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交流材料(精选10篇)
1.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篇一
自觉更新观念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xxx学校xxx14年春,西华教育再次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教体局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常规管理方法,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今天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我的话题是《自觉更新观念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我们充分认识到: 只有走课改才是立校之路!为此,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学校每位教师包括领导在内不仅都任课,而且都带头进行课改。紧贴新课标,全校自上而下转变教育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念让师生们耳目一新。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积极运用这些理念指导课改实践,大力改造传统课堂。
二、健全组织,完善课改方案
为切实加强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这些小组具体按各自职责负责业务指导、监督、保障等,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我校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和“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我校“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不要求死板硬套。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各个环节应有所侧重,也可以在一节课中,根据课堂要求采取多轮进行。每节课教师该讲几分钟,每个环节用几分钟,要根据学情而定,即出现问题的多少和难易程度而定。如果问题少、易懂,就可以少讲;如果问题多,学生难懂,就一定要多讲。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班级,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方法,讲的时间也就各不相同,应该随机应变。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使学校绿树成荫、美丽幽雅
五、新课改中的困惑。现今,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着,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的诸多困惑,作为在农村课改一线的参与者,以自己所经历,所思,以微观的视角对困惑的产生和对策做以总结,就困惑产生的根源以实际工作体会和所了解的相关讯息进行一下刨析:
1、师资力量。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师资,主要以曾为农村基础教育立下汗马功劳的民办教师组成,且近年来还存在大量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不足,致坚守在农村教育阵地的教师,课业多,任务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专业知识领域先天不足,对新课改是时间,精力不够,显得力不从心。
2、有的教师在引领学生展示时,脱离文本,把学生展示的内容与教材分割开来;或者大展示课本上的全部内容,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生成的新的、有价值内容;
3、个别教师不分年级、不分学科,照搬教学模式,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
4、基础设施。新课改不仅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提高,而且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出新要求,从音、体、美器材的配备到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然不能满足新课改需求,同样阻碍了新课改的步伐。
5、社会环境。主要以学生家长为主。对学生(孩子)没有摆脱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观念,也将分数的高低做为衡量教师优与否的唯一标准,以前是,现在仍是,使教师对新课改的信心锐减。
六、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
1、大力加强新课改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家长的观念。做到社会,家长,师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出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服务新课改的良好氛围。并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2、建立新的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打破以分定论,全面,综合评估教师工作,突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以学生个性有无被激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怎样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助推新课改的目的和作用。
3、建立多种教师培训机制,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是艰辛的,需要付出探索的汗水;课改是痛苦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课改是甜蜜的,小荷初露风采多。课改的道路虽然步履艰难,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在永无止境的课改之路上努力探索前行,只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2.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篇二
1 金属交流腐蚀的机理
针对金属交流腐蚀机理的研究一直属于电蚀领域当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对金属交流腐蚀的机理研究不成熟,导致该项研究一直停滞不前。有学者认为,交流腐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腐蚀活动的不可逆性,正半周期所产生的金属离子没有在之后的负半周期实现重新沉淀[1]。还有提出“整流说”的学者Haring直接在此背景下,推出“成膜说”,该理论认为金属在产生交流电解时,将由此形成一层明显的氧化膜,而这层氧化膜则主要源于富余金属离子而存在。
当其电极呈现阳极表现时,氧化膜将有效组织电流的持续流通。而当电极呈现阴极时,则氧化膜上将有明显的电流通过,并且紧随着交流电压的施加,其整流电流也将直接由电解质逐渐的向着金属电极方向流动发展。还有学者Kulman认为,整流属于交流电诱导腐蚀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且还从中发现电解液本身的化学成分对于整流膜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是否能够形成氧化膜,则主要依赖于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土壤电解质当中的氧含量。学者Jones认为,交流电可有效的致使阳极反应的去极化表现,提出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交流电本身的负半周内,由于表面膜减少或者阴离子脱附而造成的。
2 金属材料交流腐蚀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交流电频率因素
通常交流电的频率对于金属的表面蚀坑形态及密度,还有金属腐蚀溶解情况等,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学者Dyer研究发现交流腐蚀铝箔的蚀孔边长L和频繁f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一研究结果直接表面频率越高,则所造成的蚀孔越小,其初始蚀孔也将由此变得更为的细密。但是一旦其频率直接高达某项临界值时,金属表面的蚀孔腐蚀将明显加剧,由此一些小蚀孔将逐渐合并成为大蚀孔,最终导致腐蚀层脱落,致使金属厚度变薄。因此其存在一个频率的临界值,一旦该临界值偏低时,则必然将随着频率的不断增加,促使腐蚀速率不断地减小。当其高于临界值时,腐蚀速率反而会由此增大。
2.2 交流电波形因素
交流电波形也对金属腐蚀速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者Chin就曾将60Hz的波形分别划分成为正弦波、方波以及三角波等交流电来针对金属铁的交流腐蚀实验及图像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总结出交流电波形对金属腐蚀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三角波对金属的钝性破坏最为明显,且腐蚀的速率也是最高。其次是正弦波造成的腐蚀速率,最后是方波所造成的腐蚀速率[2]。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有效的证实交流电波同样也能够适用于不锈钢、铝等多种金属材料的交流腐蚀情况当中。学者Chin直接将此规律解释为多种不同波形的交流电,主要由于其峰值电压的不同,导致对金属腐蚀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2.3 防腐层因素
以往早期所采用的金属管道主要是由裸露出的铸铁管及钢管组合而成,本身具备良好的接地特性。但是交流电对裸露的管线,所造成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如今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及高电阻率绝缘防腐层的有效应用,相应的埋地管线中交流腐蚀的问题才开始渐渐的增多。并且一些涂有高电阻涂料的埋地管道对于交流输电线的感应电压也表现的非常敏感,主要是由于涂层为杂散电流提供了传输通道所致。学者胡春伟研究,在同等的实验条件当中,多种不同暴露面积的试片所造成的腐蚀速率也极不相同。但是在同等交流的电压之下,其试片的暴露面积增加将导致腐蚀速率减小。
2.4 温度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交流电流密度越高,则测试金属本身的温度将随之上升。学者Bruckner通过测试发现,当交流电流的密度控制在0-775Am-2的变化范围时,金属温度升高的幅度将大于15摄氏度。而学者Devay的测试结果表明。交流电流密度从0升高到839Am-2变化值时,其温度将升高至55摄氏度。并且通过室内试验发现,交流电流密度越大,则试片的温度将随之升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交流腐蚀的研究已经历经漫长的时间周期,发展至今依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性。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其促使机理的模糊性,所以必须将对交流腐蚀的问题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之上,由此的深入探讨交流电致使金属腐蚀的深度秘密。
参考文献
[1]李自力,杨燕.金属管道交流腐蚀研究新进展[J].石油学报,2012,01:164-171.
