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情况汇报

2024-09-22

杂志情况汇报(13篇)

1.杂志情况汇报 篇一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社征稿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2013年第2期目录

篇名 作者 页码《现代经济信息》征稿函1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民族品牌陆俊;1论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马良明;2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浅谈“三农”问题齐维凯;3+1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谭宝生;4+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王丽珍;5《社会保险法》出台后的养老保险问题刍议杨巧丽;6-8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经济影响分析应娟;9+16浅析收入分配改革中若干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尤娜娜;10-11货币供给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陈昌;12浅谈电子政务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宋敏;13试论国际投资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应用策略王所仕;14由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报告而浅谈生态经济建设吕敏;张源;15-1614 品牌体验,承诺与品牌忠诚的实证研究陈叶松;17经济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与管理措施杜涛;18提高科技咨询服务水平,推动企业发展高仲篪;19+22浅析高校后勤BOT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黄颖;20-22论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及防范金方舟;23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战略管理金列文;24探究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构建李景兰;王翠英;耿霞;周静;2

5杂志信息: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经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创刊于1986年,由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综合经济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056/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28X; 邮发代号:14—140。

杂志栏目设置:

现代经济、财经研究、金融观察、经营管理、经济与法、财务会计、科技信息、教育研究、学术探讨

投稿方式:

邮箱:xinshiye7k@126.comxinshiye7k@163.com

QQ:2320709810

2.杂志情况汇报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2012年的合订本共10部,除外增刊。人工统计每期杂志刊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基金项目级别以及基金论文地域分布,计算各年基金论文比。其中,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总数/刊文总数)×100%[3]。基金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以及其他,国家级是指由国家立项并拨款,面向全国招标的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省部级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及军区立项并拨款,招标范围有一定地域限制或学科限制的项目,如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原卫生部专项课题等;厅局级是指由省级政府组成部门(卫生厅、科技厅等)或市级政府机构立项并拨款的项目;国外是指由国外机构提供资金,但由国内机构或个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如WHO资助项目、CKB资助项目等;其他是指由院校、学会/协会、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资助的小范围低级别科研项目[2]。1篇论文有多项基金项目资助时,以高级别计。本研究数据处理及图表制作均通过Excel表格完成。

2 结果

2.1 各年基金论文比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详细数据见表1,整体趋势见图1。

2.2 基金项目级别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的项目级别见表2,各级别整体趋势见图2。

2.3 基金论文作者地域分布

2003—2012年各年基金论文的主要来源地见表3。过去10年,《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共刊出基金论文713篇,其中,湖北提供182篇(25.53%),广东提供67篇(9.40%),北京提供51篇(7.15%),上海提供47篇(6.59%),江苏提供36篇(5.05%),广西提供36篇(5.05%),重庆提供34篇(4.77%)。

3 讨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关心血管疾病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长期居于学科刊物中的前列,颇具学术影响力。

从表1可以看出,该刊近10年刊发的基金论文绝对数量呈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39篇上升为2012年的107篇,增长约2.7倍。基金论文比偶有小幅波动(2010年和2011年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0.54%大幅上升为2012年的34.85%,增长约3.3倍。需要指出的是,该杂志于2007年将页码数由64个增加到80个,以此为界,扩增前与扩增后刊发的论文总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从整体来看也是如此,2012年的论文刊发总数远不及2003年的刊发总数(307/370)。在论文刊发总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基金论文绝对数量及相对比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了三点:一是,论文篇幅普遍变长,即单篇论文所含的信息量增大,可以认为其所阐述的主题较之以往更全面、更详细、更深刻;二是,杂志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逐年稳定上升;三是,基金论文一般代表着学科热点与重点,侧面反映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4]。

该杂志基金项目级别分布相对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该刊基金论文项目级别以国家级(33.80%)、省部级(25.95%)和厅局级(35.62%)为主,其中国家级整体上保持稳定,省部级波动较大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厅局级有逐年增加趋势,国外(0.98%)及其他(3.65%)基金类所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寡受基金项目所限,直接取决于政府的科研资金投入。自2003年SARS爆发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科研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几乎呈爆炸式增长[5,6]。在此大背景下,该杂志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论文在基金论文总数中的占比有大幅度增长,并于2005年达到史上顶点(41.86%)。此后,国家级比例一直高于省部级,虽有小幅度波动,但整体上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厅局级项目论文比例于2003年达峰值,此后大幅下降,于2005年降至谷底后又大幅上升,此后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自2006年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便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一般而言,基金课题立项后的1~2年为论文产出高峰期,该杂志的这种变化趋势恰好与国家科研大背景相吻合[7]。

此外,该杂志由湖北提供的基金论文数量(182篇)和比例(25.53%)远高于其他省份,除地理优势(该刊主办机构及编辑部均位于武汉)外,可能与湖北高等医科院校及教学医院较多有关。统计发现,由主办机构所在医院提供的基金论文平均每期为1~2篇,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家级基金项目,为重要的基金论文来源。此外,广东(9.40%)、北京(7.15%)、上海(6.59%)、江苏(5.05%)、广西(5.05%)和重庆(4.77%)为次重要的基金论文来源地,共提供了基金论文总数的38.01%。由此可见,该杂志基金论文来源过度集中,尤依赖于湖北。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为杂志长远计,应进一步提升基金论文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论文的刊发率,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通过学术会议、编委介介绍绍、网网络络营营销销等等多多渠渠道道加加大大杂杂志志宣宣传传力力度度,提提升升杂杂志志在在稿稿源源稀稀少少地地区区的知名度;二是,有针对性的约稿,向业界知名专家约取高质量的论文;三是,通过科研机构或团体组稿,提前“预订”其研究团队的相关论文,通常是系列专题;四是,在保证主办机构所在医院高质量论文不外流的情况下,优先接收其他地区优秀论文,使稿源区域分布趋向合理。增加高质量稿源不仅仅能提升基金论文比,更能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对期刊基金论文的刊发情况进行统计,可在一定程度上纵向评价期刊发展水平,并大致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动态与科研环境,为杂志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通过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时,所得结果与实际值误差较大,分析原因为:数据库将非论文(如补白、编者按、征稿启事等)统计入刊文总数;对基金项目收入不全,无法区分级别;无法统计作者区域分布等。本研究的缺陷在于,缺乏与兄弟期刊的横向比较,而基金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也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及不足。方法:统计2003—2012年《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基金论文数量、基金项目级别及作者地域分布数据,分析其走向与趋势。结果:基金论文总数及占比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偶有小幅波动,其中2012年基金论文比较2003年增长约3倍(34.85%/10.54%);基金项目级别分布相对均衡,以国家级(33.80%)、省部级(25.95%)和厅局级(35.62%)为主,其中国家级整体上保持稳定,省部级有逐年下降趋势,厅局级有逐年增加趋势;基金论文作者地域分布集中,主要来源于湖北(25.53%)、广东(9.40%)、北京(7.15%)、上海(6.59%)、江苏(5.05%)、广西(5.05%)和重庆(4.77%)。结论:《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基金论文吸纳水平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存在基金论文来源相对集中,国家级科研论文增长缓慢等问题,需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约稿、组稿等工作,拓展论文来源渠道和范围。

