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长作文议论文

2024-07-05

在逆境中成长作文议论文(精选7篇)

1.在逆境中成长作文议论文 篇一

人生路,何其长。路上不乏崎岖,平坦,山丘,低谷。人生之路上难免波折,但却也多姿多彩,“不波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曾看过老鹰学飞的故事:当雏鹰羽翼丰满该学飞的时候,大鹰就会把雏鹰叼到悬崖边,把它扔下万丈深渊。于是,面临摔死的雏鹰舍命地扑腾着翅膀,学会了飞行。要不是雏鹰必须面临生死的困难,它们也许永久无法在蓝天中矫健地翱翔。

假如人生来就在地球上时时处处都能得到满足,那么就不会出现那些人类历史上如此伟大的人们。爱迪生在摘录了40000多页资料、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虽然均告失败,但他仍然迎难而上,终于寻到了钨丝,使电灯发出了耀眼有光明。李时珍尝遍百草,历尽艰险,呕心沥血27年,终于写出了记载近种药物、100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他这种不怕困难、挫折的勇气,使《本草纲目》变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煌煌巨著而尽人皆知。

莱特兄弟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面对困难,没有放弃,才发明了飞机,让人类又跨进了一大步。美国人戈达德不顾别人的讥笑,大胆创新,在要被赶出美国的情况下,终于发明了能飞到太空去的火箭,成为德V1、V2飞弹的先祖,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游览。

我想,在学习中肯定也是如此。我们班的朱轶群,在班上公认成绩是最好的,大家都以为她是“天才”,谁知道,她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才如此出类拔萃,而成为全班第一人的。还有的同学原先学习并不怎么样,但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懈努力,也后来居上了。而另外一些同学家境殷实,原先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他们平常吃香的喝辣的,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中消蚀了斗志,没有做到激流勇进,最后反而退步了。

我想:他们需要的,正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困难中拼搏的精神和勇气。

2.在逆境中成长作文议论文 篇二

那么, 作为肩扛地方戏曲传播普及重任的地方戏曲频率, 如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精髓?我想, 我们首先需要认真地分析, 当下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有哪些, 而我们目前的戏曲节目是否提供了大众所喜欢和需要的精神产品。周杰伦都曾在歌曲中加入戏曲演唱, 让人耳目一新。所以, 将戏曲与流行音乐或与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陕西戏曲广播的《戏迷乐翻天》就是建立在这一宗旨之上。让戏曲不再枯燥, 老少咸宜。做得热闹, 做得幽默, 有鲜明浓郁的特色, 才能够吸引人。

戏曲, 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 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 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 乐指其音乐伴奏, 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 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所以我们的节目以地方戏即秦腔为主, 但也兼顾其他剧种, 打造精品栏目。以陕西而言, 人们喜爱的剧种除了秦腔、碗碗腔之外, 还有老腔等古老剧种。陕西戏曲广播以秦腔为主打品牌, 兼顾其他地区的剧种, 重视挖掘地方小戏来进行栏目定位, 不但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还起到了保护道情、花鼓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的目的。

其次, 走进戏曲队伍, 贴近戏迷生活。陕西来自基层的自乐班数以百计, 其中礼泉和周至的不少乡镇都是有名的“戏窝子”。在礼泉, 还出现了一支家庭剧团, 以家庭成员为主, 编排身边事, 演绎身边人, 每年光为节日、庆典、集会等活动演出达到了三百多场。正如评弹是在酒肆书场的, 昆曲是在园林亭台的, 秦腔就是在乡镇土台的, 更加贴近民间。近年来, 陕西戏曲广播和一些戏曲工作者致力走进戏曲队伍, 了解戏迷的心声, 设置了《戏迷乐翻天》, 《乡党过会》, 将镜头直接对准了村里的戏班子和戏迷, 跟随他们新编剧目, 送戏下乡, 共同参加票友活动, 深受戏迷欢迎, 形成了一种浓厚的乡土味道, 在一定程度上为繁荣地方戏曲作出了贡献。

