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 大爱无声

2024-06-26

无偿献血 大爱无声(精选8篇)

1.无偿献血 大爱无声 篇一

事业互相支持,家庭和谐美满。55岁的夏xx,现任xx县廿三都种养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妻子韩xx是退休教师,结婚30多年来夫妻和谐相处,一家其乐融融,夫妻互敬、互谅、互帮、互爱,从未红过脸。生活中他们一心一意孝敬老人、疼爱孩子;工作中他们互相支持,在数学学科基础薄弱情况下,在夏xx的鼓励和帮助下,韩xx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民办转公办教师考试,成为一名国家教师;并1989年9月荣获县“优秀教师”、2002年9月荣获县“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夏xx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不凡的业绩,2002年9月荣获县“优秀教师”、2004年9月荣获县“优秀班主任”、2006年9月荣获县“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11年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在夏xx带领下,经过合作社的全体成员努力,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创办了面积达xx多亩、社员达xxx户的合作社。经过三年努力,合作社成为xx气象服务三农基地、2012获县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13年顺利通过省、市级示范社申报。合作社的发展运营获得了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继续做好、做大马家柚种植、农家乐、家禽、家畜、波尔山羊、水产养殖,大棚蔬菜、西瓜种植及农副产品;以逐步探索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形成了畜——沼——果、畜——沼——鱼、畜——沼——菜的立体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体系。

一、爱岗敬业,敬老爱老

她的儿子说:妈妈是个好儿媳,我替爸爸感谢妈妈;妈妈不但是个好妈妈,又是个好老师,我为妈妈自豪骄傲。她的同事说,愿意跟韩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不仅学她的业务,还学她的孝顺。她的语文课被两个班的学生评为“我最喜欢的课堂”,她被两个班的学生评为“我最尊敬的老师”,她被学生尊称为精神导师。她的邻居说,年轻人都得学韩老师,书教得好,善良孝顺,通情达理。她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经常资助当地多位生活困难的年迈老人,并给予精神安慰等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二、义工奉献,夫唱妇随 夏xx不但是个教学能手,也是当地有名的“大厨”,乡亲邻里的红白喜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记得有一次帮邻居做“大厨”中不小心左脚被滚烫的热水烫伤,怕给邻居添麻烦,夏xx还是咬牙坚持把手头上的事忙完才离开,现已留下永久难以愈合的伤口,回家后韩xx心疼地说:“以后再也不能帮别人做‘大厨’了”,但夏xx看到了需要帮助的邻居,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帮忙,韩xx每次出门多了一句嘱托:“做事要小心点”。

特别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时,合作社对于这个大家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摸石头过河,夏xx白天带领社员整地,挖水沟,晚上还要组织社员讨论方案及统一思想,部分社员思想不统一,会后还要上门单个交谈,让农户加入合作社,土地入股或土地出租给合作社,没白天黑夜,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完成570亩土地流转,237户农户的加入合作社,有些观念陈旧的妇女还要上门指责夏xx,其中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基本上以社为家,根本顾不上长期失眠、体弱的妻子和父母在外工作的孙女,韩xx为了不给丈夫添加压力,不但一个人默默担当起家庭琐事,还要帮丈夫安慰并劝说上门指责的妇女,从另外一方面替丈夫分担压力。看到已经瘦了一圈的丈夫,和部分群众的不理解,甚至不拿合作社分文工资,韩xx有时真的想让丈夫放弃,但看到已经成长的合作社,看到全体社员对合作社未来的希望,每当听到夏xx对合作社的前景、未来的规划是最开心的事,前进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小石头阻碍而停止不前。她深深知道这些工作对未来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腾飞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她的只有默默的支持,尽其所能为小家多做些事情,才能让夏xx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合作社这个大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军功章上有你的也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只有互相支持和鼓励,才能让这个家更家完美。

三、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夏xx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

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人们都亲切称他为“松哥”两人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家人对大街上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参加,对乞讨的老人、残疾或小孩,经常会让儿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当看到23都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课桌椅不适合低年级学生学时,韩老师悄悄拿出省吃俭用半年储蓄,订了50套课桌椅无偿捐给学生。当得知邻居4个小孩因父亲病重无钱上学时,夏xx夫妇主动替她们交学费,邻居因家里穷,实在无力偿还,要拒绝他们的好意,他摸着孩子的头说:“学费的事不要考虑太多,长大以后遇到像你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你也会和我一样去帮助别人。

2.无偿献血 大爱无声 篇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痛苦, 在那个时代当中, 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回味的。痛苦中包含着的爱, 在那个苦命的年代里, 一些平凡的人, 在做着一些在那个年代看来平凡的事, 可是现在再去看看那些人, 那些事, 好像都变了, 平凡的事变得不平凡, 再普通的事也在感动着我们, 抨击着我们。这些都值得我们回味, 值得我们思考。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 可以消除一个人的痛楚, 可以让一种感情慢慢沉淀。在《青铜葵花》里, 时间使葵花从那个不论是内心还是外表都是柔弱的女孩, 变成了内心坚强的女孩。时间使她长大了, 蜕变了, 让她更加懂得了青铜一家对她倾注的爱, 她在这种爱的洗礼中长大, 变得坚强。在这种坚强的精神的号召下, 人们在经过苦难之后会在精神上有大的飞跃。

