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9篇)
1.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篇一
浅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因此,本文对将生活融科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10-0223-01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前不久有位学生在回顾时讲到,他在看电视剧《还珠格格》时发现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乾隆考小燕子的成语。她把“三十而立”理解成“三十个人排排站”,把“羊缝鹰围”理解成“一只老鹰围攻一只羊,把羊吓的钻进石头缝里去了”这告诉我们:不要望文生义,只看它字面上的意思。瞧瞧影视作品中居然存在着语文,学生在看影视作品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其实除了影视作品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二、将生活引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细心观察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超市选购咸鸭蛋,了解咸鸭蛋的主要产地,并观察咸鸭蛋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两个咸鸭蛋。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咸鸭蛋,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外壳,观咸鸭蛋的内部形态、颜色,品尝咸鸭蛋的味道。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做一件事:学做一个大写的.“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前不久我班上一位男同学因为书被别人弄在地上了,就大动干戈,纠集一帮人在操场里大干了一场。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读了《知音》上一篇这样的文章:一位姓陈的民营企业家,妹妹因车祸不幸身亡,在追究事故责任、为妹妹讨回公道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肇事者(也在事故中身故)的家庭十分困难,不但原分不动地归还了其中一位肇事者已付的4万元经济补偿,还以德报怨,出钱资助另一位肇事者的家庭。读完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大部分学生对这位企业家的宽容大度表示敬佩,都认为应该向这位大企业家学习,以前打架的同学自觉地站了起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作了反省,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生活化”永远是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的主题之一。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我们只有基于这条“地平线”,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方能托起语文教学这轮“红太阳”,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
2.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篇二
一、生活———点燃课堂的火花
语文教育要介入生活, 因为语文教育一头连着课堂, 一头连着生活, 两头热, 两头相连,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事必躬亲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生活体验, 点燃教学的火花。
二、生活———作文教学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 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教育者, 应像陶行知那样, 带着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 叶圣陶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就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对小学生而言, 生活依然是作文的源泉,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新标准还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不少同仁抱怨:“学生写作文像上刀山, 苦口婆心地引导他们多读多写, 可每次作文就那么几句应付了事, 上作文课都昏昏欲睡。”《陶行知文集》让我有所顿悟, 学生的好作文其实是一种情感水平, 也就是那一瞬间的精彩。作者身心都进入一种激荡而清爽愉快的灵性中, 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并以此来激发写作欲望, 那么, 作文教学就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就会产生“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样的心灵感应。让学生处于活生生的情感碰撞的热烈境界, 让生活复活, 文明再现, 思维生长, 认知成熟, 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觉地进入那种使自己眼前一亮的精彩写作境界中, 继而耳目一新。比如, 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中的《第一次抱母亲》后, 我和学生同时在“抱母亲”的细节中加入角色, 共同体会母亲那朴实伟大的爱子深情, 使得情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奔腾, 文思就如同泉涌, 写作顺畅而又自然, 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自然、富有个性, 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样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 更是生活的印记, 生命的律动, 可使学生抓住点滴灵感, 尝试激情写作, 催生出无穷力量, 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
又如, 一次习作课,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用几个象声词来描写一个场景或叙述一件事。上课伊始, 我放了一段青蛙叫的录音, 并让学生模仿, 然后问学生:“生活中, 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能不能模仿一下?”学生模仿的声音多种多样:“呼呼”的风声, “嗞嗞”的炒菜声, “隆隆”的火车声, “喵喵”的猫叫声……象声词就这样被学生发现了, 就这样悄悄进入了学生的作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一篇篇习作写活了。实践证明:作文就是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始,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 这样的习作才会有生命力。
让作文回归生活是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生活是习作的沃土, 教师应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 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斑斓的自然生活, 真正拥有“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的冲动, 从切身的生活中来, 到缤纷的生活中去, 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此外, 教师还应遵循“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 指导学生情绪饱满地感受生活, 激活境界思考, 唤醒生活积淀, 用笔去描绘生活的真善美和童趣童真;改变传统的“老师命题, 学生闭门造车”的教学束缚, 摒弃作文言之无物、说空话、说假话、有口无心、无病呻吟的弊病, 写出具有创造力的文章, 为当前的作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三、生活———口语交际的乐园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 才会带着情感, 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体验。
