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共7篇)
1.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一
三、字幕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方法(以《绝望主妇》中文字幕为例)
(一)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采用这种方法,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就会原封不动的移入到目的语中,原语的文化内涵便得以保持。
例1:Lynette: 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and if any of you acts up, so help me, I will call Santa, and I will tell him you want socks for Christmas.You willing to risk that?
译文:我认识个朋友,她的朋友里有人认识一个小恶魔。所以,今天如果你们谁捣蛋,我马上打电话给圣诞老人,我会告诉他,你们圣诞节只要短袜就可以了!
这句活出现在第一季第一集中,Lynette带着自己调皮的儿子参加Mary的葬礼,为了能让儿子表现好一点,以至于不让她在众人面前丢脸,她利用圣诞老人来吓唬她儿子。Santa这里是指圣诞老人的意思,现在中国人对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所以直译为“圣诞老人”不会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例2: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Renee和Lynette是大学的好朋友,她嫁给了棒球运动员,她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在Lynette面前炫耀自己,而Lynette也不甘示弱,总是挖苦她。这句话是Lynette向自己的朋友介绍Renee时说的,“古琦”和“普拉达”这些都是时尚的奢侈品牌,现在中国人也都比较熟悉这些品牌,所以这里直译就可以了。
(二)意译
当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不同或者有冲突的时候,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出现了困难。这时译者必须要优先选择文化意义,优先完成文化意义的传递。意译能够完成功能对等。在美剧中,大量的口头俚语和文化负载词都可以通过意译产生预期效果,并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例3:Bree:Change in behavior is a warning sign and you have been as fresh as paint for the last six months.
译文: 怪异的行为是一种信号,之前半年都还正常。
在这个句子中,译者对as fresh as paint这个短语进行了意译。如果直译为“之前半年像油漆一样新鲜”就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了,这样的意译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让人一目了然。
例4:She didn’t cook much while moving up the corporate ladder. She didn’t have time.
译文:然而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那段时间,她很少下厨,因为她没有时间。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move up the corporate ladder,译为“事业蒸蒸日上”。能够形象的说明Lynette的职业生涯情况。如果直译为“爬上……梯子”,那效果全无。
例5:Guess we found the skeleton in her closet.
译文:看看我们能不能在她的衣橱里发现什么?
这句中,“skeleton in one’s closet”就表示一个人要“极力掩盖的丑事、秘密”。Susan等四位主妇按照当地习俗在好朋友Mary Alice的葬礼之后为其整理衣物,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她们四个与Mary的关系非常亲密,“丑事”这个词带有贬义,不能用在好朋友之间。但是在译文中的“发现什么”无法表达“skeleton in one’s closet”这个短语想要表达的含义。建议译为: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秘密不?
(三)替换
如果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太大,直译与意译都不能充分或者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影响观众欣赏作品,译者可以选用目的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代替原语。
例6:Bree:This is half the reason I joined the NRA. Well, when Rex started going to those medical conferences, I want it in the back of his mind that he had a loving wife at home with a loaded Smith & Wesson.
译文:所以我才加入全国枪支协会, 每次Rex出差,我都让他记住,他是有老婆的,老婆爱着他,而且还有只上了子弹的制式手枪。
“NRA”表示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意思是 (美国)全国来福枪(步枪)协会; “Smith & Wesson”是指史密斯.威森公司,其1852年创始至今一直是手枪界领先的公司,这句中的“Smith & Wesson”是指这公司生产的一款经典手枪。如果直译为“史密斯威森”恐怕观众会莫名其妙。用“制式手枪”来代替这个品牌的名称,在目的语里会让观众对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
例7:Lynette:I have no hope. My husband’s always on business. My babysitter joined the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 I haven’t slept through the night in six years.
译文:我都要绝望了。我丈夫总在外出差。我家的保姆突然消失,也找不到了!这六年来,我晚上从未睡好过!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是指证人迁移计划,即为了保护证人免遭报复,将其秘密转移到别的地方生活,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惯常的做法。在这里Lynette说她的保姆参加了“证人迁移计划”,最终的结果就是保姆突然消失。如果译成“我的保姆也加入了证人迁移计划”,对于不熟悉这个计划背景的普通观众来说无法真正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势必会摸不着头脑。因此译文用“消失不见了”来代替“证人迁移计划”,用其结果来代替原语,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诠释
有时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中会产生词汇空缺,就是说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项或类似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话,为了能够准确传达原文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并消除理解障碍,译者可以在保留原语表达方式的同时对其加以解释说明。但是由于字幕在播放时的更换很快,解释说明会增加字幕的长度,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慎重。
例8: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 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这一句前面的“古琦”和“普拉达”都采取的直译方法,而后面的“Chlamydia”的翻译则加了注释。 “Chlamydia”是“衣原体”的意思,这里Lynette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指Renee因整容而得的衣原体感染,是在嘲笑她。如果这里单独直接译为“衣原体”,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加上“整容后”会给观众具体的发生背景,能够较好的理解原语想要传递的信息及情感。
例9:Tom: Regional manager, corporate manager, head of sales. Lynette:Margarita, cigar, sombrero.
