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16篇)
1.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一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提到教师要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要处理好,能给予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要耐心说服教育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到之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体罚学生。
换个角度去思考,是对对方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真诚的态度,是不能做到为对方考虑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真正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他们,要发现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换位思考,也就等于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勇气。
还有一例:课堂上老师写了错别字,学生当场揭穿。教师尴尬了,但死要面子,美其名曰“笔误”,更有聪明人士,头脑极其灵敏:“老师是故意写错,想考考你们。”可有多少学生信了呢?反之,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如果学生说“笔误”,说“考考老师”,教师能沉默吗?就是学生不说此类话,老师肯定也会把“小事化大”,把它搞成一个“批判大会”,认为老师的苦心教育算是水泼在筛子上了。
但可悲的是,很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错了什么。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就象只有把“鸟儿”当作“鸟的天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角,才会更全面地、更客观地、更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教育也需要用这种全局性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们常说:换位思考,理解万岁。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就不会下课铃响了,当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时,自个儿还津津有味地讲着;当学生犯了错,就用不适宜的方法、手段进行处罚;因为是后进生,所以剥夺了一切体育活动的时间„„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你就会明白学生眼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问号,因为他们确实不明白。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因学生带来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代之以明媚阳光。
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就会重新认识一个世界。
2.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二
教学中我们有个共同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会难教了呢?笔者以为不外乎这几方面:
一、教师的地位、作用呈弱化趋势
信息时代互联网普及后,教师早已不是知识、智慧的唯一来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或也”的作用渐趋弱化。相比之下学生对于信息时代的变化更为敏感,教师知道的学生不一定不知道,学生知道的教师却不一定知道,至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只要来自于教材,哪里都能够买到,甚至于教师使用的教参,学生也能通过各种办法得到。再之,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有的教师带生带教可以说不择手段, 到处“招兵买马”,给整个教师队伍造成不良影响,崇高、圣洁的职业在许多人眼里有庸俗之嫌。在这种形势下,学生不再认为教师都是知识唯一的化身,教师的地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自然比不上以往了。
二、学生、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给学校教育带来挑战
如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出不得一点安全事故。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再加上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家长、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校老师如果不从平等和谐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学生、家长往往会和学校老师对立起来。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家校、师生冲突的安全也呈上升趋势,一些地方甚至对簿公堂或酿成血案。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生不能开除,不能采用罚站等变相体罚,不能剥夺听课权。因此,一些学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对于极少数打架斗殴、破坏性强、品质差、屡教不改的学生也显得软弱无能束手无策,倘若学校在无奈之下叫家长带回子女反省,在家发生安全事故,家长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指责学校,学校和有关的老师也是逃脱不了责任的。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只得忍声叹气,尊严受到了挫伤。去年5月25日,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一个上地理课的教室内,出现了一段“学生辱师”的场面,师道尊严散失殆尽。唉,当教师真难啊!初高中老师升学压力大,“早五晚九”起早摸黑,可以说整天在惶惶不安中度过,当然不出安全事故还算幸运,否则,吃不了兜着走,尤其是班主任责任就更大。
三、小部分教师观念上不能与时俱进
一些不注意学习的中老年教师接受新观念迟缓, 老观念又挥之不去, 不知道以往的勤俭节约不再被强调,代之以学会理财;谦虚谨慎也很少被提及,代之以张扬个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也已被尊重与平等所取代等等。还是一股子的“师道尊严”,对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服务,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等新课程理念难以接受。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整个教育界都产生深远影响,一名学生成绩不佳的学生很可能因为空间或人际方面的突出智能被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即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按照一元化标准来要求和塑造学生,而是要用多把尺子和多种渠道去衡量和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给一部分用“老一套”的观念来教育教学和评价学生带来了困惑。
因此,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转变观念就很难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笔者以为当教师的首先要确立“终身学习”理念。要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如windows的基本操作、办公自动化 (word excel ppt) 、图形图象处理 (photoshop) 、动画制作 (flash) 等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名词、网络事物、新的流行元素;学习专业教育教学理论,提升专业素质,虚心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博览群书,以广博的知识来“修服”学生,切忌“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的陈旧的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泛味的课堂教学;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和去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制的意识。按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班加点延长规定的在校时间属违法,责备学生伤及学生自尊心属违法,不让学生进课堂属违法,看学生的私密日记属违法……因此,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绝不应过激而采取有悖于法律的行为,否则,只有自认倒霉。其次,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不要以唯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上,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上。不必过分计较学生考试的分数,以免产生焦灼不安的情绪,以至于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然你生气甚至动怒而引发的比如厌学、出走、甚至更为严重的问题后果,等待你的只能是麻烦、不安和倒霉。铁是铁,钢是钢,铁永远也成不了钢,这是科学的真理,我们何必要去违背科学真理而“恨铁成钢”呢?上级教育部门再三强调不准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准以唯分数评价教师,教师自己应该坦然地对待分数。再次,要培养兴趣,注意方法,尊重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引导学生,一切以揠苗助长的方式和焦灼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等待你的只能是失望和无奈;在当今张扬个性,强调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里,当教师的一定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民主、平等地与学生沟通,搭牢脉搏、查准“病”因,宽容、理解学生,用“鼓励”和“赞美”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扬起前进的风帆。最后,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身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这是一条教育学生的内在规律。你要求学生在集队集会时不讲话,而你自己跟其他老师在谈笑风生,那么要求学生集队集会不讲话自然是空谈。教育的内在规律其实是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因此,教师必须要营造一种克已奉公,无私奉献,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敬业爱岗,热爱学生等良好的品质氛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任何空头的说教其收效都是甚乎其微的。
