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共7篇)
1.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篇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2.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研究 篇二
关键词:教材分析;复习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3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11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共有四册,新授课大约到八年级第二学期才能完成。会考时,由于教材章节多,授课及复习进度快,往往导致学生的会考成绩合格率不高。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地理会考的复习方法。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对四本教材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在复习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四本教材让学生进行解剖式的认识,这样就能使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对复习会起到一个总领作用。
纵观四本教材,可以概括为总分关系。七年级上册主要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及概括的认识世界地理,为下册的学习做铺垫,没有具体到某一地理区域;而七年级下册,是挑出区域中的典型代表,分开认识世界,具体讲解某一区域(大洲、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人文、自然地理。八年级的上册也是概括地认识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而下册则具体到某一区域或某一省级行政单位来具体认识该区域的人文、自然地理特点。所以,四本教材都是总分关系。学生在复习时,对教材应该有一种总体的认识,从而有效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利于复习的具体时间和步骤的安排。
二、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穿插进行
由于复习时间较为紧张,很难做到先进行章节复习,再进行专题复习。所以在复习中可以两者穿插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节约一定的时间,而且相对单独进行专题复习来说更为有效。
例如,“气候”这一知识点,在四本教材中均有涉及,七年级上册是对气候的概括认识,下册是具体某一地区的气候,八年级上册则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类型,到八年级下册介绍各个区域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那么,何时进行这一专题复习呢?我认为可以在复习完七年级下册时进行,因为此时学生对七年级内容刚复习完印象较深,而八年级地理学完时间还不长,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此时对气候进行复习,是很有利于承前启后的,而且效果显著。
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答题技巧的掌握
分析往年的地理考试,可以看出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知识至少占了70%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适度训练,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尤其在八年级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做减法,把很多内容大刀阔斧地删除。重视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不要热衷于题海战术。
四、以地图为载体,综合章节之间的内容,提高学生空间判断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的效果。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比如,在复习完七年级地理时,我们只需要在前面摆一幅世界地图,就可以将七年级全部内容让学生在地图上进行回顾总结,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将图文结合在一起,更加牢固的掌握内容。
首先,要做好图文转化工作,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正确、有效地从图像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二是学会运用地理图像表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
其次,搭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应督促、鼓励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线索,搭建知识框架,绘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也就是 “知识树”。对于一节知识来说,学生勾勒出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小树杈,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联系会使一棵棵知识树逐渐变得枝繁叶茂。学生也会在归纳、整理过程中,使所学知识体系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五、更新观念,改进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学面临新的实践和考验,要求教师、学生更新教和学的观念,改进教学与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选择一些生活化、乡土化的情景案例(要接地气),开放、延伸、拓展课堂,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施开放式教学,强调开放、互动、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增强地理问题意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立足于考察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典型的试题进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构建学科的学习模式,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夯实基础,突出能力。
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篇三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考试复习时,要“抓基础,捋脉络”。所谓的“抓基础”就是要抓住书本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所谓的“捋脉络”就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根据知识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具有系统性、关联性的脉络体系。对于脉络的建立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法则或者一定的思维习惯加以开展。如复习经线纬线、我国的主要山脉时,将知识列表对比或形成网络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好方法。这种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将较分散的知识整理集中,把容易记混淆的知识归类比较,条理清楚,便于记忆,同时能训练学生分析、概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通常,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建立属于自己学习习惯的知识脉络体系。
二、会看图,能联想
所谓会看图就是我们要通过看地图学会地理知识的复习。原因就在于地图不仅仅是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少一个工具,更是地理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之一。梳理初中地理考试的题型分布,我们发现考试中往往“图”的考察内容比例呈现逐年递增之势,故而读图能力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地理考试成绩。所以,复习过程中强化要强化地图的利用,教给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能联想是指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也就是说当我们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要能够联想到其他的知识。例如,复习亚洲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就要同时想起非洲、欧洲、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复习必定是高效的。
三、关热点,思焦点
4.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篇四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以及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学情分析】
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学生觉得有趣,所以应把课堂放轻松。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也不太难,多数学生能够顺利指出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关键在于调动学生记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世界上那么多人可不可能全都是一副模样?以南宁为例,由于南宁的飞速发展,来南宁旅游或投资、学习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以此为例分析外貌上的不同。搜集有关人种的材料进行展示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世界人种
过渡:我们在电视上、图片上见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人,请大家说说他们属于什么人种?他们的外部特征与我们有何区别? 多媒体放映三大人种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出他们的相貌区别,一:世界人种