译文: Tom: 区域经理,公司经理,销售总监。
Lynette:Margarita酒,雪茄,宽边帽。
Tom以工作辛苦劳累拒绝与Lynette共同参加晚宴,Lynette却发现了一张Tom公出时和其他同事休闲娱乐的照片。这里的Margarita是鸡尾酒的一种。在翻译的时候如果直接音译为“玛格瑞塔”,不能使观众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在译文中直接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了“酒”字作为注释,观众就明白这是指的一种酒。但如果译文能修改为“Margarita鸡尾酒”就能让观众更加全面的了解原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要传递的信息。
四、结束语
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英汉之间尤为如此。字幕的局限性使得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为困难, 译者需要对文本进行一些处理,甚至放弃一些原语文化负载词的传递,让目的语观众从影视声像中弥补这类文化意义的缺失。《绝望主妇》在我国年轻观众中风靡多时,但从现有的字幕翻译文本来看,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笔者希望文中的例子分析能给字幕翻译译员带来一些启示。
2.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二
文化负载词 (culture-loaded words) 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 也可以称作文化内涵词。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 (Hornby, 2009:186) 。中国文化负载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宗教、文化词汇
这些词汇具有显著的中国文化特色,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和中英语之间存在的词义空缺 (semantic zero) , 翻译这些词汇并不简单。词意空缺是指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或蕴涵意义在英语中不存在, 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涵意义 (陈宏薇, 2010:75) 。它可以细分为两类:部分词意空缺和整体词意空缺。
1. 部分词意空缺
主要指源语言隐含着独特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译者主要通过释义 (paraphrasing) 的方法来翻译部分词意空缺的词。比如:
四大皆空all space directions being void
倒春寒an unusually cold spell in an otherwise warm early spring
江南水乡the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红包red envelope 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
甲骨文inscription on oracle bones
2. 整体词意空缺
整体词意空缺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译者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 只得从源语言中借词来用。在大多说情况下, 通常直接借助汉语拼音来翻译这些词。比如:
禅宗Chan Sect喇嘛Lama
乌龙oolong荔枝litchi
豆腐tofu
(二) 谚语、成语
谚语、成语可以说是一个国家语言的精髓。它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显著的文化内涵。它们往往简介有力、效果强烈, 经常采用借代、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中国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产生了很多谚语和成语, 它们蕴含丰富的历史典故、传说和地方习俗等。因此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 要彻底、准确地理解中国的谚语和成语比较难。这也是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难点之一。例如:
不到黄河心不死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s goal
扇阴风, 点鬼火fan the winds of devil and spread the fires of turmoil
赔了夫人又折兵suffer a double loss instead of making again
唱对台戏put on rival show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中国文化负载词包含文字、意向和内涵三层意义。译者要完全把这三层意义展现出来绝非易事。奈达指出, 所有的语言都是开放的系统, 都有成长、改变或者衰落的可能 (Nida, 2001:81) 。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可以灵活处理, 既要准确翻译词的意义, 又要保持上下文的美感。下面是一些典型的翻译方法。
(一) 音译法
音译法指直接使用源语言的字母或音节来翻译 (通常用于专有名词, 地域名词或者科技术语的翻译)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外来词。大约在19世纪,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就进入了英语语言。早期主要是对广东话的音译, 后来发展为对普通话的英译。因此, 很多英文就直接从普通话或粤语等其他方言借鉴过来。例如:
风水Feng Shui气功Qigong
功夫Kong Fu太极Taichi
二胡Erhu阴阳the Ying-Yang
琵琶Pipa人参Ginseng
馄饨wonton炒面Chowmein
(二)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将源语言字对字地翻译成目的语, 同时保持了源语言的结构。直译法的优点在于通过简洁的词语保留了源语言的特色, 缺点是只能让读者简单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 如果要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还需要进一步地解释和演绎。例如:
八宝粥Eight-Treasure Lotus Seed Porridge
希望工程Hope Project
东方之珠Pearl of the Orient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三) 意译法
如果不可能或者没必要保留源语言的表达, 或者源语言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合适的同义词, 就可以采用意译法。该方法聚焦于翻译文字的内涵而不是字面意思。意译法能传达词的文化内涵, 但由于表达不够简洁有力, 不容易让读者印象深刻。例如:
东施效颦Dongshi, 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
四有to cherish lofty ideals and moral integrity, to become better educated and observe discipline
(四) 注释法
虽然音译法和直译法简洁地保留了源语言的特色, 但其只能让读者了解词语意思的皮毛, 没有深入地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这个时候, 就可以将注释法与音译法或直译法结合, 达到良好效果, 例如:
满月酒One-month-old Birthday (a special ceremony held after a baby has been one month old)
八股文eight-part essay (a literary composition prescribed for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known for its rigidity of form and poverty of ideal)
围魏救赵besiege Wei to rescue Zhao-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四、结语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流活动, 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 也有助于丰富英语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笔者认为应该将几种翻译方法结合, 因时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法。译者需要有丰富的中英文化底蕴以及熟练的语言功底才能恰如其分地翻译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and Translating[M].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004.
[2]Hornby, 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TheCommercialPress, 2009.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笔译[M].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社, 1989.
[4]陈宏薇, 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 2010.
3.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浮躁》;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语言之间既相同也不同,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翻译活动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其实质可以看成是将一种文化翻译成另一种文化。翻译语言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转化过程。翻译文学作品能将一种文化较为顺利地介绍到另一种文化中。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那些承载着一定文化信息的词汇往往需要译者运用一些翻译策略,对原作做一定的修正,使原作中的文化能够很好地适应译入语文化,使其被广大的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译者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文化的传播上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乡土小说《浮躁》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分析和研究,将探究译者采用了何种翻译策略使其译本符合译入语文化,也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介绍到国外,并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所接受。
一、《浮躁》及译者葛浩文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大家,是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浮躁》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奠定了贾平凹在中国文坛的实力派地位。该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1988年更是斩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小说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缩影—商州的社会现状,是新时期带有标志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他非常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因为他翻译过大量这类作品,数量之多海外汉学家中无人可比。夏志清教授称葛浩文为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也在《纽约客》杂志上写道:“在美国,中国当代小说翻译差不多成了一个人的天下,这个人就是葛浩文。”[1]《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被认为是成功翻译的典型,而葛浩文也被称为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最成功的译者。贾平凹在《浮躁》中使用了许多乡土文化负载词,这使得如何将《浮躁》这一具有浓厚陕西民族色彩的小说翻译成英文变得极具挑战性。本文将聚焦于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传达这些文化词语,以便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
二、 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其常用翻译策略
