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4-10-1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共13篇)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的进步,让差生在老师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优秀的培养方案应该付诸实践,发现并培养一批尖子生,挖掘他们的潜力,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坚实的基础,辅助教师进行辅助活动,提高全班的质量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学期这个班有40名学生,包括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素质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差,文笔潦草,有时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所以这学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我还准备通过培养学生的才能,补充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优秀。现特制定如下计划:

三、教材简要分析:

这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圆柱体与圆锥体”、“正比例与反比例”和“总论”。《综合评论》由4个单元组成。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掌握它们的特性,知道圆柱体的底部、侧面和高度,知道圆锥体的底部和高度,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和反比的含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学会用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知道如何按一定比例放大缩小。了解规模的意义,才能正确计算计划的规模。提高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认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整数与小数、分数与百分比、简单方程、比率与比例等基础知识。具备进行整数、小数、小数运算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简便算法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单的方程;养成查来查去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所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征,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牢牢把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度,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名数转换。

5.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熟练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作图和测量技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6.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初步知识,理解并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平均值。

7.使学生牢固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V.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的锻炼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Cultiva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初等算术,逐步提高学生计算四项的能力。

8.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示,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

10、能掌握单位之间的进度,能正确进行名称转换。

不及物动词补充措施

1、思想教育,转变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差距,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3.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注重掌握基础知识。

5.上课的时候多设计一些他们能回答的问题,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操作指导和质量控制。

7、开展小组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进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关系,共同教育。

七.教学计划

每周时间的教学内容

1 2.21/27 1.教学准备;2.表面旋转

2 2.28/3.6 1.圆柱体的表面积;2.圆柱体的体积

3 3.7/13 1.气缸容积;2.练习和活动3。练习1

4 3.14/20 1.变化量;2.正比例

5 3.21/27 1.画图;2.反比例

6 3.28/4.3 1.观察询问;2.图形的缩放;3.规模

7 4.4/10 1.练习2;2.组织评审;

8 4.11/17 1.对数字的理解:整数;2.小数、分数、百分比和比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少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6、通过单元检测掌握学生巩固知识的情况,若发现缺漏现象及时补救,课外作业做到精心设计,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改正。

7、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所任教的是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95人。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的问题,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上课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作业能够及时完成,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有待于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四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通过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能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圆形纸板、圆规、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工具、媒体课件、投影仪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平时的练习和作业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生要因材施教。

5、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6、借助线段示意图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重视用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化难为易。

7、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抓好班级学生作业书写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8、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9、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8月31日至4日

分数乘法

2课时

9月7日至11日

分数乘法

4课时

9月14日至18日

分数乘法

4课时

9月21日至25日

分数乘法单元检测

4课时

9月28日至10月2日

位置与方向

2课时

国庆放假

10月5日至9日

位置与方向单元检测分数除法

4课时

10月12日至16日

分数除法

4课时

10月19日至23日

分数除法

4课时

10月26日至30日

分数除法单元检测

4课时

11月2日至6日

4课时

十一

11月9日至13日

单元检测期中复习考试

4课时

十二

11月16日至20日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

4课时

十三

11月23日至27日

圆的面积

4课时

十四

11月30日至12月4日

圆的面积扇形圆的面积整理和复习

4课时

十五

12月7日至11日

确定起跑线单元检测

4课时

十六

12月14日至18日

百分数

4课时

十七

12月21日至25日

百分数

4课时

十八

12月28日至1月1日

百分数单元检测

3课时

元旦放假

十九

1月4日至8日

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

4课时

二十

1月11日至15日

数学广角---数与形期末总复习

4课时

二十一

1月18日至1月22日

期末总复习考试

4课时

八、后20%学生帮扶措施

班级中后20%学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接受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完成作业的速度慢,作业质量不高。有几位后进生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造成学生贪玩、懒散、好动、不好好学习。有几位后进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偏大,识字不多,无法督促孩子的学习,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根据上述分析,制定以下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制订合乎学生实际情况的辅导计划,按计划安排辅导作息。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知识构建、能力训练的辅导。