如教学“表演”类话题的口语交际“教你玩游戏”时, 我将学生带到操场, 教的学生一边讲述游戏的名称和玩法, 一边组织同学开展活动;玩的学生, 则一边愉快地活动, 一边感受活动的规则。整堂课,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不但愉悦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还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社会活动场”亲历着生活, 体验着合作、竞争、成功或失败。
又如, 教学“交往”类话题的口语交际题“买文具”时, 我把学生带到附近的文化用品商店, 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 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比较货物质量、货物款式、价格贵贱, 然后组织语言购买文具, 最后计算找零头是否正确。这样, 他们自然会注意到:言语要礼貌、简洁、清晰, 购物要有计划、能节制、会比较……
三尺讲台已不再是教师唯一的工作平台, 将课堂搬到操场、延伸到商店的安排, 能更好地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练, 在做中学, 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
正如刘国正所说:“语言是躯体, 生活是血肉, 思想情感是灵魂。他们水乳交融, 难解难分。”所以, 语文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生活, 语言就成了一面照临空虚的镜子, 所照之处空无一物。只有到生活的源头去学语文, 在生活中教语文, 语文学习才会永远充满活力, 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8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捕捉初中语文中的生活元素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学实例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本质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去做的。教育专家王尚文先生对阅读教学作了定位,他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播给学生,学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理解、体验的,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 课文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师讲解分析和死板的本本主义,而是在学生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当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能积累生活经验,提升精神品质。没错,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宣称:“生活即教育!”
想要真正了解语文生活化的本质,方法一就是转变教师角色是关键。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 如此一来,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者,并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阅读,组织课外活动,观察自然。方法二就是,变讲授者为合作者。比如,开放式的头脑风暴,答案没有雷同,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合作,在合作中感受生活化课堂氛围,如开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比如老师带学生外出,给出“为什么蜻蜓在阴雨天气会低飞?”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物理现象,但是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答案不一。所以,头脑风暴的发散思维帮助了学生们加深对某种现象的记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当然,这也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例
(一)擅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文中说明云的种类特征的文字,学生容易混淆,体会起来不是很明确。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云的图片,借助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片,学生就会准确地理解云的特征及它们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媒体,是拉近老师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很简单的桥梁。
但是从教学手段来说,尤其在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一律用多媒体,课件做得很美,声色像俱全,黑板上光秃秃没有一个字。整堂课就是看图片,看电影,以多媒体为主线,课本起辅助作用,需要时选两三段读一读,语言文字的咀嚼缺失。要知道,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只有在不断地积累运用中,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有时一下子呈现五六个问题,问题不论巨细,一律探究,讨论时间极为灵活。
人们常说王维诗“诗中有画”,其实这幅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想象,去拥有。如席慕容,余光中的《乡愁》,那种朦胧的感觉,情景交融的境界,只能让学生想象,在诵读中感受,这是多么高超的多媒体技术都无法替代的。如这些教师所为,我们的编者们何必要煞费苦心?语文课本印成画册岂不更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只有学生认真品味语言,才能从中体验到各种情感,获得不同的审美愉悦,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春》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大量的音像、摄影、美术作品中取材。让学生看到黑乎乎的湿土上嫩绿的小草芽顶开一小片泥土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干裂的黄土上春雨一滴一滴的落下。从生活中感受,从生活中学习。
(二)自主探究、综合学习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具进行教学。那么其实教学工具除了黑板粉笔之外还有很多,比如学校班级的专栏、学生亲手制作的海报等等。可以把一些小常识,小文章放到上面,除了课堂之外,课余也是十分宝贵的学习时间。带领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是老师的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课堂内容,反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状态,在实践中改革现有的教学。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信息。
三、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的课堂,需要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个阶段也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根据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可可以让课堂灵动且智慧,朴实和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形神兼备,静动结合的优秀平台。而一静一动的开放式头脑风暴,又给了学生发挥自己的时间,教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J].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68-80.
