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2024-06-21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精选13篇)

1.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企业,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伟大征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这“三大精神”的感召下,集团公司通过顶层设计、统筹组织、系统推进,在全集团全面开展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建立起了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航天企业文化落地的完美体现,透射着航天工作者“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彰显出航天人“自信自强,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企业精神。

凝聚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任务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科技发展,担负着振民心、强国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业务涵盖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航天服务等四大版块,各项工作异常繁重,很多任务没有经验可循,需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集智攻关。同时,航天事业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稍有不慎,就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就成为圆满完成重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在全体员工中持续深入开展“三大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结合实际推出了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获得了集团公司上下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我们通过统一导入视觉识别系统,不仅统一了集团公司所属100多个单位的对外形象,而且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理念。在我们推出的行为识别系统中,统一策划了集团公司的 “团队活动”,设立了航天日、质量日、航天爱心日、新员工入职仪式、升旗仪式等项目,并坚持严格执行。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思想认识,聚合了力量,整齐了步伐,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保障力

企业文化只有联系中心、融入中心、保障中心才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才能保证它与企业一道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过程中,统筹推进了质量文化、创新文化、成本文化、品牌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这些专项建设直接作用于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全过程,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发挥了保障作用。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航天飞行任务,攻克了宇航员太空行走关键技术,创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66次成功发射的记录,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突破了以载人飞船、新一代大运载发动机、新一代卫星大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航天技术和科研生产能力的新跨越。

我们把质量文化、班组文化作为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推进。

—质量文化是保障中心的重要切入点。航天工程是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参与工程的人员团结拼搏、集智攻关,又需要每一位人员都按照标准和要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用制度约束员工来保证产品质量只是基本要求,而被大家所认知的质量文化却能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以神舟七号飞船为例,它由轨道舱、返回舱、气闸舱组成,仅元器件就有8.1万多个,配套厂家400多家,集团公司直接从事飞船研制工作的有一万多人,任何一个元器件的质量问题和任何一个人的微小疏忽都可能造成飞行的失利。为此,我们提出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观。之所以说“质量是政治”,是因为航天产品的质量关乎国家地位和政治形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就是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体现。比如像“神七”发射,全过程直播,非常透明,不管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大问题,这就对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航天产品质量的信任。之所以说“质量是生命”,因为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集团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研制不出高性能、高可靠的航天产品,集团公司就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更谈不上持续快速发展。之所以说“质量是效益”,是因为航天产品相对其他产品来说投入巨大,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以质量文化建设保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研制一次成功、次次成功。

——班组文化是保障中心的根本落脚点。班组是企业的组织细胞和基本单元,是科研生产的最前沿,是企业管理链条的终端。再正确的决策、再精心的部署、再完美的设计、再卓越的文化,都需要通过班组来具体执行和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组有活力,企业就有活力;班组有创造力,企业就有创造力;班组有战斗力,企业就有战斗力。为此,我们以推行“金、银、铜”牌班组建设为主要手段,激发了基层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现代班组,使班组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形神统一,起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提升思想、推动工作的作用。

塑造力

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惟才是举、人才辈出的企业。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优秀人才的鼎力支撑:高科技的航天,为人才发展搭建了腾飞的基石。我们倡导“人才强企”的理念,将培养人、塑造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在全集团营造了浓厚的“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

——用文化提升素养。素养主要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航天高科技是最尖端的技术创新和最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聚积大量的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强化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发挥老一辈航天人的”传帮带”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对人才品质的塑造,在全集团尤其是科研技术人员中树立“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技术民主”、“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理念,真正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能干事的人积极主动干事。

——用文化规范行为。企业文化只有植根于管理实践和员工行为之中,才具有不竭的生命力。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我们全面开展行为识别系统建设,设计完成了以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礼仪规范、团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识别系统。通过深入扎实的推广实施,“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员工行为准则已经在集团落地生根,为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竞争力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集团公司提出了“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并将航天文化体系作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六大子体系之一加以策划和部署,把企业文化放在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位置,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当前,我们正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积极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2.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二

会上, 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化政研会名誉会长顾秀莲,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中化政研会原会长李勇武, 中国能源化学公会副主席佟永春, 中煤政研会会长李德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中化政研会常务副会长郝长江作工作报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做了题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报告系统分析了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及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 并就行业企业 (院校) 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顾秀莲在发言中指出, 第三次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大会的召开, 体现了在行业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 体现了加强“软实力”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标志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条主线, 创新石化企业的文化建设, 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为完成“十三五”行业发展目标、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再立新功。

郝长江会长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三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院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并部署了今后几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他说, 自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推行以来, 30年的探索实践中, 石油和化工行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从认知上升到自觉, 从自觉上升到自信, 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一批有石油和化工行业特色的优秀文化在企业落地, 文化助力改革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 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既充满潜在的增长动力, 也面临沉重的下行压力, 新旧动力的转换比较艰难。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常态, 都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要求, 也提供了新空间、新机遇。会议同时部署了今后几年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任务, 听取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及“十三五”规划的战略设想, 研讨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热点、思路和方法。他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条主线, 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引领行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为完成“十三五”行业发展目标、为加快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建设步伐, 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这次大会印发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 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成果, 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硕果, 也是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显现了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报告首次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这是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行业实际推出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具, 对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发挥示范单位引领作用、提升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同时发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原于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二次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大会上发布, 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 此次发布的《意见》丰富了新的内容, 为石化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意见》指出, 石化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5项中心任务, 即围绕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围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安全环保文化建设;围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加强责任关怀文化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意见》强调, 石化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体系、理论、制度文化、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责任关怀文化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建设。要以建设石化强国为目标, 以服务大局、继承创新、重在建设、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 遵从全面融入管理、支持战略成长、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继承创新的基本要求。

为充分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作用, 大会还对相关企业和院校进行了表彰。授予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为第三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 (院校) 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同时向上海华谊 (集团) 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21家第一、第二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颁发了复审通过的合格证书;授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北京华腾东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05家单位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授予青岛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39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此外, 会上还对2015年度“江苏索普杯”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三

关健词:职工文化;载体方法;创新发展;企业和谐发展

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根植于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加强和推进先进职工文化,对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构建和谐企业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汉江集团公司工会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按照提高认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服务发展四个原则,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了具有鲜明企业特征、丰富时代内涵并具水利行业特色的职工文化创建活动,为促进集团公司持续、快速、谐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集团公司荣获“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一、大力发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文化深植创造良好根基和环境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服务企业发展的实践课题。

自2010年开始,集团开始启动实施企业文化管理咨询项目。集团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任主任的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集团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集团邀请专家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召开集团企业文化管理启动大会,全面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再造。结合丹江口工程开工五十余年来的企业发展实际,以及历经的三次创业、三次跨越、三次发展,提炼出汉江文化核心理念,推出新的企业标识,形成以汉江集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集团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汉江之蕴》。集团制定并下发了《汉江集团企业文化管理纲要》,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汉江集团企业文化管理手册》、《汉江集团品牌形象管理手册》(VI手册)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较完备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有效提升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集团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在集团公众场合规范企业识别系统的显性化传播,以及企业文化专题讲座、员工人手一册《汉江之蕴》、创办《企业文化专刊》、企业文化宣讲员培训班等广泛性传播,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

二、群众性职工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为发展职工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们坚持“基层为主、业余为主、小型多样”的方针,举办了职工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户外活动等体育比赛,举办了长江委“长江之春”艺术节丹江口区文艺汇演、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庆祝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50周年”文艺晚会、“纪念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集邮、书画、摄影展览等大型文化活动,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坚持开展了迎春联欢会、职工摄影书画展、迎春围棋、象棋比赛等十余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节日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推进职工文化建设。

积极参与水利部、长江委文化体育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全国水利系统职工羽毛球精英赛”、“大藤峡水电开发杯全国水利乒乓球邀请赛”,组队参加了长江委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全部项目比赛,参加了“长江之春”艺术节等长江工会各类文艺活动展演,展示了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了集团良好的企业形象,取得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承办了中国水利“手拉手”艺术团珍惜生命安全生产慰问演出活动,在职工中进一步营造了安全第一、从我做起的安全生产氛围,提高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三、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将竞技成才的职工文化建设与促进促进企业发展有机融合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以才治,业以人兴。汉江集团始终高度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围绕公司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了符合集团实际的技能培训、导师带徒、技能鉴定、技能大赛选拔、高技能人才评价等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员工队伍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集团公司工会从2002年开始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每三年举办一届“汉江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大赛职业工种21个,为公司培养、选拔了大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技能竞赛打破常规,将技术职务晋升等待遇与技能竞赛成绩挂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广泛宣传,形成了工会重点工作品牌,扩大了技能人才社会影响,丰富了职工文化建设内容,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广大职工中掀起了学知识、钻业务、比技能的热潮,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受到了党委行政的认可肯定和职工群众的参与支持。

