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2024-07-26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10篇)

1.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一

201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形成作业1: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小组讨论提纲

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 讨论地点:本班教室

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 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讨论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 点。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 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 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 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 活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形成作业2: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请各位同学对此论文自行删减)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一)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现实情况来说,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第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各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一)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

途径。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

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都是被压迫民族。特别是如前所述,我国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相反的团结得越来越紧密。截至 2003 年底,我国共建立了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自治县(旗)。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有 44 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1 %,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64% 左右。

(二)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

我国不仅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自治的论断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方面,中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于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在我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事业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

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资源开发是,要对该自治地方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疏通改善民族关系,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形成作业三:

一、填充题

1、民族发展规律

2、民族属性、民族特征

3、血缘

4、社会、历史

5、权利和利益

6、阶级斗争

7、大分散、小聚居8、1.9万

9、提高民族素质、民主的组织形式

10、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发展与进步

二、单选题

1.B 2.A 3.D 4.B 5.D 6.C 7.B 8.C 9.B 10.D

三、多选题

1.ABDE.ABE 3.ABD 4.ABCDE 5.ABCD 6.ABCE 7.ABCDE 8.ABCE 9.ACD 10.ABDE

四、辨析题 1.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

2.错: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3.错: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的主要标志。4.错:民族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最终结果是语言的整合和文字的统一。5.对 6.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 答案:P98——P100

2.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二

一、课程形成性评估方案的构建与完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形成性成绩占了课程总成绩的40%,2013年我们最初制定的评估方案由5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估(40%)=课前演讲(5分)+学生课堂参与度(10分)+课程小论文(10分)+课堂研讨(10分)+学生营整体表现(5分)。

经过两年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该方案在较好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缺少一个能够完整记录每一位学生全过程学习情况的学习档案,使最终成绩评定的全面性、客观性不够;一些评估指标量化不够,原有评估指标中缺少社会实践环节等。为此,我们对原有的评估方案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档案

为此,我们制作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学习手册,并把手册作为学生形成性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手册的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课程形成性评估方案、平时成绩统计表、课堂笔记、读书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报告、学习总结、推荐阅读书目九个部分。该手册每个学生一册,任课教师于开学第一周下发给学生,并进行必要的说明。学生上课期间需作为笔记本携带使用,按照要求真实地记录课堂笔记、填写读书报告及社会调查报告等内容。教师与课代表及时督促并检查学生携带、使用学习手册情况。教师可对学生携带、使用学习手册情况进行抽查。课程结束后,手册将统一收回,由任课教师负责完成学生形成性成绩评定及读书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的评价。每位学生须认真填写、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涂画、损坏,不慎遗失者须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补填新手册。否则,形成性成绩按零分计算。

这份手册可以说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并真实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形成性成绩的评估提供了完整和客观的依据。

2. 调整了形成性评估指标体系

调整后的形成性评估指标为6个方面,具体如下:

形成性评估(40%)=课堂表现(5分)+课堂笔记(5分)+读书报告(5分)+课前演讲(5分)+课堂研讨(10分)+社会调查(10分)。

(1)课堂表现(5分)。考核内容侧重:到课率、课堂参与积极性、学习精神面貌等。

(2)课堂笔记(5分)。《学习手册》能随身携带,能随堂记录教学要点,记录准确、完整。

(3)读书报告(5分)。认真阅读《学习手册》推荐书目(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当前重大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的中外理论著作29本),并撰写较为深刻的读书报告或体会(1000字左右)。考核内容侧重: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评论得当、有理有据等。

(4)课前演讲(5分)。开学之初,为学生下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选题,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热点时事选择主题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课代表记录演讲情况,课后给出分数。

(5)课堂研讨(10分)。课程教学过程中,设置5次主题研讨,2次文献导读。教师提前通过课程网站下达研讨选题,审阅修改学生讲稿,组织学生课堂研讨,并在研讨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讲评小结。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主题发言。最后依据各小组表现,给出该小组的研讨课成绩。

(6)社会调查(10分)。布置时间为开课上一学期期末,为学生下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选题,供学生参考,利用每年开课前寒假期间认真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2500字以上)。考核内容侧重:材料详实、条理清晰、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等。

这一指标体系,补充了社会调查、读书报告、课堂笔记环节,更好地体现了该课程实践性、理论性突出的特点。

3. 量化评估标准

对每一项评估指标的打分,我们都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如课堂表现,除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无影响课堂教学的违纪现象外,还具体规定了旷课、早退、请假、上课说话和睡觉等现象的扣分标准。对社会调查报告、读书报告都规定了优、良、差三个等级和评级标准,分值对应为,社会调查报告:优级10-9分,良好8-7分,差级为6分以下;读书报告:优级5-4分,良好3分,差级2-1分。对课前演讲除具体规定优、良、差三个等级外,鉴于本课程实施的是大班教学,受课时和人数限制,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时间进行课前演讲,还规定没有进行课前演讲的同学必须上交一篇演讲稿,分值最高可为良级,否则本项指标分数为0分。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堂研讨教学,规定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及小组内各成员工作量、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成绩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每小组的主发言人、课件制作人、共同回答学生提问的学生,可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提高1-2分。

二、评估方案实施中的一些体会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要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估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在评估中就必须做到教有方、学有法、评有据,即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在评价时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能有合理的评估标准为依据。为此,在评估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估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形成性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教师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去探测、了解学生在各项素质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因此,在设计评估体系时,评估内容上就要体现全面性,不仅要包括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估,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创造力、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内容。

二是评估主体要多元化。传统评估模式往往是以教师评估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而形成性评估旨在建立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的评价观。所以在设计评估体系时,在评估主体上要体现多元化,包含教师评估、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如在课堂研讨活动中,我们在评价方式上就采取了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研讨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组成本次研讨课的评委会,评委依据各小组主题发言情况、回答问题的表现等,给出该小组的研讨课成绩。而在小组内,各成员要依据自己的工作量、参与度等,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研讨课成绩。同时,学习手册中还包括“我的学习总结”,学生可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现有水平和希望达到的目标进行评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并能定期对计划的实行、自己的进步、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三

【关键词】中职;药剂学;形成性考核

现行的中职学校评价学生专业课成绩的模式,主要是采用平时考察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来综合评定。无论是平时考察还是期末考试,往往只注重结果却忽略过程,没有凸显出专业课程特点。本文拟在对中职学生专业课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确定《药剂学》课程成绩评价依据和基本要求,建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重在评价主体、内容和标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的,体现出课程的专业特点。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承担药学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改革,积极探索,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职学生专业基本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中职学校的培养重心应更侧重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客观讲,进入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不会学习。但从我国当前的人才结构上来看,行业需要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必须也一定是出自这个阶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然也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不如别人,但大多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却名列前茅。经过教师合理引导和强化训练,都能在专业技能操作方面学得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药学行业岗位对中职药学类学生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

通过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和人才市场针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的市场调研走访,总结出行业岗位对药学专业的从业人员综合要求是:

1.职业素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合作。

2.核心技能:(1)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2)掌握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药品营销的基本知识。

