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

2024-06-23

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精选8篇)

1.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 篇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 论

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记住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事件:

1978年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时一门学科的看法。

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领导机构: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1)海外孔子学院建设(Confucius Institute),(2)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

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会上有人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这一传统提法。

元末明初供朝鲜人学汉语的有名的教材是老乞大和朴通事

2、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什么?教学大纲如何分类?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3、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是什么?具体内容要记住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是什么(名称及适用阶段)

汉语言专业教育

 性质: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两种属性。 教学内容:

 言语技能教学和研究交际技能教学 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言理论知识教学 中国人文知识和相关专业方向知识的教学 体育、中文信息处理 第二外语的教学

汉语进修教学

 非学历教育类型

 面向长期来华进修的汉语的学习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多等级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  期限一般为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

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学习的阶段性矛盾。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测定学习者入学时的汉语水平。

汉语短期教学

 属于非学历教育类型。

 教学具有单一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短时特性、整体应变性和强化性。一般设定在10周之内。美国一些第二语言教学机构设定为7周或9周,我国设定为4周或8周。

5、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p58)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课

2、专项技能课

3、专项目标课

4、语言知识课

5、翻译课

6、其他课程。(参考刘本P300)

6、学科理论基础研究概述

总体来看,人们提到的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是: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哲学这五门学科。

7、学科理论基础的地位和范围: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并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所说的“学科理论基础”都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他们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单独指导和支撑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74)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第二语言教学是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P77)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P77、78)文化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重要的理论基础(P78)

8、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区别于母语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有别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是当做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9、对外汉语总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3、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教学法及流派(教学法的内容是重中之重,涵盖填空选择论述题型)

10、了解几种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一)、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二)、直接法相关内容(direct method)三)、听说法 

  • 听说放在首位 先用耳听 后用口说(audio-oral)

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

• 听说法又被称为口语法、结构法、语言学法、句型法、耳口法等。四)视听法的主要特征(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运用视听法的教材《新概念英语》 五)交际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1、汉语语音教学法分为哪两种?

• 总体上可分为两种:

• 音系教学:是从汉语语音体系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从汉语单音教学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声韵调和拼音等各单项的专门练习,直到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优势:重视语音,发音标准,学生有一定听辨纠音能力,对后续学习比较有利。但趣味性较低,枯燥,忽视语调,听说习惯不好,口语不流利。

• 语流教学:是从汉语实际语言运用出发进行的语音教学。也就是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入手,从会话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和会话练习结合起来,最终再回归到会话。

• 优点:学生学习有成就感,较快入门。但听辨纠音能力较弱,单字调发音不清。

12、语音教学的具体方法(要求能举例子)

模仿练习对比法 引导法 夸张法 直观教学 拖音法 • 以旧带新法

1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阶段及主旨

• 1)初级阶段只须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 • 2)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

3)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 •

14、语法教学三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1)归纳法 •(2)演绎法 •(3)句型法

• 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15、跨文化交际 要求掌握:

1、定义

2、两种形式

3、大文化小文化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概述、20世纪50—70年代的教材编写概况

1958年 邓懿 《汉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以语法结构为主;

• 二、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初的教材编写情况

《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外文出版社,1980)《实用汉语课本》(刘珣 商务印书馆 1981)• 《初级汉语课本》(鲁健冀 北京语言学院/华语出版社 1986)以其为主干的配套教材是我国最早编写的系列教材

90年代 北语对外汉语教学系列教材

• 从课程角度考虑对外汉语教材的分类(能辨析教材的归属)

1、语言技能类教材:包括综合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

2、语言知识类教材

3、文化知识类教材

4、特殊用途语言教材(商贸、旅游、外交等)

18、第二语言习得部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所you内容都是重点,包括对小知识点和大知识点的掌握

18、所谓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 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 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 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 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对比分析强硬派与温和派的观点是什么?

19、对比分析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入到语言教学领域是从美国结构主义学者拉多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的语言学》开始的。

20、(二)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一,各种语言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第二,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第三,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

21、对比分析的相关概念

迁移 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 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 比如主谓宾句子。负迁移(语际干扰)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我去了学校昨天 王二结婚了玉兰”、“今天总理握手我”

22、(三)对比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1.描写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写 2.选择 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3.对比 找出两种语言关系中的特殊点

4.预测 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形成预测

23、偏误分析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967 年 ,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rder)将语言错误分成了失误(mistake)• • • 和偏误(error)两种

失误是不成系统的、偶发的和无规律的

偏误只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才会有的 , 是成系统的、多发的和有规律的。偏误是语言学习者由于缺乏语言能力所造成的错误。特点是:出现频率高,生成者不能自纠。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 包括偏误的类型 , 偏误产生的原因 , 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

(二)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三)偏误分析的分类

从语言要素角度: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篇章 数学模式 偏误产生原因

偏误产生原因的分类:

语际偏误:由于母语的干扰而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语内偏误:第 二语言内部的发展偏误,目的语规则泛化偏误。这类偏误一般在其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且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也会出现同样的偏误。比如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单独做谓语,要么前面加程度状语要么后面有程度补语,但是如果形容词做谓语表示变化时,就不能再受“很”等表示程度的副词的修饰,而学习者常常会在学了第一条规则之后就套用在所有句式中,造出“我今天起得很晚了”之类的错误句子。训练偏误:主要指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相连的两个数词表示概数。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24、什么是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 ,指外语学习者的 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了的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 ,还是会在 中介语的使用中出现。

25、什么是中介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个系统在语音、词汇、文化、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系统,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系统,这个系统是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26、第七章语言测试部分要求掌握语言测试的分类及包括的典型考试类别。知道常见的题型属于哪个类别即可

27、语言测试的作用是什么?

