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精选11篇)
1.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一
一、名词解释:1.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彩和特征的对人体生理进行改造的身体活动。2.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象,以田野调查和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3.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4.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5.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竞技运动。中国式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武艺,是一
6.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 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⑴人数一般不多于
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个项目人、替补队员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7.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珍珠球:俗称“海珍珠”2人)1“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⑴ 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⑵第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
8.行的娱乐健身活动蹴球:又称“蹴鞠”⑴每队不多余
“踏鞠”7“踢鞠”名队员“步打”,是我国古代流9.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
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每队不多于10.时“打篮子”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8人第三届
目。11.⑶分为:放陀螺技术、攻陀螺技术打陀螺。⑴第五届 第四届“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
云南⑵最大的可达四五斤12
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参赛马是国产马)赛马运动会将马上项目分为速度赛马,走马,跑马13.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秋千。⑴只限女子参加⑵第三届⑶通常设个人 高度比赛:已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计算⑷成绩。触铃比赛则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以运动员触铃的次数计算成绩。在最短时间内哪个高,若相同看谁荡的次数少;触铃
比赛:触铃次数者为胜14.的体育运动。第六届押加:又称“大象拔河”,15.的脚踏瞪,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流行同时脚踩杆用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第七届(16.动,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2003年)
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17.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 ⑴训练士兵的方法(与军事战争有关)
18⑵第八届 互认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也是娱乐姑娘追:是指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借助表演马术相性很强的民间传统游戏,多在节日时进行。19 代西方体育输入中国过程中,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土洋之争”:是指20世纪20—30年代人民围绕近育文化发生种种碰撞而展开的立场争论。20.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
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二、填空1.1997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年,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2级学科,分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
3.和谐 适度。注重整体,其方法论5.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春秋战国)②兴盛阶段(秦——南北朝)③繁荣阶段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夏—— 西周。
(隋唐)④完善阶段(宋元明清)6.1909
创办武术传讲所,推广“中华新武术”年霍元甲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1914年马良术”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1918年将“新武7.。
每四年举办一次。至今共民运会举办的宗旨是:平等、团结、进步、繁荣.。8.8届
性、传统性。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依据是 体育性、民族9.别是“摔跤”“那达慕”蒙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10.“赛马”“射箭”。
“男儿三艺”分社会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11.依赖式和亲密的家族传递式两种方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是:
高度的组织12.体、城市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途径:传人、媒介、受
13持续、传习、全民、主体、信息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原则:本真、整体、解读、14.跨学科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现状:①基础理论②应用理论③ 15.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现代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的大众体育,体育 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包含了 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161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和 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676项,汉族 三部分301项。崇文尚柔②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质的共性:①重文轻武,等级性与非竞争性。18立“中央国术馆”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1920现代毽类运动包括
毽球 私交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和 花样踢毽。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宋代出现官交,1956年颁布中1958为“且里西”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1957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年颁布竞赛规则⑷称“格”,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彝族2123唐代最盛行的球类运动—击鞠。六艺—射、御
族性和传统性。蹴鞠最早出现于军事训练—板鞋竞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质是:民24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灵魂彝族—位于我国西南方—火把节 商代25
融合性 需要—赫哲族的“叉草球”的体育游戏26生产劳动与生活节律的是中华
三、简答1.⑴第一届全运动会举办时间、地点、项目。
体育项目分: 1953年天津市 年呼和浩特市竞赛项目:射箭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⑶竞赛、表演、(包括表演项目和体育项目)特邀表演。⑵第二届1982第三届射弩、1986年新疆乌鲁木齐徽、会标、会旗,这表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抢花炮、秋千五个项目 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会增设了赛马、叼羊、走向正轨⑷第四届珍珠球、木球项目规程和规则、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1991年广西南宁市新设龙舟、风尚奖”昆明市,在拉萨设分赛场首次提出运动宗旨。⑸第五届表演项目评判方法,还增设了“道德新设毯球、打陀螺⑹第六届1999 1995年云南宁夏银川速(高脚竞速⑻第八届 大象拔河、蹴鞠 2007 ⑺第七届年北京市 2003年2.9)第九届 2011年 贵阳 年广州板鞋竞⑴按项目特点可分:竞技比赛项目、竞赛表演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分类?
娱乐、健身操类⑵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娱乐类、竞技类、健身养生类⑶按运动形式可分: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两类。⑸按价值和功能可分:强陆上运动,水上运动⑷按学科交叉领域可分:身健体,娱乐休闲,竞技对抗表演,祭祀文化传统⑹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变化程度:化石型,原始型,.发育期型,较成熟型,成熟型。3.⑴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⑵增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必要性
精神⑶促进健康和娱乐 4①劳动起源学说.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争说 ②游戏说
③巫术宗教说5.①生产劳动和生活节律的需要②原始信仰崇拜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⑤性选择说⑥精力过剩论 ④军事战
③军事训练的需要④种族繁衍的需要⑤经济活动需要6.①自然经济②宗教血缘社会③精神生活与哲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基础
7.⑴对象:①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②民族传统体育制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度文化③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与外部世界关联 ④三者之间联系及⑵领域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理论研究③跨学科研究
8.①历史价值②人文价值③社会价值④审美价值⑤健身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价值9.⑴文化传承功能⑵人文教育功能⑶健身娱乐功能⑷精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
神激励功能10.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交融性④多样性⑤适应性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5)民族凝聚功能
性⑦文化性⑧娱乐性11.⑴与现代建设相融洽的科学发展观⑵与市场经济相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
应产业化发展观⑶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⑷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⑸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12.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危机,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⑵
主要体社会变革使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存在基础⑶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⑷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13.⑴初始阶段建国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约从年至60(约从建国到60年代初)⑵停滞发展阶段14.90年代初)⑷改革深化期(年代初到1978年)⑶改革发展期90年代中期至今)(从1978 ⑴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⑵对一些民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表现在哪3个方面? 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陋习进行革新⑶对独特新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扬名国外15.现在哪些方面?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主要体⑴民间游戏的自生自灭⑵军队、宫廷内体育项目消亡
⑶民族体育社团的散落⑷民族传统体育淡出学校16.⑴作用:①提高素质,健体防身②锻炼意志,培养品武术的作用、特点?