关键词:基金论文,项目级别,地域分布,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参考文献

[1]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2]黄开颜.《编辑学报》2001—2010年基金论文定量分析及建议[J].编辑学报,2012,24(1):97-99.

[3]秦荣环,朱淑南.2006-2008年《情报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分析[J].情报科学,2010,28(1):71-75.

[4]夏朝晖.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4-577.

[5]田宝玲.医疗卫生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8):90-91.

[6]左松洁,张培训.医疗卫生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时代经贸,2011,(2):118-118.

3.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篇三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4.杂志情况汇报 篇四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

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

2004年3月,我市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决定,把我市建成皖北中心城市,报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区划调整,我区正式组建。我区位于淮河北岸,南与我市老城

区隔淮河相望,西与怀远县相邻,东北与固镇县相接,地处我市中心腹地。蚌宁、合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06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小我、吴小街、曹老集、梅桥等4个乡镇和淮滨1个街道,总面积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0.26万人。

区划后的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工业化水平低。除区划时,市委市政府划拨的8户正列举工业企业外,辖区内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初,辖区内工业企业的产值为29569万元,占辖区内生产总值的37.4%。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4.2,基本没有什么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推进,但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全区耕地16.5万亩,户均耕地4.1亩,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北淝河干流在我区境内长23公里,沿岸低于16.5米低洼地5.8万亩,圩堤防洪标准低,流域排灌体系大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设计排灌能力小,设备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排灌能力很弱文章版权归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所有!,导致全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确立了“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推进‘三个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我城市副中心和打造我‘浦东’,奋力实现我新区崛起”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全力推进“三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将一年多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们立足我农业大区的区情,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跳出“三农”抓“三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念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完成一产增加值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0%;粮食播种面积15.23万亩,总产6.97万吨,创下了近10年来最好水平;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人均纯收入达2734元,较上年增长30.5%。今年上半年,完成一产增加值完成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午季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总产达28234.8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6%;实现人均纯收入1303元,较去年增长14.8%。

我们按照“确定主导产业、组建行业协会、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地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确立主导产业。根据我区资源优势和传统种植习惯,确立蔬菜、制种、花卉苗木和养殖等四大主导产业。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们采用政府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花园油脂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绿雨集团、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八大集种猪场、梅桥大青豆协会),全区共有“龙头”企业28家。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日可加工转化大豆、菜籽3000吨,日炼色拉油200吨,日加工棉籽1000吨。八大集养猪厂,年可出栏生猪17000头,带动周边250余户养猪专业户,年出栏生猪25000头,成为我市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安徽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扶持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做大做强。我们引导原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革,由安徽省华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组建我市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总资产1350万元,占地5.4万平方米,以蔬菜、干鲜、副食品、水产品交易为主,年交易量达5.8亿公斤,交易额6亿元,辐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8个省市、30多个市县。吴小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安徽省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建设发展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建立了蔬菜、大蒜大青豆、制种、花卉苗木、养猪、水产养殖等7个基地,基地共覆盖土地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8%。五是组建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我们组织引导组建专业协

会。围绕蔬菜产业,引导组建了梅桥蔬菜协会、梅桥大青豆协会;围绕着养殖业,引导组建了梅桥养猪协会、八大集养猪协会、养禽协会、水产协会,以及农资经营、农机等8个协会。梅桥蔬菜协会拥有会员300多人,拥有市场中介组织——我市裔湾蔬菜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天宇脱水蔬菜加工厂、科技公司——兴农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裔湾蔬菜运销合作社等4家单位

会员。协会已初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运作体系。该协会的北淝河牌西红柿、辣椒、元葱等蔬菜已远销南京、合肥、上海、南昌等地,年销售量8万多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各种协会已拥有会员3030人。其中法人会员113个,农户会员2917个,农户会员已占全区农户总数的7.3%。六是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梅桥大青豆协会、绿雨集团、八大集种猪场、水产养殖协会、三绿园艺场、北桦花卉苗木公司等成功流转土地1.3万亩,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七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抓住国家治淮工程的机遇,实施小我新排涝站及穿淮北大堤自排涵闸枢纽工程,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及七号引排涵闸拆除重建等淮干应急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小我新排涝站及穿堤涵闸枢纽工程,总投资700万元,改善排涝面积3.5万亩;北淝河小我防洪堤加固工程投资240万元,改善防洪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实施了投资20万元的王小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填补了我省的空白。投资290万元湖滩排涝站、曹老集站等4个排涝站更新改造工程,汛后即可组织施工,项目实施后,可改善排涝面积9.5万亩;3.5万亩总投资700万元的国家大型小麦基地项目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待实施。另外,我区申报投资10500万元的北淝河低洼地治理项目,已获省批准,待水利部审核。该项目实施后,可治理低洼地5.8万亩。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绿雨集团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成熟的制种技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小麦、水稻制种合同,建立制种基地3万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几年来共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补制度改革,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去年、今年共发放粮补资金280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在征地拆迁中,及时足额发放征地补偿费用,决不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城市化。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把农民就业培训作为重点,制定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成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门机构,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实施“阳光工程”,先后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1920人次,有力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4万余人。三是做好农村、农业项目的编制和争取工作。我们抓住国家加大淮河治理、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和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的机遇,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目前已有投资193万元的我区大刘郢互通立交接线工程、投资180万元的曹梅公路建设、投资716万元的我市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90万元的曹老集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的18中九年一贯制教学楼、投资1800万元的绿雨世行高科技示范项目、投资12000万元的第三污水处理厂项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蔬菜批发市场电子检测结算系统等13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共争取国家投资2.75亿元。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化