3.教师要善于倾听 篇三
一、“倾听”文本
一次随堂课,老师讲授的是朱白清的《绿》。老师先让全班同学齐读单元学习目标“读书动笔”,出示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学当评论家”,并让学生看文后提示的“圈点符号”。学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习内容,显得很兴奋。可是老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而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内容,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最终,这堂课还是没有讲到与作批注有关的知识技巧,学生也几乎没有动笔自己展开“读书动笔”的实践。
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书动笔”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品格。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以教材文本为例,实践、探究“读书动笔”的方法。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把“读书动笔”作为概念性知识教给学生,显然背离了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
教师首先要做“教材文本”的知音,倾听“教材文本”所要培养学生能力的增生点,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提升课堂的效率与活力。
二、“倾听”学生
一次教研课。老师分析《故乡》的第三部分。提问:“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时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几分钟后,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为什么“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高墙”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说“我本来十分清楚”,一会儿又说“现在却忽地模糊”,是否矛盾……诸如此类,我们在惊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也担心老师可能会招架不住。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疑惑,然后把问题整理归类,分组讨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老师便在教室巡阅,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俯下身子,侧着耳朵,神情非常专注,时而微笑,时而比划。他转到哪一小组,哪一小组的讨论就马上激烈起来。最终,这堂课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真诚和耐心的倾听。
心理学家勒温和李皮特等人通过实验发现:教师与学生合作,和睦相处时,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的活动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专制、苛刻,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漠无情就是怀有敌意。师生之间没有心灵沟通,缺乏情感共鸣,就难以产生“合力效应”。
4.家庭教育要学会换位思考 篇四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难免会产生冲突,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因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产生各种叛逆心理。这时需要父母们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孩子也应学会,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今年年初,经张文峰老师介绍,我和璐玫老师初次见面。当时璐玫老师交给我一部书稿,内容源于她和在美留学的儿子壮壮之间的书信。书稿中有孩子初到异国从最初的新奇到困惑再到从容应对的种种感受,也有璐玫老师作为母亲和教育者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指导、帮助和关爱。从书稿能看出壮壮是一个聪明好学、兴趣广泛、积极乐观的孩子,他有非常敏锐细腻的观察和领悟能力,有非常深刻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也有很强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居然和妈妈无话不说,通过母子间那些从家长里短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和交流,能够看出孩子对妈妈的爱、尊重和信任,他不仅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妈妈的帮助和建议,还能反过来关心体贴妈妈。比如,壮壮刚出国门,就马上想到买一个电话卡,方便妈妈联系到自己,并且每到一个地方都主动给妈妈打电话,不让妈妈担心。在壮壮身上,丝毫看不到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常见的对父母的偏执和逆反。壮壮既能尊重妈妈的意见,也能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书稿中经常能看到母子间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吸收了妈妈的经验和智慧,妈妈也理解了孩子的立场和年轻人的思考。我很惊异于这样美好的.亲子关系,也很想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还得知一个信息,如今在美国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壮壮,小时候天资平平,在学校成绩很一般,不喜欢学习,甚至璐玫老师曾经为壮壮的学习伤透脑筋。
作为一个家有小学生的新手妈妈,我自己存在很多困惑,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既能适应以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体系,又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和天性?我很好奇这位既是母亲又是小学校长的女性是怎样做到的,很想了解她如何看待孩子养育这件事,以及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出于工作经验,我知道自己的想法也是年轻妈妈们的普遍困惑,于是,冒昧向璐玫老师提出一个新的约稿请求――能否回顾一下从壮壮婴幼儿期到上高中这段时间的成长经历,写一写她养育壮壮的故事和心路历程,让我们这些正在路上的妈妈们,有机会直接向璐玫老师这样的资深母亲加专家取经学习,学习如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实施个性化养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现在市面上的教育书籍很多,其中有不少先进教育理念的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们接受和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如何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
璐玫老师本身是教育专家,精通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她的做法又充分结合了国情和国内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是为妈妈们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 教育是多元的,因为外部环境、家庭背景、孩子个体等多方面的不同,所以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教育的背后,却又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对人性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另一个,就是伟大的母爱。在这本书中,看不到高举的教育理论大旗、看不到任何说教的话,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透出平凡和简单,但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想,璐玫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从来没想过,现在我正在实施教育。――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璐玫老师把教育和做人完美地融为一体――教育就是做妈妈,教育就是和孩子相处。
5.校长要善于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篇五
作为一校之长,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通过上课来熟悉教育教学,是其守土之责。但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肩负伯乐的使命,需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干劲,让教师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让一匹匹“千里马”驰骋教育热土,让学校充满活力。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教育有其内在规律,其职责在于激发和唤醒,让孩子们在对平凡小事的担当中埋下责任的“种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首先,校长必须精通业务,必须是内行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校长只有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才能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才能办出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
