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精选8篇)
1.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一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工作总结
2009年7月14日
2008-2009学,是学校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辛勤播种与拼搏奋进的丰收之年。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一流的市级电大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优秀办学点的目标,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凝心聚力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勇创佳绩,从办学规模到支持服务,学校事业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办学规模有新突破
2008-2009学,学校坚持‚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以高职教育为支持,全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定位,科学制定五年制高职、普专、开放、远程教育招生计划,踏踏实实做好招生宣传,兢兢业业做好人才培养,办学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一)开放教育持续攀升
开放教育招生上,我校以招办为主导,以全体教职工为主体,目标一致,同舟共济,一方面实施积极走出去大力宣传策略,深入中天钢铁四十多家市内大型企业和优秀外资企业,走进北环、花园等小学开拓市场,主动找米下锅;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紧密合作策略,举行了‚开放教育校企合作联谊会‛、‚开放教育校校合作联谊会‛,加强交流。2009年春季,我校以招生总数1529人名列全省电大系统第三名。本以来,招生办在金融危机、失业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开放、远程教育招生总数达到1715人,创历史新高。
董农美、金建东、张克铭、华美珠、薛盟睦、王云福、金玉明、朱骏、王伟清等同志为招生工作作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二)全日制高职教育招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2008年秋五年制大专仅三天即招满,超额30%完成任务,高职专科100%完成招生计划,新生平均报到率85%以上。
(三)继续教育项目逐步拓展
学校继续教育在继续为钟楼区‚母亲学校‛提供课程设计、师资、讲座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与浙江大学等联合举办本专科学历教育,与扬州大学、江苏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外,积极开拓商务英语培训班等6个项目,精心打造市民学习中心地位,全年共完成各类考试、培训近6000人次。同时,积极做好常州市继续教育评估准备工作。
特别可喜的是,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精心筹备和努力,以常州电大为依托常州社区大学正式挂牌并开始运作,开拓了学校发展的新前景。学校现有在籍生6400余人,本学校再次获得省校系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奖。
二、队伍建设有新进展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采取和落实了一系列建设性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把师德师风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
学校把师德师风放在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努力提升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思想境界和工作动力。2008年9-10月,围绕‚树师德、铸师魂、塑人民教师崇高形象‛主题,学校隆重举行了师德建设月活动,师德论坛、师德征文、师德标兵评比等系列活动生动有序地举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把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作为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
学校把师资队伍结构作为队伍建设的中心,努力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本学,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上进步明显,共引进8名研究生,培养在职硕士毕业3名,现有研究生学历总人数28名,比例提高8.4%;引进1名高级工程师和1名副教授,培养晋升高校副教授职称4名,比例提高3.6%;双师型教师增加13名,增加12%。
(三)把优秀人才培养作为队伍建设的重心工作来抓。
学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培养作为队伍建设的中心,努力通过培养领头雁的作用引领整个队伍的健康发展。2008年4月师资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按照会议精神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与政策支持。一年来,首批4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首批9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均按期按要求达到预定目标,有的还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表现出了良好的培养潜力。7名被实施导师制的青年教师基本完成了培养任务。在此,我希望我校的中老年教师务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岗位精神去帮助、激励、鞭策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与成熟起来,逐渐挑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梁。
三、专业建设有新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动力,积极筹划,认真研讨,努力促进两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教改项目积极推进
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建设性的措施。2008年10月,学校召开了重点专业申报评审会,确定数控设备与维护、会计与审计、商务英语3个专业为我校重点专业,并形成了阶段性成果。2009年,对2008年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认真验收,11个立项教改项目中有7项经验收答辩按时结项。2009年,学校又成功新立教改项目8项。学校加大教学质量评估力度,修订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并认真实施,开发了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统计,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分析,追踪原因,采取对策。学校还制订了《关于加强两类教育英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关于教学档案建设的规范要求》,逐步完善教学管理。
(二)教学模式研评活动取得良好成绩。
学校认真搞好教学模式研评活动,积极落实《关于开展全日制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 究课研评活动的通知》精神,精心凝练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教学特色的‚网络环境下‘三级提升、四位一体’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省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央电大第三届‚教学创新奖‛评选,其中王雁凌老师《刑法专题》荣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届‚教学创新奖‛。
(三)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制订实践教学制度文本,统一印制实践教学的相关材料,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在常企业和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实验实训条件着力抓好实践教学,增强就业竞争力,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生劳动实践管理的通知》,规范和强化劳动实践课,积极实施《关于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办法》,鼓励以证代考工作,强化技能培养工作,毕业学生双证率达100%。
(四)教学督导工作扎实推进。
开学初教务处组织教学检查组人员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教学检查,进课堂听课,做好常规和专项教学检查督导。督导室检查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有反馈,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每月一期的《督导简报》实事求是,把教学质量建设落到实处。
四、科学研究有新提高
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品位的有效手段,努力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政策引导,目标激励,营造学校良好的科研氛围。
(一)课题研究取得新成绩。
2008学,学校首先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成果显著,共成功立项课题42个(其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中央电大课题1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课题10项,校级课题16项课题),完成结题项目9个,在全省电大名列前茅。其中2008年12月,刘维俭和乔维德同志分别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江苏电大‚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均圆满完成相关工作并提前进行了结题鉴定工作,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
(二)成果发表和获奖获得新突破。
发表论文数量和档次逐步提升,本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篇,获奖成果40余项。在2008全省电大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中,我校5项成果获奖,中奖率高达100%,在市级电大中名列前茅。钟敏教授的《汉语修辞文化概论》(著作)喜获中央电大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电大获得的两个一等奖之一)。刘维俭同志主持申报的项目《实践贯穿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学术报告活动持续开展。
2008年10月初,科研处共收到我校教师的学术报告申请书16份,现已组织开设校内讲座8场,校外专家讲座1场。
(四)发明创造取得好成效。2008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专利技术(常州)推荐会上,我校何彦力副教授潜心研究的技术发明‚自动伸缩铅笔‛在展示中受到普遍关注。在常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大赛中,我校三件学生作品《多功能旅游服装》(指导教师黄海燕 顾志明)、《远程温度控制装置》(指导教师张本法)均获得二等奖,《玩具便携包》(指导教师唐雪雯)获得三等奖。
此外,科研处还圆满组织了建校30周年征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09湿地中国行‛读书系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到省校的高度重视。
2008年12月,我校被常州市教育局评为‚常州市2004-2007年教科研先进集体‛,是全市职教系统学校唯一获奖者。
乔维德、罗健、常素梅、卢小龙、叶小荣、陈仁荣、李斌、董农美、吕华兴等科研工作成绩突出。
五、学生管理有新气象
2008年,校学工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规范学生常规管理为抓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的要求,在学生思想教育、学生活动、学生常规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一)常规管理持之以恒
学校认真制定和执行切合我校实际的《大学生行为规范》、《学生仪容仪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条例规范学生的行为,认真开好系书记学生工作例会、团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家长会、宿舍管理员例会等教育和交流活动,集思广益,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新机制;学生自律委员会每周检查班级卫生和学生仪容仪表,通过每月定期召开班长会议,及时向班级通报常规检查的情况,指出班级在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改进。
(二)文化教育生动活泼地开展
学校有针对性地大学生创业大赛、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班级文化节、宿舍文化节、以及纪念一二九、五
四、国庆等文艺晚会、运动会,开展好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之星评比等富有意义的活动,寓教于乐。在江苏电大第九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二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学生获得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和优秀组织奖。现在,学校的学风正逐步好转,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
(三)榜样示范抓紧抓好