过渡:我们在电视上、图片上见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人,请大家说说他们属于什么人种?他们的外部特征与我们有何区别? 多媒体放映三大人种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出他们的相貌区别
教师:不同的人种为什么呈现不同的体质特征? 请思考:人种的形成受什么影响?各种族有贵贱之分吗? 总结: 人种特征巧记歌
世界居民三种分,体质特征要记清。黄人肤黄头发黑,体毛中等面庞平;白人三色都很浅,高高鼻梁薄嘴唇;黑人皮黑头发卷,体毛较少厚嘴唇;各个种族应平等,没有高贵卑贱分。
过渡语:同学们畅所欲言,对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总结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三大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的读图题。
二.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中”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师及时纠正、归纳总结。
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三大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区,找几个特殊地区的人种类型指地图册回答
动画演示三大人种分布图: 问:(1)三大人种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2)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什么人种?(3)除亚洲外,还有哪几个洲有黄色人种?(4)印度南部分布着哪种人? 总结: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种人: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
黄色种人:亚洲东部北部东南部、南北美洲
黑色种人:非洲南部、美洲、大洋洲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讲解各组通过讨论意见还有分歧的问题答案。拓展:(1)美洲和大洋洲的白色人种来自哪洲?(欧洲---迁移)(2)我国有没有白色人种?(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美洲的黑人来自哪洲?(非洲---历史原因:人口贩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4)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属于什么人种?(黄色人种)总结:人种的分布特点:大范围的集中分布,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活动3【练习】跟踪练习1.划分人种的依据是()A、分布的地区 B、历史的长短 C、体质的颜色 D、身高的差异 2.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A、北美洲 B、大洋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3.下列不属于区分人种体质方面的特征是()A、肤色 B、眼色 C、毛发 D、语言 4.下列叙述属于黄色人种的是()A、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B、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
C、鼻梁高,嘴唇薄 D、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活动4【测试】测试
1.关于世界三大人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种人皮肤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B.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分布在大洋洲 C.白种人肤色、发色、眼色较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 D.非洲全部为黑色人种
2.关于三大人种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 B、黄色人种都分布在亚洲东部 C、亚洲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南极洲 3.西藏地区藏族同胞是黄色人种,但肤色看起来比较黝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活动5【课外作业】作业
5.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五
第一课《画画你我他》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以趣启智、以情动人。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导语引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课题,你、我、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布置活动内容】
1、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学生观察、体验。
3、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4、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5、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设计自己的肖像画,试着画画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图片,明确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 :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二)、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三)、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2、、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肖像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肖像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卡通故事》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 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2、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
时:2课时
教具准备: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故事】
1. 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 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 学生讲故事。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谈卡通】
1. 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 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 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5. 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 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 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1. 特殊符号
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 人物表情
1)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 人物服装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学生利用展板演示。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 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 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展板示范。3. 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卡通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卡通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讨创作】
1、回顾上节课讲故事的内容情节,小组同学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
2、分小组确定人物形象的动作。
3、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 人物动作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 画面背景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3. 语言表现 :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一些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卡通连环画表现的基本技巧。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进行卡通连环画创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独自创作四小幅卡通连环画,写清故事情节。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课后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本科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设计思路:以各种向日葵照片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及色彩的对比关系,笔触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画家通过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观察、提问、交流等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3、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将春、夏、秋、冬四季节,用合适的颜色组织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有何意义?
