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小论文(精选8篇)
1.组织社会学小论文 篇一
论组织文化与组织发展
内容摘要:
组织文化就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同类组织的特色,属于亚文化范畴,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同时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来说,组织文化就是”生命的力量”。组织文化的核心,指组织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等精神形态的东西。 企业组织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的企业组织文化实在是倒退。 组织文化的发展也要靠变革,靠创新。
关键词:
组织文化、人文精神、、组织理念、组织创新。
一、关于组织文化概况
什么叫组织文化?他包括那些?如何创建一个好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就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同类组织的特色,属于亚文化范畴,具有文化的 一切特征,具体地说: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来说,组织文化就是”生命的力量”.一个没有组织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即使勉强在社会中存在,也是困难重重且不能长久的.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无论这种文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显形的还是隐性的,大肆吹嘘还是秘而不宣的.优秀的组织文化将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他们应该怎样做.现代系统化的组织文化的层次有三个--------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第一层次是文化的外显部分,即技术文化,以企业为例,指锝是组织中的厂房,设施,机器,装备,产品,服务,厂容,厂貌等外显的,物质形态的东西;:较深一层为第二层,称其为制度文化,指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章程等制度文化;第三层被称为精神文化,是最深,最核心层次,它指组织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等精神形态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宣传精神多种多样,例如,海尔集团的精神符号---“海尔是海”,著名体育生产公司阿迪达斯的文化追求-------nothing is impossible都属于一种力求至善的组织文化.,而日本公司强调员工与管理层地相互忠诚,是一种高度归属型的。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组织文化上。
二、组织文化的存在的理由
1.组织本身的需要
组织文化是组织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组织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中组织的过分存在,为的组织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2.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
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组织或企业的忠诚度。
3.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4.市场竞争的需要
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内组织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三、对组织文化发展的理解误区
企业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
组织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1.误区一:大多数人的组织的文化
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还必须化成行为准则,并被所有人遵守;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
2.误区二:以文化“治”企业
作用于企业的无形的手有两只———制度和文化。谈到“治”,只能寄希望于制度,企业制度是约束机制,保证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企业文化存在的价值是激励,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寄希望于*企业文化来“治”企业时,要么它实际是一种管理制度,要么企业文化被化成制度;这时它将变成僵化的东西,失去了文化本身的活性和生命力。就像一个在森林中的人,本应该*猎狗寻找道路,*砍刀开辟出道路;但非要抡着狗来开辟道路的时候,离死也差不多了。3.误区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
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4.误区四:企业文化成为小团体封闭利益的掩体和借口
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企业文化氛围,否则便造成对外界的拒绝,从而导致封闭和更小利益团体的出现。
四、组织文化的建立
如何搞好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表层的企业组织文化是企业的形象,即CIS系统;深层的企业组织文化是价值观和企业组织精神。要建立一套卓越的企业组织文化,就需要把表层的企业组织文化与深层的企业组织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1、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企业形象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因为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从而也就不会有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协作与团队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感情紧密度、企业的团队精神、向心力 4 等。任何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企业,都会建立一种感情投资机制。
3、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必须建立起激励机制。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当成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在企业中养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
4、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组织成员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传播者、驾驭者
企业组织文化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但企业文化需要管理者来设计、创建和推动。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传播者、驾驭者。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相兼容且丰富多彩。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
五、企业组织文化的功能
在生产活动中,有一流技术的企业很多,而有积极组织文化的却很少。但正是这些拥有积极组织文化的企业才获得了与社会发展共同携手的的机会。因为组织文化在发挥着其他组织元素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1.为组织成员提供交流载体,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情调。
2.为组织确定明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强打大的凝聚力、生产力与竞争力,实现组织生命的持久。3.让组织服务的对象享受生活。
六、现代组织文化存在的一些弊端
扩大开来,中国的经济在发展,技术水平在提高,国民的素质在提高,但是,企业组织的文化呢?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的企业组织文化实在是倒退,表现得又那么冠冕堂皇而虚伪。
1.丑陋的裁员组织文化
裁员本应该是一种正常不能再正常的企业行为了,但是,一家企业仅仅考虑到公司的利益而全然不顾及员工的内心感受与生活压力,甚至罔顾法律、漠视法律的尊严,或者美其名曰:要充分利用法律、挖掘利用法律条例的空白点,怎么能够体现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呢?
2.丑陋的加班组织文化
任何的公司不能缺少加班。但是加班不给加班费,甚至强迫员工加班,还美其名曰“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素之一,大概也是中国一些企业捻熟于心的生意经吧。“8点之后才算加班”,“惟有加班才能体现职业精神”……如此这般,就是我们所谓的某些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写照吗?
3.丑陋的用工组织文化
某些企业,员工试用期远远超过三个月之久,甚至有些企业的员工试用期以年计数,试用期的员工待遇不仅低许多,还可以为企业免去所谓三险一金的“烦恼”,而更多的“好处”在于试用期员工可以充当公司业务的“无偿应急蓄水池”,生意好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生意糟的时候,可以随意的裁掉一些,6 因为,这些企业了解,试用期的员工被裁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务、法律负担。
4.丑陋的等级组织文化
企业中,有老板,有经理人,有员工,虽然不能忽视其中的等级差异,但是某些企业中,办公室政治流行,上级主管喜欢下级的阿谀奉承,下级员工更对老板“毕恭毕敬”。老板永远是对的,上级听不得下级的反对意见,官僚、家长观念盛行。
5.丑陋的帮派组织文化
企业中,不是以商业原则而是以派别为界限,所谓的团队协同精神其实代表着一定的帮派意识。凡员工,不归左,即归右,否则在一个公司中则无成长的空间。
那些自称要创造优秀企业组织文化的老板和经理人,需要扪心自问: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什么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正义感的企业组织文化?什么才是充分考虑到员工利益的人性化的企业组织文化?什么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组织文化?
