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2024-08-23

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14篇)

1.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一

球类专项课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顽强意志品质和不屈不饶拼搏精神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它强调的是参与者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球场上,任何一点个人的懈怠或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小组最后的失败。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位球员决不能满足现状,只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才能不断超越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激烈而紧张的比赛过程也能为大家的养成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的同学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在比赛时很容易紧张。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就应多参加像篮球这种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付,才能取得优势。如果这样的同学经常参加激烈的篮球运动,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心慌失措,也能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好处。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 具有“公平”的竞争意识和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加体育活动也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公正、平等的思维意识。每项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都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的,没有任何人有特权,特别是在体育比赛中裁判的诞生就是为了维持体育运动的公平性制定的每项体育运动的规定都是为了体育运动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每场小组比赛都会在其他小组挑选出两名裁判来判罚,这恰恰给同学多了一个选择,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打比赛不太适合他,那他就可以去吹裁判,极大的提高同学的参与度,不至于让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分组教学-学习团队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大学生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

篮球运动的分组教学,它要求每个参与者在场上都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任何一组 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队员之间首先要学会的是相互合作。这也是获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合作的时候可能

会需要某个人做出一点牺牲,但却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的力量,达到“1+1>2”的效果。在队伍获得胜利的同时,也培养了队员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2.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二

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把对孩子的“娇”误当成“教”

现在的家庭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自然也就成了老人和父母的小娇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孩子真正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打不得、骂不得。孩子的任何行为在老人和父母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无可厚非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人和父母都成了孩子最忠实的奴仆。在孩子摔到、遇到困难时家 长会及时为孩子扫除障碍。“教”会孩子如何绕着困难走, 如何逃避困难,在孩子处于弱势、失利时,家长会毫不犹豫地和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为孩子争夺。哪怕那本不属于孩子的,他们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得到满足,也会战斗到底。家长怕孩子受累、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吃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教育孩子大家都会忍不住要问,这是在“教”孩子还是在“娇”孩子呢?不言而喻,现在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娇”当做了“教”。同时,现在有的家长更是毫不谦虚,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也不会错过夸赞孩子的时机,孩子在他们的眼里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当他人对他家的孩子稍有微词时,他们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勃然大怒。扬言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需要他人关心照顾。”这时孩子在他们那里是一块无瑕的美玉,是他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被“娇”大打折扣

人们常常抱怨一些人:“说归说,做归做”。大家对此行为也深恶痛绝。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情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教归教,行归行”。这样的父母往往在参加劳动前,像导师一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在劳动中要听老师的指挥、老师的分配,劳动中要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劳动,做一个优秀的劳动小英雄。可是真到了劳动时,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却又会用另一种理由让自己的孩子逃脱劳动。父母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可是包庇纵容孩子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当孩子完不成作业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这些父母就会和孩子站在同一个战线上, 为孩子辩护来逃避孩子的责任。有的家长更是迫切地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完成任务。当询问他们就是这样来“教”的吗?他们也会以不容置疑的态度说,当然不是,我们也教育孩子做听话、懂事的孩子,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认真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做守纪守法的好孩子,可是当他们看到孩子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接受惩罚时,他们的心就软了,就痛了,“教”顿时也就转变成了“娇”。对于这样的父母,若说他们没有“教”还真冤枉了他们,可是他们的“教”却让“娇”大打折扣。

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只是会“娇”而不会“教”

在家庭教育中,你若质疑某孩子家长只会“娇”而不会“教”,他们将会矢口否认,还会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批评责骂和痛打孩子的事例一一地举出来为自己辩解。初听这些辩词,你也会为之动容,深感他们也是对孩子用心良苦, 有时你还会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错了。可是你要仔细地想一想,不难发现他们的“教”是短暂的,是毫无力度而又盲目的。然而长期不变的是他们对孩子的娇。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是家中的活宝,我们大人是宁可委屈自己,也不委屈孩子。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尽量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也完全是对孩子的疼爱,希望孩子能够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我们做家长的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呀!我们是得承认家中的老人是比较宠爱孩子,可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是比较有分寸的,并没有娇惯孩子。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一向还是严格的,孩子成绩下降、做错事了,我们都会严厉地批评他、教育他。”有的家长说:“我们虽然就这么一个孩子,可是和有很多孩子的人家一样教育孩子,孩子若是不听话、犯错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还有的家长说:“我们从不娇惯、纵容孩子,孩子……”这些家长都很真诚,也表明他们支持、理解对于孩子的教育。可是当孩子向老人提出无理要求时、在老人不断满足孩子的众多要求时、在老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娇惯孩子时,他们作为家长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制止孩子的无理要求。而是视而不见地默许了老人对孩子的娇惯。试问这样的家长难道不是你对孩子的纵容、对孩子的“娇”吗?在调查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做错事后,家长是如何开展批评教育的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的家长都是无关痛痒地对孩子责骂一通或者是把孩子痛打一顿,很少有家长能够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或是孩子为什么做错事。而引导孩子以正确态度面对困难,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现在的家庭教育缺少“教”而不乏“娇”。

3.也谈成才教育与成功教育 篇三

成才教育成功教育相辅相成一、在素质教育中注重成才教育与成功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以较快的速度,以较短的时间,以较高的效率开发人脑资源,把我们国家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把学生成功的带入21世纪。结合我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认为在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中注重成才教育和成功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十分有效。成才教育就是让学生人人成才。这不仅是教育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而且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呼唤。在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目前正在开展一场所谓“教育达标”的运动,内容是所有的学生要在21世纪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方法,通过施教让其成才是目的。所以,作为教师,要坚定一个信念:自己的学生人人是人才,人人无全才,人人能成才。这样,即使那些所谓“不可救药”的后进生也能变成宝

二、依据据教育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与成功教育

在实施成才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育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在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要把学生看作物,而是要把学生看作是人,不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器,而应该看作知识的主人。一方面,“应试教育”不尊重人;另一方面,也不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引发了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成才教育范围要广阔,思路要开拓,要以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其中可分为精神思想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精神思想包括健全的个性、精神风貌、公民意识、现代意识以及思维方式等。实践能力方面,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要会自学的人。我认为:一旦学生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才能,将来他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会人尽其才,事业有成。

