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4-09-29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13篇)

1.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17-0-01

一、前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只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我国每年有很多小学生由于不堪学业的重负,而采取轻生的做法,来发泄他们对目前课堂教学的不满。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不但应该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态度,良好人生情感,正确生活价值观的基础和平台。通过富有生活情感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可以在人文精神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通过不断内化的而使德行,水平和素质达到一定境界的状态。语文课堂的改革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改革要以促进小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为目标。要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为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为他们以后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不能总是将考试作为教学中心。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在现如今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标准落在了学生成绩的好坏上。因此,现存的误区仍旧是对教学过程本身价值的忽略,过度偏重于课堂的工具性。

2、教育中主体精神的弱化。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育主题精神弱化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教师主导精神工具化,即教师往往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力量,教师和学生没有开放性和平等性。另一方面是,学生主观精神的弱化,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唯老师的是从,认为标准答案就是真理,没有反抗和怀疑的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勇气。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有效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由于以知识传授和考试为中心,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改革不能只是口号,更需要良好的方法和制度设计作为基础和保障。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仍然停留在口号上,既缺乏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也缺乏合理的、切实的制度作为保障。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1、确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想获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必须树立明确和科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通过制度创新,方法改革、模式选择达到理想的效果。改革目标的确立,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解放,我们必须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确定以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及人格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来加强其对人格的认知,塑造其应有的个性,当然,在其他方面的培养也会有所涉及,在此我并不再一一列举了。通过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快乐。

2、把学生设为中心点,对创新意识进行全面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通过语文教学,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好一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伙伴,一起讨论怎么切苹果,然后大家一起切苹果,看看切开的面中有什么,学生随便怎么切都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在贴近生活的实际活动中,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充分发挥。

3、以语文课堂为前沿阵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场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以语文课堂为依托,有效开展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课文中人物的经历,体验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现在有很多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特点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人文精神的建构途径也是广泛的,复杂的,多元的。

四、激发兴趣,人人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人人参与课堂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习兴趣就是直接维持和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直接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爱好和追求。语文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语文的追求和强烈愿望,是其它任何力量也无法比拟的。例如明朝著名学者宋濂在脍炙人口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介绍了自己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刻苦学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事迹。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杨正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习兴趣在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导入要奇,授课要新,结尾要妙,处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一旦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各种器官,体验、感知并参与各类活动,获取知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那么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就得不到发挥,就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牛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改革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通过方法上不断的创新来注重知识教育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要充分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通过积极合理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玮:《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科学大众(科学教育)》,11期

[2]孙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3期

[3]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教育教学论坛》,2035期

[4]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教育革新》,年12期

2.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二

“意会性”教学思想, 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结晶。这种教学是以教师督促、指导学生通过熟读的方式来领悟文中乃至文外含义为特征的。通俗点说,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熟读—背诵—领悟”。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死笨, 其实正是这种朴素的整体观和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使得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成绩斐然, 后世难以企及。我们现在感叹我们没有大师, 其实, 只要看看我们历朝历代大师们当年所受的教育, 你或许就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难出大师了。

语文是最注重积累的一门学科。但是, 我们的学生到底背了多少经典诗文?读了多少名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多少了解?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不知道要学生写多少作文, 但这其间到底有多少像样的文章?其实, 我们没有必要指责学生, 他们没有多少积累, 好文章从何而来?有时候, 真理往往是非常简单和朴素的, 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 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明白这一点。要想变革传统, 首先就要了解传统。我们的语文教学恐怕是到了该回归一些传统的时候了。

当然, 我并不是反对变革。时代在发展变化, 语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们还得更新教学理念, 变革教学手段, 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学生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新的要求, 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流程来看, 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反馈、小结基本上是按照教师既定的方案实施, 离开了教师,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很难推动;从信息来源看, 表现为教师讲, 学生听, 形成“教参——教师——学生”狭窄的渠道;学生既缺乏信息的采集机会, 又不能离开教师主动交流, 学习成绩属中下等学生在讲授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里, 常常处于“陪坐”状态, 仅仅是不多的些许优等学生跟着教师兜圈子, 当配角。尽管近些年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大势的大力推动下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 但实际上传统教学结构的顽症仍没能得到彻底根治。因此, 仍有不少教学班的学生没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也不可能有主动发展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课堂教学中, 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试, 说真话, 说新话,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他们独立探求新知的过程中, 辅以精当的点拨、讲评以及同学间的议论、交流, 保护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从而理解、深化新知, 探索掌握规律, 达到学会学通的目的。

三、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最喜欢标新立异, 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善于创新的本质特点。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 使以上特质形成一种动力系统, 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采取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 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 并养成探求新问题、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发明和创造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了解, 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学会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 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四、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营造学生的创新氛围

