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2024-08-23

医用化学实验总结(精选12篇)

1.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一

1 医用化学实验室污染的特点

医用化学实验室污染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污染物质浓度大而集中, 如无机酸、碱几乎是每个实验所必需的, 这些东西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 会腐蚀下水管道, 污染附近土壤。②种类较多, 不像工厂那样单一。③有机实验室挥发性、有毒性物质多。

2 医用化学实验室的“绿化”

目前,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 仅靠环保技术对环境的改善是有限的, 而应该把重点放到原始污染源的控制上。这就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化学”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绿色化学就是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 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1]。就是我们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设计无污染的化学工艺, 而不是等到污染之后再去治理。要实现这一过程, 首先要从实验室开始, 才能过渡到工业生产[2]。 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删除和改进以剧毒物质为主的实验

我们要大刀阔斧地删除那些毒性大、危险性大, 三废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 使之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 可用“肉桂酸”实验代替“喹啉”实验, 避开了苯胺、硝基等有毒致癌试剂, 可用“溴乙烷”实验代替"溴苯"实验, 避开了苯、溴等对空气污染大的试剂,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降低了低值易耗品的费用;对于合成硝基酚、双酚A及酚酞类化合物, 由于反应不可能完全, 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这些废液中所含的酚类都是超标的, 可以加入漂白粉煮一下, 以使酚类氧化分解后再倒掉, 这个方法对于苯胺类化合物也适用。

2.2 发展微型化学实验, 减少环境污染

微型化学操作技术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3]。其试剂用量为对应常规实验数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有利于培 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增强环境意识。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其优越性明显。①微型化学实验, 特别是微型制备方法, 并非常规化学实验的简单缩小,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代科研方法的模拟 (在近期大量文献中, 有机合成多是毫摩尔级的) 。它将合成与鉴定融为一体, 利用红外、色谱、核磁共振等现代仪器对实验制得的少量产物进行组成与结构的测试。通过由常量到微型实验的方法演变, 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化学基本原理来重新设计、改造、组合各种仪器装置, 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实验要求。这个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 对活跃学生的思路,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 微型制备实验把合成产物的数量控制在不超过后续测试的需用量作为一项原则。这样, 既满足实验所需获取的化学信息的要求, 又大幅度地降低原料试剂的用量, 减少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 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同时, 试剂量可使反应时间缩小, 一些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有良好的教学效果。②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是一个促进, 特别是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 由于经费紧张, 开出的实验较少, 有些学校干脆不开学生实验, 只是教师演示而已。微型化学实验安全节省, 解除了实验教师的不少后顾之忧。他们可放手采用开放型和探索型的实验教学方式去因材施教。如对同一实验项目, 可设计几种不同的原料或几个不同的用量, 由学生选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过于统一的格局,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气氛中, 做好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药剂、滴瓶小巧便携, 为课堂上边讲边做提供了方便。

2.3 采用闭路操作或循环使用等实验方法

①实验室应设酸槽和废碱槽, 一段时间后, 将其进行中和达到规定的pH值为6~9后再排放。②贵重的药品的废液也要经化学处理回收后再排放。③对一些有毒有机难溶物要经过蒸馏回收处理后再排放。这些方法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他们知道化学试剂的使用原则, 明确即使是点滴量的化学药品, 也能发生显著反应, 所以不能随意排放, 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2.4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提高科技含量

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促进了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学科间的界限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总之, 世界需要绿色化, 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实验首先“绿色”化, 对于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 实验手段和技术改进有极好作用[4]。

参考文献

[1]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J].大学化学, 2002 (4) :23.

[2]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J].大学化学, 2003 (1) :54.

[3]张占吉, 穆素珍.有机合成实验微型化浅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263.

