,时时在育人”。要按照部室及部位的不同,布置应突出主题,形式主要采用张贴、悬挂名人画像和格言、语录牌、地图、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和“语录”等。也可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校园绿化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品种优良,搭配适当,力求乔、灌、花、草、藤错落有致,实现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创建花园式、园林式校园,为师生创造优雅、美丽、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没有专门运动场的学校、绿化应注意留足活动场地)。

(5)场地与道路的硬化。硬化活动场地,砖铺路面是净化校园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对校园场地做好科学合理的划分。提倡场地硬化用水泥,道路铺设用地砖(车行道用水泥、人行道用地砖),运动场应按实际处理,如篮球场可用水泥硬化,跑道及其它运动场地则用三合土或柏油处理,休闲区可综合考虑,坚持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城区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可铺设塑胶或人造草坪运动场。

(6)校园净化。校园环境应做到无纸屑、树叶、杂物、污痕等,特别要做好厕所与食堂的净化工作。厕所;争化主要应做到,有条件的应改旱厕为水厕,不具备水厕条件的应做好厕所地面硬化,墙壁粉刷,蹲池加盖,及时清扫,并书写规范性的提示语,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摆放花草装点厕所环境。灶房要求设备齐全、红白案分离、生熟食品分离存放、防鼠设备齐全,炊事员有上岗证和检疫证,且

有工作服,工作帽,有炊事员简历牌,职责和相关管理制度。制度牌应装框上墙,餐厅应有标准化桌凳,有制度、有语录和装饰画,地面要求硬化。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涵盖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的保障

(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要求中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教代会、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和教师学生社团组织,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

(2)规章制度。中学各项管理制度,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的各种规定与要求确定。最基本的制度有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教师职务评审与晋级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

中学一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行政会议、党支部会议、年级组长会议、全校教职工会议、学校周会、团队会议等会议制度;学校环境管理条例,各类档案管理制度,校办产业管理制度,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导处工作职责,总务处工作职责,年级组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条例以及生活作息时间表、值日、值周、值宿制度等工作管理制度;由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有:校长办公室工作制度、文件收发处理及结果登记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门卫收发制度等;由教务处制定的教师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制度、听课备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实验室工作规则、课堂规则、作业规则、考试规则、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由总务处制定的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保管、使用和赔偿制度,食堂、宿舍管理制度等。政教处制定的学生一日常规,纪律卫生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学生违纪处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4、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在师生行为上的体型。行为包括领导行为文化、教职工行为文化、学生行为文化。

(1)领导行为

学校领导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举止文明高雅,尊敬教师和学生,心中有教师、有学生、有学校,言必行,行必果,坚持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善于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向每一个教师和学生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钻研精神度,能知人善认、任人唯贤,不谋私,不谋利,廉洁自律,有亲和力,群众威信高,班子成员和谐相处,时时处处以学校利益和师生利益为最高利益。努力做专家型领导。师生满意率应达90%以上。

(2)教师行为

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为人师表的楷模,举止文明高雅,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尊敬他人、尊敬学生,能与人和睦相处,有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做讲诚信的榜样,在任何情况下,不损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名誉和利益,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学生满意率应达90%以上。

(3)学生行为

7.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目标明确,模块设计,保障培训实施效果

为了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团队为培训活动制订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并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有序推进,有效地保障了培训活动取得实效。本次培训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以体育特色活动设计、体育特色活动实施、体育特色活动展示与评价为基本内容,推动“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设计与实施;通过“特色挖掘”、“特色提炼”、“观摩学习”及“经验分享”四个阶段,提升体育教师体育特色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项目团队将总体目标细化为3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予以落实:一是了解体育特色活动的内涵、价值、意义和在学校体育文化中的地位;二是掌握体育特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三是通过“特色挖掘”、“特色提炼”、“观摩学习”、“经验分享”四个阶段,提升特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及评价能力。