我们要培养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药学行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核心技能和专业知识。坦白讲,虽然学生轻视学习的过程,但却十分注重最终的学习成绩。因此,怎样考核,考核什么将明显左右学生的学习目标。

(三)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性考核重在考察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如实记录学生每一阶段性学习成果,突出学生技能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围绕学生在整个技能实训与知识习得过程中的全面表现,目的是敦促学生关注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成绩分配如下:

(1)职业素养(20%)——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素养考核应做到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习与其他表现相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相结合。主要考核学生平时考勤和课堂表现,逐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目前,用人单位都愿意招聘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备团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毕业生。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用人要求,准确规划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奠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2)学习过程(40%)——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该项目考核中,平时各种作业占10%,全部单元实验共占30%,包含仪器准备操作、制剂制备、质量控制、清场、实验报告。每次作业和实验都有一定的分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平时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实验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药学行业领域内进行实践的基本技能,为解决将来的工作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职业理论素养(40%)——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这将决定毕业生在未来技术领域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和岗位层次。对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考核以笔试的方式在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均为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注重知识应用。

二、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实行形成性考核和原有的教学考核相比,尽管平时作业收缴、各单元实验以及专项技能实训对个别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从实施效果看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2012~2013学年和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末分别对11药剂班、12药剂班共7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 你更喜欢哪种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96%),终结性考核(4%)。

2. 你认为按时完成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50.7%) B.比较有帮助(41.3%)

C.不太有帮助(5.3%) D.没有帮助(2.7%)

3. 你认为课程形成性考核这种形式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吗?

A.很能体现(52%) B.比较能体现(42.7%)

C.不太能体现(4%%)D.不能体现(1.3%)

4. 你认为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合适吗?

A.很合适(74.7%)B.比较合适(20%)C.过高(5.3 %)D.过低(0)

从上面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接受形成性考核,普遍认为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习得有很好地促进。通过在《药剂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考核,其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目的更贴近职业市场。课题组采取的形成性考核中技能训练与单元实验所占比例达到40%,通过分阶段、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中职学生自身特点、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更加贴近职业市场需求。

2.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为主要目的打造的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考核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考核的实质在于强调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最终得到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由于考核目标明确具体,考核方法量化可靠,更注重过程,所以使得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兴趣浓厚,成绩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明,马耀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和探索.科学教育研究,2006-07

[2]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四

(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 民族平等团结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

行方案》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

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D.和谐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D)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D. 传承性和变异性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

方法要具有(C)。C. 原则性和灵活性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D.和平与发展

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C.赵朴初居士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 民族与阶级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D.1亿多人

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

和社会过程。A. 融治B.演变C.退化D. 同化

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 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A.结构 B.性质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个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的问题。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A.44% B.54% C.64% D.74%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个。C.155 D.165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A.7 B.8 C.10多 D.20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

以(D. 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是(D.斯大林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A.满、回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B.民主集中制

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A.24个 B.31个 C.36个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D.1987年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个。C.44 D.55

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C.

佛教和伊斯兰教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A. 1/2 B. 1/3 C. 2/3 D. 2/5

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种。D.15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A.加强民族区

域自治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

失。C. 3 000

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D)。D.290多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A.11B.12 C.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自治、自养、自传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A.氏族B.氏族C. 部落联盟D .民族

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5.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五

1——4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 1956年

C.1957年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A)。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全

B.世界经济发展我极化

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

C.人民的长远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

10.2004年9月,*****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生产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副食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3.科学发展观坚持(A、B、C)。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高速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和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怅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三个代表”即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我是问你,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中国*****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答:中国*****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三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答: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三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

(1)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看:(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无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甸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的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6.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六

什么是口语?简述口语表达的特点。答:口语就是口头上使用的语言。

口语表达的特点: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具体表达的语境性;交际内容的随机性;交流过程的主动性;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2、简述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答:口语表达的形式很多,基本可以分为常用口语和艺术口语两类。常用口语包括论辩、辩护、诡辩、演说、交谈、报告、讲话、发炎、宣传、座谈、复述、朗读、播音、讲解、问答、对话等等。艺术口语包括朗诵、相声、说书和讲故事等等。

3、什么是口才?简述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答: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

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综合的才能;广博的学问见识;深厚的情感体验。

4、简述提高口语表达的基本途径。答:基本途径:做一个好听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善于应变与诙谐幽默的应对技巧;重视态势语的训练;塑造美好的声音。

5、简述普通话语音流变的类型。答:其类型有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

6、略(教材第19页)

问答题

1、举例说明朗读和朗诵的区别答:区别:在表现形式上,朗读完全靠声音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一般需要脱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表演给人听和看的,可以眼神、手势等配合,要求脱离书面材料;在内容的表达上,朗读仅要求对作品内容进行正确的表达,而朗诵不仅要表达还意味着对作品进行解释;在选材的角度上,朗读材料大多选择实用性的而朗诵大多选择文学味浓厚的材料;在表达者的角度上,朗读者一般在课堂、会场等地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朗诵者对所读作品的“积极的创作态度”。举例(略)

2、举例说明读诵的作用答:宣传鼓动,启迪民智;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好普通话。举例(略)

3、简述读诵的技巧。答:气音、颤音、拖腔、泣诉、笑语、拟声。

4、拜访和接待要注意什么问题?答:拜访要注意: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作了不速之客,要致以歉意;不要忽略对主人亲属的适当交谈;多人拜访要避免一个人抢话;对主人的敬茶、敬烟表示感谢,抽烟应征得主人同意;遇到另有来客,前客让后客;把握辞行时间,讲究告辞方式。接待要注意:正确使用接待敬语;热情不失礼节,婉转不失身份;符合礼仪要求,恰当使用接待礼仪。

5、简述介绍他人的顺序。答:介绍的顺序:如果性别不同的两个人,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果男士比女士年龄大很多,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如果不同辈份、职务的两个人,应先介绍晚辈给长辈、下级给上级;介绍一对夫妻,一般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两个团体相互介绍时,一般只介绍带队的、职务高的;如果把个人介绍给很多人,要先向全体介绍个人的姓名、职业,再按次序一一向个人介绍;如果向大家介绍新来的领导等,只要把这个人介绍给全体人员就行了。

6、简述交谈的特点及技巧答:交谈的特点:对等性、话题灵活性、口语化、听说兼顾。技巧:热情专注、因人而异、善于倾听、保持谈兴、巧妙转移话题、善于提问。

7、简述赞美和批评的技巧答:赞美的技巧:自然真诚、措词得当、深入细致、讲求技巧。批评的技巧: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因人而异、营造良好的批评气氛、选择合适的时机。

8、简述安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答:安慰的技巧:真心诚意、适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有耐心。注意事项:不要自我为中心、不揭人短、不给别人增加紧张感、不要勾起别人伤心的回忆、不嘲讽指责对方。

9、举例说明怎样拒绝。答:直言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举例(略)

1、简述服务语言的基本要求。答:称呼恰当、简明扼要、清晰准确、用词文雅、态度和蔼、句式和语调合适、通俗易懂。

2、举例说明柜台服务的语言技巧答:打好招呼、根据销售时节选择合适的语言、善于介绍商品、准确解答顾客的各种提问、礼貌送别顾客。举例(略)

