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2024-07-23

小学教改工作总结(精选15篇)

1.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一

梁堤头镇第五小学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求存的生命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兢兢业业地奉献,也离不开学生脚踏实地地耕耘,更离不开教研教改这一源头活水地润泽。一学期来,我校教研围绕学校“抓科研、促改革、强素质,促发展”的办学宗旨,深化“科研促教工程”,结合我校办学的特色,在校本教研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我们开展新课程实验已经近一年了,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因此,加强校本教研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现就我校具体作法总结如下: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需要学习,探索需要思考,行动在后,观念先行。为此我们把更新观念放在首位,把观念与行动结合起来,把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使老师们带着课题和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努力做到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方法灵活化、学习成果实效高。由此我校确定了三个校本课程,即《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务实》由张兰云老师负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由张帆老师负责,《如何提高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由郑明启老师负责。首先由这几位老师深刻领悟书的内涵与意义,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出总结再给所有老师做培训,然后再探讨,总结一套自己学校可行的方案,1、自主学习。老师们的工作是繁忙的,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们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充电,以满足自身教学的需求。学校为我们订阅了多种杂志,每位教师配备了资料夹,每月每位教师都学习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并及时写下体会和感想,期初或期末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

2、互助学习。我们在自我提高的同时也不忘身边的同事,在组内活动中每位教师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文章推荐给老师们并谈出自己的理解,使书面文字变成具体生动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老师们在短时间内学到高质量的文章,教师相互交流、碰撞、探讨、共同进步。

3、交流学习。为了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学校为教师搭设平台,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一人带领学习活动。学校还分三步走,有层次地开展“新课程理念大家谈”活动:开始是漫谈,教师对哪方面认识深,就谈哪方面,达到资源共享;第二步是指定题目谈,就课改的创新和学生学习方式而谈。第三步是即兴谈,就自己对质量的认识及自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谈。通过逐步加深教科研理论谈,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演讲水平及综合素质,使教师观念的更新落在了实处。实践证明,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是新课程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

二、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反馈教育教学工作得失成败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所有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一节课,给老师们做好展示课活动。在这些课上,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发生可喜变化,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三维目标真正得到落实,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后,授课教师说教学反思,教研组组织评课、谈体会,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在相互借鉴与学习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老师们课下都做了很大的准备工作,精心准备的教学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实现专家引领。

我校教师们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有笔记和反思。并和教研组的内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探讨。我们还经常观看教育专家的视频讲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每周二的网络培训,老师们就是调课也要准时参加。我们各组的教研组长也是隔周准备一个课题,老师们都是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真正的做到了研究与探讨交流。

四、依托课题求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2013年教科研的课题是《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校本课程《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欣赏》在学校中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与动力,没有教研的教育教学活动犹如无本之木,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营养。近年来,我校高举“教研兴校”的大旗,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后,我校将坚持不懈地高举这面大旗,努力开创教育新苑百花齐放的春天!

梁堤头镇第五小学

2013.1.23

2.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二

一、在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配的朗读时间过少

对于小学语文的朗读新课改并没有提出量化的考核,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就会缩减朗读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对字、词、句以及整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上。即使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也只是让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阅读,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展示,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朗读水平,也不能发挥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朗读的要求不清晰

新课改更加注重朗读教学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强调朗读对于这个语文教学的水平的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的要求并不明确,一般情况下教师将朗读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进行课文的串讲,比如当要对某一段进行重点讲解的时候让学生对这段课文进行朗读,或者是为了解答某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能够找到相应的答案。这样的朗读带有提前的教学目的,不能够让学生充满感情的进行,这就导致不能完全实现朗读的目的。

(三)老师的指导深度不够

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感情的并且有技巧的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深入课文的意境中,同时也能体会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能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思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朗读的作用。

(四)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据调查了解,目前的朗读教学在朗读时间、过程要求、技巧指导等方面都存在落实不到位、成效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有些学生虽然看起来都很认真,其实只是简单的读书认字,缺乏感知文字传情达意功能的理解,从而对优美的文字,小学生还只停留在会读音、机械理解词语含义的层面,失去了与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在更深层次上的精神领悟,而这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启蒙教育则至关重要。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改朗读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分配学生的时间进行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的朗读时间,学生很难自己领会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合理分配时间,从而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整个课文。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纪不同以及学生自身情况、课文难易程度来合理安排相应的朗读时间。在进行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技巧以及情感方面的指导,从而提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明确朗读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新课改对朗读教学的要求,通过朗读来正确的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思想。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技巧和感情的指导,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讲解,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目的性,不会盲目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对于朗读来说并不是说一遍就可以的,要多读、熟读,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