历经苦难变得坚强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 比如大名鼎鼎的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偏僻小镇, 在小时候遭遇过性侵犯, 14岁时生下一名不久即夭折的女婴, 曾经自甘堕落:抽烟、吸毒、酗酒……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正是依靠着梦想, 多年后奥普拉不仅坚强地坦承这段失败的历史, 更形成了富于同情、善于倾听、坦诚交流的独到主持风格, 她的节目成了“心灵鸡汤”。更有趣的是, 她曾是一个失败的新闻记者, 就是因为敏感、细致、易动情被批为无法保持中立客观。但当这些气质融入谈话节目中, 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在她的访谈节目当中,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明星, 都愿意对她说出自己的故事和秘密。在研究者看来, 奥普拉能够把一场个人的苦难变成一个可以与公众分享的、勇敢和坚强的故事, 如同心理治疗一样, 感性而温暖。感性和温暖改变了一个人的内心, 可以让一个人幡然醒悟, 也可以让一个家庭有精神支柱和依托。

对于小说《青铜葵花》里的一家人来说, 感情是最重要的。葵花在青铜家的时候, 青铜一家为她付出了很多:当蝗灾来临时, 家里已经断粮很久了, 青铜为了让妹妹葵花解解馋, 于是到芦苇荡里藏了一下午给葵花抓来了一只野鸭子;当饥荒来临时, 奶奶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饭, 不让他们再饿着, 用自己家传的金戒指换了一小袋米。青铜家里没有灯, 于是葵花到同学家写作业, 可是同学因为嫉妒她成绩好而不让她来。青铜知道后做了十多个南瓜灯, 每一个灯里都有青铜逮来的萤火虫, 一个个微弱的萤火虫组成的南瓜灯把家里照得格外亮, 也同时照亮了家里每个人的内心。青铜一家为了让孩子们在暴雨之后的冬天住上好的房子四处借钱, 奶奶还把她的那对耳环给卖了, 夕阳下, 奶奶的背影映照在路上, 显得十分高大。

作者曹文轩曾说:“青铜家就像一辆马车, 马车虽然破, 但它依然结实。马车虽然旧, 但它没有停歇, 依然一直向前走着。”因此, 青铜家虽穷, 但并没有抛弃、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青铜一家面对困难永远都是“面对”, 而不是躲避。青铜和葵花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 有时还会为家里分担一些忧虑。

在小说男主人公青铜的世界里, 声音是不可以发出来的, 因为在青铜小的时候, 一场大火, 夺去了青铜说话的能力。但他可以听见人们所说的话, 他也可以用眼神与亲人交流, 那种可以说话的眼神:孤独、无助, 就像他的妹妹———葵花。

葵花不同于青铜, 在不识水性的父亲为了葵花的稿子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那一刻, 葵花便成了孤儿。于是没有了亲人的葵花在合作社的叔叔阿姨的带领下, 在大麦地的大槐树下面对贫穷的青铜家和富裕的嘎鱼家, 小小的葵花要做出一个选择, 在这两家中选择她将来要住在哪一家。她没有踌躇, 毅然地选择青铜家, 一个并不富裕的家, 可这个家却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了葵花一片蓝天, 用青铜那无声的爱和家人无私的爱支起的蓝天。

大爱无声, 是的, 这一片蓝天, 是她的家人用默默的、无私的爱编织成的。蓝天下是青铜葵花他们一家人, 不论困难有多大, 他们总是在一起, 从不倒下, 也从不会轻易说放弃。

在奶奶为了再让她考一次试而拖着被病魔缠绕的身躯下跪时;在青铜为了不让嘎鱼欺负她而用牛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里都接她上下学时;在父母为了让她拥有下年的学费而用一冬天的时间编织101双芦花鞋让青铜叫卖时……大爱无声, 葵花的亲人们用爱为她撑起了一片蓝天。

奶奶病倒了, 葵花偷偷地跑上去南方的船采白果, 之所以要偷偷地去是因为怕家人担心, 也是想自己攒些钱给奶奶看病。这一去, 让青铜不分昼夜在码头等待, 让父母与病危的奶奶在家里等待……当她回来时, 看见青铜在黑夜中的码头点亮了一盏灯, 正静静地等待她回来, 她没哭, 但她的心被这无声的爱所感动。回到家, 奶奶正拖着百病的身子硬撑着等葵花的归来。没过几天, 奶奶安心地走了, 无声地走了, 可她对葵花的爱却留在人间。

青铜葵花这一家向我们诉说的苦难, 纯美与挚爱。在人的一生当中, 苦难几乎不能避免, 这种苦难中的爱是成长中的元素。如果美丽的宝石不经过熔岩的冶炼, 还能如此多彩吗?如果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不经过水的长期侵蚀, 还能如此美丽吗?

曹文轩说:“每个时代的人, 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 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少年时, 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 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所以, 苦难与爱是永恒的, 也是并存的。人可以在爱中成长, 也可以在苦难中得坚强。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 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 痛苦又何尝不值得称颂。它们是姊妹, 而且是圣者, 它们是力、是生、是神, 凡能体味它们的, 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世时的甜蜜。

大爱无声, 苦难无言。青铜与葵花便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因为爱, 因为苦。苦与爱是并存的, 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 共渡难关, 在那个城市里用青铜打造的葵花傲然屹立在城市中, 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这便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在那大风大雨后便是晴天———这就是“青铜葵花”。这是这个小说的结尾, 也是这个小说要向我们叙述的人间真情。

有一个让我们回味的地方:青铜一家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从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挺过去, 再惨烈的灾难也压不垮他们一家人。他们在灾难和困难面前成长, 不退缩, 也从未放弃过。正是这种不退缩也不放弃的精神, 使青铜和葵花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 使他们不畏惧, 迎难而上, 用他们坚强的心, 击破今后生活路上一个个的阻挠和困难。