另外, 要有清新活泼的形式和风格。要强调戏曲的认识、审美、娱乐、教育功能, 使自己的节目融知识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这一点, 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的做法就值得借鉴。他们将栏目形式设置为歌舞、专题片、戏曲欣赏等, 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 将戏曲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巧妙地穿插在节目过程中, 融竞技性、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 力争做到雅俗共赏, 老少皆宜。笔者认为, 戏曲的最大功能是娱乐功能, 戏曲艺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 娱乐大众的功能居功至伟。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 从“戏”的角度看新意不多, 从娱乐的角度则令观众兴趣盎然。此外, 一些反串节目也很吸引眼球, 著名主持人周涛、鞠萍、孙晓梅、刘璐在2001年春节文艺晚会上与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联袂演出豫剧《百岁挂帅》,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不悖传统戏曲形式的基础上, 这种以娱乐作为传承文化的做法应该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最后, 戏曲节目也可以很幽默。幽默, 是吸引群众的重要手段, 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戏曲节目, 尤其是“大家唱”的戏曲节目中, 可以让节目更富于亲和力。但是, 林语堂说:“幽默愈幽愈默愈好”。真正的幽默, 一不靠恶作剧式的闹, 二不靠浅薄轻浮的逗, 突出体现在善意达观、超然物外及内庄外谐上。郭达对幽默的定义是;“把大家都想得到的东西说出来, 用砸自己的方式说出来。”著名漫画家方成认为:“幽默是一种处世之道, 是一种高级的文化, 可以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高明的取笑, 可以不动声色, 却能让人忍俊不禁, 而不是靠外在的虚张声势。陕西戏曲广播的《戏迷乐翻天》的主持人除了社会责任感和导向意识外, 还有对“度”的把握。主持娱乐节目, 过瘟不行, 过火了也不行。太文绉绉、拘谨死板, 甚至一板一眼地念稿, 根本出不来可乐的效果, 但过犹不及。第五届金话筒奖获得者、原包头人民广播电台的李鸣, 在谈及自己对娱乐节目的创作体会时说道:“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本来就短, 要想延续节目的魅力, 其内在的文化气息是节目的生命线。”“生命不可能无限, 文化和人的精神才能够无限延伸”。他的见解是深中肯綮的。戏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主持人必须把这种文化和幽默结合起来。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 正在摸索中前进的戏曲, 行走的之所以缓慢, 是因为被两股看似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的力量, 向不同“方向”牵扯着。这两股力量, 一个是“现代化”, 一个是“戏曲化”。

对戏曲现代戏来说, 一切要表现的要素都是“现代”的, 但其本体又必须是戏曲的。如何用戏曲化的手段来表现现代生活, 就成为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戏曲人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3.在逆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微笑 篇三

合上哲学家周国平写的《人生哲思录》,我的思绪飘向了浩瀚的大海,海风带着人生哲理拂过脸颊,沁入我的心灵。它,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升华我的思想,并启迪我: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也要成长;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要微笑。

《人生哲思录》不比三国的豪气干云,不比《红楼梦》的如啜香茗。但它却如一面镜子,映照并定格人们忙碌的生活,空虚的内心……它又如一缕春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迎来人生的春天。“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间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文中这一类的话,使我回味无穷。

文中的这句话常常萦绕在我耳畔,我的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被马车撞死,这给居里夫人巨大的压力。可她却化悲愤为力量,甚至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忍受着锅里冒出烟气的煎熬,经过反复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居里夫人用自己的成功诠释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微笑,最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正如《人生哲思录》里写的:“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间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霍金身处逆境,却凭借其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凭借着其顽强的精神,获得成功。

中考前的复习,一叠叠的试卷如泰山压顶般压得我喘不过气,繁琐的解题思路如一根根铁索,把我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在那些艰苦的夜晚,我无数次想放弃。但每当我想到《人生哲思录》中的那句话,我的心中就会射进一缕阳光,驱除心中的阴霾,再一次点燃信心,拾起笔,在试卷上书写自己的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久后的一模考试,我一鸣惊人,语文得到了班级的第一名。父母和老师露出欣慰的笑容。

《人生哲思录》是我思想的转折点和加油站。“在逆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微笑”,将伴着我一步步迎来人生的春天,为我的奋斗之路添光增彩。

江苏无锡太湖高中高一

指导老师:薛汉忠

4.在逆境中成长作文 篇四

以后,只要逢雨天大人就把盆中的鲜花搬进屋里,对他浇水施肥照顾得十分细心。而被种在室外土壤的花就不像盆中花一样幸福了。颜色也不如盆中的花鲜艳。

花开花落之后,只见大人抱起花盆向院子走去在地上挖了个坑后便把那盆花放在了院子中。从此同株的“姐妹”便有聚到了一齐。

那天放学回家经过院落却奇怪的发现之前在温室中养的花已经枯萎死亡了。而一向栽种在院落中的花却比以前更好看而且就要开花了。

这是从屋中走出来一个身影说:“你怎么看呀”?