成功教育应当是一种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是一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教育。争强好胜是中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实施成功教育中促使学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的动机和动力,学生时期的反复成功可导致就业后事业上的多次成功。记得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话更精彩:“一次成功可以激励千百倍的努力”从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成功教育是成功之母。在教育教学中辅导学生迈向成功之路可分三步走:一是比葫芦画葫芦,即教师帮助学生成功;二是比葫芦画瓢,即学生尝试成功。三是离开葫芦画瓢,即学生自立成功。这类孩子学步,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旦大胆地迈出了这几步,那么学生将有万里鹏程。

三、选取合适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与成功教育

近日,在资料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我国的脑研究专家用5只猕猴来做脑的研究。第一天,教第一个动作,三只猴子很快学会,另外两只则不会。第二天,他们换一种方法去教那两只猴,结果都会了。第三天,教第二个动作,学得慢的那两只猴很快学会了,而第一天学得快的那三只猴都没有学会。第四天,他們改用了方法去教那三只猴,结果全学会了。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五只猴的智商差不多,要教会每只猴子,关键是要有得当的方法。我想,专家们这个有趣的实验可以类比于我们教师教授学生。根据自己十多年得实践认为:教师在没有教会孩子的时候,不要怀疑孩子学不会,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这个或这类孩子的教法。进而只要你坚信这个信念,通过不断探索,一定会找到相对好的方法。如果每位教师都是天才,把每个学生当作天才欣赏,当作天才培养,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成才教育和成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进而奉献自己。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把学生成功地带入21世纪,作为教师责无旁贷。为不辱使命,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和渗透成才教育和成功教育的思想和作法是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2\]教育法.

4.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四

为把握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构建“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工程,及时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发展,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完成新生入学教育之后,继而全面推行学生升级教育,在全院组织开展各项升级教育措施,并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先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升级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升级教育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学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结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具体而言,升级教育给不知道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正在彷徨的他们指点迷津,为其找到方向,通过升级教育有帮助其尽快认识新学校、适应新生活、树立新目标。针对熟悉了大学节奏的二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升级教育使其了解到大二是对大一一年来的基础巩固、反思总结和进步提高,通过升级教育,做好了大二学年的规划,明确目标。大三的升级教育,主要针对大三同学考研还是就业等去向问题提前敲响一个警钟,通过系列措施明确学生的目标。针对即将毕业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升级教育就是为其以后工作,考研、考公等服务,如举办考研指导交流会、联系就业招聘单位等。

升级教育是学生大学的导向标,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通过升级教育认真规划大学的每个学年、乃至每个学期。帮助在校学生尽快调整规划,完成不同年级角色转变。也让学生借升级教育这个导向标,收获大学、收获成功、收获人生。把升级教育这项工作做实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汽车学院升级教育的做法与措施

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开展了校规校纪教育、校史校庆教育、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等。如校规校纪教育开展了主题为“新学期 新起点 致青春 正能量”的入学教育,带领学生学习了聊城大学学生手册,汽车学院新生校园生活手册、大学生文明公约等。校史校庆教育开展了参观校史馆活动,举办“知校、爱校、荣校”专题教育讲座,结合学院十周年院庆举办了迎新生晚会等。专业教育开展了科技创新进新生班级活动,举办新生专业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时风集团参观等,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对科技创新、对以后的工作等有所了解。管理教育开展了 “三爱三洁”教室、宿舍卫生评比活动,自习、到课考勤评比活动等。大二级部主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文明修身教育,如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准确定位。大三级部主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选择教育。如开展考研指导报告会活动,开展院长专业选择专题讲座等,给正在分流期的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大四级部主要开展考研就业服务教育,如开展考研指导交流会,实习动员大会等活动,联合相关企业到学院进行就业宣讲招聘等,给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给准备工作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三、升级教育的特色与经验

升级教育工作在学院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如在新生报到当天下午提前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除新生的种种疑惑,做好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等工作,保障了不出任何差错。在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继续实施升级教育,举办一系列领导走访慰问活动,校规校纪教育、校史校庆教育、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等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大学,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大学规划。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各个专业不同特点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规划,完成不同年级角色转变,明确目标,同时也为学生的考研、就业等打下基础。

四、不足与建议

5.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五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高中课堂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高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

随着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高考的逐步推进,对高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

2015年12月的《教学与管理》杂志上,刊登了宁波市第二中学针对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择与学业规划的一篇调查,其中提到,只有 15.2%的高中生对学业规划比较了解,对学业规划认识不足或认识程度一般的高中生占到 84.8%;落实到行为层面,仅有 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做过规划;面对新高考,仅 18.6%的高中生愿意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并自信能够应对,高达 81.5%的高中生采取了消极或被动的应对方式。

另有一项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部分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或重新参加高考,或跨越条件苛刻的转专业门槛;还有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后还在为寻找自己的兴趣而继续摸索、不断跳槽。

造成这两项调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中学阶段中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的缺失。什么是生涯规划?

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对中学生来讲,生涯规划主要是学业规划,而学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做好升学规划。新高考下的学业升学规划,主要是新高考选科和升学途径选择。

只有做好自我认知(自身资源和优势),对高中科目、大学专业、未来职业的关联性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生涯方向和目标,而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学习兴趣、效率也会提高很多,也更容易实现人生理想。

学校必须迈开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

新高考改革方案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生自我规划的考验,对学校来讲更是一大考验,如何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进行环境探索和社会实践,从而做出科学的选科、选专业等生涯决策,是所有学校及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如何开展生涯教育,选科指导?搭建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是最为迫切的。生涯规划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也更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对学校开展走班排课也有积极的影响。