3.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语言、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多重冲击。好莱坞影片、日本卡通、韩流还有诸如肯德鸡、必胜客、NBA、CBA等外来词,使得许多中学生言必外文或“火星文”,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情形如何呢?有些人只会敲打键盘,不会写字;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写;更有一些中学生,对传统相当陌生,缺少文化的归属,已成了“真洋鬼子”。
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有人认为,文化应该是包容并蓄的,这些冲击我们不必惊讶;也有人认为,我们不能忘掉自己的根,之后才能谈吸收。你对这些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洋节日大行其道,从情人节、愚人节到圣诞节,各类商品铺天盖地而来,青少年一代从外表到骨子,已经洋化、西化。早几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给众多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要使用外语及缩略词,如F1等。这次的通知不仅仅限于体育领域,如GDP、WTO、CPI等也在“整顿”范围。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确实,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在兼收并蓄的同时,由于文化不具备强势,我们在吸收外来词与外来文化时,须保持谨慎,不能因为吸收而使自己纯洁的语言受到污染,让自己的文化变得不伦不类,变成毫无特色的大杂烩。至于一些流行网络用语、简化字,必须坚决予以干预。同时,对于汉字书写、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我们要花些时间,在中小学生中作大力弘扬,让民族的根得以永远绵延。此题写作,重点在于要有较高的起点,较全面的思维,力求自己的观点辩证、全面。
【佳作示例】
重塑“中流”砥柱
王一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坚守的呐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对文化的执著追求。而如今,我们却眼看着文化遭到践踏。
我们在穿越中“步步惊心”,又落入后宫的“美人心计”中,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切的一切只为那一个收视率。我们可以改变皇帝的出生年月,也可以为古人配上智能手机;我们将朝代改头换面,又将事件黑白颠倒。刀光剑影中尽是魑魅魍魉,心计重重间只留黑色幽默。我们在笑声中渐渐淡忘了历史,渐渐习惯了倾泻而下的虚假,我们深陷在“伪历史”、“伪文学”之中,却不知文化已是遍体鳞伤。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旦夕间支离破碎,我们怀抱金钱洋洋得意,却不知那几张纸币便可削断系住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最后一根细丝。我们跟着碎金块的踪迹走向下游,却离开了那座丰盛的金矿。当我们步入黑暗之时,再想回头,已找不到路途,四周尽是无底的深渊。最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我们习惯了黑暗。当我们最终习惯了浮躁扭曲的社会,我们也会不知不觉间被同化。忘记了文化的我们又还能记起些什么呢?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拾不起一片晶莹的雪花。
这一切需要用文化去改变。
为什么中国的功夫、熊猫只能由好莱坞演绎?为什么端午节成了韩国的特产?为什么我们拼了命地背四、六级英语却学不好母语?为什么外国影视、文学总能盖过“中国制造”?有的人说,这是外国的文化侵略。可曾想,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面对侵略毫无招架之力,那只能是自己的问题。当国外频频在影视中发出人性、社会的思考,我们却还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我们渴求自己的文化,收到的却是一封“暂无存货”的告示。我真希望那一天,再会韩国友人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这世上不仅仅有‘韩流,更有‘中流砥柱!”