小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称赞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 是当今人人不所具备的,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当困难来临时, 你们有没有迎难而上?有没有不怕困难, 和周围的人一起努力?面对困难, 你们是消极地等待, 还是慌张地躲避?如果天灾来了, 你又会怎么样?是尽你所有的能力帮助别人, 还是先让自己安全了再考虑别人?以上问题, 你以前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当困难来袭, 我们是正面面对, 还是迂回“逃避”?有时我们会发现直面困难会事倍功半, 而“逃避”困难往往事半功倍。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我很佩服愚公的精神, 但对其移山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愚公为了与外界沟通方便, 一大家子人搭上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幸福和生命去移山?为什么不从山里搬出来住呢?为什么非要面对困难而不是侧面地想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呢?让你的子孙后代去干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多好。为了你一个人的固执却搭上几代人的幸福, “愚公”你真不愧为愚公。

《三国演义》的“官渡之战”也给了我们一个面对困难的参考, 曹操率领七万兵马迎战袁绍的七十万大军, 相遇在官渡, 两军对垒, 是正面攻击、硬拼, 还是运用“逃避”迂回战术, 曹操早就心中有数。他一方面约袁绍喝酒叙旧, 拖延时间, 一方面布置人马迂回到袁绍大军的后方, 进行偷袭, 结果曹操七万兵马把袁绍的七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倘若曹操正面克服袁绍这个大“困难”, 也许早就一命呜呼了。

当然, 我们要提倡勇于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 但同时还要考虑战胜困难的成本、代价, 成本过高、代价过大, 就得不偿失, 而条条大路通罗马, 何必一条道走到“黑”, 如果“避开”困难也能达到目的, 那就让我们“逃避”吧。

面对困难和灾难, 你如果没有躲避而是想其他方法, 那么你不是懦夫;你若是面对它们, 并希望再给一些自己的挑战, 那么你就是强者。在强者和懦夫之间, 时代只会留下强者, 让强者接受更多的挑战, 让他们不畏艰难, 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强者和懦夫的区别, 也是你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的区别。在强者和懦夫之间的这种选择, 会在你自己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也会指引你人生的方向。

摘要:作者从“爱之声”和“苦之言”两个层面, 阐述了对于“青铜葵花”那个时代人们心里所想和大脑所思, 以及对这本书的认识:大爱无声、苦难无言。苦与爱是并存的, 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 共度难关。对于现在,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 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 痛苦也值得称颂。

3.大爱无声润民心 篇三

“大雪无痕,大爱无声。身残志坚的陆国志,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祖国的边海防一线,为维护广西边海防的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以一颗赤诚的卫士之心,诠释了一名边防民警广博无私的爱民情怀……”站在2007年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先进事迹汇报会主席台上,被评为“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标兵”的陆国志,赢得了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说起陆国志的爱民情怀,75岁的钦州市文昌社区居民吕灼英老人频频竖起大姆指,一个劲地夸陆警长比她的亲儿子还要亲。

吕灼英是一名五保户,膝下没有儿女,生活起居由一个远房亲戚照顾。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越来越要依靠别人照料,远房亲戚在照料了几年以后,不堪日复一日送茶倒尿的重负,2005年底突然不辞而别,留下老人孤独度日。

2006年初,陆国志同战友一道在辖区走访时,突然听到从吕灼英家里传出伤心的哭声。陆国志闻声推开了已布满灰尘的柴门,眼前的惨状把民警们惊呆了:一位孱弱、蓬头垢面的老人仰卧床上,房内臭气熏天。陆国志立即麻利地打来水,轻轻地为老人换下脏衣服,梳剪头发,清理室内卫生。老人看着陆国志为她忙里忙外的身影,一种久违的温情使吕灼英老人泪流满面,老人突然伸出干涩的双手,紧紧抓住陆国志不放。望着老人害怕他离开的眼神,陆国志轻轻地拍着老人的手说,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会经常来看您的,请放心!

言语不多的陆国志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那天起,陆国志和派出所官兵们开始长期坚持照顾吕灼英老人的生活起居。也是从那天起,吕灼英老人的脸上添了红晕,多了笑容。

让老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精心照顾他人的陆国志,竟是一个身上有着30颗钢珠,右身失明的残疾英雄。在照顾老人的同时,陆国志还默默承受着身体上的痛楚。

那是1995年1月9日,在钦南区犀牛脚边防派出所工作的陆国志,和战友到犀牛脚镇沙角村办案。刚到村口,群众报案村里有人持枪抢劫!陆国志立即进行布控紧追罪犯。陆国志不顾危险冲在最前面,谁知穷凶极恶的歹徒端起霰弹枪冲着他就是一枪,钢珠全部射进了陆国志的身体。歹徒趁机逃脱,27岁陆国志倒在了血泊中……经过抢救命保住了,左眼却失明了。此外,手臂、脖子、胸部、肚子、脸部,30多颗钢珠也永远留在他身体里。

手术过后,最让陆国志感到痛苦的是,一到阴雨和酷热天气,身上、眼睛里的钢珠会把他折腾得坐立难安。而且,受左眼神经牵连,右眼的视力也在不断下降,已经从过去的1.2下降到0.5。但他就是这样带着身上的痛楚,毫无怨言地奉献在边防派出所的最基层一线,情系辖区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除了给五保户老人当“干儿子”,陆国志还“客串”起辖区无助儿童的“干爹”。符乃义就是其中的一个。只有10岁的他,在父亲溺水死亡后,母亲也弃他而去,留下他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辛。生活让原本活泼可爱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在一次走访时,陆国志获悉小乃义不幸的遭遇后,就下定决心要帮他。陆国志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照顾小乃义的生活。小乃义把陆国志当作“干爹”,感情越来越深。陆国志没有辜负孩子的期望,曾经孤独的小乃义享受到了博大的父爱。

