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2025-02-05

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共18篇)(共18篇)

1.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一

《猫和老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制作小猫和老鼠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不同的卷纸方法。在创作和设计的同时懂得材料的选择与搭配。

2、让学生充分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同时建立自信心。

3、在利用纸张制作小猫和老鼠的同时提高孩子的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彩纸、硬纸壳等材料,用已知的卷纸方法设计、装饰猫和老鼠。

教学难点: 设计新颖、装饰美观。

教具:实物投影仪、范例等。

学具:彩笔、废旧硬纸卷、卡纸零头、广告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激趣导入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说它是虎不是虎,白天睡觉,晚上捉鼠。(猜一种动物)教师出示几个纸猫和老鼠,请每组的代表到前面并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现在,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的样儿学着做一个吧!

三、探究方法

小组讨论:研究猫和老鼠的制作方法,小结。用什么方法来制作怎么样的玩具? 还可以有什么方法来做玩具?

四、学生制作

师指导,提醒孩子节约纸张,注意剪刀安全。

五、作业展评

在学生互评作品后,一齐朗读儿歌: 猫和老鼠,咪咪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大觉做只神气的猫和老鼠,要让老鼠吓一跳。

六、课堂小结

2.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二

一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能促进少儿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更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 还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只有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接受美术, 才能真正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精髓。美术学习对于少儿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会使少儿掌握表达情绪、诠释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 美术教育能影响少儿一生。

二理性分析课外少儿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教育机构和家长在认识上的误区、美术教学选择内容的偏差, 都会导致少儿的美术学习道路越来越窄, 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

第一, 教育机构存在的危机。当前很多课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因为不是公立学校计划招生, 在保证教学环境、师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要面临招生的巨大压力, 存在危机感和效益的直接压力令很多教育机构不能坚持办学, 办学大环境的混乱给少儿美术教育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二, 教育机构自身师资、课程内容等软实力欠缺。课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却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日益完善的教学环境做支撑, 往往没多久就因经营惨淡直至倒闭, 给家长在教育机构的选择上带来困惑, 令社会对课外少儿美术教育失去信心。

第三, 家长盲目跟风的不坚定性。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年轻的父母们推向儿童教育的误区,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技之长, 并不重视孩子的自身特点与愿望, 在选择课外教育机构的过程中盲目草率, 这样的学习往往虎头蛇尾, 没有计划性和持续性。

第四, 双方急于求成的功利性。在少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往往追求速成, 而评价少儿是否获益往往是孤立地、单纯地看他们画得像不像, 而不是美不美, 更不是儿童是否快乐, 这就把妙趣横生、激发孩子灵感的美术课上得死板、枯燥, 令人生烦。

三深入探究课外少儿美术教学对策

第一, 学习初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 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人的天性, 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 人人都可以成为美的创造者。新《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 启蒙阶段的自由引导。孩子开始学画最好的年龄为4~6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点、线非常敏感, 他们的画面里也主要以这两种方式来表达。这个时候学习美术的需求是更多地接触画面、形象、颜色, 简单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开发少儿的想象力、专注力;要从少儿心理的角度出发, 通过他们对颜色、画面的选择与构建来发掘他们的潜力。

第三, 进阶期间的“像与不像”。我们发现,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家长和孩子都认为该“见到成效了”, 该“画得像了”, 他们在一张画面中更专注的是对“形”的要求。从少儿生理与心理发育方面来看, 这个要求是正常的, 7~10岁的少儿, 不仅有了完整的思维方式, 而且手脑的配合已经完全协调了, 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并把形状画得相对准确了。

但是, 单纯将这一阶段的问题围绕像与不像展开, 则是得不偿失的。很多孩子拿着范画一笔一笔地照着画, 挣扎于像与不像之间, 非常焦灼痛苦。教师应鼓励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象, 只要能抓住所画对象的主要特征就完全可以了。这一阶段最好的课程内容应以他们喜爱的卡通画、线描画为主, 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全面认识与运用, 完成对美术进阶阶段的培训目标。

第四, 学会欣赏。家长是孩子作品的第一欣赏者, 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正如前文所述, 如果单纯以相似度来评价少儿的画, 我们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孩子的手脑局限起来, 将孩子的思维禁锢起来, 他们无法完全掌握教师要求的“技巧”, 不明白教师为何而生气, 在不断地否定与自我否定之后, 慢慢开始排斥、厌烦美术。

所以说, 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画面的尝试性理解和发自内心的赞赏要比告诉他们像与不像更令他们兴奋, 更能激发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主动性。

3.小班美术活动:小老鼠的夜晚 篇三

幼儿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容易进入一个想象的情景,把假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把自己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觉得任何物体都有生命,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伴。这次活动我就是通过边讲故事边作画的形式,把孩子带进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通过想象,把已了解的故事情节,用表演、模仿等形式,表现它们的形象,最后用画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样的练习,幼儿觉得生动有趣,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故事讲述中自由作画,感知体验线条曲折、波浪、螺旋等的抽象效果。

2.愿意大胆想象,享受线条作画和手指涂色、点画的乐趣。

3.不害怕黑夜。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饰一个,黑色大纤画纸一张,录好的不同撞击的响声。

2.白色油画棒和黑色小纤画纸人手一份,各色水粉颜料抹布每组一份。

3.用体育教具搭成的小桥、山坡等障碍。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老鼠指偶。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你们认识它吗?

2.教师手持老鼠指偶边讲故事边表演,导入主题。

教师:这只老鼠可喜欢吃奶油蛋糕了,有一天,小老鼠去了一家蛋糕厂,那里有白色的奶油和各种果酱,还有彩色的糖果,美味极了。小老鼠一钻进蛋糕厂就大吃起来。不知不觉,天黑了,整个蛋糕厂黑乎乎的,只剩下小老鼠一个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评析:小班孩子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采用讲故事、游戏化等手段,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二、演示线条画的过程

1.教师提问:

小老鼠去了什么地方?

如果你一个人在黑黑的房子里,没有一点亮光,你会不会觉得害怕?

2.教师边讲边用白油画棒在黑卡纸上一笔作画,帮助幼儿理解“一笔作画”的含义。

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走呀走呀,(播放撞击的录音)哎呀,老鼠怎么啦?可能是撞到什么?(如会撞到墙)

教师:撞到墙老鼠会怎样?(头晕,转圈等)请小朋友表演表演看。

3.老师顺着孩子表演的转圈画出圈圈的线条。

4.教师继续激发孩子想象并绘画。

教师提问:

(1)小老鼠继续在黑黑的屋子里走(播放另一种撞击的录音)哎呀又撞到什么了?(桌子的角)

(2)撞到尖尖的桌角老鼠会怎样?(会疼得叫,会抱着撞疼的地方跳脚等)

老师顺着孩子的发言画出尖齿状的线条。

(3)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还可能会撞到什么?