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反映了某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有的活动方式。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对于译者来说,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便成了一个难题。若文化负载词翻译得不好,不明白原作语言和文化的译作读者便会觉得作品晦涩难懂,相反,若翻译得好,译作读者就能很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纽马克在奈达对文化负载词分类的基础上略作了修改,主要包括:(1)生态文化负载词,(2)物质文化负载词,(3)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4)宗教文化负载词,(5)语言文化负载词。
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项翻译活动都有一些原则指导。”[2]翻译原则是是客观存在的,运用一定的原则来进行翻译活动,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国著名翻译家泰特勒(A. F. Tytler)在1790年《论翻译原理》一书中也提出了著名的泰特勒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原作文化色彩可以使译作加分不少。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译作保持原作的味道呢?这就需要译者处理好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处理文化负载词英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1)直译法,(2)意译法,(3)音译法,(4)转换法。
三、《浮躁》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浮躁》译者根据译作读者文化认知语境以及自己对于原作的理解,对小说中的各类文化负载词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主要有(1)直译法,(2)意译法,(3)音译法,(4)转换法。葛浩文借用不用的翻译方法,在译作Turbulence中成功再现了原作《浮躁》的艺术意境和文化气息。
(一)直译法
直译法即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 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就是必须遵循“字字对应”的原则。在形式上,译作保留与原作一致的形式和风格,内容上,完全再现原作中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在不影响译作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为保证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表达效果,直译法还是比较好的选择。”[3]直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语体风格和文化色彩。下面请看译例:
例1.“冤有头,债有主,谁害死你找谁去!”[4]
"Everybody has enemies, and everybody pays his debts". Go look for the men who did this to you. [5]
例1中,金狗和他的父亲把田中正从河里捞出来,他们以为他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还活着,金狗父亲把田中正当成鬼了。在汉语里,“冤有头,债有主”作为一个谚语,意思是指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了解事情,必须找主事的人。对这句话,葛浩文采用直译法,结合上下文,在特定的语境下,意思非常明确,不会使译作读者产生困惑或者迷惑的感觉。通过直译法,译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语体风格和文化色彩,还将原文中谚语表达的涵义很好地传达给了读者。这样,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一谚语的实际意义。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也就是说,“意译”主要从内容和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要求译文自然流畅。特别要注意的是: “意译”也不等于“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翻译”。小说中有许多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负载词,如果直译,读者必然理解困难,会引起读者的困惑和不解。于是葛浩文在《浮躁》中乡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意译法,根据译作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译语语境,将这些文化语词翻译成读者熟悉的意象和表达法,符合译入语文化,关注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这样就能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体会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下面请看译例:
例2.英英娘也不是七老八老了,模样又体面,她怎的多少年也不改嫁? [4]
"Ying ying's mother isn't past her prime, and she still looks wonderful, so why she hasn't remarried after all these years".[5]
例2中,七老八老作为陕西方言,形容一个人非常老。假设葛浩文将“七老八老”直译为“seventy or eighty years old”,显然这就不符合英英妈的年纪。相反,葛浩文用英语惯用表达法“past her prime”来表达,形容年华老去,或者大好时光已经过去。贾平凹用“七老八老”是想要暗示英英妈虽然人到中年,但仍然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葛浩文选取意译法,将这句方言译为“past her prime”,说明译者领悟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译文就更加贴近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译作读者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音译法
音译法即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语的音翻译成发音相近或相同的语言。一般在译作中,地名,人名等都用音译法,因为这类词语属于地理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或短语来表达。这样直接采用音译,能使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原作文化。对于其他一些有特殊含义或民族特色的词语,则在音译的基础上加注释,补充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下面请看译例:
例3.你要做了当代陈世美,千人骂万人唾的。[4]
"If you want to act like Chen Shimei in the play, who abandoned his wife for another woman, the people will scorn you and spit in your face"! [5]
例6中,陈世美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个忘恩负义的人物,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为世人所不齿。因为陈世美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人物,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肯定会非常陌生,较难理解。葛浩文将陈世美音译为“Chen Shimei”,并加上注释“in the play, who abandoned his wife for another woman”。如果葛浩文不加上注释,译作读者只知道这是一个叫“Chen Shimei”的人,不知道这是谁,有什么故事或典故,也不知道这个人还代表着什么更深层的含义。葛浩文为其加上注释,使读者能够很明白和直观的知道陈世美就是在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个人物,影射那些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忘恩负义的人。这样就能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中陈世美这一人物形象了。
(四)转换法
转换法是指转换翻译的视角或文化意象,将带有浓重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的词语用目的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内涵的词语来替换。这种方法虽然使得译作和原作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的文化色彩,却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轻松获取原作中相关的信息。在意象的翻译上,译作和原作会有一定的偏差,通过转换法,将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或意象转换成译作读者所熟悉的意象和表达,使得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原作中的文化色彩及其传达的意义。下面请看译例:
例4.韩文举又说:“怕不是染的!世事就是这样,翻来覆去,颠三倒四,贵人还是吃贵物,崽娃子到底吃恰恪。” [4]
"I doubt that," Han replied. "That's just how the world is: with all its twists and turns, no matter how topsy-turvy it gets, the chosen people continue to live on delicacies while little bastards like us still eat buckwheat noodles." [5]
例4中,在汉语里,贵人指的是非常高贵的人。如果直译,读者对这个词语可能会感到困惑,高贵的人在这里指什么,指贵族,有钱人,还是其他的人,读者并不能理解其真正意思。于是葛浩文将“贵人”转换译为“the chosen people”,选中的人,这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个意象和基督教中上帝选中的人的故事非常接近,读者也非常熟悉。通过意象转换翻译,将难理解的、陌生的换成读者熟悉的。这样读者就能很好理解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贵人的实际意义和文化传递了。
四、结语
文学作品,想要被外国读者所认识,需要译者将其翻译成其他语言介绍到世界各地,而想要被世界的读者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则需要译者的译作符合译入语文化。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大难点,译者需要调整翻译策略,将原作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语尽可能完整地传达给译作读者。贾平凹在《浮躁》中使用了大量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如果这些文化词语译者没处理好,译作必然是失败的。而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翻译的《浮躁》被认为是成功翻译的模型。葛浩文在翻译《浮躁》中的文化负载词时主要用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转换法等翻译策略,采用这些策略,使译本保持原文语体风格和文化色彩,完美再现原作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色彩,同时关注到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对原作做了适当修正使译作符合译入语文化。从而将中国文化较为顺利地介绍到国外,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Updike, J. Bitter Bamboo, Two novels from China [N]. The New Yorker,2005-5-09.
[2]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 王云红.《生死疲劳》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人文高地,2014:297.
[4] 贾平凹.浮躁[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5] Goldblatt, Howard, Turbulence [M]. Louisiana: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1.
[6]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7] Goldblatt, Howard, The Writing Life [N]. Washington Post.Sunday,2002-3-28.
[8]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6):45-56.
[9] 刘云虹,许钧.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关于葛浩文的翻译[J].外国语,2014:6-17.