七、组织文化发展与创新建设
所有管理活动塑造组织文化围绕组织的发展,其各有特色。一般情况下组织文化建设有一下特性在:
1.超个体的独特性,有特色、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建设一种结构性、多样性、包容性较强的文化体系。
3.结合各种经济、法律、技术手段。4.发展性,即要有创新。下面举一个关于松下发展的例子。
记得有一篇采访松下幸之助的报道,有记者问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松下说很简单,就是“下雨打伞“.我能理解一个产业的初创者他不明白自己要走哪条路,不走哪条路,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白的,他要生存,他要发展,他不能以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他们得考虑”怎样去满足消费者,怎样让消费者忠诚地永远支持你”.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就像堆土一样,以一个轴心堆土,时间长了就会堆出高山来;但如果没有一个轴心,这里堆一堆那里也堆一堆,就是一群丘陵了,永远堆不出高山。
因此组织文化的发展也要靠变革,靠创新.
2.组织社会学小论文 篇二
为了使本课程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根据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及根据《组织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一、实践教学法
因为《组织社会学》这门课程面向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教学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人本—实践性取向的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专业实践的过程内化自己的社工价值理念,获得专业态度,积累实务经验,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形成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因此,注重实践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社会工作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其中一到两章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或者实地调查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实践教学主要利用课外学时开展,课外学时针对的课外学习内容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提出学习要求,专项布置并参与指导、检查进程、验收成效,由学生课外完成的小项目、小课题,以及对章节进行的自主学习。课外学时计入课程总学时。
如在讲授“组织文化”这一章时,我就利用课外学时开展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在讲授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利用课外学时按照要求开展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即要求每位学生都自选一个组织(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是企业组织,等等)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调查该组织的组织文化,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调查报告交给我批改,我再反馈给学生,最后大家一起讨论这次课程作业的心得体会,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
学生反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他们对组织文化这部分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他们每人都深入现实的组织当中开展调查,还归纳总结了调查组织的组织文化。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实践,收获不小。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案例分析法”。在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论,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案例相当于典型调查材料,通常的做法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真实典型事件,由撰稿人尽可能通过种种来源收集可靠资料,并以客观和公正的观察态度撰写,所写案例必须能够充分说明与事件有关的完整情况,并力图再现与该事件有关的当事人的观点,特别是再现置身于某种情景而且必须做出某种决策的当事人的观点,以供读者评判。[2]
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特别适合组织社会学的需要。因为组织社会学的实用性很强,它的重点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说明许多问题在实践中是怎样解决的及这种解决的方法应该如何推广。我在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组织社会学》教学时,主要应用有两种模式,一是“案例研究”。一般是在讲课过程中发给学生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师生一起站在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讨论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并找出组织社会学的一般原则。二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要按一定程序进行,比如问题是什么?事实和原因在哪里?对策是什么?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其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使用的案例多是现实发生的组织管理之类的问题。
我在讲到组织目标这一章内容时,以小组协作方式这个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案例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讨论自己对目标管理的认识。在讲授“组织结构与设计”这章内容时,以中国和国际汽车公司销售机构设置对比为案例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分析讨论:各个汽车销售公司的组织结构特点有何不同?对于组织结构而言,有无优劣之分,为什么?学生们纷纷针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时,我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做发散性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在总结时,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案例分析方法可以说几乎贯穿每一章的内容,实现了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的良好结合,重点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穿插理论观点介绍,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组织社会学》的兴趣。
三、研讨式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于课前拟定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研究,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郭汉民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并不仅限于“上好一堂课”,而在于将研讨式教学“贯穿于一门课程的始终”,进而上好一门课程。[4]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研讨式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步骤:(1)老师以导读的方式,对课程内容和问题线索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明确课程的研讨任务,并根据研讨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讨小组,做好教学示范;(2)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并针对相关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布置主题发言的研讨小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写好课堂讨论的主题发言稿;(3)由研讨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发言;(4)组织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研讨;(5)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督促其根据课程内容和个人研究兴趣,做好学期论文的写作。[5]
我在讲授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时,就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研讨式教学。首先对这部分内容做个简单介绍,然后列出相应的经典著作为参考书,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分小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写出发言稿,一个星期后各小组在课堂上分别进行主题发言,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式教学法,学生对这章的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理性系统组织理论、自然系统组织理论、开放系统组织理论,以及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等知识都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讲授好一门课程并非自始至终只用一种教学法就能做到,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采用了这三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调动了主动性和创造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气氛活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掌握更牢固,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何丽坤, 廖冬庭, 王永方.论案例分析法在教育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 .
[2]李庆钧, 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2, (2) .
[3]刘曼西.如何将课堂研讨引入本科教学中[J].高等教育研究, 1998, (1) .
[4]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2) .