托兰斯认为, 创造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应该是创新性教学的前提, 而营造创新性教学环境的关键应该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 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学习氛围, 让学生意识到自乙的力量, 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才能使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 并大胆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如“讨论式”教学, 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解惑。由于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思考方法有异, 大家各抒己见, 相互激励, 碰撞思想的火花, 往往会达到茅塞顿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五、改变课堂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格局, 终将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 课堂教学中录音、投影的引入, 曾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气;当今现代教学手段的不但优化和创新, 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音像, 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物质基础的奠定和充分利用, 不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能缩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周期,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利用教学课件执教科技说明文, 制作和利用电教课件创设文学情节, 意境等。值得强调的是, 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还不够完善的学校, 教师应充分利用已备物质设施, 不能盯在“锅里”却忘了“碗里”, 闲置教学资源, 就意味着扼制学生的创新潜能。

六、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翅膀, 脱离了生活, 语文教学就不能腾飞。就语文学习现状而言, 重书本, 轻生活;重理解, 轻体验。大量游戏式问答以及重复繁琐的练习和考试, 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 学生根本不可能“下水”实践, 接触生活, 以致语文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勤于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 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让语文教学的源头流进课堂。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产生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 如组织课外阅读, 开展社会调查, 创办手抄报及校园文学, 采访、演讲、辩论等。这些“课内外衔接”的做法, 很值得我们去尝试。这些课堂教学的延伸, 无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更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方式。总之,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作为语文教师, 不仅要注重教的创新性, 更要注重学生学的创新性, 并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意识, 为他们在未来社会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奠定坚实的文化、能力基础及精神根基。

参考文献

3.创新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篇三

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应用情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充分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求知识,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关键在于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课堂教学中依照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原有的认知背景,利用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探索途径,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情景创设进行“发现形成过程”为主要目标的探索发现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营造出一个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教师通过精心铺设台阶,调控引导,把学生指向设疑→实验探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理解、深化掌握知识,树立起应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该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是:(1)为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概念和探究规律,教师必须事先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为概念形成、规律探究铺设具体的、典型的情景;(2)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适时的启发、点拨,让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讨论、判断和探究。下面,以初中物理课本《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为例,来谈一下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一、课题引入——创设问题情景

课题引入,一要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简洁、明快地点出课题目的。为达到上述效果,可采用的课题引入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复习旧课、开宗明义、课前提问、演示或学生实验、观察自然现象、介绍物理学史、提供新科学成果的消息等。

本课题引入的教学设计是介绍古老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后,采用一个问题情景来引入本课题:

情景:是什么力量把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呢?创设出疑问情景,为引入大气压强概念打下伏笔,课题引入鲜明、简洁。

二、概念形成——实验探索,创设发现情景

任何物理概念都是从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物理探究规律的基础。物理概念教学应尽可能从具体的事例、事物或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事实获得生动的感受,鲜明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物理概念。

依照上述认识,遵循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本课题为了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大气压强概念形成教学中设置以下具有创新性的引入实验,创设大气压强确实存在的情景。

情景1:半球实验

目前在我国中学里经常演示古老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当然很好,但如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和感知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岂不更好。于是,把它改为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1中为一片面积大约1.5平方分米,厚度约2毫米的柔软橡皮片(或软塑料片)中间固定一根长约5厘米的螺钉,把一片带螺钉的橡皮片发给每位学生,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将橡皮片紧压在平滑的桌面上,用力向上拉螺钉,橡皮片怎么也拉不起来,实验很简单,有创造性,又能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力的大小,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情景2:瓶口吞球

教材中瓶口吞蛋实验中用到了鸡蛋,笔者认为,如用装有水的气球代替鸡蛋,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也给实验带来了方便。

总之,通过上述实验,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难点化解——创设阶梯情景,获得规律

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往往受挫于几个疑难点,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化解难点要具体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教学环境与条件,从而选择最有效、最高效的途径。化解难点的方法很多,例如,借助实验、形象类比、铺设问题台阶、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在本课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测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而此实验中用到了有毒的水银,不能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可见度低,实验效果差,分析起来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四、知识深化——创设应用情景

物理规律获得以后,如何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呢?可以进一步让学生阐明物理规律的涵义,也可以帮助学生讨论物理规律中各因素的协变关系,还可以创设应用情景来巩固、深化和掌握。

在本节练习中,笔者同样采用了二维动画、声音和颜色,将玻璃管倾斜、向上提、向下压,但管口始终不离开液面,用彩色线段间的距离表示每一种情况下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并与变化前对比。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还设计了在管顶破了一个小洞,此时伴着流水的声音,管内的水银面迅速下降,直至与管外水银面相平为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讲解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增大了课堂容量。

