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23

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精选9篇)

1.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摘 要】大专计算机教育是我国21世纪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方式。

新时代大专计算机教学也应紧跟时代脚步,将新方法、新理念引入新时代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

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单一,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法呆板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很差。

数字化教学大大丰富了大专计算机教学资料、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料数字化处理使其具有计算机存储能力、网络化分享能力、多媒体显示能力,教学资料更具开放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数字化;教学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专计算机教育是我国21世纪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方式。

通过大专计算机教育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熟练使用计算各种功能,为将来学生就业、生活等创造良好条件。

大专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质,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机兴趣,进而使得掌握计算使用方法,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大专教学课程上,同时也体现在计算教学方法上。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时代大专计算机教学也应紧跟时代脚步,将新方法、新理念引入新时代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

大专计算机课程数字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实现新时代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大专计算机教学当中存在很多问题,注重硬件建设忽视教学资源、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

我国大专计算机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讲解,考察方式注重笔试,这些都使得目前大专计算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单一,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法呆板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很差。

大专计算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大专计算机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大专计算机教学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大专计算机教学当中的逐渐应用,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计算机机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料的出现,都为大专计算机教学提供很大帮助。

数字化教学资料相比传统教学资料具有多媒体、超文本等特性,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实现资源的远程共享。

因此,数字化教学大大丰富了大专计算机教学资料、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信息化条件下数字化教学及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目前我国大专计算机教学研究和探讨的核心和重点。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内涵及其教学优势

1.1 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料是计算机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产物,教学资料数字化处理使其具有计算机存储能力、网络化分享能力、多媒体显示能力,教学资料更具开放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当中的应用,各种音频、视频、图片等新型的教学材料广泛应用于大专计算机教学当中,以满足网上教学和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的需要。

同时这些教学资料经过归类、加工存储在网络化系统当中,能够实现教学资料快速分享、网络化教学,大大扩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资料内容。

大专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料,改变传统单一讲课模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大专计算机课程学习。

在多媒体和数字化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技术等技术应用应面向学生、立足教学。

努力将新技术、新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服务。

其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当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现在大专计算机数字教学过程当中更多注重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人文气息的建设,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料的准备和丰富却重视不够,因此,在大专计算机数字化教学当中应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最后,在大专数字化教学过程当中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计算机数字化教学体系建设。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加大数字化教学投入,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使得硬件、软件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料等诸多方面和谐发展。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数字化资料的挖掘和利用,是推动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1.2 数字化教学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料相比于传统学习资料,内容更丰富、共享更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广大师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数字化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能够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当中的难点和重点。

数字化教学方式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还远程连线有关专家和学者极大丰富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字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使得大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数字化大专计算机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信息化环境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教授者的角色,同时还应该是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

同时学生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应利用数字化资源,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大专计算机教学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或者教师自己总结,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很难达到大专计算机教学的初衷。

数字化与大专计算机教学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方便、大量的获取各种各样的教学素材,极大丰富了大专计算机教学内容,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松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大专计算机课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还有就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共享变得简单,便于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变得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科学性、综合性。

2 结语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人文精神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国民修养水平的标志。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识字、考试,还需要具有一些精神文化的引导。这就如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畏惧、不害怕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依然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促进语文教育更加全面,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缺失的。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总结下来,影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因素如下: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往往只会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缺乏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从根本上讲,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可以共同发展的,教师无须有所偏颇。因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人文教育的人文意识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从而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渗透人文性呢?

