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2024-08-06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精选11篇)

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一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是的失败

时间:195月4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经过: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在广州的黄埔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国民国民军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第13课

1、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巩固练习

见《中考总复习》P48——50

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二

一、图片在教学中的功能

图片资料极大地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 合理使用图片资料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历史图片将历史发展的某一瞬间“锁定”在画面上, 比文字更生动、细腻, 蕴藏着众多的信息, 教学中正确使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 能产生许多积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形象、生动、具体的图片感兴趣, 而人教版新教材中的诸多图片, 或浓墨重彩地渲染激烈的战争场面, 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的神采面貌, 或以严谨的构图描摹器物的形态特征, 这就成为引发学生兴趣的生动材料。例如, 在《秦朝一统》的教学伊始, 教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像, 问:“这个头戴冕旒, 身穿龙袍的人是谁?”学生齐答:“秦始皇。”随即教师引导:“是的, 他就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帝。瞧, 画像上的他目光炯炯, 虎视眈眈, 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这一身打扮, 显示了他‘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诗人李白写过一首颂扬他的诗, 其中两句‘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正好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自古就有‘打江山易, 保江山难’的说法, 秦始皇是如何保住他的江山, 并巩固他的政权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 学生们兴致盎然, 注意力自然就很快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来了。

2. 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比较复杂、线索繁多的历史知识, 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十分困难。利用教材图片, 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 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 教师利用教材和图册中的历史地图, 用学生喜爱的形式———“重走长征路”, 让学生用红实线表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用蓝虚线表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在图中描出重要河流 (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 和重要地点 (瑞金、遵义、会宁、吴起镇) 。教学中师生互动, 边讲、边画、边记, 加深了学生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记忆, 也让他们掌握了绘制地图的初步知识和技巧。

3.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图片在启发学生想象方面发挥了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使学生的想象冲破时空的限制, 由画面上静止的一瞬想象出事件全部的过程。相关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跃起来, 从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例如, 学习《北京人的足迹》时,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北京人围猎肿骨鹿”以及图册中“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等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想象, 描述北京人的生活。随着一个个学生的大胆想象和描绘, 北京人的生活渐渐清晰了:周口店一带, 森林茂密, 野草丛生, 环境恶劣, 野兽出没, 工具简单而粗糙, 个人无法生存, 只能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群居生活。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植物的根、茎、野果, 合力捕捉动物, 使用天然火, 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此外, 使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功能。

二、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各种试题中, 图片题能充分地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特有的丰富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使学生在答题中体会其中的意境, 因此, 从近年的《历史与社会》中考题来看, 图片试题越来越多, 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去分析、掌握图中所包含的知识要点, 对学生进行解法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比较、想象和议论等多种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要讲顺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 分析“说明了什么”。从表面信息入手, 将图片上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挖掘和释读图片中的信息。合理的观察一般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如指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 先对《清明上河图》有一个初步的、粗略的认识, 然后通过对局部, 如行人、商贩、河流、商铺、马车、桥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 从而对宋代城市的繁荣景象有整体的认识。

观察图片要有重点。例如, 西周社会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是西周的重要制度, 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内容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理解, 并把图片及其文字说明转化成更简明扼要的图示:主干是天子, 天子地位由天子正妻生的长子继承, 代代相传, 如同树干上长的主干,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树干中的树枝干表示天子的其他各子, 他们被分封为诸侯, 诸侯也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继承诸侯的职位。诸侯的其他各子又如同树枝干的其他分枝, 即为卿大夫, 卿大夫同样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卿大夫的其他各子是士, 如同枝条。通过树干层层关系这个形象的比喻, 可揭示宗法制的主要特征、继承原则、宗法制与等级分封制的关系等。这种图表式的示意图直观性强, 把西周复杂的、难于理解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变得通俗易懂了, 浅化了教材, 提高了教学效果。

观察图片还须细致。关于“法国大革命前的等级制度”, 教材安排了几幅图片, 其中有一幅漫画《重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民身上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哪一类人?农民的状态如何?在做什么?从画中你还能读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交流后教师再作出总结:骑在农民前半身的是教士, 骑在后半身的是贵族。弯腰曲背的农民吃力地拄着一把破镐 (这差不多是当时贫苦农民唯一的生产工具) , 地主的鸽子在啄食他的庄稼, 兔子在吃他的青菜, 可他不能驱赶和伤害它们。农民的裤袋口露出催交王粮的通知书, 而教士的口袋里则满是逼交各项供奉教堂的税单。这样加以说明就会使学生生动、形象地对革命前法国农民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处境有深刻的认识, 也对法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图片

对历史图片的辨析是在对图片的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层次解读图片, 并建立前后相关联系。在联系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完整认识, 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图片的比较往往能从图片内容的差异, 找出变化了的历史信息, 从中认识历史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对历史图片进行综合, 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进行思考, 进一步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 教材中《唐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汴梁城平面图》这两幅图, 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都长安和最繁华的城市汴梁城的整体布局特征充分展现了出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感受其规模的宏大, 商业的繁荣以及城市规划的技术水平。将两城市进行比较, 还会发现, 长安城布局规范, 城市街道、住宅规划有如棋盘。以朱雀街为中轴线, 南北基本对称, 宫殿位置偏向一方, “市”位于城市中心区域, 但“市”与“坊”界限分明。汴梁城是北宋最繁荣的城市, 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城市出现,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区域, 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由此, 生产进步、城市繁荣的历史脉络一目了然。

三、结束语

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三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新旧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及活动系统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教学建议,对教师明确新教材侧重点并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材;改革;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学科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人们关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后文称旧教材)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后文称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两大系统上的差异,探索新教材的侧重点。