2.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研究 篇二

关键字: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4

前言

医用化学在医学教育中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卫生学校的化学课程非常重要,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保证教学质量,是当前医用化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对卫生学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医用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卫生学校校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方面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变化的趋势,卫生学校由于文化基础的差异,造成个人学习能力不平衡 ,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的化学、生物等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医用化学融合了医学和化学两方面内容,教材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他们的知识不能满足学习医用化学的要求。另外,学生普遍对医用化学课的认识不足,医学课程任务重,学生精力主要放在医学基础课上,对医学知识及技能倾注了太多精力,对化学课不重视,仅应付于考试,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

2、教师方面

医用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化学专业,化学知识相当过硬,但是医学知识却不够全面,难以在教学中将化学和医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贯穿,这直接影响化学与医学联系的深度,且容易与医学基础、临床课脱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存在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将所有的化学知识、理论与医学事实牵强附会的扯在一起;二是他们大多毕业于化学专业,授课课程中往往只就化学问题大谈特谈,忽视化学与医学联系。这最终导致医学化学失去了化学独有魅力,而且学生听不懂。

3、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醫用化学教师对医、药方面知识及临床知识了解不多,往往在授课过程中只强调化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专业的需要,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广度而忽略与专业的联系。因此,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纯化学”教学的问题依然明显。虽然医学化学教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始终未能实现医学、药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

三、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方法

1、教学体系的改革

卫生学校学生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化学理论知识掌握一般,很多化学知识处于空白状态。如果教师在讲课之初直接引入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甚至会抵制,最终产生厌学心理。在充分了解《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基础之上,我们对《医用化学》教学体系做了相应的整合。我们的改革理念是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课程体系,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重组,将基础化学的内容进行打通和整合,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反映前沿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强化学生化学水平。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医用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可以采用直观方法,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型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在课堂上要注重知识拓展,强化概念。如渗透压比血浆高10倍的2.78mol·L-1葡萄糖溶液。因对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患者,如用等渗溶液,注射液体积太大,所需注射时间太长,反而不易收效。需要注意,用高渗溶液作静脉注射时,用量不能太大,注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易造成局部高渗引起红细胞皱缩。当高渗溶液缓缓注入体内时,可被大量体液稀释成等渗溶液。对于剂量较小浓度较稀的溶液,大多是将剂量较小的药物溶于水中,并添加氯化钠、葡萄糖等调制成等溶液,亦可直接将药物溶于生理盐水或0.278mol·L-1葡萄糖溶液中使用,以免引起红细胞破裂。

3、教学形式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实验占有很大比重,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因此,医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将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进行。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用化学是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完善教学内容,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形式,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基本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从而为实现医学学科的专业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梯楼.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

3.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

本文在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实或中.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背景知识体验、实践型导向等方面设计课件,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作 者:孙志勇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化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42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医用基础化学 实践模型

4.乡镇卫生院医用耗材工作总结 篇四

为加强医用耗材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根据《关于印发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698号)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开展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现对本中心开展的整治活动进行总结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

本院以“九不准”“十项不得”规定为抓手,完善医用耗材购销规范管理,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和打击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明确了工作岗位职责。并及时召开全院职工动员大会,深入动员,明确要求,部署落实专项治理工作,及时传达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主动,深入扎实推进治理工作。

二、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多样,深入扎实,取得较好效果。宣传教育工作是治理收受医药回扣和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我中心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治理工作宣传活动,大力营造自查自纠工作的良好氛围。医院组织全院员工认真学习领会“九不准”“十项不得”,以及加强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业不正之风综合治理“1+7”文件。全中心医务人员在治理工作学习动员教育中基本做到了人人参加学习,人人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达到了100%。中心还组织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关于医用耗材阳光平台采购的培训工作,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工作。

三、明确政策,加强指导,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治理工作中,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加强督导检查,严格把握政策,推进自查自纠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及时转发上级文件,并重视加强培训学习,明确政策界限。围绕重点查摆,认真自查自纠。组织各科长以上干部进行分组讨论,表态度,谈认识,明确了各岗位、各类人员自查自纠的重点。

四、突出治理重点,认真自查自纠

针对高值耗材、医用器械购销、耗材使用等重点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完善本中心购销审批程序。对于本中心直接销售给病患的医用耗材,全部通过医疗耗材阳光平台采购。其他如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等医用耗料的采购,均和规范的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和廉洁协议。规范采购流程,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防止在交易过程中不正当交易行为发生。

五、按照查办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一)加强社会监督,在门诊大厅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在门诊楼大厅设立了信箱,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二)抵制医药器械企业人员在我院的违法违规活动。