问学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学生端、教师端和校长端三个端口的搭建,可以帮助学校迅速高效地开展系统化、模块化、操作化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端主要为生涯规划管理,生涯规划从自我认知、新高考选科、升学指南、职业规划、生涯课程、志愿填报6各方面进行,每一面下又分设具体管理项目,如自我认知下设自我探索、自我管理两个项目,而自我探索下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性格测评、生涯成熟度测评,自我管理含心理调节测验、情绪管理测验、时间管理测验、学习风格测评;一层一层细化管理,最终生成成长档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绪、生涯规划历程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教师端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测评情况(测评统计、数据分析)、学生成长(学生档案、测评记录)、教学教案(视频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信息中心(教育资讯)。教师端的特点即是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整体统计、分析、汇总,帮助教师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生涯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更合理的安排生涯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教师端的另一个特点是将最近最新的教育资源推送给教师,便于教师掌握生涯相关政策文件,了解新高考、大学专业信息。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校长端作为大BOSS,主要是对教师、学生账号、信息进行创建管理,测评统计、数据分析两个板块主要帮助学校对学生的测评情况、生涯成长动态有整体的了解,查看本校或某班级学生的整体测评结果分析,宏观指导生涯教学,为排课走班设置、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面对新高考,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势在必行,问学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拥有“丰富的测评体系、庞大的信息库、细致的课程讲解、智能的甄选功能”四大优势,为高校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提供辅助,帮助教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式生涯发展辅导,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助高中生预见未来!

6.礼仪修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篇六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

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7.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七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改革与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及学生的不断增加,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由于心理疾病引发的问题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成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高职院校的关注。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建设标准,同时也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现状

(1)教学目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就是要求在学校普及心理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杜绝心理疾病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2)学生心理特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受众是一群与普通大学生存在差异的群体,他们是大学生群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既具有大部分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又因为其群体的特殊性而具有一些有别于同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①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来自于农村,在综合素质方面略比一般大学生低,表现为性格偏内向;②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的认知能力上比一般的大学生要略低,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上稍弱;③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状态会稍显散漫,逆反情绪会更容易被激发;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及求职的动力不够,注意力容易被负面的事件吸引。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不足。①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对于课程建设缺少规划,仅停留在狭义的讲授环节。②课程安排不规范。首先从课时安排来看,偏少。其次从课程开设的管理上来看,开设较随意,优先级别远不如其他必修课程。③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考核不全面。课程内容并没有依据学生的差异化提供差异化的教学,与学生的现状及个性特点脱节,考核也只局限于笔试成绩,对实际生活中学生观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多少帮助,更不要说进行调节。④师资力量不够。有些高职院校起步晚,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心理方面的教师在数量及专业素养方面都有差距。有些高职院校的心理课程的教师由院系的一些其他教师兼任。⑤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造成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也不高,容易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片面,对现实事物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不大。

二、新形势下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建议

基于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不足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具体的改革建议如下:

(1)加强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度,规范课程安排。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成为必修课,首先是从课时上,确保心理健康课程与其他必修课一样,有足够的课时,一周至少有一个课时的安排。另外,从开设时间上规范。建议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更早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让有需要的学生尽早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2)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完善考评制度。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也应该与一般的大学进行区分。另外,心理健康课程的知识应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除了让内容通俗易懂,更注重知识的可实践性。因此,一些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经典案例,可以在教学环节适当引用,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还能辅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考评制度上看,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更侧重于考评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例如,考试时将期末考试与日常作业考评分各占50%的权重,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掌握水平,日常作业中主要安排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考核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3)师资力量方面。首先,保证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专业教师。学校要聘用符合条件的专职教师来承担教学及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这些教师需要热爱心理学教育,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耐心,有学生工作经验,有心理教学的资质,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本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也可吸收一些具备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兼职教师作为教学补充。另外,保证任课教师的素质。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还包括专业素质,任课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学经验。在学校塑造了这样的教育团队之后,仍需要关注这个团队的整体提升。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逐渐壮大这支教育队伍。学校关注教师的成长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专、兼职教师的相关福利待遇问题,例如兼职教师的职称问题,教师加班做心理咨询而产生相应的加班费用等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平衡了,教育团队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4)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只是简单的教师单方面地教,而是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除运用多媒体,分析案例,更多地可以采用活动教学,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只有学生参与性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8.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八

一、以大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里明确了大学教育的两个方面内容:成人、成才。成才是指大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业水平和综合技能后,能够从事某项较专业的工作。在世界历史上,大学是从宗教组织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大学教育的宗旨就不仅是心灵引导,而且是培养引导心灵的人。在多元化社会,一条科技原理、一个软件系统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态度、精神追求等心灵系统却可能完全不同。我们应坚持积极的人生导向,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明和道德追求的同时,还要积极吸纳当代社会的科学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在大学里受到良好的心灵熏陶。这里需要谈及另一个名词:“成人”。传统教育不论中外都是以“成人”教育为根本宗旨。在西方,大学教育一开始就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在我国,传统教育的目的也始终在于培养“道德之士”和“圣贤之人”。而现今我们的师范院校就是在培养着教育、引导别人“成人”“成才”的“成人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好既“成才”也“成人”的大学求学之路。

1.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探索深化“成人”教育的新方法

大学具有传承文明、传播科学的社会和历史使命。现代社会将个人命运交给“选择”,一些人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以他们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一些人不知道自己应当怎样选择,或者说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才适合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全面“成人”担负起正面教育的责任。

教育者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要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在大学内一定要找到能给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课余时间对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就是最重要的“成人”教育。围绕“成人”“成才”这一主题,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和政治学习,来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长期坚持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充满色彩的理论学习氛围。要始终本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专家现场报告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通过每个班级自编自演的节目来深化对抽象理论的理解;通过党课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来加深学生对执政党的认识等等。

2.组织向社会献爱心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流行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出现了遇事只顾自己的感受、片面理解个性化、追求张扬自我、缺少宽容与爱心、缺乏责任和感恩、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种种缺陷,归根结底是“成人”方面的问题:没有用一颗平常的心来做人、做事。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感恩思想,我们组织各级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参观“七三一”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进行认识上的触动,引发学生内心的震撼。还通过给父母亲的一封信以及假期回家给父母亲洗一次脚、做一顿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另外,通过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