通过具体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物理教学中的效果是很明显的。通過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实验中不易观察之处,具体、形象地模拟出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深刻,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4.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篇四

【摘 要】新课改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深入与发展,小学的英语教学也会随着这样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求,改革与创新是新课改号召下的新目标,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侧重对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我国的小学教学中有三大主科,而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小培养出自主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将开放的学习模式逐渐完善成熟,这样才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

1.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传统教学以应试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是课堂中的领导,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犹如填鸭,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的状态一直是被动、机械接受、呆滞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不可能激发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别提培养什么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学习方式阻碍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出现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的情况,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改善教学实施方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树立,对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生理变化要及时地掌握,为学生营造出一种非常愉悦以及放松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

2.对学生智力开发进行改革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处于智力发展期,这时候的学生年龄不大,身体与智力都处于成长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智力开发会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素质教育实施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不仅仅从知识学习修养上进行,还要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上进行共同培养,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特征进行智力开发,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地进行疏导,不能够代替学生进行解答,要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思考入手点,在学生思考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更有信心。

3.对全体教学进行的改革

新课程的标准中,素质教育是最基本的理念,所以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如果想要实现面向全体教学,首先要有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能够面向全体进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坏的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估,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平衡。此外,在面向全体的教学中还要多多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英语课堂学习,这样才能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保证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英语教育的创新

1.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创新

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也带动了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在创新上更加要求与时俱进,所以将多媒体教学加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避免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等现象。此外,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一般都充满好奇心,但是上课又容易出现神游的情况。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英语知识结合动画、图片以及声音,让学生用五官去感受英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英语儿歌,学生在英语儿歌的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英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2.利用情境教学进行创新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设定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情境之中,帮助教师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他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引用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建立与英语知识的亲密感。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red”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上找出穿红衣服的同学,或者是拿红色的粉笔帮助学生掌握颜色,掌握不同颜色的英语读音以及拼法。教师在教授人物介绍等英语知识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情境进行对话,两个学生在讲台上互相将对方介绍给全班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3.利用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学生的智力发展、意识自由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中根本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不能够得到舒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受到了阻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的发展也处于不利的状态。新课改要求中,人才的培养不能够是单方面的,全方面共同发展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教师的任务非常的重大,不仅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学当中实现合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学生是此教学方法的主要对象,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要平均,小组内部人员的学习成绩要有相应的梯度,每个组都要呈现相同的学习水平,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才能够达到互补的局面,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进一步增进。学生在合作教学当中会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团结互助,探讨问题的同时还会互相提问、互相帮助监督,学生的交流能力开始逐渐提升,这样学生在能够真正的在合作式学习中受益,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英语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改革与创新中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改善,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班级学生整体的英语成绩,总结出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魏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范爱鸽.长沙市芙蓉区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及前景展望[D].湖南大学,2010

[3]李妙兰.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5.试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篇五

试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它具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新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模式还会不对地涌现出来.学习、借鉴和使用这些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它们泊精神实质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加以变通.

作 者:沈绍辉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刊 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论 教学模式 创新

6.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六

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的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源于教师的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创设一些于学生实践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饶有致地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多样的教学手段,亲切的教学态度,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适当的游戏,巧妙的设疑,形象的教学语言,开放式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条件。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一年级下册19页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所以了解应用题结构比较困难,通过设计“捉迷藏”13个同学玩捉迷藏,没藏好的6人,藏起来的多少人?“丢手绢”有8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有多少人在玩丢手绢?“捉小羊”捉住了7个,还有几个?让学生用三句话自由编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玩中了解了应用题的结构,又比较顺利地理解了其加减法的含义。

二、创新意识地培养

新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一次明确地写入了“前言”部分,并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大纲的全文。“创新意识”是指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它是一种意愿。数学是科学思维的工具,因此,创新意识必须反映在创新思维方面。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数学学习不仅成为学生对要领、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牢记、再现和熟练地运用,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如在组织学生用0、1、2、3组成乘法题并分类后,我有选择地让学生练习,练习中没有规定用口算还是笔算,而是提出要求;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就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这几句话中,教师把自由交给了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对于能口算的给予表扬,让学生在计算后感悟,今后做题要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要死板地认为哪种用口算,哪种用笔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能力。又如在复习课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有的画枝状图,有的画集合图,各有特色,让他们用自己的记忆方法来整理。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把例题放开让学生自己思考、试做,然后讨论、评价,同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来表现数量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基本能用线段长短比例表示数量,还能用多种算法来解答。我认为这些都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地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地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些数据得来得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 篇七

