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未来发展方向(精选13篇)
1.乡镇未来发展方向 篇一
作者:魏菊华
来源:《营销界・化妆品观察》第03期
只有那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懂得寻找成长路径的乡镇店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大未来近年来,“连锁手机卖场进军农村市场”、“中外家电企业火拼农村市场”、“海尔成立销售公司专托农村市场”,一时间,各路企业纷纷参战,农村市场硝烟四起。
其实,就连跨国公司都从没轻视过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近十年来也没有放松对农村市场的争夺,可口可乐的“一元下乡活动”,宝洁的9元9飘柔和四次“攻镇战役”就是证明。
现在,“到农村去”、“到乡镇去”已然形成一阵风潮,成为化妆品品牌渗透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最好利器。
但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落后的乡镇市场,不同于各一二三线市场,其化妆品产业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
乡镇店的自身特性
第一,普遍做熟人生意。
在乡镇,由于集市区较为集中,周边的居民都会聚集于此购买所需产品。因此,在店铺相对较少,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店铺范围较小的乡镇市场,多次进同一家店消费的顾客就会慢慢变成店铺的熟客。
另外,熟人介绍与口碑传播的方式在乡镇较为适用,当店主稍许推荐某产品,另在服务上多一点附加值,顾客基本都会买账,而且当顾客认可店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时,该顾客身边的人脉,即其亲戚朋友基本都会受其影响而进店消费。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人情关系也是较为脆弱的,只有当消费者在店铺买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以及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后,才能为店铺带来源源不断的后续利润,如果店铺没法提供这些东西,这种店铺与顾客建立起来的.信任度也是很快会土崩瓦解的。
第二,店主急功近利,注重短期利益。
乡镇化妆品店所销售的一些产品,很多都是店主自己从流通市场淘回来的,因店主普遍追逐较高利润的产品,对产品质量没有太大讲究,导致店铺信誉严重受损。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也是很多乡镇店无法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2.乡镇未来发展方向 篇二
一、繁荣乡镇经济, 加快乡镇硬件建设, 改善乡镇文化生态环境
制约一个乡镇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是和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离不开经济基础, 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 繁荣乡镇经济、是发展乡镇文化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各级领导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乡镇文化的发展。在几届全国文化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文化馆的馆长在提交的论文中, 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领导对文化的重视, 并把它列入发展当地文化的关键, 可见当地领导对文化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的发展。所以, 作为乡镇领导应该把当地的文化建设纳入乡镇的整体规划之中,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和支持。
文化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这种教育是多方位的。包括学校教育, 文化馆、站的培训以及图书馆、室的设立。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 虽然我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 还应重视社会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增加人们的情趣和爱好, 使人们在“求知”基础上“求乐”。
为了发展乡镇文化, 还要有求同存异的精神, 努力改善乡镇文化生态环境, 为乡镇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要大力发展弘扬我们社会主义文化, 在维持主流文化的秩序和发展的同时, 也不排斥边缘文化、异地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存在与交流。
二、加强现有文化设施管理, 扩大横向联系, 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文化馆、站对乡镇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当今, 文化馆、站对乡镇文化发展仍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它们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和中流砥柱。过去, 乡镇文化站或多或少地出现萎缩现象, 或做其它用, 名存实亡。但近年来, 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加大投入, 文化馆、站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馆、站设施, 加强管理, 让文化馆、站在乡镇文化建设中继续发挥龙头作用。
乡镇文化馆、站大都地处农村, 有的乡镇本身就是旅游风景区, 如密山当壁镇有兴凯湖风景区, 裴德青年水库有碑林等。乡镇文化站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扩大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联系。在本系统内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建立全国联系网, 扩大信息交流。对外, 群文工作者要打开眼界, 结合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 把那些具有商品属性的产品推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 发展文化产业。
从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来看, 必须培养跨世纪的综合型的文化管理人才。作为文化管理者, 只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取信于人;只有过硬的管理素质, 才能管理好文化干部队伍;只有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 承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正确引导文化消费, 扩大文化多元投资, 制定文化法规
乡镇文化的发展应该像全民健身一样是全民性的, 不能仅以现有几座活动场所或娱乐中心就代表乡镇文化。现在, 许多乡镇也包括都市在内都在搞广场文化, 节日文化及各式各样的艺术节, 文化节等, 应该说, 这些活动大都属于政府或企业行为, 这些文化活动还谈不上是全民的文化消费行为。但那些高消费的文化也不是广大乡镇群众消费的对象, 所以正确引导乡镇文化消费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由政府包办的文化局面将逐渐被打破, 现在对文化的投资已呈多元化, 既有国家、集体, 也有个人。乡镇出现了许多文化个体户, 如:文化大院、图书文化户等, 这些文化户对乡镇文化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政策的允许下, 在乡镇还可以引进多方资金繁荣当地文化。
21世纪将是一个法制时代, 所以文化投资的多元化, 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 让投资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 对未来文化发展有利。但对处于相对薄弱的投资者, 还应采取“扶贫”政策。另外, 对文化消费者也应制定相应的法规, 解决诸如秧歌锣鼓声、音响声过大的“扰民”问题, 购买盗版、侵权等问题, 确保文化健康发展。
3.乡镇老年体育蓬勃发展 篇三
各地党政部门重视、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发展,把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罗甸县委、县政府、文体广电局为县老年体协调配专职工作人员2人,并修建网球场1块、门球场2块。2006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拔出7万元开展各项赛事。荔波县委、县政府、文体广电局非常重视老年体育工作,县政府拨款15000元,参加今年省、市、县的各类比赛。经常开展门球、羽毛球、钓鱼、太极拳(剑)、 健身球等活动,大力地推动了全县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
余庆县是遵义市的一个农业县,全县面积1623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全县老年人2.9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县参加健身活动人数1.3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46.3,22个乡(镇、社区)建立了老年体协。
余庆县各级党委、政府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推动和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每年听取老年体协的工作汇报,使得老年体育在余庆县得到空前的发展。2005 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21万元经费,同年又购置一辆 15万元的面包车。加大投入,抓好场地建设,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全县各乡(镇)90%有门球场和活动室。