一、地理图像系统分析

彭晓风对图像系统作了界定:地理图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视觉化呈现。本文将图像系统定义为:地理教材中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图画的集合。图像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根据杨向东对图像系统的分类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内容将图像系统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格、漫画、话框,对新旧教材图像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

1.图像数量多,类型丰富

经统计,旧教材中图片数量为224幅,新教材图片数量为217幅,二者图片数量相差不大且数量多,对图像的运用都很重视。同时,地图、景观图、统计图、示意图、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图像形式都在两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丰富多样的图像的直观形象呈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新教材中还出现了充满人文风格的艺术绘画等,丰富了教材,体现了教材图像的美育功能。

2.新旧教材各类型图像比重存在的差异

新旧教材中地图、地理景观图、示意图比重均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观图数量显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旧教材中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分别占图像总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别占19%、48%及10%。景观图直观生动、真实性强,对于不能亲眼感知真实地理景观的学生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更强。

(1)新旧教材中漫画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画比重增加,在旧教材中漫画占图像总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话框的数量由25幅减少到12幅,减少了一半。旧教材中话框的内容文字表述较为呆板生硬,实际上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没有增强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新教材减少了话框数量,虽然话框的内容得到简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强。

(2)统计图数量少,比例低

新旧教材中统计图所占比例均不高,在旧教材中统计图占图像总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明确具体,科学性与实践性强,使学生能较容易地从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训练学生分析图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统计图的数量过少则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3)图文结合,图像、课文及活动三大系统整体性增强

多图结合,随图设问,引导学生按步骤读图,引导学生揭示图片的内在含义,学会寻找不同图像之间的联系,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图像与文字叙述并重,采用图文互补的方式来阐述地理知识,地理问题因有图像而变得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图像系统与其他两大系统相互联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使三大系统的整体性增强。

二、地理活动系统分析

根据彭晓风对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内容,将活动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操作性活动三个类型,对活动数量的统计得到表,详见表2。

1.新教材活动化繁为简,注重创造力、综合性与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中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题而旧教材设置了94题。但新教材简化了活动系统,更注重活动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位置”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数量比旧教材少,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题合并成了一题,活动的目的是读图并比较我国与图示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体的世界地图,而旧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国家简图,新教材更利于学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对世界形成整体概念。旧教材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分析填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其相对应的新教材第2题要求学生写介绍我国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写小短文的综合性远远强于填表,由此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及综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节“行政区划”所设置的活动,新教材活动题量比旧教材题量少,但新教材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更好。旧教材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找”来熟悉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图文结合,提供给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这样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2.问题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旧教材为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部分)所设置的活动,旧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让学生根据描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似在启发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这种方式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大,问题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较难实施。新教材则简化了活动的难度,文字部分简短并附有长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图,直观简洁。活动先让学生填入长江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再根据示意图分析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性,最后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谈谈看法。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思维的过渡与深入,此为新教材的进步。

3.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

旧教材认知性活动占总活动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过了活动总数的一半,说明新旧教材均注重培养认知能力。新教材中读图思考类与阅读思考类活动比例都增加,而问题思考类活动比例减少,旧教材中读图思考类活动、阅读思考类活动及问题思考类活动分别占活动总数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别占37%、14%及17%,说明新教材侧重于培养读图及阅读能力。旧教材中问题分析类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难度过大,活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课文系统采用图像能增强教材直观性,在活动系统采用图像能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因此较多地采用图像和阅读材料则避免了旧教材出现的问题。

4.新教材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仍然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弊病就是过于重视学生认知和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轻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体验性活动能让学生在直接感知过程中培养自身情感。旧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16%,新教材中体验性活动占活动总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图像系统设置方面,旧教材的优点在于图文结合,随图设问,图像各具特色且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图像系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地图、景观图、示意图比重较大。但统计图比例过低,画框设计仍较传统。新教材传承了旧教材优点,并且增加了景观图比例,从而增加了教材的现实性与直观性。

活动系统设置方面,新教材的优点在于读图思考类活动增加,问题设置简洁化,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缺点在于与旧教材一样过于重视认知能力发展,而轻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建议

教材编制时,图像系统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图的数量和比例,画框设计的语言应增强生动性及趣味性。活动系统中应该多设置操作性与体验性活动,问题的设置不要过于严肃与学术化,而应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性认知。

地理教學中,教师应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运用教材图文结合以及景观图数量多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呈现图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避免干瘪的讲述,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通过示意图学习抽象的地理规律及原理,通过统计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综合性活动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晓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杨向东.中学地理新教材图像系统分类与实践应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6.

[3]张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问题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9(19).

[4]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0).

[5]李永治.评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6(4).

4.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四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2)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3)毒害身心健康。(4)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4、时间:1840----1842年

5、民族英雄: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吴淞口战死。

6、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2)赔款2100万元银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协定)。

7、中英《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法除享受英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

了侵略权益。

8、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独立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1960年

3、主凶:英、法 ;帮凶 俄、美

4、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5、主要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灯特权。1860年《北京条约》(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款额大幅增加。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1、原因:①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开始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永安建制

4、太平天国北伐西征

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影响: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 5、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达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

8、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土地分配;产品分配;② 核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③评价:该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飞出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①目的:振兴太平天国;②内容:主张学习西方,改革内政; ③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就够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 第4课 洋务运动 ——————————————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60年代开始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远东第一大船厂