[2]禹明.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J].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40-48.
[3]倪文锦.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55-56.
[4]张孔义.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J].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58-66.
[5]孟鸿仲.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J].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65-68.
4.捕捉生活作文 篇四
入秋,一夜小雨,卷走了夏日的炎热,周围散发出淡淡清凉。
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你。你,手持着一台相机,踮着脚,扭着腰,伸着颈,尽力窥向草丛深处,像是初生的婴儿吮吸新世界的养分。
轻轻地,我走近了。
我看见了一只正摆着不同姿势的猫咪。它恬静地卧在那儿,你拍,它就乖乖地定住;你停,它便蜷蜷尾巴舒缓自己。伴着猫咪的配合,你时不时溢出阳光般的笑颜。
瞧啊,这里正上演着一出多么温情的对白!
而我,便是那爱丽丝吧,心游离在外,想着什么。
完成了拍摄,眼睛瞪得圆圆的你,挥手与猫咪告别。随后,抬起脚,轻快地走向远处。
我顺着光亮,跟在你身后。
天蓝的背包,摇摆的双臂,挽着干净的马尾,或许嘴里也哼唱着动人的歌谣吧。
我们就这样走着,你在前,我在后。
每当你托起相机时,我便放慢脚步,向着你镜头指引的那一方望去。有时是一枝出墙的玫瑰,有时是空无一人的小巷,有时甚至是空中一闪而过的飞鸟:都一一被你捕捉。
我们就这样走着,你在前,我在后。
你抚摸着相机,仔细端详着方才自己的“捕捉”,审视,不时上扬嘴角。我却也不知为何,在这一瞬,明白了什么。
路口,分岔了。你向东,我向北。
生活仍在继续。
在遇见你之前,我会写字、读书、运动、刷手机,一步步随着时代的浪涛。
现在,不太一样了。我想保存这幅、那幅,岁月里流转的画面,像你一般拥抱真实,捕捉美好!而这样的我,必定像你一样,愈发鲜活靓丽!
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不擅长摄影,但因为你,我愿意尝试,我逐渐痴迷于对生活的捕捉。
或许,轻轻按下快门,捕捉生活的那一刻,我才是最原本的自己!
5.初中英语开展生活教学的途径探讨 篇五
1、将英语运用于生活中, 实现生活英语化
传统的课堂中, 学生们只能学到一些单词以及干枯的英语语法知识, 而不能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如果学生们想让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很好的提高, 需要在生活中处处使用英语。比如在课后交流时, 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问候:“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样简单的问句可以让学生们复习课堂中学到的内容, 并且, 学生之间通过纠正对方的发音指出发音错误等可以很好地锻炼英语口语。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学生们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 需要养成读英文报纸、杂志等习惯, 在读报纸杂志的过程中积累单词, 以及名人名言等, 这样会非常有助于英语的提高, 并且在课外书籍或者广告中, 看到英文不应该视而不见或者仅仅跳过, 要试着理解这些英文单词的意思, 这样就会很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另外, 在课下, 学生们可以尝试写英语日记, 记录今天的天气, 发生的趣事等, 学生们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自己运用单词语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们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时候可以全部使用英文,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单词拼写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同伴的阅读能力。最后, 学生在自己的寝室或者书桌上可以贴一些英文的名人名言或者单词等, 同过名人名言、单词, 学生为自己创造学习英语的生活情境, 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桌中贴上“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 事竟成。) 书桌上这样一句话可以不断激励学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实现英语生活化, 学生们可以在课间多多听英语版的新闻, 比如BBC等, 现在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学生们可以在放学后打开BBC或者一些英语软件听英语新闻, 或者英语歌曲, 这样既能够得到全身放松, 又可以很好地锻炼听力。
2、英语课堂再现生活情境, 实现英语生活化
英语课堂中, 再现生活情境, 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英语课堂再现生活场景, 除了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之外,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把语篇文本变成自己的剧本, 或者根据语篇的话题引申到学生们的生活之中, 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实现英语生活化。比如, 在讲Shopping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春节期间, 人们购买年货的情景视频, 让学生们回归生活, 得到更好的感受, 教师也可以提问学生们“What do you like best when you are shopping?”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回忆自己在购物时最想挑选什么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第三单元Let’s celebrate时, 由于这个单元主要教授学生们一些传统节日的名称以及庆祝方式, 因此可引导学生们讨论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们搜集一些关于中秋节、新年以及圣诞节、万圣节等国内外节日的资料, 在课堂中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并且小组之间展示一个节日时如何来庆祝的, 这样学生们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使英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更富有交际性。同学们使用英语进行对话, 真实地演练英语交际中需要的语言技能,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从而可以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给同学父母过生日”这一话题, 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自己设计一系列情景, 比如询问同学的生日, 了解学生或者父母的喜好和他们想要的生日礼物等, 制作生日卡片, 购买生日礼物, 举办生日聚会等等一系列的情节, 然后再结成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 把课堂转变成一幕熟悉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们尽情地展示自我, 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讲解单词Beijing Opera时, 由于现在学生对于京剧接触的比较少,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讲各种京剧人物脸谱或者经典的京剧人物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让学生们间接地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 或者班上有会唱京剧的同学, 教师可以邀请他为同学们展示一下, 或者教师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一段京剧。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展示京剧,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听说读写的技巧, 从而全面激发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欲望。比如在学习“Choose the food you like”时, 我在课堂中让学生们组成小组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的角色, 然后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 做到活学活用, 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6.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篇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励志的文章供我们使用,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它。