1 大学体育的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单一

大学体育课程的单一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教学内容上还与高中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相似点, 主要是田径, 球类或是武术等方面, 绝大数学校对游泳及体操等教学内容并没有考虑在教学中, 可见大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是一致的。第二, 大学采取的教学手段与高中的也是大致一样的, 主要是老师对这门课程进行稍加讲解, 在让大家进行训练, 这样的课程一方面大家很难真正学到东西吧, 还是掌握了其中的皮毛;另一方面大家的身体还得不到锻炼。第三, 上课的结构与高中大致一样首先是准备部分, 然后就是大家自由练习, 最后结束, 并且一般都是很多人一起上课, 这样的上课效率是很低, 并且在场地或是老师及器材方面也对大学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1.2 理论教学相对滞后

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上的课时数很少, 并且体育老师对高校体育教学不是很重视, 此外还有教学设施及手段比落后, 并且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是不完善的, 一般体育课程的安排比较随意, 并且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混乱, 即使在教学中有理论方面的教学但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且实用性比较差, 这样使得大家在体育课堂上对体育的理论知识了解比较欠缺, 并且由于传统的教学中一般只是重视体育的锻炼很少对体育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大学的体育老师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大家对体育课的看法, 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家感到体育课枯燥和乏味, 这样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减弱。老师应该考虑到大家的体育乐趣, 并且老师没有增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认识, 这样使得大家的体育锻炼意识相对薄弱, 只有很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才能培养大家的体育意识, 进而很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2 大学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2.1 大学体育的作用总括

学生可以从体育锻炼中可以学到很多内容, 如可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及学生身体协调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 并且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很多青少年已经出现了轻微的驼背或是肥胖等现象可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势在必行。

2.2 有助于心理健康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家的意志力及坚强的品质等优秀的品质, 并且大学生同过体育锻炼还能够学到团结协作的能力及竞争意识的培养, 可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2.3 接受体育知识

大学生可以从体育课程中学到相关的体育知识进行健身及学到新的体育健康方式, 并且学生可以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知识的本质, 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对体育进行了解, 同时也为同学的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有了很好地帮助。

2.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能力

大学生们同过体育锻炼可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术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家的体制, 提高大家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大家的团结意识及竞争意识, 并且通过体育锻炼大家还可以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3 大学体育中改革的思考

3.1 确定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的改革, 对大学的体育课程也有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其中规定了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通过对体育中相关项目的学习, 进而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 并对体育中各项的锻炼方法及健身的一些手段进行一定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确定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表现在下面的一些方面:第一, 解决“快乐体育”所带来的问题快乐体育主要是指以快乐为体育锻炼的最终目标, 这样使得大学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方面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使得大家很难学到相关的体育知识, 并且忽略了体育课中的三个基本要求和健康第一的要求。第二, 大学中的“终身体育”及“创新体育”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就是健康第一的想法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中的一个阶段, 在大学中考虑终身体育主要是指让大家放眼未来, 进而进行体育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其中的创新体育主要是指在体育中使用先进的健身设备, 通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体育技术及设施对大家的创新能力及活动的能力进行培养, 但是在很多大学中对此认识还很欠缺, 因此应该认清大学体育的目标。

3.2 合理确定大学教学内容

大学的体育教育目标将会直接影响着体育内容方面的选择, 改革后的大学体育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规定, 主要表现在: (1) 理论部分。此部分主要是包括体育的人文理论及体育的卫生方面及相应的保健知识, 此外还包括各种运动项目的相关简介及体育文化及体育的素养等这些方面的内容; (2) 裁判部分。此部分主要包含了对体育运动的相关竞赛的规则及对裁判的相关规定, 这样可以锻炼的大家的裁判能力, 并且可以培养各种活动的裁判人员; (3) 体育欣赏部分。此部分主要是包含。对一些世界级别的大赛进行观看及对一些体育健将的专访等, 通过对这些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体育方面的相关技能, 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这些体育运动员的一些品质, 并且可以提高大家的体育审美意识; (4)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体育中的一些游戏, 这样可以使得大家在比较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体育的内涵, 并且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5) 技术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大学的体育课程需要对大家在各项运动项目上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这样可以为大学生运动会储备人才; (6) 竞技部分。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大家高强度的训练, 锻炼大家的竞技能力, 并且可以为大学生运动会做准备工作; (7) 身体素质这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一定的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家健康的发展, 并且有健康的心理。以上就是新的大学体育改革后的体育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几条原则, 并且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内容, 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3.3 正确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

这部分主要是从下面的四个部分对大学体育进行优化的: (1) 教学组织的优化。主要是指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 在课堂上采取比较创新的教学手段,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调动大家的运动积极性; (2) 教学手段的优化。主要是将先进的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领域, 这样将会使得大家对体育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益处, 并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 (3) 教学方法的优化。主要是指采取一定的情景或是讨论的形式等进行教学, 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创造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更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4) 课堂气氛的优化在进行体育的教学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大家放松心情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的相关学习。

4 结语

为了使得大学的体育教学更好的进行, 还需要加大在体育方面的投入, 并且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的体育教学更高效的进行。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整个国民体质的基础,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的重点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大学体育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学校的体育中心内容是体育教学, 还有良好的体育教学学生们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将育人及塑体同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对大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育方法,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萍.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邓超.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30) .