四、利用工会独特资源和手段,丰富和发展职工文化建设内涵和外延

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方面是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职工文化同样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潜移默化的过程。集团工会准确把握和认识发展职工文化规律性特点,在推进工会重点工作、合理利用工会资源和手段方面,广泛深入、润物无声地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比如,在每年的5.1前夕,通过开展劳模先进人物评选表彰,广泛宣传学习劳模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和敢于担当、克难攻关时代精神,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借助开展三年一度的职工之家评选考核,规范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完善职工文化基础建设,推进基层和谐团队建设,将职工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结合扶贫济困送温暖及爱心帮扶活动,教育职工弘扬中华民族友爱互助精神,倡导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增强职工和谐社会、全民参与的公民社会公德意识,不断丰富和拓展职工文化建设内涵

外延。

五、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完善组织健全,为开展职工文化建设提供阵地构建平台

汉江集团现拥有3000座的综合性体育馆1个,松涛山庄、畅春园职工服务中心健身基地2个,职工健身多功能厅1个、室外网球场2个、室内网球场、羽毛球场1个,保龄球馆1座、门球、篮球场地近40个,其它室内活动房3000平方米,室内健身设备110套,人均拥有活动场地达11平方米。其分布地域设置合理、设施规模相对健全,各场地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集团各级党委、行政和工会把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管理和工会工作目标,职工文化建设得到层层落实。集团设置文体中心作为职工文化体育工作具体组织单位,业务工作由集团工会领导。公司以普及和推广群众性文体活动为主线,成立了书法、音乐、摄影、球类、舞蹈及健身操、冬泳、信鸽,钓鱼等20多个兴趣爱好协会,各协会充分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专业性,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中起到了联络、协调、服务作用,形成了规范合理的组织网络,成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形式的有效补充。在上级工会支持下,集团公司工会在水电公司建成全国“职工之书”示范点,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向深入,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面对新时期新跨越的要求,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结合人才强企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式下职工文化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措施,不断探索创新职工文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开创职工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4.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四

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12.97%,增幅列全省第五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

本报讯(记者 康与民)数字显示,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12.97%,增幅列全省第五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120.1亿元,同比增长32.1%,增幅列全省第2位。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全市工业经济为什么会持续向好?市经信委负责同志分析认为,我市着力构建企业成长、项目推进、自主创新、协调服务“四大平台”,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613”工程,搭建企业成长平台。为培植一批台柱子企业和骨干企业,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企业发展格局,市里提出加快实施工业“613”工程,即用3-5年时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0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销售收入过30亿元企业达到30家。成立了领导小组,分解了目标任务,完善了调度考核机制,在金融支撑、要素保障、财政扶持、发展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新一轮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搭建项目推进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工业大项目217个,计划总投资1077亿元,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后,计划可形成固定资产9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利税230亿元。其中,投资10.8亿元的九羊公司大型机械用特种轴件锻造等4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90亿元的中天环保新材料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20万台美国环球V6汽车发动机总成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市委、市政府把自主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以来,全市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全市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75项,有2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0项。项目总投资3.3亿元。全市119家企业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167名院士、专家、4名国外高层次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家企业建有省级企业实训基地,接收学生实训3000人次。

5.以“情文化”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篇五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无锡召开2015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红豆集团)现场会,授予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行业协会办副主任张涛,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姜成林,无锡市副市长曹佳中,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商波涛,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广文,锡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窦虹出席会议并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揭牌。

红豆集团成立于1957年,主营业务涉及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制药、地产等领域。多年来,红豆集团在以周耀庭、周海江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秉持崇德厚生、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抢抓政策机遇,从一个祠堂小厂发展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自身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2014年,红豆集团实现销售额471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7位,中国服装业百强亚军。对此,周海江说,文化是根,企业是树,红豆集团通过精心打造以“共同富裕,产业报国”为使命追求,以“诚信、创新、奉献、卓越”为核心价值观,蕴含爱与感恩的“情”文化,形成了理念清晰、实践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夯实发展根基、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战略决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源泉。

尹援平在会议开幕致辞时指出,红豆集团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关键就在始终把企业文化作为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命脉和根基。她表示,一个真正有抱负、有追求的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价值导向,旗帜鲜明地提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价值主张,回答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和创造价值。这是企业文化建设首当其冲的任务,也是关系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红豆集团的“情”文化深刻体现了企业价值实现与民族、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红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责任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导向,自觉在大局之下思考本企业的发展定位,努力探寻和创新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选择符合各方利益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从而不断顺应大势,把握机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尹援平总结说,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实践证明,无论是企业的战略转型,还是管理创新、品牌建设,都要依靠文化的强力驱动来实现;由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构成的软实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大,其持续竞争优势就越突出,差异化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她提出,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应变革调整的大趋势,深入分析研究信息技术、新兴行业和新业态的发展,给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方式、用工分配方式带来的新变化,据此自觉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价值标准,并将着力点放在培育良好的诚信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创新文化和品牌文化,为企业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撑。

张涛在致辞中表示,红豆集团是一个全面优秀的企业,不仅为市场、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对人的关爱、社会责任履行也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实现了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双优秀,说明红豆企业和企业家有先进意识,对先进精神有自觉追求,是战略意识、战略要求上的先进;红豆文化是先进文化,它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创造性的支持,具有时代精神,展现了时代面貌,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与要求,因此,红豆集团成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的典型当之无愧。

姜成林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红豆集团的发展成绩。他说,红豆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增强了企业软实力,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为广大民营企业树立了标杆。江苏省工商联非常注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挖掘掌握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以及一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富有成效的商会组织,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曹佳中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无锡市将充分发挥红豆集团获得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继续推进企业文化“百千万”工程建设,让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与改革发展、经济转型融为一体,在企业文化领域凝聚企业家和广大职工的力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做出更大贡献。

窦虹在致辞中说,百年锡山孕育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锡商开拓奋进,红豆和红豆引领下的锡山区企业正是弘扬传承着这样一个内涵精神、文化血脉不断跨越,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红豆文化以责任为支点,以情文化为根基,形成了独具红豆特色的文化特征。

周海江介绍说,一个企业要想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关键是有好的企业基因。红豆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吴文化、锡商文化的沃土,汲取其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情文化”基因。从企业角度来看,红豆用“情文化”打造和谐企业,通过让“员工生活有保障、事业有希望、情绪有释放”,实现了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和谐;从品牌角度来看,红豆用“情文化”丰富品牌内涵。企业文化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精神。红豆文化体现在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各个层面,已经成为凝聚在企业中的血液,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党的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红豆集团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引领红豆文化,坚持把党的建设与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实际相统一,探索出“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的红豆发展模式,强化了企业责任,得到了中组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邹广文在对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点评时指出,红豆文化用亲切而生活化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文化的实用性,这是红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非常突出的一个特色。

自2005年至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创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42家,通过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典范,发挥示范效应,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6.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日显重要。

一、积极主动影响业主,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挥实质作用。企业党组织是否有力地影响企业出资人,是衡量实质作用发挥情况的一个标尺。因此,影响企业业主,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重要使命。一是要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创新理论和上级一些重要会议精神等,不断提高企业出资人的政治素质、对党的认识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股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二是要经常跟业主交流沟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在贯彻党和国家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营发展、员工权益等一些重要问题,经常主动地与业主沟通、交流看法,宣传党的主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表达党组织的意见和态度,形成共识,引导业主科学决策。三是要经常邀请业主参与一些重要的党务活动。请他们表态发言,谈认识、提希望。一些党建重要活动的开展,党组织可以与董事会共同组织。这样做能使他们知晓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有力助推企业的发展。四是要积极参与企业一些重大工作的决策、部署。每逢企业要做出一些