3.组织社会学小论文 篇三
关键词:含义;分类;现状;诉求渠道
一、社会组织的主要社会功能
社会组织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正式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的大家共同的目标,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和普遍化的行为规范。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个体的需求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家庭来满足,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原子化个体的需求将会主要依靠社会组织来实现,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将会逐步突现。
不同的社会组织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有所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受益群体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这里的社会组织是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的社会性社会组织,这也是本文主要要研究的社会组织。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可以帮助化解很多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满足组织成员需求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功能。这也是当先中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变迁导致家庭的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支持功能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居民的许多需要都需社会组织来帮助解决,比如,现在社区中出现的四点半学校,就是因为孩子放学的时间和家长上班的时间起了冲突才出现。
凝聚力量是社会组织的又一功能。在社会主义中国,每个公民都应该是社会建设的有生力量,社会组织可以把有相同目标、相同爱好的个人团结起来,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下,有秩序的参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社会矛盾的发生。
反映诉求是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功能。虽然国家非常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也通过各种建设完善各种渠道让民众可以反映自己的诉求,比如我们说的市长热线等。但是据了解,群众还是认为目前我国群众反映诉求的情况不畅。社会组织融入居民的生活,可以获得居民的信任,容易拥有较高的公信力,了解群众的真实状况,反映群众的需要,让居民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的通畅。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以往相比,我国公民对政治参与热情在不断的下降。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政治生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不再绝对化。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对现有社区公信度不高,社区的凝聚力不足,居民普遍感觉自己的意见建议对社区不会造成影响。社会组织站在自己的视角,在获得社会认同的前提下,代表个体更有力的参与社会建设,获得合法的政治参与权和话语权。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和分类
虽然在我国的相关文件中把这样的社会性社会组织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三种类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社会组织却还要多得多,情况也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如果按照在中国出现时间的早晚来介绍这类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这类社会组织的特点。
社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居民以地域为依托,形成有共同的利益和心理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把国家权力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城市分别设立了具有政治组织性质的居委会,在农村成立了村人民代表大会和村人民政府。虽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下,这类的机构很快被撤销掉,在农村和城市重新设立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将原有的政治组织变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会组织,但是政府的“手”从来没有离开过群众的日常生活,村(居)委会其实际承担着行政——自治的双重功能并且更多的是代表政府在参与行动,履行责任,成为政府的“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村(居)委会社会认同度低,也不具有凝聚力,更谈不上满足居民需要,反映居民诉求,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共、青、妇联、残联、文联、科协、老协等全国性社会组织出现时间早,在社会中的知晓度也比较高,是代表不同性别、年龄、爱好和社会关注度的群体。这些社团都是在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参加组织的成员也通常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又是组织成员,拥有政治参与权、话语权和社会地位,把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行政化色彩相当浓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类社会组织一直都被看都是被当成“官方”代表,也很难获得群众的认可。
除了上述两种社会组织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程度的加深,各类伴随市场经济出现和发展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民办非单位(学校、私立医院)、学会、协会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组织、社团组织开始更多的出现,这些组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由同质性较高的个体组成,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成员的诉求。按照国家要求,这类组织中凡是符合国家相关文件中所提条件的,在过去都需要在民政注册和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完成备案以获得合法身份。随着国家对社会控制的不断放松,这两年这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只需要在民政注册即可。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这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受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是很多这类社会组织都不符合在民政注册的条件,相关单位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为这些组织的主管单位,因此使得这些社会组织不能够获得合法身份,获得的资源也有限。其次,由于缺乏制度安排,这类组织的活动范围、发挥作用有限,只能成员之间一般都只是进行经验上的交流、政策的学习,政治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也有限,很多组织发展程度低,功能不健全,公信度也不高。
新世纪以来,一种依靠非政府力量比如基金会、学校、境外或者个人社会关系成立的民间社会组织开始出现,这种社会组织拥有自己资金来源,比如向基金会申请,有自己的工作理念,专业技术、人员和专门从事的领域,比如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妇女发展和老年抚慰等等。这类组织除了要解决自己合法身份的问题以外还要担心自己的经费和项目的来源问题,发展也是比较困难而且大多还是停留在满足居民需要的这个层次上,对培育本土化的社会组织还有所欠缺,在表达居民诉求,凝聚居民力量,提高居民政治参与能力也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服务下沉社区,希望把社区从过往的行政任务当中解脱出来,还原社区本来的定位。社区也在积极引进一些专业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本土的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人员的支持。基层政府也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解决社会组织的资金问题。但是也有担心认为,长期的购买服务,会让本来发展就不充分的社会组织更产生依赖性和独立性。
三、从社会组织功能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
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据了解,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涉及多种领域,包括扶贫、青少年成长、求职、城市移民和疾病救治等多方面,但是社会组织发展并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部分社区缺少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娱乐性的社会组织比较多,规范性也比较差。服务性社会组织在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有转为民办非企业的趋势。
还未获得合法身份,不能更好的表达诉求。现在我们发现在社区备案,在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和实际存在的社会组织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出入。有些社会组织既没有达到民政局的注册标准,但也没有去社区备案,有的社会组织虽然达到了民政局的注册标准,但是害怕一旦注册会失去独立地位,受到行政干扰,拒绝到行政部门注册。社会组织的功能除了应该满足需求,为弱势群体服务以外,还要为他们发出声音,那么获得合法身份,获得社会信任,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应该满足的首要条件。
社会组织代表社会一方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工作中,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应该是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党委政府现下极力倡导的内容,不过现在很多社会组织受到发展水平、社会工作者素质的影响,本身还处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停留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层次上,对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话语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在一些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要加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发展,因为缺乏对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使得不能完全摸清社会组织的数量和发展情况,有少部分发展的比较好的社会组织,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如何实现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一直都是各级政府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理、有效的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也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红主编.《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4.创新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建设 篇四
今年上半年,为规范我县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更好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去年的《江西省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精神。我局积极发扬“想干、敢干、快干和会干”精神,突破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在发展中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我县社会建设。
(一)探索创新社会组织登记模式。一是实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双轨制。继续下放权力,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度。二是实行网上行政审批服务。我局今年加大了网上行政审批力度,建立了完善的行政审批网络,要求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据好有关政策和审批程序。三是缩短行政审批工作时间。规定实行当天受理、十日审核、三日审批,一日办结四个步骤的程序。时间由法律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到15工作日完成,审批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探索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新方式。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建设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社区治理的需要。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县加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力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和社会多元利益的动态协调。一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争取将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探索设立全县性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或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并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分类培训和指导,通过业务、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等培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加深认识,提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指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三是探索孵化基地试点。探索选取一个乡镇进行试点,建立“乡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乡镇选择3-5家草根组织进入基地,培育成熟后进行登记。待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四是探索建立购买服务机制。探索将年检初审工作委托给社会组织,探索向民间社工机构购买服务。
