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2024-12-15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精选11篇)

1.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风险就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企业是社会经济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就是其中的一种常见风险,是指在其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那么一控制因素导致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的各个财务环节,在现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处理不当,企业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主,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企业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张娴实战沟通训练家理论结合大量生动、提升吸引力,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

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企业财务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企业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

三、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政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效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企业财务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下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动,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二

1.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多方多赢”。

融资租赁是资产的所有者 (出租人) 与资产的使用者 (承租人) 就资产的使用所签订的不可撤消的合同约定, 它定义了所有相关的条款, 包括租金额, 租期和付款周期等。一般租赁交易由三方 (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 参与, 由两个合同 (租赁合同和购买合同) 构成。融资租赁交易是一种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别实现,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对于我国当前的工程机械行业非常适用, 因为它可以实现“多方多赢”。

1.1 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购买工程机械设备符合客户利益。

近年来在我国工程机械施工及租赁行业中个人经营已成为主要模式, 大量的个人客户成为工程机械设备主要买家, 由于资金实力有限, 80%以上的个人客户需要通过融资形式购买设备。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销售具有产权清晰、债权保证、利率优惠、期限较长、手续简单等优势, 符合现今国内购买者的利益。

1.2 通过融资租赁实现销售符合工程机械制造商和代理商的利益。

首先通过融资租赁销售机械设备可快速实现制造商和代理商的资金回笼, 加快了生产周转,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一些大型上市制造企业, 第三方金融公司的资金注入, 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压力。其次, 鉴于工程机械设备残值高的特点, 当金融公司产生风险时制造商或代理商可以通过回购欠款设备并翻新再销售实现二次创利。据统计, 2010年我国二手工程机械交易额超过1000亿, 二手设备买卖已成为各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和代理商提高综合收益的一大重要渠道。

1.3 通过融资租赁实现金融公司自身经营目标。

目前, 国内各家从事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金融公司均实行基准上浮20-50%的利率, 所以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收益很高, 利润贡献度十分可观。其次, 现行的光银金融工程机融资租赁模式, 租赁公司要求与制造商和代理商签订“保证金+回购”的担保协议, 从而有效保障融资租赁期间的债权, 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租赁公司操作此类贷款业务的风险。低风险、高收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

1.4 通过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使保险公司受益匪浅。

现行的光银金融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模式中, 要求承租人在设备租赁期间必须为相关机械设备购买工程机械财产综合险以防范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损失风险。为此, 国内各大保险公司都已开展相应业务且市场效果很好。所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正通过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实现新的收益。

2.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分析

应该说, 光银金融工程机融资租赁是一项多方多赢的业务。然而,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 在操作实务中, 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风险点值得关注。如果能够对这些风险加以有效的规避, 则对于完善该项业务品种, 进一步加快该项业务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1 来自承租人的风险。

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刚起步之时, 购买人几乎都是企业, 付款方式基本上是全款, 融资形式的销售占比很低。但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及个体工商业的高速发展, 机械设备的购买人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数据统计, 在庞大的中国挖掘机市场中, 有80%至85%的液压挖掘机是由自然人购买的。越来越多的自然人在成为工程机械设备的购买者, 这些人同时也成为了融资租赁业务中的承租人。但是从目前我国购买工程机械的自然人这一群体来看, 总体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家庭资产薄弱的特点, 如果这一群体的借款人在其设备经营不善和偿债能力有限的时候较容易出现信用风险。这将直接影响租金回收, 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质量的控制带来潜在风险。

2.2 来自金融租赁公司的操作风险.

光银金融工程机融资租赁模式的核心要求是必须保证设备交易的真实性。如果代理商和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操作人员共同策划虚假交易, 则属于业务操作风险。虚假交易将直接导致回购担保措施失效, 形成金融租赁公司债权悬空, 最终可能成为资产损失。一旦以上操作风险出现, 最终造成警容租赁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很高。

2.3 来自代理商的回购风险。

光银金融工程机融资租赁模式下代理商将承担第一层回购担保。金融租赁公司一般在与各制造商及代理商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租金回款发生风险时, 制造商和代理商要承担回购责任, 并支付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但是, 代理商与制造商在履行回购责任上有先后顺序, 其中代理商承担首先回购责任。与制造商相比, 代理商的企业规模与实力都相差很大, 无论是从对抵押物的处置角度, 还是从代理商的资金支付能力角度, 代理商的回购担保并不能完全化解潜在风险, 所以金融租赁公司在与代理商合作过程中仍需定期或不定期考察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并随着其业务量的增加随时调整保证金比例。

2.4 来自制造商回购风险。

光银金融工程机融资租赁模式下的金融合作协议, 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制造商对金融租赁公司因承租人违约而收回的工程机械, 在代理商拒不回购、没有能力回购或已不再是其特约代理商的情况下, 履行第二层回购责任, 并且也给金融租赁公司交付数额可观的保证金。从协议内容来看, 其本身可极大地规避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风险。但是, 如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最关键的就是制造商的规模回购能力的问题, 如果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暴露出大规模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施工操作时, 制造商能否承担大批量的设备退换?更或是整体工程机械行业出现宏观层面上的系统风险, 制造商是否还能履行回购约定?虽然以上都是小概率假定, 但是金融租赁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 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极端的情况, 也就是说, 必须要对生产商可以实际承担的回购能力进行评估, 在其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开展此项业务。对抗系统性风险低的制造商, 即使金融租赁公司与其签订了回购协议, 当系统性风险出现后回购协议的执行最终也是会落空的。

3.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

3.1 严格把好承租人准入关, 建立健全业务操作内控体系。

通过调研工程施工和机械租赁行业经营特点, 总结影响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款偿还的主要因素, 制定相应的审查审批条件, 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承租人的真实还款能力。要求融资租赁业务经办人员面谈面签每一位承租人, 核实每笔融资租赁业务交易的真实性。建立健全金融租赁公司内部业务操作内控体系, 业务操作岗与审查审批岗分离, 并建立贷后监督岗,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务重检, 以防范金融租赁公司内部操作风险。