1、每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适的色卡表现春、夏、秋、冬。
2、按照合适的位置,贴在相应的季节上。
【作品展示】
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后活动】
1、用画笔体验向日葵带给我的喜悦之情。1)花心 花盘,花瓣,花萼。
3、厚重的笔触、再体验,按照梵高的构图方法,画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设计作品。
2、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不同色彩调和的作品,欣赏。
2、说一说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教后反思:
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学重点
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学具准备
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设计标志》。
1、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1、标志的种类(以提问与直观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1)从用途上分: ①非商业标志; ②商业标志; ③公共标志。
(2)从其表现手法上分:(以连线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加强认识,使他们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①图形构成的标志(包括具象和抽象两种)②文字构成的标志(包括汉字、字母、数字)③综合型标志(图形和文字组合)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2、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即“简、准、奇、美”(分别以直观评析法引导,增强学生对标志的了解,为提高设计能力做铺垫)。
3、标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演示制作过程)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知道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
2、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为班级设计标志。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6、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行间知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2、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2、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标志设计。(2分钟)
3、校园的秋天──设计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2、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三、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课前准备: 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我们看到这张年画,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一条大鲤鱼上,旁边还有盛开的莲花,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3、劳动人民是很聪明的,他们画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谐音的方法来表示吉祥的意思。
4、“莲”和 “连”是同音字,“鱼”和“余”是同音字,合起来就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谐音的方法来画,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贴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象征”是说由这一个事物来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如红色象征喜庆、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6、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介绍民间美术种类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后随着年画发展,它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包括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3、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4、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找一找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民间美术的特点——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2)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装饰等常用到吉祥图案,如运用较多的有谐音,两个狮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囍”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有些内容已成为固定模式,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图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2、教师展示不同民俗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1)民间美术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头脑中要常常记住三个要素,那就是:谐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民间美术种类以外,我们知道的还有脸谱,编织,皮影等等,同学们课下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图案?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5)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3、观看视频,独立思考问题,倾听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剪纸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2、归纳提炼,学生欣赏(审美),并回答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1)、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2)、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观察思考学习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分工合作)。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巡回指导。2)、学生动手合作,体验剪纸艺术。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3、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盘长结的编法
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2、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1)、打结固定。2)、装饰饰物。3)、做穗子。
4)、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课后反思:
第六课
让图表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让图表说话》涉及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图表知识的学习运用,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图表说话》图表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因此本课《让图表说话》教学力求体现学科内、学科问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增长。
教学目标
1、明确图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图表设计、美化的基本要领。
2、能够有目的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通过图表明确地反映出来。
3、能够在有序的操作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图表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图表的个性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调查,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简单结论。该活动为图表设计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假如现在有一位同学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样帮助这位同学正确地找到你家呢?两种方法:可以跟他讲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你们想想哪种方法会更好?很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加直观和清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让图表说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通过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学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形成传达信息的效果对比。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习图表知识
(一)、图表的多种形式
从上面这组同学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运用表格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格式形式来表达,如数学课中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片展示)
活动二:能否用更丰富的图表形式重新整理调查的信息,使调查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并为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做铺垫。
活动后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
(二)图表的丰富表现
1、具象图形运用。通过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对内容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恰当的表现方法能使内容更具逻辑性,使图表所表达的内容间的对比与变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样能使图表更形象、生动而又有趣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范例。(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象图形在图表中的表现运用,能加强图表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抽象图形运用。除利用具象图形外,也可用点、线、面、体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与变化趋势。
3、色彩运用。丰富的图表设计除选择恰当的图形表达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关文字、数字的标注。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作业:学生进行图表设计。教师辅导。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三:学生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图表设计,使图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并有创意。
作业展评,自评与互评。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表,图表的运用,让我们以更直观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课后反思: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特征;
2、能够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小组选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所标示的转折提按标示,学生交流评价。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临摹,完成作业,全班讲评。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故事导入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2、《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3、《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4、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2、展示《怀素自叙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临写体验、交流。
2、分别用楷书、隶书、小篆、草书四种书体临写教材中“不及”两字,强调呈现四种书体笔画的各自特点。
3、小组之间交流、探讨四种书体如何通过提按、快慢、断连、行止、藏露等用笔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2、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课后反思:
《中国美术作品概述
(一)》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目标