4、帮助学生补习遗缺知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感受成功,获得学习的自信。

6、建立辅导合作小组,做好辅导工作。

7、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教育好后学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导向,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导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教研组将加强教研组建设,以继续争创优秀教研组为动力,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工作上追求“精细化”,在追求教学工作轻负担、高质量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的发展,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

二、工作目标

1、抓好理论学习,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参,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及测评要点。真正落实课标精神,促有效课堂。

2、加强教研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做到更好的同伴互助。

3、加强对教师的行为的管理,自觉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备课、听课与评课等活动,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要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质量才能有突破性提高。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继续加强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案例和论文,构建学习型、专业型的教师团队。

6、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对各项工作认真落实,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7、力争全年级学生数学期末考查及格率达97%以上,优生率高于80%。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常规教研:每位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教参、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对本年级的要求能融会贯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认真写好每月二篇的教学反思,及时记录课堂中的点滴体会,积累教学的思考、感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理论水平奠基。

3、作业设计的研究: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力争把作业和课堂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业的设计要多动脑筋,做到精、活、实。即作业少而精,避免机械无效劳动;作业设计灵活多变,做到基础与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设计有实效,成绩确实有提高。

4、课题的研究:对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要做到研究在平时,处处实践自己的研究,勤于动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复习课的研究,四月底上两节复习课。

5、学习习惯的研究: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仔细计算的习惯。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经常,抓反复,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培优补差研究:教研组编写一些习题对知识专项过关,以方便各教师对学生各类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培优补差工作。

7、争取获得“优秀教研团队”的称号。鼓励教师积极向《教育时空》刊物投稿。力争本期内在《教育时空》和各级刊物上多发表论文、案例篇。

四、工作重点:

1、强化常规教学研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师生发展。

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加强课题研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 ;

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体和正方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 :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二、教材分析:

方程: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抽象图形,修正表象。自主活动,发现特征。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做好课前准备。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变中求同,感悟规律。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安排倒数的认识,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认识比: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加大探索的空间,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加强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检验过程,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可能性: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认识百分数: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练习已有的知识经验,经理讲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增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操作、试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5.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西崖底小学 冯丽梅 本学期,我担任的还是六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班主任,由于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开始一手带起来的,所以我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很了解,且六年级本学期处于小升初的重要时期,因此我本着“用自己的良心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难点和易错点,并归纳成集记录在备课本中,以备后用。

二、认真批改作业,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后进生外,课后还采用“兵帮兵”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学。自从本学期多媒体设备进入我区各个教室以后我注意利用电脑进行教学。在上课前善于从网上搜集各种教学信息,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看了好多网上发表的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还看了网上的示范课录象,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我的教案、课件。课上学生兴趣很高,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注意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五、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入,学习兴趣培养得不够好;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得还是不够得体,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收效甚微,可能是我组织的不得体,使得自己处于被动局面,是小组学习没有真正起到应用的价值;同时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但现实是在我教学中,会提问题的同学很少,总有学生表现不够主动,致使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大部分的课堂还是老师在唱主角。

6.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2016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继续推进我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班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和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策略的交流,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辛勤工作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首先,开学之初,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研读了教学用书,仔细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针对了解的情况,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并适当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在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内容,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个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课后辅导工作。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教学完每个单元,就立即反馈检测,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元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处理。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第三、利用进行学习现如今办公室、家庭都有电脑了,我注意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在上教研课时善于从上搜集各种教学信息,比如在教学“设计运动场跑道”一课时我看#fr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 end#了好多上发表的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还看了上的示范课录象,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我的教案、课件。课上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注意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在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加强师生交流,语言还得更有激情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呈现出的新经验、突出的特点 回顾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有优点更有失误和不足。要说优点,那就是我的经验是要提高数学成绩必须做到:

1、将学过的数学公式,性质、概念等必须让学生熟记。这样才能运用它们准确解答数学题,正确解决数学问题。如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体积公式、还有利息公式、出勤率等,又如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必须让学生记会。

2、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熟练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才能解答稍难的应用题,也才能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做到一题多解。

3、通过“兵教兵”形式将有关的数学知识适当过关,这样有利于提高数学平均成绩。如本学期解方程,解比例、简便运算等知识是必考的知识,就得人人过关。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亲切,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数学,也才能提高数学成绩。