重大决策时,党组织要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这样有利于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中,有利于党委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参谋,给企业指明向“何处去”的方向。

二、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实质作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企业党建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方针。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发展上,没有企业的发展,党组织将失去生命力。因此,党组织要为非公企业发展服务,要为企业成长出力。要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使党组织成为引导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协调利益冲突润滑剂、解决困难问题的突击手、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打造员工素质工程中发挥实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非公党建的生命线。非公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这方面,新雅集团党组织积极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实质作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底蕴。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组织一项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因此,要通过企业党组织这个平台,为企业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和公益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

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是要为企业确立正确的企业价值体系。诸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目标”等系统的企业价值体系,确立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企业价值体系,以教育、引导、凝聚广大员工,形成大家干事创业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大力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要在业主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拿出场地,建设一个活动项目齐全,档次较高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广大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五、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发挥实质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快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党组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中坚力量和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织在这方面应大有作为。一是要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工会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按照创建标准,对接各项创建要素,狠抓创建工作的落实。坚持以员工为本,实现“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进步”的和谐文化生态。坚持以员工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员工需求为第一选择,以员工满意为第一标准,在思想上疏导,在生活上关心,在事业上激励,在管理上民主,在困难时帮助,努力营造“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培训有课堂、娱乐有去处、安全有保障、特困有救助”的良好就业环境。三是要经常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合同法》等法规。及时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保险,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无后顾之忧。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上发挥实质作用。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取决于党组织和党员实质作用的发挥程度。只有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了,党的工作才有力,党组织号召才有感召力,业主和员工才信服。一是着力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配强配优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人选。要加强对党的骨干队伍的学习培训和传帮带,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强化党员学习教育,开展以提升党员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双提升”活动。要强化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情系党员、温暖传递”主题活动和党员手机报、过政治生日、走访困难党员等活动,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强化党员作用发挥。要求党员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成为中坚骨干力量,在岗位工作上发挥作用,在联系群众上发挥作用,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上发挥作用,在实践先进

文化上发挥作用。三是构建适合非公企业发展的党建运行机制。非公党组织要发挥实质作用,关键在于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发展要有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力。因此,构建适合非公企业的党建运行机制,需要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其一是利益的结合点。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而展开,为企业决策出谋划策,为党员成长排忧解难。二是人才的结合点。深入开展“双培”工程,将技术管理骨干吸收培养成为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将党员培养成技术管理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优质的人才资源。三是管理的结合点。提升党组织的管理能力,既可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四是文化的结合点。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经营。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目前,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党组织与有关部门党委只是松散的挂靠关系,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在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分散在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原住址或原单位,形成了同一个企业的党员不能同在一个党组织过组织生活的状况。加之企业受市场影响大,变化快,党员的流动性也大,也增

加了管理的难度。相当一部分党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或经常出差在外,业余时间很少,难以保证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另外,由于多种原因,党的组织生活本身也缺乏吸引力,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管理的角度看,党组织对党员的硬性约束也比较薄弱,对长期既不交党费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纪律观念极差的党员缺乏管理手段。

7.“和达”文化引领企业跨越发展 篇七

2008年, 海纳川公司提出了“纳百川精华, 聚产业合力, 成就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愿景, 同时, 策划设计了海纳川公司VI识别系统, 形成了独特的对外形象识别。2009�2010年间, 海纳川公司进一步将自己的文化定位于“和达”文化。“和”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 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共赢共生的经营之道;“达”是指为企业基业永续, 领行业发展、促社会进步、聚团队协同、助个人成长的经营智慧。在此基础上, 又提出了“铸精品部件, 伴车行天下”的企业使命, “和而求强, 达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 “崇和、尚实、精诚、专注”的企业精神, 以及“客户、创业、创新、执行、学习、共赢”六个基本意识, 海纳川公司“和达”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初步形成。“和达”文化系统阐释了海纳川公司与股东、员工、客户、子公司以及环境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

一、“和达”文化管理理论及模式

海纳川公司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进行了企业文化落地管理的有益尝试, 明确了“一个核心, 两个维度, 三个适应”的文化管理理论。

“一个核心”是指以引领和推动北京汽车零部件平台经济发展和管理创新为核心。“两个维度”即基于零部件平台集团管控为核心的融合文化建设, 基于产业链整合发展的链合文化建设。“三个适应”, 一是与北京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发展规模、发展步骤、发展目标相适应, 要站在振兴北京汽车零部件事业发展的高度打造海纳川文化引领力;二是与海纳川发展平台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不同文化结构特点相适应, 形成能够统领和凝聚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合资文化共谋发展的文化管控力;三是要与零部件平台在北汽集团和行业产业链中的定位相适应, 重点体现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文化的上下游渗透,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链合文化力。

在具体的企业发展和管理实践中, 海纳川公司全面导入文化管理, 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层次文化落地管理模式”, 其具体内涵是:第一层是“核心理念层”, 即将公司发展使命、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企业精神作为一切经营决策和管理实践的出发点和基础,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体现核心价值理念要求;第二层次为“基本意识”层, 将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具体化为六个基本意识, 使理念要求更加清晰化;第三层次为“行为规范层”, 即进一步将基本意识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分解为文化行为要求, 明确理念的行为导向;第四层次为“工作业务层”, 根据公司理念的行为导向, 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和职责分工, 确定各部门、各企业具体承担的“文化落地业务”, “工作业务层”内容根据每年的发展实际进行持续的策划和创新。

四层次文化落地管理模式不仅推动了“和达”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落实, 更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创新, “和达”已经成为引领和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和达”文化推进系统

1、建立文化管理组织机构, 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推动公司文化建设, 海纳川公司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决策委员会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办公室, 各所属企业同步建立企业文化推进组织架构, 公司领班班子全体成员、部门经理层级以上领导、所属企业高管领导全部列为文化建设机构成员, 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了文化管理的组织落实。

2、完善文化管理制度, 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为切实将文化要求贯彻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当中, 海纳川公司相继完善了“企业理念管理制度”、“企业VI系统管理办法”、“企业文化培训管理制度”, 并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 完善了补充了90多个经营管理制度, 启动了“管理流程优化项目”, 为文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3、多样化传播载体, 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

为促进文化宣传, 让文化深入员工、深入企业、深入运营管理, 海纳川公司先后制作了“和达文化手册”、“和达文化宣传海报”、“和达文化培训光盘”, 组织全员系统学习, 促进了员工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创办内刊《今日海纳川》、编写《激情海纳川》系列丛书, 记录、传播“和达”文化发展历程, 树立先进典型, 弘扬主旋律;通过举办职工文化节、职工运动会、公司周年庆典、新春团拜会等文化活动, 促进了海纳川与合作方文化的融合, 提升了“和达”文化对各所属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公司党委举办的“肩负重任, 不辱使命”主题大讨论活动、“一名党员一面旗, 跨越百亿我先行”等年度主题活动, 已成为“和达”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品牌。

4、引入考核和激励机制, 保持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

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 将各部门“工作业务”层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严格的绩效考核, 并与本人的收入相挂钩。在工作推进上, 建立了严格的计划管理和季度工作汇报制度。在激励方面, 海纳川公司设立了“生产经营突出贡献奖”、“重大项目奖”, 开展了“感动海纳川年度人物”、“海纳川榜样”、“海纳川杯最佳合作伙伴、最佳员工”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 大力弘扬了“和达”文化, 为文化建设的持续落实注入了不竭动力。

三、文化驱动运营管理创新实践

1、文化驱动大平台发展战略落实。

战略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文化建设为战略实现提供保障。海纳川公司将“和达”文化“纳百川精华, 聚产业合力, 成就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愿景作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根本前提, 创新了以愿景落实为目标的战略管理模式, 将战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环节。

“十一五”期间, 海纳川公司立足于零部件平台初建的实际, 立足于对北汽集团化战略的研究和行业形势分析, 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 即:“一个方阵”:打造零部件发展平台、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两条路径”:在经营内容上, 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 横向做大;在竞争能力上, 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相结合, 纵向做强。“三项业务”:培育战略型业务、拓展规模型业务、提升渠道型业务。“四大优势”:增强管控模式的优势、资源配置的优势、企业规模的优势、人才支撑的优势。“五项目标”:行业排名目标、经营目标、产品目标、企业培育目标和人才目标进入全国前列。“十一五”战略源于发展并引领发展, 得到了圆满落实, 海纳川公司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战略管理的创新来源于对企业愿景的深刻理解, 也是“和达”文化作用力在创新战略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战略的落实体现了海纳川公司“和达”文化引领力的要求。