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朗读训练中也是要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行动。老师可以采用激将法。例如在学习古诗时,老师说:“我读了很长时间但是读的不好,谁敢跟我比赛,看谁比我读得好?”这么一问就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纷纷的来挑战老师,一下子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求胜的心,也就有了兴趣。

(四)教师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首先,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布置一些朗读类的作业,例如老师可以规定学生要预习一篇课文,要每天朗读几篇诗词,并且能够写出对这个文章的一些感触,规定每天进行检查,这样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朗读的考试,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小的奖励。再次,也可以实行课堂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打分,这就督促学生要积极地进行朗读,不能偷懒。或者是让学生互评,让同学们告诉你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三、结语

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表达的感情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要重视朗读教学,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朗读教学。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义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3.浅谈小学语文教改 篇三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通过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笔者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笔者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笔者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笔者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锻炼。

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笔者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往往被教师忽略。在教学中,笔者始终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总之,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通过生动、活泼、系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改的目的。

4.平宁城小学教改科研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改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强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创新教学模式,践行五环节教学法。

5、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向40分钟要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6、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

2、坚持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严格考试考核等。

3、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

(三)、抓好常规教学 开展教改活动

1、优化集体备课。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

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在此基础上讲公开课,大家一起听课,再课后集中反思。

2、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结合集体备课,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课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2、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活动方案;

3、召开课改教师会议;

十月份:

1、课改年级现状调研;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

十一月份:

1、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一月份(次年):

1、课改专题重点:其他学科(音、体、美、科学等学科);

2、课改教学质量专项调研;

3、整理好课改专项资料;

5.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五

教改实验工作计划

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安排,2013-2014学是我县中小学“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继续稳步推进,为使我校教改实验工作有思路,推进有成效,特制订我校本教改实验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教学实际,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开展为抓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校本教研,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积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推广现代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二、奋斗目标:

通过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掌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的规范模式;逐步建立教改实验实施、管理及评价的科学机制;积极开展导课、观课、评课等活动,培养5至10名能胜任教改实验的优秀教师;以教改实验为契机,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建立校本教研的合理制度;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实现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三、实施原则:

1、坚持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坚持边学习、边实践。

2、实行自主实验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实验教师自主进行实验,由领导小组管理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本学年在四五六三个年级语文、数学开展教改实验。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和管理。组 长:魏岗博

副组长:杨建军姚金平

成 员:朱丹苟振宁白西文刘丽娟张军宽魏巧丽孙晓芳谭周会秋兰兰杨建军王玲芳姚金平

实验教师: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任教教师

领导小组设以下工作组,分工负责实验的具体开展: 理论指导组:聘请教研室教研员指导我校实验的开展;

实验指导组:副校长杨建军任组长,朱丹魏巧丽秋兰兰王玲芳为成员,负责教师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安排、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习惯指导组:刘丽娟任组长,孙晓芳、谭周辉 为成员,负责家校联系,组织召开实验班班主任会、小组长会等,指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后勤保障组:总务主任赵春太任组长,苟振宁、白西文为成员,负责实验所需物资的配置、登记、保管等工作。

五、具体工作及内容:

1、2013 年9月,制定学校教改实验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及资料,引导全体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了解和熟悉“先学后教、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具体安排、筹备、指导开展教改实验工作开展。各学科组明确任务、划分导学案、两单编写任务,各班级布置教室、进行学生思想动员、上报学生分组名单,习惯指导组进行学生培训,保证教改实验顺利实施。

2、2013年10月、2014年4月,分别开展实验教师观摩课活动。分层次开展集研组、教研组和语数两科观课、议课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实施能力。

3、2013年11月、2014年6月,组织教师通过参观学习、观看视频等形式,集中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教研组研讨、网上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教学模式内涵把握和理解,不断提升教师教改实验实践能力。

六、几点要求:

1、全体教师要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认识,要将“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实验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实践,积极开展网上学习研讨活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

3、各指导组要加强教改实验管理和跟进工作,全程调控和指导。实验指导组要加强教师理论指导,及时更新学习内容,通报教改开展

动态,宣传教师先进事迹等;习惯指导组要加强学生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协调和帮助开展教改工作。

4、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长会,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5、各教研组要抓好教改实验的观课、议课、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高效课堂”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6、学校每月召开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实验教师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杜阳中心小学

6.小学语文教改的论文 篇六

一、小学语文存在的弊端

1.教师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教育工作

在传统教育的限制下,教师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开阔,仍是以单纯的“教”“学”模式存在于课堂上。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仍是被动学习。