4.音译之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篇四
在文化典籍外译的过程中,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至关重要。翻译的目的不仅仅单纯传意, 更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彼此的思维习惯差异, 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真正了解背后的差异, 翻译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因此, 文化负载词的成功英译就有两个标准, 传译与文化保持。倘若语言对中有类似的表达, 例如汉语中有“一个和尚有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和”, 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表达“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出于保持文化个性, 能够让对方更清晰了解源语文化, 对于此种翻译我们可以选择保持中国的文化意象, 即使用monk, 同时运用目标语文化中的表达进行解释, 这样便可使目标语读者实现意象迁移, 成功理解源文本含义并初步了解文化差异。然而, 对于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表达, 目标语中找不到对应或类似的表达, 例如中国戏曲文化中“生、旦、净、末、丑”等关键词或者绝大部分汉语成语中的意象,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这时, 音译就发挥了其强大的功能, 当然此处的音译是指包括音译加注、音译加插图或者音译与注释插图综合运用在内的广义音译策略。
1 音译文化负载词的重要性
音译 (transliteration) 是指用一种文字符号 (如拉丁字母) 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 (如汉字) 的过程或结果 (方梦之, 2004:96) 。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文化个性。音译能够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差异, 促进跨文化的成功交流。同时, 文化个性的保持, 也能引起目标语读者新鲜感和好奇心。例如, 如果将京剧中的“青衣”译为“refined women role”, 这样既不能吸引目标语读者的兴趣, 同时也将文化个性丢。在《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中, 丛书译者运用了音译、加注和插图的综合手段, 不仅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明白青衣是何意思, 其中的插图更将具体的青衣形象至于读者脑海中。2) 弥补词汇空缺。语言对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必然会导致迥然不同的意象和表达,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在这种情况下, 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意象的误译或者欠额翻译。例如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二核心。其包含的内涵是很难表达清楚的, 即是使用汉语也很难将其内涵完全表达, 在英译过程中若用解释性的翻译更难将其表达清楚, 这样便会产生欠额翻译。与其解释性翻译, 还不如直接音译, 让目标语读者通过阅读相关的文本来领会其含义, 因为即便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 “阴”“阳”二字的内涵也是通过阅读和文化感悟来掌握其基本含义的。
同时,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包括能指 (signifier) 和所指 (signified) 。能指即指语言的形式 (form) , 例如tree的形式就是这个单词声音形象。而其所指是指其概念 (idea) , 也就是tree所指的实体。在翻译的过程中, 完美的翻译是能将能指和所指同时译入目标语。正如在翻译“东施效颦”一词中, 有的译者直接将其意思以解释的形式展示出来, 而有的译者却在音译的基础上再进行解释。很显然, 后者的翻译方法要高超一些。因为后一种方法的译者将东施效颦的能指 (即其音译) 和其所指 (即其解释) 同时译入目标语中。语言的能指是方便我们的表达的, 也就是我们在表达“tree”这一概念时不用对其进行解释, 直接用“tree”便可让交流双方理解其所指。试想, 目标语的读者了解了东施效颦的所指, 在与中国人交流时想用此表达, 是让其用繁琐的解释来表达还是用其音译的符号编码来表示呢?显然用后者更能方便双方的交流的进行。
2 音译文化负载词的可能性
通过音译将音译词译介于另一种语言是可能的, 下面从词汇学、语义学和跨文化交流3个角度对其进行论证。
2.1 词汇学角度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3个阶段:古英语阶段 (450—1150) 、中世纪英语 (1150—1500) 和现代英语阶段 (1500—现在) (张维友, 2006:18—22) 。古英语阶段, 英语词汇有50000~60000, 绝大部分都是本族词汇, 但是也从拉丁语和斯坎地维也纳语中吸收了一下词汇。13世纪以后, 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 丰富了英语的表达。同时, 在中世纪英语阶段, 拉丁词汇也继续被不断引入英语中, 但其数量远远不能和法语相比。1500—1700年期间, 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欧洲大陆, 各国纷纷学习古希腊罗马经典, 英国也不例外。在这期间大量拉丁词汇被借用到英语词汇中。17世纪以后, 伴随着工业革命, 英国变得强大起来, 开始了其“日不落”的进程。在此过程中, 英语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二战以后, 随着新科技革命兴起, 英语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然而无论在哪个阶段, 都有音译词进入英语, 例如在古英语阶段, 从希腊语的kathedra音译入英语的cathedral;中世纪英语阶段从法语的boucher音译到英语中的butcher;现代英语从俄语音译到英语中的czar等词。
C.L.Wrenn (1977) 认为英语词汇具有开放性 (receptivity) 异质性 (heterogeneity) , 这很好地说明了英语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语言因素的原因, 同时也更好地力证了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可能性。
2.2 语义学视角
Ogden&Richards (1923) 在The Meaning of Meaning中提出了语义三角理论。他们认为词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 而是由概念充当中介。具体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 在翻译过程中词汇在翻译成目标语的时候也应由这三部分构成。例如, 在京剧翻译中, 把旦翻译成“dan (female character) ”, 在配上相关图片。这样danjiu充当了word的功能, 而female character就充当了concept的功能, 图片告诉目标语读者实物形象。
有人认为一味追求音译, 可能会导致concept的丢失。其实不然。在对以往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胡壮麟 (2011) 将语言功能分为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施为功能 (performative function) 、情感功能 (emotive function) 、娱乐功能 (recreational function) 和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其中, 语言的元功能是指我们能够用语言来讨论语言本身。在音译的过程中, 单纯的音译无疑会让目标语读者一头雾水。然而, 语言的元功能则可以帮我们弥补此缺憾。在音译文化负载词后, 可以用目标语语言来讨论, 即解释源语的意思。这也为音译文化负载词并传达文化负载词背后的含义提供了可能性。
2.3 跨文化的推动
随着人类买入新世纪,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国际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 国家和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 加速了文化间的相互融合。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 跨文化交流的导致的文化融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的融合上。例如, 最新版的牛津词典将汉语的dama、tuhao等音译词汇收入。跨文化交流的便利使得人们能够理解这些新词的含义, 译者也不必费心考虑如何找到对应的词汇表达。而且,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推动, 人们不仅能很快理解外来新词的含义, 文化的融合也使得人们更倾向使用一些新奇和带有民族个性的表达。这无疑为音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提供了现实的便利和可能性。
同时, 后殖民主义思潮反对文化霸权, 跨文化交际研究越来越重视文化身份的认同。在翻译实践中, 音译为文化身份的确立和识别提供了有效途径。
3 结束语
文章从广义的音译策略角度出发, 系统地探讨了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 音译的重要性及音译文化负载词的可能性, 使其受到相关重视。当然文章还有不足之处, 例如单音节、双音节或者四字词可以采取音译。对于一些多于四字词的文化意象, 像《红楼梦》中的中国古代饰品, 例如攒珠累丝凤钗、赤金盘里璎珞圈、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等词是否能够音译, 是否会令目标语读者感到拗口难记等。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对音译的应用范围加以讨论限定。
参考文献
[1]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2]Katharina R.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 2004.