在目标的统领下,项目团队立足师德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育特色活动的内涵与形式、特色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个维度,设计了相应的三个模块内容:一是体育教师的专业修养、体育活动及体育特色活动的价值研究;二是课程标准下体育活动的特点,体育活动的特色提炼及特色活动设计;三是体育特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同时,对于参训的所有学员,项目团队要求每个教师要完成一份“体育特色活动设计方案”,完成一篇体育特色活动相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效果通过学生呈现);并要求以四人小组进行特色活动设计的组织形式、实施策略、评价方案及活动效果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形成报告。

传承文化,特色鲜明,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近几年,香山小学立足对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教学资源。在各项创新成果中,尤其以“八旗龙旗阵”为代表,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旗营文化”,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做到了使学生乐于参与,从体育目标上实现了使学生体魄强健,从文化传承上帮助学生体验先人对和平的追求。

作为本次观摩和研讨的主要内容之一,香山小学司常水校长指出:“学校把该阵法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一是为了传承,二是为了健体强身。在阵法的演练过程中,运动量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合作性、整体性、大局观等均可得到有效训练,且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够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

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总设计编导、特级教师关槐秀老师对香山小学的成绩也给予了高度肯定:“通过‘八旗龙旗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并获得身体的锻炼,达到健体育心的目的,这是香山小学挖掘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成果,也是把学校体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素质教育当中的一种体现。”

在本次观摩与展示中,观摩教师对于 “八旗龙旗阵”的教育、锻炼价值等给予了肯定:“阵法演变气势恢宏,队形变化新颖独特,学生积极主动,富有激情”;“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能够有效培养团队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同时又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锻炼效果显著”等等。从参训学员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认可“八旗龙旗阵”的教育价值和锻炼价值,能够从观摩中获得启发,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思路拓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专家引领,交流共享,拓展思路实现提高

正如关槐秀老师所说,“学校体育教育在于改革,改革在于创新,创新在于学习”,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训项目,通过现场观摩与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参训学员与学校校长和学校教师交流相结合,有效地为一线优秀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学习与发展平台。

在观摩与研讨活动中,关槐秀老师作了题为“‘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与实施策略”的讲座。从师德教育出发,以香山小学针对学校作为满族学校的背景及现状进行分析、开发特色活动为例,立足活动设计的原则、思路的创编、运动量的控制、器材的开发运用、活动安全的保证等不同方面, 对特色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创编进行了全面地指导。

在活动中,关槐秀老师特别强调了活动设计的原则问题,她指出“体育活动设计要具备的‘五个观’”,即:1.要有价值观。一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参与;二是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要全面;2.要有文化观。体育属于文化范畴,开发的内容应该包含一定的文化,而这又决定于体育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3.要有生态观。体育活动的内容设计应关注不同地域、民族的特色,注重对来源于当地的生活、生产劳动中总结出的身体练习的挖掘;4.要有实施观。开发的内容,要考虑到师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可接受度; 5.要有政策观,即内容的开发要符合当前课程开发的理念。

讲座内容从设计理论到实践操作,从具体问题到解决方案,为参训学员厘清了思路也提供了方法;而参训学员也抓住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针对实际教学与活动中的困惑进行了积极提问,充分体现出本次培训活动真正做到了“接地气”, 切实帮助参训体育教师拓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参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8.浅谈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篇八

一、现状诊断,确定路径——特色学校建设的前提

2009年,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采用管理学通用的“态势分析法”(又称为“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学校的优势和弱势、机会和风险。我们认识到,学校当前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发现,学校教师普遍安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当然,我们也清楚,学校所在的朋口镇是“中国兰花名镇”,兰文化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于是,我们把弘扬兰文化和书香文化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切入口,将“兰苑书香”作为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主题。

二、凝练理念,提升内涵——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连城县朋口中心小学在创建“兰苑书香”特色学校中,将兰花确定为学校的校花,并在深入探寻兰文化的渊源、感悟兰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秉承地域文化传统,汲取兰文化的精髓,将“清纯似兰?摇稳健如山?摇至纯?摇至正?摇自信?摇自强”作为校园精神,并称之为“兰苑精神”。学校办学理念为“兰苑厚德?摇书香养慧”。它的内涵是:在办学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兰文化和书香文化,将兰苑精神作为学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教师博学善教?摇学生善思巧学”的书香校园,打造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使全校师生增厚美德,增长智慧,教师德才兼备,学生品学兼优。