我们始终把强化二产、壮大工业作为加快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去年以来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4年全区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6亿元,较上年增长20.0。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从无到有一年增加到4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今年以来,增长势头更是迅猛。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55.0%。

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我们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要抓手,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编制了工业园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工业园区起步区规划3平方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道路、给排水管网、供电设施已进入园区。正式引进项目36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个。已建成投产的项目10个,上半年实现产值7367万元,占经济总量的5%,对拉动经济总量增幅贡献了7个百分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建设的项目15个。年底可望有20个项目建成投产,30个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汽车配件、电子、纺织、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生态环保型产业,无一家化工或污染严重的企业入园。

二是加大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正列举企业的扶持。集中精力做好规模企业、“正列举”企业的协调与服务,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制定对“正列举”企业、规模企业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04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增加到18家,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较上年增长21.0%。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21家,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5.5%,销售(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

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全区的经济实力。

(三)、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

作为市区的我区,坚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

一是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我新区,打造我‘浦东’”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一河五个功能分区”和“一主两翼”的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曹老集、梅桥等2个小集镇规划和农村中心村规划。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7条道路建设、工业园区10公里排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和小我35kv变电所改造。污水处理厂已报经国家批准立项,下半年将实施。努力推进农民新村等重点项目的落实,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区财政未拿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区投资发展大厦暨区行政中心。

(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就我区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投入问题。加大投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和项目来争取国家投入、外商投资。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主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招商引资的氛围。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东向”战略,坚持走出去招商,面向江浙沪招商。一年多来,引进资金7.89亿元。实行项目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联系挂钩重点项目制度,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巡查,年终进行考核,把项目落实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7个,上半年完成3个,正在实施的76个,完成前期工作的15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今年上半年新增项目16个,淘汰项目1个,目前全区安排重点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36.8亿元。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好成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组建近两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化”进程有了较大程度的推进。但从整体上看,“三化”的水平仍然还不够高,有些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仅有绿雨集团通过实行订单与农户建立了较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基地规模不大,全区7个基地8万亩,仅占全区耕地的48%。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2、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目前我区的主要农业基础设施大都始建于60、70年代,设计能力低。80年代以来,国家基本没有投入,农民“一事一议”难组织,尤其是跨村、跨乡镇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难以进行。造成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除涝防洪、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今年7月5日-12日的持续降雨,我区区域内降雨量330mm,却造成我区沿淝15.1万人受灾,15.6万亩农作物受灾,绝收田块6.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100万元,损失惨重。

3、农业扶持政策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申报难。我区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雨集团,拥有资金3000多万元,生产基地3万多亩,2002年-2005年累计与10000余户签订了农业生产合同,帮助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未能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由于申报条件过于严格,造成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能获得应有的扶持。二是农业信贷政策不合理。农业企业贷款难,很难得到资金支持。信贷管理与农业生产的周期不协调,造成农业企业需要资金时,金融部门要收贷。金融部门可以放贷时,农业企业又不需要资金。三是农业合作组织多头管理。农业、工商、科技、民政等部门都可以管理农业合作组织,造成管理混乱,政出多门。

4、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区刚刚组建,城市建设起步于一片农田,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是空白。区财政无力投入,造成投入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加强很难实现。

5、招商引资结构不优,农业项目招商难。由于农业生产风险大、周期长,农业项目招商难。去年以来,我区招商引进资金7.89亿元,其中,农业引资额0.107亿元,占总额的1.4%。

6、为“三农”服务功能不强。

三、意见和建议

1、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上与县里同等政策待遇。我区作为一个农业区,同时又是一个新城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在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上,不能简单地视同一般的城区,应重点给予扶持倾斜,至少要视同县乡给予同等扶持。当前我省即将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试点,建议将我区列为试点县区。

2、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集中一部分财力,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交通、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把近二十多年来的欠帐补上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义务教育支出主要应有国家和省级承担。

3、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经济扶持政策。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针对我省尤其是皖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适当放宽“龙头”企业的申报准入条件,让更多的农业企业受到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完善农村信贷政策。要结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制定支农信贷政策,保证农村有充裕的发展资金。调整农业贷款的周期,按照农时适时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完善农村合作组织管理政策。将各项农业合作组织归口农业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门。四是制定农业保险试点政策。要逐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五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土地除是生产资料外,还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如不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代替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土地流转就很难进行,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就很难推进。尤其是失地农民,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六是制定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政策,促进协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既定思路,围绕打造我“浦东”的目标,认真贯彻“东向”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稳步推进“三化”进程,推动我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奋力实现我新区的崛起,为我市、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思想汇报--职工近期情况汇报 篇五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组织的关怀与指导下,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努力学习,我的思想水平得到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升。现将最近一个时期的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员的义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体现自身价值,就要有先进的思想,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并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只有平时注意修养素质的培养,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才能坚定不移地保持先进性。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

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共产党员的义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 1

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能手和专家。

第四,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中。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处理好人际关系,关心爱护身边每一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还要协助、引导身边的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遇事不够冷静,考虑问题不够周全,理论知识欠缺等,在今后我会加强学习,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在活动中,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以谦虚谨慎的心态去面对事物,辩证地看待解决问题,也要积极的汲取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希望党组织继续加强对自己的监督培养和教育,让我在思想认识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也定会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汲取知识,得到提升。我会做得更好!