(三)坚持按照规范的采购流程采购,加快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制度的建立完善。完善医用耗材、设备及其它物资的采购制度,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抓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有关制度规定的落实,加强本院医用耗材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5.初三化学实验总结 篇五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二: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5.“液体后加”原则。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三:化学实验中的“七个关系”

(1)先后关系

①向试管中装人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让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慢落到试管底。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然后称量。④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把仪器外壁擦干,然后再加热。

⑤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盛放药品的部位固定加热。(2)左右关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②连接实验装置时,应按从左到右(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

③橡胶塞和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时,左手拿橡胶塞或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给容器塞橡胶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塞子。(3)上下关系

①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手拿试剂瓶倾斜液体试剂时,应让标签向上对着手心。(4)正倒关系

①取试剂瓶里的药品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

②用胶头滴管取完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正放(保持胶头向上),而不能倒放或平放。(5)多少关系

①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答积明了2/3。

③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蒸发皿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6)内外关系

①用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②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的止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7)高低关系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四: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检验

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注意】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气体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的选择

(1)选择依据: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反应物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常见的类型有固液不加热型和固固加热型两种。(2)常见气体发生装置 ①固固加热型(如图)

【注意事项】a.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b.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c.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排出。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应先撤离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e.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粉末被氧气流吹入导管,堵塞导管。②固液不加热型

A装置安装简单,用于制取少量气体,实验时加入药品不宜过多,防止产生气体过快,使液体溢出试管

B装置便于添加液体,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应处于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C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度),用于剧烈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D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于平稳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制取气体,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多孔塑料片下面;固体药品要为块状。【注意】装置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原理: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收集装置的选择(1)选择依据:主要考虑气体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能否与水反应、能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是否有毒等)。

(2)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

【注意】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且收集时,导气管只需伸到集气瓶瓶口即可。

②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便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常用净化和干燥装置:洗气瓶盛放液体试剂,气体长进短出;干燥管、U形管用于盛放固体干燥剂,使用干燥管一般粗进细出。

【注意】碱石灰是CaO、NaOH的固体混合物。铁粉也可用作干燥剂,吸收水分和氧气,保持药品的干燥和防止变质。

干燥原则: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2)气体的净化

选用的气体净化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反应。气体净化常用的试剂

(3)气体净化的一般顺序:先除杂,后干燥,加热之前要除去水蒸气。

【特别注意】一定要熟知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除杂、装置的连接顺序和性质的检验。除杂和干燥的先后顺序:①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②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干燥在前,除杂在后。洗气瓶和干燥管中气体的进出口顺序:①用洗气瓶除杂和干燥时,气体应长进短出;②用球形干燥管除杂和干燥时,气体应大进(即大管口进气)小出(即小管口出气),以利于气体充分干燥。检验多种气体的先后顺序:有多种气体需要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前步检验对后步检验的干扰。

4多功能瓶的使用

多功能瓶(如图)在实验中可用于收集气体、作洗气瓶、测量气体体积等多种用途,不同用途下瓶内所盛装物质、气体通入方向不同,几种常见的情况如下:(1)用于气体收集

用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既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又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只不过气体通入的方向不同而已。(2)用于气体除杂

利用瓶内液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只是经过洗气瓶。混合气体应从a管通入,经洗涤净化后,剩余气体从b管排出(如图)。(3)用于测量气体体积

收集的气体必须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而且不与水反应。收集时,集气瓶中要先盛满水,然后将要收集的气体从短端(a端)通入,水就会从长端(b端)排出,当水全部排出时,就收集了一瓶气体。若在长端(b端)连接一个量筒,可通过量筒测出排出水的体积,进而知道集气瓶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5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例题: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采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需将试管管口稍向下倾斜,否则试管有可能炸裂,为什么? 若试管口向上,试管口形成的水珠会倒流至试管底部,热的试管底遇冷会炸裂。

(2)实验室通常用C装置制取CO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采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CaCO3+2HCl === CaCl2+H2O+CO2↑ 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

(3)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时,应选用A、B、C装置中的哪一装置?