(三)探索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新途径。目前余干县社会组织共56家,约占全市社会组织总数的20%,为构建和谐余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县社会组织仍存在内部管理有待规范、自我能力不足、服务内容有待拓展、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监督,提高其社会公信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组织评估制度。制定《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完善社会组织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和鼓励我县社会组织积极参评。二是加强联合执法。加强部门联动,监督社会组织加强内部管理,依法规范社会组织,依法查处非法组织,促进我县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四)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发展新方向。一是开展项目购买。以项目开发为重点、岗位购买兼顾的形式,继续拓展社工服务领域,鼓励和指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服务项目的购买。二是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推行“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运行机制,实现“社工、义工”联动互补、互动共进,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水平。
余干县民政局
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 篇五
目录
1、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12、关于进一步理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意见······························93、抢抓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124、关于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意见·····························145、大冶市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236、阳新县非公经济组织情况调查汇总表·············477、黄石港区非公经济党组织情况调查汇总表·········628、西塞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819、下陆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汇总表·················9110、铁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登记表················9711、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登记表···············10212、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台账···················10812、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汇总表··········10913、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登记表·········110
6.组织社会学小论文 篇六
一、充分认识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 在管理过程中都强调“管理不留空白”, 以至让人感到, “管理不留空白”已被有关公权力机构视为一项运用职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其实按照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社会管理对象的全部空间都是属于国民的, 国民通过制宪、进而立法, 把一部分空间交给有充足时间和技能国家机构管理, 留给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间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进一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公民的个人自由直接支配的空间;另一部分是由个人结合而成的各种社会组织自主支配的空间。纵观国外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来看, 社会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成熟的现代社会组织是沟通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有效的桥梁。我国缺乏成熟自主社会组织, 即使有少数这类介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组织, 它们也没有应该有的法律地位, 仅仅是政府的派生机构, 以至于在作用的发挥上并不能让政府和公民都满意。
其次, 成熟的现代社会组织可以更充分有效的实现社会监督。在任何国家中, 权力的运行都是需要监督的, 否则肯定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实在是比比皆是。从十八大我们清楚看到党对严惩腐败问题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报告告诫我们全体党员“反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甚至亡党亡国。”长期以来我国的权力监督一直依托内部监督机制来实现, 可是在我国的政治体制、组织体制和行政体制下, 内部监督常常受制于官员对上级的服从, 以及官僚体系中的利益关联。因此, 要优化对权力的监督机制, 就必须要同时加强对权力者的外部监督即社会监督。但是, 缺乏组织的民众常常缺乏主动监督的动机, 并且常常很难获得准确信息, 因此其监督的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在对权力者社会监督中的作用。一方面, 社会组织可以集中民意和民众的力量, 形成在法制框架下对基层权力者制衡的力量;另一方面, 社会组织所具有的专业化特点可以使其在获得和分析信息方面的能力更强;再一方面, 社会组织在社会监督方面可以更加理性, 更加遵守法律, 从而避免和减弱松散民众非理性群体行为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越来越复杂, 要推动各个方面建设和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相当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而社会参与和社会动员都需要依托一定的组织体系。应该看到, 政府的行政体系只能完成法律所赋予它的公共管理职能, 而难以包办所有的公民社会参与渠道和基层社会动员的职能。因此, 我国社会体制改革能否成功, 关键取决于政府能否主动放权, 将大量公共服务事项, 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渠道, 让渡给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如何让社会组织变得有能力, 为公众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这是加强社会建设,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依据十八大精神尽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在加强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组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 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我国目前缺乏增强社会组织能力、完善其行为规范的法律制度。最突出的表现, 就是依照现行法规, 我国社会组织仍需双重管理, 在民政登记注册前, 必须找到一个政府部门做业务主管。这种登记和管理的“双轨制”, 让社会组织无法摆脱对政府部门的依赖, 更难以“依法自治”。因此, 要实现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目标, 应该首先修订、完善扶持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 尽快废除“双轨制”, 尽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提法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新意, 也是极大的亮点。以前, 政府一说起社会组织, 总是强调“监督、培育”, 或者“既要培育, 又要加强监督”。但此次, 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 要“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这对于今后废除社会组织管理的“双轨制”,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 “政社分开”是对社会组织的重新定位, 是废除“双轨制”的政策依据。长期以来, 政府和社会组织行政关系错位, 合作有余, 分工不足, 从属有余, 自立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领导而非指导。从理论上讲二者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但现实中, 社会组织的人事任免、目标方案的确立乃至工作的安排都是受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 政府的行政权力渗透到社会组织的各个领域, 集资源提供者、直接运行操作者、宏观管理者多个角色于一身。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大多类似于国家机构, 享受财政拨款, 并被纳入行政组织系统, 挂靠于主管部门, 定行政级别, 按行政级别确定福利待遇和隶属关系, 这一方面削弱了社会组织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导致脱离社会, 更加依赖政府。
其次, “权责分明”是科学界定了社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废除“双轨制”的现实依据。我们必要充分认识发展社会组织对加强社会建设的作用, 加强社会建设需要有有效的组织载体。在当代社会中, 政府应在社会建设中担当着主导的作用, 但大量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组织以其民间性和非营利性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有着不同的功能。它们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两大方面。
第一, 社会组织可以在基层社会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生力军。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主要是制订法规和政策, 监督法规和政策的实施, 以及提供必要的资源。但政府难以直接从事基层具体的社会管理工作, 基层的具体社会管理事务基本上应以民众自治的方式进行, 因而一方面需要在社区中建立各种具体的管理组织去实施社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 大量超越社区之上的、更大范围的基层公共事务需要跨越社区之上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再一方面, 当代社会管理越来越需要具有行业性、专业化和跨地域的社会组织体系来承担社会管理事务。
第二, 社会组织在各项社会服务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方式之一是在社会服务所需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中担当中介作用的组织。当代社会中许多民间的基金会、慈善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担当了此类中介角色。他们积极参与筹集和分配社会服务资源的活动, 从民间捐赠者那里筹集资金, 或从政府获得资金, 然后将其分配给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另一种介入方式是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各种非营利的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私人养老院以及在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服务和其他各种福利性服务方面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都属于这一类。前一类服务方式具有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功能, 后一类服务方式具有直接服务供给功能, 二者也都能促进社会资本、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
最后, “依法自治”是其中的关键, 这是废除“双轨制”的法律依据。“依法”是说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一样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自治”则是中央政府下决心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现状的一个重要“信号”释放, 让我们瞩目有期待。符合十八大报告要求的“现代社会组织”, 是一个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组织体系, 这意味着今后社会组织要像现代企业一样, 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高效运作、公开透明、充满活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 是依附关系, 权责不明, 更难“自治”。
7.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篇七
组织社会学 教师专业发展 组织维度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以往的传统文化结构正在不断解体,新型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发展,以往的个体文化正在变为共享文化,以往低流动性的社会结构正在变为高流动性的社会结构,以前的封闭现在也逐渐变为开放、延伸、自由。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理性化、人性化正在逐步替代过去保守的行政模式,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矛盾,使我们对于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整合途径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教师组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组织维度代替了以往的个人思维,教师也由以往的客体变为自己的主宰者。这种新型组织的兴起,也代表了组织社会学的发展潜力。