三、整体建构,建立模型——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我校建立的“兰苑书香”特色学校的模型如下:

把学校看作一个系统,从学校管理的主体——“人”(即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维度来建立模型,在学校“兰苑厚德?摇书香养慧”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构建“兰苑书香”主题文化,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即管理创新工程、质量立校工程、锻造名师工程、家校互联工程、环境育人工程),努力打造“正、勤、坦、新”(“正”即处事公正、为人正直、决策正确;“勤”即勤恳为师生服务、勤谨处理学校工作、勤俭运用学校资源;“坦”即性情坦率、交流坦诚、心胸坦荡;“新”即学习风气清新、管理思路创新、工作业绩优新)的领导干部队伍,锻造“身正学高?摇品格高雅”的教师队伍,建设“文明爱子?摇博学善教”的家长队伍,创设“兰香雅韵?摇书香醇厚”的环境文化,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的德馨学实、聪慧阳光的书香少年。

四、创新载体,建构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标志

1. 建构“民主公正?摇刚柔相济”的管理文化。把“刚”的制度管理与“柔”的人文管理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我校从兰花的君子品格中汲取“正”的精神,以“正”为核心管理思想,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实行“制度+人文+目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构“民主公正?摇刚柔相济”的管理文化。

2. 建构“身正学高?摇品格高雅”的教师文化。一是注重价值管理,倡导“敬业?摇爱生?摇博学?摇善教”的价值取向,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六个一”(即一个全力投入事业的人,一个从人品到职业都受到尊敬的人,一个能教好本专业学科和非本专业学科的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人,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个善于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打造积极的动力文化。二是开展兰德教育,以“至纯 至正”为目标,开展“坚定信念跟党走?摇兰苑书香我先行”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比赛、“知荣?摇明耻?摇师为范”征文评选活动、“秉承兰花文化?摇争当兰花君子”为内容的道德讲堂等活动,打造清新的道德文化。三是锻造书香教师,对教师读书提出“五个一”的具体要求(即每天一次快餐式学习,每周一次沟通交流,每月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读书体会或教育随笔、案例、论文,每学期精读一本以上教育专著并写好1万字读书笔记或摘抄,每年订阅一本以上教育杂志。在阅读内容上,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充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提高理论修养;读儿童文学,体会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了解世事风情),打造自觉的读书文化。四是加强微型科研,落实教师的微型科研“五个要”的要求(即要树立求精求深的目标追求,要明确研究的特殊定位,要全程扎根于实践,要坚持包容与开放的心态,要力求成果表现多样化),打造务实的研究文化。五是创新评价策略,遵循“八个原则”(一是要点为先,二是结果导向,三是“底线+榜样”,四是奖勤罚懒,五是立足团队,六是赞美为上,七是学生立场,八是家长参与),打造丰富的绩效文化。

3. 建构“德馨学实?摇聪慧阳光”的学生文化。一是弘扬兰苑精神,开展以“立德学做人?摇争当小兰花”为主题的“赏兰美、育兰花、品兰文、画兰韵、学兰品”德育系列活动,以“至纯 至正”为目标的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开设“兰花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展以“兰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塑造兰花品质。二是营造书香班级,持之以恒地开展“一诵三读”活动(“一诵”: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优秀诗文、成语积累、名言格言的背诵活动。“三读”:“晨间交流读”“睡前放松读”,培育书香少年。)三是打造生态课堂,构建生态课堂“四步教学法”,即启智探究—合作交流—反馈研讨—提升拓展,四个环节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无穷无尽,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习质量。四是确立“厚基础?摇重人文?摇展个性”课程理念,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创造性地实施“2+X特色课程”,努力建设符合国家规定,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喜爱、未来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让课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

4. 建构“文明爱子?摇博学善教”的家长文化。一是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教方法;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搭建家校互联的立交桥;三是建立交流平台(亲子活动、家长会、校讯通、网站、校报、校长信箱、致家长一封信等),传播家教经验;四是评选优秀家长(书香家庭),典型宣传带动。