学校首先求真务实地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举办了第十五期学生课余党校,共有140名学生参加培训,135名学生顺利结业。本学年,学校共发展学生党员11人,有效树立并积极发挥了学生中先进分子的良好作用。其次,认真组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推荐工作。本,经严格评选,我校有4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00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475人获国家助学金,530人获国家助学金。第三,认真评优评先工作。认真组织了省教育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推荐工作,06财会单招班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集体‛。学校还认真组织贫困生认定工 作,及时向5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伙食补助共计8.8万元。上述举措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四)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除做好日常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外,还邀请内外专家为09届毕业生作毕业生就业指导指导讲座,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省电大和市教育局具备的‚职业规划大赛‛,成功举办我校首次应届毕业生公益招聘会,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我校0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25%,签约率达63.77%。本,我校再次荣获省电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罗健、范青、胡燕、许敏慧、徐玉琴、胡多军、钱凤珍、吴立志、朱志明、陈阿明等同志班主任工作扎实有效、成绩突出。王頻、罗健、钱凤珍、符锦敏、刘萍、顾航、陈建华、汤士敏、王雅、吴立志等同志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
六、支持服务有新改善
学校认真搞好人才培养的支持服务工作,把做好支持服务放在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一)教学支持服务逐步完善。开放教育总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556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模式‛,高职教育形成了‚双证书‛培养模式,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
1.教学质量保障措施逐渐强化。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策略,抓好教学质量考核与检查机制,努力实施优质教育。在开放教育上,学校建立了优秀网络课程评选标准,启动优秀网络课程评选工作,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并形成了《常州电大2008年开放教育教学检查自查报告》和《开放教育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自查报告》。在全日制教育上,学校认真组织校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专题讲座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讲座等,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引导,同时,严格搞好教学过程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给全日制各班发放《告学生书》,对监考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加强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分析。学校还修改、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开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高江风、常素梅、董农美、王贞霞、黄海燕、张本法、杨文伟、邵燕萍、顾航等同志教学质量比较突出。
2.教学媒体资源日益丰富。学校要求开放教育各门课程都有较为规范的丰富的网上课程资源,并根据目标管理精神对每一门课程都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现教中心紧密配合专业系做好教学媒体资源建设与管理,有多门课程资源参加中央电大、省校2008年优秀多媒体教学资源评奖并获奖:其中王雁凌、唐杰、江涛共建的《法学天地个人教学网站》获得中央电大系统 ‚教学创新奖‛(省级),金玉明的《数据库SQL查询小课件》和王雁凌、唐杰、江涛《法学天地个人教学网站》获得省校市级二等奖,蔡廷伟、杨浚共建的《中国古代诗歌选读CAI 课件》获得省校市级三等奖。王雁凌、唐杰、江涛《法学天地个人教学网站》被选入《2008江苏省电大系统精品多媒体教学资源汇编》。曹伟民、刘增武、邓伦冲的课题《电大开放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获得中央电大立项,高江风、江涛、杨浚的《法律文书多媒体课件》江苏电大立项。此外,学校还及时做好教材的调剂补缺工作,教材到位率达98.55 %。3.搞好教学信息服务日益畅通。学校建立了专职辅导员工作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将课表、责任教师联系方式、教学教务要求等放入电大在线教学支持服务栏,动态信息放入教学教务公告,畅通教学联系渠道。
(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紧紧跟上。1.认真做好校园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现教中心协助新建一级网站独立域名常州社区教育(www.czcu.net)和党建在线、科学发展观实践学习、银发等校园网二级网站,改版、制作、更新招办、办公室、图书馆、计财处等部门网页,定期下载、定期更新电大在线等信息,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转。2.认真做好各类活动的摄像、摄影、录音及其处理、编辑、存档、建库工作。3.开办网络学习室,为学生创设绿色网络环境,积极宣传我校这一‚常州最大的数字化教育超市‛。
(三)计划与财务支持服务及时有效。1.为学校的发展做好资金的计划与支持服务,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预算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规避资金风险。努力开源节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上的保证,本学年认真进行了四次财务分析,及时通报财务收支及资金运行情况,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了及时的财务信息。2.规范收费,依法收费,应收尽收。此外,学校认真配合做好财政大检查、‚小金库‛清理工作、物价大检查等工作。
(四)后勤支持服务保障有力。后管中心认真校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坚持各类用品采购的审批及检查验收制度,按规范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预算、招、投标,做到合理开支、节俭办事、物尽其用,保证教育、教学、生活等工作顺利开展。08年6月-09年5月较去年降幅5.1%,较去年降幅15.8%。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顺利通过了A级食堂标准的评估验收,获‚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称号。
七、党团建设上新台阶
(一)‚红卡示范,创建五好‛品牌党建提升到新阶段。1.深入开展‚红卡示范,创建五好‛的品牌党建活动。创建了党建专题网页,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获常州教育局评奖一等奖,在一市三县的‚十佳党建品牌‛的评比中,我校的品牌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结合品牌党建活动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五好党员‛的评选活动,金玉明、陈仁荣、朱瑾、朱丹平、吕华兴、罗健、金刚、许美娟8位同志被评为五好党员。2.深入开展党建文化教育活动。配合党委搞好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工作,开展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知识答题活动;组织县处级干部参加省教育厅‚我说廉洁‛征文活动,我校蔡廷伟同志的作品《行廉源于心廉 行洁方为品洁》和何彦力同志的作品《以廉为宝 荡浊扬清》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是我市教育系统唯一获奖的两篇文章。3.积极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新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校园廉政制度建设、民主管理制度有关规定。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凸显新实效。学校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和教职工学习都立 足学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注重党员干部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注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效促进,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三)党委换届选举圆满进行。2009年1月顺利进行了党委换届选举,科学规划了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和新举措,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本次会议的成功充分反映了我校党委领导班子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反映了广大教职工团结向上谋发展的良好心态。本,我校在‚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建设上踏踏实实,获得了市教育局的好评,也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有力支持。
(四)党员发展规范有序。近年来,党委十分重视积极分子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团委每学期推荐出一批优秀团员,系支部、团委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训班,学校领导挂帅上课,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本,学校出台了《2009年常州电大党建工作意见》、《中共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关于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使得党员发展工作有序开展,08年下半年共发展了15位新党员,09年计划发展新党员32名,计划转正预备党员28名。本学期18名学生党员的发展材料已通过了教育局的审核。
(五)统战工作呈现新成效。在统一战线建设上,我校党组织与民主党派积极落实‚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举行了多项有意义的活动,同心同德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如2008年12月召开与民盟、民进、九三学社人员迎新春恳谈会,民盟电大支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等。在民盟常州市委关于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校民盟支部荣获组织奖,高江凤的征文获三等奖。
在团的工作上,团委以提高团员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优化团干队伍,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校庆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社团管理条例》,《校学生会考核制度》,《校学生会选拔制度》等制度逐步完善,系团总支副书记例会、校团委扩大会议例会、社团负责人例会等有序开展,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团员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绩可喜。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的宣传保卫紧抓重点,突出亮点,有效营造了良好内外发展氛围,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八、建校30周年暨社区大学成立工作成功举行。