28、汉语等级考试的等级及层次

29、法国字本位教学法的典型教材是什么?

2.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 篇二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3.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汉语交际文化;中国文化;对外汉语

一.对外汉语中的交际文化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偏误,可能是发音的偏误,语法的错误,还有一种就是与交际文化因素密切想关的偏误。有时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我有一个妻子”“今天下课以后,我要收拾我们房间,我要把我的衣服放我的衣柜里。”“你叫什么名字吗?”“什么是你的电话号码?”“你请教我”等这样错误的句子,这些句子可能在语法上都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在我们中国人正常说话的情况下却不这么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国留学生不懂得我们中国的交际文化。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来说,他们由于不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不能恰当的运用汉语,甚至造成一些误会,所以我们应该要将那些具有中国特殊含义的,在外国人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的,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作为汉语教学的切入点,把在语言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中国人的习俗、心态、道德观念的文化因素更好的教授给外国学生,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汉语。

二.对外汉语中文化交际的表达方式

1.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

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礼貌。自谦称呼人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对自己必须谦虚,有的时候可以贬低自己。的二点是对他人一定要尊敬,有的时候可以抬高他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色。因此,中国人在日常交际时,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之情,常常说“见到您是我的荣幸”“久仰您的大名”等等。当客人夸赞中国人时,中国人总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不敢当”。明明写了一份很好的论文,作者可能在最后一句话中写到“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这样一句贬义的话。有的西方人因为中国人有时候说话过于自谦,明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不承认,认为他们很虚假,其实他们不懂得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这种“自谦尊人”的特有交际文化。这种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就是表现了中国人有礼貌,注重感情的交流,以情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介绍给外国留学生这种中国人特有的交际文化时,要把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自谦和尊敬他人的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告诉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消除语言交际中的误会。

2.称谓的表达方式

称谓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我国的称谓文化比较复杂,因此这也是汉语学习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汉语称谓,汉语称谓除了有社交称谓和社亲属谓之分外,面称和背称之分,通称和敬称之分,还有狎昵称呼和亲昵称呼之分等。有些称谓的应用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就非常的不好理解了。例如:我们会在姓氏的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老王”“老李”“老张”,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外国人就不懂了,在他们看来,他们也不老呀,也就是40多岁,为什么要叫他们“老~~~~”,这对他们来说很困惑,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外国的学习者们不明白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中国人喜欢在人的姓氏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是表达一种尊敬的情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向外国的学习者们讲授中国特有的称谓交际文化,使他们能够充分的了解汉语的称谓交际文化,在语言交际中能够顺利使用。

3.以委婉词达意的表达方式

崇尚和禁忌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个民族心里特征、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一种表现。因此,产生了用委婉词达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或者是为了礼貌道德,或者是为了避凶就吉,人们不自觉地进行各种避讳。例如人们把“死”这个词,用“走了”“去世”“誓死”“向马克思报道”等词来表达。再如人们不会说直接说某个人是“瘸子”,而是说成“行动不方便”等。许多人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和“方便”等。外国的留学生很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意思,同时,还可能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导致很多的误解。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向外国学生介绍这种用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一定要将民族避讳的心理及禁忌的习俗介绍给外国学生,这样就不会造成在语言交际中的误会,有助于外国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

三.结语

对外汉语的教学是针对外国学生的教学,而汉语交际文化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是的难点。外国的学习者们很容易由于不理解汉语中的交际文化而在使用汉语时产生偏误。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讲一些具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在当今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交际文化,从而生留学生们能够准确的理解汉语交际中的文化,使他们不再对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称呼人,为什么喜欢自谦尊人等产生误解。只有这样外国的学习者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先亮.交际文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余云龙.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4]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胡文中.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

4.对外汉语教学法复习 篇四

一、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8.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1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14.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交际性练习等等。16.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 泛读 等几种。17.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18.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2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2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预测 四个步骤。

23.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24.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5.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2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2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和趣味性。

29.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

30.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

32.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 和

一般教学理论

。3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 的教学。

35.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 37.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38.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3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4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 5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5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55.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 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57.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

二,选择正确答案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C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B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E__。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C___,该刊物为___G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D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 B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C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D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8.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D___。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9.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B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10.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D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11.功能法产生于___D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12.认知法产生于____B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G。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13.《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D____。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1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B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15._______D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 16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B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7 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c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

18《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d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b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 20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c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 2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3完形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24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25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26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27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2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C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0“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D 之一。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31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32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C。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33.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B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34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D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35保证B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D。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3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D。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38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C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A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40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D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41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B组成的。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42.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3.C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4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C。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45.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A。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4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C。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48.A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4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C的教材。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5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D等。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51.“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 D,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

三、解释术语: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4.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5.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6.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7.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8.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1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5.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7.“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8.(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23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四、回答问题(每题不超200字)

1.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4/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5/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3.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

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教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

4.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5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6.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7.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8.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复合趋向补语(“V进来”、“V进去”、“V出来”、“V出去”、“V回来”等)

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就好。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我把这些常用方法罗列出来,也许都是你们早就掌握的。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读课教学课堂的核心。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

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交际练习似乎指南上说得很清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4)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

9.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 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 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

1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可能有两种看法: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1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2/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1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可能有两种看法:

1/ 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 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16.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17.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19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0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2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化冲突。2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简述认知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一)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二)主要特点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24 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四、论述题 25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就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并沐浴着中华文化,在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中,由于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就要小的多,而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错误,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与语言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对外汉口与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实际上,第二语言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26试述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结合教材,并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阶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实施教学计划、贯彻教学院则、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都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需要,并接受课堂教学的减压;成绩测试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并给课堂教学以反馈。所以说,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他的教学能力,也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27为什么说心理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是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须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对外汉语需要研究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心理过程与规律,特别是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情绪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因此,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大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理论支柱。