3.2 严格把好制造商和代理商准入关, 客观评价制造商和代理商的回购实力。

慎重选择合作的制造商和代理商, 综合评价制造商和代理商的回购担保能力, 稳固构筑租赁业务风险的后防底线。承租人一旦发生还款风险, 金融租赁公司债权的追索将落实于与制造商和代理商签订的回购协议上。因此, 必须侧重于对制造商和代理商回购实力的评价。金融租赁公司可以通过综合评定给予制造商一个回购限定额度, 作为制造商的最高可承诺回购额度, 并将此最高可承诺回购额度分解到其各个代理商。实际操作中, 每发生一起回购业务, 即相应扣减该代理商分配的可承诺回购额度, 如可承诺回购额度扣减到零, 则下一笔将要发生的租赁业务必须选择100%保证金存入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有效控制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质量, 减轻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的冲击。

3.3 与制造商和代理商另行签订保证协议, 明确其回购责任的法律效力。

在签订融资租赁金融协议向下增加从属协议, 单独约定制造商和代理商承担回购责任条款。主要内容应包括:回购发生条件、回购付款金额、回购付款时效、回购付款方式, 债权移交时间、债权移交形式、授权追索方式等等。以此夯实金融租赁公司与制造商和代理商签订的回购协议, 使“君子协定”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 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日新月异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 工程机械行业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而融资租赁销售的成败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一个历史背景下, 上述对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中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对策的思考, 目的是将此项业务更加广泛地在各家金融机构中开展起来, 使按融资租赁业务更加强而有力地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这种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给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外部环境, 加之我国为克服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投资, 成就了当今国内各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及其代理商销售火爆的大势。在企业日益增加的设备销量中以融资形式卖出的设备已占到70%以上, 融资租赁销售已成为各大企业推崇的主要销售模式。对于我国开展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的各家金融公司, 如何甄别此项业务中面临的种种风险, 以及如何化解这些风险, 必须要有足够的对策和信心。

关键词:融资租赁,物权债权,风险回购

参考文献

[1]张巨光,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实务和风险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 154-176页。

[2]沈科, 工程机械买卖合同中的所有权保留, 云南:公司专业法律顾问——沈科律师主页, 2010年10月30日。 (http://www.lawtime.cn/article/lll41813204186414oo26813)

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三

【关键词】民营养猪企业;融资风险;内源融资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2011年全国生猪出栏数达到66170万头。我国也是生猪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出口猪肉8.07万吨,累计出口金额达326101.68千美元。我国生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全国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在肉类结构中的比重可达64.76%,稳居第一位。我国生猪养殖市场前景广阔,而江西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猪大省,每年外调生猪1200万头以上,2012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795万头,同比增长2.1%,其养猪行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渠道少,主要有企业内部资本积累、政策扶持以及银行贷款。我省只有一家民营养猪企业为上市公司,即正邦集团,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在上市融资这一途径上有明显缺失。(2)融资结构不合理。据调查显示,我省大多民营养猪企业内源融资占融资总比例的90%以上,显然比重过大。由于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规模大多较小,资本积累不足,再加上新税制的改革使其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失去了在税收上的一定优势,因此,仅靠内源融资来实现企业融资是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

二、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1)来自政府方面的融资风险。目前是我省养猪行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三农”问题仍是重中之重,并且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如何在家庭农场的发展中仍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何随着政策的变化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我省民营养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来自金融机构方面的融资风险。来自金融机构方面的融资风险主要分为银行和担保公司两部分。来自银行的风险主要有三点:一是银行盲目贷款。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银行不完全了解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内部运营状况、贷款目的、收益情况与来源时,如果银行盲目贷款,会导致企业融资风险增加。二是贷款成本上升。当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利率大幅提高,会增加企业还贷压力。此外,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基础较差,从银行申请贷款时,除了支付比大型企业更多的利息外,可能还需要支付一些“公关费”,增加了企业贷款成本,间接加大融资风险。三是贷款时间长。若出现银行贷款业务的程序繁琐及其办事效率的低下的情况,易造成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贷款业务办理时间过长,从而错失最佳融资时机。来自担保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担保体系有待健全。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猪场大多建在荒山上,其使用土地大多为无土地使用证的农业用地。且企业的动产主要为生猪,难以作为抵押物。此外,企业所有者大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作为贷款抵押,这些都增大了企业获得担保的难度。二是担保程序繁杂、办理时间过长等问题易使得企业错过担保的最佳时机,造成经济损失,导致企业难以按时还款。三是担保费用过高。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担保费用多为大型国企的150%~200%,过高的担保费用加大了养猪企业的融资困难。(3)来自企业自身方面的融资风险。来自企业自身方面的融资风险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当引发的风险。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大多起源于个人或合伙投资设立的企业,多为家族管理模式。其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且管理人员多为亲属关系,难以完全从公司利益的角度来进行决策。二是融资方式选择不当引发的风险。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股票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注意所选融资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三是预期现金流入量不足带来的风险。我省民营养猪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生猪,而生猪难以作为抵押,在猪肉价格不稳定的时期,生猪更是难以做到随时变现。这些都决定了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相应地融资风险也会提高。