(一)国家应当不断健全教育评价制度

当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国家的教育评价则是通过高考来形成,各种考试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会以考试为标准。只要能够提升考试成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奋不顾身的,各种题海战术,各种解题技巧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国家应当不断健全考试评价制度,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传统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全和发展。

(二)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需要树立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并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形成严于律己的教育精神,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形成启发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过于拘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形成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标准答案式的、固定学生思维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举办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不断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3.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情感效应在五年制大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效应即为做某件事情时投入个人感情而产生的积极的效应.在五年制大专英语教学上如果利用好情感效应,将提高教学效果.情感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包括: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随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个别问题;通过测验或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来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作 者:梁超慧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0(2)分类号:H3关键词:情感效应 英语教学 应用

4.人文教育在大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偏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人才的全面能力,是目前职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人文素养教育

根据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情况看,大多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主要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之后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样一来,在人文素养教育上,则更加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中,人文素养教育所占的比例甚至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熏陶,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和他人交际的能力,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不会和同事、领导相处,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进取的意志,没有积极向上的状态。心理承受力差,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懂得灵活运用,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2.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大多数都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随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导致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之间出现冲突。尤其是有些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没有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缺乏针对性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仅仅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缺少了职业道德建设,所能创造的价值极为有限。

二、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1.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

在培养人才时,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时不全面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专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必须要重视核心教育,在核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才能使得职业教育发挥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个教学团队的责任,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良好的校园氛围、学风能够在无形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人生追求。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将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集结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域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会到奉献的意义。

2.将职业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将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很多专业教师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自身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这种教师的观念就存在问题。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发挥榜样作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教学精神感染学生,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每一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其根本措施就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水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不容乐观,而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刚开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进行整体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整体气质,保证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强调重点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水平。开展教师评比活动,让班级学生参与到评比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水平的提高,从某种层面上看,就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果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先成人,再成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发挥政府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和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于一些妨碍正常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活动场所进行处理,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影、杂志、报纸这类传播媒体的监管力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5.树立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观念

目前,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反省精神。有的学生随意性较强,缺乏坚持精神;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现象;有的学生追求个性化,逆反心理过强,容易忽视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建议。这些行为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健全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在沟通、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人文素养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5.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阅读题答案 篇五

陈思和

(1)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2)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3)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4)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小题1: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分)

小题2:根据文中信息,谈谈如何实践人文精神的教育?(3分)

小题3: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小题2:(1)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2)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3)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小题3:①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②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③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6.浅议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篇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众多教师面临着更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如何去创新课堂,值得许多人思考。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

在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 一些语文教师的文学热情几乎消失殆尽,“ 文学修养”一语竟成了一个陌生的话题。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它们受着怎样的教育,所受教育的程度、质量,直接决定着未来人才的含金量和国家的实力。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1、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个真正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师, 就应当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逐渐培养研究和评论的意识, 并根据自己的感想写出评论文章。长此以往, 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就会渐渐走出人云亦云的窘境, 拿出自己的杀手锏, 并能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大大受益。

2、要求教师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点。

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减一减教师专制的高压,实现师生平等。学生在教师专制主义的压制下,容易产生不安、惶恐、忧郁或怨恨的情绪,理智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常出现机械的、重复的、甚至是混乱的动作,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与人格的不健全,更不要说产生创造的火花。所以,我们应摒弃长期以来的封建“师道尊严”,摒弃旧有的师徒关系,摒弃僵化的我管你服的命令口气,真正认识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教学的主体,让课堂充满创造的生机和活力。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人文化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人文化的课堂氛围应该体现为活泼的教风、求实的学风以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课堂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培养其知情意,教其如何做人,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既轻松和谐又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里塑造健康人格。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不仅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4、利用教材巧妙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善于挖掘语文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寻求恰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要求合作探讨:这件事情到底谁做错了?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你将怎样处理?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友情与金钱、友情与亲情的关系,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妥善处理类似的家庭问题。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启发学生谈自己最激动难忘的细节,体会文中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讨论如何看待课文中的人的行为;在教学《狼》时,探究文中屠夫的形象。这些问题都与“人”有关,通过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此时语文教师应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和思想的助产士,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层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很好的设计,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地的地方文化、本校的校园文化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加以开展起来。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我爱我家”,我布置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组,调查自己家的经济收支情况(一个星期);观察组,观察记录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一天);体验组,完全替代父母周末的家庭工作(一天)。让学生从活动中真切地感受自己平时时刻享受却似乎习以为常的亲情,从深刻的感悟中学会体贴、关爱、感激。