(4)老师跟着孩子的思路,如会撞到椅子、柜子等,依次画出螺旋线状、呈绕线圈样、弯曲呈水波样等线条。

(评析:在游戏情境中笔和手的动作,被赋予了生命力和主观意愿,幼儿觉得有趣,描绘的线条不再单调,而是变得灵动有个性。)

5.启发幼儿想象,理解一笔作画。

教师:看看小老鼠走了这么多路,这些路线是一样的吗?它们都像什么?小朋友发挥想象。

教师:你知道我的画是几笔画成的吗?请你看看中间的路线有没有断开?

教师小结:我从头到尾一笔画成,没有断过,叫“一笔作画”。

三、边讲述边手指涂色,感受手指涂色块及点画形成的效果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并进行手指涂色。

教师:小老鼠走了这么多路,有些累了,突然,黑暗中传来“喵……呜!”

原来是猫,小老鼠吓得拔腿就逃,在黑暗中乱闯。“啪嗒”什么东西打翻啦?哦,草莓酱撞翻了,教师顺着小老鼠撞翻果酱的颜色用颜料手指点色,香蕉酱撞翻了(黄色点画),西瓜酱撞翻了(红色点画),苹果酱撞翻了(绿色点画),一会儿又撞翻了彩色糖果(其他各种颜色点画),小老鼠东撞西撞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教师用手指点画,完成作品。

(评析:形象直观的语言幼儿容易理解,童话般的语言情景幼儿感兴趣。教师把技能要点的介绍融进幼儿喜欢的语言情境中,让幼儿随着介绍,如倾听故事般,理解绘画技巧。)

四、幼儿自由创编讲述,创作

1.教师再次强调“一笔作画”及涂色的要求。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找到回家的路呢?请你在黑纸上用一笔作画的方法画出来,注意是一笔作画,中间不能断开。画的时候你可以一边画一边说说小老鼠回家的经历,一边想象小老鼠撞翻了哪种果酱和糖果,你想把它点在什么地方,请你想好了再小心地点上去。

2.幼儿边创编讲述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按自己的想法表现,并提醒幼儿点色时,手指用抹布擦干净后再蘸上另一种颜料涂点。

(评析: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次绘画活动孩子们各种线条画得很不错,各种颜料的点画运用得很棒。由此可见,一旦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给予了运用美术语言加以表现自己情感的机会,那么,不用过多地去教他们美术技能、技巧,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美术创作变得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幼儿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依然会充满着创造性和激情。)

五、展示、欣赏、讲述作品

教师:哇!小老鼠们各自找到了自己回家的路,我们来看看,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六、结束游戏

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最后还是勇敢地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们也来做个勇敢的小朋友,走一走这些直直的小桥,像波浪一样的小山波,绕过小木桩,好啦,排好队我们出发啦。

(评析:画与话,做和说,看与讲的结合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途径,让孩子用画去说话,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活动反思:

这次小班美术活动《小老鼠的夜晚》,在材料的运用上有些特别。首先,小朋友采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卡纸上来画曲折、波浪、螺旋等具有抽象效果的线条,然后再用各种颜料来请小朋友手指点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

本次活动我以在故事讲述中自由地作画,感知不同线条的抽象效果,享受线条作画和手指涂色、点画的乐趣为学习重点的。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作画效果来看,小朋友都画出了形态不同的线条,点画了五颜六色的果酱。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开头导入活动,可增加小老鼠吃蛋糕情节,为下面作好铺垫;教师的小结提升语言可以更有美感和艺术感;幼儿点画时有的颜料太多,老师在讲点画技巧的时候一带而过;展示作品评价的时候,有老师提出往黑板一贴稍显呆板,可以采用三组不同底色的KT板,展板折叠形状,有立体感,孩子的作品往上一挂、一摆,多了一种艺术的味道,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美的熏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我力求在以后的活动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其实我觉得一个活动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多少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猫和老鼠教案 篇四

猫 和 老 鼠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掌握方位词:上、下、前、后,并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2、复习巩固大、小标记,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篱笆、大树、蘑菇、大石头等。

2、红、黄、蓝、绿各色小猫头饰。

3、鱼干和老鼠的图片,和幼儿人数一样多。

活动过程:

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1、天气很好,猫妈妈带小猫出去散步了,熟悉场景。

2、告诉小猫一个好消息,前几天,妈妈晒了好多鱼干,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帮助猫妈妈收鱼干。

(1)黄色小猫收大石头上的鱼干,并会说:我在XX上面收到鱼干。

(2)红色小猫收蘑菇前面的鱼干,同上。

(3)蓝色小猫收篱笆削面的鱼干,同上。

(4)绿色小猫收大树后面的鱼干,同上。

3、复习大、小标记。

(1)师出示X标记,幼儿说出X鱼干在这里。

(2)幼儿把大、小鱼干放到篓子里。

4、老鼠来偷鱼干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对付老鼠?

(1)师请一幼儿示范抓老鼠,并说出是在哪里抓到老鼠的。

(2)幼儿集体去抓老鼠。

(3)打老鼠,复习1和许多。

5、猫妈妈还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奖励小猫,自己去找一找,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5.美术猫和老鼠课件 篇五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6.小班音乐活动教案:猫和老鼠 篇六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能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三、积极参与节奏活动,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表情创造表现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才能到达小猫的家。(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附歌词:猫和老鼠 小猫,小猫,睡懒觉。老鼠看见哈哈笑,踮起脚尖咧起嘴,想把奶酪全吃掉!(老猫醒来)喵„„!!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群老鼠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们想趁老猫睡懒觉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到厨房偷东西吃。“嘘、嘘!小声点,小声点,一定要小声点,千万别让老猫听见了。”突然,老猫站起来伸了一个大懒腰,小老鼠吓的浑身发抖。老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了。小老鼠这才轻轻地走到厨房偷东西吃。呀,厨房里好吃的东西可真多,小老鼠吃饱了喝足了,就开始在厨房里跳起舞来,可得意了!那只老猫呢,它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已经听到了小老鼠的声音,正一步一步往厨房走来,可小老鼠一点也不知道,老猫离厨房越来越近了,一步一步越来越近了,可是老鼠实在太得意了,还是和小伙伴们在高兴的跳舞。这时候,老猫冲进厨房,小老鼠吓得到处跑,老猫可不是一只病猫,它坚决不放过一只老鼠,它跑得可快了,一下就抓到了小老鼠,你看老猫多得意呀,抓到老鼠你真神气,抓到老鼠你太棒了!这下老猫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个懒觉了

附儿歌歌词:小老鼠,上灯台

7.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七

同曦少儿美术隶属于同曦美术院,是继同曦集团成功涉猎房地产、商业、铝业、篮球、文化传媒等多领域后、打造的又一文化艺术产业体系的全新举措。该院主要培养3岁(含3岁)以上的小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艺术改变生活”,整合同曦美术馆、国家画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资深艺术机构及名家资源优势,致力培养艺术骄子,推动国内外艺术创新与发展,创立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品牌。