其次,要为教师成长营造宽松的土壤。要及时发现教师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难题,鼓励教师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怕观点偏激,不拘泥条条框框,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阅读漂流、思想讨论会、成长论坛、项目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成长助力。
再其次,校长还应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添砖加瓦。要关心爱护年轻教师,先“输血”再“造血”,引领他们从合格到超越。对于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唤醒与点燃他们心中潜藏的“活火山”。还要建立骨干教师的“蓄水池”,理解、宽容处于瓶颈期的中老年教师,帮助他们突围。当教师对校长的期望得到回应,参与感得到维持,成就感得到维系,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自然会乐于教书。
6.语文教师要善于经营班级循环日记 篇六
河北省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 王淑双
一谈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可能会脱口而出,“没别的招儿,多引导学生读书,多练笔呗!”是的,练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确实很有帮助,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以及繁杂的教学工作的干扰我们却常常感到此话说起来容易可要想落实得扎扎实实却谈何容易?既然练笔就应该有批阅,有鼓励,有交流,然而我们只要某个环节没做好,学生就会“趁火打劫”,应付了事,作文指导一旦流于形式便会失去意义,更起不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了。那么如何另辟蹊径找到一种真正能契合学生坚持练笔,教师又能及时指导的方式,使学生能通过练笔切实提高习作水平呢?我觉得班级循环日记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用、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练笔水平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原来所在学校——回民小学中许多平行班语文教师都运用的一种练笔方式。
说起写循环日记,我们最初是从二中学来的,因为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都苦于学生作文难提高,让学生写日记吧,又总因不能及时批阅而半途而废,正在我们为此而困惑时,听有的学生说二中的很多班级的学生都在写一种特殊的日记,叫循环日记,学生们特喜欢这种方式,我们听到这个点子后,也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就纷纷效仿,结果半学期下来,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很快。那么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写好循环日记呢?下面我就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经营班级循环日记的,首先我们要把学生六个人分成一组,(组员习作水平最好搭配合理)选出一位习作水平较高,责任心又较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收钱,买笔记本,设计好日记的封面,然后由各组组长带头先写第一篇日记,可以注上作者,写一些个性化的激励语,再配点小插图等第二天老师批完后再传给同组的第二个同学,这样等于一个学生一周只写一篇日记,学生不但很有热乎劲,而且写时还带着一份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而写,尤其一想到自己的日记还要被同组同学带到家中,甚至可能被其家人传阅,自然倍加重视,和平时各写各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同时老师更减了负,一个班60人的话,一天只批十本,且日记的批改不必向批作文一样,重在赏识、鼓励,好的句段勾一下,写得不太理想处打上问号,给一些提示,然后给出等级,或简明扼要地写一些中肯的评语就很好了。半个多小时几本日记就足能批完,如果班容量较小的班级,批阅起来就更快了。然后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激励和交流上,也就是教师在批完日记后要即时地反馈,我通常先让组长把得“A”级以上的日记摆到教室前面的空桌上,便于学生下课欣赏,然后利用下午的某节语文课占一少部分时间请写得好的同学读,大家赏评,半学期下来,还要根据各组学生得的等级计算出本组学生写日记得的总分数,从中评选出优秀小组,这一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们对这种方式非常喜欢,每当轮到自己写的那天都写得很认真,而我在批的过程中还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笔下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比如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当了一天临时班长后的快乐与烦恼,有的学生诉说爸爸妈妈吵架自己为此很痛苦,有的写自己偷着印英语试卷的答案后的懊悔,有的描写自己看妈妈杀鸡的惊险场面等等,句句饱含真情实感,比习作训练时的作文质量高了很多,而且我们也恰恰通过这种形式潜意识地帮学生们把生活中一些珍贵的记忆即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了真实的习作素材,等到考试时,学生们自然就能得心应手,而不至于由于考试时时间短,心情紧张而写不出好作文来。记得每次一考完试,总有学生美滋滋地向我汇报,“老师,我就把那天我写的日记中的那件事写上了!”我便顺势夸她说,“嗯,不错,肯定能得高分!”记得又一次学区中心校举行六年级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做的这件事你不知道”对于六年级学生,又都是优中选优的尖子生,各学校主任都反映题目简单了点,可一批卷却发现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并不多,且还出现了许多假大空的习作,当时李主任很感慨,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记日记的习惯,很多珍贵的往事早已记不起来了,以至于到比赛时乱了阵脚。当然,任何事情如果想做好都需要我们经常给它修枝剪叶,循环日记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写循环日记时,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和想法。一旦发现有抄袭的现象,要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使这种行为扩大化。
其二是反馈要及时,让学生及时地修改,评析。
其三是注意多表扬后进生。后进生由于其语言基础和智力因素等较弱的原因,习作水平自然比优生落后一些,所以我们评价他们的日记时更应降低标准,以激励和帮助为主,捕捉他们日记中每一处微小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的片段、句子写得好,也可以请他到前面来读一读。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也只有这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激发了,循环日记这种练笔方式才会收到更高的成效。
7.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写作文 篇七
一、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审题是引导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准题目, 抓住关键词, 明确含义, 把握写作的范围和要求。这是作文的重要环节, 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审好题意是关键, 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就小学生而言, 教师必须让他们明确文章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 因为在这方面小学生容易偏离题意。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 确定范围是大还是小, 是远还是近。教师还应让学生抓住题目的重点词。题目中的重点词已经明确告知写作的内容和感情的倾向, 如果抓不住重点词, 学生就会重点不突出。此外, 学生还要明确写作的重点。审题看似很简单, 但事关整篇文章的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以及思想感情的表。审题时采取的方法可以是开放的, 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谈自己的审题。教师只是作文引导者的身份, 即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 进行必要的引导。然后,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如在指导《记一次野炊活动》这篇习作的审题时, 我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很多学生能够抓住“野炊”两个字, 并在这两个字下面做上记号。这样写作的重点明确了。接着, 我提出问题, 让学生明确这篇作文是写人, 还是写事。学生经过讨论明确了是写一件事。我再进一步引导这件事写作的范围是什么, 学生又进一步展开讨论明确了范围。然后, 我进一步引导:“回忆一下你所参加过的野炊活动……”根据我的引导, 学生便开始了积极的思维, 开始回忆自己参加野炊活动的情境。虽然我的引导寥寥数语, 但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词, 循循善诱, 使得学生很快领悟, 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 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了教师审题的指导, 有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过程, 那么这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写作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 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去选取材料, 组织内容。作为一篇文章,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 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对于小学生来说, 一篇作文, 尤其是中心思想的确立至关重要, 要做到内容正确, 思想健康, 要反映时代, 要歌颂时代的真善美, 批评假恶丑, 对于能够表现时代的好思想要进行弘扬, 对那些好人物要及时褒扬, 对于那些假丑的现象, 对于那些不良的道德和行为要给予鞭挞。一篇文章的写作关键在于写作前能否抓住中心, 进行深思熟虑, 是否抓住重点认真思考, 然后确定中心, 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同样写一件事, 学生的经历不同, 认识问题存在差异, 感情的丰富程度也不同, 自然确定的中心也会有所差异。对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材料的处理上下工夫, 要教给学生搜集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并在这个环节开始就要紧扣中心。搜集材料是一个起始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找出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好材料。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材料要典型, 要真实, 要新鲜, 内容要积极向上。在材料的使用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材料, 按照什么样的合理顺序写下去, 怎样才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投入