2.学生语文知识认知不够深

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脑海中,却忽略了学生是否从根本上理解这些内容。这些致使学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难度。

二、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改

1.教师需突破传统教学观念

在实行语文教改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将教师当作良师益友。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为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2.设计生动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仍处于孩童阶段,上课时难以静下心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供具有童趣的、生动的教学模式,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在课后寻找资料解决。如此,不仅提升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

每一个小学生的生存环境不同,他们的智力、基础、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故而教师若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不合理的,其效率也不高。由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为参考基础,制订适合该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当然,教学方案的不一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如此,才能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水平都能获得提高,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所有人的教育。

7.如何做好语文教改工作 篇七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经过多次的教育教学改革, 但是由于语文性质的不明确性、农村资源的缺乏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 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一直都不是很成功。河南省淮阳县大连一中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公办初中, 对其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十分迫切。

1. 淮阳大连一中语文教学教改现状

1.1 学生整体素质差

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公办初中, 淮阳大连一中的生源普遍较差。首先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 父母常年不在家, 缺乏语文学习的环境,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 而且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 很多学生内向, 学习态度差, 纪律性差, 对于语文教学改革不能积极配合;其次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进行“贵族式”的教育, 孩子才能有好的教育, 所以在很多学生眼里, 在公办学校读书, 本身就是不受重视, 造成很多学生自我认识不清, 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1.2 语文环境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农村现实条件的制约, 农村中还缺乏应有的语文语言训练环境。首先, 淮阳大连一中的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 从小缺乏父母的生长环境,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次相比城市来说, 农村资源的缺乏, 落后的家庭生活用语, 使其语文水平普遍落后。

1.3 教学形式单一, 教育观念落后

首先, 在语文教学方式上, 淮阳大连一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基本上都是灌输式教育, 老师逐字逐句进行读讲,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参与性低, 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其次, 在应试教育的刺激下, 一些老师只是讲解一些有利于考试的, 有利于提高升学率的知识, 而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教育, 以及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最后, 对于语文教学教改基本局限于老师教研课题等的发表, 对于教改工作只是注重表面工作, 缺少真正的实验意识, 还有的把学生活动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 整个课堂看不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人戏称这种课为“学生乱动课”, 学生所得甚少。

2. 提高策略

2.1 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淮阳大连一中来说, 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如农村资源的缺乏以及家长对公办学校的认知偏差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学校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学生的语文兴趣, 促进其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是提升对于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关怀度, 尤其是对留守儿童。大部分的农村孩子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正确引导, 很多家长自身知识程度不高, 对于孩子语文教育问题的关注显得力不从心。要按照学生在校的表现, 做好身心健康方面的深入分析, 当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障碍时, 要予以较多的关爱, 让其对老师产生的依赖感, 提高语文老师的自身人格魅力, 以此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是善于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 加以鼓励, 使其产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语文的教学教改中, 要时刻观察学生的闪光点, 并在适合的时机加以表扬, 让他们对于自己的优势与缺点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提高老师语言素养

农村家庭语言环境不足的客观存在, 使得提高语文老师语言素养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也是一种艺术。生动的、包含情感的语言, 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 可以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知识, 也会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语文的热爱, 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资源缺乏的不足。

2.3 改革教学方式, 注重实际能力培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教改中, 要淡化考试的重要程度, 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如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和写作课, 讲授一定的阅读写作技巧。其次教学的方式不仅仅限于老师的讲解, 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 使其养成自我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农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让学生搜集、接触大量群众性的理语、诊语、对联, 并加强语言实践, 成立“古诗词兴趣小组”“说书会”“山海经社”等语文活动组织, 使语文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天地。

3. 结束语

8.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八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对小语教学的反思》一文中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积极参与,否则会避而远之。为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我们勾勒设计了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方案,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一、“四个一”——开辟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大预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我们构想的大预习,旨在引导学生本着“句——段——篇”的层次初步地圈、点、标、划……凭个人感觉自由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和致力解决的知识点。虽然学生各自选择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却很大程度地明确化、具体化和实效化了。

2、大质疑——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我们常见的“质疑”,往往是教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刻意展现的形式,以致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严重忽略了“全体”的探索欲望。可是,几十人的班级,平均三位同学提一个问题,也远非40分钟的课堂容量所承受得了的。我们的构想正是基于这点设计的。