抓好老年体协的建设,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各地县、乡(镇)重视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建设,各县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建全,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制度,多数县按时完成老年体协的换届工作,乡(镇)老年体育组织有各级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对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老年人身边活动不断,各种项目丰富多彩,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余庆县门球运动带动全县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健身站(点)31个,健身人员2000多人,每天早晚参加健步行的中老年人5000余人。罗甸县有门球、健身球、太极拳(剑)、网球等队伍,每年都组织各项赛事,今年就组织县、乡(镇)的网球邀请赛,有5支队伍参赛。县老年体协做到各项活动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独山县近年积极开展迪斯科、太极拳(剑)、健身气功、钓鱼、黔桂两省(区)十县(市)门球邀请赛等活动。在文体局的领导下,依托各协会开展日常活动,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近660人/天,占老年人总数的7%(城镇人口)。
4.乡镇发展经验材料 篇四
一体两翼一园区实现镇域跨越式发展
中共XXX镇委员会
去年以来,XXX镇新一届党政领导思路清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项目突破、经济突围、面貌突变”,建设“最强XXX、最美XXX”这一发展战略。确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建设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XXX”这一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舍、引、联、盘”,全力打造“一体两翼一园区”,在短短时间内实现项目突破,面貌突变。主要做法是:
一、选准规划着力点,突出“一体四区一线”新特色。去年以来,XXX镇按照“一体两翼一园区”整体发展思路,着眼“一体一线四区”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格局。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着力打造具有现代色彩和北方山地特色的小城镇。一体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建设“舍”得资金投入。投入资金80余万元,邀请上海华东设计院专家对《XXX镇2010年—2020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镇中心总体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在镇区共征用土地200余亩,对征回的土地合理利用;一线是对三邓线县城至XXX段6.3公里道路进行扩宽改造和高规格绿化;四区是建设
1省级新型农村社区、镇行政区、教育区、文化活动区。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与拉大城镇框架结合起来,集中利用三年时间把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人文等特色进行全方位展示。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确定实施10多项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突破历史新高。总投资2.8亿元,实施建设省级新型农村社区、县城至XXX段6.3公里道路扩宽改造和道路两侧绿化、镇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全镇房屋统一用“安居红”颜色粉刷等工程已经完工,XXX县XXX外国语学校、镇行政区、镇区水厂、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竹园月湾城中村改、竹园村观沟组道教文化扩建等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有序推进之中。该镇以“大拆大建”方式,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与县城一体化连接新亮点。
二、定准工业发展增长点,加快“两翼”促发展。XXX镇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建设是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和一个地区经济大发展这一重要前提。去年以来,XXX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两翼”发展战略,扩大马圈村、清和堂村和镇区长青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两大工业园区生产规模,依托北边马圈、南边长青钨钼科技有限公司“两翼”工业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由于强化服务引导,使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引资河南煤化集团5.7亿元对XXX县长青钨钼责任有限
公司兼并整合项目、投资2亿元的XXX县长青钨钼科技建设项目、温州科信轻工机械有限公司3500万元的思源饮料厂等项目已投入正常生产,总投资5000万元的XXX县田丰公司技改项目,正在进行矿山建设;新建项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君企公司扩建项目,目前正在协商中,上海安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重新扩建的洛阳开拓者矿业有限公司选厂项目,正在进行中。随着XXX镇工业园区“版快”的不断扩大,同质化“企业集聚”成了XXX镇工业园建设的一项主攻方向,工业产值突破历史新高。截止11月底,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占预算1.14亿元的107%,其中完成地税9550万元,国税2680万元,企业总产值43.05亿元、实现增加值18.64亿元。
三、找准产业活力点,盘活“一园”增效益。XXX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引龙头、带集群、成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四区启动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培训、村村联接”的合作发展方式,盘活园区经济,对特色产业一体化规划、市场化运作、联接式发展,全镇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一是以镇大学生村官花园村林下土鸡养殖基地为中心的畜牧规模养殖区已突破6万只(头);以花园、白沙洞等村为中心的中药材种植区已扩大到1.5万多亩;以公主坪村为中心的无公害蔬菜、高山玉
米种植区面积已扩大到300多亩;以XXX、清和堂和郭店村为中心的袋料食用菌种植区已发展到21万袋。2010年镇招商引资的洛阳奥达特农业产业化食用菌技术开发龙头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70亩。工程分为三期,现一期工程已经达产,已建设标准化控温褐菇种植车间16个,立体种植面积17264平方米,并配套建设麦秸堆放区、一次造料系统和二次发酵隧道,年产褐菇1800吨,创产值5400万元。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年产蘑菇20000吨,年创产值2.2亿元。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牛排菇生产种植、研发基地,五年内实现公司研发、培植菌种开发加农户回收产品,可带动1000余农户种植食用菌奔小康。
四、加大投入切入点,筑牢“稳定”连接线。为扎实做好安全预警和防控工作,XXX镇建立了一条“无缝对接、区域全覆盖”的空中安全防控体系。一是投资100余万元,购买对讲机80部、手摇式报警器40台、口哨1000个、帆布6000多米,在全镇设立了紧急避险点200个。确保尾矿库驻库员、镇村领导及各村组长对讲机每人一部,手摇报警器每个居民组一台,口哨每个居民组10个,一旦发生险情,在道路、通讯中断情况下,通过无线通讯网络,确保第一时间与尾矿库安全员和镇、村、组干部取得联系,快速通知群众安全撤离;二是投100余万元,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派出所
安装红外监控系统,在镇重点部位安装15个摄像头,实现了镇区电子监控无缝隙覆盖;建起了直达马圈的电子监控专用光纤,实现了企业监控与110的联网;三是在10个村安装了平安大喇叭和技防监控系统。安装10户联防200组,自动报警器30多组320个,安装气死贼300个,电子狗200个,技防覆盖面95%以上;强化巡逻防控工作。在6个村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巡防队,由派民警带队驻村巡逻;四是建立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四联动服务工作运作机制。实行部门联动,综合运作信访稳定,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坚持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归档,从而形成了“各个有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全镇信访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下降。
5.乡镇卫生院发展 篇五
1、合理规划,分类发展。将14个乡镇卫生院按优化配置、适宜发展的原则,分为重点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和偏远小型卫生院三类。重点卫生院5个(樟湖、王台、西芹、峡阳、南山),按照中心卫生院功能需求,扩建医疗用房,设立急诊科,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配备相应齐全的急救设备,能够开展一般常见手术和急救处理等工作。一般卫生院5个(炉下、大横、夏道、塔前、太平),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对医疗用房以改造为主,按“新五件”标准配备医疗仪器,主要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为农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处理等服务。偏远小型卫生院4个(巨口、茫荡、洋后、赤门),以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门诊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添置简单医疗设备。
2、完善设施,稳定队伍。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在积极争取省“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卫生专项经费用于医疗设备添置。二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和部分紧缺专业人员可直接入编入岗,缺编乡镇卫生院每年公开招聘卫技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地区工作上浮1档工资,并优先选送进修;乡镇卫生院可根据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对因专业岗位不足而未能聘任的技术骨干,下达专项聘任指标,重点卫生院可按