我们在长江筑起大坝,在月球插下国旗,但是我们任凭文化遭到践踏,我们又怎能记得,记得那个地方叫三峡,那儿住着美丽的嫦娥。
[点评]文章的作者很会思索:最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我们习惯了黑暗……当我们最终习惯了浮躁扭曲的社会,我们也会不知不觉间被同化……可曾想,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面对侵略毫无招架之力,那只能是自己的问题……这种穿透浮华尘世、直抵事物本质的观照,显示了作者眼光的犀利与视角的独特,在同龄人中极为少见。作者的语言也很有表现力:刀光剑影中尽是魑魅魍魉,心计重重间只留黑色幽默……为什么中国的功夫、熊猫只能由好莱坞演绎?为什么端午节成了韩国的特产?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拾不起一片晶莹的雪花……为什么我们拼了命地背四、六级英语却学不好母语?为什么外国影视、文学总能盖过“中国制造”?……当国外频频在影视中发出人性、社会的思考,我们却还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我们渴求自己的文化,收到的却是一封“暂无存货”的告示……记得那个地方叫三峡,那儿住着美丽的嫦娥……作者或对偶,或排比,或比喻,或反问,或联想,或双关,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得文章产生了一种天风海雨扑面而来的气势,令人读后在美的享受中,留下悠长的回味与深刻的思考。
让汉字在指尖绽放
黄书影
一支笔,几张纸,沾几点墨,便挥毫成书,绽放如花。古代的文人大家写得一手好字,在点点浓墨中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华汉字的魅力,在一点一撇中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风韵。
我们惊叹于书法家们的龙飞凤舞的文字作品,赞叹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却不曾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指尖——从手机键盘上飞快的盲打转变到低头族们在手机屏幕上的飞速滑动,从电脑键盘上十指敲击的脆响到鼠标上指头的碰撞。提笔忘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错字简化字也早已林立在大街大巷的楼堂馆所、商铺店面了。“汉语”两大字儿,似乎在人们心中已成一片茫然。于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开始对文化有了焦虑。
冯骥才曾说:“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愤怒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愉快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就在各种智能系统的输入法中,几个大写字母便可跳出你需要的词语,久而久之,很少有人再去注意这个词怎么书写了。于是,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中,当看到电视里的题目时,观众心中一片空白,同时在有一个声音叫喊着“我以前知道,现在居然忘了”的时候,汉字书写便准确地击中了观众心中的那片硬伤。endprint
面对硬伤,有人痛定思痛,开始对汉字重新审视。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北京市提出了“高考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高考方案;在荧屏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等汉语竞争节目更是百花齐放。没有歌舞高手,没有选秀偶像,汉字的魅力在荧屏前大放异彩,指尖上的中国在现代文明中重新焕发生机。
汉语是文化的载体,汉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着独特的位置。也许对汉字的归属感触动了人们内心怀旧的情绪,唤醒了人们对文字文化的认知。当人们真正重视汉语、真正尊重文化时,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造福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提起笔时,洋洋洒洒,苍劲有力,让汉字在我们的指尖绚丽绽放。
[点评]文章谈论的问题很沉重,但作者的表述很灵动:让汉字在指尖绽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镜头描写,文章中间关于手机键盘上飞快的盲打转变到低头族们在手机屏幕上的飞速滑动,都使得文章一片轻灵。轻灵之中,文章的结构却显得很严谨,这归功于作者的谋篇布局能力。文章首段末尾的“风韵”引出二段的书法描写;由二段末尾的“良知的中国人开始对文化有了焦虑”自然过渡到冯骥才的名言;三段末尾的“硬伤”则领出了四段的内容……文章前勾后连,结构也颇显灵动巧妙。
文化式微胡不归?
郑回归
当我们紧跟潮流亦步亦趋而不再重视儒学文化时,韩国却火热地开设孔子班;当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大撤退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当我们记得有本名著叫《孙子兵法》时,美国某军校早已将《孙子兵法》列为该校必读教材。
我们可以对着情人节的计划侃侃而谈,在光棍节里疯狂敲击键盘购物,却记不起端午节里粽子的香甜,中秋节全家赏月的其乐融融。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人们对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低俗商业趋之若鹜,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追求个性也只表现在对洋节日洋文化的过度崇尚。对电子产品的追捧与对纸质书籍的冷落,造成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一再失衡,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在书店里销量最好的往往是有关财富、职场、经济、人际交往等书籍,而那些名著却落了一身灰尘躲在角落无人问津。
面对人类正在遗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样的隐忧,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你重视传统文化了吗?”答案往往令人黯然神伤。而由这些持着否定态度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便形成了糟蹋文化、忘记传统的风气。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又何尝不是背叛?!
大街小巷里“装璜”、“家俬”、“侯车”这样的错别字比比皆是,这透露出的已不再仅仅是“没文化”这样简单的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若再这样发展下去,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我们的文化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的“无伤大雅”中一点点被磨灭。
血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当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的事实暴露在阳光下时,人们依然觉得事不关己。殊不知,恰恰是因为作为现代人,每个人都应该对传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这个社会再如何发展,文化都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而这,永远不会改变。
重拾迷失的传统,珍视发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个现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点评]文章有几个明显的优点:标题化用诗经名句,如刀斫斧砍一般,问到了国人的心坎;文章的开篇以排比、对偶的形式破空而来,起笔雄健;文章罗列的时代现象——在书店里销量最好的往往是有关财富、职场、经济、人际交往等书籍,而那些名著却落了一身灰尘躲在角落无人问津,令人触目惊心;文章引用列宁名句后的发问:忘记传统又何尝不是背叛?!实际上在拷问一个民族的良知……短短的文章有了这些优点,我们不妨静静阅读,细细思考。
文化修复刻不容缓
周晶晶
绵亘几千余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屹立在世界的顶端。然而,正如我们所亲眼看到的,荣耀的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不堪——我们对文化的糟蹋与漠视正与日俱增!
文化的内涵丰硕,仅饮食文化一面便足以显现。走在街上,你会发现,肯德鸡、麦当劳等美国食品店里人满为患,韩国泡菜、日本寿司的摊点供不应求,而拥有几千年历史积淀的包子铺却因收入惨淡而遭遇被迫关门的惨况,曾经备受先民欢迎的糖葫芦也逐渐在城市的喧嚣中丧失那一抹红彩……不只如此,许多节日里常吃的食品也在一步步丧失掉最初家人共享天伦的美好目的,变成了纯粹的吃,许多人都不再在新年包饺子、在端午做粽子,而是选择去超市购买现成的产品,拿回去加热一下吃了就当是过节,而在家乡的亲人却无人陪伴,只能守着电话等待几分钟的寒暄……
文化陷入了危机,不只是饮食文化,太多的中华文化此刻都遭受着洋化、异化、物化的不同程度的糟蹋。文化在被蚕食,而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处在领土沦丧的阶段。随着外来文化的加剧冲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看重物质,对文化的糟蹋正演变为对骨内亲情等情感的漠视,中国传统习俗与特色食品工艺流失的同时,更可怕的是人性的削减。个别的削减或许无关紧要,但文化攸关整个民族,其衰颓必将影响民族发展,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国家陷入危亡!