此致

敬礼

6.杂志情况汇报 篇六

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区域,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公里,辖13个镇、6个街道,共385个行政村,人口102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号称“海1992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内外300万晋江人”,府确定为中等城市。

一、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人民弘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从“三闲”(闲人、闲房、闲散资金)起步,通过市场途径引进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组织商品生产,从遍地开花大办企业到形成专业生产区,并促使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区域产业集群,构建了富有侨乡特色的县域经济体系。

1978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45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亿元(包括现在的石狮市,下同),到2005年已达500.3亿元,1992年均增长率达17.9%;财政总收入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年超2亿元,1993年至1999年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200

1-1-

年每年净增3亿元,2002年净增4亿元,2003年净增7亿元,2004年净增6亿多,2005年净增5.5亿达38.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07元增加到2005年的7625元,增加了71倍。1992年以来全市经济实力连年居全国前列、福建省首位,经济指标约占全省的1/

10、泉州市的1/3,2004年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3位、第5位,有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二是产业聚集能力较强。通过龙头企业扩张和中小企业衍生,目前全市已聚集起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轻工玩具等一批较具竞争力的传统产业集群,形成了车辆机械、化纤、纸制品、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新兴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发展特点日渐明显。2005年,纺织服装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05.87亿元,鞋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147.34亿元,建材陶瓷业规模以上产值67.3亿元,食品饮料业规模以上产值40.5亿元,纸制品业(含印刷)规模以上产值41.78亿元,轻工玩具业规模以上产值28.89亿元,分别20.6%、9.4%、5.6%、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8%、5.4%、4%。晋江因此先后获“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等称誉,东石、磁灶、永和、英林、深沪、龙湖、新塘等镇(街道)先后被授予“中国伞都”、“中国陶瓷重镇”、-2-

“中国石材之乡”、“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织造名镇”、“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等称誉。

(三)规模支撑作用较大。至2005年底,全市全市规模以2002年、2003年、2004上工业企业达1254家,分别比2001年、年增加945家、701家、215家、3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56家,分别比2002年、2003年、2004年增加94家、56家、37家,超5亿元企业17家,分别比2002年、2003年、2004年增加15家、12家、9家。继恒安国际在香港上市后,凤竹科技股份、七匹狼实业股份于2004年先后在上海主板市场、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亲亲食品完成上市前辅导并通过验收,浔兴拉链完成上市辅导期,恒安纸业、利郎服饰、恒顺雨伞、福兴拉链、安踏鞋业等一批企业正着手改制准备工作。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5.12亿元,比增22.4%,占同期工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24.6%迅速提升到达76.4%。

(三)经济外向水平较高。从招商引资成效看,至今年2月份,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968家,投资总额94.38亿美元,77.45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含增资)约占全省引资总量的1/9;对世界500强、台湾100强企业的招商取得突破,美国宝洁公司、意大利满誉集团、沃尔玛等国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晋江,2005年,全市三资企业实现产值50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54%;从对外贸易成效看,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设立匈牙利亚洲中心“中国鞋都——晋江街”,服装、鞋类、玩具文具、雨伞等传统产业出口总量逐年提升,陶瓷、石材、食品等行业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达32.1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81亿元,经济外向依存度超50%。

(五)技术创新活动较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年均技改投入近8亿元,创建民营科研所30多个,有50多家企业与408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技术开多个科研单位挂钩,发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企业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省两个密集型企业认定,4家企1家企业通过省制造业信息业通过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化示范企业认定,16家企业通过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和12家企业通过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浔兴集团被确认为“全国拉链中心”。晋江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誉。

(六)品牌培育收获较多。全市现有数十家企业聘请影视体育明星常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知名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先后获质量体系认证证书684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103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82张、SA8000认证证书14张,获中国名牌产品18件、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2件、中

国驰名商标23枚、国家免检产品45件、省著名商标73枚、省名牌产品81件,有3家企业荣获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誉,7个品牌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晋江县域经济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届为一届添后劲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立足“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推动,促使企业保持扩张发展的欲望和动力,不断凝聚经济增长后劲。

(一)规划引导促发展。近几年来,针对我市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市委、市政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经常性地组织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研究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先后召开了企业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打造外经贸强市、打造品牌之都、打造制造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等10多场大型专题会议,承办了首届中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晋江)论坛,出台实施了《关于推进“六.五规模工程”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企业创新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实施“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打造品牌之都若干优惠政策》、《鼓励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区域产业集

群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优惠措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关于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的意见》、《关于实行企业纳税贡献奖励政策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各个阶段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2004、2005年,我们还专门聘请国内知名策划机构对晋江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发展进行“诊断性”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和品牌发展规划。

(二)项目带动促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发展理念,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要素、提升实力、增强后劲,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如筛选确定了LNG燃气电厂、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泉州出口加工区、泉州汽车制造基地、企业总部商务区、国际会展中心、市域供水二期工程、输变电工程、港口建设工程、高教发展中心等10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列为市定“十大工程”,并先后抽调市、镇两级精干力量,由市领导带队分别进驻“十大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协同业主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再如于“十一五”开局之年元旦举行“百个工程开峻工剪彩活动,促成市、镇两级共111个项目举行剪彩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8介、峻工(落成)项目43个;又如,把握省、泉州对我市实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单列管理契机,积极争取市级

重点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仅2005年就成功争取到45个项目列为泉州市重点在建及预备项目、3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在建及预备项目。

(三)营造载体促发展。我们于1996年提出了“四个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和集镇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大力调整产业发展布局,突出现有企业的存量迁移,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连片整合工业园区,引导工业园区在空间地理上连片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功能明晰,逐渐形成城市产业组团的雏形,为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目前,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已经扩展到4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2.5平方公里,签约引进企业252家,总投资额130多亿元,其中投产企业近90家,在建企业40多家,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90.05亿元,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科技工业园区;26个镇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3.7万亩,已开发1.2万亩,所创造的工业产值、税收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四)优化服务促发展。以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出发点,着力创新公共服务手段,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久竞争力。一是人力资源服务。设立全国第一家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人才引进安居工程、专家活动中心,出台市财政发放博士津贴等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引