我们的优势:

1、国家画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名校师资顾问团队、学员和家长有机会与艺术界资深名家面对面,获得最专业、权威的指导;

2、同曦艺术馆、同曦艺术网、《彩墨中国》、《美术聚焦》等同曦集团艺术文化产业体系平台。国内优质艺术平台,学员可随时免费参观、优秀作品参展、刊登,得到全方位艺术熏陶与才华展示;

3、同曦小艺术家俱乐部。美术院的小艺术家们的快乐艺术天地。

4、多媒体等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功能齐备。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环保、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

5、小班制授课模式。6-12人/班,全方位了解孩子,跟踪每一个孩子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

6、个性化教学。以多角度培养开发孩子的艺术修为为宗旨,制定符合孩子艺术成长的课程,增强学员的艺术体验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介绍

三、获得荣誉及资质

四、环境照片

五、学员风采

七、联系方式:13776408064赵老师

8.陶艺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篇八

【摘 要】陶艺是中国绚丽多彩的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更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一滴。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少儿在学习陶艺时的特点,是使陶艺教育原理和活动动手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寓乐于教,把陶艺更好的融入到少儿美术教育中去,同样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少儿陶艺 中国传统文化 儿童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57

中国的英文名词是“China”,而这个英文单词也有陶瓷的意思。可见“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中占据重要地位。陶艺,广泛地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与绘画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陶艺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使少儿了解中国民间民俗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培养少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灵性,审美观点,艺术素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趣味性。

美术教育专家认为:少儿美术发展过程是人类美术发展全过程的缩影。幼儿最初的美术作品类似于原始美术,通过有效的美术教育,少儿可以遵循着人类美术发展的步伐逐渐步入现代美术的殿堂。现在的美术教育教于少儿画几幅画显然并不能满足少儿的本身需求,显得过于狭隘,为了适应社会教育必须要为儿童美术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陶艺。陶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爱玩是孩子的本来的天性,会带给少儿无边的稀奇感,更可以令少儿自发的爱上它的艺术形式,可以说,陶艺教育就是在少儿玩泥巴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少儿陶艺教育是少儿教育中的关键组成片段。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的艺术教育中提出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少儿的情感与视觉同时获得满足和愉悦时,培养少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对艺术的创造力,相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与陶艺的结合将会对少儿日后美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当前少儿陶艺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名未来的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少儿继承民间传统文化。而陶艺正是这样一种传播民间文化的媒介,陶艺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比较长久,这种艺术充满了天然的气息与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将陶艺融入到少儿美术教育中去。然而针对“陶艺”教育这方面真正得到关注的还是近10年的事情,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纲领》中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在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造型表现领域”也明确提出:尝试用纸材、泥巴等通过折、捏、揉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可见我国教育部已经重视到陶艺的这部分的教育,并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以成都的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部开设了陶艺实验室为例,川师附小为了丰富学生的校本课,美术组特开设了陶瓷艺术校本课。开课以来深受学生喜爱。

然而在社会上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中虽说也开设了陶艺课程,但也只是小规模的范围,这是其一;并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业的陶艺老师十分稀缺,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其二;收取费用较高,使学习陶艺投入的财力物力显得过大,普通大众的接受程度不够,不能形成像简单绘画那样的成熟市场,这是其三;陶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这是其四;由于宣传力度的不够,家长认识不到学习陶艺的好处,这是其五。还有很多社会上的原因导致陶艺教育的道路比较难走。

陶艺虽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国家义务教育政策也十分重视,但是少儿家长对陶艺的态度却没有真正摆到正确的位置。在少儿被陶艺所吸引时,家长往往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打消少儿学习陶艺的积极性,例如:泥巴很脏会弄脏衣服、玩泥巴是在浪费时间和价钱好贵等为理由。这些都直接反应了家长没有认识到学习陶艺对少儿日后发展的好处,更广泛的说并没有认识到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等。这些都是陶艺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少儿学习陶艺的益处

泥土和水是人类生命生活依赖的重要因素。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和水创造出的人类,可见泥和水对我们人类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再回想过去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任何高科技娱乐工具的年代,人们的童年时期都是怎么度过的?富有创造性的人们就地取材,通过玩泥巴来让自己感到快乐。

常言道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始然”。如果我们通过陶土这一媒介来授予少儿一些知识和技能,我们便会发现少儿使用原始材料的能力是出自于自身的本能,使少儿在陶艺学习中不断地寻找自己、发展自己和释放天性,把天性变成一种创造美得潜质,同时也起到了对少儿“美”的熏陶。并且,陶艺与其他课程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在搓、揉、捏、拍、堆、扔组成形体时,少儿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儿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了少儿的小手肌肉与眼脑相协调的能力再者还启发智力;还培养感知力、观察、创造力和动手力;提升多角度观察能力,突破思维定式,增强空间感以及想象力等。

陶艺更是一种对少儿情感上、生活趣味和审美观念上的教育,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体现着少儿最真实的想法、理解和兴趣。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陶艺又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教授少儿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与是一种意在提升少儿艺术能力和民族认同感的人文课程,展现素质教育的成果将陶艺和少儿美术教育相结合,使少儿了解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与领会民族精神,同时增加了体量造型和色彩感知方面的技能。

三、陶艺教育日后的发展方向

谈到陶艺教育日后发展方向,要从国家政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入手。

(一)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陶艺教育顺利发展的基石,在小学、初中的美术课中都开设了陶艺的相关课程,少儿在3—10岁期间提前学习陶艺正是对日后义务美术教育中美术学习的一个提前热身。社会教育中的陶艺教育主要是指社会中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少儿陶艺课主要以陶土为主,注重少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陶艺教学挖掘少儿的潜能、个性和艺术,在陶艺教学中理解尊重少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陶艺教师应始终以少儿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少儿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尽可能的让少儿充分的释放天性,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在陶艺作品充分表现其心中的喜、怒、哀、乐。作为美术教育工作的承接者,任务便是努力地传播艺术文化,在拥有陶艺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进行陶艺与地方特色的融合,培养少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陶艺课程培养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会对少儿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总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少儿到当地博物馆、美术馆、陶艺吧进行参观,开阔少儿的眼界。

(二)家庭教育

在学习陶艺过程中,可以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在我们调查走访成都的番茄苗少儿艺术里,“番茄苗”的教师组织少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陶艺作品。家长和少儿都乐在其中,十分愉快。这样的教学组织可以改变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长大后不会当陶泥艺术家,学陶艺并没有用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使少儿家长参与其中可以让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习陶艺对少儿发展的好处。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加强教学效果,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更进一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从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亲子互动的教育,使上课方式更加多样性,陶艺的独特形式使课堂更加充满趣味性,更容易使少儿接受,这便是家庭教育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对陶艺这门学科的宣传度、认同感和接受力。对日后陶艺教育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有利的条件。