未定等级的县级医院标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30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并相应进行医院工资、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拔聘任制度。四是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组织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实行卫技人员全员轮训;采取与省内外医学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积极推进省“千名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项目,规范管理下派帮扶医生,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农村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卫技人员的医保、社保,为乡村医生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推行定岗核编、财政全额保障、同岗同酬。
6.乡镇科学发展总结讲话 篇六
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4月9日)
尊敬的 局长,同志们:
经镇党委研究,并报县委指导检查组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全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主要目的是回顾工作总结经验,组织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以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代表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全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县委的统一部署,我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现在基本结束,历时六个多月。全镇共有17个基层党组织、382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半年来,全镇各级党组织遵照上级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结合“三保一弘扬”的工作大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镇党委坚持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全镇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来抓,镇党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镇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及时进行研究部署和督促指导。镇党委派出的17个指导员,全程督查指导,狠抓工作落实。全镇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抓谋划、抓落实,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在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县委指导检查组及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党委派出的指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全镇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摆在首位,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为了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各参学单位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通过领导党课辅导学、专家巡回宣讲学、先进典型推动学、远程教育引导学、系列活动娱乐学、通俗读本帮助学、红色资源推动学、检查指导督促学、结对帮扶牵手学、知识竞赛测试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篇目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吉安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吴大观、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等。通过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还按照上级的要求,通过积极参加集中学习、专家辅导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针对我镇农村参学党员数量多、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我们把县委统一编发的《科学发展观话语汇集》、《科学发展观小问答》、《万安县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明读本》送到农村各支部,让农村党员与规定读本结合学习。同时,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邀请县剧团送戏下乡到我镇农村演出。在县委组织部的积极支持下,省电视台记者到我镇德桥村拍摄了专题片《大山里的国旗村》,在江西卫视《井冈先锋》栏目专题播出。据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我镇邀请县挂点领导及县委指导检查组领导上党课2场次,县委理论巡回宣讲组在我镇进行面对面的理论宣讲1场次;各基层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28场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
二是坚持实践特色,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镇按照“规定动作抓实抓好,自选动作求新求特”的要求,始终注重突出实践特色,始终坚持把共克时艰、迎难而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各级党组织通过深入开展“双增双结双建”、“三培两带两服务”、千名党员“三问四送”、“横纵评比”、“三访三送” 等活动,保持了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招商引资会战50天活动”期间,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拜访等方式,向客商宣传万安、推介万安、介绍万安招商优惠政策,以情感人、以情招商,取得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引进了由福建客商李茑投资1100万元的娱乐休闲项目“龙都汇音乐广场”,经过镇政府的大力帮办,现已落户我县并开始开业。同时,为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招商的号召,我镇还引进了投资500万元的春峰竹木拉丝有限公司,已于五月份在我镇象湖村挂牌,并开工生产。在财政收入方面,全镇完成国税32.4万元、地税114.9万元、契税5.8万元、耕地占用税35183元,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积极开展了社保扩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成社保扩面4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0人,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457人,核定农村低保户184户464人、城市低保户76户111人。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实行纠纷联调、治安联防、隐患联治、平安联创,完善了“书记大接访”制度,全面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镇未发生集体上访事件,未发生影响大局稳定的事件。
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大力解决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各级党组织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认可、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察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想方设法化纠纷,紧紧围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了一大批事关生产生活的实事好事。特别是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县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点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增加收入等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去年,全镇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个移民扶贫示范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0多万元,使更多的农民实现了住整洁房、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同时,我们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40多人,发放慰问金8000元。