一、多样化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必须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才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而语文教学也必须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从结论和过程的统一角度来看,在讲授语文学科的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的讲授方法,多样化的讲授模式,才能使语文知识深入学生心中。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较强,单凭照本宣科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应该把全文分为四个板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评价、探究性阅读—拓展训练。对于整体感知部分,上课开始先请学生唱或播放《童年》这首歌,讓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以此导入新课。对于精读课文部分,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自由读、跳读、默读、朗读。对于评价、探究性阅读部分,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可参与小组的活动,针对问题师生互动,全班合作完成。对于拓展训练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文、说话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促进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所以说,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其乐融融的。
二、培养兴趣,拓宽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师生互动。教师要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深处隐而不见的观点,通过“激疑—引疑—设疑—解疑—存疑”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假如所有的疑问都是由教师提出并由教师解答,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那么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的知识传授活动,这是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相违背的。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伟大领袖毛主席撰写的新闻稿《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对于新闻的结构,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所以,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相互交流中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等有关知识,有收有放,以放为主,在学习第二则新闻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老师也能与学生一起进步。另外,学生除了知道新闻的特点这些工具性知识以外,可以激发一种志向,通过时代背景、伟大人物——毛泽东从志气上瓦解敌人,不仅是军事、政治家还是文学家;激发学生对军事战略的爱好,有的重艺育,轻字育、棋育,而在智育方面只侧重文理科,在本文分三路军的战略战术上,更令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而意气风发。
三、学以致用,发展语文的人文性
因为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小作文的方式,学生一般对自己的家乡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家乡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人文理念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然,类似的教材还有很多,我想只要做一个有心人,都会不断地开发教材,做教材的执行者、开发者与实践者。
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篇七
一、语文学科与生活结合的现状
当前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多年不变的语文教学格局导致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只知道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应该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走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好素材,这样知识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新的未知世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三、让生活走入语文课堂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以课本为唯一依据,以课堂为唯一场所,以教师为唯一传授者的单一闭塞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育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你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阵地,有生活就有语文。所以经常去阅览室上课,学生自由阅读,自由摘抄,自写心得,自写评论;课堂上我们看看电影看看电视。电视一打开,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与过去、与现在、与未来、与世界的距离就拉近了。学生写收视笔记,写专题评论,记录着自己心中宏伟的画面……
要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处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适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2.巧用多媒体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语文更为便利,就应的,有些真话就不敢写进去,缺乏自身真情实感,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作文思想贫乏,没有“血肉”,从不把作文当作自己心灵深处或者自身生活情感积累的自然迸发。错别字多,漏洞百出,这样的写作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从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自己身边的事,自己身边的物体,用自己双眼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将这些作为素材融入作文当中,使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巧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把语言文字显示成客观、生动、具体的事物,使学生主观感受更强。课堂中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学散文《春》,运用多媒体技巧把大量的音像、美术资料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看到的不再是黑乎乎的黑板了,而是栩栩如生的景象,这样使得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情绪也很快被调动起来。
3.联系社会 ,学习语文。适者生存,学习是为了生活,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熔炉中,一切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社会是每位学生都要面对的一道人生“风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新天地。如果能把更多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得学生对社会充满好奇心,也可以很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语文,使教学更加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情趣盎然。