衡量一篇文章的标准可以是多样的, 但都离不开感情, 它是一篇好文章的重要因素。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都要流露于笔端, 表现在文章之中。有了思想感情, 所写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 描写的景物才会活灵活现。但是,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 很多学生忙于应付, 抄袭他人的文章, 懒于回忆自己美好的经历, 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以抄袭应付, 根本谈不上感情成分。常说只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去写作, 才会有真实感人的文章。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投入情感时应着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体验, 让学生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借助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8.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 篇八
教育劳动琐碎而复杂,学生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老师善于保持心智健全和精神宁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也能顽强地、耐心地、要求严格而又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那是相当理想的。遗憾的是,有的老师在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班上出现某种偶发事件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对学生大喊大叫,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能暂时被压服,表面上遵守纪律和努力学习,但是,学生心里根本没有接受老师的教育,而认为老师是在压服他,甚至瞧不起老师,所以绝不会持久,甚至有更大的危机潜伏在后面。根据心理学分析,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只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那种神经系统属于弱型的学生感到抑郁而失去自信和自尊,使那种神经系统属于强型的学生感到刺激而以同样的态度对人,造成师生情绪对立,激化矛盾。有的学生还会由于受到委屈、歧视而变得容易激怒或故意捣乱、说慌、做坏事,与老师唱对台戏。这就是由于学生经常受到指责、斥骂而出现的心理变化。可见,若教师不能自我控制,即使你有渊博的知识或通晓教育理论,也可能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老师作为普通人,当然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当你作为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就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感情、行为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不能不预见一下自己的教育措施将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就不能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做到既不因自己的不快而迁怒学生,也不能因自己的愉快而在学生面前忘乎所以。教师进了教室或者在学生面前就像演员进入角色忘记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切以教育学生的效果为最终目标来要求自己,这是相当重要的。
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而导致失去心理平衡的原因起码有以下四点:(1)教师本身就不喜欢教师职业,没有搞好教育工作的兴趣和追求,所以也就无心去探讨其中的原因,只能任性发挥,造成师生情绪对立;(2)不热爱学生,不能摆脱对“后进生”的先入之见和惩治思想,缺少人文关怀,没有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或者仔细分体原因去找突破口,只是简单粗暴处理事情;(3)在师生矛盾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思想行为太令人不能容忍,不能严于律己从自身寻找师生矛盾的原因,表面上是对学生严,实际上是没有去认识学生只是孩子,还需要教师去培养塑造;(4)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自身修养较差。如果老师不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不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不刻苦学习教育科学加强自身修养,就不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提高自制能力,也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比如,在你想喊叫之前,你就要想到,你是一位老师,不要喊叫发脾气,不要失态,失态于事无补,反而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说话,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总之,在学校、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时时考虑自己的的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这也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当然这要求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心中对学生充满爱,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同时加强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学习和不断的自我培养。
9.教师应怎样进行换位思考 篇九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手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 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 “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10.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换位思考论文 篇十
摘要: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尺度、角度、深度、力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换位思考;教师;学生;家长
一、引言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或可能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也就是说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将双方所处的位置环境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对方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角度考虑问题。在工作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的益处是很大的。当你想生气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就会变得宽容;当你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理解对方此时此地的真正感受,就会变得善解人意;当你对问题感到迷惑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更彻底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对待学生、家长之间如何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体系,是越来越值得深思的话题。
二、在对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基础。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人文关怀”,关心体谅学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使他们感受到他所处的环境处处充满着友爱,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依赖感,这才有发生矛盾时“换位”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师生间感应敏锐,随时会发生心理上的交流与撞击,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因此,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和火候。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变换角度,巧妙地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做为教师更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把握好教育的尺度,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还要有尊重、理解、宽容,善解人意的胸怀,这是教师换位思考的关键。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通则理达,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换位思考”就要用心去体会,理解他们的需要,带着感情、带着尊重、带着关心,将心比心与此交朋友。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任何人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优势,也正是每个人都认真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才有社会上的“行行出状元”。尊重学生的个性优势,并合理调控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优势健康发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尤其是对有抱负、有追求的学生,对他们的才能充分认识,对他们的潜力充分估量,对他们的进取心理充分相信。使之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