3、举例说明餐饮服务的语言技巧答:简洁明了、委婉灵活、声音柔和、吐字清新、使用普通话、服务要有“五声”。举例(略)

4、举例说明宾馆服务的语言技巧。答:委婉灵活、幽默。举例(略)

5、简述推销口才的基本原则。答:热情诚恳、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利益吸引。

6、谈判中语言方式的最佳运用有哪些?答:简练、委婉、幽默。

1、简述演讲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答:包括语义和语音表达要求。语义表达要求:准确铁锹、简洁明快、通俗平易、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语音表达要求:嗓音洪亮圆润不求夸张、吐字清晰有力连贯流畅、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感情充沛真挚身心投入。

2、、简述在演讲中怎样克服怯场的情绪。答:要有强烈的成功欲、要有充分的信心、了解听众熟悉环境。

3、简述演讲稿的特点。答:针对性、可讲性、临场性。

4、简述演讲稿常用的开头、结尾方式。答:常用开头方式:落笔入题开宗明义、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故事开头引出正题、名言警句统领题旨、结合现场联络感情、展示实物引申开去、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常用结尾方式:言禁必止自然收篇、总结全篇提示主题、展示未来鼓舞斗志、哲理明言发人深思、诗歌抒情意境深远、幽默含蓄耐人寻味。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答: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6人才考核的重要尺度。

3、如何选择演讲题目?答:1体现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2适合听众要求,内容有的放矢。3切合自己的身份,1

不妨“驾轻就熟”。4注意演讲场合,考虑预定时间。

4、简述收集材料的原则。答:1定向。2充分。3真实。4新鲜。5典型。6具体。7感人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前应做哪些准备?答:起码有5个准备;

一、材料内容的准备:1演讲稿。2辅助工具。3音乐,视频等辅助工具。

二、演讲前的练习准备:1大声的朗读你的演讲稿。2准备演讲大纲。3把自己的演讲进行录音。4掌握好时间。5试讲。

三、演讲前了解听众的准备:1身份地位。2年龄大小。3男女比例。4文化水平。5经济收入。

四、了解会场的准备:1提前到达,熟识会场及舞台。2熟悉你使用的麦克风,了解它的开关调试好音量。3提前播放音乐。4准备好需要的道具。5与组织者和主持人沟通。

五、调整情绪状态的准备:1放松你的神经。2回忆演讲的内容。3想象演讲现场成功的画面。4热身运动。5深呼吸。

三、问答题

1、简述演讲稿的作用。答:(1)对选材和提纲的实践性进行检验,进一步保证内容的完善。(2)避免临场斟酌词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3)保证思路畅通,帮忙消除怯场心理。(4)帮助限定时速,避免时间松紧失当。(5)促进演讲规律的研究。

2、演讲开头可采用哪些形式?答:1设问式开头。2叙事式开头。3解题式开头。4明指式开头。5抒情式开头。6示物式开头

3、简述即兴演讲的特点。答:1具有临场性。2具有敏捷性。3具有简练性。

四、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控场艺术?答:(1)演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心理定势与成功欲。观察力与分析力。自信力与自制力。(2)主动控制演讲现场:注意权威效应与第一印象。注重“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3)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付冷场,应该引起兴奋,提神醒目。对付轰场,应该缓解矛盾,迂回取胜。对于演讲中的意外情况,应该因势利导,歪打正着。

1、最佳语言的表现形式应该怎样?答:(1)准确清晰。(2)清亮圆润。(3)富于变化。(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

2、就听众而言,听讲有几种方法答:(1)专心致志听。(2)积极配合听。3)选择要点听(4)判断评估听。

3、思维方式对演讲主体有何积极作用?答:(1)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的确定、预测和实现上。(2)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4、演讲中如可做到概念明确?答:(1)运用定义,提示概念的含义。(2)比喻与举例。(3)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的范围。

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时口语表达技巧与体态表达技巧。答:(1)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发音准确、清晰、优美。语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2)体态达技巧的基本要求。体态语言:准确、适时,优美、适度,精练、适宜。仪表与风度:仪表端庄、整洁,风度优雅、合乎礼仪。表情与手势:眼神的运用技巧;面部表情要求;手势技巧。

2、如果让你主持一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演讲会,你会怎样主持?答:(1)会前准备:明确演讲会的宗旨和任务。了解演讲者了解演讲内容。了解听众的基本情况。了解演讲现场情况。做好自身的精神和物质准备(2)开场艺术:开场白简短、自然,介绍时富于热情,态度真诚。(3)串联与控场:精心设计串联词,要求简练、幽默、富于文采与感染力。控制演讲场面。(4)做好总结:概括准确,点明主旨。言简意赅,新颖含蓄。

一、填空题

1、艺术性

2、传播者,媒介,受传者、3、《修辞学》

4、《甘誓》

5、叙述性演讲、论辩性演讲、说明性演讲

6、内容、材料、传递、接受

7、一篇演讲一个主题

8、揭示主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象征比喻型。

9、直接材料,间接材料。

1、声传性、临场性、整体性

2、开头、中间、结尾

3、纵向组合结构、横向组合结构

4、直叙式、递进式

5、选词炼句、合理运用辞格

6、比喻、比拟、设问、7、形式、主题

8、注意积累演讲材料、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9、主动、被动

1、停顿、升降、22、点视法,虚视法

3、肯定相容型、中庸冷淡型

4、动作思维、抽象思维

5、虚体性、整体性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

2、演讲通常是由主持人、演讲者和听从三方面人物组成。

3;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听从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

4、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效果五个环节。

5、简言之,演讲学就是以三个方面、四重联系和五个环节 的方方面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6、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修辞学》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7、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8、孔子认为“ 言之无文文质彬彬,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提倡“辞达而已矣”,“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还说“质胜文则,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论语·雍第三也》),足见孔子主张语言要有文采,能通畅地表达思想情感。

9、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途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证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着眼于时空环境,按场合来分,演讲可分为集会演讲、议会演讲、战地演讲、街头演讲、法庭演讲、教堂演讲;着眼于联系手段,按演讲信息传播媒介来分,演讲可分为、会场演讲、广播常演讲,电视演讲等;着眼于演讲准备情况,演讲还可分为 即兴演讲、脱稿演讲、照稿演讲等。

10、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11、一篇演讲讲

12、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

界定范围型和 象征比喻型。

13、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 直接材料,二是获得间接材料。

14、演讲稿具有声传性、临场性、的特点。

15、演讲稿总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

16、演讲稿的层次排列形式可分为纵向组合结构、横向组合结构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种。

17、纵向组合结构有直叙式和递进式两种情况。

18、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有了好材料,有结构,还必须通过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表达。要使演讲稿富有文采,就必须讲究修辞。修辞包括选词炼句和合理运用辞格。

19、常用的辞格有、设问

20、撰写演讲稿,要有明确的主题、充足的材料,设计出恰当的结构,采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要使主题、材料、结构、修辞等方面共同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即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主题是统帅全编的灵魂。

