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

2024-10-09

水产动物疾病学(精选7篇)

1.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一

一、名词解释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5.摇匀后置32℃恒温水浴锅灭活72小时 6.封口贴标签,4℃冰箱保存

一、名词解释

1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 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2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基础。

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可发生各种变性和坏死

4潜伏期: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炎症以前的一段时间

5代偿:治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能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和结构变化,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机体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6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

7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8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9钙化:中间残留的坏死组织有时会发生钙盐沉着,叫钙化

10混合感染: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侵袭 11修复:组织受损后重建的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12单纯感染:疾病由一种病原侵袭所引起的 13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生物

14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HE染色:苏木精甲红染色,也称为普通染色,是生物学病理学细胞学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6梗死: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17麻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机能暂停,经一定时间可完全恢复的过程

18增生:炎症时,细胞的增生是致炎因子长期作用,或组织变质分解产物的刺激所致

19积水:组织间液在胸腔、心胸腔、腹腔、脑室等膜腔内蓄积过多LD: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二、简答

1革兰氏染色法的要求

(1)先用结晶紫初染;(2)加入碘液处理;(3)再以酒精脱色;(4)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染色后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染色后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

2硫酸亚铁一般和那些合用

CuSO45:20.7ppm 有收敛作用以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可以杀灭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及鱼蚤等 敌百虫:有机磷杀虫药 3大黄作用和注意点

作用:(1)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肿瘤;(2)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注意点: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可提高药效,不能与石灰合用,会降低功效 4水生生物引起中毒的种类和防治

微囊藻引起的中毒防治:(1)池塘进行清淤消毒;(2)掌握投喂量,经常加注清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调节好水的ph值,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3)当微囊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遍洒浓度为0.7*10-6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洒药后应开动增氧机,或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清水,以防鱼浮头;(4)在清晨藻体上浮集聚时,撒生石灰粉,连续2--3次,可基本杀死。

三毛金藻引起的中毒防治:定期施铵盐类化肥,尿素、氨水、氮磷复合肥,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mg/L,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赤潮防治:(1)加强环保工作,控制水质,严防污染及富营养化;(2)发生赤潮时可泼洒硫酸铜杀死害藻或泼粘土以吸附有害物质;(3)发生赤潮时,不进行排灌水5病毒的病程有几个阶段

(1)潜伏期:无症状表现,潜伏期有长有短;(2)前驱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还无明显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症状;(3)充分发展期:出现 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机体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

6漂白粉使用的注意点(说明漂白粉是什么)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分子式Ca(OCl)Cl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及盐味,微溶于水,含有效氯25%-30%,溶于水后生成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 注意点:受潮易分解失效,受光、高温作用迅速分解,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存放冷暗干燥处,大面积使用最好夜间进行 7乌桕的功用与注意点

功用:(1)乌桕叶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腐皮病、竖磷病;(2)治疗细菌性疾病

注意点: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提效作用 8机械损失有哪些,防治

(1)压伤;(2)碰伤和擦伤;(3)强烈的震动

防治: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必要捕捞和运输时必须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时间;越冬池的底质不宜过硬,在越冬前应加强肥育;亲虾越冬池应衬以底网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因注射或操作不当引起损伤,可在损伤处涂鱼泰8号及孔雀绿溶液,受伤较严重的肌肉需注射链霉素或治鳖灵2号。

9用药的方法有哪几种及其作用

挂篓法作用: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和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药浴法作用: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遍洒法作用: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浸沤法作用:将草药浸沤在池塘的上风处或将捆扎好的中草药分成数

堆,杀灭池水中及体外的病原体;涂抹法作用:在体表患病处涂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口服法作用: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吃的饲料,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饲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注射法作用: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10说明细菌分阴阳的特性,并举例说明阴阳细菌的2—3例 特性:

阳: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阴: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风杆菌

三、论述 1真菌水霉病

a病原体:我国发现的致病水霉菌有10多种,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属;b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多核体

内菌丝:像根一样,分枝多而纤细,吸收营养 外菌丝:粗枝,分枝少,长达3公分,灰白色,棉絮状物;c外菌丝尖端膨大而成棒状物,能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d生殖:无性生殖为产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孢子;e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一般受伤的动物

都易感染,适温为13-18o

c;f症状:白毛病;g预防:最好是减少受伤:如受伤用药物处理,鱼卵可用0.7ppm孔雀石绿要与10-15分钟,1次/日,连用2天,用碘2-5ppm药浴;h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1)外用药:食盐和小苏打(1:1)9ppm;甲基兰2-3ppm(隔2天用一次);孔雀绿0.15-0.2ppm(隔2天用一次);白鳗不能用孔雀绿而用升温的方法25-26摄氏度自愈;(2)内服抗菌药(磺胺、呋喃类抗生素)

2细菌性烂鳃病

a柱状嗜纤维病(原叫柱状屈绕杆菌);b大小为0.5*4-4.8um(固体培养基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菌体较长);c没有鞭毛,湿润固体常可滑行;d革兰氏阴性,好气,适温28oCe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成鱼);f鳃丝肿胀,减少,粘液增多;g诊断:(1)肉眼:烂鳃、缺损;(2)镜检:大量细长滑行杆菌;(3)酶免疫测定法:涂片(甘油蛋白、菌液)—干后丙酮固定,特意抗血清—显色液—加H2O2—棕色细长细菌