6、教师要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

创新,意味着我们要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思考最能表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课堂,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尤其是那些言行偏激、时逾常规、在群体中显得过于尖锐、不投众好的“不受欢迎”的学生,在他们敢说真话、肯掏真心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当“异类”扼杀,当“害群之马”驱逐。“欲求千里马,需爱百里驹”,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学会放弃只用一种“常规”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更多地宽容,包容那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言行,因为,真正的创造性可能就孕育其中。

语文教师经常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坚持课外练笔, 这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了。但是, 要真正切实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语文教师必须尝试文学创作。在语文教学界, 有一个名词, 叫“ 下水作文”, 就是语文教师为了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和学生写同题作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摸索着、探寻着,试图留下这五个“度”的踪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语文课堂上的“温度“法度”“深度”“宽度”态度”也真的成了我们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好帮手,孩子们对语文课更有兴趣了。

7.电化教育在聋教育中的应用 篇七

①广西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 升

聋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它在我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已经广泛开展,而在我区各地的聋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未能广泛开展。

聋校电化教育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补偿缺陷,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聋校教学质量。它的内涵是已经聋生的语言学习以及其它方面的技能学习为目标,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理论,运用多种现代化电教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使聋生的多种感官的代偿与缺陷补偿相结合,以求达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因为聋教育也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都适用于聋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聋校电化教育的内涵更丰富,电教媒体的种类更齐全。在这里,且把普通学校通用的电教媒体称为“普通电教媒体”,把聋校专用的电教媒体称为“聋校电教媒体”,并结合聋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电化教育在聋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普通电教媒体”

随着我国聋教育的发展和聋教育工作者对电化教育认识的日益提高。普通学校所使用的许多电教媒体已经在聋校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听觉型媒体:收录机(包括相应的电教教材,下同)、扩音机等

按照普通学校电教仪器配备要求,收录机是主要的,必备的设备之一。收录机在普通学校可广泛应用于语文课、音乐课和其他的教学活动。说到在聋校使用收录机,许多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其实不然。据听力检测,97%的聋生还具有残余听力,随着戴机(助听器)率的不断提高,许多聋生也能听到声音。1995年,我在苏州某聋校的一个班看到:一下课,那些聋生就抓紧时间放收录机听音乐,有的还能跟着哼。他们的班主任就告诉我,班上买了收录机后,课间乱喊乱叫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学生课间的情绪安定,休息效果更好。

北流特校在新购置扩音设备设立广播室后,在放音乐时,竟也有聋生跑到喇叭口底下去 ① 刊登在《广西电教》,1998年第3期 “听” 音乐,可见他们对音乐从听觉上已经有了感应。

同样,常熟聋校的陆建英老师改变了“收录机于聋生无用”的观念,运用收录机对学生进行试验。一年后,这些聋生竟有一半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听读任务,对一些简短的文章能基本听懂。在“分类教学”汇报会上,该班学生的听读能力使在座的老师们惊叹不已。无独有偶,该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在其执教的研究课中,带领学生借助收录机进行愉快的肌肉放松,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家知道,聋生将由于听力障碍而缺乏语言环境,言语水平大都较差。而运用收录机这类电教媒体为聋生创造一个有声环境,充分利用其残余听力,确能有效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视觉型媒体:投影仪、幻灯机等

听觉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耳聋学生由于听觉功能障碍,学习活动受到自身生理缺陷的极大限制。但是,人的感官有一种代偿功能,聋生在听觉上有缺陷,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觉的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聋生看花能力的形成便是视觉补偿最具典型的例子。怎样合理运用最合适的电教媒体,充分挖掘聋生的视觉潜能来为教学服务,已成为聋校电化教育领域重要的科研课题。