以海为家生死无畏

作为海上警务区的警长,71.4公里的海岸线、37个船只停泊点、1800多个船民,是他的管辖范围,海上治安、船舶管理、治安巡逻是陆国志的主要工作。船民有事情,他随叫随到;船民有困难,他解囊相助。

陆国志意识到,群众的发家致富是创造和谐辖区的关键。他主动作为,针对渔船民信息闭塞,经济收入较低的实际,积极帮助群众寻找合适的致富方法和途径。当了解到辖区很多大蚝养殖户都是靠口口相传的“土方子”进行海上养殖,不适应现在的海洋环境,不利于大蚝生长的情况时,他多次到钦州市水产研究所向技术人员请教,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及时为渔民提供最新的科学养殖方法和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自学,他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技术顾问”。每到一处,他都积极为渔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受到渔船民的广泛欢迎。

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一件又一件,连陆国志自己都记不住到底做了多少,“好人老陆”的形象就这样深深地扎根于渔船民的心中。但是,记者在钦州采访时,“英雄老陆”的字眼却一次次被渔船民提起。确切的说,被渔船民挂在嘴边的,就是陆国志在群众遇险的危急时刻、出海救人的故事。最危险的一次是1年前,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称,辖区茅尾海槟榔礅海域一艘船触礁后失去动力,螺旋桨也打坏了,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船上4人生命危在旦夕!陆国志放下电话,租用了一艘渔船,带领民警迅速出海施救。当时海面风力达7级,又正值涨潮,海潮借着海风掀起有1人多高的巨浪,船被浪掀得剧烈摇晃。到达出事海域后,陆国志和战友们费尽全力靠近遇险船只,在风口浪尖中,陆国志的声音喊哑了,眼睛模糊了,4名遇险人员被及时转移到安全船只时,都已被惊吓得说不出话来。最及时的一次是在2006年7月16日的晚上,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猛烈地袭击钦州,船民阿辉停在岸边的4条价值60多万元的运输船眼看着就要被大浪卷入深渊,正在值班的陆国志立即带领人员及时赶到,跳上运输船后,迅速用钢丝绳的一头套住船上的系缆桩,然后借用岸上的大卡车紧系钢丝的另一头向前拉,4艘船终被牢牢地固定住。看着全身湿透的陆国志,阿辉热泪盈眶:“老陆,这次又多亏有你在,不然我……”

近年来,被陆国志抢救的遇险群众多达100余人。渔民们对陆国志心存感激,把打回来的海鲜往他手里塞,可他总是说:“渔民打鱼很辛苦,一条鱼几十元钱,拿了不安心!”绝不接受渔船民送的一条鱼,这是陆国志十几年来恪守的原则。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绩,陆国志就这样习惯用自己默默无闻的方式,诠释一名边防警官的戍边情怀。但就是这些心贴心的小事,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把陆国志当成最信任的朋友,并给予陆国志工作上最大的支持。在治安联防中,群众积极主动地向陆国志反映各种情况,提供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为维护海上警务区的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4月,抽沙船船主向陆国志反映,

有5个人经常在茅尾海一带持刀、枪、手雷等威胁和恐吓抽沙船主,强行对附近的上百条抽沙船收取“保护费”,稍有不从,便进行殴打。陆国志精心开展侦查布控,决心将这股黑恶势力打掉。7月9日下午,犯罪嫌疑人又在钦州市康熙岭镇白鸡村附近海域敲诈抢劫渔船民,陆国志和战友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出击,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当年12月,陆国志和战友一道,再次根据群众举报,将另外3名主要成员抓获归案,使茅尾海一带恢复了宁静。

陆国志始终把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作为自己的第一重任,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义不容辞地第一个冲上去。水上边防派出所辖区茅尾海蚝场是北部湾最大、全国排名第二的天然蚝苗基地,原属国营企业,2003年在蚝场派出所撤出后,蚝场治安陷入混乱,附近群众甚至集合十几二十艘渔船到蚝场轰抢大蚝。时任水上所海上警区警长的陆国志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带领水上组民警日夜巡逻在大海上。为了切实有效制止轰抢事件的发生,他们加大海上巡逻力度,出海一次就是半个月。陆国志告诉记者,最痛苦不是没办法洗澡,而是藏在北部湾红树林中的一种奇小无比的蚊子,蚊子虽小,被咬后却是奇痒无比,一个星期都消了不肿,一抓就发炎流脓水。而海上又没办法及时医治,经常是出海归来时,身上四处是伤,惨不忍睹。就是这样陆国志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半年的时间终于扭转蚝场治安混乱局面,使蚝场能够正常生产,起死回生。

简单的家与神圣的使命

当记者走进派出所一个位于顶层约20平米的小房间,即陆国志自己所说的“很幸福的家”时,全部家当尽收眼底:一台陈旧的21寸电视机,一个油漆剥落的木衣柜,一张大床旁靠着一张小床,还有一些锅碗瓢盆的零碎家具,一家三口就挤在这里。原来,对渔民、对困难群众从来都是“出手阔绰”的陆国志,自己一家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妻子郑毓玲原本是一名售货员,但已于1998年下岗,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近10年来,全家生活就靠陆国志一人的工资维持。郑毓玲下岗后为减轻丈夫负担,也曾多次跟陆国志说:“在你辖区有很多做生意的,你就帮我找个工作吧,但他每次总说‘顾不上’,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借口,他是不想让别人说他假公济私。”

陆国志一直认为自己亏欠的不仅是妻子,对父母更是有着深深的遗憾。陆国志有三兄弟,他排行老大。从受伤到现在10多年,由于工作忙,他很少回农村老家,偶尔回去一趟,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负伤的事还一直瞒着两位老人。但孝顺的他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给父亲、母亲、岳母三位老人各寄去100元。战友们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陆国志根本就没有象样的便服,穿来穿去都是那一两套旧的,但他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和幸福,工作起来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4.大爱无声 篇四

――题记

闺女,回来啦!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圆白菜炒饭呗!