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除了以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外,也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随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随着对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语言习得规律的不断解释,心理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所认识。

5.汉语歌曲对外汉语教学 篇五

中国歌曲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待的。音乐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以及左右大脑对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观点的影响可以解释音乐本身在人类学习中的过程对于作用的积极影响。而中国歌曲,选择适当的中国歌曲也促进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流行,可以说主要的渠道和力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与无意识的影响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中文歌曲进行教学,不仅仅是音乐 在教学和教学中充满了娱乐因素,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然控制词语和句子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歌曲作为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如音乐省对人们学习的积极影响,歌曲在课堂效果中的激发效果,以及特定的中国歌曲如词汇的积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语言和听力的积极影响等等。细致解释中国歌曲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发挥什么样的效果。n文章的另一方面如何选择中文歌曲使其在教学项目中合理,做了详细的描述,如选择适当的教学中国文化的中国特色反映了这首歌的具体中国风格,而且还支付注意教授与人群中的汉语不一样,目标明确。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中国方言方言的问题,如某些歌剧中包含东方某些方言,还有更多的粤语方言,以及随后出现的网络歌曲包含的短语惩罚时尚中国歌现象。结合这些特点,然后与中国现有的中国结合 而且学生在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让汉语教学更多生活和音乐,提高学生兴趣,在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同时学习汉语。

中国歌曲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论基础 n 在中国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方面,中国歌曲的教学确实是接近现实生活的最有效和最有活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人的魅力的直接和生动的表达。

创新教学理论

nLife在于创新,是基于时代的发展做出适当的变革。教授汉语作为外语的新课题迫切需要这种创新的方法。中国歌曲作为外语教学的作用,是创新教学理论的一个很大的反映。

创新教育是教育人们以创新和创新的精神作为教育的基本价值。(1)简单地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这是正确的,但它不全面。正如一个硬币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创新教育还包含另一层含义:教育自己的创新。革新 大量人才的出现与教育制度和自身创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创造能力。n这是因为:(1)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2)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是继承的,但本质是创造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动机决定了教育产品不是机械化生产的统一组成部分,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3)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项目。(4)创新教育是教育革命。教育最有可能导致所有行业的僵化和保守。有些人开玩笑说,目前的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2] n(B)接触实际理论

n如何在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创新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学学校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是不同的和有偏见的。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今天的外语热,特别是英语热,可以形容为没有增加,日复一日,外语工作者枯竭,淹没,所以外语教学研究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创新,如何提高效率,更加迫切。我认为形式正在改变,需求正在改变,但实践的理论与实际教育风格必须始终被提倡,这是我们中国歌曲在中外教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唯一途径。[8] nNow中国歌曲在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n1,弱理论研究:(1)缺乏专业研究团队。(2)缺乏对主要宏观问题的系统研究和研究。(3)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4)教师理论知觉较弱。

我需要解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我说的指导实践的理论,其实不一定是直接的,不是要求老师直接谈论他人的理论直接到教室应用,而是老师应该有相当的理论意识,应该永远专注于中国歌曲外在中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应该继续利用相关理论的合理组成。在相关理论的启发下,或在他人理论的合理组成的基础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探索自己,学校(班)和教学的实际教学方法。n2,教师素质不高 n3,缺乏教学资源 n4,教学理念背后[9] n(C)专业化理论

n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以及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和科学建设的发展同时进行。教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研究,理论研究的结果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实践。虽然理论研究的范围在教学汉语作为外语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但是理论意识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而是教学理论的总体趋势是深刻和完美的。n nSecond,学习唱中国歌曲对学习中文的积极影响 n 随着广播,电视,mp3,mp4,电脑等的普及,我们的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我们读教科书,听老师的解释。课后学生将主动选择一些方式巩固学习,如看电视,听收音机,听歌,上网等。有些学生没有有意识地接触,有些学生有意识地意识到这是自己学习中文 种种学习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帮助自己学习中文。n(A)增加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nFamous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谈到他的成功时曾经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回答如何教这个问题时,也指出:必须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是使这个主题值得学习。中国有一句话:强推牛头不喝水,就是让别人做他不想做的经常做得很好。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外语,他是外语必须学会坏。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将全部出去,愉快地做,甚至不知疲倦,不眠的夜晚,也会做得很好,即使他感觉不好

n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试图探索某事或从某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关。兴趣是一种倾向,知道它有相对的稳定性。人的认知指向或倾向于某一事物,只有在更长的持续时间,更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人格的心理特征之一。学习简单 学习本身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可以在学习的同时结合我们的爱好,这可以实现优秀的学习。死亡研究,rote往往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会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学习唱歌,继续积累新的词汇,乐于总结建立自己的学习经验,并能够快速高质量地掌握中国知识来满足,并在学习中文,总是快乐,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效果。[6] n(B)增加词汇量

n词汇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情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词汇非常丰富。