5、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6、复习阶段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比和比例----式与方程---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统计与可能性---策略与方法,9个模块,对每个模块的概念,重点知识点,结合课本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原因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优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4、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还不到位,进步不明显。

7.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一、复习测试要有目的性、科学性

测试是复习的必要手段, 然而测试并不是每天一小测, 一周一大测, 就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太频繁的测试会让学生对测试产生恐惧, 对测试的结果不够重视。因此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测试要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

测试的最好时机应是在复习完一整个板块的知识后再进行, 检测的试题要紧扣教材的内容, 不要出怪题、偏题, 试题要同时具备基础性和综合性, 主要针对复习过的内容, 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二来可以帮助学生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测试来享受成功的喜悦,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 试卷的批阅教师一定要亲自批改, 不能假手于人, 笔者发现有部分数学教师由于要改的试卷数量太多, 有时会给出一份标准的试卷批改标准, 让几个学生帮忙批改试卷。教师批改亲力亲为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目, 在评讲试卷时就可以做到以错论错,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避免重犯。比如这样的一道题目: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4倍, 则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 ) 倍, 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 倍。这道题不难, 但是很多学生在第二空都出错, 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 按照习惯性的思维, 大圆周长是小圆的4倍, 那么接下来肯定是问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多少倍了, 因此学生没有思考就填了16倍。或者是有的学生审对了题, 却在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因为无论是圆的面积计算还是周长计算都要乘以3.14, 其实两个圆都有3.14, 就可以直接忽略3.14, 倍数之间直接相乘或相除即可。通过分析这道错题, 可以得出:如果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a倍, 则大圆的面积为小圆的a2倍, 大圆的周长为小圆的a倍;小圆的周长是大圆的1/a倍, 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a2倍。总结出两个圆之间的周长和面积关系, 考试时就不用再进行那么复杂的计算, 出错率自然减少了。

二、采用激趣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复习课与新课不同, 对于知识点不能进行重复性的讲解, 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尽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 掌握整理知识的要领, 学会课下之余也能自己清晰明了地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 提高复习的效率。在进行数学知识梳理时, 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 按照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式去整理知识点, 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整理知识, 提高自己梳理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对六年的全部数学知识点还不够熟悉, 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标准来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 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这三方面来进行整理:1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2最容易出错的题型。3还没有解决的困惑。有了这个标准的引导, 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计算圆锥的体积常常忘记除以3, 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惑, 不知道如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遇到裁截圆柱形木头的题目时还是无法理清其中的对应关系等等。

通过这个方法, 教师可以把全部学生整理出来的困难点和困惑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把大家最容易犯错的共同点拿出来分析, 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于整理得较好的学生, 教师要进行表扬,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和指导, 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我梳理知识展示自己的整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感受到复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三、分层教学, 培优补差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 单靠教师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 成效也不是最好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的资源, 培养优秀的学生, 让他们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复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方式、教育背景等不同, 导致个体的差异性存在。因此, 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时, 不用采用一棒子教学法, 应该进行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设置问题时, 也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尽量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来回答, 以此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让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问题的回答做出评价。在布置作业时, 也要进行分层, 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自助选择题目进行解答。多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积极指导成绩差的学生, 以强带弱, 让优秀的学生去影响成绩差的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同时,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时也相当于对知识的再次巩固。

总而言之,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复习质量,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寻找更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和复习, 才能在升初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加松.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法的浅析.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3 (02) :92

[2]冯木兰.以错促教—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思考.中小学教学 (小学版) , 2014 (Z1) :103

8.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提升从客观上来讲,它标志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高低,从宏观上来讲,它象征着小学阶段形成数学网络的高低表现,直接决定着可以为初中输送多少合格人才。在整个小学学习中小学六年级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一年中不仅需要对小学阶段中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还需要为准备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基础巩固、复习,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建立学习终身理念、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是提高小學数学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由老师拉着学生学习,如果把拉着学生学习转变成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效率就会提升很多。所以,需要教师推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因为只有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才可以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刻苦精神、好学精神、上进精神、努力精神、学习欲望等,从而在教学实质上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刻,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特质、学习习惯还没有建立成,老师就需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文化学习渗透进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主人,肩膀上扛着振兴国家的使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可以让自己的头脑充满知识,才可以在长大之后报效祖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有用人才。此外,老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属于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数学不仅对人类思维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物质进步、文明进步做出了极大