质疑这一学习过程,有学生个体自我的探索,有伙伴间的共同合作,还有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坚持下去,学生便会逐渐懂得每当读书该如何去发现问题和确定学习目标、应该从读中汲取什么、怎样获得那些知识,以期使他们最终学会读书的方法,掌握读书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大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从形式上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最广泛地给予学生独立阅读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时空;从实质上讲,则是凭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4、大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当前我们竭力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的真谛所在。而真正解读之则必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去合作、探究,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筹划增设相关于听、说、读、写、书等一应语文实践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二、“六个一”,拓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广泛空间

1、每天练好一个字

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工整、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写一手好字,不论就业于什么工作岗位,其社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构想的写字除了“每天”练好“一个”的界定外,别无其它要求。这就把练字的“自主性”尽可能地交给了学生自己。当然,老师施以科学的指导仍是必要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耐力、毅力、自制力的相应不足,与欢快的音乐、柔美的舞蹈相比,练字的确有些枯燥。所以,在练字过程中,对个别学生适度地施加一点压力也是必要的。

2、每天练说(写)一句(段)话

说、写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生活的必须。说、写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大千世界中美好的东西。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光彩夺目,学生有所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现才能有所说、写。只要我们针对一些有教育意义而又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回味、细心体察,就能帮他们尽快地提高说、写水平,同时学会审美,明辨是非,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每两天背会一首(段)古诗文

调查显示,近年来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大多是只重数量,一味地要求背、背、背,据说是留待将来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再去慢慢地咀嚼、内化。这点我们不敢苟同。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诵读和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其效果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们的设计原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可少背一点,背则背出质量、诵出效果。

4、每两天向别人请教一个问题

这个项目的设计,意图清晰,操作简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世风民俗,课内课外,家长里短……只要是学生由不知而知之、由不懂而懂之,就是收获,就是成功,关键是学生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关键是活动效果的监测和活动过程的调控。

5、每周欣赏一篇佳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的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我们所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知识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掌握知识动向。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6、每学期推荐一本优秀图书

这个项目的设计既是上一项的延伸,又是上一项的保障。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个学期就这么一次的图书推荐,平时势必刻意留心身边的书目,真的遇到了好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而且非认真读上一番不可。为了推荐,阅读的时候要思考、要领悟;既然推荐,就需要评介、需要述说。如此,无形之中就实现了整个阅读过程的整合和升华。

三、“41-61”教改方案,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随着小学语文“41-61”教改实验的告一段落,我们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基本上凸现出来了。

首先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了。相比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学习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有了明显提高。据同学们反映,语文学习的负担非但没有加重,反而似乎减轻了许多。

实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优势领域,或者喜博览,或者爱摘录,或者善感悟……分别显现出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这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

课堂上,学生与过去相比,参与积极性更高了,参与面更广了,讨论发言时,明显表现为有的可说,说得条理,能说出见地;反映在课外,读书习惯好多了,读书氛围浓烈,不少同学屡次被评为“小书迷”,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95%的学生能坚持每天看书报,阅读到的优秀片段、有趣情节摘录或剪贴下来收藏或与伙伴共享。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分析评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我们的实验活动对全校同学产生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多读书、读好书开始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9.农村小学数学教改路径浅析论文 篇九

部分教师缺少“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的编写内容,个别教师课课反思的编写不到位。有部分教案因照搬教学过程(引用优质教学资源偏多)而脱离本班(农村小学)教学实际,较少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较肤浅,部分练习题缺乏筛选或精选程序,较少出现自己创造性改编的习题。优秀数学教案汇编的数量偏少,大部分出现“手抄稿优秀教案”现象。同时,教师对“概念”教学研究力度不到位,出现只重“结论”讲解,忽视“过程”探索的现象。如教学《角的分类》、“互为倒数”意义,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出现“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老师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缺乏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思维分析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研读不透,出现“知识传授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知识应用没突破解题难点”,缺乏对知识理解、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课堂练习设计与训练不到位,出现练习设计不严密、练习训练不科学,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常规整改。

1加强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备课环节。

各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加强“自主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纸)备课格式要求撰写,每一位教师做到课课有一份完整自备教案,学校注意收集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加强“教学过程的撰写”的实效性管理,鼓励教师结合“优质教学资源”实行“二次备课”,做到“三个”结合,即优质教学资源与本班生源质量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风格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加工、改造、提升相结合,坚决杜绝抄袭他人教案现象。加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充分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过程性”的习题设计原则,并在教案中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研究,备注栏(教学随笔)侧重撰写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栏侧重撰写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探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传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侧重于“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体验”。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讨,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并把各类型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以学期为单位汇编成册。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也是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2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