[3]朱继华, 程梅玲.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J].体育学刊, 2002 (5) .

8.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篇八

一、用爱唤醒爱,用真心唤醒真心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喜欢优秀学生是教师的本能,喜欢每一位学生才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和对学生的真爱”。老师只有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才能互相信任、心灵相通。老师要学会多听学生的倾诉,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愿望。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认可,错误的观点给予引导指正。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树怕剥皮,人怕伤心”,要做一个值得学生尊敬的人,首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你对学生尊重、理解,你对学生教育的付出才会有效果,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国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学生的潜能被调动起来后,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提升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愉快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导”是关键;实践活动是知识、能力的载体,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以致用、创新发明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和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比如讲到石灰石,乐山境内的峨眉山和另外几座大山都富含石灰矿,学生若能实际调查了解石灰石的开采、转化、性质、用途,积累了生活体验后,学习效果会更好。关于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燃烧和灭火、水的净化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间的争论,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建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三、合理处理教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学生实际,教学经验驾驭教材,对教材加工处理。不要完全拘泥于大纲,要变、要延伸、要拓展。教学中要力求把握重点、分化难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下面仅举几例,谈谈我对教材的一些处理思路:

催化剂概念的引出。可以引导学生同时、分别加热MnO2和KClO3,让学生亲身体会:氧气究竟是哪种物质中产生,反应速度快还是慢,再往KClO3中加入少量MnO2,再看放出氧气的速度。当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催化剂概念后,继续探究利用KMnO4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后逐步补充:实验室有较多的KClO3和少量的KMnO4,怎样制取较多量的氧气?对KClO3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MnO4吗?通过实验探究,让同学们清楚认识到MnO2在化学反应中究竟是催化剂还是生成物,催化劑概念得以牢固建立。

上册教材93页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我认为改进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更好些,方法是:先在试管中演示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让学生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可能情况(三种,学生争论很热烈),再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装入滴瓶中和滴管中,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挤压滴瓶上滴管,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看天平平衡情况,结果是平衡。实验改进后,好处不仅仅是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滴瓶是一个封闭体系,反应前后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对探究、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很有帮助。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合理处理教材,就是要在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比如,分子的性质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子的间隔”对于不少同学无法想象,我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孩子们回家用一个杯子,量取一杯黄豆、一杯大米,混匀后再用这个杯子量混合后的体积,结论是:总体积小于两杯。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体验,何愁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呢?在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时,有学生“装怪”地发言说:老师,我用的是花生和米做的实验,结论是:“一杯花生加一杯米,小于两杯花生米”,引起哄堂大笑,他继续补充说:“这是由于宏观的物质花生、米之间有间隔,微观的分子间也有间隔……”这才是真正的“做中学、乐中学”啊。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教法,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册教材118页讲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可提问: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有无明显现象?若用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慢慢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在试管口套上一个气球,震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答:气球被倒吸入试管。由此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吗?当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反应时,再问:为什么不是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了呢?一场认真的探究、激烈的争论后,同学们会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接下来再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答:碳酸钠和水)。再问:怎样证明产物是碳酸钠呢?再一次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会得出方法:把试管口的气球取下,往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9.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九

(一)教师加强引导,调整学生状态

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征,他们不喜欢被约束,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能并不好。教师只有调整教学方式,注意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然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每个学生肯定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梦,教师可以开一些动员会,或者举办一场演奏会,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制定一个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一个练琴目标,让学生的生活变得紧张而有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专业引导,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合理安排教材,认真贯彻落实政策

钢琴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材很多,教材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僵化的教学模式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且在教学课本的选取上也应该有所侧重,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每次学习的教材不宜过多,学习或者复习时,每次弹一本就行了。随着程度的提高,教材数量可以适当增加。这样安排既可以做到老师心中有数,又可以使学生减轻负担。现阶段,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学改革,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教学条件进行教学细则调整,只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改革中取得成就。传统的钢琴教学大多只是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与发展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只有将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地与实际结合起来,最终导致了许多学生仅仅只会照着乐谱弹,没有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把钢琴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好知识点。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的形式来展开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整个演奏过程,中间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而教师只是整个过程当中的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和纠正,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制定共同的计划,并齐心协力地完成整个项目。