2、分类管控凝聚发展合力。

在运营管理实践中, 海纳川公司将对所属企业的管理和运营管控与文化建设紧密融合起来, 将培育和达文化有机整合、共生共赢的“共赢”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调海纳川公司与所属企业共同发展、与合作方互利共赢。

针对所属企业经济成分各异、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特性不同的特点, 海纳川公司确定了文化占领、文化创新、文化分立、文化渗透的分类管理模式, 体现在运营管控上, 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分别采取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相结合的分类管控模式。管控模式的创新是和达文化驱动运营管理创新的根本体现。

按照管控模式要求, 海纳川公司在运营管理中突出了平台管理的“服务”职能, 加强对所属企业的运营分析管理和服务、市场开发管理与服务, 人才引进的支持与服务, 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了经营形势分析例会制度、两级市场开发的营销例会制度、基层走访调研制度。这些指导与服务促进了所属企业的发展, 得到了合作方的广泛认可。海纳川以“共赢和服务”促管控的管控思路促进了北京汽车零部件发展平台运营合力的形成, 体现了海纳川公司提出的从融合角度打造“和达”文化管控力的要求。同时, 运营形势分析例会、两级市场营销工作例会都成为零部件平台管控文化的重要活动品牌。

3、文化引领产业链资源整合。

海纳川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产业链资源的有机整合, 海纳川公司“和达”文化在产业链资源整合中得以全面的运用和发展, 以“和”促“达”, 以有机整合促进共生共赢, 充分体现了“和达”文化的链和文化力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企业整合方面, 在和达文化“共赢”意识指引下, 海纳川公司结合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 将国际并购战略列入海纳川规模发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 海纳川公司成功收购了全球汽车天窗第二品牌荷兰英纳法集团, 新增销售收入40多亿元。在英纳法收购后的过渡过程中, 海纳川公司坚持“和达”文化, 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管理原则, 充分尊重英纳法公司原有文化, 保留英纳法高层管理团队, 尊重英纳法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行为习惯, 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接管理, 保障了收购后英纳法运营的平稳过渡, 英纳法并购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国际并购的成功范例。此外, 在其他零部件企业资源的整合上, 海纳川公司共整合、重组、组建了企业18家, 引进了47类新产品。

其次是在市场资源的整合方面, 海纳川公司强调“服务”文化建设, 主张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也要输出文化, 并将“客户为重, 服务到心”列入海纳川全体员工的基本意识贯彻执行。在市场开发过程中, 提出了“内部市场集团化、外部市场联盟化”的市场资源整合模式。在北汽集团市场上, 海纳川公司与北京整车厂实现了“共同确认合作产品、共同确认合作对象、共同确认市场份额、共同研究产品开发”四个共同的合作关系。在北京以外的市场上, 海纳川公司重点输出平台管理文化, 采用“外部市场联盟化”的合作模式, 先后与保定长城、北奔重汽、江淮汽车建立了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当前, 以服务客户, 促进整零战略合作为宗旨的“整零合作战略研讨会”逐步成为海纳川市场资源整合的又一活动品牌。

最后是在产业园区资源整合方面, 海纳川公司突出产业管理的创新变革意识和客户需求出发的服务意识, 推动建立产业园区集群化、规模化、网络化管理模式, 为客户提供近距离的配套服务。在具体运作上, 海纳川公司配合北汽集团整车产业布局和周边汽车整车厂, 全力推进了园区网络化战略。几年来, 海纳川公司相继在北京大兴、北京顺义、湖南株洲、广州增城、重庆黄骅等地累计开发产业园区3000余亩, 这些园区具有配套半径短、税收政策优惠、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中度高的特点。产业园区的开发逐步完善了北京汽车零部件在全国的布局, 提升了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并拉动了北京汽车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收到了很好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效应。2012年, 为满足北京奔驰近距离的专向配套要求, 海纳川公司又开展了北京奔驰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工作, 一个个产业园区的兴起, 海纳川在用心服务客户的同时, 也赢得了客户对“和达”文化的认同。

4、文化凝聚培养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 海纳川公司将“学习文化”落地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确定了“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培养人才要使用最顶尖的师资资源, 同时培养人才又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在海纳川, 热爱学习、专业能力、团队精神是对每名员工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海纳川公司还推进了对人才的科学管理:

一是根据海纳川文化要求建立员工胜任素质模型, 规范人才引进标准, 规范人才能力素质测评标准, 帮助员工查找能力素质存在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育, 用海纳川的文化哺育一代海纳川人。

二是推进外派人才集中化管理。在组建之初, 由于各所属企业干部的隶属关系不同, 任职途径不同, 薪酬水平不同, 实施集中化管理阻力很大。为此海纳川公司创新管理方式, 将“和达”文化要求贯彻到干部使用中, 确定将所属企业党群干部与外派人员统筹考虑, 允许参与到海纳川各类重大经营决策会议, 使外派人员得以多种身份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和运作资源, 有力推动了的工作。当前, 完全实现了外派人员统一界定、劳动合同统一签订、绩效考核统一运作、薪酬统一管理发放的工作目标, 海纳川对所属企业的管理通过外派人员得到真正实现。

三是建立起人才管理库系统, 逐步建立起人才蓄水池机制, 并采用导师制、定向培养、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方式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营造了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以“企业家论坛”为代表的海纳川公司学习品牌活动得到了北汽集团领导及各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

教育、培养、凝聚成为培养一名合格的海纳川员工必须经历的三部曲, 海纳川公司关注学习和人才培养的文化成就了一批专业化人才, 为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8.推进厂务公开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篇八

厂务公开现状分析

认识不到位。尽管公司一直在大力倡导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但是在基层个别队还存在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的“三不”思想。因而出现部分职工参与热情下降、对厂务公开的认识粗浅等现象。

指导不到位。尽管在公司层面厂务公开工作一直在有序地开展,但是由于做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在知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对基层队的民主工作缺乏指导,导致部分人对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了解不透彻,使此项工作的开展呈现被动局面。

工作不规范。日常工作中,个别基层队对厂务公开存在随意性强的现象,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想什么时候公开就什么时候公开,想在什么范围内公开就在什么范围内公开等现象。如此不按程序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在民主管理方面的参与热情,使厂务公开呈现无序化发展的特点。

制度不完善。虽然公司层面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制订了厂务公开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但是基层层面相关措施还存在不具体、制度不配套等情况,使公开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公开栏形同虚设。因此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支持平台,导致了职责不明确、渠道不畅通、工作无监督、好坏不考核。

全力抓好厂务公开的贯彻落实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全员对厂务公开的认识。思想的统一是指引行动的关键,首先要提高全员对厂务公开的认识程度。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职工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自觉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和民主管理中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员工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厂务公开的认识。

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基层员工代表大会的“主跑道”作用。职工代表大会是厂务公开的一个具体形式,也是完善维权机制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凡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征集的提案,公司会后都要认真梳理,按期向职工代表回复。与此同时,基层队通过每年召开两次基层员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就事关职工利益、企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向员工代表征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审议和通过,真正达到解难题、办实事的目的。

规范和完善厂务公开管理制度,为职工撑起一把“保护伞”。多年来,厂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极大欢迎与支持,拉近了干部与员工心灵的距离。为此,应制订出规范和完善的厂务公开制度,使厂务公开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厂务公开真正成为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基层中队民主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为职工撑起一把公正、公平的“保护伞”。

强化监管,为厂务公开推进落实保驾护航。强化监管是搞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关键,如果监管不到位,厂务公开在推进落实当中就会打折扣,掺“水分”。为此,将厂务公开的推进落实情况与两级管理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兑现及时。通过大力强化监管,促进厂务公开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真正为推进落实保驾护航。

厂务公开保证企业规范管理见成效

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完善。通过推进厂务公开,我们及时将涉及企业改革、用人、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广泛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并积极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地堵塞了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使企业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有效地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干群队伍的和谐稳定。职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是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企业改制、社会医疗保险、住房等问题一直是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及时将中央和企业的各项政策告知职工,拉近了企业与职工的距离,企员同力促发展,使职工队伍更加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正建设。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将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情况通过公示板、民主测评等形式展现在职工面前,自上而下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使滋生腐败的土壤失去养分,培育出的是一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公交干部队伍。