选择A装置来制取氯化氢气体。

(4)写出可采用D装置(气体由d口进入)收集的一种气体,并采用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该气体。CO2(或O2等)。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可验证(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即可验证)。

2.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若实验室需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干燥装置是____A____(写装置编号,下同),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或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3)D装置在装药品之前需检查气密性,在不与其他装置连接时,请说明检验方法。

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如果液面差能保持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或B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__A,D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如图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

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6.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六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绿色化学,“三废”处理

1 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在医学院校各个专业, 医用化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医用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对环境污染的“三废” (废气、废液、废渣) , 一个化学实验室就像一个小型的化学工厂, 它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不容忽视。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实验室近年来采取若干措施, 在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同时, 又加强了化学实验课的环保教育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 注意联系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 结合化学实验课的内容, 给学生介绍一些化学污染对生态环境危害的事例,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危害 ;在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后介绍“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在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 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并让学生收集雨水进行pH值测定, 使学生们认识了环境污染的前因后果, 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2 医用化学实验课实验方法改进分析

2.1 设计系列实验方案, 减少化学试剂的消耗和“三废”排放

在医用化学实验中, 有许多实验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前一个实验的产物就是下一个实验的反应物。如果将这些实验联系组合, 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将其设计成系列实验, 就能做到既节约药品, 又能让学生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为例, 将数个实验内容设计为一组系列实验:首先用KMnO4溶液和 (NH4) 2SO4·FeSO4溶液混合后, 加H2SO4酸化,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可了解认识Fe2+的还原性;再滴入KSCN溶液, 观察血红色溶液生成, 可了解认识Fe3+的定性检测实验;再加入NaF, 观察血红色消失, 了解认识Fe3+与F-的配位反应及掩蔽Fe3+的方法;再逐滴加入NaOH溶液, 观察Fe (OH) 3沉淀析出, 了解认识配合物和沉淀物之间的转换;再离心, 沉淀物中加入浓HCl, 观察沉淀的溶解及溶液的颜色, 了解认识Fe (OH) 3在HCl中的溶解性;再向溶液滴加K4[Fe (CN) 6]溶液, 观察深蓝色沉淀析出, 了解认识普鲁士蓝的生成和性质。同时采用成套装置, 将Cl2制取与漂白粉制取组合, 将CO制取与CuO的还原以及CO燃烧组合。经组合而成的系列实验, 化学试剂的用量和废物的排放量都大大减少, 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知识点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2.2 设计微型化实验装置,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是由绿色化学概念发展来的一种实验方法, 能有效减少或消除污染。它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微缩, 而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创新的再现。微型实验仪器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物, 如青霉素药瓶可以做试剂瓶、集气瓶, 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滴管, 一次性注射器可以用于贮气、加气、贮液、加液, 装药片的塑料板可以做点滴板等等。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少, 仅为常规实验的1/10~1/100, 甚至更少。既降低了实验成本, 降低了水、电的消耗又大大减少废物排放量。微型化实验对于一些毒性大、药品贵、耗能多、易燃、易爆、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尤为适合和必要, 能够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3 改进试剂配制方法, 减少药品用量和环境污染

在不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效果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 既可节约实验成本, 又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如β-萘酚碱溶液的配制, 以往按教材的配制方法是取β-萘酚6.0g溶于100mL10%NaOH溶液中。经改进后取β-萘酚3.0g溶于100mL5%NaOH溶液中, 药品用量减少一半, 实验效果与原来的方法相同。又如AgNO3试液的配制, 将教材中要求配制成0.5mol/L的浓度改为0.05mol/L的浓度, 同样可以达到好的实验效果。AgNO3用量大大地减少, 废液中Ag+浓度就降低, 从而减轻Ag+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对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的配制也予以改进, 如斐林试剂的甲、乙液的配制改为取34gCuSO4溶于1 000mL蒸馏水中, 加1mL浓硫酸酸化 (甲液) ;取173g酒石酸钾钠及50gNaOH溶于1 000mL蒸馏水中, 加热搅拌 (乙液) 。药品用量比原来的方法减少了约50%。又如班氏试剂的配制, 取100g柠檬酸钠和60g无水碳酸钠加热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50mL, 另取13g无水硫酸铜溶于100mL蒸馏水后, 两液混合稀释至1 000mL。实验效果相同, 而药品用量比经典的方法减少了40%。采用硫代乙酰胺代替有毒的H2S做阳离子沉淀实验。用三氯化铁代替硝酸清洗银镜反应的试管, 避免产生有毒的NO2。