四是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气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镇积极改革创新,切实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强基工程。大力开展了乡镇规范化建设。对镇机关大院进行了全面规划,拆除了三幢旧楼,投资98万元的新办公大楼(含镇文化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圩镇有一套整治实施方案,购臵了1辆垃圾专运车、添臵了60个垃圾箱,新建了17个垃圾池、征用了一个40多亩的垃圾填埋场,配有固定的垃圾车司机,并有一支6人卫生管理保洁队伍。去年8月下旬,排除各种阻力,采取镇干部职工包户、实行积分绩效考核的办法,在充分做好拆棚户思想工作的基础上,15天之内彻底拆除圩镇铁棚共129个;大力实施圩镇亮化、美化工作,在圩镇增设了9块道路指示牌、2块路口指示牌,勾画了街道停车线及道路中线;新修了镇政府门口两侧通往街道的人行道,修筑府前路水泥路120米,维修圩镇街道路面260多平方米;在105国道至圩镇入口处三角地带兴建了“镇标”,完成了105国道万安与泰和交界处(泗源德桥)大型宣传牌的建设工作,使圩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观。进一步完善了镇365行政办事中心,推行365便民服务,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全镇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9万多元。在农村,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 “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一定三有”要求,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去年,帮助新建了投资60多万元的高陂村村委会办公楼和投资40多万元的谷中村村委会办公楼。在开展各类走访帮扶活动中,重点帮扶了6名党员创业,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0多户,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同时,各党支部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在镇直单位深入开展“三访四送”活动,活动期间,为群众解决帮扶资金20多万元,捐助新棉被40多床,衣物100多件,化肥2.6吨。在学校,深入开展“三创三好三服务”活动,通过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1+1”结对帮扶、党员教师“送课下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卫生院,深入开展“一建立三提高”活动,通过开展居民健康普查活动、深入推进“光明—微笑”工程、实行药品药价“零差价”制度等,积极探索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五是坚持强化机制,着力深化制度成果,全镇科学发展增添新保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镇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从服务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层基础、满足群众需要出发,坚持把整改工作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及时把成功的做法制度化,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目前,全镇各参学单位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深化理论学习、加强干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民生工程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通过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模式,采取党校集中授课、领导下基层宣讲、现代远程教育、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使党员能接受经常的、基本的教育。积极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采取养老保险、离任补贴、表彰鼓励、择优选聘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策是完全正确、十分必要的,得到了全党的一致拥护。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推动我镇科学发展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实践,为我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三保三康”目标提供了重要经验
半年来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县委提出的“三保三康”目标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狠抓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坚持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推进全镇经济发展健康、人民生活小康、社会和谐安康的进程中,各地各单位必须始终加强理论武装,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通过加强对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人民群众的共识共为,进一步转化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必须坚持发展为要,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我镇科学发展的难题。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我们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用发展的成果衡量和检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把争资争项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抓手,突出抓有效投入上项目,突出抓结构调整上水平,突出抓优化环境促发展,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追求,关注民生,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信赖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四是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我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紧密结合,开展了“三访三送”主题实践活动,并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建立健全了一批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我们要进一步把学习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做法、实用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为实现我镇“三保三康”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五是必须重视基层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全镇各级党组织抓住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开展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高,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培两带两服务”、“双推双培双建”等活动,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一定三有”和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要求,不断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发挥好全镇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高陂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不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已告一段落,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一要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基本思路,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加强“三农”工作,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重要的基础、最紧迫的任务。在致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重,把富民与强镇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各地各单位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抓好各项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医疗、教育、住房、社保、就业等问题。要坚持把富一方百姓和保一方平安统一起来,注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为高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建立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各地各单位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进一步强化整改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改任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在抓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同时,要加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进干部作风的制度措施、营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舆论环境等五个方面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我们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管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坚持廉洁从政、勤勉敬业,树立为民、爱民、务实,团结、干事、干净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按照上级的部署,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集中活动即将结束,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我们要以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全面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健康、人民生活小康、社会和谐安康而努力奋斗!
