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体育发展概况

2024-10-28

西宁市体育发展概况(精选7篇)

1.西宁市体育发展概况 篇一

西宁市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现状

一、西宁市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1、公务员队伍建设

从199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到1998年通过了全省的检查验收,并获得了较高评价。全市现有公务员总数8367人,其中市级3559人,占42.5%;区县政府机关4808人(含乡镇1266人),占57.5%;全市现有研究生学历2人(党委系统1人),占0.02%,本科1606人,占19.20%,专科3364人,占40.21%,中专1749人,占20.9%,高中以下1646人,占19.67%。

2、专技术人员队伍情况

全市企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857人。其中高级职称757人(正高级1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3%;中级职称7301人,占31.9%;初级职称13712人,占60%;未评职称1087人,占4.8%。全市现有各类专家46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0人,省级优秀人才26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3220人,占14.09%;大专学历8272人,占36.19%;中专学历7775人,占34.02%;高中以下3590人,占15.70%。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11117人,占49%;36—45岁8540人,占37%;46岁以上3200人,占14%。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按人数的多少依次分布: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水渔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交通、建筑、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

二、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人才队伍经过不断的调整、配置、培养与引进,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宁大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智力支持。首先,为切实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市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学成才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根据西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关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及《西宁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定对自学获得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用人单位分别按40%、50%、60%的比例报销学费;获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可享受50元津贴;选拔年龄在40岁以下有发展前途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机关干部到外省市挂职锻炼等。通过以上这些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实现尽快成才的目的。其次,近几年来,我市人事人才工作者,在各级领导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切实贯彻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三位一体的人才资源管理开发机制,积极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事体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并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下大力气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配置得当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第三,加大对人才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99年以来,我局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用于人才市场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才市场的硬件设施。同时我局还先后就人才交流及人事代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和规定,为人才市场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2001年,人才市场通过举办定期人才集市和人才交流大会等多种形式,为673家各类用人单位及8310人次的求职者提供了中介服务,并通过《西海都市报》等媒体,按时向社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促进地区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西宁市的人才队伍,从前些年中坚力量的大量外流,到目前保持一种低水平的稳定,根本原因就是人才的需求是由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现在,我市的人才开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外流现象依然严重,人才引进困难大。由于我市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加之一些单位在管理和使用上的原因,人才外流现象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人才引进方面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财力所限,政策优惠力度不大,所以收效甚微。由于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使得我市的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的拔尖人才更是匮乏(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刚拿到高级职称,马上就提出调往内地,使得单位多年的培养付之东流)。此外,就近两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西宁市生源的毕业生,能够回到西宁就业的往往都是长线专业,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不能回流。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少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仅有21名研究生,专科及其以下人员达86%,学历构成明显偏低;初级职称及其以下人员达65%,反映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尚有一定差距。三是人才分布与结构不尽合理,问题比较突出。我市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占19.73%;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占59.58%;也就是说全市将近80%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就职于非生产性的上层建筑或服务于福利事业性单位,只有20%的人才就职于一线部门。有78%的高级职称人员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其它行业仅占22%,这样的人才布局和结构十分不利于西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四是由于受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人才信息网络的建设举步维艰,人才交流信息量低,工作手段单一,远不能满足人才交流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五是干部培训渠道少。这几年我市干部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干部培训(尤其是异地培训)仅限于少数领导干部。而基层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师资力量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培训工作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循环状态。

四、上海浦东与西宁两地人才开发合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干部培训工作的推进意见》的过程中,西宁地区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先后赴浦东新区进行挂职锻炼和带教培训,推动了西宁市的人才开发工作,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区组织人事部门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热情周到地安排好吃、住、行,耐心细致地落实好带教岗位和学习考察的具体细节。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能在带教培训后的工作中取得良好业绩,渗透着新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和干部的心血。浦东带教培训从2000年启动到今年结束,前后共6期,每期10人,目前带教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五、西宁人才需求情况及两地合作的设想和建议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确定了“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确立了以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中藏药、生化食品、绒毛纺织、新型建材、胶囊及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企业为支撑的地方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今后几年,西宁市人才开发工作将主要以我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为出发点。根据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西宁市的人才总量应达到38500人,平均年增长3%,结合我市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应该说一般性应用型人才虽然也有一定的缺口,但不是主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键,还是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工业企业的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目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城市规划、道路桥梁、国际贸易及矿产、医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市的急需人才,这也应该是西宁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方向。上海,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城市,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才高地和人才队伍的绝对优势是勿庸置疑的。上海与西宁这个西部开发中的落后地区所进行的交流合作,实际是一种单向的帮扶。在此,我们一方面感谢上海对于西宁市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扩展人才资源开发的领域,开展以人才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现上海、西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联动发展。

(一)、推动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两地人才共享

高精尖人才的缺乏,一直是阻碍西宁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西宁市人才开发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上海市的进一步合作,解决和完善我市的“借脑”工程,使上海的高精尖人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交流到西宁市,帮助解决我市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根据西宁市发展建设的薄弱点和要求,有必要做好两地国家公务员的交流工作。目前,我市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在今后几年,我们双方应针对这些薄弱的环节,有计划地选派两地相关部门的公务员进行交流,切实提高我市公务员队伍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密切两地人才开发交流机构的联系,促进信息共享 根据上海和西宁人才资源状况的不同,以及两地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各有侧重的状况,应不断密切两地间人才开发交流机构的联系,加强人才信息的网络建设,促进东西人才信息共享。从大人才市场的角度上,进一步优化上海西宁两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加大挂职锻炼和带教培训的力度

近两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参加挂职锻炼、带教培训等形式的学习培训,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还不能满足西宁市发展建设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培训的数量偏少。为此,我们希望今后,在学习培训的名额指标和专业类别方面,能够给予适量的增扩,使受训人员范围窄、数量少的现状得到改观。在人员培训的方式上,我们建议在送出去的基础上,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请进来”,有计划地邀请上海的专家学者对我市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帮扶计划,使上海市的公务员到西宁挂职锻炼,以他们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西宁市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使我市尽快建立起一支基本满足西宁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

最后,我再一次对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西宁市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所给予的无私扶持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关于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带教培训工作的设想

为更好的借助浦东新区在人才、技术、经营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支持帮助我市培养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技能,充分发挥浦东、西宁人才资源开发的互动作用,促进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我们在认真总结前六期带教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带教培训工作的大体设想如下:

一、培训工作的任务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市确定了“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了“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是关键,因此,落实人才开发战略,以培养急需人才为重点,以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为中心,推动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有步骤地开展以人才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便成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培训工作目标

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从2003年起,力争2年内共培训公务员6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50名,共计210名。使我市急需的城市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园林规划、道路桥梁、投融资、医药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理念、知识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初步培育和建立起我市的学科、工作项目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理念和效率,实现浦东、西宁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互动发展。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定期带教培训。根据我市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需求情况,每年选派20名,按两期组织带教培训,每期10名,培训时间为30天,培训内容按照“培以致用”“缺什么,补什么”要求,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由参加培训的人员,写出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哪些方面或解决的什么问题的带教培训提纲,明确带教岗位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以便安排带教岗位和导师、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考核工作。

(二)定期双向挂职培训。为提高我市公务员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效率,一方面,我市每年选派20名公务员(科级10名;处级10名)到浦东新区政府对口挂职培训,为期40天,以更新观念,学习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知识,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浦东新区政府选派20名公务员到西宁市政府对口挂职,以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我市政府行政管理工作。

(三)不定期项目带教培训。依据我市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项目中所遇到的难题,项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相应培训来完成工作的,由我市主管培训部门提出项目培训申请,浦东主管培训部门给与帮助,适时安排培训,人员在1-10名,培训时间可按照解决项目难题所需时间多少来确定,培训内容以解决项目难题为主。