文化为什么如此被糟蹋?面对现状,我们必须反思。是外文化太过强势,还是我们太过不堪一击?是时代发展与文化速度的错位,还是顺应时势的变化?事实上,我认为,本质还是人性的自私作祟。在当今竞争性社会,每个人必须竭尽全力才能立足一隅,钱财成为最直接的人生保障。于是,人们直奔经济而去。个个忙着发家致富,谁还会奢谈文化这等高享受呢?
因此,当下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文化的修复更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对我们本土文化的渗透。
[点评]文章娓娓而谈,由文化的糟蹋与漠视现象入手,说到骨内亲情等情感的漠视与人性的削减,其结果,必将影响民族发展,甚至会使国家陷入危亡。分析了危害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后,作者挖掘出了文化糟蹋的根源:质还是人性的自私作祟。最后作者指出了对策:我们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对我们本土文化的渗透。文章由现象而危害,从后果析根源,由本质到对策,层层深入,显示了一种严密的逻辑力量。
4.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如果说,一名优秀的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就是含苞欲放的蓓蕾。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激情催开那待放的花蕾,改变孩子的一生。这学期,我新接手的班级里就有一只“烫手的山芋”、“双差生”——xxxx。同学们都讨厌他、嫌弃他、躲着他,认为他品行恶劣,无药可救!
原来,xxxx的父母离异了,一直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妈妈性格急躁,经常打骂孩子,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常常做出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成了“问题学生”。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能把xxxx“挽救”回来。
首先,我创设了良好的班级氛围,给同学们讲了xxxx的家庭情况,希望同学们尊重xxxx;同时,我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体察xxxx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尽量多关心孩子。接着,我以班上其他孩子成长变化的事例,帮助xxxx改变认知和观念,使他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喜欢,首先自己得尊重别人。此时,我发现孩子把头埋得很低。我想,他开始理解老师的用心了。接着,我跟他讲,“恶作剧”表现了你很爱动脑筋,但这种行为会伤害别人。如果把这种优势用在学习和与大家和谐相处上,你一定会赢得学习成绩与品行双丰收,从而真正赢得大家对你的尊重„„我的苦口婆心,终于触及到孩子敏感的心灵,他连连点头,若有所悟。从这以后,xxxx变了个人似的,不断地进步着。就在上一周,我们班上评选“尊重他人小标兵”时,同学们一致推选xxxx,认为他当之无愧。学生如果在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真诚的爱,他们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修正、完善自己,回馈老师。
新学年初,我庆幸自己接手一个好班级。可是好心情没维持多久,烦恼事儿就来了。班上有个叫小曜的孩子,不仅特别懒惰,而且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比如,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剪前面女生的头发、迷上打电子游戏、欺负低年级的小同学等等。
我不能听之任之,放弃孩子;更不可能简单粗暴地批评一顿,草草了事。我考虑再三,先来个“冷处理”,在平时的接触中,我总是用微笑和眼神去亲近他、鼓励他。虽然他每天的作业总是在“原地踏步”,但我却格外认真地批改,耐心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让科代表把作业单独交给他。看得出来,他从一开始的纳闷,到后来的侥幸,再后来便出现了一点儿失落的情绪,感情上有向老师靠拢的迹象。
5.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交流材料 篇五
安定区凤翔学区马家铺学校
王晓丽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高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英语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都有同感:95%以上的学生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英语这一新科目时,对其充满好奇,上课参与度也非常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学习积极性直线下降,那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一般是六至十二岁,属童年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大脑思维最活跃,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做,好动,求知的愿望强烈。要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跟读,学生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根据儿童时期的特点,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的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利用一些英语歌曲、游戏、对话表演,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在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增强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合作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创设有效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是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学生单纯的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恰如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学打电话用语时,我们如果采用多媒体呈现两个学生在打扫房间时,电话铃响以及接电话时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用英语进行电话交流?学生分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和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自编自演用英语进行电话交流的情景。在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有的“call his sister”,有的“call her cousins”,还有的“call her pen-friends”。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对于这一点,我们老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相信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使老师和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是恐惧,更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老师现在要用“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3.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父母与子女般的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五、采用多元评价,鼓励兴趣
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体验。评价的过程,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节教学方法、进度的过程,而且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措施。新一轮课改中把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如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法多元如口头评价、实质评价、书面评价等。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些评价则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小组合作练习对话时,教师总会抽查一两组同学上讲台表演。表演完之后少不了有一些评价。这时候就可以把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使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成功促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感到鼓舞时,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加有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的努力。”多元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途径。
六、设置趣味作业,保持兴趣
做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使学生乐于去做呢?我在教学中对作业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以激趣为出发点,以保趣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高年级可采用自制单词卡(要求学生将当天所学的单词制成卡片。一面画图,另一面写单词。下节课时,做听音乐找图游戏,看谁做得既快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基本都能完成任务。这样有趣的作业也巩固了所学单词,学生还乐于去做。)、词中找词(可以是教师给词如football,让学生从中找出已学过的词;也可以是从当天所学的单词中找一找过去学过的单词。)、浮想联翩(由当天所学单词想到的同类词)、选选做(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做其中一种)、低年级可采用考考你(将当天所学内容作为课题考考家长)、我的发现(家中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当天学过的词表示的事物,找出来说一说)。这些有趣而有“弹性”的作业使学困生可以“吃得消”,优生也能“吃得饱”。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保持了积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兴趣。
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but the kindling of a flame)。”教师应时刻研究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所在,并能根据其兴趣设计极具魅力的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火焰,并使这把火焰越燃越旺。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简介:
6.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篇六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过去,教师常常说“注意听”,“看黑板”,“有溜号的了”等,学生害怕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问住,多说“你们还有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你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多走下去,弯下腰,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要顾面子,不要不允许学生不一样,真正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
7、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一套教材包打天下,现在教材多种多样,在实验区有49种教材,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知识面拓宽,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离学生远的可改为和生活近的,内容难的可降低,在安排学时时,也可以调整进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8、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数学为例,原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解题能力强。现在却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其次数学教师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解决生活问题;再次新课程强调数学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看到文化的走向;其次要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是阅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增加任务型学习,用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9、校本课程。目前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校本课程要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个性,通过不同的校本课程,提高和发展学生在科技、艺术、人文、生活技能、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办学目标来开设,要体现高尚、高雅和高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再次要根据教师资源,就地取材,从实际出发,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来开设。
二、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能力不足。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新奇,往往一节课就是玩。
2、积极的评价体系是否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越多越好。
3、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7.小学教师交流材料 篇七
“擴恤W黼行腿转型翮技lit交谪暨学lit研讨现砀尝”在珞PB圖满STI2015年6月16-18日2015年6月16�18日,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烧结制品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砌块与板材专业委员会以及陕西省硅酸盐学会联合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墙体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交流暨学术研讨现场会”。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网员单位及相关企业代表近3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黄新南主持,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肖慧院长致大会欢迎辞, 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理事长崔琪在会上介绍了建材行业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会议有关领导指出在建材行业产业升级、结构大调整的新形势下, 烧结墙体材料应紧密配合国家产业政策,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国家关于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工作, 希望墙材企业要立即行动起来, 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 为提升我国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最后, 会议组织全体会议代表参观了“焦作强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伊川县强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参会代表学习热情高涨、反映良好。借助这次会议, 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双方就今后整体开发我国墙材产业领域、以及新产品推广方面达成共识。本次会议同期举行了全国墙体材料科技信息网2015年第二次秘书长 (扩大) 工作会议和《砖瓦》杂志编委会2015年工作会议, 会议进行顺利, 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期两天的会议, 内容充实、紧张有序, 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促进了墙材企业的交流, 并对墙材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wmm^肖®黄新南崔琪闫开放梁嘉琪张亚楠邹基中菌建材西安墙体材科研究•院院长中国建材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党委s书记中__会房建•分会理事长《砖a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全国激檇家委员会洛阳中冶舡机械有限公司《砖瓦》杂志常务副社长, m致欢迎词 (转瓦1杂志社社长, 会K主待人副主1矮员mmsm张争兵权宗刚成廉先生?周炫卨玲张文法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秘书长、K勸赚设删_»11士荷兰艾尔科接特董事駐席S家墙材质检中心主任騰力机翻議责任綱经理司中S_《砖瓦》杂志社副社长•傲戕»_••告加气板材生产线技术发展与应用烧结制品绿色生态环保性能舰__辦職棚IS_刘照忠刘万里蔡杰刑静飞施钟毅陈峰刘小磊中国達材西安墙律材料研究设计院高工洛阳中冶重工机择有限公司溜搏捷达析_造有艰公司董事*阳光雨生态科技有展公司董事长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ffiili SIi SIIillfi辦欧柏工业机器人郝公司烧结砖市场需求及生产工艺发展趋势砖瓦码g�卸操打包系统创新无人值守自动化陈化库管理系统生态地面系统-透水转的生产应用建筑墙体自保温技术与体系码入研当M结转生产自动妈1装备介绍
8.交流教师的法律关系分析 篇八
一、交流教师的法律关系定位
教师交流有两种:其一,“人走关系动”式交流,如,2006~2008年,辽宁省沈阳市在五城区进行了沈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采取的是“人走关系动”式的交流和轮换。其二,“人走关系保留”式交流,这是目前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教师交流模式,交流教师并不与派出学校脱离关系,而是在一定期限内在工作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服务。“人走关系动”式交流实质上是交流教师与原单位脱离法律关系,与新单位之间建立法律关系,其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但是“人走关系保留”式交流的法律关系就相对复杂,也最容易发生纠纷。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人走关系保留”式教师交流的法律关系。
要弄清交流教师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从实行教师交流制度的初衷进行解析。教师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管是政府牵头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还是学校自愿结对的教师交流,教师所执行的均是派出学校的任务。从这点考虑,交流教师实际上是受派出学校委派、在工作学校完成本职工作,其在法律上应当构成委托关系。
教师与派出学校的关系。基于委托关系,交流教师执行的仍然是本职工作,其与派出学校的法律关系仍然存在,这种关系可能是人事关系,也可能是聘任关系。交流教师只要完成派出学校交付的任务——在工作学校按要求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即可视为已经完成本职工作,在派出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均不应该受到影响。
教师与工作学校的关系。基于委托关系,交流教师在工作学校完成的是派出学校与工作学校约定的工作。但是交流教师所完成的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交流教师应当服从工作学校的教学安排与管理。派出学校在考核交流教师的工作时应听取工作学校的意见,工作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工作评价应当是派出学校考核交流教师的重要依据。从工资、福利待遇来说,由于教师交流制度旨在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工作学校并不需要向交流教师支付任何报酬(虽然大部分学校会象征性地给予补贴)。
交流教师、派出学校、工作学校三方权利、义务的保障。由于教师交流是新生事物,最初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来保障,但随着教师交流的频繁,交流教师、派出学校、工作学校的权利、义务经常出现得不到保障的现象。由于交流教师不受工作学校的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也就会出现交流教师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由于交流教师不在派出学校工作,有些派出学校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不考虑交流教师;由于工作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交流,许多派出学校会对交流教师作特别的承诺,但事后往往不能兑现这种承诺。因此,为了保障派出学校、交流教师、工作学校的合法权益,规范教师交流制度,促使教师交流制度健康发展,三方的权利、义务最好是用协议的方式加以明确。地方政府也可以用政策规定使这种权利安排制度化。
二、交流教师与劳务派遣