三、在对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
潜意识里,我们往往把家长看做与我们对立的一方――家长就是孩子的父母,管的就是孩子的衣食;我们只是学生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实质并非如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且,只有两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才能使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试想,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外,谁又不想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安分守己、不惹是非呢?而一旦离开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将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老师,这种希望往往就会落空。所以,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家长不是对立的两方,双方有着应该互相交流的话语,完全是相互合作的一体,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既然教师和家长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存有相同的希望,那么必然也有共同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家长担负起孩子居家时的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这种监管并不是说像封建监工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是否躲在家里“好好学习”,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关注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比如说,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看些什么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还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类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坏书。再比如说,孩子爱用电脑也是好事,但我们要关心他(她)都在利用电脑做些什么:是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储备,还是在打些无聊的游戏或“欣赏”低俗的“画面”。如果都是后者,则说明家长没有尽到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同家长的心情和希望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外,更要具有一种健全的人格,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既然教师和家长有着相同的希望,负有相同的责任,教师和家长便有了相互交流的基础。遇事能够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对待家长,视学生家长为“合作伙伴”,请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待学生家长。
正确地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应注意:“换位思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只宜律己,不宜律他。“换位思考”作为工作的技巧,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中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11.学好数学要善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学学习;联系和变通;善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30-01
很多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这两章时都认为不好学,老师讲时觉得很简单,可轮到自己去解答时,又总觉得它很陌生,无从插手,找不到任何解题思路,自己又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自己没有天赋,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确实这两章内容较多,课程标准中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各部分的内容都有涉及。但如果学习时我们注意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机地进行整合,学好这两章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要学好它,关键要看你的方法是否得当,学好这两章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思考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数学题千变万化,可它无论怎样变化,同类题型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不论是解题还是听老师讲题,都不要死学死记,而要学会联系和变通,把学到的东西变化一下,想想会有怎样的结论产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真正掌握。
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如图(1)△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对于这道题的解答,一般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解答出来。通过证明△ABE≌△ADC从而得到所要的结论。
可同学们几乎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并不去进一步深入地思考一下,如图(2)如果把△ABC和△AEC都是等边三角形变为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BE和DC还相等吗?其实变化后的题目结论依然成立,解题思路与原题相同,还是通过证明△ABE≌△ADC从而得到BE=DC。
我们还可以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改变原题中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再思考一下,题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让等边三角形ACE绕顶点A旋转,在转动过程中,BE和CD是否保持相等还是有所变化?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转动中BE和CD一直保持相等。
不妨我们对它们的一个特殊位置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如图(3)既当AB、AC在同一直线时,我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AD与BE的交点为F,AE与CD的交点为G,能否证明三角形AFG是等边三角形。这个结论的证明较前几个结论的证明难度要大一些,因运用的知识相对多一些,学生通过三角形全等不难证出AF等于AG,再求∠FAG的度数为60°,很显然△AFG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我们能想到这些变形后,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道简单的几何题了,而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了。再遇类似题型就不会觉得陌生和无从下手了。如我们再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还会获得无穷的乐趣,那就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上图中,我们连接AH,我么会发现∠FHA和∠GHA可能会相等,那到底等不等,能不能证明呢?假设他是相等的,一般我们是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角等,那能不能找到含∠FHA和∠GHA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呢,你会发现这样的一对三角形不存在。那我们就得需要自己构造全等的三角形或者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来证明∠FHA和∠GHA相等。因此,不妨试试过点A分别做BE、CD的垂线,垂足为M、N,这样就构造了全等的三角形△AHM和△AHN,但直接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还不具备。
我们进一步观察又会发现,图中还有△ABM和△ADN, △AEM和△ACN全等,这两组全等三角形是很容易用角角边证明的,从而得出AN和AM相等。这样,我们再证明△AHM和△AHN全等条件就具备了,很显然∠FHA和∠GHA相等就得到证明了。其实我们也可以不证明△AHM和△AHN全等,而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的性质得出∠FHA和∠GHA相等。
问题思考到这里,你几乎会对本章的知识甚至是这部分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不仅让知识得以熟悉,更重要的是让知识得以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因此,你不再是把各部分知识零散记忆,而是让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你也不会觉得数学是单调枯燥的东西了。
其实,数学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多变性上。我们遇到问题时,有时思考的是问题的多变,有时思考的是解题的多变。例如图(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DF分别垂直于AB和AC,垂足分别是点E和点F,请问DE、DF与△ABC腰上的高CG有什么关系?