2.4 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些实验易燃易爆, 或试剂有害有毒, 或实验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三废”较多, 会给师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并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实验来减少污染危害, 对于这类实验, 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 或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如钠或钾和水的剧烈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的实验, 采用多媒体教学, 既可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 又保证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3 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中产生的“三废”, 减少环境污染

3.1 废气的处理

CO、CO2、SO2、HCI、NO、NO2、Cl2、NH3等是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废气。化学实验室虽然有通风设备, 但这些气体被排到外界环境中, 同样会污染大气。因此实验中若有废气产生应进行处理, 常见的气体处理法是溶液吸收法。CO2、SO2、HCl等酸性气体用碱液 (10%~20% NaOH水溶液) 吸收装置能有效吸收, NH3等碱性气体用稀H2SO4溶液吸收, NO2等氧化性气体先用Na2SO3溶液吸收后再用碱液吸收。CO尾气先燃烧, 再用碱液吸, NO与少量空气混合后再用碱液吸收。此外还可以用固体吸附剂把气体吸附后再进行处理,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活性炭、活化分子筛等。

3.2 废有机溶剂的处理

废有机溶剂主要产生于有机化学实验, 可以先按不同分类分别存储。比如按照含卤素和不含卤素分开存放, 或者按照酸性和碱性分开存放。如果实验室能够回收利用或处理的, 可以通过简单蒸馏或精馏后再利用, 或者用无机酸碱中和后再排放。实验室无法回收利用处理的, 可以请有关的专业公司厂家回收处理。

3.3 无机废液的处理

3.3.1 酸碱中和

酸性、碱性废液未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土壤, 并腐蚀排水管道。应分别收集, 再按一定比例混合, 调节pH值至接近中性后再排放。

3.3.2 氧化还原

如果废液中含有氧化物或还原物, 应将氧化性废液和还原性废液小心混合, 使其转化成无氧化还原性的废液后再排放。

3.3.3 沉淀法

如果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可根据其化学性质加入沉淀剂沉淀后再排放上层清液, 沉淀物作深埋处理。含氰根的废液可在碱性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或漂白粉, 使氰根氧化分解为CO2和N2后再排放。

3.4 固体废渣

固体废渣包括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失效干燥剂、使用过的滤纸、破损玻璃仪器等。可大致分为化学废渣和非化学废渣。化学废渣应按不同性质、类别分别处理。可回收利用的要尽量回收, 无法回收利用的无毒、低毒的废渣可填埋处理。毒性较大的化学废渣可交由专业公司处理。非化学废渣为非污染的废弃物品, 如一般化学实验使用过的滤纸, 或经过洗涤的破损的玻璃仪器等, 可按一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4 结语

化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科学, 为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从每一件事情做起。因此化学实验课要成为既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课堂, 也是教师和学生身体力行, 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屈永年, 高海涛, 马钻.化学实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 (6) :633~634.

[2]李桂伶.浅谈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3 (4) :77~80.

7.浅谈医用物理实验教学 篇七

【关键词】医用物理实验;实验教学

引言

医用物理实验是面向高等医学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包含三方面:一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理论课中的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二是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进行其他科学实验和熟悉近代医用仪器打下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如何提高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发挥医用物理实验的基础性重要作用,是医用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优化与调整实验内容

1.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中大多数实验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实验技能,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医用物理实验内容中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综合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已使用过的主要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测量某个新的物理量或研究新的物理规律,与基础性实验相比实验难度有所增加,要求有所提高。创新设计性实验是指只给出参考性题目和必要的实验提示,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通过后,独立完成实验过程,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阶梯模式的教学,更好的实现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递进式发展教学目标。

2.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

医用物理实验的教授对象是医学生,其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医学特色,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医学和医疗技术手段上的应用。此外,由于医用物理实验在医学院校属于边缘学科,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因此应精选实验内容,在保证物理实验学科系统的前提下,删去部分与医学联系不大的验证性实验,并根据临床医学、药学、影像、检验等专业的特点,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