教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务派遣相似。劳务派遣关系,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在教育实践中,的确存在学校使用劳务派遣教师的现象。如个别学校为规避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强制性规定,将原来使用的临时工通过劳务派遣加以解决。并且,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学校为解决临时岗位问题,利用劳务派遣的机会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是交流教师与劳务派遣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教师交流与劳务派遣的本质不同。劳务派遣是为解决用工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欠缺而设置的劳动用工制度,其目的在于降低用工成本。教师交流制度则是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教师水平、实现教育公平而设置的。
第二,教师交流与劳务派遣所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派遣要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但交流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法律。交流教师与派出学校之间根据其法律关系分别适用行政法或民法,交流教师与工作学校之间主要依据派出学校、工作学校、交流教师三方的协议,派出学校与工作学校之间更多地需借助地方的政策规定。
第三,教师交流与劳务派遣的主导性因素不同。劳务派遣的主导性因素是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要遵循市场法则,政府主要负责对劳务派遣的监管,一般不参与具体的劳务派遣事务。交流教师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派出学校来说更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因此,政府要多介入教师交流事务。从教师交流的可实现性来看,离开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甚至是政府的强制作用,教师交流制度很难落到实处。
第四,交流教师与劳务派遣的内容不同。交流教师完成的是教育教学工作,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主要由派出学校支付。而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要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
三、交流教师制度对教师法律地位的影响
自愿的教师交流对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定位影响不大,交流教师与工作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基本上可以靠派出学校与工作学校的约定来解决。但问题在于,这种自愿的交流对解决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只是杯水车薪。其一,薄弱学校(工作学校)的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待遇较差,许多教师并不愿到这些学校工作,采取自愿交流不能完全满足解决教育公平的需要。其二,优质学校基于各种顾虑,不愿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而薄弱学校的教师也担心到名校教学是否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交流制度。如实施教师交流举措较早的沈阳市规定,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以上者,都要分批进行异校交流。凡晋升上一级专业职务的教师,必须具备异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经历,评选特级教师以及市以上先进的,须具有异校交流经历。这种强制交流对教师法律定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学校用人自主权受到冲击。从学校法律地位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越来越明确。《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学校的法人地位,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学校的权利,其中就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依照这种规定,学校可以自由聘任教职工,但是在强制进行教师交流的背景下,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教师自主选择权受到冲击。与学校的法人地位相适应,教师的法律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将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定位为聘任关系。《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师法》第七条具体规定了教师应当享有的六项权利。从民法角度来看,既然是聘任合同,双方地位平等,教师应当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在教师强制交流的情况下,教师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受到限制。
教师的身份定位受到挑战。教师与公办学校的关系是复杂的,虽然人事关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建立教师与学校的劳动合同关系。在强制交流背景下,这种身份定位受到一定的影响。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范畴。同时又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等作出规定,各级政府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上保持一致。目前,我国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管理的呼声一直很高,教师流动的困难和部分地区对教师流动的强制,使得将教师纳入公务员管理的倡议又有了新的依据。
四、提醒与建议
交流教师是为解决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在政府的主导下出现的新现象。从法律定位来看,交流教师受聘于派出学校,与派出学校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或人事关系,为其他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其权利义务由派出学校与工作学校协商确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交流,在部分地区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对学校用人自主权、教师的自主选择权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并可能会引发纠纷。最好的方法是规范教师待遇问题,统一规定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利用经济杠杆、职称政策杠杆等引导教师合理流动。
(责 编 子 君)
9.小学校长经验交流材料 篇九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不断加强改进学习管理工作,既注重管理方法,又注重管理过程,力争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我校正是在学校管理上注重细节、提升品位,从而站在了素质教育的前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我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本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我们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我们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我们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我们在管理上始终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教师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在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折不扣执行教育法令、法规和上级规定,实实在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抓实干,严抓细管,敢抓善管。在问题面前敢于出重拳,不讲面子,不留私情,不走过场,大刀阔斧的抓好学校管理。真正做到:触动翘首观望,等待不动的;打击不好好干,专挑毛病的;清除无事生非、调皮捣蛋的;鼓励务实敬业,尽职尽责的??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几年来,我们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一个月下来,每个班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老师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定期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用制度引领思想,用制度激励思想,用制度统一思想,让教师们知道任何管理,包括“以人为本”的管理,都是在制度下实施的,因此要求老师们严格遵守制度。当老师们即将形成统一思想的时候,我们趁热打铁,在老师们的新课改下理念形成 “雏形”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法律、法规,更新教育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自己前进的方向,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工作激情。为进一步巩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他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开展了“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的教师实践活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为了统一思想,我们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我们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每次总结会上,校领导对教师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特别是对那些有点小毛病的教师更加赞扬,慢慢的他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几年来,我们强化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在错误面前一视同仁。对教师过错,不横加指责,随意侮辱,时刻注意批评的可接受性,选择适当的场合,以老大哥的身份单独进行说服教育,最后达到心悦诚服。学校领导带头强化落实,只要说的必须做到,只要要求落实的领导首先落实 根据全体教师的实际和工作特点,因材施能,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化块”“包保”管理。为此,责任者认真分析教育局、中心校下发的工作要点,周密安排部署每一项工作,确定这项工作由谁来完成,怎样完成,时间多少。每周一召开教师会议,研究本周工作要点,总结上周工作,让教师在会议中广开言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民篇二:中和镇小学校长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小学校长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根据中和镇中心学校的安排,今天,能有幸在这与各位一起交流教育教学管理的得失,我感到无比荣幸!对我而言,说不上是“经验”之谈,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来求经问法,更是一次“取他山之石,补我之需”的机会。下面,我就谈一下这几年我担任基层校长的一些经历和几点感受,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做事:
1992年8月,我昭通师范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当上了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先后在中和村完小、中和附中、赵溪村完小任过教。2003年担任中和村完小的教导主任,2005年9月,组织信任我,调我到条件最差、最偏远的高寒山区天宁村完小任校长。我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重任。当时的天宁村完小环境恶劣,条件很苦,交通不便,校点分散,师资薄弱,教学质量差,针对一系列情况,我并没有畏难情绪,丧失信心,而是相反的沉下心来搞学校管理,我经常家访,了解情况,找出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各分校办起了学前班,逐步收缩校点,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团结教师,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年,又遭受7.22、8.25、8.29三次特大破坏性地震,原本破败不堪的石木结构的校舍已全部倒塌。我在七天之内在全村搭建了29顶帐蓬教室,真正做到了教学、抗震、普九工作三不误。全体师生在帐篷里工作、学习、生活了半年。在此期间的艰难是可想而之的。于2007年9月,村完小搬迁到了目前的天宁逸夫楼小学。2012年5月,市人大挂钩天宁村,对天宁村又进行了扩建,去年,市教育局又对学校的附属工程进行了完善。现在的天宁小学,不论办学条件、校园文化、教学质量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九年期间,我实实在在地工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一等奖”、“县级平安校园”等。我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县十佳优秀校长”。今我欣慰的是,教师们能安心工作,学生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二、做到率先垂范,真情凝聚人心:
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就没有向心力,没有感召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威信更多的在于其是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当校长以来始终“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尊重每一位老师,尊重他们为学校付出的劳动,这始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校长就是要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来对待领导、班子成员、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得到他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学校的管理,眼光不能仅放在一所学校,更要着眼于大局,才能使学校这个局部更快速的发展。我之所以取得成功,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没有全体师生的合作,就没有学校的今天和发展。在内部管理中,做校长的要心胸豁达,真诚待人,有容人之量。真诚待人,以心换心,定能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拥戴。工作中我们重细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分工不分家,重大事务经校务会议集体讨论,分管工作都做到职权责统一。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大家相互信任,互相支持,保持合力和政令畅通。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在新调入教师恳谈会上倾听他们谈来校后的感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三、落实执行力,解决实际问题:
执行力的落实程度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是空谈。我校在管理中,十分注重培植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强调执行力的落实,杜绝空谈、大谈,真正做到将各项措施付诸实践,并力求达成预期目标。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的各项制度是一系列工作规范实施的保障。但再好的制度如果,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最终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没有去监督,也会沦为一纸空文。我校各项制度实行动态建设。随着工作推进,首先引导全体教师针对学校各项工作,如从教师管理、班级管理、宿舍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查找出细节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存在的细节问题的整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制度进行增补和删减。即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或新增制度。最后将制度用于实践中检验,并再次完善。本学期,在精细化管理课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实施细则和检查考核细则,在制度执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执行。为此,我校重点增补和完善了实施细则和检查考核细则,不断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
四、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校长是个领跑者,首先自己跑得快。做一个优秀的领跑者必须比别人跑得快,跑得比别人远。校长获得这些素质和才能,惟一的途径是学习。好的校长是善于学习的校长。在使用中学,向教师学,向学生学,向书本学。这是校长工作的精髓。
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学校使命的重新定位,教育任务的愈加繁杂,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作为校长,要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就要始终牢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根本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做到在困难面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利益面前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廉洁方面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待人方面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努力使自己成为品德高、作风正、修养好的校长。这样,就一定会产生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就一定会把我们的学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五、打造书香型校园,形成办学特色:
走进我们学校,教室里飘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眼观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清香扑鼻,真让人陶醉。
走在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走廊上,学校墙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夹杂着学生的情操,书香益人。
校园每天坚持两操一课、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以优良的学习、情感氛围陶冶着我们的师生的情操。
迎着素质教育的主导,校园还开放了音乐功能教室,美术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建立起了合唱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训练、乒乓球训练、羽毛球训练和健体活动,定期开展诵读比赛、歌咏竞赛、听写比赛。书画竞赛、体育竞赛、六一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真正让学生参与第二课堂。以此使学生养成团结、认真、拼搏、尚美的精神。“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以良好的设施,敬业的队伍,扎实的管理,突出的质量,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正以良好的态势蓬勃发展,但我也深知这仅仅是开始,而我会一如既往地全情投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篇三:新民小学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1 新民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朋友们:
今天,能有幸在这与各位一起交流教育教学管理的得失,我感到无比高兴,对我而言,说不上是“经验”之谈,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走出去、请进来”,“取它山之石,补我之需”的机会。为此,十分感谢区教育局领导对我校工作的肯定,并为我们搭建了这个交流平台。我到新民小学以来,在前几任校长成功办学的基础上,本着“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一训三风”建设,朝气蓬勃、健康有序地朝着“环境优美、管理有序、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办学方向前进,展示了我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求真、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以“师生为根本,质量求生存,科研促发展”的办学思想,科学、规范、有序地迈向“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下面,我就几年以来学校管理的一些作法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
作为学校校长,必须具备清晰的管理思路——“该干什么,该怎样干”是成功的开端,通过多次的校长培训,政治学习和业务研修,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我认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校长的管理亦就是对‘人’的管理”。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时时事事都在育人,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位老师,其根本任务都在于育人,都在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打开校长管理网络,从校长——班级——教师——学生,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管理。所以教育管理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而从管理上又离不开“校长本身的自我管理,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普通教职工的培养管理,学生的教育管理”这四个基点。