(2)70年代开始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③汉阳铁厂

(3)筹划海防,80年代筹建成南洋、北洋(规模最大)、福建三支海军。(4)发展近代教育:①创办新式学堂;②设立翻译官;③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影响:①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失败的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②旅顺战役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3、战败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4、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1)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与之前条约相比的新变化:①开放沙市…表明外国侵略势力又沿海扩张到内地②开设工厂,表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转变。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表现: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原因: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内容: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 第6课

戊戌变法 ——————————————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3、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4、公车上书: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5、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6、维新派创办的著名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

二、百日维新:1898年

1、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思想)。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2、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失败的原因: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较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没有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5、影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

一、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二、抗击八国联军: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攻占天津,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

3、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请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5.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五

3、西夏的统治(1)经济:党项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农业相当发达;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相当发达。(西夏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兵器被誉为“天下第一”。)(2)思想文化: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用汉文铸造钱币;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4、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仿效中原开设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家思想;仿效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5、宋辽和战:(1)战:10,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发生了“澶州之战”。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2)和:10,宋辽议和,签署“澶渊之盟”。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史称“岁币”)评价:是一个屈辱的盟约。(是在有利形势之下接受议和,是妥协政策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是一个不失为有远见的盟约。(宋辽之间出现了长期的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宋辽统治地区的发展。)

6、宋、西夏的和战:(1)西夏连年与宋交战,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2)北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7、契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饮食(乳酪传入中原);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8、女真族的崛起(1)生活区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2)特产:貂皮、黄金、珍珠、人参、猎鹰(海东青)。(3)生产:10世纪末,一部分女真人从事农业;学会冶铁,能制造铁工具和铁兵器;畜牧业比较兴旺,以养猪闻名。(4)生活:睡火炕的习俗。(5)统一: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9、“靖康之耻”: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也被掠走,北宋灭亡。

6.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 篇六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1842年8月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第三课 左宗棠收复x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美、日、法、德、意、奥)

1、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第六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公车上书: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 1、时间:186月——9月(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5、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八课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19)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19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第十课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时间:197月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北伐战争(1926年)

1、北伐的目标: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北伐主战场:湖南、湖北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4、北伐的成果:基本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第十二课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

大革命的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十三课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十四课 “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

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

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十七课 重庆谈判:“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蒋目的:①进一步为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第十八课 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歼敌最多)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投诚),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农历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在正确作战方针指引下英勇奋战。

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C.全面内战是一次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 共反人民的内战,失道寡助;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得道多助。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

第十九课

状元实业家——张謇,清末状元。《马关条约》后,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历程

时 期 发展状况 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但是,难以生存和发展。 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内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

一战以后 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战胜利后 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发展特点:①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第二十课

1、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4、18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跪拜礼,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君”。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1、19,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2、20世纪代,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红三角”牌纯碱)。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5、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

6、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七

一、回到历史现场, 追溯概念原点

历史学科的概念、原理和理论, 需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现场”。“历史现场”是指“当时的历史现场”, 即发生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概念性知识的突破需要追溯概念的原点, 即史实要素, 搜集、整理恰当的资料加以分析运用。

概念性知识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虽然逝者如斯, 但“故垒仍在”, 研究概念性知识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的定位。

新修订的八年级 (下) 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课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在“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目中, 教材写道:“1689年,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被称为君主立宪制。”学生在学习时, 对于君主立宪制这一抽象概念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些教师也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解读这一概念。笔者认为, 不妨带领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

1215年6月15日清晨 , 几十个英国贵族身带佩剑 , 骑马来到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上。他们聚集于此的目的, 是向一贯专横粗暴且不断开征新税和加税的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 要求国王保证:从今以后, 遵守具有法律效力的习俗, 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他们为国王准备了一个小帐篷、宝座及一卷写在羊皮纸上的请愿书。上午9时左右, 约翰王、教皇使节、大主教和一小队卫士走出了温莎宫, 约翰王展开那卷羊皮纸, 浏览了一下, 看到最后一条, 约翰王眉头皱得更紧了, 因为上面写着:“国王如违背之, 贵族会议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这些条款表明, 国王的特权受到了限制, 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 不是国王恩赐的, 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出乎意料的是国王竟点了点头, 表示同意, 并将这卷羊皮纸转给了大法官。四天后, 以这张羊皮纸为蓝本、经大法官们修饰敲定的《大宪章》诞生了。《大宪章》一共有63款, 虽然只有短短几千字, 但它是国王向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它的原则是:英国国王的权力并非是至高无上的, 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下行使权力, 即法律至上, 王权有限, 王在法下。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为什么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因为查理一世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政治传统, 他践踏了法律和议会, 侵犯了民众的利益, 所以民众依靠法律, 支持议会, 奋起反抗, 并最终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钱乘旦在《英国通史》里写道:“归根结底, 17世纪的英王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自由传统……”

为什么国王被推上断头台的11年后, 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请了回来? 这是理解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性知识的核心所在。英国各阶层的人士, 对议会和国王存在一种心理:一方面, 王在法下, 王在议会, 议会可以利用法律制约王权。另一方面, 人们对国王怀有敬重心理, 认为他是人民自由和财产的保护者, 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 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 更和平。”虽然当国王侵犯到民众利益时, 民众会依靠法律, 支持议会, 进行反抗。但在大家的心目中, 他还是国王。温斯顿·丘吉尔的《英语国家史略》中是这样描述处死查理一世时的场景的:“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 ‘数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 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 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返回伦敦时, 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所以, 国王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英国人敬重统而不治的国王、受议会制约的国王、守法的国王。克伦威尔及共和国的出现, 只不过是英国革命的插曲。英国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了社会进步, 此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历史的必然。从1688年起, 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 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到这里, 学生对于《权利法案》中的条款内容就有了较为精准的理解。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 17世纪的英国革命就是与历史传统交织在一起的。