才、留才”的外部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700多名,其中博士后35名。二是产品创新服务。设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业务领域涉及鞋类、纤维、食品、机械、陶瓷等,可提供各种等级、多种类别的检测项目900多项,其中国家鞋类检测中心、省鞋服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证,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获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成员的多边互认资质。三是营销服务。建成中国鞋都鞋材市场、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社店食品市场等一批有一定规模、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坚持每年企业外出参加拉斯维加斯鞋展、杜赛尔多夫鞋展、广州春(秋)交会、全国糖酒食品春(秋)交会、香港玩具展、中国体博会等国内外专业展会,成功举办了七届的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届的全国糖酒食品晋江交易会、三届的全国陶瓷石材(晋江)博览会、一届伞博会等会展活动,为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畅通供需渠道构建平台;兑现品牌奖励金5963.8多万元,重奖品牌企业和质量优胜企业,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抢占市场。

(五)改善环境促发展。软环境方面,结合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批废止了304份不适应新形势的文件,取消了284项不合理审核审批制度,组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20个部门、241个项目进入中心办公,开展审批流程再造,推行联审、告知承诺等

便民服务制度,简化企业办事程序,推动政府行政效率的全面提速;硬环境方面,确立了“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发展定位和“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全面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投资百亿元适度超前构筑了能源、交通、通讯、供水和市政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成泉州晋江机场和围头、深沪、东石、安平4个港区,配套高容量的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全市公路密度以每百平方公里294公里的通车里程名列全国前茅,晋江机场跻身全国133个通航机场的第37位成为干线机场;相继建成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体育中心、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市、镇、村三级文体设施,建成阳光广场、迎宾广场、黎刹广场、世纪公园、江滨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休闲场所,建成竹园小区、福隆花园、新世纪豪园、华泰国际新城、福景花园等一批功能化住宅小区,建成宝龙、爱乐、阳光、荣誉等一批高级酒店,成功引进了新华都、轻工电器城、义安城、沃尔玛、莱雅、国美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逐步完善的城市配套。

三、下阶段思路

今后一个阶段,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总体部署,-9-

按照“两个率先”(201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率先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要求,紧扣“111662”奋斗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以保障社会和谐为根本,以项目带动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工业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

——工业经济。强化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力度,促使市定45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15.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6.65亿元)和29个元旦剪彩工业项目及时开工、早出效益。重点关注恒安生活用纸、百宏高档面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以新丝路服装城为主的服装园,以三力机车为主的机械园,以冠科光电科技为主的光电园,以恒顺制伞为主的雨伞园,印刷园等项目建设,努力促成隆上超纤、闽华超纤、兰峰制革、恒裕彩印、康盈人造奶油等一批结转产业链配套项目尽快投产,促成中泰鞋材鞋机、峰安制革等一批新增产业链配套项目动工建设;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招商选资,用好“4·19”鞋博会、“9·8”贸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招商载体,组织到珠三角、台湾等地区开展实质性招商,充分利用在外晋江人资源,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资金密集型企业。

近期重点要加强与香港合成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奇美集团等高科技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力促其尽快落地;要加快市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在灵源、东石、龙湖等镇(街道)开工建设一批标准厂房,积极推动泉州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投入实质性建设,积极申办台商投资区,为新增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

——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争取中国鞋都晋江一条街建成融市,启动社店食品市场三期、福埔汽车市场二期建设,加快中国(晋江)鞋业城、磁灶天工陶瓷城融市步伐,探索筹建晋江机械装备市场,完善区域市场体系;把握社区建设契机,培育发展房屋修缮装饰、物业管理、家政等便民家庭服务,大力引进一批现代化办公、企业生产经营后勤、电子商务等产业配套服务企业;推进象屿综合仓储物流、振东仓储、新宇阳仓储等物流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各大港口联系,吸引大型海运公司到我市设点;延伸拓展农村客运线路,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加快市区公交停车场建设,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争取市区公交覆盖率达85%;促成深沪港后方堆场、围头港10万吨级码头开工建设,争取围头港、晋江机场空港口岸对外开放正式获批;启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精心筹办第八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美国买家晋江采购之旅等区域性专业展会;大力

推进深沪湾、安平桥、草庵、紫帽山等旅游资源建设,促成华美国际、鸿福、万宝来、新凯悦、金马等高级酒店建成开业,鼓励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业、休闲娱乐业。

——城市建设。中心市区建设方面,要按照集中发展新区、适度改造旧城、优化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抓紧国际会展中心区、企业总部商务区、城市新区等区域建设,抓好泉州大桥南片区、世纪大道两侧区域、旧城改造二期、湖光西路一期、泉安路灵源街道区域改造建设,推动华泰国际新城、兰峰城市花园等现代居住社区建设,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前期工作。城镇建设方面,要实施“强镇带动”战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陈埭、安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对两镇的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重点倾斜,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加快发展。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要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泉三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LNG燃气电厂、电网工程、自来水普及等项目建设,促使城市组团有机衔接,促进城乡供给、保障、交通及环境建设的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以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用3至4年,在村一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并在此基础上每年每镇(街道)启动2至3个村实施重点改造,建成100个“村美、富户、班子强”的示范村,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遵循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做