(三)社会教育

民间民俗文化陶艺走进课堂,美术培训机构等,在少儿美术教育发挥其作用不仅得到国家的鼓励,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走进社区,为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得到了充分的条件。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陶艺,去宣传学习陶艺对少儿日后发展的益处,去开拓陶艺市场的前景。注重把陶艺知识融入学校、社会和家庭,让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向得到一致,对我国传统文化陶艺的继承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少儿陶艺,开发了自身的智力,锻炼了手、脑、心得结合,激发了求知欲,更好的了解了陶艺这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在美术的视角下和自身的创造力下,感受到了民间民俗陶艺的趣味性,使少儿在继承和发展民间民俗文化陶艺上有了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在陶艺教育中也要紧跟时代潮流,积累我国传统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资源,在教授陶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我国传说、人物和神话故事等一些故事性题材和有中国当代特色的事物进行趣味性结合从而创造制作出陶艺作品。教会少儿学会接受、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从而创造出赋有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时代吻合,积极向上的现代陶艺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泽艺.议我国少儿陶艺教育现状[J].艺术教育.2015(05)

9.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九

少儿英语培训教案-少儿英语培训教案

少儿英语培训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少儿英语培训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少儿英语培训教案

10.少儿美术教案 篇十

初中美术 第一册

第一课

美术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

课业类别 单一型

基础理论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美术的分类。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

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在谈及幼儿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伤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当中来,我们也曾为这一问题而苦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二,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度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创作欲。在春天,让幼儿去公园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花丛里的蝴蝶张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丽的花纹。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三,可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所谓寓教于乐,让幼儿边学边玩,如:可把要画的人物或动物都做成活动的教具,孩子们通过玩活动的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出各种动态,还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象,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德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回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才施教。

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话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回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反思:

11.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一

综合材料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而陈旧的简笔画教学显然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依靠综合材料的运用开发少儿艺术的潜能,这样的课程理念来源于美国,但是在国内的少儿美术教学中比较少见,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现行的少儿美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纸类、泥石类、塑料金属类以及树叶类等。通常在综合材料美术教学中,专门开辟认知课,使少儿明白这些材料的不同之处。任何一种材料都具有自身的特性,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少儿,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综合材料涉及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形成对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变化性,在教学中少儿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综合材料也能激发少儿的敏锐性。

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很容易引起少儿的注意力,对于简笔画教学中的简单的笔、画、色等,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少儿会把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形式来进行堆砌组装等,如一些少儿会把木棒插入到泥块中当做大炮,把纸重新组合设计成自己喜欢的作品。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儿童就会养成有目的性的表现自己的爱好来完成作品,相对于普通的简笔画教学而言,少儿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事项

进行综合材料美术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明确材料感知性对于少儿的重要性,保证少儿在自由的状态下進行探索材料的使用,引导少儿将身边各种类材料当做游戏,或是其他内容进行使用,为少儿创造出艺术创作环境,在少儿进入到自行创作期后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如在一类命题作画《他在干什么》中,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想法就有可能选取不同材料如宣纸、纸卡、皱纹纸、橡皮泥、不同型号画笔、各类小珠子、绒毛铁丝以及牙签材料等进行展示。又如在教师让学生欣赏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时,面对画作,少儿刚开始并不明白画的含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少儿表现比较明确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少儿自行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根据这幅画,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一些刮刀配合油画的方式来表现线条,可能还会有一些学生通过宣纸和颜料来表现色彩。

教师在综合性材料美术教学的《快乐的大转马》的教学中,为少儿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包括纸杯、纸屑、画笔、彩色珠子以及油画颜料等,让少儿随性进行创作。刚开始时,少儿并没有非常明确地表达形式,只是非常感兴趣的使用各种材料来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儿发现自己做的小动物非常的形象,感到这样的事情非常有兴趣,因此少儿对这些自己构造的形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会思考的更加细致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有目的的进行创作,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开心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可以看出综合材料美术教学为少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运用综合材料的美术教学,包含了材料观察、讨论以及创作等过程,与少儿的认知艺术发展规律十分相符合,也能体现出美术对少儿潜力激发的作用。

少儿在综合材料美术教学环境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够自行在经验以及情感支配下使用各种材料来构建自己看到的以及想到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少儿不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更是有了一些新的思想。在综合材料美术教学中,少儿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创作的过程中,少儿本身还会受到自己作品的鼓励,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极大的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在少儿创作的过程中,还会对其他儿童的作品进行欣赏,进而得出一些见解和启示,而不是像简笔画教学中的模拟,这也是当代教育的最终目的。

综合材料美术教学对少儿潜能的激发

从人的创作艺术发展的规律来看,在少儿期间的作品往往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逐渐得到了控制,少儿开始有目的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此时少儿就进入了美术发展的形象思维阶段,这也是少儿对外界事物感知能力的必然变化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少儿不能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审视,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也就难于扎根于艺术发展初期的作品,也只有儿童能够自行使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美术作业,美术教学才算是成功。

到目前为止,我国美术教育已从单纯的学校美术教育系统中走出,开始变为课外美术教育,目前课外美术教育绝大多数均是以传统的儿童简笔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往往是对画作等的临摹,虽然提高了孩子的绘画技能,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剥夺了儿童观察以及思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的绘画天赋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少儿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少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所讲述的以综合材料创作影响少儿艺术教育,在教学中应用大量材料及主题课程,让少儿能够自由绘画、自由创想、自由思维、自由创作、勇敢表达,引导孩子不断熟练掌握和自由运用多种美术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运用多种专业的艺术材料和生活材料,让孩子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完成体验的过程,通过对纸立体、泥塑、软陶的研究与创造,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敖立琦,(1979.3-)女,满族,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动漫、艺术设计。

12.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二

一、树立多元文化观, 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 例如, 法国政府为保护法语词汇, 规定在重要的文化场所, 只运用本国的文字;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 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在树立多元文化观的同时更重视自己的本土文化教育。

二、在美术教育中关注视觉霸权现象

当今社会, 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海报、广告、报纸、影碟、动漫、电视、公共雕塑、霓虹灯, 铺天盖地, 在某些场合, 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

图像的泛滥同时也剥夺了文字语言带来的丰富的联想空间, 在学生心目中只留下平面化的图像, 而把握不住深层的意义, 更谈不上思想上的深层体验、思考和想象了。

这些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漫艺术现象, 大多具有暴力色彩、充满了阴谋、流血和复仇;二是网络及网络游戏盛行, 负面影响明显;三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告的影响, 追逐时尚, 崇尚名牌, 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影响了身心健康。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还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也影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