二、打破章节单元, 理解概念外延

概念性知识的外就是外部联系, 它包括与之相关事件 (事物) 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新授课, 如果重点关注概念性知识的内涵, 那么中考复习就必须高度关注概念性知识的外延, 建构知识体系。其作用是整合教材, 使知识融会贯通;挖掘隐性知识, 弥补知识缺漏, 形成完整、缜密的知识;学会结合, 将政治、经济、文化结合, 古代与近代结合, 中外结合, 历史与现实结合。

在初三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时, 八年级 (下) 册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的第一课课题是《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其中有一目的标题是“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如果仅仅认为新阶段表现在科技成果上面, 复习时让学生掌握新阶段的具体成果, 就难免对这个“新”字理解产生偏颇。要全面理解新阶段“新”在哪里, 就必须打破章节单元, 建构知识体系。

从特定的时间来看, 工业革命新阶段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从阶段特征来看,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除了这些显性的新之外, 还有哪些隐形的新呢? 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就是新的外延之一。伴随着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出现, 世界变小了, 在经济、交通、人口流 动、文化、体 育等领域 , 教材都有 列举具体 表现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 使原先较为封闭孤立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随着工业革命新阶段的推进, 20世纪初, 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新阶段, 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探索。1853年, 美国强迫日本“开国”1868年幕府还政天皇 ,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镇压农民起义,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这一近代化的先河, 创办了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标志着工业近代化的起步。从生产力角度看, 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兴办新式学堂, 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 标志着教育近代化的起步从政治制度看, 中国近代化是从君主专制走向资产阶级民主1898年 ,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1911年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1915年,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喊出“打倒孔家店”。维新变法, 康有为借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 二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因此,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有三:一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是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

工业革命新阶段, 直接引发了欧洲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王斯德主编的《工业文明的兴盛》写道:当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 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 也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现象, 如不平等的加剧, 劳动者依附性的加强, 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 资本主义投机性的盛行, 社会问题的增多……出现了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批判与超越的社会主义理论。

工业革命新阶段, 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进而爆发了全球的震荡———一战。八 (下) 社会教科书这样写道: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 率先发展起来的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纪末, 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它们控制奴役着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所以, 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美、德超过英国, 不难理解德国宰相皮洛夫说:“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 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工业革命新阶段, 加剧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写道:“……然而, 西式工业化虽然能医治某些社会弊病, 但也制造出一些新的社会弊病———工业化的西方发起者们既没有预料到, 又没有提出任何解救方案。”历史问题需要现实反思, 在21世纪的中国, PM2.5不断攀高, 城市道路拥挤, 政府不得不采取单双号限行, 车辆限购……

综上所述, 关于工业革命新阶段这一概念性知识, 可以采用下面的概念图加以阐述。

8.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知识点 篇八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篇九

香山中学 邓雅丽

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进行说课。

1、说教材

2、说课标

3、说课(对第一课《鸦片战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探究性;科学性、思想性; 适应性、时代性。

2、编排体系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的是:专题与时序相结合的方式。教材体例分为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文结构。

⑴教材结构为说明、目录、主题课文、主题活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构成。

⑵单元结构为单元主题页、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⑶课文结构为导入框、正文宋体、小字楷体、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3、初中历史课程横向上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4、以八年级历史上册为例进行同类知识的简要纵向整合:

中国近代史三条主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其中1课----5课,14课---16课为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余的课为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5、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谈几点教学建议: 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②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③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⑤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⑥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根据教材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资源:

①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如历史教科书,它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还可以利用通俗的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

②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身临其境,体验历史。

③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④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增长眼界。

二、说课标

1、初中历史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八年级历史上册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过程与方法:

能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说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鸦片战争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3、重点难点:

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教法和学法: 教法:

①启 发 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②引 导 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③多 媒 体辅助法:增加课堂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学法:

①讨 论 法:通过师生与学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②比 较 法: 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问题。

③模拟历史场景法:学生通过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

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5、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从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收获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现在的结论,而在于使学生思考了多少有收获的问题。在《鸦片战争》,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主体,依托教材的两大板块内容,通过感受和体验历史,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促进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授本课。

中国近代史,是侵略与反抗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探索的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精神。

10.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十

1. 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概念、定理、性质、判定、推论等,在开始做题前,做到对课本上知识心中有数.

2. 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 把题目涉及到的性质、判定,已知的直接条件,隐含条件,全部标注在图上,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线或符号来标注;

4. 逆向推理出题目结论需要些什么样的条件,一环扣一环的打开题目的面纱,最后直指已知条件.

三角形的角( 多边形的角)

1. 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 n边) 的内角和为( n - 2) 180°.

4多边形( n边) 的外角和为360°.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7正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 例题讲解与方法归纳

例1如图. 已知∠BDC = 142°,∠B =34°,∠C = 28°,求∠A的度数.

分析: 要求∠A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来进行求解,已知∠B、∠C与∠BDC,但是要弄清楚∠BDC不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它是一个凹四边形,我们首先得找到四个内角,如图分别是∠A、∠B、∠C与∠1

解: ∵∠BDC = 142°∠B = 34°∠C = 28°

又∵∠1 + ∠BDC = 360°

∴∠1 = 360° - ∠BDC = 360° - 142° = 218°

在四边ABCD中有∠A + ∠B + ∠C + ∠1 = 360°

∴∠A = 360° - ∠B - ∠C - ∠1 = 360° - 34° - 28° - 218° = 80°

方法归纳: 充分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n - 2) 180°,多边形的任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补.