一、强化校长自我管理意识,时时事事做师生的表率 我们深知“要求别人容易,要求自己难”,作为一校之长,他不仅是学校的领导者,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把自己摆在“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位置上非常容易,而真正要作为一切规章制度和一切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就非常难,自调入新民小学,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成为“领导校长”、“架子校长”、“荣誉校长”,力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并以“十种管理意识”即行政意识、岗位意识、学习意识、角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社交意识、创新意识贯穿整个管理的始终,做到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对老师信赖而不依赖,对学生严厉而不放纵,对自己严格而不出格;所以几年来,我坚持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了“领导带头干,师生跟着来”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狠抓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众所周知,一个好的领导者绝不是将所有的工作揽在自己的肩上,也不需事必躬亲,必须依靠各部门各机构的密切配合,而这个部门与机构就涵盖了班子成员、教导主任、班主任、学科骨干等,这就是学校的中层干部队伍。从个体讲,每一位中层干部,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能独当一面,而抓好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就能有效推动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重心,把它作为一个攻坚目标,讲求“大胆放权,分工合作”,倡导“以人为本、情法并治”,辅以“十种管理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各种“联系会”、“座谈会”、“讨论会”、“教研会”、“生活会”等形式,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措施,不同方法和他们架起了情感关系的桥梁,并以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部门和老师的工作运转有章可循、有序可依、有的放矢,增强了整个中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亲和力和威慑力,展示了我校“民主+科学+高效”的领导特色。
三、当教师的贴心人,深化教师主体意识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管理经历,我深知,一个校长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与教职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只有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才能对教职工有较强的吸引力。几年来,我始终坚持“依法治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礼敬人”的管理理念,经常与教职工交流,视他们为朋友,通过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不断换位思考,以忠诚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以自己的关心热爱去感召他人,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与全体教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工作中,我立足校情,抓教研,促教改,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抓好提高教学质量的“备、上、批、辅、考、研”六环节,认真贯彻“把每一位教师当作良师来看待”的校园精神。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既搞校本教材,又抓课题申报。工作中,强化时代意识,倡导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要求教师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与学校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学校不断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展示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生活中,时时处处通各种途径了解教师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兴趣、特长等,认真落实“五必访”(生病、婚丧喜事、家庭纠纷、退离休、重大困难)工作,让老师们真正感觉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自觉投身到工作之中,形成了我校“素质+风格+奉献”的教师特色。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也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表现欲和向心力。
四、以学生为根本,强化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
10.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
侯秀银
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单纯的知识传授会把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书上看到过的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学习数学能力的欲望。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上课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摆放好课本,课堂本,口算本,草稿本,并且不能打开数学课本。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会学习: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认真做事,善于总结,不懂就问,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我讲课时要求学生不能做任何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必须 认真听讲,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不乱涂乱画,我布置作业少而精,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慢慢的学生养成了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三:严谨施教,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巧妙安排好课堂40分钟,把握好上课前20分钟,这一时段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最佳时机,要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做到:
1、注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教学很自然,很亲切。
2、思维严谨、理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们学到正确系统的知识。
3、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
4、善于利用多媒体、学具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数学的信息,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5、教态亲切,在课堂上能轻松正确的进行授课,做练习题时,有一定坡度,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练习,对书上的练习内容处理恰当,有说有写,对重复的可略去不做,简单的题让学生口答或说给同学听,对有难度的或容易出错的一定要学生动笔做,再谈谈是怎么想的,应注意什么,让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再安排学生独立的做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马上订正,立刻出结果,这样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原则上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就引导,上课时把难点讲清讲透,其次,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把学生放在主导的地位上,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多动口,围绕重点进行练习,练习时,做到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口算要坚持天天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能力。口算不仅要有正确性,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和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都是运用的口算。只有学生学会了口算,才能顺利地学会笔算,如:计算37+58=笔算时,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都用的是口算。因此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有口算题的练习,在每节课前2至3分钟内进行口算练习,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如:(1)直接口算、学生做在口算本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做后集体订正。(2)、听算、教师读题,学生做在练习本上。(3)视算、教师逐一出示题目,学生依次写出答案。在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合理布置作业。布置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量不能太大,不搞题海战术,少量的作业是巩固知识所必须的,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举措,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去完成,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回味,使知识系统化。
【小学教师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初中教师培训交流材料07-29
教师读书交流会材料10-30
骨干教师经验交流材料12-01
体育教师培训交流材料12-04
小学安全教育交流材料07-09
小学作文教学汇报交流材料07-01
育才小学家长学校交流材料10-10
小学年级组长经验交流材料11-29
文化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12-03
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