我闺女,回来啦!来来来,今晚想吃什么?圆白菜炒饭呀!

闺女,今天晚上还吃圆白菜炒饭吗?!当然啦,圆白菜炒饭永远吃不腻!笑容爬上爸爸的脸颊,他转身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他把圆白菜的外皮用手一叶一叶的撕去,留下菜心,用刀仔细认真的切成小丁,用刀一揽放入盘中备用。爸爸,你怎么切地那么认真呀!这是给我闺女做的,能不

认真吗?他转过身,用木铲在高压锅中挖上一大勺米饭放入旁边的碗中,接着他把在一旁化好冰的里脊肉切成一条一条、粗细均匀的肉丝。爸爸打着火,在锅里倒入少许油。好像感觉到我的目光似的,他转过头,对我微笑,我也回以微笑,心中却涌起一股辛酸:爸爸的头发,不知从何时起,竟也有了银发,分外刺眼;爸爸的眼角,不知从何时起,竟也有了皱纹,分外明显;爸爸的皮肤不知从何时起,竟也变得暗黄,分为苍老

爸爸年轻时,公事繁多,没时间与我一起嬉戏打闹,父女关系因此有些淡淡的疏远,可是,近几年,爸爸的公事不再繁忙,于是爸爸就每天找时间研究菜谱,变着花样的给我做好吃的,父女关系因此变得亲密起来。

闺女,饭都炒好了,快过来吃呀!爸爸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哦!来了!我急忙走进客厅,拿起勺子就开始狼吞虎咽。慢点!没人跟你抢!爸爸愉悦的声音传入耳朵,我甚至可以感觉到爸爸慈爱的目光落在我的手上,嘴上,脸上。

5.大爱无声作文 篇五

“微尘”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虽然,他没有明星的英俊外貌;不能唱出美妙的歌声;更没有名人脸上的光环。但他有一个淳朴、善良的心。他只是一位青岛市民,一位捐款从来不留名的市民。非典时,他的名字出现了;喀什地震时,他的名字出现了;救治白血病儿童时,他的名字出现了;湖南受灾时,他的名字出现了;汶川地震时,他的名字更是频频出现……当人们寻找“微尘”时却发现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微尘扩散成一个爱心的群体,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

他们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或许并不显赫,他们或许也同样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当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时,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伸出手,去帮助那些人,不为扬名,不图回报。这种大爱让人动容。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她,是一个农民。她像亲生女儿一样照料赡养村里6位孤寡老人;多年来,先后为8名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她还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的“家庭梦”,“求学梦”,“养老梦”,“就业梦”。这位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大爱,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她就是让九州动容的圣贤林秀贞。

许多人做善事,大多停留在捐款、捐物、出力、流汗的上,林秀贞不仅力所能及地扶贫助弱,捐助公益事业,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尽心侍候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三十年如一日最不易,一诺千金最动人。

6.孝感天下 大爱无声 篇六

大爱无声

有谁能够在艰苦的岁月里,默默撑起亡妻身后风雨飘摇的家而毫无怨言?谢延信做到了。又有谁能够坚持侍养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弱病者长达32年而毫无间断?谢延信也做到了。近几个月来,谢延信这个名字成为中原大地数万家庭耳熟能详的名字,探究其背后,我们看不到丰功伟业的卓越,听不到豪言壮语的华丽,却通过一幕幕温馨的画面里的主人公,让我们触摸到了心灵深处久违的温暖与感动。如果说牛玉儒、任长霞这些优秀的领导干部带给我们的是作为领导应有的责任与奉献,那么学习谢延信就是要巩固我们的为人之根本。只有成功做人,才能进一步追求做一名合格的领导。

学习谢延信,首先就是要学习他爱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恪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传下来的“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已成为横亘古今评判一个人自身优劣的重要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或听闻这样的事情:兄弟多人无人奉养年迈的双亲,任老人在晚年惨淡无依;情愿在宠物身上花费成千上万,却不上肯为父母付出一分一厘。这种行为,是对中国传统孝道的搁浅,是对自身人格的一种撕裂,也是对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一种轻视。难道他们忘记了父母在养育自己时的艰辛,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吗?在如今唯利是图的社会中,那些为了一己私利抛却自尊、人格、原则的人看到谢延信的事迹后,不知会不会为自己的狭隘与自私感到愧疚,会不会对他们的灵魂有一丝的触动。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我们员工更应该继承与发扬这项优良传统,因为敬老爱老是人性之善,我们**企业要向客户提供的就是一种人性化服务,由此及彼的延伸,更能体现**公司员工的优秀品格与良好素质。