在一个方面,他有更多的话,他的词汇越丰富,越是表达。这样,每个人都有一定数量的词汇。许多外国学生在与中国人交流中,有时觉得他们不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词汇不够丰富,在自己有限的词汇积累中,找不到正确的词来表达意思。如此时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在指挥台上(这里,眼睛的错误使用,眼睛不能集中,只有眼睛可以集中)由于词汇有限,导致主体受到不当,形成语言疾病。[7] n(C)培养语言的感觉

nMr。叶崇涛说:语言语言的训练,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训练语言。卢书祥先生还说,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语言能力各个方面。所谓的语言,也就是语言意识,即语言的感觉,理解,掌握的能力。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学习汉语时,尤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掌握的整体能力。

n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他们的词汇的深刻意义,他们的听说和语音的优先级,节奏的语调几乎没有,所以当听到节目的内容不能有一个好的感觉,经验等。因为语言的感觉是基于听说和说话的,但是语言比听说和说话活动高,因此语言的感觉是外在表现的感觉和体验的语言。

n学习唱中国歌曲训练 学生的语气很难。学习唱歌,包括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学习,同时学习模仿的同时,体验对歌手的感受的诠释,另一方面唱歌,同时唱歌,对歌手的感受有更深的体验,并通过自己再次推断出来。[4] n(D)理解负载的文化内容

n中国学生理解中的问题和障碍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差异,而且也因为生活方式的文化差异。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理解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中国歌曲因其不同的类型,其文化内容的负载不尽相同。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歌曲仍然没有一个更系统的分类,所以在这古老的诗歌和民歌作为例子。许多古代的中国诗歌可以在节奏上唱,古诗歌更是古代文化,所以我们在中国学习这些学生,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如苏水水歌这个词还是很受欢迎的,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唱-nHow是月亮吗?葡萄酒问蓝天。我不知道天堂宫阙,今年是什么。一世 想要回风。害怕琼鲁玉宇,高高的人群,从舞蹈到清晰的电影,什么似乎在世界上。

nTurn诸葛,低Qi家,根据不眠,不应该有恨,为什么要长到另一轮?人们有欢乐和悲伤,有晴朗的轮回,整个古老困难。Nung,月亮和新月。

n这首歌是很多人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表达的是心情,在这个词中,人们用这个词的形象描绘出来,勾画出一个皓月空,美千里,孤独的光源状态的气氛,自己情绪的独立性和过去的神话和传说中融合了一个月在阴阳中缺乏渗透的强烈的哲学意义,它可以说自然和社会的高度适合的作品的歌词。虽然这个字通过了月,但无处不在付人。在电影写月亮描写孤独,下一部电影与月亮回到另一个,这是特别的,非常浪漫,学习歌曲不仅学习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其意义,口味。n 第三,中国歌曲作为一种外语教学中的中文作用 n 随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发展,教学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结合青年团体,对音乐,流行文化,民俗文化的兴趣,尝试使用教学歌曲学习汉语也是一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1,10] n(A)存在歌曲的选择

n对于中国歌曲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唱歌来发展,这样他们就会有意识地主动以百度下的中国歌曲,先了解中国的意思,然后跟着唱歌,许多新话都从中学到唱歌。这首歌最初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学生同时学习唱歌,不仅学习简单的词汇,语调,压力,情感,包括在句子中,句子的压力,如连续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和感觉,如Faye Wong的老歌另请参见烟:另见烟上升,暮光包围地球,想要爆炸的烟雾,你去哪里,日落诗意,黄昏绘画,诗意,虽然美丽,我的心只有你。除了朗朗朗诵,音调节奏,还要加入自己的感觉。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享受表演,使学生加入行动,表达,情感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n学生也在听歌曲的同时听大量的话,所以为了让学生 更多接触新的词汇,我们不能长期使用固定的歌曲来教学,并不断地去寻找各种不同词汇的歌曲来教学生。在古典,民族,摇滚,流行等方面同时发展的歌曲。

n(B)影响教学汉语作为外语的发展的因素 n1,了解外语文化教学的缺陷。

n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文化竞争在全球化时代,关键点是语言竞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在经济竞争中,而且在文化影响力上加强。将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是提高中华文化实力的重要举措。同时,教中文作为外语特别重要。n2,教师建设背后,合格教师机构不合格,分配区不够宽。

目前,随着中国发烧与中国老师短缺形成鲜明对比,国际汉语教师协会北京代表处每年发布美国,增加中国学生人数增加187%,全球4000多所大学打开中文课。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外语教师的差距已达到500万!首先现在在新的 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对外国教师的需求正在增加。但是,拥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的中国教师人数很少,特别是获得国际汉语教师资格的高素质和专业的国际汉语教师。n3,用于教学外语文化和推广教材缺陷。

n首先,我们想谈谈中文词和语言教学。其次,由于中文的特点,它与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其他语言非常不同。同时,由于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模式,我们应该采用中国国际推广材料,不仅用于欧美,还用于亚洲和非洲等国家。n nFourth,促进中国歌曲在汉语教学中作为对策的发展功能 n n(1)中国歌曲介绍汉语作为外语的听力理解的教学策略 n1,选择适当的中文歌曲作为听力材料

不像一般的声音材料,这首歌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刺激进入听力教室。因此,如何从大量的中国歌曲中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它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一 一般来说,选择适当的中文歌曲作为听力材料,你应该把握时间:

首先,歌曲很好,歌词很好理解。音乐旋律美观,普通话唱歌和歌手清晰明确的规范,被选为最基本的条件。(如粤语歌曲,民歌,原创歌曲等)和民间歌曲与说唱艺术(如ant,民歌,小调等)和一些歌颂古典诗歌(如组成唐诗后)为初学者中国学生,但会增加听力理解的难度。另外,一些中国歌曲对追求韵律和所谓的新奇,经常不符合规则的规则与规则,无论这些曲调多么美丽,提议的教师不选择非凡的存在与歌曲。例如,一首歌叫着寻找歌曲多少希望/安装多少忧郁/喜欢一年的邮票/携带旧的爱心不断寻找新的爱情? 6? 8? 6? 8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安装有希望和忧郁显然是不合理的,担心和新的爱情不回来。在另一首歌中,有这么几个字:我过去就像一个小 有时不是双重否定,而是并列负面,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办法这样做。没有时间或每一刻;但从语义分析,这首歌的目的是告诉主角在任何时候犹豫无奈的需要安慰和帮助,由于语法错误,导致每一次每一时刻的无奈已经变得总是帮助每一刻。有这样的中国歌曲的问题,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听力教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选定的歌曲可以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音乐起源早,约三千年前就开始出现一个完整的音乐理论和乐器,所以中国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加上不同地区和民族风俗,制作中国歌曲旋律,节奏和声音的变化呈现出独特的地理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可以反映一些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时代的特点,反映出歌曲的不同歌唱风格,使学生可以从语言中学习,同时从不同的语境中理解水平国家的习俗。

nAgain,所选歌曲最能反映口语特征。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只是理解和沟通,听和说话完全对应于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说话更好的人一般听起来更好,因为口头表达是在交换环境中进行的,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须首先理解他人的习惯和方法的表达,这是听力的类别。因此,老师可以选择那些模仿聊天的方式或方式,甚至类似于半谈的民歌等,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会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技能相互提高。[5] n2,选择适当的做法

nHearing是一个涉及从上到下的复杂过程,也就是说,使用背景知识来了解整体意义,从下到上,即听到的声音,建立两个过程的相应词和句子。应该在听力练习时考虑。n首先,教师应根据演奏内容的歌曲执行必要的背景来激活学生在现有知识的记忆;同时解释新词和成语中涉及的歌词,如歌词出现在基本 句子,相关词,量词和短语。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标题,提醒学生注意在重复的句子信息中捕捉旋律。让学生可以纠正这首歌的活动。

nSecond,指导学生识别信息的重要细节。根据需要,教师可以将歌曲剪成句子,短语和单词,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字或相关细节,了解学生监听和调整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歌曲后填空。这些问题可以是歌词练习,韵律练习和修辞和语法类型练习。学生不能理解部分歌词,可以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组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识别歌曲信息的细节。

n如果你有机会,你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唱中国歌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遵循记录

然后按照音乐的节奏,找到机会鼓励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提示他们从浅层进入 n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热情的积极性。[5] n(B)在职教师提高自己的中文教学水平

汉语作为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 n根据国家 汉办统计,目前中国国内语言教学作为第二语言兼职教师共有6000多人,而获得外国教师证书的不是来自教职员工1 / 4.20世纪80年代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教学中文作为外语时期,吕碧松先生从建设学科的角度加强教师建设,他认为一方面培养专业硕士和博士,作为教师中国作为外语储蓄,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必须接受90年代的培养,卢宝星先生也强调了加强教师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汉语作为外语教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汉语作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师培训等,以及对专业发展的研究的国际汉语教师几乎是教师成功或失败的教学的关键,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没有入读中文教师的中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是很重要的。然而,高等院校对已经参加他们的职业发展研究的教师进行职业规划是有必要的 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质量的迅速发展。n2,汉语作为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式

n为了使汉语作为外语的快速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师不能被忽视,如何开展他们的职业规划,也成为中国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汉语教师作为外语的发展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即教师能力结构的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n(1),中国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n教师的教练能力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有效地将知识,质量和能力传递给学生。它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驾驶教室的能力和观看老师的能力。n(2),中国教师应该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n更多的知识要求教师继续学习和自我反思,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师应该养成自我反省的生活习惯,不断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继续挑战自我,发展自己。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师应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发现每个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调整教材和教学大纲,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判断,评价和解释,不断分析评价教学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技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也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同行教师分享探索,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自我发展。

n此外,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教学,还应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师应该进行科学研究,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科学研究课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主题选择,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等方面,外国教师需要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中学习,参与跨学科语言教学活动,努力实现跨学科,跨学科的汉语教学。n(3)汉语作为外语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种 职业培训

目前,国内外中文教学界正在不断探索汉语教师作为外语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一些学校或机构采取生产方式,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师和学生侧重于外语教学理论和知识的教学。讲座,教学示范,小型研讨会,中国教师培训;也主张引入美国学者w.allen微观教学法,使用五步训练模式,即技能学习,技能,技能评估,技能练习,技能提升。总而言之,作为外语的汉语教师应积极参与在职培训,结合自身的学术教育和在职培训,努力做好自己的能力和能力跟进外语的发展教师。nV。结论

6.对外汉语教学法 篇六

·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 为中心,以教师 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 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

2、B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准确度

·

3、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B

A精讲多练 B听说领先 C学习者为中心 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

4、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D)的代表教材。A翻译法 B听说法 C交际法 D视听法

·

5、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A)。A实用汉语课本 B标准汉语教程 C汉语会话301句 D基础汉语40课 ·

6、下面那种不属于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教学法(D)。A直接法 B情景法 C听说法 D交际法 ·

7、提出交际能力的人是(C)。

A乔姆斯基 B海姆斯 C维多森 D吕必松

·

8、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B)

A精讲多练 B听说领先 C学习者为中心 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

9、下面哪项不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观因素"(D)A动机 B态度 C焦虑 D听力材料 ·

10、汉语水平考试属于(A)。

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考试 C成绩测试 D诊断性测试 ·

11、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

12、B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

13、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主观性试题。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

14、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D)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一般不训练听说能力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程

·

15、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

1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C。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

17、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C、成绩测试。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

18、功能法产生于D70年代初的西欧。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

19、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分立式测试)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20、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B 的方法之一。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三、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是从习得顺序上而言,儿童掌握的的第一门语言。

2、汉语水平考试:中国的国家级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有基础、初中、高三个考试。

