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

2024-09-21

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共8篇)

1.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 篇一

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还是有点不习惯,借助这个活动能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另外刚入园的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借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来培养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

《点点爱上幼儿园》这个故事的语言很生动,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特别是每一段落的语言结构基本相同,多次重复,非常符合小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爱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设计,在在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成功之处: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班幼儿听懂了这个故事内容,也了解了幼儿园,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安静地倾听。

二、幼儿的参与性较高。

由于《点点爱上幼儿园》的选材非常好,且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活动中,结合图片,让幼儿通过相应的图片来欣赏故事。对生动的图片,幼儿非常感兴趣,欣赏故事时也非常地认真。问题的设计也是结合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首先,我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谁。再用惊讶的语气:“咦!点点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幼儿的表情引出整个故事。在理解故事中,通过图片,让幼儿从小鸟、小兔、梅花鹿在幼儿园里开心的场景中引起幼儿渐渐地喜欢幼儿园,让幼儿的这种情感逐步升华,最后喜欢上幼儿园。同时,也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不足之处: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说的较多。

在提问后,我总是希望幼儿能够很快地回答到问题点上,但是显然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活动,我在提出问题后,总是请个别几个举手的幼儿来回答而忽视了其他幼儿。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较少,以至于自己说的较多,这是“填鸭式”教学。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说,不拘泥于答案。

二、幼儿插嘴现象较严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没有课堂常规意识,虽然我们已经注意班级上课规则意识的培养,但往往有些思维活跃,常常在老师问题提出后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即便举手也会嘴巴里说“我、我……”不过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要经常提醒他们,也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更合适的方法逐步去改善这一现象。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点点爱上幼儿园》,幼儿知道了故事故事的名字,并能大概说出故事的内容,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哪些小动物,在活动中也慢慢的培养了小朋友们喜欢幼儿园,爱上幼儿园的美好情感。在下一次实施过程中,我想我会逐步改善,并注意以下几点教学改进:

1、加强故事的完整理解。

2、在活动设计中,尽量做到游戏性、活动化,让幼儿在玩乐中获得感悟。

2.小班语言:点点爱去幼儿园 篇二

教材分析:儿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儿歌的游戏性不是很强,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在本次活动中,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愉快情绪,因此在活动设计中,尽量做到游戏性、生活化,让幼儿在玩乐中获得感悟。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一些主要对话,感知作品中的“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等词语。让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激发幼儿的想象,吸引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节中,与点点一起快乐的上幼儿园。丰富幼儿的儿歌学习方式,丰富幼儿的儿歌表现方式和能力。活动目标:1.学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感知词汇:“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感知理解作品内容。3.喜欢幼儿园,乐意上幼儿园。活动准备:1.四张图片。2.背景图:草地,小树林,幼儿园的简单场景。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1,理解故事第二段师:这棵大树上有什么?幼儿:小鸟。师:小鸟是什么颜色的?幼儿:黄色,红色,绿色。小结:对了,这么多颜色加在一起叫做“五颜六色”,一起说“五颜六色”。讲述故事第一段。二、 通过观察图2理解故事第三段。师:图上有什么?幼儿:有兔子师:这些兔子是什么颜色的啊?幼儿:白色的。小结:对了,这个小兔子有个好听的形容词叫做:、“雪白雪白”一起说“雪白雪白”讲述故事第二段。三、通过观察图3理解故事第四段。师:图上有什么?幼儿:梅花鹿。师:这些梅花鹿身上有好看的花纹,也有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他们叫做“漂漂亮亮”一起说“漂漂亮亮”师:这又是谁的幼儿园?幼儿:梅花鹿。讲述故事第三段。四、 通过观察图4理解故事第五段。师:图上有什么?幼儿:有小朋友,滑滑梯。师:这又是谁的幼儿园?幼儿:小朋友讲述故事第四段。五、把整个故事连起来和老师一起说一遍。师:小朋友们喜欢上幼儿园吗?幼儿:喜欢师:你们的幼儿园里有什么?幼儿:滑滑梯师:那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喜欢玩什么?幼儿:做游戏。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幼儿园里还有什么更好玩的东西。故事:点点爱去幼儿园点点三岁了,妈妈带她去幼儿园,她不想去,一路上都撅着嘴。她们经过一棵大树,树枝上落满五颜六色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唱着歌。妈妈说:“这是小鸟幼儿园。”小鸟说:“幼儿园里很快乐。”经过一片绿草地,草地上有雪白雪白的兔子在做游戏。妈妈说:“这里是白兔幼儿园。”兔子说:“幼儿园里很快乐。”经过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漂漂亮亮的梅花鹿在玩耍。妈妈说:“这里是梅花鹿幼儿园。”梅花鹿说:“幼儿园里很快乐。”这里是什么地方?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朋友在上课学习。原来这里就是小朋友的幼儿园,点点说:“这里真好。”她放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走进去了。