三、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及其防范措施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从2007年开始,为促进江西省养猪行业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江西省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母猪保险和饲养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一是对有繁殖能力的母猪建立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保险制度;二是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按每头100元的定额标准,对母猪饲养户给予直接补贴。自2013年起,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由10%提高至中西部地区50%、东部地区40%。此外,我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缓解我省养猪行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直接投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等。(2)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机构是解决江西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问题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当大公司以上市融资的方式直接融资时,中小企业随即成为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并得到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可借鉴此类创新方式,在扩宽自身业务的同时也使民营养猪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我省民营养猪企业有其自身特点,融资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固定资产建造、研发新品种等,也有企业将融资用于归还贷款或者补充流动资金。融资用途的不同导致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在融资频率与数额、方式上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区别,因此金融机构可以结合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特点,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风险小、收益高的产品。2009年我省为促进养猪行业发展,由省财政拨出5000万元,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3000万元,共同成立了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料收购、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等经营所需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担保。但是也应看到其局限性,资金少、业务范围小使其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规范担保业务程序势在必行。(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企业应重视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并结合养猪行业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便预测融资风险的未来趋势,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应注重及时更新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保证融资风险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融资途径单一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为我省民营养猪企业寻求多样化融资渠道敲响了警钟。我省只有一家养猪企业是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渠道上我省民营养猪企业潜力巨大。同时,新的融资方式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都可纳入考虑。其中典当融资这种方式需要引起我省民营养猪企业的高度重视,它允许典当的资产包括各类动产、不动产、以及如沪深股票、银行票据、基金、国库券、企业债券等财产性权利。我省民营养猪企业要想规避融资风险,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典当融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 考 文 献

[1]王福强,王冠群.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1(18)

[2]张宁.2011年中国养猪行业发展概况[J/OL].中国种猪信息网.2012

[3]蔡福津.《江西着手建立母猪保险和补贴制稳定猪价》.中国广播网.2007

[4]财政部.《关于2013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

知》.2013

4.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四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宜顺论文网

一、分析如今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4

二、银行会计风险概述、分类、特点„„„„„„„„„„„„„„„4

三、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5(1)外部环境原因:„„„„„„„„„„„„„„„„„„„„„5

1、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2、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

3、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4、内部控制的监督弱化。

5、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2)内部人为原因:„„„„„„„„„„„„„„„„„„„„„7

1、基层行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2、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

3、人员管理风险。

4、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5、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四、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8(1)针对外部环境因素„„„„„„„„„„„„„„„„„„„„8

1、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

2、重视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

3、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内部控制。

4、加强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

5、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垂直管理

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7、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针对内部人为因素„„„„„„„„„„„„„„„„„„„„„9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2、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3、规范会计业务操作管理,重点控制会计核算环节。

五、总结„„„„„„„„„„„„„„„„„„„„„„„„„„„10

六、参考文献„„„„„„„„„„„„„„„„„„„„„„„„„11

宜顺论文网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

(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

(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宜顺论文网

(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

(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

(二)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

(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

(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三)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

(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种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来控制银行的风险控制。但

宜顺论文网

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力度仍然没有完全到位,监管机构经验不够,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管理上,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例如,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使某些银行享有某些政策优势,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的银行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因此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2)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式凭证制度,这对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快速运用的时代来说,单式凭证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趋势,各种问题逐渐突出。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大量依靠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任何一笔业务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许多业务都已经采用复式凭证,因而此时,复式凭证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远远大于单式凭证制度。并且,单式凭证制度操作复杂,需要的凭证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质量。

(3)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4)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宜顺论文网

(5)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网点建设薄弱,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 前几年,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多是为吸收存款而设,基层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增存款上,包括基层网点负责人的配备,主要看其公关水平和吸存能力,较少考虑其商业银行的业务知识水平。由于点多面广,管辖行自身管理力量分散,对基层网点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可以无原则地迎合客户,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从近几年对基层网点会计部位的检查情况看,由于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网点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点很多,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压)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2)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3)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

宜顺论文网

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4)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

会计人员在向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上,没能做到及时、有效、完善,信息分类比较粗,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没能提供准确的或是针对性强的信息,造成现阶段会计信息可加工性差,传递的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

四、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外部环境因素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强化银行业监管,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新设立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还应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状况。要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通过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各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严格审批,要通过广泛的风险调查后方可逐步推行。同时必须符合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统一约束力的各种制度,以免同行业不平等竞争。针对银行会计易产生风险的实际,应加强基层网点检查,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

宜顺论文网

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3)加强会计电算化进程,降低会计风险系数。

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

(4)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要防范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针对内部人为因素

(1)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

在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逐步完善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以保证正常履行稽核职能的需要。总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保证银行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切实防范会计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宜顺论文网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宜顺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李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2)

[2] 范威,李桐.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4)

[3] 何叙东.浅谈基层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经济》.2007,(08)

[4] 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8).[5] 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6] 张学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3).[7] 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8] 卢梅.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06(7)[9] 戴 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7).[10] 夏美亚.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12)[11] 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12] 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13] 刘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对策刍议[J].《财会研究》2008,(12).[14] 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15] 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0(11)

[16] 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7] 文东荭.浅谈商业会计内控风险防范[J].《企业经济》,2008(9)[18] 金晓燕.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1).[19] 吴立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01)

宜顺论文网

5.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五

银行既是经营信用又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它将给银行带来以下风险:

(1)银行存贷业务受到冲击,贷款市场份额降低。首先,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和多元化发展,使企业和居民投融资的渠道日渐增多,居民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回流到金融市场,金融脱媒深化,银行吸存放贷的经营能力下降。其次,我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逐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导致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的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一部分银行大型优质企业,然而这部分企业往往具有经营稳定、信用较好、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并在银行表内业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优质客户的流失造成银行对这一部分大型优质企业的放贷量减少。

(2)信用风险增大。首先,银行一部分大型优质客户流失降低银行贷款客户的整体信用质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贷款规模整体较小,竞争优势、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没有大企业的强。与贷款给大客户相比,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其次,表外业务是银行或有资产负债,小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小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因而银行没有像对待表内业务那样,对其高度重视。同时,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审核和监管的力度都比较弱,导致银行面临的隐蔽信用风险增大。一旦客户违约,就会转移至表内,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负债,损害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降低银行资产回报率。

3. 2银行风险防范与实体经济发展

针对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银行应该积极应对,清晰定位,顺应市场发展,创新业务和经营模式,从而为实体经济更好的服务。