二、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将个人成长交给了教育,使得一些人“进对了校门”,因此而铸成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大学所要承担的任务。要想达到让学生“进对了校门”的目标,没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作为高校的每一位学生工作者,以优良的学风建设为载体,带领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奋进、焕发蓬勃生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达到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

1.积极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加强学风建设

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性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新生入学阶段的专业思想教育、严肃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等等,来加强学风建设。如“两早一晚”制度,即“早操、早自习、晚自习”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养成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既然是养成教育,就一定要坚持如一。让所有参与者受益匪浅。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自我学习的环节不容忽视。一个人能够养成自主的、积极的学习习惯,就会受益终生。在早、晚自习的设置上,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以适当的管理限制,来减少学生出去上网、闲逛的机会。

2.重视文明的宿舍环境,促进学风建设

充满激烈竞争的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制度,导致家长对孩子总是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在生活方面“保姆式”地照顾孩子,在行为方面总是迁就孩子。由于现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的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缺乏追求精英素质的意识,言谈低俗,行为粗陋。在我国,大部分学生是集体住宿,这可以把学生组织在一起,是创造一个集体环境的优势所在。那么,我们怎样利用并发挥这种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个团结的集体就很难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就很难培养文雅之士,所以,高度重视文明的宿舍环境是我们在学风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可以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不断进行宿舍文明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改进相应的细则和评比办法。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内务大赛来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文明的宿舍环境;通过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办法,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以现场会、年级会、个别教育的方式加以及时解决。

三、坚持以情感人、服务学生,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追求和谐是东方文化的本质特征,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者情感的投入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从情感入手,坚持用爱心、真心和责任心与广大同学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就能做好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自己的学生并深入到他们之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诚挚的感情打动学生,与他们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这样才能形成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与共鸣,也才能掌握实际情况,从而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在引导新生入学的过程中,要用爱心来温暖每一位同学,做到“同学来了能开心,家长走了能放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用真心来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学习生活能安心”;在安排就业工作中,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每一名毕业生,尽心为每一名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后勤服务,做到“离校时能顺心”。

9.论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篇九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活与生存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雨果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托尔斯泰

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雨果与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两句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理想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么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所以说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想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当代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我认为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然而理想与信念是分不开的,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在人地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市,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所以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信念而伟大,有理想信念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当今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竞争展开,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唯有树立远大科学的理想与信念,这也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要求我们必须做的。

大学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抱住一代有位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1.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人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理想信念队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诗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诗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更不会像飘落的柳絮那般随波逐流。

2.理想信念提供大学生的人生的前进动力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

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3.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大学时期,我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时也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只想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一个人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与鲜花,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大学生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要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我也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我的理想与信念,做一个21世纪的合格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我的一份力量。理想信念之花灿烂,理想信念之果甘美,我相信,经过我们辛勤汗水的浇灌,它一定会灿烂开放!

10.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十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教学目标和要求: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及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征;理想、信念的关系;深入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学时:1学时

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有理想,可以说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因此,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

在没有正式讲课之前,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想请同学们给大家说说听完这个故事能从中能感悟些什么?

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对兄弟,他们家住在八十层楼上。

有一天他们出去爬山,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一大包行李,但看来没什么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上去吧!”

于是,他们就背着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

哥哥对弟弟说:“包包太重了,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先爬上去,等电来了再坐电梯下来拿。”弟弟说:“好!你真聪明!”,于是他们就把包包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四十楼,两人实在是太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前看,竟还有四十楼要爬,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落得如此的下场。他们边爬边吵,就这样一路到了六十楼。

到了六十楼,也许是累的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哥哥对弟弟说:“只剩二 十层楼了,我们就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吧!”

于是他们安静地继续走,终于,到了八十楼!站在了家门口,哥哥摆出一个很轻松的姿势说:“弟弟,开门!”弟弟说:“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吗?……(钥匙在哪呢?)结果,他们把钥匙留在了二十楼的包包里!……

其实,这个故事在反映我们的人生。

二十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和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在走,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有限,因此步履难免不稳。

二十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包袱,开始全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二十年。

可是到了四十岁,发现青春早已过去,不免有许多的遗憾和后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抱怨政府,抱怨周围的人„„就这样在抱怨遗憾声中度过了二十年。

到了六十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余年。

而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有什么没有完成„„,原来,我的梦想还留在20岁,没有完成。就像图片所展示的那样:小时候我们有做飞行员的梦想;初一时我们有当篮球明星的理想;高一时我们为了能考上大学而努力奋斗;而今我们坐在了大学的校园里好像没有理想了。你也是如此吗?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最在意的又是什么?不要到了四十年后才来追悔。想一想希望将来的自己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那就赶紧行动吧,把握现在。我们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歇歇了,没有理想就没有了生活之船的风帆;而没有信念,理想就失去了扬帆远航的动力。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为自己定立一个大目标,那就是“走出黄淮学院,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这大学的四年当中,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而对于咱们在座的各位来说:“追求远大 理想,树立崇高信念,是我们健康成长成材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那么什么是理想、信念呢?他们各自又有哪些特征呢?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

(一)理想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1.理想

简单说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我国古代把理想称作“志”,诸葛亮曾告诫他 的外甥:“志当存高远”。就是说要有远大的理想。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还有“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等等,这些“志”都是指理想、志向。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根据定义,可以把理想分为三个要素:

①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发展前景的设想和构想。理想是一个目标,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的是未来。②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

理想总是对未来的一种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所以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不同于幻想、空想,因为幻想和空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人们想发明永远运动而不需要补充能量的永动机,莫尔幻想的乌托邦的理想社会等等这些是不是理想呢?(对,不是理想。因为理想一般来讲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设想。)

③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奋斗过程。

要实现理想必须通过艰苦奋斗。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其理想的实现都是经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正所谓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没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理想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就会等同于幻想和空想了。

2.理想的特征: ①时代性:

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的物质生活特征的反映。人们 对未来的设想或构想总是受现实各种条件的影响。由于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不同,人们从事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社会为人们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相同,因此,人们的需要及对需要的认识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一下从70年代到现在人们在生活理想上所做的变化: 7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90年代:空调、组合音响、电话