3、功能法:70年代欧洲人提出,以功能和意念来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威多森等人。代表教材有《跟我学》·、教学单位

4、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区分度:测试区分受试者水平差异的性能。

6、教学行为: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7、图式:存在于主题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由不断实践而积累的具有等级层次的经验系统。

8、效度:测试的有效程度,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大大了测试的目的。

9、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的加工方式。

10、叙述性话语:说话人叙述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

11、学习动机:驱使人们学习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里的冲动或者企图达到的目标。

12、交际能力: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观点提出,一个学语言的人,预压能力不仅包括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否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

13、承接性话语:说话者依据对方的话题做出的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四、简答题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答:提问法:冲动型 对话法:冲动型 讲练法:场依存性 归纳法:场独立性

演绎法:场依存性、沉思型 交际法:容忍倾向

对比法:排他倾向的学生

2、课堂教学以前,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 答:对学习者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2分)对学习者接受能力的把握(2分)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2分)对学习材料的分解(2分)提高教材可懂度(2分)

3、力技能训练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基本的听辨能力(2分)注意细节的能力(2分)联想的能力(2分)概括归纳的能力(2分)推理判断的能力(2分)

4、如何激发外国留学生学生学习动机? 答:任务激发(2分)兴趣激发(2分)成就激发(2分)竞争激发(2分)

5、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4分)课型和各门课程之间关系(3分)

选择合适班级学习者需求的教材(3分)

6教案应包括哪些项目?

答: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分)课时分配,分课时要求(1分)教学重点和难点(2分)教学方法(2分)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讲解、巩固、作业(5分)

7、言学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什么影响?

如何处理语言学院里,构成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2分)

每一种语言学派兴起,都给外语教学法以巨大影响。(3分)举例(2分)一般语言学原理和语言要素,在外语教学法中有所体现。(2分)

8、语法有什么特点?对汉语学习者有什么影响? 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3分)

语序的配对特点(3分)汉语语序的变式(3分)影响分析(3分)

9、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堂与课外相结合(4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5分)

10、学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什么影响

答: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影响外语教学方法(3分)外语教学的很多流派都有心理学基础(3分)

同一系统内的心理学流派的变化也会反映在外语教学法中(3分)

11、汇语法有什么特点?对汉语学习者有什么影响? 答:词汇有趋向双音节特点(3分)词汇缺乏形态变化(3分)

汉语词汇的词义引申特点(3分)影响(3分)

12、学和课外实践是什么关系? 答:直接性配合(4分)间接性配合(5分)

五、论述题

1、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异同之处。(20%)

提示:从理论基础(6分)、教学原则(6分)和具体做法(8分)分别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2、“这是书。”“那是本子”这样的句子,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样的句子脱离实际,在真实的语境中永远不会出现,因此没有教学的意义,因此不应该出现在课本中。另一种看法认为,虽然这样的句子在现实中很少出现,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句子练习“是”的句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课本中不应该放弃。请谈谈你的看法。(10%)

提示:可能两种看法(任意一种只要说明充分就能给满分)

(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交际性原则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不做无意义的操练。(2)同意第二同看法:语言教学中形式操练是交际训练的基础,不能完全放弃。3请分析比较听说法和功能法(交际法)的异同之处。

提示:分别从理论基础(6分)、主要原则(10分)、具体做法(4分)来分析比较异同。

4认为,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要立即纠正,因为如果不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长久的留在大脑中,今后再要纠正就难了;也有人认为不要纠正,因为学生的习得有一个“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怎么纠,学生总是按照那个自然习得顺序来掌握语言的;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大错要纠(5分),小错可略(5分)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点,并且为这些语言点设计一些操练方法。甲:开开电视,看有没有好节目。乙:(打开电视)怎么不亮? 甲:插头没插上。乙:(插上插头)屋子里太亮了。拉上窗帘。

甲:外边风太大,关上窗户好吗?乙:关上吧。

语言点:结果补语:开开、打开、插上、拉上、关上(10分)

操练方法(10分)

2、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点,并且为这些语言点设计一些操练方法。(背景:麦克从楼下拿来一封信,这封信是玛丽前天刚寄出去的„„)

麦克:玛丽,这不是你前天寄出去的信吗?

玛丽:是啊,怎么又退回来了?是不是地址或者邮政编码没写对?

麦克:不是,通知单上说,邮票没贴够。

玛丽:我放进去了几张照片,可能超重了。还欠多少邮票?

麦克:还需要再贴五块钱的。

玛丽:我这儿正好有一张五块的,帮我贴上去吧。

麦克:贴好了。投进下边的邮筒里去吧。(他们等电梯„„)

玛丽:别等电梯了,我们走下去吧。麦克:我刚才就是走上来的。

玛丽:辛苦你了!

麦克:哪里。

提示:

7.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 篇七

1 教学语言特色分析

我们选取了初级, 中级, 高级班的对外汉语阅读课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选择同一课型是避免不同课型可能带来教学语言的一定差异, 选择阅读课是考虑这一课型教学语言比较多, 而且也是三个阶段都设置的课程。

1.1 语速慢

这一项特点勿庸置疑,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的语速自然会较平时讲话慢些。一般有三个层次:课文对照包括领读课文, 就课文内容机械提问, 基本没有信息要求;课文内容对话是指和课文内容相关, 但是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交谈, 有一定信息要求;普通对话包括闲谈, 联想性提问, 一般信息要求较高。研究除了得出教师语速逐级递增和普通对话语速最慢外, 我们还发现越到高级段, 三个层次的语速差别越来越小。这时的语速已经和普通话语段测试 (三分钟450字) 的要求相同。但是和普通说话的200字/分钟的速度还有一定差别。整体看, 这是一个适应汉语节奏, 建立音义反应的渐进过程, 最后归于比较稳定的语速段。