学习谢延信,还要学习他重诚守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社会舆论会谴责一个对父母不养不敬的人,却不会责备一个对亡妻父母不管不顾的女婿。而谢延信却用32年的实际行动,来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诠释了“道义”、“诚信”的丰富内涵,以自己的拳拳爱心,一丝不苟地打理照顾这个可以完全抛开的家庭,验证了一个无私的舍己为人的孝子真爱,彰显了一个大爱无声的灵魂。这正是我们企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服务理念,那就是“诚信”,于员工而言,要诚信于客户、诚信于企业;于企业而言,则要诚信于社会,诚信于广大员工。二者是相互的,也是相互扶持支撑的。一个至诚至信的人,他的善举会赢来人们的关注与敬佩,特别是像谢延信这样用生命践行诺言的人,更能使人感受到他身上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同样,一个诚信的企业、一名诚信的员工,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对客户的承诺,这样的过程也能够使客户感受到企业的诚心与用心。

学习谢延信,还要学习他迎难而上的坚强毅力,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任何一个人面对那样的家庭,面对那样的生活境遇,都会产生悲观、失落的情绪,况且他自己还是自顾不睱,还要拖着多病之躯来扶老携糼。我们不禁要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支撑着他?他平凡的躯体里蕴含着怎样的能量?两个字:责任。在看到谢延信对家庭的那份厚重责任外,我们还看到他的那份社会责任,在尽好孝道的同时,做为一名煤矿职工,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因素而影响工作,在艰苦的岁月中仍能立足岗,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相信,谢延信是一个智者,懂得如何在即成的现实面前乐观地生活,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内心的快乐。这更是需要我们每位**员工所学习与体会的。在生活与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像公司现在,竞争压力、发展压力如一座座大山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我们不能选择绕山而行,因为那是弱者的表现,牢骚与抱怨改变不了现实;而我们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能够迎难而止,积极应对各方面的压力,拿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参与到市场中来。

在物质上,谢延信是清贫的;而精神上,他却是一个富翁。女儿结婚时,谢延信只送给女儿一本编织书,但同时也送给她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就是在书页上所写的一段话:黄连水虽苦,饮后舌根下却有甜的回味;糖精水是甜的,但含量过度则变成苦水。有苦方有甜,甜与苦相连,甘愿常吃苦,方能长久甜。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先苦后甜才能够体会到甜的美味。就让我们在谢延信的精神感召下,努力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至诚至信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敢于应对各类挑战的人。因为,只有在勇者与智者面前,险途才会变成大道。

7.无偿献血 大爱无声 篇七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又包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 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 设计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资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找到结合点, 进而将语文教学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紧密联系起来,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的智慧和品行同步发展。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语文教材中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结合点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现行语文教材打破了传统语文教材以文本或知识点串成单元的模式, 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提高创新能力, 增强自信心。

语文教材大多选自大家的名篇, 内容涉及广泛多样, 蕴藏着优秀的文化, 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学生通过了解作家作品, 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 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甚至不少学生以教材中的人物为榜样, 成了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养料。韩信受胯下之辱方成将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归, 司马迁忍辱负重铸就《史记》, 史铁生身残志坚笑对人生, 这些作品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生动材料。告知学生在人生的漫漫路上, 不可能一帆风顺, 肯定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挫折, 身处逆境时要学会从容坦然的面对, 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不懈拼搏, 塑造伟大的人格。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蔺相如能“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正确处理自己和廉颇的矛盾, 坦诚相待, 宽容忍让, 最终感动廉颇, 使他负荆请罪, 两人最终也成为刎颈之交。这篇课文内容用来教育学生,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无数的误解和隔阂, 在与人交往时要心胸豁达, 宽容大度, 就会天宽地阔。由此可见, 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 让学生从教材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展开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以教师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设计有艺术魅力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 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 更多的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真正提高中学的心理素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升华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包含的古典诗词存留先人的情怀和希望, 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 其风度神态依稀可见, 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意象”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核心, 既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写照, 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学习欣赏古典诗词, 必须从意象着手,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意象的文化底蕴, 体悟作者的人生真谛。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等篇目都写了梧桐, “梧桐”这一意象所表现的是凄凉、悲苦、哀婉的心理情绪。教学实践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学修养,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调控好自己的心态, 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

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和联想, 结合自己的体验, 从古典诗词中, 感受古代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李白敢于正视压力, 才会凌空蹈舞;辛弃疾敢于正视压力, 才有“弓如霹雳弦惊”的豪情;李清照敢于正视压力, 才有“八万里风鹏正举”的超越;岳飞敢于正视压力, 才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通过品读感知, 让学生明白压力对每一个人来说是避免不了的, 种种压力赋予人们的身上, 有时会压得喘不过气来。面对压力, 有人畏缩不前, 有人不堪重负, 其实人生路上, 只要敢于正视压力, 化压力为动力, 就会创造精彩的人生。使学生在与诗人的共鸣中享受激情的宣泄和情感的延续升华, 在感染诗人独特情感的过程中真切体验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回顾这几年的实践过程,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都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活动主题有“关注心灵、健康成长”“呵护生命的翅膀”“文明上网, 健康成长”等。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心理剧、心理测试、心理图片展示、编演课本剧、心理游戏、心理影片欣赏、心理讲座等。每一类型的活动都吸引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主题班会相结合, 如面对新生开展的“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学期”,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开展的“合作·互助·共赢”, 面对毕业生而开展的“走过人生考试季”, 鼓励学生放飞梦想的“敢梦成真”等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增进了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唤醒了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意识, 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特点,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2]李建芹, 马丽娟.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8.大美不言,大爱无声 篇八

吴先生的散文创作比起他的学术著作来不算多,但他的创作与研究一样,都是精品。如他1997年应邀赴台讲学后写成的《阿里山纪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又被收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中。而他于2007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走进台湾》对台湾的山山水水、市井人生做了诗性的审美观照。吴功正先生的学者身份、美学家眼光、文学研究者的文字功底和激情使得那本书当之无谓地成为“大陆第一部文化化、审美化地观照和描述台湾的文学作品”。【2】P.2222014年,吴先生又在《雨花》杂志第9期发表了《渐行渐远的布谷鸟》等6篇散文。其中一篇虽曾收入《走近台湾》集中,但今天读起来依然感觉新鲜。