1、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无论是雕还是塑均能运用自如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的结合也天衣无缝。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唐三彩上。这种小型的、用于随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种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以黄、绿、褐、青、白等色彩为主明亮而华丽。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乐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镇墓俑、胡人俑等动物则有骏马、骆驼以及想象中的镇墓兽等等题材十分丰富表现了唐代社会的众生像。唐三彩女俑丰腴、肥胖、脸面饱满、樱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骑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进骆驼和马则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着这一新阶层的审美观念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民间工艺雕刻艺术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艺得到大力弘扬。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性、现实性则大为增强。雕塑艺术失去了汉唐以来的雄浑大气技巧上趋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宫女像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等都有这种特色。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称“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艺术既继承了西藏本土的传统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佛像铸造中注重镶嵌工艺、鎏金工艺和透雕工艺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存在着缺乏个性的程式化倾向但形体的外在表现力却十分强烈。宋元明清时期尽管雕塑艺术走下坡路但在工艺雕刻领域却取得了新的成就无论是作品的精美还是种类的繁多都超过前代。而在世俗题材的雕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开始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
4、学生欣赏,学生评述。
5、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6、感受摄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2、交流、提高。
3、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
4、学生评述。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合作训练。
2、总评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细节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依据和演变过程。本节课主要赏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赏析的方式了解了各类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自我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定义中国古代雕塑各时期的不同及特点也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
3、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五、巩固提高
(1)内容:结合具体图例概述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结合作品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6.湘教版地理教材活动教学思考 篇六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I中有5个启示类的活动, 它们分别是: (1) 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2) 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的经验,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 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 也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对我国有哪些重要的启示? (4) 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5) 鲁尔区综合治理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
这五个启示涉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五个大问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土地沙漠化、城市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区的治理整顿与振兴等。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对这几个活动加以利用, 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那么对促进自主获取地理科学知识, 培养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形成必备的地理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标, 凸显地理主干知识
这五个启示类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近年高考试题的所有题型。如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该活动内容涉及流域的水文、水系特征;流域内气候特征、植被状况、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模式等;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则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风力作用强劲) 及造成沙漠化的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当地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等导致植被破坏, 沙土直接裸露地表等) ;要探讨鲁尔区综合治理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学生必需清楚工业布局的区位要求、影响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等。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1地理试题中与以上活动内容所揭示的知识直接相关的如:
“土地沙漠化”问题在今年的全国卷中没有明确出现, 但该类问题一直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 比较典型的如2004年的“中亚白风暴”以20世纪60年代的资料, 折射我国北方面临的沙尘暴肆虐问题。只要沙尘暴问题还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后该类问题也绝不可能从高考试卷中消失。
教材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 能够帮助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 把原有的点状知识串接起来, 形成知识链条, 凸现地理主干知识,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注重能力训练, 促成知识迁移
注重过程是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教材中的几个启示活动,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让学生探究一个区域的自然及人文概况,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造成了环境问题, 经过综合治理与开发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系列。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点, 促进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还能在地理学科知识到地理实际知识的转换中有效形成知识的迁移。
活动探究的设计流程是:分析流域地理条件→区分各地理要素对流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综合治理对策→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
该种类型的活动在设计上以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为归宿,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把具体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实现了知识的升华, 有效促成知识迁移。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养成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知识、学科能力最重要的服务和应用领域是现实生活。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内容, 大多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出发点, 能力、价值观、应用领域等方面相互联系。遵循从地理学科知识→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地理素养形成的脉络,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
比如教材所设计的:对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 也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对我国有哪些重要的启示?
鲁尔区综合治理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等活动。
7.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篇七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湘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节,对本章节来说,它是对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升华,也是对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氣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三维目标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特点。② 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③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④ 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 掌握区域分析与比较的地理研究的方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③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 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②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规律及成因
地域分异规律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城市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对于理论的规律性(三个为大尺度的自然环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法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并非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形成的。探究发现法,学生活动不停留在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力求始终保持学生的思维张力。
三、教法分析
高中学生生活经历少,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苏格拉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以“森林之旅”为主线,创设情景实施探究,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读图分析得出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并且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二)课前准备
1.创设情景
现在我们要组织一个旅行团,准备到世界各地进行一次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景观之旅。在出发前请各位团友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共同商讨,设计出一条合理的线路。
2.分组
课前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全班学生以旅行团为名义分成三个考察小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一小组分别推选出一名导游。请各旅行团,课前收集各地有关森林的图片。上课按旅行团分组安排座位。
五、练习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六、专家点评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推荐阅读: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点08-17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试题09-30
七年级上册地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知识点梳理湘教版06-2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三课时教案分析-文档资料12-17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10-11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28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08-22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09-10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06-14
湘教版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