8.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有效对策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等, 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而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生活化的元素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 使学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与对课本的探索和学习完美结合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但方便了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还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 拉近了语文学习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距离, 运用自身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物性格、情感、事情发展的脉络, 真正融入文章情境之中, 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进而达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境界, 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就唤醒了学生的生活共鸣, 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2. 丰富和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资源和空间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流行“大语文”的理念, 所谓“大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 把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点,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思维模式, 提高其语文及人格方面的修养, “大语文”观念认为, 语文教学的资源和空间应该同生活一样广阔, 教育应该源于生活, 基于这种理念, 语文教学开始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并将课程的内容扩展到广阔生活领域的各个方各面, 无形中丰富和拓展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 也方便了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举措
1.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最有效的举措之一,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营造, 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 迅速融入对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比如在学习文章《老王》时, 这个题目乍一看很平常, 似乎激不起同学们多大的学习兴趣, 鉴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引导, 比如可在课堂伊始询问学生, “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什么样的人比较关注呢?”学生纷纷回答家人、朋友、明星等, 教师再接着引导, “明星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 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伟大的平凡人呢?”学生会根据问题很自然的联想到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人, 最后教师趁热打铁, 向同学们展示几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老王的图片, 并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描述对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 很好的把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此外,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吃力, 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需要识记、积累的地方比较多, 致使很多学生谈文言文色变,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的文言文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太遥远, 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体验文本, 针对这种现状, 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文本改编成情景剧或课本剧进行表演,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时, 抓住同学们喜爱陈太丘的心理,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陈太丘与其父之友进行对话, 并尽可能的模仿文中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动作等, 学生们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 让学生们动手实践, 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因素, 比如在学习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端午的鸭蛋》时, 由于课文主要描述了热气腾腾的赛龙舟及鸭蛋络子, 不禁让同学们联想起自己家乡端午的风俗, 进而娓娓道来对过往端午的美好回忆, 这时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到, “鸭蛋络子是什么样的”, 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自己没有亲眼见到过鸭蛋络子, 更别提亲手去做了, 这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模型, 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用漂亮的彩线学做鸭蛋络子, 相信此举一定会大大激起学生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尤其是当他们成功编织出一个个鸭蛋络子时, 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且自身会收获很多, 不仅领悟到编络子所需要的细心和耐心, 同时还从更深层次上体会到民间传统活动的美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可谓益处良多。
3. 积极引导同学们参加生活实践, 不断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丰富的社会实践会加深同学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还有助于他们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知识,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 为此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可经常带领同学们走出封闭的校园, 走向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或者组织他们去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或名人故居, 使之真正体验到自然生活之美, 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鼓励同学们课余时间多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或是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 相信这些实践活动定会净化学生的心灵, 升华他们的情感, 当然在参观完这些活动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真正把情感体验付诸笔端, 不但抒发了他们的感情, 同时也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 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并非一蹴而就的, 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在探索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周金凤.试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1) .
[2]王晓张.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07) .