3固着纤毛虫病

a病原体: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壳吸管虫、莲蓬虫;b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段为口盘,其上有纤毛;c症状: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有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d诊断: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幼体;e流行情况:对虾的人工育苗期为4-5月份;养殖期间为7-9月;f防治 :保持水质清新是最有效的防治的方法g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半年幼虫要先镜检,如发现未孵化的虫卵和卵壳上附着较多的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oc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全池泼洒茶仔饼使用浓度为10-15ppm,或皂角苷,同时投喂优质饲料,促进脱壳 4对虾瞎眼病

a群霍乱弧菌;b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c大小0.5-0.8*1.5-3.0mm;d极生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e最是生长温度为30-42oc,盐度5-20,pH7-9;f危害品种:海水养殖种类,为条件致病菌;g症状:眼球溃烂,出现白圈;h诊断:凝血时间;i针筒抽取心脏血淋巴液,滴在载玻片上,每10秒跳动血液一次,直到挑起血丝为止,即为凝血时间;j健康虾:1分钟内凝固,病虾3-5分钟或者更久;k治疗:水体消毒、漂白粉1ppm、氯霉素 1g/kg饵、土霉素1-2g/kg饵 5赤皮病

a荧光假单胞菌;b杆状;c大小0.7-0.75*0.4-0,45um;d具1-3根鞭毛,具动力;e无芽孢;f革兰氏阴性;g需氧,适温25-30oc;h草、青等多种淡水鱼;i四季流行;j症状: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k治疗: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6白头白嘴病

a菌种未查明(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b夏花草鱼危害最大;c流行于5-7月;d华中华南最为流行;e病鱼至吻断到眼部一般皮肤色素消减或变为乳白色;f诊断:引起的有两点 :车轮虫;左右摇摆的滑行菌;g治疗:常用抗生素1-2ppm,药饵1-2g/kg 7链球菌病

a链球菌病;b革兰氏阴性;c无运动性,无芽孢;d危害:鰤鱼,虹鳟等;e传染源不明;f症状:浮出水面,红肿肛门,肝脏肿大;g治疗:红霉素 1000kg鱼,2-5g/天,3-7天;土霉素1000kg鱼,5-7.5g/天,10天 8粘孢子虫病

a种类已达千种;b生活史未查明;c症状:多数形成包囊;d诊断:将包囊压成薄片,区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e治疗:无理想治疗方法;清淤、消毒;用晶体敌百虫制饵,0.1-0.4g/kg体重,遍洒150g/亩;病鱼作饵要煮熟或深埋 9竖鳞病

a初步认为是小型点状假单胞菌;b短杆状;c有动力,无芽孢;d革兰氏阴性;e危机鲤鱼等;f症状:鱼体前半部分或全身出现鳞片竖起;g诊断:短杆转;鱼波豆虫寄生;h镜检病原体——鳞囊内渗出液;i防治方法:a硫酸链霉素 15-20mg/kg;b治鳖灵2号3ml/mg 10疫苗的制备步骤

1.濒死病变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匀浆

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min,取上清液 3.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ug/ml(混匀后4℃下过夜除菌)

4.病毒悬液,加福尔马林0.1%浓度

5.摇匀后置32℃恒温水浴锅灭活72小时 6.封口贴标签,4℃冰箱保存

2.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二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及提高其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相关的基础理论, 掌握养殖生产危害严重的水产动物疾病中快速诊断与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控技术, 与水产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本文针对课程特色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和体会, 共同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1 开展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1 适应社会水产行业人才需求是大学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水产动物病害频发, 水产品质量和水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渔业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培养与行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水产科技人才, 大学教学模式由“知识本位”的精英化教育逐步转向“能力本位”的大众化教育, 大学的职能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与知识,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推行研究性教学, 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结果。

1.2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式教学导致学生虽然能熟记各种鱼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面对生产中具体案例时却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现代水产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而研究性教学是完成此项艰巨任务的重要承担者。

1.3 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教学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 把办好专业、注重学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步伐。研究性教学中包含的探究与科研活动, 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从生产一线寻找课题, 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究和尝试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 促进其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学相长。

2 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

2.1 课程基本情况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综合运用“案例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具体技术应用问题为主, 以课内外探究和讨论为方式, 以水产动物疾病学研讨群为交流平台, 以研讨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突出让学生学会对鱼病的相关病理症状的分析和处理, 提高其鱼病诊治的应用技能,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践方面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 依托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项目, 结合生产实践的需求,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2.2 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实施策略设计

课程以“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为主线, 设四个模块:绪论、水产药物学、水产动物病原学及病理学、常见水产动物疾病诊治及防控技术。本文以“水产药物学———渔药及其安全高效使用”作为研究性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 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要求、专题导入、学生讲课、师生讨论及教师点评五个部分。

2.2.1 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合理选择使用渔药的原则, 探讨渔药的安全高效使用策略) , 教学重点 (常用渔药的药理药效) 与难点 (如何做到对症、安全、有效、适宜和控制用药) ;做好教学准备 (带学生去渔药销售实体店现场导学, 学生自主预习及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汇报PPT) ;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讲授法, 辅助运用多媒体和开放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2.2.2 专题导入

首先复习上次已学内容, 介绍本课教学的整体结构;然后以水产动物疾病用药案例导入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2.2.3 学生讲课

由学生分组以小组PPT汇报形式对常用渔药的药理知识及其使用进行讲解。

2.2.4 师生讨论

学生通过预习及上网查阅资料, 结合鱼药识别与给药的开放性实验, 每小组设计2个鱼病用药的实例, 师生提问, 共同讨论。

2.2.5 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教学完成的情况, 分组小结与点评, 并纵向拓展知识, 小结, 布置课后思考题。指导大家对收集到的观点、结论等进行分析与整理加工,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以问题的形式在水产动物疾病学研讨群中进行讨论。