加强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的解读,尤其是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准确把握与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研究,提高教具、学具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加强板书设计的研讨,提高板书“启发与引导、再现与回忆”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不断在对比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练习训练的研究,练习题训练应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多样性、挑战性原则。加强“探索知识过程”的教学研究,加大自主与合作探索知识过程的空间,加大思维、语言及实践操作训练力度。加强低年级组织教学管理,多运用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培养课前预习、敢提(答)问题、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加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加强“课改理念”研究,注意渗透“县级管理课题”或“校级管理课题”理念,重视自主预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10.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教研教改

7月19——22日我又参加了三、四年级教材培训,通过教材解读、观看视频,看每日简报,以及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谈看法、说感受,交流心得和体会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发言者的卓越,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跟踪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之中,成为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我县的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1.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21-0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这不仅表现在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在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适应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差异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学生的等级差异[1]。

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在对待大量的学生时往往采用相同的方法,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就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导致问题积累情况的发生。因此,只有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别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带来新的契机[2]。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吸引不同层次学生注意力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特别严,不许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上课稍不注意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小学生天真活波、爱说爱动的个性被压抑了,他们上课时恪守规矩,活跃的思维也受到束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学习压抑而没有激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学习时也就没有心理压力,就能发挥出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吸引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课前播放《美丽的西沙》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大家了解作为我国海防前哨的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以逼真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巧用多媒体,提前预设,展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生动,带有节奏的铃声,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一幅幅带着色彩的学习目标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提前预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的层次目标: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两段话。目标展示以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并用鼓励语言告诉大家:这节课谁能完成前两个目标,谁就是很棒的同学;谁能完成三个目标,谁就是最棒的同学,请大家争做最棒的同学!这样一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3 巧用多媒体,模拟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真”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模拟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增大了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通过Flash生动地再现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相互矛盾的两个结论,并生动展示了比萨斜塔上的验证试验,使所有学生都能深刻地理解伽利略得出的铁球下落速度和重量无关的结论。

教学《捞铁牛》,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充分理解怀丙和尚的方法,笔者同样以动画形式来展现船体随着泥沙减少而上升,铁牛被一点点往上拔的过程。接着让中下等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事情的过程和结果,让优等学生讲解结果和其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美”感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桂林一带的山的特点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了桂林一带山“奇”“怪”“险”的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峰特点。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仿佛走进“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5 巧用多媒体,分化重难点,实施分层设问教学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可以分化教学重难点,实现分层次教学。如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要鼓励学生不要静止地看待事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船动剑不动的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观察后,在屏幕上出示分层次思考的问题:1)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2)古人用“在船上刻记号”的方法来找剑,错在哪里?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直观、动画图片展示后,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个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提高了课堂效率[3]。

6 巧用多媒体,因生制宜,实现学生分层次作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练习设计要结合学生情况分层次进行。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质”,切忌让学生“一锅煮”。如布置《桂林山水》一课后的作业,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配乐朗读,接着出示几项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朗读课文,弄清桂林山水的特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全文;3)能根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他们都很乐意地完成了作业[4]。

综上所述,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并把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改实验中,才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兴趣,从而实现以媒激趣、以媒达标、以媒获“真”、以媒获“美”、以媒提效,实现因材施教,让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

参考文献

[1]丁秀梅.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97.

[2]鲁春华.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赤子,

2014(24):180.

[3]纪洪霞.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3):278.

[4]杨小平.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次作业布置[J].文理导航,

12.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课文《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笔者认为,全篇一气呵成,行文流畅。该文层次清楚,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步步递进地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顺序如下:

先记长廊的景色,抓住长廊“长”的特点总体介绍,然后写廊内横槛上五彩的画,最后写廊外的宜人风景。

再描万寿山上的景色,写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

结尾昆明湖,重点介绍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总之,课文由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拉开序幕,结尾和开头呼应,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练习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一篇非常好的范文。

二、传统教法:找景点、游画面、用动词,讲体会。

在传统授课模式里,设计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景点,用括号标出来。

第二步,教师借助音乐画面,让学生在颐和园的画面中游览这些景点,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步,学生在感受了颐和园景点的美后,让学生找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他们是过渡句、景点与景点间用了连接动词。

第四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练习具体游览长廊,抓住词句学习长廊这一段,体会长廊的美。

三、问题反思:时间不足,学用不一,缺乏共鸣。

依据以往传统教学的相关经验,教师遇到的问题大致如下:

首先是时间不够。学生找出的景点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较多景点的出现,学生不易把握。由此颐和园的整个面貌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感性认识,整个游览的顺序只流于学生对文字较浅的理解。