二、小结

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就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点,分别是学生的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教师教育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方法有待改进,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分别是解放教学的思想,转换教学观念;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任何一个钢琴天才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感悟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强调激发学生演奏过程中的个人品味和个人修养,教育学生树立理解钢琴、感受钢琴、热爱钢琴和享受钢琴的意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义务关心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钢琴的学习与演奏,离不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修养,只有内心高尚,演奏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人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才能深入人心,音乐大师才能产生。

参考文献:

[1]刘佳。求新不忘本—对高校音乐史多媒体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0(11)。

[2]刘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0(04)。

10.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十

中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陈亚洲

内容摘要: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现行职业教育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弊端中找改革的突破口,推出了一系列适合现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在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 键 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职业教育最终面向的是企业的选拨。现代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技能水平,每年都在组织各种岗位的技能比武和参加全国各种技能大赛,一方面是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把专业技能竞赛作为专业教学的基本项目来抓,把竞赛引入课堂,引入提升学校形象与检验教学水平的高度,因此,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今后赖以生存的技能,才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一、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制约了专业教学的发展。

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虽然国家近些年里的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扶持力度,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主要是以下传统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是我们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关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存在着混同的现象。

2、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缓慢,职业教育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3、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属于转行转岗教师,专业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6、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现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至使新的教学方法难以推行。

二、改革教学方法,以赛促练,突出操作技能,以落实职业教育需求。

中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如何进行教改?笔者认为,在不同学科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之中、学科之内、班级之间融入一定的竞赛,让学生在比学比技能之中相互促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落实教学实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1、大胆尝试项目教学法,实现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我们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设计为: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从企业调查研究入手,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并进行实施,到评估与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熟练专业技能。如机电专业的数控教学,我们增设多个仿真车间,解决学生实习工位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模拟企业加工操作;在电视机的维修课题,通过模拟车间,能让学生先自己设置故障,感受故障现象,再恢复原状,确定故障原因并解决了故障。通过教学与训练,还可加入一些比赛内容,如数控零件的绘图比赛、编程比赛、加工比赛和电视机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比赛等,以赛促练,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落实教学效果。

3、利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工作实况。我们将学生组织到联办企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按照企业模式进行岗前实习。如组织机电、机械专业的学生到机械加工企业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轮岗实习,体会企业劳动竞赛的场面,提前感受到上班的真实情景。

4、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机专业学生,为了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在学校车间里模拟岗位现场,让学生在演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中吸取优点,弥补不足。通过现场演练,学生之间起到比、赶、超的学习氛围。

5、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集自由问答、双向交互、远距离传输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如《电视机维修》课程中的电路图的分析、常见故障的演示等,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方法表达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取得的效果明显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验,我们认为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1、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解脱出来,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性,感受到改革首先就要改变思想,体会到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技能为导向的层面。

2、专业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方面要求更高。不管是转行转岗教师,还是专任的专业教师,都感受到了现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都积极争取各种培训机会来提升专业素养,争做双师型老师。

3、不断探索与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职业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更是有别于传统的形式,只有不断更新与应用实践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大多专业教师都有研究课题,并从事实践探索,形成了一股活力型教师团队,并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

4、能力本位,受到企业的青睐。从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是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加大专业技能的培养,突显能力本位,为企业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得到企业的肯定。

5、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科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赛氛围。如每学期校内组织的大型竞赛有建模竞赛、制图竞赛等,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每学度的电子制作、汽车维修、动漫制作、车工、数控等代表队在省、市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各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形象,也强化了办学实力。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当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足,并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1、课程改革中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如多媒体教室、仿真室与设备不足等这一切都限制了教师上课的需要,影响了教师教学设想的实施。

2、教材的使用问题。目前职业学校的教材大多沿袭大学的旧教材,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教材内容方面虽然进行了一定的选取和改编,没有做到完全更新,而且参差不齐。

3、在教改中亟需一个互动平台。学校的教改仅是每个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与企业、同类职校互动的平台,相信这样的教学改革将更深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中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黑板搬家”,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信息超量,容易导致“满堂灌”;过分注重外在形式,使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对教学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

5、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现行各科结业以考试结果为的指标,不利于教师放心大胆地开展教学改革,所以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探索过程管理。

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建议:

(1)寻求广泛的资金渠道,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除传统的学校自身收费外,可多争取国家扶持资金的注入,另还以加强企业联合办学模式,争企业的扶持资金和实习基地。

(2)努力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省市培训指标,尽量提供教师派出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另也应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促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长的平台与机会。

(3)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降低学分的门槛,便于教改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1.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学数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与此同时,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思维辨别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大学生思维创新以及潜在能动性的重要基础。学生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的大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多个方面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学教学内容陈旧,在教材的编制上,一味的注重教材质量,从而忽略了数学思想的剖析;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运算技巧以及演绎证明,忽视了学生了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后,教学手段落后,不能结合着信息教育中的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等进行教学。