7.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策略 篇七
1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茶园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 中国大部分乡镇茶业产业园区都呈规模化良性发展[2]。大部分乡镇茶叶产区都建立了茶叶及其衍生品合成深加工企业, 建成了集茶叶种植与采集、初加工、深加工及销售推广于一体的一条龙茶叶产业生产模式。大部分乡镇茶叶园区发展良好, 积极选育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 从源头杜绝了劣质茶叶的产生。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新老茶园拓植改造, 使茶叶生产基地连成一片, 方便管理。进行茶树野生种质资源保护, 建立了自己的茶树优质树种选育基地, 为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 注重自身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 严把茶叶质量关, 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大部分乡镇茶叶产业园区注重茶树种植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管理技术, 严格按照科学标准, 对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耕作施肥, 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对茶树进行修剪。目前, 中国乡镇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数目越来越多, 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1.2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辐射带动作用加大
多个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茶叶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很多茶叶在众多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各种奖项[3]。进一步加快了茶叶加工相关企业的发展,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带动当地人民发家致富, 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利于进一步提升茶农生产优质茶叶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了一个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1.3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在各级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引导下, 许多乡镇茶叶产业基地成立专门的茶叶种植协会或茶叶产业协会, 积极规划建设新的茶园, 制定更加合理的茶树种植管理方案, 大力发展茶叶加工新技术, 积极对当地茶叶品牌进行推广, 为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 茶叶销售渠道变得多样化, 不仅能通过传统的市场进行销售, 还拓展出网络销售及厂家直销等销售途径, 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销量, 促使茶叶销售市场变得越发完善。
1.4 茶文化在茶产业链中作用凸显
中国的先人们很久以前就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已经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加上中国自古地大物博, 茶文化资源也相应地多姿多彩。在一些乡镇茶叶产区, 一些商家就把茶文化当作茶叶的卖点, 在一些旅游乡镇, 业者把茶文化元素与旅游项目有机结合, 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将茶叶的产销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挂钩, 打造茶文化消费品, 能够使茶叶相关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使茶叶产品融入文化气息。
2 茶叶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
2.1 强势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衡量茶叶产业发展是否良好的标志就是当地茶叶品牌是否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一个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是与它的整体实力成正比。企业只有把品牌做大做强, 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 只有企业有足够的实力, 才能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就是建设自己的特色茶叶品牌。在建设自己的品牌过程中, 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配合, 制定一些切合自身茶叶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 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控。企业管理者应严把茶叶质量关, 做好品牌营销工作。茶叶产业各个相关企业互相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 强强联手,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加强区域性的大品牌建设, 提高茶产业地区竞争优势, 实现共赢的局面。
2.2 深化茶叶结构调整
随着各个乡镇茶叶产业园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的茶叶产业正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然而, 一些乡镇茶叶产业园虽然规模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但种植的茶树很多都是经济价值不是很高的品种。这就要求乡镇茶叶产业园工作人员积极补充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 逐步减少经济价值不大的茶树品种。应积极引进适应性好、生命力顽强、管理方便并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的树种, 逐步替换掉经济效益不好的茶树品种。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种植管理技术, 做到科学合理种植茶叶, 以不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 来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除了在茶树品种方面进行调整外, 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还应在茶叶产品方面进行调整。目前, 我国的茶叶产业还是以生产茶叶为主, 所采用的技术多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 并没有进行实质性地改进。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应大胆创新, 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 积极尝试茶叶生产新技术, 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茶叶衍生品, 提高茶叶的附加价值。
2.3 茶叶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
一般的乡镇茶叶产业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运作,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产品附加值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茶产业正逐步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 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乡镇茶叶产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4]。首先, 要进一步改变依靠人力修建采摘茶叶的现状, 继续引进先进的机械化修建采茶设备, 逐步增大茶叶产业基地茶树采摘面, 进一步提升茶叶原材料的产量, 提高茶树鲜叶的利用率。同时, 应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 严格把控茶叶生产的过程, 提高茶叶品质, 降低劣质茶叶产生率, 以实现茶树经济效益最大化, 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
3 结语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茶叶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 总结出中国乡镇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相对应地提出一些对应的意见与建议, 以期能给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夏雪飞, 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 2009, 37 (3) :18-19.
[2]郑宽明, 李天芳, 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10) :7-9.
[3]杨胜益.平塘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今日科苑, 2009 (15) :14.