3.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和游戏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学习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指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朗诵儿歌〈拉大锯〉进教室。

2、小指偶唱大戏〈点点豆豆〉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幼:看大戏。(教师用指偶在手上唱大戏《点点豆豆》)

3、学唱歌曲〈点点豆豆〉。

(1)、教师范唱两遍,幼儿欣赏。

(2)、幼儿伸出小手当舞台,小指偶在幼儿手指上唱歌。

师:小指偶想到小朋友小手搭的舞台上唱大戏。

4、幼儿学唱歌曲。

(1)、用不同的手指点豆唱歌。

拇指爸爸先唱歌,食指妈妈再唱歌,最后中指哥哥也要唱歌。

(2)、幼儿边唱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想一想我们还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上点豆豆。

5、幼儿结伴游戏点点豆豆。

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找朋友结伴游戏。

6、和父母一起做点豆豆的`游戏。

师: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吗?(音乐《找朋友》找到爸爸妈妈做游戏。)

7、歌曲〈小宝宝睡觉〉。

8、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学唱新歌是比较难的,而且第一课时不是很好上,因此,在选材上,我选择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手指游戏《点点豆豆》,并配以欢快活泼的曲子,让幼儿边唱边玩慢慢习得。正因为点豆游戏有一定的情节,趣味性,这就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题性提供了保证,活动中采用了手指拟人的手法唱歌,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4.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 篇四

活动目标:

1.愿意在集体中安静地听故事。

2.能听懂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配套的教学挂图(嘟嘟和妈妈的图片是活动的)。

活动过程:

1.介绍嘟嘟,引出故事。

2.讲述故事。

提问:妈妈带嘟嘟去幼儿园,一开始嘟嘟高兴吗?

3.看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提问:嘟嘟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干什么? 嘟嘟看到小朋友的幼儿园后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讨论:嘟嘟后来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了。

5.小结:小鸟、小兔、梅花鹿都有自己的幼儿园,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幼儿园,我们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建议:

将故事挂图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看看讲讲。

活动评价:

1.对听故事感兴趣。

2.能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会说:“这里是XX的幼儿园。”

附 故事 嘟嘟爱上幼儿园

嘟嘟3岁了,妈妈带她去幼儿园,她不想去,一路上都不高兴。妈妈和嘟嘟路过一棵大树,树枝上,许多小鸟唱着歌。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小鸟幼儿园。”

妈妈和嘟嘟路过一片绿草地,草地上一群兔子在做游戏。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小兔幼儿园。”

妈妈和嘟嘟路过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漂亮的梅花鹿在散步。妈妈对嘟嘟说:“这里是梅花鹿幼儿园。”

咦?这里是什么地方?有的小朋友在唱歌,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原来这里就是小朋友的幼儿园。嘟嘟放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跑了进去。嘟嘟说:“这里真好。”

教学反思:

《嘟嘟爱上幼儿园》这个故事,比较简短,文字很简洁,中间有部分是重复的,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嘟嘟的小朋友一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一路上见到很多小动物的幼儿园,最后看见小朋友的幼儿园了,嘟嘟觉得幼儿园很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这个故事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跟每个孩子心理想的是一样的。故事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温馨,在讲述的时候,老师平和温柔的语言,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嘟嘟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到后来说幼儿园真好的转变。

5.让小班的孩子爱上画画 篇五

——浅谈小班幼儿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内容摘要】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在美术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有时孩子们对画画不能产生兴趣,常常随意的涂画,有的是由于刚入园孩子们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不喜欢画画,有的甚至害怕画画不敢大胆的画等等。对这些情况我总结了原因有:新生入园不适应、产生恐惧心理、幼儿自尊心受挫等,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策略: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从身边入手,从基本学起;家长的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对策和方法,是能让孩子们爱上画画的。