一、组织社会学的内涵
组织的概念是源于organ这个单词,其有着器官的意思,器官构成了人体并且各自承担自己的使命。这本是自然科学的词汇,逐渐被用到了社会科学中,主要指的就是那些专门机构以及那些特定的人群。韦伯对于组织曾经提出了几个要点:社会和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在组织内部个体相互作用;组织是存在边界的,组织总会包容一部分人而排斥另外一部分人;组织存在秩序以及权威等级,在职责方面有分工,秩序被相应的负责人所维持;组织内部是协会性的人际互动,其是一个社会的实体,但是和家庭有一定的区别;组织活动往往存在着其特定的目的,组织活动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韦伯关于组织的解说,后来成为人们研究组织定义的基础。
因此,组织社会学就是关于各种组织的功能、结构、运转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组织,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其利用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观点、立场、方法,以此来对社会组织建立、组织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组织社会学将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巧妙地与社会组织研究的传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不但涉及到组织现象的研究,对组织过程中的价值、成员关系等相关方面也有所研究,涵盖了组织的目标、组织的诱因、组织的系统、组织的功能等各个方面。以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人是组织中的人或集体中的人,其行为往往和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组织社会学的分析研究,能够加深组织内外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从而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益,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
二、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维度的必要与可能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分享合作、对话、互动等机制,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常常会表现出疏离感、无意义感、无助感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抗拒性、孤独感。按照以往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过去、现在、未来单个维度上的培训以及发展,这显然是个人主义的、不完全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但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精力、技能、情感,还包括具体的社会环境、组织情感、具体环境等因素。站在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话,会产生这样的结论:教师并不是一个人在真空中工作,其是组织中的个体,和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如果以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教师发展的组织维度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维度的必要
(1)人具备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生来所固有的,而社会属性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只有具备了自然属性才能够产生社会属性。相较于自然属性而言,社会属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是人生产和发展的条件,自出生以来其就具有社会性、群体性。人无法独自生存,如果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社会生产人,人不断发展着社会,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教师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是社会中的人,在相应的社会氛围、组织环境下,教师才能找到自我,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更大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组织的优势。组织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利益相关的整体,组织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局面,虽然组织内会有冲突产生,但是其组织结构比较稳定,只有具备稳定的组织,才能更加稳定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当人们的关系都汇聚到组织内部的稳定结构中时,就能够有效地解决组织信息的不完备的状况,就能避免一些由于信息偏差而带来的风险,也可以解决组织的长短期利益的问题,为其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除此以外,组织可以积累经验、技术,当组织被稳定地建立起来,无论人员怎么更迭,由于组织的连续性运转,组织的经验都会在其结构、规章中保存下来,这就是组织信息相较于其他资源的优势。组织中的一些人占据了信息,但是却无法动摇其根源,虽然这些信息可能被转移、物化,但是其仍旧是组织的重要资源。
(3)教师组织的相关功能。教师并不是单独存在,他们会受到其他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下,教师会获得激励,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作,组织环境越好,教师获得的激励就越大。而教师发展了,组织也会变得更稳定,环境也会更好,两者相互影响,互利互惠。对于教师来说,以往的个体式的专业发展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环境,只有获得组织的支持,教师效能感以及成就感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教师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发展,才能够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缩短发展的周期,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并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职业效能感与幸福感。
教师组织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精力、精神归属感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深刻了解,精通教师培训的组织,对于教师的作用更大。教师通过参加组织活动能够发掘教师自身存在的潜能,当他们在教师组织中成为富有表现力的一分子时,其就能传播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师组织还是社会和学校进行沟通的重要参与者,其能够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地带,加强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对话,这也说明了教师专业组织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endprint
2.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维度的可能
(1)清晰的组织目标。人们建立组织的初衷是其发现了更好的社会安排,相比于一些零散的团体,组织更加稳定,其不但能够投入大量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制度性、程序性的麻烦,从而使任务的完成更加出色。组织在建立之初,就掌握了权力、财富、合法性等资源,这些是其打败其竞争对手的必要准备,也是组织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础。如果行动缺乏必要的远见,在行动的实施中就难免会到处荆棘。所以对于组织来说,制定完善的方针,把握组织的方向对于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的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组织的重要的体现,其是组织思想、理论的实际形成阶段,只有加强行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为此,教师组织应该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利义务普及、绩效考核、职业自由、关系维护、教学史书、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组织行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3)严格的组织边界。这里所说的组织边界就是组织相较于外界的界限,任何组织都存在着这样的界限,职能边界主要由于分工不同,内外边界主要是因为分配的不同。边界设置得合理与否,对保持组织的完整、信息的畅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边界值的是区分教师组织成员及外部人员的边界。专业的发展使得教师中训练比较良好的成员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技能,并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其希望与那些没有此项技能的教师区分开。教师组织的发展,必须要设定一定的组织边界,这样才能使具备相应资格的教师进入到专业的领域之间,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能够加强,就可以避免那些不正当的竞争发生。教师专业组织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标准以及准则,这样教师专业组织不但可以互相担保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增强组织的荣誉感,证明组织人员的独特技能。
(4)广泛的社会网络。只有保证教师组织的边界清晰,才能将教师专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团体相区分,并维持其特殊性,同时还不失一定的弹性,不妨碍其他团体、组织之间的合作。相关的信息既能在组织内进行流通,也可以在其他的组织中流通,既能提高本组织内部人员的决策能力,还能和其他的组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不但可以帮组织内部的人员提高相应地技术和能力,还能培养其他组织、团体相关人员的能力;既能对本组织的成员进行激励,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可以加强爱组织之间、成员之间的交流、对话,这样才能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使组织充分升级和保持活力。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广泛的社会网络对于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组织维度
一般来说,可以将教师组织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科层主义取向的科层组织,这种组织的主要标志是其具有明确的、严格的行政管理以及规范的工作流程;另一个是专业取向的组织,其主要的特征是维护教师的尊严、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以及开展相关的教育研究等。据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主要包括科层组织以及专业组织两种。
1.科层组织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科层组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接触到的学校、机关都带有明显的科层制色彩,我们也习惯将这种科层组织称之为行政组织,其既包括我们所说的那些较为人们熟知的组织,即那些看得见的组织,也包括哪些不正式的组织,也就是非正式组织。那些非正式的组织往往是根据一定的爱好、情感等建立起来的交往的系统。
2.专业组织
这里所说的专业组织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一般来说,其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以及雇佣,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其一,功能联盟,主要是指那些教师、顾问等相关人员;其二,小范围团体,主要是指的是那些英语社团、物理社团、棋牌社团等;其三,其他组织,这些组织和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于组织的资格并没有限制,一个人不一定只能加入一个组织,可以同时是几个组织的会员,并且其相关的权益应该得到监督以及相应的保护。
当专业组织建立起来的时候,就说明专业的工作已经逐渐成形,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组织,才能对专业发展产生引导,将组织和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一般来说,那些受到普遍认可的专业技术都具有一定的组织,因为这样可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专业地位等。从这点来看,教师专业组织对于保护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其具有合法的知识基础。通过一定的实践、浓缩以及必要的讨论,对教师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必要的考验。其二,其掌握着教师的专业实践。其能够对教师专业活动的相关水准做出比较明确的判断,以此来分辨其优劣,从而刺激其改正不良的表现,规范教师的专业行为。其三,控制成员的准入。通过规定和管理新成员的相关培训,来制定以及颁发相应的证书从而对教师进行资格认证,这样就可以使组织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保证其教学的专业性以及教师组织的长远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M.布劳,[美]W.理查德·斯科特著.正规组织:一种比较方法.夏明忠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 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尹钢,梁丽芝.行政组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佑清.学校变革的三种影响力量.教育发展研究,2012(4).
[5] 许楠,刘义兵.美国教师专业主义述评.教育发展研究,2012(4).
[6] 崔允漷.关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调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1(9).