极大地调动职工的参与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行厂务公开,促进了企业的两个“双文明建设”,让职工切实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有效地提升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干群心齐气顺,关系密切和谐,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向着又好又快的态势发展。

9.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九

——苏盟·八度空间灯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巡礼

苏盟·八度空间灯饰由邹建荣先生创立于2006年,现旗下拥有八度空间灯饰,苏盟灯饰连锁,意大利加德尼亚瓷砖等品牌连锁。是一家主要销售灯饰、工程照明产品,品牌经营的专业建材服务商。公司现拥有无锡、常州、苏州、上海、镇江、大连等分公司及常州配送中心。

“求实、求新、专业、专心”是八度空间灯饰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长期以来,八度空间灯饰一直遵循“诚信互赢”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准则,依托先进的营销策略和高效的销售团队,结合国内外照明电器市场及现代建筑绿色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引进高科技精品,将传统照明带入绿色智能照明领域,以求得企业的长远进步和持续发展。

八度空间灯饰自创立以来,已经连续五年被评选为“先进单位”、“诚信单位”、入选为“中国优秀灯饰经销商”、“无锡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无锡绿色建材经营单位”,更在2011年度被无锡老百姓评选为“无锡百姓灯饰满意唯一品牌”。回顾八度空间灯饰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树立文化兴企新形象

八度空间灯饰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的以“高效、务实、敬业、创新”为工作原则的阳光灯饰企业。自邹建荣先生创立八度空间灯饰起,八度人就以逐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的各项规划相结合,来全面推动企业的快速、良好的成长。在实施过程中,由公司领导组织,专门设立企业文化领导机构,按照公司文化建设规划要求,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总结提炼企业精神、服务宗旨、经营方针等形成了企刊文化、办公室文化、卖场文化、演讲文化的特色亮点。

企刊文化:在公司自创的企业报刊上把企业精神、经营宗旨、员工风范、行业信息等向公司员工、客户、社会团体等充分展示企业的新气象、新面貌,这样对企业也有宣传意义,提升了企业的层次,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办公室文化:坚持以员工为本,服务员工。设立公司图书室,方便员工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学习;展示各个时期公司所举办的各项活动,为新员工进一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而提供了很好的宣传画面,也为老员工回顾自己的奋斗经历而提供了很好的记忆画面;同时也设立了报刊栏、宣传栏,从细节深处积极为全体员工提供周到的服务。

卖场文化:针对卖场是直接接触客户的这一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八度空间灯饰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适时推出适合为客户着想的各项一流服务,例如提供各种免费服务、上门设计等。这些至始至终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客户、领导、社会乃至同行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演讲文化:为了进一步开展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企业自豪感,公司举办了富有八度空间灯饰特色的演讲比赛和辩论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此举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优秀员工。员工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企业兴衰、员工有责的理念,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积极弘扬企业精神、团队精神,提高员工创新热情,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开创公司富有激情、富有活力的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文明塑造共同价值观为核心,要以员工为根本,通过细节展示企业文化魅力,来进一步弘扬企业精神,以达到员工成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之目的。为此,公司以关心员工生活(家庭状况),帮助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深入推进家访送温暖活动。

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多管齐下,多方努力,从成立起为员工解决社保问题,消除了员工后顾之忧;为优秀员工提供再学习、旅游等各项奖励;每年各大节日都给员工发放礼品,而且形成规律;对困难员工,公司还专门组织慰问;在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后,公司员工向受灾地区的同胞无偿捐款达十万元之多;公司通过相关渠道向延安13名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读完课程;公司还向中国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提供资助,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光明大使”称号。八度空间灯饰通过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解决困难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激发员工爱岗敬业,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活动为载体,推进公司文化建设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才是发展企业文化初衷。如何来推进公司文化建设,八度空间灯饰提出了“通力合作、挑战自我、挥动激情、超越梦想”的活动口号。为此,公司每逢重大节日都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通过活动来凝聚人心,鼓励士气。每逢春季,公司都要开展各项体育项目等比赛活动,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外出考察、参观学习,还通过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鼓励员工自编自演创作文艺节目,通过活动来展示员工才艺,提供发展机会,激发员工“求知、求美、求乐、求真”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每年公司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企业年终嘉年华和颁奖盛典活动,那是充分展现公司企业文化、精神风貌、员工风采的盛会,是企业大团结、积极向上、对外宣传的盛会。

四、与时俱进,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内容,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很重要。八度空间灯饰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八度空间灯饰把2010年和2012年都定为学习年,制定计划、考核细则,要求员工围绕中心工作和员工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战略走向,始终紧跟企业步伐。目前,全公司上下初步形成既有时代责任感,又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10.同心圆文化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

精心构建同心圆文化体系

金城集团同心圆文化体系内涵由价值、管理、技术、产业和市场五个方面的理念要素所构成,并且不断地在创造财富的经营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构建价值同心圆。多年来,金城集团结合多专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在确立和奋力实现一个个阶段性预期目标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不断丰富和实践以战略观、策略观、运营观所构成的价值观同心圆文化理念体系,为努力实现国际化卓越强企指出目标和方向。进入“十二五”,金城集团在引领和构建管理同心圆、技术同心圆、产业同心圆和市场同心圆过程中,进一步将其内容细化延伸到创新文化、精益文化、型号文化、品牌文化、安全文化、保密文化、廉洁文化、一流环境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价值观同心圆文化理念支撑系统。

构建管理同心圆。首先,在干部员工中坚持培育责、权、利对称、管理适宜性理念,坚持效率优先、制度至上的原则。梳理、完善和提升管理体系,形成互动有效的管理模式。启动实施了“管理提升与创新工程”,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综合运用TPM、6S、6σ、绩效考核评价等先进管理工具,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其次,制定实施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制度和流程管理细则,先后梳理完善了各类规章和制度、员工岗位职责等50多项。坚持抓实成本文化、班组文化管理,开展了六型班组、劳动竞赛和“两高一底”改进改善活动,478个班组实行了“班前会”制度,TPM活动层层深化推进。再次,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内部与外部客户之间、总部与产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管理推进会、现场交流调研等形式,研究和转化管理提升与创新工程成果应用,逐步提升整体管理能力。

打造技术同心圆。就是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和引领未来的技术创新原则,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倍增航空机电液压技术领先优势。近几年来,取得了500多项非航空民品技术专利创新成果,完成了40多种机型的军品交付任务,获得70多项科技成果。2013年,移动式矿用救生舱106小时人体试验取得成功;研发出世界先进的混合动力电动车;两项国防科工局军工技术推广专项“符合EPAⅢ的环保型通用汽油机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和“赛车级大功率水冷摩托车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通过了国防科工局的评审验收。

打造产业同心圆。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方针,推进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垂直整合优质、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军民用航空、专用车、摩托车、国际贸易和生产服务业等相关多元化发展,以产业链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强化科研、生产、管理三大能力建设,筑牢基础,做强做优做大产业。成立非航空产业发展委员会,对非航空产业重大项目和涉及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的研究、协调和决策提供支持。智能装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摩托车产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广州基地获得生产资质;中航科技城开发稳步推进,生产服务业态得到较大调整。外贸转型与新市场开拓并举,业务实现新增长。

打造市场同心圆。按照“主动为客户着想,发挥比较优势,与客户共赢”的理念,合理调配军、民品两个市场客户资源,努力实现品牌价值与国内外销售同步增长。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在各产业开展“围绕市场、服务客户”主题活动,加强营销策划,挖掘市场需求,创新产品设计。2012年,金城集团通过中航工业市场管理体系建设达标验收。二是完善航空军品市场服务能力,开展质量走访、慰问部队用户活动,积极开展军企联合互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部队用户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非航空民品市场开拓,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了“服务回报市场大行动”;为争取专用车更多订单,在多个城市进行巡展营销;创新国际合作转口贸易、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新业务。

积极探索同心圆文化管理新模式

金城集团在同心圆文化建设中,以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努力汇聚文化正能量,激发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丰富内容,聚力塑魂。