绘画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艺术,是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在美术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有的孩子们对绘画不能产生兴趣,常常随意的涂画,有的是由于刚入园孩子们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不喜欢绘画,有的甚至害怕绘画不敢大胆的画等等。

一、新生入园不适应

小班第一学期,刚入园的孩子还未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些孩子拒绝参与绘画活动及其他活动;上幼儿园对孩子们来说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变革,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的走向集体生活,例如:涛涛小朋友是小班第一个学期刚来的,一次上绘画课,看到要画画,他马上就大哭起来:我不要画,我不要画„„。无论我怎么鼓励,他都无动于衷,只是哭。后来,我手把手的教他,我一停他也就马上不画了,又哭了起来。因此这意味着一天中的大部分活动时间,孩子面对的将不再是家里熟知的一对一式或者几对一式的交往,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独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听讲,安静的坐一段时间等,这一系列的改变,使一些孩子形成了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情绪,他们怎能积极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去呢?

二、产生恐惧心理 小班幼儿属于“涂鸦期”,由于家长不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不准孩子“乱涂乱画”,或者责怪孩子画得不好,导致孩子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例如:浩浩小朋友,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由于上半年上过托班,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小朋友中有时还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上课的时候也非常积极,经常举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很丰富,但是一到绘画课,他就没了精神,一次在上绘画课时,刚开始他就跟小朋友讲话,就是不画画,突然他大声嚷着: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不会画。我以为他不会画,于是我就手把手地教他,并告诉他如何涂色。但是让他自己画时,他又停在那边又不动了。有时我就帮助他画一点,等一个活动结束,他还是只有我画的那么一点。所以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特别是父母教育观念的不同对孩子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幼儿自尊心受挫

教师在集体绘画活动中有时会不小心伤害了部分幼儿自尊心,从而使他们讨厌、害怕画画。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没有符合儿童绘画从涂鸦阶段到表现、再现、结果等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强迫孩子跨越应有的发展阶段,如:在小班组织绘画活动时,要求形状和颜色相似,方是方、圆是圆,红色的画红色,绿色的画绿色,孩子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自然怕画画,不想画画了。

2.教师没有尊重和发现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的现象。

3.教师忽略了培养情感和兴趣是根本,观察生活乃绘画学习之源泉,一张范画加上简单说说,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的。所以教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重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作品和发现灵光闪现的儿童画,比较以往活动结束部分的评价要更加的全面、准确。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第一,要求老师有责任心、能不厌其烦;第二,要求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好的表现及时加以鼓励;第三,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允许幼儿边活动边说话,以表达思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自言自语、边画边说,教师不能为了课堂纪律而限制孩子说话。

小班幼儿不爱画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从我自身的实践出发,浅谈几种策略:

一、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1.例如,结合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所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2.再如:欣赏中、大班幼儿较好的绘画作品,这时,会听到幼儿一声声惊呼:“呀,好漂亮噢!”,还会不停的拍手叫好,继而是七嘴八舌的评价,随之而来的是“我也能画得这么好”的美好憧憬。有些孩子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

因此第一阶段,可以围绕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庆节、中秋节)、主题教育(幼儿园真好,好吃的水果等),向幼儿提供教师制作的半成品,引导孩子通过粘粘捏捏,撕撕画画,较为轻松地制作“月饼”、“粽子”等,并让幼儿将这些小作品带回家,促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

第二阶段,发挥泥工、纸工活动所特有的“手感”作用,让幼儿形成对某些物品的“体感”或“外形轮廓感”,然再让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这些物品。

第三阶段,运用互相激励法。也就是欣赏同龄幼儿的优秀作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技巧性地出示与创作主题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特别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对幼儿进行感染,引起他们的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扩大了幼儿的艺术视野,调动起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二、从身边入手,从基本学起。