30周年校庆暨社区大学成立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围绕‚弘扬电大精神 繁荣电大教育 再创电大辉煌‛这一主题,2008年10月制定实施方案,全校上下积极参与,同心协力,勇于奉献,表现了强烈的爱校精神,三个工作组——校友联络组、材料编撰组、宣传工作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六个一‛目标——一个光盘、一本校庆征文集、一本校友风采录、一本校庆画册、一册校史、一场庆典顺利完成,特别是庆典隆重且圆满举行,极大地提振了我校师生的精神,有力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可喜可贺,常州电大的历史将必将永远铭记为学校发 展默默奉献的广大师生。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非常可喜的是大家辛勤工作的心血与汗水结出了沉甸甸的甜美果实:本,学校荣获市文明单位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依法治校示范校、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电大毕业生就业工作、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电大第九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二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二名、优秀组织奖,平安校园创建及安全保卫工作优秀学校、宣传报道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校的目标管理也得到了积极推进,总体取得较大进步,是学校历史上较好的一年。特别重要的建校30周年暨社区大学成立庆典搞得十分成功,振奋人心,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支撑,全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办学定位日益明朗,以内涵发展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思路日益清晰。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下个学期需要积极关注与解决的矛盾。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有待进一步落实。高职教育和远程教育主要都是培养面向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的认识上还不完全清晰,对人才培养的职责还不明确,人才培养的主动性还不够,部分教育者的责任还不强,教育特性还不明显,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学生良好的学风还有待进一步形成。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成为昂扬奋进的一代,但我们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弱,碌碌无为,不思进取,与我们倡导的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精神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育人环境和氛围需努力改善。
三、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但我们的老师中还存在对工作敷衍塞责的现象以及‚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氛围还没有有效形成,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教育责任。
四、规范管理与内涵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近年来的深入改革,内涵建设与规范管理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五、健康的主流价值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爱国爱校、奋发有为、诚信友爱、无私奉献这些体现真善美的主流价值文化虽然在师生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弘扬,但还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还需要大力倡导与实践。
2.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二
本着“缺什么, 就补什么;需要什么, 就培训什么”的原则, 菜单式培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所谓菜单式培训, 就是由举办方基于调查基础之上, 提供品种丰富、且适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自主选择培训菜单中适合自己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
一、课程类型你发话
常州市教育局在组织培训前, 先了解教师对培训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开展了网上调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来获取反馈信息, 然后, 有的放矢地设计培训方案, 以有效实施培训 (见图1) 。在项目策划阶段, 确定培训不预设范围、不预设主题, 教师的需求是内容设定的唯一依据, 培训内容涵盖了德育、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等学校工作, 既有前沿教育理论, 又有实践智慧, 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专题, 又有兼顾各学段的学科专题。
二、专家来源你谏言
为了切合教师需求, 常州市教育局通过调查了解到 (见图2) :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师资方面对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高校专家都有需求, 相比较而言, 对一线名师 (78.11%) 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后两者, 说明受培教师更需要来自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高校专家 (24.61%) 宽阔的视野、高屋建瓴的观点和幽默的语言, 也深受教师的欢迎;优秀教研员 (25.13%) 以对教学和本地实情的了解, 培训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也同样受到学员的欢迎。近四年, 常州市一共聘请336位专家、学者, 其中, 张文质 (诗人)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敏勤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 、徐放鸣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等专家学者共43人, 优秀教研员共47人, 一线名师共246人, 其中, 体育学科邀请了王渺一教授、李长志特级教师、张勇卫、孙建顺和王云南等“草根名师”就体育教育教学等方面阐述了他们的教育主张, 引领教师思维碰撞, 指导教师实践反思。
三、选题内容你选定
常州市教育局依据前期的调查和座谈, 将教师共同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筛选、分类整理, 拟定为2013年常州市名师大学堂的选题:1.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习与解读, 2.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体会, 3.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与思考, 4.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提升, 5.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估, 6.学校德育工作, 7.走向专业化的管理工作, 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9.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10.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11.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12.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市教育局根据课程申报情况, 将课程主讲人的基本背景、课程意义、讲座主要内容和提纲等信息发布在政务网上,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一线教师申报课程, 再根据全市教师自主选择课程情况, 将教师关注度较高 (50人以上) 的课程确定为培训课程。增加爆满课程的场次, 尽力满足教师的需求, 取消报名人数偏少的课程, 并给予教师再次选择课程的机会。
为了提高课程“卖点”, 一线名师利用博客、博客群、BBS、QQ群、校讯通群发短信平台等各种媒体, 做起了“广告”, 宣传课程的意义与特色, 推销自己的课程。这也是常州暑期名师大学堂的独特风景。
四、操作流程为你设
开设课程确定后, 由常州市教育局在政务网统一发布, 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 自主选择 (最多不超过5门课程) 。教师在网上选择课程, 需要正确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所在学校、教师真实姓名, 报名成功, 才可进行选课程。之后, 网站自动生成唯一的座位号和报名单, 教师再自行打印报名单, 凭身份证, 刷卡进入指定现场, 接受培训。由于报名完全交给网站运行, 课程欢迎度就来不得半点虚假了。开讲名师, 只有瞄准日常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感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惜使出浑身解数, 拿出“看家本领”, 直指问题根源,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缩小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差, 才能博得教师的青睐。
五、培训要求你用心
参加培训时, 要求教师着正装, 根据预约讲座的时间, 提前2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参加培训。仅凭身份证刷卡入场 (其它证件无法入场) , 对号入座。未按指定座位就坐者视为缺席。讲座开始后15分钟停止刷身份证, 未刷身份证者不能获得培训课时。讲座期间要求不能随意讲话和走动, 手机需置于静音状态, 不能早退和中途离场, 工作人员根据座位号进行全程动态实时考勤, 两次以上缺席者即刻被取消资格, 并通报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六、培训效果你来评
专家讲座效果好不好, 全由受培教师来评判。常州市暑期名师大学堂规定, 讲座结束次日起至9月1日前, 要求教师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分“满意、一般、较差”三个等级, 对讲座进行评价, 未对讲座进行评价者将无法获得课时证, 现场不发课时证明, 统一在9月15日后, 以学校为单位到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领取。这样就确保了参与评价教师的参与率为百分百。教师对讲座评价结果, 直接作为专家以后申报讲座的重要依据。专家必须严格遵照市教育局规定的“3+1”模式进行授课, 即讲学共4课时, 其中讲授3课时, 互动交流为1课时。在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们采用递小纸条、话筒提问等形式与专家直接对话, 而专家为了解答教师疑问, 要在课前做足功课, 由于互动时间有限, 专家还会留下电话、博客、邮箱、QQ等联系方式, 延伸培训空间, 拉近与一线教师的距离。
常见的培训以“指令式”培训居多, 即发个通知、定个内容、指定人员, 把教师召集在一起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往往都是“我讲什么, 你就学什么”, 而讲的内容又不大适合教师的“口味”, 以致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常州市暑期“名师大学堂”将培训的选择权还给教师, 培训什么, 完全由教师“点菜”, 教师缺什么、需要什么、想学什么, 就培训什么。这样一来, 把过去培训中“我讲什么, 你就学什么”改为“你想学什么, 我就讲什么”, 实现教师完全自主的个性化选择, 极大地“释放”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内驱力。如果我们的培训工作都能追求“足够的培训菜源, 齐全的种类, 一流的质量, 开放的体系, 温馨的管理, 活化的体制, 激励的机制”, 并将这些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那么, 让教师享受到“最好的福利是培训”这个目标就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3.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的处理、存储、传送都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国内(CERNET等)、国际数据网(INTERNET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得知识和信息。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已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这些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做好角色的转换。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指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有人认为信息素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定义认为其是指具有应付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的信息素养是指关于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的能力,要求具有发现、评价的能力。何克抗教授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方面就曾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一般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教师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教师信息意识的广度和敏锐度,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水准。网络环境要求教师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二)教师的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国外研究成果表明:网络环境下,在个人智力因素基本相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科研成果就越多。
(三)教师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互联网络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时间空间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瞬间利用终端与世界上另一角落的其它人交谈、对话或是传递文本及图像信息。因而,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与否,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的立场问题。
(四)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