21、即兴演讲有两种训练方法:一是。

22、控场有主动 之分。有经验的演讲者,应该两方面兼顾。

23、语调包括、重音、、快慢等要素。

24、演讲者的眼神变化有三种技法:点视法,环视法,虚视法。

25、从手势活动区域来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在胸部以上,常用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一种在胸腹之间,常用以表达 一般性叙事说理和较平静的情绪;一种在腹部以下,常用以表示否定鄙视憎恨 等内容和情感。

26、根据听众听讲的态度,可以将听众心理为三种类型,即肯定相容型、否定相斥型和中庸冷淡型。

27、演讲与信息的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演讲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从信息的传播看,人的信息沟通有四种类型,即 人的内向交流、人际沟通、组织传播与 大众传播。

28、按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思维可分为。

29、推理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30、演讲美的特征表现为动态性与 的统一,实践性与

二、名词解释

1、演讲:所谓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演讲: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3、纵向组合结构:按照时间的依照来排列层次包括直接叙式和递进式两种

4、横向组合结构:横向组合结构,是指或按事物的组成部分展开、或按空间分布展开、或按事物的性质属关系展开的结构形式。

5、纵横交叉结构;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穿插横向组合材料或者以横向组合为主其间穿插纵向组合材料

6、辞格:辞格是用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具有特殊修辞效果和某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方法。

7、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字数上近语气一致意义相关而互相平等的词语或段落,连续排列在一起的构成了排比

8、即兴演讲:即兴演讲,又称即席演讲或即时演讲,它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某种人物、气氛的激发下而产生的一种临蛙性的演讲。

9、主动控场:主动控场是指演讲者始终高屋建瓴,牢牢掌握住现场气氛的控制权,使听众的注意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10、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相互但应的运动过程的陈述

1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

12、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演讲的特点。(1)具有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2)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3)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2)经济活动的理想筹码。(3)鼓舞士气的战斗号角。(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6)人才考核的重要尺度

3、简述学术演讲的特点。

1:科学严谨的内容 2,真知灼见的独创性,3,平易准确的语言 4。多种多样的辅助手段

4、如何选择演讲题目?(1)体现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2)适合听众要求,内容有的放矢。(3)切合自己身份,“驾轻就熟”。(4)注意演讲场合,考虑预定时间。

5、简述收集材料的原则1)定向(1分)2)充分(1分)(3)真实(1分)4)新鲜(2分)(5)典型(2分)6)具体(2分)7)感人

6、简述编写提纲有何作用。

一,确定框架 二,进一步选材租材,三训练思维,四,避免遗忘

7、简述演讲稿的作用。(1)对选材和提纲的实践性进行检验,进一步保证内容的完善。(2分)2)避免临场斟酌词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2分)(3)保证思路畅通,帮助消除怯场心理。(2分)(4)帮助限定是速,避免时间松紧失当。(2分)(5)促进演讲规律的研究。

8、演讲开头可采用哪些形式?

(1)设问式开头(2分)(2)叙事式开头(2分)(3)解题式开头(2分)(4)明旨式开头(2分)(5)抒情式开头(1分)(6)示物式开头(1分)

9、演讲的策略与技巧有哪些?一欲擒故纵,出奇制胜,二悬念吸引,呼应作答。三主动出击,先声夺人。四委婉风趣,曲径通幽

10、如何修改演讲稿?一 校正观点,二增删材料,三调整结构,四变换手法,五修饰语言

11、简述即兴演讲的特点。(1)具有临场性(2)具有敏捷性(3分)(3)具有简练性(12、最佳语言的表现形式应该怎样?一准确清晰,二清凉圆润 三富于变化

13、就听众而言,听讲有几种方法?专心致志听,积极配合听,选择要点听,判断评估听

14、为什么说演讲活动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确定演讲题目离不开信息源的作用二演讲的内容本身就是这样或那样的信息,奇收集整理的方式渠道也就是信息收集整理的方式渠道三演讲的进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演讲者就是信息传播者,演讲者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正是信息的传播媒介是信息载体而听众正是信息的受体

15、在演讲过程中,增大演讲中的信息密度,可以提高演讲效果。应该如何增大演讲的信息密度一要找准演讲的各程信息参量二要增大信息密度演讲者必须将出独到见解讲真知灼见

三要增加信息密度演讲者讲中一方面要尽量减少无信息语言,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无语言信息

四要增大演讲的信息密度演讲者还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之间的相干度?

16、思维方式对演讲主体有何积极作用?一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的确定预测和实现上二思维方式对主体行为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17、演讲中如何做到概念明确?运用定义提示的概念的含义,比喻与举例,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的范围

18、在演讲中,要做到论证有说服力,必须遵守哪些论证规则?一论题应清楚明白,二论题就保持同一,三论据必须是已知为真的判断,四论据的真实性不应靠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五论据应能推出论题

1、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前应做哪些准备?动机准备:1.明确演讲动机选择恰当的演讲题目标 2.确立演讲主题,拟定演讲标题。材料准备;1.收集材料 2.编列提纲。精神准备:1,急切的发表欲,2.去除侥幸的心理.3树立自信心,4.熟记演讲稿

2、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控场艺术?一演讲者应有我的心理品质;1心理定势与成功欲,2观察力与分析力,3自信力与自制力。二主动控制演讲现场:1注意权威效应与第一印象,2注重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3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三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1对付冷场应该引起兴奋提醒醒目,2对付轰场应该缓解矛盾,于回取胜,3、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变自信心在演讲中的作用,及如何增强自信心。

一自信心是一种推断性的心理过程,具有明显的理性思维色彩,有信就是对实现目标圆满完成任务抱有成功的把握否则就是没有自信或信息不足二自信心与成功欲密切相关三充分的自信是演讲成功的另外秘决 四演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树立坚强的自信心正确认识评介自我素质与能力,娴熟掌握演讲基本规律,深刻理解演讲内容

4、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演讲时口语表达技巧与体态表达技巧。答案要点:(1)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15分)发音准确、清晰、优美。语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2)体态达技巧的基本要求(15分)体态语言:准确、适时,优美、适度,精练、适宜。仪表与风度:仪表端庄、整洁,风度优雅、合乎礼仪。表情与手势:眼神的运用技巧;面部表情要求;手势技巧。

5、如果让你主持一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演讲会,你会怎样主持?(20分)

(1)会前准备(10分)

明确演讲会的宗旨和任务,了解演讲者,了解演讲内容,了解听众的基本情况,了解演讲现场情况,做好自身的精神和物质准备。(2)开场艺术(10)开场白简短、自然,介绍时富于热情,态度真诚。(3)串联与控场(5分)精心设计串联词,要求简练、幽默、富于文采与感染力。控制演讲场面。(4)做好总结(5分)概括准确,点明主旨。言简意赅,新颖含蓄。

7.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七

1、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配送中心(B零售型配送中心)

2、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配送中心(A批发型配送中心)

3、美国福莱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配送中心(C流通型配送中心)

4、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的五个程序依次为(B活动关联分析→作业空间规划→活动关联与区域面积配置→活动流程的动线分析→实体限制的修正)。