现在:住房、“三斤三两”(相当于大约13万6000元)。

②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 利益出发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阶级依据他们各自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理想。剥削阶级以建立和维护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社会,以及更多的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过上奢侈豪华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朱门酒肉臭”是剥削阶级的生活写照)。而广大劳动人民则以争取自身解放,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为自己的理想。

③实践性

一定的理想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它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只有通过实践,达到理想所期望的结果,它才是科学的理想。

④超前性

人生的理想是一种同未来相联系的,有可能实现的、合理的想象,表现为人 们的奋斗目标。超前性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它使人能够在把握现实必然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

3.理想的类型: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把理想分成不同的类型:

①性质和层次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科学与非科学,从哲学上讲,指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在 理想上就体现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科学的理想。凡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非科学的理想。崇高理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利益。(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理想。)

庸俗的理想(一般理想),则是从个人或小家庭狭隘私利和眼前利益出发,片面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③按理想的内容划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道德理想:人们对做人的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理想:人们对未来的吃、穿、住、用、行、爱情、婚姻、家庭的具体目标的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③按理想的时间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而对于我们来说,制定大学四年规划,这样你的大学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不会感到迷茫。

政治目标: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习目标:远期:考研

中期:英语过四级、六级。

近期:计算机等级。

实践性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丰富了业余生活增加了收入;

持久性目标:学会如何做人,为人处世,完美人格 心宽如海(处理人际关系)

心静如水(洁身自好,抵制外界不良诱惑)

心明如月(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方式,不人云亦云,随大流)心坚如钢(心理素质好,坚强)

尽快从高考后的安逸中摆脱出来,重新确定人生目标,“断了线的风筝不会飞得太高,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走的太远”。

④按理想的对象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和追求,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两者的关系是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 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实现。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则止,最终失败。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的,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最终他是功亏一篑的。可见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1.信念的含义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 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但是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②多样性

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考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

③驱动性

信念与人的需要直接相关,因而成为人内心持久的精神激励力量,推动着人 们执著的追求既定的目标。(就像坚信一定要考上研究生一样,每天强迫自己早出晚归去学习,为着这个理想而努力。)

④执著性

人们对某种主张、思考见解或事物坚信无疑,并且要身体力行,这就使得信 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这种执著性,对于正确的信念往往会促使事业成功;但错误的信念会使行为发生偏差。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就要从内心进行反省,重新审视并矫正自己的信念,绝对不能握住错误的信念不放。

二、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之中。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一)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指引人生的作用(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会在既定的奋斗目标追求中,勇往直前,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困难挫折中看到希望,在暂时失败中坚信胜利,才会在人生不懈的追求中勇攀高峰取得累累硕果。

千手观音的视频:“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棵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即使是一朵残缺的花,也想散发全部芬芳。”21个聋哑人,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成为坚强的舞者。他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他们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他们在娇媚中自强,在寂静中呐喊,在沉默中奋起,他们震撼着全中国、震撼着全世界!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奋斗的动力。一个人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形成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和情感。一个人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只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著名外科医生巴纳德1967年在南非开普敦成功的进行世界第一宗用人心换人心的心脏移植手术,创下了医学先例,使器官移植医学跨前一大步。手术成功使巴纳德一夜成名。可惜接受心脏移植的53岁病人沃什坎斯基,因为所植入的心脏产生排斥,引发并发感染而告不治。他只活了18天。在那18天里,巴纳德也经历了不少忧虑,承受精神压力。同行嫉妒而对他猛烈抨击,因为心脏移植引起争议,连宗教界、政界、哲学家、伦理道德人士以及家人和亲朋好友,甚至种族主义者都鸣鼓而攻之。

病人去世除了给他带来打击和挫折外,他还得上电视接受访问,令他感到尴尬、极度颓废。他的信心几乎全失。一度考虑放弃移植手术这项工作。但实现器官移植,做一个造福人类的好医生一直是他的理想,他凭着信念、意志、毅力,以及对工作的热忱,四年后再接再励,成功为另一名男子进行了两个肺脏和一个心脏的移植手术,给垂死的病人带来新的生命。经过十几年的改进,心脏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而且换心人活得越来越长久。在他的自传《一个生命》里,他说:“我这一生就是为了在手术室里那一刻:把一颗蓝色的心转变为嫣红及有生命力的心脏,让人获得重生。我感到无限兴奋与自豪,因为在这一刹那间,我把两个生命融合为一……。”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精神生活的充实,主要表现为有着崇高的理想,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旦有了精神支柱才会引导我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张立勇,29岁,清华大学十五食堂厨师,生于江西赣南革命老区,1993年高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自学英语十年,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已经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因为贫困,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员,由于不甘心,在打工的道路上又艰难地求学。因为理想,他坚守初衷,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十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高分,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我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11.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 篇十一

只有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人人皆可成才”才有可能实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年轻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一代老辅导员的想象。在做青少年工作时,常有词不达意、力不从心之感。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说起话来坐而论道、语重心长、滔滔不绝、忧国忧民、慷慨陈词,总给人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空洞感。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连篇,时尚八股盛行,遇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文件强调思想灌输,其效果是雨过地皮湿,仅解决表层问题,工作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低,手段陈旧、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

许多人问我,怎样与青少年对话与沟通?其实我也面临着相同的困惑,总感到不能用青少年的语言与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外边说的话,不能拿到家里与孩子和家人交流,非常苦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每当人们问及我怎样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时,我就回答说,这个问题你回家问问孩子就找到答案了。我们通常讲的大道理,在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书本和宣传文件有脱离实际的内容,且撰文语句较长,段落繁多,大小标题繁杂,内容交叉重复,令人记不住。本来用很简洁的标题或者三五个字就能点出来,偏要写成长长的句子,或拼出四六句对仗凑字数。甚至是写成一个小自然段做标题,使读者一看就烦,倒胃口。说的与做的有差距。这是青少年不愿意听空洞的说教的诸多原因之一。如果像对待儿女家人一样的与青少年拉家常,说真话,就能让青少年和你说说心里话。

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亟待更新

在小学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时,领誓人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新队员高呼:时刻准备着!其实,此时的少年儿童并不理解共产主义是什么。