投影仪由于其操作简单,制片简便,使用效果好而备受聋校教师的欢迎。

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聋校语文教学中要使用一种“大字课文”或称“放大课文”,教师在分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都要用到它。因为没有配套发行的“大字课文”,按照传统的教法,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毛笔把课文整篇的抄到白纸上(很多地方的老师都这样),无论从效率、效益还是效果上看,都划不来。后来我尝试着把课文复印到投影胶片上,使用投影仪进行语文教学。由于投影清晰、规范,而且图文并茂,学生相当喜欢,同样也解放出我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法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早在我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时,我要上常识课中的“人体中的动脉和静脉“,考虑到内容的复杂和受语言条件的限制,即便是利用挂图、模型,学生也将难以掌握。于是我制了一套线叠转动式活动片。在课堂上,我把盖片轻轻一拨,“动脉”和“静脉”便一目了然,无需多言学生便已掌握。

——听视觉型媒体: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

以收录机、投影仪为代表的听觉型媒体和视觉型媒体虽然在聋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它们均是从单方面(听觉或视觉)去进行教学辅助的缺陷补(代)偿,所以往往很难满足聋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需要,而听视觉型媒体就能以其高科技的声像的完美结合去满足聋校教学的需要。现行九年制聋校新教材中的语文、常识、理科等课程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像风声、雨声、小鸟鸣叫声等自然环境的声音,如果不运用这种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聋生可能永远也不能从感性上去认识、理解,甚至天天用自来水也不会知道打开水龙头水流会“哗哗”地响。就这么简单的东西,如果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又怎能“讲”得了呢?就这么“简单”也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把学生带进情景教室或电教室,运用电视、录像这些综合类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且还能帮助将学生实现耳闻目睹的真实感、现场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1991年,我在南京市聋校听过两节作文课。作文的内容是要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前,老师拿来了近期拍摄的学生活动的录像带放给学生看。十九名学生兴高采烈地看着,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活动中„„最后,全班学生都按要求记下来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很具体、真实,也写得很好。

二、“聋校电教媒体”

聋校学生在学习上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能力较差。因此,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成为聋校教学特殊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聋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接收教学信息,必须提高聋生的听觉能力。听觉感知在获得信息方面是其他感官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助听系统在聋校所有的电教媒体中就显得最为重要,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他电教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充分、合理、有效使用聋校助听系统,将是二十一世纪聋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它将成为提高聋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助听系统是由传声器、放大器、受话器、电源及各种调节装置构成,它一般分为个体助听器和集体助听器。

在聋校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只能放慢进度,夸大口型来迁就学生,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聋生配上合适的助听器(包括耳模)后,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听觉能力,接触有声世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优势,活跃思维过程,便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南京姑娘周婷婷因药物中毒致聋,三岁半还不会说话,后来佩戴了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进步很快,小学里四年就连跳两级,8岁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从“哑女”变成了“神童”,现在已是辽宁师大的一名本科生。

现在,很多聋校都要求新生入学时必须佩戴助听器,一些省市还把学生戴机率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如美国特教专家柯克所说:“助听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某些人的听力损失程度,把原来的耳聋变为重听,把原来的重听变为只有轻微的障碍。”

在要求学生佩戴个体助听器的同时,很多聋校还配备了集体助听器。它功率大,功能多,性能稳定,更适合于课堂教学。北流特校在1996年购置了一套北京思瑞DJCC—1012型集体助听器后,许多极重度聋的学生都能提到听到,语训效果明显提高。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助听系统作为聋校教学中最重要的电教媒体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实践证明,助听系统在聋校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有的聋校在使用一种感应式助听系统。这样,既保证了聋生的助听效果,又可以让他们在感应范围内自由活动。

要使以上所说的这些电教媒体在教学中能顺利运用,除了对配套设备的检测要求外,对操作者也有较高要求。有些接触助听器多年的教师竟不知助听器上的“T”有何作用,很多教师甚至连收录机上的“PANSE”键是留作何用也不知道,这又从何谈起运用电教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更有甚者,教室里的助听器一片啸叫,教师还在滔滔不绝,难道这也叫“运用”吗?我说这简直是在摧残学生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残余听力!