二、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综上所述,大学数学教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剖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完善,因此,大学数学教学也在随着教育制度的完善而改革创新,其具体表现为:

1.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大多以教师一味的讲述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再加上数学本身性质的枯燥及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思维模式不灵活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大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能。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由原来的“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采用试图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改进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以教师的黑板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兴趣不高,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结合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手段的改进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着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的制作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同时还能使教学变的轻松有趣,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数学水平,在讲课之前,采用连环式的结构提问,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导出教材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数学的学习,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中,一般采用“定义、定理、证明、举例”四步方式书写,不仅缺乏教学层次,同时无法满足其他学科及专业对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刻不容缓。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材的编排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其次,在数学教学大纲的指导意义中,明确规定了加强学生数学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就要求大学数学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而将学习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大大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以便于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4.考试方法改革

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程度的检测中,目前为止,各个高校所采用的都是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审核标准。而传统的数学考试只是以学生最后的试卷为主,不仅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大学数学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考试方法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个高校应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符合本校的高等数学题库,使其覆盖整个教学大纲,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测试系统,可以在考试中使用。其次,在考试大纲的编写上,学院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编写。从而使其具有权威性。最后,在对成绩的分析与统计中,应结合着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统计,实行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在教研室活动中对考试进行总结,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出发,共同制订改进方案,从而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运用。

三、总结

在21世纪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数学的运用,不仅涉及到科学领域,同时还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然而大学数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还需广大教师能够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数学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戈,杜跃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4,(03).

[2]胡永才,易存晓.“诱导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3]李文奎,贾积身.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4]周海洋.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兼谈《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12.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十二

西北工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是根据需要定课程, 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 弘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 坚持走质量立校、以品牌强校、以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此我们针对各个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使职业教育和市场相适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 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 知识更新快, 教学学时少, 各学科教学重点不一。因此, 我们不断在试点教学班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取得经验后在所有教学班中推广。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项目教学法、讲、练结合一体化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 通过应用实物、挂图、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 项目教学法。

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 着眼能力培养, 注重讲、练结合, 保证练的比重, 加强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目的是以生产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 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 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 制定出计划, 并进行实施,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二) 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在电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电机模型教具、实物教具, 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课, 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机拖动理论, 最后再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深印象,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 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 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 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 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激发其求知欲, 活跃学术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在专业知识教学中, 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 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 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 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 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 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 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和大作业中, 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 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 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 还采用:一是基于兴趣教学法, 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二是基于问题教学法, 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 然后逐个加以分析, 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领会思路, 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讨论法,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 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 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用目的是采用讨论式教学, 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现场讨论发现自身的错误, 同时把别人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五) 多媒体教学。

尽量采用实物、模型、音像和CAI课件等进行形象教学。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网上资源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实验实训室没有的新型器件可以在网上得以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得以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不但将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 而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学习并领悟到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

实践证明, 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充分运用现代媒体, 建立网络教学与学习网, 提高单位学时理论教学的信息量, 切实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随着教学班人数的增加, 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 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电工基础网络教学的开展, 将与课堂教学互补, 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 学习课堂宽广, 学习心情放松, 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教学相长。

(六) 突破传统考试考核办法。

一是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改革单一考核方式, 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每完成一个教学项目中独立的一个任务, 就由学生和教师 (专兼职) 共同考核, 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主要从制定、加工、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

三、结语

运用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理论, 联系电工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 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双师型”确保教学最终能够实现为电工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 以便更好地解决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种种问题。

摘要:本文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 贯彻以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 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力求实现精炼与实用, 对西北工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进行探讨, 就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付诸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电工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林, 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3.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十三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等途径推进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三能”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07-03

一、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并对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学科专业以应用型为主,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三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改进实践教学。学校人才培养主要立足广东,面向基层,面向沿海地区,面向涉海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广东海洋水产、农业及滨海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实践教学工作。