5. 建构“兰香雅韵?摇书香醇厚”的环境文化。我校积极打造“诗情画意”的墙面文化,科学设置学校宣传栏内容,在校园适宜的环境内种植兰花,精心布置班级环境,处处渗透品牌文化,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株花草都能传情,让学生在静态的特色文化中阅读经典,启迪思想,领悟精神,与特色文化结缘,时刻吸吮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熏陶,受到校园精神的激励。

总之,特色学校创建应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变革的价值追求。学校只要从“现状诊断确定路径、凝练理念提升内涵、整体建构建立模型、创新载体构建文化”四方面入手,就能实现整体转型,成功打造特色学校。

9.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精品校实施方案 篇九

为贯彻我校“育人环境”的工程,促进教师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1、照顾年级特点,建立布置主题角。

小学阶段共六年,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差别很大,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各个年级教室的布置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一年级各班要精心布置“拼拼、读读、认认”的“启慧角”等,二、三年级各班要建立“生物角”,四、五、六年级各班设计、张贴了中英文对照的名人名言“励志角”等等。除此以外,校园“红领巾”画廊、英语角以及教学楼的楼梯都要根据低、中、高年级段的特点精心布置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每个班教室里也都以统一规格、统一材料制作的“班级特色”、“星级评比”展版,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2、调动师生参与,兼顾共性与个性。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在教室的布置上,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这样的尝试。

每班教室的国旗、校风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包括各教室饮水机等设施也都统一放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我们也鼓励由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确立的“班级特色”却体现着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也闪耀着不同的名字。各班还可以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设置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

3、坚持高品位,体现艺术性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但低起点并不等于低层次,完全可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高品位的教育。

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走廊中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读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这都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1)设计校园文化情境,加强环境育人。(2)设计校园文化行为,营造良好人文氛围。(3)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4)加强课余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校长挂帅、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老师、骨干教师等具体实施,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后发挥的功能是让每一堵墙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的物质环境建设, 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使每一个专栏实际上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的园地,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了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具体实施:

1、体现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楼内,处处可以看见学生们的作品,有美术作品、书法作品, 小制作、小发明,还有电脑作品,这些稚嫩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 而在于它的内涵。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承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把环境视为一种有生命的朋友,校园文化要成为帮助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要达到每一位参加的同学都要经过策划,查找资料,写写画画, 电脑制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成为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创设爱的教育氛围,丰富了学生的人格

校园文化中处处体现出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科学、爱学习的氛围。我们要求教职员工要做到“三个心”(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三个和”(和蔼可亲对学生、和气热情对家长、和睦相处对同事),要求学生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并多次组织师生为贫困生、为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动,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物质环境建设与学校活动的共同作用,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产生了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爱国、爱校、爱班之情油然而生。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绿色校园文化,有力地推动 "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一切为教师的发展,形成人文、团结、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有力地促进德育工作。

绿园区正阳小学

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精品校实施方案

10.特色校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

一、科学的理念为“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奠定“决策根基”。

“没有品牌,学校就没有竞争力。”“一校一品”创建活动,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凭空臆造的,而是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一校一品”是促进各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放开手脚让各个学校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让各个学校在共同发展中各显所能、各有专长、各具优势。

第二,“一校一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学校“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逐步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第三,“一校一品”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鉴于各学校校情校风、学情学风的不同,通过“听课评价——确定课题——问题研究——总结推广”等研训模式,使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更趋实效化、科学化,逐步形成各学校的课堂教学特色,为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一校一品”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塑造学校形象的必然要求。各校在营造学校文化品位方面各显其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学生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学校校风、学风、班风都明显好转,部分学校还积极从“中华魂”读书活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扩展学校文化内涵,打造校园文化,发展校园文化内涵。

二、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一校一品”创建活动“保驾护航”。

为确保“一校一品”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逐步演化为一项常规工作制度,我们中心校实施五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高完小校级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教师为成员的“一校一品”创建活动领导组,并要求中心校班子成员每人承包一所学校,每人承担一所学校的创建任务,实行创建活动日检查、周汇报、月展评制度。