7.杂志情况汇报 篇七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曰第8版头条报道了《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的成绩和做法, 以下为报道全文:《现代商贸工业》:转企改制后的“减肥瘦身”《现代商贸工业》是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单位。日前, 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联合发布的2012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T�P100 (前100位) 期刊榜上, 该杂志国内网络阅读量名列武汊市期刊第一位, 湖北省期刊前3位, 全国第51位, 较2011年上升35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制度2012年3月, 《现代商贸工业》作为湖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 整体划转至武汉出版集团并转企改制, 集团为其制定了“打造优秀期刊, 服务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杂志社抓住改制试点之机, 完善了办刊运行机制。首先, 完善了企业独立法人登记, 杂志社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民事主体;其次, 改革人事制度, 实现了人事管理社会化, 对人员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和目标管理, 优化采编组织和队伍结构, 并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再次, 改革分配制度, 率先实行以“缋效、岗位、收入”为内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本着“岗变薪变, 优劳优得”的原则, 从总体运行机制层面为“质量兴刊”提供了制度保证。检测稿件建立甄别制度2012年, 杂志社构筑稿件检测系统平台, 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建立稿件甄别制度。此前, 因未启用检测系统, 杂志上超标发表了一些复制比较高的文章。此外, 制定统一规范, 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该社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稿件格式, 优化了杂志的出版时间、流程安排, 完善了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会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了编辑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 明确了不同层级编辑的责权利, 使编辑工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对接、联袂互动, 对提高刊物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自我解剖坚持质量兴刊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现代商贸工业》痛下决心、自我解剖, 做了4项“手术”, 迈上了“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刊物容量, “减肥瘦身”。该刊2011年全年24期, 每期298页, 期发文章近200篇,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难免出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2012年, 该刊果断砍掉100个页码, 期发文章约100篇, 减少一半。调整栏目设置, 突出宗旨。为解决超范围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 该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只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加强选题策划, 占领制高点。杂志针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 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在“201 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引情况中, 《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1/5强。严格组稿源, 自主投稿。杂志社通过发布公告, 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贸工业》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 通过加强鉴别, 对中介组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 从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此外, 杂志社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审稿和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模式, 保证了该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日)

8.《信仰》收看情况汇报 篇八

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的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接到收看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的通知后,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确定具体负责领导,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按通知要求,立即动手布置,着手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广干部职工积极收看,学习。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该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在接到通知当日,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随即对全区各直属机关党委、社区党委、乡(镇)党委特别是各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电话垂直通知,要求组织广大党

员干部及工作人员于6月24日通过电视守时收看。

二是认真落实,注重收看效果,确保收看工作不流于形式。由于该片首播时间均为下班时间,所以要求各单位采用先个人按首播时间自行收看,再下载《信仰》教育电视片集中收看的方式多次组织收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及时收看,在收看完毕后认真撰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学习,以确保全党员干部都切实受到教育,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在家自主收看,观看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应该大力推广。

9.驻矿情况汇报 篇九

申一博

为了更好地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我市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逐步好转,根据市政府、市安监局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行安监员驻矿制度,本人被安排驻豫安煤矿,自3月17日驻矿以来,我谨记驻矿人员的“两到位”、“三控制”职责,切实履行好一个驻矿人员应有的职责。现把本人的驻矿情况做如下汇报:

本人在驻矿期间,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煤炭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履职尽责,并依煤矿“三大规程”及市安监局《进一步加强对产煤县(市)派驻煤矿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 的通知》对所驻矿井实施严格地监督管理,全面贯彻实施上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神,发挥好安全一线“哨兵”的作用。

为扎实做好驻矿工作,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细致务实的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政策的实施到位。严格依照《登封市煤炭管理局关于严格控制登封市兴峪煤业有限公司等16家煤矿每班入井人数的通知》精神,对下井人员进行了初步核定,经核定,该矿下井一班129人、二班103人、三班86人。为落实好这一安全政策,我坚持做到每天零点、八点、四点之前准时在充灯房查验下井人数。通过对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豫安煤矿至今无一例下井超员

现象;

二是积极配合镇煤炭科督查人员的工作。驻矿不是人在煤矿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监督煤矿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起到驻矿的真正作用。驻矿期间,我除了按点查验下井人数以外,充分利用驻矿时间,全面巡查该矿的安全生产状况,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杜绝有违安全生产的行为发生。

三是为能够胜任驻矿工作,我树立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因为煤矿不再是以前的小煤矿,巷道也不再是以前的小巷,通风系统也不再是以前那么单一,对驻矿人员在安全技术上的掌握提出了“挑战”,所以,在巡查矿井之余,我不断学习通风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积累经验,熟练理解、掌握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也维护了豫安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

10.杂志情况汇报 篇十

中央编办和教育部领导听取了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汇报后作了讲话, 对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3省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调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不但落到了实处, 而且重点突出、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机制创新, 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并评价3省工作呈现出“四个新”, 即重视教育达到新高度、支持教育形成新合力、关心教育呈现新氛围、改革发展出现新局面。谈到黑龙江工作, 检查组领导充分肯定了黑龙江省加大学习贯彻纲要工作力度、积极化解高校债务、3年建设1 200所公办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层层抓落实、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组建职教集团、确定5个方面11项任务推进高教综合改革以及实施省级“特岗计划”免费培训农村教师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国家检查组对下一个阶段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提出意见, 要求继续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实质;准确把握, 全面贯彻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坚持教育为民, 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近日, 为进一步打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 鸡西市19中学700余名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培训会。

特约通讯员赵德龙

11.开学情况简要汇报 篇十一

新的学期已开始,为确保本学期的开学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园根据中心学校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全体教职工齐动手,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我园本学期开学情况汇报如下:

本园于正月初七八为幼儿报名注册,正月18日正式开学。由于准备工作扎实细致,正月18日全园正常上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保教秩序迅速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开端。

一、是开学准备工作扎实细致。领导班子成员正月初五下午返校,悬挂开学标语,并对开学工作作出详细的部署。至开学之日,做到全体教职工按时到位、做到环境卫生打扫到位、教室整理到位、后勤服务到位、幼儿床位安排到位、报名秩序井然校服书包发放到位,保证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报名两天天气不大好,考虑到后续幼儿的报名,每天安排两位老师值班到正月14日。

二、是师生到园情况很好,没有不按时到岗现象(26位教师全部按时到岗,除了外出及请假的两位老师,新聘请的吴博和曾朗文老师也于第二天报到上班),所有老师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本学期我园有6个教学班,幼儿169人,新增62人,增设了小2班。学前班一年级96人,全园总计学生265人。幼儿园现有教师28人,其中聘请了5人,食堂职工3人。

三、收费工作规范公开。在收费工作中,我园做到严格执行上级教育、物价部门关于收费工作的有关规定,提前公布收费标准,主动接受家长监督,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四、常规管理到位