12.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十二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念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利于今后矫正,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
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做“情感”, 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 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这样,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 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 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 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 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 课后回放推敲反思, 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 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 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 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 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注重课内外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 课后的反思
(1) 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 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 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又趁热打铁, 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 开动脑筋, 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 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找出典型“病历”, 并对“病理”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 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 发觉自己讲得多, 引导得多, 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 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让学生去发现, 去思考, 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 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 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 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 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 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 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 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 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 按一般人的理解, 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 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 以毒攻毒, 希望皇帝改过自新, 治理好国家, 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 笔者很高兴, 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 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 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 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 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 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 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 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 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 为了提出这些问题, 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 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 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 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 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 我们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 就会避免人云亦云,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13.语文教师要善于巧设教学情境 篇十三
什么是创设教学情境呢?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观色、闻香、品味, 从而逐步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那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呢?现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悬念情境, 让语文课堂因引人入胜而高效
巧妙地创设悬念, 以出其不意的提问吸引学生, , 能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学生的心, 让他们迅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 从而主动探求新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课文插图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上2014届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时, 就利用教材封面图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为什么七年级语文教材封面一改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 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 它有什么寓意呢?教材封面的图案为什么是奔腾的骏马?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学生讨论热烈, 发言积极。他们由封面的色彩联想到自己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 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由封面的图案———两匹扬蹄的骏马, 想到了很多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龙马精神、马到成功……学生情绪高昂, 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 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徜徉。在这里, 你将感受到“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含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体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博爱;“仰头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他能使你腹满诗书, 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 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 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 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 笔下生彩。语文, 虽然仅由横、竖、撇、捺、折五个兄弟姐妹友爱地组合而成, 但它却有几千年的积淀, 传承着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血脉。引人入胜的诗意语文情境, 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 让学生收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明白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创设悬念的角度越新颖别致, 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越强, 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也自然可以获得非同一般的高效课堂体验。
二、巧设生活情境, 让语文课堂因情感共鸣而高效
有学者认为,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 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由于时代不同, 文化差异, 文本环境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 文本与学生生活脱节, 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贴切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感同身受, 引发情感共鸣,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捕捉生活细节, 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频共振。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 为了让学生感受背影的魅力, 我让学生回家细心观察自己的父亲, 捕捉一个最能打动自己的背影并且用相机拍摄下来, 配上描述文字, 第二天到班上交流。课堂上,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父亲的背影, 有的是正在干家务活的忙碌背影, 有的是辛勤工作略显佝偻的背影, 有的是送完孩子离去的落寞背影……他们描述的背影尽管各不相同, 但字里行间都饱含对父亲的理解与爱, 有的学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鬓角的银丝, 日渐佝偻的脊背, 日益苍老的容颜……他们深情的描述深深的打动了全班同学, 也深深震撼了我。学生带着深情, 开始了课文的学习。课文中“父亲爬铁道为我买橘子”经典情节深深打动了学生, 他们体会到了作者隐藏在质朴的语言中的父子深情。创设生活情景, 不仅引发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而且净化了学生的灵魂, 升华了学生对父爱的认识。
夸美纽斯认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 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 但的确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直观可以使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 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巧设冲突情境, 让语文课堂因思维创新而高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 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语文教学的高效在于艺术地设置冲突情境。
利用课堂生成的冲突,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记得那次学校公开课, 我选择的课题是陶渊明的诗歌《饮酒》。我设计了一个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导入语, 把学生带进了诗歌的美妙意境中, 接着, 我引导学生寻找、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同学们各抒己见, 大家都被陶渊明的才情、骨气深深打动。这时一个女生小声说:“这首诗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是个与众不同的看法, 如果我选择回避, 虽然课题按老师的预设顺利进行, 但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学生的“惑”始终未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和颜悦色问她为什么不喜欢陶渊明, 她说:“我不喜欢他的诗, 他的诗太自我了, 只顾自己退隐山林, 也不想想其他的老百姓。我认为, 我们青少年应该意气风发, 踌躇满志。”她的发言一结束, 我带头为她鼓掌, 并动情地说:“你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值得表扬!”于是, 我顺势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今天,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陶渊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讨论中, 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更加深刻, 也更加客观了。利用课题生成的冲突, 能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课堂就是一个小世界, 瞬息万变, 时刻都有教育的契机, 如果教师巧设冲突情境, 就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 引发师生、生生间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智慧与智慧的交锋,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创设反思情境, 让语文课堂因认识升华而高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反思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创设反思情境, 反思教学行为, 总结得失成败, 有利于提升自己识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 反思一堂课中自己认为最精彩或最糟糕的表现是什么?今后如何改进?通过这样发问, 促进自己思考, 反省课堂表现, 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作出调整。同时通过与其他老师的纵向比较,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扬取长补短, 促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最高效。又如, 反思是否及时将学生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并相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等等。课堂上教师忽闪的“智慧火花”, 学生精彩的“个性生成”;或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机智, 一句恰当优秀的评价话语;还有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等等, 都是反思的内容, 创设反思情境, 不断反思可以丰富我们课堂的智慧背囊, 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更精彩。
14.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 篇十四
关键词:天赋;发现;扼杀;兴趣;自信心;观察;鼓励;创造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就是有益的.”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学生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
天赋包括语言的天赋,音乐的天赋,逻辑数学的天赋,空间想象的天赋,身体动觉的天赋等等。一个有语言天赋的学生很可能就是个爱讲话的学生。记得我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叫扎西,每次上课他都要顶嘴,任性,说了他很多次,都没有效果。其他任课老师都常说:“要是扎西闭嘴就好了!”他常常受到老师们的训斥,上课时教师让他闭嘴,他被剥夺辩解说明的权利。这种专制作风,实际是遏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天赋,对学生的成长只能起到副作用。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非常好,又喜欢说话,于是我顺着他的优点去发觉他的语言天赋.事实证明,顶嘴的学生,隐藏着无穷的创造欲望,总做出人意料的是事。把别人不曾思考过的事自己思考完成, 所以班里一遇到”疑难病症”大家都会找他解决.久而久之,他认为自己是班上的"医生",能为大家服务,渐渐的找到了自己价值.改掉了顶嘴,任性的习惯.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是神圣高贵也是通俗易懂的,为很多人所追求。很多年轻的家长也都在问: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可以学习音乐吗?音乐天赋是指一个人能够成为音乐家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作为家长,对孩子早期音乐天赋的开发给予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因很简单:孩子年幼时周围音乐环境对其音乐天赋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的音乐天赋在九岁之前有可开发性。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幼童天生潜力的影响可导致孩子未来不同的走向。但是不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就不能学习音乐,跟音乐没有缘分呢,记得钢琴大师周广仁说过一句话,只要有十个手指的就可以学习钢琴,只要是人就可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就像我们藏族人常说: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一样.这里的学指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专业化的学习,每个人都要成名成家,而是都应该可以学习音乐,那么怎么样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呢?