德③竞技观赏丰富生活④交流竞技,增进友谊⑵特点:①寓技击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1.答: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整个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路? 发展历程不断跨越自然,空间屏障,跨越制度,文化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信息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实现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过程,其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性文化的有机组成,它是民
族体育生存的基础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体育生存的根本,二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既是机遇有时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关键看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是否能够把握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的机遇。以下是发展思路:⑴正确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摒弃与弘扬并举⑵传统与现代结合,发扬创新,促进改革⑶推进产业化发展,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⑷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竞赛制度,去尽全面发展。2.⑴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器材,器械与设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文献典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出土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⑵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包括中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
崇文而尚柔本位恋土的民族情结 ④重功利,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 ①重教化,轻嬉戏 ⑤以柔静为美 ⑥守内,③群体价值讲等级,尚礼,3.⑴传统道德观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
首先,道德中的“君子之争”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体育
比赛中伦理道德的认识;其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向非竞争性方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礼制思想作为传统伦理政治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王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而难以摆脱封闭保守的意识。⑵传统血缘家庭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 响。血缘家庭生活方式阻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向大
众化方向发展,使得一些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开展,普及化程度不高。⑶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演绎下,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为贵”成为中国和走向起着导向和调试的作用。⑷传统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
法,努力去征服和战胜的心态相反。与西方传统文化主流看作同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⑸传统审美意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形体美,杂技都将形体美作为修炼的内容。无论是武术,还是养生术、⑹宗教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在宗教祭祀中,表达着敬神和娱乐意愿,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因此,对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得到证实,⑺传统娱乐与养生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娱乐使身体运动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活动,成为独立 的娱乐休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体系。⑻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民族传统体育
①整体性思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②直觉思维方体育的影响 ③内向型思维对民族传统一、名词解释:1.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彩和特征的对人体生理进行改造的身体活动。2.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象,以田野调查和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3.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4.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5.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竞技运动。中国式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武艺,是一6.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 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⑴人数一般不多于
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个项目人、替补队员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7.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珍珠球:俗称“海珍珠”2人)“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⑴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 ⑵第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8.行的娱乐健身活动蹴球:又称“蹴鞠”“踏鞠”7“踢鞠”名队员“步打”,是我国古代流⑴每队不多余
9.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
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每队不多于10.8人第三届
时“打篮子”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目。11.⑶分为:放陀螺技术、攻陀螺技术打陀螺。⑴第五届 第四届“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云南⑵最大的可达四五斤 12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参赛马是国产马)赛马运动会将马上项目分为速度赛马,走马,跑马13.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秋千。⑴只限女子参加⑵第三届⑶通常设个人 高度比赛:已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计算⑷成绩。触铃比赛则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以运动员触铃的次数计算成绩。在最短时间内哪个高,若相同看谁荡的次数少;触铃
比赛:触铃次数者为胜14.的体育运动。第六届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流行15.的脚踏瞪,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用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第七届(16.2003年)
动,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17.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 ⑴训练士兵的方法(与军事战争有关)
18⑵第八届 互认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也是娱乐姑娘追:是指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借助表演马术相性很强的民间传统游戏,多在节日时进行。19 代西方体育输入中国过程中,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土洋之争”:是指20世纪20—30年代人民围绕近育文化发生种种碰撞而展开的立场争论。
二、填空1.1997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年,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2级学科,分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的核心是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
注重整体,其方法论3.5.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 和谐 适度。
西周。
春秋战国)②兴盛阶段(秦——南北朝)③繁荣阶段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夏——(隋唐)④完善阶段(宋元明清)6.1909
创办武术传讲所,推广“中华新武术”年霍元甲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术”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19181914年将“新武年马良7.。
每四年举办一次。至今共民运会举办的宗旨是:平等、团结、进步、繁荣.。8.性、传统性。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依据是8届
体育性、民族9.别是“摔跤”“那达慕”蒙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10.“赛马”“射箭”。
“男儿三艺”分社会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11.依赖式和亲密的家族传递式两种方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是:
高度的组织12.体、城市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途径:传人、媒介、受
持续、传习、全民、主体、信息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原则:本真、整体、解读、14.跨学科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现状:15.①基础理论②应用理论③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现代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的大众体育,包含了体育161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和 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 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 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676项,汉族 三部分301项。崇文尚柔②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质的共性:①重文轻武,等级性与非竞争性。18立“中央国术馆”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19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20现代毽类运动包括 毽球 和 花样踢毽。私交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宋代出现官交,1956年颁布中19581957年颁布竞赛规则⑷为“且里西”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称“格”,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彝族2123唐代最盛行的球类运动—击鞠。六艺—射、御
族性和传统性。蹴鞠最早出现于军事训练—板鞋竞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质是:民24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灵魂彝族—位于我国西南方—火把节 商代
需要—赫哲族的“叉草球”的体育游戏26生产劳动与生活节律的25融合性 是中华
三、简答1.⑴第一届全运动会举办时间、地点、项目。
体育项目分: 1953年呼和浩特市竞赛项目:射箭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⑶竞赛、年天津市表演、(包括表演项目和体育项目)特邀表演。⑵第二届1982第三届射弩、1986徽、会标、会旗,这表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抢花炮、年新疆乌鲁木齐秋千五个项目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会 增设了赛马、叼羊、走向正轨⑷第四届珍珠球、木球1991年广西南宁市新设龙舟、项目规程和规则、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风尚奖”表演项目评判方法,还增设了“道德昆明市,在拉萨设分赛场首次提出运动宗旨。⑸第五届新设毯球、打陀螺⑹第六届 1995年云南宁夏银川速(大象拔河、蹴鞠 ⑺第七届1999年北京市 2003年2.⑴按项目特点可分:竞技比赛项目、竞赛表演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分类?9)第九届高脚竞速⑻第八届 2011年 2007年广州板鞋竞
贵阳 娱乐、健身操类⑵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娱乐类、竞技类、健身养生类⑶按运动形式可分: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两类。⑸按价值和功能可分:强陆上运动,水上运动⑷按学科交叉领域可分:身健体,娱乐休闲,竞技对抗表演,祭祀文化传统⑹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变化程度:化石型,原始型,.发育期型,较成熟型,成熟型。3.⑴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⑵增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必要性
精神⑶促进健康和娱乐4①劳动起源学说.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 争说 ⑤性选择说⑥精力过剩论 ②游戏说
③巫术宗教说
④军事战5.①生产劳动和生活节律的需要②原始信仰崇拜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起源
③军事训练的需要④种族繁衍的需要⑤经济活动需要6.①自然经济②宗教血缘社会③精神生活与哲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基础
7.⑴对象:①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②民族传统体育制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度文化③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与外部世界关联 ④三者之间联系及⑵领域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理论研究③跨学科研究
8.①历史价值②人文价值③社会价值④审美价值⑤健身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价值9.⑴文化传承功能⑵人文教育功能⑶健身娱乐功能⑷精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神激励功能10.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交融性④多样性⑤适应性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性⑦文化性⑧娱乐性11.⑴与现代建设相融洽的科学发展观⑵与市场经济相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
应产业化发展观⑶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⑷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⑸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12.现在哪些方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危机,主要体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⑵
社会变革使民族传统体育失去存在基础⑶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⑷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13.⑴初始阶段建国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约从(约从建国到60年代初)⑵停滞发展阶段年至60年代初到1978年)⑶改革发展期(从197814.⑴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⑵对一些民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表现在哪90年代初)⑷改革深化期(90年代中期至今)3个方面?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陋习进行革新⑶对独特新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扬名国外15.现在哪些方面?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主要体⑴民间游戏的自生自灭⑵军队、宫廷内体育项目消亡
⑶民族体育社团的散落⑷民族传统体育淡出学校16.⑴作用:①提高素质,健体防身②锻炼意志,培养品武术的作用、特点?