1.2 重复多

在日常对话中不停重复会带来非议, 但是在外汉教学中, 反复是很自然的语言使用。重复出现的场合主要有:新单词:难词, 关键词, 生僻词没有引起学生反应, 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提问中引导性词语:

1.2.1 确认词

这里我们提到的“确认词”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 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学生的反响。例如“明白了?”“理解了吧?”“懂了没有?”“记起来了么?“知道了吧?”屡见不鲜。经过统计, 这样的形式在初, 高级频率大于中级阶段。初级是教学初期, 教师会努力寻求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感, 所以老师特别留意学生是否理解, 是否跟上教学节拍, 防止学生对汉语产生恐惧;中级是一个巩固过程, 学生对汉语的陌生感消失, 但还不宜引入太多的新内容, 教师更多的只是着眼对课文本身的理解;高级阶段, 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引入课外难词, 生僻词, 甚至俚语的数量大大增加, 这时老师的确认是对学生拓展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试探。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中级阶段教师对学生把握性比较大之外, 其他两个阶段的不定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需要确认的几率也高。

1.2.2 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钱钟书曾经戏谑中文中夹杂洋文是“牙缝里嵌肉屑, 全无用处”, 但是在外汉课堂, 使用学生母语或者媒介语 (一般是英语) 不无裨益, 特别是遇到比较难解释的抽象词语时, 用了反而省事。当学生都来自一个国家, 比如以日本学生为主的班级, 老师会使用日语来解释, 而在混合班级则偏向于英语。

1.2.3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

这是二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手势, 身姿, 画图, 和一些卡片。直观的方法就省去了语言不能解释, 或者很难解释的麻烦。所以这样的方法在初中级阶段使用要多于高级班。比如讲到水果, 没有比看卡片更简单方便的了;练数字, 老师会拿来超市的促销单让学生念价格。不过在高级班,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让位于语言解释, 以语言解释为主。

1.2.4 对比

对比是外汉教学讨论的比较多的项目, 比如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目的语中相近项的对比。我们注意到, 在从初级向高级进阶的过程中, 对比从结构对比向意义对比过渡。所谓结构对比, 是给学生一系列同一结构的句子, 让学生知道怎么用一个词语或者句型。比如在初级阶段提到:

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老师就列了如下的句子, 而非灌输术语。括号中是教师隐含的意思, 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句子领会的内容:

我把录音机修

我把录音机修好了 (动作补语) 。

我把录音机丢了 (加时态标记) 。

我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 (地点补语) 。

我把录音机给小王 (宾语) 。

我把录音机修一修 (动词重叠) 。

而在中高级阶段, 老师则在句型对比的基础上, 加入了让学生体会意思的句子对比。这个时候, 老师选择不解释词义,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比如:

嫌:

我不喜欢喝咖啡, 我嫌它苦。

我不喜欢这个女孩, 我嫌她丑。

我不喜欢川菜, 我嫌它辣。

我不喜欢数学, 我嫌它难。

1.3 相关联想多

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 单词和课文的相关联想非常重要。以下我们列举课堂中出现的联想种类。

(1) 文化背景:如中山装。

(2) 习俗:7长寿面。

(3) 传统信念, 观点:绿帽子。

(4) 社会问题:包二奶, 沙漠化。

(5) 相关提问:吃饭——你喜欢吃什么。

(6) 评论:讲到水土流失——问学生如何看待, 应对方式。

(7) 同源引申:如, 理发—理发店—理发师等。

1.3.1 鼓励性词语

这也是教学中常用, 而日常交际中罕见的。如“**说得很好”、“很好”、“完全正确”。如果日常对话中只因为对方说出了一句“合法”的中文你就夸奖对方, 一定会被认为有病。但是这是一种教育策略, 树立信心的方法。

1.3.2 大段空白

教师在提问, 领读后都有大量空白留给学生思考、整理。这个空白时间大大长于普通的句间停顿。

1.3.3 自问自答多

因为教学中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 有组织安排的。所以这些问题或答案明了 (就课文内容提问) 或设定了思考框架 (联想类提问, 讨论) 。因此, 课堂问题并不是以寻求新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老师自问自答主要就是提供给学生思考思路, 回答方式或者范式;比如课堂中有这么一个对话。

老师问:如果你是老板, 你会选哪一个人。

停顿。

老师——如果我是老板, 我会选***, 因为……

这里老师就向学生提供了回答的模板, 即“假设分句—选择—原因”。

1.3.4 回指多

老师会有意重复前面或者以往补充过的新内容。在单词讲解中, 教师倾向于用已学过的单词造句, 引发对新词语的理解。这样就一举两得。

2 个例分析

以上都是教学语言的构成性特点, 也就是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的特点;而其余的都是策略性的, 即可以选择使用的。

我们仅选取单词讲解时教学语言的特点作为分析对象。以下数字就代表上述提及的各个特征。而策略性规则的使用是多重的, 重叠的。以下几个词语的讲解可以综合体现教学语言的策略性特点:

帽子:策略7 (7) , 量词用“顶”动词用“戴”。

策略7 (5) ,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

策略7 (3) , 没有“绿帽子”。

表演:策略7 (7) :表演做名词动词。做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策略6:表演武术。表演京剧。

策略7 (5) :日本的孩子什么时候有全校表演?