不会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检索,教师是无法胜任的。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此外,由于Internet是以英语作为标准语言的,教师要利用网络交流传递获取利用信息,要实现其角色职能,就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恰恰是许多教师的困难所在。从这一点看来,英语教育也应列入信息素质教育之列。
二、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普遍偏低,提高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也偏低。主要表现:
(一)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
很多教师缺乏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将信息能力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技术,执着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生源太差,社会风气不良等客观因素,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意识不强。部分教师信息敏感度低,虽然每天也在上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也不少,却不能及时获得学科专业课程方面的新发展新趋势等相关信息,在教学上因材守旧,信息敏感度不高。
(二)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落后。
就目前而言,新的教育理念在承担远程和开放教育的教师中已初步被教师认同,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开放教育思想了解不多,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应用的就更少。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较深,观念转变不到位,角色转变不到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面授为主。同时,由于受教育的年代不同,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学习期间没有接受专门的网络技术的教育,这样,在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对新思想新技术有畏难心理,逃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三、 提高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制约国家发展的教育,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就已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
(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电大自身发展的需要。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以计算机为媒体的教育是有利于促进成人学习的极好的形式,能够很好地容纳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够满足广泛的学习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对电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电大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较高的信息素养。现实却是:许多教师对最基本的信息知识了解不多;对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系统的操作能力、一些通用软件的使用、基本的信息资源利用三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绝大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用性和发展性信息素养方面的问题。显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前电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电大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电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比一般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普通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高。但纵观目前电大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信息意识的薄弱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这对于作为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大教师来讲,是不能达到信息化时代对其要求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电大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电大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 高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不断发展,各级电大也开始逐步加大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力度,比较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大部分电大教师都能够熟练应用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在面授课中也注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与应用。可在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以及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同时,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水平也只停留在Word排版、简单的电子表格以及授课PPT的制作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
(一)加强电大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的培养。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无论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教师角色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一名电大教师,应该了解现代远程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书本等传统教材,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教学手段需要更加的多样化。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技术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使得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用系统的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现观念转变推动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促进观念转变的良性发展
(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创设信息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这对于我们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培训的探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借鉴之处。良好信息技术设备条件、教学资源信息、教师培训及进修制度、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课题研究等环境能有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创设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可以促进教师产生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的强烈意识和愿望,自觉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在信息活动中不断形成相关的能力。
(三)利用基于情境的成人学习理论,采用学、用结合的综合培训模式,提高电大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让教师在体验中学习,理解情景认知;在实践中分享培训活动的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评价。
1.加强培训,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技能。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进修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可以由日常教学及其办公管理的一般技术的应用操作开始,逐渐由易到难,学习一些高级技巧或课件与网页制作工具。对于年龄偏大的教师,可由一位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此外鼓励学有余力的老师自学、相互探讨,务必使各位老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技术的帮助。
2.加大力度,制定应用能力的评价激励方法。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刺激教师学习使用新技术和新知识。如把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必备条件,开展一系列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学大比武,或者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建立机制,形成信息化学校管理。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学校可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新体制。如办公自动化、在线学习平台的管理、电子备课、课程论坛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
4.加强教师间、学校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通过相关活动,促使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课件制作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现代教育理论与经验探讨、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与交流等。人作为个体,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是各有长短。每个教师所学专业、知识、智能水平等都不尽相同,因而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
(四)加大对电大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检测、成果评定等手段,对教师下达硬指标,督促教师学习、成长。
总之,电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要与现代社会、科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与电大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发展要求相适应。应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目标与方式方法。
提高电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是由电大的办学特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电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迅速高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新的理念与方法带给学生,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 2001(2)
[2]《电大教师素质结构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赵莉 中国电大教育
[3]《开放教育中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的研究》陈仑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涂军元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4.常州有什么大学文科 篇四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
常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成为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5.常州市大学生足球联赛 篇五
一、比赛主题:让青春奔跑,让激情飞翔
二、比赛背景:本次比赛是大学生体育赛事的招牌比赛,也是近几年来本校体育建设的重头戏,本次活动得到了常州市体育协会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常州各院校的鼎力相助和热情参与。届时必能使活动参与者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能让赞助商享受投资少,收益高的乐趣。
三、比赛目的: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扬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足球精神”,挖掘会踢足球的中国男人,改变国足懦弱无能的现状。
四、市场评估:本次比赛涉及到常州各院校,其盛况空前,若是哪个公司能够利用这样一次比赛做宣传,那么就能树立稳定的品牌效应,就能更好的拥有这样一个几万人的市场哦!机不可失,失不在再来!