[7] 丛立新.中国基础教育三级教研组织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1(9).
[8] 任其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教育研究,2010(8).
[作者:李学容(1971-)男,重庆綦江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8.组织行为学小抄(已排版) 篇八
一、选择题 23.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试验)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题
管理的设计理论是(自由型组织结构)。48.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人际关系)。49.“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有序性)。50.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核心是一种(价值观念)。
6.测量量表有:(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
比率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置之不顾;随机化和不加控制;保持恒定;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匹配)。
3.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5.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6.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7.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8.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9.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10.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11.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12.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13.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14.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15.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16.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17.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18.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19.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20.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21.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22.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
25.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51.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本身能力有限)。
一特性?(稳定性)。
26.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52.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2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这类环境是(复杂-动态环境)。
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也可能低)
53.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对成员的28.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控制方式)
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54.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完善29.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的信息沟通系统)
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55.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哪些?(调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30.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56.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组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质群体)。的人员)
31.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57.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施(建立规章制度)
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58.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32.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是(分33.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工、竞争和反应性)体)。
34.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强制)。
35.目标很重要,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妥协)。
36.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 率的关系就会出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37.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特性)。
38.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是(利克特)。
39.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
二、多项选择题
么类型?(参与型)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40.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性;实用性)。
41.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42.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团队式)。环境)。
43.“途径——目标”理论是(豪斯)提出的。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44.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人的两重性;多学科性)。45.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心理学B.社会(1000~45000人)。[3~30人——小; 30~1000学 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人——中; 45 000人以上——巨型。]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46.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社会功能)。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47.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1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9.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纵向变动、横向变动、核心变动)10.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客观外在环境因素)。11.的行为特征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12.个性的特点是:(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13.影响个性形成因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14.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艾森克;卡特尔)。15.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6.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
17.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18.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
19.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和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20.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
21.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知觉防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22.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23.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24.要层次论的内容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里为重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5.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友爱和归属的需要;部分相互尊重的需要)。
26.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27.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8.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上司的赏识)。
29.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30.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计时工资;月度奖;年终分红)。
31.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32.我国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奖励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差;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33.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思想政治工作动;奖励;工作内容丰富化;职工参加管理)。
34.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需要;完成任务的需要;)。35.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36.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完成复杂的工作;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37.体典型的角色有(自我为中心者;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38.自我为中心角色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39.任务角色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40.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
41.群体决策的方式有(缺少反应;独裁原则;少数原则;多数原则;完全一致原则;基本一致)。42.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
43.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
63.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调查反馈;(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群体建议;咨询活动)。
44.人际关系的功能有(产生合力;形成互补;激64.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励功能;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分45.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人的产生;人际接触;工;竞争;反应性)。
人际的需要)。
65.织变革大致涉及(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46.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人的生产;物质生产;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的环境)。
精神生产)。
66.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工47.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性增强,自然性作再设计;目标管理;建立社会技术系统)。减弱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67.在勒温的变革程序模式中,强化的方式包括(连等级性减弱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E复杂性增续强化;间接强化)
强,单一性减少)。
68.组织发展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权力均等;48.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互利原则;平等原则;信正视问题)
用原则;相容原则)。
69.工作的重新设计一般采用哪几种现代通用的设49.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计方法(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为因素)。
50.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有(设置超级目标;采 取行政手段;)。