其次是移步换景这种写作手法也并不能深入到学生实际的运用中。授完课,有老师反映孩子并未真正理解移步换景的概念。虽然老师在授课时,文字表达上清晰明确地指出了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游,真正要学生实际运用时,学生还是难操作。

最后是整个课下来,这有着悠久历史的颐和园并未带给学生有情有味的美,教学目标也未落实。课堂缺少生气,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教授出贴近学生心灵的语文味。

四、教改浅探:品读导入,认知把握,学以致用,善于想象。

依据新课程教改的主旨精神,通过教改课题的行动研究,本文得出以下问题解决方案。相关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达到了教改的预期目的。

教改步骤一:导入“美得有味”的品读基调。

颐和园历史悠久,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授课《颐和园》时,如何将颐和园放入历史背景中,能让学生从颐和园的历史遗韵中生发出对美的整体的感知,是教改与传统教学的分水岭。

教改方案重点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特别在设计导入时对颐和两字进行了释义。学生从“颐养天年、和平、和谐”中了解到了改名颐和园的历史意义及其美好期望。

重点阐明颐和园的前世今生后,鼓励学生带着美好理解去有情有味地读课题。笔者发现,相比传统教学认知,教改后的导入可以在更宽广的意境中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品读的基调,突出了“美得有味”。

教改步骤二:把找景点标出来的忙乱改为游览顺序的认知把握。

教改后把传统教学初读课文要完成的找景点,标出来改成: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这不仅对应了课后思考题的要义,还使得原先分散无序的景点有了清晰的先后顺序。

具体提问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到的景点有的放矢加以引导:课文里哪句话告诉你的?从而直接引出了表达游览顺序的这些关键句。从这一句的提示中找到其他带景点的关键句。

当学生正确地给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游览顺序时:教师应该以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板书,有字有图。要让颐和园的景点非常直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当抽象的游览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颐和园景观图时,游览的顺序也立刻变得柳暗花明,清晰明朗了。

教改步骤三:用上合适的动词走颐和园,实现学以致用。

传统教案也有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找句子特点的做法。有些学生能说出是过渡句、景与景之间的连接用了动词。但是,学生对写游记时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仍然茫然无知。学生的相关理解也如空中楼阁。

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这是本文教改的重中之重。笔者先给出一个便于操作的填补方式:隐去句子中的连接动词,让学生用合适的动词也来走一走颐和园。借助这种方式加上黑板上的简图提示,学生从文字与画面中迅速得出清晰的游览思路,

指着黑板游览简图。学生由此理解并学会了边走边游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变得简单了。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隐去所有文字,在一张空白幻灯片上,让学生通过简图,用说话的方式顺利地游览颐和园的景点。同时,还用上了过渡句、连接动词。这样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不只流于知识性层面上的阐释和传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改步骤四:唯美画面配置浓郁音乐,有意想象美不胜收。

在学生清晰了游览线路,并知道了颐和园的整体方位后,新教案保留了原设计中的图片欣赏,将音乐改成了《庭院深深》的背景音乐。通过对文字进行了完整及抒情化的修改,图片及解说内容均按照游览的顺序得以逐一呈现。学生在浓郁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为后续的长廊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走进长廊的教学要找美的句子,抓住句词进行品读鉴赏。在品读廊内横檻上的画面这一句时,设计的小练笔及播放图片等环节应予以适当调整。为了排除廊内的画产生的无意想象,笔者特地向学生介绍乾隆皇帝下江南留恋江南景致让画工在长廊作画的一个历史典故。该故事引出了两千幅画,都来自各地锦绣风光、花鸟山水,或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由此写出了符合颐和园特色的人物、花草、风景画。

之后,再推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豁然开朗,帮助他们依据的合理想象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五、教改体验:目标设定明了,学习事半功倍。

通过教改实验和行动研究,笔者体会到不仅游览颐和园的教学要强调写作顺序,由此以点带面,就是教其中的一个景点———长廊,也要它的顺序,从长廊外写到长廊内,由此纲举目张。

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的绩效评估来看,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深入。基于传统教学的问题提出和教改步骤的行动研究,教改推进使得整个课堂的版块和教学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对问题再次反思时,相关教学目标尤其凸显,在授课中,师生顺利完成了(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学写“廊”字。(2)通过找过渡句及句子中的动词,体会句子的作用,从而知道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3)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词句品读颐和园长廊的美等相关任务。

参考文献

13.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三

(教改实验报告)

提 纲

霍邱师范学校 刘从奇

2014年2月6日

一、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自己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构建高效课堂。