(四)不定期专家讲学培训。高精尖人才的缺乏,观念、技术、信息等落后,一直是阻碍西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西宁市人才开发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运用“请进来”的方式,每年由市人事局根据市属企事业上报的专题培训需求,筛选后报给浦东主管培训部门并由浦东主管培训部门不定期地组织安排1次,在城市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园林规划、道路桥梁、投融资、医药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来我市讲学指导,培训内容按行业分类,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题讲座和实际演示为主,帮助我市培训相应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带教培训、挂职培训工作,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为西宁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两地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所做的一件富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为做好这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培训工作,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

(一)加强宏观管理。西宁市委组织部、西宁市人事局将根据培训工作实际,制定出《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与浦东新区组织部共同协商修定《培训工作规程》,使培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搞好分工负责。西宁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西宁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和公务员处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处、科级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挂职培训、带教培训等具体工作。并与浦东区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积极联络、协调培训事宜。

(三)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及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负责带教培训和挂职培训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西宁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参加培训人员培训后的考核工作。注重培训与使用及培训后工作成果、业绩的情况登记,并随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建议单位或政府给与表彰。同时,将培训人员的工作业绩、成果和培训工作总结报送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

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统筹安排,注重实效,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公司发展概况 篇二

一、公司基本情况**振源商贸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是集商贸流通、农副产品加工、宾馆经营为一体的多元化进出口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6年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2007年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2008年被评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被评为**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经营宗旨,以“创新管理体制、打造一流企业”为理念,着力凝聚精英团队,适时优化经营管理,奋力开拓流通市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以商品贸易为依托的批发零售业、以生产葵花仁为主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的服务业,市场占有量逐年增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综述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公司充分发挥区位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抢占生存发展的制高点,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在一条山镇和上沙沃镇建设年产50000吨葵花仁生产线、50000吨冷链物流中心、10000只肉(种)羊养殖场、10000m2农贸市场和5000m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中心等5个项目。项目占地总面积128336m2,其中,建筑面积69500m2,项目总投资4.7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项目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全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16亿元,实现利润9540万元,上缴税金1850万元,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00个,临时就业岗位600个。

3.中国铁路物流发展概况 篇三

基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现实需要和社会物流体系的迫切期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己成为铁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点。系统梳理与回顾铁路物流中心形成与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发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把握其发展的趋势与特征,从而推动铁路货运的科学发展,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一)铁路物流中心的含义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是在国内外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铁路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运输能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产生的,以铁路货运场站等资源为基础,融合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其既可作为铁路自身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公共性物流基地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入驻共同开展物流服务的场所。铁路物流中心一般具备适度超前、功能齐全、能力强大、装备先进、辐射广泛等特点,它与传统的铁路货运场站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二)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历程

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传统货运场站发展为主的萌芽起步期,二是以集装箱中心站、大型装卸车点等具有物流发展理念的节点为主的探索发展期,三是铁路物流中心布局规划方案提出标志着进入系统发展期。

1.萌芽起步期(2003年之前)

自建国以来,随着铁路网的逐渐完善,铁路货运场站也随之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货运场站网络。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公路运输迅速发展,铁路运量出现了下滑态势,铁道部重点进行了零担运输集中化改革,“七五”期间停办了2000多个车站的零担业务,全路大部分区段取消了沿途零担列车;“八五”期间又重点进行了整车集中化运输的理论分析和局部试点工作,整顿了加冰冷藏车办理站和危险货物办理站;在理论研究和部分路局试点的基础上,铁道部从1996年开始在全路推行货运业务集中化,要求停办日均装卸车数在1车以下的565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将平均站间距延长到14公里,1997年停办日均装卸车在3车以下的1042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到“九五”末封闭日均装卸车数小于5车的车站货运业务,将平均站间距延长到22公里左右,货运营业站保留2500个左右[ ]。

在货运业务集中化办理、关闭小型货运场站的同时,铁路货场自身也在不断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实现增运增收,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世纪八十年代,部分铁路局结合多元经营发展实际开始尝试修建用于企业开展铁路延伸服务的经营基地;九十年代后,铁路多元经营系统为有效缓解铁路货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大规模建设适应经营需要的自有货场,但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与此同时,铁道部推出多份规范性文件,积极鼓励货运场站拓展服务功能,强调车务段和二等以上货运站要以货场中的相关部门为基础,成立货运营销机构[ ];鼓励发展货场办市场,以形成新的物流集散地,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吸引货源[ ]。

上世纪末,“现代物流”一词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片热潮,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联合铁道部、交通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铁路系统逐渐认识到物流对于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以传统货运场站为主、多经物流基地为辅,在公路运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形成了优化既有货运场站布局、拓展货场服务功能的发展特色,但并未形成自上而下、具有全局指导性的统一布局优化方案,拓展服务功能多从提升自身收益的角度出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尚未形成。

2.探索发展期(2003年~2010年)

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联合铁道部研究提出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于2004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总体规划方案”(计基础[2003]36号),明确了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方案,提出规划建设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以及40个左右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专办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具有综合物流和多式联运的各项功能,如仓储、拆拼箱、加工、包装、配送、商贸、信息处理等,是以铁路集装箱服务为主导的综合物流基地,是铁路物流中心的重要表现形式。

2003年12月,铁道部正式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铁路专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了新的探索,对于铁路物流中心发展融入现代物流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由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主导,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物流运作特色的行包行邮基地、商品车物流作业基地和专办站。

这一阶段,传统货运场站业务集中化工作继续推进。2003年以来,一些运量较小的货运站已经被逐渐整合,努力实现铁路货运“集中受理、优化装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至2006年,5万吨以下的货运站已减少到925个,平均每100公里营业里程上的小型货运站个数由2001年的2.56个下降为1.26个,小型货运站在路网上的密度减少了大约50%,货车周转时间由2001年的5.08天缩减到4.92天,铁路货运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铁路货运场站的布局调整向着集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此举适应了现代运输物流的基本需求,符合铁路物流中心的总体发展方向,并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

2006年全路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两整合、一建设”,即整合零担业务、整合运量小的货运站,建设战略装车点(后称为大型装车点),进一步推进货运场站布局优化调整。同年,铁道部发布《关于结合“两整合、一建设”工作大力促进多元经营发展的通知》,开始大力推进以大型装车点为重点的物流节点建设,鼓励开展运贸、代理、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型装车点是为保障大宗货物运输、缓解货运场站能力不足而兴起建设的。它以稳定的货源条件为基础,要求大宗物资货源量达到日均1列以上、单一品类年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并配有智能化的装载系统,具有大容量的仓储能力,以及高效率、规模化的作业方法,成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至2010年底,全路已经建成大型装车点近710个,这些装车点的货物发送量约占全路货物发送量的40%以上。

2006年《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加快落实“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这是铁路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中首次出现“物流中心”专业名称,表明铁路系统已正式接受“物流中心”的理念并加以推广。同年,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五方股东共同组成了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承担18个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现已建成运营9个,分别为上海、昆明、重庆、成都、郑州、大连、青岛、武汉、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初步形成了铁路集装箱运输节点网络。

2006~2008年,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等单位成立项目组,针对“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发展时机和发展模式”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功能结构体系、空间布局宏观规划方案、建设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系列研究结论与成果,受到了路内外的广泛关注。2007年,铁道部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启动了西藏那曲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2008年厦门前场特大型货场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理念开始了前期市场分析和可研设计。自此,不同铁路局针对货运场站转型升级、多经物流基地,专业运输公司针对行邮行包基地、集装箱物流中心、商品车作业基地等各种形态的物流中心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实践。

在这一阶段中,铁路物流中心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三大专业运输公司构建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的物流节点,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受经营体制的影响,不同经营主体所规划建设的不同物流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重复建设、资源利用不足等现象开始出现,如何规范引导既有节点向着合理化、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摆在铁路系统面前的重要问题。