(1)卫生消毒彻底。幼儿入园前,全园进行了卫生消毒大扫除。教室、寝室、走廊、厕所、厨房,门、窗、桌、椅、床、扶手、地板、玩具、图书、幼儿用床、生活用品(杯、碗、勺、桶、盆子、毛巾等),幼儿园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洗、84消毒、阳光暴晒,全园呈现了一片洁净清新的面貌。

(2)教学秩序井然。正月18日起,已按课程表、周计划表、作息时间表正式上课,教师的上课、备课都已步入正轨。

(3)校园环境优美。我园利用寒期和正月假期对园所进行整理、扩建。

一是厨房进行了改造;二是将两个小班教室前的台阶上装了铝合金护栏;三是增添了幼儿幼儿游乐玩具。四是悬挂了醒目有感召力的宣传标语。

五、是安全工作扎实开展。

在开学前对园舍、厨房及机械化设备、大型游乐玩具及食堂施工场所等地进行重点排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为了使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醒保教人员继续做到以下要求:

1、精神饱满地带班,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掌握有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

2、严格填写交接班记录,及时清点人数与接班教师交代清楚。

3、在加强常规方面,做到井然有序,组织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小便等。

4、坚持每天晨、午检,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各班教师每日给幼儿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工作。对锐器及不安全物品及时查收,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细心观察其精神状态,严格管理药品。保证教室的通风、干净。定期消毒玩教具。

5、门卫和保安人员高度警惕,严格杜绝非工作人员和形迹可疑的社会闲杂人员入园,且三防设施配备齐全。

6、抓好食堂建设的施工安全。凡是幼儿有可能涉足到的不安全地方全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2.(暗访)情况汇报 篇十二

(暗访)情况汇报

市委“三送”督查组: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干部下基层“三送”活动的有关精神,现将我乡“三送”活动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包扶干部到岗到位及请销假制度落实情况:

我乡包扶干部能做到到岗到位,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这次督查无一人请假,能认真完成“三送”活动任务。

二、包扶干部在乡镇换届中参与帮助工作情况:

主要是参与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2000份政绩概要、印制联系卡、问卷调查、悬挂张贴30多条横幅标语,参与了乡“两个报告”的草拟、审核和修改,积极配合乡镇搞好乡镇换届工作,保障了乡镇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三送”工作衔接情况:

6月底,乡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我乡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三送”工作,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三送”活动全覆盖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讨论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争取把“三送”活动精神贯彻到我乡每项工作当中去。

四、承诺兑现情况:

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我乡第一期共承诺为群众办理35项诉求,到目前已承诺兑现25项,完成72%,剩下未完成的,正在积极向上反映,争取资金,努力解决。我乡及驻村工作组为确保今年的春耕生产用水和防汛保安工作,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其中竹木村竹田清理河道1500米,玉塘水渠完成浇筑800米,浮江村羊道坝完成灌溉水渠200米,竹木村大河边、车里村黄泥斗饮水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洪水寨桥建设已经开始动工。山

南村沙化农田复垦和下南桥护坝建设正在紧张施工。

五、“三送”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情况:

我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研究决定把竹木村作为“三送”活动示范点。该示范点位于浮江乡北部,余崇公路穿境而过,所在村农户153户,人口646人。“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组县矿管局与乡政府、村委会共同打造出了以“花木之乡,天籁人家”为主题,集农业产业园、农民美丽家园、乡村旅游观光园“三园合一”云山新型客家村落。

六、其他工作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乡继续完善余崇线新农村建设长廊及云山“三园”结合精品点建设提升工作,各驻村工作组利用走访机会,积极做好2011年10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宣传发动、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

(二)防汛抗旱情况:我乡各驻村工作组在防汛抗旱期间,做到认识到位,防汛抗旱期间,各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值班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不脱岗,坚守工作岗位。做到排查到位,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工作,安排责任人跟踪地质灾害点的险情。

13.杂志情况汇报 篇十三

面对着市民对家政服务越来越精细化的要求,一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怎样树立诚信形象,成为中国家政业领跑者?

海峡都市报968111客户运营中心,由福建第一媒体《海峡都市报》于2007年8月投建使用的一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它提供包括新闻报料、咨询、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986111运作三年多来,充分利用海峡都市报的强大品牌资源进行推广、完善,已广为市民所熟识,成为汇聚福建省民众心声最全面、服务民众最快捷、发展对台服务综合优势最佳的平台。

968111客户运营中心基本情况

海都报968111客户运营中心坚持“高起点,高投入,创新运作”思路,实现高成长。

1. 现有规模

经过数次扩容,呼叫中心办公场所约1200平方米,福州总部、泉州分中心,共拥有170席位,300名坐席人员。2010年全年受理信息量超过500万条,服务满意度达到97.8%。

2.业绩分析

2008年加盟企业30多家,50多项服务,年度交易额1580万元;2009年加盟企业120家,超过100项服务,年度交易额4650万元;2010年加盟企业170多家,涉及300多项服务,交易额8900万元。2009年便民服务业务实现利润160万元,2010年利润270万元。

3.三大功能

报纸服务功能。968111整合了电话、短信、视频呼叫、网站等客户接触渠道,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用户交互界面,满足报纸的发展和竞争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更加贴近服务民生,实现与报纸深度互动;开展刊登广告、征订报纸、更改投递地址、受理投递投诉等业务,为报社经营工作服务。

便民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便民服务业务,一方面践行报纸的市民服务宗旨,一方面实现增值业务收入。968111海都便民服务业务,几乎涵盖所有的传统家政服务项目,开拓了寻医导诊、社区养老、专线旅游、教育培训、快餐订送等便民业务。968111便民服务功能,以福州为主区域,辐射福建全省,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商业服务网络。

对台服务功能,这是我们的特色。作为台商、台胞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福建是两岸人民交往交流的先行先试区域,我们通过968111积极开展对台服务项目。开辟闽南语专席,并开通了全国统一热线号码95193,与“968111”实现无缝对接。95193是大陆范围的直拨统一号码,按统一市话收费,并具备国际长途支持,全世界台胞只需加拨大陆区号“086”,均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打入该号码,即可接受专业的对台坐席服务。