五、商家补偿计划
1赞助冠名:冠名多家联合赞助的,赞助最多者得到冠名权。
2.传单宣传:传单为商家提供的广告单。
3.海报宣传:商家以赞助商身份出现。
4.媒体帮助宣传:新闻部在介绍比赛的同时也介绍赞助商
六、比赛时间:2011年10月底到12月
七、比赛地点:参赛学校足球场
八、组委会成员:(主席)王一栗
丁凯凯周乃松 郑彬庄佳 陈浩 陆法冬吴培 黄蓉成王帅 李力东吴平
九、参赛学校:1.常州轻工学院(负责人:丁凯凯周乃松)
2.常州工程学院(负责人:郑彬庄佳)
3.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负责人:王一栗 陈浩)
4.常州纺织学院(负责人:陆法冬吴培)
5.常州信息学院(负责人:黄蓉成王帅)
6.常州工学院(负责人:李力东吴平)(此序号为抽签决定,比赛由有此序号排列进行)
十、比赛准备:1.裁判(由比赛的第三方准备裁判)
2.奖品,奖杯
3.饮用水
4.各校参赛队员准备学生证复印件
5.裁判哨、旗
6.足球
7.场地
十一、比赛过程:
1.本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无主客场之分,六支球队分别编号123456,编号抽签定为
10月底1---62---53---
411月6---25---34---
11---32---45---6
3---25---14---6
12月2---16---34---
5注意:编号可以决定主客场,按照编号对坐,排在前面的为主队,后面的为客队,这样在机会和概率一定的情况下每个球队有2到3个不等的主场或者客场。
2、循环赛采取积分制,胜3分、平1分、负0分。积分相同则看净胜球数,最后看积分决定一二三名。
3.采用国际足联最新《足球竞赛规则》。
4.比赛采用11人制,比赛用球为5号球,比赛时间全场为90分 钟,上下半场为45分钟,中场休息时间10分钟。
5.比赛中被出示黄牌累计两张或被出示红牌队员必须停赛一场,第一阶段的黄牌不累计到第二阶段。
6.每场比赛每队可替换5名队员,位置不限,换下场的队员不可再次上场。
十二、比赛注意:
(一)报名须知:
1.运动员资格:必须是本校在籍学生,且身体健康。运动员凭学生证复印件进场。
2.报名人数:以各学校为单位报名,不限球队,每队领队2名(球队负责人),运动员不超过23名。
3.队员名单:各队报名时必须注明对员的姓名、班级、号码,整
理后以表格的形式报校体育部处,报名表必须加盖各校公章,一经报名不得更改,比赛中可加报队员,必须交至院体育部审定,批准后方可上场比赛,否则以作弊论处。
(二)比赛规定
1.服装
1)每队比赛服装必须有明显的号码,场上队长自备6公分宽的袖标
2)守门员的服装应与比赛双方有明显区别。
3)队员必须着胶鞋(胶钉鞋),硬底鞋和钢钉鞋不得上场。
2.比赛时间
球队球员必须提前20分钟到场进行上场队员登记及热身,若迟到15分钟,或到队队员不足11人,或因球队拖拉造成比赛延迟进行的,按0比3落败处理。
3.比赛中
1)比赛过程中,球员必须完全服从裁判的判罚,不得对裁判的判罚进行指责,不得出现带有侮辱性的动作和语言,否则裁判有权直接出示红牌,并予以罚款。
2)不得在比赛进行途中单方面中止比赛,进行罢赛等行为,否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不得出现球场斗殴现象,一经出现,予以严惩。具体措施如下:取消两队参赛资格,主要斗殴人员交予校保安处处理,并上报各学校,进行常州市通报批评。
十三、比赛奖励:
1、前三名颁发2011常州市第一届大学生“------杯”足球联赛冠军奖杯及奖金。
6.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常州大学(以下简称常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的指导思想,引进、整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遵循“知识、语言、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优化设计适应“教育国际化”理念的知识结构和课程 体系,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务能力和“德、智、体、能”全面发展,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区域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素质工程型和管理型人才。
第二条常大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分项目制定独立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与境外合作院校专业以及本校对应专业课程衔接、学分互认。
第三条本规定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关条例精神,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制定。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常大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以下简称国际学院)接受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的本科生(以下简称合作办学学生)。
第二章学籍管理
第五条合作办学学生分项目实行境内、境外两阶段学习。境内学习阶段采用同一项目统一学制的模块化、学分制管理(常大学制)。境外学习阶段与境内学习阶段学分互认、学制衔接。第六条合作办学学生修完常大学制,满足合作院校的语言和学术要求,可进入跨境学习的考核与选拔;考核合格,并获得签证者,进入合作院校进行跨境学习。
第七条合作办学学生进入合作院校学习后,为常大境外学习学生(以下简称境外学生)。学校为境外学生保留学籍8年(自到常大报到注册之日算起)。境外学习结束后且在保留学籍时限内,学生可申请恢复常大学籍。
若境外学生在合作院校学习期间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需中断境外学业,返回常大继续完成学业者,需首先向合作学校提出退学申请,经合作学校同意后,填写《常州大学境外学习学生返校继续学业申请表》(见附件1),由国际学院负责返校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并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进入常大相应二级学院学习。
第八条合作办学学生修完常大学制后,因故未能进入合作院校学习,则进入常大相应二级学院学习,按原专业合作办学培养方案执行。
凡被合作院校录取因个人原因(签证原因除外)放弃赴合作院校学习者,需本人向国际学院和合作院校提出申请,经双方复核同意后,进入我校相应二级学院学习。
第九条常大全日制在籍学生均可申请进入合作办学项目借读,借读学生的管理按学生转入国际学院借读协议书执行。
第三章跨境学习考核与选拔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考核选拔工作小组负责合作办学学生跨境学习的考核与选拔(以下简称跨选)。
第十一条凡当届合作办学学生(含借读学生和因签证原因未能进入当跨境学习的上届合作办学学生),修完常大学制,成绩合格;遵守《常州大学学生手册》,截至跨选申请时间,无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均具备跨选资格。
第十二条具备跨选资格的学生,由本人填写《常州大学跨境学习申请表》(见附件2),资格审查通过后,进入跨选程序。
第十三条凡进入跨选程序的学生需满足合作院校语言和专业的考核要求,并与国际学院签订跨境学习协议书后方可进入境外学习。
第十四条有意参加非录取项目跨选的合作办学学生,跨选合格,可进行该项目合作院校学习;跨选未合格,可继续原项目学习。
第四章 境外学生管理
第十五条境外学生管理工作由境外学生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以自我管理为主,实施属地化管理。境外合作院校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常大国际学院予以协助和配合。常大国际学院应由专人负责与境外学生的联系沟通。
第十六条学生抵达合作院校后,应于一周内将国外住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告知国际学院境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
第十七条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觉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尊严的事情,遇到重大事情应及时向学校和我国驻当地使领馆或机构报告。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遵守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习俗和宗教信仰。
第十八条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主动关注国际学院的发展,定期查看网站信息,按期向学校汇报境外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将境外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反馈给学院境外学生工作管理委员会成员。
第十九条国际学院设立境外学生所在国学生分会,分会为境外学生联系、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分会应组织境外学生返校活动,搭建学校与境外学生连接的桥梁。境外学生应积极参加返校日活动。境外学生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按要求定期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并按时交纳党费。
第二十条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按照合作院校的要求购买医疗及意外人身伤害保险;如需购买国内保险,需按照我校相关规定自愿缴纳,可享受在校生医保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境外学生需回校办理相关毕业(就业)手续,应参照常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如遇突发事件,应参照常州大学国际学院《境外学生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执行。
第五章获取常大学历、学位证书 第二十三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学历(位)审核小组(以下简称国际学院学历(位)审核小组)负责受理境外学习学生申请获取常大学历、学位证书的审核工作。
第二十四条国际学院学历(位)审核小组对已获得境外合作院校学历(位),并申请获取常大学历(位)的合作办学学生进行毕业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由申请专业学科所在二级学院按照常大学历(位)相关规定执行学历(位)审核,由教务处复审后,经常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颁发常大本科学历(位)证书。
第二十五条境外学生申请获取常大学历(位)证书,须由本人携带境外合作院校学历(位)证书原件回校办理。申请者须填写《常州大学学历(位)证书申请表》(见附件3),并提供以下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一)境外合作院校学习成绩单;
(二)境外合作院校颁发的学历(位)证书。
第二十六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者,需先满足下列相应条件,方可向国际学院学历(位)审核小组申请获取常大学历(位)证书:
(一)未修满常大学制规定学分者,需回校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修满学分;或在境外合作院校规定的学分之外,补修与常大对应的课程,成绩合格,可抵充常大学制内未合格的相应课程学分;
(二)合作办学学生在常大学制期间,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未合格者,需回校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要求。第二十七条如境外合作院校授予学位时间晚于当年常大颁发学历(位)时间,可由境外合作院校提供毕业生确认函或文凭待发的证明,由教务处协同国际学院按照《中外合作本科 专业培养方案》和外方提供的毕业生确认函或文凭待发的证明对学生进行毕业资格预审核。预审通过后,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复审,复审通过即可颁发常大学历(位)证书。学生获取境外合作院校学历(位)后,应立即向国际学院提交原件和复印件,并转交教务处留存。