作为美学家,吴功正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美学观点,对于散文创作,吴先生也有独到的创作理论。作为作家的吴先生以其散文创作为他的美学理论做了最好的注脚,他的散文充溢着诗性,流淌着感性之美。

他说:“我追求文字的个人温度:体温和笔温、墨温,用温度去温暖别人、温暖读者,使接受者心里油然而升温。这是我所体认的书卷气、文化味。”【3】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所以先生散文中自我的展露不是静观式的,而是始终处在介入与流动之中。他的散文有属于他的个人风格和真情。文中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真实可感,一个“虔诚而不虚伪、深入而不浅入地善待生活、善待审美”【3】的人,其创作也因真性情,终成真美文。

吴功正先生真正做到了“将美学和美学史的研究经验加以创作书写形态的转化”,【2】P.222而且还是一种圆融地深层次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重构的结果是让人在读他的散文时既让人感受文学之优美,又能体味美学之精魂。作家与学者身份的整合和文学与美学的契合都在灵动的文字中达到了完美境界,读者在作者不动声色的起承转合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阅读体验,同时得到了审美满足。

散文因其形散,本就无统一文体要求,散文创作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先生的散文创作是在审美自觉下完成的。他对散文创作有着自己的要求:“散文要有文——文思、文笔、文法。否则,写出来的是字,却未见得是文。每一篇都力图打磨成美文。对语法、修辞、章法保持一种敏感和敬重感。对‘韩潮苏海’特别是韩文的节奏美学,对晚明美学小品的充分借鉴,是我的散文审美追求。”【3】吴功正先生喜晚明风格,他认为“晚明有范式可陈”,就像公安三袁的小品文,“从文体表层来看,显然是游记,却在阐释着一条重要的审美原理;他们诚然在阐释原理,可又用感性盎然的词采加以描述。”【3】因为先生的散文既有感性的文字又有理性的评价,特别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思维、审美态度等审美原理的阐释几乎通贯全集,这就使得先生的散文别具一格。可以说在散文体式上先生完成了一个创新,即他所说的:从审美出发,又归因于审美,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用感性形态表述理知内涵。这样来看,吴先生的散文偏于美学散文。

不过吴功正先生的散文中有唐宋古文与晚明小品文的风格,但其散文风格又不仅于此。他的散文有唐宋古文的情真意切、平易畅达与贴近生活之美,有晚明小品文的洒脱自在、清丽可喜。但唐宋古文还有载道明道、复兴儒家道统的功利目的,而晚明美学小品文篇章短小,又多的是闲适生活与情怀的书写,个人化私语化的创作主流使得文章境界渐趋逼仄,先生则在借鉴的同时有意识地扬弃了唐宋古文与晚明小品的不足,辅以文化意味的增加和思想的厚重,散文也就在温度之外添加了深度与力度。若从其书写风格来看,吴先生的散文还有秦汉散文与两汉辞赋的特点,文风铺张扬厉但无一丝矫揉造作,气势纵横恣肆却又让人感到自然洒脱,语言严整工丽又毫无堆砌之感。举凡写景、抒情,只要情之所至,兴之所起,先生都会不吝笔墨,用力渲染。如其《台湾的雨》一文写雨,将雨的多种形态、豪雨暴雨到来之时的变化描图得纤毫毕至,如在目前。文中最后几段虽不是排比,但若将这几段的首句连接起来就会发现,每段的中心句如“雨中是读诗的”“雨中是看画的”“雨中是听乐的”“雨中是思念的”恰巧构成了排比。这种手法真是妙极。

吴功正先生的散文虽是台湾之行等的记游文字,但在表述时倾向于文化散文,他散文中的文化因素不仅深厚而且多样。正如他自己所述,“这才能映现出坚实的文化支点,托举出审美涵量和社会容量”。吴先生以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去创作文学作品,散文中信、达、雅三美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并举。比如长文《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先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了如指掌,更对其中的展品如青铜器皿、甲骨文、玉器、瓷器、字画、工艺品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既参照相关文献保证细节的真实,又有作者的观照感受,叙议结合,毫无枯燥之感。这一篇散文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格局起笔,又以博物院的建筑之美作结,文字朴实,信息量大,文化的宁静与深邃之美跃然纸上,读者也仿佛进行了一场文化游览。最妙的是先生接着以他的几次饮酒经历为例,笑谈其酒名“蜚声”南京学界的趣事,再转而谈到其在台湾以酒会友时发生的诸多乐事,描述生动形象,众多学人的形象鲜明,先生的真性情如在目前。而《在“三希堂”喝茶》从书圣谈到乾隆,夹叙夹议,又能切中肯綮,若作者没有对中国书法史与书法美学的知识积累很难完成这一美文。

有时即便是一些写生活的散文,先生也忍不住拿出研究的态度,如散文《公交车让座记》对公交车的让座叙事分了“主动型”“自觉型”“意会型”“互助型”“谦让型”“抢座型”“占位型”“眺窗型”“闭目型”“埋头型”“塞听型”“老赖型”等进行分析,每一种类型的描述都极形尽象、条分缕析又妙趣横生。又如《在台湾逛商店》一文写台湾的金融一条街,先生发现此处银行一家连着一家,绝非地图所标示的七家,于是他与太太两人合作,一人看了说,一人用笔记,粗略统计出另有近二十家,先生又分别将这些银行的名称记录在案。如此“不怨不悔不苦不累不惰不懒不喊不叫,乐此不疲”的逛商店,一改先前在大陆视逛商店为累事烦事的常态,无它,只为实地的审美之旅的采风使命,同时又是先生一贯坚持的以最直接的经验性、体验性审美方式进行创作的态度使然。