3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搜集资料、操作实践、配合交流、创新能力、情感价值和成果展示八个方面设计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表,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三者综合评分。本课程考核形式分为四种:课堂考勤与实验报告 (占10%) , 课堂讨论报告及讨论表现 (占20%) , 研究性小论文及答辩 (占20%) , 期末闭卷考试 (占50%) , 以上四项均按百分制测评。

4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4.1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秉承“实现学生学业、行业、企业、产业、创业、就业互通”的教育理念, 建立了水产动物疾病学研讨QQ群, 引导学生预习、讨论, 上传或下载相关资料, 师生互动, 资源共享。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活跃。

4.2 学生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 职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

课题组教师多为学术骨干, 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 同时与地方一些水产企业有合作, 教师们从生产一线需求找课题, 分解细化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指导学生积极地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实验项目”等,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施方案。教学改革实施后, 学生科研能力明显地加强, 职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因内容复杂、时间长及涉及仪器多等原因, 靠单个学生的努力无法完成, 需要团队协作。如创新实验“水产动物XX病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从采集病料到剖解观察病症, 从病原菌的分离到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 再到攻毒回归实验, 环环相扣的实验步骤使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合作, 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

4.3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 服务地方水产健康养殖

从养殖生产实践出发, 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 精心设计开放性实验, 学生利用周末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见习, 开展现场教学, 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使其真正地适应生产第一线。如将“鱼病的系统检查与诊断”、“水产动物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水产动物病原菌抗药性分析”与“水体有效消毒剂筛选”整合成开放性实验, 从生产一线采集病样、水环境指标检测、病原菌分离及有效防控药物筛选进行全程跟踪, 并提出解决方案。跟踪调查结果表明, 经学生实验后筛选出有效药物及给出的综合防控方案通过实践检验多数取得了良好效果, 得到了养殖企业与用户的好评。

5 结语

学院采用专题选择与导入—学生备课、讲课—师生讨论、同学间辩论—教师指导与点评”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为本, 立足优势学科, “产学研”结合, 强化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逐步形成了全面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 以临床实践打造科技服务型人才的特色课程。实践结果表明:学习主动性与兴趣性明显提高, 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有冲击力, 岗位迁移有适应力, 人生发展有持续力。

参考文献

3.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三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课程 案例教学法 编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02-02

案例教学法已在许多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疾病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把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是编写案例,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法无从谈起。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笔者对案例的编写进行了探讨。

一、生产实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

在文献和生产中,有许多水产动物疾病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描述事件的过程,应用于教学作为教学案例有一定距离,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进行整理和编写,也就是说生产实例和教学案例有较大的区别。

生产实例是编写教学应用案例的基础,是生产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记述,强调对事件进行一种全方位的、有条理的叙述,其目的是通过对发生的生产事件进行叙述,为其他生产者提供实践经验和学习的模板。侧重于生产过程和研究探索过程的记述。

教学的案例适用于教学,来源于生产案例,但又有别于生产案例,是为了教学目的,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编写的,内容简洁,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容易引起讨论,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如下特点:

1.真实性。教学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和真实的数据,是事件的真实再现,而不是编撰出来的,是生产实例的反映,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也可以来源于教师生产实践。如某养殖场发生的鱼病案例,或者学校实训基地正在发生的鱼病,学生可以亲眼所见到的案例,效果更好。

2.典型性。案例应当具有相对完整的地点、情节,反映出某一类水产动物疾病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以有助于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到相关知识。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学生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情境性。教学案例应当有一个特定的情境,需要交代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细节等。这些对情境的描述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是学生理解案例的重要条件。

4.启发性。教学案例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如鱼类小瓜虫防治的案例,就能通过实际小瓜虫防治过程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查找资料,现场观察和操作,掌握小瓜虫的形态特征、疾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及用药安全等知识和技能。

5.答案的多元性。水产动物疾病课程的教学案例答案应该是多元的,才能激励学生寻求答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发生在笔者所在学校实训基地的泥鳅锚头蚤病,治疗方法是多样的,可用阿维菌素、高锰酸钾、敌百虫、苦楝树叶等进行防治,这个案例吸引学生开展各种用药试验,对该病例防治进行探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了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

1.包含一个核心难题。教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一个核心难题,使讨论围绕其进行。

2.说明一个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案例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能通过案例,使学生能掌握一个教学内容或理论。

3.有足够的信息。应该有足够深入分析的信息,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罗非鱼氨中毒案例,除了提供病鱼症状的信息外,还应该有水质检测的信息。

4.有结论。某种水产动物疾病教学案例学生从参与者的角度通过实验探索、分析和思考后,应该可以总结出诊断的方法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三、教学案例的主要内容

水产动物疾病的教学案例一般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1.案例的题目:充分显示教学案例反映的主要病种。

2.案例的引言:介绍疾病案例所处的环境或发生疾病的原因,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3.案例的正文:疾病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疾病症状和病情发展过程,以及防治措施及效果。

4.讨论的问题:提出供学生讨论的问题。

案例一:罗非鱼氨氮中毒的案例

引言:鱼类氨氮中毒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疾病,水中残饵和淤泥过多,氨氮含量过高,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正文:广西南宁市一鱼养殖鱼塘,面积约40亩,水深平均2.7m,放养7万尾罗非鱼,没有水源,养殖用水靠雨水。2009年8月10日以来几天,该塘口的罗非鱼出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并伴有零星死亡现象,但体表并没有明显症状,到8月16日鱼病情加重,死亡量增加,全塘几乎不摄食。池塘水发黑,有臭味,pH8.5,氨氮严重超标。检查病鱼,体表发白,且有较多出血小点,鳃丝发红、充血,尾鳍等发红,体表粘液较多,肠壁充血,肠道内无食物,有黄色粘液,其余组织基本正常。显微镜检查鳃丝、鳍和肠道粘液,均没发现寄生虫。诊断:水质恶化,氨氮超标,氨氮中毒。

养殖户采取的治疗措施有:(1)停止投喂;(2)降低水体pH;(3)泼洒增氧剂;(4)泼洒底质改良剂。

问题:(1)为什么诊断为氨氮中毒?(2)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氨氮中毒?(3)养殖户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为什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防治预防氨氮中毒的措施?