实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基本依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实验教材的编写应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服务,结合教学大纲和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实践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易学性和易教性等特点。教材的结构设计与内容选择应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此外,实验教材应与理论课配合,在完善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选做内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意为启迪,“发”意为激发,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是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观的最好诠释。医学物理实验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实验内容,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集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信息于一体,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实验理论教学的时间,也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方能使医用物理实验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知道哪些问题明白,哪些不明白,听课时就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医用物理实验的大部分课堂时间要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老师讲解的时间有限,学生提前预习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大概的实验内容等,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并写好预习报告,教师通过实验课上当堂检查预习报告、对预习效果进行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重视预习环节、做好预习工作。

总之,通过构建分层次递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物理实验与医学的有机结合、优化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等措施,优化调整实验内容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医用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的实现医用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伯乾.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与开放实验[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3年第4期:13-15页

8.高二化学实验总结 篇八

高二年级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而探索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灵感”有所激发。

三、推广“微型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

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次高中新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上,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

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的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的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总结 篇九

化工11-2班 许锋

这学期的物理化学实验用到了很多实验仪器。其中不乏价格昂贵的电子仪器。当然,这是我们的学习机会,我们都在认真熟悉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每次做完实验后就会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所以,我们一直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工作。

我们在操作中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我们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物化实验对于我来说,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最好的课程。当然,一学期的实验课我也不断努力,我每次实验都认真完成。我喜欢坚持自己的作品,就

算别人都已经做完,我也会不慌不忙,按步骤进行自己的操作。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但我愿意坚持自己的东西,愿意得到自己最终的实验数据。

本学期的物理化学实验使我掌握了物理化学实验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设计实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仪器。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深度分析(如excel绘图等)。这培养了我们正确的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以及分析式样的结果能力。也培养我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物理化学的实验加深和巩固了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数据处理上,我经常上网找一些资料,比如下图的这些。我利用网上文库的资料进行数据的深度剖析,最终的到比较正确的结果。这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实验课堂我也有不少趣事。我记得在做表面张力的时候实验打坏了一个大型的玻璃仪器。当时向老师报告了情况。实验室到现在都没有问我赔偿。所以,在内疚的同时,我只想在此表达我对实验室的遗憾。大一至今,我给实验室添了好几次麻烦。都是仪器的问题。这些仪器使我不断成长,让我不断理解实验的乐趣。碎了,裂了,但是我们也成长了。我会记得所有实验室的那些瓶瓶罐罐。

10.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十

【关键词】医学专业 医用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6-02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通常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通过医学化学的学习,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必需的化学原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化学科技发展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医用化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1]。而医用化学教学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注重化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元素性质多样、有机化合物章节内容较多、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感而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将日常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如日本“水俣病”与汞污染、铅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镉的污染与骨质疏松症等;氯化钠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铁元素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锌是人体合成生长激素的原料等。这些日常生活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在生活中医用化学的重要性,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知识点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偏离较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的实际需要,着重讲解医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教学内容简洁、衔接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科知识点较为陈旧的问题,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并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历和感受,推介前沿学科的新思维、新观点,介绍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比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PPT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加快建设师生平等互动探讨的新型课堂文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本科阶段化学教学知识更加深化,而课时减少,与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较大,加剧了本科阶段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2]。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开拓其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动力和学科认知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评价的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服务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倡导学生思考,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最后,提高预习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明确下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

四、加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

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医用化学实验通常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更贴近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其次,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解通常适合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综合性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所学的这些知识与生命科学等其他学科以及后续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重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背景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或概念,在应用的实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加强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晓改,刘会雪,黄健.在药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大学化学,2016, 31 (1), 18-22.