[3]Nida 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4]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History&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Print Publisher, 1990.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3.
[6]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6.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8]刘祥清.音译的历史、现状及其评价[J].中国科技翻译, 2008 (2) :38-41.
[9]王宏.中国典籍英译:成绩、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3) :9-14.
[10]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的几点认识[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 :7-8.
[11]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 2014 (1) :39-41.
5.经济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篇五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功能对等理论
一、经济文本特点
经济领域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特色,以《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为例:
1.涉及内容广,如财政、税收、预算、贸易、价格以及国际金融多方面;词汇时代性强,如“经济适用男 budget husband”;专业性强,如“三角债Chain debt”;生动形象,如“豆腐渣工程jerry-built project”;句法上则表现为简单、小句多。
2.中国特色政治经济词,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大部分在英文中无对应词,如“高考保姆gaokao nanny”,不字斟句酌很容易错译,曲解文本原意。
二、文化负载词翻译常见情况
1.词汇缺失。词汇缺失(lexical gap)或词义空白(semantic zero)指的是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的非对应和非重合现象。比如,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如阴阳、五行、筒子楼、克强指数、脑残粉等词汇,容易出现翻译缺失。
2.词汇冲突。词汇冲突是指文化差异形成的词汇语义错位。汉文化内猫头鹰是“夜猫子进宅”,谁碰上谁倒霉;而在英语语言文化当中,owl是智慧和思想、认真、严谨的代表,因此有“as wise as an owl”。相同的词汇不同的意识感知,容易带来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3.词汇对应信息缺失。词汇对应信息缺失是指对应词汇缺乏源语言负载的文化信息,出现词汇的伪等值。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文化背景差异和历史发展差异。如“解放前before liberation”和“(伯父)叔叔,舅舅uncle”“姑姑,姨妈aunt”。
这种词汇的缺失导致不可译性,但译者不能受制于不可译性而不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原语言一定层次意义的流失,而跨文化交流需要翻译的辅助。
三、经济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正如奈达在Language and Culture 书中提到的:“Translating means communicating, and this process depends on what is received by persons hearing or reading a translation.”翻译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接受者能否正确理解和最大地获得译本的信息。因此,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需要做更多的调整。下面针对《王二的经济学原理》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不同情况,探讨具体翻译策略。
1.针对词汇缺失下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加注音译。如,王二和他儿子的一段对话中写道: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你不卖高价,人家拿去了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最后还不是都一样。这叫黄牛!
译文:Dad, why do not you know that if you do not sell with high price, people who get this will, the result is the same. This is so-called Huang Niu(monger mainly reselling ticket).
“黄牛”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它可不仅仅指牛的品种,既可指票贩子,即以黑市价格倒卖证券、外汇、车票船票等,也可指食言和失信的人。当然,文本中的黄牛指的是倒卖贩子,原本可译为“ticket monger”,但文中谈论的是关于把粥施给谁,不存在票的问题,指的是商品实物。因此就直译为“Huang Niu”并在后面加注。
2.针对词汇冲突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在词汇冲突情况下,基于对应词汇存在于两个文化之中,翻译的重点应该是寻求恰当的替补和解释以避免翻译的缺位和可能的文化冲突。那么,替代和意译是比较有效的翻译策略。
例如:王二自己定了个6毛8分一斤,图个又顺又发的吉利意思。
译文:About the price of his watermelons, he sets a lucky number 0.68 for per 0.5kg.
这里的6、8,对汉民族来讲,代表幸运、吉利的文化概念,而商家尤其喜欢这两个数字以及9,所以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以这些数字开头或结尾。但西方认为7象征着幸运。当然,在翻译中译者是绝对不能改数字的,而且原文中做了补充说明,所以直译即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出现数字,应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差异。
替代就是通过目的语文化负载词翻译原语文化负载词,如“幸运儿”会译成“lucky dog”而不是”lucky child or son”,要用西方熟悉的文化概念进行替代。
意译相对直译,依照功能对等理论进行特殊信息型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时,应该尽量减少原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损耗;在语境和语言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目的语和原语文本信息功能对等,只翻译出重要的客观信息。
3.词汇对应信息缺失下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翻译这类词的核心是诠释信息,赋予词汇相应的文化信息,避免伪翻译。意译、替代、音译和阐译是有效的翻译策略。阐译可以有效补充文化负载词汇对应词汇缺乏的文化信息。如王二在自己的瓜摊前打出一个横幅:
天变地变,瓜价不变!
译文:Everything is changing but my price!
在汉民族文化里,有天与地相对的文化概念,并且把它们奉为神,就如同国人口头上常常说的“老天爷”,但英语中的“heaven”并没有这个意思,他们一般用“god”或者具体为 “Jesus”。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将该句意译,更为简洁。再如:
早年间,公家收购粮食的价格定得很低......
译文:In earlier years, state or government (also called Gong Jia in Chinese, originated from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does not refer to public), whose purchasing price of grain was very low...
“公家”一词在汉语里具有独特的意思,由文化大革命时期演变而来,主要指政府和国家,与私人、公众和集体相对,但在西方 “公家”指的就是“public”也可作“state”。此处是运用阐译补充背景资料,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汇内涵,进而提升读者阅读时获得的信息量。
翻译和文化研究是两项复杂的工作,而作为影响翻译因素之一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因为它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翻译策略和跨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尽管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性真实存在,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可能停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译者能做的就是不断拓展翻译研究领域,加强经济文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尽量有效传达文化信息,帮助读者有效理解,真正起到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鲍明捷,沈小燕.经济词汇的英语翻译[J].当代经济,2009,(11).