贡献。

二、教会学生数学的学习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把文化学习渗透进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为教学的文化渗透不仅让学生理解教学时所渗透的知识,还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能力的强化。小学数学教学不光重视思想方法,还重视实际应用,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思想渗透方法存在困难,主要存在于问题解决之中以及数学基本知识之中。要想让学生更加明白这些渗透知识,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察觉、充分挖掘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基础知识,并通过分类、细化等形式进行数学思想的筛选,做好教学设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进行数学思考方法教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到有兴趣。

三、注重数学教学的学情分析

在学习数学时,每个学生有属于与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理解,而老师一定要做到时刻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所以老师在讲课中一定要把知识点讲解得容易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且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而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会发现不会的知识点在减少,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让老师的辅导工作轻松不少。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不光需要课堂辅导,还需要课外辅导,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老师来教导。此外,老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课外辅导对他们很有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辅导。在辅导的时候需要做好以前知识的回顾,在辅导过程中切勿出现生气、心急以及心烦的现象,因为这种心情会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在授课时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做到有的放矢、一个一个地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爱上数学、提高成绩。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白芒铺中心小学)

9.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九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

数与运算: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圆、图形的变换、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统计

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

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

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

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双港中心小学潘家琪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反应比较慢的有2个,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你给他讲一遍

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继续讲一遍仍然不会。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单元圆:17课时。

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数学与体育:3

四单元比的认识:13

五单元统计:6

整理与复习:

生活中的数:2

六单元观察物体:5

看图找关系:2

总复习:10

机动时间:3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5 3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双港中心小学董腊年

在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师生一定共同努力,使我班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良好局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搞活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将很好了解学生,我深入班级,认真观察了解,同时通过任课教师及家长,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

开学后一周内我必须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长期接触中,我了解、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应变措施,尽量提高课堂的气氛,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有趣的话题,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集中精神听课。

二、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抓好班级管理。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件容易事,因为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的事较多,如果掌握不好方法,会做很多重复性工作。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因此,我在工作之余,必须认真钻研 魏书生 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积极进行实践,同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力求把每件事处理好。开学初,同时我还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建好班干部集体,确立好值周班长轮流顺序,利用《怎样当好班干部》主题班会,教给学生明确工作的方法,并制定出奖

惩措施。

三、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里父母根本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因此在学校、在教室看见地上有纸,哪怕是踩上也不捡起来。如有这种情况发生,我必须强调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纸篓。这样才能使学生人人关心班级,人人讲卫生。使同学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主动打扫干净,再也不用老师去指派了,对这些同学我将及时的予以表扬,夸奖他们已经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优良品行,我想这样渐渐地全班同学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谁也不会往地上扔一块纸屑了。要让学生真正养成好习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我将组织好主题班会《我能为班级做点什么》。全班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使我班黑板有人擦,地面的卫生有人做,使人一走进我班会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四、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充分的发展。使一部分学生不但善于管理,而且学习刻苦,还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划分学习小组”等。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五、注重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经常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和向书本学习。工作中不断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班级工作,使班级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和有新的起色。

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国家己经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用课程标准,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

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本学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以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使我班班主任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结果。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还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本班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

20人,女生31人,结合上期期末成绩和科任老师的了解,有8名优生,14名差生,实属差生率教高的班级。

二、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三、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

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周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四、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要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

年级上册 68 至 69 页

教学目标:、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并能收集一些数据。、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 1、制表、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我是来自沙兰学校的 沙宪晶 老师,有点陌生不要紧,我们先来聊聊天,打破一下尴尬的局面。“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生答:“写字、画画、做游戏、看电视等等”生答或我自述———新闻或新闻袋袋库,看新闻很好,能让我们了解很多实事,我看过这样一

条新闻。

师:指大屏幕在这向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

师:唉,对了,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师:唉呀,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 0.5 千克的大米,这 500 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 250 万千克大米,250 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 p68 页方法人,多少个这些是 250 万或桌椅、碗等)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谁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 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

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 250 千克的大米,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呀。师:唉,对,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

这 500 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水呢?