5、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的正确顺序为(C进货→储存→拣货→出货→配送)。

6、适合厂房空间大,多种少量商品存放的是(A定位储存)。

7、适合厂房空间有限,多种商品存放的是(D分类随即储存)。

8、适合存放商品品种少,周转快速的是(C共同存放)。P2129、一般的拣货作业流程为(B制定拣货日程→确定拣货方法→打印拣货单→安排拣货路径→分派拣货人员→拣货→集货)。

二、多选题

1、按配送中心的隶属关系,可将配送中心的划分为:

A自有型配送中心B公共型配送中心

2、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可将配送中心划分为: C储存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E加工型配送中心

3、按运营主体(配送中心的功能)可将配送中心划分为:

A以制造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B以分销商为主配送中心 C以零售商为主配送中心

D以专业物流企业和公共物流场站为主的配送中心

4、按配送中心的层次和范围可将配送中心划分为:C中央配送中心

D区域配送中心E城市配送中心

5、按配送物品的不同(物品种类)可将配送中心划分为: A日用品配送中心 B食品配送中心 C图书配送中心 D服饰配送中心 E电子产品配送中心

6、美国连锁商店的配送中心主要有哪些类型:

A批发型配送中心 B零售型配送中心 C仓储型配送中心

7、目前连锁商店配送的主要方式有: A大型零售商自建配送中心 B供应商自营物流 C第三方物流

8、配送中心规划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

分析内容包括A.作业流程分析B事务流程分析C作业时序分析D人员需求与素质分析 E设备自动化水平分析

10、配送中心的规划动机有: A容量不足B结点分散C设备陈旧 D交通拥堵E城市规划

11、配送中心规划可以划分为下列哪几个阶段:A计划筹备阶段 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C方案评估阶段

D详细规划设计阶段 E计划执行阶段

14、EIQ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B帕累托图分析C次数分成 D、ABC分析E交叉分析

15、配送中心规划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分析内容包括:A作业流程分析 B事务流程分析C作业时序分析 D人员需求与素质分析 E设备自动化水平分析

16、配送中心规划作为一个系统,其规划的主要原则有

A合理化C简单化E机械化

17、活动关联分析的活动关系有 A程序关系B组织关系C功能关系 D环境关系

18、配送中心的设备选用需考虑的因素有()。

A.物品特性B.存取性C.出入库量D.搬运设备E.厂房结构

19、配送中心的设备主要有: A存取设备B搬运设备 C输送设备D拣货设备

20、数量验收的 “三核对”是指 A.商品条码核对 B.商品件数核对

C.商品品名、规格、细数核对

21、常用的卸货设备有

A.可移动式楔块B.升降平台C.车尾附升降板D.吊钩

22、常见的储存策略有

A.定位储存B.随即储存

C.分类储存D.分类随即储存E.共同存放

23、货物储存的形式有 A地板堆积储存

B货架储存C储物柜储存

24、车辆配送服务作业的要点有 A时效性B可靠性C沟通性D便利性E经济性

25、下列属于系统整合策略经营管理层次的是

A.车辆调度系统B.配送区域规划 D.共同配送

26、下列属于系统整合策略经营管理层次的是()。

A.库存管理B.战略联盟C.条码化D.共同配送E.联合采购

12、下列属于系统整合策略作业层次的是A物流作业的标准化 B车辆共同化 C条码化E联合采购

8.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八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

1.C2.A3.B4.C5.B6.C7.B8.D9.A

10.B11.A12.C13.B14.D15.B16.C17.C18.C

二、判断题

1.×2.×3.×4.∨5.×6.9.∨10.∨11.×12.∨13.∨

三、填空题

1.记录、数据项

2.二元、一元

3.取值范围、二

4.元组、属性

5.系统、用户

6.关系运算、关系完整性

7.单值、嵌套

8.主、非主

9.a1+b1、a2×b2

10.S、学生号

11.X、S

12.XY、决定因素

13.平凡、非平凡

14.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

15.(A,D)、2

16.属性、元组∨7.×8.×15.∨×∨.14.16.第二次作业

一、单选题

1.A2.C3.B4.C5.B6.B7.A8.D9.A10.D

二、判断题

1.∨2.×3.∨4.∨5.∨6.×7.×8.× 9.∨ 10.×

三、填空题

1.视图

2.4

3.逻辑

4.修改

5.结构

6.处理

7.ER图

8.外模式

9.视图

10.四个

四、根据主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条SQL查询语句写出相应的功能。

1.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每一种商品的商品代号、分类名、数量和品牌等信息。

2.从商品库中查询出所有商品的不同品牌的总数。

3.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未选任何课程的学生信息。

4.从教学库中查询出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并按专业人数降序显示。

5.从教学库中查询出王明选修的课程信息。

五、根据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种功能写出相应的查询语句。

1.select *

from 商品表1

where 数量 between 10 and 20(或where 数量>=10 and 数量<=20)

2.select *

from 商品表1

where 单价>all(select 单价

from 商品表1

where 商品名=‘空调器’)

3.select distinct 分类名

from 商品表1

group by 分类名

having count(*)>

14.select分类名,单价*数量as 总价值

from 商品表1

order by 总价值 desc

5.select distinct 学生.*

from 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and 课程号=any

(select 课程号

from 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and 姓名=‘刘琴’)

一、单选题

1.C2.D3.D4.D5.A6.A7.D8.A9.C

10.D11.B12.C13.C14.D15.A16.A17.D18.D

二、判断题

1.×2.∨3.×4.×5.×6.∨7.∨8.∨9.×

10.×11.×12.∨13.∨14.∨ 15.∨16.× 17.× 18.∨

三、填空题

1.accdb(mdb)

2.宏、模块

3.列、二维表

4.类别、组

5.文本、备注

6.设计视图、数据表视图

7.8.1:

1、1:多、多对多

9.数据表

10.相同

11.行标题、列标题

12.查询条件

13.方

14.数值

一、单选题

1.A2.D3.D4.D5.A6.B7.A8.B9.C

10.A11.B12.D13.D14.D15.B16.C17.D18.B

二、判断题

1.∨2.∨3.×4.×5.∨6.×7.∨8.∨9.∨

10.× 11.∨12.×13.∨14.三、填空题

1.表、查询

2.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

3.命令

4.普通窗体、弹出式窗体

5.绑定、非绑定

6.打印

7.主体、页面页脚、8.标签

9.标准、类

10.动态、静态

11.类

12.public

13.分组排序汇总

14.事件、通用

9.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九

电大发动机形考作业三答案

默认分类 2010-02-24 13:25:42 阅读5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 1.点火提前角

从火花塞跳火时到活塞行至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2.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1千克的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1千克燃油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3.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检测并利用反馈信号,对输入进行调整使输出满足要求,如在排气管上加装氧化感应,根据排气中的含氧量来测定空燃比,把信号反馈到微机与设定的信号比较对燃油进行修正,使空燃比在所设定值附近。

4.增压技术

增压技术是利用增压将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在进入汽缸前进行压缩以提高进气压力,增大进气密度,增加进气量,是提高功率的技术。曲轴箱强制通风:在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经活塞环由汽缸窜入曲轴箱内。当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时还可能有液态燃油漏入曲轴箱就是防止曲轴箱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净化装置。