第二,实行校长理念“翻新”工程。通过一系列学习研讨活动,各校校长均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管理风格,均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大胆创建本校的特色和品牌。

第三,出台了《南唐中心校“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高完小结合自身实际,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中心校工作规划和学校发展现状出发,认真审视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一校一品”实施规划》。

第四,大力营造创建活动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宣传引领作用,要求各学校“一校一品”创建工作做到四点:即学校校长能说出来,校园环境能看出来,校风学风能体现出来,教师学生能做起来。同时,我们实行以展演活动推动创建活动的实施策略,通过观摩现场会、特色展演活动、评价反馈活动,使各校的特色创建活动逐步推向成熟。第五,强化检查评价工作,我们将“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情况、特色展演活动情况作为考核各学校、考察校长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将教师参与创建活动情况实行量化考核,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挂钩,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丰富的活动内容为“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增色生辉”。

在一系列工作机制推动下,我们中心校所辖10所完小,每个学校均能结合本校实际及特点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品牌。

南唐完小将“中华魂”演讲赛作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定期开展朗诵、演讲活动。云唐完小以模式教学见长,将“模式教学”作为学校品牌,进行了创新建设,在校长的带领下,先后打造了高年级语文“课堂主体六环节”、数学“四步九段”;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数学“寓教于乐、当堂达标”等教学模式。北唐完小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读书活动为品牌,开展了创建活动,实行我读我诵、我读我感、我读我讲、我读我画、我读我编、我读我演、我读我乐的“七读”模式。北史完小多年来是南唐乡示范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将“养成教育”作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符册完小是一所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学校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把“班级管理”作为窗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总结了“四制”、“四化”管理模式。樊店完小选择了“作文六步教学法”作为品牌,经过几年的“学、研、练”等形式实践,形成了本校“实效作文六步法”的教学模式。西下坪完小将“非书面评价”作为自己创建的品牌,针对非书面评价内容开展了日常训练,确定了8项训练内容。河云完小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别具一格,作为学校特色,开展了正常训练活动。东下坪完小以数学课堂教学见长,打造数学强势学科,形成了“问题引领、自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与云唐、原村等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4名。原村完小以综合课教学见长,打造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强势学科。

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各校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发挥了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克服了办学“千人一面”的模型套路,“一校一晶”创建活动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

总之,“一校一品”创建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但要将特色真正打造成学校的品牌优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落实,使“一校一品”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助推我校步入全市名牌学校行列,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11.依据校情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篇十一

一、把握校情,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攻方向

校本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这也是校本课程的生命所在。作为一所外地学生居多的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需求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多年来,我校积淀了一些较为丰厚的教育资源。我校课程领导小组在进行课程规划的过程中,以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形成了以“走进生活,创作精彩,体验成功”为主旨的校本课程主题活动思想,制订了《博文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博文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条例》。我校采取科学规划、有效开发、不断完善、深入推进的基本策略,构建了以“民族节庆”“拼拼贴贴画画”“肌理画”等科目为龙头的,与学校办学特色相一致的课程框架。对此,我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如下。

1. 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

举例言之,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贴画活动,一直是我校的品牌项目,十多年来经久不衰。此项目由于取材方便,资源丰富,又具有生活情趣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而深受学生的喜欢,曾经荣获少先队全国十大品牌。多年来,我校美术教师将彩泥、剪纸,甚至是生活中的饮料瓶,作为拼贴画的原材料,形成了完整的八个篇目的《拼拼贴贴画画》校本教材。同时,在少先队的争章系列中,我校还专门增设了贴画章,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我校同系列的校本课程还有“纸浆画的制作”“彩石画的制作”等。

2. 校本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我校语文学科在进行市级课题“利用民族传统节庆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在探究民风民俗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民族节庆的知识,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放风筝、写春联等。由此,一门“民族节庆”的校本课程也就应运而生了。