[3]朱光,鲍明捷.中国特色政治经济词汇英译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六
【关键词】生态翻译 汉语文化负载词 异化翻译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西方的文学影视等作品被大量引进中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甚至已经成为汉语词汇,这与我们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大的角色的现状极不相符。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我们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吸收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有必要把我们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对外进行宣传。而在文化传输的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不可缺少的。
一、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2)。它们不仅有着词语的概念意义,而且还负载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汉语文化负载词,如“旗袍”“功夫”“饺子”“中国结”等被西方社会所接受。与此同时,更多的英语文化负载词融入中国社会,如“特洛伊木马”“阿喀琉斯的后跟”、卡拉OK、快餐等等。
二、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策略
以胡庚申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提出并论证了生态翻译学。所谓生态翻译学是指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该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揭示了“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该论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为基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2008)。方梦子(2011:38)对“翻译生态环境”曾进行过阐述,将其定义为“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其中,翻译的外部环境“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翻译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整体互动”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孙洁菡,2014)。译者会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期實现翻译目的。因此,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的对外宣传既要依赖其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取决于恰当翻译策略的选用。
事实上,中国的译者们往往关注源于与目的语之间的意义转换,而忽视了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因而,他们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往往会选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普遍性原则的影响下,汉语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被过滤掉。例如土家人相信床有床神,结婚时要“安床”,“安床”属于土家族婚俗中特有的习惯,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译为the minority group reverences a deity they call the “Bed God”; for, they believe that the bed must be set in just the right position at the time of marriage。因此,译者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以便西方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该词的文化内涵。然而,他们在翻译英语文化负载词时,在英语及其负载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下,则往往采用异化策略,被直译甚至被直接音译到汉语之中,比如说迪士尼(Disney)、星巴克(Starbucks)、亚马逊(Amazon)、阿迪达斯(Adidas)、桑拿(Sauna)等。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是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研究。鉴于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译者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要适当地适度地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不仅要传达出深层文化内涵,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最大化理解其含义,从而改变彼此语境的外宣现状不平等现象。因此,为了有效地传达这些词的意义和文化个性,促进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可以适当地灵活地采取异化翻译方法。
(一)音译
音译,又称转写,即用目的语来表示源语过程的结果。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语言含义丰富,汉语中所独有的特色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存在空白的情况下,许多汉语负载词在英译过程中被英语文化归化,导致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如果我们广大的译者能采取音译的策略,创造一个词汇到英语文化中,这样它既能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又能延续其在源语中的含义。一旦这些新创词汇被大量地使用,它原本对译作读者来说比较陌生的意义也会渐渐被理解和接受。因此,对文化负载词采用音译策略,有利于维护汉语的文化的民族身份。比如Taoism (道教)、jiaozi(饺子)、kungfu(功夫)、mahjong(麻将),fengsui(风水)等已经被英语人士接受使用。
(二)音译加注
音译加注是先用汉语拼音转换成某词汇,再以文内作注或文外加注的办法将该词语中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述出来,达到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例如,小道消息译为:but the XiaodaoXiaoxi, the news on the street, rings with fresh reports that quickly reach workers in other cities。“顿首”“百拜”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张培基在翻译《中年人的寂寞》一文时,分别被译为dunshou (Kowtow) or baibai (a hundred greetings) ,并以used after the signature in old-fashioned Chinese letter writing作补充说明。
(三)直译
直译是一种既保留源语内容又能保持源语形式的翻译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翻译主要遵循“凡具有中國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都宜用汉语拼音翻译,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金惠康,2003:299),以期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例如,“裤带面”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制作时把面擀厚切成裤带样,表现出关中人爽快、心宽的性格气质故直译译为Belt-Shaped Noddles。再如,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日,他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赛马、摔跤等比赛,夜晚还会点燃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故直译为“the Torch Festival”。
(四)直译加注
直译加注以直译法再现源语文化专有项的民族特色,辅之解释性注释来弥补空缺、消除跨文化理解上的鸿沟。换而言之,使用这种翻译方法主要是当文化负载词涉及的中国文化不被外国读者所了解时,将暗中的文化信息补充出来,使他们简单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化。例如“江南”是指长江以南,故英译为the regio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Yangzi River。“彩礼”是指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故可英译为the betrothal gifts which are prepared by the bridegrooms side。苗族在农历六月至九月农作物成熟期间举行传统农事节日,家家买肉打酒,吃从地里摘来即将长成新米的禾苞,祈福来年丰收。俗称“吃新节”,因而可英译为“Green rice ear eating festival”或“Ripening grain tasting festival”。
四、结语
由于地域环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然而,英语及英语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继续选用归化为最主要的翻译策略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势必会加速中西文化的失衡,进而影响全球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因此,从翻译生态环境出发,考虑到中西文化所处地位不平等,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采取异化策略既有利于保留汉语中的异质元素,从而维护了汉语在世界民族语言的身份。同时,又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促进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梦之. 中国译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8.
[2]郭旭明.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02).
[4]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299.
[5]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32.