(1)增加对高质量中小企业的贷款并将贷款打包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首先,银行一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上国家的“两个小低于”的目标,即:“对于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小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小低于上年”。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同时又是盈利机构,应该对现金流稳定、发展前景好和信用状况优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银行也应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可以对小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差别定价,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一定要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充分调查,查清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必要时建立全国征信系统,监督企业信用,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进行放款。贷款发放后,银行还要进行贷后监督,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监督贷款去向和使用情况,一旦企业的信用状况恶化,企业可以停比对其贷款发放,降低银行风险。再次,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可以将贷款存量进行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盘活贷款存量,尽早回收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将贷款资产移到表外,降低银行风险。

6.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六

摘要:银行承兑汇票就是,承兑银行向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然后再向开户银行进行申请款,经过银行严格的审查同意以后,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全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具有长期性的汇票。在银行具体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完善的防范策略,重点防范承兑风险、诈骗风险、贴现风险,保证银行这正产运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防范对策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从银行承兑汇票应用以来,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可以帮助企业丰富结算方式,不断增加融资渠道,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另外,承兑汇票具有信贷功能和资金属性,便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提升资金流动的速度。对于银行进行调控和增加存款而言,承兑汇票都成为银行重点开拓的业务点,推动了承兑汇票业务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承兑汇票贴现和转贴现的规划,对提升企业支付结算效率、增加融资渠道以及保证信贷资产质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深入开展,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对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和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旦银行签发承兑汇票,相当于银行成为了购货方的信用担保,但是在购货方没有按照规定日期完成付款,银行不得不垫付票据资金,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的前提下,就会增加银行的金融风险。在企业进行贸易往来过程中,承兑汇票相当于把银行的银行信用转移到商业信用上来,导致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信贷收益,就会不断放宽承兑汇票业务的标准,甚至不审核承兑汇票业务的真实性,利用相应的保证金增加存款收益,使得银行信贷和存款规模出现虚假繁荣,对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对基层行而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基层行就会利用异地贴现票源,不断简化实际操作程序,再加上管理不完善,没有对票据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盲目的扩大票据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实际业务开展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对银行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额支付系统款行业务逐渐实现了即时入账的情况,极大地提升实际也去操作的效率,推动了当前异地贴现业务的发展,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额系统一定汇款量成倍增加,从而加剧了银行资金流动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银行承兑票业务风险的诱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展开论述。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规范,承兑汇票主要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具有远期付款的性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的就是由债权人开出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命令书。银行承兑汇票具有结算功能和融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前银行结算手段,不断完善银行信用,明确了实际结算的手段,在推动企业商业流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短期贷款业务,帮助企业进行非现金结算,从而促进企业短期资金融通。就目前而言,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不会受到金额起点的限制,具有短期融资的功能,能够满足多种类型经济活动的需要,并且投入的成本比较低。第二,具有增信的作用。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以后,银行需要无条件付款,这样一来,企业的商业信用,就能转化成银行信用,从而推动各类经济贸易发展。第三,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进行背书转让或者申请贴现,比商业承兑汇票更具有流动性。

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从而降低了实际运行成本和伪造风险。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清算方式,同时规定,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财务外的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加入电票系统,开展电票转贴现、提示付款等规定业务但是在科技不断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背景,根据不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其概况,利用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近,根据新浪网报道,济南警方经过一年时间,破获了涉案金额99亿元特大“保兑仓”的业务类票据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贸易背景,伪造某大型企业分公司公章,与当地多家银行签订三方“保兑仓”协议,骗取了多家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票面总金额99亿余元,后指使他人冒用中国某公司名义将截留上述票据,贴现后用于挥霍及从事期货交易等高风险活动,造成这些银行损失9亿余元。

三、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特点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票据市场逐渐形成,朝着规模化的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并且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第一,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其中在一级市场中,一个核心产品就是要做好承兑工作;在二级市场中,核心产品就是贴现。从银行整体承兑汇票市场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并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以贴现和票据回购业务发展最为迅速。第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在当前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为了不断增加收益,很多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票据中心经营管理机构,极大地提升票据业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推动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新模式。第三,票据呈现出现融资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票据资产流动性不断增强,交易额不断增加,导致利率变化迅速,交易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产生巨大的资产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银行货币利率和货币的供应量。第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推动了当前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增加银行的贷款和存款业务,使得很多短期贷款主要以融资方式呈现,大大增加了银行保证金的存款数量。因此,银行在具体承兑汇票业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结合汇票的特点,做好汇票市场的管理,降低实际开展的风险,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诱因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潜在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展开,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下面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风险展开论述。

(一)风险转移因素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的特征,属于或有负债或者或有资产,作为银行,需要承担到期无任何附加条件责任。但是当申请企业到期,并没有支付相应的资金,需要由实际签发的银行进行垫付,银行不能进行推脱。但是到期没有能解付的承兑票款就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逾期贷款,导致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转移成银行信用风险。

导致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逃离债务,不能按照相应的约定,向银行转入资金,导致出现银行垫付的情况。在进行汇票开具过程中,规定的期限与企业资金周转资金期限存在很大的出入,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在短期内不能回收,只能让银行进行垫付。同时由于银行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地担保抵押手续不完整,并且保证金收取比例不合理,一旦利用贷款资金或者抵押物充当保证金,就会增加实际运行的风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的银行为了一己之私,与申请企业勾结,出现伪造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从而诈骗银行的资金,大大增加了实际经营的风险。出现以上行为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政府没有结合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信用机制,导致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出现风险的概率。