二、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及三量:“高思维量、高信息量、精训练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做到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从而达到三学:“乐学、想学、学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于2013年9月赴霍邱县新店镇西湖乡中心学校,经该校领导安排,在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实验课题的教改实验。这次教改实验始于2013年9月,于2014年1月15日结束。

1、鼓励小学老师坚定信心,积极投身教改实践。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3、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实验报告)

霍邱师范学校 刘从奇

2014年2月6日

一、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仍很严重,造成了学生学业课业负担过重。大量机械问题和重复性作业,不仅使得部分学生厌恶学习,某些技能训练太多,可能会导致创造潜能的被压抑,机械模仿训练过多的恶果,可能会导致创造潜能的被扼杀。当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为此,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教改实验的“百花齐放”局面为我们创造了最有利的教改实验环境。新课程对评价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的标准做了调整,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发展。这个发展包括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六方面。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或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或从不热爱到热爱。无论在哪一方面,只要学生有所收获。就认为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通过前一阶段对新课程从形式上到内容上的适应,不少教师基本上都能达到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我们就应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即考虑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高效性。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是大势所趋。

教师应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自己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构建高效课堂。

二、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

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好,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学生通过高效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保持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学习过程的喜悦和艰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态度、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升。简单地说: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及三量:“高思维量、高信息量、精训练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做到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从而达到三学:“乐学、想学、学会”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高效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方法的各种活动。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正是从上述观点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开展的基本情况

我于2013年9月赴霍邱县新店镇中心学校,经该校领导安排,在乡中心小学进行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实验课题的教改实验。这次教改实验始于2013年9月5日,于2014年1月15日结束。

1、鼓励小学老师坚定信心,积极投身教改实践。

传统教学模式,曾经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小学老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现在要革新,就要有勇气,有决心,且准备吃苦。我鼓励年轻的老师顺应潮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定不移的走高效课堂之路。他们当中有人曾经是我的学生,沟通交流起来容易。我鼓励他们学习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模式理论,调研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的可行性。使他们有信心尽快掌握、实施。他们也积极地创新、完善、探索、实践。并且逐步向“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的目标努力。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我首先鼓励一线小学老师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深入细致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专著,做好学习笔记整理,适时消化吸收,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去实验学校的听课、学习的活动,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

3、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西湖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杨军,在课堂,大胆的放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学,讨论,交流,互助,提问等学习活动,学生讨论热烈,发言主动、积极。好多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不敢发言到能够主动发言。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现在已经培养出了各组的学科组长,学科组长们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语文老师袁利霞,也是积极投身到教改实验中。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

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把“对话”变成“问答”

有些教师眼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只要将以往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即可,因此“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简单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而且学生的回答一旦不符合教师的设计思路,马上否定,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2)把“自主”变成“自流”

有的教师把自主性学习就简单理解为学生自己预习,自己做观察和实验,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对学习结果没有检查、没有反馈,这是典型的“放羊式”。比如,背诵课文,只提出背诵要求,没有结合记忆材料,进行记忆方法指导和训练,更没有检查。还有的教师强调观察和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合作的伙伴自己选(喜欢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这又是典型的“自流式”。这样做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利,但把“自主”变成盲目、没有目的性的“自流”,这岂是“高效学习”的宗旨,何况如此之效果更是难以肯定。

(3)学科助理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和挖拙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虽然由学科助理主持和组织课堂学习,但有时老师一着急,就出现了学科助理被“凉”的现象,学科助理有能力说的话,老师说了,学科助理安排的活动,老师替他安排了。我觉得老师表现的不够大胆,不十分相信学生。

(4)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在些课堂上虽然也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来都不发言,也不提问,(5)强化对学科助理的培养

有些学科助理还是不够大胆,表现的比较拘紧,因而使得课堂的气氛和节奏有一些松散。

(6)要及时的结学生表扬和鼓励

有些课堂上老师和学科助理对发言的学生,特别是对发言本来就不主动不大胆的学生表扬的力度还不够。对表现好的小组也应该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及主动发言的热情,才能达到真正的自主、高效学习的目的。

(7)要及时的老师的“导”的作用

语文学科总是存在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讨论后不不能够真正学透某些知识点,或在举出的一些实例中说法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时老师应该及时的“导”。

上述出现的问题有待改进。改进的措施,一是让老师观摩互评,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进一步学习韩立福教授的理论,真正理解其高效教学思想的精髓,以理论为指导,对实验再优化;三是我本人通过示范课,给一线教师启发引导。