51.引起冲突的策略有(委任态度开明的领导者; 重新编组;鼓励竞争)。
52.按群体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正式 沟通、非正式沟通)
53.斯托迪尔指出领导可以按(生理特性、社会背 景、智力和个性、与工作相关的特性、社会特性)分成不同的类型
54.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 精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55.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56.领导能力是(知识、智慧)的综合体现
5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施密特)提 出的
58.勒温认为存在着(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放任 自流方式)的领导工作方式。
59.菲德瑜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
二、判断题 的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1.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答:错60.“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支持(应: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型;参与型;指导型;以成就为目标)。
2.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61.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导方式的原则是(信息的原则;接受型原则;冲突制度。答:对 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目标合适的原则)。
3.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62.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一种(调查和发展起来的。答:对
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4.坚持怀念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2
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答:对
5.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答:错(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社会环境因素。)6.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对
7.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气质。答:错(应:血液占优势的属于多血质气质)
8.黑胆汁占优的属于胆汁质气质。答:错(应:黑胆汁占优的属于抑郁质)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人产生激励作用。答:错(应:五个需要中只有满足人的优势需要,才能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10.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越大。答:错(应: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不一定越大,它还取决于期望值的大小)
11.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答:对
12.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答:错(应:保健因素同工作环境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
1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答:错(应:群体规模适中,工作绩效才越高。)
14.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答:错(应: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和权威)
15.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答:错(应: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16.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答:错(应:在紧急的情况下,独裁的领导方式最有效。)17.组织只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答:错(应:组织既是群体的总称,也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18.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答:错(应:组织结构是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结合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
19.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徇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答:对
20.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答:对
21.敏感性训练是通过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答:错(应:敏感性训练是通过无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答:
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奖惩相结合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的主动性;4)行为的持久性;5)行为的可变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性。
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答:能力概念在10、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应怎样提
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高人的积极性?笿: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尔教授在他们提出的公式里强调了任务本身效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价的内激励作用;突出了完成工作任务内在的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期望值与效价;兼顾了因任务完成而获取外在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奖酬所引起的激励,对分析激发工作动机的复
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
杂性和提高激励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对管理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麦格雷者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们认为要提高人戈的“超Y理论”与薛恩的理论观点相近。这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外激励两个方面入手,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按照复杂人的假设,即一方面提高内在激励,另一方面提高外在激主管人员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励。
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对不同
11、内聚力有何作用?答:主要有:满意感;沟通;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即一敌意;生产率;对改革的阻碍;群体意识.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
12、人际交往的有哪些基本原则?答:平等原则;
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答:
1、情
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绪的调节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2)
13、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答:1)准备工作阶段;2)创造条件阶段;3)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团队阶段;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团队开
2、情感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和世界观;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体验;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答:弱
7、何谓激励?答:激励指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加强和推动的作用。受到高度激励的组织员工会努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力工作,以实现绩效目标。
而不断得到改善。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题;2)社会保障制度;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
8、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答:目标激励;
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工作激励;持股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组织文化激励;危机激励。
15、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
9、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答:1)按需激励原的因素是什么?答:菲德勒从1951年起,经过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3)
15年的 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
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6、个体决策因素:与群体决策相比,个体决策往
往具有较大的创造性,特别是对任务结构不明确或需要创新的工作更容易发挥创造性。
17、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
化趋势明显,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速度加快,决策内容越来越复杂。任何领导者都难于独立承担决策的重担,越来越转向决策的民主化一即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度得到改善。
18、怎样做才得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答:1)明
确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2)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3)领导者选聘;4)加强领导班子结构建设;5)科学运用领导艺术。
19、组织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答:1)目标明
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20、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
答: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21、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答:组织
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22、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答:组织变革的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
2、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3、组织柔性化的特点的表现:集权化和分权化的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基本动因是:
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1)
为了能使新的贯彻实施,贾厂长应该改变原有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3:本案例对的领导方式,可采用方式3或4,在充分与工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答: 1:明娟和阿讨论协商的情况下,制定公平合理的行之有效苏之间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的规章制度.为了解决工人洗澡排队问题,厂碍产生矛盾.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里就彻底改造女澡堂.这样,就扫清了新规定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执行的障碍.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的三、建造”大家庭”问题 1:冯景禧是如何提高新信息沟通,协调认知.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
鸿基证券有限公司凝聚力的?2:香港新鸿基证体现平等,互利和相容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券有限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的激励措施?答1:平共处,互相谅解,个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
24、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答:1.激发组织的创新。
2、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4、知识管理。
5、工作生活质量。
6、创建学习型组织。、冯景禧是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企业,使职工感
受到大家庭和温暖;他能做到知人善任,合理典型案例:
地使用人才,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反思失误问题: 1.读了本文后,你对王效金厂
以能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骄傲;他能以长的管理风格有什么看法? 2.这个案例对你身作则,宽严相济,注重团结,营造出一种使人有哪些方面的启示?