案例二:泥鳅锚头溞病的防治

引言:锚头溞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吸收鱼类的营养,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正文:本校实训基地2号塘面积1.5亩,水深1米,主养泥鳅,放养了10万尾泥鳅苗。2016年6月3日发现感染了锚头溞,大多数鱼类体表寄生锚头溞,鱼体消瘦,不摄食。

问题:(1)锚头溞的形态如何?病鱼有何症状?(2)应该用哪些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如何进行药敏试验?(3)锚头溞病有何流行特点?(4)如何防治锚头溞病?

四、编写教学案例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熟悉案例材料。教师对案例越熟悉,对案例的理论背景及材料分析得越透彻,越能够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因此,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必须事先将案例精髓吃透,剖析深刻,把握案例的关键。

2.案例难度要适中。教师要预料学生对案例做出的反应,要考虑学生是否能从案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能否形成讨论。因此,选择的案例难度要适当,案例太简单,答案简单明了,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太难,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水平,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无从思考分析,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兴趣。

3.在撰写案例时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就事论事,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紧扣案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技能型的案例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探索研究,要留较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试验,如锚头溞病防治案例,只介绍鱼塘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疾病的种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如锚头溞的形态特征、病症、流行特点和用药试验等进行探索的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高温天气水产疾病防治注意事项 篇四

近日江苏地区连续高温,对水产动物及其养殖水体的影响比较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暴发性疾病,致使养殖户损失惨重。现将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 高温对水质的影响:化学指标

(1)水温

水体随着气温上升,有的达到38℃或39℃。

(2)溶氧

水产动物代谢速度加快,耗氧增加;有机质分解加快,耗氧增加;气压降低,水中溶解氧溢出进入空气

(3)PH值

总体降低,但偏高地水体,PH的毒性增强

(4)氨氮

毒性增强

(5)亚硝酸盐

毒性增强生物指标

藻类繁殖旺盛,尤其是蓝藻、裸藻喜欢高温天气。

现在正处于养殖中后期,水产动物代谢量加大,投饵量加大,水体有机质明显增多,再加上高温、雷雨天气较频繁,水体极不

稳定,原生动极易大量繁殖(轮虫、草履虫、筒壳虫等)造成缺氧。

二 高温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5℃以上鱼类摄食量明显减少,水产动物体内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生长相对缓慢。

三 高温对药物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消毒作用。但温度高时,其挥发速度也加快。水温每升高10℃,药物毒性增强2-3倍(如硫酸铜、漂白粉等)。挥发性的药品避免高温、强光下使用,如氯制剂、辛硫磷、马拉硫磷见光易分解降低药效或失效。

故杀虫剂、消毒剂使用量应低于正常量,最好同时配合“池底专用大粒氧”—原子氧;

现在的水体溶氧相对上半年有所降低,微生物制剂应减少每次用量,增加使用次数,以改善养殖后期的老化水体,使养殖水体更加“活、嫩、爽”。

内服类药物受水温影响基本不大。

综合以上原因,我公司专门研究出一套与广大养殖户朋友共同对抗酷暑的方案:

高温季节鱼虾蟹池池塘管理控置水产动物摄食量,应适当减料,喂到六、七成饱即可,减少残饵耗氧;高温季节致病菌繁殖速度惊人(尤其是桃拉病毒),应持续使用内服药:“迪诺康+三味帝黄+肝胆泰乐+高稳VC”,防止暴发性疾病发生或再次发生。水体有机质过多的池塘,增加优加益生菌的使用频率,减少每次的使用量,同时注意增氧

4,充足的池底溶解氧对于虾蟹养殖尤为重要,高温季节水体溶氧明显降低,增加池底溶氧就必不可少 :

(1)持续使用“原子氧+双效底改”;

(2)配合定期换水,换水量可以适当加大,缓解水体压力;

(3)开增氧机时间:

注:

世纪一号、世纪三号、世纪经典、超碘等杀虫消毒剂尽量避免在一天的最高温时使用(12:00–14:00)

盛夏季节鱼塘管理措施

生产实践证明,鱼塘管理是养鱼产量高低和成败的关键。养鱼的管理工作要求细致深入,坚持不懈。其技术措施是:

1.勤巡塘,防浮头 每天要巡塘2~3次,黎明前后看有没有鱼浮头;午后察看鱼的摄食情况;日落检查鱼的全天吃食状况,有没有浮头预兆。在春夏之交,天气多变,或盛暑酷热,天气突变时,应在午夜前后巡塘,提早开增氧机,防止严重浮头。

由于水温高,溶氧变化幅度大,有机物分解剧烈,晚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生物呼吸作用旺盛,大量耗氧,会使鱼发生浮头。应根据天气和鱼的动态来预测和判断浮头的轻重。

天气闷热、水温高、水质肥,鱼的食量忽然下降,塘鱼集中在水上层散游而不下沉,早晨发现有小虾死亡,都预示池中氧气减少,水质恶化,将有浮头情况发生,特别是天气闷热而转阴雨时,则浮头将在午夜前发生。