3.系统发展期(2011~)

2011年,铁道部在前期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铁运[2011]69号,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在规划的全国性42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98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建设80个左右一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160个左右二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300个左右专业型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对于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途径也给予了明确的说明:“新建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均应按照物流中心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既有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应逐步向物流中心转型,以推进信息化、改善铁路线路、装卸机械、堆场仓库、场内道路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进行改扩建;对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空间不大的货场,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进行优化整合。”《规划》既指明了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发展方向,又为各铁路局开展铁路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提供了可遵循的宏观布局依据。2012年以来,各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设计、建设与运营服务等后续重点工作展开了系统性的实践。

二、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现状

近两年,随着我国铁路系统在铁路建设中引入了现代物流理念,逐步建设了一批有别于传统货运场站的物流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根据《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国、区域、地区三级物流中心布局方案,各铁路局铁路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铁路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做法。

南宁、昆明、兰州等铁路局分别对管内铁路物流中心进行了分级分类规划.铁路物流中心分级分类规划是铁路物流中心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铁路物流中心进一步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我国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及后续运营的快速推进与实施。

(二)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初步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转型,适应物流市场的需要,铁道部运输局在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出台的铁路货场、专用线货运设备、设施建设相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典型铁路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积极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至2013年3月,先后发布了《铁路标准化货场管理办法》、《铁路运输装卸机械发展政策措施》、《关于加强铁路货运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关于加强铁路货运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指导意见》等文件,对铁路物流中心设计与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规范指导。

其中,《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增值功能以及辅助功能的具体内容,从选址要求、功能设置、功能区划分与平面布置、货运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等方面对铁路物流中心的平面布局规划与设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基于提高货物门到门运输联运中转和全程物流节点服务效率的理念,在有机吸纳铁道部计划司、建设司、工程鉴定中心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文件详细制定了铁路物流中心内仓库宽度、面积,站台宽度、高度以及道路硬度等重要设计建设参数。这对铁路系统建设铁路物流中心、推进铁路货运场站转型升级正在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目前,新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规范》正在原铁道部建设司的主持下研究修订。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近年来,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货运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也相应提升。铁路货运场站陆续应用了视频采集、条码、RFID、手持终端等物流信息技术设备;车站综合管理系统、车号识别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运输调度信息系统、铁路办公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增强了铁路物流在准时性、货物追踪、车辆识别、信息提取和查询等方面的技术保障,为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货运与物流作业组织效率和服务及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铁路口岸站推广应用了口岸信息平台,实现了与海关、质检部门的信息交换。

2012年9月20日,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在全路范围内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货运需求网上受理,同时为客户提供了业务办理、运力资源公示、信息查询等多样化服务,使铁路运力更加公开、公平地服务于客户。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面推进改变了传统铁路货运场站的生产作业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了铁路货物的装卸、运输组织一体化管理,适应了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铁路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的转型升级。

(四)营销及全程物流服务理念迅速推广

为适应货运组织改革的需要,实现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从按计划组织运输的生产模式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 ],各路局积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制定并实施货运营销组织方案。截至2013年5月31日,北京局、上海局、济南局等13个铁路局已经成立铁路货运营销中心,哈尔滨铁路局与广铁集团分别成立了货运营销部和货运营销处。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取消了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有力地促进了客户在铁路物流中心中接受到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的服务。

同时,铁路系统大力发展全程物流,整合运输与物流服务资源,快速构建“门到门”运输体系,推动铁路物流中心延伸功能,在现有装卸、仓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上门取货装车、送货到门卸车、短途运输等服务领域,搭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三、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物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挖掘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面对改革的新形势,还面临着服务功能不完备、营销意识较薄弱、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空间急剧扩张,许多传统铁路货运场站和线路被包围于城市中心,如北京铁路枢纽内的和平里站位于二环路内、广安门站位于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逐渐被居民区、商业区包围,使得货运场站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面临急迫的外迁需要。此外,与当前铁路大规模路网建设相比,铁路物流中心建设速度则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良好的铁路点线协调能力,甚至影响了百千战略中准时制列车的开行,急需加快落实《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的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铁路物流中心的服务功能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铁路货运场站的服务功能仍具有明显的传统货运服务特色,依然以货运基本功能为主,缺少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多样化的物流增值服务,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要求的服务功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市场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转变的物流服务要求。

(二)经营范围亟待拓展

目前,铁路货场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不能经营仓储、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服务,与“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003年,铁道部出台的《铁道部关于规范铁路货运营业行为的若干规定》(简称“八不准”),规定了“不准要求货主通过延伸服务或运输代理办理货物运输”等八项禁令。“八不准”的提出杜绝了当时存在的利用铁路运能谋取私利的行为,一些铁路人员间接或直接通过手中紧缺的计划数强制要求货主进行货运延伸服务的手段被禁止。从规范铁路服务行为、树立铁路良好服务形象的角度出发,“八不准”在当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且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市场需求逐渐向包装、加工、“门到门”全程物流等多种延伸服务拓展。同时,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大规模建设,铁路运能得到逐步提升,铁路运输计划的供需状况也将随着运能的提升发生变化,争取更大的服务市场、吸引更多的货源将逐渐成为铁路货运场站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铁路货运场站运营管理的内容也需逐渐向延伸性物流服务发展,而“八不准”的有些内容无疑与此新形势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另外,我国铁路货运、行包、装卸、货代等部门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组织机构多、管理层次多,路局、站段各部门实体之间条块分割,致使整个物流供应链中各环节脱节。由此造成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流不畅,整体协作性差,加大了货运作业成本,从而影响了铁路货运与物流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和铁路物流服务的拓展与运营。

(三)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中心虽然已经装备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装备,但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规模和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配合不力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现代物流高效搬运和装载工具的托盘没有在铁路物流中心广泛应用和推广,龙门吊、正面吊等大型机械化装卸工具在铁路各物流节点装备的数量也不足,相当数量的货运场站仍以人力装卸为主,不仅装卸效率不高,而且安全保障不足。其次,铁路物流节点内存在很多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装备的应用仍然不足[ ]。第三,各种设施设备相互衔接配合不力问题在铁路物流中心中表现明显,例如,由于站台、各类货车车底板高度不尽相同,且缺乏托盘等搬运工具的配合,致使多数叉车作业衔接不畅,影响了效率。

四、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趋势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将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从而实现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在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的形势与要求下,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将朝着建设合理化、功能多样化、装备现代化、办理便利化、服务全程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一)物流中心建设将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为贯彻落实《铁路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铁路物流中心的布局方案,各路局必将加大对既有货运场站的改造提升,以信息化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重新审视、调整铁路货场的定位、布局、分工和功能设置,更新货场设计理念,加快建成一批现代化的铁路物流中心。同时,跨局协调机制的建立又将大力推进全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联合发展,提高铁路物流中心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铁路物流网络资源集聚,促进铁路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符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加快货运组织改革进程,全面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各铁路局将会加强铁路物流中心与相关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加快建设联运中转设施,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物流设施的衔接和配套,促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从而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整体运行效率。

(二)服务功能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面对客户全程物流服务需求,铁路物流中心将强化运送、装卸、包装、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供应链管理与衔接,并且对物流运输实行功能系统化、组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最大程度地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综合性、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从而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同时,铁路物流中心将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范围和经营项目,不断提高铁路货运经营层次和利润水平,将铁路货运从原来的交通运输节点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

按照《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知道意见》(铁运[2013]57号)的要求,铁路物流中心在巩固完善货物到发、中转、装卸搬运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必将拓展仓储、堆存、配送、联运、包装、流通加工、金融物流等增值功能,积极探索自营、外包、联盟的发展模式,以确保中心所承担的货物交付任务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小的成本来完成;除此之外,完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配套功能,以方便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实现,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产生经济与物流活动集聚效应。