巩固与提高:

( 1) 如右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四个外角,若∠A = 120°,则∠1 + ∠2 +∠3 + ∠4 =____.

( 2) 如右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 + ∠2 =_______.

( 3)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

( 4) 在△ABC中,∠C = 60°,∠A - ∠B = 20°,则∠B =____ .

例2如图,求∠A + ∠B + ∠C + ∠D + ∠E的度数 .

分析: 初看此图,很多同学要把它想成一个多边形,然后就想用多边形内角和来求解,这样本题就走了歪路. 此题刚开始接触时,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陌生的,而我们要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把这个五角星的五个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性质求解:

解: 如图在以B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标出∠1与∠2,可知∠1是以C、E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一个外角,∠2是以A、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根据三角形一外角等于以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有:

∠1 = ∠C + ∠E ∠2 = ∠A + ∠D

∴∠A + ∠B + ∠C + ∠D + ∠E = ∠B + ∠1 + ∠2 = 180°

方法归纳: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把这个五角星的五个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性质求解.

巩固与提高:

( 1) 如图,求∠A + ∠B + ∠C + ∠D + ∠E的度数.

( 2) 如图求∠A + ∠B + ∠C + ∠D + ∠E + ∠F的度数.

例3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和为13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这个外角的度数是多少?

分析: 内角和不知,外角不知,有两个未知数,只有一个等量关系,显然要直接求出来,有难度.

思路: 这个外角有一个取值范围,大于0°,小于180°,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解: 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设角度数为X°

则有0° < X° < 180°

∴ ( n - 2) 180° + X = 1300°

即( n - 2) 180° = 1300° - X

而1300÷180° = 7……40°

∴ n - 2 = 7 X = 40°

∴ n = 9 X = 40°

方法归纳: 多边形( n边) 的内角和为( n - 2) 180°. 多边形( n边) 的外角和为360°.

正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

巩固与提高:

( 1) 一个九边形所有内角的度数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

(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9∶2,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例4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C > ∠B,求∠DAF与∠C、∠B的关系?

证明∵∠CAB = 1800 - ∠B - ∠ACB

又∵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

∴∠CAD =1/2∠CAB = 900 -1/2∠B -1/2∠C

在直角三角形CAF中

∠CAF = 900 - ∠C

方法归纳: 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BC同一边上的高和角平分线的夹角∠DAF =1/2( ∠C - ∠B) ,( ∠C > ∠B) .

巩固与提高:

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 = 44°,∠ACB = 68°,求∠DAF的度数.

例5如图,已知AB∥CD,∠C = 125°,∠A = 45°,那么∠E的大小为____.

解: 如图∵AB∥CD,∠C = 125°,∠A = 45°

∴∠1 = ∠C = 125°

∠1 = ∠A + ∠E

∴∠E = 125° - 45° = 80°

方法归纳: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巩固与提高:

( 1) 如图,在△ABC中,∠A = 80°,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CD = 150°,则∠B =_______.

( 2) 如图,用“> ”连接∠1,∠2,∠3,∠4为______.

( 3) 如图7,D,E分别在BC,AC上,AD,BE交于F,试说明:

∠AFB = ∠CAD + ∠C + ∠EBC

二、三角形的边

1、知识点: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 这一点可在内部、外面、顶点上) ;

3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4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2、例题讲解

例1如图AD是△ABC中线,AB = 4,AC = 6.

求AD的取值范围.

分析: 已知AB = 4,AC = 6,求AD,三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无法应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性质.

思路: 把三边归到一个三角形中.

解: 如图延长AD到E,使DA = DE

又∵AD是中线,∴BD = CD

在△ABD与△ECD中.

∴ AB = EC

在△ACE中,AC = 6,AE = 2AD,EC = AB = 4

6 - 4 < AE < 6 + 4

AD =1/2AE

∴ 1 < AD < 5

例2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 a - b - c | - | b + a - c |=____ .

分析: 要化简这个式子,就要打开绝对值,而打开绝对值,就要知道绝对值里面的式子是正还是负,然后,打开、合并就行了.

解∵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a - b - c < 0 b + a - c > 0

∴ | a - b - c | - | b + a - c | = - ( a - b - c) - ( b + a - c)= - a + b + c - b - a + c= 2c - 2a

例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10,则它的周长为_____.

分析: 两边分别为5和10,因为是等腰,第三边可能是5. 也可能是10.

解: 1当5为腰时,底为10,三边分别为5、5、10

5 + 5 = 10,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这种情况构不成三角形,不成立.

2当10为腰时,底为5,则三边分别是10、10、5成立

∴周长为10 + 10 + 5 = 25.

方法归纳: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巩固与提高:

1. 下列长度的各级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4 B. 4,5,6

C. 6,2,3 D. 6,8,15

2. 最大角小于90°的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4则它的周长为 ____.

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第三边长X为奇数,则X的值为_____ .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 1) 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 2) 已知其中一边长为8cm,求其他两边长.

6. 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化简

| a + b - c | - | a - b + c | - | b - a - c |

7. △ABC为一等腰三角形,D是AC中点,BD把△ABC的周长分12和15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长.