(二)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功能理解不到位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为了发挥结算和短期融资的功能,从而满客户基本的授信需要,做好资金周转,帮助企业降低实际经营的财务成本。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为银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并且与企业进行的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相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就目前而言,在实际过程中,我国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面的万分之五,收取相应的手续费,极大地减少实际费用成本。并且从授信方面来看,缴存的保证金与企业相应的信用等级发生联系,尤其对大型企业而言,授信评级越高,相应的保证金比例就会越高。对于其他中小企业而言,交付的保证金是银行主要的存款来源,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需要交付至少一半的保证金。一旦企业没有在半年内承兑汇票以后,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就可以利用当前商业银行低贴现利率继续拧融资,从而提升银行承兑汇票工作的基本需要,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和银行双面需要,企业就就不会进行流动资金贷款,相应承兑汇票就会增加。但是根据实际的工作运行流程,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就会增加保证金存款,就会忽略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无法真实客观的审核票据贸易业务的真实性,对票据融资功能认识不到位,不断扩大其融资功能,导致许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增加了银行信贷的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票据融资违规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大量的违规资金进入到股市,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安全运营的风险。在实际过程中,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违规行为,进入到股市的主要方法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同一法定代表人下属的几家公司,通过虚开承兑协议,首先利用贴现,将资金转给另一方;然后再注册几家贸易公司,签订虚假的协议,进行非法的金融活动。

(三)商业银行表内外授信管理存在问题

在以往承兑汇票业务管理过程中,对表内外业务授信管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变相融资套现的问题,从而对影响到银行资金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银行出现了风险倒逼和旧票换新票的问题,影响到商业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证银行业务正常开展,我国政府出台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规定,不断严格汇票管理标准,有效避免潜在的风险,在当前企业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经营因素的影响,虽然融资性票据发挥着企业流动资金的功能,但是受到业务量不断增加的影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会受到企业的牵制,增加了信贷退出概率,就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导致保证金比例不断提升,进一步压缩银行的贷款存量,降低了银行的利润。

(四)银行指标考核与银行承兑汇票比例不合理

在银行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降低风险,需要对基层行和贷款指标进行相应的考核,导致在银行都非常重视利润考核,往往忽视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管理,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基层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基层行盲目扩大承兑汇票的数量,从而增加银行的保证金存款,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一旦银行承兑汇票的数量超出了企业实际经营的现金流量,或者在短期内没有保证金的支付能力,导致银行经营出现问题。第二,对信用级别低的企业,银行需要降低企业保证金的比例,这样既可以增加营销的客户,这样就会增加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银行存在重放轻收的问题,相应的考核指标不完善,从而忽略了银行信贷行为和客户评价的真实性。同时信贷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营销客户,就会划分相应的客户登记,对并且不断朝着相应的等级靠拢,从而降低了客户评价的真实性,无法为银行授信控制量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增加了企业实际经营的风险。

(五)内部控制不完善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具体开展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信贷审批以及会计核算等,增加了实际业务开展的风险点,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银行没有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企业生产效果过程的分析,无法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回笼,下游客户落实不到位;在实际签发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对应的授信权限进行,导致企业签订地点抵押手续不完善,不能按照银行既定的标准收取相应的保证金。同时在印发、密封等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程序,从而严重违反了银行有关承兑票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在贷款产生以后,相应的管理不到位,银行业务管理人员,没有针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企业到付款能力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从而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另外,在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查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要的一点,就是无法确定企业商品贸易的真实性,并且缺乏合同真伪辨别能力,从而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其次,对企业资金使用监督不到位,在企业使用银行贴现资金过程中,由于缺乏银行的监管,很难查实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的难度。最后,银行需要对贴现票据进行严格的插叙,需要真伪的辨别,在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票据背书不连续或者有误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加银行经营的实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具体银行承兑业务开展过程中,违反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无法明确相应的防堵责任。并且银行缺乏相应监督和管理机制,无法真正规范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虽然有的商业银行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导致监督措施很难落实到位。第三,银行防伪技术有待提升。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下,银行对票据防伪技术不断提升,利用紫外新能够进行照射、签发以及查询,但在实际签发过程中,签发没有对票据真伪做出明确的要求,只能答复票据中的内容。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在充分了解银行基本业务基础上,伪造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票据克隆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法分子利用票据小额增大和拆分手段,获得非法的利益,从而增加了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风险。第三,银行员工风险教育不到位。在银行开展具体的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是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充斥着各种思想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法分子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出现腐化问题,不仅增加了道德风险,而且进一步增加了银行业务风险。另外,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会计管理不完善,并且没有结合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对专业的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导致实际票据防伪技术不高,不具备高超的真假辨别能力,从而增加了银行汇票业务的操作风险。

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点分析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的银行认识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就会结合业务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承兑、贴现以及转帖管理机制,从而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的审查工作,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诱发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比如欺诈行为、管理薄弱以及资金套取等风险,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一)承兑阶段

1、有的企业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就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企业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会出现凑发票的情况,就是利用同类商品交易的增值发票。第二,有的企业在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以后,就会到其他银行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第三,部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用经销协议代替商品购销合同,未涉及商品交易标的物及金额。

2、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是指企业向开户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作为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按照自己在开户行(承兑行)信用等级的不同所需缴纳的保证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付的资金。但是在承兑过程中,企业由于经营管理问题,无法按时交付保证金,从而增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

3、在进行贷后管理过程中,如果客户保证金办理的是存单质押,需要银行工作人员把存单及时入库,避免出现遗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在处于银行承兑汇票以后,要做好相应的整理工作,对客户行贷进行跟踪检查,随时掌握客户的动态,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问题,降低潜在的风险。

4、会计流程不合规。银行承兑汇票清单记录存在错误,导致收款人账号与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以后,会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定,录入到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没有做好信贷管理和统计分类工作,会计签发不合理,没有做好临柜复审等工作,从而导致银行统计数据与实际金额不一致。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会计操作规范,提升风险防范和自身监督能力。

5、在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需要控制好各个环节,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出现资金损失,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作为银行票据业务办理人员,既要掌握好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又要针对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票据、信贷、计算以及法律等专业知识,但就目前而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法律不完善,风险体制不健全。

(二)贴现阶段

1、从贸易背景真实性方面来说,有的步法分离利用票据进行恶意诈骗,需要银行在贴现阶段,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比如有的具有“贴现资源”金融机构开展“地下钱庄”,通过虚构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在成立空壳公司,在寻找相应的机会进行贴现,在扣除贴现资金费用以后,交付背书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在直接售后票据以后进行贴现。因此,为了降低潜在的贴现风险,需要做好汇票贸易背景的核查,从而降低贴现风险。