8.构筑现代乡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 篇八
关键词:现代化;乡镇文化体系;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2-0106-0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左权县乡镇文化站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乡镇文化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层面,延伸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文化工作在广大农村的覆盖,丰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电视、电脑、MP4等先进的传播技术已经走向了千家万户,融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经常不断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同质的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站对群众还是否有吸引力,是不是可以变得可有可无了?依笔者多年从事乡镇文化事业的经历看,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仅不能弱化,而且应该大力发展。
1 乡镇文化站对促进和繁荣基层文化服务意义巨大
首先,办好文化站、加强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是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是实现社会文化公平的需要,更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其次,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服务体系中,乡镇文化站是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一役。社会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影剧院等提供公益文化服务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类是如歌厅、舞厅、网吧等提供文化经营服务的市场文化服务,即以赢利为主的文化服务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文化产品都以商品形式进入了流通领域,并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了多方位的文化服务。但是,文化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资本的趋利性使得经营文化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缺失现象,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来弥补。而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基层最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就是政府弥补市场缺失最重要的力量。再次,乡镇文化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乡镇文化站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任。广大乡镇文化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乡镇文化站的存在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文化市场充分发育和发展的情况下,乡镇文化站非但不能消亡,而且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服务需要。
2 构筑现代乡镇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对策
乡镇文化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它将起到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技术推广、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所以政府应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化乡镇文化服务体系。
2.1 要成为职能具体明晰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实践的,而不是理念的;是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不是虚无缥缈、无影无踪的。目前,很多乡镇文化站虽然说是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但实际上却是一人一站,人就是站;多重身份,多种职能;既是农村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又是乡镇机关的驻村员;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这是不行的。乡镇文化站要完善机构、确定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2.2 要配齐适当有规模的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承载的主要媒介,是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构成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素。文化站作为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基本稳定的、具有一定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场所,要因地制宜,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左权县近年来就依托原有文化场地,投入资金重新修建了乡镇文化站,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现代多媒体教室、文化广场为一体的群众休闲、娱乐、学习、集会的场所。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要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农村文化宝藏,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感染力。四是要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文化活动群体。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2.3 要方便群众参与
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如何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地方往往把文化站视为乡镇机关的一个工作部门,有限的一些设施也都设在乡镇机关里,这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利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因为文化站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而不是乡镇机关的文化室。文化站所拥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应该无条件地为当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而不能仅仅为乡镇的机关干部服务。因此,文化站不能设在乡镇机关内,而要设在方便群众参加活动的地方。
2.4 要有稳定可靠的政府财力保障
任何文化服务的提供都是有代价的,有成本的。这个代价或成本假如不以经营服务的方式来取得,那么就必须由国家政府来承担。文化站作为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机构,面向公众提供的是公益的文化服务。这种公益的文化服务显然是非赢利性,因而其成本自然不能由自身来解决,而必须由公共财政来保障。既要文化站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又不为文化站提供公共财政保障,就象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去吃草那样滑稽,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政府要为文化站提供公共财力保障,确保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
2.5 要有德艺双馨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文化站服务人员必须具有很好的素质,首先要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者,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次要有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能够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再次要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能够切实担当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全面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任务;最后要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定报酬,建立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实行多劳多得,进一步调动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Thinking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System of Modern Villages and Towns
Xing Zhijun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promote the rural society to promoting and prospering the service of culture at the basic level in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he villages and towns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doctrine plays a positive role. Construct the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of modernized villages and towns , will need to adopt a series of to arrange Construct, so as to ensure that sets up the long result mechanism that public culture serve, expand the spread aspect of socialist culture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township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of the cultural center in the town is fulfilled.
9.发展生态乡镇建设美好家园 篇九
2012年新规划城区建设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1万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
镇委镇政府着手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在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许家湖地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118米。境内沂河水流充沛,沂河横穿全境,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沂河,在沂河上拦河修了几道橡胶坝,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广空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有机蔬菜、有机林果、水产养殖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修建了污水排泄管网体系,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百分百。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久力燃气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及塑料加工点,使城区大气及水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菊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沂河两带(2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沂河运动广场、滨河沿岸湿地公园等多处街头绿地,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5%。
10.乡镇规划发展思路和举措 篇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扩权强镇为动力,以推进跨越式和赶超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以新型工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商贸物流为支撑,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和经济外向