散文作为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的一种文体,稍不留意即有可能滑向个人情绪的莫名渲泄,或无病呻吟或喃喃自语,真则真矣,但境界未免逼仄,气象不够开阔。吴先生追求的是完整的文学审美,他的散文取材虽小,有市井社会、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但他却能在一片世俗的烟火气中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真正做到了扎根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他的散文因为审美着眼点的不同,笔墨多样。正如他自己总结的:“书写方式或叙事、或描述、或抒情、或交错为之;话语笔调或优美、或舒卷、或波俏、或兼而有之。”【3】这一点在其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文叙事、抒情、描述兼而有之,又融合自然。有时先生还喜在描述之后以简短的文字发表议论,或双音节词语的短评,或口语化的短句议论。

古人云:诗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吴先生不是诗人,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创作的是散文,但却有浓浓的诗意。先生多次呼吁“把美学还给美”,这一呼吁意味着在将抽象的审美感性学落于实处的同时又需讲究语言表达的本身的美。在不同文体的创作过程中,吴功正先生就在不同文体的创作过程中实践着他的观点。

说先生的散文篇篇都是美文不为过。他散文的美首先就是美在其中的诗意表达。这种诗意一方面以文字聚合这类外在的,直接的形态呈现,如他的散文中不时地出现唐宋诗文名句,让表达既显得凝练严整,透出学者散文严谨广博的特点,但又毫无生硬晦涩之感,反而添了几分文人散文的诗情画意。关于此点,先生自己有所感知。他尝在《澎湖渔火》一文连续征引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宋代李曾伯《沁园春》词和苏轼的《新年》诗中说:“引诗引文到这里,不免让人有掉书袋之嫌,但学者写散文,积习难改,下笔不能自休。还得引下去,这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引发我的审美感受。”吴功正先生散文中的诗意另一方面又通过创作主体对意境的创设得到了强化。这一点在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如《大屯春光》中静幽空灵的阳明山,《红树林带》中遗世独立的红树林,《淡水古镇》中暮霭沉沉的海景,《玉山雪景》中奇特可爱的玉山雾淞等,无一不是诗意化的被作者描述出来。

吴先生的散文中内藏着丰富的哲理。他是将他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内化成点点哲思,散见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因其散文多处写景,从中自可见出先生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先生喜爱自然,他笔下的温度让那些妙笔生花描绘出来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都沾染上了人的情感。比如雨,先生认为“中国诗词中,雨和月同为最能激惹、牵动思念的媒介。……细雨灯花落,雨帘是间隔,自我便闭合,远离喧嚣嘈杂的市声、车马红尘的纷扰,回归本心、本我。身闭则心闲,心闲则心驰,心尖被打湿,勾起的是闲情、愁绪、思念,缠绵的雨丝牵扯的是纤细的心思,苦涩、甜蜜、惆怅……这里有亲情、友情、乡情,也有恋情。”【4】在先生看来,“中国文学审美主体对于自然不是以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亲和,极少怒张、跋扈;不是凌驾于自然,而是与之并存并生,是自然的‘我’化,抑郁的情绪在自然中得以净化。”【5】P.218因为自然即我,我即自然,惟其本真,才能通于自然,或者说,才能理解与读懂自然。在先生眼中,“敬畏自然,善待生灵,应是人类本性——普遍人性”[6],所以,当布谷鸟在变得越发现代的城市里绝声绝迹之后,他不由悲从中来,急切地呼唤着布谷鸟的归来。

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研究美学,但他并没有在美学与生活之间画一横线,隔绝世间一切俗事,只埋首书斋钻研抽象美学理论。“生活积累、感受,得之深者,自我感觉手笔伸畅,语如溅珠;得之浅者,笔涩墨滞,淡乎寡味。社会、生活是创作的资源,至今仍难掩它那真理般的光辉。”【3】从他的散文内容就可以看出,他真正地将美学糅进了生活,将生活融入了美学,这是将美学还给美之后,再度将美还给生活。《走进台湾》中无处不在的生活气息和无处不在的美学正是这一特性的明证。如《台湾的台风》一文在极力渲染台风之狂猛情状后,吴先生即转而谈及审美。他说:“在海边看台风景象,很有危险,但人们总是乐此不惧,喜其惊险,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所需要的惊心动魄的美感欲望。人们的美感需求是多方面的,攀登珠峰是惊险感,弄潮冲浪是惊奇感,冒险观赏台风,甚至不顾安危,以审美的心态来对待,则是惊喜感。心灵的审美满足,是至高的,是排除一切利害得失的,这或许是观赏台风的审美启示。”【2】P.125这样的例子在先生的散文中比比皆是。吴功正先生在散文书写中不时畅谈美学原理,虽寥寥数句但亦将深奥的美学问题阐释清楚,贴切形象,切入自然,无一点刻意与炫耀。真正见出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

诗意的人生、诗意地栖居是吴功正先生散文展现给我们的他的精神世界。生活不在别处,美也不在别处,文学、美学、哲学可以共存,生活、自然、诗意亦可以同在,而美的追求、精神的回归当落在实处方显活力,这些也正是吴先生散文那些温暖的文字中透出的人生哲学和启示。

上一篇:国省考类比推理解析下一篇:窗外 - 写景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