7.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七
1 文化负载词的两种基本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对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是如此。国内外研究发现,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离不开两种基本策略:异化与归化。1813年, 德国著名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提出, 翻译有两种:“前一种翻译方法中, 译者尽量不打搅作者, 而让读者接近作者;后一种翻译中, 译者尽量不打搅读者, 而让作者接近读者” (顿官刚, 2011:111) 。美国的韦努迪 (L.Venuti) 于1995年在《隐形的译者》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批判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翻译理论, 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 (foreignizing) , 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 (domesticating) 。他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翻译, 认为其抹去了外国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倡导异化翻译, 其目的是发展一种抵御占据主导地位的目标语文化价值观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ibid.:307-308) 。
归化与异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目标读者的不同, 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不会相同 (郭建中, 2000:276-290) 。孙致礼 (2001:32-35) 提出了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并预测了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译法。所以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2 刘重德《爱玛》中异化的运用
在《爱玛》译本中, 大量文化负载词及词语在目标语中找不到相应的对等语, 于是刘重德采取了几种翻译策略, 以便更好地将原文的异域风味传递给目标语读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音译
音译法通常用于翻译人名, 地名及新术语 (方梦之, 2003:96) 。音译是当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等表达时, 为了保留源语言文化风味和解决文化冲突而采取的一种翻译方法。
2.1.1 音译
在刘重德《爱玛》汉译本中, 刘教授在翻译人名和地名的时候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
例1:He had returned to a late dinner after some days’absence, and now walked up to Hartfield to say that all were well in Brunswick Square. (6)
他去了几天, 刚刚回来吃了一顿过时的晚饭, 现在步行来哈特飞耳德, 告诉他们住在布伦斯韦克广场的亲人大小都很平安。 (6-7)
Hartfield本义是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东萨赛克斯郡的一个民政教区。该教区主要包括Hartfield, Colemans Hatch, Hammerwood和Holtye四地, 这四地均位于阿什当森林北部边缘。译者用直译的方法, 保留了源语语言文化风味, 但读者可能无法获取该文化负载词隐藏的涵义。或许, 添加注释, 会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1.2 音译+注释
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通常采用音译加注法, 例如《爱玛》中一些货币单位、容量单位等的汉译, 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 可以保留源语本身的特色, 也有利于读者对外来文化的了解。
例1:You were very popular before you came, because you were Mr.Weston’s son;but lay out half a guinea at Ford’s, and your popularity will stand upon your own virtues. (237)
在你未来之前你已经很出名了, 因为你是魏斯吞先生的儿子啊。只要在福德花上半个基尼, 你的声望就会建立在你自己的美德的基础之上了。 (258) 注:基尼, 是一种英国旧金币的名称。
例2:However, the very same evening, William Larkins came over with a large basket of apples, the same sort of apples, a bushel at least, and I was very much obliged, and went down and spoke to William Larkins, and said everything, as you may suppose. (284)
然而, 就在那天晚上, 威廉·拉恳斯便带着一大篮苹果来了, 还是那一种苹果, 至少有一蒲式耳那么多。我非常感激, 便下去跟威廉·拉恳斯讲话, 而且把你们所能设想的话都说了。 (310) 注:蒲式耳, 英国计算容器的单位。
Guinea的本义是1633年是英国第一代由机器生产的货币, 但不久由于黄金价格的上涨, 基尼币也随着爬升。到1733年以后, 基尼币已经超出了本身原有面值的数倍, 逐渐成为了人们收藏的货币, 直到1816英国政府宣布基尼退出了流通货币行列, 不再进行面值交易。而Bushel (缩写BU) 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一种定量容器, 如同我国旧时的斗、升等计量容器。一蒲式耳在英国等于八加仑, 相当于36.268升 (公制) 。故而, 对于Guinea, bushel这类具有鲜明西方国家文化含义的意象, 译者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 有利于作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2.1.3 音译+直译
音译通常被用于传递源语的特有文化风味, 而有时, 翻译文化负载词或短语时, 译者应该采用音译加直译的翻译方法。
例1:That Mr.Elton should really be in love with me—me, of all people, who did not know him, to speak to him at Michaelmas.And he, the very handsomest man that ever was, and a man that everybody looks up to, quite like Mr.Knightley. (88)
在米迦勒节日, 在所有的人中, 厄尔吞先生竟会真的爱上我?当时我还和他不认识, 不讲话。而他呢, 最漂亮的人, 一个十分象南特利先生那样为大家所景仰的人! (94)
通过百度百科, 我们可以了解到Michaelmas圣米迦勒节, 也称为大约每年的9月29日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等诸位圣者的宴会。由于这一天接近秋分 (昼夜平分点) , Michaelmas常与秋天的开始及白昼的缩短相关联。既然这个词含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特有色彩, 译者应该尽量将文化负载词的涵义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很显然, 在此句中译者虽然采用了音译加直译的翻译方法, 但是目标语读者可能很难理解该文化负载词的潜在涵义。
例2:“Good God!Mr.Weston, tell me at once.Sometimes has happened in Brunswick Square.I know it has.Tell me, I charge you, tell me this moment what it is.” (474)
“老天爷!魏斯吞先生, 即刻告诉我吧。布伦斯韦克广场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我知道是这样。告诉我, 我要你即刻告诉我是什么事。” (515)
Brunswick Square即指位于英国中伦敦附近布鲁姆斯伯里的一座公共花园的广场。在原文中是约翰·南特利先生一家居住的地方。此处译者用了音译加直译的翻译方法, 尽量将文化负载词的涵义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2.2 直译
直译是指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又能传递目的语。《爱玛》中有一些文化意象, 采用直译法, 读者也较容易理解。但译文应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
2.2.1 直译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爱玛》译者刘重德是如何采用直译来处理文化负载词的。
例1:Colonel and Mrs.Campbell are to be in town again by midsummer, ”said Jane. (358)
“坎布尔上校夫妇到仲夏就又在伦敦了, ”简说。 (392)
在原文中, “midsummer”即指施洗约翰节, 是每年的6月24日左右的西方传统节日。根据中国历法, “仲夏”在端午节前后 (约6月20日左右) , 因此它们大致是同一时间。信息接受者获取的文化认知语境信息基本等同于源语接受者。译者在此处采用了直译以使译文更切近原文的意思,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意思。然而, 他并没有对词语所含文化内涵作出解释, 这可能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偏差。
2.2.2 直译+注释
例1:Very well, Mr.Elton, very well, indeed.I have read worse charades.Courtship—a very good hint.I give you credit for it. (P84)
很好, 厄尔吞先生, 很好, 的确。我已经读过很多坏字谜了。“求爱”——这是一个很好的暗示。 (P90) 注:英语的court (宫廷) 和ship (船) 两词结合起来, 便构成courtship一词, 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求爱”。
Courtship即指求爱, 求婚。尽管在大多数欧洲文化中约会是相当普遍常见的, 但是在一些传统的社群中, “求爱”仍是一项相当严肃, 组织严谨的活动, 有着特有的正式规则。在求爱期, 情侣们开始彼此了解并决定是否订婚或是其他别的抉择。加注的形式有利于读者的了解, 加强了上下文理解上的连贯性。
3 刘重德《爱玛》中归化的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刘重德翻译《爱玛》中文化负载词时异化是很重要的手段, 然而, 异化也有可能因不顾读者的需要与目标语的语言习惯, 太过追求跟原文的形式对应从而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 刘重德采用归化, 采用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 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使外民族事物本族化。
3.1 意译