德③竞技观赏丰富生活④交流竞技,增进友谊⑵特点:①寓技击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1.答: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社会整个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路?
发展历程不断跨越自然,空间屏障,跨越制度,文化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信息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实现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过程,其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多元性文化的有机组成,它是民
族体育生存的基础所在,更是中华民族体育生存的根本,二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既是机遇有时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关键看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是否能够把握全球化文化多元性的机遇。以下是发展思路:⑴正确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摒弃与弘扬并举⑵传统与现代结合,发扬创新,促进改革⑶推进产业化发展,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⑷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竞赛制度,去尽全面发展。2.⑴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器材,器械与设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文献典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出土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⑵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包括中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
崇文而尚柔本位恋土的民族情结 ④重功利,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括 ①重教化,讲等级,轻嬉戏 ⑤以柔静为美 ⑥守内,③群体价值尚礼,3.⑴传统道德观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
首先,道德中的“君子之争”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体育
比赛中伦理道德的认识;其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向非竞争性方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还有,礼制思想作为传统伦理政治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王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而难以摆脱封闭保守的意识。⑵传统血缘家庭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影 响。血缘家庭生活方式阻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向大
众化方向发展,使得一些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开展,普及化程度不高。⑶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演绎下,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他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为贵”成为中国 和走向起着导向和调试的作用。⑷传统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
法,努力去征服和战胜的心态相反。与西方传统文化主流看作同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⑸传统审美意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形体美,杂技都将形体美作为修炼的内容。无论是武术,还是养生术、⑹宗教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在宗教祭祀中,表达着敬神和娱乐意愿,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因此,对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得到证实,⑺传统娱乐与养生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娱乐使身体运动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活动,成为独立 的娱乐休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体系。⑻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民族传统体育
①整体性思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体育的影响 ③内向型思维对民族传统②直觉思维方
2.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二
1、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产生 、发展和现实问题
1.1、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产生 、发 展
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我国人民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过去的温饱生活, 开始有了文化、体育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早在1993年12月4日, 我国就根据当时的社会体育运动状况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 第一次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到世人面前;1995年, 国务院又一次强调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并以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形式颁布出来;同年8月, 我国开始正式将体育指导员的相关内容写进法律,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时至今日, 社会体育指导员仍在我们的社会体育生活中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1.2、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现实问题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往传统的体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要, 因此,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 本文总结为以下几点:
1.3、社会指导员的人数与我国的人口总数比例极不合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我国城市中应该是每1000个公民中就有一个是社会体育指导员, 对于农村和乡镇地区来说, 每个村镇的体育指导员数量也不应该少于一名。但是, 就我国目前的人口比例情况来看, 在城市中一名体育指导员要为20398个市民服务, 在农村此差距将会更大。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极大的说明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不完善。
1.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 , 素 质普遍偏低
由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建立的时间不是很长, 虽然在全民健身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但是归根到底, 其发展还是不够完善。尤其是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不高、举止粗鲁、态度恶劣、素质低下, 对基层单位培训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方式、标准不能很好的掌握, 造成体育运动的培训失败。这也是造成现阶段很多人不想接受体育训练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资历老一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由于长时间不参加基层的工作, 难免会造成培训业务的生疏。
1.5、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不明确
首先, 由于缺乏对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咨询和监督机制, 使得在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面带来了极大的盲目性, 无法培养出优秀、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次, 国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辖工作是由国家体育局负责, 这也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组织与其进行对接;再次, 我国政府中主管体育活动的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集中化监管, 影响了其政府政策调控的进行;最后, 缺乏有力的社会团体和政府的支持也是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不明确的重要原因。
2、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 本文对社会体育研究院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由于长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 造成了我国很多地区的体育文化事业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程度, 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地区, 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因此, 在社会体育活动的实践中, 要一方面增加职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力度, 号召更多人自愿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公益性组织中去。
(2) 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机制。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全民运动不发达的现状, 就要从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身入手, 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培训和训练技能的指导工作,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素质。
(3) 建立完善的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体系。根据我国目前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混乱、不合理的现象, 要求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的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体系的制定, 确定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便于今后对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3、结 语
社会体育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活动, 有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指导者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完善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对于我国来说, 是当下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 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敏学, 都晓娟, 宋强, 夏芳, 王佳, 王怡.面向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转变与发展[J].体育学刊, 2006, (01) .
[2]刘青健.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动态发展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07) .