11.医用化学实验总结 篇十一

当代医疗, 不但设备更新快, 实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新设备的设计研制需要做必要的实验, 新技术的开发更离不开大量的实验[3]。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 从基础课开始就必须建立以培养实验技能和能力为主线的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有医学特色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已成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就目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医用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考试方法等进行了改革, 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体系

现行的医用化学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两部分, 以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训练为主, 验证性内容过多, 设计性实验较少;单元操作较多, 综合性实验较少;纯化学内容较多, 而涉及有关医学方面的内容较少。许多实验内容陈旧单调, 重复乏味, 缺乏实验课应有的吸引力, 并且实验教学方法偏重于“菜谱式”的操作程序, 以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主要目标[4]。学生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这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缺少在选择、尝试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 科学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此, 我们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

调整实验课程结构。现行化学实验把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开, 内容较多且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经过改革, 打破传统的基础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限, 将医用化学实验融为一体, 以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为纲, 将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操作实验、仪器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称量、滴定、蒸馏、萃取等基本操作;仪器实验学习要掌握分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常规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侧重物质的分离、合成、分析、鉴定等实验技术的综合应用,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意识。

优化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多数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大多借鉴师范院校的实验教材, 实验内容主要是纯化学的, 与医学联系不密切。按照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培养目标, 借鉴和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经验, 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化学理论为指导, 以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 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5]。实验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 除去重复的部分, 在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后, 为了引导启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多总结,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与医学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如缓冲溶液的性质及其pH的测定、阿司匹林的制备及鉴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以及设计性实验内容如食醋总酸度的测定等, 体现医用化学实验的特色, 使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更大程度地连贯起来。将物质制备、提纯、鉴定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检测性实验进行整体优化组合, 学生在一次实验中完成多项操作, 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操作机会, 实验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 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 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以往的实验课大都是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等,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 学习缺乏主动性。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将过去单纯由指导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再由学生机械地按照实验讲义操作的教学方式, 逐步改为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教师讲解的共同讨论方式, 实验课教学重点抓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总结分析、完成实验报告三个环节,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的安排上, 本着由简单到复杂, 由被动模仿到综合运用以及主动设计, 形成具有基础性实验、综合分析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为将来从事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奠定必备的基础。

3 完善考核办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成绩综合考核标准

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实验考核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考试不仅仅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往化学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依据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纪律、出勤率等给学生判定成绩, 可操作性差, 缺乏严格、统一的考核标准, 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为此, 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作了改进。首先, 在第一次实验课上, 教师向学生讲清实验考核的具体方法, 使学生从开始就对化学实验课有足够的重视;其次, 在平时实验中, 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重点记录表现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学生以便在考核成绩中适当加分或减分;三是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考评, 考评内容包括实验理论考核、实验技能考核及综合能力考核。实验理论考核放在理论课程结业考试中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方法等。操作技能考核主要包括药品称量、仪器安装、溶液配制、滴定等基本操作以及常规仪器如分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等的使用, 每项考试都有详尽的统一考核标准。考试时学生随机抽题并现场操作, 每次考察3-5名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现场评分,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扣分的理由。综合考试则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选择设计性实验项目如食醋总酸度的测定, 提前两周把题目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实验文献, 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 自己设计实验路线方法, 提交设计报告。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完成实验的时间、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这相当于一个小课题, 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也训练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有助于培养研究型医学人才[6]。实验成绩占化学总成绩的20%, 其中平时成绩占5%, 操作考评占5%, 综合能力考评占10%。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法全面、公正、可操作性强, 既能够反映学生的平时实验作风, 又能够考察学生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 人的素质是多层次的, 素质教育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培养模式, 需要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 使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把课程教学改革变成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7]。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 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引入, 大大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做实验的自信心,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当然, 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 如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使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实验技能培养, 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摘要:医学院校化学实验的现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针对这种现状,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医用化学实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平.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12) :110-112.

[2]王祥智, 覃军, 邵方, 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8 (5) :137-138.

[3]韦正友, 张利民, 陶兆林, 等.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6) :80-82.

[4]黄增尉, 袁爱群, 邓光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设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 8 (2) :213-215.

[5]何邦平, 王小燕, 赵惠清, 等.临床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1) :991-992.

[6]范垂昌.化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设想[J].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7 (2) :10.

1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十二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课本第105页习题2根据燃烧产物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第96页习题4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页习题5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页习题2能否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来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页总复习题中的6(6)、10、12、13等题。这些题目我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评,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把握解题关键。对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中启发性较强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多动脑筋思考,寻找多种方法实验并从中进行优眩。

上一篇:导游个性化服务讲解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