5.废气再循环

废气再循环将部分废气从排气管直接引进气管,与新鲜混合气一道进入燃烧室降低燃烧温度、抑制NOX生成的一种方法。

6.冷却水大循环路线

水泵→分水管→汽缸水套→汽缸盖水套→节温器(主阀打开、侧阀关闭)→上进水管→散热器→下出水管→水泵。

二、填空题

1.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和(后燃期)三个阶段,柴油机燃烧过程则较其多了(缓燃期)。

2.汽油牌号按其(辛烷值)划分,汽油机压缩比越(大),选用的汽油牌号应越(高)。3.点火提前角过(大),易发生爆震。所以,当发生爆震时,可通过(减小)点火提前角来抑制爆震。

4.随着转速的升高,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使点火提前角(变大)。

5.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由(空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电子控制系统由电控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

6.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的(O2S)把信号送给微机,使其对(燃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可燃混合气空燃比始终稳定在理论混合比附近。

7.汽油机功率大小的调节是通过改变(节气门)的开度,从而改变进入汽缸内的(混合气浓度)来实现的,所以称之为量调节。

8.柴油机燃油系统中有三对精密偶件,它们是(喷油器)、出油阀偶件、(柱塞)。

9.柴油机喷油器分为(轴针式)和(孔式)两种,前者用在(分隔)式燃烧室,后者用在(统一)式燃烧室。车用柴油机燃烧室一般为(直接喷射)式。

10.柱塞副的滑动性实验方法:将柱塞套倾斜(45o~60o)左右,拉出柱塞全行程的(1/3)左右,放手后,柱塞在自重的作用下(缓慢)地进入套筒内。

11.柴油机调速器的作用是在柴油机负荷改变时,自动的改变(供油量)来维持其转速稳定。12.按润滑油供给方式不同,车用发动机的润滑方式有(飞溅润滑)、(压力润滑)和润滑脂润滑,其中主轴颈的润滑属于(压力)润滑,活塞、汽缸的润滑属于(飞溅)润滑。13.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机油进入燃烧室的途径是(窜气)和(泵油)。14.汽油机的主要有害排放物是(CO)、(HC)和(NOX),柴油机的主要有害排放物是(NOX)和(炭烟)。

15.可变进气岐管系统式发动机在高速时采用(短)的进气岐管,中、低速时采用(长)的进气岐管,以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效应、提高充气效率。16.机油泵分(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17.机油(粗)滤器与主油道串联,滤清后的机油流入主油道;而(细)滤器与主油道并联,滤清后的机油直接流回油底壳。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汽油机理论混合气的空燃比等于12.8。(×)2.汽油机在低速、大负荷时易发生爆燃。(√)

3.由于有气门叠开期,所以“回火”现象在柴油机和汽油机上都可能发生。(×)4.点火提前角过小,是引起发动机过热、排气管放炮的原因之一。(√)

5.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中,只要某一传感器出故障,发动机既不能正常工作。(×)6.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在每次停机时,发动机ECU仍会给其供电1~2s,以使白金热线产生高温,烧去污物。(√)

7.减少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的柴油量,可以减轻柴油的工作粗暴。(√)8.喷油压力可通过调节喷油器调压弹簧的预紧力来改变。(√)

9.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经油浸润后,滤清效率提高,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

10.分配式喷油泵较柱塞式喷油泵体积小,零件少,便于维修。其各缸供油的均匀性较好。(√)

11.当润滑系中粗滤器发生堵塞时,机油即不能进入主油道。(×)

12.两极式调节器仅在柴油机最高和最低转速时起作用,以防止飞车和怠速不稳,而在中间转速时不起作用。(√)

13.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时,应立即打开散热器盖,加入冷水。(×)14.水泵、风扇的转动都是通过传动皮带由曲轴驱动的。(×)

15.润滑油不仅有减小运动副摩擦、磨损的作用,而且具有冷却、清洁、密封、防锈的作用。(√)

16.不管是化油器式汽油机还是电控喷射式汽油机,都是由节气门来控制进气量的。(√)17.化油器中的主供油装置除了在怠速和极小负荷工况外,其他工况均参与工作。(√)18.车用柴油机按凝点划分牌号。(√)

19.曲轴箱强制通风在改善排放的同时,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升高。(×)20.风扇工作时,风向散热器方向吹,以利于散热。(×)

四、单项选择题

1.EGR废气在循环系统的功用是(B)。A. 对废气中的能量进行再利用 B. 抑制NOX的生成量 C. 抑制CO的生成量 D.抑制HC的生成量

2.调整柱塞式喷油泵滚轮体的调整螺钉或调整垫块,可以(C)。A. 改变各分泵的供油提前角及各分泵的供油间隔角度 B. 改变供油压力 C. 改变循环供油量

D.改变各分泵的有效行程

3.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的作用,是在柴油机转速升高时(A)。A. 自动增大喷油泵供油提前角 B. 自动减小喷油泵供油提前角 C. 使喷油量泵供油提前角不变化 D.以上都不对

4.对喷油泵供油量不均匀度的要求是(A)A.怠速和额定均不大于3﹪ B.怠速和额定均不大于30﹪ C.怠速不大于30﹪ D.额定不大于30﹪

5.喷油嘴针阀磨损后,容易造成(A)。A. 喷油量增大 B. 喷油量减少 C. 喷油提前 D.喷油压力增大

6.曲轴主轴承径向间隙太大将导致(D)。A.油压过高 B.润滑油变质 C.机油消耗异常 D.油压过低

7.以下哪个零部件是过同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水流量来调节冷却强度的?(A. 水箱盖 B. 百叶窗 C. 节温器 D.风扇离合器

8.以下哪个不是空气滤清器脏后的现象?(C)。A. 发动机无力 B. 排气冒黑烟 C. 冷却液温度升高 D.较少燃油消耗

9.柴油机工作粗暴,可能的原因是(B)。A. 点火过早或过迟

C)。B. 喷油时间过早或过迟 C. 喷油雾化不良

D.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

10.蜡式节温器中的蜡泄漏时,会使(B)。A. 水流只能进行大循环 B. 水流只能进行小循环 C. 大、小循环都不能进行 D.大、小循环都能进行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润滑系统的零部件?(D)。A. 机油泵 B. 机油滤清器 C. 旁通阀 D.节温器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冷却系统的作用?(B)。A. 从发动机带走多余的热量 B. 保持发动机温度尽可能低 C. 使发动机尽快达到工作温度 D.保护发动机内部零件不过热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冷却系统的零部件?(C)。A. 水箱

B. 风扇离合器 C. 空气滤清器 D.节温器

14.下列哪一项不是汽油机燃油系中的零部件?(D)。A. 燃油泵 B. 燃油滤清器 C. 燃油箱 D.催化转化器

15.过量空气系数为(B)的混合气为经济混合气。A.0.6~0.8 B.1.05~1.15 C.0.85~0.95 D.0.7左右

五、简答题

1、说明汽油各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答:(1)稳定工况(发动机热态无转速或负荷的实然变化)怠速工况a=0.6~0.8 小负荷工况a=0.7~0.9 中等负荷工况a=1.05~1.15 大负荷工况:供给功率混合气a=0.85~0.95

(2)过渡工况:①冷启动:要求供给极浓混合气a=0.2~0.6以确保发动机能顺利启动。②暖启动:要求供给混合气a值应当随着温度升高,从启动时极小值逐渐加大到稳定怠速时需要的a值。③要求额外增加燃油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2、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保持发动机在任何工作情况下燃油系统的油压与进气管的压力差值一定只有恒定时,ECU才能通过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来准确控制喷油量。3、何谓爆震?有何外部特征? 答:在正常火焰到达之前自然出现一个或多个或多个火焰中心迅速将未端混合气燃烧使缸内局部压力大大升高,形成爆炸势冲击波。4、如何排除燃油系气阻?