一是创新发展观,汇聚正能量。先后实施了“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提高运行品质”“改革创新展作为,转型跨越超百亿”“稳中求升,升中促好,要关注经济总量的提升,更要关注运行品质的改善”“搏击市场创佳绩,品质深化立新功”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旨,以“三争一创”为动力,创新党建工作。集团各级领导干部把基层联系点作为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推典型、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驾护航。开展“做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带头人”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四强”“四优”和“创先争优特色课题”先进典型。坚持在科研生产经营的不同重点时期,为基层员工送医送药,开展员工心理咨询,坚持定期体检制度,建立便民服务队,持续帮助困难弱势职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每年安排了大量资金发放员工住房货币化补贴,为职工办理保险理赔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三是创新“星级评定”平台,强化了学习阵地建设。开设了基层党组织读书角、金城网络商学院、道德讲堂、女子周末学校等学习阵地,在干部员工中形成勤于学习、联系实际、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七星级、五星级基层学习型党组织。金城学习型党组织“星级评定”活动作为典型优秀案例,受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表彰。注重“三研”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26项课题获中航工业和省、市级成果奖。

四是开展形势教育,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党委中心组领导干部学习会、战略研讨会、经济分析会、各级职代会、组织互访、合作洽谈、民主生活会、交流座谈会、谈心活动等形式,主动沟通,取长补短,包容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形势任务,增强了员工责任感和归属感。组织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开展“品质攻坚创佳绩,献礼党的十八大”主题宣传,开展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为品质添彩,为党旗增辉”夺标竞赛;开展“学习罗文,没有借口”领导干部演讲比赛。2013年,组织了以铸“魂”为主题——横跨两个月、310余名领导干部及38名青年人才参加的领导力、意志力、执行力“三力”军训,使干部员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

nlc202309040720

五是以创优为载体,促进员工行为与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支撑,构建了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深入推进TPM、干部制度改革,产业及人才转型和治庸提升领导力、治懒提升执行力、治浊提升意志力的“三治三力”整风活动,开展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实施“四项工程”系列活动,组织创先争优亮点榜、党员工程评先等,推广基层经验;以廉洁风险源头防控为平台,营造了廉洁文化氛围。

聚焦价值,迸发激情。

一是对接愿景,深耕同心动力。注重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倡导与员工参与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在描绘好发展愿景和预期目标的同时,组织员工规划个人职业愿景(格言),组织征集员工个人愿景和岗位格言故事活动。从而把统一的集团愿景、宗旨理念、发展战略、创新文化观等扩散、融入到单位、班组及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上,使多元文化、管理精英和骨干队伍加以凝聚,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二是以奋斗者为本,打造一流队伍。近两年来,金城集团在推进品质攻坚、品质深化的发展举措的同时,集团董事长焦裕松提出要培育“以奋斗者为本”的人本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家、技能人才团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专家技师工作室”,帮助各单位解决工作中的专业技术、加工制造等难题,保障科研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培育先进文化,把先进典型引导放在“两个融入”中,即融入科研生产,融入经营管理中,评选和重奖突出贡献者、规模效益团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市场开拓团队;创新典型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基层典型事迹,讴歌身边的先进模范,树立一批雷锋式的好集体、好员工,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在核心理念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上好一堂文化课”,发挥文化主导作用。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同心圆文化建设“大课堂”,发布《同心圆文化理念手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同心圆文化建设纲要》等;组织文化建设骨干“走出去”学习央企、外企文化建设经验;开展内部现场交流“小课堂”,加大基层示范点单位推进力度,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集团主要领导定期宣讲集团文化和同心圆文化内容;聘请内外部集团文化专家为基层领导干部和文化骨干讲解文化知识,宣讲“六统一”和同心圆文化体系内容,编制了金城版中航工业司歌MTV,组织全员唱司歌和送文化到基层活动;文化素养督导检查、着装飞行检查已经形成常态化;鼓励各单位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新活动,设计“文化长廊”园地和固定的精益文化展板、TPM管理看板、创先争优亮点榜、班组文化展板、职工文艺活动图片展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是搭建班组文化平台,树立优秀班组标杆。组织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的“两高一低”改进改善主题活动,对改进改善项目分类进行积分考核,给予“优秀班组”奖励,为推进“品质攻坚年”打好基础。以“三创六小”为中心,引导全体员工从“小”做起,厉行节约,动脑筋、想办法,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开展“任务进班组,竞赛进班组、创先争优进班组”“三进”活动,树立优秀班组标杆。继摩托发动机分厂装配二线获得“中央红旗班组”、中心电源传动部科研二室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之后,航空机电中心空中加油系统研究室、12分厂一工段1班和金城三国完成课班组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五是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激发职工活力。从异彩纷呈的艺术节到气势磅礴的运动会,从“航空杯”女排赛到“摩托杯”羽毛球赛,从女职工“周末学校”到各类文化、安全管理方面的论坛讲座,已形成了“组织管理规范、场地设施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坚持不懈、参与人数广泛”的职工文体工作新格局,先后成立了金城艺术团、体育协会及相应的分会组织,同时,逐步完善包括羽毛球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各种设施。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职工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体育运动会,一“文”一“武”交替进行,唱响主旋律,激发了职工对事业发展的热爱之情,为构建“和谐金城、活力金城”发挥了强劲的助推作用。

多元融通,推广品牌。

坚持走丰富多元的品牌成长之路。按照金城集团愿景,近几年来,着重从五个方面开展品牌推广:一是通过连续组织参加国际顶尖摩托车赛事,打造“达喀尔·金城”国际化品牌;二是抓品牌文化管理,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推广、维护和管理,积累品牌价值;三是依托重大经营项目活动塑品牌,强化品牌的美誉度;四是抓国内外会展传播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五是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品牌。

达喀尔·金城冲击世界品牌之旅。先后以“中国梦想,金城力量”“金城·影响世界的力量”“智引赛车文化的未来”为参赛主题,策划实施了中国金城车队参加第33届、34届、35届达喀尔拉力赛和中国首届越野拉力赛,把金城品牌与人文文化特色完美结合,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彰显出以赛车文化为基点的品牌发展方向。金城车队在国际赛场上与世界顶尖车手同场竞技,不仅使中国车手的意志得到极大历练,而且使金城赛车与世界品牌展开较量,展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力量与雄心,充分验证了金城摩托的品质,全面彰显了金城品牌的实力,提振了干部员工的精气神。

密切配合经营活动塑造品牌。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重大经营活动项目仪式,联合国内外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先后筹划了C919三大项目签约仪式,中航工业与山西煤销集团、山西兰田集团三方联合打造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以及中航国际汽车博览中心揭牌仪式;组织新产品参加国内外航空产品和其他多种产品展览。

展国企风范,提升品牌美誉度。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塑造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出资、出力、出智帮助振兴农村教育及新农村建设;广大员工为“蓝天骄子”爱心基金捐助,向贫困地区儿童捐赠冬装。向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镇金城小学捐赠课桌、讲台和航空知识图书。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市区开展“金城青年学雷锋,为民服务社区行”志愿服务活动。汶川、雅安地震后,先后紧急调运200辆价值一百多万元摩托车及时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干部员工还为灾区人民捐款532 778.30元,金城还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捐款5万元。

在新的起点上,中航工业金城坚持以集团文化为指导,以营造以奋斗者为本的同心圆文化环境建设为支撑,聚焦品牌价值创造,深化推进支撑和牵引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同心圆文化”理念体系,为实现发展愿景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罗志荣)

11.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一

一、用宣传思想工作引导职工更新观念, 为企业改革开路

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 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必然要触及到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要深化改革, 必须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宣传思想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引导职工去面对新情况, 主动更新观念, 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去的重任。为使改革顺利进行, 公司一方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利用板报专栏、宣传资料向职工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将改革的政策、方法和步骤等原原本本地交给职工, 并召开职代会、中层干部会、座谈会、开展大讨论等造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 是改革的动态、职工的呼声能相互沟通, 确保了职工对改革的政策、方法及目的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 针对一部分老职工出现“工资倒挂”问题, 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 工会组织会同人事部门主动到职工中进行座谈, 针对职工提出的疑问给予解答, 引导职工消除思想顾虑, 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 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 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职工真正感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 让广大职工受益, 一时的损失是为了长远的收益, 进而积极支持和投身到改革中, 确保了公司的“三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用宣传思想工作凝聚力量, 推动企业发展