第二十八条 在常大颁发学历(位)时,凡还未能确认毕业、但仍可于当年获得境外学历(位)的学生,可于当年11月30日之前申请补办常大学历(位)证书。申请程序按照境外毕业生回校申请常大学历(位)证书的正常程序操作。
第二十九条凡申请获取常大学历(位)证书者,须于每年3月20日之前填写《常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历(位)证书申请表》,由国际学院学历(位)审核小组进行当毕业资格预审及毕业生数据上报。凡错过当学历(位)证书申请受理时间的学生,可于下继续申请。
第三十条所有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需在学校为其保留学籍的期限内(自常大报到注册之日起8年)提出获取常大学历(位)证书的申请,过期不予办理。
第三十一条 未进入境外学习由相应二级学院管理的合作办学学生,由相应二级学院按照《中外合作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毕业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常大学历(位)证书。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未列条款,以《常州大学学生手册》的相关条款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9级学生开始实行,以前相关规定自行终止。
第三十四条负责解释。
7.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七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 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1]。价值观在所从事的职业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 (Vocational Value) , 也叫工作价值观 (Work Value) [2]—[7]。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近年来,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在享受高校扩招创造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 将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问题。相对于男生,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 并且以往研究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探讨较少[8]—[111, 所以在这双重背景下通过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为女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选取。
本研究采用职业价值观测试问卷有针对性地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常州工学院三所常州市本科院校进行施测, 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17份, 回收率为90.6%, 全为女生。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职业价值观量表为经修订的塞普尔职业价值观量表, 该量表包含52道题, 代表13科工作价值观, 每一项工作价值观包含4道题, 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计分情况如下:非常重要记5, 比较重要记4, 一般记3, 不太重要记2, 很不重要记1。
这13种职业价值观分别是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倾向、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和变异性。根据每项的得分情况来判断被试在哪种职业价值观上比较突出, 从而较准确地研究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2.3 研究过程。
2.3.1 让被试对职业价值观的52个问题进行重要性评价, 计算每人在13个职业价值观项目上的得分。
2.3.2 依次计算常州市女大学生在13项职业价值观的平均得分并排序
2.3.3 比较不同户口所在地和不同年级的常州市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排序上的差异。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版本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3. 实验结果
3.1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
由表2可知, 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由强到弱的次序是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独立性、社会交际、社会地位、智力倾向、舒适、管理、安全感、变异性、美感和利他主义。这说明在常州市女大学生考虑择业的各种条件时, 最为重视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和独立性, 最不重视利他主义, 其他处于一般水平。
因为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独立性这四项的均值较大, 一般在4分以上, 所以可以看出她们对这四项比较重视, 说明这四项是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女大学生在利他主义上的均值较其他项低, 为2分, 说明女大学生对这一项不太重视, 这充分说明常州市女大学生不赞同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其他各项的均值都在3分上下, 处于一般水平。
3.2 不同年级和户口所在地上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3.2.1 年级的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利他主义上p=0.223, 美感上p=0.015, 智力倾向上p=0.042, 成就感上p=0.234, 独立性上p=0.032, 社会地位上p=0.279, 管理上p=0.818, 经济报酬上p=0.074, 社会交际上p=0.181, 安全感上p=0.332, 舒适上p=0.905, 人际关系上p=0.039, 变异性上p=0.160。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常州市女大学生在智力倾向、独立性、人际关系中p<0.05, 存在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 在智力倾向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存在差异, 其p=0.029, p<0.05;在独立性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存在差异, 其p=0.042, p<0.05;
注:*代表p<0.05, 表示差异显著。
3.2.2 户口所在地的比较
本研究将常州市女大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分为两种:城市和农村。将来自农村家庭的女大学生界定为其户口所在地在农村;将来自城镇家庭的女大学生界定为其户口所在地在城市。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利他主义上p=0.553, 美感上p=0.012, 智力倾向上p=0.256, 成就感上p=0.677, 独立性上p=0.143, 社会地位上p=0.518, 管理上p=0.224, 经济报酬上p=0.023, 社会交际上p=0.353, 安全感上p=0.695, 舒适上p=0.03, 人际关系上p=0.618, 变异性上p=0.951。其结果显示在美感、经济报酬和舒适上存在差异, p<0.05。
4. 讨论
4.1 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主要是以下几点: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和独立感。她们认为工作的目的和价值, 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在于获得优厚的报酬, 有足够的财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在于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 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 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在于在求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按自己的方式、步调或想法去做, 不受他人的干扰, 但她们不赞同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由此可以看出以下方面。
4.1.1 常州市女大学生更注重成就感, 就是女大学生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中力求实现的愿望, 她们希望和男生一样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也就是说, 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工作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事实造成她们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 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其中, 她们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素质的欠缺, 而是担心求职机会的不平等。
4.1.2 常州市女大学生更注重经济报酬, 因为女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生, 即女生在获取工作机会时在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须做出让步或牺牲。许多女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时, 迫于就业形势而答应公司所谓若干年内不得生育的荒谬条件。此外, 女大学生的工资预期也因性别差异被降低, 雇佣单位签约时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的女生比例高达78.8%, 高出男生11.3个百分点, 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64.8%, 高出男生14个百分点[12]、[13]。求职时相对比男生更关注职业中的经济报酬, 她们希望凭她们的实力能拿和男生一样的报酬。
4.1.3 常州市女大学生将人际关系看得比较重要, 这又是一个有关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特点, 这点是由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点的差异所决定的。一般而言, 女生更擅长进行言语交谈, 男生更擅长于空间理解, 所以女生生活的重心就是人际关系, 相应地, 当女大学生在求职中, 她们更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 相处地愉快、自然, 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4.1.4 常州市女大学生更注重独立性, 她们希望在求职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按自己的方式、步调或想法去做, 不受他人的干扰。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是缺乏主见的, 女性在求职时一般是哪个行业热门就往哪个行业钻, 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女性, 知识面宽广、心细、头脑灵活, 在择业时更具主动性, 对自己喜欢的职业目标明确, 不容易受他人的干扰。