初一的中学生虽然名义上还是少先队员,但已不像小学生那样全班整齐地佩戴红领巾了,少先队活动也相对少了,很少听到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的口号。继后的施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了高中则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上大学时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到了大学则是检查宿舍卫生,使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自己并与别人相处。从小到大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倒错式的。

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顺序,应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理解能力因人而异。

小学进行合群教育,即热爱集体的教育,如检查卫生等群体活动,使大家通过打扫卫生,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符合实际、符合逻辑,才能被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段逐一理解和接受。

理想信念教育与不同年龄之比较表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方法。

近年来,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提的少了。我们要发扬党的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与青少年成为知心朋友。转变倒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初期启蒙的理想信念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共同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正向延展。

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这是我多年积累并付诸实践的工作体会。我创编的《唱跳笑教学法》在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上被广为采用。让人们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以说教式为主体、方法陈旧、手段滞后的现象,我首先想到的是,让施教对象“活”起来,先从学会唱、跳、笑做起。

唱:唱歌使人精神爽朗,歌从心出,调节生活,给人以信心和自尊。爱唱歌的人都很自信,在歌声中倾诉衷肠,并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其显著的启迪是:凡爱唱歌的大都是快乐的人。

跳:跳舞使人身体矫健、性格豁达,凡能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的人,大都是很帅气、很有驾驭能力的人。体育运动大体属于手舞足蹈之范畴。磨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向上精神。

笑:微笑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自然,便于融入。微笑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要想与人沟通,先会与人微笑。微笑可以化解许多矛盾,让人平和相处。

思想政治工作要简洁、高效,把有意义的事情办得有意思、有情趣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学习领会的最新理论、时事政治、各类文件、讲话、规划、纲要、政策、条例融会贯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上边千条线,下边一针穿,用最简洁、最朴实的语言讲给大家听。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择出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宣讲和讨论。讨论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想不清楚时,就以后再说,发言不搞人人过关。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官话、假话,与人交谈时要讲实情、说真话,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写文章要简洁、清晰。标题越短越好,五至八个字最好,不要把大标题变成短文,把小标题变成自然段。一张纸能写清楚的事情,不要写成两张纸。节约时间、节约文字、节约纸张,反对浪费,提倡无纸化办公。能当面谈的事情,不用电话叙述。能不写的文字就不写,能不出的文件就不出。时下在这方面的耗时耗材是惊人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勤俭节约,不讲排场。开会、外出、采购、组织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核算,要在可控成本范围内开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成为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勇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做改革体制、对外开放的领航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的补充学识,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地求索。

要想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先要做到人人皆尽其才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表明了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的关系。

nlc202309030411

培养人才、向党输送新鲜血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无产阶级政治本色的关键,是保证党和国家千秋万代、后继有人的战略资源,党的政治主张应在年轻的党员干部中扎根和付诸实践。

将理想信念编成歌曲 延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我从1987年至今,为宣传不同时期党的主张,为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写了几十首歌曲、乐曲,用以强化宣传和鼓舞士气,为实现理想而快乐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在歌曲创作中,我体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艰辛与收获。选两首近作,讲述我是怎样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当中并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工作的。

我是这样让人们微笑面对的。

高唱《微笑北京》宣传北京奥运精神,讴歌奥运志愿者

2005年春,我从团中央系统调回北京团市委参与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创作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主题歌《微笑北京》。这首歌在奥运志愿者和北京各大公园中传唱。歌曲被北京丰台五小等学校编成手语,当课间操音乐传唱开来。

此歌搭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对宣传北京奥运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奥运志愿者的国际形象。

歌词的核心句是:

来吧,朋友,

朋友们来吧,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高唱《青藏铁路长又长》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大团结

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正值我赴西藏为少先队辅导员授课,见证了青藏高原飞奔列车这一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那百公里时速的列车,在高山流云中疾驰而过,让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连唱带写,折腾了大半夜,终于在早上六点完成了词曲创作,并立刻将歌片复印,教西藏辅导员们演唱。这首藏族歌曲一直是我教全国辅导员“唱跳笑”教学法的主打歌曲。我从台上讲到台下,从室内讲到室外,从高山讲到草原,由辅导员排成的一列列小火车纵横驰骋地开起来,创造性思维一缕缕的在脑海中升腾,顿时,课堂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

歌词唱道: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北京发车到西藏啊,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带来幸福和吉祥啊。

回顾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做辅导员和歌曲创作的过程,将琐碎的记忆用歌曲创作串烧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幅很有时代色彩的小型音乐画卷。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将我们要追求的崇高理想,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有理想才能有才干,这是我毕生的求索,亦是人人皆可成才的有益尝试。

12.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十二

1树立强化发展体能素质的指导思想

从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起,“健康第一”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2000年以来全国学生体质(尤其是体能)持续下降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为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校推行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立了“兴趣与效果相结合,发展学生体能”的指导思想,全力遏制学生体质下降,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努力达成大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增进身心健康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发展个性,培养动商,让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和热爱体育,形成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的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人本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从大体育课程观出发,构建涵盖课堂体育、校园体育、生活体育与社会体育组成的大体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四年不间断的体育课教学,将动商培养贯穿于体育教育全过程。基于网络,通过视频公开课等形式使学生不出宿舍便可上网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变集中授课为分散学习。实践课程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基础上,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与空间,不断增设新项目(开设项目由原来9个项目增加到20余项),2007年下学期开始,在本科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开设体育必修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太极拳。中长跑贯穿三个年级六个学期整个教学全过程,并且每堂课每位学生练习不低于2000 m。倡导学生到户外上体育课,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7门体育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针对病残学生体现生命关怀,开设保健体育课,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选择课程内容的相对自主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1实行主辅项结合教学,普及体能素质课课练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全面普及选项课和选修课,学生选项由原来9项增加到20余项,极大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改以往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为大一大二大三均开设体育必修课,面向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博士生与留学生开设选修课,让体育课贯穿大学体育教育全过程,不折不扣上满国家规定的144课时,每节体育课实行主辅项结合教学,主项为选择的专项,辅项为体能素质练习。教学计划要求每位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无论是开始部分,还是基本部分或结束部分前均可组织学生练习中长跑和体能素质,而且每次课每人必须跑完2000 m,这种每课必跑、每人必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强迫运动”办法,既让学生完成了总的练习量,同时又不让学生过度劳累。普及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做法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学生耐力素质下滑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跳绳、加速跑、上肢力量练习和腰腹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体能素质。