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师:请你来说一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

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

生答。

师: 2.5 升水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 2.5 升水,那么 500 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升水。我们看看谁已经知道了?

生答。

师:真好,知道的这么快,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

滴的往下滴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大约浪费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天。

师:请大家自由讨论解决,师:有的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是已经解决了,那好,谁来说说。生汇报。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同学们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答。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今社会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该了解的实事,我们还是有必要去了解的。

师;如果让你把这 470 千克大米

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

师:唉,我发现咱们同学们不但有爱心,而且考虑问题也很周到,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好预算,非常出色的完成这项捐赠工作,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师:谁愿意把你的预算汇报给大家?生汇报

师:你们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捐赠工作,不过在运往灾区的过程中我们还在考虑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安全”不论在什么时候,大家都要注意安全,如你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不要吃三无食品,煤气、电、火等都要注意,一旦发生事故,那么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师: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 69 页。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

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师:非常好,看来呀,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

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往,谈谈你的感受?

师:说的都很不错,老师也来谈谈,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老师会永远记住,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课件出示笑笑能将线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0.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一、单元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三、单元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六、课时安排:

位置(共2课时)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新授课)--------1课时

11.试论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都在日益成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讨论则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方法,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和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因材施教,把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其中,数学分层教学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學更是重中之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天赋可能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分层教学。如果一味地“一视同仁”,效果将会很差,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开始厌倦学习,对将来的学习非常不利。反之,实施分层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管理,对难度不同的题目要分开处理。这样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解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他们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出题目的成就感。如此一来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也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例如,老师给出一道附加题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天赋好的同学可能就在一定的时间内算出来了。但是,相对于大部分差点的学生来说这就是根本不可能解出来的题目。虽说解出题目的少数学生会有成就感,但大部分学生会因此而厌倦数学学习,得不偿失,所以分层教学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1.对学生个体进行分层教学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智力情况、个性爱好、学习习惯、学习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的数学天赋很高,但是他不喜欢数学的枯燥,就不能强硬地逼他们去学习数学,可以根据他们的爱好调整,适当地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满足日后学习的需要。智力高而且喜欢数学的就要重点培养了,可以给他们开拓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对未来数学的学习充满憧憬。对于学习数学很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够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就好,不要奢求太多,反而适得其反。

2.对教学课程的要求分层处理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明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上可以先讲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是服务于全部学生的,在让全部学生都能理解接受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在此我们暂且把学生分为三类:高层、中层、低层(此分类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高层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中层的学生在他们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可以接受的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层的学生老师就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就足够了,让他们可以顺利地通过考试进入中学。

3.分层课后作业

针对上述三类学生,老师要费心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达到各个层次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高层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多布置一点,锻炼他们解题的综合能力。中层、低层的学生根据所学情况灵活处理。还有一点,老师要倡导高层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帮助中低层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更好地进入中学。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消除他们之间学习不同带来的问题,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劲,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举数得,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4.评价体系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直观反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根据分数来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层次的不同和题目的难易。只有进行合理评价,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乐趣,日后的学习才能如期进行。评价时要多考虑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讨论问题时的参与度和态度。经过合理的评价一定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学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社会发展要求我们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数学改革就要从小学六年级的分层教学做起。只有在六年级这个关键的时期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好地进行,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金丹.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症”与“治”[J].文理导航(下旬),2013(1).