3.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五个区,每区两所初中共10所學校的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考试政策法规、中招体育考试相关文章,对中招体育考试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在每所样本学校中发放学生、学生家长问卷各100份,教师问卷8份。学生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985份,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976份,有效率为99.1%;学生家长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23份,回收率82.3%,有效问卷802份,有效率为97.45%;教师问卷三共发放80份,回收78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
(3)专家访谈法。对被调查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部分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体育课开展、场地器械、体育教师待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中招体育考试等问题。
(4)数据统计法。将回收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7.0对数据整理和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调查与分析
1.中招体育考试端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1],改善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1)随着中招体育考试试点改革工作的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特别是体育成绩能够加入到中招考试总成绩的制度规定,几乎全部样本学校的领导都提升了对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的支持力度。50分对于考生来说在升学的关键时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学校都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特别加以重视,尤其在中招体育考试前夕,各学校都由体育教师组织考生加强各种体育考试科目的运动训练,希望考生在参加考试时不丢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在极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并能亲自监督学生和教师参加锻炼并积极上课。与之前很长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常遭受冷遇形成较大反差。
表1 学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的态度
(N=78)
(2)学校加大了对体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和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表2表3说明郑州市各学校用于改善学校体育器材的经费大幅度上升,有些学校还建立了标准化考试场地,购置了中招体育考试专用的测试仪器等现代化体育测试设备。
表2 体育经费改变情况(N=78)
表3 体育设施和器材改变情况(N=78)
综合来看,自从2008年郑州市成为教育部全国中招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校长多了,学校体育工作由过去的“只喊不抓”到现在的“真抓实干”有了本质上的积极转变。根据调查,学校都能够按体育教学大纲开足体育课,早操和课外活动开展情况良好,个别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开展在质量上还有较高要求。
2.中招体育考试增强了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授课水平
(1)体育课程在过去被称为“小三门”,体育课程不被重视的现象十分普遍[2],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承认,曾大大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表4可以看出,自从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加入升学总成绩、并且分值大幅度提高以后,中学体育教师从内心深受鼓舞,增强了他们从事体育教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表4 体育教师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N=78)
(2)从表5可知,在新形势下,多数体育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授课水平,只有少数体育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水平和授课水平的重要性。
表5 体育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授课水平(N=78)
3.中招体育考试使学生体质得到提高但难言更加喜爱体育课
(1)学生体质得到提高。随着中招体育考试的开展,多数学生都将考试压力转变为健身动力,其锻炼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自觉地形成了健身习惯。从表6知:七成左右学生感到体质得到增强,只有三成学生感到体质没有变化。
表6 学生因参加体育考试身体素质变化(N=976)
(2)升学考试压力增加,学生难言更加喜爱体育课。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成绩计入升学总分后,学生的确都很重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体育考试无疑又增加了一门升学考试压力。相比以前体育课开心而放松的参与心态而言,现在一上体育课就得练习考试科目,枯燥且累还担心考不好,使体育课失去了往日的欢乐[3]。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不如以往,如表7所示。
表7 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N=976)
4.中招体育考试对社会其他群体的影响
中招体育考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理解、关心和支持,促使社会群体大量参与到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体质。经调查,在完成中招体育考试后多数家长意识到主动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去具有重大意义,表示会(积极)参与,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完成了考试任务,就不会(不好说)再参与。具体情况参见表8。
表8 体育考试后家长参与体育锻炼情况(N=802)
三、结论与建议
中招体育考试既端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体质,又对学生及家长树立健康思想和提高终身体育意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国家对中招体育考试的政策设计,使考试制度更加人本化,使考试项目设置更加合理化,使考生更能发挥自己的体育项目优势。加大中招体育考试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要意义,争取社会的更大支持,为中招体育考试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应将扩大体育设施建设、增加体育教学与训练经费投入,增加学生体育课课时,提高学生体质和终身体育意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体育教师应针对考试项目设计更加新颖的练习方法与训练手段,在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练习效果、提高考试成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中招体育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注重培养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党炳康.中招体育考试的效益及改革方向.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
[2] 阮兆炳.中招体育考试不能废.体育师友,2002(3).
[3] 刘志刚.中招体育考试对中学体育教学影响的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四
来源: 大河报 日期: 2009-11-19 09:40:47
昨日,省招办对外公布了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招生报名办法。报考这两类专业的考生全省统一报名时间为2009年12月5日9时至15日18时,逾期不予补报。
和艺术考生一样,今年体育类考生也将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按规定的时间持户口簿、二代身份证、会考证(或学籍证明)等到户口所在县(市、区)招办的报名点报名并交纳报名费。报名网站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
(),考生进行信息填报后,可从网上获取自己的14位考生号。报名结束,省招办统一编排考生参加专业考试的报到号(4位),报到号统一反馈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
报考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与普通类考生相同。该类考生须参加省招办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安排在2010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考生须凭身份证和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介绍信参加专业考试报名,领取专业准考证。
5.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河南大学 篇五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变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他各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认识基础。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策略: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以素质发展为核心3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教师的角色定位:1学习者,学者和研究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朋友。
学生的角色定位:1具有独立人格的人2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人3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人4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是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2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3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的心理健康4师生关系是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学生,环境。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1了解研究学生,真心关爱学生2公平对待学生3理解宽容学生4严格要求学生5教师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组织方式建构的旨在是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和谐互促的经验载体。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
课程的选择依据:从经验方面看主要有六个方面1培养目标2社会发展3个体发展4时代背景5区位特色6课程传统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对一定学校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课程文件,课程计划一方面可以强化鱼人的协调性,另一方面也对课程实践活动起到规范活动。
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阶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对角线,教材编写,评价等都具有指导作用。
教材是以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为基本成分而分门别类组成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具有介质性,科学性和多样性。
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课程的研制过程: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形成课程结构,开展课程评价五个阶段。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自身的特性2课程实施主体的素养3课程文化的制约4课程政策的调控,其中课程自身的特性又分为1合目的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合时代性,相对优越性。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定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社会依据(1)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教育目的的人的依据(1)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2)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
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样都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个体性与群体性3科学性与艺术性4长期性和示范性。其中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1劳动对象是复杂的2劳动内容是复杂的3劳动内容是复杂的4劳动过程是复杂的
教师的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师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2知识结构(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4)丰富的实践性知识3能力结构(1)驾驭教材的能力(2)交往沟通的能力(3)组织管理与课程开发能力(4)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5)终身学习能力 泰勒原理,又称目标模式: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提出了课程研制的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发现教学模式—美国,布鲁纳,又称问题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卢姆;范例教学模式—德国,瓦根舍因