2.2加强理论指导和心理疏导,课内外相结合

就中长跑教学而言,学生缺乏对中长跑价值、生理极点现象等的认知往往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从而不愿练习、害怕考试,影响耐力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动商的培养与提高,教改中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课堂教学、橱窗与发放宣传册向学生介绍中长跑的目的、价值及练习与考试过程中出现极点现象应如何克服,对跑前准备、跑中呼吸与跑的节奏配合以及跑后的放松调整都作出具体指导,同时为体弱学生开设中长跑运动处方,普及运动常识,结合课外将中长跑贯穿于学生早操、校园晨跑、校运会、新生达标运动会、体质测试过程中,在2013年校运会中我们尝试了按学院和年级分组的男生1500 m和女生800 m对抗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大学生在课外进行中长跑自锻炼情况调查发现:喜欢跑占7.34%,经常跑占21.16%,有时跑占66.04%,从不跑占5.46%。调查有89.25%学生认为经常练习中长跑对健康非常有益。这与笔者于2009年调查的75.32%的学生课外从不练习中长跑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笔者观察现在操场上早晚跑步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内外形成了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跑为我要跑的良好跑步氛围。

3规范课程管理

教改中,为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和国办发【2012】53号文件精神,遏制大学生体质下滑,我们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增强学生体质的若干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教学值班主任制度、备课、查课与考核制度,制定了《体育部10个特别规定》,提出教师必须杜绝《体育教师10个不良行为》和铭记《10问体育教师》。我们与校教务处同步,开发和搭建了网上选课平台。从公布课程资源——学生网上终端选课——按优先原则形成教学班——少数学生退补二次选课——最终形成教学班——实施教学——网上登录成绩——教务处形成学生成绩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育人质量。

3.1教考分离

为有效监督体能素质教考过程,我们严格执行中长跑教考分离。每学期结束我们按照教学单元分为两组,用两周时间,由专门测试人员采用全自动电子计时器,在领导监督下对每位教师的授课班级进行轮流测试男生1000 m与女生800 m,对少数暂时不能测试的同学安排专门时间统一组织补测试。测试完毕按学生名次及时登记公布学生成绩。教考分离的举措有效杜绝学生借口不跑,找人说情送分的现象,使中长跑测试更加透明、客观、精准,便于学生进行纵横向比较,实现自我评价。在成绩管理中明确中长跑成绩按体育成绩20%比例记入学期体育成绩总分,无论什么原因不参加中长跑测试的学生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不能超过69分。这些硬性规定有效提高了学生中长跑训练积极性与考试参测率。据统计2012年我校男生中长跑参测率93.81%,女生参测率94.58%,2013年男生参测率94.72%,女生参测率95.60%。每学期结束我们会及时分析每个项目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好差原因,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通过筛选教学内容,实现优胜劣汰。如我们曾经开设的地掷球、草地高尔夫、台球、健美已被筛出课堂,而一些新项目如定向越野、腰旗橄榄球、棒垒球已走进课堂。只要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项目我们都会创造条件引入课堂、服务学生。

3.2课程评价走向学生

发达国家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评价通常采用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自我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国内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教师评价法,注重结果、技能、实践、校内和显性的评价,造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最终考什么,不考评不练习,为考评而锻炼。在我国大学生普遍锻炼意识与习惯不如发达国家学生的情形下,科学评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学习尤为重要,在教改中我们注重过程与结果、课内外、理论与实践、体能与技能、显性与隐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改善大学生体能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4整合优化课程资源

在改革中,我们首先根据新构建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自编了《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两部校本教材,依据教材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外聘、引进和在职进修相结合的办法,缓解专项师资缺乏问题,鼓励教师发展一专多能。体育器材通过学生自购、学校购置、社会人士赞助的办法协同解决。教学场地由原来单纯的校内场馆,拓展向校园内的花园、马路、空地和校外。利用中山陵、学校花园、绿色体育园、动商体验区、水杉林、阳光体育长廊等环境,进行定向越野、养生保健、太极拳、阳光体育、攀爬和动商培养等内容的教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优化为落实大体育课程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医务监督

学生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体现生命关怀的特征。体能素质练习与测试绝不能让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加强医务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尽管我们学生在测试中长跑时出现呕吐、发晕、倒地和急救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我们仍然高度重视医务监督工作。教育学生在测试前一天多休息,吃好早饭,生病不测试,注意跑与呼吸的方法,正确处理极点现象,每单元测试派专职医生到场监督与处理突发事件。完善的医务监督工作保证了我校多年中长跑测试长期顺利开展,没有出现一例跑步猝死现象。这对于那些不重视医务监督,甚至根本没有医务监督而冒险开展中长跑测试,导致学生猝死,进而在课堂教学、达标测试和校运会中均取消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学校具有借鉴之处。

6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高校体育后勤工作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变化和动商的培养,目前全国高校场地、器材不达标的高校为数不少,体育资源缺乏、指导人员、场地、器材、晚上灯光和场馆收费等问题严重遏制了大学生发展体能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笔者观察,自从笔者学校2013年实行学校所有运动场馆免费开放,晚上室内外场馆灯光亮化以后,在课余和节假日大学生锻炼的人数明显爆增,时常晚上十点以后运动场上打球、跑步的学生随处可见,这种景象与过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一有形的改变必将带来大学生体能素质无形的提高。可以预见,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后勤保障,必将产生大学生自主锻炼翻天覆地的变化景象。

高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战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培养合格人才多种贡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体育政策,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始终把体育课程改革定位于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动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在吸取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抓好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强迫运动”行为、向课堂要效益、狠抓课外活动和完善后勤服务工作,使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化。