2、从贷后流向的合规性方面来说,银行没有针对做好票据贴现业务资金流向监督和管理,导致企业贴现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等其他领域,贴现资金回流到出票人手中。同时,还有的企业利用虚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无法从根本上上控制好资金的流向,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3、从票据真伪的辩别方面来说,不法分子利用虚票据行为屡见不鲜。有的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变造、克隆以及以假换真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从而导致银行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票据纠纷。就目前而言,票据市场流通的主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但是银行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很难真正掌握承兑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贴现风险。在2017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票据承兑诈骗案。某公司通过虚构上游合同,伪造下游合同,成功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主要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归还银行欠款,并且的承兑汇票到期以后,公司按期汇款。由此可知,在日常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展过程中,管理不够完善,经营存在漏洞,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

六、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为了保证银行各项业务正产开展,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业务情况,分析潜在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不断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内容,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一)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防范

1、在进行政策风险防范过程中,银行业务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票据法等法律,加强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和职业敏感度,能够结合国家既定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推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

2、采取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作为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在实际办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合同管理内容,控制好合同内部要素,保证银行承兑的额度与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的情况保持一致。银行要严格控制承兑总量,建立完善的审批机制,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另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好实际业务开展的各个流程,做好具体的风险防范工作。银行要按照按照规定,做好基本的规范管理,设置定期检查机制,对做好承兑汇票检查和登记工作,的重点做好印鉴的管理。为了保证担保落实的有效性,银行要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根据评定的结果,然后向企业收取相应承兑保证金,坚持专户管理的方式,避免出现混乱的问题,保证承兑汇票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

银行在具体开展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需要分析潜在风险的因素,重点控制中间的薄弱环节,建立坚固的“防火墙”,从而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第一,要保证票据的真实性,提升银行内部专业的鉴别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票据伪造的行为。第二,要根据实际承兑汇票业务开展情况,不断规范票据要素、行为以及背书的标准,避免出现不必要票据纠纷问题。第三,银行要根据承兑企业的信用问题,做好基本的授信管理,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由总行对银行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最终的授信额度,再根据各个银行机构具体办理实际票据贴现业务,然后进行评估,对额度进行精确的分析,从而降低贴现带来的经营风险。第四,要结合实际情况,银行要不断提升票据业务统一管理的水平,及时有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票据,消除在银行考核指标存在的弊端,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和资金损失率。

(三)欺诈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

第一,银行需要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防范实际风险的能力,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防伪技术,切实提升工作人员防伪意识,有效降低欺诈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思想道德培训,不断完善实际考核的指标,提升员工道德风险的防范。第二,银行要积极组织承兑汇票业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灵活多样运行学到的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第三,要重点加强对银行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票据审查标准,重点做好空白凭证的管理与使用,不断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第四,要采用职责分离的管理的方式,重点做好内部牵制工作,保证内部岗位的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消除协同作弊行为,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具体开展情况,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有效的降低欺诈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网络互联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商业汇票系统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电子银行汇票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需要银行在进行业务开展过程中,接入ECDS系统,提成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进行ECDS系统设置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权限和操作节点,做好病毒防范工作。2016年,我国出台了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要求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业务,需要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进行办理。为银行规范电子银票操作行为和降低实际操作风险,提供了借鉴和帮助。电子银票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认证机制,有效避免票据被克隆、伪造以及损毁等问题的,可以加快票据的流转速度,提升金融管理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优化了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为银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应用逐渐广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票据诈骗案,给银行带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的银行票据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规避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银行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做好信贷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流程,消除中间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诱因,最大限度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风险和贴现风险,维护银行的经济利益。参考文献:

7.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七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无法预知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 进而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财务活动, 就面临着财务风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原因, 也有企业内部原因, 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 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外部宏观环境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这些因素的要求和变化。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管理体系, 但由于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与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相关, 企业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比如,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负债金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过高, 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从而影响企业信誉, 制约企业发展。如果由于不确定因素, 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 无法取得预期收益, 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由于我国信息市场不够完善, 企业在财务决策中不能获取可靠信息, 或取得可靠信息需要花费很高成本, 使决策者无法承受, 许多企业财务决策不同程度地存在经验决策、主观决策问题。此外, 家长制作风普遍存在, 缺乏科学依据, 导致决策失误产生财务风险。

4. 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要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但在企业现实工作中, 许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缺乏正常的风险意识, 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 有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技能不足, 不能从根本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实质, 进而有效地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风险, 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并不现实。但财务风险并不可怕,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

1. 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外部宏观环境, 适时调整财务政策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宏观环境存在于企业之外, 且是复杂多变的, 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和控制, 但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掌握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因势利导, 适时调整自身财务政策, 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降低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顺利实现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防范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任何企业从产生财务风险, 进而发展为财务危机, 最后导致破产, 都有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 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它能预先告知企业管理层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 使企业在财务危机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减少损失。

(2) 建立风险全程控制机制。一是事前预测。在对某方案决策前, 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客观预测, 制定出与此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二是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 及时调整财务活动以控制偏差, 并制定新的相应财政政策。三是事后调整。以财务风险分析作为评价依据, 对已发生的风险, 建立风险档案, 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制定今后财务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4. 树立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对于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加强风险教育, 使财务人员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 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管理水平, 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风险, 并对风险性质进行判断,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防范和解决方案。

8.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八

1 苏北中小型育苗场工厂化育苗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苏北中小型育苗场工厂化育苗存在的主要风险

1.1.1 不良基质产生的负作用 主要表现:(1)窒息闷种,导致出苗不足;(2)苗床低温导致猝倒死苗,即成苗率严重不足;(3)散钵掉土(基质),定植后僵苗死苗;(4)苗大根小,须根滞长,地上部徒长。