化”战略,强势推进“项目大突破、园区大发展、环境大变化”,提升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扩张力和城镇经济实力,促进xxxx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原则。
2坚持跨越式发展,重点突破原则
3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协作原则
4坚持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战略定位
1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
2皖江城市带连接中部地区重要经济节点
3中部地区区域性化工产业配套基地
4皖江城市带西南部重要港口物流基地
5皖西南佛教文化旅游基地
6宿松县域经济副中心
(四)发展目标
经过六年努力,力争到2015年,把xxxx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镇域规模不断扩大
4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5民生工程得到加强
6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五)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化工业、新型建材业、商贸物流业、机械(船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六)发展举措
1、先行先试,做好扩权强镇示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紧抓四项中心任务为全国小城镇改革积累示范经验
2、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临江产业园
①高起点建设临江产业园
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③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扩展镇区规模,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
①扩展构建新的城镇框架
②发展壮大镇区经济
③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4、加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②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③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市场
5、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②积极发展配套服务型企业
③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①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④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①进一步贯彻落实民生工程
②稳定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
③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
8、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①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②积极鼓励创业
③着力降低集聚区综合商务成本
增强产业配套服务水平
9、倡导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倡导节约生产
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11.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茶叶;产业化发展;乡镇;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下,我国乡镇茶叶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每年茶叶产业都会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茶叶收入成为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本文详细叙述了中国乡镇茶叶产地的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发展茶叶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给出了进一步促进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1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园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中国大部分乡镇茶业产业园区都呈规模化良性发展[2]。大部分乡镇茶叶产区都建立了茶叶及其衍生品合成深加工企业,建成了集茶叶种植与采集、初加工、深加工及销售推广于一体的一条龙茶叶产业生产模式。大部分乡镇茶叶园区发展良好,积极选育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从源头杜绝了劣质茶叶的产生。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新老茶园拓植改造,使茶叶生产基地连成一片,方便管理。进行茶树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了自己的茶树优质树种选育基地,为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注重自身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严把茶叶质量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大部分乡镇茶叶产业园区注重茶树种植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管理技术,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对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耕作施肥,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对茶树进行修剪。目前,中国乡镇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数目越来越多,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1.2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
多个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茶叶获得了“有机茶”认证,很多茶叶在众多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各种奖项[3]。进一步加快了茶叶加工相关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带动当地人民发家致富,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利于进一步提升茶农生产优质茶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一个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1.3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在各级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引导下,许多乡镇茶叶产业基地成立专门的茶叶种植协会或茶叶产业协会,积极规划建设新的茶园,制定更加合理的茶树种植管理方案,大力发展茶叶加工新技术,积极对当地茶叶品牌进行推广,为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茶叶销售渠道变得多样化,不仅能通过传统的市场进行销售,还拓展出网络销售及厂家直销等销售途径,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销量,促使茶叶销售市场变得越发完善。
1.4 茶文化在茶产业链中作用凸显
中国的先人们很久以前就已有了饮茶的习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已经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加上中国自古地大物博,茶文化资源也相应地多姿多彩。在一些乡镇茶叶产区,一些商家就把茶文化当作茶叶的卖点,在一些旅游乡镇,业者把茶文化元素与旅游项目有机结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将茶叶的产销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挂钩,打造茶文化消费品,能够使茶叶相关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使茶叶产品融入文化气息。
2 茶叶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
2.1 强势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衡量茶叶产业发展是否良好的标志就是当地茶叶品牌是否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一个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是与它的整体实力成正比。企业只有把品牌做大做强,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只有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就是建设自己的特色茶叶品牌。在建设自己的品牌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制定一些切合自身茶叶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控。企业管理者应严把茶叶质量关,做好品牌营销工作。茶叶产业各个相关企业互相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强强联手,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加强区域性的大品牌建设,提高茶产业地区竞争优势,实现共赢的局面。
2.2 深化茶叶结构调整
随着各个乡镇茶叶产业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茶叶产业正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然而,一些乡镇茶叶产业园虽然规模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但种植的茶树很多都是经济价值不是很高的品种。这就要求乡镇茶叶产业园工作人员积极补充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逐步减少经济价值不大的茶树品种。应积极引进适应性好、生命力顽强、管理方便并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的树种,逐步替换掉经济效益不好的茶树品种。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做到科学合理种植茶叶,以不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来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除了在茶树品种方面进行调整外,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还应在茶叶产品方面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的茶叶产业还是以生产茶叶为主,所采用的技术多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并没有进行实质性地改进。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应大胆创新,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积极尝试茶叶生产新技术,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茶叶衍生品,提高茶叶的附加价值。
2.3 茶叶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
一般的乡镇茶叶产业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运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茶产业正逐步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乡镇茶叶产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进一步改变依靠人力修建采摘茶叶的现状,继续引进先进的机械化修建采茶设备,逐步增大茶叶产业基地茶树采摘面,进一步提升茶叶原材料的产量,提高茶树鲜叶的利用率。同时,应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严格把控茶叶生产的过程,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劣质茶叶产生率,以实现茶树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
3 结语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茶叶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总结出中国乡镇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相对应地提出一些对应的意见与建议,以期能给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3]杨胜益.平塘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今日科苑,2009(15):14.
[4]梅小宝,舸锥庭,林建荣,等.景宁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68-369.