教学过程的规律特点:1教学过程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掌握知识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目标2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3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达到的结果4教学目标是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环节:备课(基础),上课(中心),学生作业布置与指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测评 备课:1,专研教材,2,了解学生3,研究教法4,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课:1,了解课的类型和结构2,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形态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具体和真实的特点(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主体性分类:1,提示型教学方法(示范,展示,呈示,口述等)2,自主型教学方法 3,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六要素:主题,理论依据,功能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其虽然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但却与教师的教学思想,诸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相关.;特点:1创造性2,审美性3,实践性4,表演性;功能:1,陶冶功能2,谐悦功能3,转化功能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课堂教学导课艺术,课堂教学组织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教态艺术,结课艺术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德育的原则:1,从学生道德生活实际出发2,凸显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自主性3,坚持知行统一4,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德育过程:是道德教育的实施环节,决定着德育目标的实现,体育内容的习得及德育方法的运用,是德育主体与客体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并实现德育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主体是教师,客体是道德人物,事件,文化,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德育过程是动态的教育过程,是德育主客体共同作用完成的.德育过程的特点: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2,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成长过程3,是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过程.德育途径:1,直接的道德教学:德育课 2,间接的道德教育(学科教学,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德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德育活动方式和手段.;(有说服教育,情感陶冶,榜样示范,实际锻炼,品德评价等方法)班主任的职责: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3,组织指导开展班级活动4,加强与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5,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观察法,谈话法,研究书面材料,调查访问)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制定目标(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教育意义)2,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和班干部3,营造正确舆论环境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重视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的教育);四,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班级文化的营造与管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2,形成正确的集4体舆论3,培育优良的班风4,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出台的文件,时间大致内容是什么,教育方针如何表达(1)1906年,清政府学部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现实和目的.(2)1912年7月,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包含公民道德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的教育方针.此后国民党政府分别于1929年和1936年颁布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3)1938年毛泽东为延安抗大提出了”鉴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又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国初期(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认了“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充分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并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3年邓小平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最早明确表述了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1999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教学理论流派:1,赫尔巴特教学流派,常被人们成为“传统教育”教学理论“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2,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流派
杜威,克伯屈;认为(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儿童发展(2)课程的实质是经验(3)社会活动是教学的中心 3,发展性教学流派
苏联赞科夫 20世纪50年代;内容(1)教育教学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教学设计的五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以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是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4,人本主义教学流派
6.体育期末考试周记 篇六
唉!可时间过得太快了,眨眼间已经到了第三节课了,我们排好了队伍,离操场越近我的心跳得越快,仿佛我的心要从身体里蹦出来似的,希望不要测了。一到操场我呆了,看见有好多球杆子和垫子在地上摆着,我们来到了50米跑步的地点。
轮到我了,我就想没有力气似的,等待着老师的哨令,老师一吹哨,我就冲出去,感觉就像旁边有一只猛虎在追着我,我一边跑一边想,要是我有骏马的速度多好啊!我拼尽了全力,终于到终点了老师报出12秒几时,我的心飞起来似的。噢!原来跑步没那么难啊。
7.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七
1 体育经济下社会体育专业面临的新挑战
翻阅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体育经济最先产生于英国,随后迅速在西方发达国家内得到普遍发展。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中体育经济规模均已达到百亿美元以上,而美国的体育经济规模更是早已跨越了千亿美元的门槛,对美国的经济贡献率已高达11%,由此可见体育经济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但近十几年各体育项目在单项世锦赛、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并且接连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明星运动员。同时,在大众体育推广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社区中心公园随处可见正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人们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由此带动了我国体育经济随着体育产业的繁荣而呈现蓬勃迅猛发展的势头。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对于体育人才尤其是能够服务于全面健身活动的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该主动出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勇于接受挑战,及时调整专业培养人才思路,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点:
1.1 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满足广大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而新增设的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教育部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较为宽泛,仅要求培养出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工作的人才,对于进一步的细化要求并未给出。由于没有明晰的培养目标,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仅具理论高度,但具体内容模糊不清,课程设置上只追求广度不追求深度,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通病。由此导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比不上高校其他传统专业学生,专业技术比不上运动训练等专业体育学科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形势严重脱节,更遑论是否能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联系起来,认清当前经济需求,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既了解体育运动特点与相关技能,又能够兼具组织、经营管理知识的满足当前经济需要的能够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的体育专业技能型人才。
1.2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
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体育经济环境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比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更具竞争力的本质所在。但是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内容却与体育教育专业所学课程如出一辙且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还需兼顾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严重的挤占了专项技能课程的授课时数,这就直接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出现专项技能偏低的情况。
然而现实经济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健身技能咨询或进入健身俱乐部从事相关工作,这就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才能够满足现实要求。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与专项技能比翼齐飞,才能顺应现实经济形势,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1.3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体育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书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的现实需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精通体育知识与发展规律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要达成这一要求,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积累知识时,不仅要夯实自身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践反向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达到积累实践经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以上新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各高校应尽快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改革,优化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抓住体育经济高速发展机遇,切实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定位
在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在立足于教育部《专业目录》中规范与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形势,以当前现实经济需求为导向,明晰本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开来,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点转向商业体育服务范畴。
同时,面对当前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健身俱乐部等场所迅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以培养既了解体育运动特点与相关技能,又能够兼具组织、经营管理知识的体育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为首要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使社会体育专业做到与社会经济现实接轨,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形势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2.2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本专业特色以及课时分配不当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建设,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以及就业方向等因素,合理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其次,要保证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在确保教育部相关课程授课时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专业课授课时数并将专业课内容细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以及专业实践课三个模块,突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借由各类专业课从不同侧重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素养、强化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体育专项水平。最后,丰富选修课内容。将选修课划分为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其中对于专业选修课应该定位为对学生专业课中所学技能的再提高,而跨专业选修课则应立足于着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
2.3 提高实践能力,建立教学基地
当前经济环境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技能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水平的高低离不开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为此各高校应完善自身硬件条件,着力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联系体育场馆,通过工作人员介绍或是直接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赛事或是文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去,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及实践能力。也可以与中医医院中推拿科或专业医疗康复机构合作,由其提供时间和场地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摩康复治疗全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学生可以将医院或康复机构作为实践基地,以实习生的形式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学校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自行投资建设一些相应的模拟设施。通过将校外与校内的资源的充分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虽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增长速度惊人。体育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 培养出既了解体育运动特点与相关技能, 又能够兼具组织、经营管理知识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文章针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体育经济,社会体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戴蓬勃.浅析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J].教育研究, 2009 (01) .
[2]林显鹏.体育场馆建设在促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城市观察, 2010 (6) .