数学八年级( 上) ( 人教版)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三角形的角( 多边形的角)

例 1 ( 1) 300° ( 2) 270° ( 3) 100° ( 4) 70°

例2 ( 1) 解: 如图连接AC

∠1 = ∠D + ∠E = ∠2 + ∠3

∠2 + ∠A + ∠B + ∠3 + ∠C = 1800

∴∠A + ∠B + ∠C + ∠D + ∠E = 1800

( 2) 解如图∠1 = ∠A + ∠B

∠2 = ∠C + ∠D

∠3 = ∠E + ∠F

∴∠A + ∠B + ∠C + ∠D + ∠E + ∠F = ∠1 + ∠2 + ∠3 = 3600

例3 ( 1) 解: 设这个内角为X,则有

( 2) 解: 设此多边形边数为n,则有

( n - 2) ·180°∶ 360° = 9∶ 2

( n - 2) ∶ 2 = 9∶ 2

∴ n - 2 = 9 n = 11

例 4 ∠DAF =1/2( ∠C - ∠B) = 12°

二、三角形的边

1、B; 2、锐角三角形; 3、10; 4、5; 5、( 1) 7. 2 ( 2 ) 8 14 14; 6、- a + 3b- 3c

7、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上半部分为12时,下半部门为15

设 AD = X,则 AB = 2X

则有3X = 12,X = 4

BC + CD = 15 BC + X = 15 BC = 11

三边分别是8、8、11成立.

2当上半部门为15时,下半部分为12

设 AD = X,CD = X,AB = 2X

则有3X = 15,X = 5

BC + CD = 12,BC + 5 = 12 BC = 7

则三边分别为10、10、7成立.

( 二)

三角形全等证明及角平分线性质应用方法归纳

一、全等三角形证明:

1. 知识点

1“边边边”“SSS”; 2“边角边”“SAS”;

3“角边角”“ASA”; 4“角角边”“AAS”;

5“斜边直角边”“HL”.

填出下面的判定

( 2) 已知一边一角

例1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 = CD,AE = CF,

求证: △ABF≌△CDE.

证明分析: 直接条件AB = CD

间接条件AE = CF,可得AE + EF = CF + EF

即 AF = CE

AB∥CD可得∠A = ∠C

在△ABF和△CDE中

AB = CD,∠A = ∠C,AF = CE,

△ABF≌△CDE( SAS) .

例2如图,为修公路,需测量出被大石头阻挡的∠A的大小,为此,小张师傅在直线AC上取点D,使CD = AC,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CE = BC,连接DE,则只要测出∠D的度数,就知∠A的度数,请说明理由.

[分析]只要构造出△ABC≌△DEC即可,由题意可知所给条件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AS”,

证明: 由题意知AD,BE交于点C,所以

∠ACB = ∠DCE( 对顶角相等)

∴△ABC≌DEC( SAS) ∴∠A = ∠D

因此,只要测出∠D的度数,就知道∠A的度数了.

例3已知: 如图,AB = AE,∠1 = ∠2,∠B = ∠E,求证: BC = ED.

证明分析,要证BC = ED

只需要证△ABC≌AED

直接条件有AB = AE,∠B = ∠E

间接条件∠1 = ∠2,可得∠1 + ∠BAD = ∠2 + ∠BAD

∴∠EAD = ∠BAC

∴在△AED与△ABC中

∴△AED≌△ABC( ASA)

BC = ED

例4如图,在△ABC中,∠C = 900,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 =AC,过点M作ME∥BC可得∠B = ∠MED

证明在△ABC与△MED中

∠MDE = ∠ACB,∠B = ∠MED

DM = AC,∴∠ABC = ∠MED( AAS)

3、巩固练习

1、如图,AB = AE,∠ABC = ∠AED,BC = ED,点F是CD的中点. 求证: AF⊥CD.

2、如图,点B,C,D,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 = EC,AD = EF,BC = DF,探索AB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点E,F在BC上,AE⊥BC,DF⊥BC,AC = DB,BE = CF,求证: AC∥DB.

4、如图,在△ABC中,AB = CB,∠ABC = 90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AE = CF.

( 1) 求证: Rt△ABE≌Rt△CBF;

( 2) 若∠CAE = 300,求∠ACF的度数.

5、如图,AB = AC,∠BAD = ∠CAE,AD = AE,求证: △ABE≌△ACD

6、如图,已知AB = AD,BC = DC,求证: OB = OD

二、应用三角形特殊性质证明类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1. 知识点

1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垢点在角平分线上

3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边对等角,底边上三线合一

5直角三角形性质: 30 度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例题讲解与方法疏理

角平分线类的题型可以按事下步骤进行

1、作出角平分线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所作两条线段相等还有一个直角相等,还有一条公共边可以利用HL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A + ∠C = 180°求证:AD = CD

分析: 要证AD = CD,通常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或者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来完成,显然; 图中两个现成的三角形不全等,而已知条件告诉我们BD平分∠ABC,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先作出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垂线,过D点作BA、BC垂线分别定于E. F两点.

证明: 如图过D作BA、BC垂线定于E、F两点

∵BD平分∠ABC DE⊥BA DF⊥BC

∴ DE = DF ∠DEA = ∠DFC = 90°

又∵∠A + ∠C = 180°即∠BAD + ∠C = 180°

又∵∠BAD + ∠DAE = 180°

∴∠C = ∠DAE

在△DFC与△DEA中

∴ AD = CD

例2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BAC的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D,求证: CD平分∠CAN

分析: 已知条件BD平分∠ABC,就充分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过D作BM、BD垂线,证全等而题目求证CD平分∠CAN,就要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也需要过D点作CA与CN的垂线才能利用判定.