作为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重要举措,同时是福建省2011年重要惠台措施,台胞公共服务热线4001968111依托968111客户运营中心服务运作,并于2011年6月18日在台湾台中长荣桂冠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开通仪式。各界对服务热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台胞公共服务热线是为台胞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同时还得出:这条热线也是两岸交流合作的一个新平台,在多个领域可以展开合作,是行业性的标杆的结论。

968111客户运营中心运营优势

1. 技术平台具备扩展性

坚持自主建设,三年投入800万,对中心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已经形成过硬的技术支撑体系。

在语音通讯技术方面,平台采用支持NGN(新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方案,具备电信级的高可靠性(99.999%)、支持纯IP座席、支持3G视频呼叫接入。该平台不但支持本地坐席,还可以方便快捷部署远程坐席,并且可以实现本地监听和管理远程坐席,这已经为下一代业务模块升级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该呼叫平台底层框架进行升级建立“云呼叫”中心,可为全国有宽带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建立呼叫平台。

在综合业务系统方面,已研发出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信系统、知识库系统、票务订票系统、统计系统及业务功能定制系统等6大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该平台具有良好的业务可扩展性,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形态定制业务管理模块和扩展多种管理模式。

2. 客户营销实现最大化

报业多元化经营的焦点在于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与重复利用。“如果我们的客户如果每天只花1元钱买我们的报纸,那实在是对客户资源的浪费”,海峡都市报968111运营中心的建立,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报社零散的、闲置的客户信息有序管理起来,再通过各类增值业务对客户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多次的开发。

经过3年的发展,968111运营中心已经拥有数百万的优质客户信息,海都旗下的海都便民服务网、海都购物网、物流配送业务,都以968111数字平台为中心,实现快速布局。

3. 运营模式走向成熟

经过摸索,968111客户运营中心在业务拓展模式、质量控制和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

业务拓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彰显服务性。968111家政服务项目的拓展,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创造性的拓展或创新服务领域,并借助海峡都市报媒体传播效力,迅速在市民当中形成强大的服务品牌和影响力。

实施“六个一”工程,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这“六个一”是:一个号码——968111、一个网站——www.hdbmw.com、一个综合服务受理网站——968111社区综合服务站(利用报社的发行站点升级改造)、一支标准服务队伍——提供标准服务咨询和服务预约的呼叫中心坐席队伍、一支规范化的服务企业队伍——发展培养的一批符合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资质要求的先进服务企业、一套服务质量标准——以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为市民提供“安全式生活服务消费”。通过“六个一工程”的完善和实施,中心不断扩大家庭服务信息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形成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体系。

4. 公益性品牌凸显

一直以来,968111还充当沟通党和政府与市民的桥梁,便民服务理念更是契合社会管理创新主题,形成公益性品牌。968111呼叫中心被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誉为“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前沿哨所”,2009年和2010年连续被省委评为“值班与应急”先进单位。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财政部、商务部遴选为福建省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企业,2010年被商务部确定为重点民生项目。还被国台办批准为“全国台胞公共信息服务中心”。

从2009年至今,968111运营中心获得多项政策性资金,共计1710万。

968111客户运营中心跨界发展经验

1.跨界发展实践

一是968111客户运营中心泉州分中心,于2008年开始运营,实现跨城运作。

二是浙江湖州96345市民服务中心。海都报与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组建公司,建设湖州96345市民服务中心,实现跨省运作。今年1月,96345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开通,第一季度运行态势良好。

三是与省外报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资源共享。

2.跨界发展小结

一是与湖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合作案例,验证了968111技术平台、运作模式在异地的可复制性。通过与其他报纸的深度合作,发挥968111自身的技术、管理与运营人才优势,将服务模式输出到省外城市,为其他区域的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构建全国性的家政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968111的品牌项目——健康医疗服务,已经由原来的福建省范围辐射到国内七个省市,合作服务机构从原有的省内50家增加到全国范围89家,这为跨界合作增加了诱因。

三是968111运营理念符合社会管理创新主题,跨界合作具备良好的环境。“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家政、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创新现代家政服务是未来家政服务业的方向。

968111客户运营中心发展规划

1.公司化运作

为了能将968111成功运营经验快速复制到全国各地,建立全国运营平台,共同打造报业信息服务航母,海都已成立海都信息股份服务有限公司。海都信息服务公司和各地兄弟报社共同出资,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当地便民服务等市场。

公司将整合全国范围的家庭服务企业、健康医疗机构、报业资源,通过与国内兄弟报纸的深度合作,推广968111运营模式,构建一个面向全国市场的“家庭服务超市”实现统一运营。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快速复制,合作筹建市民呼叫中心。

各地区寻找合适的目标报社;将我们现有的经营经验、软件平台打包与目标报社合作;与目标报社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共同经营。

第二阶段,建立全国客户服务运营平台。在技术层面,整个各单点系统,构建全国统一的商业管理平台。在业务层面,逐步整合区域市场,使各区域市场进入全国统一运营体系,保持原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时,配合全国运营体系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后端商家管理机制,进行全国统一招商结合区域落地的跨区域经营。

第三阶段:资本运营,打包上市。

2.跨界合作的可能模式

一是初级合作。主要为平台技术输出合作,帮助合作报社快速的建立起呼叫中心。

二是紧密合作。双方组建股份公司,共同经营,管理合作,共同收益。

新兴媒体对纸媒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对报纸受众的蚕食。应对冲击,我们的根本就是加大培育和巩固纸媒读者群,这是纸媒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海都报不仅仅将968111作为报纸业务运营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而是赋予了更大的使命,作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一大利器。历经三年发展,968111营运中心实现的利润虽然只有数百万元,但是,968111已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广为市民熟识,涵盖了海都报的既有读者群,更拓展了海都报品牌广度与深度。同时,依托968111营运中心,我们完成了年500万条的信息受理量,接近98%的服务满意度,服务项目齐全,服务信息便利,增强了海都报对读者的粘度。

上一篇:个人洽谈的基本礼仪下一篇: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