8.大专语文教育论文 篇八

一、专科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教育本来是以对人的教育为根本,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学的教育越来越弱化了对人的教育,不再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形成、境界的提升这种精神和灵魂层面的内涵培养,而是不断强化对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当前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院校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学对提升国民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是一心以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使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语文教学缺乏重视。一方面由于专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因此,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就没有给予语文教学相应的重视,认为学生在之前的教育阶段已经重点学习了语文课程,在专科教育时一心只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技术实践;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有自己统一的考核形式和标准,比如英语的A、B级、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专业的等级考试和资格证书考取,专科语文教学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和专业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再一方面,大部分专科院校都比较专注就业率,在设置课程时多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加大应用型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课程的课时比重,而删减像语文学科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

2.师资配置不到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职高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很高的标准要求,但实际上,多数专科院校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以字、词、句的理解为主,偏离这一时期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师资配置上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缺乏高素养的专职语文教师。

3.学生持有错误语文学习观念。传统旧有观念影响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而也引导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学习观念,在学习中目的性强,一心以找到合适就业岗位为学习导向和最终目标,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4.教学内容陈旧固化。当前专科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很多院校对自身语文教学层次和目标不明确,或是仍致力于字词句等语言运用和文章理解上这种低层次目标,或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起源、发展、变迁的同时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导致教师在上面侃侃而谈,学生却不明所以。

二、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做事,成为兼具深厚人文素养和扎实精湛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首先,在当今激烈而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只掌握专业技能,缺失人文素养的人无异于工作机器,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只能成为“工匠”。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片面,将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有效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使其无法适应知识技术的快速更迭,不足以应对现代工程技术以及社会生活中跨领域、跨学科问题,甚至对日常交流造成影响,从而更容易被淘汰。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学生从单一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和竞争力奠定基础。其次,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道德精神建设却日渐萎缩,逐渐扭曲,不断膨胀的个人欲望、不正当竞争的意识和手段、公共道德的退化等现象都给我们这个时代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对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视,在传授学生知识以及学生进行自我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的品格、气质、情操和修养都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更好更健康地在社会中生存。最后,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实现终生学习和教育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不同职业间或同一职业不同岗位间的职业转换能力,保障其在谋求职业时的流动性。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过程中,涌现出一些新的边际岗位,职业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对跨岗位、跨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人才终身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传统的培养个人终身从事某一种固定职业的专业技能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用。通过语文教学中人文的渗透,既培养了能力,又传承了文化精神,并最终内化为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动力。

三、如何在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1.树立正确育人观念。如果一心只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那么学龄更长的正规专科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短期培训并无差异,专科院校之所以具有更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就是因其具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熏陶。因此,专科院校要避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人文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人类发展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道德等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里,最终内化成他们自己的内涵、人格和修养,切实促进其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真正的育“人”。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是能够影响人的,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首先要构建一个有品质、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学校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成立多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各类社团演出、举办校园文化节、歌咏比赛、诗词比赛等等,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人文精神建设。

3.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所影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上要从教师抓起。教师要最先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地起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熏陶作用。因此,作为专科院校的语文教师既要具备扎实专业的专业,还要广泛涉猎哲学、文意理论、艺术、古汉语甚至宗教等各方面知识,拓宽自身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既能够使自己周身散发出深厚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又能在丰富内涵、展现素养、发挥人格魅力的同时让自己的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语文课堂的品质得到提升。

4.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是现成知识和结论的传递,而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互动交流来唤醒学生意志,进而发现真理,正如孔子说过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专科院校语文涉及各方面的文化万象,所以要树立一种开放意识,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要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内外的延伸和拓展;最后,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赏析课、课堂讨论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9.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篇九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作为教学重心,突出强调其工具性,对人文性重视不够。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本文简称“新课标”) 修订的最大亮点就是确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重视人文教育,强调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方面做出阐述,提出具体要求。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人文性教育,必须准确领悟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设计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性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创设人文情境,使用人文方法,体现人文关怀,并通过人文性的有效教学评价,从而在促进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挖掘教材资源,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落实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应充分挖掘利用。