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

一种文化, 决定一种思想与行为的模式。高尚的人格往往来自于高尚的审美情趣, 而艺术鉴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1.艺术作品的欣赏

不仅包括技法的学习, 还包括对思想内容的挖掘。例如, 欣赏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 学生不仅可以从技法上学习到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体会作者如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的巧妙的笔墨章法。还可以了解到北宋的清明时节, 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自然风光和当时的风土人情。徐悲鸿的《八骏图》, 画家采用了国画水墨技法, 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 寥寥数笔, 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但这画面中绝非单单只表现了八匹马, 而主要是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在欣赏作品当中, 必须提到的是中国的写意画。纵观中国千年的绘画史, 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 无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这正是体现了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的一种文化。通过欣赏学习中国画, 学生明白了中国画写的是意象, 写的是意境。要想画好中国画, 还得有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2.对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

在上四年级七册《炊具与餐具》这一课时, 本来只是一次技法训练课。但备课时我就在思索, 能否从中挖掘出更深一层的东西呢?于是我查阅了炊具与餐具的来历, 从中国的饮食文化入手来上此课。饮食文化是中国值得自豪, 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 有没有考究过中国人何时开始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何时开始用炉灶煮食?常吃的水饺、云吞何时出现?又怎样由分餐制度演化为围桌而食?

通过学习此课, 学生知道了“灰陶釜”是中国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 春秋后期, 已有饺子出现, 鼎最开始其实是中国古代炊食器皿。鼎上多装饰饕餮纹, “饕餮之徒”这一成语的来历原来是来自于传说中特别贪食的兽。

上到五年级九册《门画》此课时, 通过故事讲述了门画的来历。古人对门户的看重, 产生了门神崇拜。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 (年画) 的民间习俗。因此诞生了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

一幅年画就是一个历史, 就是一个故事, 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 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改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很多同学还利用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制作年画。

3.传统工艺的学习

把民间美术带进课堂, 能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民族、家乡优秀的文化传统,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 我开设了剪纸、泥塑、雕刻、陶艺、染纸、京剧脸谱等课程。结合不同的年龄特点, 指导学生通过剪纸十二生肖, 了解十二生肖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了解它和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 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对时间、生命的深刻认识。

2008年奥运来临之际, 还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现场剪纸活动, 剪与奥运相关的题材, 指导学生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剪纸结合, 有机地将传承与创造融为一体。

通过开设画京剧脸谱和中国传统家具欣赏课, 学生了解了京剧的生、旦、净、末、丑, 认识了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 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 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这都让学生啧啧称奇,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4.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透过节日, 可以洞悉一个民族的群体文化性格, 展示特色的民族习俗传统。

在美术课中我通过中秋节让学生用橡皮泥做月饼, 画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端午节画龙舟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和象征意义, 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

四、关注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美术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跨学科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

随着杜甫的《咏柳》, 学生体会着《春天的消息》;吟诵着“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学生又感受到江南的诗情画意;欣赏着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篆书、隶书, 又使人体会到书法之美。

在美术教学中, 还无处不隐含着数学之美。透视、平面设计中的重复、发散、螺旋, 剪纸团花剪扇形、剪三折花、四折花、五折花, 这些无不包含着数学原理。

在绘画作品中, 透视的远近、色彩的冷暖, 点的聚集、线的长短、面的转折以及画面的虚实等都构成了画面视觉上的节奏。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山泉汩汩之声;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狂奔;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 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小红军为悠扬笛声所陶醉的神情。

摘要: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课中, 渗透中国的传统艺术, 可以使学生撷取到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民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民族文化,弘扬

参考文献

[1]郭祥超.学校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新论——视觉文化反思和图文文化建构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 2008, (10) .

[2]涤非荭.“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

[3]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13.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三

活动设计背景

《猫和老鼠》 是一首充满童趣、简易通俗、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表演小老鼠,感受音乐旋律,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 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幼儿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幼儿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幼儿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幼儿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幼儿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草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各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14.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剧本的理解,能够大胆的表演角色。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把动作和表情做到恰如其分。并能说出,剧中所表达的情感。

3.在大家合作表演下,对表演与模仿更加的充满兴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的PPT(图片音乐)

2.小小影视角(给幼儿欣赏模仿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用教师是导演,来招小演员,来激发他们表演欲望。

师:今天啊,江老师还有个新称呼,叫做江导演。听说XX小朋友很有表演天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很会表演啊?

二、根据老师所表演的剧本,自己理解剧本中猫或者老鼠的情绪。进行表演。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的?那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三、缺乏表演的动作,再引入动画片根据动画片里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和表演。进行模仿,学的更多的表演的动作与表情。

再次来体验兴高采烈如何表演。

四、第二个剧目,让幼儿尝试饥饿难耐是如何表演的,并且体会小老鼠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先来表演剧目二,问:这时候出来了谁?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它怎么了?(引出饥饿难耐)那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尝试模仿饥饿难耐。

跟着音乐体验。(注意动作和表情)

五、继续引出下段的剧本,进行表演。

六、组织游戏,进行配乐表演。

先听音乐让他们猜老鼠在干什么,然后总结他们的。引出第三个剧目。

继续是老师来表演(注重表情和动作)问:“老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是对方是猫呀,要是醒来可就糟糕了,小老鼠是怎么去偷的”(小心、偷偷的去偷……引出小心翼翼)请他们来表演,如何小心翼翼。(教师总结)

1.首先,由老师作为猫,小朋友作为老鼠,去偷那条大鱼。(分清楚,去偷时候的小心翼翼和猫伸出爪子时的惊恐万分)

2.再由一部分小朋友做老鼠,一部分做猫体验不同的情绪和心情。

3.最后,可以离开小椅子,更大范围的去表演。例如:可以躲到某小朋友后面、慢慢吞吞的前进等

六、分组活动,选出猫和老鼠。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模仿与表演练习。

2.编排一个动画经典表演。

反思与分析

1.选材新颖 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可能出现的问题:1.孩子们比较好动,在一起表演的时候很容易离开座位,不听指挥,又容易一起蹦跳,摔在地上等。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在看动画过程中,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这个当做游戏,无论剧中应体现开心还是难过,他们都会很开心与兴奋。