2014年7月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出台,如何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将成为每所学校重要的课题,坚信新标准的执行将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摘要:全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如何遏制大学生体质下滑成为当前体育界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走向弱化的背景,就课程指导思想、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策略。以便为兄弟院校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3.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十三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千千万万人民的梦汇集而成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无数人民的梦。国家梦联着个人梦,个人梦联着国家梦。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相生相伴、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就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中国梦共同成长,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成长进步的机会。也唯有如此,中国梦才能照进每个人的心里,照耀着我们的梦想生根发芽。

十八大报告告诉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国梦。老百姓希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青年是最容易盛产梦想的花季也是最有条件把梦想付诸实践的时期。青年梦既是个人梦也是强国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作为青年更应如此。首先我们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鼓足中国信心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增强本领学好专业知识带领同学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次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陈旧的思想已经适应不了只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实现民族复兴。明确个人目标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成就自身价值。只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最后我们要有扎实端正的的学习生活态度、工作作风。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我们青年是最容易盛产梦想的花季也是最有条件把梦想付诸实践的时期,同时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但是要用这种热情和潜力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依靠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建立怎样的梦想,又该为了我们的梦想做些什们呢?

1、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阶段,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成长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拥有成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指导大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提升成功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制定一个既符合自己特点,又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又能够实现的目标并非一件易事。制定出恰当的目标需要对自己全面的了解,对外面世界趋势的把握,和掌握制定目标的技巧。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从而避免在个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随波逐流的现象。成长与发展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成长与发展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定位。成长与发展规划能够激励大学生自我成就,成长与发展规划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向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前进,去努力改变和成就自己的一生。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竞争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成长与发展规划,了解和认识自己之后,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所以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为自己制定恰当的大学生活规划。

2、大学是你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时期。

大学是奠定学科基础的关键时期。科学调查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25岁到45岁,这正和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龄相衔接。所以,大学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打好学科基础。未来学家曾预测,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本世纪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三次更换自己的职业。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大部分同学初步选定了专业方向,但这并不是我们终身专业的框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为今后走向社会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复合班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文科类的学生多选修一些自然科学的选修课,文理渗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3、作为当代大学生,又怎么可以浪费图书馆这一现代化设施呢?

图书馆是每一所高校重点建设的公共服务场所。许多大学图书馆不仅藏有各类丰富的古书典籍,供我们与前人进行思想对话,而且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现代各类科技期刊,供我们汲取现代最前沿科学知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拥有各类先进的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系统,非常方便查询各类信息。总之,懂得利用图书馆,是我们在大学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大学,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这里说的图书馆并不是说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设施,而是说图书馆的藏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4、人脉是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的又一门必修课。

在大学期间所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会成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除了亲情关系外,在人的一生中有两种关系最为纯洁:战友关系和同学关系。在这两种关系中,掺杂的世俗利益的东西最少。大学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健康、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或“社会资本”。

总而言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1)时刻注意品德第一是人类任何组织成员必须遵循认得信条和戒律,保持一颗感激的心,严持操守,不谋私利,诚实是最好的参谋。(2)放底架子,虚心学习,使自己具有学习并能及时、高质量吸取掌握别人研究成果的能力。(3)提高敬业精神,让别人感觉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忠诚老实、有进取心的人。(4)努力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5)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的学习,同时努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6)多参加就业指导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和文体活动,以摆正心态,扩展知识面,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奋战,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青年学生要牢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谨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伟大历史使命的实现中去,在筑起“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14.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篇十四

去年11月,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汇聚了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它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

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发展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奋斗,其中就有许多清华学子的身影。清华大学一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清华学子为救国图存而奔走疾呼,呐喊声振聋发聩:“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清华学子勇挑大梁,立下铮铮誓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清华学子用实际行动献身四化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新时代的清华学子怀抱梦想,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将自身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近年来,约80%的清华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工作。

清华园外,学长学姐们在工作中实践中国梦;清华园里,我们将梦想转化为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我的动力。材料学院博士生胡嘉冕有个科研梦,读博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获得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生最高荣誉;化学系博士生马冬昕有个国防梦,她立志投身国防科技事业,为科技强军添砖加瓦;经管学院本科生易思玲有个奥运梦,刻苦训练的她在伦敦奥运会上为祖国摘得首金;环境学院的周慧有个环保梦,她积极参加“留住一桶水”的节水调研活动,并成为伦敦奥运会火炬手„„清华园里,匆匆疾行的步伐、灯火通明的自习室、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姿、竞赛场上的自信微笑„„无不见证了朝气蓬勃的清华学生为梦想而拼搏。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每一个普通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中国梦的构筑,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才能在复兴民族的梦想中拥有广阔的空间,实现个人的抱负,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当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没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就没有胡嘉冕的科研梦;没有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没有马冬昕的国防梦;没有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就没有易思玲的奥运梦;没有风景秀丽的绿水青山,就没有周慧的环保梦;没有祖国的安定繁荣,我们何谈有梦?

在清华新百年的起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因势利导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正在全面开展“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百年清华,前辈们的光荣事迹给我们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鼓舞我们坚持理想、行健不息,激励着我们为清华的新百年创造新辉煌。时代召唤,伟大的梦想赋予青年一代伟大的责任,新百年的清华学子把个人发展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投身共筑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作为清华的学生,我们心中还有一个“清华梦”,希望清华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更多卓越的学子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个人梦、清华梦、中国梦,我们是梦想家,我们更是实践家。我们要用智慧和汗水,贡献祖国,回报母校,实践梦想,把青春融入时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奋斗。这,便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即为肩负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在社会过程中,不仅要走过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着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该做到: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历史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德是以爱国为核心,遵纪守法为基础,不断提高自己内涵的素质,它就像一张脸,是门面。

智,是人才素质的内容。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建设祖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美,是人才素质的外在体现。美不仅是人的外在美更体现人的内涵,它是德智体的综合体现,是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落实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行动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行动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大我“之中。在学习上,而哭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奋发图强,学习”艰苦奋斗“之精神!

上一篇:信息科技部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小学校装备类公用经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