二、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学校于2009年、2013年先后两次组织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为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环节全面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保证实践训练四年不间断。课程安排以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为基础,形成“基础训练→综合提高→研究创新”彼此联系、依次递进的“四层次”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第一层次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安心学习本专业的思想,以让学生掌握相关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课程安排为入学教育、专业导论、专业认识实习、学科基础课实验(实践)等。第二层次着重培养学生吃苦精神以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课程以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专业课程实习、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为主。第三层次着眼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以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习、专题社会调查、专业(学年)论文等为主。第四层次以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践内容以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团学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为主。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体现了时间上的“全程化”,内容上的“多层次”,空间上的“立体化”特点。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四年课内教学学时均在2400学时以内,比2009版方案减少约100学时,其目的是增加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时数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文科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不少于30个教学周,理工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不少于35个教学周,实验学时数约占开设实验课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二)推进实验教学课程化改革,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课程化改革,整体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体系具有先进性和系统性的特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带进课堂,与时代和行业发展步伐一致。同时以整体优化的思路来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多元整合课程内容,改变实验过分依附、从属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内容零散、重复、交叉等现状,根据“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要求重组、更新实验教学项目内容,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学校在组织2009版和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均要求实验项目之间系统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教学分别从原有理论课程中脱离出来整合实验内容,单独设置课程。对不具备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环节,按课程群(组)把条件成熟的教学内容作为单独课程来设置,逐渐建立起与课程教学内容既紧密配合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如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开设的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包含了原食品机械、食品保藏原理、饮料工艺学、水产品综合利用等课程,这些课程在保留原来的基础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对食品工艺课程实验有一个综合、系统的掌握。经过实验课程化改革,学校含有实验的课程门数由原来的近600门减少到300门,独立设置的主要实验课程由9门增至71门,实验总学时由204学时增至1224学时。这改变了过去实验课主要限于验证理论、单纯掌握操作技术、“照方抓药”的做法,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和比例,使实验教学内容得以优化,教学方法得以改进。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锻炼学生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将生产认识实习、生产实训等实践认知、操作课程置于生产一线进行,建立起包括产品认知、技术认知、企业文化认知在内的实践教学模式,拉近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以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具有引领性的国家级省级重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契机,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企业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平台等开展实践教学,引入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项目,将其内容适当纳入学校实践课程项目和模块,实现产学研用的对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水产类专业构建了“2+X+1”产学研用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水产养殖基地同时组织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课程实习。其中的“2”,即通过现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和技能;“X”,即围绕水产养殖生产中迫切解决的一个(或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即掌握一种水产动物(如鱼、虾、贝、藻)的养殖技术。动物生产类专业探索的“4+5+X”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集中安排到现代动物养殖场或饲料企业,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校内教师的协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熟悉4种主要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掌握5个生产领域(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帮助企业解决1个以上的生产难题。工程设计类专业与地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联手成立“工程设计工作室”式的专业实习的平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来源于工程实际项目,贴近市场需求,学生在企业工程设计师以及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设计、研发,锻炼了工程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由校内课堂延伸到企业生产和科研实践第一线,逐步形成了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构建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项目及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各专业设置1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3学分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课程、3学分科研与创新类选修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学分体系。修订《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暂行办法》,将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科研活动、学科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成果分类、分等级记载创新学分,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制度,每年立项资助150项左右校级项目,并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项目;以项目形式资助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支持“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20余项校级学科专业竞赛,并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际)级相关赛事,逐步形成了“一院一品牌”的学科专业竞赛格局,建立了“学院竞赛出作品―校内竞赛选作品―省内竞赛出成绩―全国竞赛出成果”的竞赛运作机制,以赛促学,有效地促进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海大大讲堂”活动,支持各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创业沙龙学术活动,活跃科技创新学术氛围。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与南海舰队合作开展“军学共建”活动,培养学生爱国、守纪、吃苦、献身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海洋调查、海洋科技文化节、“三下乡”服务活动、学生寒暑假国内外带薪实习、校企合作大学生能力拓展训练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1.完善并贯彻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实习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开放与资源共享、实习基地建设、协同育人平台、教学学术讲座等各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度,制订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管理办法。各教学院系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促使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按计划进行,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做到科学、有序、高效。

2.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实践环节教学运行专项检查。在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和专业评估工作中,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评估。通过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等队伍,以期中教学检查、实践教学情况座谈会、毕业生信息反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面对实践教学状况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以确保实践教学运行及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与“双师型”教师成长机制。每两年组织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和实验技术成果奖,每年组织教师优秀教研教改论文和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改革酬金分配和教学考核办法,对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团学社会实践工作予以计算教学工作量和核拨酬金。支持二级教学单位聘请企事业单位人员作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赴企事业挂职锻炼,鼓励实践教学教师取得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效明显,“三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一)实践教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是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支撑点和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经过不断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4个专业获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计划试点;24个专业获批6类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这占全校本科专业的35.3%;建成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17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5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平均每个专业建成3个左右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学科实验室15个,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各类教学实验室(中心)共66个。

(二)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创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学生在各种创新赛事中频频摘金夺银,不少学生毕业后成功创业。近5年有56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842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成绩在广东省高校名列前茅;学生发表与毕业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300多篇;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论文被SCI、EI收录;学生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部分专利直接被企业采纳投入生产,如2012届工业设计学生主持研发的“单人份电饭煲”被湛江一家电器生产企业采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IT知识并组建“网维团队”,该团队在校期间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金奖。通过学校支持,团队大胆创业实践,创建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毕业后公司业务得到迅速扩展,近几年每年营业额均超过千万元。

上一篇:高级财务会计期末题库下一篇:2022农机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