我大惊失色定睛一看是认识的人,便松了一口气,挠挠头,用手托住下巴思索了一阵后说:“我认为一向生长在室外的花经过了自然的洗礼与磨练能够抵挡不好的天气,相反温室中的花则显得娇气了许多,经受不起自然的考验所以枯萎死了。”

说完我抬起头看到大人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又之后说:“花如同孩子一样,而温室就像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必担心风吹,日晒,生活在父母的希翼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个孩子都务必离开父母进入社会(如同花进入自然一样),在那样的一个地方,父母也无能为力。所以社会才会发生那些因理解不了刺激而自杀轻生的人们。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些道理你懂了吗?

我将信将疑的点点头。

5.初二作文:在逆境中成长 篇五

小学一至三年级,她学习还很不错,基本上不用我妈妈操心。但是,到了四年级,她的问题就来了。每一天晚上吃完饭都要出去玩一个小时,作业也很马虎,尤其是她的英语,从来不见她读和背,所以成绩也不理想。我妈妈为了提高她的英语成绩,每一天晚上都逼着她学英语,不再让她出去玩,渐渐地,她对我妈妈失去了好感,经常不理她。

有一次,她做完作业想出去玩,我妈妈不同意,让她背英语,她便因此哭了起来,还不停地打电话向她爸爸妈妈诉苦,一个晚上都把我们家搞得不安宁。从那以后,她对我妈妈充满了敌意,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从小到大没有生活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里,表妹到了我们家,我妈妈又没有注意到她的心态,还整天欢天喜地的,这样就难怪她会对我家产生反感了。虽说她此刻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但我认为妈妈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她管得太严,毕竟,所有的小孩都爱玩,何况是一个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再说,要提高英语成绩,务必先让她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怎样逼都是没用的。

6.在逆境中成长作文500字 篇六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顺境和逆境是一个人在人生中必须面对。顺境自然给人带来优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然而,如果沉迷于顺利,陶醉于优越,就会适得其反,由顺境转化为逆境。

但是身处逆境的人,如能正视困难,不畏艰险,终能成大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才出寒门”……许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而后成才。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劂有《国语》;司马迁受刑而著《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著《红楼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给适时指导,不能包办代替;孩子的愿望不能随意满足,提出目标,达到者才给予表扬;制定生活、学习计划,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养成良好习惯;夏天,锻炼他们战胜酷暑,冬天,磨练他们战胜严寒;长跑,使之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挫折,我们要因势利导,培养意志坚强的孩子。

“逆境出英才”,幼苗只有经过严寒酷暑才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作为父母割舍溺爱,想教子之道,让孩子多经磨砺,多受考验!

7.在逆境中成长作文议论文 篇七

一家媒体又报道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例:一名4岁半的幼儿园小朋友路过快餐店时, 要求进去吃东西, 妈妈因急于办事拒绝了他。他先是躺在地上耍赖, 妈妈生气地举手吓唬他, 小男孩就地一滚, 站起来大叫:“我不活了”, 然后竟一头冲进滚滚车流……

教育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过分溺爱, 造成他们任性固执、追求享受、独立性差、意志薄弱、责任感淡漠等弱点的社会现象。

2004年, 《人民日报》曾组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家谈”专栏, 就独生子女时代的家教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有观点认为, 现在的孩子, 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中受到父母及长辈的过分溺爱, 仿佛温室里的花朵, 性格中存在着诸多缺陷。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家庭教育中的“温室效应”如不及时矫正, 后果十分严重。

正如在2008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邵喜珍校长就向记者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 她忧心下一代会成为被“宠坏的一代”。她表示, “由于片面的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 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们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保护和关爱, 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根本就不敢管。长此以往, 下一代就将成为被‘宠坏的一代’, 没有任何经历风雨的能力。”

那么, 如何改变现状, 防止教育环节的“温室效应”加剧呢?笔者认为, 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1 加强挫折教育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 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不堪。所以,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 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这样, 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 保持乐观。

令人忧心的是, 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发生了偏差, 一味强调所谓掩饰性的正面教育, 弄得父母对孩子说话轻不得重不得, 即使孩子犯错, 也要学会用思考了不能再思考的“分寸量词”去淡化, 用婉转得不能再婉转的“轻声轻气”去迁就, 有时候甚至到了“请求”孩子的地步, 还美其名曰“保护自尊心”。而在学校, 老师对学生的评语, 也身不由己地用粉饰得不能再粉饰的“中性词”。明明是不足, 只能写成“希望”, 明明是缺点, 却要包容成“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听不得一句不合心意的话, 容不得一个小小的批评, 更谈不上承受委曲了, 久而久之怎么会有抗挫能力呢?