(三)技术装备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必将带动铁路传统货运设备的改造升级,陈旧落后、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将加快淘汰。叉车、龙门吊、正面吊、堆垛起重机、旋转式起重机、超偏载检测装置、动态轨道衡等大型先进机械的投入力度也会不断增强;在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铁路物流中心,有望加速建设和改造一批立筒仓、预冷设施和立体仓库等现代物流设施,从而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电子汽车衡、自动分拣设备、堆垛起重机、叉车、托盘等多种现代物流设备也有望配备齐全;无线射频识别、煤炭专用抑尘设备等低能耗、轻污染的高新技术装备亦将广泛应用。

(四)业务办理将向便利化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实施的货运组织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做到“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受理、随到随办”,给客户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而传统的铁路货运站基本作业包括受理、验收、制票、承运、装车、整理换装、货票交接、卸车、货物交付和搬出等,托运人要按照铁路规定完成其他多项工作,如进货、取货、货物包装、货车或集装箱的施封及特殊货物作业等。在改革的推动下,铁路物流中心的业务受理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从繁琐的现场办理到电子商务下的“我要发货”一键受理,业务受理进一步向便利化方向发展;而铁路物流中心内相关管理系统通过与12306有效连接,可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增加客户满意度;同时,作业内容和服务方式将由客户决定,货物发送前由铁路物流中心负责取货、仓储,途中作业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开展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服务,货物到达后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货物的分拣、配送等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客户要求提供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物流增值服务。

(五)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将会显著提升

全程物流服务需要铁路运输企业深入客户供应链,结合客户产销节奏设计服务内容。按照货运组织改革的要求,全程物流要重点突破“站到门”“门到站”的运输配送阶段,因此,承担末端配送的铁路物流中心将会改变过去基于运力配置运输资源的经营理念,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全面利用运输、仓储以及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便利、高效、不易被替代的全程物流服务。同时,铁路物流中心的网络化经营优势将会日益明显,积极对接全国性、网络化的大型制造、商贸等企业,承担其他物流企业难以实现的全程物流业务,展开深入联动,灵活采用整合手段进一步提升铁路物流中心网络的广度和服务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程物流服务的网络分析、开发等方案解决能力,灵活应对不同客户对全程物流的需求。

4.学校一学年发展概况 篇四

一、加大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投入,营造科学高效的育人环境。

去年10月,我们以小城镇建设点评为契机,争取资金6000余元,对校舍墙壁、大门两侧墙壁全部进行了刷新,更新校内宣传版面9块,营造了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开展教室文化点评活动2次,营造了整洁、美观、高雅、向上的教室环境。今年以我们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争取街办政府投资500万元,新建35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今年4月份,全体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洁净、美观的教学楼,这是我校办学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教学楼使用后,学校多方筹措资金10万元,在教学楼安装监控摄像头22个、报警器30个、防盗门窗300多方米,在学校后墙安装刺笆83米,严肃门卫管理和教师执勤、护校制度,提高了校园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今年5月份,学校积极争取教育局资金支持,安装55英寸大电视19台,大大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学校采取给教师补贴的方式鼓励教师新购戴尔笔记本12台,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鼓励参与《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用水平。另外,学校新购惠普打印机2台,联想办公机一台,改善了处室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效益。

二、加强幸福课堂研究,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坚持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一、二节分别为语、数、英集中教研沙龙,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实施“个人设计——组内说课——教学实践——共同研讨”的流程,突显个体作用,发挥每一位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并借助于其他教师的经验与意见,努力提高驾驭幸福课堂的能力。我们还邀请联盟中心李秀玲校长、基础教育检测中心张世峰老师、北海双语学校韩玉秀老师到我们学校就幸福课堂的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加快了我校幸福课堂的建设的进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去年区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两名教师荣获二、三等奖,在今年区教育局组织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得二等奖,我校被评为首批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示范学校,在今年潍坊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开展的评估中,我校获得联盟学校第二、全区小学第五的好成绩。

三、学校对家长的要求:

1、学校在放假前组织学生集中收看了8部安全教育视频课程,并组织学生书写了《学生暑假安全承诺书》,与家长签订了《学生暑假安全责任书》,目的就是要提高家长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保证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放假期间,家长是学生的唯一监护人,对学生的安全负有完全责任。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学生暑假安全责任书》,监护好学生的安全。

2、开学后,学校要求学生全部乘坐交警部门审核的有营运资质的新式接送学生车辆,请家长从为孩子安全负责的角度为其选择接送车辆。

5.韩国游戏产业发展概况 篇五

工商管理类周乐100137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呈指数式增长,网络游戏也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一度成为许多人眼中网络的代名词,而讲到网络游戏就不得不提到对中国网游产业的影响深远的韩国,本文通过概述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浅谈韩国游戏产业的成功对中国游戏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游戏;技术;网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其中之一便是网络游戏的盛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吧,以及快速增长的PC,使得人们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为网络游戏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可能。众所周知,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年轻人占了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丰富了社会公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这更是促进了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游戏产业大国的韩国,自然是受益匪浅。其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号称亚洲网络游戏第一大国,也是世界网络游戏强国。

一、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之后,韩国政府认识到仅仅是依靠汽车制造这样的重型工业来支撑全国经济的做法是片面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脆弱的特征,于是科技含量极高、能源消耗却为零的游戏制作及其相关产业在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大量资金投入下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韩国游戏产业的崛起于2000年中后期,发展到今天,韩国本土的游戏制作及经营类公司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500家,这一数据是相当惊人的,也无怪乎韩国网游业在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占的市场份额相当大,03年的比例是整个游戏产业当中49.3%,04年61.9%,05年50.4%。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比较重视海外出口,网络游戏出口15个国家,主要是中国,占26.7%,其次是日本,20.8%,还有美国、东南亚等地区。虽然近年由于中国本土游戏产业起步和美国的竞争,市场开始萎缩,韩国在网游界的霸主地位已经被动摇,但作为老牌的游戏强国,韩国游戏产业发展势头依旧十分良好,它的出口额08年已经超过11亿美金,2010年更是达到了16亿美元,在韩国文化信息振兴院公布的《2010年游戏产业动向分析》报告书中显示,2010游戏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出口额为32700美元,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这一数据对比韩国全国人均出口额5770美元,整整高出6倍。考虑到韩国世界经济大国的身份,就不难看出,它的游戏产业还是宝刀未老的。另外,新浪中国网游排行榜(CGWR)最新数据显示,原产于韩国的《热血传奇》仅次于《魔兽世界》,位列第二,《龙之谷》和《奇迹MU》分别居第四、五位,在海外市场尚且如此受欢迎,国内市场就更不用说了。

二、韩国游戏产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网游时代开始以来,韩国作为技术领先国创造了众多神话般的游戏,从2001年开始公测的《传奇》系列创造传奇以来,《天堂》及其续作、《星际争霸》、《劲舞团》,再到《穿越火

线》、《永恒之塔》、《泡泡》系列,还有2011的新作《洛奇英雄传》,韩国网游续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那么,韩国网游产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

(一)专业的开发团队

韩国网游研发团队一般都不大,通常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但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绝对过硬,他们拥有游戏行业中遥遥领先的研发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骨干人员或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业内精英,拥有数款经典巨作游戏的制作经验;或是资历很老的游戏玩家,他们清楚玩家对于游戏的喜好和需求;或是美术界的高手,能够制作出完美而逼真的画面。如《Monarch》的研发团队,只有8人,但单从截图上看,游戏甚至可以媲美《魔兽世界》、《指环王OL》等大作。再说TERA研发团队,负责游戏制作的Bluehole工作室自身拥有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专业制作团队,这个团队同样也是人员极少,但在这群精英的不懈努力下,开发出了这一款颠覆传统特性,同时支持游戏手柄操作的动作网游。