15.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五

一、通过观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少儿绘画中, 观察是儿童智慧的重要源泉, 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了解身边的客观事物, 通过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比如, 在讲授《美丽的花瓶》一课时, 我手里拿一个漂亮的花瓶, 瓶身上有美丽的花纹,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花瓶的外形, 瓶口是圆形的, 瓶颈细长, 而瓶身是圆球形的。观察完瓶子的形状后, 我又引导学生观察瓶身上的花纹, 比如, 这些花纹都用了一些什么样的线, 而这些线又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学生对花瓶的结构有了细致的了解后, 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作画了。有的同学将花瓶上的花纹的形状进行了重新的组织和安排, 使它变成了另外一个美丽的花瓶, 而有的同学则把花瓶的外形想象成了一座城堡, 里面住了很多人, 他们有的正顺着瓶身外面的扶梯爬到了花瓶的顶端, 有的则打开窗户往外看。通过观察, 孩子们的画面充满了想象。在讲《画自己》这一课时, 我同样运用了观察的方法。上课时, 我让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小镜子, 孩子们看着镜子, 仔细地观察自己的五官。孩子们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都很兴奋, 这时, 我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面部五官, 同时, 还要观察自己的表情, 如我哭、我笑、我生气时的样子。当面部有表情时, 我们的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表情生动的画出来。通过细致的观察,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及五官的变化, 同时, 还画出了人物的特点。观察,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游戏, 是自然赋予幼儿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 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游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在教学中, 我通过生动而有趣的游戏,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同时, 还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前提。比如, 在讲授《圆形的联想》一课时, 我先请几位小朋友上讲台, 将课前准备好的几个圆形教具分别交给他们, 然后给他们分配任务, 让他们把这些圆形贴在黑板上, 进行想象添加, 使它们变成另外的形象。只见, 有的同学在圆形的周围添加了几条放射状的线, 把它变成了太阳;有的同学则给它加上了花瓣和叶子, 让它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有的同学则给他添加了五官和身体, 让它变成了一个小朋友……还有很多好的想法。通过做游戏的方式, 孩子们不仅对圆形有了很多好的联想, 同时, 也为他们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进行想象创造, 从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画面。

三、通过故事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孩子来说, 故事不仅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好处, 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从故事中, 孩子们学会了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 而故事中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那些生动、有趣的情节, 这些情节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 同时更能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比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 我先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讲完之后, 让学生们思考小蝌蚪去哪里找妈妈?找妈妈的过程中, 他们都遇到了谁……通过简单的讲解、分析, 首先, 使学生们明白, 做任何事情不要害怕失败, 失败时, 不灰心、不气馁, 最后终于会成功的道理。其次, 根据故事的情节帮助学生选取他们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去进行创作。如小蝌蚪在遇到鸭妈妈时, 学生们可以对池塘的环境进行想象添加, 可以画美丽的荷花, 大片的荷叶, 小鸭子们有的在游泳, 有的在划船, 有的在和小鱼玩。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添加,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画面, 同时, 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讲《乌鸦和狐狸》这一课时, 我也运用了讲故事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想象乌鸦和狐狸分别在故事中的不同形象, 如乌鸦站在树上, 嘴里叼着肉, 把头仰的高高的, 不去理会狐狸。而狐狸蹲在树下, 脖子伸得长长的, 嘴里流着口水, 非常着急的想要吃到肉。通过对故事细节的描述,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故事形象。这样, 孩子们就可以通过想象, 把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动物生动的展现在画面中。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 而优美、有趣的故事, 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想象, 同时, 还可以为孩子的创作提供更大的表现空间。

四、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优秀的美术作品,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美感, 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同时还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比如, 在讲《荡秋千》这一课时, 上课伊始, 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荡秋千的场景, 荡秋千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即将进行创作的构思用语言描述出来。当学生对本课的画面有了初步的构想后, 我再拿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品当范例, 引导学生去观察, 分析画面的构图, 构思和想法, 通过欣赏范画, 学生们发现, 原来荡秋千不仅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还可以和小动物、外星人等一起玩;荡秋千不仅可以在地面上荡, 还可以在云彩上、月亮上、甚至太空里荡秋千。这样的欣赏,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使一幅平常普通的儿童画转瞬间变成了一幅具有想象力的优秀作品。

安东尼·罗宾斯说:“想象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 不仅使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内容上得以提升, 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让孩子们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参考文献

[1]《幼儿绘画行为与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儿童绘画成功施教方法.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4.

16.少儿美术教案——猫和老鼠 篇十六

一等奖

《鸟儿的话》 高兴迪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刘美香

《哭泣的格桑花》 林蓼潇 福清市城关小学 指导老师:王丽红

《假如》 吴天一 福清市城关小学 指导老师:陈玮

《我是绿色小超人》 易煌 漳平市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黄杨玲

《地球魔法师》 翁焓 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林铮

《游鲤鱼溪有感》 阮钰卿 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刘丽芳

《霞光溪的呼唤》 许诗艺 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张惠菱

《一场有趣的辩论赛》 施钰铭 晋江市龙湖镇恢斋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施彩霞

《幸福的微笑》 杨涵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洪丽丝

《我要做个环保小卫士》 黄诗颖 南安市洪濑第三小学 指导老师:黄银花

《下岗》 黄杰伶 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骆宝珠

《啄木鸟》 黄文娟 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指导老师:罗榕

《我家的低碳生活》 李英英 惠安县后内小学 指导老师:陈凤珍

《两个未来的家园》 李心怡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王芳

《一位特殊的病人》 赖思敏 沙县翠绿小学 指导老师:吴金华

《治理白色污染》 吴昕妍 建瓯市南雅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刘炎秀

《假如》 刘馨玥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叶文艳

《欢迎光临生态环保城》 王韬哲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 指导老师:陈秀琴

《神奇的洁嗨器》 周慜 厦门市滨东小学 指导老师:黄蓉芳

《我是绿色小超人》 罗大钦 沙县金沙小学 指导老师:黄美容

二等奖

赖 烨(武平) 林飞罴(莆田) 陈嘉琪(福清) 杜 鑫(福清)

庄艺艺(惠安) 邱慧菁(惠安) 刘 旭(漳平) 沈 彦(龙岩)

吴文慧(建瓯) 陈子斌(福州) 黄 蓉(惠安) 庄涵颖(惠安)

郑 昊(厦门) 林昱辰(福州) 杨培尧(福州) 林 桢(福州)

郑 好(福州) 吴 橦(福州) 朱林翰(福州) 张雅雯(惠安)

温心瑜(惠安) 林俞均(福州) 马晓扬(福州) 陈欣悦(福州)

朱敏瑛(南平) 王羽柔(福州) 叶雅洁(福州) 施钰铭(晋江)

顾美英(漳平) 黄君娜(南安) 石梦琳(建瓯) 黎骁(武夷山)

陈瑜婷(惠安) 张佳慧(惠安) 何燕婷(福州) 张 雷(三明)

魏嫣然(三明) 王 阳(沙县) 蓝 春(武平) 李诗涵(福清)

张馨莹(福清) 黄铃静(惠安) 林 炎(福州) 蔡祺昕(晋江)

陈睿晓(福安) 吴思钰(建瓯) 祝子涵(福州) 邓欣怡(福州)

吴朝宇(武夷山) 邹雨晨(武夷山)

三等奖

吴 橦(福州) 余文惠(建瓯) 李英英(惠安) 黎慧萍(晋江)