还有许多家长, 意识到了孩子们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 但是, 又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送孩子到“吃苦夏令营”锻炼, 有些家长送孩子到“军事夏令营”受训, 这种做法, 固然有它有益的一面, 但是, 我们都不要忽视了, 挫折, 一旦被“炮制”出来, 它只能是一种“游戏”, 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实际锻炼。一个人, 可以在假设的艰苦环境中, 进行耐饥耐寒的训练, 但他知道这是“游戏”, 人人都会“熬过去”的, 因为这有“规定时间”作底线。而在实际生活中, 要培养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 则需要在平时面对随时出现的挫折, 进行及时应对。只有在这种高频率的日常自我锤炼中, 方能培养出英雄本色。人为创造的即使是完美无缺的经典训练项目, 也抵不上生活中的一次真实遭遇所带来的实际锻炼效果。教育离开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而假设, 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假设的东西总有先天的缺憾, 摆布的教育至多只能偶尔为之。

由此, 笔者想到挫折教育既要求“远”, 更要求“近”。形式当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套用一句老话, 那就是: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平时做起。

2 培养责任感

唯智力型早期教育不是成功之法, 家庭条件优裕, 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成才者甚少。这些孩子智力并不低, 但是成年后却无声无息,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缺少责任感。

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 才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 才会不断地进取、创造;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 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事业心的基础, 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首先要从诚实入手, 孔子提倡“言必信, 行必果”就是告诉人们:说话要讲信用, 办事要果断。一个诚实的人对自己说出的话是要负责任的, 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他靠得住。劳动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方法。及早地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适当地承担家务, 并经常坚持, 家长还要及时检查。任务完成得好, 家长及时地表扬、称赞。任务完成得不好, 要让他意识到因此而造成的尴尬局面和不良后果, 引起他自责, 以此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的工作, 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心的开始。例如, 让孩子为邻居送信、送报纸等物品, 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当好值日生, 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 鼓励孩子为灾区捐款等等。

3 提倡规范的教育惩戒

惩戒是必要的。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的地方越多, 受尊敬的程度就越高。让人无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 惩戒不仅仅是对其不良行为的限制, 还意味着掌握知识、培养性格的一种训练, 意味着自我控制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来说, 惩戒则意味着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管理, 以限制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以及潜在的混乱, 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有人提出: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是“缺钙”, 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条件优越, 从小娇生惯养, 没受过什么挫折。家长的溺爱, 使他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因此,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调皮、越来越难以管束。正如“徐向洋行走学校”的创办人徐向洋校长说的那样:“因为我们太爱他们, 而使他们变得瞧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太爱孩子, 而使孩子无动于衷。”因此, 邵喜珍校长强调:“作为教育的艺术之一, 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

其实, 教育的职能决定了教育是需要惩戒的。教育的职能就是把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把少年儿童逐步社会化, 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有法律意识, 要遵纪守法, 要遵守社会公德, 学校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法律的雏形, 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实践法治的初级阶段。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敬畏感, 一种对天理圣明、法律法规的敬畏感。没有惩戒, 学校何以培养学生的敬畏感?那种毫无敬畏感, 为所欲为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 真正有害于社会的。我们总不能指望那些不懂得“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的学生, 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那天, 一夜之间就有了法律意识, 有了敬畏感, 就能遵纪守法, 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吧。

因此, 我们呼吁规范的教育惩戒, 以法律的形式, 赋予学校和教师惩戒权并规范教师的惩戒行为, 以规范的惩戒防止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 以规范的惩戒培养学生的敬畏感, 以规范的惩戒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规范的惩戒培养合格的公民, 以规范的惩戒消除教育的“温室效应”。

摘要:教育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过分溺爱, 造成他们任性固执、追求享受、独立性差、意志薄弱、责任感淡漠等弱点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温室效应”不仅仅存在于家庭教育当中, 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应对青少年成长教育中过程中的“温室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成长教育,温室效应

参考文献

【1】吴明琪.挫折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J】.四川教育, 1994 (02) .

【2】李平收.青年战胜挫折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2.

【3】徐长松、任娟.青少年心理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一同走过的日子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危房改造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