[3]白光斌.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8.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探讨 篇八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困境;改革思路
0 前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阶段,人们十分关注健康问题,体育锻炼是保证人们具有健康体魄的有效途径。人们对社会体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社会体育的重要性,在高校中逐渐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截止到2011年止,我国已经有将近240所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但是总的说来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困境,接下来探讨了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困境
1.1 专业交叉、课程雷同
学校在开设专业时会设定一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有效依据。现阶段,我国高校为社会体育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开发体育产业的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体育人才,我国高校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大量的课程,包括政治、社会、教育、管理、经济、技术技能、保健、生物科学等等。
一般来讲高校不仅仅只有社会体育一个专业,好多高校还开设了体育经济专业、体育管理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现阶段高校教育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另一部分是专业实践。上述四个专业的课程实践也存在重复的情况,一样的实践内容无法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四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交叉的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无法准确完成培养目标。
1.2 对口就业困境
现阶段社会体育专业的存在对口就业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和专业十分相关的工作,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始终保持在最后十位之内;第二,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工作的第一年辞职的人数非常多,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工作的第一年辞职的概率约为35%;第三,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工资比较低,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工作要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2 社会体育专业的改革思路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困境,为了走出困境,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改革:
2.1 合并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专业, 仍沿用 “社会体育专业”的名称
我国好多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体育经济专业、体育管理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这四个专业之间相互联系。因此,将现有的社会体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合并是可行的,合并之后仍然可以叫做社会体育专业。合并之后的具体改进策略包括: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合并之后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是:传授学生健身知识,锻炼学生的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场地的保养知识,社会体育专业需要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第二,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经济和管理类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第三,注重实践训练。学校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内实践锻炼,包括组织学生进入健身房,让学生参与学院内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等;第四,鼓励学生获取资格证书。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每一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专长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2.2 合并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体育经管专业”
体育经济专业和体育管理专业之间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我国院校可以將上述两个专业融合起来,形成体育经管专业。合并之后的具体改进策略包括: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第二,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第三,注重实践训练。教师必须重视课内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营销练习,模拟体育企业的运营等等;第四,鼓励学生获取资格证书。体育经管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的资格证书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体育经济人资格证书。
3 结语
我国的好多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困境。笔者以社会体育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社会体育专业面临的困境以及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彪,洪俊雄.试论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围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2:42+80.
[2]郑艳芳,刘连发.社会身份与结构性失位:体育专业群体就业的困境诉求[J].体育与科学,2013,03:45-48+52.
9.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篇九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
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 : 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
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
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
1923
1922《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1903年1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23
“三中心”“三部分”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
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
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
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 发展体能的方法 1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的功能
4.调节人体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1.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
2. 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掌握“三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
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8、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其特点为: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
(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
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
1.确定课的教学目标
2.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
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6.课后小结
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
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三.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
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25、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定义及优缺点:
1).完整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动作
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部能分解的动作。
2).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优点: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
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26、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基本内容,基本途径
一.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正面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4、集体力量教育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
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
2、爱国主义教
3、集体主义教育
4、民主 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三.基本途径: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四.方法: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27、新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
二.注意事项:(1)、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措施,如帮助、限制、诱导等。
(2)、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3)、新授课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
(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注意精讲多练。
28、综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
二.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新旧
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2)合理搭配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
(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
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
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
29、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定义及优缺点:
(1)、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和器材设备条件,否则会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互相轮换学习的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形式,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展互帮互学,其缺点是教师不容易全面照顾和指导学生。
30、生理负荷的测定法和评价指标
测定方法:1.学生自我感觉;2.观察法(观察练习动作和观察身体反应);3.生理测定法
评价指标:(1)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3)课中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4)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馈的信息如何?
(5)分析生理负荷上去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
31、课外体育锻炼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二.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4、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5、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三.原则:
1、自觉、自愿性原则
2、经常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适量性原则
6、渐进性原则、32、课外运动训练的定义、原则、特点、内容
一.定义:指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二.原则: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周期性原则
4、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5、区别对待原则
三.特点:
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四.内容:
1、身体训练
2、技术训练
3、战术训练
4、心理训练
5、思想品德训练
33、身体训练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方法
基本要求
1、身体训练要全面
2、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3、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4、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
34、课外运动竞赛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 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
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
二. 特点:
1、竞争性
2、集体性与教育性
3、多层性与群众性
4、趣味性与娱乐性
三、原则:
1、小型多样
2、业余自愿
3、公正合理
10.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十
1.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中第三节,是什么运动?“踢腿运动(8拍×8)”
2.奥运会每相隔几年举办一次 “4年”
3.2008年在什么地方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北京” 4.集合整队的时候按照身高的什么顺序排列?“由小到大” 5.体育课上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安全”
6.体育课上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正确吗?“正确”
7.体育课上不得携带钥匙、小刀等利器正确吗?“正确” 8.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遵守游戏规则”
9.当听到一臂距离向前看齐的口令后,应该怎么做?“双手平伸和前面同学保持一臂距离”
10.上课前体育老师鸣哨的意思是什么?“集合整队” 11.读写时眼离书本的距离应该一尺。
12.预防流感主要是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13.体育比赛中第一、二名分别成为冠、亚军,那么请问第三名称为什么呢?