1.1.2 育苗场消毒不严格产生的负作用 主要表现:(1)苗床低温导致猝倒死苗;(2)定植后发病。自根苗常见的白粉病、病毒病及灰霉病等土传病害;嫁接苗常见的白粉病、果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3)粉虱、蚜虫等危害导致的黄化僵苗等。

1.1.3 代育苗窜种产生的负作用 主要表现:(1)品种错乱,如2011年苏北某苗场代育的早佳出现大量“石头瓜”事件;(2)品种混杂不纯;(3)恶意以次充好,如以红小玉假冒早春红玉等。

1.1.4 加温设施不良产生的负作用 主要表现为:(1)电热线烧融逸出的有毒气体伤苗;(2)加温保温不当造成幼苗冻伤或冻死;(3)苗小根大,地上部地下部生长不均衡。

1.4.5 嫁接不当产生的负作用 主要表现:(1)栽后断根死苗;(2)商品苗带病;(3)商品苗不抗病;(4)商品苗品质变劣。

1.2 苏北中小型育苗场工厂化育苗风险产生的原因

1.2.1 基质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1)国产基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国家标准,商品基质质量不易评判;(2)进口基质价格偏高,初期创业的中小型育苗场因降低成本而选用劣质基质;(3)商家投用户所好,随意乱加如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4)受生产水平和质检水平限制,导致商品基质的细度、保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能不均匀不稳定,或出现不合格产品。(5)恶劣环境下基质逆变带毒,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基质含盐量激增,种子、种苗中毒。

1.2.2 育苗场消毒方面的原因 主要原因:(1)不进行消毒;(2)消毒药剂选用不当,如单独使用工业硫磺;(3)消毒药剂配比不当,如喷施浓度过稀或过浓;(4)消毒药剂喷撒不到位,喷撒时间偏早或偏晚等。

1.2.3 种子及加温设施材料采购方面的原因 (1)片面追求节省成本,以致购买劣质种子及加温设施材料。(2)缺少专业人员,尤其是缺少评判种子及加温设施材料质量好坏的技术,导致上当受骗;(3)工厂化育苗管理混乱。

1.2.4 嫁接操作不当 主要原因:(1)操作方法不可靠,或操作者技术经验缺乏;(2)选择的嫁接模式不当,如砧木配用不当,缺乏抗枯萎性能,以及砧木对接穗有负作用等。(3)嫁接过程消毒不严等。

1.2.5 管理方面原因 (1)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2)经营生产职责不明;(3)没有专业人员或者人员专业能力不具备。

2 苏北中小型育苗场工厂化育苗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第1,要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制度不仅要上栏上墙,而且要与所有员工的岗位责任挂钩,与劳动报酬挂钩。第2,要主动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场主及负责技术的人员都应持证上岗,甚至持双证上岗,即种子检验员证、工厂化育苗技能操作证。第3,明确专职风险管理员,专业寻找潜在风险,及时提供化解风险的办法,专门管理各种种苗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并监督其贯彻落实。第4,适时修正完善本场的各种技术标准(规程)。第5,规范格式合同,应委托专业人士或者法律顾问制作种苗代育合同,并在合同中规范育苗场的法律责任和服务行为,以及风险处置方式等,尽量把供苗纠纷化解在合同签订之前。

2.2 严格把握种子及育苗材料的采购关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购或代办,并杜绝主观上存在的片面追求暴利和欺诈取利的想法。(2)坚持安全第一,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在普及应用进口基质的同时,积极选择应用国产优质基质,尤其是在室内外环境相对较好的情况下,直接选用草泥炭等以适度降低生产成本。(3)普及使用招投标等现代商业经营手段,通过货比3家,争取供货商让利。(4)在建立檢测室基础上,明确专职内检员,凡是签收的新采购种子及育苗基质等物资,做到尽量检测。(5)所有签收的新采购种子及育苗基质等物资,必须专仓规范存放和领用,进出仓库都应签单上账。

2.3 提升育苗场装备水平

目前至少要做到:第1,采用日光温室或者连栋钢架大棚。第2,加温设施优先选用装备有电热线的标准育苗床,要建立专门的温控室,室内安装温控仪和与电脑相连的配电盘。第3,棚室四周应装备标准保温板、通风电扇,棚顶装备生物补光灯,双膜或1层农膜1层遮阳网,装备机械摇膜设备。第4,温度计和湿度计及与自动化气象站要与配电盘电脑相连。

2.4 改进育苗基质处理技术

第1,选用名牌优质基质,不得自配自用基质从事商品化育苗。目前从安全角度建议优先选用荷兰产等国外基质,或者在认真试验示范基础上,选择使用国内生产的优质品牌有机无机复合基质,以及国外进口和我国东北生产的草泥炭等。第2,做好基质检测,通过小区试验,浸渍液种子发芽试验,以及抽样对比试验和委托专业机构代测等。第3,做好基质消毒。主要选用有效药剂喷洒熏蒸消毒,并且消毒后也要注意再检测,关键测试其消毒效果,以此判断对种子发芽是否有毒性等。

2.5 嫁接风险的控制与嫁接育苗技术革新

目前市场对西瓜嫁接苗需求量较大,由于受连作障碍的影响和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制约,就东台而言,年潜在需求量在5 000万株以上,但目前只能供应 500万~800万株。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能力不足; 二是生产风险较大,近期因质量纠纷引起的案件较多,育苗场不敢积极推广。鉴于此,第1,要优选嫁接方式。目前建议采取人工嫁接为妥,机械嫁接暂时还不太成熟,实践表明西瓜等以顶插接为佳,效率较高,也可靠安全。第2,要优选嫁接模式,砧木以选择京欣系列专育商品砧较为可靠,野生西瓜抗病性能好,但对品质有影响,葫芦砧产量表现不是很出色,云南黑籽南瓜则抗病性有缺陷。接穗品种苏北沿海地区应用最多的是早春红玉、超级冬春、京欣2号等。再生能力差、品质一般的不宜做为接穗品种。第3,要优选服务对象。主要是选择有种植嫁接苗经验的老客户和栽培管理水平较高的中高档客户,对于一些种植管理粗放的单位和提特别要求的客户则不宜供应。