浮头轻者,鱼群集,受惊即沉,随即又上浮,日出后1~2小时后消失。浮头重者则鱼分散无力游动,靠近池边,受惊不下沉,体色淡白。

防止浮头的办法:①增氧机要一直开到日出后塘鱼浮头症状减轻才可关掉;②发现浮头迹象时,停止投饵施肥,几天内禁止投放未发酵的粪肥;③立即将安全无污染的涌水平塘面喷入,增加水中氧气,调节水质;④若水源有困难,平时应存储一定数量的化学增氧剂以备急用,也可以每亩水面用黄泥10公斤加食盐10公斤或生石膏粉2.5公斤调水成浆,全池遍洒,予以急救。另外,采用抽本塘水的办法,让水泵的出水口高出水面约1米,喷水入塘,要避免抽塘底水,也可起到增氧的作用。

2.勤除杂去污,防病害 经常捞掉剩下的陈草、残渣,清除不能腐烂的大草茎根。经常翻动塘边的草堆,清洗食台,向草堆和食台部位撒漂白粉,发现病鱼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对于加水不便的高密度养殖池塘,最好每隔15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防止病害。注意驱除鸟兽敌害。

3.勤注水,促生长 俗话讲,深(阔)水养大鱼。鱼塘水位要随着鱼体大小和季节变化而不断调整。在温度高和鱼类旺食季节(鱼塘水色浓,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有机物较多)要经常加水,有条件的每月可加水3~5次,每次加水约20厘米,以增大鱼的活动空间。加水不仅可以增加氧气,改善水质,而且能带进营养物质,有助于浮游生物繁殖,促进鱼的生长。水深控制在2-2.5米较好;鱼塘水过深,底层水质容易恶化,要注意使用光合细菌以及晴天中午开增氧机30-60分钟以打破水体分层现象。

4.合理追肥,稳定水体当水色淡,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有机物少时,要追施肥料。施肥时应掌握“因塘、因时制宜”和“多次少量”的原则,以免发生严重缺氧浮头的现象。一般夏季池塘水体不缺乏氮元素,而缺乏磷元素,所以只需要在晴天上午10时左右每亩水面干撒磷肥15斤,注意施磷肥后不要立即开增氧机等搅动水体,以免加快凝聚下沉。

5.勤记录,建档案 养鱼户应建立生产日报表,对每口鱼塘各种鱼的放养日期、尾数、规格、重量,每次成鱼的收获日期、尾数、规格、重量,每天的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管理和鱼病防治情况等,都应有相应的表格记录在案,以便总结和积累经验,作为以后制定计划、改进养鱼技术的参考依据。此外,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定期检查生长情况(一般1个月一次),以便了解养鱼实施的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6.做足防范台风暴雨措施我区江河纵横交错,水库山塘星罗棋布,夏季天气不时受到强热带风暴的影响,带来较多的雨水,持续时间长。因此,养鱼户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应做好一定的措施来防范塘基崩塌、塘鱼缺氧和逃走。暴雨前

应疏通排灌渠窦、巩固塘基、设置拦网;暴雨期间应勤巡塘,及时开动增氧机、排走过高水位的塘水、少投或不投料;暴雨过后,要注意水体消毒和对瘦水鱼塘追肥,有逃走塘鱼的适当补充同一规格的鱼种。

盛夏捕鱼注意事项

一、捕前准备核对池塘所使用药物的休(停)药期,联系好收购商,确定好捕捞时间;在捕捞前几天,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特别是晴天上午11点至中午2点期间开增氧机约1小时有利于提高池塘下层水溶氧水平来减缓塘鱼夜间浮头现象;在捕捞前1天,适当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清除塘内及四周树杈(桩)等障碍物以及水面的草渣污染物,以便顺利拉网。

二、适时捕捞一般可选择清晨天气相对凉爽、鱼类活动正常时捕捞,切忌在天气闷热、鱼类浮头、停电等异常情况下或水温过高的中午时候捕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规范操作要选择网目大小适宜的网具,做到慢下网、快起网,并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对于面积较大、存鱼较密的池塘,不宜全池拉捕,以拉捕半池或1/3为宜。因为水温较高,塘鱼的活动力强,耗氧量大,不耐密集,围网的鱼太多时,最容易引起伤鱼、死鱼。每次轮捕操作连续进行5~7天后应暂停一段时间再捕捞。对不足全塘拉网的池塘,在拉网起捕时要迅速而谨慎,尽量减少声响,以减轻对池鱼的惊动。鱼网集围后,要将不符合标准的小鱼尽快放回池中,再拣上市的大鱼,以免因密集过大而使小鱼受伤,影响以后的生长。

四、捕后增氧灌水捕捞后,鱼因经过剧烈活动而耗氧量增大,同时鱼池有机物分解加速,亦增加了耗氧量,因此,捕过鱼的池塘应及时开动增氧机或灌注安全无污染的新水。

五、捕后用药由于高温季节鱼类生长较快,鱼鳞较疏松,捕捞时易被网片损伤,从而感染病原体诱发鱼病;另一方面,由于拉网时翻滚过塘底污泥,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因此,捕鱼后必须全池泼洒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1-2次,注意不可连续两天用药,应隔日使用。

高明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

(2006年7月)

一、7月病害发生情况

7月天气炎热,中旬出现暴雨,暴雨使水质变化快,适宜细菌性出血病的流行,其它鱼病出现率相对较少,纤毛虫病主要是车轮虫病,主要对象是饲料鱼,鳜鱼病毒性鱼病出现较多,主要是受到外因刺激引发。

二、8月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8月份估计细菌性出血病和鳜鱼病毒性鱼病继续保持高发病率,其它鱼病出现率保持较低水平。