[3]孙春玲.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1 (12) .
9.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篇九
一、生活与初中语文随笔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
生活是所有知识的融汇, 在生活中, 我们处处都可以发现其蕴含的学问、哲理以及感受。生活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或新鲜有趣, 或感动, 或快乐, 或伤心, 或愤怒等事件在发生, 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对这些事情进行敏锐的观察和感知, 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感悟, 将其记录在记事本上, 这就是语文中所说的随笔。而在初中语文随笔的写作教学中也将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及感悟生活作为教学的中心思想, 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更加深入地体会生活这个舞台的多姿多彩, 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而这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 即是初中语文随笔的生活化表现, 即在写作中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自然、社会、人生等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
二、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1. 在随笔生活化的素材教学中, 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对生活中事件的积累
写作素材一直是困扰学生写作的关键问题, 随笔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 并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 这种积累主要还是靠平时来进行。因此,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周记, 以随笔的方式对这个星期内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或者多件事情进行记叙, 并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教师在对其进行批阅的时候, 也应该以事件描述的生活性和真实性评价作为重点依据, 并且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周记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写妈妈因为爸爸偷偷将钱借给急需钱的叔叔而吵架、生气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因为孩子应该上哪个幼儿园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事情;有的学生写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 度过了开心的一天;等等。这些事例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 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应用的最好的素材, 对其稍加加工和润色就可以写进随笔里, 使自己的随笔成为一篇充满生活情趣和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就能够为学生对生活中素材的可使用性进行把握, 并且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周围动态的观察和事件的收集, 在写随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2. 在随笔生活化的写作方法中应促进学生对事件丰满性的细节描写
初中时期的学生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都还不成熟, 因此在写作中对事例的描写往往很简单, 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 缺乏可读性。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活灵活现的文字对具有现实性的素材进行丰富和再现, 在写作中尽量要求学生用可以想到的词语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情境。比如学生的随笔写作《妈妈买菜砍价》, 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 妈妈在买五花肉的时候, 老板走过来说:“要不来两斤?”“这肉多少钱?”妈妈问。“15一斤!”“15?太贵了”, 妈妈转身拉着我就要走。“给你便宜1块钱, 14一斤, 要不要?”老板连忙说。“那来两斤吧!”妈妈说。最后妈妈给了老板28元钱。这段随笔的描写是典型的记流水账的写作, 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范例, 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 让他们对如何将这段描写丰富起来发表意见。如: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卖菜的时候, 周围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卖菜的老板在大声地吆喝着, 妈妈认为15块钱一斤贵了, 别人都是卖14一斤的, 以及老板在卖便宜了之后说您吃着好了再来, 等等。
3. 在随笔生活化的写作思想中应融入学生思考的智慧, 升华对生活的哲思
随笔写作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的技巧, 还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生活琐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生活智慧, 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妈妈因为爸爸偷偷将钱借给急需钱的叔叔而吵架、生气这件事情中, “我”是怎么看的, 爸爸到底应不应该将钱借给叔叔, 妈妈应不应该因为这件事情跟爸爸生气, 以及爸爸、妈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正确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等, 这些都是可以写进随笔中的。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 学生写出来的随笔一定是既具有生活气息, 又具有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三、总结语
在以前的语文随笔写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而忽视了从学生的生活角度来进行写作的教学活动, 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抒发对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具体感受, 不仅使教学联系实际, 更加贴近生活, 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满足了新课改对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摘要:初中语文随笔的写作是其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面对这个学习内容, 学生往往无法解决“写什么”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与初中语文随笔两者之间的联系, 并提出了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实施措施, 以期为初中语文随笔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奇松.让语文教学荡起“生活”之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03) :73-74.
[2]周迎春.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5) :105-106.
【捕捉生活元素开展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07-02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10-29
论文语文教学生活化06-16
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06-22
以捕捉幸福为题作文07-04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初中化学教学08-31
生活语文教学实践例谈10-17
初一捕捉幸福作文700字08-31
有关捕捉幸福作文五年级11-11
谈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