14.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四

王晓明

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的奋斗目标,在全体数学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确定教研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研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学习提高的态度,我们认真学习数学组的主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实践》,在领会学校主课题课题方案的基础上,让每位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学期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及内容。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每位数学教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落实于每一节数学课、每一次数学活动中。教研组也能每月组织教师们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探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交流中,教师们的教学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能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进修,促使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二、从思想、理论着手,实践课程改革。

思想的不到位课程改革的实践则为夸夸其谈、蜻蜓点水,仅在于局面的方位上进行着。因此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本学期中教研组两次组织数学教师参加数学教学案例和数学论文评比活动,在一次次参评过程中,教师们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三、紧抓课堂教学,为创建作好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组织教师们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及请名师来校上课、指导,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全体数学教师们为学校在第二届教研节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分年级采用集

体备课和个人独立备课的方式,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教研组再安排全体数学教师开展观摩课活动,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等全方位的进行指导,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方向: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还可以多观看名教师的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15.小学教改工作总结 篇十五

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脚步去实行一定方向的调整, 这项工作的实施不仅仅会带给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事业的进步, 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未来发展方面的实际能力基础。以下是针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发展对策和实施方案等内容所做的实验探索和总结。

一、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的方案内容

(一)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案定位。

医学教育的改革是一项具有深层次含义的发展内容, 而且这部分改革的内容包含着医疗整体的体系上的改革工作。这是一个需要经过漫长时间去实践的基础化的发展内涵, 并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行动, 不能只是口头上的说说, 而是要真正付出实际行动才可以。而且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切入点, 最好征求多方经验, 经过实际的调查, 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大量的事实证明,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过多, 内容方面没有层次感, 这往往是现在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方面上下手进一步实行改革,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实际方案[1]。

(二)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案。

医学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不断加以改进, 才可以提升自身的发展价值, 主要通过以下的方法去促进医学课程的改革。

成立专业的医学课程教改小组, 主要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改进, 进一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指导。改革的过程中注意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和科研小组进行方法上的改进, 并且及时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并把总结经验绘制成报告, 作为以后的教研修改的重要依据。

二、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专科课程体系一直是沿用过去的课程体系模式, 而且我国的这项教学体制往往和本科的体制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没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以造成了缺乏专业化的课程特色的内容。

(二) 课程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

专科的医学课程教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而且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所以给医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就是教材不规范, 一般只是本科教材的缩印化内容, 不适合专科学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阻碍专科医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有关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的措施

(一) 优化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现如今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一般安排的过多,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医学课程的内容设置, 将原来的过多的课时进行一定量的缩减, 大约减少十分之一, 而教学的时长尽量做一些调整, 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拟定一定的方案和措施, 针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不会做太大的更改。但是在删减学时内容上要注意于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相融合。减少课时一旦实施, 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逐步加强和优化课程的内容的连贯性和思维逻辑性, 突出课程的基础化内容[2]。

(二) 完善和修改课程教学中所参照的基础大纲内容。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和依据基础大纲内容, 所以教学大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倾注更多的精力, 不断加以完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学教学事业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而且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繁杂, 思路不明确, 内容也不相一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内容, 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 做到规范化、系统化处理。

(三)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践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过程, 没有具体的实验教学就是纸上谈兵, 而且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针对这一事实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教学。过去的专科医学教学中并不是没有实验教学, 而是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防治和医疗的实际能力, 进一步强化具有综合性质并且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内容, 同时添加一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 加强电教教学内容。

(四) 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学的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课程的内容需要进行调整, 而教学上所实施的方法也需要做一定的改进和完善。要打破过去的不统一性, 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

(五) 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考试内容的整改。

由于专科教学课程的整体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所以对于其考试内容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原来的专科医学课程中补考的人数居多, 其中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基本素质偏低, 课业负担严重, 本身的考试内容也存在问题等等内容。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进行改革, 进一步完善考试的各项制度和规划[3]。

结束语

我国的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 这不仅是对医学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 而且也是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结合实际具体化的发展内容, 不断探索, 从中总结丰富的经验作为事实依据, 不断创新, 不断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医学专科基础教学的进步, 原来过去的教学内容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 所以迫切需要进行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方面的改进, 本文就是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改实践探索做了一定的总结, 希望对医学专科基础医学教学事业的改革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学专科,基础医学课程教改,实践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刘建明, 王芳, 叶颖俊, 陈云风, 郑伟英, 李彬.推进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09:14-15.

[2]李小强, 孙阳, 邓雅婷, 李晨, 曹蔚, 招明高, 王玉琨.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9:3747-3751.

上一篇:生活处处有雷锋下一篇:13 百年孤独(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