三、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1、采用定期换水、延长开增氧机时间,搅拌上下层水。

2、使用杀青耗药物时要局部进行,保持水体生态平衡,避免全塘施药造成危险。

3、池塘要适时补充磷肥,对瘦水池塘使用已经发酵的粪肥,肥水池塘持续使用光合细菌。

5.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五

摘要: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逐渐感染疾病;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生物因素;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确保良好的环境条,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投喂优质的饵料,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关键词:增强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对策。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

一、“应激”的概念及危害

应激这一概念首先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取的,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一种特殊合理的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时间过长,不论程度强弱都可以引起疾病或死亡。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依据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慢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性应激及长期应激。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往往是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结果,如有的“细菌性”及“病毒性”病症几乎都与动物的应激反应有关联,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大敌,在水产养殖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

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在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难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导致应激反应因素的刺激影响,其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自然因素: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水质环境条件,有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几大作用因子。其次,盐度及水温的急剧变化也能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2、人为因素:一是放养密度。水产养殖动物养殖密度越大,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水体环境就越难控制,就极容易造成应激反应。二是管理不当。人工投饵(饵料的选择、投喂的数量、质量及方法)、施肥、水质调控等缺乏科学性,也是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的成因。三是水产养殖动物在捕捞、运输过程中的剧烈运动和机械性损伤,而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3、生物因素:是指来自水产养殖动物的某些敌害生物,如水鸟、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以及水生杂藻类都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三、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

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地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水质不仅是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水产养殖动物增强抗应激反应能力、抵抗病原生物侵袭的需要。影响水质环境的主要因子如下。

(1)溶解氧:水产养殖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一般水产养殖动物溶解氧的正常值在5~8毫克/升,不得低于4毫克/升。导致溶氧低的原因:一是温度高;二是养殖 1

密度大;三是化学耗氧量大等因素造成。增加溶解氧采取的对策:一是在放苗前池塘及其它养殖水域的池底要严格清理消毒;二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三是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使用增氧设备等措施。

(2)PH值:PH值的高低是水质管理的重要指标。它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毒性也不同。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淡水养殖一般控制在6.9~9.0。水体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改变。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养殖的水产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水质适当调整。PH值过低,可向水体中施肥繁殖单细胞藻类或施用生石灰、增氧剂、净水剂等加以调增。PH值过高,可采用换水、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设备的方法来降低。

(3)氨:氨是由水产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氧化作用而产生。氨对水产动物有剧毒。养殖密度越大、养殖水域底部的有机物就越多,氨的浓度就越高。通常在养殖生产中,水中氨浓度应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降低氨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及时排污;二是选用高质高效饲料投喂水产养殖动物,尽量减少残饵;三是养殖水体的PH值避免过高。

(4)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转化成硝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中积累。其控制指标一般在0.2毫克/升以下。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二是定期使用“复合季铵盐碘消毒剂”,既能杀菌,又能降低亚硝酸盐;三是启动增氧设施增加溶氧量。

(5)硫化氢:其来源,一是由于存在于养殖水域底部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的条件下分解硫酸盐而产生的;二是异氧菌在分解残饵、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物中的有机硫化物而产生的。硫化氢对水产动物有剧毒。其控制指标一般在0.1毫克/升以下。降低硫化氢含量采取的对策:一是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并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二是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使用水质改良剂,如粒粒氧、沸石粉、活性炭等改善水质条件;三是调控PH值,使水质偏碱性;四是合理投饵施肥,尽量减少水中残饵和过量有机物;五是在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翻耕暴晒,促进硫化氢氧化;六是向养殖水域中补充有益菌如光和细菌、复合益生菌、EM菌等。

2、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投喂优质的饵料

所谓的优良养殖品种,就是指在养殖水产动物过程和养殖系统中,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养殖品种、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免疫接种、从而降低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

所谓的优质饵料,就是饵料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配制科学合理,各种添加剂用量适宜,完全能满足水产动物生长、生理需求,且对水产动物和人类均安全的的饲料。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而合理配制相应的饵料配方。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饲料中添加有关抗应激反应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鱼肝油、核苷酸、大蒜、腐植酸、牛黄酸、海带、螺旋藻、甜菜碱、黄霉素、虾青素、柠檬苦素类似物、冬宝、几丁聚糖及中药添加剂{如钩藤、延胡索、枣仁、石膏、柴胡、生地、甘草、沸石、麦饭石、绿豆、等}。这些饲料添加剂不仅对水产养殖动物能起到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且可提高其多种抗应激反应的能力{如能使水生动物镇静、减少激烈骚动、等多种应激反应}。

3、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

在水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对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首先要按照规范,在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池塘或其它养殖水域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繁殖的地方。水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因此清整、消毒养殖水域是减少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暴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根据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提前使用生物类药物进行预防,做到“防重于

治”。

渔药的使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规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等}使用不同的药物。禁止使用一些危害水产养殖动物、危害人的药物。严格按照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规格所要求的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大或减少用量,否则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其次,在选用渔药时要关注药品的成分、含量、质量、使用剂量和方法、相关厂家等,否则很难达到用药的目的。

4、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地区或国家间苗种及亲本的交流频繁,如果对购买与引进的外地苗种及亲本不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检疫,就可能造成病原的传播和扩散,从而许多应激反应就会相继发生,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养殖生产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强化检疫检测制度是保证水产养殖动物养殖环境无病原的基础,也是掌握和控制养殖过程中病原流行和发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葵,朱小惠,陈桂芳,动物应激与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国水产2003.92、向枭,周兴华,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应用。中国饲料2000(21)23-243、韦旭斌,张秀芝,抗动物应激中药的进展。中兽医医药1992(2)17-224、周维仁,李优琴,樊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研究进展。畜禽业2000(1)34-37

作者简介:

郑春波(1964),男(汉),山东烟台人,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技术的推广及水生动物的检疫检验工作。

6.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六

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立项背景

水产养殖学是水产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80年代中期,我国共有5所部属、省属水产高等院校设有海水养殖专业和淡水渔业专业。1997年教育部进行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归并,海水养殖专业和淡水渔业专业合并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目前,我国有60多所水产和农业高等院校设置水产养殖学专业。由于两个专业合并,教学内容需涵盖海、淡水的水产生物养殖,教学计划、教材、实践教学等亟待改革创新,以适应调整后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方面,水产养殖学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开设课内实验或实习,无独立成绩,在教学中作为辅助性的教学过程。实验、实习内容大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的,没有形成综合体系,相互之间关联性、系统性较差,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训练的机会和空间很少,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创建一个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不断完善,才能为我国水产类本科教育培养适应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我们于2001年向福建省教育厅提出《水产养殖学本科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的立项申请,2002年获准立项研究。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02年项目立项以来,我们首先以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在广大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中广泛开展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大讨论。

在开展大讨论中,我们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与教育理念、我国对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明确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讨论中,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尽管我们在立项时确定进行《水产养殖学本科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局限在实 1

验实习教学方面,应进一步扩展到毕业论文及课外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整个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才能全面地体现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002年4月初,在开展较为深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大讨论的基础上,全体教师认识一致地提出了把原来分散在各门课程的实验课和实习课整合为综合性大实验课和大实习课的构想。

2002年4~5月份,我们组织了3次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讨论如何把原来分散在各门课程的实验课整合为若干门有机结合的大实验课。在讨论中,引导大家分析每门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弊端,人为地把一些本来具有关联的课程和内容割裂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实践技能,甚至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实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通过讨论,使大家逐步认识到每门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弊端,从而产生对实验课进行改革的内在要求。

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各教研室开始讨论整合方案,初步把原有的18门课程实验整合为动植物实验、生物基础实验、生物与饵料实验和微生物与病害实验等4门大实验课,把原有分散的实习课整合为“海水增养殖实习”、“淡水增养殖实习”两大实习课,确定了各大实验课和大实习课的课程组长,并重新设计制定实验、实习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形式等,明确实验、实习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同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编写独立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和教学大纲。自2002级的水产养殖学教学计划开始执行大实验课和大实习课。

2003年4月份至5月份,我们开始组织对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修订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再次提出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讨论。

2003年5月份,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教研室主任会议和学院中层干部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博士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决定在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把200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够合理和科学的名称和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把原培养方案中的4门大实验课调整为普通动植物学、水生浮游与底栖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技术、疾病学实验和综合实验等5门大实验课,并对部分大实验课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把200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海水增养殖实习”和“淡水增养殖实习”两大实习课进一步整合为“水生生物增养殖实习”。

2003年5月份至6月份,组织对大实验课实验大纲和大实习课实习大纲进行了4次讨论和修订,对实验内容和实习内容进行进一步融合和优化。

2004年2月份组织对实验大纲和实习大纲的进一步修订;

2004年12月份至2005年1月份,提出要继续深化大实验课和大实习课的改革,多次组织对2003级教学计划进行讨论和重新修订,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2005年9月份,再次组织实验室正、副主任、实验场场长和各大实验课组长,对照校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讨论大实验及大实习课程的改进和完善,在2006年对各大实验课的模块、内容、课时等进行进一步研讨和修订,建设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

在毕业论文方面,我们提倡和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结合,把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快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协助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接受较系统、正规的科研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几年来,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的比例均达到80%以上,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很大提高。

在课外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把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达到一定的要求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使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比较规范地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大力推动成立多个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全院约有2/3的本科生参加了各种学生社团,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包括大学生科技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立与实践的成效

1、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经过5年来项目的实施,我院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知识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指导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的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福建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集美大学水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学科平台;制订了“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室管理实施细则”等院级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1

3项;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教师教育观念明显转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成果显著

通过项目的实施,广大教师逐步认识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显著地提高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实践教学的改革之中。仅近两年,已有14门相关课程立项建设精品课程,13个教改项目立项研究,发表了25篇教研论文,主(参)编教材10部,对水产养殖学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已取得重大成果。水产养殖学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2008省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学专业被评为2007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本项目2008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水环境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项目2007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负责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另外3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在2008年教育部学位办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的水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五。

3、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实践教学得到明显加强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验课程得到了优化组合,避免了同类实验的重复开设,节约了课时,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浪费,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学生的大实习分小组分别在众多的校外产学研基地轮流进行,使学生既能更深入融入生产实际,又能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同时也充分发挥教师和基地技术人员共同育人功能。新体系明显提高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大大促进了课程之间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贯通,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针对生产实际问题自行设计实验和实习计划和内容,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毕业论文与大学生科技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对外科技服务项目结合等措施,使毕业论文经费较充足,内容更加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操作技能、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得到加强,毕业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本科生署名正式发表在国内各种刊物上的学术论文有68篇。

4、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该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教学到主动去探索寻求科学实践知识。许多学生不满足于实验、实习课程的学习,自发组织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大二开始就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课外科技立项活动,三年来,全院共有54项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获得学校立项,成果获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优秀奖1项,校一等奖2项,校优秀奖1项;2007年以来有5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省教育厅立项。全院约有2/3学生参加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踊跃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屡屡在学校、省级甚至全国性的大赛中获得佳绩。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和铜奖各2项;获省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在非重点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获福建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