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性, 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时, 常采用意译法, 不是完整保留源文本措词, 只是译出词的隐含意义, 求得思想内容与原文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
例1:because things did not go quite right—did not proceed with all the rapidity, which suited his feelings—he was apt to be in despair, and exclaim that he was sure at this rate it would be May before Hymen's saffron robe would be put on for us! (369)
因为诸事进行并不十分顺利——发展的速度也不能完全配合他的感情, 而且动不动就惊喊着说, 他相信照这样速度一定要到五月我们才能结婚了! (405)
原文借用了一个典故, Hymen’s saffron robe取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长诗“happy people”中, 暗指“结婚”。译者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来解释不被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表达, 虽然牺牲了源语的文化信息, 却保证了让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
3.2 意译+直译
采用意译使译文更自然、易懂, 加直译可尽可能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
例1:Well!This is brilliant indeed!That is admirable!—Excellently contrived, upon my word.Nothing wanting.Could not have imagined it.So well lighted up!Jane, Jane, look!Did you ever see anything—?Oh!Mr.Weston, you must really have had Aladdin’s lamp. (385)
好啊!确实灿烂辉煌, 值得羡慕;设计得很好, 不讲假话。一无所缺。想不到。灯光这样好, 简, 简, 看—你看到什么东西?—噢!魏斯吞先生, 你必定得到了如意灯。 (420)
Aladdin’s lamp指阿拉丁神灯, 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合集《天方夜谭》 (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穷小孩, 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一个巫师的引导下, 他得到了一盏神灯, 神灯可以召唤神仆帮助他实现众多愿望。而文中此处为贝慈小姐大肆夸赞了魏斯吞先生对舞会房间的布置。暗指他必定得了阿拉丁神灯的援助, 才能这么“如意”地将房间布置得这么好。考虑到当时读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情况, 译者运用意译加直译将其译成具有浓厚目的语文化色彩的“如意灯”, 读者更容易接受, 而源语信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3.3 替换文化意象
西方一些特别的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不到, 但由于文化的相通性, 可以借用类似的表达方法, 让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努力, 获得最大的传达效果。
例1:Dear me!When I look back to the first time I saw him!How little did I think!The two Abbots and I ran into the front room, and peeped through the blind when we heard he was going by, and Miss Nash came and scolded us away, and stayed to look through herself; (P88)
哎呀!回忆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 我是什么也没想到啊!—当两个主持和我听到他在经过的时候, 我们就跑进前室从百叶窗偷看, 奈虚小姐来了把我们轰走, 自己呆在那里看。 (95)
Abbots的本义指男修道院院长。修道院, 即基督教组织机构名称。一为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译, 为天主教培训神父的学院, 又译神学院。简称修院, 分为备修院、小修院、大修院三种。译者刘重德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这一具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化现象, 故而用“主持”这一表达来取代。
例2:In town next week, you see—at the latest, I dare say;for she is as impatient as the black gentleman when any thing is to be done; (363)
下星期就到伦敦了, 你明白—至迟, 我想;因为-要做什么事, 她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啊; (397)
这是魏斯吞夫妇与爱玛间的一段对话。他们在谈论邱吉尔的信。原文中black gentleman是一个西方委婉语, 出自谚语“恶魔之黑, 未如所绘之甚”。西方人通常将the devil比作black gentleman。由于在新中国, 中国读者对西方谚语并不熟悉, 所以译者用一个中国读者普遍熟悉的文化形象“热锅上的蚂蚁”来表示焦急的心情。目标语读者对这一文化意象非常熟悉, 所以能更好的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3:Patty makes an excellent apple-dumpling..Well, Mrs.Weston, you have prevailed, I hope, and these ladies will oblige us. (281-282)
帕提会做顶好的苹果汤团。呃, 魏斯吞夫人。你已经劝过驾了, 我希望, 这两位小姐要给我们面子了吧。 (307)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 dumpling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小面团、汤团;一指水果布丁。而汤团一词源自宋代, 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美食;而布丁是典型的西方甜点。将西方甜点译成中国传统美食, 使读者很容易理解, 看起来像是源语作者在用目标语写作一样, 但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上的误导的负作用。
例4:what was unwholesome to him he regarded as unfit for anybody;and he had, therefore, earnestly tried to dissuade from having any wedding-cake at all, and when that proved vain, as earnestly tried to prevent anybody’s eating it. (18)
什么东西对他不好, 他便认为对任何人都不合适, 所以, 他曾经很热心地设法阻止别人吃喜饼。 (20)
wedding-cake本义是极具西方文化色彩的婚礼蛋糕, 表示生活幸福甜蜜。而喜饼是中国婚嫁的传统食品, 买喜饼, 送喜饼是不少新人的“规定动作”。婚礼蛋糕, 在功能上虽和喜饼一样, 但是在形象外观等方面, 二者却截然不同。译者将婚礼蛋糕译成喜饼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但抹杀了两种语言文化层面上的差异性, 可能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
由上面一些例子可知, 刘重德运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给目标语读者传递了源语特定的文化信息, 但是有时, 一些文化意象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文化词语来替换, 读者虽然更容易理解, 读起来也颇像原作者在用目标语写作一样。但是这样的译文很可能会产生文化上的误导的负作用。
4 结论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因而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有利于对文化间差异的了解, 并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刘重德先生在汉译《爱玛》时, 针对原著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 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主旨。总的说来,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有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在刘重德《爱玛》译本中, 主要运用了音译, 音译加注释, 音译加直译, 直译, 直译加注释的异化手段将原文的异域风味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同时, 译者也采用了意译, 意译加直译以及文化形象替换的归化手段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使外民族事物本族化。异化归化二者缺一不可。然而, 至于何时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异化还是归化, 要看具体的情况。文化负载词承载着各民族的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翻译的时候, 无论是采取何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都是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译文供读者欣赏。采取哪种方式不重要, 只要是能达到翻译交流的最终目的, 即为佳作。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242.
[2]顿官刚.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11, 307-308.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276-290.
[4]孙致礼.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1) :32-35.
[5]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96.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推荐阅读:
《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12-24
聊斋志异简介07-29
《聊斋志异》对联07-31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优质09-29
白话聊斋志异读后感07-06
聊斋志异阅读理解答案07-23
《聊斋志异》读书笔记600字10-05
《聊斋志异》精选读后感11-24
文言文欣赏:聊斋志异节选06-12
阅读聊斋志异的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