12.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十二
(一) 乡镇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新时期中国乡镇企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普遍问题——资金紧张。主要表现在:第一, 现金流量不足, 无法及时更新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第二, 资金周转不灵, 一些企业财务管理还不规范, 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第三, 融资困难。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 企业都想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但许多乡镇企业都无法筹集到应有的资金。企业一旦没有了资金, 整个生产活动就无法正常运作, 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一些机器设备, 一些基本设施无法及时更新, 只能依赖耗能大、原材料浪费大、生产能力低的设备进行生产, 这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融资难还有外在的原因, 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单力薄, 难担重任。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所持态度过于谨慎, 这是乡镇企业取得资金支持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 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管理上, 乡镇企业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 经营管理项目存在盲目性, 重产量轻质量, 认为数量是第一位, 有数量就有效益, 忽视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结果造成产业结构趋同, 使得乡镇企业的产品趋向单一化、同一化;第二, 体制结构不合理, 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 许多乡镇企业生产受政府行政干预大, 不能独立经营, 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三, 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附加值低, 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
(三) 品牌战略意识不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严峻问题便是品牌战略意识不强, 由于存在“自我满足”、“小农意识”等制约因素及没有做强做大的品牌战略眼光, 多数乡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低下, 在迷惑中懵懂前行, 发展速度缓慢。区域内许多企业规模小、零散分布, 企业品牌经营能力不高, 自然难以树立品牌知名度和提升品牌效应。还有部分产品实行无品牌、无生产日期等简易包装, 扰乱市场秩序, 影响特色产品的声誉, 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一) 拓宽乡镇企业发展融资渠道。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 资金问题最为棘手。乡镇企业由于受规模和经营的限制, 资金往往非常有限, 影响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运作。为此, 乡镇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解决这个问题。第一, 加快乡镇企业信用建设。乡镇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档案, 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因为乡镇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资信度低, 所以加强乡镇企业信用建设对于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 充分利用民间信贷。乡镇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互助性的临时资金融通, 互相帮助, 互通有无, 在融资上要发挥彼此之间信息比较优势的作用, 缓解乡镇企业融资困难。通过合法手段吸收投资,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第三, 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乡镇企业要协调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 协同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信用社发挥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还有助于乡镇企业资金的流转。
(二) 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管理体制。首先, 提高乡镇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及效率。建立起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积极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 引进和借鉴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 大力推进企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 通过抓好人力、营销、质量、成本、财务、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 不断加强基础管理, 抓好专业管理, 优化现场管理。以实现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加快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和推广应用,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最终实现科学管理及效率最高化。其次, 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乡镇企业特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形成共同的愿景, 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 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提升品牌效应。注重品牌与区域特色产品相结合, 根据不同区域内的特色产品, 应该进一步打造品牌产品,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组织引导企业参加相关展览会、推荐会等, 培育“本土品牌”, 提高产品品位和知名度;注重品牌与文化的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产品不仅要提供给人们基本的使用功能, 更应该通过价值潜力、历史文化内涵、服务方式等传达给消费者文化享受, 文化品位的提高, 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13.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 篇十三
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2)
近年来,****镇依托城郊优势,坚持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对外输出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4年,该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500人(其中跨国输出38人,省外输出500人,县外省内输出1600人,县内转移4362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0%;劳务经济总收入达220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25%以上。
一、政府引导,规范化管理,全力构建劳务输出新平台
****镇有耕地3万亩,农村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亩。人多地少,当地资源承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是****镇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该镇通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实现就地转移;二是劳务输出,实现异地转移。为此,该镇积极引导,强化服务,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较好效果。
⒈从思想源头入手,全镇上下全部“换脑”。劳务输出要形成气候,关键是要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由于长期来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广大农民群众的乡土观念牢固,加之城镇农民具有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多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
之一来抓也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机关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会议,深入分析本镇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镇村干部抓劳务经济的思想;通过镇劳动管理站的层层培训、包村干部入户宣讲和村干部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树立了“要想发家致富,外出务工是近路”的思想观念。
⒉充分发挥政府功能,将静态管理转化为主动服务。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劳动管理、民政、计生等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管理站,负责劳务输出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劳动管理站的硬件建设,为其提供专门的办公室2间,安排专职工作人员3名,并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调计生、公安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在办理生育
证、身份证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督促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7000余份,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和不定期去人、发函、写信了解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状况,及时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清理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帮助农民工追讨恶意欠薪17万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为他们外出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⒊强化信息管理,延伸中介服务职能。信息不畅、视野不宽是阻碍农民工外出的主要因素。为强化信息服务职能,****镇加强了与劳动管理部门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多渠道搜集用工单位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招工信息总量,扩展了农民外出务工空间;为保障招工信息的质量,该镇建立了信息筛选审批制度,所有招工信息必须经严格审批后才能发布,对可疑的信息派人或请求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帮助核准,严防因虚假招工信息使群众上当受骗而利益受到损害。
二、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精心
打造劳务经济产业链
外出务工成本的高低,是制约农民外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提高外出务工的成功率,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⒈从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出发,大力发展订单劳务。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工信息的使用效率,****镇构筑了镇村劳务输出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组织开展了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将每名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建立镇就业工程信息网络,以镇劳动管理站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现已发布各类招工信息1300条,各村明确妇联主任为就业工程联络员,负责劳务信息的发布、劳动力资源统计、协助村民办理培训、务工手续等,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职能。为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该镇与信誉良好的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市83石油管理局等50余个单位建立长期的用工合同,与其签订“劳务
订单”,针对不同的用工需求,组织具有相关专业劳动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直至签订劳动合同,安置妥当。
【乡镇未来发展方向】推荐阅读:
酒店未来发展方向09-20
未来就业方向06-29
未来航空发展趋势07-12
未来船舶发展趋势08-18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10-03
中国医改未来方向10-16
未来汽车维修发展方向11-09
系统门窗未来发展趋势06-19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06-30
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