10.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性考核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A)。

A 工厂立法

B 政府立法

C 工厂立法

D 议会立法

2、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B)。

A、法律

B、宪法

C、国际劳工标准

D、国际惯例

3、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B)。

A、传染病歧视

B、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行为障碍歧视

D、视听障碍歧视

4、从教育目的角度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特点是(D)

A、实践性

B、针对性

C、专业性

D、基础性

5、我国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订立,(A)。

A、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B、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C、应当采取口头形式

D、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同时使用

6、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B)。

A、按件计酬

B、按小时计酬

C、按天计酬

D、按月计酬

7、地方总工会具有(C)。P68

A、无独立法人资格

B、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C、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D、受到地方政府领导

8、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D)

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

B、参加签订集体合同职工代表

C、参与合同讨论到企业职工

D、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

9、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B)。

A、150%的工资报酬

B、200%的工资报酬

C、250%的工资报酬

D、300%的工资报酬

10、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的支付形式是(A)

A、法定货币

B、实物

C、有价证券

D、购物卡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BCD)。

A、国际劳工委员会

B、国际劳工大会

C、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D、国际劳工局

2、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ABD)。

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C、劳动法学关系对象

D、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3、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就业特征的有(ABCD)

A、劳动就业到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B、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意愿

C、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者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D、劳动就业必须使得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

4、公共就业服务包括(ABCD)。P31

A、职业介绍

B、职业指导

C、就业训练

D、社会就业岗位开发服务

5、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有(ABC)。

A.劳动合同期限B.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C.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D、保密事项

6、《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BCD)。P61

A、固定性到工作岗位上

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

C、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

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7、世界各国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ABCD)。P70

A、机构参与

B、代表参与

C、岗位参与

D、个人参与

8、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ABCD)

A、集体协商到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

B、进入谈判准备阶段

C、正式进入谈判阶段

D、签订集体合同

9、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ABCD)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补贴)

10、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ABC)。P94

A、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B、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D、应债权人请求代扣欠款

三、名词解释

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3、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工作。、4、职业民主管理: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是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

5、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作报酬。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P18

答:第一,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第二,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的主体,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第三,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劳动法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不能包容的。所以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2、简述工资的特征。

答:工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工资是劳动者基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取得的劳动报酬;第二,工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由用人单位向本单位的劳动者支付的;第三,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不包括实物报酬。第四,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者取得工资就必须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

五、论述题

试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P34 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偏废的部分。二者即有联系也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的才能及文化技能水平,同属智力开发活动;普通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和专门化。二者的区别主要有:第一,教育目的不同。职业教育以直接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而普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文化水平为目的,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第二,教育对象不同。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它的教育和培训对象是社会劳动者。而普通教育一特价是以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第三,教育内容不同。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教育内容上更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普通教育突出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在内容上比较注重基础和系统性。第四,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同。职业教育是特需教育,注重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一般可以根据劳动者自身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比较灵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和训练;而普通教育则采取比较固定的常规教育,一般是全日制教育。

六、案例分析题:

2009年3月,初中年赵某离家出走,在某市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期限为一年。家具厂厂长知道赵某只有15岁,于是安排他做一些杂活。赵某工作了6个月后掉出辞职,厂长说要提前辞职就要交纳违约金500元,否则必须要干满约定的期限。

试分析:

1、赵某能够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吗?

2、赵某需要交纳违约金吗?

试着分析:

(1)林某能够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吗?

答:本案件中不能够成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为李某尚不满16岁,不具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林某需要缴纳违约金吗?

答:不需要。因为劳动合同本身无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二)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张某于2009年7月份被某食品机械厂招为全民合同制工人,担任厂部技术科化验员。同年10月份试用期满,双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有关合同条款如下:合同期限满3年,从2009年10月5日起,到2012年10月4日截止;实行每周5天,每天10小时工作制;张某工作岗位为技术科化验员,每月工资2000元;若双方在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应当将纠纷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2010年3月,张某提出每日工作10小时违反了《劳动法》,要求厂房缩短工作时间。厂房认为既然工作时间不合法,就是无效合同,因此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需要再履行。随后安排他人接替张某工作。张某不服,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某区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过对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审查,认为劳动合同中到劳动时间条款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应当认定为无效劳动合同,裁决劳动合同无效,种植劳动关系。张某不服,诉至区人民法院。

试分析:

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是否有效?

2、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1、张某与某食品机械厂关于工作时间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属无效条款,《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修改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案中劳动合同约定“每周5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所以属于无效条款。

2、我国《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这一规定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如果合同某些无效条款的内容与合同其它内容具有可分性,合同的无效部分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效力;如果无效条款与其他条款其有不可分性,或者当事人约定某合同条款为合同成立生效的必要条款,则该部分无效就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第二,如果合同目的违法,或根据交易习惯或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剩余部分合同内容的效力对当事人已无意义或不公平合理时,合同应全部确认为无效。具体到本案,工作时间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其余条款合法,该不合法的条款不影响其余条款效力,同时,造成工作时间条款约定无效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而不在于劳动者,既然其余条款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除将工作时间的条款改按《劳动法》规定执行外,其余条条款仍须继续执行,该劳动合同仍为有效合同,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不正确,应予更正。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D)。

A、50小时

B、45小时

C、44小时

D、40小时

2、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A)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是(D)。

A、基于劳动合同而提供的劳动过程

B、劳动过程中除去加班加点过程

C、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过程

D、劳动过程

4、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般死亡事故从死亡人数上看是指(A)。

A、3人以下

B、3人以上10人以下

C、10人以上30人以下

D、30人以上

5、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C)。

A、75天

B、90天

C、113天

D120天

6、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对残疾人就业实行(D)的方针 P145-146

A、集中就业

B 分散就业

C 国家安排

D 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

7、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设置(A)。

A、劳动检查机构

B、劳动督察机构

C、劳动监察机构

D、劳动检察机构

8、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劳动法执行情况的调查、检查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并不得少于(A)。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9、劳动争议一般由(D)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A、劳动合同签订地

B、用人单位注册地

C、劳动者所在地

D、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

10、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A)P188

A、不予受理

B、应予受理

C、驳回起诉

D、告知其按照普通民事争议起诉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法上所指的工作时间包括(ABC)。