钟天乐(福州) 刘必达(福州) 庄婧瑜(晋江) 张宁歆(漳平)

谢骏彪(建瓯) 周梓豪(莆田) 刘文欣(福州) 吴思湲(建瓯)

彭忆莲(建瓯) 施心琪(晋江) 吴宇涵(福州) 饶哲宇(武夷山)

柯羽菲(福州) 严晨宁(福州) 沈 彦(龙岩) 乐晨羽(沙县)

郑志辉(建瓯) 吴 悠(福州) 游慧楠(建瓯) 李凌浩(惠安)

林宇捷(福州) 吴珍妮(晋江) 张梓洋(福州) 李湘妍(惠安)

李雨恬(福安) 林昕雨(福州) 郑盈盈(武夷山) 沈孟涵(福州)

陈珊婷(福州) 徐勋鸿(建瓯) 李宇轩(福州) 吕柯瑶(武夷山)

林 铃(福州) 张馨怡(福州) 曾艳玲(沙县) 邱佳惠(沙县)

黄宇捷(福州) 杨丽洁(福州) 卢佳琳(福安) 游婧筱(福清)

陈嘉琪(福清) 欧 旸(福州) 陈睿晓(福安) 林慧琳(福州)

陈若昕(福州) 潘立琰(福州) 阮钰卿(福安) 张洋鑫(福州)

庄怡蓉(惠安) 鄢鸿煊(福州) 林时与(福州) 商倍源(福州)

黄欣悦(福州) 黄智婷(福安) 林瑶洁(福州) 赵锐捷(武夷山)

林洵韬(漳平) 洪苗灵(惠安) 宋悦靓(福州) 李翊婧(武夷山)

俞海玥(福安) 杨欣恬(福州) 肖建豪(福州) 叶慧文(建瓯)

洪灿华(漳平) 郑 林(福安) 杨志坚(福州) 庄诗颖(惠安)

朱思锐(沙县) 徐志宏(福州) 黄欣怡(建瓯) 彭静芸(武夷山)

陆 川(福安) 朱 峻(福州) 邹静颖(福州) 郑心琰(武夷山)

陈雨茜(福州) 林诗颖(惠安) 胡楚楚(沙县) 张 莹(福州)

王光正(福清) 龙 婷(惠安) 刘 馨(福州) 杨晓萱(武夷山)

高诗妮(建瓯) 陈嘉琪(福州) 毛语微(福州) 陈 容(武夷山)

陈潇涵(建瓯) 李佳薇(福州) 陈欣怡(福州) 洪诗琪(武夷山)

郑宇晨(福清) 林宏宇(福州) 施美智(福州) 何梦欣(福州)

优秀奖

游雨欣 黄烔星 原奕晨 王晨溯 高宇涵 林睿鸿 陈君怡 胡婧琳

滕曼莉 谢成桦 汪欣翊 张子文 郑志辉 林依杨 周楚航 叶子妍

叶璟怡 洪诗琪 倪智涵 庄与晗 康清云 庄凯瑶 林飞罴 林日敏

余灵欣 陈思玲 陈润璋 李雨恬 郑捷瑞 冯小天 吴铱波 钟铠丞

林怡欣 冯政宇 陈潇涵 范柏然 罗义彬 潘欣雨 罗嘉滢 郭叶彤

张 婷 赖 烨 余宏浩 余宏浩 郑宇晨 张卓霖 陈懿昕 凌晨浩

李雅琳 庄靖雯 张宇欣 曾芷婷 丁晨彤 俞恩迪 张书妍 肖思杰

郑旖雯 邵 年 谢芊雪 郭书宇 林祈海 郑妮雯 许锐超 奚雨萱

郭昕阳 周境轩 吴俊逸 林乐宬 林 翰 林思汝 王 梵 王枫灵

王心茗

美术组

一等奖

《修补》 刘星怡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黄雅芬

《多彩的福建》 施钰铭 晋江市龙湖镇恢斋中心小学 施彩霞

《环保造纸机》蓝涵麟 厦门市滨东小学 指导老师:郑晓岚

《最后的绿色》杨慧敏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 指导老师:程庆伟

《我用行动爱地球》邱晨茜 福州仓山区第八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徐玥

《空中环保飞行器》林睿杰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林玉霞

《雾霾吞噬机》吴安棋 沙县翠绿小学 指导老师:张丽丽

《油菜花开香满地》连正晨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余如湘

《环保小画家》 郭启泰 福安市师范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陈建妃

《保护森林天使,别让它们成为回忆》 黄思彤 龙岩市溪南小学 指导老师:邱小燕

《我们都是绿色小超人》 谢子沂 闽清县坂东镇中心小学指导老师:刘琼

《节约每一滴水》 刘奕蝶 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指导老师:周芳英

《海洋环保小卫士》王安蕊 建瓯市通济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张小连

《绿色家园梦》 张雯琪 建瓯市水源乡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叶旺诚

《改吃素了》 刘子君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陈夏

《情满八闽》 杨友香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翁惠云

《重现绿色家园》 吴依扬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邱云英

《葵花加油站》 杨佳琳 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张惠菱

《城市美容师》 戴雅欣 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苏梅芳

《环保卫士团》 黄涵 南安市洪濑第三小学 指导老师:郭燕惠

二等奖

张舒琦(厦门) 林铄瑜(福州) 刘恬昕(福安) 虞涵俊(武夷山)

陈雨昕(闽清) 曾祥珅(晋江) 许心锐(福州) 汤曼钰(龙岩)

潘诗滢(南安) 杨鋆霖(晋江) 周梓琪(沙县) 杨逸涵(晋江)

杨佳琳(惠安) 林欢婷(福州) 王诗颖(福清) 邱昱凯(龙岩)

庄其右(厦门) 陈婧怡(惠安) 陈嘉豪(沙县) 任语璇(福清)

罗 锜(沙县) 谢鸿娟(龙岩) 洪昕灿(惠安) 苏珏宇(福州)

王辰洲(莆田) 翁华锋(福清) 蔡博源(南安) 曾倩倩(福清)

沈筱雨(福州) 苏雅铭(南安) 林诗雨(龙岩) 林可轩(福清)

王嘉诺(武夷山) 庄嘉楦(惠安) 林知语(厦门) 罗 威(沙县)

连正晨(漳平) 詹子涵(闽清) 何佳琪(龙岩) 苏正奕(厦门)

李莎莎(晋江) 张 弛(晋江) 林忆雯(龙岩) 林 楠(福清)

郭启泰(福安) 谢妍玉(龙岩) 黄毅楠(惠安) 王龙祎(福清)

黄俊熠(闽清) 赖雅婷(建瓯)

三等奖

林雨萱(福清) 张语铮(惠安) 林兰欣(福清)

张子鸿(闽清) 谢雨璇(三明) 王安蕊(建瓯)