4.1.5 常州市女大学生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备受父母宠爱, 比较自我。
4.2 常州市女大学生在年级和户口所在地上的职业价值观特征。
4.2.1 常州市女大学生在年级上的职业价值观特征
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看出常州市女大学生在智力倾向、独立性、人际关系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智力倾向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差异显著;在独立性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存在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二存在差异显著。
大一和大四分别在独立性和智力倾向上差异显著, 即大四比大一更认为工作的目的和价值, 在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按自己的方式、步调或想法去做, 不受他人的干扰, 并不断进行智力开发、动脑思考、学习和探索新事物, 解决新问题。这是由大一和大四这两个不同的时期所决定的, 大一的时候, 女大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 她们刚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 其独立性和自我创新性还不够。而在大四的时候, 她们在大学四年的自由式的教育, 其独立性和自我创新性大大提高, 所以相对求职时大四比大一更具有独立性和智力倾向。
在人际关系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 即大二比大一更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 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 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因为大一的新生刚从高中转入大学, 他们在高中时由于在升学的压力下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 在大一的时候还部分沿袭高中的习惯, 但是进入大二的时候, 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 也就越来越关注人际关系, 由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喜欢交谈, 因此在这段时期大二的女大学生比大一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更注重人际关系。
4.2.2 常州市女大学生在户口所在地上的职业价值观特征
从户口所在地上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可知, 其特征之一是常州市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在美感上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差异显著, 即生活在城市的女大学生比生活在农村的女大学生更能不断地追求美的东西, 得到美感的享受。这是由女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城市较农村先进, 而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美的享受, 所以生活在城市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更注重美感。
其他特征是常州市女大学生在求职时在经济报酬和舒适上对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存在差异, 即来自城市家庭的女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更认为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获得优厚的报酬, 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更希望将工作作为一种消遣、独处或享受的形式, 追求比较舒适、轻松、自由、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这是由女大学生所处的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因为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比城市家庭的要差, 家庭环境不是那么舒适, 所以来自农村家庭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更能吃苦耐劳。相对地, 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关注职业的经济报酬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可见, 家庭环境对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5.1 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因素由强到弱的次序是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独立性、社会交际、社会地位、智力倾向、舒适、管理、安全感、变异性、美感和利他主义。这说明在当代大学生考虑择业的各种条件时, 最为重视成就感、经济报酬、人际关系和独立性, 最不重视利他主义, 其他处于一般。
由此, 我们发现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成就感、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独立性, 但她们不关注利他主义。
5.2 在常州市女大学生各年级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 她们在美感、智力倾向、独立性、人际关系中差异显著。其中在智力倾向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差异显著;在独立性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存在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二存在差异显著。
5.3 在常州市女大学生户口所在地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 她们在美感、经济报酬和舒适上差异显著。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 对女大学生择业和人员选拔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1) 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施测, 发现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显著特点是成就感、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独立性, 她们不关注利他主义; (2) 在女大学生各年级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 她们在智力倾向、独立性、人际关系中差异显著。其中在智力倾向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差异显著, 在独立性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四存在显著差异, 在人际关系这一项中, 大一和大二存在显著差异; (3) 在女大学生户口所在地职业价值观的比较中, 她们在美感、经济报酬和舒适上差异显著。
8.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八
[关键词]电大 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龚辉(1963- ),男,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从事教学管理研究。(贵州贵阳550004)
[中图分类号]G4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78-02
近几年各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学科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必须拓展自身资源和能力,形成能够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
一、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放眼内部,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据此,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应理解为:面对激烈的高等教育办学竞争环境,电大通过利用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运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拓展自身资源和能力,不断积累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说,电大核心竞争力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使电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电大所独有的、高人一筹的、有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能力;三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动态调整能力。
二、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电大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办学方面具有独特性,必须在办学中寻求差异化机会,考虑在专业建设、资源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在办学竞争中扬长避短。
(一)正确选择办学定位
置身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激烈的办学竞争环境中,电大办学定位是电大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分析从而进行正确选择。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级各类高校的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相继发展,冲击着我国的成人教育市场,为电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长期在办学待遇上的政策落差和弱势地位以及办学定位不明确等因素,使得电大在办学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近几年教育部确定电大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将电大发展定位于“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两大领域,明确了电大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历史使命和地位。
经过27年的发展,电大已经形成了以多媒体应用为特点的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探索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技术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电大系统统一完整的办学体系及其“五统一”,是电大办学资源的凝聚力和系统控制力的重要表现。然而电大系统各层级之间没有产权关系,各层级电大接受当地政府行政领导和上级电大办学管理,一些基层电大在地方教育资源整合中丧失了独立建制,加之以利益为导向等种种原因,系统的办学资源正在分化,系统的控制力受到来自内部的干扰。电大办学赖以生存的系统正在面临考验。