应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反映,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良好的素质。如有些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反映,而且还能过目不忘很快记住音乐的旋律,或者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出动作,或者是唱歌准确,音色优美,感情表达到位这些都表明他有音乐天赋和素质。所有的这些表现都是有价值的,音乐细胞活跃的孩子往往会给这样优美的声音投入很大的注意力,而生活中创造的音乐环境,又让孩子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的乐感,逐渐地,他就能从无意识地听音乐中,到有意识地从音乐中寻找到节奏。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领孩子多去接触大自然,或是有意制造一些特殊声音,培养他对声音的敏感。我们高原上的孩子都喜欢唱歌,不是有专门的声乐老师指导,而是祖辈在草原上唱山歌的影响下耳濡目染,练就了长歌的本领.在我的班里有一个从牧区转来的学生,叫德西,她刚到班上,不会说汉语,就连用藏语跟别人交流,她都很少沟通.每到下课时,同学们都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可是她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这时,我有意识的观察她,发现她在别人唱歌时,总喜欢小声地哼哼,我突然发现我找到了的她的亮点,,我让她在课堂上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她把自己最拿手的歌唱给大家听,同学们被她的歌声陶醉了,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她唱歌时的自信入手,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
当你与学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学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关于天赋,朱德庸有两段非常精彩的见解:“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不过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而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很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作为老师不能去扼杀学生的天赋.学校不能成为扼杀学生天赋的摇篮。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天赋,关键在于是否表露出来。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心观察学生——学生是否善于背诵较长的诗句篇章?当你第二次给学生讲述同一个故事时,如果不小心说错了某个地方,学生是否立刻察觉?当你带学生走街串巷时,学生是否能指出曾经到过的地方?如果类似的问题都答“是”。说明你的学生记忆力相当不错,在语言开发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天赋。你还可以注意,学生是否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翩翩起舞或小声哼唱?学生的日常举止动作是否优美协调?学生是否能很快学会骑自行车、滑板车之类?显然,答“是”的教师可以相信,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天分,平衡能力也相当不错,舞蹈、武术也许是发挥他长处的地方。当学生在玩玩具时,你是否发现他们会自动按颜色大小分类?当学生在开始涂鸦时,你是否观察到学生对色彩有鲜明的喜好,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涂色?甚至异想天开都不要紧,因为这些说明他们可能在绘画方面会有所发展。其实只要注意观察,教师们都能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学生不缺少天赋,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
15.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十五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 张子浩小朋友活动时,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左右。
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体操垫子,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张子浩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子浩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兴奋。
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二:在学校的感受
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更喜欢那些可爱的孩子。踏进幼儿园的15天里,我看到了孩子从一开学的哭闹,逐渐的变成习惯喜欢来学校。我也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变成了依次有序,孩子对我也从陌生逐渐的习惯喜欢依赖起来。我更欣慰的是在园里我们互帮互助,温馨的环境更好的塑造了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认知。
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细心,是对我的一种磨练。对孩子时时刻刻细心,生活中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我本是一个粗心的人,到了园里对孩子有了高度的重视,具备了责任感,比以前有了上进心。当人有了一定的责任心之后,也会牵动你的眼睛,你的嘴巴,变成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一个人注重(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细节,那他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不得不说学校是一个磨练人品质意志很好的平台。老师是提升一个素质各方面的职业。我很幸运可以来到学校里,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我的意志,提升了个人的素质,每天都是正能量。当一个人扮演什么角色,他就懂得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义务。陪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享受时光,一起学习,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面对孩子的微笑,洗涤了自己的心灵,每天沐浴在春风中。面对同事的问候,真挚的友谊,知足常乐啦。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以经历很多事遇到很多人,每一次的经历都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很珍惜我这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我也有信心我可以我能行!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三:小班幼儿教育之我见
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版本的小故事,或平凡或琐碎,或喜或悲,但都折射着生活的斑斓色彩。作为幼儿教师,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为孩子们忙碌着。肩负使命的我,在工作中不敢有半点松弛和懈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做好幼教工作的编剧,让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们享受生活的美好,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在幼儿教学中也总结了一些小窍门,在此,和各位教育同仁来分享:
一、恩威并施,把握尺度
教师对“恩”和“威”的尺度由孩子的状况来定。小班孩子刚入园,这时候教师对孩子的“恩”占100﹪,要全身心的去爱孩子,以母亲的身份让刚刚离开妈妈处于胆怯中的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尽快适应新环境。待入园的孩子渐渐适应园内生活,可以对过于依赖老师的孩子放手,对他们的“恩”降到90﹪,让他们转移视线,试着和伙伴交流、相处,慢慢融入大集体中。
二、规则意识,日益强化