5、提高了我院复合型和应用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对我们培养热爱水产养殖学专业、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具备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所表现出的对专业的热爱、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近几年来,我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2005-2007年三届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3.4%;我院学生考研的录取比例也不段攀升:2005年考研录取率为19%;2006年提高到33%;2007年达到51%。有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拓宽学习领域,考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员、报关员、ISO体系管理师、会计从业师、外语导游员资格证书等等。反映出我院培养的本科生质量有显著的提高。

四、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虽然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在一些方面需进一步不断深化改革。

1.进一步融合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

《水环境化学实验》的实验课尚未能与其他相关课程实行融合;《海藻栽培》课程的实习也尚未纳入大实习课程体系,今后将进一步进行融合。

2.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目前大实验课中的实验项目还有一部分是验证性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需进一步提高,其内容也有待进一步深度融合。今后将进一步引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与学生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实验课。

3.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验手段和方法

由于受到仪器设备(主要是大型贵重仪器)台套数不足,以及实验教学经费预算等条件的限制,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方法还未能及时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只能组织学生观摩,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7.水产动物疾病学 篇七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云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涉及鱼类、虾蟹类等水产动物营养生理及配合饲料学的知识体系。该课程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理论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并重。近年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成果逐渐应用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中,原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要求,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3]。因此,亟待需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切实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1 明确课程特点,确定课程建设目标

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该课程是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鱼类学、水产动物生理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与水产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阐明水产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与质变规律,为水产养殖业提供理论基础。2)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验证理论,创新实践”。本课程主要涉及饲料检测、饲料质量分析、饲料配方设计及饲料加工工艺等环节,是生产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也是“饲料”这一物质形态的理性反映。3)水产饲料配方设计及饲料加工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饲料配方与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策划—设计—加工”这一导向性的思维。因此,本课程带有较强的创新特点,也是强调“创新”思维培养过程的课程。

总之,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深入生产第一线;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新课程体系,力求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2 针对课程建设目标,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4]。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原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48学时)和实习教学(饲料厂参观实习,8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参照李爱杰主编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进行讲授;实习教学则主要由指导教师和饲料厂生产车间负责人共同介绍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等。近年来,针对课程建设目标,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形成了新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48学时)、实验教学(饲料检测与分析,32学时)和实习教学(饲料厂实习及饲料配方设计,1.5周)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参照麦康森主编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修订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标准,教学内容既要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实验教学主要参照彭健主编的《饲料分析与检测技术》(科学出版社),并紧密结合“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技能要求,新增配合饲料粉碎粒度、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等物理指标检测项目以及黄曲霉毒素等饲料安全性检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习教学则重点介绍饲料配方设计原理、常规配方软件使用方法及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等,并结合“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和“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等职业技能要求,熟悉中央控制室的主控制台、微机及相关仪器仪表,了解各种饲料加工设备的拆装、修理、调试及维护与保养。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 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实践教学涵盖课堂讨论、课程实验、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创业行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及毕业专题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遵循针对性、可控性、启发性、鼓励性、参与性等五原则。课堂讨论既可激活课堂气氛、活跃思维、彰显个性,还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课程实验教学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优化和重组了实验教学内容,确立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五个梯级类型。这种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作风、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技能训练是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在饲料中运用为核心,强化了饲料生产环节的训练,通过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大赛和毕业专题等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学校和学院每年均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大赛,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并给予耐心指导。此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既可锻炼学生文献检索与查阅资料的能力,又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1 教学方法改革

突破课堂经典理论的限制,将学科前沿动态和科研融入教学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并重,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教学中,突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手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主要讲授重点、难点、观点和新点。在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中,既开设验证性和重复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引入以下教学方法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典型案例,通过讨论、分析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水产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问题。为什么添加?三聚氰胺对动物的危害性?如何检测?如何有效控制等?2)形象教学。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原料库阐述水产原料的形态学、生物学、原料特性等知识;通过视频资源和模拟动画介绍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现场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小型饲料加工机组(含整套工艺流程及中央控制室)的优势开展现场教学,紧密结合“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和“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等职业技能要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习印象。4)创新教学。结合行业热点问题,布置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当前鱼粉原料紧缺,如何解决?主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思路、解决方案等引导学生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5)信息教学。通过课程网站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弹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连续式或间断式学习[5],每个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进度、时间、兴趣来安排学习。此外,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教学方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容量有限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

4.2 教学手段改革

4.2.1 理论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同步演示图片、图表、动画和影像等,将繁杂的教学内容网络化、条理化、简明化和形象化,扩展教学空间,增大教学信息量,达到化繁为简和化难为易的目的。

4.2.2 实践教学手段改革

收集整理水产饲料原料、水产饲料加工设备、营养素结构、饲料制作和科研试验实施过程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对饲料原料、加工设备、营养素、饲料制作等有直观的了解;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往学生实验由教师做好一切前提工作的做法(如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案的安排等),选出部分实验由学生从试剂的准备与配制、仪器的准备及实验方案设计等进行全方位的自行设计及操作,教师给予指导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学生到饲料厂进行生产实习或参观,现场讲解水产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巩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或者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设计成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实施。

5 优化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需对考核方法进行适当优化。具体表现为:1)改革考试方式,变单纯的笔试为课堂提问与讨论、作业、试讲、笔试、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突出考核的多样性、全面性和灵活性;2)由以往的一次性考核变为过程式考核;3)考题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注重能力的考核,而不是记忆的考核。

总之,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水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新成果不断涌现,需要适时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以满足水产饲料行业人才的需求;需进行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条件,构建新型课程教学平台,逐步形成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1):25-27,30.

[2]杨蕾,李蔚,段远源.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05-108,118.

[3]任洪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56-57.

[4]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51-53,69.

[5]史秋衡.应对网络教育挑战: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32-34.

上一篇:学校扩建申请下一篇:感谢有你我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