(二)独特的运营模式

作为为数不多的老牌游戏大国之一,韩国的游戏产业运营模式日趋成熟,从内容提供到平台供应再到游戏运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韩国企业尤其重视构筑海外营销网,积极利用网络、外国代理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为韩国网络游戏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途径。首先,韩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使用了道具收费模式,因为互联网是免费的,而依托互联网而生存的诸多行业,一个个纷纷走向免费化的道路,免费模式下争夺的是用户,是流量,是注意力,而运营商可以通过广告,或者通过有限的收费服务或道具,或者通过通道搭载的其他服务,免费的互联网就可以将注意力变成钱。其次,韩国网游企业敢于打破常规运营模式,诚招分区运营商,这样就避免了许多文化差异和当地的政策审查上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当然,更为成功的要数DawinGame提出的可双赢的经营模式,DawinGame靠着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全球游戏共同体的优势,并结合了游戏网络,向多家合作厂商提出了合理的收益模式。DawinGame预合作的目标企业是,拥有自己游戏的游戏厂商,拥有一定会员数量的网站,各种言论传媒,可提供创业信息的创业网站以及能提供各种项目的企业。这样一来,游戏厂商们可以通过DawinGame扩大自己的服务规模,同时可以提高宣传效果和收入保障,会员制网站和各种言论传媒可以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创业信息给会员,从而在游戏和创业中均可获得收入。再就是开发社交游戏,社交游戏是一种通过互动娱乐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互动游戏。传统的社交游戏主要包括一些Casual Game类的竞技、竞猜等对抗与协作性互动产品。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游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休闲娱乐,一类用于比赛、聚会、旅游、演出等社交场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游戏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网络生活,社交网络中的社交游戏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经典的棋牌游戏在互联网上被快速的普及,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规模。社交游戏的成长加速了社交网络的规模化,虚拟礼品、虚拟宠物、恶搞、奴隶系统、投票、评价系统等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快速的普及。

(三)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整体上来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倾向于在网游中寻求安慰,释放压力,因而全球市场对于网游的需求是有增无减。局部来看,受文化因素的影响,韩国国内游戏市场需求巨大,众所周知,韩国网络游戏的发达程度处于世界顶尖水平,韩国每个城市都有数不清的游戏小卖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网络游戏爱好者的天堂。当然,韩国的游戏业如此发达,于韩国国民对游戏的狂热爱好是分不开的,很多父母甚至陪子女到游戏店挑选PS2游戏,这与中国家长的做法大相径庭,无疑,这是由韩国的文化与价值取向决定的,韩国人并不把玩游戏看做玩物丧志的表现,而是看作一种良好的休闲方式以及兴趣爱好,在韩国,职业的游戏玩家甚至可以完全靠游戏过上非常惬意的生活。韩国网

游国内市场发达跟其国民人均收入相对较高是离不开的,大多数的玩家对电脑硬件更新换代及游戏产生的费用的承受能力是很高的。而国际市场方面,韩国网游以其先进的技术,出色的画面保持着极强的竞争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就中国而言,虽然自主网游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速发展的阶段,但离韩国网游无疑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许多中国的游戏玩家依旧青睐韩国的网游。而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对于游戏的需求仍旧庞大,韩国网游的国际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全球游戏产业的增长相当惊人,预计2011年将达到121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430亿美元。

(四)政府的大力扶持

韩国游戏区别于其他各国游戏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政府的各方面支持,可以说这样的支持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支持包括很多方面,首先立足长远,充分重视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和产业价值,把网络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在管理方面,设立游戏产业振兴院,由文化观光部出面组建韩国游戏支援中心,向韩国游戏产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上的多方面支援。此外,针对游戏产业的相关法律也是十分健全的,比如,网络实名制,再比如制定法律,禁止青少年凌晨过后玩网络游戏,还有对于外挂的量刑,以保证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在资金方面,成立游戏投资联盟,并为游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设立游戏产业发展基金,为游戏产业服务;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务负担。为了支持游戏产业的发展,韩国游戏研发和促销协会为缺乏必要资本的公司提供办公场所,这些公司只需要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并且可以以非常低的费用使用协会所提供的设备。在技术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补助制度和奖励措施,成立游戏院校,开设游戏相关专业课程,以大力培养游戏专业人才;对从事游戏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免除2年的兵役;另外,韩国还建设众多的游戏产业基地以扶持中小游戏企业的发展等等。

三、韩国游戏产业的成功对中国的启示

从盛大引进《传奇》开始,中国网游跟韩国网游便与韩国网游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个月盈利100万,第一年盈利一个亿,可以说是《传奇》成就了盛大的传奇,另一较大的网游运营商久游网也是依靠代理韩国游戏《劲乐团》和《劲舞团》而崛起,而且,中国的很多网游都是模仿了韩国的,如目前国内网游排名第一的腾讯的《QQ炫舞》就是模仿了《劲舞团》、《QQ飞车》模仿了《跑跑卡丁车》、《QQ堂》模仿了《泡泡堂》,韩国网游可谓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中国网游想要做大做强,还需要向韩国好好学习。

(一)解开传统观念的死结

中国网游市场虽然庞大,但那只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实际上,中国网游市场被开发程度很小,潜力巨大。前面已经提到,韩国人把玩游戏看作一种良好的休闲方式以及兴趣爱好,所以他们游戏玩家占了总人口的很大比重,而在中国,受传统的”玩物丧志”观念的束缚,很多家长都尽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当然,自己也免不了要以身作则,且不去说这种管理方式的收效如何,至少在家长这一块,就要缩小一部分市场的吧。所以,无论是对于现阶段专注国内市场,还是将来要走出国门的中国网游业来说,破除传统观念的死结,让国民对网游重新定位,有一个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发国内游戏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二)走自主创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就中国网游界来讲,盛大、网易也好,腾讯、九城也好,几乎都没有真正自己创作的有中国元素的经典游戏。目前国产网游壮大的最大瓶颈仍然在于内容竞争力。网络游戏产业越来越成为创造力的竞争红海,但中国网游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具有原创特色的文化内核,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供网游创作的素材相当的多,而且中国元素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神秘感,将这一优势发挥到网游产业之中,对于开拓海外市场定能有所帮助,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什么时候,中国网游能够像建设社会主义一样,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在网游方面的立法还很欠缺,首先,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游戏产业的部门,就像无证经营的街边小摊一样,很多部门都可以来插一脚,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交叉,最后势必导致管理的绩效低下;然后就是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虽然很多中国的网络游戏都有防沉溺系统,但是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大多数的玩家都是一个人同时有多个账号,一个号玩不下去了换另一个号接着玩,这样一来,防沉溺系统就形同虚设了;而且,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网络实名制的法案根本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大量存在的黑网吧照样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充分反映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软弱,我国网络空间的立法进程任重道远,还需要向韩国取经。

6.四平市公交发展概况 篇六

课程名称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四平市公交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木通

工工

程春

3程

1学

40院 2 峰 6 兰 院

(系)土专业班级 交姓

名 王学

号 1指导教师 马

1四平市简介

四平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位于东北振兴哈大发展轴上,是哈长城市群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主要支点城市。全市幅员1.47万平方公里,人口341万,其中市区面积1480平方公里,人口72万。辖公主岭(省直管)、梨树、双辽、伊通四个县(市),铁东、铁西两个区,辽河农垦管理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解放战争时期因“四战四平”战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马德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线路的第1站,是东北城市群中最具产业发展条件的城市之一。四平区位独特。俯瞰东北亚1728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00多万平方公里)区域,中心点在四平,向南直抵环渤海经济圈,向北达俄罗斯,东触朝鲜半岛,西至蒙古国。幅员辽、吉、内蒙三省区,交界处在四平,通达大东北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部,辐射土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是吉林、黑龙江及内蒙东部地区通向沿海口岸和环渤海经济圈最近的城市和必经之路,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四平火车站是全国18大编组站之一,京哈、平齐、四梅等四条铁路在市区交汇,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11年建成通车,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贯穿东西南北,辐射东北四省(区)的运输半径短,运输成本低,现代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四平东北亚物流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四平距大连国际航运中心550公里,距长春龙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1个多小时车程,四平本地军民两用机场即将开通国内航班。