A.季军B.中军C.殿军(答案:A)
14.要保护好牙齿一定要做到早晚刷牙。
15.课余时间文明活动,不追逐奔跑,打架斗殴,上下楼梯靠右慢行。“正确”
16.讲究饮食卫生,学生不得在 校内喝生水,吃零食。爱清洁,讲卫生,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流行。
17.在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18.学生上体育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
用体育器材。19.运动前,女孩子摘下发卡、塑料或玻璃饰物,男孩子不要在衣裤内装小刀等锋利物品。
20.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至少回答出5条)(1)早晚洗脸(2)早晚刷牙(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5)勤洗头(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9)不喝生水(10)不躺着看书
21.什么情况下应洗手?(至少回答三条)
11.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篇十一
摘要:针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归纳推理等方法,以从精从简、就近就便的原则进行了个案选取及分析,提出了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概念;探讨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自发性、自主性、专业性、有偿性、长期性五大特点及对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归纳出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历程的四个阶段:基础阶段、起步阶段、提高阶段和成熟阶段,得出该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并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个案研究;北京体育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43-04
A Case Study on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Thoughts on students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reate economic value through expertise
WANG Dao-jie, CHENG Zai-ku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henomenon that students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reate economic value by using their expertise, throug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rvey, induced reason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selects and analyzes case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tidy and handy. Then it brings out the concept of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probes into its five features, spontaneous,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paid and long-term, and its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ies; concludes its four stages, basic stage, initial stage, improving stage and mature stage, and its popularity;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proposals for the self-improvement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and tendency of the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sport major students; paid professional social practice; case stud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阅览了国家图书馆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30余本专著和文集;下载并阅读了中国知网上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体育社会实践”、“体育人才”、“体育毕业生”等方面一百多篇论文;在网上检索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1.2访问调查法┆选取了6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从事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等项目社会实践的学生,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间逐一对他们进行了访问,当面接触,通过深入谈话方式搜集相关事实材料。
1.3专家访谈法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现象为话题,对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提法,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方面的学者、专家;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教育学院等有关领导,均反应这种社会实践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很有意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提出宝贵建议。
1.4数理统计法对个案调查时得到的数据(学生的收入)进行整理统计,用Excel 2003处理,得到直观的数据点折线图。
1.5归纳推理法以学生在俱乐部或培训班带课的形式为出发点,加以分析,总结归纳出其历程中的共同点,推理出适合于普通学生的发展理念。
2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概念的界定
2.1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概念的提出据观察,利用专业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实践在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这也正是本研究的根基。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在参考相关文献、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以下简称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定义为,是指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的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2.2相关概念的阐释体育专业学生是指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管理等体育专业的擅长某项或某几项运动项目的学生。
专业性,是指利用体育专业技能。体育专业技能,包括利用体育项目的运动理论和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组织体育竞赛的能力、管理体育场馆的能力等。比如擅长乒乓球项目的学生,运用其乒乓球理论、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或健身指导等,即属本专业技能;擅长羽毛球项目的学生,运用其羽毛球理论、技术进行竞赛组织、俱乐部运营管理等,属于本专业技能。
有偿,即有偿性,是指学生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经济报酬,比如从事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不论是在俱乐部带操还是担任私人教练等其他工作,都有相应的薪酬收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1]。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许多研究都有涉及,角度虽有不同,但内涵是相近的,在此不多赘述。
3个案的选取及案例的概述
3.1个案的选取由于本文是对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进行的初步研究,对其概念、特点以及可推广性加以试探性地论述,故采取从精从简、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当中选取了6名作为调查对象,其基本情况见表1所示。
3.2案例的概述此概述仅对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个案进行概括性描述,以便大家对案例初步全面了解,具体的调查结果体现在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特点和历程分析的实例举证中。
3.2.1奖学金孝敬父母——记1997级教育学院学生彭建敏彭建敏现在清华大学任教,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在俱乐部带健美操课,一年之后具有了丰富的带课(教学)经验,进而为其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收入相对在学期间的花销绰绰有余,以至于把拿到的一等奖学金2 000元全部寄回家。
3.2.2每年只实践一次——记2002级教育学院学生费杰费杰现在是研二学生,大一专选游泳,一学年后的暑假里,开始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之后每学年的暑假都实践一次。开始的三个暑假,只是给别的培训班打工,在大四毕业后的暑假里,自己联系场地、招收学员,成功举办了100多人的培训班。
3.2.3在校生月薪上万——记2004级教育学院学生王凯伦王凯伦现为大四学生,大一上学期学了一个学期的体育舞蹈,下学期便踏上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征途,收入从开始的400元/月,逐步升至两年后的10 000元/月。其各方面技能也迅猛提高,不但是某大型健身俱乐部的体育舞蹈金牌教练,自己还开办了培训班。
3.2.4一级更比一级强——记2005级教育学院学生龚亮华龚亮华现为大三学生,其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起步更早,大一开学专选羽毛球两个月,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动作,即开始了无偿的实践之旅,并于大一上学期期末开始了有偿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践范围越发广阔,技术培训、赛事组织、场地管理、商品销售,其中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省份。
3.2.5跳到哪都受欢迎——记2005级研究生院学生胡新贞胡新贞系研三学生,研二开始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经过艰难的起步,技术逐渐娴熟,经验越发丰富,现在到哪儿带课都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其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俱乐部里,从操课教练到教练主管;健身大会上,从健身专家的翻译到兼职组委会主席的助理。
3.2.6起步再晚也不迟——记2005级研究生院学生边大侠边大侠现在是研三学生,其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起步更晚,她是从距研二结束还有3个月的时间才开始实践。之前没有进行过舞蹈的练习,仅跟着业余舞蹈班断续地学了3个多月(每周一次拉丁课、一次摩登课)即开始了实践,现在她在5家俱乐部带拉丁舞蹈课。
4结果与分析
4.1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特点许多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比如王小云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总结为双重属性、多功能性(综合性)、社会参与性、开放性、协同性(合作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灵活多样性7大特征[2];邢强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五大特点:自觉能动性、社会性、开放性、专业性、时代性[3];李长松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教育性、综合性、协同性和开放性4个鲜明的特点等等[4]。
本文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对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特点归结为:自发性、自主性、专业性、有偿性、长期性。
4.1.1自发性自发性,即由自己产生,不受外力影响的特性。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是学生出于自身的意图、愿望采取一定方式而展开的活动。比如费杰在大一放暑假时,就做了简历,按照计划回到浙江应聘游泳教练的工作;王凯伦的第一次体育舞蹈课是替一个师哥带的,之后觉得自己也能行,随即到处找信息,试课。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自发性的特点相对于其它社会实践形式来说更有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因为实践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对这种实践的兴趣爱好,它体现了学生对提高自身素养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的追求。