12.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二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有效性,技巧,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教育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同学们的成绩不再是老师最应该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把他们全面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在数学上的逻辑思维等培养的更出色,这也是数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的[1]。以下,就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希望广大的数学老师因而可以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我国的数学教育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略显枯燥,教师用语过于平淡

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一、二年纪的时候强的,对于数学这种学科,很多的老师把它变得枯燥了,其实数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很无趣、没意思,它其实是另一种对科学的解释,老师理应把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看起来更加有气氛[2]。但是现在很多的老师他们都不愿意去接纳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往往把传统的教学直接沿用到现在甚至以后的教学中,这种教学非常的干涩、无味,时常让同学们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解释也是非常的平淡无奇。

2、合作学习太过于形式

在如今的教学和课改背景下,要尊重同学们存在的个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得同学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才更能体现老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但老师并没有正确的去引导同学们合作,对于了解同学们之间的探索学习也不是很到位。除此之外,同学们在自主探讨和合作方面都还是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样的合作就太趋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合作的真正效果[3]。

3、教学素养参差不齐

现在的阶段是处于和初中交接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是融合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知识。但是同学们的记忆是非常有限的,以前低年级学的知识早已忘记,对于知识的衔接也不到位,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同学们也无法把隐藏的知识点找到,所以就导致同学们的成绩高低不一,在考试的时候也无法得到综合性考核,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不一样,所以卷子做出来的程度也不一样。

二、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学生应该参与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说话的语气都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同学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的努力。良好的课堂,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可以加快形成学习的动机,老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给同学们传授知识,还要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比较活跃主动的同学,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热情来带动全班的气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其实也有美的一面,让同学们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的学到知识[4]。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方法时,老师可以让活跃的同学来回答,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有哪几种方法可以使用,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在他们回答之后,老师可以举一些例题,然后让其他不太主动的同学们根据别人的口诀来进行计算【西师版六年级上册】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让没有信心和不主动的同学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感受数学中的乐趣。

2、开展有效地自主合作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已有的资源,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每位同学身上隐藏的可能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而发现这些优点的做法就是合作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自主教学,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还能为难题筹集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例如:在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时,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都是跟正数有关,负数还没有接触过【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老师可以把同学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对付出的读写法弄清楚,然后说出自己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例子,让他们进行讨论,看看别人提出来的“负数”例子是否正确,对于正确的例子请说出“负数”的概念。在讲解时,老师要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真实生活化,从而去接受数学,但是在这节知识点的讲解中,一定要让同学们弄清楚“0”是什么数?让他们自行讨论,并说出原因。通过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进行碰撞,还能增加课堂的活跃度。

3、合理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

在教学中,同学们对以往的知识已经忘记,但是老师不能忘记,老师要时刻提醒同学们进行复习。复习它不是无用功,它是对旧知识的激发,在学习到一定难度的阶段时,是需要依靠以前简单的基础来进行解题,这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在学习新东西的同时记得复习旧知识,才能综合发展,轻松应对考试。

三、结论

总之,数学本来是很枯燥的,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去改变这一现状,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在举例的时候,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感受到真实的存在。老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时刻进行反思,整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还要带领同学们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巩固以前的知识,沉淀新知识,使得同学们可以更全面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玲.试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2:250.

[2]张妍.因势利导,全面开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J].考试与评价,2012,06:95.

[3]朱良缘.浅析“图解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有效性运用[J].教师,2010,13:87.

[4]郭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2015,05:146.

1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三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这一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让学生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使学生感知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司机所看到的建筑物的变化、路灯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动范围等引发学生讨论。学生通过验证,明确了“观察的范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了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说一说,你在不同楼层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楼层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预设生:楼层高,看到的范围变大了。

师:也就是观察的.范围变大了。我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墙内张望。

师:看,小猴爬到了这个位置(A处),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吗?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个桃子?[课件出示情境图(如下图)]

学生猜测各异。

师:看来,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小猴看到多少个桃子呢?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学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数学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独立思考。

师: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画一画。

2.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学能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

①在A点时,我们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观察点)

②阻碍小猴观察视线的是墙,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墙的顶点叫“阻碍点”。

(板书:阻碍点)

③将“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小猴能看到的离墙最近的点。这条线实际就是小猴的视线。

A′点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的范围,A′点和墙之间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看不到的范围,也就是观察的盲区(如上图)。

(3)师提问: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该怎么办?

生:根据我们在不同楼层看到的景物,我觉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师追问: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点、C点,你能找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吗?(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

(5)反馈:结合学生的想法,观察课件动画,帮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师生小结: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的范围。

师: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师:可见,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2)联系古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吗?(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上一篇: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的优秀说课稿下一篇:职工运动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