3. 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5年前,在一节美术课上,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画画,而是不小心把铅画纸弄湿了。于是,在用毛笔画画的时候,墨一蘸上纸就化开了,呈现出非常特别的效果。学生们都看得呆住了,本来准备批评几句的美术教师施喜元也不由自主地停住了目光。下课后,其他学生纷纷仿照那个学生的做法,炫耀着自己那与众不同的作品。施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课堂生成,联想到老学校墙壁上下雨后留下的斑痕,进入了思索之中。就这样,在多次的尝试、研究之后,一门崭新的校本课程“肌理画”问世了,并被上海市电教馆馆长评价为具有原创性的校本课程。

4. 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师自身特长、爱好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招收了大量青年教师,加之原来的教师,人数超过一百八十人。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之余,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的教师擅长书法,有的教师擅长剪纸,有的教师擅长古筝,还有的教师擅长编结等。于是,我校便依据教师自身的优势,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开设了音乐类校本课程4门、美术类课程4门、科技类课程3门、体育类课程5门、学科类课程4门、综合类课程5门,可谓精彩纷呈。

二、加强科学管理,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一门好的校本课程,如果我们只把它当做一种“点缀”,一种实施新课改的“摆设”,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不能有效落实。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从“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提高课程领导力,从“计划一实施一评价”进行全过程管理。我校对课程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满足需求、序列安排、做亮特色。对成熟的课程、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相关的项目实行“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的“三进”举措,有力地保障了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

“进课堂”,就是指我校在制订学校课程方案时,把校本课程作为拓展课和探究课排进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如我校的“民族节庆”课程,作为探究课程排进了一至三年级的课表中,按照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民风进行综合实践和专题探究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搭建了学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又如,我校的“拼拼贴贴画画”课程,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分成八个篇目(彩纸篇、彩泥篇、彩豆篇、绳线篇、壳艺篇、布艺篇、蔬果篇、综合篇),这八个篇目根据各自的特点分散进入不同年级的课表当中,作为学科拓展课分阶段实施教学。同时,我校又以八个篇目为引领,让学生熟悉材料,认识其基本的性质,学习拼拼、贴贴、画画的基本技巧与基本操作方法等。

“进社团”,就是指在学科拓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一些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招入到学校的社团中,实行套餐式、跨年级、走班制教学,允许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选择不同的社团,增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经历。例如,有的学生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潜质,他可以在低年级段选择贴画社团,到了高年级段选择剪纸社团。社团的活动有别于学科拓展教学,主要以提高为主。例如,我校的贴画社团,在学科拓展教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八个篇目以外的创作活动,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篇目扩展到主题,如“家乡”主题、“春夏秋冬”主题、“节庆”主题等,这些主题性的贴画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培养筑高了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活动需求、生活经验和实践智慧为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架设了生命的载体。

“进活动”,就是指我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的实践中,充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显示评价的激励性。例如,我们把“拼拼贴贴画画”校本课程的评价,回归到少先队活动当中,建立了“自主管理,自动创新”的机制,用“校本特色章”的争章形式作为评价机制,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学科评价中用分数“一刀切”的不合理现象。争章活动中“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能获奖”的成功教育观,凸显了“校本特色章”的魅力,实行的“自定目标,超标加星;自选章目,分级递进”考章机制,彰显了课队结合在促进学生“自我需求、自主发展、主动超越”上的作用。另外,“快乐豆选”活动也是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评价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大队部先将各中队推荐的参评作品隐去作者姓名,标上编号布置在展示室中,然后放上标有编号的纸盒,再请各中队推选出的四名小评委和特邀评委(部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作品进行评选。大队部先发给评委六颗黄豆,评委们边看作品边记录认为最好的前六幅作品,然后将豆子投入相对应的盒子里。最后,由工作人员对纸盒中的黄豆进行计数,根据作品获豆数量选出获奖作品。对此,我校设立了创意奖、效果奖、巧手奖、优秀作品奖、优秀团队奖等诸多奖项。

三、营造氛围,拓展校本课程的创设空间

上一篇:喜迎春节祝福语句子文案下一篇:监区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