第1 页

2主要交通枢纽 1四平东站(高铁站)

四平东站位于四平市经济开发区长发村四社,长平高速公路收费站西侧。四平东站站台型式为2台6线,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人,预计2030年年发送量1104万人。站房综合楼批复面积为5300平方米,其中旅客客运面积为4000平方米,其他设备用房面积为1300平方米。广场与站台面高差为-3.68米,车站形式为线侧下式车站,进出站形式为“下进下出”。

第 页

2四平站

四平站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英雄大路,建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隶属沈阳铁路局管辖,现为直属一等站。是全国18大编组车站之一,为二级七场混合式编组站、客货运站。客货向北通向长春,哈尔滨和黑龙江大部分城市,向南通向沈阳、大连、北京和国内大部分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位置显著。上下行自动化驼峰,站线79条,客场规模为3台(1侧2岛)10线,客流流动方向为上进下出。车站接发列车日均330列,编解列车日均80多列。

(1)3公交发展现状

(1)四平市投资1542.5万元新购入的38辆新能源公交车,正式上线运营。四平市公共汽车公司,为倡导“绿色出行”打造“绿色公交”,投资1542万将

第3 页

38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将投放到10条新开公交线路上运营,运营里程59.2公里,日均新增客流量达3000多人次,将更好地满足市民多元出行需求。新上线的38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其中23辆纯电动(充电2个小时可行驶100公里)、15辆天然气和电动混合车,采购自宇通、中通、金龙国内三大知名公交车生产商,产品性能、质量、安全均符合国家标准,且车辆没有尾气、噪声低、车厢温度还高。新增208路(一中—东外环),里程14公里,可满足附近新建小区居民、企业员工乘车需求;122路夜班车(中央西路桥—万达广场),运行时间为晚18:00-21:30,站点分布在城区主干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夜间出行。

(2)四平市在全省首开公交巴士,辐射公交盲区。公交公司:四平在全省首开“社区巴士”虽然赔钱但就是为了便民“四平市政府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筹划上这两条公交线,早在2013年下半年,四平市政府在计划开展“三轮车专项整治”工作时就提出了要开通两条“社区巴士”线路。原因是一旦政府大力度打击非法营运的三轮车,势必会给部分此前主要靠乘坐非法营运三轮车出行的群众造成一定的出行困难。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四平市政府指示四平市公共汽车公司要通过详

第4 页

细论证和踏查,在四平市铁东区和铁西区分别开通一条“社区巴士”线路,原则是这些“社区巴士”要走小街,串巷子,尽量覆盖公交盲区,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四平市公共汽车公司经过三个多月的论证和详细踏查,最终确定了两条公交线路,在此之前,这两条线路中的许多站点都是此前不通公交车的。后来,四平市政府花费300万元,通过招标方式购置了20辆5.5米长的客车作为这两条线路的营运用车“这是四平市乃至吉林省最早开通的‘社区巴士’,由于车辆小,核载人数少,运营费用高,这两条线路基本上不太可能会盈利。”政府这样做,完全是从百姓需要出发。

两条公交线路站点:

57路:妇婴医院、英雄广场、市委、政务大厅、二里小区市场、二里小区、益民小区、人民剧场、工具厂、滨河新苑、滨河蓝湾、军体校、铁西环卫处、红嘴商贸城、红嘴驾校练车场、红钢家属楼、条子河村委会。共17站。

56路(环线):一中、欧屹金城、一面城三社、金隅水泥公司、英迪化纤公司、华亿嘉苑、北二小区、红波食杂店、第二中学、东升家园、北三市场南门、北三市场西门、口腔医院、中医院、糖酒大厦、兴红家园、南三西里小区、商业城、润香坊、南一纬小学、铁东检察院、清华苑小区、一中。共21个站点

(3)四平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主要由公共汽车,出租车两种交通方式构成。

第5 页

出门就有公交车,上了公交就有座位。这是广大的四平市市民对四平市公交的一种准确评价。四平市现有现有公交线路二十余条,公交车辆近400辆。贯穿了铁东铁西两主城区。

四平市公交线路表

车次 配车台数 停靠站详细信息

1路 13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新华大街商场一商店三马路六马路市医院广场铁东政府

2路 12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新华大街商场一商店马车房小区啤酒厂铁东广场收割机仪表厂平东

粮库北方换热器客车厂平东市场平东医院液压件工程机械三粮库改装厂老城大修厂

3路 10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新华大街商场一商店口腔医院工人文化宫联合化面粉厂北河小区北大桥艾斯克六中北山北山检查站

第 页

4路 14台 四平火车站新华大街中央西路中心医院人民剧场二里小区工交干校平西乡飞机场泉沟

5路 36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新华大街商场一商店马车房小区南四纬收割机烟厂路老城大修厂鼓风机厂山门山门风景区

6路 24台 红嘴兴红路新华大街中兴大厦站前街天桥街北河路一马路北一纬二马路北三纬六马路北二纬十一马路南一纬南二纬四马路三马路南一马路建设路民主路南立交桥站前街 三角市场公园北街中心医院二里小区四道口红嘴

7路 12台 下三台一面城小学长发路北二纬一商店商场新华大街火车站警官公寓政府网站二十四中学 市政府

9路 11台 中西医结合党校少年宫南湖防疫站妇婴医院新华大街新华医院

移动公司北沟新村北河小区联合化口腔医院一商店

10路 10台 武警地直商厦公园北街仁兴市场爱龄奇医院北河小区北大桥六中立业

11路 11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院三马路六马路新开路 六商店液压件工程机械三粮库改装厂老城立白

18路 14台 铁东区政府广场市医院六马路三马路一商店商场中央西路中心医院人民剧场二里小区工交干校骨质增生医院医护学校经贸学校传染病医院飞机场

第 页

19路 12台 华信游泳馆广场一中新开路收割机路南立交桥四中迎宾街小学 电大市政府人防办 中心医院电业村家俱市场爱龄奇医院新商业大厦

20路 8台 汽车公司棉纺厂吉林师大二医院党校少年宫南湖公安大厦电大 人防办中心医院人民剧场 二里小区工交干校

28路(1号线)26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防疫站公安大厦电大人防办市委地直商厦二里小区人民剧场中心医院 商场一商店马车房小区南大桥事故处理大队培训中心大修厂

28路(2号线)20台 四平火车站妇婴医院防疫站公安大厦电大人防办市委地直商厦二里小区人民剧场中心医院 新华大街建校北河小区联合化一商店马车房小区南大桥事故处理大队爱伦堡巨元

29路 11台 新华大街防疫站南湖少年宫党校二医院吉林师大棉纺厂商校 师大附中

58路 30台 红嘴水泥厂六中联合化北三纬四马路收割机路南立交桥南仁兴街青年街分区南路地直街 二十中学爱民路邮电街铁西交警大队三道林红嘴水泥厂

68路 30台 武警工交干校人民剧场十五中学爱龄奇医院 北沟新村薄板厂医院新华大街移动公司北沟新村北河小区口腔医一马路小学北一纬十一马路 商业城储运公司南立交桥铁路医院四中公安大厦电大人防办卫校路西农园武警部队 4四平市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 页