奋发向上的组织氛围.正是这些,使得新鸿基答1: 读了本文之后, 首先我认为他的管理风证券有限公司有很高的凝聚力.答 2:这个案格是善于及时总结,按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例告诉我们,这个组织的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总结出了发展中的”五大管理方式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失误”;其次相信群众,通过学习讨论,在总结意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发挥人经验和吸取教训中, 提高了认识,统一思想,的作用是这个组织成功之体.香港新鸿基证券为企业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答2: 1)搞好企从职工需要出发,采取营造”大家庭”的激励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有战略的眼光;2)手段,去满足职工对安全,人际交往以及成长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领导者必须善于总结,和发展的需要,是内宽型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及时反思;3)搞好企业的领导工作必须发动全印证.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搞好企业
四、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王义堂现象说的领导工作,领导者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明了什么? 2)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何提高员工素质.现实意义?答1:王义堂现像说明领导者个人的二、贾厂长的困惑问题: 1.贾厂长为什么会作出
实际管理水平与素质,即真才实学很重要.同案例中的决定?请运用利克特的领导行为理论时还说明,王义堂采用的专制管理方式,在技分析贾厂长的领导方式?2.如果你的贾厂长,术相对简单和成熟,而管理又比较混乱的情况你该怎么办?答: 该案例中, 贾厂长只是根据下,具有很好的效力.答2:1)国企改革首先从惯例主观地采取了迟到不罚款,而对早退罚款企业领导人入手;2)国企改革的关键是管理创的规定.改革不合理的厂纪厂规有助于调动职新,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工的积极性, 贾厂长取消了迟到罚款的规定实处;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改进领导人受到职工的好评,这说明在这个问题贾厂是做的管理方式;3)国企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对了.但在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时,由于没有很在经营机制上指导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同组织好地调查研究,没有了解工作为什么会出现早利益相结合.当然为了企来长足发展,还要加退现象, 就做出了早退罚款的决定.他实际上强技术创新等措施.是采用了利克特的领导行为理论方式2,即开
五、爱通公司的员工关系问题 1:明娟和阿苏之间权威式的领导方式.鉴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 威恩作为公4
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同,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六、固定工资与佣金制:问题 1: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2:小白能否算一痊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答1:亚当期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期相对值.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白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白产生不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
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答2: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好运引起个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这些可以判断小白算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因为他能承担起自己的推销工作,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满足其高成就就要.但由于得不到上级更好的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以他决定不在这家公司干了,而去寻找能满足其高成就需要的工作.七、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问题 1:魏亮为何想不通?
他应怎样对待奖金与荣誉?请用公平理论来分析.2:高山大学经济系主任怎样才能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请用认知不协调理论来分析.答1: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魏亮老师对先进教师认识观念,没能随学校对评先进教师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不公平的感觉.从亚当斯公平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另一个人的劳动投入报酬的比值相等,那他就会感到公平,显然魏亮认为自己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大,就应该评上先进教师,强果却未补评上;而孙强只会写文章,并没能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不大,却评上了先进教师.他觉得二人的劳动投入与所得回报之间的比值是不等的,所以他感到不公平.答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要想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协调魏亮的认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使他感到公平.根据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系主任需要帮助魏亮重新认识先进教师的评选标准;或是帮助魏亮在继续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发表论文,或是下评选先进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提高评选标准,招既要看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与数量.八、杨利平糯米美食厂问题1: 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杨家美食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它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2: 汤正龙建议的产品型结构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答1: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便发现,杨利平的美食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它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各嘀咕门的专业管理体制作用,对于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分工的要求;缺点是科室和车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划分, 许多问题需要许多部门协同解决,终将影响效率和贻误工作,且不适合于企业大规模生产.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初期.答2: 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必须改变它的发展策略.新的策略应导致内部结构的改革, 否则策略将归于无效.汤正龙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结构.它认为如果杨
家美食厂要发展,就应不失时朵的抓住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改变原有的直线职能制药的组织结构,实行按产品系列划分的事业部制结构.这种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点是:便于专业化和仙部协作,最高管理部是强有力的决策机构,而各事业部能够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它按某种产品的特定要求,把每个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事业部联系起来,在生产和销售,供求关系是展开竞争实行自治.加强了组织中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使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于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机构重复,容易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由于各事业部独立经营,使各事业部之间人员互换困难,相互支援;各事业部经理考虑问题容易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整体利益.九、北京莲雪莲羊绒公司小苗的成长(又称北京雪莲羊绒公司的先进人物)问题:请用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答:麦克利兰的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是一种主义者。北京雪莲羊绒公司的实例各告诉我们,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从他“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的观点可以求证。另外,公司为他创造了高成就的机会,小苗在他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说要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来结合起来,这也是我国公司激励问题的普遍做法。雪莲公司领导人的不仅考虑了成就激励,还考虑在人们做出成就以后,能够及时地给予物质鼓励。当然,在对人的激励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探讨到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从另一外一个角度来看,象小苗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于企业和国家都有生要作用。企业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发展就越快,越能取得经济效益。北京雪莲公司在小苗这样的人员攻关下,终于在955年研制开发成功了BSLD—95工艺技术,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看出,如果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就必定越兴旺发达。
1、苗晓光认为“一辈要出点贡献”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从苗晓光在北京雪莲羊绒公司的先进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在那方面的需要更强烈一些?(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认为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人,职工的标准。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在刚成立时,就注是具有那种需要的人(成就需要)
3、提出双因素论意到了企业挑选新成员是内化和渗透文化最核心的的是(赫兹伯格)
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5、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北京雪莲羊绒公司的李总对小苗的科研成功所设置的效价是(精神表扬和晋级、职称、工资待遇、奖金、住房等物质奖励)
【组织社会学小论文】推荐阅读:
社会治理社会组织10-06
农村的社会组织06-25
社会组织总结报告08-04
社会组织党建品牌09-06
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会07-13
社会组织服务购买协议08-26
社会组织发展活动规划08-27
社会组织申请书09-29
什么社会组织影响力06-14
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