4.1.2自主性自主,即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是百分之百地参与,对于实践的结果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比如王凯伦在某健身俱乐部担任体育舞蹈教练,带了半年的课,由于课堂气氛调节不好,会员挑剔,结果被辞,这更是激励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自主性还能促使学生关注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胡新贞在某俱乐部带健美操时,逐渐尝试着教授拉丁操、有氧舞蹈、伦巴热舞,以至于后来所有健身房的课程,比如瑜伽、普拉提、肚皮舞、踏板操、搏击操、健身球等,“俱乐部只要有需求,跟我说,哪怕我现学,也要教”,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对促进其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4.1.3专业性在大学生所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以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兼职实习等常规活动所占比例最大,而借助社会实践来进行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科研创造的大学生还相对较少,高校学生相对于参加单一的社会实践,更希望能多参加将专业教学与真实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5]。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所研究的实践形式,不论是担任操课教练、私人教练、教练主管等职位,还是从事编操编舞、商品营销、赛事组织、场地管理、专业培训翻译等工作,都是体育专业学生利用体育专业知识从事的社会实践,这类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促使主体更好地更新知识,因此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
4.1.4有偿性有偿性是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这个特点直接激励着学生的起步,如费杰所说:“一直处在学生时期,没接触过社会,对社会有偿实践有一种新鲜感和挑战性,更重要的是急于想证实自己的能力,非常想自食其力。”
有偿这一特性对实践历程的长期性起着决定的作用,实践中的收入促使学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案例来看,每个学生的收入都是随着实践的继续而增长,比如费杰的四次暑假实践的收入分别是2 000元、4 000元、7 000元、8 000元;边大侠实践的月收入从800元逐渐升至现在的2 000多元;龚亮华是2005年9月份入学,2005年12月开始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当时收入为200元/月,逐渐升至2008年3月的6 000元/月,如图1所示。
当然,收入只是促进实践的一个手段,实践只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不能把收入当作目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金钱,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业。比如胡新贞从事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一年半后,首先学校里事务多了,其次觉得这类实践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作用不明显了,就只保留了150元/节的课程,其它操课都推掉了,其收入增减情况见图2示。
4.1.5长期性长期性是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区别于其它社会实践形式的另一大特色。首先学生将学得的理论、技术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修正学习提高的方向(图3)。
学生在如此长期循环作用下,其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胡新贞经过实践,教学经验方面,从“镜面示范不熟练,不会编操”发展到“技术运用自如,即兴教学能力很强”;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以至于后来兼职教练主管,职责增加了管理教练、排课、教学监督、评审等环节。
4.2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历程研究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的个案调查分析,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基础阶段、起步阶段、提高阶段和成熟阶段。
4.2.1基础阶段——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基础阶段,即从事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实践之前所进行实践项目(其他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也属于基础,在此不作论述)学习的阶段,即打基础阶段(表2)。
比如王凯伦在大一入学“专选”前,没有进行过体育舞蹈练习,专选课1个多学期即开始到俱乐部进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边大侠大学时期没有学习过体育舞蹈,仅在一个业余体育舞蹈学习班上了十几次的体育舞蹈课程,即开始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
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功的背后定有不懈地努力。从表3来看,尽管每个人的基础阶段长短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们在起步阶段(见下文)时,已经有了相对不错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项目技术,起步的艰辛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理论应用于实践时需要磨合,需要毅力。
4.2.2起步阶段——艰难起步,历经坎坷起步阶段体现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开端的不易和艰辛。在此阶段,学生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对其精神和思想上都有一定的打击,因此,起步阶段也是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最为关键时期,它直接决定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成功或失败。
如胡新贞是研二开学后进行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大学专项是健美操,研一时又在某权威培训机构学习了一年的普拉提,技术应该不错的,但是她也没有逃脱起步的尴尬——“拉丁音乐中跳健美操”、“几十个会员走得只剩两个人”,这种情况对一位操课教练来说可谓绝望之极,回来后好生哭了一场,“我不干这一行了,就不是这块料”,她如此感叹。之后还是不服输的精神促使她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又加上朋友、同学的鼓励,她经受住了考验。边大侠的起步更是艰难而漫长,第一次应聘操课教练是2006年9月份,结果上课“一点层次感都没有,乱七八糟”;第二次应聘有氧操、拉丁操教练是2007年3月份,“带有氧操时,紧张的找不到拍子,都不好意思试拉丁操”;第三次试拉丁舞课是2007年4月份,同样失败而告终;第四次在同一家俱乐部试了两次课才被录用。
4.2.3提高阶段——缺点太多,完善自我提高阶段,从俱乐部教练实践的角度看,是指试课成功后,为能顺利上课、能更好地上课、能让会员喜欢自己,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主动查资料、资讯别人等,进而从经验、技术上快速提高自己的阶段。
如彭建敏说,会员会向你提问题,比如怎么减肥,刚才动作怎么是那样的……你得给她解释,说得她心服口服,学员的提问会引起自己很多思考,回去肯定会多看书,查资料,以充实丰富自己,并且学以致用。王凯伦在从事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一年后,进入某大型健身俱乐部任体育舞蹈教练,发现自己依然存在很大的欠缺:舞蹈音乐不熟,不能熟练运用;技术还不全面——女步生疏;调节气氛方面更拭待提高,于是暂时收手,不再找新的俱乐部了,针对缺点潜心提高自己。费杰第二次在俱乐部担任游泳教练时,每次上完课都会查阅书本并和老教练讨论,“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那些老教练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他如此感叹。
4.2.4成熟阶段——开拓发展,继续拼搏成熟阶段,是指经历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在经验、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再进一步从实践内容、组织、管理等其他方面尝试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
比如费杰从开始的“为别人打工,仅仅是游泳教练”,发展至“自己办培训班,自己联系场地、作宣传、招学员”。龚亮华的发展更是明显,运动技术方面,从大一时“只学了一些基本功”,到大三时北京市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团体第一名、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团体第七名;教学技能方面,从开始只教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到应邀广东卫视,主讲、示范羽毛球教学片;组织管理方面,从刚开始纯粹的羽毛球教练,到担任裁判、组织比赛,再到参与俱乐部、培训部的场地管理、培训、商品销售等工作。
4.2.5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通过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历程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实践历程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比如每个人的起步阶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均克服了一定的困难与挫折,从而踏上实践的历程。可见这种实践适合于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广大学生只需要“比着葫芦画瓢”,就可以体验技术的提高、经验的丰富、薪酬的收获等无限喜悦。
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平时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做好准备。正如笔者访谈时,彭建敏所强调的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在准备,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有信心不让机会轻易溜走。”只有打好基础,为自己能够进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做准备,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发展自己。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1)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概念的提出。初步提出概念“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并定义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是指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的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2)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具有五个重要特点。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相对于其它社会实践形式,具有独特的自发性、自主性、专业性、有偿性、长期性等特点,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教学、管理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适合于广大体育专业学生,诸多案例表明,其实践历程相似,均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基础阶段、起步阶段、提高阶段和成熟阶段,体育专业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放手拼搏,就可以体验技术的提高、经验的丰富、薪酬的收获等无限喜悦。
5.2建议┆1) 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努力打好基础,争取进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体育专业学生应建立起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的概念,明确该实践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打好基础,为自己能够进行、能更好地进行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做准备,进而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发展自己。
2) 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是全民健身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是一种传统而又崭新的自我发展模式——“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将作为体育院系教学的强有力的补充,对培养全民健身体育人才起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对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探索出体育院系培养全民健身体育人才更好的模式,更好地使体育为全民健身服务。
参考文献:
[1] 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3-4.
[2] 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4.
[3] 邢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3-4.
[4] 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8.
【体育社会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推荐阅读:
社会体育专业论文体育调查问卷09-25
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06-18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10-05
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09-29
体育教学社会学习论11-15
体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2-12
社会体育管理学课件06-30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07-29
社会体育特点与发展对策论文09-13
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师招聘考试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