策略7 (1) :中国学生毕业, 六一儿童节, 新年……有表演。

策略7 (7) :表演的人——演员。

指导演员的人——director策略4——导演。

3 结语

教学语言, 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它和教师在课下或日常生活中说这种语言时不同。我们提出自然目的语这一概念, 相当于正常本族人讲话或对话使用的语言。而教师用语则是一种为了顺应教学需要而做过相应调整的目的语, 它不同于自然目的语。首先, 这种教学语言本身和自然目的语有交集, 语言一定是正确的;其次是相异性, 也就是教学语言和自然目的语在语言习惯上有所不同, 比如重复, 对比, 语速很慢, 确认语或鼓励语在日常使用中不太会出现;教学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动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让学习者进展的语言, 也就是帮助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语言。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特有的一种语言系统, 这一系统在语音, 词汇, 语法, 交际和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也不同于自然目的语, 是一种随学习者学习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教学语言随着中介语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状态是成为自然目的语 (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惯完全地道) 。所以教学语言也是动态的。

我们用图1表示自然目的语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其中绿色是自然目的语, 紫色是教学语言。注意, 两者不重合部分并不是表示接应语是错误的语言, 而是表示不同于自然目的语的比例, 即上面总结的11个教学语言特点出现的比重与自然目的语的关系。

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后, 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 进一步提出二语教学机会评估理论。这也是下一步可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 全面总结了外汉教师语言的基本特征, 并将其分为策略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即有些规则必须要遵守而有些是策略性选择。本文从中介语角度看待教师语言, 认为其是动态性向目的语靠拢的系统。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介语,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8.对外汉语教学教法初探 篇八

一、以文化为依托,让留学生保持学习汉语的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外国人学习汉语,大多数也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但是很多人在接触汉语后,就会觉得学习汉语很枯燥,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为了能使留学生们将其学习兴趣延续下去,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就应该投其所好,将中华文化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

(一)引领经典阅读,培养浓厚兴趣

在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时,可以通过引导他们阅读中国古代、近现代的经典诗篇、蒙学教材等,这类作品一般比较简单易懂、脍炙人口。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吸引了他们的兴趣,使其学习了汉语。

(二)多角度认识汉字,让留学生领略到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汉字的书写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如何让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这就需要对外汉语老师的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感受到汉文字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领读经典篇目,让留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抑扬顿挫之美。另外,在讲解汉字字形时,可以利用学习英语的方法来讲解汉字,例如英语单词“handsome”,可以将其分为“hand”和“some”,理解为“手一招来了一群人(小姑娘)”。为什么呢?因为“英俊”呀,所以“handsome”翻译成汉语就是“英俊”。同样的汉语也可以这样讲解,例如在讲解“聪明”一词时,可以讲解为“人只有做到耳到、口到、心到、眼到,而且要日日用、月月用,才能變聪明”。这样就不会让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感到无聊,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领略到汉字的魅力。

(三)课堂方式多样化,让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了解了汉文化

作为对外汉语老师绝对不能与教国内学生一样,而是要变着花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教授中国功夫、绘画、剪纸、太极拳、二胡、中国礼仪等,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教授留学生中国书法、快板、戏曲等,既可增加他们的兴趣又可提高留学生口语表达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老师高高在上,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下面的学生听得是一脸崇拜,心里却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最近几年新课标颁布后,课堂教学都进行了改革,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的也要借鉴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了解和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应该对留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就如不能同回族的朋友谈论吃猪肉一样,对其他民族的一些忌讳也要尊重,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与他们熟识,建立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的情感。

(二)对外汉语课堂中应当以鼓励为主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留学生本来就因为担心犯错而不善于表达,这时,作为对外汉语的老师就应该以宽容、赏识、激励、期待等积极的情绪,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驱动力和积极性。例如,提问时可以采用平等的、商量的语气“某某某,你来试一下好吗?”另外,除言辞性鼓励外,还可以加入适当肢体动作,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回答感兴趣,你是认同他的。例如,在留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地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地回答问题,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地提高语言点的重复率

语言学习过程要经历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四个阶段。因此,教师在教授留学生时,一定不能有厌烦情绪,要像教初学说话者一样,多次重复。例如,开始上课时就固定地说“就要上课了”,快下课时就用“就要下课了”表达,这样多次重复,留学生逐渐也就懂得了“就要……了”的用法。另外,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对于学生来说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重难点要多次重复讲解。

三、创建学习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现在中国基础教育相关决定中也提到要合作学习。这一理论同样可以应用到对留学生的教学中。教师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将留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分组,提议他们在同组交流时尽量使用汉语,这样可以增加更多人的锻炼机会,也让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或与老师有距离的同学有机会练习口语。同时,组内选出一名汉语各方面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做组长进行帮助和监督,并把组内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课上或者课下,我们可以组织各小组之间的汉语学习竞赛,增加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内课外并重,营造汉语学习的第二课堂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只是学在课堂,那么是很难学好的。正如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要想使留学生学好汉语仅仅依靠课堂语境是不够的,还需要营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语境课堂,做到既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

(一)丰富课外生活,创设第二课堂语境

为了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可将课余生活与学习汉语相结合,设立汉语角、汉语影视剧社团,组织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歌曲大赛、汉语识字比赛、汉语书法大赛等。在这类轻松、自主的活动中,使留学生们消化课堂内容,巩固汉语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社会大语境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运用,作为对外汉语的老师就必须引导留学生从汉语学习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中去。在华留学生比在他们本国学习汉语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有一个真实而非模拟的语境,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留学生从他们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主动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另外,我们可以与其他专业(如汉语言专业)的老师进行沟通,组织学生进行联谊活动,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互相学习,实现双赢。

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起步却不是很早,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笔者也仅是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冰山一角进行了开凿,还有很多方面,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等需要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们继续探讨,尽管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要披荆斩棘努力前进。

上一篇:原材料辅料生产成品仓库管理制度下一篇: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