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的发展,手指的灵活度,也会影响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利用手工活动,如泥工、纸工,不但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肌肉群,还可以让幼儿在捏泥、撕纸、折纸、剪纸、粘贴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中表现此物体。另外,有些孩子虽然画得不错,但拿蜡笔的方法却不对,所以画得非常的费力,如何正确地握蜡笔,对每位幼儿都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握笔方法:大拇指在上,食指和中指在下,三指夹笔。大面积涂色时,可以食指在上,大拇指和中指夹笔。

三、家长的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

家长一定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画,千万不要以画得像不像去评价,家长的鼓励与表扬要有针对性。不要泛泛地表扬。即使家长看不出孩子画的是什么,也要请孩子讲述自己的画,家长用笔把孩子说的话记下来,把作品贴在墙上。然后再带孩子观察了解想要表现的形象。例如:一次,绘画活动,由于欣欣小朋友平时对画画不是很喜欢,所以我特别在绘画时,一边提醒她要怎么画有时还手把手的教她,还不断地鼓励她,可是,她并没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并没有画好也没有画完。她的这种行为维持了整整两个月,任凭我怎么说,怎么鼓励,她就是不肯画。于是我决定与她的家庭联系。于是在一个晚上,我打了电话给欣欣的妈妈,向她反映了这个情况。当时她妈妈觉得很奇怪,因为家里没有涂色的工具,所以也没有发现她这个情况,于是我和她妈妈商量,在家里给她准备一盒蜡笔,先找出她不肯绘画的原因。过了几天,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在家里也不肯画画,直到打电话来前,她才和爸爸一起给一个苹果涂了红颜色。她妈妈说她不肯画是不敢,她怕把颜色涂到线的外面。后来她爸爸故意把颜色涂到外面,并告诉她颜色涂到外面是没有关系的。在爸爸妈妈不断地鼓励下,她才愿意画。所以家长的鼓励是非常有用的。

四、在玩中观察,培养幼儿的情感及激发幼儿的兴趣,从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

例如:在绘画《彩色笔走走走》中,幼儿学习画曲线和用线任意的涂鸦,对这节活动我进行了改编:“蜡笔宝宝出门去玩了,可是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又不,请小朋友想办法?”帮蜡笔宝宝回家,由此,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即情境中培养情绪,激发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启发幼儿活跃思维,大胆想象的问题,如:蜡笔宝宝是怎么走路的?接着对那些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孩子提出更高要求:“谁帮它走的最好?”“看谁找的是大路?”绝不强求孩子都来同样的内容,鼓励孩子画得与别人不同。

幼儿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自然迫切地进入了主动创造和表现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创作时间,先画完的孩子可以用水彩笔和蜡笔在另一张白纸上接着画,防止等待。

五、运用各种方式,在绘画过程中进行评价。每一次绘画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创作的肯定;平时,我们教师最普遍的就是在评价时,只拿出画的较好的作品进行表扬,这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让幼儿会出现不爱画画的等现象,而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情绪,倾听其绘画时的语言,及时发现其绘画思维闪光点,给予鼓励,并激励所有幼儿积极想象。这种评价方式较之活动结尾处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所以我总结了以下评价的方法:

1.幼儿自评,幼儿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并说说自己觉得什么地方画得好,自己很满意。什么地方自己画得不够好,应该再努力。使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鉴赏能力,学会分析画面。

2.幼儿互评,把作品展示出来,幼儿自由欣赏。我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孩子们欣赏到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并说说你最喜欢谁的画,为什么?看了×××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哪些地方是你在画的时候没想到的。因为小班幼儿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让幼儿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给每个幼儿一个“自信”。

3.教师综合评,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评价每一幅作品,把构图、用色、创意等方面突出的作品,介绍出来,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创造积极性。

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必须遵循“让每一个幼儿都觉得自己很能干,自己有长处、有优点、也有不足,并要努力克服不足,让幼儿充满自信。全心身地投入到每一次活动中,并从中感到愉快和满足”。我们还要不停的探索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的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但是,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美术家、绘画大师,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鼓励,满足幼儿的表达欲和创作欲,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享受创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濮敏霞.玩中学画——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策略.2009.3

2、《幼儿园开放性美术活动初探》.中国教育文摘 .2007.4 3.李建丽主编《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出版

6.小班点点爱上幼儿园 篇六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专注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