联系各级电大办学的实际情况,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巩固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电大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开拓办学的最有战略意义的发展领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尤其在今后5年,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电大的办学定位主要选择之一必然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也是电大办学的新增长点。
(二)夯实系统办学基础
从中央电大到省、市、县电大以及教学点的多级办学系统,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状结构式的教学组织,以多媒体应用为特点的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是电大多级办学、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协调、共同发展的系统组织效应,也是电大发挥系统办学规模效应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前面所述的种种原因,系统办学的组织资源正在分化,系统的控制力受到来自内部、外部的干扰,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所依托的办学基础正面临冲击。因此,夯实系统办学基础是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电大系统的各级办学机构是事业统一体,也是利益共同体。单纯以招生指标、发证等手段维护系统统一,是不能在外力干扰下持久产生系统向心力的。因此,上级电大首先要有市场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下级电大是电大“四个面向”的前沿阵地,是电大占领办学市场的战略要地;其次,在遵守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采取协议或合同等方式,明确各级电大在办学发展中的责权利。尤其在利益划分中,要充分考虑对下级电大办学投入的补偿,以此鼓励和帮助下级电大的不断发展,从而赢得整个系统的发展。再次,要有积极为下级电大办学服务的运行体系。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应、完善的人员培训服务、高效的网络平台支撑及其设备维护服务,加强各级电大的合作关系,以此增强系统凝聚力。
(三)打造真正的开放教育
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系统开发的教育资源共享。在已经共享中央电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消除电大子系统之间教学资源流动的障碍,真正实现全系统的教学资源共享,带动整个系统办学质量的提高,实现系统的和谐发展。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服务,即要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教学双方的交流、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保障。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学习的基础、背景、环境、目标等不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应针对每位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实时交互导学与答疑,给予学习者不同考核形式的选择余地(笔试与网考、开卷与闭卷),实现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质的开放教育。
(四)强化特色专业体系
根据巩固学历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电大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应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办学定位和达到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亟须解决的问题。
电大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是合作高校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设定的。这些教学内容虽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但在以各类不同的成人为对象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为提高电大远程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专业建设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上级电大要善于根据各类不同教育对象及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相对超前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科学设计和调整,有针对性地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特色和专业群优势。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电大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坚持电大“五统一”的前提下,给予基层电大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选择的自主权,可以结合当地的社会需求,选择在省开、自开课中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教材,以增强专业教学内容的地方特色。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尤其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完善,既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电大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将专业实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网络联通,使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能随时提取真实的、动态的信息,从而做到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感受的真实性;在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中,以任务驱动性的方式,实现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驱动学员“步步高升”进入更高难度的实践活动。
(五)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学平台和系统网络整合和传送直播课堂、网上视频直播和双向视频系统教学资源,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课程,形成电大系统具有相对优势的远程教育资源。全国电大高速连接的校园网,实现了各级电大之间及其教师与学生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管理信息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快速传递。随着教育部批准“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网络将更为先进,功能将更为完备,更加有利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然而,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办学定位、有关专业理论的完善相比,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尤其在构建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资源方面的滞后比较严重。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满足教育对象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要形成、积聚电大办学特色,必须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形成和拓展独有的优势。因此,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办学定位、有关专业理论的发展,在已有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教学资源,形成动态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对于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资源的建设,一是采取系统内教师和技术人员协作或借助社会力量的多种方式,加大开发网络仿真实践教学资源的力度;二是为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能随时提取真实的、动态的信息,做到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感受的真实性,采用将专业实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网络联通的形式,延伸、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满足专业实践、实训教学需要。
(六)建设优秀的远程教育队伍
具有创造性思维、竞争性意识、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电大人,在电大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为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有了重大转变,由“教学”改为“导学”,教师在“导学”上下的功夫深与浅、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发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交流“导学”经验,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学,与校外实践基地、大型企业等有关单位签订教师轮训培养协议等措施,建设一支优质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教务部门、考务部门、学籍管理部门、教材资源中心、收费部门、教学点辅导员,必须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管理就是服务,在服务中完善管理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从软件、硬件两方面保证远程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正确的办学定位指引下,通过充分发挥系统办学的规模优势、专业建设、开放教育、资源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的自身特色,不断在办学竞争中取得、积聚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和提升电大的核心竞争力,使电大在持续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新斌,王东江,等.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06(3).
[2]别敦荣,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04(1).
[3]江西电大教育现状调研课题组.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