王炫飞(沙县) 陈峻逸(福州) 郑月熙(福安)

张歆妍(南安) 何奕枫(福清) 陈思琪(建瓯)

郑怡婕(福州) 杨榕楚(福清) 涂煊琪(建瓯)

三森优花(福清) 张迎霖(福州) 黄佳佳(闽清)

陈静恬(惠安) 陈君奕(闽清) 詹煊月(福安)

杨慧敏(福州) 刘楚涵(惠安) 吴昕妍(建瓯)

於 茜(福州) 王婧蓉(惠安) 陈罗罕(福清)

谢志强(厦门) 杨 晔(惠安) 林俊濠(晋江)

魏燕萍(福清) 陈珊婷(惠安) 王梓鹭(龙岩)

赖思敏(沙县) 童思瑶(晋江) 邓静妤(沙县)

郑舒尹(福州) 林北轩(沙县) 俞祖滨(沙县)

魏宇浩(福清) 戴庆彬(龙岩) 杨宜嘉(厦门)

吴欣妍(沙县) 叶家梅(建瓯) 罗秀文(沙县)

陈依涵(惠安) 翁夕雅(福州) 吴永吉(沙县)

张兴熠(沙县) 黄陈一(厦门) 苏静娴(南安)

林奈宇(福州) 钟嫚婕(建瓯) 张润琪(龙岩)

黄思绮(晋江) 夏慧棋(厦门) 庄楷煜(惠安)

冯芷涵(福州) 张昭君(晋江) 黎慧萍(晋江)

游景瑶(建瓯) 潘锶琪(建瓯) 辜元杰(福州)

张月媛妮(厦门) 张 婷(建瓯) 谢舒兰(武平)

李彦怡(惠安) 刘韵玲(建瓯) 陈 滢(福州)

陈林百慧(建瓯) 张恩嘉(建瓯) 杨佳奕(惠安)

陈昕恬(福州) 叶雨诺(建瓯) 叶柳翠(建瓯)

毛苹燕(福州) 吴天立(厦门) 吴俊霜(建瓯)

吴思娴(福州) 黄梓艺(闽清) 陈淑洁(建瓯)

卢文慧(建瓯) 薛康怡(福州) 叶植卿(建瓯)

王欣晨(厦门) 陈烨良(福州) 苏欣瑜(厦门)

周斯涵(武夷山) 叶志妍(建瓯) 何楚航(厦门)

林檀静(福州) 邹雨晨(厦门) 刘诗妍(福州)

衷雅楠(厦门) 陈 欣(福州) 苏烨红(福州)

杨诗涵(厦门) 林佳佳(福清) 陈烨静(建瓯)

陈珊珊(惠安)

优秀奖

览 微 占峻宇 陈泊沂 陆宇翔 龚政华 陈宇凯 王子特 林能隆 翁紫璇 洪慧雅 林致鹏 许锐涛 陈铭埙 杨芹雨

高言一 林程奕 黄敬凯 林航茜 刘柯江 张宸薇 黄俊人 朱嫚晴 李 想 黄雅婷 张嘉榕 李 琳 刘锐堯 曾煜东

朱婉菲 魏丁铃 陈秋娟 李慧婷 谢予喆 杨 毅 杨雅芬 吴达壵 官焱婕 何雯鋆 郑书琴 黄艺禾 冯芷涵 连奕心

李辰崚 林奕暄 孙淑妍 王梓涵 陈星其 何俊超 村罔小百合

组织奖

厦门市滨东小学

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

建瓯市南雅中心小学

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闽清县坂东中心小学

沙县翠绿小学

福州市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附属小学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建瓯市通济中心小学

沙县金沙小学

建瓯市徐墩中心小学

建瓯市水源乡中心小学

福清市玉屏小学

漳州市芗城区新桥中心小学

惠安县净峰中心小学

17.少儿美术教案——小猫咪咪 篇十七

教学目的:用幼儿自己的审美特点创造与表现出猫咪特有的美与可爱,并创设出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创造与表现猫咪动作的变化。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场景设计:

点点与红红想画猫咪,于是来到养猫咪的邻居家和猫咪玩,观察猫咪。小猫眯着眼睛,看着两位小客人,竖起两只小三角形耳朵,真可爱!点点用巧克力逗猫咪,只见猫咪后腿一蹬,一个箭步冲上来,用前爪抓起巧克力,眼睛左看右看,还用舌头尝了尝,冲他们“喵喵”叫了几声,放下巧克力,然后摇摇尾巴,走着猫步„„点点说:“猫咪的眼睛和胡子真神气!”红红说:“他的小鼻子也挺好玩的。”

二、体验与发现:

体验猫咪高兴及谗嘴时的表情和神态,发现其动作变化的规律。

三、表现与创造:

用幼儿自己的审美特点创造与表现出猫咪特有的美与可爱,并创设出故事情节。

四、突出猫咪谗嘴与高兴时的神态,并把猫咪装饰的有趣漂亮。

五:小结:表扬和鼓励优秀作业,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画。

18.小班猫和老鼠音乐课教案 篇十八

活动目标: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学习演奏手鼓。

学习听辨音乐的开始和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和慢。

活动准备:手鼓若干,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出示猫手偶,提问:你们有没有看过小猫走路(见过)小猫的脚步声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轻轻地,因为它要抓老鼠)。。对的,因为猫要抓老鼠。

还有一位朋友说,他也很想和小朋友们认识一下。是谁呢?出示手偶老鼠,小老鼠的脚步声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跟猫有什么不一样?(小老鼠身体小,跑得快),为什么要跑那么快?(跑的慢就会被猫给抓住)。

2师:今天猫和老鼠请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儿歌里面有什么。——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老鼠吓的团团转,哧溜,快点躲起来。(小猫,老鼠。。。)我们接下来看看是不是有小猫和老鼠。

二出示图片

请幼儿听教师念一遍,提问:图片中的圆点是什么意思,小圆点为什么越来越大,(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距离越来越近,它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声音也就越来越响。喵喵喵)

脚印是什么意思?(小猫走过来)

一团糟什么意思?(老鼠吓得团团转)

一扇门什么意思?(老鼠快点躲起来,躲到门后面了)

请幼儿跟老师一起看着图片念一遍,(教师指念)

教师拿出手鼓演示一遍,请小朋友一起跟着老师的手鼓念。

幼儿拿着手鼓跟着老师一起念。

三游戏

师:接下来猫和老鼠要玩一个游戏了,我们先听一段音乐,教师跟着音乐做动作,请小朋友听听哪一段像小老鼠,哪一段像小猫?为什么?猫出来了怎么样?小老鼠出来了怎么样?提示幼儿仔细听音乐,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游戏。

幼儿分组做游戏,男孩扮演小猫,女孩扮演小老鼠。

上一篇:物资管理员述职报告下一篇:《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培训班学习汇报