证明: 过D作DE⊥BM DF⊥BN DG⊥AC

∵BD平分∠BAC DE⊥BM DF⊥BN

∴ DE = DF

又∵AD平分∠MAC DE⊥AM DG⊥AC

∴ DG = DE = DF

又∵DG⊥AC DF⊥CN点D在∠CAN内部

∴CD平分∠CAN

例3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

求证: BC = AB + CD

分析: 要求证: BC = AB + CD,简单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而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类题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要求比较高,多数人找不到从何“下手”,因为现有的认知,不能满足问题的需要,问题比较陌生; 这就需要我们把问题进行转化,把它化成我们熟悉的已知的类型,可以作以下转化:

1、把BC边截短,在BC上找一点G使BE = BA那么问题就能化成只需要证明GC = CD,问题就解决了.

证明: 方法一: 如图,在BC上取一点F,使BF = BA,连接EF.

∵EC,EB分别平分∠BCD和∠ABC

∴∠1 = ∠2∠3 = ∠4

在△ABE和△FBE中

∴∠A = ∠5,∵AB∥CD,∴∠A + ∠D = 180°

而∠5 + ∠6 = 180°,∠6 = ∠D

在△FEC和△DEC中

∴ FC = CD,∴ BC = BF + CF = AB + CD

2、把短边AB或CD补长,如图延长BA到F,使AF = CD问题就转化成求证: BC = BF.

方法二: 如图,延长BA、CE交于点F

∵EC,EB分别平分∠BCD和∠ABC

∴∠1 = ∠2∠3 = ∠4

∠2 = 1 /2∠ABC,∠3 = 1 /2∠BCD

又∵AB∥CD,∴∠ABC + ∠BCD = 1800

∴∠2 + ∠3 = 1 /2( ∠ABC + ∠BCD) = 900∠BEC = 900

在△BEC与△BEF中

∠BEC = ∠BEF = 90°

∴△BEC≌△BEF( ASA) ,

∴ BC = BF,EC = EF

∵AB∥CD,∴∠EAF = ∠D,∠F = ∠4

在△EAF和△EDC中

∴ CD = AF,∴ BC = BF = BA + AF = AB + CD.

3、巩固练习

1、如图,在△ABC中,BD = DC,ED⊥DF,求证: BE + CF > EF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点E,EF⊥AB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G,则BF = CG,为什么?

3、如图,在△ABC中,∠B = 90°,AD为∠BAC的平分线,DF⊥AC于点F,DE = DC,那么BE与CF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已知AB = AC,BD = DC,DE⊥AB且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且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DE = DF

数学八年级( 上) ( 人教版)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二)

一、全等三角形证明

1、证明: 如图,连接 AC,AD

∴在△ACF和∠ADF中,

∴△ACF≌△ADF( SSS) ,∴∠AFD = ∠AFC

又∵∠AFD + ∠AFC = 1800,∴∠AFD = ∠AFC = 900,∠AF⊥CD,

2、解: AB与EC的位置是AB∥EC

理由如下: ∵BC = DF,∴BD = CF

∴△ABD≌△ECF( SSS) ,∴∠B = ∠ECF,,∴AB∥EC

3、∵ BE = CF,∴ BE + EF = CF + EF,即 BF = CE

∵AE⊥BC,DF⊥BC,∴∠AEC = ∠DFB = 900

在 Rt△AEC 和 Rt△DFB 中

∴∠ACE = ∠DBF,∴AC∥DB

4、( 1) 证明: ∠ABC = 900,∴∠CBF = ∠ABE = 900,

在 Rt△ABE 和 Rt△CBF 中,∵ AF = CF,AB = BC,

∴ Rt△ABE≌Rt△CBF( HL) .

( 2) 解: ∵AB = BC,∠ABC = 900,∴∠CAB = ∠ACB = 450

∴∠BAE = ∠CAB - ∠CAE = 450 - 300 = 150,

由( 1) 知Rt△ABE≌Rt△CBF,∴∠BCF = ∠BAE = 150

∴∠ACF = ∠BCF + ∠ACB = 150 + 450 = 600

5、证明: ∵∠BAD = ∠CAE,∴∠BAD + ∠DAE = ∠CAE + ∠DAE

∴∠BAE = ∠CAD,在△ABE和△ACD中,

∴△ABE≌△ACD( SAS)

6、

∴△ABC≌△ADC( SSS) ,∴∠BCO = ∠DCO

∴△BCO≌△DCO( SAS) ,∴OB = OD

1证明: 延长FD到C,使DG = DF,连接BC,EG

∴△BDG≌△CDF( SAS)

∴ BG = CF

∵ ED⊥DF,

∴∠EDG = ∠EDF = 90°

∴△EDG≌∠EDF( SAS) ,∴EG = EF

在△EBG中,BE + BG > EG,∴BE + CF > EF

2、解: 连接BE和CE

∵ EF⊥AB,EG⊥AC,

∴∠BFE = ∠G = 90°

∴△BED≌△CED( SAS) ,∴BE = CE

∵AE平分∠BAC,EF⊥AB,EG⊥AC,∴EF = EG,

∴ Rt△EBF≌Rt△ECG( HL) ,∴ BF = CG,

3、解: BE = CF,理由:

∵AD为∠BAC的平分线,

∵DF⊥AC,∴∠AFD = ∠B = 90°.