(1)管理体制仍未理顺,企业经营模式不合理 四平市公交正在由四平市公交公司独家垄断,国有公交企业和社会企业的界限没有真正打破。垄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交的发展。

(2)投资渠道单一,建设与发展资金紧缺,国家对于公交发展采用由政府包办的经营模式,四平市公共交通一直靠政府投入,随着城市客运市场的变化以及各种客运形式竞争的加剧,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公交车辆更新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使得四平公交的竞争力日渐削弱。

(3)夜间开放的车辆线路较少,不利于居民夜间出行,并且夜间开放车辆较少,入座率不高。

(4)由于四平东站距离主城区较远,四平东站与主城区之间衔接不到位,出租车成为了主要的衔接方式。应加强东站与主城区之间的连接。5改善建议

(1)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坚决实施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核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之路。构建“城市公交优先” 体系,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2)改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效率管理与经营模式是公交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管理体制是公交行业成功运行的根本,唯有在合理的管理与经营模式下,公交企业才能在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吸引大部分居民出行,从而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管理与运营的分离是体制改革的关键,即政府管理机构将公交运营任务完全交给运营公 司,自身只负责票价指定、网络结构的规划与整合、竞标性合约的设计、招标工作的组织以及

(3)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政府补贴机制,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补贴力度,树立“用公共财政支出购买公共客运服务”的观念,建立长效稳定公共交通发展专项基金,规范补贴补偿机制。同时引入外部资金,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通过交通税等方法从多方面筹集资金。监管运营公司行为等一系列政策性

第 页

事项。

(4)建立合理规范的公共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制度化管理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充分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承担的义务和权利,国外城市公交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管理者和运营者的行为。

7.美国近期科技发展概况 篇七

------1990-2012年的美国科技进步

一、以时间为线索的美国科技政策及概况

90年代以前美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行业主要是航空航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占70%以上)。这种格局是拜冷战期间“为国防而科研”政策下投入的巨额科研经费,但即使是在冷战结束前,1979年12月美国科学院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就已经指出:“美国科学的状况虽说是出色的,但是在世界上已不再有鹤立鸡群的形象了”。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共同话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也激发了经济与科技竞争,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了衰退迹象,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报告称“除化学加工和航天工程外,日本几乎在所有高科技领域都与美国不相上下或超过美国”。

面对严峻挑战,美国自老布什年代就开始调整科技政策:1991年白宫发表第一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提出了对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六个领域(材料技术、制造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航空和运输技术、能源和环境技术)的22项关键技术,反映了科技发展由以军事为主转变为军民结合的方向;1992年初,联邦科学、工程与技术协调委员会完成了高性能计算与通信研究计划等5大科研计划;国会通过了再投资法,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克林顿上台后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成立,转变了二战后美国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科研管理体系,使NSTC成为科技界在政府的代言人;建立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提供科技建议并协助NTSC工作。政府在军事和民用科技两个方向上的R&D投入,从老布什政府的6:4比例调整为1993年的5:5,军、民基本持平。重视教育,联邦政府加强对大学的R&D资助,从1993到2001年增长幅度为53%,提高了美国大学的科研能力,并为美国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到2001年,R&D在GDP中的比例上升到了2.71%,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国家纳米技术等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到2001年,美国成为世界上高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高技术产出占全球同类产出的32%,仅IT产业的总产值就达2937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占出口额的50%以上,附加值高;美国在计算机及软件、办公设备、电视设备、通讯设备、飞机及零部件、科学仪器、药品、发动机和涡轮机、导弹和航天飞机等技术领域成为领先国家;美国成为世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最大供应国;成为知识产权净出口国,2001年知识产权许可收入达49亿美元,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11以后美国科技发展有了新的变化。2001年小布什就职后施行政府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政策,一方面大力推进基础科研,但集中于对美国关系重大的信息技术、医学研究等领域,比如2004年国会批准的联邦研发投入达1269.7亿美金,比2003财增加96.7亿美金,增长8.2%,但增加额的99%被国防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能源部和国土安全部获得;另一方面为适应反恐需要,更加重视军事科技,将反恐、反生化战的研发提到优先地位,国防研发经费从2001年的457亿美元上涨到2004年的709.4亿美元,呈快速增长趋势。

二、近年来美国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领域:

(一)、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BT)美国生物技术起步早,发展完善,已经具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最多的技术成果储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人力资源充足、专利保护得力、资本市场结构合理,关联企业和支持产业配套完善,形成了多个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和优良的发展环境。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动力之一,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其技术和经济水平在转基因农产品、制药、生化仪器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的大豆、玉米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每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约150至200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药;并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占据科技制高点,形成了波士顿、洛杉矶、纽约、费城、北卡金三角、圣迭戈、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巴尔的摩共九大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

生物技术部门是美国经济中充满活力的领域,它创造并拉动了更多的就业。2004年,美国生物技术部门的就业总人数达到120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二服务于医疗器械设备检验和医学实验室等分部门,这两个部门各有40多万人。制药部门雇用31.3万多人,农业原料和化学品部门大约有10.5万人。2001年以来,生物技术部门的就业率增长了1% 多一点,而同期全美就业人数下降了0.7%。

生物技术部门120万个工作岗位使美国经济新增了580万个工作岗位,这样,生物技术部门对就业人数的影响是总共创造了700万个工作岗位。2004年,生物技术部门的人均年工资为65775美元,比其他部门的人均年工资高出26000美元。不仅生物技术工人的工资大大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自2001年以来,生物部门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了6.4%。

正是由于生物技术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各州都在投资发展生物技术。从总体上讲,各州都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支持生命科学研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州的研究投入最高,州政府批准用30亿美元债券投资建立再生医学研究所。华盛顿州设立了3.5亿美元的生命科学发现基金,用以支持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生物科学研究。宾州州长建议设立5亿美元的沙克遗产基金,支持生物科学教师的招聘和设施的建设。其他州也制定了一些重要计划,为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许多技术部门提供资助。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大学设施经费的大幅增长,指出2002和2003财年间有76亿美元用于新建科学与工程研究场所上,而其中有56%花费在与生物技术有关的设施上。各许多州还在继续进行设施建设。科研机构在2004和2005财年耗资91亿美元新建1900万平方英尺的研究场所,其中工程、生物学和医学占72%。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化学&生物制药、生物芯片、基因治疗

(二)、信息产业(IT业)

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特点是产业竞争力领跑全球,技术创新水平居首位,注重掌控标准制高点。2006年到2009年,美国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复合增长率为3.8%,占其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左右。2009年,美国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约为10649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4个百分点。

产业竞争力领跑全球。根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IU)的《IT产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美国IT产业竞争力在全球居于领先位置,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拥有良好的创新氛围、雄厚的人才资源、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制度、政府的支持以及开放的商业环境。

技术创新水平居首位。基于全球最雄厚的技术创新成果储备、最充裕的人才储备和巨额的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美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全世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二战后,全球60%的信息科技发明出自美国,70%在美国最先付诸使用,这些创新一直推动着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注重掌控标准制高点。标准规范代表着信息技术的主流,掌握标准往往就意味着掌握市场。美国政府和信息产业企业都非常注重对标准的掌握,积极争取在制定信息技术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基础软件、办公软件、移动通信等领域标准的掌控帮助美国企业获得了巨额利润。

目前,美国信息产业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向上具有优势。

补充信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2008年2月1日,IBM(NYSE: 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

2010年3月5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011年2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

2011年10月20日,“盛大云”宣布旗下产品MongoIC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MongoDB云服务,也是全球第一家支持数据库恢复的MongoDB云服务。

(三)、航空航天业 航空航天业是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迄今为止只有前苏联在某些航天项目上有短暂的领先。目前,美国在无人智能型航空航天器、隐身飞机、发动机、特种材料及加工制造能力等方面居领先地位,在大型客机等领域与欧洲平分天下。