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

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

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不外乎导入、指导、评价三个部分。为了让整个活动生动起来,我创设了点点和线条举行舞会的情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将点线随意的进行连接,一整卷白纸上赫然跳出了一支支动人的“点线之舞。”所有的孩子们在一整卷的白纸上自由的绘画,有的还和别人的点线相互连接,这样的一种氛围是十分自由而快乐的,孩子们也很享受这样的过程。接着我出示了大师米罗的作品《星空》。对于这样的一幅抽象画,孩子们的欣赏兴趣特别浓,参与的积极性也高很。他们能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在画中找出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孩子说看到了眼睛,于是我马上引导,“它是谁的眼睛呢,找找看它的嘴巴、鼻子在哪里,头、身、手、脚……”。

7.爱上幼儿园 篇七

0-1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最重要的时期。任何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甚至意外和打击。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可能会很快从悲伤或哀痛中解脱出来,继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遇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很多陌生人的时候,特别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会把一件件不良体验积累成他们一生中的种种不良心态。

上幼儿园可以说是每个孩子面临的.第一次最“沉重”的事情。每年的9月份,我们都能看到在幼儿园门外的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妈妈舍不得离开,在往回走的路上暗暗流泪,孩子在大门里哭嚎抽泣……这样的悲伤似乎永远定格在妈妈的脑海里。

然而,事实上,孩子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跟自己过不去。大多数孩子很会调整自己。他们很快破涕而笑,融进小朋友玩耍的热闹之中。也会有一些孩子老也过不去这个坎。他们会哭得更久。

有趣的是,不管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什么样的,也不管当时他们哭得多么撕心裂肺,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你再问问他是否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的事,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没什么印象了。他今天是那样快乐和自信,一点没有小时候“分离焦虑”带来的伤害。或者说,这些小时候的“痛苦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几乎是水过无痕。

这更加证实了专家们的研究结论:一个孩子基本上是乐观、开朗的,还是忧郁、内向的,起作用的并非孩子是否上过幼儿园,上幼儿园是否哭闹,而是他从出生起到现在是否在家里得到了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如果你一直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你们是如何爱他;如果你跟他说,上幼儿园并非爸爸妈妈不爱你,而是在爸爸妈妈去工作的时候,有一些同样爱你的人,带你在最安全的地方呆上一天,而且,那里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他就会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8.小班教案美术有趣的点点 篇八

1、在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用“按”和“转”的方法画点点。

2、在玩色游戏中,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有趣的点点》。

2、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盒子人手一个,小布团若干。

3、动物轮廓图(小猫、企鹅、小兔、小熊)。

三、活动过程:

1、颜色初体验,初步感知红、黄、蓝三原色。

2、出示黄点点,幼儿与它打招呼。

3、请幼儿“用力按”请出红点点和蓝点点。

4、请幼儿同样用“用力按”的方法请出排好对的所有点点朋友。

(1)游戏“颜色对对碰”,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

①播放短音,点点都不见了,请穿黄衣服的小朋友一起喊:“黄点点,快回来!”请出黄点点。

②请红衣服和蓝衣服的小朋友一起喊:“红点点,快回来!蓝点点,快回来!”请出红点点和蓝点点。

③所有的点点都被幼儿请出来了。

(2)游戏:“颜色变变变”,初步感知点点的大小变化。

①幼儿发现有一个大大的红点点,老师用手势表示点点是转啊转变大的。

②出示一个红点点,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转啊转让红点点变大。

③出示一个蓝点点,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转啊转让蓝点点变大,再转啊转,让蓝点点变得更大。

(3)颜色面对面,教师示范,感知点点的画法。

①出示没有点点的画面,教师出示教具,用布蒙起来。

②出示颜料盒与小布团。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点点就躲在这个小布团里。看一下,老师这里有个颜料盒,出示小布团,红点点在这个红布团里,黄点点在这里,蓝点点在这里哦!

③教师示范如何画出点点。

④教师示范画出大大的点点。

(4)颜色大集合,幼儿操作,尝试点点的画法。

①交代画画的要求。

②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到桌子上画画,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活动。

①音乐结束了,小布团和颜料宝宝也感觉累了,我们赶紧把它们送回家,

②这么多漂亮的点点,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

③小动物把点点藏在自己的身上,看看,是哪个小动物?

④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一起来找一找。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制度6条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在广告公司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