2.6 培育壮苗的观念要端正

第1,要杜绝使用多效唑等用作壮苗技术措施。第2,要掌握变温管理措施降低能耗。集中催芽后,高温高湿攻出苗,苗前温度一般在30~35 ℃,出苗后则逐步降低温度至15~25 ℃,注意变温调节,即日间取高值(前者35 ℃,后者25 ℃),夜间取低值(前者30 ℃,后者15 ℃),定植前1周必须常温(10~20 ℃)炼苗。第3,幼苗出场前要带药带肥,即喷1次1 000倍40% 毒死蜱加1 000倍的绿之宝或永业生命素等。运距稍远的再加0.2% 磷酸二氢钾溶液。

9.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九

1.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是()√

A 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B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C 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D 银行等金融机构

正确答案: D

2.我国《担保法》规定,合同中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3.冒名贷款的类型包括()√

A 顶名贷款

B 搭名贷款

C 盗名贷款

D 假名贷款

正确答案: A B C D

4.办理借新还旧业务,需满足哪些条件()√

A 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

B 在借新还旧时点上无欠息

√ C 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

D 贷款担保手续有效

正确答案: A B C D

5.下列选项中,不可以进行抵押的是()√

A 土地所有权

B 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C 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D 依法被查封的财产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6.借新还旧贷款和新增贷款,可以签订在同一份借款合同中。√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7.借新还旧贷款中,银行可以直接从新发放的贷款中,将旧贷款扣除。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8.房屋被抵押之后进行出租的,租赁关系不得对抗抵押权。√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9.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格式条款。√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 10.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依法不承担保证责任。√

正确 错误

10.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篇十

摘要:商业银行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文章将先介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并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阐述其风险及介绍他们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首先介绍一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其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按功能与性质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综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服务于传统业务,银行传统存款利差收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银行传统的经营观念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来推动银行发展、增加银行经营效益的。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越大,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知名度就越响,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得经营效益就越多,而且中间业务是连接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纽带,是完成金融产品营销链的基础,所以发展中间业务是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风险和收益

首先,中间业务不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协议。在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同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再谈判中也可能由于疏忽而导致达成的协议存在漏洞。其次。中间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和金融监管当局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经营透明度下降,不利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交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中间业务涉及多个环节,银行的信贷、资金、财会、电脑等部门都与其相关,防范风险和明确责任的难度较大。投机成分高,由于高杠杆的作用,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既存在着大赚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大亏的可能性,对投机者来说,很有可能从中渔利,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总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法律上看监管不严格;其次也很难从会计角度出发来估算业务的盈利和亏损情况;而且涉及的行业较多,责任落实不到位。当然还有信用风险和操作等等的因素的存在。作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之一,也是各大银行竞争的热点之一,各银行也都重视中间业务的创新。所以,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不过,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风险虽然有,但也不是特别大,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为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而且可以相对持续稳定的给银行提供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前文中说道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中,必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学习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国际合作,比如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从我们银行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加强监管,尽快对这些中间业务的操作,拿出一套流程和相应的一套监管措施,推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和风险控制工作规范。就是建立商业银行完善的内控措施。包括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操作,审计,同时也要建立新产品立项、验收制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开发、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以及之后对市场效果的预测准确性的把握等,最好都能规范化,流程化。当然这个还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实践,去探索,去完成。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深化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要求各商业银行操作的合法化,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恶意竞争、欺诈顾客等的情况发生。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对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务的监管上来。强化其中间业务操作的透明性,也可以用市场的力量约束这些中间业务的获利者。最后,最好还是能建立起一个针对中间业务发生的各项要素的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监管。

11.浅析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篇十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开放,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同时我国逐步走向法治国家,税收体系也日趋完善。在商场如战场的激烈竞争中,在日益规范的市场游戏规则里,如何不违反规则而又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这已成为纳税人迫切希望得到回答的问题。因而,税务筹划开始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是激烈竞争的经济。经济主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采用各种合法措施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税务筹划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的有力措施之一。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关于税务筹划的概念国内国外有关书刊的解释都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编著的《国际税收辞汇》中认为:“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二)美国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写道:“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务筹划……少纳税和递延纳税是税务筹划的目的所在。”另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纳税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税务筹划。”

(三)中国人民大学张中秀教授在《公司避税节税转嫁筹划》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非违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全国著名税务筹划专家贺志东将纳税筹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狭义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非违法的避税法律行为,利用税法特例进行的节税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狭义的纳税筹划包括节税筹划、税负转嫁筹划和避税筹划。”

通过上述论述,笔者认为税务筹划的本质是指纳税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税收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为了准确把握税务筹划的概念,必须明确指出,税务筹划的手段是合法的而不是违法,税务筹划的结果是税款的节省,税务筹划的时间必须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操作而不是之后操作。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分析

除了税务筹划自身的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与税法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债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因素都紧密联系,但笔者认为,现阶段导致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筹划基础不稳导致的风险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如果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企业存在偷逃税款的前科或违反税法的记录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也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二)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

税收政策变化是指国家税收法规时效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做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三)税务筹划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

税务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务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税收筹划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是指开展该项税收筹划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成本费用,它已在税收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隐含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是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利益。例如企业由于采用获得税收利益的方案而致使资金占用量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增加导致投资机会的丧失,这就是机会成本。在税收筹划实务中,企业常常会忽视这样的机会成本,从而产生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

(四)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即使税务筹划本身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三、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就企业税收筹划而言,防范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利润的上升过多地寄希望于税收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并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又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能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同。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关系,并不惜对其进行贿赂,让少数不称职的税务干部在处理税收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不补税或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三)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另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校园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学习涂红刚 争做“安专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