补充信息: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目前主要应用于现代战争。它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

现代战争已是坦克、大炮、飞机、军舰多兵种之间有机配合,空地海天电一体的立体战争。其技术之先进、杀伤力之强和危险性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无人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飞行时间长和便于隐蔽为特点,尤其是因其无人驾驶,特别适合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故在现代战争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在1982年发生的贝卡谷地之战和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无人机在侦察监视、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系统和引导己方进攻武器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美国五角大楼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共同研发的,同时作为研制新一代打击速度超过火箭的特超音速武器计划的一部分,一款被命名为“猎鹰HTV-2”的无人飞行器可达到音速20倍飞行。美国军方希望这款新型无人机能确保在1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任何地点的恐怖分子或者流亡政府实施打击,这种攻击能力叫做“常规定时全球打击系统(CPGS)”。

在距地球表面15公里高度处,大气压力与大气密度分别约为地面的12.3%和 16.2%;在30公里高度处,分别约为地面的1.2%和1.6%;在60公里高度处,分别仅为地面的0.031‟和0.028‟,已接近真空状态,空气阻力非常小,因此,飞行阻力也非常小。

只要使用火箭把HTV-2从地面发射到亚轨道,进入大气层后利用气动升力进行远距离滑翔飞行。

当其爬升到40公里高度时关闭发动机,飞机依靠惯性滑行到60公里的高度时开始回落;随着飞机回落,升力逐渐加大,到达35公里(稠密大气层的边缘)时短暂启动发动机,推动飞机再次爬升。如此周而复始,飞机每两分多钟进行一次“跳跃”,每一跳约450公里。这与在池塘里打水漂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HTV-2的载重为5吨,可以选择携带多种武器,一枚钻地弹,4枚小直径的精确弹药,还可以携带6枚广域自主搜寻目标弹药,或是6架进行情报收集、监视、侦察的无人机。分别能够在45分钟内、52分钟内精确击中远达13000公里、16700公里的各种目标,其效率和效能非常惊人。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战术策略办公署主管戴夫-内兰德(Dave Neyland)说:“我们将着眼攻克一些挑战,比如:持续极超音速飞行任务。我们需要提高技术知识,从而促进未来极超音速技术的发展„„”

2011年4月,第一架“猎鹰”HTV-2在飞行了短短9分钟之后,便消失在太平洋上空,至今仍未找到;8月11日,第二架“猎鹰”起飞约10分钟后,飞机已沿轨道进入滑翔阶段,但约26分钟后失控。

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看来,“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HTV-2的失败,那就大错特错了。”杜文龙说。事实上,与HTV-2几乎同时期被研发的高超音速飞机,还有大名鼎鼎的X-37B太空战机,以及X-51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X-37B被称为轨道上的战斗机,它既可以在太空巡航侦察,又能进入大气层执行攻击任务,可以在单一行动中摧毁敌军卫星和来袭导弹。去年首次试飞成功后,第二架X-37B已经于2011年3月5日再次进行为期9个月的轨道试验飞行。

X-51则由B-52轰炸机带到3.5万英尺的高空进行发射,几乎可以在一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行精确打击。此前,只有弹道导弹和宇宙飞船才能达到这种速度。2010年5月26日,首架X-51A完成了143秒的飞行,随后遥测信号中断,致使飞行提前终止。

杜文龙认为,目前这三种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在试飞阶段并不顺利,但它们绝对是美国未来“1小时打遍全球”的核心武器。HTV-2的成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就不难理解,在2010年4月8日的布拉格削减核武器新条约签署中,美国为何答应得如此爽快。因为,它已开始在其他国家的一个军事空白领域建立新型战略打击能力。

(四)、纳米技术

请参考萧镜如教授有关纳米技术的介绍

三、美国产业界对R&D的贡献

美国产业界参与研发始自1876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建立的门罗公园(Menlo Park)实验室,而真正的大实验室开端的标志是1901年通用电气公司(GE)研究实验室的建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业界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由1953年的188亿美元增加到1757亿美元,几乎增长了10倍。到2000年以后,产业界投入的科研经费已经占美国R&D经费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制造业中,中、大型公司和巨型公司(雇员25000人以上)是研发的主体,研发投资占前三位是:计算机及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学工业,而在非制造业中,500人以下的小公司是研发的主力,研发投资占前三位的是:职业与科学技术服务、贸易和信息业。

四、跨国公司和外资公司对美国高科技的贡献

90年代以后,出于政治经济推动和税务壁垒及避税等动机,美国跨国公司和海外扩张蓬勃发展。到2000年美国的跨国公司产出增加值达2.7万亿美元,销售收入9.03万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全世界拥有3120万职员。美**公司研发支出达1316亿美元,而其在海外的控股子公司在国外的产业研发投资达到197.58亿美元,占当年研发投资总额的13.1%。9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子公司在海外研发投资以年均6.9%的速度增长,高于母公司研发投资年均4.3%的增长幅度。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控股公司的研发投资主要分布在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和瑞典六个国家,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从行业分布而言,国外研发投资主要集中于运输设备(29%),计算机与电子产品(25%)和化学工业(22%,其中83%是生物医药行业)。

2000年在美国的外国控股公司(股份占50%以上),其总增加值达到4494亿美元,销售收入达2.05万亿,在美国拥有556万职员,这些公司的增加值占美国私营工业GDP的6%,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4.9%,研发投资达261亿美元,占全美研发投资的13%。德国、英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法国和荷兰七个国家的投资合计占外国公司在美国投资的90%以上。从行业来看,外国控股公司研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78.8%,有2/3的外国公司研发集中在化学工业(其中80%为制药业)、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运输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以上信息反映出美国在强势产业中的开放格局,利用国际分工完成美国独自无力完成的项目或降低开发成本,参见补充文章《国际分工---以苹果、波音和英特尔为案例》。

五、题外话兼总结:美国科技实力的评价、教育和自由的因素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仍然难逃信心危机的历史怪圈。1957年当前苏联把地球卫星送进太空时,美国人觉得天就快塌了。1980年代,当日本的各种电器大量涌进美国市场时,美国人又如临大敌。2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对自己的科技实力又产生了怀疑,因为其经济增长率落在了芬兰的后面。

尽管如此,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美国在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是巨大的,美国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众多的知名学者、专利发明、各类影响巨大的学术论文,以及诺贝尔奖得主,都从侧面证明着美国的实力。其中最根本的,还有美国科学界的自由的文化氛围,这也是推动着美国经济前进的动力之一,并且为发明创造和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科技创造的实质是一种主动、自发的行为。一个社会的创造力与自由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而美国社会正是追求着为人们的思想交流提供一个无障碍、限制最少的平台。在这里,各个民族与各种文化的融合创造出的不仅仅是美食和音乐,还有伟大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们。在这样的氛围下,移民们创造着美国:匈牙利人创办了英特尔,俄罗斯人创造了Google,中国人带来了雅虎。科学界宽松自由的文化特质为美国的科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智力保障。

曾有人担心布什政府削减研发预算对国家实力的影响。然而,前苏联、日本,以及很多其他国家的失误正是由于过分相信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政府作出全面的计划、提供充裕的资金,才能得到发展。

再回到前面facebook和iPod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创新能力很强?为什么奥巴马很自豪地称美国是“the nation only bound by the boundary of our imagination”(一个仅被自己想象力的边际限制的国家)?美国创新的体制和创新文化也许是美国永葆高科技青春的真正秘密。抛开美元经济等其它因素不谈,仅就体制而言,在其它国家没有形成可与之竞争的软环境之前,美国的高科技神话仍将延续。

补充信息:美国教育的在哪些地方真正是有价值的?

上一篇:安监系统个人总结下一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与教学评价专题研讨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