A、职业培训时间 B、停工待料的时间

C、女职工哺乳婴儿时间 D、用于上班的交通时间

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企业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不受限制的情形是(BCD)P108

A、企业为了完成紧急生产经营需要,经与职工协商同意 B、发生重大事故,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需紧急处理的

C、交通运输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D、发生地震、洪水,需紧急救援的

3、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与职业安全卫生有关的特定义务有(ABCD)。P113-114

A、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安全卫生制度

B、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及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C、按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

D、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下列各选项中有关职业健康检查的阐述正确的有(AD)。

A、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B、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D、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法上的特殊群体的有(ABD)。

A、女职工 B、未成年工 C、农民工 D、残疾劳动者

6、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ABCD)。

P143

A、履行审批手续 B、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保障其身心健康 D、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7、劳动保障监察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BCD)P152

A、法定性 B、行政性 C、专门性

D、唯一性

8、根据对劳动法进行监督的主体不同,社会监督一般包括(BCD)P157-158

A、执法部门的监督 B、普通群众的监督 C、群众组织的监督 D、报刊等传媒监督

9、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ACD)

A、人民法院

B、企业工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0、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说法正确的有(ABD)P179

A、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

B、劳务派遣关系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劳动争议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为当事人

C、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为仲裁当事人

D、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三、名词解释题:

1、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

2、职业安全卫生:又称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它是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是指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身份特征及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权益方面给他们的特别法律保障。

4、劳动保障监察:即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5、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或争议。

四、简答题

1、简述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

答: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2、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意义。

答:(1)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有利于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

五、论述题

试述《劳动调解仲裁法》中规定的劳动争议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 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 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六、案例分析题:

李某于2007年6月在某市化学纤维厂工作。2009年8月突然病倒,被送疗养院治疗,2009年11月再次发病。同年12月,某市化纤厂将其调入某市仪表厂,档案中没有患职业病的记载。2011年8月,李某丧失劳动能力,医院确认为“三硫化碳中毒后遗症”。2011年12月,李某在某化纤厂补办了职业病有关手续。现在某仪表厂虽然承认李某有职业病,但晋升工资时将李某列入病假之列不给晋升工资。2009年至2011年三次住院不给报销医疗费,2011年停发了李某的保健费。2013年5月李某申诉到仲裁委员会,请求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补发2011年至今的工资差额、补报医疗费、保健费等。试分析:

李某的前后两个用人单位谁应该对其患职业病承担责任?

答:李某在化学纤维厂工作时接触过有害气体,并经医院证明,其职业病应确定为形成于化学纤维厂。化学纤维厂将李某调出时,档案里未作从事有害作业记载,也没为其进行健康检查。《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其所在单位必须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变动工作单位时,事先须经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其检查材料装入健康档案;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职业病待遇应由单位负责或两个单位协商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职业病诊断证明及职业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据此,化学纤维厂应承担李某患职业病的责任,而仪表厂对李某的职业病没有过错。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对象是(B)P200

A、仅仅是企业工会到会员

B、全体社会成员

C、仅仅是已经就业的人员

D、国家公务员

2、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A)。P198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根据我国现行制度,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是一般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C)。P214-215

A、5% B、10%

C、20%

D、25%

4、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B)以上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P216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5、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A)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P240

A、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B、上年度人均纯收入

C、上年度人均消费性支出

D、平均收入

6、根据廉租房保障办法的规定,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D)等相结合的方式。P252

A、实物补贴

B、租金补贴

C、经济适用房

D、实物配租

7、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及民航班机时,享受减收正常票价(C)的优待。P260

A、20%

B、30%

C、50%

D、80%

8、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先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先标准不低于当地(D)。P260

A、公务员工资水平

B、最低工资标准

C、上年度人均纯收入水平

D、平均生活水平

9、我国当前法定职业福利有(A)。A、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

B、开办托儿所

C、为职工办理上下班车

D、实行探亲假制度

10、《义务教育法》规定,除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外,凡年满(B)的儿童,不分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应当往常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5周岁

B、6周岁

C、7周岁

D、8周岁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特征有(AB)。P196

A、强制性 B、社会性

C、福利性

D、互助性

2、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多样化格局,其模式主要有(BCD)。P205

A、综合模式

B、平行模式

C、母子模式

D、混合模式

3、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有(ABC)。

A、个人缴费 B、用人单位缴费 C、政府补贴

D、保险金的收入和罚款

4、我国确立的养老保险结构是(ABC)P213-214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D、社会集资养老保险

5、社会救助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AB)

A、国家财政拨款

B、社会捐助

C、营利性活动

D、企业投资

6、自然灾害求助工作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BCD)P244

A、以人为本

B、政府主导和分级管理

C、社会互助

D、灾民自救

7、下列人员属于《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的是(ABCD)P257

A、现役军人及其家属

B、病故军人遗属

C、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D、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

8、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ABCD)。P262

A、转业的军官

B、复员的士官

C、复员的志愿兵

D、退伍的义务兵

9、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BCD)。P268

A、社会福利具有强制性

B、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C、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D、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10、我国的公共教育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P270

A、普及义务教育

B、实行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C、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

D、实行学生假期购票优惠制度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的说,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社会保障职能机构和社会成员为主体,为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总称。

2、养老保险:又称“年金保险”,是拽劳动者因年老或者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导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做出牺牲和特殊贡献的人及其家属通过优待、抚恤和安置,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举办和出资,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仅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而兴办的,以低收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保障法是典型的社会法,社会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其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的社会性。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法是为了社会利益,通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来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2)权利主体的普遍性。社会保障权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地、平等地享有。3)义务主体的社会化。社会保障立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义务主体是国家、用人单位和社会成员三方,以此将义务分散到社会,共同筹措社会保障基金。

2、简述社会优抚的特征?

答: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优抚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是针对特殊的对象实行的优待和抚恤。具体来讲,社会优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社会优抚的身份有限定性。优待的对象是现役军人(也包括武装警察)及其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抚恤的对象包括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的家属、病故军人的家属和残疾军人。2)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措施,肩负起全面保障的责任。3)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社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专款专用于特殊保障对象。4)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

五、论述题

试述工伤保险的特点

答:工伤保险具有以下特点:1)工伤保险对象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工伤保险作为抗御职业危害的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职工,任何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遭遇职业疾病,都应毫无例外地获得工伤保险待遇;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工伤保险是基于对工伤职工的赔偿责任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职工个人或第三人,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作事故伤残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六、案例分析题

赵某于2006年3月进入某企业工作,自工作时起,该企业一直为赵某缴纳失业保险费。2010年3月,企业因为效益下降,该企业停止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2011年5月,该企业破产倒闭,赵某因此失业,并且办理了失业登记。

试分析

1、赵某是否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2、赵某最多能领取多长时间的失业保险金?

3、赵某如果在失业期间死亡,是否终止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

答:

1、赵某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为: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2、赵某领取失业保险金最长的时间为12个月。《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赵某所在企业前后总共为李某缴了四年的失业保险费,因此最长领取期限为12个月。

上一篇:3S技术在成都市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下一篇:打造和谐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