其资源有显性的,如文本自身的内容、课本插图等;也有隐性的,它隐藏在文本中,其积极的思想内涵,需要教师去挖掘、把握。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或背后,甚至对文本进行拓展与创新,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以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例如,在闽教版第七册Unit 7 Thanksgiving Part A教学时,大多数学生对“感恩节”的理解都停留在吃火鸡、吃大餐这一“表层”上。

针对这一现象,更针对在家庭中备受溺爱、自私、不愿分享的部分学生,笔者在教学时对文本进行了拓展,播放了感恩节来历的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在英国的移民挨饿受冻的那个冬天,是谁伸出了援手?第二年的秋天,英国移民是怎么庆祝丰收的?他们为什么要邀请别人来参加?通过对感恩节来历的视频展示,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Thanksgiving、turkey和句子They had a big family dinner. 更收获了单词和句型后面的语言文化――学会帮助别人,学会给予,学会感恩。

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利用教材的人文性教育资源,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如闽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材story time中有一个关于三只小猪的故事,在学习了这个故事后,可以乘机提出一个问题:Who’s your favorite?Why?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分角色为自己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将深刻意识到偷懒是个很不好的习惯。

在闽教版第七册小学英语的第一课Olympic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奥运会以及奥运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尊重竞争对手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教学the Spring Festivals时,可以通过中外重要节日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人文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集声、形、色、光于一体,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

通过创设有效的人文学习情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声音和充足的信息,突出形象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内因,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件乐事。

譬如在教学闽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4 Mother’s Day Part A时,可以通过优化PPT的设计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

笔者在课前预先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照(平时学生与母亲的生活合影、母亲料理家务的照片等),以《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背景音乐,制作成课件。

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照片和视频时,会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本节课的语言输出环节,笔者继续

利用这些相片做成“爱心墙”的课件,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other?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母亲不是只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些什么,而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学生浓浓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在接下来的`第二课时Unit 4 Mother’s Day Part B教学中,笔者利用上一课时的教学点Sally will give her mother a surprise.导入新课后,在PPT中用动漫呈现一个问题:Is Sally a good kid? 学生对这个问题有点愕然,似乎觉得这个问题与本课主题Mother’s Day无关。

通过课文学习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Sally 和她的弟弟妹妹在母亲节前许诺要为妈妈做些事情,现在她和她的弟弟妹妹都实现她们的诺言了,虽然他们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事情,但是他们能说到做到,所以Sally,Ben and Kate are good kids.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小学毕业班”里,大家似乎都默认了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good kids,而那些一向各科成绩不是很优异的孩子,一直很压抑,此时我看到他们的眼睛瞬间亮堂起来了。

三、力求“评”而有“价”,体现人文关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运用,忽略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评价理念。

要落实人文性教育,必须运用灵活有效的评价,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促进每一位同学,在获得集体荣誉时,也获得个人的进步。

这样,在教学中人文关怀得以彰显。

笔者曾选定一个试验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灵活有趣的分组评价。

譬如,在学习天气时,用raindrop(雨滴)作为礼物送给学生以进行加分,看哪组获得最多的raindrops;在学习四季时,把学生分成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季节是最美的。

但不久发现,以下情形凸显:每一组积极发言的仅限于几个学生;第一组第一桌单独坐的那个孩子是一天到晚坐不住的人,他的书包都是扔在地上,课桌椅对他来说只是摆设;第三组最后一桌单独坐的那个孩子是一动不动的孩子,天天趴在桌子上,什么作业都不做,甚至经常不带课本。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改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做法是:每一组均有集体积分和个人积分,把个人的表现(比如作业是否完成、是否带课本、上课是否遵守纪律...)记入小组积分,获胜组的每一位成员也可以在组长那里得到相应的加分;课堂上因为个人的表现被扣分的,组长要扣掉其相应的个人积分;课堂上表现突出为本组争光的,组长可以给其个人加上相应的积分;对主动帮助同学学习、改进不良习惯的,教师给予特别加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很有成效。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好人文性教育,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个人分析检查报告下一篇:市卫生监督所2011年卫生应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