∴ BD = DF,

∴ Rt△EBD≌Rt△CFD( HL) ,∴ BE = CF

∴△ACD≌△ABD ( SSS )

∴∠CAD = ∠BAD

又∵DE⊥AB,DF⊥AC,

1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篇十一

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形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现代家庭结构类型:一般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还有少量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4、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享尽家庭的亲情和温暖。(2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尽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5、父母之爱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6、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7、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育和哺育我们成长,为家庭做出了贡献。(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是我们的天职。

8、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9、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照顾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10、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11、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愚孝和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11、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父母(长辈? 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疼爱有加,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我们理应孝敬他们。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与父母冲突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出于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3、逆反心理

(1含义: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常常产生的反感。

(2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要说那个好;要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3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误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4危害: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伤害了父母。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3、如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1冷静分析(2商量沟通(3换位思考,寻求最佳结果

4、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有哪些?(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2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4宽容父母,宽容中获得快乐。

第二单元和谐校园师友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受欢迎人的共同特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

2、认识到闭锁心理的危害,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交不到朋友。要积极交往,开放自我。

3、交友的原则:(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尊重差异

(2欣赏、赞美、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要坚持原则,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4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善交益友,谨慎交友。

4、友情的作用(益处?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5、男女同学交往的好处? 异性同学的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国家更加丰富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1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3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6、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交往?(男女交往的原则

(1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7、青春情感问题:

认识: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了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如何对待:a慎重对待,理智处理b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c学会等待,学会拒绝 d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8、在与异性交往时,怎样保护自己?(1学会运用法律、道德、学校的纪律保护自己;(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3在日常生活中,女生应:保持庄重,不丧失警惕。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单独相处时,要善于保护自己。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1、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2、教师工作的特点?(作用?(1人类文明的传播者(2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3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4教师能影响人格,唤醒情感,作出榜样。

3、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容?

5、(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情感,一切从(沟通开始。

6、与老师沟通的有效方法有哪些?(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4礼貌待师(5注意场合(6勿失分寸

7、当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正确处理的?(1要分析自己的问题,多反思自己的行为(2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立场上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3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4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5也可以书面表达自己的想法(6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态度诚恳,方法恰当地指出。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性和多样性。

2、节日是一种习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怎样看待文化差异? 文化存在差异,不分优劣,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会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4、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在全球化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5、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要加强沟通,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现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6、如何对待文化差异?(面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加强沟通,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7、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推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照抄照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1学习外来的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接受。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重任。(3对外交往的方法

9、面对文化差异的做法?(怎样面对文化差异

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避免妄下断言;寻找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卑不亢,以礼

相待。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天地

1、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2、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 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3、网络的积极作用? 快捷、方便、扩大交往领域、开阔眼界、改变交往方式、丰富人生经验。

4、沉迷于网络的危害?(1荒废学业、(2损害身心健康、影响精神、(3加重经济负担、(4误导走入犯罪

5、容易上网成瘾的人群?(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

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十分孤独的人,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人,家庭不和的人,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最容易上瘾。

6、如何享受作健康的网络文化?(在网络交往中怎样学会自我保护

(1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2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观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3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网络规则。

(4总之,要正确利用网络的两面性,趋利避害,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做网络的主人。

7、怎样遵守网络道德?(1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2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3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8、上网怎样遵守法律?(1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2不泄露国家机密(3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1、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2、无礼的害处? 对他人造成伤害;影响自身形象;影响自己与人交往的质量;败坏社会风气;甚至有损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对人有礼貌? 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4、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基本要求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5、我们参加社交活动,要注意:容貌清洁;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举止规范。

6、讲礼仪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讲礼仪?(1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2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3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7、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危害,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8、为什么要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1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2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9、如何对待传统礼仪? 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10、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 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样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使我们客观的评价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能使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生活乐趣。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使胜者骄败者馁;引起过分紧张和焦虑;使人产生忌妒心理。

2、如何正确看待忌妒心理? 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有时是人们进取的动力,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3忌妒心理的危害: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情况严重者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进行竞争,做出害人又害己的违法行为。

4、竞争过程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还应遵守(公平的法则。

5、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 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8、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合作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取得胜利。

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竞争离不开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3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竞争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10、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1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2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1、“在竞争中合作”体现着(双赢的原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12、怎样对待竞争对手? 在竞争中合作要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3、怎样在合作中竞争?(1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2要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3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

14、(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15、如何在竞争中合作?(1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2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16、怎样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

17、团队精神的含义及核心? 含义: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

1、宽容的含义: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当我们无意伤害别人时,要体谅尊重对方的感受,真诚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当他人无 意伤害我们并道歉时,我们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就能够赢 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宽容是一种境界,学会了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一个不善宽容的人,会整天陷于烦恼之中,心胸狭隘,处处设防,对人怀有敌意;一个懂得宽 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6、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7、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 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 改过。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对待朋友家人,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我们决不迁就“坏人” “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8、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 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改过的机会。而并不是原谅自己不该犯的错误,更不是原谅自己的所有 的过错。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实质所 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 存与发展。

1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12、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13、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 心理机制。

14、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 是一种关爱。

15、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6、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优势,不 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17、对待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

18、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女性、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19、我们应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我们应

平等对待那些出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 帮助。

20、尊重他人的表现(要求: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1、尊重社会,就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2、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 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 守法等。

23、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 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4、尊重自然,我们能做些什么?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 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水电,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少用或不用一 次性餐具;垃圾不乱扔乱丢、分类投放,废品利用回收;积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第十课诚 信做人到永远

1、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③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 要求④为人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⑤一个人不讲诚信,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⑥失信于人是 对自己不负责任,是对他人的不尊重⑦失信于人甚至会对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2、什么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 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誉、守信义。

3、诚信的核心是:善

4、诚信做人的核心是:践约守信

5、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6、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7、诚实与信任的关系: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是的基础永远 是诚实。

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指人在理智的状况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事。

10、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1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实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让在长远利益一边。(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11、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1“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2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 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3当二者发生冲突地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12、正确认识善意的谎言? 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 人的 “私利” ,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上一篇:党员培训活动新闻稿下一篇:文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