宣传思想工作在企业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去凝聚人心, 凝聚力量, 引导职工脚踏实地, 爱岗敬业, 钻研技术, 献计献策, 为完成生产运输任务鼓劲助推。近年来, 公司继承和创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法, 并与现代行为科学结合起来, 每年在职工中开展新年升国旗、安全宣誓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有效载体, 对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劳模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手、生活上照顾, 让他们感到“我为企业作贡献, 企业让我更光彩”。并适时推出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比武活动, 激励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积极向上, 使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此外, 公司成立以来, 完成了10大项、168个管理标准, 规范了安全、操作、作业三大考核标准, 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始终把“围绕安全抓宣传, 抓好宣传促生产”的工作宗旨落到实处, 把宣传思想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了生产运输效益的提高上, 用安全和运输指标的完成情况去最终衡量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使各项工作围着安全转, 生产围着市场转, 服务围着厂矿转, 人人围着效益转。由于方法对、力度大, 铁运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 生产运量逐年递增, 由1991年的160万吨, 猛增至2012年的600万吨, 翻了两番。

三、用宣传思想工作提质、塑形, 为企业发展搭桥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企业不仅要生存、稳定, 而且更要发展。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 更不能忽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是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主线。在构筑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素质中, 宣传思想工作要发挥其自身优势,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扬“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硬、技术精的职工队伍,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公司在确立强化安全管理、增强企业后劲的工作中, 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并以此贯穿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 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先后建立完善了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职工健身活动室、职工书屋、职工乒乓球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通过开展干部管理培训、基层党建培训、班组管理培训、岗位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形式, 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由公司有关部门创建的铁路尖轨尖端焊接技术, 曾荣获企业“五小活动”科技三等奖。在集团公司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廉洁文化推进会漫画展、诗歌有奖征集活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中, 多次获得优秀作品和三等奖。此外, 公司还投资新建了办公楼和生产现场网络监控36处, 所有办公电脑开通了局域网, 方便了网络办公的信息交流。几年来, 公司还通过各种举措, 广纳良才, 吸引了不少高学历大学生来公司大显身手, 建功立业, 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同时, 公司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宣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就, 塑造企业形象;通过硬化路面、种花种草, 进一步美化了环境;通过企业文化建塑, 为创先争优搭建平台。该公司通过党建“一区三岗”活动, 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建设;同时, 公司完善和建立了集文化宣传区、文化展示区、班组文化区、文化践行区为一体的“笃实文化苑”。做到了全员持证上岗, 规范了作业标准规程和文明礼仪行为。公司以企业文化为主线, 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执行力文化为分支的多元素文化体系逐步形成,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用宣传思想工作营造氛围, 为稳定服务

12.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篇十二

二十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文化从西方悄然传入中国。今天,企业文化不仅在中国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还结出丰硕的成果,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热情高涨,推行企业文化建设蔚然成风,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有些企业只是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面子工程”,办公室张贴各种规章制度,走道里摆放文化牌版,车间里悬挂一些“催人奋进”的口号,展厅里放上几本企业文化读本,结果是“多有人„观赏‟,而少有人问„精‟,更无人„力行‟”,没有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要想促进企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笔者认为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等作用。

一、浅析企业文化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由企业内部创造为主,外部文化刺激、输入为辅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系。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文化理念群、企业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形态、企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为支撑,以企业文化符号为外部记载、传播与输出的工具,融企业的宗旨、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价值准则、制度规定为一体,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是有形和无形的行为法则,它具有维系、约束、激励、阻碍等多种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核心层(精

神层),包括企业的价值观、愿景、理念等;中间层(管理层),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最外层(物质层),包括企业行为导向、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是一种更高层层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强化管理、塑造形象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导向作用。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心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在共同愿景下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要想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并随着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而调整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并具备相当技能的企业员工。

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体现以人为本,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全面发展。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只有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企业,认为只有自己的企业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

企业文化强调人本管理,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从而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首先,以人为本体现在政治上发扬民主,工作上尊重职工。比如我们崔庙煤矿对“四重一大”问题,即重要会议、重要决策、重要事项、重要活动、大额资金使用情况,充分利用区队职代会、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做法,实现员工在政治上民主、工作上尊重,做到了真诚倾听职工疾苦,真实反映职工诉求,真正解决职工困难,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取信于民,在凝聚中取德于民,在融合中取力于民。其次,以人为本体现在关爱弱势群体职工上。比如我们单位开展的“金秋助学”爱心捐助和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解决贫困职工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再次,以人为本体现在改善居住环境上。如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绿化、美化。加强节能减排,减少废水排放,实施净化工程,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达到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三、建立共同远景目标,凝聚员工建设矿山合力

共同目标愿景是一面旗帜,具有鲜明的宏伟蓝图,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途,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有干头。有了目标愿景这面旗,大家知道往哪奔,知道怎么干。所以,在制定共同愿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得到员工的普遍理解和认同,能够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愿意为达到目标而奋斗。

共同目标愿景既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

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其中,平安是基础,和谐是目的。平安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平安是家庭、个人的最大福祉。也只有企业平安、健康协调发展,职工才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实现矿区环境共荣、和谐。通过这一愿景让职工看到企业美好未来,增添职工的工作动力和信心,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加快企业发展中来,也充分体现了职工关心企业、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和企业关心职工、让职工幸福生活、科学发展的人本思想,凝结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价值体现,吹响了建设文明和谐矿区的号角。同时,又把企业的繁荣昌盛和职工的发展联系到一起,让职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

围绕着企业愿景,培养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是全体员工对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我们按照大愿景统领小愿景,小愿景支撑大愿景的要求,逐步建立了矿、队、班组和个人等目标愿景,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保证的四级愿景体系,达到了整体围绕大愿景去奋斗、团队围绕小愿景去努力、个人围绕自己人生目标去拼搏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目标愿景体系,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激发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目标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四、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员工自我价值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建塑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所以,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认同企业文化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通过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以此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一种柔性修理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使每个成员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和激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勇于不断进取。首先,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比如开展和谐文化建设活动,倡导“慈孝、友善、博爱、诚信、敬业、感恩、爱企”的和谐理念,树立知荣辱、扬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构建文明型、学习型、和谐型科室、区队、班组、个人。其次,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让职工参与进去。工作的过程就是职工参与的过程,职工参与的过程就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如我们通过开展 “星级员工评选”活动和征集明星作业法,建立完善首席员工、十佳优秀班组长、文明职工、冠名操作法等评选流程、奖惩机制。开展“十佳班组长”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命名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最大限度挖掘员工潜能。大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让他们“屏幕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以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达到深层次、高质量激励作用。

总之,成功企业的共同点是他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等作用,如企业的主导思想,价值观,信念等。通过企业文化途径使我们能够找到树立和培育企业所期望的品格、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灵活应变等品质及作用,促进企业

1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三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员 郑启清

“十二五”以来,包括组织(企业)文化在内的全国文化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组织企业文化认识提不上去,工作深不下去,交流走不出去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也使许多单位和个人感到困惑和艰难。我们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组织文化测评中心(注:2011年7月更名为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前瞻的视野、前卫的探索、前沿的成果为己任,以理论与实践,高端与基层,学者与专家相结合为途径,主动面对问题,真诚服务基层。继去年10月14号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高端论坛,提出为中国文化走上去和走出去而奋斗的要求后,今天又在先行先试的福建,进行文化融合的研讨,目的是促进组织企业文化走出去,深下去。应当说这次论坛的主题既是上下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大家盼望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讲三点认识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融合?这是因为,文化融合既是文化本身的内在要求,又是文化交流的外在需要;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只有充分认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自觉坚定地推进文化融合,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文化融合是文化的基本属性。融合是文化的一种天然属性,如同“异性相吸”。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要发展,都要寻求突破旧属性,吸纳新因素的路子。这是一种生长的本能,是一种发展的需要,是从旧事物变异成新事物的内在张力。在历史上,除原文化以外,任何新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文化融合。如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是环地中海欧亚非各地区文化融合的结果。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而且融合了欧洲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甚至还吸收了阿拉伯等各东方地区的文化。中华文化五千年一系,它的形成其实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融合着外来文化。所以,中华文化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从古代就保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辉煌。