在幼儿感受爱的同时,也要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小班下学期,刚一开学,就有好多幼儿相继转来,由于他们的加入,班里的一切都被搞得一塌糊涂,上课哭闹,注意力分散,下课乱翻,带的上学期已初步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也不听话,教学秩序一片混乱,令我和搭班的王老师很是头疼。两人静静地反思之后,觉得一味的哄着腻着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得想办法慢慢让孩子有规则意识。首先每节课上课之前,给孩子们讲道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在集体面前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孩子,开展“看看谁是乖宝宝”、“我最棒”、“好孩子就是我”、“书是我们的好伙伴”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幼儿抢先争优的积极性,在日益强化的攻势下,慢慢的孩子们树立了规则意识,班里出现互帮互助的好气象,教学秩序一片井然。
三、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16.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篇十六
【关键词】有效阅读;兴趣阅读;品味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可以更便捷更深厚的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真正能够沉下心来进行有效阅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作为阅读的主阵地——学校应主动承担起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责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
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有人认为阅读已经成为遥远的学生时代,早已不适应快节奏的信息网络社会。甚至有人怀疑书店设置的必要性。但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说的是:我们离不开阅读。中国人几千年的阅读习惯早已烙进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胞。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我们一代代匍匐在书本中,渴饮着中华的精髓。而到了我们这一代,突然要改变生活方式,就像离家的游子,没了家,没了根,如浮萍而不长久。只有心中装着家,才能走得更远更踏实。在阅读中我们去了解历史,反思历史;了解人性,反思人性;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在阅读中我们去感受美,学习美,创造美。如果生活中少了一份阅读,心里就会多一份浮躁,精神就会多一份迷惘,人本也就少了一份厚重。让学生明确这些阅读的意义,是打好有效阅读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作品的选择是进行有效阅读的保障。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书籍作品出版问世,如果将这些作品都阅读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慧眼”去“淘”出有价值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否则,学生阅读可能浪费精力,浪费时间,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如何“淘出”有价值的作品呢? 经过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传统著作,是文化之源,我们不得不去阅读。名家的作品高屋建瓴,是我们汲取精髓的捷径。获奖作品更是经过专业的洗涤,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阅读的大餐。当然,作品的有无价值还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对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起一定的作用。如果一部优秀的作品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而强迫自己去阅读接受,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起到消极的反作用。总之,只要我们选对了作品,在有效阅读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明白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带着兴趣去做都会做的很好。阅读同样如此,学生只要明白了阅读的兴趣,就会在阅读中找到无限乐趣。一篇“鸟语花香”、“青山绿水”就是一片徜徉心灵的天地。一部“气势磅礴”、“热血肝胆”就是一首让人荡气回肠的壮歌。在兴趣中收获,那是一种享受。寂静的夜晚,捧一本书在灯下,与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人世沧桑。然后,合上书,闭上眼,带着回味进入梦乡。清晨,散步在林间田头,读一读徐志摩,品一品戴望舒,神清气爽。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管是对阅读方法技巧的把握,还是对阅读精神状态的调整,都将在兴趣中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习惯。
四、教会学生在“品”中提高阅读效果
优秀的作品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如果想将这套大餐咀嚼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就需要反复的去品味。让学生读的作品多并不意味着学生收获的就多,如果一味的给学生阅读定一个量,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阅读就很难起到积极的意义。相反,如果引导学生将一部作品当做一道美味佳肴。从色、香、味等角度去感受它,先从各种角度赏它的色,再轻急舒缓的去嗅它的香,最后再细细品嚼它入口时每一瞬间的味。这样的作品一定会让学生回味无穷,读完还想再读,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出越来越深的味道。比如,在阅读《红楼梦》这部著作时,林黛玉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注意。从眉毛、眼睛、精神状态等角度对她们的外貌描写进行了反复的诵读品味。在品味中去感受她们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也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位值得争议的人物形象。为了对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水浒传》,每一遍都让学生仔细的去品味有关宋江的描写。自然,学生每一遍都会对宋江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在理解中,最终深深地感受到宋江身上所流露出的时代性格以及作者施耐庵探索社会的无限迷惘与无奈。总之,品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法宝。
五、做好读书笔记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最佳手段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十遍不如笔过一遍。善于阅读的人都懂得如何去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摘内容,写感受。一部优秀的作品在情节安排、思想挖掘、人物描写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帮助是很大的。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适当的将这些优秀的东西记录下来,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定会有质的提升。写感受既是对阅读效果的自我检验,又是实践有效阅读目的的最有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阅读得以升华。如果让学生真正做到将写感受贯穿于有效阅读的始终,有效阅读定能放射出夺人光彩。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收获的过程。一篇读书笔记就如在阅读之路上踏出的一步脚印,就是靠这些脚印攀登出了阅读之巅峰。
当然,引导有效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始终保持长久的恒心和毅力,相信学生,相信自己。
参考文献
[1]钟建才.论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2).
[2]林玲.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成才之
路,2013(21).
[3]田泽生.试谈主体性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
考,2013(04).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推荐阅读:
善于思考教学反思11-03
工作中善于思考创新08-18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要善于学习10-05
善于学习,挑战难题08-20
学会倾听善于倾09-08
有关善于发现作文09-29
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作文08-02
善于发现的眼睛 名师教学实录08-16
敢于审计 善于审计 强化审计责任担当08-17
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