其次,文化融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停放在“围墙里面”,也不能够被禁锢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有文化建设就会产生文化差异、文化摩擦、文化冲突、文化接触和文化融合。文化的交融、互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一定时机和条件下,以双向多维的互动方式自我扩张和彼此接触、交流与融合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改变着,逐步实现着双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互动。这就告诉我们交流、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其三,文化融合是文化作用的重要展现。在新形势下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作用,重点要推进三种类型企业的文化融合。一要推进集团企业的文化融合,把所属成员单位由于传统、地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各具差异性的个性文化,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吸收、借鉴、融合,逐步建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集团文化。二要推进调整重组后各企业的文化融合,解决调整重组企业之间因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文化实践等不同而引发的文化碰撞和冲突,实现文化的融合和提升。三要推进国际化经营跨文化管理中心的企业文化融合,将中国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相融合,达成跨文化理解,形成一种既坚持本国企业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与各种异质文化融合的灵活性、有效性,适应资源国的“本土文化”。仅以上三点就足以表明,文化融合在当下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其四,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因交锋而出新。这些,一方面体现在集成创新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不仅潜心研究绘画艺术,还认真研究光学、解剖学、植物学和数学。这些看来十分复杂的知识,被达·芬奇巧妙地组合起来运用到绘画上去。结果,画的精确性、生动性和色彩线条完美结合起来,独辟新径,开创了西欧绘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另一方面表现在引进、吸收再创新上。“十一五”以来全国许多组织和企业,建设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视觉、行为识别系统,自己的一主多优文化等等,这些既是中国组织企业文化创新的成果,更是文化融合的结晶。

由此可见,包括在座诸位在内的全国组织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建设者,对文化融合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的实践、感受、收获和经验。我们今天举办这次论坛,目的就是帮助和促进大家更加有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推进组织企业文化融合,加快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并促进组织企业和谐发展。

二、文化融合要在“四化”、“三突出”上下功夫,求实效 怎样进行文化融合?虽然不同的组织企业有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但大量的实践和事实说明,加强文化融合既要把握全过程,又要突出重点、节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融合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建设的过程。诸如,在谋划设计上要撮合,在理念提炼上要糅合,在架构布局上要整合,在组织力量上要联合,在工作开展上要结合,在行动落实上要磨合,进而达到思想理念上的融合和行为方式上的和合。这一系列的环节和步骤证明,文化融合中的融是前提、是基础,化是关键,是动力,合是目的、是结果。所以推进文化融合要在“四化”和“三突出”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要内化于心。就是将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等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在内的识别系统等,通过反复宣贯,让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于脑,铭刻在心,变成自己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积极进取的行动方向和精神动力。冀中能源集团在五年多的时间内,企业从黑(煤炭)白(制药)两道发展到陆(地)空(航空)并进,产值从100多亿发展到1000多亿,成为河北省举足轻重的特大型企业。他们靠的是什么?业内外人士给予的回答:靠的是通过精心诊断企业现状,找出了文化基因,确立了文化定位,进而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靠的是“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和一系列理念引领着员工,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集中能源的成功,就是落实科学发展文化的成功,是企业文化融合、内化于心的成功。

二要外化于形。就是通过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品牌、企业业绩确定并传播企业形象,营造可亲、可信、可交往的内外环境和氛围。海尔集团继确立售后服务要达到“国际星级服务”目标后,大力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推行了“市场细分,引导消费”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坚持“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控制要求。这些既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借鉴了西方先进管理文化的精髓,较好的实现了中国企业文化与西方的对接和融合,因而取得了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骄人业绩。

三要固化于制。就是把企业文化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企业的制度文化。北京全聚德集团是国内著名、海内外知名的老字号企业。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诠释的“全而不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作为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大德文化建设;同时把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规范化、制度化,促进了企业文化内生力和制度文化的外部约束力的互动和融合,有效地加快了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要动化于行。就是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步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进而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形成文化觉悟,文化自觉。联想集团确立的企业业务原则是:“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这些既反映了市场规律,又为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联想还提出:“光明正大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些既继承了传统道德,又体现了时代要求,较好地贯彻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有利职工的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行,行而有信。

在推进“四化”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坚持“三突出”。一是突出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人化”和“化人”。常言道:文化的实质是“人化”,关键是“化人”。因此在进行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融合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把关心人、帮助人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尊重人的文化权益,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发挥人的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把人人热爱,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评议,人人分享作为主要内容;把员工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这样的文化融合才能到位,才能扎根;才能入人心、得人心、安人心、乐人心;这样的融合,才能融得牢固,合得长远。

二是突出主线。这个主线就是提炼和施行理念。为什么说理念是主线,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理念是组织企业文化的表达形式,无论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无论是企业识别系统中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还是一主多优的文化,其内涵都是通过理念来诠释,来表达,来显示的。所以许多人讲,企业的理念体系就是企业的文化。第二,企业理念,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是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进行文化融合的根本依据。第三,企业理念的提炼、宣贯、践行,就是企业文化融入、融化、融合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进程。这就是说企业理念的形成和推出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把它们为主线突出出来,就等于在文化融合,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纲,抓住了牛鼻子。当前,在推行企业理念中存在三个问题:其一,理念太高太远。好比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高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员工感到可望不可及,没有兴趣。其二,理念太大太玄。员工认为愿景与现实是俩张皮,摸不到,够不上,没有信心。其三,理念太空太虚,有些单位领导与几个秀才闭门提出的东西,员工感到与己无关,不动心。这三种想法和情绪的存在,怎么可能进行文化融合呢?所以,突出主线,必须把主线抓准、抓住、抓实、抓出成效来。

三是突出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大力倡导集体主义。这里讲的集体就是全体、整体。这里讲的集体主义就是全局或者叫大局利益、大局目标、大局愿景、大局战略、大局意识。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是个人主义,指的是个体、局部,个人主义就是个体或局部利益和要求。突出主旋律就是倡导集体主义,就是多讲大道理,因为大道理能够管住小道理,大道理容易说服小道理,进而在文化融合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而坚持个人主义,搞一己私利,抱残守缺,则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用各的车,各拉各的套,那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文化融合。当然倡导集体主义,讲大局是为了求大同、存小异,并不反对个人利益,也会允许个人自由、民主、平等发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互动是文化发展不可小视的动力,它总是青睐那些最具创造性和最富活力的文化。

三、做文化融合的促进派

加强、加快组织企业文化融合,是各级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和文化骨干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责无旁贷的重担。为了帮助和支持各级领导和广大骨干做文化建设、文化融合的策划者、组织者、推进者和先行者,提四点粗浅建议。

第一、要做“美女”,不当“火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靠近火炉子,几分钟都待不下去。但是如果让他和美女在一起,几个小时他都不愿意离开。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文化要像美女一样富有魅力才能搞好文化融合。所以,我们在推行文化融合中,首先要打造先进的组织企业文化,不断加强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善于借势、造势,用好平台和载体,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和气氛。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并积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是进行全国和全世界文化融合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标志,应当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第二、要做“多媒体”,不唱“独角戏”。当今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多样、多彩,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生态都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姿多彩的形态和景象。多媒体既是世界多元性的产物,也是促进世界多元,尤其是为促进文化多元作出了贡献。我们应当运用多媒体的思维方式,在推进文化融合中海纳百川,广采博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既要用平常的心态、平静的心境、快乐的心情、宽广的心怀、纯净的心灵对待文化冲突、文化摩擦,更要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融合,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要做“加工厂”,不当“录音机”。文化融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加工制作,加工厂的目的就是出产品、出精品、出新品,文化融合也应当且必须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出业绩。当今中国有一句流行语,就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文化融合应当而且必须融入中国创造之中,努力增强中国创造的文化含量,在中国创造中展现文化功能。

第四、要擂“进军鼓”,不吹“结束哨”。绝大多数单位的实践证明能否推进并搞好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有两个人物很关键。一个是主要负责人是否高度重视并率先垂范,第二个是文化部长是否善于策划和精心协调推进。一只手敲鼓谓之击,一双手敲鼓谓之擂。如果一个单位两个人两双手或者更多的领导和骨干敲鼓,那么文化建设、文化融合的“进军鼓”就会擂得更给力、更响亮、更催人奋进。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同志们,有一首《祖国不会忘记我》的歌曲唱道:“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上一篇:职场勇气下一篇:“永远跟党走”七一合唱比赛歌曲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